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技術范文
時間:2023-04-09 07:19: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鍵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青蝦;養殖;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S966.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3-0329-02
近年來,隨著青蝦市場價格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青蝦養殖,但在眾多的養殖戶中,能達到理想產量的養殖戶不是很多。據調查,有盈利的養殖戶占總養殖戶的1/3,有1/3能保住成本,還有1/3的養殖戶是虧本的。通過了解發現,養殖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養殖戶對養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環節掌握不好。筆者經過多年養殖青蝦,不斷地總結經驗,現將青蝦的養殖關鍵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塘口選擇與清整
養蝦池必須選擇在水源好的地方建造,且水源水質清新,水量充足,周圍沒有污染源[1]。目前,各地大量招商引資,各種有污染的企業越來越多,因此要特別注意水源的水質情況。周圍環境污染源較多的地方不適合養殖親蝦。蝦池建造要合理安排苗種池和成蝦池,苗種池的面積不宜過大,一般666.67~2 000.00 m2為好,成蝦池面積2 000.00~3 333.33 m2,池深均為1.5~2.0 m,注水1.2~1.5 m深,池埂的坡度為1∶1,如果坡度過緩,埂邊淺水區多易生長青泥苔,池底平坦,以利于拉網操作。如果蝦池周圍有農田,池埂要略高于農田埂,以防雨天農田中混有農藥的水流入蝦池,造成蝦的死亡。進排水系統應齊全。在繁殖苗種前15 d要做好苗種池清於、曬塘、消毒等工作。清塘消毒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漿全池潑灑。進出水口要用密眼網箔隔攔,以防野雜魚進入池中,注水后池中要施糞肥將水質培肥,施糞肥7 500 kg/hm2左右。然后用二氧化氯對池水消毒。不管是春季放養還是秋季放養,成蝦池在放苗前首先要曬塘,曬到池底泥開裂為好,曬好后用生石灰1 500 kg/hm2清塘消毒,生石灰溶化后全地潑灑,池埂都要潑灑到。待生石灰藥性過后加水5~10 cm,栽種水草。一般水草有伊樂藻、軟葉黑藻、菹草等,水草剛種下后應保持20~30 cm的水便于水草軋根生長。然后施有機肥3 000 kg/hm2或無機肥150 kg/hm2培肥水質。
2苗種與親蝦選擇
青蝦養殖的苗種以自繁為好,購置的苗種經過運輸,蝦苗的質量和成活率都要受影響,蝦苗進入塘口要對新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生長也受到影響。春季放養的苗種可以在外地購買,但夏季放養青蝦最好自己繁育苗種[2]。雌雄親蝦要在不同的養殖場區或野外捕獲的蝦中挑選,如果總是在自己養殖的池中挑選親蝦,由于近親繁殖會導致成蝦的個體越來越小,抗病能力越來越差,從而影響養殖的產量。選作繁殖的親蝦個體要大,應達到5 cm以上,性腺發育良好,抱卵量大,肢體完整,健康無病。注意所選抱仔蝦的成熟度要一致,最好挑選所抱的卵都出現眼點的親蝦,這樣才能保證培育出的蝦苗規格整齊。
3繁育蝦苗
1 hm2苗池放150個大小為100 cm×70 cm×50 cm的網箱,網箱在使用前要進行消毒處理,每個網箱中放抱仔蝦1 kg。放過抱仔蝦后,每天要在網箱中投喂一定量的鮮活餌料,供親蝦食用,否則它們會自相殘殺,影響蝦苗的孵化量。并且每天要檢查網箱,撈出死蝦和已產空的蝦。蝦苗孵出后,前3 d池中每天投喂豆漿,用黃豆7.5 kg/hm2磨漿全池潑灑。3 d后用15 kg/hm2,7 d后可投喂青蝦破碎料,以確保蝦苗的快速生長[3]。此外,每隔3~4 d池中要施發酵過的有機肥,每次施2 250 kg/hm2,以培育天然生物餌料供蝦苗食用。平時應注意巡塘,打苗觀察苗的生長情況,早晚注意防止塘口缺氧,以免造成蝦苗死亡。經過30 d以上的養殖,蝦苗達到1 cm長就可以分塘轉入成蝦養殖。
4成蝦養殖
放苗要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拉網捕苗,操作要輕要快,苗種帶水過塘防止蝦苗受傷。如果苗種池距成蝦池較遠,或者從外地購買經過長途運輸的,蝦苗運到塘口后,先放入網箱,用充氣泵充氧,待蝦苗從暈眩狀態清醒過來以后再放入池中,以減少苗種損失,增加成活率。放苗300~375 kg/hm2。建議成蝦養殖池中不要搭配其他魚類。因為盡管進排水口有網箔隔攔,但養殖中期池塘中仍然會有許多小野雜魚出現,如果搭養魚類就無法清除野雜魚。青蝦喜歡夜間覓食,因此投餌要選在傍晚進行,每天1次,餌料以全價顆粒餌料為好,滿池撒喂,投喂量要根據天氣和蝦的生長情況而定,在此特別強調每池要設5~6個觀察吃食情況的食臺,用白色的材料制作,大小為100 cm×50 cm,沉入池邊淺水處,每天早上檢查蝦吃食情況,以便確定當天投喂餌料的數量的增減。青蝦在蛻殼期食量減少或不吃食,平時要注意觀察,發現青蝦大量蛻殼就要減少投喂,以免浪費餌料且易使水質變壞[4]。
5日常管理
蝦池中一定要有水草。水草除了可以為青蝦提供餌料外,主要是降低池塘青蝦的分布密度,增加青蝦主體分布,避免青蝦互相殘食,提高池塘產量。水草面積不能超過蝦池面積的40%。水草在池中間隔長條型分布。春季氣溫低要使水溫上升快,池中水位保持在50 cm,5月以后水深要控制在1.2 m。養殖前期每10 d要加注新水1次,7―8月高溫季節水位要保持在1.2~1.5 m,9―11月水位控制在1.2 m,高溫季節每15 d后使用生石灰潑灑1次,使青蝦池水體的pH值保持在8左右。蝦池水的透明度宜保持在25~30 cm,偏瘦要施發酵過的有機肥,防止池中生長青泥苔。施肥量不要超過1 500 kg/hm2。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要使用EM菌、光合細菌全池潑灑3~4次,每次用量EM菌每米用15 kg/hm2,光合細菌每米75 kg/hm2。每天必須堅持巡塘3次,巡塘過程中要仔細觀察青蝦的吃食情況、生長情況和活動情況,根據這些信息來確定餌料的投喂量。當天氣變化和秋天時節,特別注意防止蝦池缺氧,高密度養殖塘口一定要裝增氧機,平時要備足增氧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另外,每個養殖周期要用藥物清除野雜魚1~2次。野雜魚多不僅浪費飼料,增加成本,而且干擾青蝦攝食,影響其生長。
6病害防治
每個養殖周期用硫酸鋅潑灑2次,防治青蝦體表寄生纖毛蟲或藍綠藻類。平時要經常檢查青蝦的外表及腮部情況,發現病害要及時治療,常用治療青蝦疾病的藥物有纖蟲凈、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治療蝦病時不宜在早上進行。因為早上池塘中水質含氧低,用藥會造成蝦大量死亡。
7參考文獻
[1] 徐世澤.池塘青蝦養殖高產關鍵技術[J].中國水產,2010(7):38-39.
[2] 吳小蘭,章秋虎.青蝦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新技術[J].內陸水產,2007,32(1):26-27.
篇2
西成鐵路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預制
摘 要:客運專線后張法預應力箱梁預制關系全線的橋梁施工,以鐵路客運專線昭化梁場為對象,在梁場總體布置、箱梁預制的混凝土施工、預應力張拉、箱梁收縮徐變等關鍵技術方面進行了闡述。梁場的預制情況結果表明,箱梁預制控制質量良好。
關鍵詞:客運專線 箱梁 預制梁場 預應力
中D分類號:U4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b)-0051-04
Key Technology of Precast Concrete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Construction of Xi’an-Chengdu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Fan Chen
(Xi’an-Chengdu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Sichuan Co.,Ltd, Chengdu Sichuan, 610000, China)
Abstract:The bridge construction of Prestressed Precast Box Girder for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board, the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ZhaoHua beam field as the object, the key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general layout, girder box girder precast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estressed box girder, shrinkage and creep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ast beam field good quality control, precast box girder.
