中原經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10:04: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原經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原經濟論文

篇1

求學網小編為你提供論文范文:“中國經濟論文中國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前景”,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寫出論文。

中國經濟論文中國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前景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中國經濟論文中國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前景”,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篇2

【關鍵詞】景觀設計;生態景觀;人文元素

人與自然環境之間不可分割的依賴關系。本文通過研究如何在生態景觀設計中如何融入人文元素的設計方法和要點,逐步探討適用于當今生態景觀設計的設計原則、設計步驟和設計要點,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深化人類對于生態景觀設計的認識,提升其價值。創造一個具有很強的歷史性和時代性、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生態景觀設計。

一、景觀設計及生態景觀設計的內涵

景觀設計是一個多種文化學科交融的應用學科。景觀設計具有主客觀的雙重性,包括具象的生態形式和抽象的生態形式。景觀設計不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它還在尋求一切生命的和諧共存關系。

生態景觀是把景觀設計的觸角延伸到生態的層次,把景觀設計作為改善和改造自然環境,提高人類與自然的協調關系的手段并形成生態的景觀效果。它具有廣泛的社會實踐意義和學科的交叉影響,更主要的是這種景觀設計的廣泛性、科學性,以及它所形成的生態景觀。

生態景觀設計尊重場地、因地制宜,尋求與場地和周邊環境的密切聯系、形成整體的設計理念。生態景觀設計是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多為景觀,包括自然生態景觀、經濟景觀、人文景觀等格局、過程和功能的多種藕合復合生態體。它不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觀,還包括了無形的系統之間的生態聯系。它強調人類生態系統內部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系統結構和功能之間的有機結合。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的關聯,以及天、地、人之間的融洽性,倡導“科技、生態、景觀、人文”的共同主題。生態景觀設計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為目的,重視人類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將原始、天然、趣味的大自然環境引到城市建設中,使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們能夠享受回歸自然的樂趣。

二、生態景觀設計中人文元素面臨的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加速,我國城市有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但是也可以看到,不少城市和地區,由于忽視對歷史文化遺產、對城市特色的保護,破壞景觀也是十分嚴重的,值得引起高度重視。人文元素主要面臨問題:

1.建設性的破壞。由于認識的偏差、措施不當,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在舊城改造中,由于許多城市沒有重視歷史街區的保護,使得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在經濟發展大潮的沖擊下遭到破壞,破壞了歷史古跡,導致有些歷史文化名城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文化韻味。周干峙院士對這種現象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名為新思路、新風格,實為對本國文化的無知,是一種文化虛無主義的表現”。另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拆掉了不懂得真古跡,卻又拼命地熱衷于建造假古跡。假古跡既不代表古代文化,又不代表現代文化,將一些人文元素瀕臨滅絕。

2.改善環境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缺乏妥善協調。有些歷史文化名城,商業氛圍越來越濃,而文化氛圍卻日益淡化。麗江古城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古城保護得不錯,但古城內一個商店接一個商店,文化氛圍不濃,不能充分反映古城的特色,這是令人遺憾的。

3.要加強法制保護。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重要的是要加強法律保護。因為文化遺產是最稀缺資源,具有唯一性、獨特性和不可再造性,也是不可替代的。它的價值是難以用金錢來估量。因此必須要有嚴格的法律和監督機制來加強對遺產的保護。始終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特別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僅包括文化元素本身,而且還應涉及周圍自然景觀的保護。

三、生態人文景觀設計中人文元素的融入思路

1.生態人文景觀設計方向。自然觀光旅游開發:群植古銀杏觀覽、孤植千年古銀杏觀覽、野生動植物景觀。民俗民風展示山地景觀觀覽、茶園、田園風光、歷史文化觀光產品:古樸幽深的古祠、民俗民風博物館、古樸民居、摩巖石刻、尋找英雄足跡、野戰活動游戲。休閑度假旅游產品:農家樂、民俗民俗風情展示、休閑垂釣、山地野營、山地運動、山地休閑。山寨綠林療養產品:山寨療養、山地綠林度假、山地綠林保健。

2.生態建設措施。注重生態自然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保護現有自然環境,荒山荒地應抓緊實現以森林覆蓋為主的綠化,最大限度地增加林地面積,做好造林,撫育工作,使地形地貌不受到破壞,山石水體不受到污染,動植物生長不受到阻礙,生態系統平衡不受到傷害。例如,在山體上種植一些茶園,既可以傳承茶文化,也可以保護生態自然資源??傮w目標:藍天碧水,林深草密,清新自然。注重水體資源與環境保護。水質治理是切入點,水體質量一旦遭到破壞,其凈化的代價往往非常大,對于旅游業的發展也將形成最大障礙。例如,通過在水體中種植可以凈化水體的藻類,放養魚類,既可以開發成為休閑垂釣中心,也可以保持水體資源環境的平衡發展。在旅游景區和瀏覽道路的景觀范圍內,嚴禁開采山石,要保持山體風貌的整體性和觀賞性。采用:“游住分離模式”,最好還要在山上建各類接待設施。

3.人文元素及其環境保護。保護人文社會資源。注重保護民俗民風博物館:如氏祠等幾個姓氏的的幾十本草族譜、族規界碑及期修祠紀念碑。保護當地鄉土民情,其中古樸民居、居民的生活活動方式,也是生態旅游景觀中被觀賞的對象,是景點。充分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內涵,組織專門機構,專人,分門別類進行收集整理歷史文化與民眾資源、編輯、出版相關文化、民風民俗、民間藝術、人物詞典、小說使其成為旅游產品的組成部分,即可提高旅客的探迷,探知興趣,同時也是提高旅游區文化品位的需要。

傳承文化典故。以當地農耕文化的石磨,水車,風車,織布機等古老的勞動工具,作為風俗風情展示,傳承農耕文明,發揚當地風俗風情?!拔謇蠘洹?、“銀杏至尊”等神話傳說的典故,通過摩巖石刻的生態景觀設計方法,傳承銀杏谷文化,發揚中國傳統。

