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2:58: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情感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情感管理論文

篇1

“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講評”這一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流程長,結構散,主客倒,反饋少,忽視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萬人一腔”。“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情感是學生作文的原動力,只有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沖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習作情感,才能使師生在愉悅的寫作氛圍中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在激情滿懷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作文教學富有生命活力。

一、命題激趣,誘感。

學生作文是傾吐生活積累的過程,是學生實際生活的反映。學生作文首先接觸的是題目,題目新穎且有鮮明的色彩、飽滿的感情,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情感在心中激蕩起來。反之,命題不考慮學生的生活積累,不考慮能否引起學生作文的興趣,在一定意義上會違背學生的寫作心理,壓抑學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從兒童心底流出的命題,兒童才會以極大的興趣對待它。”葉圣陶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作文命題的真諦,命題要充分考慮兒童的感情實際和需要,必須符合學生的生活積累,觸動學生的心弦,誘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命題要注意“四性”。一是啟發(fā)性。有啟發(fā)性的命題不但能勾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使之頭腦中浮現(xiàn)出作為寫作素材的各種各樣的鮮明形象,而且能開拓學生思路,能由此及彼產(chǎn)生聯(lián)想,誘發(fā)他們潛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大腦皮層下的中樞神經(jīng)傳至大腦皮層的情緒沖動,好像在喚醒正在沉睡的大腦皮層細胞,使它們積極活動起來。趣味性的命題能喚起學生的這種情緒,使之產(chǎn)生“我要寫”的積極愿望。三是動情性。動真情,是學生作文的興奮點,動情性的命題能引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產(chǎn)生寫作沖動。四是靈活性。葉圣陶先生說過,命題作文是“不得已而為之”,“學生所寫的,必須是學生積蓄的”。我們在命題時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傾向,注重靈活性。可采用“規(guī)定范圍”(半命題)、“自由命題”等形式,使學生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愛好,拓寬思路,暢所欲言,“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感。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帶著情境性的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為更有引發(fā)作用。“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只有受到環(huán)境、事物、氣氛的感染時,人才會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當內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時,便要用文辭表達出來。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情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和參與沸騰的社會生活。此外,還必須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語言描繪”、“實物演示”、“聲像渲染”、“生活再現(xiàn)”、“現(xiàn)場表演”等,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觀察、思維,更要使學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帶著感情去觀察,去深刻體驗和感受所觀察的事物,以言其心聲,不為文造情。經(jīng)過長期的練習,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情感,語言積累也隨之豐厚起來,作文自會大有長進。

三、下水引路,溝通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蘇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教師作文的“下水”,他認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學生從來都沒有聽過教師自己議論寫作文的切身體會。

教師“下水”,可親自嘗試寫作的甘苦,了解關隘溝坎,取得指導學生作文的主動權,就能教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教師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樣立意選材,如何謀篇布局等體會告訴學生,利于密切師生關系,溝通師生情感;教師“下水”作文豐富的詞匯、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教師經(jīng)常“下水”垂范,還能以健康而強烈的感情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情動而相隨,喜歡作文。

四、加強評改,深化情感。

篇2

我們知道,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因此,教師更應該善于用形象、直觀的表情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生情,讓學生感受體驗形象的鮮明性,進而來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達到發(fā)展學生語言的最終目的。幾年來,我在借鑒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情景教學法”的成功經(jīng)驗,深入進行低年級閱讀教學研究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課以教材為憑借,以情感為紐帶,以形象為中介,以發(fā)展語言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組織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借助媒體——激情。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兒童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獲取各種信息的。課堂上,借助媒體——音樂、錄像、課件等電教手段,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語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導學生欣賞祖國山河的絢麗多彩,體驗感人場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學生便由感而發(fā),情緒大振,激情奔放。如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大禹治水》,這個歷史經(jīng)典故事遠離現(xiàn)代兒童的生活,要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所謳歌的禹那種為了治理洪水而舍小家保大家的崇高品質是有難度的。教學伊始,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錄像,親眼看一看滔滔的洪水淹沒農田、沖倒房屋,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場面,學生那顆幼小善良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憾。這時,教師再通過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很快地就把學生帶進了課文。由于學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發(fā)了起來,對治水英雄禹,也就不由得肅然起敬。學生在感知形象的過程中,情感得到了調控,由此成為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

二、憑借語言——融情。

語言作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外殼與思想內容應當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眾所周知,語言的習得,要經(jīng)過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因此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必須要借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聯(lián)想、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為積累和運用語言打基礎。如《大禹治水》一文,我抓住描寫禹決心治理洪水“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等重點詞語,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想象跋山涉水、忍饑挨餓、風雨兼程、精疲力盡的種種艱辛,從而來體會禹治理洪水的堅定信念,以及禹為了治理洪水而廢寢忘食、絞盡腦汁,為了百姓的安寧生活,飽受滄桑也心甘情愿的忘我精神;抓住禹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動人事例,引導學生進行換位體驗:如果你爸爸在外工作13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一次也沒來看你和媽媽,你會怎么想?這個問題一下子拉近了禹和學生的距離,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到了禹那種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學生在這一創(chuàng)造性學習中,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教材之中。

篇3

其中,從素質教育的高度來重新認識“非智力因素”,進一步充分發(fā)揮數(shù)學教學的情感教育功能,已成為數(shù)學教學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

首先,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并不是一個“純認識”的過程。正如人文心理學家羅杰斯所指出:學習本身就包括認識和情感兩個方面。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體)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其智力因素擔負著信息加工的任務,即對信息進行感知、加工、識記、保持和應用。它可以使人類積累的經(jīng)驗轉化成個體的知識結構,屬于主體的操作系統(tǒng)。而非智力因素擔負著信息選擇的任務,即對信息進行鑒別、篩選,當認為是有趣的、有價值時,主體便主動而有效地吸收,否則反之。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教師一味加大知識信息量而不能真正進入學生頭腦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對操作系統(tǒng)起著始動、定向、維持和調節(jié)的作用,它屬于主體的動力系統(tǒng)。我們的教學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統(tǒng)的過程,即認知過程,而忽略動力系統(tǒng)的過程,即情感過程,或者雖然有時也講興趣、動機、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為吸引學生注意,保證上課不走神的一般條件,作為附加于教學活動之上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東西,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從現(xiàn)代教學觀看,在教學過程中兩種系統(tǒng)是協(xié)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進、密切配合的,因此數(shù)學教學必須努力實現(xiàn)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和諧統(tǒng)一,在充滿活力的教學過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

其次,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小學階段不僅是智能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情感和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期。數(shù)學教育的目標不只是傳授知識和發(fā)展能力,也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傳授某一知識,培養(yǎng)某一能力時,應注意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各個方面都能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因而,情感教育應該成為數(shù)學學科教學整體目標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數(shù)學課堂教學不僅應該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陣地,并且有發(fā)揮情感教育功能的條件與可能。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雙方信息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人總是有感情的,教師對數(shù)學教學業(yè)務的精益求精、對數(shù)學學科的熱愛,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積極的鼓勵、會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必然會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條件,1987年北京市曾對9所中小學學生進行過問卷調查,其結果反映,學生對“最喜歡的老師”與“最感興趣的學科”的一致性高達99%。因此我們可以說,教師對事業(yè)和兒童的熱愛,是數(shù)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總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必然激活和加速學生的認知活動。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因此我們可以說:通過教學設計和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成就動機,是數(shù)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那么如何發(fā)揮數(shù)學教學的情感教育功能呢?

