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專業范文

時間:2023-04-11 16:07: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化學專業

篇1

尊敬的校長先生:

您好!我是XX化學學院XX年應屆畢業生,畢業在際,我已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從事化學教學和教研工作。衷心希望能到貴校任教,在您麾下效力。

我的性格比較開朗,為人直爽,平時愛說愛笑愛玩愛鬧,但做起事來認真投入,責任感強,思維比較活躍,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在校期間,主修了與化學及化學教學相關的課程與實驗,選修了教育學、心理學、哲學、法律基礎等課程,學習認真努力,成績優良。教育實習期間,積極深入班級、悉心研究教法,虛心向師長求教,在教學方面進步很快,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實習成績優秀。

我對自己的能力頗有信心,曾自編自導并主演小品《青里飛》,話劇《記憶青春》、還組織同學一起排演過舞蹈《快樂老家》、《茶山情歌》、《紅梅贊》等,還參加過樣校舞蹈大賽的演出;我積極參加學校社團的活動鍛煉,自己還曾到《長春晚報》做兼職業務員,深入社會,感受頗多;大三的時候,曾創建“飛揚工作室”,為同學聯系家教工作,淺嘗了創業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悅。之后我又通過電話聯系到浙江平湖去實習,期間走訪了蘇、杭二州,經過北京、上海、大連時也都稍作停留,進行曲了簡單的實地考察,作為畢業時選擇去向的參考。我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猶如此刻,我想著自己的未來,也在做著自己的努力。

做一優秀的教師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我所崇高的教育是以人為本,因人施教。教育、教師、學校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為一切學生,為學生的一切,我愿用我畢生精力,精心培育滿園桃李!

最后,感謝您百忙之中閱讀我的自薦信,更希望能有機會向您當面致謝!

篇2

關鍵詞雜環化學;藥物化學;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模式

雜環化學(HeterocyclicChemistry)是關于研究雜環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化學反應、制備合成以及應用的一門學科,屬于有機化學范疇。顧名思義,雜環化合物是環狀結構中雜入非碳原子即雜原子的一大類化合物,常見雜原子包括氧、硫、氮、磷等原子[1-2]。雜環化合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并起著各種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生命科學中,雜環化合物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如血紅素和葉綠素中含有的卟啉環,DNA及RNA中堿基中的嘧啶和嘌呤環,氨基酸中的組氨酸、脯氨酸及色氨酸均含有不同雜環,酶及輔酶中催化生化反應的活性部位以及在植物中起重要作用的各類生物堿等。雜環化學與藥物研究更加密切相關,雜環化合物的研究在藥物化學領域中尤為突出,95%以上的小分子藥物均具有雜環結構,這是由于雜環化合物特殊的理化性質所決定:①大部分雜原子可以與大分子形成氫鍵,這是小分子藥物與靶標大分子(鑰匙與鎖)之間相互作用最重要的一種作用力;②雜原子的存在可以調整小分子藥物的理化性質,增強分子水溶性,有利于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即ADME;③利用雜原子替換碳原子,或者雜原子間的相互替代,促成了藥物分子結構的多樣性,為臨床藥物使用帶來了更多的可選擇性。比如,近十多年發展迅猛的ATP競爭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藥物化學家們在對ATP的嘌呤母核進行骨架改造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大類具有不同雜環結構的激酶抑制劑,并已有二十多個小分子藥物作為腫瘤靶向治療藥物被批準用于臨床。而在此過程中,對各類激酶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在細胞內的重要生物反應過程和作用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3];另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是關于組氨H2受體拮抗劑的研究,組胺具有咪唑環結構,在體內與組胺受體結合可引起多種細胞反應,包括過敏,炎癥以及胃酸分泌等。針對組氨H2受體與消化道潰瘍發病的相關性,科學家們從組胺的結構出發,對咪唑環進行結構改造依次獲得了西咪替丁(咪唑環),雷尼替丁(呋喃環)和法莫替丁(噻唑環),每一個藥物的出現都是臨床上對消化道潰瘍治療的一個飛躍,從根本上提升了消化道潰瘍的療效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4]。可以說,臨床需求大大推動了藥物研究的進展,在尋求有效小分子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一大類雜環化合物的認識。在此意義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藥物化學的發展與雜環化合物結構和性質的深入研究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因此,在藥物化學專業研究生中開設雜環化學課程,系統地學習和掌握雜環化合物的性質、制備方法,尤其是在藥物設計中的應用,無論是對人才培養,還是對藥物化學學科建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2010年開始,復旦大學藥學院為藥物化學專業研究生開設了雜環化學課程,筆者承擔了該門課程的教學,經過幾年的探索,設置并完善了課程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現將獲得的一些經驗與同行分享。

