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學范文

時間:2023-03-27 11:13: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交通工程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交通工程學

篇1

Abstract: Traffic engineering is the major basic course of traffic engineering,traffic transportation,security engineering. The course covers the basic features of traffic flow, the general approach of traffic surveying, traffic flow theory, highway capacity,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content knowledge, and it is essential to train students to solve professional problems. Shijiazhuang Railway College has been conferred the right of academic degree,taught “traffic engineering” as important lecture,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and thoughts.

關鍵詞: 交通工程學;課程;建設

Key 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course;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6-0182-01

1本課程在校內發展的主要歷史沿革

交通工程學是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安全工程等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涉及的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調查的一般方法、交通流理論、通行能力、交通管理與控制等知識內容,對培養學生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國,交通工程學研究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1973年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設置了交通工程研究室。七十年代末,交通、公安等有關部門開展了交通工程理論學習,1978年以美籍華人交通工程專家張秋先生為代表的外國交通專家來我國講學。

石家莊鐵道學院是河北省較早設置交通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之一,創辦初始就提出致力于構建特色鮮明的交通工程教學體系,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交通領域人才的需求。《交通工程學》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1 1999年,石家莊鐵道學院交通工程本科專業成立,同年開始建設交通工程本科課程體系,并將《交通工程學》作為重點課程,確立了以城市交通和公路相關內容為課程主體的教學體系。

1.2 2000年,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開設研究生《交通工程學》課程,致力于培養具有道路選線、交通設計綜合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

1.3 2007年,為了便于同學學習,《交通工程學》課程的相關資料,包括課件、授課計劃、實驗指導書等由分院交通實驗中心網站,為本門課程的同學構建了內容豐富的網上教學平臺。

1.4 2007年至今,石家莊鐵道學院土木工程、交通運輸等本科專業分別針對其學生培養目標和專業發展方向相繼引入《交通工程學》課程作為選修課,由交通工程系教師授課,交通工程學課程逐漸滲透、融合,其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2理論課教學內容

石家莊鐵道學院的辦學定位是“立足河北、服務交通、面向全國,致力于將我院建設成特色鮮明、河北一流、國內知名的多科性大學”。生源來自于全國20多個省、區、直轄市,學生就業于工程生產一線,2007年度就業率為90%左右。

交通工程是石家莊鐵道學院“立足河北、服務交通、面向全國”辦學定位的重要支撐專業,也是學院優勢特色專業之一。該專業培養具有大交通意識,具備城市道路、公路、軌道交通系統的規劃、設計、控制與管理等知識,具備初步研究開發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交通工程學》是交通工程本科生專業及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研究生專業的學位或必修課程,同時也是學院相關本科專業的選修課程。《交通工程學》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開展城市及區域交通調查、規劃、管理和控制、交通事故處理等工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并為交通工程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

難點:基本知識的綜合運用,即面向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解決方法:基本教學內容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以習題及思考題,并安排答疑,為綜合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注重互動教學、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強化課程實習與畢業設計環節,引導學生將課本理論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來,同時鼓勵并組織學生參加與本課程相關的競賽活動和科研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教學團隊建設

篇2

Abstract: Traffic engineering is a discipline with vigorous development, as the major cours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major,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By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many years,Shjiazhuang Railway University traffic engineering group formed unique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s. Now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is shared with colleagues.

關鍵詞: 交通工程;教學體系;教學方法

Key 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teaching system;teaching method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6-0224-01

0引言

交通工程專業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學科,交通工程學作為交通工程專業的主要課程,其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的建設非常重要。我校該課程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完善的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建設了高水平的交通實踐基地和比較完善的網絡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課堂精講與課后自學相結合,開展案例教學與互動教學相結合,并通過進行專題講座提高教學效果, 并依托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現場化”實踐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1教學體系建設

1.1 比較完善的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經過多年教學探索,課程組制定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交通工程學》教材體系。現使用的教材體系由主講教材、輔助教材、教學支撐料(擴充性資料)等三個層次組成,覆蓋了交通規劃領域的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工程實踐三個層面。

1.2 比較豐富的教學擴充內容交通工程學課程擴充性資料包括:①高新科技成果在交通工程中產生的新方法、新技術,例如:交通管理信息化技術、交通控制仿真技術、交通信息技術等;②近期收錄的典型交通工程案例分析,例如教師科研項目中或通過其它途徑獲取的典型案例分析;③國內外最近發表的有關交通工程學的論文研討。總之,本課程教學本著從基本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再到更深入的實踐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有目的有意識地綜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各種能力。

1.3 配套實驗教材的教學效果主講教師主持和設計各自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形式和要求。實驗、指導教材配套齊全。學生可根據實驗指導書順利地完成實驗要求。

1.4 高水平的交通實踐基地為了培養交通規劃的實踐能力,依托交通運輸工程實驗室,建立了具有省內一流水平的交通工程實踐基地。該實踐基地由基礎實驗室、計算機房、交通模擬中心、校外實習基地等組成。實踐教學環節由一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和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骨干教師負責,他們均參與過相關的縱橫向科研項目,積累了相關案例,對交通工程前沿有較深刻的理解,且具有較強的交通工程領域軟件開發應用能力,他們的實踐教學受到學生的好評。

1.5 比較完善的網絡教學目前,《交通工程學》課程內容已經形成多媒體教材體系,《交通工程學》課程以及實驗教學主要內容已經全部實現了多媒體教學。

2教學方法建設

2.1 明確教學內容,課堂精講與課后自學相結合針對該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專業知識覆蓋面廣的特點,將教材內容指定為兩部分分別進行精講與課后自學,其中精講內容針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細致性教學,在要求學生掌握理論方法的同時輔助以大量的交通工程實例分析;自學內容約為教材內容的1/5,其中數據采集、交通現狀分析與近期治理、交通需求預測、網絡分配技術、道路交通系統規劃、城市交通戰略規劃及道路交通系統評價為精講內容;交通系統規劃軟件、交通規劃工程研究報告為自學內容。對學生的課后思考提出具體要求,并結合課堂討論、實踐論文以及課程設計等靈活方式加以考核。

2.2 開展案例教學與互動教學以交通工程學實際案例為基礎,把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既有一路一例的案例,也有綜合案例,既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又力求簡明、形象、生動、具體。

教師的單方面授課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本課程中,結合實踐的內容,安排學生進行實踐工作的介紹和演講,并解答其他同學的疑問,互相交流。

2.3 進行專題講座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外聘專家或授課教師定期給學生舉辦專題講座,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介紹相關基礎知識和學科動態,使學生能夠在打下扎實基礎的同時了解本課程的前沿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4 依托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現場化”實踐教學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訓練,石家莊鐵道學院交通學科精心安排了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依托實踐教學基地,大力開展“現場化”實踐教學。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院已和河北冀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石家莊市公安交通指揮中心等單位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為交通工程學課程建立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改變由單一任課教師站在講臺前傳授書本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充分整合教學實踐基地的教學資源,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或聘請資深交通專家、知名學者走進課堂開展“講座式”教學,或帶領學生參觀交通工程設施的現場,結合具體工程項目進行針對性講解。

2.5 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精心組織課堂教學該課程是一門信息量大、時代感強、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小組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設計了大量直觀、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組織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3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申請審核博士招生簡章

為了選拔和培養適應現代科學發展需求的優秀創新人才,積極探索新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與培養體制,根據學校《博士“申請-考核”制選撥工作實施辦法》(西交研[2017]93號),特制定本學院2018年博士招生“申請-考核”制實施辦法如下:

