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種植技術范文

時間:2023-04-02 09:51: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產種植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產種植技術

篇1

【關鍵詞】高粱種植技術

一、選地、整地

高粱具有抗澇、抗旱、耐瘠薄、耐鹽堿、適應性廣等特點。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不過為了獲得高產我們應盡量選擇中等及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高粱忌連作,因為高粱植株生長高大,根系發達入土深,一生中會從土壤里吸收大量的養分和水分,因此合理的輪作方式是高粱增產的關鍵。

播種前必須深翻耙壓,做到土壤細碎,以保持土壤疏松、干爽,利于根系生長。同時在整地時應結合深施肥進行,以利于扎根,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二、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品種選擇是高粱增產的重要環節之一,我們在選種時要因地制宜從我縣實際出發,選用抗逆性強、產量高、效益好的品種。

播前要先將病粒、癟粒、小粒用篩選或風選的方法淘汰掉,選出籽粒飽滿,個大的種子。然后將精選的種子用托布精500倍液或強氯精500倍液消毒浸種2~4小時,然后清水沖洗,催芽,以提高種子質量,確保全苗。播種量要根據發芽率來適當調整。

三、適時播種

掌握好適宜的播種期是確保齊苗、全苗、壯苗的關鍵,高粱要適時早播,淺播。溫度和水分是影響高粱保苗的主要因素,高粱種子的最低發芽溫度為7~8℃,如播種過早,易造成霉爛或粉種,還會引起黑穗病的發生,影響產量。播后覆土要均勻一致 ,適時鎮壓,使土壤堅實,以便于種子吸水萌發。

四、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

高粱要在小苗長出3片葉時進行間苗和除草,確保適宜的密度、減少弱株率、提高整齊度。在進行間苗時,原則上是去弱苗留壯苗,去病苗留健苗。待小苗長到 4~5 片葉時,進行定苗,每穴留l株。間苗、定苗時,如果發現有缺株斷壟現象應及時移苗補栽或催芽補種,減少缺窩缺株。此外,間苗、定苗最好在晴天下午進行,因為蟲咬苗、發育不良的幼苗及病苗在晴天的下午易萎蔫。

2.中耕除草和培土

中耕除草作為高粱田間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可以疏松土壤,促使高粱根系發育,同時也可以消滅雜草,減少地力的消耗。一般在高粱封壟孕穗前要結合間苗、定苗進行2~3 次中耕,并結合第二次深中耕進行培土。

3.施肥

高粱施肥技術要根據地力、生長特性和需肥特點進行合理施用,主要包括基肥、種肥和追肥。

基肥是高產的基礎,應以磷肥和有機肥料為主,適當配合施用氮肥。種肥對于促進高粱根系發育和培育壯苗,都有重要作用。如果基肥充足,也可以不施種肥。高粱追肥應以速效氮肥為主,在土壤肥力好或基肥種肥充足時,苗期可不用追肥。但對于補栽苗、晚發苗、弱苗需要追施速效性氮肥,以使其趕上壯苗,保證整齊度。由于高粱在拔節至孕穗期對氮、磷、鉀的吸收依次為苗期的4.6、7.2、3.7倍,所以,在這個時期要適當追肥。其中拔節期追肥,有利于促進幼穗分化,提高產量,抽穗前追肥可以防止早衰,提高產量。

4.去蘗打葉

對于分蘗發育時期較晚的粒用高粱,由于其分蘗枝條沒有多大的生產價值,所以應通過深培土來抑制分蘗或予以摘除。但是對于分蘗速度快、分蘗力強、且能夠與主莖同時抽穗的品種,可以不用去除分蘗枝條。

在高粱生長后期可進行打葉,以利于通風透光,促進高粱早熟,同時打下的葉片也可作為飼草。打葉要適時、適量進行,否則會影響高粱的產量和品質。

五、病蟲害防治

1.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我縣高粱上發生普遍的病害,它包括散黑穗病、堅黑穗病、絲黑穗病。其中散黑穗,堅黑穗病主要是表面附著厚垣孢子的帶病種子播種后,病菌與種子同時發芽。病菌侵入組織后,菌絲蔓延到幼苗生長錐,并伴隨著植株生長點向上生長而伸長直到穗部,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1]。絲黑穗病通過土壤和種子傳病,主要是土壤傳染,土壤內的厚垣孢子在高粱種子露白尖到芽長1—1.5cm時,侵染高粱幼芽。

防治高粱黑穗病,首先,要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良種,同時盡量實行3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土壤中的病菌量。其次,適期早播,爭取早出苗、出全苗。發現病株要及時砍到,并在灰包破裂之前拉出地外集中銷毀。另外,可對高粱種子進行藥劑處理,這種方法簡單而有效。拌種試劑可用2%的立克秀、50%禾穗胺、20%粉銹寧乳油或20%萎銹靈乳油(或可濕性粉劑)[2]。

2.蚜蟲

高粱蚜蟲發生世代短、繁殖快,寄生在寄主作物葉背吸食營養。初期多為害下部分葉片,之后逐漸向上部葉片擴散。同時蚜蟲分泌的大量蜜露滴在下部莖和葉面上,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長,造成高粱的產量和品質下降

對于高粱蚜蟲為害,我們可在早期輕剪有蚜底葉,帶出田外銷毀。也可將40%樂果乳油對等量水均勻拌入細砂土內,配制成樂果毒土,揚撒在抽穗前的高粱株上。或用5%甲拌磷顆粒劑熏殺。

六、采收

高粱可分兩次采收,一般80%的高粱籽粒顏色由白色轉為紅褐色時搶晴天采收一次,余下20%進一步成熟后采收。收割后要及時脫粒曬干,妥善保管,否則會影響品質。另外,應盡量避免鮮穗子放在室內,以減少穗部害蟲的越冬基數。

參考文獻:

[1]徐曉藝,姜立東,高 杰等. 高粱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科技通訊,2009:137-138.

篇2

關鍵詞: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1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5-0203-1

1 播前準備

1.1選地整地

對于玉米這種既需水又怕漬的喜光植物,在選地時要選擇地勢較為平坦、土壤疏松、土層深厚、耕層速效養分和有機質含量高,保肥、保水力好的緩坡地或旱地進行。播前應選晴天精細整地,使土地松軟疏松并保持干爽,以防土壤結塊成坯,影響根系生長。同時要做好雜草的清除工作。

1.2選種

良種在玉米增產中的作用占到30-50%,但是不同的品種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我們在選種時應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選種,并與良法配套,將良種的增產潛力發揮到最大。播種前可根據需要用相關的殺菌劑、殺蟲劑、微肥等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或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規律選用適宜的種衣劑包衣種子,以防止病蟲害發生。

2 播種

2.1選擇適宜的播種期

玉米適宜播種期的確定應考慮以下三個方面:(1)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玉米發芽的最低溫度為6-7℃;(2)播種時的土壤墑情。為保證玉米播種時有個好的墑情,在開溝時要做到深淺一致,并施足基肥和種肥。但施肥時一定要肥、種隔離,防止“燒種”。另外,為確保苗全、苗齊,播后應根據土壤墑情澆蒙頭水。(3)保證能在生長季節正常成熟。這一點對于本地區無霜期相對較短的情況下十分關鍵。因此,在墑情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應盡量早播。

2.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產的重要條件,在播種時應根據品種和栽培條件的改變確定播種密度,進行合理密植。玉米的穗數、粒數、粒重既緊密相關又相互制約,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群體內個體間的矛盾會逐漸加大,因此,播種時應根據品種株型、土壤質地、管理水平、水肥投入來定。