1開設雜環化學課程的必要性

1.1本科教學中對雜環化學學習不足

盡管雜環化學在藥物化學學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本科生階段,由于課程專業性過強等原因,大多數醫藥院校都沒有單獨設立雜環化學課程,只作為部分內容放在有機化學中學習。有機化學作為基礎核心課程,常常要求本科生在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完成學習,在這一階段,本科生對藥物設計和藥物化學課程還沒有初步概念或者認識還比較膚淺。同時,在有機化學教材中,對雜環化學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命名和簡單環系的化學性質上[5],如六元單雜環吡啶和五元單雜環吡咯、呋喃以及噻吩的親電取代反應,而對各類環系的制備以及復雜環系的性質涉及甚少。

1.2不同研究生生源的知識背景不統一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在我國高中生的學習知識內容相對統一,而研究生本科學習所在院校的不同、專業的不同以及使用教材的不同,或者任課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側重點不同,都會導致對某門課程學習的知識體系參差不齊。如復旦大學藥物化學專業的研究生歷年生源有藥學、中藥學、藥劑學、臨床藥學、臨床藥理等專業,且這些學生往往都來自不同的本科院校,有的學生在入學時對雜環化學幾乎沒有涉及。因此,為了使藥物化學學科研究生更順利地開展科學研究和完成學位論文,他們有必要系統地進行雜化化學課程的學習和探討,為未來的三年或者更多年的研究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

2課程內容的設置和材料選取

目前大部分的有機化學教材,涉及雜化化學部分都比較淺顯。而系統的雜環化學教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李潤濤等編譯的《雜環化學-結構、反應、合成與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原著作者EicherT.和HauptmannS.)[1],另一種是由業誠等編譯的《雜環化學》(科學出版社,原著作者JouleJ.A.和MillsK.)[2]。除了這兩種譯本,基本沒有用中文直接編寫的教材,更沒有針對研究生教學和針對藥學生學習的雜環化學教材。上述兩種教材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分類清晰、內容系統等方面,是非常好的工具參考書;但作為藥物化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教材,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那就是針對性不強,內容滯后。因此,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結合藥物化學學科的特點,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突出雜環化學在小分子藥物設計和藥物結構改造中的應用,這些知識除了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研究工作經驗外,還需要查閱、跟蹤大量的文獻知識做支持。2.1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與本科教學內容相互銜接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加深對雜環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比如對復雜雜環結構的命名,雜環化合物的波譜特點,雜環化合物的互變異構及結構確證等。這些知識在本科教材中幾乎沒有涉及,如果沒有系統的學習,研究生在將來的研究工作中遇到問題時,難免會走彎路。比如對于雜環化合物的命名,當前存在Hantzsch-Widman命名法,置換命名法以及系統命名法和一些重要環系的普通命名法等[1],為了便于交流或者簡化命名,一些化學家在發表文獻時,也習慣于將幾種命名法綜合運用。當了解各類命名法的規則和特點后,不但可以加快文獻的閱讀速度,深入理解文獻的研究內容,也可以更加規范表述自己在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

2.2常見雜環化合物的制備、物理性質及化學反應

在本科有機化學教材中,涉及常見雜環化合物的制備、物理性質及化學反應的內容大多是拆分到各個具體的化合物介紹中,如吡啶的制備、吡啶的物理性質及化學反應等,而宏觀的綱領性的內容較少。雜環化合物有其特殊性,但反應類型和反應機理均屬有機化學范疇。經過本科階段的訓練,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的學生大多掌握了基本的有機化學反應的類型和機理,因此這部分內容在簡要回顧本科階段學習內容的基礎上,應著重于碳-雜原子的各類成鍵反應用以構建雜環環系[6],通過比較同一類反應在不同環系上的反應情況和結果,讓學生體會到環的大小,雜原子的個數以及類型對化學反應的影響,更側重于宏觀知識面的學習,而不是各個零散環系知識點的學習。這有利于幫助研究生提高解決各自研究領域中遇到問題的能力。以上兩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在參考幾本工具書的基礎上歸納總結,通過文獻檢索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實例。