一、招生規模

2018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計劃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47名(含公開招考、長學制轉博、直接攻博)。

二、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全日制是三至五年、非全日制是三至六年。

三、申請程序

1、申請條件

符合《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博士生招生簡章》上規定的報考條件;大學英語六級考試通過者優先。

2、網上報名

登錄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為:yz.xjtu.edu.cn),進入網上報名系統。按網上報名系統說明錄入本人各項真實信息,下載確認報名情況登記卡及報名相關表格(網上報名具體情況請留意交大研究生院網上的通知),考核內容及程序以此辦法為準。

3、繳納報名費

考生登錄報名網頁按照網頁提示繳納報名費,不繳納報名費者報名無效。報名費一經繳納概不退還。

4、遞交申請材料

(1)博士生考生報名情況登記卡(雙面打印,須經本人簽字);

(2)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登記表;

(3)兩份攻讀博士學位考生專家推薦書,由具有博士生指導資格的正教授填寫。

推薦書是我院確定博士生申請資格的重要依據,考生在選擇推薦人時要足夠重視(格式見附件)。推薦書應由推薦人根據自己對考生的了解,實事求是由本人撰寫,并簽字密封直接投寄。推薦書主要內容應包括該考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態度、課程成績、外語水平、科研能力、協作精神等(推薦書格式為材料學院專用格式)。

(4)原則上可根據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招生目錄上的研究方向,也鼓勵學生的自主創新研究,提交一份擬攻讀博士學位的科學研究計劃書(不少于5000字),學院可根據計劃書指定導師。(請在2018年3月5日前提交)

(5)科研水平和能力佐證材料,如、專利或論文正式錄用函的復印件、獲獎證書復印件等。

(6)碩士課程學習成績單。(加蓋公章有效)

(7)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復印件或其他英語能力考試證書。

(8)學士、碩士學位證書復印件,本科、研究生畢業證書復印件(應屆畢業生須在入學前補交學位證書及畢業證書復印件)或證明書。往屆碩士生提供碩士學位認證報告,應屆碩士生提供教育部學籍在線認證報告,境外學位證書報考者,須提交“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證明的復印件。

(9)碩士學位論文全文(往屆生)或論文主要結果和詳細摘要(應屆生)。

(10)考生本人身份證件復印件,應屆生需附學生證復印件。

(11)二級甲等以上醫院出具的體格檢查合格證明。

5、申請材料遞交

除科學研究計劃書外,其余申請材料需在2017年1月6日前通過以下方式遞交:

(1)郵寄: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學院教務室,馮宇虹老師(郵編:710049);

(2)直接遞交: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務室,馮宇虹老師,仲英樓A215房間。

備注:① 若遞交的申請材料不全,申請將不予受理;

② 面試時需提供所提交申請材料原件,以供查驗;

③ 一旦發現造假行為,將取消面試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④ 申請材料一經提交,恕不退還。

四、資格審查

本院博士生招生工作組組織專家審閱材料, 將在2018年1月14日前將通過資格審查的申請人名單公布在學院網頁上。經過資格審核的考生須于2018年3月30日在仲英樓A215進行現場確認,3月31日參加綜合能力考試,現場確認需攜帶以下材料:

(1)學士、碩士學位證書原件,本科、研究生畢業證書原件(應屆畢業生須在入學前補交學位證書及畢業證書)或證明書。往屆碩士生提供碩士學位認證報告,應屆碩士生提供教育部學籍在線認證報告,境外學位證書報考者須提交“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的證明原件(查驗原件);

(2)準考證。2018年3月23日-3月29日期間,登錄研究生院主頁下載打印準考證。

五、考核及錄取辦法

學院成立綜合能力考核小組,由學術分委員會成員、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委員、博士指導教師組成。

1、材料評議:考核小組委派3名專家對申請者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科研項目、學術水平、攻讀博士的研究計劃書、推薦書等材料進行評議,對申請者的書面材料進行全面、獨立的評估、打分(滿分100分),并出具書面評議意見,不合格者不能進入下個環節。此環節成績占總考核成績的30%。

2、綜合能力考核:凡取得考核資格的考生于2018年3月31日到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參加學院組織的博士生入學綜合能力考試,考試形式為筆試,筆試成績不合格不能進入復試階段。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30%。

筆試內容包括兩部分:

(1)專業課,以“材料科學基礎”為主,個別考生可選做“固體物理導論”或者“普通有機化學”的相關內容,主要考察材料相關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靈活運用能力,不指定參考書。考試時間為2小時,滿分100分。

(2)材料專業英語。主要考察材料專業英語的翻譯與寫作能力,形式為英漢互譯,不指定參考教材。考試時間為1小時,滿分100分。

3、綜合面試:學院成立面試專家組對考生進行綜合面試,每位考生面試時間不少于20分鐘,其中考生介紹自己基本情況15分鐘(采用PPT)、提問5分鐘,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碩士論文研究內容及成果、讀博科研計劃等;本環節主要考核申請者的科研志趣、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意識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面試專家對申請者進行無記名打分,滿分100分,占總成績的40%。

4、錄取:本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組根據以上三項成績匯總后排名錄取,按照材料學院博士招生文件政策,實行雙向選擇,確定擬錄取名單,并進行公示,擬錄取名單經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后正式錄取,并由研究生院發放正式錄取通知書。

六、聯系方法

招生網址:mse.xjtu.edu.cn/

咨詢電話:029-82665286

聯系人:馮宇虹老師

Email: fengyh@mail.xjtu.edu.cn

七、其他

其他未盡事宜按照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簡章執行,考生在報名前必須和報考導師溝通,本實施方案的最終解釋權歸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篇4

現代工業工程是以大規模工業生產及社會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在制造工程學、管理科學和系統工程學等學科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工程,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率為導向,采用系統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方法,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創新和決策等工作,使之成為更有效、更合理的綜合優化系統。美國田納西大學工學院郭位教授認為,工業工程只有貼近當地社會,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服務于社會,解決工業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保持強勁的生命力和競爭力[1]。作為交叉學科,工業工程是一門在原有基礎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中所產生的新學科[2]。因而所涉及的學科領域很寬廣,與相關學科也沒有一個明晰的界限。

在美國,工業工程與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計算機工程、航空工程并稱為七大工程[3],20世紀80年代,我國才開始引入工業工程。在工業工程專業培養方面,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工業工程>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主干課程及主要實踐環節》規范[4],對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規定了明確的要求。2006年7月,由天津大學齊二石和西安大學汪應洛為主任和名譽主任的“21世紀工業工程專業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開發出版了21世紀工業工程專業規劃教材。按2004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工業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基本要求》,編審委員會編制了《工業工程實驗與實習教程》,對工業工程專業的實驗項目和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

