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1:41: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市場分析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市場分析論文

篇1

關鍵詞:童裝;市場調研與分析;品牌化

1童裝市場前景廣闊

據報告。目前我國0到16歲兒童有3.8億,年產童裝46億件左右,可童裝年銷售量只有6~8億件,只占全國服裝總消費的近7%。但可喜的是近幾年童裝消費每年保持8%的速度在增加。首先是因為年輕人紛紛趕在吉年生寶寶。如2000年的“千禧寶寶”達3600萬,2007年的“金豬寶寶”達3000多萬,還有2008年的“奧運寶寶”更是不少。權威機構預測,到2010年,新生兒出生數將在現有出生數的基礎上增加一倍。如此龐大的新生群體,構成了強大的童裝消費增長后勁。其次。農村人口逐步向城鎮轉移,該轉移人口通過產業調整有固定收入后,孩子的衣著需求亦會隨之猛長,每年將增加250萬左右的童裝潛在消費者,城鎮居民對童裝的消費量呈上升趨勢,年增長率高達26.5%,這也將成為帶動童裝市場需求增長的因素之一。這些數據都反映出從事童裝設計與研發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童裝市場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童裝市場現狀嚴峻

雖然童裝市場前景是廣闊的,但面對金融風暴童裝市場的現狀卻不容樂觀。

(1)設計與市場脫節,抄襲成風,童裝設計師面臨難題。

童裝設計既要款式時尚、色澤艷麗,又要安全舒適、經臟耐磨,還要考慮兒童的心理、生理特征。

比如款式設計,為體現童真童趣,設計師多運用各種裝飾工藝,可裝飾工藝的運用須格外謹慎。眾所周知的奶粉事件后,中國質檢總局對從食品到服飾等各行業都加強了監測力度,童裝的安全性也再次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據報道,2008年我國出口童裝因繩帶和小部件存在潛在危險,而被歐盟和美國召回和通報的事件已發生數十起,童裝的安全性應該引起中國童裝設計師的深思了。

再如面料選用,兒童好動易出汗,就要選棉質面料,柔軟且吸汗性佳。但棉質面料有著色差、易褪色、洗后變形、起皺等缺點,這就須采用優質染料,進行預縮處理、免燙處理。而在選擇染料時又得注意其環保性,因為兒童的皮膚很嬌嫩……諸多細節,這就對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國內童裝的生產現狀是眾多企業擠在同一通道,靠廣告宣傳或低價競爭搶奪有限的利潤。比如在浙江織里鎮。在廣東佛山,動輒幾千家的企業規模讓人咋舌,但實際上這其中至少90%的企業都是最初級階段的家庭作坊式的工廠。他們雖然實力微弱,但因數量可觀,且整體規模處于較穩定的發展狀態,因而是當地產業中必不可少的基礎。同時,因為這樣的規模效應,在當地確實促成了從原料加工到生產、物流等一個完整產業鏈條的形成,達到了降低生產成本的作用。這種生產集群化的態勢對童裝行業推動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們所形成的力量也是暫時很難撼動的。

對于這些作坊式的小企業而言。他們靠的是數量與低價搶占利潤,幾乎不需設計,只要新開發的童裝一上市,他們就買回去、拆開,把款式、比例記好,開機就仿做開了,然后大量涌向市場,并對真正高質量、高品位、個性化的品牌童裝造成威脅。

面對這種現狀,童裝設計師們也無可奈何。一方面是對自身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又是自身缺乏市場需求,因為這種不需設計師的童裝生產集群化的態勢短時間內強不可撼,使得童裝設計師們只能在有限的品牌童裝公司尋求發展。

(2)國內童裝是成人衣服的縮板,缺乏兒童特色。

國內童裝起步較晚,沒有專門的童裝設計研究機構和專業人才培訓基地,缺乏定期對兒童自身生理特點的研究,人們潛意識中把童裝作為成人衣服的縮板,只重數量不重品牌。業內專家就指出,中國童裝要走品牌化道路。而品牌化的焦點是重建“品牌童裝設計觀”。

品牌童裝設計不僅是款式和花色的外觀設計。更重要的是遵循兒童心理特征、滿足兒童生理需求的功能設計。先進國家的童裝企業普遍將兒童看成服裝市場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在兒童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研究費用一般占總費用的25%。

比如,海外童裝專業設計師很重視“寓教于衣”的設計觀。并指出一個人在0~4歲的幼兒期間,被開發出大約50%的學習能力,在4~8歲期間開發出30%的學習能力,剩下20%的學習能力將在8~17歲完成。如何運用兒童穿著幫助兒童完成其大腦學習能力,是童裝專業設計師的職責。而國內很多童裝企業靠低價競爭、靠仿版生產,不重視設計,把童裝作為成人衣服的縮板,這種觀念上的差距致使國內童裝徘徊在低檔次的水平。

(3)國內童裝業的又一市場空檔是無品牌運作能力。

國內企業在營銷方面大都停留在批發階段,沒有考慮售后服務,而國際品牌都采用直營店面和加盟連鎖的方式發展,以保證售后服務,進一步打造品牌基礎。

其實國內也有少數的大型企業,他們有一定的實力,也建立起了自己相應的營銷渠道。開始注重品牌,但童裝的主要銷售通路就是百貨公司、超市、童裝專賣店等,就現有童裝業者來講。除非是品質佳、口碑好且擁有一定市場銷售業績者,才能進入這些通路,否則。以一個新進市場的品牌,是很難取得這些銷售管道的,因此童裝想打造品牌相對難度較大。這使得許多企業無法承受前期做品牌所帶來的利益壓力,繼續維持現有的市場批發的營銷方式。

(4)品牌童裝價格偏高,很多消費者難以接受,使國內童裝品牌化道路任重道遠。

品牌童裝價格偏高的因素有:品牌授權費是價格偏高的主要因素,童裝面料標準提高造成產品成本上升,童裝工藝復雜人工成本難以降低,童裝規格較多也影響到售價。季節性優惠促銷導致童裝售價提高。

這些導致品牌童裝“高價”的因素是很難避免的,但消費者看到的只是其“高價”而非其因素。調查顯示,當闊到購買童裝考慮的因素時,消費者還只停留在物美價廉的基礎上,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長得快沒必要給孩子花高價買品牌童裝,故提到品牌消費的不超過30%。這說明童裝的品牌意識在消費者意識中還是薄弱的,國內童裝要走品牌化道路任重而道遠。3童裝市場發展方向

從童裝市場廣闊的前景可以看出,隨著城市居民生活逐步步入小康,童裝市場也在由“數量消費”轉向“品牌消費”階段。很多童裝企業處于品牌提升的初級階段,大家都在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對未來的期待尋求著符合自身品牌的運作方式。讓自己從低價競爭的層面上脫穎出來,朝著品牌化運作方向發展,正成為企業投資的熱點。所以有專家指出,在未來的童裝消費中,童裝專賣已成為中國童裝產業的當務之急,發展品牌經濟是振興中國童裝業的必由之路。而未來品牌童裝的競爭實質就是童裝的科學技術化和品牌設計童性化。

3.1高科技競爭

童裝開發須與高新技術結合起來不斷推出新產品,方能提高市場占有率。由自然資源競爭轉向高科技競爭,如衛生、保健功能性童裝、環保性童裝、智能性童裝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只有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才會有高附加值。高科技水平已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內容。

3.2品牌競爭

產品可以互相替代,而品牌的個性及價值是不可取代的;產品有生命周期,而品牌沒有,品牌可以被繼承。因此,從競爭的角度來看,企業競爭將從傳統的產品、價格、渠道和推廣轉移到以品牌為核心的較量,童裝不再靠功用價值獲取消費者信賴,而是依靠品牌形象力,進入形象消費時代。建立良好的品牌意識及觀念,掌握先進的品牌管理技術,將是未來童裝企業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

3.3競爭弱化

篇2

一、我國分紅保險的發展

近幾年,我國保險市場上分紅保險熱銷全國以來,分紅保險基本上已成為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上最熱門的字眼,也成為當前人們經濟生活中最搶眼的字眼之一。分紅保險是一種保單持有人參與分享保險公司可分配盈余,與保險公司共同分享經營成果的險種。保戶在按期交納保費以后不僅可以享受到一般的保險功能,還可以定期獲得保險公司對資金運用后所得利潤的分紅。

分紅保險的紅利主要來源于三方面:死差益、利差益和費差益。三差中死差、費差的占比非常小,一個經營規范、監管嚴格、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在承保環節一般都沒有利潤,因此,分紅保單的紅利大部分來源于投資收益,而投資收益的多少則取決于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能力的強弱。在分紅保險飛速發展的今天,投資收益的高低自然也成為決定紅利高低的重要因素。

在國外,分紅保險已被發達國家運作了200多年,是用來抵御通貨膨脹和利率變動的主力險種。分紅類壽險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壽險發展的重要方面是其功能的不斷豐富和深化,即由單純保障型發展到保障儲蓄型再發展到保障投資型,分紅保險就是保障投資型的主要品種。

分紅保險在中國的歷史并不算長,雖然壽險投資類產品早在前幾年就在中國產生,但由于平安保險公司的投連風波,導致投資類壽險產品的發展一度處于停滯狀態,甚至危及到壽險市場的發展;加上資本市場連年不利,投資類產品更是雪上加霜,而央行的利息又一降再降,加上利息稅的征收,傳統投資方式開始失寵,既有保底收益,又有分紅收益的分紅類保險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從分紅保險的發展來看,基本上是和資本市場的連連不景氣緊密相關的,僅2002年,壽險分紅產品保費收入就達到1121.7億元,占人身險保費收入的49.3%,分紅保險市場已經成為各大保險公司搶占市場份額的必爭之地。

二、分紅保險產品分析

(一)分紅保險的優勢

1.符合保險市場中消費者的心理

分紅保險和投資類壽險產品的重要區別在于其除了分紅收益外還有保底收益,而中國百姓歷來有崇尚儲蓄的傳統,大多數傳統的中國人也都偏好比較安全的投資方式,這也是為什么銀行儲蓄、國債等投資方式一直以來為中國百姓所看好的重要原因,但隨著央行的逐次降息,銀行儲蓄這種投資方式已失去往日的輝煌,再加上利息稅的征收,更加凸顯出分紅保險的優勢,一方面分紅保險有保底收益;另一方面在正常的經營情況下,消費者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分紅,雖然分紅收益可能不是很高,但一般分紅收益和保底收益之和都要比銀行利率高,再加上壽險分紅收益不需交納利息稅,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促進了分紅保險的發展。

2.具有投資和保障的雙重功能

分紅保險在擁有投資功能的同時,還擁有保障的功能,既符合傳統壽險產品的特點,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客戶對保障功能的需求,尤其象傳統保障類險種的分紅型,不僅擁有投資的功能,而且保障的額度也比較高,滿足了投保者對保障和投資的雙重需求。