2.3在化合物設計和藥物合成中的應用

創新藥物研發是藥物化學學科的核心任務,而創新藥物的設計和化合物合成又是創新藥物研發過程中兩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藥物化學學科研究生的主要研究課題和重點培養方向。因此,培養研究生將對雜環化合物的理解和認識應用于化合物設計和藥物合成中的能力,是本課程設置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這部分內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的藥物化學背景,對化合物設計和結構改造有明確的目的和思路,對藥物合成路線能夠通過分析提供出更溫和,更簡捷,更經濟的合理路線。授課內容主要來源于:①各類重要專著中提供的經典案例,如陳芬兒教授的《藥物發現與合成途徑》[7];②期刊文獻,如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等期刊中,每一期都能夠找到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案例;③本教研室已經完成或者正在進行的研究課題,這部分內容對學生尤其有吸引力。2.4前沿進展具有新結構類型和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獲得,以及新的合成方法和反應類型的發現都能夠推動藥物化學的發展,因此閱讀文獻,跟蹤學術前沿是每個科研工作者的必修課。在雜環化學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本課程的特點,給出需要學生定期瀏覽的期刊清單,如與雜化化學密切相關的期刊:JournalofNaturalProduct,JournalofHeterocyclicchemistry,Heterocycles,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及Tetrahedron等,讓學生自選其中文獻,或者教師指定文獻,通過定期Seminar的形式來進行討論。以課程學習為主體,同時培養學生閱讀和跟蹤文獻的習慣,毫無疑問對其將來的研究工作大有益處。

3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

研究生課堂大多為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各種教學模式的開展,尤其是Seminar形式的小組討論。在經過本科生階段的訓練,研究生已具備了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的基本知識體系,有能力獨立地有目的地進行文獻檢索和文獻追蹤以及閱讀專業英文文獻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的主動性,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課程開設真正成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3.1以教師授課為主體的學習

雜環化學是有機化學的一部分,同樣具有有機化學的特點,內容系統且邏輯性強,尤其是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更是雜環化學學習的基礎和根本,需要教師詳細深入的講解,將各個基本概念和知識點依次講解清楚,為化學基礎程度不一的學生建立相對統一的知識體系,有利于推進小組討論環節的進行。因此,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learning,LBL)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仍然以雜環化合物的命名部分為例,目前比較流行的命名法是Hantzsch-Widman命名法,但這一方法規則煩瑣,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應用,死記硬背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讓學生自學,則比較晦澀難懂,影響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每講解一條規則,都增加大量的實例,讓學生在有更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去體會各條規則的含義,從而做到融會貫通。

3.2Seminar形式的小組討論

除了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對研究生還更需要注重開闊學生科學視野和開拓研究思路,注重培養學生勤思考多借鑒的科研習慣,因此研究生的教學必須打破教師一味灌輸的傳統教學方法。在課程中進行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就某一問題(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Case-basedlearning,CBL)或者體驗(Experience-basedlearning,EBL)[8-10],要求學生課前查閱文獻,準備PPT匯報材料,定期地進行Seminar形式的小組討論課,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以下是筆者在討論課堂中曾經完成過的一些案例。例一,在學習含有一個雜原子的六元環的時候,筆者將把吡喃的學習拓展到黃酮結構,而黃酮結構天然藥物化學教科書中已有過比較系統的闡述。那么,近年來有沒有含黃酮母核的新結構和新活性化合物報道呢?有沒有新的更高效的合成方法?在指定的期刊中,學生對近五年有關黃酮類化合物的報道分頭做了總結,包括生物合成途徑、生理活性、藥理活性、作用靶標、人工合成方法、用途等,完成兩個學時的討論課后,學生對這類化合物有個全新的認識,已經完全不局限于教科書的知識。例二,4-苯胺喹唑啉是一大類EGFR激酶抑制劑非常有效的母核結構,已有多個該類藥物被用于臨床,從而引發了科學家們對合成這個母核結構的高度熱情,大量期刊文獻和專利方法報道4-苯胺喹唑啉母核的制備。經過認真的歸納總結,筆者在課前羅列了幾條具有代表性的合成路線[11]。圍繞這些合成方法,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到了一條經濟便捷的合成路線的重要性,雜環構建在藥物合成中的重要性以及專利申請在藥物研究中的重要性。

3.3參加學術講座

學院和教研室每學期都會定期邀請同行科學家做學術講座,教師可以挑選1~2次與課程比較相關的講座,要求所有選課成員參加,并在回到課堂后給出討論和評價。這一形式能夠拉近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的距離,提高學生對雜環化合物在藥物研究中的作用的感性認識,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科研熱情。

4結語

篇3

關鍵詞:藥用分析化學;教學內容;專業課程

藥用分析化學是關于分析方法和化學信息理論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物質的化學組成、含量、結構和形態等,在高職藥學專業中,是其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對于新藥開發、藥品質量的綜合控制、藥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分離和鑒定、藥物代謝和藥代動力學研究、藥物制劑的穩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等,都要運用到分析化學的有關理論和方法[1]。通過該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觀察、分析判斷能力,以及精確細致的科學實驗能力,為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藥用分析化學同專業課程藥物分析密切相關[2],為促進二者之間的有效銜接,教學方法和內容應以服務于專業課程而進行適當調整。