在《工業工程專業實驗與實習教程》中,列出的工業工程專業實驗包括:基礎工業工程實驗、人因工程實驗、制造計劃與控制實驗、質量管理實驗、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綜合實驗和信息技術基礎實驗。如何保障培養質量,達到培養目標要求,對于實踐性很強的工業工程專業來講,實驗教學系統是關鍵環節,因此,為了能夠培養現代企業需要的工業工程專業人才,構建符合我國高校現狀的科學的現代工業工程教學實驗體系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直到1992年才在西安交通大學和天津大學設立工業工程專業,迄今已發展了十余年。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工業工程的應用已經引起了廣泛重視,一些企業應用工業工程也取得了初步成效,這就加劇了工業工程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研究。然而,在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國內高校工業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和各教學環節設置仍不完善,特別是其實踐教學體系更是落后于課堂理論教學。從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思想上缺乏足夠的重視。多數高校工業工程專業教師非常注重工業工程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而忽視了實踐教學的研究,缺乏對實踐教學的足夠認識;2)各實踐教學環節獨立,多為具體的課程服務,缺少銜接紐帶,沒有形成體系;3)實踐教學體系缺乏先進性、實用性、創新性和有效性,主要是因為設備條件有限或實驗設備陳舊,很多實踐教學內容脫離科技發展和企業的需要;4)教學模式單一,缺乏綜合實踐教學環節,使得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5)對實踐環節處于一種失控狀態,特別是某些實踐環節缺乏具體的目標與任務,致使實踐過程成了“隨便看看”、“隨便做做”的完全失控狀態。目前有關工業工程實踐教學環體系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從僅有的文獻資料來看,他們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1)研究成果不深入具體,僅僅泛泛而談,并不能形成有效的指導;(2)對實踐教學缺乏創新性研究,各個高校開設工業工程專業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結合特色進行相關實踐教學的創新,應該予以研究;(3)研究成果幾乎沒有借鑒與參考作用,難以推廣。

2面向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由于工業工程專業是一門多學科相交叉的新興學科,各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因此,工業工程專業的實踐環節(包括實驗)必須能夠適應多學科的特點。實踐環節的構建既要達到工學實踐(實驗)數據要求的準確性,又要滿足管理學要求的柔性,而且還要能夠適應不斷推出的多學科交叉性、復雜性以及服務性;因此工業工程專業實踐體系可以考慮從以下創新思維進行構建:1)構建從“點—線—面”逐步強化的全面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工業工程循序漸進的思維。2)完善對接地方企業生產實際的實踐教學,強化工業工程的應用性思維。3)開發若干極具能力的綜合實踐教學項目,培養工業工程創造性思維。

(1)課程實驗模塊。該模塊有機械類課程實驗與專業方向類課程實驗組成,機電類課程實驗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技術、工程力學以及電子電工技術等實驗。專業方向課程實驗包括基礎工業工程、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物流設施與規劃、生產計劃與控制、人因工程以及現代質量工程等實驗。機電類課程主要突出的是專業的應用背景。

(2)課程設計模塊。該模塊主要由機械設計技術、機械制造技術、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及物流設施與規劃等課程設計組成。本模塊突出了設計類課程的作用,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專業設計的技術與方法。

(3)常規實踐模塊。本模塊主要由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以及畢業實習組成。金工實習模塊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機械制造的各種加工方法;認識實習安排在專業課學習之前進行,讓學生對專業問題有一個初步認識,對后續專業學習起到一個奠基的作用;生產實習安排在專業課程學習期間或之后,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理解;畢業實習安排在畢業論文之前進行,主要是結合畢業論文來進行專題研究,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新實踐模塊。本模塊主要由汽車拆裝實踐、綜合實驗、商務實習及專業技能實訓等項目組成。汽車拆裝實踐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汽車制造與裝配的工藝過程,為專業應用的行業背景提供了幫助,因為本學校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汽車行業;綜合實驗主要是通過設計一個典型的制造工藝過程,將本專業的大部分重要課程聯系起來,使學生對整個專業知識結構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也加強了本專業各類重點課程知識的掌握;商務實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了解產品的市場運作過程以及培養學生進行市場調查的能力;專項技能實訓主要包括生產線產能平衡實訓、生產系統建模與分析、工藝流程的設計以及現場設施規劃布局等專題訓練,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從事專業工作的實際能力。

篇5

關鍵詞:交通運輸實驗教學管理模式

一、引言

近年來,為了加強工科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眾多高校成立了工程訓練中心等校內工程實踐教學單位,旨在使本校的工科學生參與工程訓練、凝練工程經驗,盡快的形成較為完整的工程意識,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過程急需的高水平工程技術人才。然而我國目前眾多高校成立的工程訓練教學單位多由校辦工廠或者教學工廠發展而來,其教學內容是以傳統的金工實習為主,全國各高校的在此基礎上成立的工程訓練中心也基本上繼承了以金工實習為主的教學體系。盡管近年來不斷的建設了一些電子和機電項目,如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數控雕刻機和電子裝配等現代加工實訓內容,但主要訓練內容依然圍繞機械制造開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針對本校在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的特色,分析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特征及人才培養目標,探索構建一種適用于交通運輸工程類專業的工程訓練教學管理模式。

二、交通運輸類專業工程訓練教學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運輸類專業所包含的內容不盡相同。具體來說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是服務于交通運輸業,研究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布局、修建及養護,載運工具的設計、制造及運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運輸規劃及管理、交通運輸的現代化及安全技術等工程領域,并據以進行交通規劃、設計、運營、管理等工作的一門工程學科。以本校為例,我校的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專業門類建設齊全,主要以道路及軌道運輸為核心,包括交通工程、公路工程、橋梁工程、巖土與隧道工程、車輛工程、物流工程、汽車運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交通建設與裝備、交通運輸管理、物流管理、交通運輸規劃、軌道交通、交通信息與控制等下屬于八個教學學院的二十多個本科專業,擁有規模龐大的生源,進行以交通運輸為核心的專門工程訓練培養的需求強烈,目前我校現代工程訓練中心開展的工程實踐教學也主要針對這八個教學學院。由于我校現代工程訓練中心的主要實驗教學內容仍以機械制造、電子技術為主,還沒有專門面向交通運輸類專業學生的工程訓練教學模式;雖然大部分專業有自己的專業實驗室,但這些專業實驗室也多進行與本專業緊密聯系的相關理論的驗證、未知知識點的探究等教學工作,存在知識面局限、受眾小、協同教學及綜合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縱觀全國主要的建設有交通運輸類專業的高校也沒有與之相適用的工程訓練教學模式。因此本文依托本校規模龐大的教學力量和生源,探索一種適用性較強的以“交通運輸工程”為對象的工程訓練實驗教學管理體系。

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特征

1.具有分化—綜合—交叉的特點。從我國學科分類體系上講,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包括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類,從行業角度講,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綜合了工學、理學和管理學三個門類,管理、地理、機械、土建、水利等11個專業類,以及眾多的子專業。交通運輸學科逐漸由眾多分化較強較深的專業性學科門類演變成一個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技術科學綜合交叉的新興學科。

2.具有較深的系統理論性。雖然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主體上屬于工程技術型學科,但伴隨這社會及經濟的發展和現代科技的進步,采用純粹工程領域的知識已無法解決目前出現的各類復雜的交通運輸領域的問題。運用深層次的理論科學解決現代交通問題已成為交通運輸學科的主流研究方法。

3.具有較強的生產服務性。馬克思將運輸成為“第四個物質生產部門”,將運輸看成是生產過程的繼續。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交通運輸業歸為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雖然交通運輸業局部具有第二產業與第四產業的特性,但面向交通運輸業的交通運輸學科始終具有較強的生產服務特性,以生產過程為前提,為生產過程服務。

4.具有較好的行業指導性。學科的指導性指的是學科本身對行業發展的指導作用。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作為一個綜合性、交叉性、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型學科,在其建立發展的過程中為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起到了優秀的指導作用,有力的促進力交通運輸相關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5.具有較高的社會實踐性。作為一門典型的工學學科,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是直接面向工程技術領域,為社會生產服務。