3.投保簡單,便于銷售

從投保的程序來看,除傳統產品的分紅型外,很多分紅保險的投保都不需要經過體檢,購買程序簡單,也方便了客戶的購買;從分紅保險產品的銷售渠道來看,由于分紅保險產品的自身特點決定其不僅適合人銷售,還適合通過中介渠道包括郵政、銀行等其它渠道銷售,這點無疑拓寬了分紅保險的銷售渠道,便于消費者購買。近兩年,銀行中介的發展也異常迅猛,業內最大的保險巨頭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在2002年一年中僅郵政和銀行的保費收入就達到166.35億元。

隨著市場的發展,銀行保險的即刻出單系統也建立起來,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和中國工商銀行共同推出的“銀保通”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好評,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分紅壽險產品的銷售。

(二)分紅保險的劣勢

1.保障功能相對弱化

分紅保險雖然有保障的功能,但是保障范圍都很有限,保障的額度也比較低,與傳統的保障類壽險產品有一定差別,有些險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尤其是單純的儲蓄型分紅產品,除去保障功能外,與銀行儲蓄非常類似。

2.分紅的不確定性

雖然一般情況下分紅保險都會有分紅收益,但保險公司并不承諾有分紅,只是在投資實現收益的情況下才分配紅利,在資本市場不景氣的年度,紅利分配一般可能會很低,甚至有可能低于銀行同期利率,紅利分配的不確定性加大了預期的不確定性,一旦紅利過低,和投保者的心理預期產生差距,無疑會破壞保險市場的發展;而險種的特點決定了在銷售過程中業務人員很有可能為了短暫的眼前利益而誤導客戶,對分紅險市場發展也會帶來不利。

3.部分險種承保利潤過低、投資壓力增大

分紅險保費一般比較高,但保險公司在設計分紅險種尤其是單純的儲蓄型分紅產品時支付給人的傭金卻比較低,因此一般不利于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導致某些公司為了擴大市場份額而不惜用其它險種的費用來補貼分紅險種的情況,因此保險公司寄希望分紅險種的費差和死差來實現收益的可能性基本沒有可能,紅利的主要來源只能靠投資收益來實現,這就增加了投資部門的壓力,目前在中國資本市場還不規范的情況下,分紅的不穩定性也給公司發展分紅險種帶來了盈利障礙,如果公司大力發展分紅類險種,勢必不利于其它險種的協調發展,更不利于產品結構的合理配置。

三、發展分紅產品的對策性思考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分紅保險的超常規模發展是中國消費者心理習慣和中國資本市場現狀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從保險的角度來看,我們不難看出很多分紅類保險甚至已經基本超出傳統意義上的保險定義,演化成民眾的一種投資工具,消費者通過購買分紅保險的保底收益和分紅收益來獲利。對保險公司來說,一方面要通過提高保費規模來搶占市場,利用分紅產品促進銷售是一個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保險公司是一個收益最大化的主體,而分紅保險的盈利性非常有限,這樣,保險公司不可避免地會走向“分紅保險陷阱”。隨著市場的博弈和消費者的需求,我們基本可以作出判斷,分紅保險的發展會繼續保持良好的勢頭。

分紅險的飛速發展并不代表分紅險的良性發展,要使分紅保險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大力發展分紅保險產品的長期業務和期交業務

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分紅類險種躉交的比重都很高,很多公司都在90%左右,一方面造成對市場資源的過度開采,不利于業務的后續發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降低分紅產品的銷售成本,很多保險公司的分紅類險種由于銷售成本過高基本沒有承保利潤可言。因此需要通過發展期交業務來形成保費收入的良性循環局面,同時降低銷售成本,減輕資金運用的壓力。另外,從短期看,分紅類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受資本市場的影響比較大,收益率一般也不穩定,但長期來看,資本市場的收益率一般比較穩定,也比較高,發展長期的分紅壽險,有利于穩定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促進業務的長期發展。

(二)優化險種結構,發展傳統保障類壽險

分紅險種保費收入在總保費中所占的比例多少為合適,說到底其實是對保險業收益方式爭論的問題,主張大力發展投資類產品的一方認為要靠資金運用來實現投資收益,而認為應大力發展傳統壽險的一方,則更偏向通過承保來獲得利潤。從保險行業的發展歷史來看,承保獲利和依靠投資收益來獲利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在資本市場活躍的時期,通過資本市場來獲得收益一般會比較可觀,但一旦遇到資本市場不景氣的時候,依靠資本市場來獲得收益的不確定因素就大大增加,近幾年的無數事實也已經告誡我們單純依靠投資,尤其是依靠股市來獲得收益蘊涵著巨大的風險。目前,國際保險行業回歸本業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過分依賴投資來實現收益的管理方式必須改變,回歸本業,承保獲利方式與依靠投資獲益相結合的方式也越來越受到青睞。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分紅保險的大發展,更大程度要依賴于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以及保險公司投資渠道多元化體系的有效建立。

世界各國和地區分紅險種保費收入在總保費中的比重不相統一,在北美地區,80%以上的壽險產品有分紅功能;在德國,分紅保險占該國人壽保險市場85%;在香港,這一數字更高達90%。但是儲蓄型分紅保險產品在國外所占的比重并不算高,而我國有些保險公司幾乎達到了50%左右的比例,在目前國內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有限的情況下,再加上資本市場的不景氣,保險公司積累如此大筆的資金,而投資的渠道卻非常狹窄,資金運用的壓力無疑會非常大;而同時,在一段時期內,同一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過多的保費收入都集中到分紅保險上來,險種結構偏重于分紅類保險,傳統保障類險種自然會大幅度減少,結果是一方面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盈利壓力增大;同時保險針對消費者的傳統保障作用也會大幅度減少,不利于整個社會福利程度的提高。解決這一問題的正確方法就是各保險公司通過營銷和管理的各種手段,積極主動地調整業務結構,提高業務質量,大力發展保障功能的險種,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三)強化管理,降低成本

分紅保險的銷售成本主要集中于銷售渠道成本和內部管理成本,因此,要降低分紅保險的銷售成本,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分紅保險的中介銷售渠道建設,尤其是銀保合作、郵保合作、證保合作。2002年全國壽險保費收入中,僅銀行保險的收入就達到了388.4億元,約占全國人壽保險保費收入的17.1%,為分紅保險市場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基礎。從國外來看,歐洲很多國家比如法國等的保費收人中,大約有60%以上都來自銀行保險。之所以這么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銀行保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利用銀行、郵政等中介渠道銷售可以大幅度降低銷售成本,控制銷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類似鴻瑞這種分紅類保險,由于投保簡單,不需要體檢等各種復雜程序,尤其適合通過銀行柜臺銷售,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需要支付及維持相關銷售隊伍的成本,促進各險種的合理協調發展。在兼業發展成熟的城市,甚至可以逐步減少通過人銷售的比重,以便更好地發揮兼業機構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努力降低內部運營過程中的各種成本尤其是管理成本,分紅保險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承保成本過高,有些公司的承保利潤甚至為負數,嚴重影響到壽險公司的生存,因此應加強對壽險公司的內部管理,通過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來降低管理費用,降低銷售成本。

(四)規范銷售行為

分紅保險由于收益的不確定性,在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為開拓業務極有可能發生違規行為,夸高收益率,誤導消費者。目前關于分紅保險的各種投訴或退保行為中,大多數都是因為人的誤導導致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正確方法就是大力加強對分紅保險銷售人員的資格審核,加大對分紅保險銷售人員的金融知識培訓和思想道德培訓,提高分紅保險銷售人員的綜合素質,規避風險。另外在分紅保險的銷售過程中,保險公司也應通過各種渠道加強民眾對分紅保險的認識程度,尤其是對分紅保險的分紅知識要有清楚的認識,塑造分紅保險的理性消費環境,避免消費者產生比較大的心理落差,破壞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

(五)分紅保險的關系行銷

篇3

[關鍵詞]贛州;“古色”旅游資源;營銷策略

“古色”旅游資源是相對于“綠色”旅游資源——山林、草原、“紅色”旅游資源——革命歷史遺存遺跡而言的,是指具有悠久的歷史,能激發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和旅游行為的古跡、遺址、民族風情、文化藝術等資源。

一、贛州“古色”旅游資源的分布及評價

贛州“古色”旅游資源包括兩大部分,即宋城文化旅游資源和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資源。

1.宋城文化旅游資源

宋城文化旅游資源由位于贛州市章貢區的宋城和相關建筑景點如八境臺、郁孤臺等,及許多宋代建筑,如宋代古塔、古橋、古廟宇、衙署、學宮(書院、試院、儒學)等構成。

贛州作為目前保存宋代城墻建筑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堪稱獨一無二。其宋代城墻,位于贛州市區北部章、貢兩江岸邊,全長3664米,寬約5米,平均高7米,是江南保存最長的古城墻,也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墻,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上城墻,章貢合流、百舸競發的美景盡收眼底。

贛州宋代古浮橋也為重要的宋城文化遺存。位于章水上的西津橋、南河浮橋(1985年西河人行橋建成后拆除)和位于貢水上的東津橋(即現在的建春門浮橋)三座浮橋,從宋代開始建造,除戰亂時偶有廢止外,一直沿用到現代,對于城鄉之間的交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仍保存了最長的一座建春門浮橋,此橋全長400米,共用了100只木舟,每3只木舟為一組,整座浮橋分為33節,每天都定時開啟,以通行船只。這一古老的交通設施,在贛州沿用了900多年,構成了贛州特有的人文景觀。

此外,贛州市古宋城文物保存完好。不僅城墻、城門、城樓、敵樓、馬同、弩臺、大街、小巷、橋梁、地下排水系統、護城河遺址、古跡方方面面都比較完備,而且宋城的江城防洪功能至今仍然有效,是了解我國防洪史的活教材。贛州宋城還是古代城市從單純軍事防御和防洪結合型向經濟貿易型轉變的一個佐證。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資源

在贛州市眾多的旅游資源中,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資源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包含了建筑、民俗、民間藝術、飲食及客家遷徙歷史的相關古代交通遺址等資源。

客家民間藝術有寧都道情、贛州燈藝、贛州采茶歌、采茶戲、興國山歌、花籃燈等藝術形式;飲食資源有三杯雞、小炒魚、四星望月、蜜餞、丁香李、贛州市擂茶、春節臘貨、薯食風味等;民俗禮節資源有筷禮、送果子包、穿木屐、婚娶儀式歌謠等。

客家文化旅游資源地域特色濃郁、類型豐富。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地客家僑屬回鄉尋根,形成了極大的市場和旅游流,為客家文化的市場開發鋪墊了道路。