一藥用分析化學目前的教學實情

藥用分析化學課程,在高職藥學專業中,一般設在第三個學期,是在學生了解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開設。很多高職院校的藥學專業,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列為公共課,由公共課部或基礎課部的老師進行授課。由于公共課的老師和專業老師分屬不同系部,二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教學環節難免會出現脫節的現象,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感覺非常吃力。專業課老師在講授專業課時,對于涉及到分析化學的一些知識,以為學生已學過,常是一言帶過。其實,學生卻是一頭霧水,稀里糊涂地跟著老師的節奏進入下一個知識點。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便會大幅降低,專業課的教學也會陷入極其被動的尷尬局面。因此,專業基礎課的老師與專業任課老師應時常溝通,了解專業課對基礎課的知識需求,有目的地調整教學重點,與專業課進行有效地銜接。筆者以我校藥學專業為例,談談藥用分析化學教學中教學內容設計的一些粗淺建議。

二藥用分析化學教學的一些設想

(一)緊扣藥學專業,主次分明,適當補充對于藥物分析,由于生產力技術水平和其它因素的影響,目前版本的《中國藥典》在滴定分析方法的內容上還是占有較大的比例[3]。因此,在藥用分析化學教學中,應向學生解釋藥物分析檢測中化學分析法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作為經典的分析方法,應加強其理論和實驗教學。容量分析法中,在滴定方式的選取方面,返滴定法在藥品檢測中的應用較多,比如,溴量法測定五號位基團帶不飽和鍵的巴比妥類藥物,阿司匹林水解后通過返滴定測定其含量,剩余堿量法測定氯貝丁醑,間接碘量法測定異煙肼等。因此,在滴定分析中應注重加強對返滴定法的理論教學,同時適量增加采用返滴定法的相關實驗。對于非水溶液的酸堿滴定,因為大多數學生對非水滴定很難理解,所以講解這個內容體系時,教師應將無機化學中的酸堿質子理論,預先給學生補上,同時多穿插實例進行授課,讓學生重新對酸和堿的概念有新的認識。此外,對于溶劑,也要讓學生多了解,可在授課時進行一些有機溶劑的實驗,給學生一些感性認識。通過這些知識的鋪墊,為學生理解非水溶液滴定打下扎實的基礎。在藥物分析中,學生在使用非水容量法檢測有機堿鹽、有機酸鹽及有機酸堿金屬鹽類等藥物的含量時,就會對該知識點順利地掌握。從分析方法的發展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儀器分析法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可見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工業分析中應用非常廣泛,在藥物分析中也不例外。在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多組分含量分析中,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不需要分離雜質便可進行測定,操作過程簡化,在藥物檢測中應用較多,如藥物的雜質檢查、復方制劑的含量測定等。但是,可見紫外分光光度法章節中無此項知識點,考慮到專業課需要,可以補充這種方法的理論和分析案例,使學生對該法有一定的了解,為學習藥物分析課程打下基礎。藥用分析化學課程對單組分測定介紹了三種方法,即吸光系數法、工作曲線法和標準對照法。在中國藥典中,標準對照法收載較多,在授課時應強化該法的教學,盡量結合一些藥物分析的相關實例配合進行講解。從1985年起,在藥典中,高效液相色譜(HPLC)從無到有,其收載數量和檢測類別逐版快速增長。它預期將用于未來的藥典色譜,特別是HPLC將成為藥物含量分析方法的主流分析。因此,對于藥用分析化學的教學,其重點應放在色譜法體系,包括經典液相色譜、氣相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以及其它在藥典中收載的色譜方法。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色譜分析的基本理論,增加色譜實驗,為學生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尋找專業課中關聯概念的異同,宜強調提示藥用分析化學與專業課程中有很多的相關概念,其內容存在一定的差別,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容易混淆。因此,在分析化學的教學中應尋找這類概念,并在授課中向學生進行強調,下面列舉幾個這方面的實例。實例一,區分檢測分析結果表示的差異。在藥用分析化學中,物質含量的測定結果以百分含量表示居多。在藥物分析中,原料藥的含量結果大多以百分含量表示,但藥物制劑的含量表示,常采用標示量的百分含量。如鹽酸曲馬多緩釋片的規格為含鹽酸曲馬多0.1g,稱為標示量,中國藥典規定含鹽酸曲馬多應為標示量的93.0%~107.0%[4]。假如檢測結果在藥典規定的標示量限度范圍內,則鹽酸曲馬多緩釋片的含量符合藥典規定。實例二,區分濃度的差異。在藥物分析中,碘標準溶液或溴標準溶液假設為0.1032mol/L,學生通過分析化學的學習,通常認為它們的濃度是事實上,藥物分析中的含義是“I”或“Br”的含量為0.1032mol/L,也就是說,含I2或Br2是0.0516mol/L。實例三,區分溶液濃度表示上的差異。在藥用分析化學中,標準溶液的濃度通常采用物質的量濃度(mol/L),但在藥物分析中,標準溶液的濃度基本采用滴定度(mg/ml)進行表示。滴定度常使分析結果的計算簡易化,可在分析化學中,多數老師只是簡單帶過,主要是學生認為這一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為便于專業課程的學習,任課教師應加強滴定度概念的講解與習題演練,確保學生在藥物分析中能熟練應用滴定度進行計算。以上這些溶液區別在教學中應向學生闡明,講解清楚,以免混淆,引導他們正確理解和使用。上述例子表明,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在某些概念和應用上存在一些差異,這就要求基礎課的老師要善于去發現,并在授課時向學生重點強調,引導他們正確理解和學會運用。

