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栽培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8:12: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產栽培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洋蔥;無公害;栽培技術
1選擇地塊
選擇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水利條件優越、周圍5km以內無污染源、環境質量(大氣、灌溉水、土壤)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環境質量NY/T391要求的地塊。
2播種育苗
(1)選種。我地一般選用早熟、耐抽薹、高產、優質的洋蔥品種,如早春大黃、金球大玉蔥、琥珀2號、早生黃玉蔥等。
(2)種子處理。先將種子放在20℃左右的冷水中吸足水分,再放到50~55℃的熱水中浸燙15~25min,并不停攪拌,待水溫降至25~30℃時停止攪拌,再浸泡8~12h,撈出洗凈,置于25~28℃的溫度下,保濕催芽2~3d,催芽過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3次。一般用種量3.00~3.75kg/hm2,我地一般9月上旬播種為宜。
(3)苗期管理。播種后應及時澆水,以保證幼苗順利出土;當苗高5cm時間苗,苗高10cm時定苗,苗距2cm×2cm;結合灌水追施腐熟人糞尿15t/hm2或尿素150kg/hm2。
3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當真葉3~4片、苗齡40~50d時定植,一般在10月中、下旬土壤封凍前可長出3~4條新根,以利于安全越冬。定植前要精細整地,追施腐熟優質有機肥37.5t/hm2、硫酸鉀復合肥300kg/hm2、尿素150kg/hm2。定植時要對種苗進行分級,莖粗0.8~1.0cm為一級苗;0.6~0.8cm為二級苗;0.5~0.6cm為三級苗;大于1cm或小于0.5cm為次級苗,株行距10~15cm×17~20cm,深3~5cm,植苗37.5~45.0萬株/hm2。
洋蔥定植后,要立即澆1次定根水,7~8d澆1次緩苗水,緩苗后淺中耕1次;嚴寒來臨前,澆1次越冬水,中耕施粉碎的腐熟有機肥30t/hm2,以利于安全越冬;翌年3月中旬澆1次返青水,追施尿素225kg/hm2,以后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一般每隔7~8d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鱗莖膨大前,結合澆水再追施尿素硫酸鉀復合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4月底5月初,當鱗莖開始膨大時,控水蹲苗7~8d,蹲苗后,及時澆1次膨大水,追施1次膨大肥,一般追施尿素150kg/hm2;5月中旬,洋蔥鱗莖進入快速膨大期,對水分和養分的要求日益增多,一般每隔3~5d澆水1次,要小水勤澆,澆后排出多余積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灌水時間以上午為好);5月底,當地上葉片開始發黃,鱗莖停止膨大,應停止澆水。
4病蟲害防治
(1)紫斑病。①農業防治: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實行與非蔥類作物輪作。②種子處理:播種前用40%福爾馬林300倍液浸種3h,水晾干后播種。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施保功乳油1200倍液,每7~10d噴1次,共噴2~3次,注意交替使用和混用。
(2)病毒病。①農業防治:清潔田園,減少毒源;適時播種;加強肥水管理,重施有機肥,多用復合肥或磷鉀肥,忌偏施氮肥;及時拔除、燒毀病株。②物理防治:采用銀灰色薄膜避蚜在苗床上方每隔60~100cm掛1塊3~6cm寬的銀灰色薄膜,以避蚜防毒;或設黃板誘蚜,黃板上涂機油插于田間(高約60cm),可誘殺有翅蚜。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1.5%植病靈水乳劑1000倍液+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水乳劑1000倍液,或20%病毒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10d噴1次,共噴2~3次。
(3)細菌性軟腐病。①農業防治:合理輪作;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實行配方施肥;低洼地宜高畦種植,及時排除積水;注意田間衛生。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藥,噴、淋相結合。可使用23%絡氨銅水乳劑250~300倍液灌根;或噴72%農用鏈霉素水乳劑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水乳劑40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75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d噴1次,連噴3~4次。
(4)霜霉病。①農業防治:選地勢高、易排水地塊種植;與蔥類以外的作物實行2~3年輪作,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選用抗病品種;變溫處理種子;苗床內及時拔除病株,定植時嚴格選苗,淘汰病苗、矮弱苗、次級苗、受傷苗。②藥物防治:翌年春季3月中旬,發病初期噴灑58%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69%的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5)地蛆。①農業防治: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均勻深施入田間。②藥物防治:5月中旬及時防治幼蟲,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的樂斯本乳油1600倍液或用90%的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
篇2
論文摘要:從馬鈴薯的栽培時期、種薯的選擇與處理、大田種植、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方面介紹了冬種脫毒馬鈴薯的高產栽培技術,以供馬鈴薯種植戶參考。
近年來,我鎮各村出現不同程度耕地拋荒現象。為了解決冬季耕地拋荒問題,提高復種指數,我鎮于2007年大力推廣冬種脫毒馬鈴薯。冬種脫毒馬鈴薯由于脫除了病毒,恢復了原品種的特征特性,從而達到了復壯的目的。同時在脫毒的過程中將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細菌病原物一并脫除,在一定時期內脫毒薯沒有病毒、細菌和真菌病害,其生長勢很強,生活力特別旺盛,生產繁殖的馬鈴薯不僅薯塊大,而且商品率大幅提高,避免了種植感病種薯易引起的腐爛、尖頭、龜裂、畸形等現象,產量高、品質好,平均產量達23865kg/hm2,市場銷售價格2元/kg以上。因此,冬種脫毒馬鈴薯是解決我鎮冬春季節性拋荒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好途徑。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栽培時期