嚴禁毀壞文物,杜絕人工建。設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狀況。入口大門的設計、雕塑、小品的設計以千年銀杏村的銀杏葉為設計元素,將現代的大門、雕塑,通過融入人文元素的設計方法,設計成為既生態,又具有人文元素的生態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l]武星寬.設計美學導論[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篇3

    關鍵詞:環境資源 經濟機制 可持續發展

    近些年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步伐加快,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大量消耗物質資源和環境資源作為代價的,資源短缺和環境質量退化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日益呈現。能否保證具有良好的環境資源成為中國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中國環境現狀及問題

    我國目前的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根本好轉。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增加日益嚴重,農村環境形勢嚴峻,地方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已經成為當前影響社會穩定的關鍵問題,環境問題引發的貿易爭端日益上升,溫室氣體減排面臨困難壓力。

    (一)日益嚴峻的大氣污染。2006我國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588.8萬噸。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3,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我國占了16個。以2005年GDP總量計算,中國空氣污染造成的損失高達5470-12760億元;在11個特大城市中每年因大氣粉塵造成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達50萬,40萬人患慢性支氣管炎。

    (二)水污染突出。2006年全國工業和生活廢水排放量為537億噸,全國地表水總體水質屬于中度污染,四類以下水質占60%以上。目前全國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有7億人在飲用大腸桿菌含量超標的水,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僅達42%。

    (三)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呈持續增長勢頭。目前我國城市人均年產生的生活垃圾約440公斤。2002年全國660個建制市產生生產垃圾1.36億噸,集中處理率為54%, 2004年全國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1941萬噸,其中有3000噸的危險廢棄物未經任何處置排入環境。

    (四)農村環境形勢極端嚴峻。目前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土壤污染日趨嚴重,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我國平均每公頃施肥量400多公斤,高于發達國家認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國農藥年使用量約130萬噸,有機磷農藥中70%是高毒和高殘留品種,只有約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鄉鎮企業布局不當,治理不力產生的工業污染迅速蔓延,污染灌溉面積占全國灌溉面積的10%。

    (五)海洋環境總體污染嚴重。2006年我國近海岸約25%的海域水質處于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狀態。其中近海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平均為11萬平方公里,約占我國近岸海域總面積55%。

    (六)室內空氣污染,地面臭氧、汞污染等。隨著中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住房裝修和家具使用超標原材料,室內污染引起的城市居民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臭氧產生的煙霧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減少農作物產量,影響森林面積增長。中國的近地面臭氧濃度居亞洲國家之首。中國作為燃煤大國,汞的排放占了世界相當的份額,環境污染惡化導致地氟病、砷中毒、克山病和農藥有機污染物對生殖能力的危害等等。

    二、建立完善的體制和機制,實現我國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一)建立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行政管理體制,提高環境管理執政能力

    1.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環境統一綜合治理體系。把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環境部,通過增加預算和人員編制來加強中央政府環境執政能力,使其能充分履行在制定法規、執法、分析、監測和專業培訓等方面的職責。

    2.調整地方行政管理體制,形成省以下治理直管體制,使國家環??偩峙c省級環保局建立直接行政負責關系,強化各級地方政府環境執政能力。

    3.建立有效的環境問責制,將環境指標真正納入官員考核機制,必要時可采用一票否決制。針對污染損害,加強民事處罰力度,并對嚴重的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

    (二)建立適宜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機制,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1.改革現有價格體系,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反映資源的稀缺性,反映環境外部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使參與市場的經濟行為人自發地將環境成本內部化。

    2.完善和進一步改進財稅體制,形成財稅對節能減排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出臺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新稅種減少并停止對資源和環境有嚴重負面影響的財政補貼,強化對節能減排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建立財政貼息對提高資源利用率,推行循環經濟,實現清潔生產。

    3.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以調節相關利益方在環境利益與經濟利益分配之間的關系,并制定相關法律和政策以鼓勵環境保護的行為。

    4.嚴格節能減排的微觀管理機制,為中國的企業引進環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生產標準,提高排污費標準,開展排污權交易。

    (三)推動公眾參與環境治理,建立環境后督察和后評估機制

    1.鼓勵地方、社區和政府組織以及企業界參與公開聽證,福利訴訟以及其它自愿性的活動。

    2.國家應在公眾參與環境決策的機會方面進行宣傳和教育。

    3.改善公眾對有關污染物排放及其造成后果方面的環境信息的獲取,以便使他們能以更有意義的方式進行參與。

    4.涉及環境保護和開發的重大項目申報應提前公告,為公眾更好地參與創造更好的外部條件。

    (四)推動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研究,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技術

    1.突破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技術瓶頸制約,把能源、環境、農業、信息和生物等領域的重大適宜技術開發放在優先地位,重點組織開發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術等,不斷提高單位資源消耗產出水平,從源頭上緩解資源約束矛盾和環境的巨大壓力。

    2.加快各種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地熱能、海洋能等,促進能源供給結構的多元化、逐步改變依賴石化燃料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

    3.積極建立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的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及時向社會有關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的技術、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

    (五)加強農村地區的環境管理

    1.優先保證飲用水安全,重點改善公共衛生條件。

    2.立足資源化和循環利用,提高廢物的綜合利用效率和效益。例如,開發并推廣沼氣池,在條件合適的地區推廣太陽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高度重視農村資源污染。探索低成本治理方式和技術。

    4.研究和探索能夠吸收和固定碳的農業耕作方式,以獲得社會環境和全球化利益。

    參考文獻:

    [1]解振華.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領導干部讀本.環境科學出版社會,2005.