(三)理論與實訓相互融合,培養專業技能藥用分析化學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提倡培養綜合專業技能。在省高職高專學生專業技能抽查標準和題庫中,其中《藥學》分冊[5],技能抽考項目達到15個,可見分析化學在藥學專業中所占的份量。按照這些項目,我們將一些藥物的分析檢測有機地融入進去,根據專業技能抽考的評價與考核標準進行實驗實訓。通過實驗實訓,培養學生專業的實驗技能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在心中樹立“量”的概念,讓學生加深對分析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在藥物分析檢測方面的運用。

三結束語

藥用分析化學的任課老師應主動與專業教師進行交流,了解專業課對分析化學相關知識的需求和差異點的辨析,確保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銜接,并為之有效服務。同時,根據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可接受性,將藥用分析化學和專業課有關知識進行融合,讓學生以知識鏈接的形式該專業及發展方向。在教學方式上,針對化學知識雜而多,教學學時偏少的特點,教學應側重于與藥學課程密切相關的知識點上,對其精講多練,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夯實專業基礎。而對于專業課程應用很少的化學知識點,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培養要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作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拓展需求,以了解為主。此外,藥用分析化學教師,在授課的適當時機,穿插對學生進行STS教育,STS是英文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縮寫,即科學、技術與社會[6]。教師利用分析化學在社會生活、藥學中的應用進行有關知識的延伸,引導學生了解專業前沿,一定程度上可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望。

作者:李華生 王文淵 單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文秀,董順福,董樹國,等.打好藥用分析化學基礎促進藥學專業課程學習[J].中國科技信息,2012(1):152.

[2]邱承曉.薛全振.王海燕.等.化學課要切實為藥學專業課打好基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1:60-61.

[3]李華生,王文淵.高職藥學專業基礎化學教學內容的探討[J].廣東化工,2016,43(16):249-250.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第二部:937.

篇4

一、職業教育定位時要求牢固樹立專業思想、職業教育為當地經濟服務,職業教育發展時必須要重視服務質量

2000年以來,職業教育要求轉變人們的看法,實現職業高中和普高的比例為1∶1,實現職業教育的量的擴張。當時提出職教、普教的“立交橋”,讓職業學校的學生既可以就業,也可以升學,由于升學教育的成本遠小于發展專業教育,老百姓對升學的需求遠大于畢業后就業。于是職業學校往往還是迎合了招生的需要,老百姓的升學愿望,披著職業教育的外衣,做著普高的“胎”,很多學校仍做的是高職考試。但中職教育在與市場接軌、轉變社會觀念中,如需要有新的突破,職業教育要打翻身仗,在教育理念上必須脫胎換骨,脫掉普高的“胎”,換上職高的“骨”。而這個過程的關鍵就是把企業引進校園,真正實現校企合作零距離,讓學生工、學交替,一出校門就是專家;讓校園前方是教室,后方是車間,真正體現職業教育的辦學思想。但是真正要實現職業教育為當地經濟服務有三個“制約”的因素,一是專業設備的經費投入,二是專業師資的短缺,三是專業課程的設置。而很多中職學校在解決困難,接軌市場的探索中作出了很多有效的工作。