3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根據玉米各個生長發育時期的特點和要求,做好查苗、補苗,問苗、定苗,蹲苗促壯等一系列田問管理工作,對保證玉米健壯生長有重要的作用,是玉米穩產、高產、高效的綜合措施。

3.1查苗、補苗

在玉米出苗后3葉期以前,若發現連續3株以上缺苗,應及時進行補苗。補苗時可用帶土移苗補栽法,以減少與臨株間的苗勢差異。移栽要在晴天下午或陰雨天進行,同時為了縮短緩苗期,提高成活率,移栽后要及時澆水。如果3株以下缺苗,則在缺苗處一側或兩側留雙株即可,不需補栽。

3.2間苗、定苗

為了確保適宜的密度、減少弱株率、提高群體整齊度,應適時間苗、定苗。鑒于本地區氣候干旱、生產水平較低的情況,應早間苗、定苗。間苗原則上是去病苗留健苗,去弱苗留壯苗。此外,由于發育不良的幼苗、蟲咬苗及病苗在晴天的下午易萎蔫,所以間苗、定苗應在晴天下午進行。

3.3蹲苗促壯

蹲苗是根據玉米苗期的生育特點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人為的解決地上部與地下部的生長矛盾,以促進穗的分化,促使根向縱深發展,使莖稈下部節間變短,穗位降低,增強抗倒性。另外,蹲苗技術要靈活應用,對于干旱、地薄、黃瘦的弱苗不蹲,只蹲地肥、墑情足、葉片深綠的旺苗。蹲苗時間一般從苗期開始,拔節前結束,時間如果過長會影響幼穗分化,過短則蹲苗無效。蹲苗結束后應立即澆水、施肥,以促進生長。

3.4追施提苗肥

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至拔節前進行,具有壯苗、壯稈、促根、促葉的作用,具體時間和追施辦法可根據土壤肥力、苗情等情況來定。一般苗壯、基肥種肥充足、土壤肥力高的地塊可少追或不追。苗弱、低洼潮濕、未施基肥或種肥的地塊,要早追、重追。追肥時應采用穴施或溝施,以防燒苗。

4 病蟲害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絲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等。

4.1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是從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統性病害,俗稱“灰包”,一旦發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病株果穗較短,基部大而端部尖,且頂部沒有花絲抽出,有時一側苞葉裂開,露出黑色粉末。天花發病的植株一般無花穗,有時天花抽出后畸形變為葉狀物。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深耕:由于該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因此倒茬3年可有效消滅土壤中病菌的危害。另外,深耕可將病菌孢子壓到播種層以下,以減少發病。(2)選用抗病品種。(3)早期拔除病株,在果穗白膜破裂之前就拔除病株,并將病株燒毀或拿到地外深埋,以免病菌落入土中。(4)藥劑防治,可用羥銹寧或粉銹寧拌種。

4.2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是一種爆發性、毀滅性病害,主要發生在灌漿期,易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主要表現為:灌漿期突然青枯萎蔫,整株葉片呈水燙狀干枯褪色。防治時除選用抗病品種外,還應在栽培中注意排水,因為土壤的含水量是青枯病發生的重要條件。

4.3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一般從果穗基部或頂端開始發病,果穗大片或整個腐爛,病粒皺縮、無光澤。有些癥狀只在個別或局部籽粒上表現,病粒上實密生有紅色粉狀物,且易破裂。防治時除選用抗病品種外,還應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抗病力。另外,要將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并實行3年以上輪作。

篇3

1、選地

選擇陽光充足、土質肥沃、水源條件好,前茬沒種過辣椒、白菜、茄子、西紅柿、土豆的地塊作苗床。苗床面積是大田面積的1%。在播種前灌足底水,黃茬時施腐熟優質粗肥45t/hm2(或腐熟的雞糞7 500kg/hm2)、尿素225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草木灰2 250kg/hm2。肥料撒勻后淺翻15 cm,耙細耙平,做寬幅高畦,有利于提早播種、定植和根系的發育。畦長7~10m,畦寬1.2m,畦面寬85cm,間距40cm(溝上口寬),溝深10cm。從溝中起部分細土暫堆地頭作覆土。

2、選用品種:

品種要求:耐低溫弱光,果大,產量高,耐貯運,商品性好,抗病力強的品種。

3、種子處理

3.1 浸種催芽。先用常溫水預浸1h,并用手搓去種子表皮黏液,再用55℃的溫水浸種30min。然后在清水中浸4h,撈去不實種子,再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或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min左右,然后置入30℃溫水中浸種9~12h,搓洗,淘凈后撈出晾干催芽。

3.2 播種。先用50%多菌靈300倍液噴淋苗床,并撒入3%的米樂爾30kg/公頃殺滅苗床土壤的病菌和害蟲。播前1d充分澆足底水,然后將種子勻播于畦面,用種量為1.5~2.5kg/公頃,50g種子需10平方米左右苗床。

4、 播后管理

出苗前的管理。出苗前淋水保持濕度,一般每天澆水1~2次。當種芽剛露出時,立即去掉稻草和農膜,營養土過薄時應加覆營養土。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8~30℃,地溫20℃左右,8~9d當大部分幼苗出土、齊苗,2子葉展平后,白天盡量揭膜見光,同時降低溫度,白天25℃左右,夜間17℃左右。

5、定植:促進早發根、早發苗是確定定植期及定植后管理的主要原則。定植過早,土溫低,影響根系發育及植株生長。定植前開溝曬土,定植時少傷根,設立風障、短期覆蓋等都是保證緩苗、促進早發的有效措施。辣椒以溝栽或平栽為宜,定植時可淺覆土,以后逐漸培土成壟。一般采用雙株或3株1穴定植,對防止風害、提高早期產量有利。辣椒株型比較緊湊,適于密植。栽培密度依品種及生長期而定,一般生產密度為4.5~6.0萬株/hm2(雙株),行距50~60cm,株距25~33cm。密植方式與栽植效果有很大關系,大壟單行密植、大小壟相間密植及大壟雙行密植等方式都能獲取較好的效果。

6、出苗后的管理:

6.1適量補充水份,防止干旱,但要避免高溫。

6.2適量追施速效肥,一般0.5%濃度的進口復合肥液潑澆。

6.3用百菌清、多菌靈、殺菌劑600倍液噴霧,防病害。用樂斯本等殺蟲劑治蟲。

壯苗標準:株高15厘米左右,莖粗0.4厘米以上,7—8片真葉,剛現蕾分杈,葉片肥厚,葉色深綠,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7、田間管理

7.1定植五天左右活棵后,即澆活棵肥。0.6%濃度的尿素水或0.6%濃度的進口復合肥水。

7.2活棵肥施后,葉色呈現不缺肥時,一般不需立即追肥,以防徒長。高溫干旱時,早晚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切忌大水漫灌。

7.3澆水:辣椒前期怕濕,排水不良會使辣椒落葉、落花。結果期需水量較大,要使土壤見干見濕,天旱時5-7天要澆1次足水,或在清晨、傍晚進行溝灌,但水只能灌半溝,不能溢過畦面。溝內的水,要在中午以前排掉,否則會造成植株死亡。