Key Words: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Box girder; Precast beam field; Prestress
作為橋梁施工的關鍵工序,客運專線建設中的箱梁預制具有技術含量高、設備用量大、投資費用高、質量要求嚴、建設期長等特點[1,2]。如何合理地對預制梁場進行總體規劃布置及對預制梁進行有效的施工質量進度控制就成為箱梁預制工作的關鍵。該文以西成鐵路客運專線昭化梁場C50高性能混凝土后張法預應力箱梁預制為例,介紹了梁場各組成單元的總體布置建設、箱梁預制的混凝土施工、預應力張拉、箱梁收縮徐變等關鍵技術問題。
1 工程概況
新建西成鐵路客運專線(以下簡稱西成客專)西安至江油段位于陜西與四川兩省境內,設計時速250 km/h,全長約509 km,其中陜西省境內約343 km,四川省境內約166 km。
西成客專四川省境內設計樁號為DK344+469.4~ DK512+428.418,包含四川段正線工程和廣元地區、江油車站及成都樞紐工程。西成客專四川段全線設置橋梁84座45.342 km,箱梁孔數1 106孔,其中32 m梁737孔,24 m梁369孔。
由于西成客專四川段橋梁建設任務橋隧比高,受控制性工程影響多;根據全線橋梁分布特點及各梁區的供應數量,結合每個梁場的合理覆蓋范圍及制梁進度滿足總工期要求,統籌劃分全線的預制及架梁區段,選定梁場位置及規模[3]。全線分為利州梁場、昭化梁場、江油厚壩梁場及雙河梁場四個梁場,其中昭化梁場占地規模102.5畝,生產能力為373孔,為其中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的梁場。下面就以其為代表進行分析。
2 制梁場的總體布置
梁場的總體布置合理與否關系不僅到梁場正常運轉,也關系到箱梁的預制質量,故梁場的布置應因地制宜地進行。
2.1 梁場主要區域劃分
梁場各區域劃分要充分考慮所選機械、場地條件、制梁工期等各種因素,統籌合理安排。昭化梁場主要區域劃分為五區一站一室,五區包括:(1)鋼筋加工區。(2)制梁區(包括制梁臺座、內模存放臺座)。(3)存梁區(含存梁及檢測臺座、提梁通道)。(4)提梁區(包括龍門吊軌道及臨時存放臺座)。(5)辦公及生活區。一站一室主要為混凝土拌合站(包括砂石料場、篩洗區、拌合站)及試驗室。其中還有一些輔助生產設置(如,鍋爐房、混凝土輸送車等設備存放區、材料倉庫、機加工棚、水電及其配套系統、場內道路等)。
2.2 區域規劃建設
當昭化梁場各區域劃分完成后,一般按以下原則進行梁場的規劃建設:(1)場地各區域功能設置盡量單一,減少各工序的施工交叉干擾。(2)鋼筋加工場和綁扎區設在梁場的一端,減少與制梁區混凝土、模板等的施工交叉。(3)梁場道路寬度、臺座間距、工裝布置等要考慮選用設備的外形尺寸、性能參數的影響及現場拼裝運梁車及架橋機的位置和方向。(4)制梁及存梁臺座的數量及布置形式要滿足制梁周期、效率及工期要求。(5)制梁、提梁設備的配置要與制梁工序,存梁臺座數量,架梁起止時間及存梁方式相結合。
2.3 優化后的梁場布置
昭化梁場根據場地情況、施工任務、機械設置,對各區域進行了優化設計,優化后的梁場布置情況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梁場共設置制梁臺座6個(含32 m/24 m共用制梁臺座1個),生產能力為30榀/月,存梁臺座48個(其中32 m與24 m共用存梁臺座20個,靜載試驗臺座1個),雙層存梁最大可存放箱梁95榀。
(5)生產初期,應至少應對兩孔梁預應力筋的管道及喇叭口摩阻等預應力瞬時損失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并對張拉應力進行修正;預應力施加實行智能控制,防止超張拉,確保預應力徐變上拱限值滿足要求。
3.5 控制張拉工藝
箱梁混凝土的預應力按預張拉、初張拉和終張拉三個階段進行。張拉時在梁的兩端及兩側四個頂同時進行,以張拉力控制為主,以力筋伸長值為校核。
3.5.1 預張拉
預張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度的60%+3.5 MPa時內模拆除后進行。張拉順序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注意保持兩端力筋的伸長量基本一致。
預張拉施加過程及監測:0~0.2 σcon(測初始伸長量及夾片外露量)設計張拉力(持荷5 min,并維持油壓表讀數不變,量測控制油壓伸長量及夾片外露量)錨固(量測錨固回縮量)。
3.5.2 初張拉
初張拉要求在梁體混凝土強度達設計強度80%+3.5 MPa(43.5 MPa)后進行,初張拉后就可用龍門吊將梁體移出臺位。初張拉力的施加過程及監測與預張拉相同。
3.5.3 終張拉
當梁體混凝土強度及彈性模量達到設計值后,齡期不少于10天才能進行終張拉。終張拉施加過程及監測:0初應力σ預張拉或初張拉σcon(測控制油壓伸長量及夾片外露量)σcon(持荷5 min并維持油壓表讀數不變,測控制油壓伸長量及夾片外露量)錨固(測錨固回縮量)。
3.5.4 管道壓漿
(1)終張拉完畢后,必須在48 h內采用真空輔助灌漿工藝對管道進行壓漿。壓漿時及壓漿后3天內,梁體及環境溫度均不能低于5 ℃。
(2)壓漿水泥采用42.5低堿普通硅酸鹽水泥及復合型外摻料,水泥漿體質量應符合《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暫行技術條件》的規定:漿體水膠比不超過0.34,流動度應控制在30~50 s之間并不能泌水。試驗室要通過多次試驗進行分析比較,以確定最佳的水泥漿配合比。
(3)壓漿工藝。管道壓漿采用真空壓漿技術[7],壓漿順序為先下后上,各道工序一定要嚴格按操作要求進行。壓漿過程應連續一次性完成,儲漿筒中的漿體要不停地攪動。壓入的漿體不得含未攪勻的水泥團塊,終凝時間不宜大于24 h。水泥漿要滿足以下要求:28 d抗壓強度≥50 MPa,抗折強度≥10 MPa;24 h內最大自由收縮率≤3%。
3.6 箱梁檢驗與移運
3.6.1 出場檢驗
預制梁出場檢驗主要有預制梁制造過程檢驗和成品檢驗。
(1)預制箱梁生產工藝過程控制由質檢部進行逐項檢驗,對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及配件等均不得使用。凡是本道工序質量不符合標準要求的,一律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2)當箱梁首孔生產時、批量生產中及當有影響抗裂性的質量缺陷時,應進行靜載試驗,要求梁體下翼緣底部邊角及梁底無受力裂紋,預制梁靜載彎曲抗裂性不小于1.20,靜活載實測撓度不大于1.05倍設計計算值[8]。
(3)預制好的箱梁要逐件進行成品檢查驗收、合格后簽發技術證明書。均設置橋牌,標明跨度、活載等級、設計圖號、梁號、梁體質量、制造廠家、制造年月、許可證編號等。
3.6.2 箱梁場內移運
預制箱梁在梁場內運輸、存梁及出場裝運時,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梁不會出現損壞,梁端的容許懸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箱梁在場內運輸、起落和出場裝運時,均采用聯動液壓裝置落梁;運、存梁時要求每個支點實際反力與四個支點的平均反力值相差不超過10%(或四個支點不平整量最大不超過2 mm)。
梁場采用900 t提梁機裝梁,要確保裝梁安全。當提梁機行走至待移箱梁上方時,用提梁機專用吊具與箱梁吊點進行可靠聯結,然后緩慢將箱梁吊起離地10 cm左右停車制動,仔細檢查梁體縱、橫向水平度是否滿足要求,如不滿足要求應將梁體落下重新調整吊桿螺栓或提梁機起升高度;同時檢查提梁機起升制動是否可靠,一切正常后方可繼續裝梁。提梁機裝梁應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進行指揮,吊梁行走時應保持在低位,梁底距存梁臺位支承臺面上方約30 cm高度,當運行到距運梁車3 m左右時停車,待梁體穩定后起升梁體到高出運梁車約30 cm位置,再將梁體吊至運梁車上方,調整梁置直到滿足或運梁車承載要求后平緩落梁。
4 結語
客運專線梁場功能多、工期緊,在規劃建設時應綜合考慮場地條件、所選用機械設備、水電、場內道路、生產生活用房等多項內容,既要經濟又安全適用;箱梁采用的C50高性能預應力混凝土質量要求嚴格,必須要從原材料、配合比、鋼筋模板加工、預應力張拉、養護及移梁各方面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昭化梁場的箱梁預制由于場地布置合理,質量控制到位,所生產的箱梁均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為全線的橋梁上構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盧春房.鐵路建設項目標準化管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
[2] 黃第福.鐵路客運專線梁場規劃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09(6):42-45.
[3] 王吉連,袁開誠,李陸平.客運專線鐵路預制梁場選址與總體布局的實踐[J].鐵道標準設計,2008(6):35-39.
[4] 周玉華,趙秀典,李平.客運專線預制箱梁高性能混凝土質量控制技術[J].鐵道標準設計,2008(8):63-67.
[5] 朱琛.武廣客運專線32 m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預制施工技術[J].世界橋梁,2010(4):28-31.
[6] 張克偉.客運專線32 m整孔箱梁冬季蒸氣養護溫度控制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09(11):23-27.
