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

時間:2022-07-01 15:14:07

導語: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

摘要:為了提高水稻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文章件采用實用分析方法,對其進行了具體討論,并概述了栽培和管理策略,可與相關人員參考分享。首先,總結了某省水稻種植技術的進步。其次,分析了水稻高產栽培的主要技術。最后,提出了如何防治害蟲的方法。從按照技術標準和標準種植水稻的實踐來看,做好作物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對確保種植效益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大米;高產作物;病蟲害;控制技術

1某省水稻栽培技術的改進

根據某省水稻種植實踐總結,栽培技術的改進主要有:

1.1幼秧栽培

將原來的大水秧改為合式半水育秧,可以有效地減少腐爛幼苗的發育,培育壯苗。20世紀80年代,某省推廣了雜交水稻品種的第三次更新,形成了農地膜覆蓋+合式半水育秧的栽培技術體系。使用農用薄膜保護可以抵抗低溫和寒潮的影響。與露地育秧相比,需提前10天左右播種,可有效解決爛苗問題。

1.2田間移栽密度

可以合理增加水稻種植密度,充分發揮生產潛力,增加單位收入。根據對某省水稻種植園的實際分析,密度不足是困擾產業發展的一個難題。隨著育秧品種的更新迭代,水稻栽培方法也在不斷更新。

1.3將有機肥料轉化為化學肥料

在發展初期,人們利用農家肥促進水稻生長,已不能滿足水稻高產的需要和要求,化肥自生產出來以后,在水稻種植方面已經被廣泛利益,增加了水稻增產的目的,但也帶來了環境保護問題。未來將形成有機耕作下的施肥形式。

2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應用要點

2.1水稻品種優化

目前,我國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止,并且根據實際情況與經驗,更多的雜交水稻品種已經不斷問世,不同種植區域的生長條件不同。要是想提高水稻的產量,首先就是需要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另外,為了保證水稻高產栽培,還需要選擇合適的種植區域,保證水稻的栽培環境,也可以促使水稻產量的提高。在一般情況下來說,影響水稻品質的原因還有土壤和氣候等,目前,我們還可以通過進行模擬的方式來進行水稻種植技術的完善,通過模擬,可以提高水稻種植的技術,進而完善水稻品種的選擇,水稻種植的土壤選擇以及水稻種植的環境選擇。通過某省的實際種植情況分析,目前積極推廣的品種就是兩優培九以及準兩優527,還有國稻1號幾個品種。近年來,一些試點項目以超級稻為背景,積極開展水稻生產技術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灌陽縣超級稻+再生稻試驗場,畝收入連續多年居全區最高水平,畝收入一直保持歷史最高水平。超級水稻品種種植是指設置理想株型,充分發揮雜種優勢,結合超高產栽培技術,顯著提高水稻種植產量,不僅品質優良,而且具有較強的抗逆性。超級稻具有藥物分布適中、抗調節能力強、光合效率高、生育期核心活性強等優點。在選擇水稻品種時,我們還需要考慮品種差異的影響,如早熟抗性和抗病蟲害抗性,這不僅會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還會影響種植效益。此外,水稻品種的選擇還需要考慮水稻的時間。

2.2優化種子培育技術

為了實現水稻高產栽培的目標,我們需要優化種子栽培技術。分析水稻的特性,包括性狀和生育期,進行綜合分析,合理選擇播種期。從水稻種植的實際分析來看,我們必須做好土地、水和肥料的管理,以確保播種的效益。

2.3采用黑科技

在分析某省水稻種植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將在2021年積極推廣旱地激光平地機、水稻精密播種機和自走式旋耕機等黑色技術在水稻春耕中的應用。近年來,某省依托合作社、農機大戶、種植大戶,積極推廣機械化技術,提高了械化水平。水稻種植機械化總體水平提高到81.24%。機械化生產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積極推進機械化技術,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價值對促進水稻種植,提高產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傳統的種植模式下,一個人每天耕種2畝,一個人每天移植1畝。一臺輪式拖拉機每天可耕50畝;采用高速插秧機,每天可種植50畝以上,大大提高了機械化水平。積極推廣現代技術手段對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必須結合農機推廣實際加以改進和優化。

2.4灌溉和施肥

科學的灌溉和施肥措施是確保水稻正常生長的關鍵。換句話說,只有在水稻生長過程中確保充足的水源和肥力,水稻才能快速、輕松地生長。因此,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農民應以水稻生長為基礎,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技術,以確保水稻生長所需的水分,同時為水稻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如果水稻生長過程中肥力不足,不僅會嚴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還會導致黃葉萎蔫,水稻生長緩慢,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的提高。2.5寸水返青潛水分蘗由于田間新栽幼苗根系易受損傷,吸水能力弱,抗逆性差。而且,如果在水稻播種期間水分不足,會影響水稻的綠色,很容易失去水分平衡,導致水稻干燥。因此,當稻田處于淺水時,有必要及時進行藥物分割,并開始進行葉片分割。