7.4大田管理中,防止干旱與雨后澇害,以及高濕誘發病毒病的發生與蔓延。

7.5一般以果實充分膨大、果皮堅實、顏色加深有光澤時采收,品質較好。早期果應提早采收。采收期要不斷追肥水。

8、病蟲害防治:辣椒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青枯病、疫病、病毒病等。炭疽病、軟腐病、青枯病可用1:1:160一200倍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疫病可用40%的乙磷鋁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病毒病主要是通過防蚜避蚜來減少病害發生。辣椒的害蟲主要有蚜蟲、棉鈴蟲、煙青蟲、蠟等。蚜蟲用40%樂果乳劑(加酯)1000倍液噴霧,15天左右防治1次。棉鈴蟲和煙青蟲用2.5%敵殺死乳油或50%鋅硫磷乳油2000—4000倍液噴治。螨類用20%三氯殺螨醇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各1000倍液噴治。

篇4

    關鍵詞:玉米; 高產; 種植技術

    我國是農業大國,尤其是東北地區多以玉米為主要的種植作物,但是在玉米的種植中,因為勞作的繁重,病蟲害以及雜草的危害逐漸加重,生產管理的松散,使玉米的產量逐年下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改良玉米的種植技術,增加玉米產量,是值得農業工作者研究的問題。

    1 我國玉米種植的現狀

    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平原地域遼闊,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很適合玉米的生長、種植。隨著機械化種植的宣傳,一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普及機械化生產。但是一些較偏遠的地區還在使用傳統的玉米種植技術,受自然因素的影響,玉米的產量小,質量差,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農業經濟的發展。

    2 玉米高產的種植技術

    2.1 改革種植方式 

    多數地區都以清種為主,即以玉米種植為主,少量插以黃豆等低矮作物。改變傳統的種植方式,采用放大行距、縮小株距的二比空種植形式,增加玉米的通透性。另外,還可以采用玉米與大豆等低矮作物的交換帶間作種植方式,增加玉米之間的間距,提供玉米充足的光照、水分、肥料等生長必需能源,保證玉米的良好生長,達到增加產量的目的。

    2.2 大壟雙行地膜技術 

    在不改變原壟寬度的基礎上,采用大壟雙行的方法,實行小輪耕。發揮邊行的優勢,將玉米壟的通風、采光等做到最好,促進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對玉米實行覆膜技術,有增濕、保肥、早熟、增產等功效,是玉米增產的新技術。

    3 其它種植技術

    3.1 合理選種、處理種子 

    種子是玉米種植的基礎,所以種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玉米高產種植的成敗。在玉米種子的選取中,應選晚熟或者中晚期成熟的高產的種子,同時,優良的雜交品種亦是首選。在氣溫較低的地區,可以提前進行育苗,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另外,氣候適宜的地區可以先曬種,進行種子包衣,還可在溫水中浸泡種子,提高發芽率。

    3.2 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玉米的種植應該在適宜的土壤以及溫度下進行,采用點播方式來進行播種,合理密植,株距35-40cm為宜,盡量做到給每一株玉米以充分的生長空間,玉米植株之間都具有充足的土壤、肥料和水分的供給,保證大部分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長。

    3.3 巧施肥、廣除草 

    改變傳統的施肥方式,選擇高效的復合肥料,將種植過程中多次施肥簡化為只施一次基肥,一次給足玉米生長所需的礦物營養,增加農肥的使用,補充養分。肥料營養豐富,不僅僅促進了玉米的生長,同時還會使田間雜草得以快速生長,雜草將田間裸露的土壤覆蓋,影響了玉米根系的呼吸。使用化學除草劑拌以細沙,用噴霧法施藥,除草效果較好。值得注意的是,盡量小雨后噴藥,因為這種方法對干燥土壤的除草效果不理想。合理施肥、除草,給玉米生長以良好的環境,促進玉米高產。

    3.4 病蟲害的防治 

    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多以玉米的白斑、根腐病、玉米螟、玉米粘蟲為主。對于玉米的白斑和根腐病,正確分析余米的冰的原因,多數采用施以相應的肥料來解決,另外,輪作也是一項很好的解決辦法;對于蟲害,可采用生物除蟲與化學藥劑相結合的方法,人工飼養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噴灑除蟲精粉來除蟲。

    3.5 節水灌溉 

    在一些較為干旱的地區種植玉米,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灌溉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它保證了玉米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充足水分。通常汲取地下水進行灌溉,在整塊地的整理工作完成之后,以水泵噴灑的方法對玉米田進行灌溉。注意節約用水,根據玉米生長需要的水分來調節灌溉的水量,以水來調節發揮肥料的作用,使玉米在水肥的共同作用下,良好生長。

    4 結束語

    在追求玉米高產量的同時,還要注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并不是所有先進的技術都適宜所有地區的玉米種植。由于土壤、氣候等等原因,農業工作者應該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適應本地區玉米生長、高產的技術,適當播種,及時收獲。

    參考文獻

    [1] 矯賀霞.高產優質玉米種植實用技術.作物栽培,2011,(03):35-40.

    [2] 李嚴.簡化玉米栽培兼顧高產高效.作物栽培,2011,(05):67-70.

篇5

關鍵詞:大豆種植 高產 品種

前言:受到市場價格的影響,我國大豆面積逐漸增多,但我國一直都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影響大豆的產量,對此,必須要引起國家與種植人員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大豆高產,下文就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促使大豆高產。

1.采用優質的高產品種

品種是保證高產的前提,要想種植高產大豆,就必須要選擇與當地環境相適應的優質品種,要結合當地的生產水平和品種類型選擇生育期合適,具有較強抗逆性的大豆品種。

2.土壤的選擇

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要選擇土壤較為肥沃,且保水性佳,通氣性好的土壤,減少迎茬,這是保證高產的主要條件之一。

3.精細整地

3.1 整地

選擇好合適的地塊后要進行整地,一般都選在秋季,將上茬植物留下的茬打碎,然后進行秋翻,最好可以深翻,接著進行耙地、鎮壓等一系列工作,完成這些工作后的土地平整,土壤細碎,土壤上松下實,為種植大豆打好基礎。

3.2 起壟

在進行打壟的時候要保證起壟直,將誤差控制在5厘米之內,壟距要均勻,減少誤差,保證收割順利。

3.3 施基肥

整地后可以將發酵好的有機肥均勻撒于地表,然后通過深耕將其耕入土地中,為第二年的種植打好基礎。

4.精細化播種

要想實現大豆高產的目標,需要做很多前提工作,精細化播種就是其中之一。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播種,掌握好播種期,在進行播種前要將病斑粒剔除,減少雜質。其次在播種前的半個月之內要將豆種攤在陽關下晾曬3-5天。再次就是進行包衣處理,保證苗齊苗壯。最后就是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播種,一般我省都在5月上旬左右。

5.合理密植

要想增加大豆的產量,就必須要進行清種,合理的進行密植處理,可以根據大豆品種的情況,在適宜的密度范圍內進行等距穴播每穴留兩苗,可遵守“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原則,創造合理的群體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將品種的潛在力發揮出來,促進產量的提高。

6.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第一,做好鋤地與中耕

鋤地與中耕都必須要掌握好時間,首先,在第一片復葉出現前必須要鋤頭遍地,苗眼草必須被消滅干凈,而且不能傷苗,同時要讓表層的土松軟。其次在苗高達到10厘米左右的時候,進行第二次中耕,要保證不傷苗,不壓苗,而且要將草除凈。最后是中耕10天后進行第三次,增強土壤松軟性。

第二,采取化學措施除草

在大豆生育前期,相對而言,田間的雜草較多,如果單純的依賴人工或者機械進行除草是無法完成的,對此,必須要進行化學除草,也就是利用除草劑進行除草,這一工作必須要抓緊,盡早完成。