篇4

1色彩藝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1.1色彩能讓人感受園林景觀的美

色彩在園林設計中是真實、客觀存在的,又抽象地存在于人們的思維活動中。色彩可體現不同的風格主題和藝術形態,且其具有張力美。此外,園林景觀設計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設計中所用的色彩要能體現環境這個主題,以形成一種和諧、安然、質樸的美感。

1.2色彩能創造園林景觀的不同意境

園林景觀設計中,意境一直是設計者追求的一種精神效果,也是設計者在精神層次上對園林景觀的一種表達,意境可體現園林景觀的設計效果和設計思想,具體地說,意境既能客觀反映園林景觀,又是人們主觀方面的想象產物。

1.3色彩能豐富園林景色

園林景觀具有很多諸如味道、色彩、形態等的美學特征,它是由各種色彩經過特定的美化效果而結合形成的。園林景觀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園林景觀的姿態多樣且風格不同,冷色系有一種安靜、冷艷的濃重感,而暖色系讓人有一種熱鬧、溫馨的感覺。合理運用不同的色彩、方式及手段可制造出不一樣的園林景觀,讓人在園林景觀中,產生一種獨特的美妙且神秘的感覺,色彩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園林景觀的建設中的作用不容小覷。

2色彩藝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是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部分,將色彩應用于園林景觀設計,不僅能體現其多樣性,還能賦予園林景觀活力和生命力。但園林景觀設計是圍繞生態環境進行的,這就要求園林景觀的設計一定要凸顯環境的主題,這也說明園林設計的主題是多樣且沒有界限的,而且設計風格多種多樣,色彩不一。

2.1同類色

同類色是指比較接近且差別不大的色彩,同類色的純度、色相以及明度都比較相似,讓人很難進行辨別和區分,所以,同類色的色彩之間有較好的協調度。同類色讓人們在心理和園林的空間環境上都有一種柔和感,并且同類色能凸顯出園林景觀的層次感。

2.2對比色

對比色是對有較大差異的色彩,進行合理的組織和搭配,進而制造一種張揚、醒目且能吸引人們視覺注意力的景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經常運用對比色組成藝術感較強的各種建筑物、花壇和圖案等,以沖擊人們的視覺壓力,產生熱鬧、快樂的感覺。此外,補色對比的純度與明度對比也不相同,補色對比會讓園林植物搭配由于補色而更加合理。景觀植物造景設計中,對比色彩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園林景觀的藝術效果。

2.3冷色系

藍、青及其相近的色彩都屬于冷色系的色彩。冷色系色彩的可見度較低,波長特別短,會給人們造成視覺上的距離感。因此,在設計園林景觀時,經常在空間較小的邊緣位置,選擇一些冷色調的花卉或植物,以增強空間的層次感和深遠感。此外,冷色系的收縮感也較強,就視覺而言,冷色系就比面積相同色塊的其他色彩顯得小,所以,園林景觀的設計中,經常將冷色系搭配著暖色系進行,以渲染歡快、明朗的園林氛圍,滿足人們的視覺要求,但部分園陵的建設經常采用單一的冷色系,以給人一種莊嚴、肅靜的感覺。

2.4暖色系

暖色系能讓人產生安穩、和諧及溫暖的感覺,通常象征著和諧、熱情、歡快等,主要包括黃、紅、橙以及其相近的顏色,且經常用于大廳、花壇等比較熱烈的場合中。此外,暖色系還能平衡相關活動和人們的心理溫度,因此,暖色系不適合在可見度比較高的地方進行大面積使用,例如,高速公路旁邊等,若在公路旁邊安置大面積的暖色系色彩,容易引起人們關注,分散人們的視覺注意力,以致發生安全事故。

2.5黑白色和金銀色

篇5

關鍵詞:創意產業 中原經濟區 產業集聚

一、引言

近幾年,產業集聚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地域寬廣、規劃整齊的產業開發區成為許多地區經濟開發的標志,其中有政府規劃扶植的各種產業園區,也有民間自發形成的產業集群。其中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創意產業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廣義文化產業范圍的一個分支,其集群化趨勢非常明顯。目前,我國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已出現了一些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以其靈活的運作機制、強大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多樣化的經營業態等特色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亮點。

無論是在倫敦、紐約,還是在波士頓、上海、北京,在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創意產業因為對知識、人才、環境的高度依賴,都表現出了在城市中心區的空間集聚現象,特別是在城市的舊城區和大學周邊地區,由于人才、知識的富集更容易,形成城市中的創意產業集聚。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通過開發各種創意產業園并輔之以優惠政策來吸引創意產業的入駐,致力于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必然伴隨著文化產業的興起,中原經濟區的建設中,文化產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創意產業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創意產業的興起,不但有相當的經濟意義,更重要的是文化多元化的體現,代表著精神文明的發展。近幾年河南省的文化產業有明顯趨于創意化發展的趨勢,特色旅游、嘻哈文化、電子娛樂、動漫城這些時代潮流的代表,都形成了一定規模,廣泛深入社會,民眾的文化生活空前豐富,以此衍生出得創意產業文化也得以蓬勃發展。

創意產業集聚化經引起學術界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創意產業集聚化發展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文化產業和區域經濟研究有待深入探討的課題。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是全方位的建設,得益于中原地區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蘊,中原文化產業顯現出一番蓬勃的景象,從古色古香的開封龍庭旅游區,到充滿現代氣息各類俱樂部,文化在維持傳統魅力的同時,用創意的方式延續著生命力。但是我國的學者主要研究范疇還集中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范疇,遠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由于現有研究大多是為政府的決策咨詢服務的,所以往往停留在實證描述與現狀分析階段,缺乏對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機制、創新模式等方面的深層探索。學界最近的研究表明,從產業發展階段的角度看,創意產業實際是文化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原經濟區的發展趨勢要求經濟與文化共同發展,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要平衡發展,筆者基于發達國家創意產業地理集中的規律和產業集聚發展的內在機理,探討如何把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建設成為一個有序的、自組織的松散機構,以推動中原經濟區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健康發展。

國務院《指導意見》把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作為建設中原經濟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充分表明,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過程,不僅是河南省資源優勢、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等硬實力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是通過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使中原地域文化傳統、人文精神和人文環境等軟實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兩者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對文化發展而言,創新是永恒的主題。文化傳承和創新是一個有機整體。文化傳承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文化是通過不斷創新和發展來實現傳承的。今天的文化傳承是歷史的文化創新,而今天的文化創新則是明天的文化傳承。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文化創新是核心內容。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的建設,要到從點到面地貫徹創新的理念,其中創意產業聚集區的形成,正是文化產業發展亮點,是一系列文化現象的源頭。