馬鈴薯是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怕霜凍,不耐熱。土溫在5~7℃時薯塊開始發芽,以18℃時最快;莖葉生長適溫為20℃,高于30℃不利生長;土溫在16~18℃時適合塊莖膨長。根據湖雷鎮氣候特點,可于11~12月播種,翌年3~4月收獲。
2選好種薯
選用高產優質的克新3號、克新2號、紫花851馬鈴薯脫毒良種。播種前應選擇生長粗壯、生活力強、無病、大小中等(10~12粒/kg)的整薯作種薯。
3曬種消毒,把好催芽關
將種薯攤開曬2~3d,每天曬3h左右,并常翻動。用消毒水浸泡過的刀切種薯(一般用75%酒精消毒刀具),切塊時宜豎切,不宜橫切,切塊后每塊種薯保持20~25g,并要求每塊有2~3個芽眼,隨切隨用,不可堆積。將切好的種薯塊放入0.1%高錳酸鉀藥液中浸泡5min,撈出備用,也可用草木灰沾切口。為確保全苗、壯苗,種薯應催芽,以芽長1cm左右為佳。播前7~10d,用九二(1g九二對水1000kg)浸種0.5~1.0h,取出晾干后選地勢較高、通風涼爽、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催芽。具體方法是將芽床整平后先在地面鋪上3~4cm厚的濕沙,然后鋪上消毒切好的種薯,再鋪第2層沙,如此鋪2~3層,最上面一層厚度4~5cm,再蓋上稻草,如遇雨天要用薄膜蓋,嚴防雨水進入苗床。經過6~7d就能發芽。
4精耕細作,合理密植
宜選擇土質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和壤土。晚稻收割后及時翻犁、整地,要做到“細、勻、松”,并開溝做畦,推廣高畦深溝雙行栽培。一般畦寬70cm,畦高25cm,溝寬25~30cm,行距40cm,株距33cm,每穴下一薯塊,栽種5.25~6.00萬株/hm2為宜。種植深度要求芽的基部至畦面12cm,種植前施用基肥,并與肥土混合后加蓋3cm凈土層再播種,播種后再用凈土蓋種3cm。種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早發根,早出苗。
5使用除草劑與蓋草
播種蓋土后用安全高效的50%乙草胺乳油750mL/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雜草防效可達90%以上。噴施除草劑后畦面蓋草,厚度2~3cm,不宜過厚或過薄。過厚影響出苗;過薄漏光,易形成綠薯,降低品質。
6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
每生產1000kg鮮薯需用純氮4~5kg、五氧化二磷1.5~2.0kg,氧化鉀10~12kg,氮∶磷∶鉀比約為1∶0.5∶2.5,此外,還需鎂、硼、鋅、鉬、錳、銅等微量元素。以重施基肥為好,2/3肥料作基肥,1/3作追肥。
我鎮是缺鉀、缺硼地區,根據我鎮特點,鮮薯產量30t/hm2的施肥量和施肥期如下:①基肥。施腐熟的有機肥30t/hm2、三元復合肥450kg/hm2、硫酸鎂30~60kg/hm2、硼砂7.5kg/hm2,肥土混合后,施于穴底,蓋凈土3cm,再播種。②齊苗肥。施人糞尿9t/hm2(或碳銨和磷肥各60kg/hm2),對水900kg/hm2穴施。③塊莖膨大肥。當第1批匍匐莖末端開始膨大時(倒7葉出現),施尿素120kg/hm2,硫酸鉀或氯化鉀225~300kg/hm2,施于株周10cm外,再培土。7加強管理,保證植株健壯生長
(1)中耕培土。齊苗第1次中耕除草,深度約3cm;隔10~15d進行第2次中耕培土,深度宜淺;再隔15d進行第3次中耕,深度宜淺,離根稍遠些,將畦邊溝土鏟削后移到畦面,培土厚度10cm左右,以防止因塊莖膨大土層開裂而形成綠薯,每株留3~4個壯芽。
(2)灌溉。幼苗出土后遇干旱,易導致細苗萎縮;蕾期、花期需大量水分維持植株正常生理活動和形成塊莖,所以在各階段如不下雨,地面開始裂縫,就應及時在早晚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后注意排水,保持雨停溝不積水。
(3)化控措施。對正常生長的田塊,在初蕾期,用15%多效唑75~120g/kg,對水750kg/hm2,于晴天露水干后葉面均
勻噴施(不可重噴)。對生長過旺的田塊,于現蕾或封行時,用225g/kg15%多效唑,對水750kg/hm2葉面噴施,可控制徒長。對不能封行或苗架瘦弱的田塊和單株,則不宜噴施多效唑。
(4)根外追肥。基肥若未施用硼肥或鎂肥,可于現蕾初期和盛花期,各噴施1次0.25%硼砂溶液或0.2%硫酸鎂溶液。砂壤土易缺鋅、銅、鉬,可于五至六葉期、現蕾初期、盛花期各噴1次0.2%的硫酸鋅、0.05%鉬酸銨、0.05%硫酸銅混合液,以補充微量元素,可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
8病蟲害防治
(1)晚疫病。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在塊莖膨大期間發生。可在馬鈴薯株莖葉封行時,用40%甲霜銅粉劑或25%甲霜靈粉劑600~800倍液,或可殺得500倍液于晴天葉片露水干時噴霧防治。如噴后3h內遇雨,應雨后重噴。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燒毀,并對病穴撒生石灰消毒,以防病菌傳染。
(2)青枯病。可用農用鏈霉素50~100mg/kg溶液防治。
(3)蚜蟲、二十八星瓢蟲、薊馬。可用吡蟲啉150~225g/hm2對水750kg/hm2噴霧防治,或用40%樂果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4)地下害蟲地老虎與蠐螬。可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澆灌植株。蠐螬常發區,播種時可用甲基異柳磷穴施防治。
(5)線蟲病。可用滅線磷30~60kg/hm2或米樂爾75kg/hm2于種植時穴施。
篇3
論文摘要:介紹了吉林省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輪作換茬、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當地花生生產提供指導。
1合理輪作
花生是連作障礙非常嚴重的作物,花生輪作的增產效果十分顯著。花生輪作的前茬應選擇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不能選擇馬鈴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輪作換茬。
2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邊地區以紅粒型品種為主,如扶余四粒紅、扶花1號、扶花2號、扶花3號,搭配白沙1016、吉扶2號、吉扶3號、花育20等品種;吉林省西南部四平雙遼及周邊地區以白沙1016、花育20、亞美406為主,搭配四粒紅、扶花系列品種。選用的良種要達到發芽勢90%、發芽率99%以上,并于播種前10~15d將種果放在通風向陽處晾曬2~3d。
3深翻整地