首先,苗前除草

目前市場上的除草劑種類很多,在進行除草劑的選擇上不要貪圖便宜,盡量選擇有一定知名度,且有正規的生產廠家的藥品,在保證除草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其對土地的危害,使其可以充分作用于土壤中,而且要減少對后茬植物的影響。

其次,苗后除草,在苗出來后,前期的除草劑就已經無法發生作用,此時要選擇可以殺死幼草的除草劑,在雜草剛出現的時候進行噴灑,一般不能超過大豆2片復葉的時候。這一階段的除草工作盡量選擇降雨前后,其對濕度的要求較高,這樣可以使其效果更好,避免高溫、干旱及大風等天氣,否則會降低藥效。

最后,施藥時期,這一階段大豆多數都達到2-3片復葉,如果遇到相對水分比較充足的年頭,可以早些施藥,此時用藥必須要考慮到對植物的影響,因此,盡量減少用量,按照標準則采取下限,但遇到干旱年頭則不同,不僅要適當的增加藥量,而且盡量晚些施藥才能達到藥效,種植人員必須要根據情況合理選擇除草劑及控制好藥量。

7.病蟲害的管理

大豆病蟲害的種類很多,我們最為常見的病害有花葉病、灰斑病、霜霉病等等,而最為常見的蟲害就是蚜蟲與食心蟲,病蟲害是減產最大的威脅,因此,必須要引起足夠充實,加強防治。

7.1 病害的防治

針對不同病害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花葉病多發生在第三復葉出現階段,種植者必須要仔細觀察田間幼苗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病苗要立即拔出,避免后期蚜蟲傳播。如果做好拌種工作,一般是可避免霜霉病的。在7月下旬陰雨季節當大豆小葉片有30%以上出現病斑時,就是患上了灰斑病,此時可以用50%多茵靈、甲基托布津等進行防治;大豆花莢期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公斤對水450--600公斤進行噴霧。

7.2 蟲害的防治

蟲害主要以食心蟲和蚜蟲為主,食心蟲主要是靠鉆入豆莢,蛀蝕豆粒為主,嚴重的話會吃掉辦個豆粒,降低大豆的產量,要防治這一蟲害,必須要在成蟲前進行防治,一次性完成殺蟲工作。蚜蟲就是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可以噴灑一定比例的樂果。

篇6

選擇適宜土壤是胡蘿卜豐產的基礎,胡蘿卜是深根性蔬菜,要選擇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通氣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pH值6.5左右,播種時避開粘性土壤對幼苗生長與肉質根膨大有著重要意義。胡蘿卜全生育期內需氮肥、鉀肥較多,磷肥次之。每生產1000kg胡蘿卜約需從土壤中吸收氮(N)3.2kg、磷1.3kg、鉀5kg,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2.5∶1∶4。施肥量應根據土壤養分測定分析結果、蔬菜作物需肥規律和肥料效應而定,實行測土平衡施肥。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kg,并摻施過磷酸鈣25~30kg,普撒后耙翻地,耙平后做畦或壟。

二、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是豐產的關鍵之一,應選擇早熟、豐產、抽薹遲、耐寒和耐旱的品種。

三、播期與播種

1、播種期:胡蘿卜屬半耐寒性、長日照蔬菜,4℃以上種子即可萌動。根據我地的氣候條件播種。播種過早,幼苗感受低溫時間較長,易通過春化階段而引起抽苔開花,影響產量和品質。

2、浸種催芽:用50℃溫水燙種10分鐘,再在30℃溫水中繼續浸種3~4小時,瀝干后裝入棉布袋中,在25℃下保濕催芽,約36小時種子即可露白(有10%~2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在催芽期間每隔12小時用30℃溫水浸漂一次,以增加袋中氧氣、防止有機酸、微生物等有害物的形成。

3、播種方法與播種量:播種方法有條播和散播二種。胡蘿卜種子千粒重在1.2~1.5克左右,理論播種量約100克,但由于胡蘿卜成苗率較低,據初步試驗,采用條播方式的每畝播種量為200~220克,采用散播的為250克。播種時將已有10~20%露白的種子均勻地伴入適量細土中,再進行播種,以利于均苗。

四、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播種后20d,即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苗距5cm。留大苗、壯苗,去小苗、弱苗及雜株。同時進行第1次中耕松土。在幼苗長出5~6片真葉時進行定苗,苗距10cm。同時進行第2次中耕。雜草出苗后立即人工拔除。

2、澆水。出苗前保持地面濕潤,一般不宜多澆水,適當蹲苗;葉片旺盛生長期,適當控制澆水;在肉質根膨大期是其需水高峰期,應保持充分的水分供應。灌水應做到輕、勻、適量,切忌大水漫灌和出現忽干忽濕,否則容易產生裂根。全生育期灌3~4次。

3、防止胡蘿卜綠肩與抽薹。胡蘿卜在肉質根膨大前期,約播后40天進行培土,使根沒入土中,但不埋株心,可以防止胡蘿卜肉質根肩部露出土表,受陽光照射變為綠色。在胡蘿卜進入葉生長旺盛時期,應適當控制水肥用量,進行中耕蹲苗,以防葉部徒長,造成抽薹現象。若發生抽薹,應及時將薹摘除,防止肉質根木質化影響品質。

4、除草。胡蘿卜喜光,故除草、間苗宜早進行。及時噴灑除草劑防止大面積栽培形成草荒。每667 m2用750-1000克25%除草醚,先用少量水溶解,再用100-200倍水稀釋,選擇晴天在播后出苗前噴地面,對一年生雜草除草率達90%;或者苗后2片真葉時,每667 m2用撲草凈100g加拿撲凈100ml兌水50kg噴灑;也可以只施用撲草凈,在胡蘿卜播后苗前或l-2片真葉時,每667 m2用50%的撲草凈可濕性粉劑100g兌水60kg,噴霧處理,其對單子葉雜草防效達100%,對雙子葉雜草防效為98%,對胡蘿卜幼苗生長的抑制率僅1%。施用時一定要掌握好濃度,不可過量。

5、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黑腐病、黑根病、病毒病、糠心病等。黑腐病可在發病初期噴灑41%好力克懸浮劑5 0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50%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7~10 d噴1次,連噴3~4次。黑根病發病初期噴灑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防治。病毒病發病初期可用8%菌克毒克水劑1 200倍液,或1.5%植病靈水劑800倍液噴霧,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也可用葉綠精肥800倍液,每7~10 d噴1次,與植病靈或菌克毒克同施效果更好。防治糠心病于蘿卜3~5葉用15%多效唑粉劑225 g/hm2左右對水750 kg噴霧。蟲害主要有蚜蟲、猿葉蟲、黃條跳甲、小菜蛾、甜菜夜蛾、蠐螬、地老虎。蚜蟲可用70%艾美樂水分散粒劑10 000~20 000倍液,或云大啶蟲脒乳油1 000倍液,或15%金好年(丁硫克百威和吡蟲啉的復配劑)乳油1 500倍液防治;猿葉蟲、黃條跳甲等可用10%高效滅百可乳油3 000倍液,或4.5%云大安治乳油800倍液防治;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可用10%除盡乳油或2%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防治;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用4.5%云大安治800倍液灌根防治。