篇3
關鍵詞 大苗(樹);移植;苗木處理;栽植;管理
中圖分類號 S72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5-0214-01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人們對環境優美的要求越來越高,房產商和業主非常期望小區變的大樹成蔭、小樹成林、花紅柳綠、鳥語花香,再配以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曲路幽徑,仙境一般。采取栽(移)植大苗的方法是好的,但栽植過程中不講技術,造成欲速則不達[1-4]。筆者調查中發現造成大苗成活率低的原因有幾方面:栽(移)植時間不適宜,應在苗木休眠期或樹液流動前(秋后落葉或早春)栽植,否則會導致成活率低;栽植前不作任何處理,造成大苗生理失衡;起苗時主根切斷過大,須根留之甚少,緩苗困難;針葉樹種或常綠樹種遠程運輸,時間過長,又無全程管護既不了解樹種生物學特性,又無適應性栽植過程是造成珍貴樹種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栽后管理跟不上也是造成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為此,在移植或栽植大苗(樹)時應注意以下關鍵技術。
1 選擇適宜的栽(移)植時間
常規大苗移植應選在樹木休眠期或樹液開始流動前,秋季在樹木開始落葉至土壤結凍前進行;春季在土壤解凍后至樹木萌芽前進行。秋季栽植要看當地氣溫條件,如嚴寒地區,因生理干旱造成“抽條”或出現凍害而降低成活率,可將苗木運進后假植,待翌年春季萌芽前栽植[1]。
2 苗(樹)木選擇與處理
大苗(樹)栽植,歷經選苗、起苗、運輸、貯藏和栽植等過程,每個環節都關系到大苗(樹)的成活率。選大苗(樹)時,必須選擇原產地氣候條件與移入地相近的樹種。所選苗(樹)必須粗壯、主干通直、樹冠端正、針葉樹的樹形美觀、頂芽飽滿、側枝均勻、無外傷。起苗方式依據樹種不同而各異,一般落葉樹可用裸根法,針葉樹、常綠闊葉樹、難生根的落葉闊葉樹,起苗時需帶土球。起苗(樹)前5 d灌足1次水,以便苗(樹)木的根系、枝干有足夠的水分來彌補移植時所失的水分,并利于起苗時的操作[2]。
裸根起苗,一般胸徑在6 cm以上大苗(樹),采用截干和修枝法,保持樹體水分平衡。萌蘗力強的楊、柳、水杉等樹種,可鋸掉樹冠保留主干;萌蘗力弱的闊葉樹可鋸掉1/2~2/3的側枝保留部分樹冠,修剪創傷面用油漆封口。
帶土球起苗,常綠樹種起苗時需帶土球,帶土量依據不同樹種特性而定,一般干徑大小與土球大小之比為1∶10,即苗(樹)地徑1 cm,土球直徑10 cm,土球高度為土球直徑的70%~80%。對側根發育良好的樹種,土球應適當小些,側根根系不發達的樹種,土球應適當大些。起苗前,用濕草繩將樹干和比較粗的枝干纏繞嚴密。起苗時,在土球直徑外開溝,溝寬以便于操作為準,溝沿的內側要垂直,挖掘深度比土球的橫徑稍大一些,挖到預定深度時,用短柄鐵锨將土球修成圓球形,用濕草繩纏嚴。目的是保溫保濕,避免運輸中土球散落,減少植株失水和不同地區溫差對樹干的侵害,提高成活率。
對于一些珍貴、不易成活的大苗(樹),可以采用分次斷根移植法,移植前2年在樹干對應2個方向按樹基徑8倍之遠處挖溝,為解決根系受傷的問題,灌入稀泥漿,促發新根。移植前1年,用同樣方法在另外2個方向開溝灌漿,使根系回縮到土球范圍之內,以便起苗移植。
常綠樹種遇到工程急需反季節移植(生長季節)可采取施工地和起苗地同步進行,避開高溫季節施工,起苗時加大土球量并用濕草繩嚴密扎緊,運輸時遮蔭噴水,樹冠采取重剪強修和挖大穴深栽并立支架固定。
3 運輸
運輸是移植大苗(樹)關鍵技術之一,為了防止樹(苗)與車廂直接碰撞與摩擦,應在車廂底部放一些草簾或秸稈等軟物質,并在車廂前加大放置的量。將根部置于車廂前部,車廂尾部橫向綁一木杠,將樹冠置于木杠上,用軟繩固定。運輸時間過長或非適宜移植期,裝車后用草簾或篷布遮蔭,途中每隔3~4 h噴1次水[3]。
4 挖坑栽植
挖坑與起苗同時進行,按施工計劃的栽植點挖比土球直徑大50 cm左右、深比土球厚度深40 cm左右的栽植坑。將表土和熟土放一邊,深層土壤放另一邊,挖好后,坑內施有機肥(綠肥、廄肥、雞糞等)10~20 kg,或施復合肥2 kg左右,摻一些熟土攪勻松軟。
栽植方法主要有裸根栽植和帶土球栽植2種。一是裸根栽植,栽植前清水浸根24~48 h或全根蘸泥漿,栽植方法為“三埋二踩一提”,即將大苗(樹)放置于坑中央,使根系均勻舒展,不窩根、不上翹,苗莖直立,分層覆土,肥沃濕潤土(摻一些腐熟有機肥)填于根際,填到2/3左右將苗(樹)輕輕略向上提,分層填土踏實,使土壤與根系密接,覆土厚度超過原根基痕2~3 cm,并將苗(樹)穴修成盆狀,以利澆水。二是帶土球栽植,栽植前往坑內灌水,達坑深2/3,摻入一些含有機肥的熟土,邊摻邊攪成泥漿(粥狀),放入帶土球的大苗(樹),陰陽面與起苗地相同,擺正適中,待10 min左右,泥水滲入到土球中,再用剪刀剪掉草繩,使其散落在土球周圍,再封土踏實,修穴成盆狀,利于澆水。
5 栽后管理
5.1 澆水
栽后當天澆1次透水,次日再澆1次透水,10 d后仍澆1次透水,這3次水是保命水,澆水后表面撒1層細土保墑,以后視墑情澆水。除此之外,為了解決常綠樹種移植時保留大量枝葉而造成地上樹冠與地下根系水分失衡,栽植后每天10:00—16:00往樹冠上噴水,連續噴10 d。
5.2 支架固定樹木與遮蔭
新栽植的大苗(樹)易被大風吹歪,使根部土壤出現裂縫影響成活率,因此可用3根竹竿或木棍將樹體固定。對一些貴重大樹或在生長期內移栽,應用遮蔭網遮蔭,防止日曬,減少蒸騰,提高移栽成活率。
5.3 施肥
新移植大苗(樹)要經過成活、恢復樹勢、步入旺盛生長,需要及時供給養分,采取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相結合,原則是薄肥勤施。移植當年秋季和翌年早春、秋季各施1次肥(最好是有機肥或復合肥)。根外追肥是有利于恢復樹勢的最佳方法之一,既供給樹體養分,又補充水分。新栽植當年每15 d施肥1次,選用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等其中一種配制成0.5%~1.0%的速效肥液,在早晚或陰天時向樹冠噴灑[4]。
5.4 輸液促活
對貴重和難以成活的樹種,為了解決移植時樹體水分供需矛盾,可選用輸液促活技術。用木工鉆在樹干基部鉆2~4個輸液孔,孔徑大小與輸液針頭相匹配,孔朝下與樹干呈30°夾角,鉆至髓心。輸液孔水平分布要均勻,垂直分布上下錯開。所輸之液,需用磁化水或冷開水,1 L水加入ABT 5號生根粉0.1 g、磷酸二氫鉀0.5 g。將樹干注射器針頭插入輸液孔中,把貯液瓶掛于高處,拉直輸液管,打開開關,液體即可輸入,液體輸完可換新液,一直輸到苗(樹)木生出新根和抽出新梢后,結束輸液,再用波爾多液涂封孔口。
6 參考文獻
[1] 郭世萍,張瑜.大樹移植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4):243.
[2] 鄭芳,王春弘,羅彩云,等.園林工程中大樹移植技術的探討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1):3229-3230.
篇4
【關鍵詞】 VoLTE 關鍵技術 標準
一、VoLTE基本理論
通過對標準LTE話音加入GSMA定義,得到的最后處理方案即VoLTE,IMS網絡的實質是對網絡進行業務控制,它能將LTE和EPC網絡相互配合起來,從而達到分組域的話音、視頻通信的目的。通過IMS系統控制,VoLTE解決方案能夠為用戶提供大量的話音業務,比如號碼顯示、呼叫、會議電話等。《中國移動VoLTE技術白皮書》要求VoLTE解決方案進一步改善,改善的方向包括追求更高質量的視頻體驗、支持更高清話音等,并且通過將VoLTE解決方案與融合通信結合起來使用,這樣就能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業務體驗。在3GPP的技術規范的中,AMR算法和AMR-WB算法被稱為是使用最頻繁的算法,當然這兩者的話音速率存在差別,前者為4.75~12.2kbit/s,后者為6.6~23.85kbit/s。
二、關鍵技術
2.1半持續調度
半持續調度的特征是有一個20ms的調度周期,它具有MCS、RB資源、傳輸模式一成不變的特點,而且它是基于VoIP業務而進行的一項技術。在過渡階段,可以進行其他業務的動態調度,這是因為不需要對話音進行分組調度。在會話狀態這個階段,每間隔20m可以生成采樣分組,這樣的話就可以規避上行動態調度的請求,能將原有的話音傳輸能力提高二成左右。從理論上來說,在靜默期,背景音符號出現的周期是160ms,在這個階段,因為不存在話音數據調度,所以能蚨云淥業務進行動態調度。一旦客戶進行半靜態調度,延遲動態調度可以提高語音能力達到20%左右。
2.2頭壓縮
在用戶面PDCP實體中存在UE與eNodeB,它具有LTE系統中的ROHC功能實體,如此就能實現對面數據分組的頭壓縮以及解壓。具體步驟如下,壓縮端先對報文頭進行壓縮,然后使頭部壓縮信息傳輸到解壓端;在分析上下文的基礎之上,解壓方需要保障能夠正確對頭壓縮報文進行解壓。在不能使用ROHC頭壓縮的情況下,RTP和IP頭、UDP頭的開銷分別是12byte、20byte、8byte。AMR話音編碼速率達到12.2kbti/s,其凈荷數值可以達到33byte。如果使用ROHC頭壓縮方式,那么總共開銷是39byte,如果加上PDCP、RLC和MAC頭,byte數量就會相應增加。加上不使用ROHC,數據分組長度就是616bit,所以其壓縮效率是比較明顯的。
2.3 RLC分段與TTI綁定
RLCPDU是通過底層上報像信息對PDCPPDU進行分段而成的,它根據自身分配的無線資源的差異而表現不同的特征。如此形成的RLC分段可以使SINR和業務解調要求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具體實施方式是占用更多時域資源,然而其也具由一個缺點:計劃以外的分組頭開銷會相應增加。對于MAC層而言,其默認的功能是RLC分段,對于不同的分段比例,上行子幀的數量是不同的,而可實現的分片數的最大數量也會有差異性。所謂TTI綁定,就是指的是UE不需要等待HARQ進程的某些固定數目的數據,這樣就能達到減少系統頭開銷和降低分組丟失出錯的概率。