四、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人才培養目標

交通運輸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先行,因此,交通運輸工程始終被列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重點。宏觀上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道路與鐵路工程、機場工程、港口海岸及航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的設計、施工、檢測、使用及維修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及從事交通運輸規劃與經營管理的高層次經濟管理人才。前者要求從業人員掌握交通運輸領域中的某一或某幾種特定工程技術和交通運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結構,具備獨立解決交通運輸技術問題的能力;后者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全面的交通運輸業的知識,能夠參與到國家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各種交通運輸領域企業的決策及經營管理,具備從事運輸規劃決策、運輸行政管理、運輸組織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五、交通運輸類專業工程訓練教學方案

1.交通運輸工程認知訓練。本層次的工程訓練教學主要針對剛入學的交通運輸類專業學生在第一學期開展,屬于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識的認知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及相關專業的起源,明晰其發展歷程、現狀及典型的職業規劃,并在此基礎上深入地了解本專業的主要相關課程及其發展前景,進而使得自己能盡快適應本專業的學習,強化專業意識、樹立專業思想、培養專業興趣,從而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主動性。訓練方式以觀摩教育、講座培訓為主,采用集中、分批訓練的方式進行;參與訓練的教學單位包括了現代工程訓練中心、交通館、汽車綜合性能試驗場等校內實習機構以及公路風洞實驗室、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橋梁結構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學校各重點實驗室。整個認知訓練在一周內完成,由工程訓練中心統籌組織,其他各部門協助完成。

2.基本工程技能訓練。本層次的工程訓練教學主要針對二年級或三年級的交通運輸類專業學生開展,屬于與交通運輸工程相關的專業基礎工程技能的訓練。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工程技能、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為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及未來工作過程中的創新實踐打好技能基礎。該層次的訓練將現代工程訓練中心部分傳統的金工實習和電子加工實習納入教學范圍,同時囊括了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相關的部分工程技能訓練,如交通燈設計、GPS調度管理、沙盤設計及制作、地理信息系統、交通仿真、汽車拆裝、汽車造型設計、汽車綜合性能檢測、CAD&CAT等。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將本校交通運輸工程學生劃分為設計施工類、載具裝備類、信息控制類及管理規劃類四類,根據各類專業的特點各有所側重,確定不同的訓練內容及課時數量。整個基本工程技能訓練時間為三周,主要在工程訓練中心內完成,部分課程在室外或由相關實驗室協助完成。

3.綜合與創新訓練。本層次的工程訓練教學主要針對三年級的交通運輸類專業學生開展,屬于與交通運輸工程相關的綜合能力和自主創新的訓練。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的能力,該部分訓練分為兩部分同時進行。一部分在我校工程訓練中心建設的交通運輸工程實訓平臺展開,該部分面向所有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學生。長安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實訓平臺是我校利用教育部改善辦學條件專項經費建設的一套面向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的綜合性的實訓平臺,該平臺包含“城市道路交通仿真沙盤”“智能交通信號協調控制實驗系統”“基于車路協同車聯網實驗系統”和“高速公路隧道監控實驗系統”等,在該平臺的基礎上可以針對屬于不同子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進行協同綜合教學,進行包含汽車造型設計、道路設計、道路交通安全評價、智能車輛控制管理、交通規劃、交通設施設計、交通控制系統開發、交通仿真、交通流統計、電子裝配等內容在內的實訓教學,通過該平臺的訓練,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鍛煉獨立動手和工程綜合思維能力。另一部分主要面向學習成績優異、對交通運輸知識具有濃厚興趣的高年級學生,結合學校、陜西省及國家有關單位舉辦的各類創新設計大賽展開。如我校工程訓練中心承辦或協辦的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大學生交通設計大賽、“挑戰杯”全國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陜西省創新創業大賽、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等進行。通過開展眾多的比賽,為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較為獨立集中的設計開發平臺,通過該類平臺,學生可以在模擬交通運輸工程開發、設計、生產、評價整個過程中對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進行全面的鍛煉,從而培養成為具有綜合工程實踐能力的交通運輸行業亟需的高水平人才。

篇6

[關鍵詞]系統工程 實踐教學 課程改革

[作者簡介]張愛霞(1975-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聯合大學礦業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系統工程教學與科研工作;李富平(1965- ),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聯合大學礦業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礦業工程的教學管理工作;趙樹果(1969-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聯合大學教務處,副教授,在讀博士,主要從事礦業工程的教學管理工作。(河北 唐山 063009)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0年河北聯合大學教改立項課題“《管理系統工程》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1017-08)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6-0134-02

系統工程是高等院校交通工程、采礦工程、安全工程、環境工程等本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是以一般系統為研究對象,以現代系統理論和方法為主要內容的一門新興的管理工程技術課程。課程以定量分析為主研究管理問題,將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結合,應用系統的、科學的、數學分析的方法,通過建模、檢驗和求解數學模型獲得最優決策的科學。要求學生學習系統與系統工程、系統優化、存儲論、系統預測、系統決策、系統模擬等內容,培養學生樹立系統思想并能運用系統工程方法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系統工程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實踐性、應用性強的突出特點。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系統工程專業人才的要求,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系統工程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系統工程的學習難度較大。系統工程以大規模復雜系統為研究對象,是在系統理論、管理科學及運籌學等學科基礎上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分析與解決各種管理系統問題的思想、程序和方法。系統工程側重于研究戰略性的全局問題,涉及面廣,教學內容豐富。由于課程內容比較抽象,又缺乏實際的系統工程理論的實踐活動,學生難以理解概括性極強的數學表達式和抽象框圖的理論表示方法,這增大了系統工程學習的難度。

2.教學效果一般。教與學信息反饋不及時,師生互動性差。部分學生課堂參與性不夠,師生互動有限,整體學習效果一般。

3.與專業相關課程的聯系程度不大。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只是單純地講授、學習課程,將各門課程生硬地割裂開來,不能夠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將本課程與專業相關課程緊密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掌握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對整個專業學習的整體把握,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系統工程教學內容體系設計

1.系統工程在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統工程是本科生在修完基礎課后接觸到的首門專業基礎課。通過學習系統與系統工程、系統優化、存儲論、系統預測、系統決策、系統模擬等內容,培養學生樹立系統思想,并能運用系統工程方法解決工程實踐問題。課程對培養學生管理創新能力和實現管理現代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所學系統工程思維方法是交通工程專業后續課程的基礎,系統工程技術方法在后續課程中發揮直接的作用。

2.系統工程內容體系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我國開設系統工程課程的高校來看,由于各高校服務對象不同,對系統工程學的理解不同,教學內容體系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差異較大。有的院校授課內容偏重“運籌學”,重點講授運用數學方法研究最優化問題,如東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有的院校則偏重于系統工程學,主要是解決系統優化問題,如西安交通大學。

按系統科學體系,系統工程屬應用科學層次,是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運籌學屬技術科學,是系統工程的基礎數學理論與方法,系統思想是辯證唯物論在認識世界中體現的基本思維方法。根據河北聯合大學開設系統工程學的教學經驗,系統工程學內容體系與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有一定的脫節。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系統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技術,能夠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要求部分考研深造的學生掌握較扎實的系統工程基本理論和運籌學的基本方法。將系統工程和運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方法和用系統工程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不同學校對考研考試內容的不同要求。但目前的教學內容不能統籌兼顧,因此在課程體系建設中,要將運籌學的數學工具和方法與系統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機結合,做到重點突出,因材施教,以適應不同人才培養的要求。