五、適時收獲

1、適期收獲 胡蘿卜最佳采收期一般在10月上旬,要及時采收、適時上市。采收過晚,會降低胡蘿卜素含量和產量。做到單收獲,單運輸,單削纓,單儲藏。

篇7

關鍵詞 :超高產 玉米 種植技術

引言

我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同時還擁有著十分廣闊的土地,這不僅意味著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關系到了我國廣大人民的溫飽問題。玉米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業的發展,玉米已經成為了農業生產當中的主要研究對象。現在我國的農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玉米的種植來為自己創造經濟收益。所以說,如何很好的提高玉米的產量就成了現在農業發展當中的首要任務,玉米種植技術的更新,玉米產量的提高對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在玉米的產量提高之后,才能夠充分的調動起農民種植的積極性。此外,玉米產量的提高還能夠保證我國眾多人民對于糧食的需求。

一、 超高產玉米種植的重要意義

玉米這種農作物,具有高產、易活以及抗病蟲害能力強和適應能力強的特點,由于玉米種植時間最久遠,所以品種也最多,而且玉米作為一種農作物還有著十分不錯的口感。玉米眾多優點的集合使得現在很多的農民都選擇種植玉米,因為玉米的種植給了農民十分廣闊的選擇空間,給了農民種植的欲望。我國的南北緯度跨度是比較大的,但是玉米作為適應能力很強的一種農作物,能夠在我國廣闊的地區進行種植,能夠滿足眾多地區人口對于糧食的需求。就山西這個省份而言,玉米的種植也是較為廣泛的。再者,玉米在進行收獲之后留下的秸稈還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比如說這些秸稈可以直接用于飼養家畜,或者說可以經過粉碎之后作為肥料進行使用。收獲了的糧食,一部分可以用來滿足當地農民的生活需求,多余出來的糧食還可以向外賣出,作為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對于工業來說,玉米是很多工業產品的原材料,比如說食品以及釀酒,這兩種工業產品中的主要原材料都是玉米。從上面的敘述中我們能夠看出大力的發展玉米的種植技術,提高玉米的種植產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超高產玉米在種植過程中的基本特點

每一種植物在自然的生長過程當中都具有著一定的規律,人類在進行農作物種植之前都需要對這個規律進行了解和掌握。人類進行農作物種植的時候都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從當地的環境因素以及土壤狀況因素等多方面進行詳細的考慮,然后根據農作物自然生長過程當中的規律,對農作物的種植技術進行一定的改進,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對于玉米這種農作物來說,筆者總結了一下幾點特點:

第一,從生長的溫度上來看的話,玉米這種農作物比較適合生長在氣候比較溫和的地區。玉米的種子只有在環境溫度處于二十五攝氏度到三十攝氏度的范圍內的時候才能夠正常的發芽。并且玉米在進入正常的生長階段之后,環境當中的溫度盡可能的不要低于十八攝氏度,否則的話會影響到玉米的正常生長。在玉米的開花結果階段,氣溫需要達到二十六攝氏度左右的時候才能夠滿足玉米授粉對于溫度的要求。當玉米進入到灌漿期以及果實成熟期的時候,需要將環境當中的溫度控制在二十攝氏度到二十四攝氏度之間。如果在灌漿期以及果實成熟期的時候溫度過高或者過低的話,就會影響到玉米之中淀粉酶的正常運行,這樣就會造成玉米的果實不飽滿,出現很多的顆粒干癟。

第二,玉米對于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即使是江蘇、湖北地區的粘土以及黃土高原之中的沙土都能夠很好的滿足玉米的生長要求。但是,通過一定的實驗數據表明,玉米比較適宜的在PH值六點五到七范圍之內的土壤當中生長,山西地區的土壤條件正好能夠很好的滿足其生長需求。

第三,玉米在生長過程當中需要的礦物質元素,任何一種土壤當中含有的礦物質元素都不是圓滿的,這也就意味著,當一種土壤當中缺乏一種礦物元素的時候就只能夠通過施加肥料的方式來滿足農作物對于這種礦物元素的需求。通過相關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將玉米的產量控制在每平方米土地的產量控制在一千千克左右的話,那么土壤就需要為玉米提供大約十三千克的硫酸鉀、三十一千克左右的硫酸鈣、五十千克左右的硝銨以及三十三千克左右的尿素。再就是還需要一些其他種類的礦物元素,比如氮元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 特高產玉米在種植過程中的關鍵性技術

玉米的整個種植過程從一開始的選種到最后的收獲結束,這個過程浸滿了勞動人民的汗水。下面筆者總結了超高產玉米在種植過程當中的幾項關鍵性的技術要求。

(一) 玉米的選種

由于玉米的種植歷史已經很長了,在這個漫長的種植過程當中,玉米的種類已經出現了很多,完全可以說玉米的種類是十分復雜的。最常見的幾種玉米品種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以及蛋白質玉米和紫玉米等等,為了更好的提高玉米的產量,我們在進行玉米品種的選擇時需要對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土壤條件進行充分的考慮,選擇一個適合當地實際條件的高產、高收益、易成活的品種。同時還需要考慮的就是當地農民的種植技術以及管理技術。對于技術條件比較落后的地區可以盡量的選取一些種植技術要求不高,產量又比較高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

(二) 種子的處理

選好玉米的種子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對玉米的種子進行正確的處理,首先就是將玉米種子通過適當的陽光曬晾,促進玉米種子內活性酶的活動,能夠很好的提高玉米種子的發芽率。然后就是對玉米種子進行浸泡,浸泡的時候分為清水浸泡以及藥水浸泡。清水浸泡單純的就是為了提高玉米種子的發芽率,藥水浸泡則是能夠在很大的幾率上降低種子自身所攜帶的病菌。

(三) 土壤的平整

在進行播種之前需要對土壤的厚度以及松軟程度進行一定的控制,盡量的滿足玉米生長的需求。再就是進行播種,播種時間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一定的調整,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進行玉米的播種。播種時需要控制好種植的密度,保證每一株玉米都能夠得到充足的養分以及陽光,又能夠做到不浪費空間。整個玉米的成長過程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病蟲害的防治,只有做好病蟲害的防治才能夠很好的實現玉米的超高產。

結語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一種農作物,本文講述了玉米生長過程中的幾種基本特點,根據生長特點提出了幾種實現玉米超高產的重視技術,希望能對廣大讀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唐曉清,王光強,于百復. 特超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研究[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1,03:12.

[2]楊恒山,高聚林,張玉芹,畢文波,張瑞富,范秀艷,高強. 超高產春玉米氮磷鉀養分吸收與利用的研究[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1,02:15-20+39.