3.1VoLTE國際標準
主要相關國際標準如下:(1)3GPPTS23.237IP多媒體子系統(IMS)業務連續性。(2)3GPPTS23.292IP多媒體子系統(IMS)集中業務(ICS)。(3)3GPPTS23.216單無線頻率語音呼叫連續性(SRVCC)。(4)3GPPTS23.856單無線頻率語音呼叫連續性(SRVCC)增強。(5)3GPPTS23.272演進的分組系統(EPS)中的電路域回落。
3.2VoLTE國內標準
VoLTE相關國內標準主要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制定,相關國內規范包括:(1)《演進的分組核心網絡語音業務解決方案研究》(已完成)。(2)《演進的移動分組域中支持雙模單待語音呼叫連續性的設備技術要求》。(3)《演進的移動分組域中支持雙模單待語音呼叫連續性的設備測試方法》。(4)《支持E-UTRAN到UTRAN/GERAN電路域業務回落技術的核心網設備技術要求》。(5)《支持E-UTRAN到UTRAN/GERAN電路域業務回落技術的核心網設備技術要求》。另外,CCSA計劃后續制定VoLTE相關的研究報告和行業標準。
四、總結及建議
VoLTE具有一系列優勢:性能良好、方案相對來講較為簡單、成本較低。VoLTE可以作為中國移動選擇LTE話音解決方案時的目標方案。未來,VoLTE技術將是移動通信業務發展的主流,因為它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多選擇以及為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電信運營商對于該網絡的投資建設和市場運營還需要處理的問題非常多,所以做好相關的業務規劃和網絡建設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參 考 文 獻
篇5
關鍵詞:4G網絡通信 LTE-Advanced 3GPP 載波聚合中繼技術(Relay) 多點協作(CoMP)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12-0022-01
1 引言
當今移動通信技術步入4G時代,2013年6月韓國三星了LTE Advanced版的Galaxy S4,LTE-Advanced網絡采用了當前一代LTE的技術,并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演進。目前,LTE-Advanced網絡的下載速度最高達102Mbps,比中國普通家用寬帶無線傳輸速度快100倍以上。從理論上講,LTE-Advanced網絡的數據傳輸速度還能更快,根據最新的研究數據表明,LTE-Advanced網絡數據下載速度最高能達到150Mbps,數據上傳速度最高能達到37.5Mbps。
2 LTE-Advanced基本概念及主要技術參數
LTE-Advanced(LTE-A)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的后續演進,是LTE-Advanced的簡稱,2008年3月開始,2008年5月確定需求。LTE-Advanced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演進,但其并非5G,而是對現存LTE技術的更高效運用。LTE-Advanced的技術參數如下:帶寬為100MHz;理論下行峰值速率為1 Gbps,理論上行峰值速率為500 Mbps; 上行峰值頻譜利用率為15Mbps/Hz,下行峰值頻譜利用率為30Mbps/Hz。
3 LTE-Advanced的關鍵技術研究
為了滿足IMT-Advanced(4G網絡)的需求,3GPP結合當前的技術,針對LTE-Advanced(LTE-A)提出了幾項無線網絡傳輸的關鍵技術,包括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技術,多天線增強(Enhanced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技術,中繼(Relay)技術,協作多點發送和接收(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技術等,通過這些關鍵技術的應用,LTE-A的網絡速度可以得到大幅的提高。本文將對這些關鍵技術做如下分析和研究。
(1)載波聚合(CA)技術。載波聚合(CA)技術是聚合兩個或者更多的基本載波,滿足網絡傳中更大的帶寬需求,以便達到高速傳輸的要求。LTE-A中提出下行采用載波聚合技術,從而可以滿足帶寬大于20Mhz的網絡傳輸需求。按照頻譜的連續性,載波聚合可以分為連續的載波聚合與非連續的載波聚合。按照系統支持業務的對稱關系,可以分為對稱載波聚合和非對稱載波聚合。載波聚合的研究場景可以分為以下3類:同帶連續CA;同帶非連續CA;異帶非連續CA。
(2)多天線增強(Enhanced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技術。由于無線網絡傳輸受到頻率資源的限制,多天線增強技術可以通過擴展空間的傳輸維度進而能夠成倍地提高信道容量而被多種標準廣泛采納。受限于發射天線高度對信道的影響,LTE-A系統上行和下行多天線增強的重點有所區別。在LTE系統的多種下行多天線模式基礎上,而LTE-A要求支持的下行最高多天線配置規格為8x8,同時多用戶空分復用的增強被認為是標準化的重點。因此LTE-A相對于LTE系統的上行增強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終端的多個功率放大器,利用上行發射分集來增強覆蓋,上行空間復用來提高上行峰值速率等。
(3)協作多點發送和接收(CoMP)技術。協作多點發送和接收技術(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 Transmission/Reception)是指地理位置上分離的多個傳輸點,協同參與為一個數據終端的數據(PDSCH)傳輸或者聯合接收一個數據終端發送的數據(PUSCH)。
根據參與協作多點發送和接收(CoMP)處理的小區是否歸屬于一個eNB來區分,它可以分為Intra-eNB和Inter-eNB CoMP兩種方式。前者只需要本基站內部各小區間交互CoMP處理相關的業務數據和控制信息,較易于實現,而后者則需要在基站間交互這些信息,對X2接口帶寬有很高要求,時延也比前者更大,目前標準中討論的CoMP方案基本上都是Intra-eNB方式。
(4)中繼(Relay)技術。中繼技術是在原有站點的基礎上,引入中繼站,中繼站和基站通過無線連接,下行的數據先由基站發送到中繼站,再由中繼站傳輸至終端用戶,上行的數據則反之,如圖1所示,為中繼(Relay)技術的傳輸原理圖。通過中繼站能夠增強無線網絡的覆蓋范圍,并且可以支持臨時性網絡的分布,也可以支持群移動網絡的分布,同時還能夠降低網絡分布的成本等。
4 LTE-Advanced的發展前景
LTE-Advanced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隨人類對無線移動網絡高速度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無線終端設備商(例如三星、蘋果等)對LTE-Advanced的研發投入必將進入一個新的,全球的無線網絡運營商(例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對LTE-Advanced網絡建設的投入也必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雖然就目前來說,LTE-Advanced的發展還處于該產業發展的探索階段,但是隨著需求的旺盛和技術的不斷投入和更新,在不久的將來,LTE-Advanced也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參考文獻
[1]沈嘉,索士強,全海洋.3GPP長期演進(LTE)技術原理與系統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篇6
1雞場環境及設施要求
1.1場址選擇
場址應選擇地勢高燥、采光充足、通風良好、交通方便、水電充足、排水良好、隔離條件好的地方。養殖場周圍3 000m內無大型化工廠、礦廠、醫院等污染源。距離交通主干線、學校、居民點、畜牧場、屠宰場至少1 000m以上。不應建在飲用水源、食品廠上游。
1.2場區布局
場區布局合理,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雞舍之間距離10m以上,凈道和污道分開。
1.3設備設施
應配備相應的生產及配套設施,如消毒室(池)、更衣室、獸醫室、飼料庫等,并要具備工作所需的儀器設備。雞舍要配備通風換氣、光照等裝置。安裝糞便、污水、病死雞無害化處理設施。
2選擇優良品種與健康雛雞
2.1選擇優良品種
國內外優良肉雞品種:一是快大型肉雞,如愛拔益加肉雞(簡稱AA肉雞)、艾維茵肉雞、科寶肉雞、羅斯-308肉雞等。二是優質黃羽肉雞,如嶺南黃雞、新廣黃雞、新浦東黃羽肉雞等。三是地方優質肉雞品種,如洪山雞、江漢雞、景陽雞、鄖陽大雞等。對品種的選擇應視養殖戶的具體情況及養殖計劃而確定。
2.2引進健康雛雞
購雛時應確保種源可靠,即雞種純正和雞苗健康,還必須保證其來自非疫區。通過“一看、二摸、三聽”的方法來鑒別雛雞的強弱優劣。健雛標準是毛色光亮、精神活潑、行走正常、腹部收縮良好、無血污與突臍現象,拿在手里感到掙扎有力,叫聲響亮。
3確定合理的飼養規模