3.課程內容體系設計。根據以上分析,要對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在系統思想指導下,應用運籌學提供的數學理論與方法,解決實踐問題的方法論課程。課程體系由兩個相互關聯的有機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從系統思想出發,按系統科學在21世紀的發展方向——系統思想定量化和計算機應用設置系統科學方法論和系統科學體系、系統工程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步驟以及系統工程的主要方法——模型化等內容。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與養成系統思想,形成面向問題,在定性分析指導下進行定量分析的系統思維方式,掌握系統工程處理問題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步驟,其核心是樹立與養成系統思想。第二部分:從實現系統思想定量化和計算機應用出發,按系統工程的主要方法——模型化和計算機求解為重點,構建由系統最優化模型、系統預測模型、網絡優化模型、系統決策及多目標決策、實驗和模擬方法、網絡計劃方法等具體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針對實踐具體問題抽象化建模、求解和結果分析技術,給學生一個“方法庫”和“工具庫”,核心是定量化方法與工具。

在系統思想指導下,按在定性指導下進行定量的原則進行科學決策是21世紀管理科學的發展方向,是實現管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學生只有掌握了現代決策思想和決策方法,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求;只有掌握系統思想,全面綜合地研究問題,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系統工程課程正是按照這一指導思想設計、改革和建設的,既體現21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又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科學發展的要求。

4.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系統工程課程實踐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靈活掌握管理系統工程基礎在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中的基本方法和應用技巧,活學活用所學課程知識;培養學生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三、教學改革研究成果

1.系統科學體系設置系統工程學課程。結合一般同學和考研同學的需求,突破系統工程學的課程體系框架,引入了運籌學的數學工具和方法,按系統科學體系設置系統工程學課程,包括系統思維方法并應用系統思想進行系統分析,思維方法的發展、系統工程的概念、系統工程與運籌學的關系、系統工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掌握建立模型的理論與方法:預測模型、線性規劃、網絡及網絡計劃方法、決策模型等;各種模型求解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線性規劃、網絡模型、CPM網絡參數計算、目標規劃法等;掌握模型求解結果的分析方法,包括靈敏度分析、預測模型檢驗等;加強實踐環節,引入運籌學軟件QM和國際上流行的項目管理軟件Project等。

2.制定教學文件,改善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制定了相應的48學時、36學時的系統工程學大綱、教學日歷,整理完善了課件。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技術與板書相結合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克服單純使用板書信息量少、單純使用多媒體技術速度快、學生理解時間短的缺點,既增大了教學信息量,又能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3.教學注重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數學方法與計算工具相結合、課上教學與課后實踐相結合的“四結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選用理論講授與工程實踐案例分析相結合的傳授模式,啟發式教學與研討式學習相結合的互動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將重心向模型的建立、求解和求解結果分析轉移,側重實踐應用;增加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的培養,增加實踐環節,重點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建模”“算法”的計算機實習訓練,加強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開發與培養;增加工程實踐中應用較多的理論與方法內容,基本形成理論—軟件—應用一體化的課程體系,體現了“厚基礎、重素質”的教育思想。

4.鍛煉學生實際解題能力。為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重點突出運籌學、系統工程基本理論,先以例題入手,講解怎么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后分析解決問題過程中所用原理和方法。再讓學生重做此類題,掌握原理及方法。每講后布置兩個小時左右的課后習題,追求作業解題層次清晰、方法新穎、書寫規范,鍛煉學生實際解題能力,計入40%的平時成績。

5.強化實踐動手能力。以48學時為例,其中安排講課學時40學時,上機8學時。針對上機環節,編寫了上機指導書,制定了上機實驗、實踐安排。系統工程實踐性較強,強調結合實際管理等問題的應用。在教學中提出以下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是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視野。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系統工程及管理學、工業工程等方面學術刊物上的相關文章或有關研究報告,并定期或不定期在課堂上介紹與交流。根據學生的表現或研究結果計入10%的平時成績。二是提出問題,并完成簡明應用系統分析報告。要求每個學生在“系統工程方法論”課程結束前,結合實際提出一個可用系統分析原理加以分析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組建由3~4人組成的系統分析小組,擬分析問題;隨著課程內容的推進,各小組完成應用系統分析報告的框架,結課前在全班進行交流;課程全部結束后,完成正式的系統分析報告。根據系統分析報告的結果計入20%的平時成績。

6.收集豐富實踐案例庫。查閱各大院校和相關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網站相關資源以及課題組教師科研項目,建立了實踐案例庫。重點培養學生具備理解和運用運籌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優化與決策問題的能力。

四、結論

對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按照該課程在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定位,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對學生的能力需求,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即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從這一定位出發,要把運籌學與系統工程相結合,通過系統工程和方法論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定量方法在實踐中的運用。按照運籌學與系統工程的基本思路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形成以人為本的先進方法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并在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課程特色。經過教改實踐,教學內容先進合理,系統、完整地涵蓋了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體現了系統工程理論研究的新發展。教改堅持“思想、理論、方法、工具四統一”的教學方法,即加強系統思想、系統工程理論講述,強調數學模型方法的學習和掌握,結合科研實踐總結、收集、編寫案例,指導學生上機實踐,掌握計算機工具,進行實踐課題研究,提高了學生對理論方法的運用能力。通過采用教學案例、課堂討論、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上升,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愛霞,李富平,趙樹果.系統工程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劉永紅.系統工程課程建設與創新[J].裝備制造技術,2007(6).

篇7

【關鍵詞】軌道交通課程;交通工程專業;交通安全法;業務素質課程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軌道交通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據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高鐵的總里程達到1.8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鐵路營業的總里程數將高達15萬公里,覆蓋全國交通網絡。目前,在許多大中型城市中,得到批準建設軌道交通的有45個,規模近3,500公里,總投資近3萬億元。自2000年起,山東科技大學就已經開展了有關軌道交通設計的工作,在其技術指導下,青島的軌道交通總長度超過300公里,為交通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發展提供了遠大的發展空間。其中,軌道交通課程主要包括線路設計、軌道工程、軌道建設項目設計管理和系統設計等,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綜合性。因此,強化教學方法在教學培養中的作用對提高軌道交通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情況而言,軌道交通教學方法仍以傳統教學為主,如“講練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四步疑教學法”等,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使學生準確把握學習重點,學生往往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為了適應新時代對軌道交通人員的新要求,對交通工程專業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對提高軌道交通工程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交通工程專業軌道交通課程教學方法的現狀

據調查統計,我國高校交通工程專業軌道交通課程教學方法較為陳舊,通常都是教師講、學生記的模式,不僅教學環節相似度很高,教學理念單一,單向思維定式嚴重,而且很難從多角度激發學生的思維,這是軌道交通課程教學方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軌道交通課程設計環節存在不足。

由于軌道交通課程從屬于交通工程專業的某段線路或區間的設計和計算,教師往往會給學生大量的設計條件,使其有足夠的空間去理解操作方案。但這種課程設計模式使得教學形式單一,設計周期較短,考核機制松弛,不利于學生長期的學習和鉆研。第一,課程設計安排的簡化現象比較嚴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課程設計至少包括路基、區間隧道和車站等項目,教師過多的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方法無法使學生真正理解到教學內容的真諦。據調查,實踐教學是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出現的,課程設計簡化的傾向十分嚴重,有的教師會壓縮課程設計的實踐,有的教師會將設計內容精簡,從而降低了設計難度。這樣會直接導致學生將理論公式照搬照抄,忽視了實踐中的諸多因素。同時,由于教師布置的設計內容每一屆都很相似,因此設計模式和成果也多半是模仿而來,與實際要求的效果相差甚遠,這也為學生日后走向工作崗位埋下深深的安全隱患。第二,軌道交通課程設計之間的關聯性較低。在交通工程專業中各學科之間應該具有很大的關聯性,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啟下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側重專業知識和理論內容,忽視了其他學科與軌道交通的內在聯系,使得各學科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導致學生的學習體系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甚至造成思路混亂。第三,軌道交通課程設計考試過于寬松,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該設計的考核多以提交設計報告為主,設計的環節沒有設置任何反饋機制構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學生的設計理念、思路、方法更是得不到清晰的反饋,長此以往,錯誤的觀念得不到糾正,會逐步累積成錯誤的工作習慣,產生的后果難以估量。