二、基于“古色”旅游資源的產品設計

從以上分析可知,贛州“古色”旅游資源以宋城及客家文化為特色。宋城系列旅游資源因其較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并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獨特性。同時由于本地的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并且毗鄰于客家集聚中心,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有鑒于此,本文進行“古色”旅游資源的產品設計。

1.宋城與宋文化觀光游

這是最早被開發利用的旅游項目,自1994年舉辦“中國贛州宋城文化節”以來,至今已舉辦多屆,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資料和經驗。為進一步豐富活動的文化內涵,提高其品位,可作如下安排:古城尋蹤游、古城風貌游、古贛州(章貢區)古跡游、通天巖石窟藝術游、宋文化名人探蹤游、一江(贛江)二水(章、貢)游、古贛州輻射區的宋文化傳播尋蹤游。

2.贛州客家文化游

贛州地區是客家民系的孕育之地,這里95%以上的人口屬客家人,所以贛州地區對于客家不僅在語言、民俗習慣、建筑、飲食乃至民系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吸引境外游客、開發國際旅游市場,客家文化游是本地區最具潛在優勢的旅游開發項目,且本地區資源豐富,特點突出,應充分重視。可開發的項目有:客家溯源尋根游、客家民居游、客家民俗游、客家生態文化游、客家文化綠色家園游、客家文化之源修學科研游等。

三、贛州“古色”旅游的市場分析

1.市場競爭分析

(1)宋城文化旅游資源的市場分析

宋城文化的外部競爭目的地有:河南開封、杭州宋城及主題公園以及香港宋城。其中河南開封為北宋首都,內涵豐富,底蘊深厚,但是目前城市格局及環境方面與贛州有一定的差異。杭州為南宋的首都,同樣具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以文化名人及西湖的影響,加之杭州的宋城主題公園的經營,擴大了其作為宋代文化代表的知名度。從知名度上,針對內地客源市場,兩者對贛州宋城旅游的國內旅游市場具有較大的沖擊,是贛州宋城文化旅游產品市場開發的重要競爭對象;但是兩者在空間上相對贛州的主要目標市場距離較遠;同時,相對兩者而言,贛州的宋城城墻等現存宋代遺跡及與贛江的組合,是具有特色的競爭性旅游資源,通過宣傳贛州宋城的特色而增強競爭力以及贛州對宋城旅游資源的深入開發,是可以在內地市場上獲得成功的。香港宋城是一項較為成功的主題公園,但是其文化底蘊和真實性與贛州相比有較大的差距,雖然對贛州吸引香港游客及境外游客有一定的沖擊,但是贛州如果與之協作,能夠對游客進行有效的分流和導流,則很可能轉競爭關系為互補關系。

贛州市地域內古贛州(章貢區)的周邊輻射區現存的宋代遺跡和文化遺存,是具有互補性的旅游資源,需要加強協作開發。尤其是對于可以組串成旅游線路的相關宋代文化旅游資源,如贛州市區內乃至江西省其他地區的豐富多樣的宋代文化旅游資源,加強協作,開辟宋代文化歷史旅游專線,做到雙贏,共同發展宋文化旅游,乃至將此項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2)客家文化旅游資源的市場分析

與贛州客家文化民俗資源具有競爭性關系的地區有福建及廣東地區。其中福建的客家民居開發已經形成較大的規模和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如永定的土樓在日本市場非常火爆。其中原因:一是福建客家圍屋保存完好,如福建永安的安貞堡、永定的土樓等;二是福建土樓規模效應較好,永定土樓成群分布,給游客有一定的沖擊力;三是福建客家民居旅游開發成熟。

然而,福建、廣東與贛州是相毗鄰的客家民俗旅游資源分布區,對于本地客家民俗開發是有互補作用的,應該加強協作。

2.贛州“古色”旅游市場細分

(1)境外市場客源細分

一級市場:港澳地區,目前占市場份額65%。

二級市場:臺灣地區,目前占市場份額30%。

其他市場:外國人占市場份額4.9%,華僑占市場份額0.1%。

(2)內地市場地理細分

一級市場:江西、廣東,占市場份額86%。

二級市場:湖南、湖北、上海、福建、江蘇、浙江,占市場份額10%左右。

其他市場:其他地區,占市場份額不足4%。

(3)內地市場旅游目的細分

調查結果表明:

一級市場:旅游觀光,占市場份額66%。

二級市場:度假和探親訪友,占市場份額17%。

其他市場:包括商務、會議、交流及專業訪問、健康療養、宗教朝圣及其他,占市場份額不足17%。其中,商務旅游及會議旅游應該成為未來逐步成長的市場。

四、贛州“古色”旅游的市場策略

1.境外市場

境外市場營銷,通過客家文化和宋城文化以及區內生態旅游資源的推出,繼續維持和拓展以港澳同胞及臺胞為主體的觀光游客市場,重點發掘外國人市場,通過客家文化的感情紐帶,拓展海外華僑市場。密切與國際旅行社的協作。據有關專家推算,客家人在海外號稱有1000萬人,香港約有1/3的人口、臺灣約有540萬人口是客家人,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

2.內地市場

地理市場板塊以觀光及度假吸引本省游客;以客家文化、宋城資源及生態旅游資源吸引廣東客源;以生態旅游資源輔助宋城文化及客家民俗文化資源,吸引湖南、湖北和華東市場客源。加強互補性旅游協作,加強旅游宣傳。

五、贛州“古色”旅游的形象塑造

1.宋城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強調宋城城墻及體系完整的獨有性特征,營造觀賞宋城格局的旅游景點和環境。

(2)在旅游環境與旅游項目建設上狠下功夫,達到環境優美、整潔、安靜、舒適。以國家優秀旅游城市為標準,加強綠地、花壇、古樹、名木、市花、市樹保護培植,形成特色,擴大旅游者活動空間,并逐步向療養、休憩、會議旅游方向發展,在峰山和陡水湖等地建療養、休閑地。

(3)加快以宋文化為內涵的贛州章貢區城市游憩商務區的建設。

(4)城市識別標志以宋城為核心內容。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規范開放客家民居旅游目的地,以建筑民俗及村落形象為展示基質,以生活民俗、生產民俗、婚育民俗等為展示活載體。

(2)以生態文化為主線發掘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并設計相關產品。

(3)對重點開放的客家圍屋內部進行整修,并逐步完善旅游服務設施。

(4)圍繞客家遷徙線路,進行旅游形象宣傳促銷,包括沿宋代的古驛道等沿線的古建筑恢復及相關客家文化的展示等,如大余梅關古驛道的建設,可以與客家文化傳播相結合進行旅游開發。

參考文獻:

[1]韓振飛.贛州現存的宋代文史古跡[J].南方文物,2001,(4).

[2]饒任坤,盧斯菲.客家歷史文化縱橫談[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

篇4

發展外匯市場是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提高外匯資源配置效率、增強金融宏觀調控效果的重要基礎。外匯作為一種金融資產,為人們帶來了效益的增長。

而匯率便是外匯市場中最為核心的力量源泉。對于外匯投資者來說,能否利用手中已有的資料對匯率進行準確的預測,便是在匯市中能否賺錢的關鍵。本文除了涉及到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等,同時也對市場現狀進行了分析。

SPSS作為世界上最早的統計分析軟件,具有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圖表分析、輸出管理等等的功能。利用已有的數據,導出到該軟件支持的格式,進行現有數據的分析。

關鍵詞:外匯市場、金融資產、匯率、SPSS、數據、分析

ASPSS-BASEDANALYSIS

OFTHEFOREIGNEXCHANGEMARKET

ABSTRACT

ThedevelopmentofforeignexchangemarketiscrucialtodrivefreeexchangeofRMB,tocompleteformationmechanicsofexchangerate,toraisetheefficiencyofresourcedistribution,andtoaugmentthefinancialmacro-control.Asakindoffinancialasset,foreignexchangebringsaboutprofits.

Foreignexchangerateisthecoreandsourceofenergyinforeignexchangemarket.Toanexchangeinvestor,profitmeansaccuratelyforeseeingtheratebasedonavailableinformation.Thepaper,asidefromcoveringexchangerateinthemarket,alsoprovidesanalysisofthestatusquointhemarket.

Astheearlieststatisticandanalyticalsoftware,SPSSfeaturesthefunctionsofdatamanagement,statisticsanalysis,chartanalysis,outputmanagement,etc.Throughthepresentdata,usescangettheformatthatSPSSsupportsandanalyzethemthereby.

KEYWORDS:ForeignExchangeMarket,FinancialAsset,ExchangeRate,SPSS,Date,Analysis

目錄

第一章引言2

1.1選題意義2

1.2選題背景2

1.2.1外匯市場的現狀2

1.2.2影響外匯市場的因素2

第二章基本知識2

2.1數據庫2

2.2MICROSOFTVISUALBASIC2

2.3SPSS軟件2

第三章系統設計方案2

3.1開發環境與實現技術2

3.2系統實現目標2

3.3系統整體說明2

3.3.1系統開發方法2

3.3.2系統開發模型2

3.4系統功能設計2

3.4.1工具模塊2

3.4.2數據資訊2

3.4.3數據管理功能2

3.5數據庫設計2

3.5.1需求分析2

3.5.2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2

4.1系統主要運行界面2

4.1.1用戶登陸2

4.1.2主界面2

4.1.3系統2

4.1.4用戶交易管理2

4.1.5匯率信息2

4.1.6預測2

4.1.7數據表格導出2

4.1.8幫助2

第五章結束語2

致謝2

參考文獻2

附錄(核心代碼)2

基于SPSS的外匯市場分析系統

第一章引言

1.1選題意義

外匯是一種金融資產,投資者選擇它,是因為它能為人們帶來某種收益。人們在選擇持有一國貨幣還是持有另一國貨幣,首先是考慮哪一種貨幣帶來的收益最大,這種收益是由其金融市場的利率所決定的。

篇5

關鍵詞:移動電子商務互聯網

用戶希望得到移動電子商務服務也并沒有像眾多媒體宣傳的那樣急切,已經使用了WAP等移動電子商務業務的被調查者僅占到所有被調查者的7%,另外還有近26%的被調查者并不關心什么時候能使用該業務,即目前他們并沒有意向使用該業務。影響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

(一)安全與隱私有線世界里,密碼技術和合法認證書是電子商務增論文長的基礎。而在無線世界里,安全性仍然是備受關注的領域,而隱私保護對移動商務來講也是一種挑戰。電子商務系統可以追蹤用戶在網上的行蹤,但它無法知道用戶的確切位置。使用PC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時,用戶很難保護自己的隱私權,而當其用移動電話進行移動商務活動時,這個問題將變得更加嚴重。(二)服務有效性移動商務給用戶提供的內容是非常關鍵的,盡管內容的傳送是一個反復的過程,但在有線網絡中有效的內容,不一定都能適用于無線網絡。設備以及使用者的限制要求內容必須要具有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現狀