養殖戶要根據自身勞力、飼養技術和資金、設備等條件,確定合理的飼養規模。一般養殖戶以養
1 000~5 000只為宜。
4飼喂優質飼料
優質飼料雖然價格高,但其飼料轉化率也高。就飼料成本而言,育成2.5kg重的肉雞,用優質料比中等飼料可節約成本1.5元左右,且可縮短飼養時間7~8d,減少了藥費、水電費、人工費等。因此,使用優質飼料比中檔飼料可降低成本,提高飼養效益。
5優質肉雞公、母要分群飼養
公母雛雞的生理基礎不同,主要表現在生長速度、脂肪沉積能力、飼料轉化率等方面的差異,其對飼料營養、環境條件的要求也不同。優質肉雞實行公母分群飼養,可以提高雞群整齊度和飼料利用率,提高產品質量,減少殘次品,節省能源,提高經濟效益。
另外,公母分養要選擇肉雞在生長利用飼料最經濟時出售。一般肉用仔雞的公雞在7周齡以后,母雞在9周齡以后,生長速度減慢,飼料消耗增加。所以肉用仔雞的公雞養到7周齡后出售,母雞要養到9~10周齡后出售。這樣,公雞可比混群飼養提前1~2周上市,經濟效益較高。
6飼養管理技術
6.1接雛前準備工作
6.1.1育雛舍要求育雛舍不能滲漏雨水,墻壁不能有裂縫,水泥地面要平整,無鼠洞且干燥,門窗嚴密,房屋保溫性能好,并能通風換氣。平養育雛舍內要間隔成幾個小間,每小間面積20m2為宜,便于飼養管理和調整雞群。
6.1.2飼養員雛雞的飼養人員要選擇工作負責、細致、具有一定養雞經驗的飼養員,并由飼養員負責育雛墊料、水桶、料桶的準備。在進雞前2d對雞舍進行升溫,直至達到雛雞所需要的溫度為止。
6.1.3設備育雛設備包括升溫保溫設備(暖風爐、保溫傘、紅外線燈泡、電熱管(板)、煙道、火爐等)、飼槽、飲水器、水桶、料桶、溫濕度計、掃帚、清糞工具、消毒用具等。一般每只雛雞占有的料槽長度為:1~3周齡4cm,4~6周齡6cm。每百只雛雞占有飲水器60cm以上。只有保證每只雞有合適的采食和飲水位置,才能使其均勻地生長發育。
6.1.4清洗消毒育雛舍在進雞之前必須徹底清洗,包括墻壁、地面、籠具等設備的清洗。然后用1%的氫氧化鈉(燒堿)溶液噴灑墻壁和地面,再用其它消毒劑按使用說明對育雛舍所有設備進行噴灑。最后把門窗關閉,對育雛舍和用具進行熏蒸消毒。其方法有兩種:一是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40mL,高錳酸鉀20g。先放高錳酸鉀在舍內瓷器中,后加入福爾馬林,使其產生煙霧熏蒸2h。然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使舍內煙霧散發出去。二是用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過氧乙酸3g,放在容器內加熱使其蒸發,密閉2h。熏蒸時舍內相對濕度要保持在60%,其消毒效果明顯。
6.1.5飼料及藥品按照所進雞種的營養需要標準,提前購進或配合好雛雞飼料。一次購進或配料最好不要超過15d的用量,以免飼料霉變和營養成分損失。為了預防雛雞發生疾病,要準備好相應的藥品和疫苗。
6.2飼養管理
6.2.1飼養階段的劃分根據肉雞的生長發育規律及飼養管理特點,快大型肉雞飼養階段可分為育雛期(0~3周齡)和肥育期(4~6周齡);優質肉雞大致可劃分為育雛期(0~5周齡)、生長期(6~8周齡)和肥育期(9周齡后或出欄前2周)。在實際生產中,各飼養階段的長短受到肉雞品種和氣候條件等的影響,飼養階段的長短應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決定。
6.2.2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該期的目標就是使各周齡體重適時達標,爭取高的育雛率。據資料介紹,1周齡末雛雞體重每少1g,出欄時體重將少10~15g,為了保證1周齡末的雛雞體重達標,此期要充分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具體操作如下。
6.2.2.1及早飲水小雞出殼后處于高溫、高密度條件下,體內水分消耗多,特別是經過長途運輸,容易發生脫水。應在入舍后20min左右飲水,在飲水中加入5%~10%葡萄糖或蔗糖,最好使用高效電解多維,有利于雛雞體力的恢復和生長。在雛雞運抵雞舍后的半天內,飲水要比喂料重要得多。應放置足夠的飲水器以保證所有的雞只都能夠喝到水,并注意水溫應在16~22℃之間。對不飲水的雛雞可進行人工輔助飲水,可將雞喙碰觸飲水或飲水器而使其學會飲水。
6.2.2.2適時開食開飲后3~5h開食。出殼后雛雞第一次喂食稱開食。開食的早晚直接影響初生雛雞的食欲、消化和今后的生長發育。初生雛雞消化器官在孵出后36h才完全具備消化功能,過早開食對消化器官有害,對以后的生長發育也不利;過晚開食會消耗雛雞的體力,使之變得虛弱,影響以后的生長和成活。開食飼料用配合飼料效果較好。上料技巧為第1周每天喂8次、第2周每天喂7次、第3周每天喂6次、第4周后每天喂5次;在不同的時間上不同的料量,以刺激雞群的采食而取得好的飼養效果。
6.2.2.3適宜溫度1~3日齡分別37℃、36℃、35℃;4~7日齡33~30℃;8~14日齡30~27℃;15日齡之后27~24℃。此期溫度特別重要,如果溫度過高或受寒,會出現腹瀉、卵黃吸收不良、應激和脫水等問題,要勤觀察并根據需要及時調整育雛溫度和雞舍的通風。
6.2.2.4相對濕度不同日齡肉雞對濕度有不同要求,一般是1~4日齡65%~70%,以后相對濕度為60%~65%。防止脫水及飄飛的絨毛刺激雞呼吸道從而誘發呼吸道癥狀的疾病。嚴禁出現高溫高濕、低溫高濕和干燥三種情況。相對濕度較低,會導致雞群生產性能和均勻度較差;相對濕度較高,雛雞容易脫水,呼吸道黏膜容易損傷等。
6.2.2.5飼養密度一般前期以每平方米30只為宜,后期逐步降至每平方米15只以下。飼養方式對飼養密度有影響,網上平養密度可大一些,地面平養可小一些。
6.2.2.6飼料營養全面應喂以優質的全價飼料,1周齡內的雛雞對營養水平的要求高(粗蛋白>21%,代謝能12.5~13.4MJ/kg),所以此期的飼料營養水平很關鍵。2~3周齡為了降低營養代謝病(腹水癥、猝死癥和腿病等)的發生率,可以進行適當的限飼。也可以在1周內喂以高營養水平的開食料而在1周后配制蛋白>21%、能量11.5~12.5MJ/kg的雛雞飼料。
6.2.2.7光照1~3日齡24h/d,強度3W/m;4~30日齡調整光照時間約16h/d,強度1.5W/m,燈高2m,31~42日齡0.75W/m,并且育雛室光照要均勻。1~2h的黑暗與照明交替進行,使雛雞適應黑暗環境,遇到停電不至于發生擁擠,也便于控制采食,調整生長速度。
6.2.2.8嚴格消毒雞舍門前要設置消毒池,經常更換消毒藥水。喂雞前,要更換工作服,并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時要堅持對雞舍內外進行定期消毒。
6.3育肥期的飼養管理
此期的主要目標為育肥,促使雞群快速生長以獲得最大的出欄體重,管理要點如下。
6.3.1強化通風換氣以通風為主保溫為輔。此期如果不注意通風,雞群的排泄物產生的有害氣體會造成雞舍的空氣污濁,影響雞群的健康和生產性能。
6.3.2嚴格消毒特別是帶雞消毒,消毒次數為1次/d。隨著養雞時間的延長,雞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如果不注意環境的治理,最終將嚴重威脅雞群的健康。
6.3.3供給全價飼料和清潔飲水最好用全價顆粒料,此期的營養以高能量為主,蛋白水平可降至18%,如果具備混合條件則可在飼料中加入1%~3%的油脂以增加能量。夏天更應該注意雞群飲水的凈化及水槽和料槽的消毒。
6.3.4加強光照管理逐步延長光照時間,提高采食量,加強催肥,以獲取最大出欄體重。光照23h/d,強度為0.75W/m。強度太大容易造成炸群,強度太小又起不到刺激采食的目的。
6.3.5控制濕度相對濕度65%~60%,不低于55%。
7疫病防控
雞場能否及時做好疫病防制,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大疫病發生率,降低肉雞死亡率,從而降低飼養成本,是提高肉雞飼養效益的根本。商品肉雞疫病防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7.1重視雞場的環境衛生
堅持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工作要制度化、經常化、具體化。
7.2加強管理
7.2.1全進全出制飼養肉雞必須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養完一批雞后,必須徹底清掃、消毒,再空舍2周后才能進下一批肉雞。
7.2.2建立完善的衛生防疫制度保持雞舍內清潔、衛生、無異味,減少各種應激反應。定期對雞舍內外、飲水等進行消毒。進雛前對雞舍徹底消毒,工作人員進入雞舍時,必須穿工作服、換上鞋帽,雞舍嚴禁人員串舍和外人參觀。特別鄰近雞舍發病時,應嚴格封鎖。杜絕飛禽、老鼠、犬、貓等傳播病源。糞便遠離雞舍堆積發酵、無害化妥善處理,病死雞要焚燒或深埋。
7.3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
一般情況下,10日齡時用新城疫IV系疫苗點眼、滴鼻,17日齡用法氏囊弱毒疫苗飲水。24日齡和31日齡分別重復10日齡和17日齡的免疫,同時要適時合理用藥,控制雞白痢、球蟲病和慢性呼吸道病的暴發等。
免疫接種前后3~5d,停用抗病毒藥物,在日糧中適量添加口服補液鹽,維生素等抗應激劑。使用的疫苗要確保質量,選擇國家公布或縣(市)畜牧局推薦使用的疫苗;用藥時選擇國家允許使用的藥物,嚴格掌握用藥時間,并執行休藥期制度,以免造成藥物殘留。
8主要傳染病的控制
8.1白痢
8.1.1預防①從進行過白痢凈化的種雞場采購雞苗。②綜合衛生措施。保持穩定的育雛溫度,3~15日齡雞在飼料或飲水中投喂允許使用的抗菌藥(如氟哌酸、恩諾沙星、環丙沙星等)和抗菌中草藥(如辣蓼、野等)。連喂3~5d,停1~2d,再喂3~5d。
8.1.2治療首選藥的劑量比預防量加倍,同時注意用小蘇打或電解質多維輔助治療。
8.2大腸桿菌病