二、創意產業區的特點

2.1 產業鏈的延伸和資源整合

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創意產業更加注重產業鏈知識的延伸和相互之間的整合。例如,一個漫畫可以衍生出電視、電影,接著是書籍、玩具,并進而衍生出廣告、服裝、時尚消費等其他更多產品。這種產業鏈的延長依靠的就是產業內部的知識整合,通過產業鏈的知識整合使一個個單獨的創意最終形成創意產業鏈延伸,并進而促進整個創意產業的整體發展,國內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踐證明,形成完整的知識產業鏈式創意產業成熟的標志。我國的創意產業雖然呈現出集群化趨勢,但還沒有形成完整高效的知識產業鏈,這和發達國家的差距較為明顯。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創意產業涵蓋了多種行業,創意產品更是多種多樣,千差萬別。不同的行業,其創意產業鏈的產品形式會有很大差別,很難用一種整合模式對其進行概括。針對中原經濟區中的河南地區來說,因為其地處中原腹地,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以人文歷史景觀為項目的旅游業近些年蓬勃發展,尤其是在歷史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典故形成獨特的動態演繹,這種特色旅游讓古老的景點重新趣味盎然,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其中的典型如開封的龍庭景區,其歷史重現式的特色旅游已頗具規模,且形成了以吃、玩、觀、聽等集多種體驗為一體的全方位旅游新體驗。極好地實現了創匯與宣傳歷史文化相結合。

2.2 對創意資源的根植性

作為新興的第三產業,創意產業有別于傳統的工業和農業,農業布局是均勻的,主要取決于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工業布局更多地取決于原料、低成本和勞動力等因素;而創意產業其發展和集聚更多地取決于創意資源,主要包括文化資源、高級生產要素和創意環境。其中,地域文化具有民族性、歷史性和傳承性,屬于不完全流動的要素。文化資源稟賦是影響創意產業布局的物質基礎和條件,高級生產要素如創造性的人力資源也稱創意階層,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大學和科技機構及現代化的通信網絡等也是影響創意產業布局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創意人才在創意產業空間布局中具有先導性作用。受創意人才區位的影響,國內外許多成功的創意產區集聚區都緊鄰當地著名大學,并依托大學發展起來就是很好的證明。此外,寬松的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政府管理的透明度、社會親和力、城市文化多樣化和包容性等也必不可少,它們也是影響創意產業聚集的重要因素。

2.3 動態學習型主體

創意產業集群化起始的地方化學習階段是一個“隱性知識—隱性知識”階段,訣竅和個人技巧通過觀察、模仿和練習在個人與個人之見傳播是其基礎;發展階段則是一個“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學習過程 ,這時起始的隱性知識逐漸轉成可以在集群內部成員之間自由交流的顯性知識;創意產業集群化的成熟階段,有兩種知識類型學習階段,把分散的不同的顯性知識予以綜合,形成新的顯性知識的能力被稱為一體化學習;而內部化學習則是運用顯性知識,集群個體、企業不斷豐富其自身的隱性知識基礎的過程。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演變過程中的知識學習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知識類型的轉變對于其創新實現和特有競爭優勢的形成發展至關重要。

許多創意聚集型企業都是以高校、傳媒文化公司等知識信息含量豐富的單位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發展的,因為此類單位的主體年輕化趨勢比較明顯,接受潮流、消化信息的能力比較強,創意產業可以在這類群體中找到廣泛的受眾群,完成創意傳播的第一步。

三、集聚創意產業遇到的挑戰

3.1 聚集區商業化帶來的高成本

創意產業相對聚集在某個地區,給這個區域創造新的不菲價值(級差地價),既抬高了這個區域的進入門檻,也增加了這個區域的運營成本。從經濟學角度來講,當創意產業中的這部分運作成本在支出構成中所占比重,高于生產流程其他環節所節約部分,而增強競爭能力所需的支出又大于在此區域立足所能提供財力,其他部分降低成本已不能支撐新增加支出時,業主就會選擇轉移。典型的代表是“城市遺棄之地”——由于創意產業的成功,帶動了周邊商業的發展,逐漸成為繁榮的商業圈,而由此帶來的是地價的飛漲,從而導致創意人群難以承擔而撤離,形成了由邊緣到主流又回歸邊緣的怪圈。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瑞達路上的歐洲風格建筑群就經歷了這樣的尷尬遭遇,歐洲風格建筑群作為早期的創意建筑群曾被許多投資人看好,盲目的地價炒作使其價位扶搖直上,導致一些有活力但資本不夠雄厚的小公司無力承擔,而入駐的消費場所又因消費群體不足及其它種種原因而難以維持,直接導致了數年后整條歐洲風格街區的蕭條。

3.2 路徑依賴形成創意的喪失

創意產業存在一種“短時期”現象,即當大公司主導市場時,創意產品的種類將會減少,而當小公司的發展出現快速增長的時候創意產品的種類將大大增加。一般情況下,這兩種狀態之間將呈現轉換的態勢。由于知識的隱含技術的離散、環境的變化等一系列條件,非一體化的產業結構可以通過產品的異化進行持續快速調整,“探索”出新組合從而更好地實現范圍經濟,產業結構會漸趨于壟斷。隨著創新進入鞏固化階段以后,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導致模仿競爭逐漸激烈。廠家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不得不采取一體化措施,力圖借助規模和范圍經濟效應,提高生產效率以應對殘酷的價格競爭,從而泯滅創意。Allen Scott 用印度婆羅門畫家風格的鎖定、法國電影的衰落以及20世紀50~60年代好萊塢電影業的巨變來論證這個觀點。

3.3 運營模式變革與新技術投資誘惑

當新的科學發明和技術應用改變產業的運行模式和生產流程時,或是新技術裝備投資沖動強勁時,創意產業就會以很大幾率選擇遷出,或者說遷出彈性較大。以創意產業中的傳媒業為例,傳統運營模式下,報紙編輯部與印刷廠在一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鉛排印刷技術所決定的。隨著激光照排技術、排版技術等在報業廣泛應用,編輯部與印刷廠不一定非在一其也能獲得所需要的運行效率,傳統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得傳版已經成為一種技術手段;特別是報紙對印刷效率的追求,使得報業紛紛選擇引進新設備。這使得許多曾今名噪一時的傳媒報紙街變得名不符實。