移動電子商務是指通過移動電話、PDA(個人數字助理)或者掌上電腦等移動終端依托互聯網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近年來,移動電話在我國電信服務業中成為發展最為迅猛的業務。龐大的市場規模奠定了移動電子商務的堅實基礎,而且移動電話普及程度遠遠超過了電腦,相對于傳統的上網用戶中以購買能力較弱的青年人為主的情況,手機用戶中包含了消費能力強的中高端用戶;以移動電話為主載體的移動電子商務不論在用戶規模上,還是在用戶消費能力上,都優于傳統的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不僅是一種技術的創新應用,更是一種全新的商務模式。在充分運用移動性以消除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突破有線互聯網局限的平臺上,移動電子商務使隨時隨地的信息溝通和商業交易成為可能。我國多數人不愿意使用移動電子商務的原因是缺乏對移動電子商務的認知與信任。賽迪資訊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國內消費者對WAP、移動夢網、移動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還比較低,近50%的被調查者僅僅對目前被炒得火熱的WAP呈觀望態度。我針對性,并被定制為適合無線生活方式的需要。而且消費者已經習慣于許多免費的在線內容,如何讓消費者為無線內容付費是內容服務提供商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三)移動終端應用的便利性對于移動電子商務來說,移動終端的普及是首當其沖的問題。只有當終端的價格足夠低、操作足夠靈活,移動商務才能推廣開來。但手機功能的限制,使移動電子商務的推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為了支撐移動商務,無線終端設計的革命是必要的。(四)網絡速度早期的移動網絡受到低速連接(9.6Kbps)的困擾,如今許多移動運營商正在發展基于包交換網絡(GPRS,1XRTT),這不僅保證了高速(40到75Kbps)連接,而且還降低了費用。同樣,移動運營商也在策劃速度更快的基于3G硬件和服務的網絡(2MKbps),因為顧客所需要的服務是能夠提供足以實用的速度。表2回歸分析匯總表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0.7485760.3665812.0420500.0455X1網絡速度0.1657550.0874541.8953400.0629X2移動資費0.2568220.0533794.8112510.0000X3安全與隱私-0.0218160.099211-0.2198930.8267X4服務安全性0.2592110.0617934.1948610.0001X5應用的便利性0.1731300.0725162.3874630.0201R-squared0.707175Meandependentvar3.848485AdjustedR-squared0.682773S.D.dependentvar1.153489S.E.ofregression0.649678Akaikeinfocriterion2.061828Sumsquaredresid25.32488Schwarzcriterion2.260887Loglikelihood-62.04032F-statistic28.98018Durbin-Watsonstat2.445226Prob(F-statistic)0.000000電子商務E-Business全國貿易經濟類核心期刊79

政府的推動密不可分。因此,在未來幾年內,相應的移動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需要政府來完善,這是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持續發展的前提。采取收費內容與免費內容相互交融的方式。為了培養用戶“付費買超值內容”的思想,內容和服務提供商可以采用收費內容和免費內容相互交融的方式。在業務內容方面推出個性化服務。對于移動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來說,想要在市場上生存下去,必須開發出有特色的、用戶真正接受的業務內容,而目前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內容不外乎信息、商務、娛樂等類別,特色服務極度缺乏。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個性化服務,能夠更有策略和效率地為客戶服務,增加客戶對站點的好感,促使他們再次前來消費。實現手機的兼容互通。目前移動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只顧在其產品的技術和款式上做文章,力爭勝過洋品牌,卻忽視了市場的真實需求,而手機之間的兼容互通才是市場真正需要的。目前,諾基亞、波導、海信等各種品牌手機之間在很多業務上不能兼容,要促進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實現手機之間的兼容互通勢在必行。(五)移動資費移動資費是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中國移動的一次調查顯示,51%的用戶都認為WAP費用高低將最終影響用戶是否使用WAP業務。目前國內WAP的移動資費大致分為三部分:一是國家已有明確移動資費規定的通信費;二是互聯網接入費;三是信息服務費。這三項費用按目前的標準來計算,得出的總費用難以被廣大顧客接受。

本文對南京某高校大學生使用移動電子商務情況進行問卷調查,以分析目前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現狀。在大量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初步的調查問卷,并對部分移動商務顧客進行了預調查,對各變量測量指標進行了初步分析,據此結果對各量表的語義和語境進行了修改之后,確定了正式問卷。本次調研樣本70份,收回樣本68份,實際有效樣本66份。在問卷中,滿意采用七點語義量表,本文僅對移動電子商務影響因素的滿意程度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其中X1、X2、X3、X4、X5分別是用戶對當前移動電子商務在網絡速度、移動資費、安全與隱私、服務有效性、應用便利性方面的滿意程度。表1是運用SPSS統計軟件得出的結果,該表從移動電子商務影響因素變量的相關系數出發,分析各個因素對移動電子商務的影響。相關分析成果表給出了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顯著性檢驗概值(P_value)和樣本量。考察相關矩陣,可以得出:總體滿意度與移動資費(0.538)、服務有效性(0.638)和應用的便利性(0.709)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網絡速度(0.488)存在相關性,但不是很顯著;與安全與隱私(0.041,P_value=0.743>0.01)沒有顯著的相關性。運用Eviews經濟計量軟件,得出回歸分析運算結果,見表2。回歸分析匯總表給出了擬合情況,RSquare決定系數等于0.707,表明了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度高,回歸方程擬合效果較好。F檢驗結果:F=28.98,顯著性檢驗顯著,表明用回歸對總變差的解釋是有顯著效果的,這反映了回歸方程效果顯著。從T檢驗結果可知,只有移動資費、服務有效性和應用的便利性對總體滿意度有顯著影響,顯著性檢驗標準是<0.05。網絡速度影響不明顯,安全與隱私沒有顯著性影響。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展望為促進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健康、有效地發展,本文提出一些研究見解:政府扶持不可或缺。政府扶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與

參考文獻:

1.傅鉛生,王建玲.如何開拓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商業時代,2005,11

2.葉郁,吳清烈.移動電子商務的商務模式.現代管理科學,2005(10)

篇6

1.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分析。在當前世界各國的經濟體制當中,不管是市場還是政府部門占據主導地位,其都沾有混合經濟的色彩。世界很多國家都是以市場經濟作為主導,當市場經濟失效之后,政府部門會通過宏觀調控的手段,對市場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調節,促使其回歸正常發展。政府部門在市場干預時,其干預的程度與市場的發育程度相關。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起步較晚,市場經濟發展不夠完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波動,例如在市場運行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規范的行為。對此,政府會通過政治、法律、經濟等各方面的手段,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節,保證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

2.景氣周期對房地產影響分析。在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周期循環,上到國家經濟,下到私營企業,都有很多循環。由于房地產的投資數額很大,循環周期也很長,所以其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的風險。對此,房地產企業應當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對市場環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才能有效的避免風險,提高收益。當消費市場發生轉變的時候,房地產企業應當抓住機會,才能在市場經濟下贏得先機。

二、前期策劃階段房地產消費者行為模式

1.消費行為描述分析。房地產消費者購買行為描述可以將其簡單的描述為5W和1H,其中5W分別表示為:誰來買房子,什么地方買房地產,為什么買房地產,買什么樣的房地產以及什么時候買房地產。1H表示為:通過何種方式購買房地產。

2.對消費行為過程的分析。在市場經濟當中,消費者在決定購買時所進行的不只是單獨的行為,而是一連串具有關聯的行為。消費者在選擇購買房地產時,往往會首先進行認知、評價、評價、決策,然后才能確定購買。在認知過程中,消費者可能產生的后續購買行為都是以購買動機為基礎的。因此想辦法激發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是十分重要的。對此,房地產企業在進行前期策劃的時候,要細致的分析和探討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如何充分的引起消費者的購買興趣,激發其購買動機。

三、房地產市場分析以及相應預測

1.房地產預測的含義和內容。推測和預見可能發生在房地產市場中的不確定因素的發展趨勢,從而做出正確的應對方針,是房地產預測的真正含義和實際作用。房地產市場預測包括了市場的需求預測、購買力預測、市場供給預測、價格變動預測、產品市場占有率預測、社會效益預測以及經濟預測。針對房地產前期策劃和市場調查,應對市場的承載量和政府提供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以此作為房地產企業決策的依據。

2.房地產預測方法。市場預測的方法主要對相應的數據資料進行掌握和了解,分析和研究擬定的預測目標。在實際操作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進行市場預測,在不同的領域當中,都存在著各自不同的預測方式。而同一種預測方法,有時也可以對不同的領域進行預測。在對房地產市場中的具體情況進行預測時,會涉及到很多的問題,其內容也十分的復雜。要給予這些細節充分的重視,并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3.影響房地產市場預測的因素。當前,我國大多是的房地產企業對于市場預測的認識程度不夠,僅僅只進行了表面數據資料的分析和研究,沒有準確的進行市場定位和目標客戶群劃分。房地產市場需求的影響因素很多,常常以房地產的需求量作為標準,并通過這種標準對房地產的銷售面積和居住水平進行預測。無論是國外學者還是國內學者都對此有所研究,但是其在研究過程中對于影響房地產的關鍵因素卻十分不足,甚至選取的關鍵因素出現偏差。由于我國和世界其它國家相比,市場的發展程度和具體情況都不盡相同,因此,對于能夠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國外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程度相對比較成熟,其消費者的階梯形較為明顯。因此,對國外房地產市場預測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是租金方面的問題。而在我國卻有所不同,由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成熟度較低,國人的消費觀念由于國外不同,因此,在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進行預測時,不能以租金作為主要因素來進行。

四、結束語

篇7

【關鍵詞】水權交易;水權分配市場;水權交易市場;水權交易合約

我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水資源危機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水資源如何在市場經濟模式中得到最優配置并產生出巨大的綜合效益,已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2000年11月24日,浙江東陽和義烏之間進行了水權交易,南水北調工程也即將進入水市場進行水權交易,這些都表明我國在水資源經濟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并向市場化邁出了一大步。然而,目前我國的水權交易正處于探索階段,為此,本文從發展水權市場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義、水權分配市場的管理以及水權交易市場的構建這四個方面對我國水權交易的發展作了初步探討。

一、發展水權市場的必然性

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農業時代,由于人口少,水資源的用途局限于飲用、農業灌溉,對水的需求不大。而與不大的需求相對照,由于農業時代生態環境比較好,水資源的供給相對要多。因此較小的對水的需求與較大的自然水的供給,使得花費其余稀缺資源保護水的努力是不經濟的。工業時代,水資源的用途越來越多,對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自然水的供給能力越來越弱化,水資源的絕對稀缺度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一套法律上強有力的產權制度,則由于存在的“囚徒困境”:一方面將導致資源的濫用,并使當前和長期的資源最優利用成為不可能。另一方面會加劇個人或群體在使用資源上的摩擦和對抗,并出現用暴力手段占有資源以及設置、維護某種排他性的產權。因此,當稀缺資源一旦達到導致人們相互對抗的水平,產權的出現便不可避免,盡管產權的具體形式可以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水資源越來越稀缺,加之水資源需求彈性小和不存在替代效應,這樣不同利益單位的經濟組織就有了界定水資源產權的沖動。