8.2.1預防管理過程中要注意水質衛生和加強環境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風使空氣清新,防暑、防寒、防潮濕,杜絕擁擠等應激因素。
8.2.2治療首選藥物為頭孢類、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8.3球蟲病
8.3.1預防①提倡籠養,網上平養方式育雛。②保持雞舍干燥、避免墊料潮濕。③15~35日齡在飼料或飲水中投喂允許使用的抗球蟲藥如氨丙林、地克珠利、馬杜霉素等,連喂3~5d,停1~2d,再連喂3~5d。
8.3.2治療首選藥的治療劑量比預防量加倍,同時投喂維生素K和維生素C有輔助療效。
8.4新城疫
8.4.1科學免疫分別于10日齡、24日齡進行疫苗接種,首免用弱毒苗,飲水免疫或點眼滴鼻。
8.4.2治療一旦發病,應立即隔離病雞,對未出現癥狀的所有雞只用弱毒苗緊急注射,注射時應每幾只雞換一次針頭,分群注射秩序為健康雞到可疑雞。
8.5禽流感
8.5.1科學免疫分別于10~14日齡、25~35日齡用滅活苗進行接種。
8.5.2加強管理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風使空氣清新。
8.5.3防控一旦發病,應立即全群隔離、封鎖、撲殺,對周圍的健康雞群緊急注射禽流感疫苗。
篇7
黃瓜夏秋季育苗時,苗期高溫多雨,容易引起徒長,且不利于雌花分化,加之濕度過大,易引起黃瓜苗期生理病害發生,因此不利于培育壯苗。在夏秋季育苗,可從以下關鍵技術著手。壯苗的標準
夏秋季黃瓜壯苗的標準是秧苗直立,子葉完好肥厚有光澤,2~3葉1心,株高15cm~20cm,下胚軸不超過8cm,莖粗0.5cm以上,節間短。根系發達,須根白色,多而粗壯。無病蟲害,無損傷,大小長勢均勻一致。
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的一般方法有高溫燙種、溫湯浸種、藥劑浸種等,有條件的地區還可進行低溫處理、變溫處理等。燙種和浸種處理不僅可以殺死潛伏在種子表面和內部的病原菌,還能使種子吸足萌發時所需要的水分,而溫度處理可使種子發芽勢增強,增強植株的持水性和根系抵抗力。
高溫燙種:可用“響邊水”(78℃左右,或是3杯剛燒開的水加1杯冷水即可)燙種,用水量一般為種子干重的5―6倍,加水后放入飽滿的黃瓜種子隨即朝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至水溫降至30℃左右,然后浸種1h~2h即可。切忌中間停留或反方向攪拌,以免將種子燙傷,吸水量相當于種子干重的65%左右即可。
溫湯浸種:是將飽滿的黃瓜種子投入50℃的熱水(常用2杯剛燒開的水加1杯冷水。黃瓜種子不耐熱,用50℃熱水即可)中,水量為種子量的4-5倍,盆中放置溫度計,并不停攪拌,不斷加熱水保證50℃水溫30min。為保險起見,可用雙盆保溫法,即將裝有種子及50℃熱水的小盆放在大盆中,在大盆中倒入高于50℃的熱水,并在小盆中放溫度計保證溫度在50℃不變。到時間后立即將種子撈出置于常溫水中浸泡2h~4h,期間換一次水。溫湯浸種對種子表面附帶的一般病菌均可殺滅。
藥劑浸種:是針對溫湯浸種溫度無法殺死的病毒病原物才用。用10%磷酸三鈉水溶液浸泡帶病毒病的種子30min-40min即可。藥劑浸泡結束后,需用清水反復沖洗種子上的藥液,以防發生藥害。
低溫處理:將萌動但沒有出芽的種子放到0℃~2℃環境下1天~2天,而后取出讓其自然恢復至常溫,接著繼續催芽。
變溫處理:是將萌動的種子放到0℃~2℃環境下處理15h左右,再移到18℃~22℃環境下放置14h左右,而后再轉入低溫下,再移到常溫下,如此反復,直至出芽。
催芽的關鍵是保溫、保濕、換水。將浸泡后的種子放在濕潤的紗布上并折起覆蓋種子,置于底部有少量水的培養皿或者盤子中,放入28℃~30℃的恒溫環境中進行催芽。一般24h~36h可出芽。每天早晚將種子取出,將紗布清洗并讓種子透氣,各換1次水,利于種子整齊出芽。出芽后每隔5h~6h將露白的種子挑出,放入3℃~5℃的低溫處,準備集中播種。夏秋季氣溫較高,育苗可不進行催芽,但催芽能使出芽更整齊,便于苗期管理。
營養土配制
根據生產地的資源條件選擇營養土的類型,原則是透氣性好、保濕、保溫、透水。經試驗得出,適宜的黃瓜育苗營養土容重為0.62g,mL~0.80g/mL,常用的是將充分腐熟的豬、雞糞占50%65%,三年內未種過葫蘆科植物的田園土35%~50%,過篩摻勻:或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按草炭:珍珠巖:蛭石體積比為6:3:1混勻。而后每方營養土中加入50%多菌靈粉100g及復合肥1kg,混合均勻后,裝入營養缽或者穴盤中即可。
育苗方式
夏秋季黃瓜育苗溫度較高,植株生長很快,一般日歷苗齡在18天~22天即可定植,苗齡較短,可用商品營養土塊育苗。但因營養土塊成本較高,一般采用50孔或72孔穴盤育苗。溫度管理
出苗前,為使盡快出苗應進行高溫管理,晴天白天25℃~28℃,夜間15℃~17℃;子葉展開到真葉顯露心,溫度宜低,要預防形成高腳苗和發生苗期病害,溫度白天20℃左右,夜間10℃~12℃;真葉顯露至4葉期是花芽分化期,既要防徒長,又要促進雌花分化,宜采取低夜溫管理,溫度控制為白天20℃25℃,夜間12℃~15℃,同時日照時間控制在8h~10h。夏秋季溫度較高,可通過遮陽網遮陽、澆灌井水進行氣溫和地溫控制,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濕簾和風機循環降溫。
肥水管理
黃瓜幼苗對磷肥的需求很敏感,會影響到后期的生長。因此,幼苗期可葉面噴施1‰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1次~2次。
苗期水分管理原則是見干見濕,不旱不澆,促控結合,防止幼苗徒長,可采用小水勤澆的辦法控制。澆水宣在中午前后進行,澆水后放風排濕,以防因濕度過大而發生病害。
促進雌花分化
苗期是黃瓜花芽分化和發育的重要時期。黃瓜在于葉展開后10天左右開始花芽分化,成苗期18~20節的花芽分化基本完成。花芽的分化具有可塑性,花芽性型分化對于溫度和光照條件敏感時期為1片~5片真葉展開期,因而可通過調節此時的環境條件來影響其性型分化。
適度的低夜溫可促進雌花分化。真葉顯露后,夜溫可適當控制在14℃~15℃之間,這樣可以有效增加雌花節比例和降低第一雌花節位。
強光照和短日照有利于促進雌花分化,而遮陽或弱光、長日照則促進雄花分化。經研究表明,8h~10h的光照對雌花的分化最有利。夏秋季育苗可將遮陽時間適當調整,一般在10:00~16:00間遮陽,以保證充足的光照時長。
適度提高空氣中的CO2濃度,可有效抑制黃瓜植株體內的營養消耗,有利于促進雌花分化。
植株體內激素種類及含量是黃瓜花芽性型分化的關鍵因素。各種環境因素均是通過影響植株體內激素含量而影響黃瓜性型分化的。也可使用外源激素來促進雌花分化。一般在苗期可噴灑乙烯利、萘乙酸、黃瓜增瓜靈等。具體的用法如下在2―4葉期,葉面噴灑100mg,kg~150mg/kg(10%~15%)乙烯利溶液1次即可;或是在1~3葉期,葉面噴灑10mg/kg(1%)萘乙酸溶液1次也可在2~3葉期,用黃瓜增瓜靈400倍液噴灑葉面1次。
病蟲害防治
夏秋季黃瓜育苗發生的侵染性病害較少,蟲害主要有蚜蟲、粉虱類、斑潛蠅、薊馬、葉螨等,主要發生由溫濕度不當引起的生理病害和噴灑殺蟲劑引起的藥害。
農藝措施防治,在育苗前將育苗設施及工具全面消毒。在不影響溫度要求的條件下增加通風進行降溫排濕。
物理防治,在育苗棚風口和進出口處使用50目的防蟲網,阻隔害蟲進入。在育苗棚懸掛黃板、藍板,約15m2掛一塊,掛在幼苗生長點以上15cm~20cm處,可誘殺粉虱類、蚜蟲、斑潛蠅及薊馬等害蟲。
化學藥劑防治:在進行化學藥劑防治時應注意:藥劑輪換使
用,以免產生抗藥性:濃度要合適,以免使幼苗產生藥害:選晴天上午露水蒸干后打藥,切忌中午前后高溫時段打藥:打藥部位要準確,根據病蟲害分布規律進行針對性防治。若是在育苗前已進行棚室消毒,發生病蟲害的幾率更小,若發生病蟲害在20天左右的苗期最多用藥一次。常見病蟲害的化學防治如下:
粉虱類:蟲量少時,可噴灑10%撲虱靈乳油1500倍液,25%虱鳥(噻嗪酮+異丙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蟲量多時,可加入少量的擬除蟲菊酯類(功夫、滅掃利、敵殺死等)殺蟲劑,或噴灑70%吡蟲啉5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性粒劑6000倍液。
蚜蟲:噴灑70%毗蟲啉5000倍液、5%啶蟲脒1500倍,20%滅掃利乳油2500倍液。
斑潛蠅:可噴灑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20%斑潛凈微乳劑2000倍液、10%煙堿乳油1000倍液。
薊馬:蟲量少時噴灑肥皂1%稀釋液、70%毗蟲啉5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性粒劑6000倍液、2.5%萊喜懸浮劑1000倍液。
葉螨:可噴灑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常見異常苗的補救措施
戴帽苗:夏秋季育苗高溫,由于種子瘦小、覆土過干過薄、濕度太小等原因易造成種子拱土時種皮不脫落而帶帽出土。可在育種前挑選大小均一、顆粒飽滿的種子,覆土時用潮土覆蓋,覆土厚度為1.5cm~2cm,播種前澆足水,出苗前保證營養土濕潤。剛出土的戴帽苗可灑清水或覆蓋濕土,增加濕度使其自動脫帽,或在早上露水未干前進行人工脫帽。
漚根:夏秋季育苗漚根一般是由濕度大、營養土中摻有未經腐熟的糞肥和過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其中濕度過大最為常見。常見補救措施有:使用完全腐熟的糞肥,化肥施用適量,嚴格控制澆水,見干見濕,不干不澆,加強通風排濕。