2.6及時中耕除草

中耕也是水稻種植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中耕可以提高土壤溫度,持續改善土壤滲透性,促進肥料分解,還可以清除稻田雜草,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質。

2.7科學的排水和灌溉

在水稻生長期間,水不能短缺,稻田里必須保持一定量的水。缺水將導致水稻變黃,影響穗和谷物的生長。因此,水稻播種后,應合理控制水量以保持田地濕潤,但不能有大面積的積水,這不有利于幼苗的早期和快速生長。當秧苗生長良好時,晴天可以用馬水灌溉。在生長到三葉期后,可建立淺水層,以促進分蘗發生。當水稻幼苗數量達到預定穗數的80%時,可以立即將其擱置起來,以提高水稻質量并加固根和莖。根據水田情況,可采用間歇灌溉,保證水田土壤濕潤。第一次灌溉干燥后,必須進行第二次灌溉,以保持水稻根系的生長活性,達到固根、促根、護葉的目的,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和抗藥性,直到水稻成熟。

3水稻病蟲害防治方案與對策

3.1做好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

從水稻病蟲害防治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先做好預防工作,對整個種植區域的災害風險進行預測和監測,根據過去的信息并結合當前的氣候特點進行分析,預測昆蟲疾病的發生率。結合獲得的病蟲害發生特點和具體區域,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并通過對育種和種植的稻田進行管理,進行相應的保護,以增強抗病性,防止病蟲害的危害。在種植春季作物時,有必要進行病蟲害防治,以便通過早期有效預防。將病蟲害發展降至最低。同時,在水稻生長過程中,要做好田間觀察研究,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情況,組織相應的防治工作。以某省為例,根據植保工作的開展和研究,主要提供上半年農作物的品種、栽培方法和氣候條件。通過綜合分析,預測上半年農作物病害的總體趨勢,確定為重點區域。在水稻種植領域,主要目的是預防水稻的相應病害、害蟲和鼠害。從水稻害蟲監測系統的基礎來看,主要是根據越冬后的田間和光照研究提出的。從田間情況看,有一定的昆蟲來源,其中稻飛虱更為嚴重。

3.2采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為了防治水稻病蟲害,有必要選擇合適的防治技術。一般來說,化學控制方法通常用于短期保護。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劑,預防和噴灑,但是要控制藥物使用,避免過量用藥,給周圍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威脅水稻健康生長。同時,劑量不足影響防治效果。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結合病蟲害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做好防治工作。為防治稻飛虱,可使用塞嗪酮和比蚜酮等。采用生物或物理技術進行預防和控制,并且需要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充分利用病蟲害的生理特性,選擇生物鏈的形式進行防治,控制病蟲害的發生。例如,防治稻飛虱可以通過在稻田養鴨來進行。積極推廣使用燈光等物理手段控制稻田。發展和實施優質水稻病蟲害防治對提高防治能力、促進水稻高產具有重要意義。在防治工作中,要積極開發有效的防治技術手段,推廣生態防治方法,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達到有效保護的目的。充分落實農業技術人員的任務,做好田間研究和指導工作,結合具體情況采取科學的病蟲害管理措施。

3.3做好現場管理工作

從病蟲害防治的角度看,要搞好田間管理,根據水稻生長的具體情況,搞好水肥管理,提高水稻抗病蟲害的能力。這應充分發揮種植人員的力量,做好田間的日常管理和監測工作。整合技術力量,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使其能夠根據水稻的情況和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確保水稻能夠實現健康生長和高產的目標。在整個生育期,必須根據水稻的實際生長需要提供的水和肥料,以便獲得生長所需的養分。水稻生育期需要科學、合理的施肥和灌溉,以提高水稻產量和產量。在實踐中,應結合水稻種植的具體情況進行管理。采用測土配方技術用于優化水稻施肥,以確保肥料的有效使用,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促進水稻產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并獲得更好的生態效益。在施肥方面,必須使用足夠的基本肥料,遵循水稻生長過程和肥料補充。應根據該地區的降雨量合理調整灌溉制度。組織專人進行相應的管理工作,確保管理到位。

4結語

綜上所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開發應用,對實現水稻種植效益目標具有積極作用。本文結合實踐,提出提高栽培水平,優化品種,提高種植水平;通過預測蟲害和疾病的發生趨勢并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提高蟲害控制水平。積極開發新的栽培技術和手段,推動栽培創新不斷增加,為水稻種植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海麗.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農業,2020,v.14(09):25-26.

[2]趙忠權.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常見病蟲害防治探究[J].農業科學(2630-4678),2019,002(005):P.51-52.

[3]梁巧燕.關于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039(007):112-113.

[4]黃碧男.關于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000(005):86.

[5]林剛.關于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新農民,2019,000(005):45-46.

作者:陳永亮 單位:遂寧市安居區橫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