1.首要的是師生合作。教學中要重視師生之間的積極的平等的情感交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積極情感,那么他們就容易將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內容上去,這就是情感教育的遷移。

2.要充分利用教師自身的體態(tài)。情緒是感情的外在表現(xiàn),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情緒活動總是在互相影響、互相感染的。老師的面部表情、言語動作,甚至衣著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情緒,這就是情感教育的感染。

3.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結合教學內容揭示數(shù)學美,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無窮奧妙,促進他們對數(shù)學的熱愛;應注意向學生提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shù)學無處不在,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應注意通過巧妙的設疑,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應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激起他們繼續(xù)學習的熱情,等等。這就是情感教育的情境。

4.學生的天性是好動。我們的教學應以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為出發(fā)點,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多種器官并用,為他們動手、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為他們自我表現(xiàn)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種多樣的機會,努力營造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課堂氣氛,以充分發(fā)揮情感教育的自主。

篇4

關鍵詞:情感管理;施工工程;應用

情感管理的概念,也就是運用管理者的情感元素對職工進行真誠的關懷、關心,從而有效的增強管理者與工作人員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以及思想上的交流,這樣的方式,既滿足了職工內心的需要,又促成了和諧的氛圍,真正達到了人性化的管理。

建筑施工企業(yè)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施工人員需要常年的流動,施工人員的工作非常艱苦,他們沒有假期,他們住陋屋,戰(zhàn)嚴寒,斗酷暑,他們時常承受風吹日曬,更有為了趕工期連續(xù)幾十個小時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可以說他們的生活是非常單調無味的。在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以及生活環(huán)境下,情感管理作為人本管理的一種模式,無疑是能夠滿足施工人員的心理需求,因為情感管理從根本上體現(xiàn)出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關心。

1情感管理的三個原則

1.1特殊原則情感管理需要因人而異,不同的類型要有不同的模式,也可以說是需要對癥下藥的原則。管理者需要根據(jù)員工不同的性格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程度等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方式方法,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使員工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發(fā)揮奉獻出自己的能力。

1.2真誠原則管理者必須秉承誠心誠意的原則,真正做到說真話、說真情、幫真忙,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的尊重員工的自身人格,關心員工的疾苦問題。從根本上與施工人員做朋友,以真心換取真心。

1.3重情感管理原則管理者必須重視情感管理原則,在施工企業(yè),還有很多的制度管理,這些制度管理是一種剛性的管理,而情感管理則剛好相反,屬于柔性的管理。在情感管理的基礎實施制度管理,也就是在柔性的管理基礎上事實剛性的管理,可以使得施工人員自覺的接受管理者的要求,并將要求滲透到日常行動中。

2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實施好情感管理

2.1復合組織從企業(yè)的組織結構來分析,垂直的管理部門與水平不同職能的部門,結合可以組成復合的項目組織,而這種在企業(yè)集權的控制下,是具有相對獨立的項目權限的,有利于項目的內部信息溝通,能夠及時的掌握施工中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突況,并能夠及時的做出反應,為項目的實施構建了良好的人才梯隊,且從總體上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使得項目組人員具有自我的成就感和責任感,為項目的運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2合理配置在項目管理中,情感管理的理論認為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真正的實現(xiàn)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要能夠充分的信任施工員工,并且主動施加壓力。舉個例子,有一個很成功的項目經(jīng)理,他每一年都是擔當重點項目的項目經(jīng)理,這樣看來,這位成功的項目經(jīng)理應該是很忙、很累的,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他充分的信任他的下屬,也就是項目的組成人員,他總是將已經(jīng)接手的重點項目的總目標進行劃分、分析,再落實到每一個工作員工中去,既完成了項目的任務,又鍛煉了團隊員工的工作能力,使他們得到了寶貴的經(jīng)驗,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了基礎;讓工作人員去做他們擅長做的、喜歡做的事情。如果一個員工的長處得不到良好的發(fā)揮,他就會顯得非常平凡甚至是非常平庸,于之相反的是,如果他的優(yōu)勢與工作吻合,也就是他的特長得到了認可、發(fā)揮,他就會顯得很優(yōu)秀,其實這就是情感管理所獨特的作用。管理者要充分的了解員工,這樣才能讓他們能夠去做自己最擅長、最拿手的工作,當然,這也是當今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挑戰(zhàn)。管理者既要有工程專業(yè)的相關技術知識,又要管理好人員的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發(fā)掘人才,創(chuàng)造人才;激發(fā)工作人員的主人翁意識以及責任感。施工人員的工資被拖欠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也是非常惱火的現(xiàn)象。管理者應該從這個切入口入手,并緊緊的抓住這個焦點,主動關心工作人員工資的兌現(xiàn)情況,使得工作人員知道管理者還是很關心他們的,這樣一來,才會使得員工放下心來工作,也更能使得管理者真正的和工作人員做起朋友。通過這種將現(xiàn)實的工作納入自我實現(xiàn)的情感管理軌道,使工作人員干起活來干勁十足,從而加強了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主人翁的意識也樹立起來了,自覺的把自我與項目與企業(yè)榮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相反而論,如果管理者只知道指揮工作人員進行施工,發(fā)號師令,而不關心他們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就會使得管理者與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化,僅僅只維系在上司與下屬的關系,而不是親密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的關系,就很難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更談不上什么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2.3溝通原則管理者應該加強與工作人員之間的良好溝通,這樣才能知道工作人員的內心需要的是什么,對什么不滿意等等難以明了的問題。通過強化的情感管理來提高項目的凝聚力以及吸引力。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剛畢業(yè)的碩士研究生,他剛到項目部報道,并且認為這是畢業(yè)的第一個訓練,于是他決定給自己半年的磨礪時期,3個多月過去了,沒有任何人去與他交流什么,沒有人關心他在想什么,也沒有想知道他的真實需要,他感覺到可能被公司冷落了,公司也不需要他。于是最終擔心自己的才華被埋沒選擇離開了公司。這就是缺乏溝通的原因,對企業(yè)來說,這不僅僅是人才的流失,更是自身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問題。

3總結

良好的管理就在于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情感管理,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幫助的。不僅可以消除工作人員的消極情緒,還可以通過情感的雙向交流以及溝通實現(xiàn)有效的管理,從而增強企業(y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秦嵐.談企業(yè)的情感管理[J].冶金企業(yè)文化.2005.

[2]佘平.企業(yè)情感管理初探[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7.

[3]王曉源.企業(yè)員工的情感管理[J].現(xiàn)代焊接.2007.

[4]何建華.服務企業(yè)情感管理的人力資源策略研究[J].生產(chǎn)力研究.2007.

[5]陳劍,湯胤.淺談企業(yè)情感管理的實施[J].江蘇商論.2007.

[6]葛榮晉.儒家的性情論與企業(yè)的情感管理[J].理論學刊.2007.

篇5

關鍵詞:重要的地位;班級管理論文交流;榜樣作用;精神推動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4-139-01

學校德育工作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各級各類教師都肩負著樹育人的神圣職責,而班主任就是這支育人大軍中的主將。可以說德育工作的成效性的大小取決于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投入大小,它包括知識、經(jīng)驗的投入,時間、情感的投入,工作方法、方式的不斷學習和不斷改進,也取決于班主任是否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在學校的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占 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班主任既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執(zhí)行者又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當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停止時,則班集體的德育工作就會有聲有色,生動而富有成效,就會對學校的其它工作產(chǎn)生極大的良性的推動作用,反之,會使學校德育工作陷于被動的局面,影響學校的其它工作的正常開展。要提升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主將作用,必須做到:

一、 正確認識班主任在學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體建設的直接領導者,是班集體建設中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直接參與學生活動和引導、干預學生最多,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程度最高。從實際工作來看,如何在學生中培養(yǎng)和樹立以及運用這兩種優(yōu)勢是班主任在工作中應切實解決的問題。不少班主任只注意樹立權威而乎視了情感的培養(yǎng),在工作中只重管教,或者只注意情感上的投入而乎視了權威形象的樹立,在工作中只重情理而少管教,造成實際工作效果都不理想。而能把這兩種都有機的結合起來的班主任總能在班級管理中取得成功。

二、 重視對班主任的培養(yǎng)