1、機器進校園――職業教育讓廠商買單

從前,有人講述:職業教育是用昨天的設備和技術,培養今天的人,為未來服務。有的學校為解決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問題,采取自行購買設備,想方設法把企業淘汰的設備運過來等多種手段,但是畢竟是用老設備教學生,學生畢業后難以與企業馬上接軌。自己買又太貴,并且學校不可能今年買一臺,明年再換一臺。如果全靠政府財政投資或學校自籌,難度很大,如能與企業接軌,特別能讓機器的制造商買單最好。溫州市職業中專借十屆中國機床、工模具展覽會在溫舉行的春風,與來自各地的設備供應商頻頻接觸,讓參展商知道,我們有這么多的學生可以學習掌握他們的現代化儀器設備,是潛在的技工、技師,這樣,他們的設備才能賣得更好。

2、與高校合作――讓學生學習前沿的軟件

雖然,數控機床等供應商到中職學校定向培養操作工也是做好產教結合的好文章,但是直接由高校將先進的軟件技術嫁接到學校,讓學校為制造業培養新的“軟件操作員”,更是中職教育的一個跨越。學校在中職的課程設置、教學中更好地適應將來行業發展方向上給出了指導,把握專業發展的脈搏。而學生可以在學習階段就接觸到更高水平的軟件知識和技能,因此也將成為高校的潛在市場和免費推銷員,將來高校的軟件更好賣,這對于高校和中職學校是可以接受的“雙贏”的合作。

3、讓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學習――鍛造“雙師型”教師

學校一方面積極地吸收優秀的高校的畢業生來職業學校任專業課教師,聘任社會上有豐富專業經驗的人才擔任學校的專業課教師,也嘗試聘用由一西部大企業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來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專業指導師。另一方面,努力培養校內的專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多種形式的方法來培養。讓專業教師到高校參加技能培訓的同時,也要讓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我校去年寒假就選派了4位教師到汽修廠進行一個月的頂崗實踐。經過實踐后,培養訓練專業教師的過程中主要體會是:企業是社會中非常活躍的組織,其用人需求處在快速的變化之中,作為為企業培育人才的中職學校,只有進一步加強與企業聯系工作,提高應變能力,才能縮小學校教育培訓與企業用人需要之間的差距。

二、強化常規管理,做好學校教育教學全面管理

學校領導班子以身作則,榜樣示范,成為教師學習、研究、創新、守紀的伙伴。廣大教職員工必須繼承愛生敬教的傳統,樹立無私奉獻的形象,發揚敬業愛崗精神,提高育人能力。

1、降低德育重心、嚴格要求,抓好學生常規德育管理,為學生學好專業打下基礎。

由于職業學校招生的生源素質不高,職高學生中“問題學生”、“潛能學生”較多,他們在初中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不夠好,人們常稱“職校”是高中階段的“高級幼兒園”。我們為了使這些學生先成人,再成材,以學校文明禮儀教育和良好習慣養成為切入點,從細微處著手,從點滴抓起,以學生的儀表儀容、言行舉止、個人衛生等方面為抓手,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個人品德修養,真正抓好行規落實,提高學生道德行為和基礎文明意識。

2、精心設計,優化課程,將學生專業發展需要作為教育教學管理的第一要務。

篇5

【關鍵詞】醫學院校藥學專業;有機化學;學困生;轉化策略;學習興趣;學習動力;思政教育;學生主體性

有機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開設的專業范圍很廣,例如我校藥學、中藥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護理、衛生檢驗與檢疫、口腔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多個專業都開設了有機化學。學生通過高考進入同一所醫學院校,文化課成績相差不多,但經過一學期的有機化學課程學習,部分學生因無法達到教學要求而成為有機化學學困生。有機化學是醫學院校培養藥學人才的重要必修課程,為后期學習生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等專業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有機化學學困生在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中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因此,分析醫學院校藥學專業有機化學學困生的成因、研究有機化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刻不容緩。

1有機化學學困生的成因

1.1不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

有機化學是醫學院校藥學專業大一學生的必修課程,是高中化學知識的延伸,但是兩者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同。高中化學強調理論學習,學生對化學知識是填鴨式學習,每節課都有大量的習題,高三更是刷題無數,學生習慣于老師“手把手”的教,習慣于通過大量的背誦和習題強化鞏固化學理論知識,這就造成學生發散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藥學專業有機化學作為一門內容多、課時少、理論性強的基礎學科,教師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更多的是教授如何應用,而且講授進度較快,有時一節課會講解教材十幾頁甚至幾十頁的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思考,自主學習。此外,高中化學對化學實驗能力的要求相對薄弱[1],而藥學有機化學實驗是有機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于醫學院校藥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將有機化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驗研究,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至關重要。因此,不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是部分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之一。