篇8

[關鍵詞] 水稻 高產種植 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8-0171-01

前言

現今世界的人口數量正在逐步增長中,全球耕地的面積正在逐步減少,糧食問題日益突顯。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其產量的增加是幫助有效緩解糧食問題的主要方式。水稻高產種植技術的科學改進及進一步推廣能夠幫助全面確保我國水稻的產量,在實際種植中應用科學有效的高產種植技術,則能夠幫助良好達成增產增收的目的。

1 廣東農業氣候及水稻生產

水稻產量及其質量與水稻品種自身的遺傳特點、氣候、水土及營養狀態等均有所關聯[1]。廣東省受到了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作用影響,其夏季高溫炎熱,而冬季又較為寒冷,對糧食產物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總體而言,廣東氣候資源較為豐富化,對于水稻的種植較為有利。但是與此同時,廣東資源的充足化也造成了較多的災害,如病蟲害、臺風等。

首先,廣東省春季的氣候通常是濕冷,對于早稻產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增加早稻產量。與此同時,春季濕冷的氣候對晚稻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其強度越高,產量也越高。

另外,夏季的臺風會對晚稻的產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出現減產的狀況。臺風的出現會對水稻造成機械性損傷。水稻一旦被臺風打壓則會引起枯病病情的廣泛蔓延,水稻植株遭受淹沒、浸泡,產量嚴重下降。

2 水稻的高產種植技術

2.1 水稻育秧床土處理技術

在廣東水稻種植中,育秧床土處理內容主要為:取土、粉碎、篩土、調酸、消毒等。具體的育秧床土做法為:積極選用土壤優良的山土,將表層土鏟除,其厚度約為50mm。對水稻種植土壤的PH值進行測定,如果其測定值在4.5~5.5范圍內,那么作為育秧床土而言則較為適宜。將采集土壤曬干,確保其含水量處于27~30%之間。之后再對土壤做篩土處理,網篩孔尺寸為6mm×6mm之間。對育秧床土實行混合工序,并依照其PH值進行有機配方的配置。在早稻秧的培育中,出于對氣溫因素的考量,需對其做調酸處理。而在晚稻秧的培育中,其氣溫逐漸升高,PH值存在差距較小,無需實行調酸處理。在將土壤調制完成后,需對其應用肥料,豐富床土肥力,以此避免水稻病害的出現。最后對床土做發酵處理。

2.2 水稻種子的選取與處理技術

水稻種子的選取技術:在廣東省的水稻播種中,為了收獲到真正優質的水稻,需依照廣東省的實際氣候及地形進行種子選取。確保水稻種植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較強。廣東省的地形平坦,雨熱同期,處于熱帶及亞熱帶濕潤區域,無論是水還是熱資源均較為豐富化,主要的水稻種類為秈稻。

對于水稻種子的科學處理,應注意這么幾點。

第一,水稻種子應較為飽滿且無病蟲粒。第二,加強對曬種工作的重視,盡量選取在輕暖天氣進行,以此幫助增強種子的表面透性及其吸水能力。第三,對于已曬好的種子,需對其實行消毒處理[2]。消毒操作方式為:在1%生石灰水的澄清液中,浸泡所曬好的種子,其浸泡時間應為2d左右。另外,還需運用專屬的浸種劑對水稻種進行浸泡,以此確保在達到有效殺菌目的的同時,積極培養出更為強健的秧苗。第四,如果在種子浸泡中所應用到的是冷水,那么其浸泡的時間則至少應達到3d,并確保每日做換水處理。

2.3 水稻施肥及灌溉技術

施肥技術:在水稻種植中,需在充分了解掌握水稻田間的土壤質量的前提下,對農藥進行科學應用,以此實現對水稻種植土壤營養的健康管理。通常需運用氮鉀肥及混合有機肥的結合使用。與此同時,對農家肥進行科學應用。在施肥前,需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土壤進行測試,將測試結果作為依據。積極制定出一套能夠充分滿足水稻高產種植需求的土壤環境構成方案。

補水灌溉技術:在水稻的種植中,不同的生長階段其對于水量的需求也是有所不同的。通常狀況下:初期水稻出苗扎根時,其根系處于發育中,對于水分的需求量也極大。而當根系養成之后,水稻對于水分的需求趨于穩固化。最后,水稻生長處于后期直至成熟,其對于肥料的需求量要多于水分。因此在此階段的水稻種植中,需注意采用以水帶肥的方式。

2.4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水稻的種植中,病蟲害的出現會對植株造成較大的傷害。程度較輕時,會對水稻的產量造成不利影響。而程度較重時,則會導致出現水稻絕收的狀況。在廣東水稻種植中,較為常見的一些病害有稻瘟病。當出現水稻病害時,需積極選取有效且適宜的農藥對水稻噴灑,及時控制病害的大面積擴散。與此同時,對臨近尚未發病的水稻也需進行農藥噴灑處理,做好防護工作。

在廣東省的水稻種植中,較為常見的蟲害是水稻螟蟲[3]。水稻螟蟲危害程度如果較重,那么則會出現白穗狀況。水稻螟蟲主要分為: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

首先,對于二化螟蟲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指在低齡幼蟲的高峰階段對蟲害進行施藥防治處理。

而對于三化螟蟲害的處理,則是指:在水稻的大肚期進行首次用藥防治處理。在一個星期之后,再進行用藥防治處理。

稻縱卷葉螟屬于一種遷飛性的害蟲,如果是處于一個適宜的環境之下,那么其蟲害的危害程度就極為嚴重化。在新小蟲苞出現后,及時對其做施藥防治處理,注意施藥噴霧的均勻及水量充足。

3 結語

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在其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現今社會科技及經濟的迅速發展,促使農業種植技術及水準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我國廣東省的農業發展中,水稻是主要的農作物,其種植技術水準的提升對于增加產量而言具有極大的意義。水稻產量的增加,能夠幫助有效促進廣東省經濟穩定及良好的發展,需加強關注。

參考文獻

[1]鐘警.水稻高產種植技術研究[J].大科技,2014,(10):298-299.

篇9

關鍵詞:南方地區;花生種植;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136(2012)14-0162-02

作為我國尤其是南方地區主要油料作物花生,含油量50%,含蛋白質30%,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等,營養豐富,可以加工成花生醬等高檔副食品,因此,花生的種植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花生在南方地區的分布較廣,主要有福建、廣西、廣東等,近年來,在廣東地區的種植最為廣泛。但由于花生栽培不科學、不規范等,導致花生空殼率高,產量低,經濟效益不高。因此,如何通過采用優良品種,加之科學的種植技術管理,生產出優質高產的花生,提高花生的經濟效益,受到了廣大種植戶的廣泛關注。

1 種植環境選擇

1.1 產地選擇

花生作為一種主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必須保證其品質,因此,在種植環境方面要求較高,必須遠離污染地區,周圍無污染氣體、粉塵等排污源;灌溉用水或上游水沒有對產地構成污染威脅的污染源;土壤中無超標農藥殘留。同時,在花生生長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水、肥、氣、藥、農膜及廢棄物對農田的污染,確保農田土壤、大氣、水質、肥料、農藥等指標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

1.2 地塊選擇

在南方地區種植花生必須選擇土質疏松肥沃、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水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或輕壤土,最好選擇不內澇、不高燥的生茬地,或2~3年沒種過花生的地塊,絕對不能選擇黏土或黏壤土,減少花生病蟲害的發生幾率、用藥量及用藥次數,從而提高花生的品質。同時還要注意前茬作物的耕作管理也必須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去做。

2 播前準備

2.1 品種選擇及處理

針對南方地區的地形地質條件,可選用中花、花育和豐花等系列新品種,這類品種優質、高產、抗病、適應性廣、商品性好。青枯病發病重的地塊要選用專用抗病品種,要求種子純度≥96%,凈度≥98%,含水量≤10%;剝殼前3~5 d,選擇晴天,將花生果攤成約6 cm的厚度,曬果2~3 d,以減少病源菌數量,提高種子活力;剝殼后分級粒選,選用一、二級飽滿籽仁作種,播種前做好發芽試驗,發芽率≥95%;播種前,對病蟲害重發地塊可選擇高效低毒的藥劑拌種或包衣,禁止使用甲拌磷(3911)、對硫磷(1605)、克百威(呋喃丹)拌種或含有上述成分的種衣劑包衣。