1、鼓勵青年教師勇挑重擔,敢于勝任班主任工作

要看到青年教師那股不服輸、不畏艱的銳氣和敢于嘗試的勇氣,以及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工作方式,正是他們的優(yōu)點和處,是他們初做班主任工作的必要基石。

2、鼓勵班主任在服從學校全局的原則下,靈活自主地開展工作

學校要保護班主任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允許他們在一定的原則內有小的工作失誤。在實際工作中不影響全局的工作小失誤不能過多地深究和責問,相信實踐自會糾正和不斷完善。

3、定期開展班主任工作研討

用研討的形式重樹和更新教育及管理理念,用研討的形式去尋找平時工作中的不足,去尋找更優(yōu)的工作方式和更優(yōu)的工作途徑。

在學校中行之有效的班主任研討活動一般有以下行式:(1)月班主任工作會。在月班主任工作會上,可以通過總結上月各班工作和布置本月工作來不斷促進班主任的工作的規(guī)范性,能在不斷改進的基礎上使工作方式、方法得到明顯的提高。(2)班級管理論文交流。通過論文交流這一形式,不斷地促使班主任在平常的德育管理中去總結經(jīng)念、去探索德育工作規(guī)律和新的工作思路、去尋找德育管中理論和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在理論的指導下創(chuàng)造性地去實踐理論。從而提高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3)重要的地位。學校有意識地收集在當前的德育管理中所反應出來的比較有共性的問題或者急須解決問題進行甄選,然后確定一個研究科題,組織和發(fā)動班主任展開相應的科題研究,在研究中去尋找相關的理論支持和行之有效地操作辦法。

三、加強對班主任的管理

班主任管理是學校管理中的重點之一。抓住了班主任管理也就抓住了學校德育管理的關鍵。學校在制定學年計劃時,有必要把這項工作納入校長親自管理的幾個重要工作之中,以突出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對班主任的管理學校應有長期的工作計劃和短期的工作目標,以及相應的管理措施。計劃使得管理有序,目標使得管理能做到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要使班主任真正成為德育管理的主將,對其本身及其行為的管理要切忌形式主義,切忌“口號”管理。必須有科學的計劃和現(xiàn)實的目標以及切合實際的工作措施。四、發(fā)揮激勵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學校在評價班主任的工作時不能不反思作為管理者自己在班主任的激勵上所做的工作。而科學適當?shù)募畲胧偈怪贫绒D化為自我需要,會把約束變?yōu)閯恿Α0嘀魅卧陂L期的工作中尤其需要學校科學合理適當?shù)募睢0嘀魅卧诠ぷ髦杏锌释@得認可、獲得同事尊重、希望成功等的心理需求是激勵的基本出發(fā)點。

1、注意獎懲在激勵中的作用,充分停止獎懲的功效。要把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有機進行結合。獎勵是自身價值的一種社會認同。適當?shù)莫剟羁梢猿掷m(xù)激發(fā)工作熱情。

2、學校要創(chuàng)設條件給班主任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通過一定的工作使其才能得到上級或同行及社會的認同。

3、發(fā)揮優(yōu)秀班主任的榜樣作用。榜樣既是一種精神推動力,又是一種工作方式方法的借鑒。樹立榜樣,既是對優(yōu)秀的肯定,也是對后進的一種誡免。

篇6

要管理好班級,必須要有理論作指導。對初入學校的學生,首先運用一些制度規(guī)范學生行為,再通過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yǎng)成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作用,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輿論,就能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班集體。

一、開展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以教育理論指導班級工作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學習,從各種書籍、報刊雜志中獲取豐富的理論知識。我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班級管理理論,如經(jīng)常翻閱《職業(yè)教育學》《班主任管理論》《班主任之友》《德育報》等,每一次閱讀后都大有收獲,這些理論和經(jīng)驗對我的班主任工作幫助極大。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往往在看到有關理論、文章時引發(fā)思考、啟發(fā)、或迎刃而解。

(二)常規(guī)管理規(guī)范人

1.通過幾年班級工作,逐漸提煉出職業(yè)學校“學做人、學知識、練技能、強身體”的班訓。這是學生個人努力方向,也是班級的奮斗目標。

2.以“軍訓”為契機,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各方面良好的習慣。(1)在軍訓期間,我細心觀察,深入學生,充分了解學生;(2)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3)增強時間和紀律觀念;(4)加強集體觀念,紀律性、組織性。

3.每學期初都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中學生守則》,同時結合校規(guī)制訂出適合本班實際的班級公約,組織學生討論學校、班級量化考核辦法,使學生有章可循。這些規(guī)章制度就是學生平時言行的標準,也是行動指南。

(三)情理結合教育人

1.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

職校生因中考受挫,往往容易產(chǎn)生消極自卑心理。所以,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我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原因,耐心、細致地說理教育。當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時,及時表揚,樹立自信心。

2.在班級管理中,注重用愛心感染學生,主動、熱情地幫助學生,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品質

情感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師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如:93級學生陳飛龍,晚飯后突然腹瀉疼痛,由于父母在城里,我馬上和其他學生一起送往醫(yī)院,并為之付了一部分藥費;05汽修(1)班學生陳曉華不小心騎摩托車摔傷,我?guī)ьI學生買水果去看望,等傷好了,又及時與交通培訓學校聯(lián)系,為他補課,使他順利地取得了汽修初級證。我以愛心、耐心、細心認真做好每件事,為教育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建立一周動態(tài)量化管理綜合評價體系

為了正確全面評價一個學生,我把學生各方面表現(xiàn)賦予分值,進行量化考核。每天班主任講話時間由各組長在設計好的表格上記載一天的表現(xiàn),進行加分或扣分,并公布在“張貼欄”上,周日晚上由班長匯總統(tǒng)計分數(shù),計算出每組總分與每位同學的平均分,然后進行排名比較,督促下周改正并提高。

(五)試行班務組長負責制

根據(jù)職校的班級情況,僅靠幾個班委很難管理班級事務,所以我把全班分成三大組,每組設一組長,由組長全權負責本組的學習、紀律、衛(wèi)生等情況。

(六)實行班干部值日制

班級常規(guī)管理是一項整體的育人工程,把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構筑學生自我管理機制。因此,我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我管理體制,為學生設置多種崗位,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崗“施政”,有服務同學、鍛煉自己、表現(xiàn)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的行為和品德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促使學生通過自我教育、自我調整而不斷成長。

為了喚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引進競爭機制。我實行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將情感管理、目標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具有凝聚力的班隊活動滲透在工作中,開展了“班委輪換制”競賽活動,讓學生上臺參加競選演講,自組班委,實行值周班委制,定期評選出“最佳班委”,被評為最佳班委的下周可以連任,其他被換下的同學通過自己反思、改進,下次可再次競選。

(七)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作用

職校學生大多不服他人管,那我就要求每人管好自己。人人都是班長,那你要管人家得先管好自己。這樣就形成相互管理制約的一種局面,增強了主人翁意識。

(八)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輿論

利用《班團課》、周二教研課等時間組織學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guī)制度、道德修養(yǎng)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九)培養(yǎng)良好的班集體,使之成為教育個人的一種力量

良好的班集體是靠全班師生來創(chuàng)建形成的,但一旦有了一個良好班風、學風的班集體,它又是教育學生個人的一種力量。所以一個班級組建初期,我就著力開始培養(yǎng)良好的班集體。一般通過2個學期以后,良好的班集體就會形成。

(十)精心經(jīng)營班級,勤勤懇懇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我勤勤懇懇的工作,一心撲在班級上。上完課,我經(jīng)常深入班級巡視,了解情況,檢查上課、自修紀律、班級衛(wèi)生、做眼保健操等。平時打掃教室衛(wèi)生,都親自檢查學生的清掃情況,做到窗明幾凈,物品整齊,地面清潔,指導學生達到衛(wèi)生標準。大掃除,我每次都到場,并和學生一起打掃。在晚上就寢熄燈前,我經(jīng)常深入宿舍了解學生生活情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檢查指導、督促學生搞好衛(wèi)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及時解決同學間的矛盾問題。