1.2思想消極,缺乏學習動力

高中學習的動力多來源于高考壓力,學生廢寢忘食的學習,過著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很多家長與老師為了緩解學生的高考壓力,常常將“大學不掛科就好”“大學可以談戀愛”“大學可以打游戲”等思想傳遞給學生。部分學生信以為真,來到大學后,在社交、戀愛、游戲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迷失了方向,導致學業變差。我們現在處于信息爆炸的自媒體時代,學生通過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文化思想,俗話說積極的文化思想使人奮進,消極不良的文化思想使人墮落,初入大學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很容易受不良文化思想的影響,產生功利、任性攀比、不勞而獲等消極思想,失去了學習動力,嚴重的還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2],例如大學生被人哄騙參加傳銷組織、為了攀比陷入網貸泥潭等事件。因此,思想消極、缺乏學習動力是有機化學學困生的成因之一。

1.3缺乏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部分學生成績無法達到教學要求,成為有機化學學困生,與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高中時代,學生接受的是固定幾十人的小課堂教學,固定的教室、座位,固定的教師、同學,與老師距離感小,與同學親和力強,家長更是對他們的生活照顧周到,飲食作息非常規律,這些容易造成學生對外界環境依賴性強,獨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差[3]。大學課堂動輒幾個班的百人大合堂,不固定的教室、位子和同學,與教師距離感強,與同學親和力差,對環境適應能力弱的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很難進入學習狀態,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更是飲食作息不規律,精神萎靡,無力應對學習。面對考試,學生只能死記硬背,記憶過程痛苦且效率低,遇到應用型或開放式的問題依舊不會作答,部分學生便對自己降低要求,只求及格,最終成為了學困生。

2有機化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2.1激發有機化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對有機化學學困生而言,有機化學是一門知識繁雜、枯燥無味的課程,因此,他們對有機化學的學習沒有太大興趣。而且大部分有機化學學困生的化學基礎較差,想要學好有機化學,相較于其他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往往使他們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部分學生甚至還出現厭惡、恐懼等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激發有機化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體會到學習有機化學的樂趣,幫助他們消除負面情緒,主動學習,愛上學習[4]。2.1.1增強教學內容趣味性有機化學發展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每類有機化合物的發現與合成都離不開化學家的努力,我們在對化合物講解時,不僅要講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合成方法、發展歷史,還要講解相關結構的臨床藥物案例,包括藥物的制備、用途、對人類的貢獻、副作用等。此外,還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引導學生發散聯系,讓學生認識到有機化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有機化學[5]。例如,在“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教學中,讓學生查找青霉素、頭孢類抗菌素和阿司匹林等常見藥物的結構,分析以上各類藥物有哪些特征官能團、歸屬哪類有機化合物、此類有機化合物具有的化學性質,進而思考以上各類藥物的合成制備以及影響這些藥物儲存、副作用的因素有哪些。教學重心從掌握知識轉向用所學知識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1.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針對有機化學反應的結構式復雜、化合物的立體結構抽象、有機反應歷程難懂等問題,我們將現代教學手段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例如鹵代烴SN1反應的立體化學是有機化學中的難點,若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花費很多時間講解,學生仍是似懂非懂。在學習此內容時,我們展示鹵代烴及親核試劑的的結構模型,同時動畫演示反應歷程、產物形成過程,將復雜知識簡單化,抽象知識形象化,讓學生學得懂、學得輕松,增強學生知識獲得感與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2.1.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教師的知識水平、性格、興趣等綜合自身素質是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調查表明,知識淵博、性格開朗、興趣廣泛的教師與學生的師生關系最好,學生喜歡這位老師的課并且整體成績好[6]。因此,教師應提高自身素養,成為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2發揮有機化學學困生的主體性