另外,我們提出創意產業發展應重視空間因素,在推動創意產業的空間重構、推動創意產業與城市的文化產業、創意經濟相融合的同時,也應當警覺兩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其一是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高估”,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轉型國家,在新的社會環境下文化的力量借由傳媒迅猛釋放。中國和世界過快的接軌,潮流的激蕩引發了時尚、民意、大眾心理的膨脹乃至超載。我們在看到創意產業繁榮的表象時,也應該清醒地知道如果只是單純地以文化和創意所產生的符號價值,就可以帶動一個區域或是城市的全面發展和推動民眾健康地、優質地生活,并非一件易事。其二是政策和產業力量的快速迎合對地方性知識的濫用。從產業角度看,基于地緣的創意產業的發展顯然是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的特性。將一些知識、創意、資源進行商品化而后獲得利益,在這個過程中加上政府策略的配合則發展更快。但是政府常常比較迎合最新的城市發展議題,而不愿意承擔導致地域文化遺產扭曲發展的負面責任。

參考文獻:

[1]宋冬英.創意產業研究綜述[N].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6.

篇6

【關鍵詞】 人文精神;校園文化;哲學;宏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00-01

人文精神培養需要宏觀設計,尤其在缺乏歷史積淀與傳統塑造的高等職業院校,宏觀設計已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怎樣才能將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職業取向的價值訴求統一在同一緯度,加之人文關懷?這就需要宏觀設計發揮主力效能。

在文化建設中,宏觀設計是一個哲學概念。無論從“符號意識”到“清風校園”,還是從“詩意自然”到“詩意人生”,宏觀設計,即是致力于人與校園、人與人、肉與靈的相統一,并試圖通過人與其自身的對話,完成文化意境,鍛造人文精神培養的理性基礎。通俗而言,人文精神培養中的宏觀設計就是指校園文化建設的哲學視角。

行文將以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為例,來揭示宏觀設計思想在高職院校人文精神培養中的重要性。

一、“忠誠、責任、奮斗”學院精神的哲學起點

一所高職院校,其校訓一般都涵蓋著它的辦學宗旨和育人目標,但是,由于專業技能教育育人目標的特殊性和單一性,往往導致顧此失彼,使得人文精神培養的意義并未暗含其中。作為核心位置的校訓,倘若彌補不了一所院校置于歷史的價值和對文化的觀照,便使宏觀設計失去了哲學起點,人文精神也就遠離了母體。面對這樣的困惑,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在“崇德明知、尚法敦行”校訓的基礎上,提出了“忠誠、責任、奮斗”的學院精神。目的在于發揮與道德一樣具備的認識功能與調節功能,關注人生價值,表現出對人的本質、尊嚴及意義的追問。

“忠誠、責任、奮斗”的學院精神是以學院發展的人文力量為內容,以求真、求善、求美為哲學起點,進而構建理想共識。是基于宏觀設計的大手筆,對生命本質做了透視。

忠誠是真,是“不二心”,是對一個時代的理性回應。其實,一切關于人類本質問題的思考都首先是從“真”而來。高職院校培養的不只是真技術、真本事,更是真人格、真理性?!罢\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教育的本質亦是為人道,為人道而誠、而忠。所以,高職院校人文精神的培養中,首當其沖的就講“真”。

再說責任,責任是善,是博愛。倘若“真”是把握人生的意義,“善”即是把握人生的價值。高職院校培養的是人的創造力,是對歷史力量的續接,期間少不了“責任”?!墩撜Z》有曰:“言忠信,行篤敬”。行是為人的使命,是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

奮斗表達的是美,此在之美。與人從自然觀察中所得出的關于美的力量感受一樣,奮斗不息的現實表現總在表達著人之存在的倔強和無畏。就像拉奧孔群像里所展示出的那樣,史中人總有著屬于他自己獨立的智慧與把握人生命運的心靈法則。所以,美是奮斗的哲學起點。

在這里,“忠誠、責任、奮斗”的學院精神提出就屬于人文精神培養中的宏觀設計,因為它首先是哲學的,并且一再以虛線與實線并在的形式體現著人文精神培養與文化建設的方向。

很多情況下,校訓不一定會完全體現一所高職院校所具備或者應該具備的辦學精神,因為辦學精神屬于純粹的本質的意識形態,屬于文明的標桿,前進的力量。而一旦要追問到人文精神存在于高職院校教學意識中的價值的時候,就會引出所說的“學院精神”。因而,一所高職院校所需凝練和亟待凝練的學院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培養的宏觀著眼、宏觀定位、宏觀把握。

二、讓人文景觀行不言之教

人文景觀承載著高職院校教育的氣場,用通俗的語言來講,是指辦學氛圍。此處談到的依然是人文精神培養的氛圍。

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著力于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景觀建設,使校園的方寸土地,都能行不言之教,以致完精神培養的環境文化。種草,需使草木生情,用春心撩撥一陣書香;掇山,需使片石多致,讓畫意喚人濠濮間想。譬如警院石的設置,雖散見于校園各處,卻又能以一貫之,期間多刻至理格言,又莫過于鑄出“警魂”二字,使石石關乎天道,字字關乎人情。

誠然,人文景觀設計的哲學還一再告訴我們,高職院校人文環境的鍛造,追求的不是文化鋪張,更不是所謂的文化堆積,而是基于人、靈魂與校園的三位一體,呈現出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和古今結合,以實現詩意關懷。人文景觀是樸素的,但又要充滿寓意。寓意是一個復合體,它能使凝固的環境變得流動起來,能使實體性物質存在指向精神維度,從而擺脫事物原本的意義,進而開啟人關于美和自由的想象。這亦是人文精神培養中不可缺少的感性基礎。可以想象得到,在一所缺少寓意的校園里,是怎樣也尋找不出人文精神培養中的宏觀設計的。所以,宏觀設計一旦運用到人文景觀設計中的時候,就一定要考慮到人文精神培養所不可缺少的寓意。