徒長苗:夏秋季育苗高溫多雨,尤其是高夜溫和高濕度使秧苗生長快,極易形成高腳苗,定植后不易緩苗。可根據苗齡選擇適合的育苗方式,提供更大的生長空間,避免秧苗擁擠生長。加大通風,降溫排濕,尤其是夜間溫度和濕度,適當控制澆水。使幼苗在不發生灼傷的前提下盡量見光。減少氮肥施入量,噴施磷鉀肥。當幼苗長勢過旺時也可噴灑40%~50%矮壯素1000倍液或50mg/kg多效唑調節。
篇8
關鍵詞 生態養豬;模式;環境;綠色飼料;豬肉品質
中圖分類號 S828.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4-0252-01
建立豬舍凈化、多層防蟲、生態消毒、糞便清潔化生態處理和生態控溫等環境保護體系,根據生豬健康養殖要求標準,添加原生態植物飼料技術(已申報國家專利),采取全價飼料加原生態植物飼料(還原劑)的生態健康養豬生產模式,快速有效的提高了商品育肥豬自身免疫力和肉產品的品質,起到了對豬肉產品的降脂、催嫩、增香作用,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 生態健康養豬生產模式
以潁上縣經緯循環農業有限公司養殖和種植的資源條件,采用“糧―豬―沼―菜(菌)”生態循環養殖模式,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利用該公司面粉廠的副產品及原生態植物加工成混合飼料,用于優質種豬和商品豬的飼養。養豬場的糞尿和污水進入沼氣池,經沼氣池發酵,所產生的沼氣為養豬場提供燃料和照明。沼氣燃燒機燃燒產生的熱能,用于母豬產仔舍,仔豬保育舍取暖及面粉廠掛面車間的烘干。沼氣池產生的沼渣、沼液用于小麥和蔬菜灌溉,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達到養豬污物零排放。
2 生態健康養豬場環境保護和凈化
樟樹四季常青,生長周期長,抗風能力強,樹形巨大,遮蔭避陽,吸灰滯塵,凈化有毒空氣,防蟲。薄荷莖葉有特殊香味,可驅蠅、蚊、蟲。豬場周邊種植樟樹,建立高空10 m立體綠色植物環境保護隔離帶,每棟豬舍之間種植1~2 m寬的薄荷,作為低層綠色環境保護隔離帶;形成有效凈化有毒空氣,消毒,驅蟲,保持空氣清新干凈,調節生豬養殖場的光照、溫度與濕度的純生態綠色保護體系[1]。
3 豬舍環境保護和調控措施
一是豬舍外安裝高低層太陽能型及直流蓄電池型寬譜殺蟲燈,豬舍內放置寬譜箱體式滅蚊器和防蠅蚊卷簾,形成豬舍內外立體防蟲、殺蟲網。實現殺蟲驅蠅和生態消毒無藥化[1]。二是豬舍內安裝風機和濕簾,四周增設雙重管道(擴散器)控溫系統,即冷水降溫管道和熱水加溫管道,同時安裝智能化定時自動沖洗系統,實現豬舍內自動控溫和定時自動沖洗的優良環境[2-3]。
4 原生態綠色植物飼料的應用
原生態綠色植物飼料主要包括薄荷、生姜、大蔥、大蒜、紅薯葉、豆油和馬齒莧等,根據不同階段的生長和育肥豬營養標準配制全價飼料,并添加不同比例的原生態綠色植物飼料,大大增加飼料的適口性、利用率,并能抗菌、抑菌和殺蟲;有效提高了各生長階段肉豬的免疫力和生長速度,降低了豬肉產品脂肪的沉積和有害、有毒物質殘留,出欄的豬肉產品肉質細膩、鮮嫩、純香,味美安全[4]。
5 豬肉品質檢測結果
對200日齡出欄的常規豬舍、環境和常規飼料飼養的豬肉產品,市場“無公害”標注的豬肉產品以及生態健康養殖豬肉進行檢測,結果見表1。
出欄屠宰后豬肉的檢測檢驗結果表明:瘦肉率高,肌肉紅色均勻,有光澤,脂肪潔白;黏度適中:外表微干或微濕潤,不粘手;有彈性:指壓后凹陷立即恢復;氣味:有明顯的青香味;加工后肉產品色澤紅潤、香味撲鼻、柔軟細嫩,易咀嚼。
6 參考文獻
[1] 許琴瑟,朱淑斌,朱邦華.生豬健康養殖技術要點[J].四川畜牧獸醫,2011(2):39-40.
[2] 生豬健康養殖技術[EB/OL].(2013-04-12)[2014-01-14].http://.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9840.
篇9
關鍵詞:3G;TD-SCDMA;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TN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671-(2012)042-0125-01
TD-SCDMA是一種集多種技術優勢于一體,系統容量大、頻譜利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的全新的移動通信技術。
1關鍵技術一:時分雙工(TDD)
越來越多的非對稱包交換和互聯網業務的典型特點是上下行鏈路負載業務量的不對稱性,根據TDD發送和接受在同一頻帶(不成對)的不同時隙內進行的特點,在上下行鏈路間的時隙分配方式上設置一個靈活的轉換點實現切換,即在周期性重復的時間幀里傳輸TDMA突發脈沖的過程中,通過周期性轉換傳輸方向,在同一載波上交替進行上下鏈路傳輸的調整,自行解決所有對稱和非對稱業務及其他混合業務的上下行鏈路資源分配需求問題。并且該方式無需提供成對頻段,可以降低用戶檢測器的復雜度;對稱電波的傳播特性還便于利用智能天線等新技術,達到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2關鍵技術二:CDMA的同步
CDMA的同步是通過對系統幀結構的設計和一個開環/閉環的同步控制機制,使移動臺動態調整發往基站的發射時間,使上行鏈路各終端信號在基站解調器完全同步,這樣可使采用正交擴頻碼的各碼道在解擴時完全正交,相互之間不會產生多址干擾,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提高頻譜利用率,還可以簡化硬件,降低成本。
移動臺從基站接收到的DwPTS中獲得基站要求的UpPTS的到達時刻,再利用開環控制的方法,根據移動臺所接收到的DwPTS的信號強度來估計與基站的距離,獲得估計的信號發射提前量。同時,基站獲得UpPTS中確定其到達時刻和所要求同步的時刻之差,接收到的功率電平和所需電平之差,以及此信號的達到方向,并將此同步和功率控制信號在下一個下行幀的FACH中傳送到移動臺(閉環控制)。然后,移動臺根據此控制信號,在指定的RACH種實現上行同步并完成接入。
3關鍵技術三:多址連接技術
FDMA(頻分多址)—將給定的頻譜資源劃分為若干等間隔的頻道供不同的用戶使用。
TDMA(時分多址)—把時間分割成周期性的幀,每一幀再分割成若干個時隙,以時隙作為信道供不同的用戶使用。
CDMA(碼分多址)—以擴頻技術為基礎,利用不同的碼形實現不同的用戶信息傳輸。
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在通信系統中都設法設計出最高效的多址技術來滿足要求。目前能夠利用的資源就是頻率、時間和碼形。因而TD-SCDMA系統同時采用FDMA、TDMA和CDMA技術。
此外,TD-SCDMA正在研究另一種多址技術—空分多址(SDMA)。SCDMA基于智能天線技術,依靠陣列天線,用波束成形來分隔不同方向的用戶,使同一組資源在不同方向上又可以重復使用,大大提高系統容量。
4關鍵技術四:聯合檢測
CDMA系統中同一小區的許多移動臺都工作在同一頻率上,對于某一移動臺而言,其他移動臺的電平就是干擾電平,這就是多址干擾。
消除多址干擾的辦法是采用聯合檢測技術。該技術的基本思路是對基站接收到的多個移動臺信號按照功率強弱進行排序,先對最強的信號進行解調,再利用其判決結果產生此最強信號的估計值,并從總信號中減去此估計值(對其余信號而言相當于消除了最強的多址干擾);其次,再對次強信號進行解調,并按同樣的方法處理;以此類推,直至把最弱的信號解調出來。這種方法也稱為連續干擾對消法。
5關鍵技術五:功率控制
在移動通信系統中,不同移動臺離基站的距離不同,要是都發射相同的功率信號,就會出現近地強信號壓制遠地弱信號的現象,這叫遠近效應。
為了解決遠近效應,CDMA系統在正向和反向均采用功率控制方法。反向功率控制是每個移動臺接收并測量基站發來的信號強度,并估算正向傳輸損耗,然后來調節其反向發射功率,使其信號在到達基站時具有相同的電平,且達到信噪比門限。正向功率控制是移動臺通過檢測基站發來的信號強度,不斷比較信號電平和干擾電平,向基站發出請求調整基站的下行發射功率,使移動臺無論在小區的任何位置,收到基站的信號電平達到信干比要求。
6關鍵技術六:智能天線
智能天線是一種自適應陣列天線,通過調節各陣元信號幅度和相位的加權因子,以一個或多個高增益的窄波束對準并跟蹤所需信號方向,同時以波束零點對準并跟蹤干擾信號方向。
在TD-SCDMA系統中,我們用8個完全相同的天線元素均勻放置在一個圓形上組成天線陣列,每兩個天線之間的距離是載波波長的一半。這樣可以產生多個獨立的有方向性的高增益波束,分配給不同的用戶。利用自適應波束成形可以有效消除干擾,提高系統容量,各種利用數學公司表示的算法都可以實現。
7關鍵技術七:軟件無線電
軟件無線電是一種基于可編程的硬件平臺,關鍵思想是在盡可能靠近天線的部位(中頻甚至射頻),通過數字信號處理器(DSP)進行軟件處理,即可以實現不同標準的通信設施(如基站和終端等)和實現不同的業務性能。其顯著特點是通過軟件即可完成硬件功能,可代替昂貴的硬件設備;良好的靈活性和可編程性;對環境的適應型號,不會老化;便于系統升級和維護。對于TD-SCDMA系統來說,軟件無線電可以實現智能天線、同步檢測等。
8關鍵技術八:接力切換
TD-SCDMA系統由于智能天線的使用,大致可以定位移動臺的方位和距離。當移動臺進入切換區時,便可以通過基站控制器(BSC)通知另一基站做好切換準備,使移動臺在不中斷和原基站聯系的情況下和新基站建立起新聯系,達到接力切換的目的。接力切換避免了切換的頻繁性,提高切換成功率,降低切換時對臨近基站信道資源的占用,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路面檢測 關鍵技術 養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交通早已成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國家經濟領域的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交通領域的基礎建設也就越來越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交通的發展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在所有的交通途徑中,公路交通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最為靠近且不可分離。