西方產權經濟理論曾指出:在資源稀缺、同時又缺乏濫用資源的有效約束條件下,要創造資源的最大財富產出,就必須進行資源保護的投資,也就是建立資源的排他性所有權,在明確所有權后,受利已利益的驅動,創造資源的有效使用動力。馬克思認為資源稀缺決定了資源配置的經濟意義和經濟學基礎,這是一種機會成本的選擇。康芒斯則把所有權看作是資源稀缺的制度反映,而產權的交易和轉讓正是資源配置的重要和基礎環節。在資源財產權得到明確而清晰界定的條件下,只要這些權利能自由交換,作為市場層面(即外部性)的生產者或消費者就能通過交換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

中國目前的水資源現狀可以概括為幾對矛盾:區域矛盾,即上游與下游、南方與北方之間由于地理位置差異引起的矛盾;時間矛盾,即豐水期與枯水期、用水高峰與用水低谷之間由于降水和用水的時間差異引起的矛盾;用途途徑,即農業用水與城市用水、經濟用水與生態用水之間由于使用水的用途差異引起的矛盾;利用矛盾,即淡水與咸水、潔凈水與污染水之間由于水資源利用率的差異引起的矛盾。諸如此類的矛盾還有很多,各對矛盾之間又互相滲透、互相影響,構織成一張紛繁復雜的矛盾網,而每對矛盾在某個層面上都表現為一種水資源的稀缺。因此,要理順并解開這張矛盾網,改善我國目前的水資源管理現狀的一個有效解決辦法就是明確水資源財產權,通過水權交易市場重新配置現有的供給,以期達到水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是歷史發展做出的選擇。

二、發展水權市場的重大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的水資源分配體制是一種指令配置模式的延續,主要通過行政手段來配置水資源。在這種模式下,水價不能反映資源稀缺程度,浪費嚴重,供需矛盾日趨尖銳。在水資源日益稀缺、市場轉型的新形勢下,舊的配置方式不能有效協調地方利益矛盾,必須進行改革。發展水權交易市場,通過水權轉讓可以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

在價值規律作用下,資源總是由利用效率低向利用效率高、收益低向收益高的方向調整,以實現局部和全社會最大利益。在大部分可開發的水資源已被分配占用的情況下,人們關注通過銷售和轉讓來重新配置那些已經被分配的資源,多數水權轉讓是從較低收益的經濟活動向較高收益的經濟活動轉讓,如從農業用水向城鎮供水和工業用水轉讓。通過市場交換,雙方的利益同時增加,水資源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在科學配置的前提下,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達到優化,這是市場效率的體現。

通過水權交易,全社會節水意識增強。通過水權的劃定,上下游用水成本相應增加,上游多用水就意味著喪失潛在收益,即用水要付出機會成本,而下游多用水要付出直接成本,這就為上下游都創造了節水激勵,全社會的節水意識都會大大增強。

此外,由于市場具有動態性,能夠反映總水量的變化和用水需求的變化,部分消除了指令分配各地區水量的不合理性。通過發展水權市場還可以抑制或避免新建供水工程。通過水資源的有效配置,增加可利用的資源量,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以市場方式實現水權在不同行業部門間的轉讓。

三、水權分配市場的管理

水權分配市場主要由水權批售市場構成,所進行的是水資源的所有者(國家或水資源管理部門)和用水戶之間的初次水權交易,通過分配,水資源的使用權由政府向市場主體轉移。對于水權分配市場的管理主要側重于水權分配制度的確定、水權分配方式的選擇以及水權登記制度的設立等一些行政、政策性管理。

(一)水權的分配制度

水權的初始分配制度規定(簡稱水權分配制度)一般有三種:一是“自由取用”水權制,即把水資源看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純自然物而自由取用的水權分配方式;二是按照“先來先用”的原則進行分配的制度,簡稱“優先專用水權制度”,又稱“等候式”水權制度;三是競爭性水權制度,是指在水資源短缺的前提下,對現有的水資源進行競爭性分配。其分配制度又可分為兩種形式,即行政性分配和市場分配。行政性分配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模式對現有的水資源進行指令性分配的過程。市場分配即是利用市場的價格機制進行水權初始分配的過程,實踐中主要采用拍賣模式。不同的水資源稟賦決定不同的水資源分配體制。在我國,由于地域面積廣大,各地水資源的短缺程度不同,因而水權分配制度也有所不同。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由于水資源充裕,其分配體制多采用前兩種方式。而在北方地區,由于水資源的短缺,多采用競爭性水權分配制度。如在黃河流域,由于水資源的極度缺乏,自1987年開始執行“分水方案”,即在扣除輸沙等生態用水210億立方米的前提下,將剩余的370億立方米黃河水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了沿黃各省、自治區(胡鞍鋼,王亞華,2000)。一般而言,水權市場的建立只有在水資源短缺地區才有意義,因此,我們討論的水權分配市場中的分配制度主要是指競爭性水權制度。

(二)水權的分配模式

不同的分配模式將產生不同的效益與成本,對經濟影響的程度亦將有所差異。在競爭性水權制度下,水資源的條件不同,水權分配的模式可能不同;在同一水資源條件下,對于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行業,水權分配的模式也不同。實踐中,主要有如下水權分配模式:1、人口分配模式。在進行水權初始分配時,將可分配水量按人口分解到各用水戶,使人人享受同等的用水權。這種模式體現了資源分配的公平性,但忽略了不同行業從業人員對水資源的需求差異。2、面積分配模式。按照水源地周圍地區面積進行分配,用水業戶所轄的區域面積越大,所分配的水資源越多。3、產值分配模式。即按照GDP產值指標分配水權,產值越高,所分配的水權量越大。因此產值分配原則是一種效率遵循原則。4、混合分配模式。即依據人口、地域面積和GDP產值進行加權平均的一種折衷的分配模式。5、現狀分配模式。現狀分配模式是在承認用水戶用水現狀的基礎上,以現有的用水量(上一年或近幾年的加權平均值)為標準,依據“溯往原則”進行水權分配。6、市場分配模式。即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對水權進行分配。一般而言,這部分水權的拍賣價格高于上述分配的水權價格,參與競買者一般是水資源邊際產出較高的行業,由于有較高的效益預期,往往會對這部分水資源產權支付較高的價格。

(三)水權的登記制度

水權登記制度的作用是對用水進行統籌安排和管理,以規范用水,保護水權人的利益。其管理內容是:規定需要進行水權登記的取水范圍,授權地方政府,制訂各地具體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取水量和取水順序。在進行水權登記時,水權人應當提交水權登記申請書和水權登記所依據的有關文件,在該水權與第三者有利害關系時,還要提供第三者的承諾書或者其它文件。水權登記書應當包括下列事項:1、提出水權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即申請人)的名稱、姓名、地址;2、取水起始時間及期限;3、取水目的、取水量、年內各月的用水量、保證率等;4、申請理由;5、水源及取水地點;6、取水方式;7、節水措施;8、退水地點和退水所含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水處理措施等。對于水源流經兩縣(市)以上或水權影響到兩縣(市)以上者,其水權登記應由上一級主管機關(或其委托機構)辦理。水源流經兩省(市)以上或水權利害關系影響到兩省(市)以上者,其水權登記應由中央主管機關(或其委托機構)辦理。對于由中央政府主辦的水利事業,應由中央政府主管機關負責辦理水權登記。對于登記的水權,因水源水量不足而發生爭執時,用水目的順序在先者有優先權;順序相同者,先取得水權者有優先權;順序相同而同時取得水權者,可按水權登記額定用水量比例分配之或輪流使用。

四、水權交易市場的構建

我國目前雖然還沒有成熟的水權交易市場,但個別地方水權交易活動已經出現。因此,亟待建立適合中國國情并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水權交易市場。據此本文特提出建立一種合約化的水權交易市場。

(一)水權交易市場的布設

由于我國各地區水資源分布不均勻、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建立適宜全國范圍的水權交易市場是比較困難的;加之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要從流域和大區域做起。所以,目前國家設立水權交易市場應以大河流域為單元,首先在水資源比較緊缺并且經濟比較發達的北方大中城市建立試點,然后針對各地區實際情況加以推廣。在流域范圍內建立以水資源所有權管理為中心,分級管理、監督到位、關系協調、運行有效的統一管理,這是當前國際水資源政策的核心。在大區域上進行的水資源統一規劃、調配,各地方不得干涉,從而打破地方行政區劃的界限,可以對整個流域的水利工程和環境治理進行統籌安排。

(二)水權交易市場的供求結構

引入競爭機制,建立水權交易市場。一方面,供水部門的結構要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打破行業壟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此,在國家對供水設施的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其經營權可分離出來,實行有償轉讓。這樣,既解決了建設與管理脫節的問題,又能有效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改變過去城市供水系統由政府包攬、國家財政投資無力的局面,實現供水系統投資主體多元化和供水系統運行的市場化。另一方面,用水結構也要發生變化。近年來,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國家一再強調要開源節流。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涉及到用水觀念、經濟、技術、法規和公眾參與等多個方面,涉及社會用水結構的重新配置。現代經濟是貨幣經濟,通過“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水權交易,在一定約束條件下,優化用水量在不同行業的配置份額,追求最佳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用水向科學、良性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三)水權交易合約的設定

水權交易市場是國家設立的產權交易市場的組成成分,應具有其固定的交易程序和交易規則,通過買賣水權交易合約來完成水權交易。水權交易合約是指在水權交易市場內達成的標準的、受法律約束的并規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某一地點內交收一定數量及質量的水資源商品的合約。它包括年度內的短期水權交易合約和年際間的長期水權交易合約兩種形式。水權交易合約的內容一般包括:交易單位、成交價格、交易時間、交易日內價格波動限度、最后交易日、交割方式、合約到期日、交割地點等。其中,成交價格也叫敲定價格,它是水權供需雙方在交易市場上通過公開討價還價形成的。這種合約是一個標準化的合約,除了水權交易的成交價格是買賣雙方協定的以外,水資源商品的水量、水質、成交方式、結算方式、對沖及交貨期等都在水權交易合約中有嚴格規定,而且一切都要以服從法律、法規為前提。在進行合約化的水權交易時,要預付一定數量的保證金,用于交易雙方不能如期履約的情況下,交易中心清算部門對受損方給予保障和補償,這樣可以實現對水權交易市場的風險管理,確保水權交易市場的正常運行。