提倡秋季深翻整地,達到熟化,沉實土壤,消滅部分越冬病蟲害,積蓄冬春雨雪緩解春旱。開春解凍之后,及時耕耢保墑,避免水分散失,影響播種。秋季來不及深耕的地塊,早春提前深耕。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進行,可獲得較好的效果。春耕必須隨耕隨耙,使土壤下部沉實,表土松細。試驗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產16.8%,比淺耕增產53.9%。一般深翻25~30cm為宜。翻地時應做到耕翻及時,深度一致,行向直,不漏耕,不重耕,垡片翻扣嚴密,不漏土邊、地頭,減少開閉壟。
4科學施肥
施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結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施肥量:優質腐熟農家肥25~30t/hm2、硅鈣肥200kg/hm2、磷酸二銨200kg/hm2、尿素100kg/hm2、硫酸鉀150kg/hm2或施花生專用肥600kg/hm2。
5播種
5月10~20日為最佳播種期,連續5~7d內5cm土溫穩定通過12℃即可播種。單壟種植,壟寬65cm,單行拐子苗,穴距15cm,栽植12萬穴/hm2;90cm大壟雙行種植,穴距15~17cm,栽植13~15萬穴/hm2。播種深淺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cm。
6加強田間管理
6.1查苗補種,清棵蹲苗
一般播種后12d左右開始出苗,出苗后及時檢查,若發現缺苗、斷條應立即催芽補種,以保全苗。花生苗出齊后,用手或小扒鋤及時清棵,將幼苗根際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葉外露,做到齊一塊清一塊。
6.2中耕培土,及時除草
6.2.1中耕培土。做到“三鏟三趟”,第1次在苗期,中鏵深耕淺上土,疏松表土,清除早春雜草;第2次在始花期,中鏵耕作,比第1次稍深,少上土;第3次在開花期,大鏵深耕,稍多上土,有利于果針下扎入土。6.2.2化學除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用70%都爾乳油2.0kg/hm2或90%都爾乳油1.5kg/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灑土壤表面。
6.3葉面追肥
在下針結莢期,噴施800倍壯飽安、籽滿堂、粒粒飽等藥劑促果飽、增果重。在生長后期葉面噴施保綠王、大肥王或用0.15kg/hm2尿素對水15kg/hm2噴施2~3次,提高葉片活力,延長功能葉片期,控制植株早衰。
7病蟲害防治
花生易發的病害是葉斑病和根腐病。葉斑病7月中下旬發病,初見病葉時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每10~15d噴1次,連續2~3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
花生易發生的蟲害是蠐螬、金針蟲、蚜蟲。蠐螬、金針蟲用樂果拌種,用40%樂果乳油0.5kg加水10kg,拌花生種子350~400kg;7月中旬如發生蟲害可用800倍辛硫磷藥液灌根;蚜蟲防治要求“治少治小”,始花前噴施藥劑,常用40%久效磷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開花下針期發生蚜蟲為害時用農藥熏蒸,用80%敵敵畏1.5kg/hm2加細土375kg/hm2,對水37.5kg/hm2,順花生壟溝撒施。在高溫條件下,敵敵畏揮發熏蒸花生,殺死蚜蟲,防效可達90%。
8適時收獲
當植株下部葉片發黃、部分脫落、莢果果殼網紋清晰、海綿層有黑色光澤時應及時收獲,在吉林地區一般為9月20日左右;過晚易掉果。起收后將花生放在壟上晾曬5~7d,3d翻動莖棵1次,曬至7~8成干,然后脫果,繼續晾曬至莢果籽仁含水量達9%以下,即可貯藏或銷售。
參考文獻
[1]莊銀慶.春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23):221,225.
篇4
論文摘要從培肥地力、一播全苗、田間管理、適時收獲等方面介紹河南省優質強勁小麥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麥農提供技術參考。
優質強筋小麥栽培的主攻目標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種的品質遺傳特性,不能因栽培措施不當而降低該品種的烘烤品質指標。搞好優質強筋小麥栽培必須把優質放在首位,以品質為核心,通過合理栽培,從而獲得高產高效。
優質強筋小麥適宜區以河南省以北中部冬麥區為主,大致在北緯38°~40°。該地區常年降水500~600mm,其中小麥生育期間降水150~200mm,抽穗至成熟期降水50mm左右,尤其是小麥生育后期干旱少雨,有利于籽粒蛋白質積累和強筋力面筋的形成。
1培肥地力
1.1加深耕層,精細整地
實現小麥優質高產,依賴于強大的根系,這就要求加深耕層,為根的生長創造深厚疏松的耕層。深耕可以增產,要求深度25cm為好,深耕應根據原有的基礎,逐漸加深耕層,深耕必須配合細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墑,尤其在土壤偏黏的地塊,更要掌握好宜耕期,借以粉碎坷垃,踏實土壤,清除根茬,保住底墑,使土表平整,利于播種,達到早、深、凈、細、實、平的要求。
由于較高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改善強筋小麥的營養品質和加工品質,所以進行優質高產栽培,必須以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水肥條件為基礎。應培養土壤肥力,達到耕層有機質1.0%以上,全氮0.09%以上,堿解氮7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鉀90mg/kg,有效硫16mg/kg以上。在這種地力條件下,經配方施肥,良種良法配套,可達到優質高產。
1.2增加有機肥投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有機質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綜合指標。培肥地力的中心環節就是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其基本手段就是增加有機肥投入,增施以農家肥為主的各種有機肥和秸稈還田。
1.3平衡施肥,增加無機肥投入
在總施肥量中,一般除施有機肥45t/hm2以外,無機肥也應適當增加,要求施純氮180~225kg/hm2、磷(P2O5)135~180kg/hm2、鉀(K2O)75.0~112.5kg/hm2。硫酸銨和硫酸鉀不僅是很好的氮肥和鉀肥,兩者也是很好的硫肥。上述總施肥量中,全部有機肥、化肥中氮肥的50%、全部的磷肥、鉀肥均作底肥施,第2年春季小麥拔節期再施留下的50%氮肥。
麥收“胎里富”,無論是肥沃水澆田還是旱地麥,底肥對產量和品質的形成都很重要,尤其是多施肥效久、養分含量高的農家肥,可以為小麥生長發育源源不斷地供給所需養分。強筋小麥生育后期吸氮力比一般小麥強,因而施足農家肥就顯得更為重要。
2一播全苗
2.1立足抗旱防澇
改善麥田灌排設施,做到溝溝相通,內外相連,能灌能排,旱澇保收。
2.2主推“適墑、適期、精播、機播”四項技術相配合