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人文景觀亦是目的于這樣的寓意,就像立于教學樓、行政樓、實訓樓、宿舍樓等樓門口的“警容鏡”,不僅在正身,更像在正心。

每一所高職院校,都應該努力讓其人文景觀行不言之教,出發點就是:應該賦予校園的每一寸土地活的靈魂,使得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事物,都能承擔起人文精神培養的義務。因為它一開始,就負荷上了知識和正義。而且,它的開放性還表達出了以有限把握無限、以出世把握入世的人生智慧。

三、詩教在人文精神培養中的意義

多年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提倡“教學藝術”,試圖通過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來優化教學、吸引學生,但往往因此而忽視了詩教之客體性存在在人文精神培養中的宏觀設計意義。誠然,詩教也是藝術,但比較而言,它的客體性存在通常要比主體介入更顯詩意。這樣的手法同樣是藝術,或者叫“藝術中的藝術”。

中國自古就有詩教的傳統,詩教可使凝固的建筑流淌出音樂,可使流淌的音樂沁人心脾。同樣,在一個充滿詩教的校園,每一朵浮云,都帶來的是詩意。這詩可以融入校歌、?;占八行@標識當中,呈無限審美情趣。

我們都知道,校園文化一定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第二課堂。大學的課堂結束了,人生的課堂卻剛剛開始。要保證課堂教學精神的延續,就要保證校園文化的啟發性和啟示意義。何以如此?便就引出了所謂的“詩教”。

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在其學院標識的設計中就首先引入了詩,這是詩教的體現。詩的本質是追求和平、正義,表現出的是人類把握世界、洞悉宇宙的知性,所以,在文化建設領域,詩無疑具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因而,行至校園,需隨處烙得個“詩心”。

山水掛畫里有詩、通幽曲徑里有詩、門庭水榭里有詩,而且,詩是校園的氣韻,總在滌蕩心靈世界的一片通暢,能讓一切價值判斷都折射出自然力與真誠。

現在,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著力于校園文化建設,即在當前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精神培養的艱難行徑中,展開了有意義的探索,無疑是為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精神培養中的宏觀設計,進行了啟發性的思考。

參考文獻

篇7

論文關鍵詞: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投入-產出法,經濟效益

 

中國吉林森工集團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降水量豐富,土壤肥沃,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總經營面積134.8萬hm2,有林地面積120.4萬hm2,活立木總蓄積1.69億m3,年生產木材89.3萬m3,作為國家重要商品材生產基地,以培育、經營森林資源、木材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和林特資源綜合開發為主。隨著天保工程和森林分類經營的深入實施,在木材和林產品需求與生態需求之間矛盾日益僵化的形勢下,在商品林區大力營造工業原料林、提高林地生產力,林業產業化經營成為緩解森林采伐壓力,保護生態公益林的必要手段,同時也促進了森林可持續經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林區。

一、緒言

吉林森工集團是中國國有林區開展森林集約經營試點最早的企業農業論文,相對于中國南方集體林區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建設起步較晚。1995年-2000年實施了用材林集約經營試點建設階段,工業原料林建設是其中的一部分,分為皆伐跡地營造工業原料林和楊樹中幼齡人工林改培為工業原料林兩種方式;2003年-2006年集團實施了工業原料林試點建設階段,該階段階段全部為皆伐跡地營造工業原料林1(柏廣新,2009)。集團現有楊樹工業原料林面積9114.5hm2(商品林區),蓄積53.5萬m3,平均hm2蓄積58.7m3。其中:幼齡林面積428.5hm2,蓄積3.5萬m3;中齡林面積796.8hm2,蓄積5.7萬m3;近熟林面積1707.3hm2,蓄積17.0萬m3;成熟林面積1979.2hm2,蓄積22.6萬m3;過熟林面積266.1hm2,蓄積4.7萬m3。應該特別指出,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建設位于各林業局商品林區內植被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各種環境因子適合樹木生長和營建短周期楊樹工業原料林,工業原料林建設在高產出木材的同時也改善了生態環境2(楊樹速生豐產林考察組,2001)。

隨著天然林的銳減與人工林建設的發展,對人工林經濟效益的研究不斷發。國外多用一般均衡模型與不同種類人工林生產經營活動效率來計量其經濟效益;國內主要集中于南方集體林區人工林經濟效益分析,國有林區由于思想觀念、配套機制滯后,工業原料林建設地區規模有限,進而導致工業原料林建設經濟效益計量處于初級階段。王炳南3等(2008)對南方集體林區案樹不同無性系樹種進行了經濟效益評價,此文以案樹不同性系樹種分類通過計算成本、年利潤等指標分析討論人工林經濟效益。柏廣新4(2009)年運用林木市場成熟理論結合其基層工作經驗和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形勢,在經濟學的基礎上,通過區分不同森林成熟齡提出森林市場成熟理論,實證部分通過工業原料林生長仿真數據求輪伐期用四種方案對工業原料林分析經濟效益;本文擬結合集團工業原料林建設現狀,在細化單位公頃工業原料林單位輪伐期內經營活動與深入林區調研獲得試點數據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吉林森工集團國有林商品林區工業原料林建設的效益模型,從多角度考慮其經濟效益。

二、經濟效益模型

本文擬運用投入-產出經濟效益模型構建適合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經濟效益核算的經濟模型。投入產出法是用來研究國民經濟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數量經濟方法,由美國經濟學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創立,他先后發表了《美國經濟制度中投入產出的數量關系》、《美國經濟結構研究》闡述“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發展,1973年Leontief由于從事“投入產出分析”獲得第5屆諾貝爾經濟學獎論文下載。下文將結合投入-產出法總利潤等于總產出扣除總投入的基本思想和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試點及發展現狀對經濟效益模型進行設定。