(二)軌道交通課程教學方法單一。

我國在開設軌道交通課程的高校中,實施研究型教學方法的占絕大多數,即將精講、PPT和圖片瀏覽相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存在教學環節相似、手段單一的問題,依舊是課件、講解滿堂灌的舊模式,很多學生反映課堂中所學知識不如“試驗訓練”和“課程設計”的環節收獲多。因此,實現多角度、多系統開拓交通工程專業教學方法和模式成為改善教學的主要問題,將教學重點轉移到突破單向、定向思維,采用啟發式、主體式教學法上來。

二、提高交通工程專業軌道交通課程教學方法的建議

近年來,軌道交通課程中的工程實踐能力逐漸被廣大高校認為是交通工程專業學生最重要的專業素質之一,因此其教學方法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改進。基于對現狀的分析,主要從教學內容、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建議。

(一)加強軌道交通課程設計在日常教學中的地位。

實踐是軌道交通教學課程的根本,上海交通大學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回歸工程實踐”的口號,在國外,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交通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教學所占學時高達40%~45%。因此各大高校也要樹立理論與實踐同等重要的教學理念,適時制定出適應時展和社會需求的專業方案。建議適當壓縮理論教學課時,豐富理論教學形式,從而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提高課程設計在軌道交通教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加強課程設計在日常教學中的地位并不意味著要忽視精講教學。精講同樣是不可忽略的關鍵環節,通過板書、演示和測試,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狀態,值得注意的是,精講不能以傳統的傳授方式進行,而要實現教學的多維突破,如教學中存在公式復雜、概念多、構造規定多等情況,這種推導嚴密的內容讓學生往往難以適應,這需要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際軌道建筑為例進行講解,降低了學習和理解的難度。

(二)創新教學模式,實現關聯性教學。

在創新教學方法方面,教師要樹立專業課“全科設計”的教學理念,即軌道交通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本學科的知識,還要與其他專業基礎課程環環相扣,相互關聯,推行模塊化教學。同時,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體現學科的發展前景,將與專業發展相關的前沿技術的新理論、新方法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合理采用多媒體實踐手段,用更容易理解、記憶和貼近工程形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注重教學的互動性和即時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方法是交通工程專業軌道交通課程的關鍵環節,單一的教學法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多模塊、多維度的教學理念應被應用到軌道交通的實踐教學中來,不斷強化課程設計對提高理論教學質量和深化畢業設計教學效果的作用。在考核機制上要推行隨堂考核和成果答辯考核,嚴把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嚴謹、務實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蘇會鋒,靳露.交通工程專業軌道交通課程教學內容研究[J].大學教育,2015,9

[2]郭文榮,于麗杰,高宗余.應用型大學《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綜合課程設計》課程建設與研究[J].辦公自動化(學術版),2014,9

[3]劉陜南,石嶸.主動式教學在地下工程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文教資料,2014,29

[4]車廣俠,于慧玲.《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施工與維修》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市場,2011,49

[5]彭涌濤.信息化教學資源在軌道施工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6

篇8

(一)服務地方經濟

鑒于地方高校生源主要來源于當地,所以人才培養應該堅持以服務本地經濟和促使學生就業為向導,主動融入社會發展及地方產業布局之中,著力服務地方行業特色,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增強契合度,努力提高交通服務地方產業的能力,成為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柱力量。

(二)技能應用型

人才方案應注重培養符合本地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轉型升級大趨勢的需求,形成開拓創新的服務本地發展的培養方案。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政企三方共建,為交通工程施工監理、建設、概預算、設計、質量檢測等一線輸送“能下去、有實力、干得好”的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

(三)綜合創新性

根據學院長期發展服務地方交通產業的特點,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專業。所培養的交通人才應是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專業基礎,并具有發展后勁的創新型人才,并且要符合社會時代的需求,根植于現實互聯網時代,走綜合化車聯網發展現代化智能交通之綜合創新之路。

二、構建七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構建實驗、實習、實訓平臺,打實體系基礎

通過參觀先進實驗室,讓其了解交通專業研究方向及特色。實驗設置時要體現以人為本,激發學生創造興趣。所以要合理的安排實驗形式,將課堂操作實驗、綜合性試驗及開放性實驗有機結合。通過各類試驗結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實現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目的。實習提供給學生去現場實際操作鍛煉的機會,使學生轉變角色,融入工程。目前開設的實習有金工實習、認識實習、測量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可以強化學生理論知識的運用,培養其實踐能力。

(二)建立上機、課設、創新設計競賽機制,構建學生成才枝葉

上機不僅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而且加強了綜合分析能力的鍛煉。計算機應用于交通工程專業的教學,可以做到數據調查、統計分析、數據收集、交通現象的模擬等,使實驗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提升。最終演化出交通流理論及交通網絡流理論兩大交通工程研究領域。課設在檢驗學生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如何去從整體把握一件事情,進而如何做一件事情,最終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設計的整個過程中,與同學分工,和同學們相互探討,相互監督,相互學習。收獲知識,學會了運籌帷幄,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寬容,也學會了做人與處世。課設是專業課程知識全方位應用的實踐機會,是走向社會、從事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環節。“交通工程專業創新設計競賽”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一種實踐教學方式,現面向本專業的部分學生開設,通過校交通愛好協會招攬交通各類人才。進行相應的學習,通過這種途徑的學習,不僅可以牢固深化理論教學成果,同時可以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后通過參與到各類競賽活動,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起獨立思考、信息檢索,使學生對交通專業基礎技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并對專業有更深一步的認識。

(三)強化畢業設計,促使學生、工人身份無縫連接

加強畢業設計與生產實習管理。這兩者是一項綜合性實踐鍛煉,對早日適應工作環境、進入工作狀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生產實習期間學生定期匯報實習情況,老師予以及時解決問題;指導老師針對具體實習內容安排具體的實習單位并制定對應的實習指導計劃,定期進行指導,實習完組織答辯,驗證實習成果。畢設課題主要來源于指導老師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突出實踐性和針對性;加強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指導老師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全程跟蹤,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分階段檢查整改情況,保證學生畢設的質量和進度,引導學生采用先進的分析方法,切實提高綜合能力;最終對設計成果進行嚴格的答辯,并指出里邊的不合理讓學生予以改正。構建七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三實為基礎,構成了學生成才的根基;上機、課設為支柱,構成了學生成才的枝葉;畢設為成就,構成了學生成才的花果。通過這樣七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從種子逐漸發芽開花結果,成為社會建設的合格接班人,為社會更好更快的創造更大化的價值。

三、搭建實踐教學體系的配套措施

(一)建設實踐教學理念

教育理念是否先進決定了教學改革是否能取得成功。定位辦學理念,立學校之魂,引領轉型之綱。樹立開放性的育人觀,建立多樣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當今時代,高等教育以素質教育為中心,樹立以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教學理念。

(二)“雙能行”教師團隊的建設

教師是教育的中心要素。在交通這門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尤其是現代化對應用人才急切需求的背景下要在堅持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保證兩者發展的有機結合,這樣說來需要既游刃有余的教授理論知識,又能很好的指導學生實踐技能的“雙能型”教師團隊。