總之,市場經濟實踐已經證明,生產要素產權沒有流動性,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就極難形成,產業結構的調整就十分困難,資源就難以充分合理利用。因此,水資源產權制度的完善與改革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市場經濟需要完善水資源產權,在保證國家對水資源管理宏觀調控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擴大水資源產權的流轉范圍。水權交易的出現既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后的必然產物,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水權交易是水權供求雙方在水市場上進行水資源使用權、經營權的買賣活動。水權交易的結果是引導水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地區或部門,流向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的用戶。落后和欠發達地區或部門在發展階段通過轉讓水權獲得發展資金,而發達地區或部門可以通過在市場上購買水權滿足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達到水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因此,我們應加強對水權交易的理論研究和探討,為我國水權交易的廣泛實施創造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董浩:“關于發展水權市場的思考”,《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1年第11期。

2、張岳:《中國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版。

篇8

關鍵詞:主導廠商;從屬廠商;市場力;價格策略

主導廠商價格領導模型為人們提供了分析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市場地位變化的理論基礎。現實中,主導廠商與從屬廠商并存的產業更為普遍。主導廠商控制了整個產業的價格,從屬廠商也只能被動的接受主導廠商的既定價格。因此,在這樣一個行業里,從屬廠商接受主導廠商價格,努力使價格等于邊際成本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一、模型的引入

主導廠商(dominantfirm)、從屬廠商(followingfirm)。行業的市場需求曲線P=100-Q,P為行業價格,Q為行業產量。QD為主導廠商產量,QF為從屬廠商產量,Q=QD+QF。前提:主導廠商先行動,制定行業價格。

(一)主導廠商價格領導模型的均衡

(二)從屬廠商增加供給后的均衡

從屬廠商如果能獲取超額的經濟利潤,不僅會鼓勵現有的從屬廠商擴大生產規模,也會鼓勵新廠商的進入,因此行業的總供給增加。設此時從屬廠商的供給為P=25+QF,同理,我們求出主導廠商的剩余需求曲線為P=62.5-QD(25≤P≤62.5),主導廠商的邊際收益曲線為MRD=62.5-QD,利潤最大化的產量為QD=28.125,主導廠商價格也即行業價格為48.4375。從屬廠商依然是行業的價格接受者,在P=48.4375下,從屬廠商供給23.4375,整個行業供給Q=QD+QF=51.5625。

(三)結論

主導廠商價格領導模型的一個重要含義,就是主導廠商的市場份額在一段時間后是持續下降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主導廠商始終站在行業的領先地位,引領行業的方向。那為什么主導廠商最后失去了其主導地位?原因在于這個模型中的主導廠商是完全被動的,面對從屬廠商的競爭和新廠商的進入,主導廠商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是根據自己的需求曲線不斷地最大化自己的利潤。短期利潤最大化是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向競爭化方向發展的一個必要前提,主導廠商在這個模型里沒有考慮到自己當前的定價會對從屬廠商和潛在競爭者的影響,傾向于短期的利潤而不考慮長期利潤。由此,基本可以得出有市場力的主導廠商會積極地應對市場變化,運用各種優勢(主要是行業價格)來主導整個市場。那么,主導廠商的市場力源于何處?為什么能控制市場價格,但是又不能隨意制定行業價格?

二、主導廠商具有市場力的原因分析

主導企業與從屬廠商之間的競爭會有兩種結果,或者在市場發展中,主導廠商一直保持市場份額,影響行業定價,以其各種優勢在與從屬廠商的競爭中長期占據行業主導地位;或者如模型所反映的,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之間的競爭向完全競爭化方向發展,行業進入壁壘低,高額利潤鼓勵從屬廠商的規模擴大和潛在廠商的涌入。因此,有必要詳細分析一下影響主導廠商市場力的各種具體因素。

(一)市場結構分析

有主導廠商的行業里集中率和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指數)相對較高,但這不能成為主導廠商市場力評價的唯一標準,這兩個指數是不斷變化的,當前的市場集中率和HHI指數并不代表著永久的市場結構。我們不能盲目的將市場份額和市場力聯系起來,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潛在的競爭、進入和退出這一行業的壁壘等更能體現某一行業的市場狀況,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動靜結合綜合考察市場結構。占據市場主導位置的主導廠商一般具有以下幾種特征:

1.規模經濟。

(1)行業的規模經濟。行業最低平均成本時的最小產量決定了行業的最小有效規模,如果資本市場相同,技術相同,達到最小有效規模的行業里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均已達到規模經濟,在行業的最低平均成本處生產,規模經濟成為進入壁壘。考慮需求不變,如果新的廠商想要進入,行業產量增加,在位的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不降低產量時整個行業的價格就會下降,有可能降到平均成本以下,導致經濟損失,潛在進入者就會仔細考慮這一影響。

(2)主導廠商的規模經濟。主導廠商進入某一領域時間較早,在長期內,可以選擇給定產出水平成本最低的生產要素投入組合。一定產量范圍內,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種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隨著規模的擴大,產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種要素增加的比例,這個時候主導廠商達到規模經濟,以最低成本生產。

主導廠商往往擁有雄厚的資金引進專業化功能生產機器,這些專業化生產機器在安裝的時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從長遠考慮,這些專業化的生產機器比綜合功能的生產機器更能降低成本。另外,專業化生產線上的產品生產的分工專業化,提高了工人的勞動數量程度和勞動效率,隨著產量的增加,總勞動時間和平均成本都會下降,達到規模經濟,即便從屬廠商經過一段時間后達到規模經濟,此時的最低平均成本也未必等于或者小于主導廠商的最低平均成本。

2.絕對成本優勢。主導廠商可能先行一步,占據了適合行業發展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如在原材料的運入和最終產品的輸出都有利的位置建立工廠。主導廠商也可因為面對競爭性的供貨商利用自己的壟斷性的消費(主導廠商進貨數量較大)向供貨商壓價以降低自己的成本,甚至為了節省交易成本垂直一體化。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傾向于到實力更雄厚的公司工作,從屬廠商不得不為獲得原材料、優秀的工人和管理者等這些稀缺投入要素付出更多。另外,相對于從屬廠商,主導廠商可能受專利權的保護。

3.資本成本。對于高資本成本的行業來說,主導廠商對從屬廠商的控制更加明顯。低資本行業下,一個企業家可以自籌進入資本的可能越大,從屬廠商的數量也就越多。高資本行業里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都必須向資本市場籌集資金。較小的企業不得不比較大的企業支付更高的利率來借入資本。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1)風險。債權人要求小企業支付更高的利率來補償高破產風險和借款的拖欠。而在價格戰、重要投入品成本提高或者需求下降時,較大的企業能夠通過多樣化生產和地域市場、產品市場的變換來應對市場風險,保護自己。(2)交易成本。固定的交易成本與發行新證券有關。大企業通過一系列證券分散這些固定成本,因為他們傾向于發行較大數量的新證券。通過較大數量的證券分散固定成本減少了單位成本。(3)借貸市場控制力。一些實例認為企業的借貸利率與企業的規模是相關的。美國學者謝勒和他的同事發現擁有10億資產的企業與資產在2-10億之間的企業相比,可以以低0.34個百分點的平均利率借到資金。

4.產品差異化。廣告投入、服務合同和保證、完善的售后服務網絡等這些方面形成了產品差異化,當一個消費者認為某種產品時有缺陷的替代品時,一旦消費者購買了特定的品牌,似乎一樣的產品變得有差別了。主導廠商對其公司品牌、形象、名聲的資金投入多于從屬廠商,大量廣告的資金投入更是提高了公眾的品牌忠誠度。但是產品差異并不意味著生產者可以隨意提高產品價格,但產品差異化可以使主導廠商具有一定的市場控制力,在穩固老客戶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商品的價格。

(二)市場行為分析

1.共謀。芝加哥學派的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范式認為高集中度的行業中的企業可以更好的共謀,這就導致了高價格、高利潤。主導企業憑借自己原材料采購的量的優勢和強大的銷售網絡,不僅可以和上游企業共謀,還可以和下游企業共謀。如果幾家主導企業合作與非主導企業競爭,使一家主導企業擴展為幾家主導企業合作定價,使共同利潤最大化。可見合作企業的市場力要高于非合作企業的市場力。

2.垂直一體化。兼并的發生都源于同樣的原因:與被兼并公司原所有者相比,兼并企業相信被兼并企業更有價值,否則兼并不會發生。垂直兼并可以使企業減少交易成本,如果一個企業垂直完整的,那么它可能會有更好的生產過程或者投入質量信息。主導廠商可以通過前向垂直一體化來壟斷下游的產業,獲得超額壟斷利潤;或者實行買方壟斷,收購其供應商,大大降低投入品成本。

3.可降低成本的技術研發投資。成本優勢使得主導廠商對價格策略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因此主導廠商熱衷于生產成本的降低。壟斷市場結構下,技術創新停滯了,市場活力也被抑制了。主導廠商受從屬廠商的威脅,被迫對技術開發研究投資,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4.建立強硬的名聲。在前面的主導廠家價格領導模型里我們看到,從屬廠商是價格的既定接受者。如果從屬廠商不接受主導廠商的價格,將自己的產品定在主導廠商領導價格之下會怎樣呢?主導廠商強硬的名聲會使他相信:如果他制定的價格低于主導廠商的價格,主導廠商便會采取策略,制定更低的價格,甚至有可能短期內制定低于或者等于自己的平均成本的價格,這時自己將蒙受更大的損失。

5.廣告。一般情況下,廣告為主導廠商創造的穩定、忠誠的商標偏好要發生較大幅度的轉移不是那么容易的,從屬廠商如果不擁有一定規模的市場忠誠需求份額,即便增加產量也很難形成有效地規模生產。

Lambin和Netter發現歐洲和美國的市場中,許多行業的廣告量超過了利潤最大化水平。他們得出:市場份額低的企業市場控制力較低,廣告銷售比率較低;隨著市場控制力的增加,廣告銷售比率增加。主導廠商市場力的獲得可歸結于大量廣告的投入,也可這樣認為,主導廠商廣告的大量投入,使得產品差異化,從而使其獲得了市場力。

(三)主導廠商努力創造各種優勢來增強自己的市場控制力,服務、產品差異化、廣告等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偏好,即便在不具有成本優勢的情況下也可使主導廠商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規模經濟、絕對成本、資本成本等決定了主導廠商的成本優勢,低成本下主導廠商對價格有更強的控制力,因此說,主導廠商市場力的核心是價格政策。

三、主導廠商的定價行為分析

主導廠商意識到當前的定價會影響到現在的競爭者和潛在的競爭者的行為,主導廠商或者現在索取利潤最大化時的高價鼓勵從屬廠商擴大規模和吸引潛在廠商進入,或者現在索取低價并限制從屬廠商的市場份額,將潛在廠商拒之門外。主導廠商會認識到這一點:理性的廠商應該最大化長期利潤,而非最大化短期利潤。高價策略僅僅是一種短期價格戰略,主導廠商不會選擇它,因為高額利潤會使他的市場份額逐漸下降,市場力逐漸下降,雖然獲得了短期利潤卻失去了更多的長期利潤。