適墑是一播全苗的基礎,優質強筋小麥的適生區為兩合土、黏壤土或黏土。適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兩合土18%~20%,黏壤土20%~22%,黏土22%~24%,低于上述指標,應澆好底墑水,還要保好口墑,以確保一播全苗。土質十分黏重的地塊,也可先種,后噴灌或澆蒙頭水。適期精量播種是苗壯的基礎,早播小麥生長過旺易形成老弱苗,晚播小麥苗弱、群體不足。推廣機械精勻播種可確保播量準確,達到苗全、苗勻、苗壯的目的,并提高播種作業效率。
2.3推廣適時精播技術
適播可以保證小麥冬前有足夠的積溫,利于培育冬前壯苗。適期播種要根據品種的冬春性和當年的氣候條件而定,一般在正常氣候條件下,河南省豫西、豫北地區種植的半冬性品種以10月3~10日播種為宜,弱春性品種可在10月13~20日播種。黃河以南的豫中、豫東地區半冬性品種以10月8~13日播種為宜,弱春性品種以10月15~23日為宜。根據近幾年的生產實踐,在精細整地、足墑下種的前提下,半冬性基本苗150~180萬根/hm2,播量75~90kg/hm2;弱春性品種基本苗195~225萬根/hm2比較適宜,折合播量97.5~112.5kg/hm2。具體到每塊地的播量要根據種子的千粒重、發芽率、整地和墑情等綜合確定。
3田間管理
實現強筋小麥優質高產,除打好播種基礎外,還必須加強田間管理。俗話說:“種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關鍵在冬前。”所謂冬前就是指出苗到越冬前(河南省北部約到12月20日,中南部約到12月31日)。
3.1冬前管理
3.1.1保證全苗。在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種浸種催芽的種子,這是確保全苗的第1個環節。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結,應及時進行劃鋤,以破除板結,達到通氣、保墑、促進根系生長的目的。
3.1.2澆冬水。澆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年后早春保持較好墑情,應于立冬至小雪期間澆冬水,對地力高、底肥足、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適期內晚澆,可不施冬肥;對底肥不足或中低產田,冬前群體小、長勢弱或因旺長而脫肥的地塊,應在適期內早澆,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20~150kg/hm2。
3.1.3推廣化學除草。在11月下旬要注意搞好化學除草。但使用化學除草劑一定要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不可隨意加大藥量,不能漏噴、重噴,同時要選擇無風晴天噴霧。對噴過除草劑的器械,必須做好清洗等善后處理。
3.2春季(返青期至挑旗期)管理
3.2.1拔節期追肥澆水。該時期追肥澆水可以顯著提高小麥籽粒的營養品質和加工品質;有效地控制無效分蘗過多增生,控制旗葉和倒2葉過長,建立高產小麥緊湊型植株;能促進根系下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緩衰老,提高粒重;能夠控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階段的植株生長,促進單株個體健壯,利于小穗小花發育,增加穗粒數。
3.2.2澆挑旗水或開花水。挑旗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此時灌溉有利于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并保證土壤深層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3.2.3推廣化控、化除新技術。對于一些植株偏高的優質強筋小麥,如果群體偏大,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返青期群體超過1500萬穗/hm2的麥田,河南地區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麥苗返青開始生長時,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用壯豐安450~600mg/hm2或多效唑粉劑600g/hm2對水750kg/hm2進行噴灑,可以有效控制倒伏。噴灑時要注意選擇無風的晴天,日平均氣溫10℃有利于麥苗吸收,并注意不重噴,不漏噴,以達到理想效果。
3.2.4防治小麥紋枯病。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紋枯病發生的最好時機。防治用藥,根據幾年來的試驗,以粉銹寧為首選藥物,用藥按有效成分225g/hm2以上防治。噴灑方法主要是噴藥時加水量一定要達到600kg/hm2以上,嚴格操作方法,方能達到防治目的。
3.3后期(挑旗期至成熟期)管理
3.3.1灌漿水。小麥開花后土壤水分含量過高,會降低強筋小麥的品質。因此,強筋小麥生產基地在開花后應注意適當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過高,在澆過挑旗水或開花水的基礎上,不澆灌漿水,尤其要避免澆麥黃水。
3.3.2防病蟲。小麥病蟲草害均會造成小麥粒秕,嚴重影響品質,白粉病、銹病等是小麥后期常發生的病蟲害,應切實注意加強預測預報,及時防治。
3.3.3追肥增粒。在挑旗期結合澆水追施105~120kg/hm2尿素,可以有效地減少小穗、小花退化,一般可增加穗粒數6粒左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籽粒蛋白含量1~2個百分點,提高面筋含量和質量。這是面包小麥栽培中品質提高的一項關鍵措施。
3.3.4葉面噴肥。葉面噴施硼、鋅等微量元素,可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和濕面筋含量。在揚花后5~15d噴施BN豐優素和磷酸二氫鉀,可改善籽粒商品外觀,增加產量,提高品質。
3.3.5去雜保純。雜麥的混入會明顯降低強筋小麥的加工品質。所以不論做種子還是商品糧都要把好田間去雜關,確保種子的純度達到一級種子水平(99%)以上,商品糧的純度達到95%以上。
篇5
脫毒種薯,可比普通種薯增產20%~50%,甚至更高。這里有兩層意義,其一必須選擇高產、優質的優良品種,其二將其優良品種進行脫毒,生產出合格的脫毒種薯。榆林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建立了具備年產試管苗1500萬株、微型原原種薯2000萬粒的組培加工廠,近年來引進的優良品種紫花白、冀張薯8號、青薯9號表現良好。將其優良品種進行脫毒化處理,生產出優良的脫毒種薯。脫毒種薯生產要經過品種選擇、莖尖剝離、脫毒試管苗、原原種生產、一二級種薯生產等多個環節,國家標準是:原原種、原種兩級要求百分之百無毒,一、二級種帶病率分別不超過1%和3%。在嚴格的管理和可控條件下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脫毒種薯。
2播前催芽技術
