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優質馬鈴薯新品種篩選試驗分析

時間:2022-09-06 11:18:51

導語:高產優質馬鈴薯新品種篩選試驗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產優質馬鈴薯新品種篩選試驗分析

摘要:為篩選適宜習水縣種植的馬鈴薯優良新品種,從省外引進9個新品種進行篩選試驗。結果表明,云薯505綜合表現最優,產量最高(27974kg/hm2),抗病性強,商品性較高,生育期相對適中,可在習水縣中低海拔區域示范推廣。云薯108、云薯902產量水平較高,商品薯率也較高,晚疫病發病率較低,生育期適宜,綜合表現較好,可以進一步試驗示范。

關鍵詞:馬鈴薯;新品種;產量;適應性

馬鈴薯是貴州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菜、飼兼用作物,習水縣常年種植面積1.6萬hm2,是保障習水縣糧食安全的重要糧食產業。目前習水縣馬鈴薯種植多為農戶散種,種薯多以自留種為主,隨著多年種植,品種老化、退化現象嚴重,抗病性下降,單產水平和商品轉化率相對較低,急需推廣高產優質、抗病性強、商品性好的馬鈴薯品種進行更新換代。近年來,貴州各地廣泛開展的馬鈴薯新品種篩選試驗總結了寶貴經驗,為習水縣新品種推廣應用和品種結構優化提供了參考[1-3]。結合貴州省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示范推廣項目,于2021年2-6月在習水縣二郎鎮莫洛村開展馬鈴薯新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篩選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促進新品種更新換代,進一步提高單產,為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數據和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習水縣二郎鎮莫洛村周勝勇農戶責任地上進行,28°11′23″N,106°18′57″E,海拔871m,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勻一致,排灌方便,前作為高粱。

1.2供試品種

試驗品種為隴薯7號、會薯19、云薯108、云薯902、云薯505、寧蒗3號、寧蒗5號、V7、華頌7號,其中華頌7號為田間對照品種,采用一級脫毒種薯,種薯由貴州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提供。

1.3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實行單壟雙行錯窩種植,黑地膜覆蓋打孔播種,小區行長5m,壟距1.2m(寬行0.8m、窄行0.4m),小區為4壟8行,小區面積24m2。種植規格按窩距0.25m,單行播20窩、40窩/壟、160窩/小區,播種密度4445窩/667m2。小區間不留走道,重復間留走道0.5m,四周種保護行。

1.4田間管理

2021年2月3日播種,播種前清潔田園。種薯切塊50g左右。播種時施足底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農家肥按2000kg/667m2施用,均勻撒在地里,用旋耕機翻犁入土,復合肥(N:P2O5:K2O=15-15-15,總含量≥45%)按50kg/667m2施用,起壟時溝施于兩行中間。為觀察品種抗病性,整個試驗過程未進行藥劑防控,小區田間管理措施一致。于6月19日收獲,按小區實測實收計產。

2結果與分析

2.1生育期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8個參試品種均能正常生長成熟,生育期在90d以上。生育期超過100d的有寧蒗3號、云薯902、寧蒗5號,依次為105d、104d、101d,分別比ck長13d、12d、9d;其次是隴薯7號、云薯505、會薯19,生育期為98d、97d、96d,比ck長6d、5d、4d;最短的云薯108、V7,全生育期為90d、91d,比ck短2d、1d。各品種均為晚熟品種,在相同的生態、氣候和栽培條件下,出苗、齊苗、開花、成熟等各生育期均有所差異,生育期最短90d,最長105d,相差15d左右。

2.2產量構成因素分析

由表2可見,單株結薯數隴薯7號、寧蒗5號、寧蒗3號較多,平均分別為9.2個、8.9個、8.1個,少于5個的是云薯108、云薯505。平均單株商品薯重量云薯505、V7較重,分別為0.49kg、0.43kg;單株薯重云薯505、V7較重,分別為0.52kg、0.48kg,云薯902、隴薯7號次之,分別為0.43kg、0.42kg。商品薯率云薯505、云薯108最高,分別為94.62%、91.41%,V7、云薯902次之,分別為89.95%、88.9%,會薯19、隴薯7號、寧蒗3號、寧蒗5號的商品薯率低于ck。

2.3產量分析

8個品種出田產量在9431~27974kg/hm2之間,以云薯505產量最高,最低的是寧蒗5號。比ck增產的有云薯505等6個品種,云薯505和隴薯7號增產幅度明顯,增產率在45%以上,云薯902和云薯108的增產率在30%左右,會薯19增產18.7%,V7增產最低,僅3.8%。寧蒗3號、寧蒗5號則比ck分別減產7.8%、46.8%。對8個品種出田產量和商品薯產量進行方差分析(見表3),出田薯產量、商品薯產量均存在極顯著差異。云薯505出田薯產量與隴薯7號、云薯902、云薯108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會薯19等5個品種。

2.4抗病性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從4月30日至5月15日,在未進行晚疫病防控的情況下,會薯19、云薯108、寧蒗5號植株晚疫病發病率從5%增加到10%,提高5%;云薯505、寧蒗3號發病率分別從5%、8%增加到15%,發病率提高≤10%;云薯902的植株發病率增加了15%;隴薯7號、V7、華頌7號的發病率分別增加40%、50%、50%,以華頌7號發病率最高。會薯19、云薯108、寧蒗5號這3個品種對晚疫病抗性較強,云薯505、寧蒗3號、云薯902抗性次之,隴薯7號抗性中等,V7、華頌7號(ck)抗性最弱。

3結論與討論

通過試驗,云薯505產量水平最高,平均單株結薯個數(5.1個)在8個參試品種中較少,但大薯多,商品薯率最高,晚疫病發病率較低,生育期適宜,綜合表現最佳,可以進一步示范推廣,與李燕山等[4]研究得出云薯505的高抗、高產和中晚熟特性相一致。云薯108、云薯902產量水平較高,商品薯率也較高,晚疫病發病率較低,生育期適宜,綜合表現較好,可以進一步試驗示范,與尹自友等[5]、尹佳等[6]的試驗結果相一致。隴薯7號產量在8個品種中排第2位,結薯個數最多,大薯率中等,商品薯率84.48%,在較高的植株晚疫病發病率情況下產量水平仍較高,這可能與后期發病指數較低有關。V7結薯個數中等、商品薯率較高,但發病率較高、產量較低,不宜推廣。寧蒗3號、寧蒗5號的突出優勢在于植株晚疫病發病率比較低,抗性較好,但結薯個數較多、小薯多、大薯少、商品薯率低,導致產量水平最低,后續應加強高產配套技術研究示范,提煉關鍵技術措施。

作者:周瑞 付梅 單位:習水縣種植業發展中心 貴州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