2001年,在全國的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的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樹立“公路建設是發展,其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觀點,努力研究先進的、實用的公路養護新技術,為全面提高公路養護的工作效率和技術水平奠定堅實基礎。因此,采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和評價技術自動地進行公路路面病害研究就顯得非常必要。
1研究背景和意義
公路對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儼然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標志,近幾年我國公路的建設十分迅速,據官方資料至2005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經達到了4.1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而在“十一五”期間全國又新建成高速公路2.4萬公里,至此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6.5萬公里。
但是因為公路暴露于大氣中,需要長期承受著雨水的腐蝕、車輛的重壓、人為的破壞等等,因此養護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否則將嚴重影響到交通安全的狀況。在公路養護中,如果在裂縫出現的初期能夠及時的發現,并且對裂縫的發展情況給予實時的跟蹤,之后對裂縫狀況進行修補。照此公路的養護費將會大大的減少。
目前國內主要是依靠人工來檢測公路的路面狀況,這早已經不能夠滿足高速發展的公路狀況的檢測要求,其主要的缺點如下:
(1)人工成本耗費過大:基于工人的視覺的檢測需要依靠養護工人親自到現場,使用眼睛來觀察,然而一條公路的里程數相當可觀,因此工人的勞動強度過大,會耗費大量的人工成本。
(2)時間過長:檢測工人在進行檢測作業的時候主要依靠步行查看,并且由于是基于人的視覺特性,導致檢測速度依然很慢而且效率極低,因此完成全面的檢測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3)判定結果不夠準確:由于是人工的肉眼檢測,在判斷裂縫時及其容易受到人工的主觀因素影響,導致采集的數據不夠精確,因此判定結果就會因人而異,對后續的修護造成影響。
(4)影響正常的交通:在檢測路面病害的時候,需要將檢測的這段公路封閉,這會對公路的正常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
(5)安全性差:盡管檢測路面病害的時候封閉了相關的檢測車道,但是龐大的交通流量依然對檢測人員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
(6)成本過高:因為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時間,所以花費很高。
數字圖像處理,又稱為計算機圖像處理,它是用計算機將圖像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后再用計算機對其加工處理的過程。該技術最早出現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初期,數字圖像處理開始行成為一門學科。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人工智能、計算機技術伴隨著圖像處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得到迅速的發展,數字圖像處理的技術開始向著更高的層次發展。
目前,基于圖像處理技術的裂縫檢測的方法早已廣泛應用于工業中。因此,基于圖像處理的路面裂縫檢測技術早已經成為了可能。在不影響正常的公路交通的情況下,該技術利用車載攝像頭對公路路面進行圖像采集,對所采集的路面圖像可采用離線處理和實時處理這兩種方法進行數字圖像處理,經過相應的檢測處理之后,得知路面裂縫的信息,例如裂縫的位置、裂縫的類型、裂縫的嚴重程度等等。
2路面裂縫檢測系統的關鍵技術
路面裂縫檢測系統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步是路面圖像采集;第二步是對路面圖像進行初步的預處理,對路面圖像去噪;第三步是對路面裂縫進行目標提取,對路面圖像分割再做裂縫邊緣提取;最后一步對路面裂縫圖像進行分類,此外,還可以對裂縫的特征信息進行處理,比如計算裂縫的位置、類型等等。
2.1路面圖像采集
在路面圖像采集的過程中,一般是將高精度的高速攝像頭安裝在公路路面檢測車上,檢測車在高速行車的情況下進行對能夠覆蓋整個車道的路面圖像進行采集,要求圖像清晰可靠。
2.2路面裂縫圖像的預處理
由于采集設備自身因素、路面的各種噪聲干擾、光照的不均勻等等,檢測車所采集的路面圖像中會帶有大量的隨機噪聲。為了提取裂縫,就必須要消除或者減弱這些噪聲,我們采用圖像濾波預處理。圖像濾波預處理包括空域濾波處理和頻域濾波處理。空域濾波處理對圖像不做任何變換值的處理,直接對圖像的像素點進行處理。頻域濾波處理是先將圖像進行變換值的處理,再將其轉換到空間域處理。
王建興,秦國峰等人分析路面圖像中的噪聲以及裂縫信息的特點,結合已有的去噪算法的優點,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路面裂縫檢測的多級去噪模型。其主要方法是串聯多種去噪模型,逐步對路面圖像的路標線和雜物噪聲、隨機噪聲、油污噪聲以及路面噪聲進行去除。
一種利用圖像形態學濾波器消除噪音先和識別裂縫的算法由馬常霞提出。馬常霞提出孤立噪聲點的去除可通過組合中值濾波去除。相比均值濾波和中值濾波對于背景紋理變化較大的情況處理效果不理想。借此張娟等提出了二維自適應維納濾波方法,其主要思想是根據像素局部鄰域的統計特性的估計進行濾波。
2.3路面裂縫目標的分割
起源最早的、最常用的是圖像分割算法是閾值分割法。因為閾值分割算法計算量小、運算速度快、性能穩定、實現簡單而成為路面裂縫圖像分割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術。
一種基于直方圖的路面裂縫圖像閾值分割方法是由Kirschke提出。該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先將所采集的路面圖像劃分為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子圖像;分析研究劃分后每個子路圖像的直方圖,根據不同的直方圖特征將其全部子圖像分為兩類,裂縫子圖像和非裂縫子圖像;最后對裂縫子圖像進行閾值分割。該方法對細小裂縫識別效果差,對明顯裂縫明感度高。
Cheng 等人分析瀝青路面圖像的分割閾值與像素灰度的均值和方差明顯相關,一種基于減少樣本空間閾值分割算法由此提出。該算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建立一個龐大的樣本空間;接著為了提高算法的實時性去掉相似樣本,減少樣本空間。然而這種算法未考慮裂縫的空間分布特性,分割閾值僅僅只是由像素灰度的均值和方差來確定,這是其最大的缺點,這一缺點最終導致裂縫目標存在錯檢和漏撿的情況較多,檢測效果不理想。
2.4路面裂縫類型的分類
目前,常把裂縫分類成橫向裂縫、縱向裂縫、網狀裂縫和塊狀裂縫。
裂縫的分類方法大致可分為無監督分類和有監督分類,所謂無監督分類是不需要人工采集樣子數據,自然聚類,通過聚類方法來自動分類;有監督分類是利用樣本數據作為依據建立和訓練分類器,然后再分類,是通過設計分類器來實現。B.J.Lee 提出了一種集成神經網絡技術的路面圖像的裂縫類型分類系統,該系統包括了三種基于神經網絡的分類器對路面裂縫圖像進行分類,分別是基于圖像的神經網絡、基于直方圖的神經網絡和基于概率的神經網絡。每個神經網絡最佳的架構的確定是基于樣本數據的學習訓練。實驗結果證明,基于概率的神經網絡分類效果最好。
3結語
雖然近些年圖像處理技術在裂縫檢測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但仍存在一系列技術問題有待改進。本文主要圍繞基于圖像處理的路面裂縫檢測過程中存在的關鍵性問題進行研究。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1)由于路面圖像容易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路面圖像亮度不均勻,原本可以有效分割的圖像現在不能有效分割。因此,對于不均勻亮度的路面裂縫圖像如何有效分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裂縫類型分類中,因為塊狀裂縫本身就屬于網狀裂縫,所以在兩種裂縫類型分類過程中,分類器的準確性有待提高,可借助三維激光掃描掃描儀,將采集到的路面三維信息與二維圖像結合,所提取特征中包含空間三維信息,以達到裂縫的精確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