二、班級管理工作取得的一些經(jīng)驗和成績

我所帶的好幾個班級從開始組建,經(jīng)過幾個學期的精心培育,都能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每個同學也逐漸走向成熟。他們能自覺遵守紀律,自覺佩帶校牌,集體觀念強,團結一條心,師生關系融洽,就寢紀律好;同學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打架現(xiàn)象很少,班級財產(chǎn)損壞少;班級學習氛圍濃厚;學校布置的任務能及時完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寢室內務較好;多次多個寢室被評為“文明寢室”;冬季全班同學參加晨跑,形成一個團結統(tǒng)一的整體。

篇7

關鍵詞: 教師威信 任課教師 樹立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只認為班主任才是老師。非班主任的任課老師在學生的心里似乎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老師。在任課老師的課上總會出現(xiàn)“見風使舵”的現(xiàn)象,并不是從心里真正信服這個老師。這對課堂教學是一種挑戰(zhàn)。要想改變現(xiàn)狀,任課教師就要樹立威信。如何樹立威信?通過幾年的工作實踐,我認為應從下面幾點著手。

一、全面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只有像班主任一樣全面了解學生,任課教師才能因材施教。任課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基礎、心理素質、個性特征等。只有這樣,才能知道不同性格的學生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對待,才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前段時間我碰到了這樣的事情。我在激情洋溢地講解學生剛做過的英語試卷,一位女學生卻在不知何原因地笑個不停。說實話,看到這種情形,我并沒有生氣,只是用半開玩笑半批評的語氣說:“某某同學笑得那么燦爛,一定是對我所講的理解透徹了吧。”其實,我說這話的時候,并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善意地提醒她要好好聽課,沒想到她誤解了我的意思。突然,她微笑的臉變成了鐵青色,把書重重地摔了一下。這時,我特別火,讓她站起來到辦公室反省。沒想到一向看起來很老實的女孩竟然瞪了我一眼,很不情愿地走了出去。當時,我真是火死了,真想狠狠地扇她一耳光。但是,我最終忍了下來,繼續(xù)上課。課后,我到了辦公室,心情平靜了許多。她的態(tài)度也有了很大轉變,向我承認了錯誤并向我道了歉。在我和她溝通、交流后,她對我說,她也知道我是為她好,只是我用的方式讓她誤解了。她認為我在諷刺她。我突然意識到其實我也有錯的地方,我沒有完全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或許,我應該給她一個示意的眼神,這樣她更能接受。這樣,既能避免這類事情的發(fā)生,又能增進師生感情。因此,對學生全面了解并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嚴愛結合,平等對待每個學生

剛畢業(yè)那年,我總是想運用所學的教學理論教育學生,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和睦相處,學生認真學習和生活”。可是,事實和考試結果讓我備受打擊。當時,我覺得所學的教學理論都是假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明白:學生畢竟是孩子,是缺乏自主和自覺性的。教學中只有愛心和耐心是遠遠不夠的。在課堂上,還要有嚴格的要求。并且,要求一旦提出,就要嚴格執(zhí)行,無論何時,無論男女。這樣,學生才會心服口服。以“上課遲到”為例,學生在班主任的課堂幾乎沒有遲到。可是,在我的課堂上總有幾個人遲到。起初,我認為遲到的學生或許真有特殊情況。本著寬容的心,沒有批評,更沒有懲罰。可是,遲到的學生越來越多,而且時間越來越長。我意識到我的寬容似乎變成了縱容,給了學生得寸進尺的機會。從那之后,我提出課堂要求:無論男女,一概不準遲到,否則將受到懲罰。沒過多久,我的課堂上再也沒有學生遲到了。我們必須嚴格要求,把愛和嚴結合起來,平等地對待他們。這樣,學生才能健康、幸福地學會學習、生活和做人。

三、課堂自己管理和做主,堅決不借助外力

有些任課教師總是認為班級管理完全是班主任的事,自己課堂上發(fā)生的事,一概交給班主任處理。在學生心中,只有班主任才是他們真正的老師。非班主任的老師成了“只會向班主任告狀的人”。雖然任課老師可能確實省了心,卻沒有了“威信”,學生不能從心里真正的“服”。我不是這樣做的,我始終認為自己的課堂要自己做主,不到萬不得已,堅決不借助班主任的力量。當然,這些年我也是這么做的。在英語課堂上發(fā)生的事情,我從不讓班主任插手,都自己處理。我會和學生溝通、交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我的真心,這樣既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又能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我相信“威信”是潛移默化的,不靠外力。

四、師生互相尊重,坦誠相待

在課堂上,教師既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又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氣氛。課外,還應和學生一起參加一些能夠增進師生感情的活動。例如,可以和學生一起舉行拔河比賽、演講比賽等。隨時與他們談心,相互溝通,以誠相待,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教師應對自己嚴格要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如果一個教師對自己嚴格要求,治學嚴謹,上課從不遲到早退,做事高效、得體,那么學生會受其感染,跟著學。反之,則會出現(xiàn)另一種不良局面。“什么樣的老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教師嚴于律己在樹立威信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教師不僅要對自己嚴格要求,還要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并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這樣,才能真正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

參考文獻:

[1]高漢君,邱貴蘋.淺論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09(19):38-40.

[2]晏祖才.上高縣南港中學.淺談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N].宜春日報,2009.

[3]陳時見.課堂管理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沖突[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篇8

論文關鍵詞:親情教育,高校,溝通,體驗

 

親情是親人之間的情感。親情是人類的一種基礎性情感,它在一個人的成長、學習、工作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大學生對親情的認識不足,更多地去關注友情和愛情,而忽略了親情,而同時學校和社會對親情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造成了現(xiàn)在高校中相當多的大學生存在親情缺失現(xiàn)象。加強大學生親情教育,增強大學生親情觀念和親情意識是大學生思想教育中一個函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大學生的親情困境

當今大學生的親情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其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了解父母艱辛,缺乏感恩之情。當今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盡管他們從小享受父母的精心呵護、百般關愛,但是當中的許多人對父母撫養(yǎng)兒女的艱辛缺乏相應的體驗,以為天經(jīng)地義、理所應當,缺乏感恩、感激之情。有些人把父母當作銀行,把家庭當作旅館,動輒張口要錢要物,稍不滿足就跟父母發(fā)火、慪氣;有些人花父母的錢大手大腳,絲毫不體諒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和父母掙錢之不易,甚至經(jīng)常提出與父母實際能力不相符的要求;還有些人上了大學以后,嫌棄自己那在農村勤苦勞作的父母體驗,認為他們土氣,不僅不愿回家看望父母,而且反對父母來校探望,怕給自己丟面子。

第二,理論上知道“孝敬”,行動上缺乏關愛。由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我國大學生普遍具有孝敬父母的意識,但是他們中許多人對孝敬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贍養(yǎng)層面,認為將來多掙錢給父母用就是孝敬,既然現(xiàn)在還沒有掙大錢給父母的能力,也就沒有辦法表達對父母的親情關愛了。據(jù)一項對12000名大學生進行的有關親情的問卷調查顯示,只有6%的大學生母親節(jié)問候過媽媽,7%的大學生與父母每周聯(lián)系一次,8%的大學生還保留了與父母通信的習慣,9%的大學生每年都能記得父母的生日,21%的學生會在節(jié)假日經(jīng)常給父母送禮物,28%的大學生把父母列為自己的傾訴對象,45%的學生很長時間才和父母聯(lián)系一次[1]。另據(jù)調查顯示,約有6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齡,76%的學生從未給父母祝賀過生日,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父母給子女過生日卻高達93%。[2]這一現(xiàn)狀凸顯了大學生盡管理論上知道孝敬父母,但是在現(xiàn)實的行動上對父母普遍缺乏關愛。其實,孝敬父母不僅僅指在物質生活上贍養(yǎng)父母,更多地涉及精神上的關愛,如體貼父母、過節(jié)問候父母、遇事與父母商量、多與父母進行感情交流、“常回家看看”等。