(一)模型假設及符號說明

本文假設工業原料林過程中最求利潤最大化原則,遵循高投入高產出的經濟目標。為研究方便,假設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輪伐期為15年,且在第7年進行撫育伐農業論文,第15年主伐;工業原料林建設不考慮林地地租,即地租為零。

(1)設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建設投入為Iij,表示第j年第i項科目木材建設投入,其中A表示期初投入,A1為整地費用,A2為苗木費用,A3為植苗費用;C表示期中投入,期中C1為補植費用,C2撫育費用,C3掰芽修枝費用,工業原料林在造林后第2年掰牙;C4包括預防病蟲害、火災、偷伐、盜伐在內發生的年例行管理費用且每年只進行一次病蟲鼠防治,主伐前1年結束,C5施肥費用(包含肥料與施肥工費),Iij=Aij+Cij;

(2)設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木材產出為Gij(G為目標林地蓄積X與相應出材率z乘積),表示第j年第i項科目木材產量,且包括期初現有林采伐、撫育間伐、主伐、采伐剩余物四部分,其中G1表示現有林采伐木材產量,G2表示撫育間伐木材產量,G3表示主伐木材產量,G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產量,G= X·z ;

(3)設Kij為采伐生產成本,表示第j年第i項科目木材采伐成本,S1為現有林采伐單位成本,S2為撫育間伐單位成本,S3為主伐單位成本,S4為剩余物采伐單位成本,此處主要是指木材從活立木到伐倒木過程中發生的采伐人工費用與從伐倒木到可銷售的原木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費用,如伐后運輸費、加工費、銷售運輸費、營銷費用等項目Kij= Sij·Gij(i=1,2,3,4;j=1,2,3,…15);

(4)設木材銷售收入為Rij,表示第j年第i項科目木材銷售收入,P1表示現有林采伐木材價格,P2表示撫育間伐木材價格,P3表示主伐木材價格農業論文,P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價格,為簡化模型,我們假設所有木材價格均為含稅價,在計算過程中不再考慮木材稅收問題,Rij=Pij·Gij(i=1,2,3,4;j=1,2,3,…15);

(5)根據吉林森工集團森林經營方案與1995-2005年集團工業原料林試點,國家林業局2009年出臺新的育林基金征收標準為從原15%降為10%,若假設育林基金為Tj,Tj=0.1R

(6)設吉林森工集團總利潤為V,總利潤為總收入扣除生產銷售成本、建設投入、育林基金;Vj為集團在第j年利潤收益;

(7)設r為銀行同期利率,資本增長以利率為r的速度增長,則n年后的資本價值為Vn與現值V0的關系為復利關系,Vn =V0(1+r)n ;

(8)設NPV為資本凈現值,NPV為資本毛收入現值扣除支出現值5(KlempererW D,2003),表示投資者在一定收入、支出及貼現率r時對現階段投資的一種衡量方式。

如圖 1所示,根據吉林森工集團規劃工業原料林輪伐期為15年時,以單位公頃新植工業原料林第一次工業原料林經營的第一個輪伐期為例,其期間每年發生所有經營活動可表示如下,表中0-1之間時間段表示第一年,以此類推。

篇8

關鍵詞:多元文化;薩提亞冰山理論;班級管理

有學者指出,當今的社會“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因此,如何培養能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教師,“是對教師教育的最后挑戰”。現在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教育也需要在對多元文化的認同中進行。特別是網絡開放、輿論自由的當代,由于多元文化的影響及網絡的發展,大學生有了更加開放的行為空間和思維空間。目前這種現狀使得來自各地的大學生不僅在生活方式上有差別,而且他們的價值觀,以及對待事物的解讀方式有較大的差異,這給高校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管理工作也必須在這種多元文化的影響下開展。

一、國內高校學生管理現狀

目前國內高校的班級管理是在各學院書記、輔導員與班主任共同協作下進行的,學校學生會和各個社團也對學生的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目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形式較粗放,輔導員由于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很難投入到學生的教育和咨詢工作中,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是針對整個班級進行。班會趨于形式的較多,內容空乏且教育意義甚少。班主任雖然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但是更多意義上像是救火隊,哪里失火撲滅哪里,其實更多時候只是解決了表層問題。在學生成分多元的背景下,只解決表面問題的處理方式,只會讓班主任覺得學生問題層出不窮,班級管理工作煩瑣、壓力大。

二、薩提亞冰山理論內涵

薩提亞冰山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座冰山,個體能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者應對方式就像露在水面上的很小的冰山,而隱藏在水底的巨大的冰山是人們行為被自動化了的內在,這一部分經常被人們壓抑或者忽略。薩提亞把人的冰山分成七個部分,從上到下分別是行為(行為、故事內容);應對姿態(討好、指責、打岔、超理智、一致性);感受(喜悅、興奮、著迷、恐懼、悲傷),對感受的感受(對感受的決定);觀點(信念、假設、主觀認識);期待(對自己、對他人、來自他人的期待);渴望(被愛、被接納、被認同、有意義、有價值)和自我(生命力、精神、靈性、核心、本質)。冰山越往底層越會反映一個人生命的本質,而在薩提亞看來人們生命的本質是相同的。

薩提亞冰山理論透過這七個層面揭開人行為背后的秘密,到達個體行為的原點。比如,一個學生經常喝酒,這是行為,這個外在行為下面蘊藏著被忽視的感受,也許是失望也許是憤怒;學生采取喝酒的方式不直視問題而是采取麻痹自己的方式應對姿態是打岔;這背后有他沒有被滿足的期待;更深一層是一種沒有被滿足渴望,一種人類共有的渴望既被接納、被認同被愛的渴望,而這個往往是由學生的成長經歷所決定的。最后就是冰山的最底層自我,這里的“自我”理解為生命力,就是要活下去的意愿,一種強烈的蓬勃發展的力量。作為管理者如果能夠看到學生行為背后那些要表_的渴望,就不會總是盯著問題本身,而是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然后引導他們了解自己,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期待和渴望,那么管理的工作就會更能觸動學生的內心,學生才會發生根本的轉變。