(三)搭建校外實習基地

實習基地是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進入實際工程的一個轉換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轉化的好壞決定了學生社會的適應性,學生看到不足之后,回到學校再努力的鉆研,使自己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實習基地是學校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科研水平的重要場所。應加大校企合作,積極開拓和建設優質、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四、結束語

篇9

摘 要:本文介紹了我院將“系統工程型教學”模式應用于實際教學過程的改革實踐,主要措施包括重新定位培養目標、濃縮課程內容、擴展課程知識、更改考核方式等。

關鍵詞:系統工程型;目的性;系統性;實戰性;可擴展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 教學目標的定位

最近幾年,我們已經意識到,通識教育將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理念,這將關系到高校所培養的學生是否具有較高的科技能力的綜合素質問題。在整個大學教育階段,我們強調要進行通識教育,而在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中,同樣也有如何施行通識教育的問題。我們不能讓學生只了解某個軟件是怎么操作的,我們要讓學生懂得如何去充分地利用計算機。因此,教學目標就應該重新定位,如何將通識教育的理念注入到教學中去是當前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已經在全國廣泛地展開,很多高校中已經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列為必修課程。又由于國家或地方都設立有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等級考試,因此非計算機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涉及到office、網絡應用、數據庫、多媒體、程序設計。同時,大多數學校選擇教育部或教委所推薦的一些流行軟件進行教學,例如Word、Excel、IE、Flash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學過程大多數圍繞著這些軟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展開,在最后的考核評定時依然是圍繞這些內容出題和審核。

經歷了多年這樣的教學工作,我們確實感覺到歷年來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的教學,實際上只能讓學生簡單地了解了幾個特定的軟件,這并不益于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拓展,也不能滿足國家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根據社會的需求,如果在高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的培養目標作這樣的重新定位,就是我們的學生將是具有進一步自學計算機技能的、能善于利用計算機高效進行工作的,而不是只能背熟一些語法、模仿一些教材例題的。這樣,我們有必要就高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和考核等一系列問題重新進行思考。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由此,我們試圖將系統工程的思想應用于教學中,以便達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目的。

2 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們所施行的教學模式中,通常是提出一些知識點,然后進行語法講解,再舉出一些簡單的例子,著重介紹某個軟件所具備的基本功能,而忽略了其他與軟件應用有關的目的性、邏輯性、系統性、適應性、可擴展性、分析和鑒別等內容的介紹。因而在教與學之間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學生常常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例如,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課程?我的專業可能只需要學會使用辦公自動化軟件就行了,為什么還要學數據庫、多媒體、程序設計語言呢?我們怎么才能學好程序設計?我們只會照搬計算機實習指導書上的例題,自己不會設計怎么辦?甚至有的同學感覺到只有自己的專業課是必要的、重要的,而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的實際使用價值不大,沒有必要化費那么多功夫去學。學生感到有很多困惑,有時甚至感到無奈。

在各種思想的影響下,我們發現學生在上課或上機實習時經常會進行一些自主項目,例如上網聊天的、游戲的、打手機的、講話的、甚至睡覺的,因而教學工作很難取得滿意的效果。即使有些學生在考試中獲得了高分,但他可能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充分地利用計算機。這些問題是我們在計算機教育中必須重視、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們只有把學習的意義、目標、邏輯、技能、方法、擴展、趣味等合理并有效地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盡可能提高學生對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技能、方法。這就是我們要提出的“系統工程型教學”的理念,這樣才能提高我們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的教學質量。

3 教學方法的探索

“系統工程型教學”需要對以往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教學形式、過程、內容以及方法都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在講授課程基本知識點的同時,必須注入一些與計算機應用設計有關的內容,以幫助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覺學習。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在最近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地進行了一些嘗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語法的教學:學生要想充分利用軟件,必須要學習好計算機語言,主要是指計算機高級語言,如C語言、B語言。如何在短時間內了解有關的計算機語言的語法呢?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出一段綜合性的程序代碼,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和了解程序中可能出現的語法結構,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對語法的學習和練習,重視合理組織語句、巧妙編排語句、分析和評判程序。

軟件功能的教學:教師不僅要介紹軟件的基本功能,同時要引導學生注意了解軟件所涉及的一些擴展工具和功能,讓學生懂得什么是正確的操作和什么是不正確的操作、如何去合理地選擇軟件提供的標準工具、如何去獲得軟件所允許擴展的其他功能。

設計的教學:教師在介紹設計程序時,應該注重分析“需求”和“方案”的結合。不能只要求學生完成實驗指導書的習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強調分析實例的需求,設想各種可能的實現方案,分析和選擇使用軟件工具和功能,分析和評判程序設計的系統性、合理性、適用性、容錯性、和可拓展性等問題,引導學生注重從實戰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4 教學實踐的試行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尋找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首先提出一個實用的程序設計樣例,接著,分析這個程序的需求關系以及實現這個需求的具體方案和措施,然后,引導學生去設想更多的、可能的設計方案,并且啟發學生使用曾經學過的一些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實戰和系統的角度出發,去了解軟件的功能、有關的計算機語法、以及計算機操作規程。引導學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方式、多一些途徑、多一些假設,同時也要讓學生從可擴展的角度去進行學習和練習。比如,我們提出設計一個有獎競猜的程序,從以下幾個方面去介紹和引導:

(1) 如何設計程序的用戶界面

程序界面設計與現實模擬有關,并與創意能力有關。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選擇應用軟件工具,完成如:背景顏色、背景圖案、提示表達、人機交互等設置,可以引導學生從外界導入適用的軟件控件。分析不同的界面設置和布局所獲得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有所遐想,留下一個思考,如何設計出一個方便使用而且友好的用戶界面。

(2) 如何合理地顯示或表達競猜內容

程序所要顯示的競猜內容與實際含義有關。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選擇使用各種多媒體結合表達的形式,以便能充分地表示或演示與競猜內容相符的實際含義。簡單的競猜內容可以使用合適的文字或一目了然的圖像來表達,復雜的競猜內容可以使用文字、圖形、圖像或動畫等多媒體方式,還可以加上悅耳動聽的音樂或解說,以便使用戶能快速地理解該程序所要提供的競猜內容。幫助學生去設想和組合使用多媒體。

(3) 如何正確地獲取用戶的輸入

人機交互過程是大多數應用程序都需要設計的,便捷的交互方式直接影響程序的質量。正確獲取用戶的輸入不僅與設計者選擇何種交互工具有關,同時也和該程序中的競猜內容有關。教學過程中,我們引導學生從使用直接數據輸入和間接數據輸入兩種途徑去考慮;所謂直接數據輸入途徑,就是所獲取的用戶輸入數據直接成為程序運算表達式中的成分之一,例如數字、文字、日期等,那么程序中應該選擇文本框、文本區、輸入對話框等交互工具。而間接數據輸入途徑,即程序的交互方式以提供選擇項目為主,用戶的輸入僅僅是選擇并確認某種表示真實數據的表示項目,這時程序中應該設置按鈕、列表或組合框等交互工具。同時,我們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所設計的程序必須能保證用戶輸入的是有效數據。引導學生如何在程序設計中選擇或組合使用交互方式、如何正確判別和接收用戶的有效數據、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去防止錯誤數據的輸入。