第三,溝通方式錯位,親情聯(lián)系銳減。處于信息爆炸時期的一代大學生,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大的資訊空間,加上年輕人思維活躍,感受力敏銳,容易接受和嘗試新鮮事物,使他們的溝通方式種類日益繁多。手機短信、QQ、BBS、E—mail、博客等等充斥了了他們的生活,電話的撥打頻率越來越低,通信這種更“原始”的溝通方式更是早早地退出了他們的交際舞臺龍源期刊。而大學生家長所屬的40歲以上中年群體,感知和掌握新資訊手段的能力有限,還是比較傾情于書信和電話這兩種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據(jù)有關專家估計,目前90%以上的30歲以下年輕人已經(jīng)摒棄了手書信函,只有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還習慣于手書信函[3]。兩代人之間交流、溝通方式的錯位,使得他們親情聯(lián)系的機會愈益減少,相互的不理解、不信任也在無形之中增多。

二、高校開展親情教育的必要性

盡管近年來高校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上取得了一系列今人稱道的成績,但是由于對親情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體驗,該方面的教育在多數(shù)高校至今缺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尚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要改善這種狀況必須明確親情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親情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礎成分。親情是家庭成員間感情的總稱,包括父母子女情、兄弟姊妹情等,其中父母子女情在親情中占有主要位置。親情是人世間最真切最樸素最珍貴的感情,孟子在其教育思想中明確指出:“任之實,事親事也”又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強調了特殊性血緣親情構成了個體性自主自強和普遍性仁愛理想的根本基礎, 并明確主張其在人的整體性存在中占據(jù)著至高無上的終極地位。[4]可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認為親情是人類一切感情的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只有用愛心來愛父母的人,才會珍惜朋友、愛學校、祖國乃至社會、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只有在愛父母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質樸健全的人性,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大學階段的教育是幫助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學會適應社會能力的關鍵階段,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其人生觀、價值觀等各方面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應在大學中開展親情教育,夯實親情這一人類情緒發(fā)展的基礎十分必要。

其次,親情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全發(fā)展的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導致個體成功的因素中情商占80%,智商只占20%,即決定一個人社會生活質量和工作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因素,是情商而非智商。情緒心理學研究又進一步表明,親情關系在大學生情緒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直接影響其友情和愛情的發(fā)展狀況與水平,從而制約其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而且會影響其認知與情緒的協(xié)調發(fā)展與身心的健康,從而直接制約其生活心態(tài)、道德觀念、行為方式的發(fā)展。總之,以親情教育促進大學生的情緒發(fā)展,進而促進大學生情緒與認知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身心的健全發(fā)展,既關系到大學生在校的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也關系到他們一生的健康與幸福。

同時,親情教育符合“優(yōu)生優(yōu)育”的社會要求。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精英分子”,承載著社會的“優(yōu)生優(yōu)育”期望,但是大學生將來能否成為一個好父母,勝任“優(yōu)育”下一代的社會要求,在相當程度上受制于他們以往的親情關系。早在上個世紀中期,心理學家哈洛就通過動物實驗向人類提出了這樣的警告:一個親情經(jīng)歷淡漠的父親或母親,很難對自己的子女表現(xiàn)出應有的關懷和照料。在哈洛的實驗中,那些早年缺乏親情體驗的母猴,在生下小猴子后根本不會照顧小孩,不僅缺乏母愛體驗,有的甚至粗暴地對待小猴,致其死傷[5]。因此,加強大學生的親情教育,為其撫養(yǎng)下一代做好必要的情感準備,是高校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否則,“祖國的未來”命運堪憂。

三、高校開展親情教育的方法探討

親情作為一種積極、正向的情感,雖然帶有自然發(fā)生的一面,但更主要的需要靠積極的引導力量促使其得到養(yǎng)成且不斷豐富提升。[6]針對大學生的親情教育現(xiàn)狀,結合一些高校親情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目前在大學生中開展親情教育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體驗教育,切實感悟親情。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做人道理和道德知識的掌握,一個從情緒體驗上的“認同”向行為觀念上的“應當”過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相應的情緒體驗能使認知對象具有主觀意義,使認知內容與個人心理產(chǎn)生“共鳴”,從而使人切實感悟認知對象的價值和認知內容的涵義,進而自覺地將之內化為自己“應當”的行為準則[7]。在重慶工商大學,每年的新生到校后,都要算一筆賬。首先算出家長對自己四年大學生活的投資成本,然后計算自己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回報父母對自己大學生活的投資;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寫一封信告訴父母親。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體驗到了父母撫養(yǎng)自己的艱辛,懂得了珍惜親情,理解父母、關愛父母,連一些原本與父母有很深隔閡的學生也意識到自己的不成熟,改善了與父母的關系。這一教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激發(fā)了學生的親情體驗,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多么的巨大而無私,這種恩情是自己一生的巨大精神財富。以此為借鑒,高校還可以組織開展親情體驗大討論、親情小品大賽、歌曲大賽、有獎征文、組織學生觀看展現(xiàn)親情的電影龍源期刊。以此為契機觸發(fā)大學生的親情體驗和感恩意識,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關愛父母,珍惜親情。

第二,針對父母精神需求,引導學生加強關愛。現(xiàn)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當子女讀大學離開家后,許多父母感受到“空巢”的落寞。少了朝夕相伴的活潑身影,多了對遠方子女的牽掛。他們希望能時常聽到孩子的聲音,希望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希望孩子時常能惦記自己。針對父母的這些精神需求,學校應引導大學生加強對父母的關愛。例如,及時將自己的學習、生活狀況告訴父母,讓父母分享成長的快樂;遇到生活、交往方面的問題多與父母商量,別以為父母觀念已經(jīng)“落伍”了體驗,其實長輩的一些經(jīng)驗往往可以使孩子少走許多彎路;“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聊聊天,別嫌父母“嘮叨”,須知能對孩子“嘮叨”常是父母的一種極大的精神享受。

第三,改善交流方式,促進有效溝通。針對目前大學生與父母間親子溝通方式錯位的情況,高校開展親情教育應注重引導學生改善與父母的交流方式,特別是讓學生了解交流方式不同其效果也會有所差異。運用現(xiàn)代化的交流方式固然有快速和簡便的優(yōu)勢,但容易讓交流越來越平面化、簡單化。而溝通不僅僅是交流信息,它還包含情感的需求。信函等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比起現(xiàn)代交流方式更能表達親情這種溫婉、細膩的感情。因此應倡導學生在掌握高效的聯(lián)絡方式的同時不要忽視寫信,抽點時間給的家人寫封信,會帶給父母更多的驚喜和心靈慰藉。與之相應,針對大學生交流方式的現(xiàn)代性、多樣性,學校應鼓勵家長跟上孩子的“前進步伐”,讓大學生教父母學習運用電腦和手機,以便他們有可能用手機短信、E—mail或QQ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以來,交流的空間擴大了,頻率提高了,兩者之間的信任、理解和關愛也會越來越多。

另外,高校還應注重親情教育的系統(tǒng)性,把親情教育當成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徹始終,而不僅僅是一次主題活動。[8]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培養(yǎng)大學生的親情觀念和親情表達能力,使他們成為智商、情商俱佳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躍年.論加強大學生親情教育的必要性[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3:78-79.

[2]唐海珍、李國強.當代大學生親情觀調查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9:32.

[3]陳鵬.中國私人手書信函江河日下[EB/OL] .鳳凰網(wǎng),phoenixtv.com/home/news/Inland/200312/08/168814.html.