三、多元文化環境下冰山理論在高校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薩提亞冰山理論是高校班級管理工作很好的一個工具,這個工具讓我們透過煩瑣復雜的表象行為,或者不同文化所帶來的障礙可以直接看到每個生命體對生命本質的一致追求,即被接納、被認同。這樣高校班級管理者就不會忙于表層努力,而會使管理工作真正走入學生內心,深入探析學生行為背后的期待和渴望,使學生發生根本的轉變。

首先,管理者要對自己的冰山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在管理中做到與學生真情互動,一座冰山影響另外一座冰山。所以,管理者應該有較完整的薩提亞冰山理論知識,對自己行為和情緒及應對姿勢和渴望十分了解。其次,應該明白自己是在多元文化環境下進行管理,學生因為來自不同的環境會在價值觀念上有較大的差異,然而根據冰山理論他們的內心最深處所渴望的被愛、被認可、被接納是一致的,所以本質上大家一樣。班主任要發揮主要作用,因為班主任是一個班級建設的核心領導者,班集體是學生最核心的歸屬,因此班主任對班級成員的疏導效果會更明顯。班主任應該利用班會的時間和一些碎片時間努力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位學生用冰山理論深入交談。最后,管理者應該學會整體地看待學生而不是只看到問題和情緒,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期待和渴望,發現自己的自我價值,并讓他們意識到現在是該對自己負責任的時候了,自己要肩負起自己內心的建構和成長的責任。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干部人事檔案管理 問題 原因 途徑與方法

一、干部人事檔案的概述

干部人事檔案是組織人事部門按照黨的干部政策在實際工作中培養、選拔、任用干部所形成的,記載干部個人經歷、思想、品德作風、專業能力、工作表現及業績等內容的文字材料。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是組織檔案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組織的日常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并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干部人事檔案存在的實際問題

(1)歸檔內容不全面,不完整,不規范。具體表現在:一是各種案卷材料填充不完整,出現前后脫節現象,該填寫的重要內容出現空缺,給檔案的實際利用增加了難度,出現模棱兩可的現象。二是所形成的檔案材料大小不夠規范,大小長短不一,現行的公文材料主要用紙為標準的A4紙,紙張的不統一,直接給裝訂帶來了麻煩,而且使案卷整體上影響美觀,最終造成了客觀上的不規范。三是有些需要用章的材料沒有蓋組織人事部門或單位的公章,形成的材料不夠嚴謹,還有需要必須說明的事項沒有給予不要的解釋說明,這些都構成了案卷資料的不完整不規范。四是該歸檔的諸多重要的人事材料沒有歸入人事檔案,而不該歸入人事檔案的屬于文書檔案歸檔范疇的材料卻歸入了人事檔案中。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就遇到了很多諸如大學生畢業分配的派遣證和干部介紹信(工作分配)就歸入文書檔案中的現象,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給實際工作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此外檔案資料短缺的現象也十分突出,有的已經成為歷史遺留問題,到底是什么原因沒有及時歸檔,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說不清道不明。以上這些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干部人事檔案的質量、準確性與完整性,給組織的人事檔案管理利用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有待加強與完善。

(2)歸檔內容前后不一致,突出地表現在“三齡一歷”問題上在單位,經常聽到有人問到退休的問題,有的說某某人明年就退休了,本人說還有三年才能退休;還有的說某人還有兩年退休,而本人說明年就退休了,從這街談巷議的談論中,我們不難想到這里有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個人的退休問題有這么多的不一致呢?還有的設計到參加工作時間的問題,也就是工齡問題,國家人事政策明文規定,35年以上工齡的工作人員退休時退休工資比例為90%,而30年以上35年以下退休工資比例為85%,就此圍繞工齡問題產生了許多不合理,不明確,等違規問題,這也暴露出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種種弊端,造成了干部人事檔案資料的失真,從而影響到干部人事檔案的“生命”與質量。

三、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產生問題的原因

(1)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對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管理松懈,工作力度不夠。

(2)廣大干部職工對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漠視,在填寫各類表格、材料過程中,主觀隨意性大。在實際到個人事項的各類表格、材料中,常常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不注重對錯,想怎么填就怎么填,不聞不問,甚至某些人處于某種目的或利害有意而為之。

(3)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者素質不高,工作意識不強,主觀意志淡漠,在實際工作中沒有盡到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從事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人員不是檔案專職工作者。

(4)弄虛作假,現象頻出。年齡造假、工齡造假、學歷造假現象的泛濫,甚至“人質檔案”的出現,給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造成極大的傷害,對干部人事檔案制度的嚴肅性、準確性與唯一性收到了嚴重地沖擊,對新時期、新形勢下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產生了嚴重地阻礙與干擾,有待解決。

四、解決的途徑與方法

(1)領導,組織予以重視,并建立有效地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體制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加強對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領導與指導強化組織紀律,明確職責,安排聘任有高度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工作認真負責,嚴謹細致的檔案專職工作者來本崗位工作。

(2)加大培訓力度,培養與建立專業化的檔案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檔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加強對其的培訓,注重對其專業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并落實與提高檔案工作者的待遇,促使其以高度的責任心、過強的專業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思想行為方式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

(3)檔案專職工作者要認真對待本職工作,嚴格履行保密工作制度,并采取有效地獎懲約束機制,做到獎優罰劣,從根本上杜絕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在實際工作中,檔案專職工作者要認真對待本職工作,應對每個年度的歸檔材料進行認真的檢查、核對,通過甄別,發現不合理之處,要及時通知當事人加以改正,是檔案資料保持前后一致性,真實性與唯一性;檔案工作是一項保密性工作,該說的地方要明確說明,不該說之處堅決予以保密;針對“三齡一歷”問題,要堅決杜絕檔案工作者與當事人之間弄虛作假,的行為,強化責任與紀律,采取獎懲機制,查出問題,絕不姑息,要追究相關當事人的責任,從根本上遏制和消除此類現象與行為的發生與蔓延,還原檔案管理工作嚴謹,準確,公平,公正的工作實質。

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時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工作。尤其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針對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提出了一些新問題、新要求,需要結合實際,去不斷地學習、摸索與改進,使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向著健康的方向有條不紊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