2.2 輪作換茬

花生連作(重茬)可導致病蟲害擴大蔓延,土壤微生物群落失去平衡,土壤養分失調,造成減產。輪作可以有效減輕病蟲和雜草危害,維持土壤中各種養分的平衡,減少用藥量,提高花生品質。必須重茬時,采取深翻、增施有機肥等措施,以減輕病蟲危害。

2.3 深耕整地

花生前茬和當茬都要注意適當耕翻,逐年加深熟化的耕作層。原土層深厚,但歷年淺耕形成了犁底層的花生田,當年深耕增產效果十分顯著。深耕深翻打破犁底層后,耕作層水、肥、氣、熱可得以協調,有利于花生生長發育。春花生地要進行秋、冬耕或春耕,深耕翻的時間宜早不宜遲。秋耕要在早秋作物收獲后,冬耕要在晚秋作物收獲后及時進行。秋、冬耕深度25~30 cm,春耕宜淺,深度20~25 cm,耕勻耙細保墑,達到深、厚、細、平,無明暗坷垃,清除殘余根茬、石塊等雜物。

2.4 平衡施肥

堅持以有機肥、底肥為主,堅持測土配方,平衡施肥,科學施肥,施用無公害肥料,提高肥效的施肥原則。提倡使用堆肥、漚肥、廄肥、綠肥、秸稈肥、餅肥、微生物肥等,禁止施用硝態氮肥,限量使用化肥,做到農家肥與化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具體施肥量的多少,根據地力和對產量水平的要求而定。在測定土壤養分含量的基礎上,根據花生的產量指標,按100 kg莢果約需純氮5.5 kg,五氧化二磷1 kg,氧化鉀3 kg,計算各種肥料施用量。

2.5 精細播種

花生的播期要與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栽培制度和品種特性結合起來,根據地溫、墑情、品種、土壤及栽培方法等綜合考慮,靈活掌握。春播花生適宜播期應掌握5 cm地溫穩定在15 ℃以上時即可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為宜,要足墑播種,播種時播種層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如墑情不足,要澆水造墑,并機耕滅茬。夏花生播種越早越好,搶時早播是夏花生獲得高產的關鍵,搶時早播能延長花生的生育期,特別是延長營養生長時間,使植株高度、節數、分枝數增加,花多果多,也可避免花生生育后期的低溫危害,保證莢果的正常發育和灌漿,還可以早收獲、早騰茬,為下茬作物適時播種創造良好的條件,實現全年增產。

3 田間管理

3.1 防除雜草

在播后3 d內,用72%都爾乳油1 800~2 250 g/hm2,或25%惡草靈乳油1 500~2 250 g/hm2,或48%拉索乳油2 250~300 g/hm2,或60%丁草胺3 000 g/hm2,兌水9 000~1 125 kg/hm2,噴濕畦面表土封閉防除雜草。花生中后期,由于雨水多,前期封閉除草劑藥效已消失,雜草開始滋生,可用5%精禾草克750 mL/hm2兌水450 kg/hm2進行莖葉處理,有效防除禾本科雜草。

3.2 開孔放苗

先播種后覆膜的花生幼苗頂土(膜)時,要及時開孔放苗,以免灼傷幼苗。放苗堅持先出先放、放青不放黃的原則,宜在9:00以前或17:00以后放苗,晴天中午及大風天氣不能放苗。放苗后隨時在膜孔上覆土,以防止跑墑散溫。放苗時,若發現有缺苗現象,應立即補種或補栽,補種和補栽時要澆水,盡可能地使補種苗與原苗生長一致。放苗后要經常進行田間檢查,及時將壓在膜底側枝摳出膜外。

3.3 合理運籌水肥

花生花針期和結莢期是整個生長期需水最關鍵的時期,這兩個時期需水較多,要合理運籌澆水,保持地面濕潤,以滿足花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所需水分。若遇干旱,應及時補水,補水以溝灌為主,根據旱情和土壤墑情合理控制補水量,以確保果針及時入土結實和莢果充實膨大。花生怕澇,播種前要搞好“三溝”配套,多雨季節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澇,避免田間積水,降低澇害發生程度。特別在花生生長中后期,如雨水較多,要及時排放,以免爛果,確保產品質量。后期施肥要以葉面噴肥保頂葉為中心,當花生進入結莢期有早衰趨勢時,可噴施2%尿素與0.2%~0.3%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675~900 kg/hm2,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進入下針期,每隔10 d葉面噴1次硝酸鈣1 000倍液675 kg/hm2,連噴2~3次。

3.4 適當進行調控

花生生長中期,特別是下針期到結莢期這段時間,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旺盛生長階段,高肥水地塊易出現徒長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調控。一般在株高超過40 cm時進行人工去頂,即用手摘除花生主莖和主要側枝的生長點;也可每公頃用5%烯效唑或15%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450~750 g,兌水600~750 kg,葉面噴施1~3次,每次間隔7~10 d,促進植株養分合理分配,抑制徒長,促進籽粒飽滿,提高產量和品質。

4 病蟲害防治及消除塑膜污染

花生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突出生態控制為主,以安全、優質、營養為原則,優先采用農業、生物、物理等措施,配合使用化學防治方法,嚴禁使用國家規定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高生物富積性、高三致農藥及其復配農藥。農業防治包括合理輪作換茬、加強健身栽培、冬前犁地凍蟲、播前犁地拾蟲等。生物防治:防治蚜蟲用BE-82滅蚜菌或1.1%苦參堿溶液900~1 800 mL/hm2,兌水750 kg均勻噴霧;防治紅蜘蛛用1.8%阿維菌素450 mL/hm2,兌水750 kg均勻噴霧。物理防治方面,用糖、醋、酒加硫酸煙堿發酵液誘殺蠐螬、小地老虎成蟲。化學防治,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50~2.25 kg/hm2兌水750 kg噴霧,或2%菌克毒克300~500倍液噴霧防治根腐病、葉斑病等。用72%農用鏈霉素4 000倍液噴根防治青枯病。每種藥在全生育期中僅限用1次。花生收獲前15 d人工順壟揭除地膜,帶出田外,花生收獲時揀出留在地里和殘留在花生秧上的殘膜,以免污染土壤和牲畜誤食。

5 適期收獲確保質量

花生的適宜收獲期可從長相、莢果發育狀況和氣候變化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收獲過早過晚均會影響產量和質量。基本做法是“三看一防”,即看地上長相:植株頂端不再生長,中部葉片大部分已經脫落,上部葉片變黃,傍晚時葉片不再閉合,表明植株已經衰老;看莢果發育狀況:拔起花生植株,多數莢果果殼硬化,網紋清晰,果皮外表呈現鐵青色、果殼內壁發生青褐色斑片,果內籽粒飽滿,種皮發紅,表明已成熟;看自然氣候變化:當晝夜平均溫度下降到15 ℃以下時,花生莢果不再繼續生長;防凍:花生莢果水分未降到10%時注意防凍,受凍后發芽率降低、品質變次。采收后應及時晾曬,不要堆捂,要按照無公害農產品包裝、貯藏的要求妥善保管,入庫時莢果含水量應控制在8%以下,庫溫在保持20 ℃相對濕度保持在52%左右,可有效減慢酸敗,減輕黃曲霉毒素污染,保證花生品質。

6 結束語

總之,花生不僅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時經濟價值較高,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花生種植面積也有逐年擴大的趨勢,社會對花生的需求也是常常供不應求。因此,加強科技研究,進一步探討花生優質高產種植技術,充分挖掘生產潛力,提高花生產量,將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李艷霞.優質花生的高產栽培技術[J].農家參謀(種業大觀),2011(08).