[4]何迎春、吳新穎、田道法.親情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切入點[J].中醫(yī)教育,2008,9:52-53.

[5][美]Roger R. Hock.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M].白學軍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168-170.

[6]李業(yè)才.情感教育問題及其化解[J].衡水學院學報,2009,10:103.

[7]喬建中.情緒研究:理論與方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71-272.

[8]趙建嶺.論大學生親情教育[J].陜西教育(理論),2006, Z1:358.

篇9

作者簡介: 楊紅娟,女,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jīng)濟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胡靜,女,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jīng)濟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匡磊,女,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jīng)濟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摘要:以80后為主的新生代員工已逐漸成長為各個企業(yè)的主力軍,其職業(yè)能力和技術水平是企業(yè)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源。論文在幸福指數(sh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的指導下,分析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shù)的影響因素,選擇WX企業(yè)新生代員工進行問卷調查,運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構建了3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19個三級指標的幸福指數(shù)評價體系,在實證結果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提升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shù)的對策,為企業(yè)新生代員工的管理和發(fā)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shù);指標體系;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C91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23X(2014)06-0084-05

2012年“中國人力資源發(fā)展與管理論壇”舉行期間,《2012中國薪酬白皮書》中揭示,“80后”“90后”員工處于“成長的煩惱”期,離職率達30%以上,甚至出現(xiàn)了越年輕離職次數(shù)越高的現(xiàn)象。[1](P24~25)論文將新生代員工界定為“80后”“90后”即在1980年及以后出生,已踏上工作崗位的企業(yè)員工。綜合目前相關文獻研究,[2-4](P17~21,P81~90)新生代員工在職場的特點有:價值取向多元化、較高的文化水平、敢于自我表達、自我為中心、易情緒化、流動意愿強、抗壓力差等。

幸福指數(shù)是對個人所處環(huán)境的滿意程度所帶來的幸福感程度的衡量指標,是在一定理論基礎之上構筑起來,幸福指數(shù)的研究涉及多個不同領域。(1)主觀幸福感,迪納(Diener)對于幸福感進行了劃分:正面情感、負面情感和對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后來又將主觀幸福感分為三個層次四個領域,進而提出了多層次結構模型;[5](P41~49)(2)幸福經(jīng)濟學,伊斯特林在自己的著作《經(jīng)濟增長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快樂》中提出了“幸福悖論”即他認為財富和快樂不成正比例關系,財富越多不意味著越快樂;(3)心理幸福感,來福(Ryff)為表現(xiàn)個體努力實現(xiàn)潛能的過程,提出包括生活目的、自我接受、積極關系、環(huán)境控制等六維度的心理幸福感模型;[6](P99~103)(4)社會幸福感,克耶斯(Keyes)把社會幸福感從整合、認同、貢獻、實現(xiàn)以及和諧五個角度出發(fā)分成五個維度,把個人和社會進行了聯(lián)系,強調個體在社會中的行為和感受,把對社會的價值、積極態(tài)度、歸屬感作為評價幸福的指標。[7]

一、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shù)指標

體系的構建

(一)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1.可量化原則

在對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進行權衡時盡可能地采用量表的形式進行量化,以便有效利用數(shù)字直觀表現(xiàn)研究主體的變化趨勢和影響程度。

2.簡明可行性原則

簡明是指標的選取要具有代表性,以最少的指標數(shù)目涵蓋指標體系的全部重點信息。可行性是指標的選擇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既滿足成本的節(jié)約要求,又能便于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

3.實際可比性

指標口徑和范圍要保持一致性,這樣有利于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可以使計算結果具有可比性。

(二)指標體系的初步建立

Lewin的場動力理論認為,個人所發(fā)生的行為是個人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互相影響的結果,即個人的行為方式受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8](P926~930)從個人、企業(yè)、家庭和社會四個方面,分析影響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shù)的因素。[9](P177~178)并立足于企業(yè)實際,從個體特征、企業(yè)環(huán)境、家庭社會環(huán)境三方面出發(fā)來構建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shù)評價指標體系。個體特征包括積極特征(穩(wěn)重性、接受性、自主性、挑戰(zhàn)性、自信型)和消極特征(浮躁性、反抗性、猶豫性、不安性、抑郁性);企業(yè)環(huán)境包括企業(yè)文化(企業(yè)文化“以人為本”程度、員工自我價值實現(xiàn)程度、企業(yè)文化建設程度)、工作環(huán)境(工作地點和工作條件、團隊合作程度、信息和知識共享程度、與領導的溝通程度)和激勵機制(薪酬福利、企業(yè)提供的發(fā)展空間、企業(yè)提供的人才培養(yǎng)機會等方面的指標,以及企業(yè)“以人為本”程度、員工自我實現(xiàn)程度、工作地點和條件、企業(yè)提供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家庭社會環(huán)境包括家庭環(huán)境(家庭和睦程度、家庭富裕程度、家人對工作的支持力度、家人對薪酬福利的滿意度)和社會環(huán)境(法律和政策環(huán)境、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程度、就業(yè)壓力程度、社會提供的再就業(yè)機會)。

(三) 實證分析

本文所調查的樣本選取山東省青島WX公司的新生代員工,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法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00份,有效回收292份,其中包含女性126份,男性166份,有效回收率為973%,基本能反映出該企業(yè)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shù)的現(xiàn)狀。

1. 信度和效度檢驗

對于問卷的信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數(shù)來進行檢驗,將0.8設定為信度檢驗的標準值,低于0.8則需要對問卷進行重新修訂。通過表1可以看出,共19個指標,Cronbach’s α系數(shù)全部大于0.8,高于信度最低標準,由此可看出問卷設計得較合理,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調查到的數(shù)據(jù)可靠性比較高,適合研究。

通過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和KMO檢驗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效度檢驗。檢測結果得出KMO取值為0879>08,適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值為1265132,顯著性水平0000

2.指標的篩選

首先,運用SPSS以初步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的三個一級指標為單位,對其下的三級指標進行分析計算,分析所得各個指標與論文研究相關程度的平均值、標準差、方差和置信區(qū)間以及相關性檢驗。通過分析結果,剔除掉穩(wěn)重性、反抗性、自主性、自信性、不安性、企業(yè)文化“以人為本”的程度、企業(yè)文化建設程度、信息和知識共享程度、家庭富裕程度、法律和政策環(huán)境這幾項指標,在后續(xù)研究中忽略其影響。

其次,提取主因子,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j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并對其進行正交旋轉,以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我們提取了7個公共因子,其解釋率達到了71269%(見表3)。

成分矩陣的旋轉結果(見表4),通過分析得到了7個公共因子,把家人對薪酬福利的滿意度、對工作的支持力度、家庭和睦程度三個指標構成的第一公共因子命名為家庭環(huán)境;由企業(yè)提供的人才培養(yǎng)機會、薪酬福利這兩個指標構成的第二公共因子命名為企業(yè)激勵機制;企業(yè)提供的發(fā)展空間、員工自我價值實現(xiàn)程度、企業(yè)提供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這三個指標對第三公共因子有較高的負荷,命名為企業(yè)潛力;挑戰(zhàn)性和接受性對第四公共因子負荷較高,命名第四公共因子為積極特征;第五公共因子命名為企業(yè)工作環(huán)境,包括工作地點和工作條件、與領導的溝通程度、團隊合作程度;第六公共因子命名為消極特征,包括浮躁性、猶豫性、抑郁性;第七公共因子命名為社會環(huán)境,包括就業(yè)壓力程度、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程度、社會提供的再就業(yè)機會。

(四)構建指標體系

通過指標對因子的負荷程度,我們命名了公共因子,即二級指標:積極特征、消極特征、企業(yè)潛力、企業(yè)工作環(huán)境、企業(yè)激勵機制、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本文將這七個二級指標歸結為個體特征、企業(yè)環(huán)境、家庭社會環(huán)境三個一級指標便構成了最終的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shù)評價指標體系(見表5)。