(一)潛在廠商無法進入市場

如果一個行業的企業優勢來源于對主要生產要素的壟斷或者政策規定,這種市場可以看作高進入壁壘市場,企業必須付出很高的成本才能進入,進入后無論如何都沒有成本優勢,或因國家政策根本無法進入該市場。這種市場有兩個特征:(1)主導廠商生產成本低于從屬廠商的生產成本。(2)從屬廠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導廠商的市場力,如果從屬廠商退出市場,主導廠商成為獨家壟斷。這時候主導廠商的定價會比較復雜。分為三種情況:第一,可以通過限制產量來提高價格,但是高價格鼓勵從屬廠商擴大產出,結果市場的總產出并沒有主導企業想象的低,價格也沒有主導廠商預期的高。第二,主導企業在市場內具有一定的市場力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優勢,從屬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市場價格在主導廠商的成本之上、從屬廠商的成本之下時,從屬廠商因虧損而退出市場。第三,市場價格略高于從屬廠商成本,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獲利,或者價格等于從屬廠商成本而不虧不盈,從屬廠商留在市場內。

雖然主導廠商制定了相對的高價格使得從屬廠商獲利,但主導廠商的每單位產品也獲得了更高的利潤,利潤總量要高于獨家壟斷。因此,主導廠商采取低價驅逐從屬廠商的策略并不是最好的結果。

(二)潛在廠商可以進入市場

1.主導廠商具有成本優勢。在主導廠商具有成本優勢的情況下,主導廠商的平均成本要低于從屬廠商的平均成本。假設主導廠商的平均成本為20,從屬廠商的平均成本為25.初始狀態下,主導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價格為55。

(1)行業存在進入壁壘。由于行業存在一定的進入壁壘,新廠商如果進入,成本要高于從屬廠商的成本,假設為40。主導廠商如果想獲得最多的利潤,應該將價格定在55,這個價格遠遠高于潛在進入者的成本,不僅會使從屬廠商獲利,也會鼓勵新廠商進入。因此,主導廠商不會制定這么高的價格。主導廠商制定的任何價格高于潛在廠商的生產成本,都不會限制行業內從屬廠商的數量,如果價格在新廠商成本之下、從屬廠商成本之上,不僅可以將潛在廠商排斥在外,主導廠商每單位產出會有更大的收益,從屬廠商也會受益。但是,主導廠商也可將價格定在自己的成本和從屬廠商的成本之中,主導廠商憑借成本優勢贏利,從屬廠商離開市場,市場轉化成壟斷結構。

(2)行業可以自由進入。如果企業可以隨意進入市場,說明行業無進入壁壘,我們假定潛在廠商的成本等于從屬廠商的成本,主導廠商就不能將價格定的太高。主導廠商就不能將價格定的太高。因為企業的自由進入會慢慢降低行業價格,只要從屬廠商能夠在市場價格下獲得利潤,從屬廠商就會擴大規模,潛在廠商就會進入市場。所以,在這種市場結構下,從屬廠商很難獲利。由于具有成本優勢,主導企業在低價格下仍能獲利,只不過利潤下降。所以即便行業可以自由進入,如果主導廠商具有成本上的優勢,依然能夠保持很大的市場占有率。

2.主導廠商不具有成本優勢。如果行業內部廠商的成本相同,主導廠商不能根據自己的成本優勢制定定價。假設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具有相同的成本,均為20。

(1)行業存在進入壁壘。依然認為行業存在進入壁壘時潛在廠商的生產成本為40,任何低于潛在廠商成本的價格都能夠保持行業內只有主導廠商和已經存在的從屬廠商,新廠商進入則意味著虧損。在行業內部,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具有相同的成本優勢,主導廠商不能將價格定為20,他知道除非價格低于20才能排斥競爭者,自己也會蒙受損失。所以主導廠商將價格定為成本之上、潛在廠商成本之下,并利用其他的市場優勢,如優質的售前售后服務、廣告等非價格優勢保持市場份額。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也可能共謀,合作定價,保持高額利潤。

(2)行業可以自由進入。如果企業可以無限制地進入市場,在位廠商沒有成本優勢,任何高于成本的定價都會有大量新廠商涌入,主導廠商可以由兩個選擇:利用非價格優勢保持市場力,增加廣告支出、提供額外的產品和服務、中傷競爭對手等增加對手的成本;或者短期利潤最大化。如雷諾國際鋼筆公司發明利用重力操作的圓珠筆,最初根據自己的利潤最大化制定行業價格,高價格吸引從屬競爭廠商進入該行業,幾年后價格由12.5美元降低到19美分,這個時候雷諾早已離開了這個行業。雷諾公司作為主導廠商的光鮮是瞬間的,但是得到了巨大的經濟利潤。這種市場結構似乎比任何其他結構的市場都要不穩定,這也說明了主導廠商價格領導所包含的風險。

四、結語

壟斷市場條件下會造成資源利用的扭曲,壟斷者只是考慮市場需求曲線和邊際成本曲線以決定利潤最大化產量。不同于壟斷結構,主導廠商在制定價格時要充分考慮到自己的定價會對其他競爭者行為的影響。主導廠商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但是不可能占據整個市場,所以主導廠商的市場主導地位并未抑制競爭,主導廠商和從屬廠商、從屬廠商之間的競爭仍在繼續。主導廠商理論的意義在于從屬廠商的存在和潛在競爭者的進入威脅使主導企業的定價被迫從壟斷轉向競爭,市場價格下降,最終使消費者受益。主導企業和從屬企業共存的市場結構強調低成本產出的最大化和市場競爭性的價格機制的運行。

主導廠商在規模經濟、成本優勢、產品差異化等方面具有的市場競爭力很好的解釋了主導廠商壟斷性定價行為,壟斷性定價帶來的高額經濟利潤鼓勵從屬廠商增加產量和潛在進入者進入。因此,主導企業的價格策略就是通過放棄部分市場份額保持價格稍高于成本,與其他企業共同分享利潤,這也是主導企業理論的核心。

參考文獻:

[1]殷醒民.現代主導企業理論評述[J].國外社會科學,1996(5):1-7.

[2]杜建耀.行業的結構性進入壁壘和新廠商的應對策略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5(4):55-57.

篇9

(一)模型的假定與說明

將A股的上市公司分為優質公司和劣質公司兩類,其中具備以下兩條件的為優質公司:(1)遵循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無套利的定價。(2)在所屬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業績優良、紅利優厚、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公司。否則,為劣質公司。

經典的公司金融理論指出,大股東在二級市場的交易行為就會透露出關于公司狀況(博弈論中的類型)的信息(博弈論中的信號)。那么,普通投資者就可以通過觀察那些交易信息來判斷公司的情況(類型)。在模型建立之前,對基于此理論建立的模型進行了下述假定:首先,假設非流通股股東擁有信息優勢,對于公司股價是否合理、公司是否優質具有較多的信息。而市場流通股東較少地知道公司的真實經營信息,不能簡單地觀察出公司的優劣,他們主要觀察大小非股東的減持與否來大概地推斷有關公司的信息。這種情況極大地增加了現存流通股東預期的不確定性,進而形成市場的恐慌和低效率。其次,按照初步測算的2008年6月中旬A股加權平均動態市盈率20多倍左右來看,優質公司的大小非解禁對市場的沖擊理論上來說是有限的,優質公司的大小非減持并不存在明顯的套利機會,這個階段的錯誤定價反而可能帶來投資的機會以及并購的機會等。而劣質公司的重置成本很低,所以,取得股票的成本會成為左右他們是否減持的決定因素之一。劣質公司的大小非減持會顯著傷害到現存流通股東的利益,打擊市場信心。再次,模型中假設非流通股股東先行動,流通股股東總是觀察非流通股股東行為后行動。

(二)模型的建立

對于"大小非"減持與否,以及現存流通股東繼續持有股票還是離場,基于一個經典的動態不完全信息模型。面對優質上市公司和劣質上市公司,讓自然先行動,選擇公司的類型,給定公司是否優質的先驗概率均為0.5,即流通股東在初始狀態下認為公司優劣的概率均為50%。接著是擁有信息優勢的大小非優先行動,選擇減持還是不減持,現存流通股東在觀察到大小非的行動后再行動,選擇離場還是不離場。現存流通股東只能觀察到大小非是否減持,而不能知道公司準確的狀況(類型),即不知道公司股價是否合理,是否有優質。因而流通股東只能根據大小非是否減持以及以上模型中的不同的收益或是效用的支付,來選擇他們的策略和行動。

在股權分置改革的后續階段,中國市場上投資主體的博弈對象已經逐步由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的對抗,轉變為主要是解禁的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的博弈,價值估值體系正在逐步形成,資本市場價格發現功能逐步增強。同時,并購重組大潮也隨著全流通時代的開啟而到來,整體上市成為未來企業上市的主流。在這場洗心革面的調整中,中國股市未來的格局發生大幅改變,一方面,會出現一大批香港等成熟市場上常見的一大批仙股、一元股、每天交易只有一筆兩筆的垃圾股,以及一批在業績健康增長驅動下的藍籌;另一方面,全流通過程中所帶來的并購重組機會也加速了股價兩極分化的過程,整體上市則使得股票市場與上市公司業績的關聯性更加提升。整個市場將隨著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平穩上揚,伴隨中國經濟增長上升的整個過程,告別此前的過高估值、過大波動等市場特征,進入所謂經濟增長和上市公司業績堅實基礎驅動下的市場特征,并開始真正逐步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二、研究背景

大小非的逐步解禁對我國的資本市場有著怎樣的影響,業界和學術界眾說紛紜。安信證券(2008)認為減持對市場的影響更有可能是通過"擠出效應"來體現的,減持對市場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效應",減持規模的積累令投資者形成一種心理上的擔憂。

從長期看,陳曉升(2008)認為應該對大小非進行客觀認識和估計,在享受了股改紅利之后同樣不應忽視股改的"下半場"大小非本身也是市場的一部分,有自身的話語權。我們也于2008年初撰文從托賓Q理論的角度對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套利進行了分析,本文正是基于這種套利觀點,進而通過博弈論討論這種行為為后市場帶來的主要的變化:市場分化將逐步加速,出現一批業績優良有較好發展前景的藍籌股和大量的廉價的"仙股"分化并存的現象。

篇10

(一)營銷觀念滯后

調查表明,不少保險公司在開拓縣域保險市場的過程中,并不是按照現代營銷思想去做的,而是按照傳統的供給導向型的營銷思想去開發市場,即根據企業計劃的保費和利潤目標,擴張大經營網點,招聘保險員工,從保險公司便利出發選擇業務種類與產品供給,建立營銷渠道,為客戶提品和服務。營銷觀念的滯后,使得保險公司在開拓縣域保險市場的過程中進展緩慢,效率低下。