[2]易克陽.南方丘陵地區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百事通,2009(18).

The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eanut in Southern Region

Zheng Shaoshuang

篇10

【關鍵詞】 大豆;轉基因;非轉基因;高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9-0-01

大豆原產于我國,是高營養作物,含蛋白質40%左右,其中含有生物必需的8種氨基酸,大豆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大豆異黃酮能夠抑制癌癥,防止骨質疏松,降低膽固醇;大豆皂甙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膽固醇的功效;大豆低聚糖能促進腸道內雙歧桿菌的增殖,改善腸道菌群等功效。豆漿,豆奶,黃豆芽,豆腐等食品都是大家比較喜愛食用的常見食品。

目前,我國大豆播種面積900多萬公頃,約占世界大豆播種面積的12%。大豆單產每公頃2000公斤左右,總產量1500多萬噸,約占世界產量的10%。我國每年進口大豆7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而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中,幾乎都是轉基因大豆,目前,對于轉基因大豆對人體的危害,國際上一直爭論不休,為了我們子孫后代的安全,我們有必要多研究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高產栽培技術,不斷增加大豆的經濟效益,結合當前最新農業科研成果,以及我在昌圖職專多年的農學專業理論,實踐課中的實踐探索,我認為遼北大豆生產中應著力推廣應以下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一、因地制宜,選擇良種

遼北地區近年來無霜期約140多天,適宜種植的大豆優良品種有:鐵豐29號、開交8157、鐵豐30號、鐵豐31號、鐵豐33號、鐵豐34號等

二、精細整地,科學施肥

(一)秋滅茬、秋起壟前作收獲后,進行滅茬起壟。壟作有利于提高地溫,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利于大豆種子萌發、出苗和幼苗生長。

(二)頂漿打壟:在4月上旬,當土壤化凍10~15厘米時,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塊,采用將底肥施入壟底三犁成壟,同時視墑情及時進行鎮壓。

(三)“三壟栽培”耕作法:這一技術是以“壟底、壟體、壟溝”深松為基礎,分層施肥,壟上雙條精量點播為主體的系列化高產栽培體系。調查表明:深松地塊比對照田多貯水41.3毫米,氮肥利用率提高21.9%,磷肥利用率提高8%~11%,5~6月份平均提高地溫0.5℃~1.2℃,總孔隙度提高。這種耕作法打破了犁底層,使地塊全面深松,提高了根系對全耕層的水分和養分的利用率,同普通耕作方法相比大豆可增產20%~30%。

(四)科學施肥:大豆是對營養需求較多的作物。試驗證明,每收獲1000公斤大豆籽實,將從土壤中吸收N53公斤、P2O510公斤、K2O13公斤。而且大豆開花始期對氮、磷、鉀吸收量只占總吸收量的1/3~1/4;大豆莖葉中的氮、磷轉移率低;大豆莢中所含氮、磷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成熟過程中由根部從土壤中吸收的。生產中,在增施農家肥的基礎上,每公頃大豆施用磷酸二銨100~150公斤、硫酸鉀50~65公斤,或大豆專用復合肥作底肥和部分作補肥施用,最好壟側深施,防止燒種、燒苗。

三、適時清種,合理輪作

(一)種子處理:為確保苗全、苗齊、苗壯,播種前要認真搞好種子處理。曬種:播前將種子曬2~3天,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種衣劑拌種:選用大豆專用種衣劑。種子包衣播種后,可防御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提高出苗率和整齊度。

(二)適時播種:當5厘米深耕層,日平均溫度達到10℃~12℃時為適宜播種期。遼北適宜播種期為4月20到5月1日。不要在有降雨、持續低溫的條件下進行播種,因為地濕的時候播種,蓋上土后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出苗質量。低溫過后,氣溫會迅速回升,農民應該選擇這個時候在濕度適宜的情況下,集中搶播。并盡量在4月25日前全部播完,播在豐產期里。

(三)實行清種:玉米與大豆間種,玉米透光性好,植株發育快,根系侵入大豆根際,大豆出現邊行劣勢,造成大豆棵高、稈細、花少、莢稀甚至徒長倒伏。調查玉米大豆間作:大豆行數愈少,減產愈多,2行大豆減產40%~50%;4行減產20%~30%;6行減產20%左右。因此要實行大豆清種。

(四)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原則:同一品種因耕地肥力不同,適宜的密度不同。必須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則;繁茂性強、分枝多、稈弱的品種適當稀植;繁茂性差、分枝少、稈強的品種適當密植;晚熟品種一般具有植株高大、生長繁茂、分枝較多的特點,因此宜稀植;早熟品種,生育期短、植株繁茂性差,故應密植。東豐縣大豆合理株數為一般肥力條件下每公頃保苗18~22萬株。適宜等距點播,單株管理。播種深度(鎮壓后)一般以3厘米左右為宜。

(五)合理輪作:大豆高產田多出現在連年大量施用有機肥的地塊。前作施入的有機肥有相當一部分殘留在土壤中,對后作大豆有著很好的增產效果。消耗土壤養分單一,大豆所需營養失調;土壤中的毒性和酸度增加,大豆根系發育不良,根瘤菌活動能力減弱。一般重茬大豆減產20%~40%,迎茬大豆減產5%~7%。

四、加強管理、提高產量

(一)化學除草:豆田化學除草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播種后出苗前施用,具體方法是用25%豆黃隆每公頃60~70克,加50%乙草胺2.5~3.0升,對水600~750公斤進行噴霧。另一種是在出苗后施用的除草劑,即在大豆長出兩片復葉之后,闊葉雜草2~4葉期,每公頃用48%苯達松2.5~3升對水600公斤,進行第一次莖葉噴霧;當禾本科雜草4~6葉期時,每公頃用12.5%拿撲凈1.5升,對水600公斤進行第二次噴霧。苯達松和拿撲凈不可混合使用。

(二)間苗:大豆間苗要根據品種、地力等因素所確定的密度進行,間去弱苗、病苗、雜苗,留大苗、壯苗和純苗,做到合理留苗、等距均勻。大豆兩個對生單葉平展時為間苗的適宜時期。

(三)鏟趟:在大豆幼苗第一片復葉展開時,進行頭遍鏟趟,趟地做到深松不培土,以提高地溫,防旱保墑,促進大豆根系和幼苗健壯生長。在大豆封壟前進行第二遍鏟趟,深趟多培土,趟成四方頭壟,不要趟成尖壟,以便接納雨水和避免埋住底莢。

(四)根外追肥與防倒促熟大豆結莢后期發現脫肥,每公頃用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5公斤,對水75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7月中旬,發現大豆有徒長倒伏趨勢時,每公頃用60~80克2,3,5一三碘苯甲酸用酒精充分溶解后,對水600~70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可以壯稈并使植株矮化,防止徒長倒伏,一般可提早成熟3~5天。

(五)治蟲防病:防治大豆蚜蟲:6月中旬~7月上旬,發現蚜蟲點片為害,卷葉率達3%或百株蚜量在1500頭以上時,每公頃用40%氧化樂果乳油1升對800倍液噴霧防治,此外防治蚜蟲的藥劑還有來福靈、敵殺死、抗蚜威等;防治大豆食心蟲:8月上旬~中旬在大豆食心蟲發生初盛期,每公頃用20%殺滅菊脂400毫升對水250公斤噴霧防治,或每公頃用敵敵畏乳油1.5公斤浸600~750根玉米稈,插于田間防治;防治大豆霜霉病:發病初期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五、及時收獲,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