(五)指標權重的確定

1.三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對各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時,我們對成分矩陣進行旋轉得到了成分旋轉矩陣,每個因子所顯示的數(shù)據(jù)則為該指標對應的公共因子得分系數(shù),對其進行歸一化處理便得到三級指標權重(見表6)。

2.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根據(jù)表7求出的三級指標權重,利用歸一法可求出二級指標權重(見表7)。

3.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根據(jù)表7二級指標權重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計算出一級指標的權重(見表8)。

(六)幸福指數(shù)計算

根據(jù)各級指標權重,確定幸福指數(shù)的計算公式為:

X=(a1×0550+a2×0450)×0105+(b1×0369+b2×0326+b3×0305)×0070+(c1×0388+c2×0308+ c3×0304)×0109+(d1×0360+ d2×0345+ d3×0295)×0101+(e1×0509+ e2×0491)×0173+(f1×0356+f2×0334+f3×0310)×0376+(g1×0378+g2×0359+g3×0263)×0066

其中,X為幸福指數(shù)得分,a1為挑戰(zhàn)性,a2為接收性,b1為浮躁性,b2為猶豫性,b3為抑郁性,c1為企業(yè)提供的發(fā)展空間,c2為員工自我價值實現(xiàn)程度,c3為企業(yè)提供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d1為工作地點和工作條件,d2為與領導的溝通程度,d3為團隊合作程度,e1為企業(yè)提供的人才培養(yǎng)機會,e2為薪酬福利,f1為家人對薪酬福利的滿意度,f2為家人對工作的支持力度,f3為家庭和睦程度,g1為就業(yè)壓力程度,g2為社會提供的再就業(yè)機會,g3為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程度。

二、幸福指數(shù)評價結果分析

在設計調查問卷時,采用了5分制評分法,因此對于幸福指數(shù)量化也采取5分制評價法,將3分看作幸福的及格線,高于3分意味著滿足幸福的基本要求,處于比較幸福狀態(tài),低于3分則意味著處于不幸福狀態(tài)。具體量化標準見表9。

表9幸福指數(shù)量化標準表

得分 1-2 2-3 3-4 4-5

幸福程度 非常不幸福 不幸福 比較幸福 非常幸福

通過對總體樣本進行得分計算,得出樣本總體平均得分為312,稍稍高于3分及格線,意味著新生代員工的幸福指數(shù)處于較低的幸福階段,總體仍處于不幸福、不滿足狀態(tài)。具體得分情況如圖1:

從圖中可以看出,24%的新生代員工處于非常不幸福狀態(tài),3048%的員工不幸福,6438%的員工比較幸福,274%的員工非常幸福,但是,不幸福員工占3048%,本樣本總人數(shù)為292人,則不幸福員工為89人,應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善提高。

三、新生代員工幸福指數(shù)提升對策

(一)建立社會支持網(wǎng)絡

加強人文環(huán)境建設,新生代員工剛踏入工作崗位,必然面臨心理適應的不穩(wěn)定階段,相關媒體對其關注報道時,不能過分強調對其能力的質疑。有調查顯示,缺乏社會支援,人們便會有相應的不良適應及行為反應,而新生代恰恰就是受影響的群體,要提供新生代員工的幸福指數(shù)就必須要將新生代員工納入社會支持網(wǎng)絡系統(tǒng),建立社會支持網(wǎng)絡的核心就是形成一個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圍。[10]

(二)完善企業(yè)制度,加強企業(yè)人文環(huán)境培養(yǎng)

通過制定明確的晉升制度、信息溝通方式等企業(yè)硬性環(huán)境的改善,讓員工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與發(fā)展空間,以及滿足新生代員工追求公平正義的制度要求。[11](P64-67)此外,注重壓力管理,通過開展例如心理咨詢、就業(yè)咨詢等活動緩解其壓力,讓他們做到輕裝上陣,輕負擔快樂工作。[12](P93-94)

(三)針對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完善學校教育制度

對個性特征指標的研究發(fā)現(xiàn)新生代員工性格都不太樂觀,良好的素質可以培養(yǎng)員工良好的工作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可以讓員工在工作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學校應設置心理咨詢處或開展相關心理講座,多組織一些體能鍛煉、極限挑戰(zhàn)等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保證身心素養(yǎng)的加強,從而面對充滿挑戰(zhàn)的外部世界。

(四)充分認識自我,理性規(guī)劃人生

新生代員工極強的自尊心使得他們在獎賞和懲罰之間難以平衡自我,充分認識自我,定期自我評價,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清晰定位自我,權衡社會現(xiàn)實和周邊環(huán)境,為今后的工作找到努力的方向。合理規(guī)劃職業(yè)發(fā)展,對自己有所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xiàn)自我和企業(yè)的共同成長。與家人暢談心扉,讓家人理解你選擇這項工作的目的以及你對未來的打算,把自己制定的職業(yè)規(guī)劃與家人分享,讓他們對你的職業(yè)發(fā)展充滿信心。

[參考文獻]

[1]宋欣.“80、90后”員工現(xiàn)狀調查[J].現(xiàn)代企業(yè)文化,2012,(7).

[2]黃洪基,鄧蕾,陳寧,等關于“80后”的研究文獻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09,(7).

[3]王肇飛,彭家龍,.“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及教育對策研究[J].甘肅科技,2009,(3).

[4]尤佳,孫遇春.中國新生代員工及其管理[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3).

[5]Diener E.The Satisfaction W ith Life Scal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 ssessm ent,1985,(1).

[6]Carol D.Ryff.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ult Life[J].Current Direction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4).

[7]Keyes,C.L.M.& Ryff,C.D.(1998).Generativity inlives:Social structural contours and quality of life consequencess.In D.McAdams & E.deSt.Aubin(Eds). Generativity anddevelopment:Perspectives on caring for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next generation(p.227-263).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8]Lewin K.The psychology of success and failure[J].Occupations,1936,(14).

[9]趙鑫,黃牧.淺析幸福指數(shù)測評體系的科學構建[J].社會觀察,2012,(2).

[10]吳衛(wèi)青.高校教師幸福指數(shù)的測評與分析――以江西省高校教師為例[D].江西: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9.

[11]楊鑫.企業(yè)核心知識型人才成長機制與培育環(huán)境問題探究[J].科技創(chuàng)業(yè),2009,(6).

[12]豐巖.“90后”新生代員工的管理方略[J].經(jīng)濟導刊,2011,(7).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New

Generation Employees' Happiness Index

YANG Hong-juan, HU Jing, KUANG Lei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Yunnan, China)

篇10

【關 鍵 詞】課堂管理職能;失落;回歸中圖

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3-0089-03

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不僅取決于課堂教學活動質量,而且還取決于課堂管理的合理性。課堂管理是在特定的課堂環(huán)境中,以教師為主導、教學內容為中介來維系的針對學生學習活動的管理體系,包括教師的自我管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管理以及教師對課堂環(huán)境的管理等若干方面。[1]本文所提到的課堂管理僅指教師對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

學生課堂問題行為是指發(fā)生在課堂上的與課堂行為規(guī)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且影響、妨礙并干擾課堂活動正常進行或影響教學效率的行為。[2]這些課堂問題行為不僅直接妨礙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而且也干擾了教師的教和其他同學的學,間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一、課堂管理現(xiàn)狀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發(fā)揮教書育人職能的重要場所,而課堂管理是使教師得以完成社會所賦予職責的重要保障。但課堂教學中,注重傳道授業(yè)解惑工作與教書育人職能而忽視課堂管理的教師大有人在,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不能管理即無能力管理

不能管理的教師過分關注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對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視而不見,繼續(xù)授課或者手足無措,停止授課,任由學生問題行為的發(fā)生。客觀原因在于教師對課堂教學中課堂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不夠。他們認為教師的任務是教書,學習的結果要由學生自己來負責,甚至還認為這樣的管理有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養(yǎng)成自我管理的習慣;主觀原因在于教師自身,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膽小怕事的性格等。