(4) 如何判斷用戶競猜的準確程度

用戶競猜的準確程度與用戶的輸入以及標準答案有關。我們分別引導學生去考慮競猜問題本身的難易程度,例如簡單競猜、復雜競猜、單次競猜、多次競猜。簡單的競猜可能只涉及到一個或者多個直接進行比對的數據,復雜的競猜可能涉及到的是:數據的范圍、交叉數據、邏輯分析判斷等問題,甚至還涉及一些高等數學方法。單次競猜的情況則是一次決定勝負,而多次競猜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例如,用戶每次競猜都可以有獎勵積分,程序允許用戶競猜的次數可以隨著競猜的積分而即時調整。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利用計算機語言進行簡單的數據判斷和復雜數據的邏輯判斷。以提高學生所設計的程序對判斷用戶競猜的準確性。

(5) 如何給出用戶的競猜結果

競猜結果就是對用戶參與競猜的評判結果,可以用:對、錯、積分、級別等顯示方式。競猜結果的給出與用戶情緒激勵有關。我們可引導學生要考慮用戶的心理,以提高程序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無論用戶在競猜中是獲勝還是落敗,獎勵和鼓勵都是提倡注入的成分。因此,在完成這方面的設計時又需要涉及到多媒體的選擇和組合應用知識。

(6) 如何測試程序

程序運行的正確與否與設計者所輸入的代碼、算法、語法、邏輯、編輯、設置等眾多因素有關。我們要引導學生了解程序設計中各種可能出現的錯誤因素,同時,還要考慮所設計的程序要具備容錯機制,也就是說,假設用戶違反了程序所擬定的操作規則,所設計的程序應該能夠避免崩潰。幫助學生逐步學會自查錯誤,讓學生對程序運行的情況具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思考。

5 系統工程型教學方法的主要變更

從上述的教學方式來看,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已經超出了大綱規定的范圍,即不是單純地在講解某個軟件的基本功能和語法,也不是單純地在介紹某種操作技巧。我們是試圖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去傳授這門課程的。那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我們如何去把握好課程的教學進度呢?如何讓學生有較大的收獲呢?如何對學生進行考核呢?通過系統工程型的教學實踐,我們感到確實能夠提高教學效果,也確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主要的變更如下所述。

培養目標可以更新。我們要培養的是工程型的人才。在介紹課程內容的時候,不僅要推出計算機應用技術有關的規則或語法,而且還要加入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有關的邏輯性、系統性、適應性、可擴展性、分析和鑒別等內容的介紹。

大綱內容可以濃縮,知識面可以擴展。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為,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主要圍繞這一些重要的或被認為流行的軟件展開的。而這些軟件有階段性的特點,在一段時期中,它的規則或語法是不變的,過了這段時期,它的規則或語法將就會被修改,甚至完全被更新。所以我們所謂的濃縮大綱內容,就是引導學生了解如何去學習、去深入思考、去進一步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管能動性。我們的大綱內容就可以濃縮,教學時間由緊變松,而學生的知識面就可以擴展。

考核方式可以變更。歷年來,計算機應用技術考核的模式大多是筆試為主,操作考試為輔。筆試題型大多數采用單選題、多選題、填充題、改錯題等,有的試卷上可能會有簡答題。就操作考試而言,由于時間或難度等因素,采納的情況就比較少。我們考慮到,從工程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在原來的筆試考試中,適當地添加一些主觀題,了解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軟件方面的自我探索、目標任務的建立、程序設計的邏輯思想等方面的能力。或者我們可以

建立一個新的考試模式,例如提交由學生自行開發的工程,提交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體會、或者對某個計算機應用程序的分析報告等等。

6 總結

篇10

關鍵詞:教學相長教學學習共同成長

一、對“教學相長”涵義的重新認識

我們以前時常用“教學相長”來形容教學中老師與學生相互促進的關系,近日再讀《學記》,發現“教學相長”其實是針對教師的成長與學習而言的。旨在通過學習和教學這兩條途徑來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學記》提出:“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意即學習過后才知道自己的學識不夠,教人之后才發現自己的學識不通達。知道不夠,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學。知道有困難不通達,然后才能自我勉勵,發奮圖強。所以說:教與學相輔相成。

二、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老師都有體會:開始時認為自己教課沒有問題,但一上課,就感到有些地方講不清楚,更不能深入淺出地、生動地傳授知識,這時才感到自己的知識、能力還遠遠不夠,需要虛心學習,包括從學生身上學習。這就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才能“自強”的體現。

教師應該不只滿足于已有的知識、技能和教學法水平,應該一邊教一邊學,刻苦鉆研,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實踐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教與學”越深入也就越會感到自己的貧乏,從而發奮“自反”,求得長進。所以說:“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簡言之就是“教中學”,“學中教”,這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在學習中不斷成熟

人的一生都與學習聯結在一起,教書必須讀書,育人必須育己。要當先生先當學生。在知識的傳授上,能力的培養上,“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教師似是而非,學生正誤不分;在感情的陶冶上,靈魂的塑造上要“散布陽光在別人心理,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因此教學相長首先要從嚴于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入手。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首先把讀書作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為了適應社會、適應課改、適應學生,我們應把讀書學習作為畢生的選擇。

古人很早就說過“開卷有益”,直到現在,閱讀仍然是人們積淀文化底蘊、認識自我的理想途徑。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文化垃圾充斥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形式超過內容,過去、現在與未來擁擠在一起。不讀書的“理由”據說可以舉出很多,比如社會節奏快;工作太忙;誘惑太多,其他方面已占滿了自己的精神空間,傳媒視覺形象的沖擊遠遠超過文字閱讀的魅力……在如此浮躁的世風下,也許社會可以輕視讀書,但教師不可以輕視,也許大家可以都不愛讀書,但教師不可以不愛讀書。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文化的承傳,而書本是文化的凝粹,不讀書構不成教師的職業。雖然我們的工作每天都和書本打交道,但是生活中許多教師恰恰忽略了讀書。有的教師只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參縱橫天下,包用一生。我們平時倡導學生擴大課外閱讀量,重視課外閱讀的積累,但有的老師自己的閱讀量卻少得可憐,又有怎樣的說服力來讓學生擴大閱讀呢?因此,教師的讀書不僅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更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教師只有不斷地讀書、學習,才能豐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使自己的教育智慧永遠年輕和充盈,真正勝任教育的工作。

教師的閱讀一定要廣泛,既要閱讀經典名著,了解世代人類思想藝術的精華,又要涉獵流行文學,感染到時代的氣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以此拓展思維空間,尋求思想的營養、智慧的源頭,從中得到情感與意志的沖擊與交流。教師通過閱讀提高自我修養,讓心靈變得高尚,并且能帶領著學生走向高尚,把教育做到更好,這是語文學科教師成熟的必經之路。

四、在教學相長中師生共同成長

教師的困惑來自教學過程,教師最需要的知識也是關于教學的,于是再也沒有比教室更好的學習場所,再也沒有比學生更好的學習對象。在教學中堅持平等的意識是教學相長得以實現的基礎。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中開發教師的潛能。上課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教師個人面對的是一個學生群體,學生集體的潛能發揮出來,總能量往往會超過教師個人的水平,學生群體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

在進入信息社會的當代,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大大拓寬,報紙、期刊、廣播、電視、圖書館、博物館,尤其是互聯網,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備課時不可能“一網打盡”。因此,實際的教學過程也是教師向學生學習,給自己“充電”的過程。

教師鼓勵學生敢于和勇于自動發表見解、自由想象和創造。尊重學生的話語權,鼓勵學生“當仁不讓于師”。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各言其志。在彼此對話之中,不必一味不強求學生服從自己的意志,要樂于接受吸收學生的正確見解,從善如流。從此就可以教學相長了,毫不介意,才可最終以理服人。

當然師生不僅要在教學上提倡當仁不讓、教學相長,更要在在道德上也相互砥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