(二)市場定位不準

一些保險公司單純地把市場營銷當作市場競爭的一般手段,為了取得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對幾乎所有的業務領域、所有的市場機會都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參與競爭。這種脫離實際、漫無邊際和缺乏針對性的經營方式,沒有將競爭建立在系統、科學的市場分析基礎上,忽視了競爭者的定位狀況和目標客戶對保險產品的評價;沒有通過市場細分來發現市場機會,確立明確的市場定位,并沒有將保險公司經營重心放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最終必然導致在市場競爭中無的放矢。

(三)產品開發不夠

在調查中可以發現,目前保險公司銷往縣級市場的保險產品基本上都是從城市到農村的簡單轉移,沒有針對縣域居民的專門險種,導致在廣大縣域銷售的保險產品缺乏城鄉差異、地域差異和經濟發展狀況差異。具體表現在:保險險種結構單一,為“三農”量身打造的險種少;產品同質性高,針對性不強,賣點不突出;內容陳舊,創新能力不足;部分保險條款冗長晦澀,使縣域居民望而生畏,嚴重影響到產品的銷售。

(四)銷售渠道不暢

近年來,湖北省的保險業雖然發展迅速,但主要是依靠保險公司機構和人員的擴展,沒有重視多元化銷售渠道的建立、健全及維護。目前我省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主要是保險公司的推銷人員和保險人,電視、電話、銀行、郵政、網絡及保險經紀人等銷售渠道較少。這樣一種單一的銷售渠道存在著明顯的結構失衡缺陷,保險推銷人員和保險人素質不高,市場行為不規范,一些保險機構具有明顯的行業壟斷行為,從而成為阻礙保險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五)人員素質不高

一是結構不合理。保險從業人員中,經過專門訓練,擁有較高素質的人員較少,絕大多數是保險公司聘請的臨時人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文化程度不高,素質偏低,特別是沒有接受過正規的保險訓練;二是保險從業人員專業技能不高,缺少專門針對縣域居民的銷售策略與技巧;三是部分保險從業人員在從事保險營銷活動中只顧賺錢,而不注重客戶的實際需求,坑蒙拐騙,說假話,不履行承諾的行為和現象時有發生,從而嚴重影響到公司的形象;四是保險人員流失率較高,給企業及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成本過高、服務質量無法提升、嚴重影響組織績效、企業口碑不佳等。

(六)服務體系不全

相關研究表明,保險服務水平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客戶購買保險產品的積極性。從湖北省情況來看,保險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服務網絡不健全。鄉鎮是縣域保險的重要支撐點。但是,目前除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外,其余公司很少在鄉鎮設立分支機構。即使是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許多鄉鎮營銷服務部也只是一個營銷員開會、領據和交單的地方,缺乏必要的電腦網絡、服務隊伍,無法滿足縣域保險的客戶服務需要,山區及邊緣地區的出單、理賠服務無法保證,續期收費沒有專職隊伍,主要依靠業務人員代收,既容易導致保單欠費甚至失效,也不利于公司加強管理。服務內容不完整。過分注重保險推銷過程中的服務工作,而忽視保險銷售前及銷售后的服務工作。服務方式較為落后。傳統的服務方式使用得多,現代的服務方式使用得少。

(七)管理水平欠佳

從調查情況來看,保險公司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學性、系統性,重點不突出以及管理方法過于簡單。其中最明顯的是忽視企業的誠信管理。一是保險公司誠信管理的意識淡薄。大多數保險公司對誠信及誠信管理的內涵及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也極少制定有關企業誠信管理的計劃與方案。二是對誠信管理的預期值低。三是缺乏誠信管理的機構和管理的技術與手段。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國內還沒有哪家保險公司設有專門的誠信管理部門和配備專門的人員,也沒有明確的有關誠信管理的方案和制度,這樣就導致誠信管理處于一種“失控”狀態,各種失信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從而對公司市場的開拓帶來極大的危害。

(八)營銷環境不好

保險意識不強。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加上缺乏保險知識,廣大縣域居民購買保險意識薄弱。誠信的缺失。部分保險營銷業務人員為了謀取自身利益,在開展業務活動中,欺詐、誤導客戶的行為時有發生,嚴重挫傷了投保者購買保險的積極性。政策扶持不夠。縣域保險市場的開發需要很多成本,且開展業務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予以扶持,但目前還缺少這方面的政策措施,導致縣域保險市場的開拓進展緩慢。

湖北縣域保險市場拓展的營銷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應加快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激活縣域保險市場為主線,以保險公司為主體,以優化環境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政府推動、全方位互動的縣域保險新型營銷體系,通過營銷策略創新,大力推進全省縣域保險市場的發展。

(一)加大保險體制改革力度,建立與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要充分認識到保險公司是開發湖北縣域保險市場的主力軍,應發揮保險公司在湖北縣域保險市場開發中的重要作用,具體而言,表現在: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按照“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引導縣域保險公司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主要包括強化股東義務、加強董事會建設、發揮監事會作用、規范管理層運作、加強關聯交易和信息披露管理;完善治理結構監管,并通過嚴格的問責體系,使保險公司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決策和控制機制,切實防范經營風險,保護被保險人、投資者及其它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

提升公司整體素質。廣大企業家要樹立學習意識,不斷地加強學習,使自己視野開闊,意識開放,以及文化素質,管理素質和政治素質等全面提高,保證自己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不落后,從而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科學管理,大力推進管理的現代化,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加強企業保險文化建設,增強企業凝聚力,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

(二)創新營銷觀念,引入先進的營銷觀念為指導

加強營銷觀念的創新,大力推行現代營銷思想是保險公司成功開拓縣域保險市場的前提。

以客戶為中心的現代營銷觀念。要根據不同縣域的消費水平和需求特點,根據農民的實際購買力和繳費習慣,有針對性開發一些保費低廉、方便購買、適合縣域市場消費需求、條款通俗易懂、具有親和力的保險產品。要選準產品的市場切入點,避免產品投放“一刀切”。另一方面要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引導客戶需求順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趨勢,為保險公司的業務發展開拓更加廣闊的空間。

誠信營銷觀念。誠信營銷是企業將誠信原則貫徹到營銷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堅持誠信理念,在整個營銷過程中顧及社會、公司、客戶以及內部員工的利益,誠實守信,注重長遠發展。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也是保險公司穩步發展的基礎。開展誠信營銷不僅可以增強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可以幫助公司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同時還是創造客戶、贏得人才的有效手段。

關系營銷觀念。關系營銷是以建立和鞏固客戶的關系為目的,通過集中關注和連續服務,與客戶建立一個互動的長期性關系,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一種營銷觀念。在關系營銷理念中,企業重視的是與客戶的關系而非單純的交易過程,企業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客戶的價值過渡以爭取客戶對企業的忠誠。保險公司運用關系營銷理念是市場競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創新營銷管理,完善縣域保險營銷管理體系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既是公司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需要。

完善縣域保險公司營銷組織機構。一是要按照目標客戶群的不同,設立營銷機構。各級保險公司,包括總公司、分公司、支公司,都應該設立獨立的營銷組織,配備一定數量的既懂保險又懂營銷的人員進行對營銷員的管理與指導;二是要全面推行客戶經理制,這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的迫切需要;三是要加強對營銷人員的管理。

加強縣域保險客戶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強基層網點信息化建設,使現代科學技術為縣域保險客戶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支撐;在保證風險管控的前提下,從方便廣大客戶的角度出發,適當簡化承保、保全、理賠等手續;建立完善的客戶回訪制度。要創新服務手段。要改變“等客上門”的傳統服務方式,不僅要以良好的服務環境和先進的服務設施贏得客戶的滿意,而且要積極主動地派出營銷人員深入目標客戶群中,開展保險宣傳,咨詢服務等活動,使客戶切身體會到保險公司服務的便捷,進而起到擴大和穩定客戶群的作用。

不斷完善質量標準。保險公司要緊跟保險業發展趨勢,在廣泛調查、準確研究和掌握客戶需求的前提下,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質量標準。同時,也要加強與改善誠信管理。

(四)加強渠道創新,建立與完善銷售網絡

根據湖北省的實際情況,在渠道創新、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大力發展縣域保險機構,完善網絡布局。鼓勵和支持保險公司在縣域設立支公司、營銷服務部等分支機構,簡化縣域營銷服務部設立審批的手續,加快審批速度,對縣及縣以下分支機構高管任職資格適當放寬;鼓勵和支持專業保險機構在縣域延伸機構和業務,放寬縣以下兼業機構設立條件,允許農機站、畜牧站等完成企業化改革的涉農事業單位,開展與主營業務相關的保險兼業業務。

創新銷售模式,拓展業務渠道。在繼續發揮直銷、、營銷等傳統銷售渠道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建立和健全兼職個人人和單位人制度,充分利用縣域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局、農電所、學校以及農民協會、專業協會等渠道,建立多層次的營銷模式,促進保險產品的銷售。

根據全省各地經濟發展及保險客戶的特點及實際需求,積極借鑒國外保險渠道中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大力發展其他形式的保險營銷渠道。這些渠道有:直接反應渠道、定點銷售渠道、保險經代渠道及保險經紀人制度等。

(五)重視人才培養,造就高素質保險隊伍

保險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能否培養一支道德水平高、業務能力強、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縣域保險營銷隊伍,直接關系到整個縣域保險發展的成敗。因此,在建立優秀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方面可通過以下幾方面努力:建立廣泛的教育合作機制,多方面的培養保險人才。做好人才的引進工作。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搞好企業的培訓工作。實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和從業準入制度,提高從業人員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質量,以及道德修養水平和誠信素質,使每位保險員自覺做到誠實守信、遵守承諾、言行一致、真誠正直。

(六)爭取政府支持,完善政策體系

縣域保險市場的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要有政府、企業、行業主管、農民及社會的共同參與,全力推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政府要按照“多予,少取,搞活”的原則,為縣域保險市場的發展提供政策傾斜和輿論支持。

各級政府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加強宣傳與引導,為縣域保險市場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加大財政與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建立縣域保險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解決困擾縣域保險市場發展的政策、資金等方面的瓶頸問題。各地政府要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發展保險業的有關精神,把縣域保險發展納入到當地政府的總體發展規劃體系,要加強和改善保險監管,把事前預防與事后檢查、正面引導與處罰違規行為、政府監督與行業自律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做到標本兼治,促進縣域保險業健康發展。同時要加強與農業、救災、救濟、財政等部門合作,積極整合支農資金,發揮保險的“放大效應”,支持幫助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要進一步完善法律保障體系,相關部門要依法行政,堅決打擊保險詐騙和侵占、挪用保險資金等犯罪活動,切實維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和保險企業的合法權益,為縣域保險市場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