無論是整薯播種,還是切塊播種,播種前催芽對保證全苗,促進早熟,增產都有很大作用,催芽的作用:一是縮短出苗時間,催芽較不催芽早出苗7~10天;二是減少病源的侵染,防止爛種,達到全苗壯苗;三是通過催芽淘汰病薯,選留的均是健康的種薯,因而可大大縮小單株間的產量差異。總之,催芽較不催芽可增產10%~20%,是高產栽培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催芽技術:催芽應在播前30天左右進行,種薯出窖后進行嚴格挑選,淘汰病薯、爛薯、畸形薯、雜薯,選擇具有本品種特性的健康薯作種,選擇溫暖向陽的地方作陽畦,撒上水保持一定的濕度,把種子均勻擺放,然后蓋上草簾,如果溫度較低,用棚膜覆蓋增溫,畦內溫度保持在15~20℃進行催芽。催芽標準:芽長到0.5~1厘米即可,然后取出種薯堆放在遮陰條件下,待芽變綠成短粗狀芽時即可播種。催芽過程中,部分帶病種薯不斷表現出來,不出芽或出芽緩慢,芽纖細,可再次淘汰不健康種薯,這樣可確保種下的種薯個個出苗,達到設計密度,株株增產,大大縮小了單株之間的產量差異,生育期同步,薯塊大小均勻,提高了商品率,最終達到了理想中的高效益。
3機械化種植技術
馬鈴薯生產的全過程實現機械化是高產、高效栽培的重要途徑。機械化包括施肥、播種、中耕、除草、噴藥、挖掘等作業項目。可以根據計算,設計株行距、播種深度、施肥噴藥量等,做到準確無誤。機械化種植株行距均勻,深度一致,從而出苗整齊,生產的馬鈴薯大小均勻,商品率高,機械化挖掘收凈率可做到98%以上,破損率幾乎是零。特別是噴藥,可精確計算用藥量和機器速度,施藥均勻一致,不重不漏,對控制晚疫病、黑痙病等暴發性病害極為有利。機械化種植一般采用寬壟雙行,即用1.2~1.4米壟寬,每壟種植兩行,行距30~40厘米,寬窄行,寬行為80~100厘米,寬窄行種植有利于通風透光,有利于中耕培土、施肥、噴藥等田間作業,是一項增產措施,機械化作業播種深淺一致,因此,對播種深度有嚴格要求,視墑情、土壤質地、溫度等因素,如使用已催芽種薯,土壤10厘米溫度穩定在8℃以上,墑情較好,應適當淺播,10~12厘米最好,播種后20天左右即可出苗,減少種薯在土壤中逗留過長久,容易受到病菌侵害,又培育出了壯苗。機械化生產比人工種植增產10%~15%,每667平方米節約成本200元左右,增效400元以上。
4田間管理
4.1配方施底肥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3000千克以上,尿素12~14千克,磷酸二銨15~20千克,農家肥和化肥混合一次深施做底肥。
4.2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時深鋤土一次,使土壤疏松,提高地溫,以利植株迅速生長發育,可結合中耕培土每667平方米追肥,碳酸氫銨15~20千克或尿素5~8千克。
4.3現蕾開花期:
現蕾期要全面檢查生產田塊,徹底拔除病株和雜株,并進行第二次中耕鋤草,在鋤草的同時進行高培土。如果肥力不足,可結合降雨或灌水進行追肥。必須在開花期前完成培土,根據降雨情況澆第二次水。
5晚疫病防治技術
篇6
關鍵詞:櫻桃;大棚;栽培技術
1園地選擇
櫻桃園地應選擇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不易積澇、土層深厚、土壤透氣性好、保水力較強、pH值為6.0~7.5的沙壤土或礫質壤土地塊。櫻桃是喜水果樹,建園時要充分考慮水源和灌溉條件,把園地選擇在離水源近,有水澆條件的地方;同時,櫻桃成熟期集中,耐貯性較差,因此,要把園地選擇在離銷售地近、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
2品種選擇
大棚櫻桃設施栽培品種應以需冷量較少的早熟品種為主,如紅燈、早大果、芝罘紅等,也可在以早熟品種為主的前提下,適當選擇優良的早中熟品種,如先鋒、美早、意大利早紅等,以延長上市期。
在選擇主栽品種的同時,要配置好與主栽品種花期一致或接近、授粉親和力強、豐產、優質的授粉品種。授粉比例為1∶4。宜隔2~4行主栽品種栽植1行授粉品種。
3栽植
櫻桃栽植一般分冬栽和春栽2個時期。在冬季多風、干旱的地方,冬栽苗木易失水抽干,成活率降低,因此,可春季栽植。春栽宜在土壤化凍后至苗木發芽前進行,一般以3月上中旬最為適宜。
大棚栽培櫻桃,一般要進行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株行距宜采用4m×4m,或4m×5m,栽植510~630株/hm2,為了增強大棚的采光性能,宜采用南北行向。
4扣棚
大棚櫻桃設施栽培投入大、成本高,為了縮短回報周期,實行設施栽培櫻桃的樹齡最好在5年以上,產量穩定在7500kg/hm2左右時進行。
櫻桃的低溫需求量一般為7.2℃以下1440h。一般休眠早的地方,扣棚早,采收早,有利經營銷售。以早銷售為主要目的時,可在12月開始扣棚。
5棚室管理
5.1溫濕度調控
5.1.1溫度調控。①大棚增溫:主要是棚內配備電暖氣設備,或利用釀熱物提高土溫,促使氣溫升高。常用釀熱物主要是鮮馬糞和鮮廄肥等,施入土壤中釀熱。②大棚降溫:天氣晴朗、光照充足的中午,大棚內的溫度高于櫻桃生長的最適溫度,必須通風降溫,主要采取自然通風和人工通風2種方法。③大棚防凍:可采取棚外蓋草簾、寒流期間棚內加熱水、霜凍前棚外熏煙等方法防止凍害的發生。
5.1.2濕度調控。①空氣濕度:大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太大時,可采取通風的方法降低空氣濕度;但應以不影響棚內溫度為準。也可升高氣溫以適當降低空氣濕度。棚內相對濕度為100%時,溫度每升高1℃,相對濕度降低5%;在5~10℃的溫度范圍內,溫度每升高1℃,相對濕度降低3%~4%。②土壤濕度:大棚內土壤濕度可通過控制灌水的措施調節。大棚內灌溉宜采取分次輪流穴灌的方法進行,以免因灌溉引起棚內空氣濕度增加過大,或因灌溉大幅度降低土溫。
5.2花果管理
5.2.1疏蕾疏果。疏蕾一般在開花前進行,主要是疏除細弱果枝上的小花和畸形花,每花束狀果枝上保留2~3個飽滿健壯花蕾即可。疏果一般在生理落果后進行,要把小果、畸形果和著色不良的下垂果疏除。一般1個花束狀果枝留3~4個果即可,最多留4~5個。
5.2.2促進果實著色。①摘葉:在合理整形修剪、改善冠內通風透光條件的基礎上,在果實著色期將遮擋果實浴光的葉片摘除即可。果枝上的葉片對花芽分化有重要作用,切忌摘葉過重。②鋪設反光材料:果實采收前10~15d,在樹冠下鋪設反光膜,增強果實的浴光程度,促進果實著色。
5.2.3防止裂果。①穩定土壤水分狀況:在櫻桃果實硬核期至第2次速長期,要使10~30cm深土壤的含水量穩定在12%左右。②采收前噴布鈣鹽:采果前每周噴布1次0.299%氯化鈣液,共噴3次,能增加果實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裂果率。
6撤膜后管理
篇7
關鍵詞:山梔;高產;栽培技術
山梔,原名黃梔,為多年生茜草科梔子植物,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山梔生產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且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現將山梔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育苗
1.1選種
山梔育苗應選用抗性強、果形大、無病蟲害、優質高產的品種。果實成熟后,可稍加堆置存放,使果實完全軟腐后,除去果皮雜物,用清水淘洗干凈,放在陰涼處涼干,妥善保管,待翌年播種。
1.2整地和播種
1.2.1苗床的選擇。山梔苗床應選擇土壤較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向陽地塊,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100。土質粘重地、深砂地、澇洼積水地、易遭洪水沖淤的地塊不易作苗床。