(二)不會管理,管理但無效

“管理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不會管理的教師有課堂學生問題行為管理的意識,但無管理的方法,或管理方法運用不當,不但達不到管理的效果,而且可能造成課堂秩序混亂、師生關系對立的情況,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活動。原因的一方面在于教師掌握了大量的管理技巧,但還不能準確地識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技巧運用缺乏具體情況的具體分析,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另一方面在于教師過于看重自己的權威地位,問題處理中忽視了學生的“面子”、情感需要等。

(三)不愿管理,有能力有策略管但不作為

此類教師可能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習以為常而“忽視”;也可能是怕管現(xiàn)象嚴重的老師,想管但不敢管,怕學生鬧事、投訴,怕因自己的原因而讓學生流失。

二、教師管理職能回歸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課堂管理的意義,樹立科學的教學觀

1. 課堂管理的意義:課堂與教室不同,它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及教學環(huán)境共同形成的堅強而有力的互動情境,是一個有多種結構的功能體,是建立有效課堂環(huán)境、保持課堂互動、促進課堂生長的歷程。課堂管理有助于創(chuàng)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保證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有助于促進交流與互動,促進課堂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助于激發(fā)課堂活力和促進課堂生長,為學生的持久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3]美國教育研究學者布羅菲認為,出色的課堂管理中不良行為已經(jīng)降到最低程度,從而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更能在不良行為發(fā)生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更重要的是,課堂總是持續(xù)著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課堂管理有兩方面的意義:①監(jiān)督和控制學生,以使其遵守紀律和規(guī)范;②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無論忽視了課堂管理的哪個意義,都不能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率。

2. 教學觀:教學觀就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主張,也即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基本問題的認識。教師從這一認識出發(fā),并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對教育對象采取的態(tài)度。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了他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如何實施教學、如何組織與管理課堂、如何處理課堂中的問題行為,也決定了有什么樣的課堂。因此,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不同的教學行為必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

教學觀也體現(xiàn)在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上。從教師課堂管理的關注點出發(fā),可將教師的課堂領導行為劃分為超強控制模式、控制模式、綜合性模式、放任模式。[4]也有研究從教師是否管理與如何管理可將教師課堂管理的類型分為放任型、獨斷型、民主型、理智型、情感型和興趣型。在放任型和獨斷型的課堂上,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但無視或限制了學生的問題行為,教學效果較差;在民主型和理智型的課堂上,教師以教學為中心,靈活地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教學效果較好;在情感型和興趣型課堂上,教師用愛和興趣激發(fā)、吸引學生,從而達到無為而為的管理,教學效果最好。

(二)加強管理策略學習,強化問題識別與處理技能訓練

新課程改革呼喚人文性的課堂管理。因此,人文內涵的彰顯已經(jīng)成為新課程理念支撐下課堂管理的核心價值取向。實現(xiàn)人文性課堂管理提出策略性的思考和實踐對策,主要有:理解并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創(chuàng)設人文性的課堂環(huán)境、運用人文性的課堂管理方式、實現(xiàn)人文性的課堂教學形態(tài)。[5]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主席博耶等提出有效的教師應掌握三個技能:①計劃:即為課堂教學活動作好充分準備;②管理:即控制學生的行為。③教學:即指導學生的學習;“管理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管理的“法”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更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因此,管理策略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的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1. 課堂管理策略。美國教育社會心理學家班尼通過實驗指出:“在教師從事的一切任務中,沒有比管理技巧更為重要的了。”良好的管理者應具備三方面的能力:①全面而準確地制定效率標準的能力;②敏銳洞察目前工作水平與標準之間差距的能力;③糾正偏差的能力。確立行為標準時需要考慮所確立的行為要求:[6]①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②是否影響課堂秩序和學生的學習;③是否體現(xiàn)了對課堂成員的尊重;④是否具有切實可行性;⑤是否具有改變或修正的可能性。

教師常用的課堂管理策略有信號暗示、幽默、創(chuàng)設情境、有意忽視、提問、轉移注意、移除觸媒、正面批評、勸離課堂、懲罰等。每一策略的應用都應該考慮問題產(chǎn)生的情景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正確靈活地應用。

2. 問題的識別與處理。(1)問題識別。按是否促進課堂教學活動,把學生的課堂行為分為積極的、中性的和消極的三類,其中后二者也即普遍意義上的課堂問題行為。中性的課堂行為既不促進也不干擾課堂教學活動,包括對教學活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活動,如走神,寫畫看與本節(jié)課無關的信、作業(yè)、書或電影等,做手工、聽歌、玩手機游戲、發(fā)短信,照鏡子、梳頭發(fā)、化妝、睡覺等。消極的課堂行為明顯干擾課堂教學進行的行為,包括說話、喧鬧、傳紙條、打電話、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老師,頻繁地出入教室等。

在識別學生行為的性質時,不應該只考慮是否促進課堂教學活動,還應考慮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是學生本人的原因還是學生以外的原因,若是學生本人的原因,還要考慮某個問題行為究竟源于道德品質或性格,還是由于看待問題的不成熟觀念導致的。

(2)情景分析。凱利的歸因理論認為,人們對行為歸因總是涉及三方面的因素:客觀刺激物、行動者、所處關系或情境。其中,行動者的因素屬于內部歸因,客觀刺激物和所處的關系或情境屬于外部歸因。而上述任何一個因素的歸因都取決于下列三種行為信息:①區(qū)別性:行動者是否對同類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他是在眾多場合下都表現(xiàn)出這種行為還是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現(xiàn)這一行為。②一致性:指行動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時候對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應,即行動者的行為是否穩(wěn)定持久。③共同性:指其他人對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與行為者相同的方式反應。如,某學生的問題行為歸因:

(3)對癥下藥。當明確了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來源,再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即可。若問題行為的產(chǎn)生是因為教師或教學內容,教師就要提高教學藝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若問題行為的發(fā)生由情境激發(fā),就要設法消除情境的影響,并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若是學生本人的原因,則要從學生本人的品行、性格、世界觀等方面進行分析。

(三)尊重教師的合法權益,維護教師正當行使權力的權力

僅有課堂管理的意識和課堂管理的策略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擁有管理的權力。《未成人保護法》和《義務教育法》的約束、某些家長對孩子的非正當保護、某些學校生源困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等一些客觀原因致使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成為不容易的事,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學生專職管理人員為難,任課教師刻意回避。

一方面,要維護教師作為教師的職業(yè)權力。教師法指出:教師要“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即,教師是有這個職業(yè)所賦予的某種權力的,比如懲戒權。[7]懲戒權是源于教師教育權力的強制性權力,有助于維持教育活動正常秩序、保證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和“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決不能成為解決師生問題的托詞。學德皆高的教師是社會在教育領域的代言人,是應該受到尊重的。如果這樣的教師在學生面前沒有了尊嚴,何談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知識技能的尊重,何談學生對教師行為的接受與模仿。社會和輿論要維護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地位,學校更要為教師的合理行為說話。

總之,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高效性取決于課堂教學本身和課堂管理的相互配合。因此,課堂環(huán)境的基本要素作用的發(fā)揮,寬松、和諧、融洽的人際心理環(huán)境的構建,顯得尤為必要,這也正是課堂管理的主旨所在。

參考文獻:

[1]李保強.教師課堂管理的結構性指標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1,(17):41-43.

[2]龔志雄,賴祥榮.中學生課堂問題行為調查及矯正策略[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5):17-19.

[3]陳時見.課堂管理:意義與變革[J].教育科學研究,2003,06:5-8.

[4]郭玉蘭,張星瑞.談教師的課堂領導行為模式[J].教學與管理,2000.07:57-58.

[5]杜迎潔.走向人文性的課堂管理.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