1.2.2精整苗床。在苗床整地時要清除一切雜物,施足基肥。施優質有機肥料37.5t/hm2或腐熟的人畜糞15t/hm2,餅肥750kg/hm2,結合深耕,翻拌在土中。壟面整細、整平,壟寬1.2m,溝寬40cm,溝深20cm,同時開挖好中心溝和圍溝,確保能灌能排。
1.2.3適期播種。播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宜,可撒播也可條播,播種量為30~45kg/hm2。播時按壟面積分稱播種,做到精播勻播。播后蓋1cm厚的肥細土,壟面蓋少量稻草或用遮蔭網,視土壤墑情及時澆水保濕,促使早出苗、出齊苗。
1.3苗床管理
山梔齊苗后,在晴天傍晚或陰天及時揭草、揭膜,揭草揭膜后要及時澆1次水,以利適應生長過程,以后保持壟面濕潤即可。待山梔幼苗長到3片真葉、苗高10cm左右時開始追肥,追肥以清水糞或少量氮肥為主,做到少量多次,少吃多餐,促使幼苗生長。
山梔幼苗生長到四至五葉期,進行1次間苗和人工拔除雜草。間苗要留大去小,留壯去弱去病苗,密度保持90株/m2左右,總苗數在75萬株/hm2。間苗去雜后要及時上1次清水糞,以防土壤松動所造成的根系損傷。另外在春夏季節,在苗床雜草較多的情況下進行1次化學除草,方法是用10.8%高效蓋草能600mL/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
山梔病害主要為山梔斑枯病,植株受害后葉面有黃褐色病斑,上生小黑點。藥劑防治方法:用65%代森鋅500倍液噴霧,隔7~10d噴1次。蟲害有瓢蟲、蚜蟲等,可用80%敵敵畏800~1000倍液噴霧。
2大田移栽
2.1茬口安排
移栽山梔大田宜選用丘陵向陽山坡旱地和崗塝田,在土壤較厚的粘砂適中土壤種植最適宜。
2.2移栽時間
山梔移栽時間以2月下旬至3月之間最為適宜。高溫期間移栽一定要注重保濕;否則容易失水枯死,成活率低。
2.3移栽要求
山梔大田移栽規格按株行距1.2m×1.5m打穴,穴徑約30cm,深20~25cm,穴內放優質基肥栽植,每穴栽1株,栽植4950株/hm2左右。移栽時要堅持“三帶”下田,即帶土、帶肥、帶藥,要努力提高起苗質量。在苗床起苗時,嚴禁人為用手直接拔苗。因為手拔苗,小苗的根系與土強行脫離,根系尖端的根冠和幼根表皮易拉破撕斷,折傷嚴重的難以成活。在移苗時用釘耙輕輕將土破碎,用手輕托輕抖輕放,爭取有較多的根系帶土,栽后及時澆水,以后看土壤墑情及時抗旱保苗,確保栽后有較高的成活率。
2.4栽后大田管理
一要及時中耕除草,早追肥促早發。春季溫濕度較好,應當及時早管促早發。在搞好中耕松土除草的同時,及早追肥。山梔移栽活根后,在第1次中耕松土除草時,用腐熟的人畜糞或少量氮素肥料對水點澆,促進根葉迅速生長,以后根據苗情和土壤墑情進行抗旱與增肥相結合的管理方法。二要及時開挖好撇水溝、中心溝、壟溝,嚴防水土流失和漬害、草害的發生。三要將幼苗開出的早花及時摘除,確保養份供應全株生長。
3成年山梔的高產管理
3.1增施冬臘肥
在嚴寒冷凍之前,即12月中旬至1月上旬,進行打穴深施,施有機肥12~15t/hm2或餅肥1050kg/hm2,復合肥600~750kg/hm2,做到有機肥與化學肥料相結合,確保早發穩長。
3.2修剪和冬管
入冬后,山梔要進行整枝修剪,剪去長枝、老枝、劣枝和病枝,使整株形成傘形或半圓形,確保有足夠的枝頂形成花芽。同時進行人工深翻,促進新根再生和熟化土壤,達到保水保肥去雜的效果。
3.3葉面追肥
在8~9月之間,即果實生長中后期,根據土壤肥力水平和葉色進行2~3次葉面噴肥,用磷酸二氫鉀1500g/hm2或尿素9~12kg/hm2浸出液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有利于提高產量和果形質量。
3.4病蟲害防治
3.4.1病害。山梔的斑枯病、腐爛病,可在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減少病源傳播。藥劑防治:用65%代森鋅或50%多菌靈500~800倍液噴霧,每隔7~10d噴1次,連噴3~4次。:
3.4.2蟲害。山梔在濕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易發生疥殼蟲、茶小蓑娥(皮袋蟲)和蚜蟲為害。防治方法:在害蟲的幼齡期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1500倍液,或48%樂斯本800倍液均勻噴霧。
篇8
關鍵詞:毛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大豆原產我國,是我國傳統的糧油兼用作物。毛豆屬豆科,是以綠色嫩豆粒作為蔬菜食用的大豆。毛豆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質。1988年臺商與日商合資在龍海市創辦第一家果蔬速凍企業,同時引進優良毛豆品種示范種植,以后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有多家速凍企業,龍海市年種植面積5000hm2以上,一般鮮莢產量9.00~11.25t/hm2,產值1.95~2.70萬元/hm2,是龍海市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后的主要栽培作物。產品通過廠家收購速凍加工,全部出口日本等國家。
1適時播種
春植豆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秋植豆在8月上旬。特殊情況下,遇大雨或洪澇災害造成播后爛種,只能采取重新補種挽救,春植最遲在4月20日前,秋植最遲在8月20日前搶時機補種,當然產量將受一定影響。
2種子處理
播種前應進行種子精選,剔除小粒、秕粒、蟲蛀、病斑及破傷種子,選粒大色鮮,籽粒飽滿的種子。為防種皮帶病菌,播種前應進行藥劑拌種,可用雷多米爾錳鋅按用種量的0.3%均勻干拌種,即拌即播。
3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明顯提高產量,應施鈣鎂磷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可結合整地最后一次耙平前勻施,耙后整畦,做到全層施肥,也可整畦后條施。
4合理密植
播種前1d淹水至畦面濕潤。毛豆播種采用穴播,整成畦寬(含溝)1m,畦高15~20cm,先搗穴,行距20~25cm,株距春植25cm,秋植23cm。用種量春植67.5kg/hm2,秋植75kg/hm2左右。一般植7.95~8.50萬穴/hm2,每穴播種3粒,蓋土厚3cm。比較黏質的田塊必須要用疏松土蓋種,而較砂質的田塊可直接用本田塊畦面土蓋種。
5加強田間管理
5.1化學除草
播種后當天或隔天要及時化學除草,用50%乙草胺600倍液或72%都爾450倍液噴霧,若雜草已出土面,需加克無蹤混合使用。若播種后遇長時間下雨,種苗、雜草均已出土面,要在出苗后10d內選擇晴天及時噴藥,可用選擇性除草劑如15%精穩殺得600倍液或4%噴特750倍液噴殺。過遲噴藥雜草比較難于殺死。
5.2早補苗
從種子萌發到子葉展開為發芽期。出苗一般春植播后6~7d,秋植4~5d。全苗壯苗是高產的基礎,要掌握幼苗第1張真葉伸出時及早補苗,再后補苗不易成活。
5.3合理施肥
毛豆從播種到采收時間較短,春植一般75~80d,秋植70~75d,因此生產上要施足基肥,同時要早追肥。從子葉展開到植株開始分枝為幼苗期,一般13~15d,即4葉包心開始分枝,再過6~9d開始開花。施肥原則為“攻頭、控中、保尾”,即前期出苗至20d內,應以氮肥為主促進早生快發,促進低節位分枝,形成一定苗架;中期現蕾至結莢前期,應適當控制氮肥,而以施鉀肥為主;后期依苗情追施氮肥防早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進籽粒膨大。毛豆營養期較短,應早施肥,出苗后7d第1次追肥,用碳酸氫銨300kg/hm2、過磷酸鈣300kg/hm2摻水澆施,若遇小雨天氣,也可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0kg/hm2、尿素105kg/hm2條施畦中間。第1次追肥8~10d后(春植10d、秋植8d)進行第2次追肥,施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kg/hm2。第3次追肥要掌握在植株頂端的豆莢籽粒開始膨大,初見籽粒時施。一般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150kg/hm2、尿素120kg/hm2條施。毛豆生長后期會出現根系早衰,葉色褪淡現象,因此在結莢期噴藥防病蟲時結合根外追肥,可促進籽粒飽滿,色澤翠綠,提高成品率。5.4早培土
早培土有利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澇,促早發早分枝,多開花結莢,后期防倒伏,是毛豆增產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的一個關鍵是要突出“早”字,應在播后16~18d(出苗后10~13d),葉齡2葉1心,株高20cm以內,選擇晴天及時培土。過早培土易傷苗,過遲不利于操作。
5.5科學管水
種子發芽要吸收種子本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動,過旱,種子出苗困難,造成缺苗;過濕(遇大雨天氣),土壤透氣性差,氧氣不足,種子能吸水膨大但不能發芽,可能導致爛種。因此,發芽期要保持畦面濕潤。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過多,根系不下扎,僅在土壤表層生長,莖節細長,莖葉柔嫩,中后期容易發生倒伏。因此,應適當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系向深層發展,形成強大的根系,增強后期抗倒伏能力。第1次追肥時,灌半溝“走馬水”。分枝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對水分的要求開始增長,及時灌水對毛豆生長、發育均有促進作用。應掌握旱灌澇排原則。花莢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關鍵時期,蒸騰作用達到高峰,干物質積累也直線上升。因此,這一時期要保持溝底有淺水層。鼓粒期遇旱及時灌水,采收前6~7d灌最后一次跑馬水。
6綜合防治病蟲害
在本地,毛豆發生的病蟲害達20多種,生產上既要把病蟲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又要保證產品符合進口國“農殘限量標準”。因此,毛豆病蟲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毛豆主要病蟲害有疫病、炭疽病、豆桿黑潛蠅、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等。
在農業防治上,一要建立基地。基地周圍無污染源,包括環境污染和鄰近地塊農藥風傳污染。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無農藥殘留,交通便利。面積要達5hm2以上,土地連片便于輪作和集中噴藥。與鄰近水稻田要有一定的隔離帶。二要科學輪作。實行不同科作物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以減少土壤里的病原積累和單食、寡食性害蟲的食源。三要清潔田園。在生長季節,及時拔除中心病株;毛豆采收后,清理田間殘株敗葉、雜草,集中燒毀或深埋,可大大減少病蟲的數量和侵染來源。
篇9
論文摘要 介紹了溫室大棚草莓栽培技術,包括選擇、培育壯苗、整地、施肥、扣棚及扣棚后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草莓溫室大棚栽培提供參考。
通過溫室大棚栽培草莓,可以把草莓上市時間提早到春節,極大地增加農民的收入。現將其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用優良品種和培育壯苗
栽培的草莓品種應具有休眠淺、花芽分化早、采收期長、品質優、豐產、耐儲存等優點。目前,適宜品種有豐香、寶交早生等。栽培時壯苗應達到葉片大而厚綠,葉柄短粗,展開葉4片以上,根莖粗1cm以上,須根多而粗白,單株在25~35g之間。
2整地和科學定植
定植前,施入充分腐熟優質農家肥75~90m3/hm2或雞糞45~60m3/hm2,混合氮、磷、鉀復合肥750kg/hm2,肥料施入地表后要進行深翻土地,然后耙平,把地整成南北向高壟,壟距90cm,壟高30cm、壟頂寬40cm,定植前1周澆1次水。定植時間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為宜。過早或過晚都不利于草莓的高效栽培。過早,溫度高,導致草莓生長過旺,在覆蓋前不斷出蕾、開花、結果,影響產量;過晚,由于溫度低,定植后緩苗慢,易結畸形果,影響產量,同時影響上市的時間。定植宜選陰天,苗盡量帶土,注意把苗根部的弓背向壟外側,根系稍向內側,并使其伸展。栽植深度要掌握“深不埋心,淺不露根”,覆土要實,植后要澆透水。每壟種植2行,栽植密度栽12萬株/hm2。
3適時扣棚
適時扣棚保溫是早熟草莓栽培的關鍵。扣棚過早,影響花芽分化,導致減產;扣棚過晚,導致草莓休眠,發育不良,達不到早熟栽培的要求。在10月上、中旬,即霜凍到來之前,夜溫降到5~8℃時進行扣棚,扣棚后隨氣溫下降要加蓋草簾,扣棚后2周,鋪蓋黑色地膜,不但可以保溫保濕,還可以減少雜草生長;同時要破膜提苗,并在壟上行間打1行洞用于追肥。
4扣棚后的管理
4.1植株管理
病葉會傳播病害,黃化老葉的光合作用能力很弱,同時還影響光照,易感病,均應及時摘除。植株生長過程中,一般除保留主芽外,還要保留2~3個側芽,過多的側芽要全部去除,以減少植株的營養消耗。對果實要疏花疏果,每序留5~7個果,及時去除病、蟲、畸等殘級果。大棚中濕度大,空氣不流通,對草莓的授粉不利,但由于溫度較高,適宜蜜蜂活動。因此,花期可以放蜂輔助授粉,提高坐果率。
4.2溫度調節
扣棚至現蕾前,溫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間12~15℃,以利于打破和抑制植株的休眠,促進營養生長。現蕾到開花前,溫度白天應控制在23~26℃,夜間8~12℃。開花和果實膨大期,白天控制在20~25℃,夜間6~8℃,此期溫度過高雖有利于果實著色和提前成熟,但易造成果實個小、品質差。果實采收期,白天控制在20~23℃,夜間6~8℃,有利于提高果實品質。通過放風和揭蓋草簾來調節溫度。
4.3濕度調節
保溫初期濕度控制在70%~80%;花期對濕度較敏感,適宜濕度為40%~50%;果實膨大期濕度為60%~70%。濕度過高易產生各種病害。因此,在整個生育期內濕度不得超過80%,一般調節濕度與調節溫度相結合,多在中午前后進行。
4.4水肥管理
4.4.1澆水。一般在保溫前、蓋地膜前各澆1次水,以后每次追肥后都澆1次水。可以在早晨觀察葉片,若發現葉緣有水滴吐出,則表示水分充足,否則需澆水。
4.4.2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為促進草莓生長發育必須追施速效性肥料,可用磷、鉀肥。花芽分化后10d,應追施氮肥,促進花芽發育。開花、果實膨大及采收前期要分別追施氮、磷、鉀各占15%的復合肥,每次追施復合肥150kg/hm2,或尿素75kg/hm2、磷酸二銨150kg/hm2,可結合澆水一起施入。
5病蟲害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上,要貫徹無公害生產技術要求,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用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特別在化學防治上盡量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溫室草莓病蟲害發生較輕,緩苗期后噴50%多菌靈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感染白粉病時,噴25%粉銹寧2 000倍液;對于紅蜘蛛和蚜蟲,可用20%的三氯殺螨醇乳油1 300~1 500倍液噴霧。為防止產生畸形果和果實污染,花期和結果期不噴藥,但應清除病株病葉。
篇10
論文摘要 從選用優良品種與搞好播前準備、適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病蟲鼠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介紹花生高產栽培技術,從而為花生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阜陽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北部,砂土層較深厚,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地勢平坦,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豐富,生產條件比較優越,蘊藏著較大的增產潛力,是種植花生的良好基地。花生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等,而且國內及國際市場需求很大。以前,由于群眾缺乏種植花生的栽培技術,故造成夏花生產量一直徘徊在2 100kg/hm2左右和春花生徘徊在5 250kg/hm2低產量,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廣大群眾種植花生的積極性,影響和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提高花生的高產栽培技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選用優良品種,搞好播前準備
選用優良品種是奪取花生高產的關鍵措施,俗語說“好種出好苗,好苗奪高產”。通過多次試驗,適宜我區種植的花生品種有魯花一號及海花一號,這2個品種增產潛力大,抗逆能力強,花多針多,生育期在130d左右,是當地花生種植的理想品種。播種前先果選,后粒選,其次用溫水浸種和25%多菌靈拌種。同時進行土壤處理,用呋喃丹1.5kg與麥麩8kg拌成毒餌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蟲。不僅可以一播全苗,而且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有了良種,還要講究適期足墑播種。就沿沙河流域來講,春播花生面積較少,大部分都是在5月底、6月初種植夏花生,當時正值氣候干燥、日照充足、干旱少雨季節,空氣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少,因此要搞好造墑,保證足墑下種,為花生整個生育過程的生長打下良好基礎。
2適期早播,合理密植
適期早播、合理密植是高產攻關的決定性因素。在適宜播種期內,播期愈早,生育期愈長,籽粒愈飽滿,產量就愈高。因此,在麥收后,要搶時搶墑播種,不要拖延播種期,一般6月5~10日播種結束。在做到適期早播的同時,還要掌握合理密植這一關鍵技術環節,一般種植22.5萬株/hm2左右。
3加強田間管理
3.1苗期管理
花生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達到苗全、齊、勻、壯,促進花芽分化,花針期要確保植株生長穩健,及時查防害蟲,花針下扎前,進行中耕培土2~3次或中耕不培土,用手壓分枝,使分枝早接觸地面,有利于花針早入土,提高有效果數,增加百果重量。培土時施二銨225kg/hm2,草木灰450 kg/hm2。
3.2合理追肥
除了追施二銨和草木灰外,還要追施一定量的鈣肥。鈣是花生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花生施用鈣肥不僅能提高光合強度,加速光合物的積累運轉與分配,而且能促進莢果充實飽滿,提高花生單產。據調查,施用450kg/hm2石灰比不施石灰的可增產莢果690kg/hm2,百果重增加21g。結莢期應促進營養生長,適時轉移到生殖生長上來,穩住植株長勢,如有旺長趨勢,可及時噴B9或縮節胺1 000倍液,控棵促果。
3.3科學管水
花生具有“喜澇天,不喜澇地”和“地干不扎針,地濕不鼓粒”的特點。要做到旱灌澇排,滿足花生生長的需求,保證花生正常發育,獲得花生高產。飽果期噴施磷酸二氫鉀2.25kg/hm2,可噴2次,既能保持花生青秀不衰,又能增加籽粒的飽滿度,從而提高花生產量。
4病蟲鼠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花生枯萎病、葉斑病、銹病、蠐螬等,并要防治老鼠,根據當地病蟲鼠情測報及時做好病蟲鼠防治工作。其主要蟲害為蠐螬,幼蟲在花生全生育期都能進行為害。在我地為害花生的主要種類是暗黑鰓金龜子,1年1代,基本上是1月下旬前后產卵孵化幼蟲,3齡幼蟲越冬。因此,要抓住6月下旬至7月上旬關鍵時期噴藥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50%辛硫磷3.75kg/hm2拌土450kg拌勻后撒在田中,結合中耕培土,掩埋土中,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5適時收獲
花生要達到豐產豐收,適時收獲很重要。如果收獲過早,籽粒干癟,百果重量減少;如果收獲過遲,籽粒在適宜土壤中會破殼發芽,不能達到豐產豐收效果,所以一般根據花生生育期的天數,觀察植株成熟的特征,在莢果停止生長時,就及時收獲,夏花生一般在10月5日左右收獲。
參考文獻
[1] 桑榮生,周忠新.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J].麗水農業科技,2007(3):37.
[2] 王圣力.夏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18):121.
[3] 謝聯,孫波,呂寶航,等.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07(8):30-31.
- 上一篇:seminar教學法論文
- 下一篇:耕作制度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