科技正在改變傳統課堂,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育方法正在離我們遠去。科技使枯燥難懂的有機化學知識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直觀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智能設備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檢索查閱獲得學術前沿的知識,對學生而言,教師不再是知識唯一的傳遞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應該做好引導者,給學困生更多的空間,教會學困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2.2.1改變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困生,鼓勵學困生質疑,尊重學困生的想法,以討論或談話等形式解決問題,保護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教學內容特點,我們還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如引導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團隊教學法(teambasedlearning,TBL)、基于問題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7-9]。例如,課前采用問題的形式來布置學習任務,進行分組學習,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監督、相互配合學習,增強協同合作意識。課上小組匯報學習情況,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最后老師歸納、總結本節課知識點,并作適當延伸拓展。此外,老師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以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為主,盡可能發現每個小組成員尤其是學困生的閃光點,加以表揚,針對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充分調動學困生的主觀能動性,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10]。2.2.2作業形式多樣化學習是知識獲得與內化的過程,課后復習和課后作業是強化內化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背誦化合物的結構和反應類型等記憶型作業,不能幫助學生完全理解掌握知識內容,我們可以增加開放式作業,例如采取思維導圖總結章節內容[11],學生通過制作思維導圖梳理所學內容,迅速回憶和提取章節知識,進一步查漏補缺,有效地構建知識體系;也可以撰寫課程論文作為教學內容的延伸,老師可以給學生題目,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選題目完成課程論文,這不僅可以鞏固知識,提高學生查閱文獻能力,還可以為學生今后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2.2.3引入線上答疑平臺在學習過程中,學困生經常會出現對新知識理解不透徹、無法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情況。教師答疑是學困生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但由于部分學困生的心理或性格等因素,不愿面對面地與教師交流,為此我們引入線上答疑平臺。線上答疑平臺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消除學生與教師交流壁壘,讓教師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及時解決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分析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對于個性問題,教師針對其個人做出有效的解答,而對于共性問題,教師及時反思,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調整教學策略,完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解決共性問題[12]。另外,利用線上答疑平臺,學生之間也可以在網上互助答疑,在班級內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

3結語

有機化學是醫學院校藥學專業的必修課程,為后期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有機化學學困生在后期的專業課程學習中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因此研究有機化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刻不容緩。轉化有機化學學困生的過程,不只是幫助他們掌握有機化學的知識,重要的是激發學困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充分發揮學困生的主體性,滲透思政教育,增強學困生的學習動力,最終幫助有機化學學困生從“因為考試要學習”轉變為“因為愛學要學習”。

參考文獻

[1]杜娟.試析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9,1(4):57-57.

[2]申權威.大學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預防策略探究[J].校園心理,2019,17(2):143-145.

[3]王藝璇,顏琬華.在校護理大學生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元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81-83.

[4]王玉杰,陳文,王湘君.高校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內江科技,2018,1(39):59-60.

[5]李沛辰.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J].科技風,2019,369(1):49-49.

[6]石芳.愛學生必須愛之有道[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24):37-37.

[7]田飛,高巖冰,唐麗瑋,等.TBL聯合CBL+情景教學法在超聲醫學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14-17.

[8]賈堯玲,孟祥國,姜智騰,等.PBL教學法在藥物化學教學改革磺胺醋酰鈉合成中的探索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9):8-10.

[9]趙繼敏,路靜,陳新煥,等.大班授課中實施PBL的方法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5):17-18.

[10]王超.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有機化學課程中的應用分析[J].新西部,2020,5(6):163-164.

[11]孫蓮,海尼木·夏木西.思維導圖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廣州化工,2020,48(8):175-177.

[12]梁濤,時樂,袁冬平.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2):37-39.

[13]劉錦琳,趙艷,張獵.全媒體時代醫學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進策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32):67-70.

篇6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生物化學檢驗;教學改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檢驗技術在現代臨床疾病診斷、治療效果和預后判斷、疾病預防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學檢驗在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觀地反映出疾病狀態下人體的物質代謝質與量的改變[1]。生物化學檢驗課程是醫學檢驗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基礎上融合而成的學科,也是一門基礎理論和專業實踐技術緊密結合的學科。當今生物化學檢驗內容日益增多,技術越來越呈現自動化、模塊化、系統化,這對高職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促使生物化學檢驗教學需要面向臨床應用進行改革。為此,結合生物化學檢驗課程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我們對該課程的體系、標準、教學內容和方法、考核體系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改革與探索。

1基于臨床檢驗需求,積極完善高職生物化學檢驗課程體系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在各層次醫院、血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檢疫部門從事檢驗醫學的醫學高級專業應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數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基本還遵循傳統培養模式實行醫學基礎課、專業課、實驗實習課按順序分段教學,課程體系構建以學科為中心,與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飛速發展相比,教學內容相對落后,且重理論輕實踐。基于以上現狀,我們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結合臨床檢驗崗位實際需求,注重學生職業素養和應用技能提升,符合就業需求的生物化學檢驗課程體系。高職生物化學檢驗課程涵蓋內容較多,學時有限,因而我們在原有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通過與醫學檢驗專業從業人員廣泛座談,與相關平行學科教師充分討論,充分參考現行醫學檢驗考試大綱的基礎上,以崗位技能需求為重點對該課程的標準進行修訂和完善。我校目前的生物化學檢驗課程標準中總學時是94學時,其中理論課54學時,實驗課40學時。理論部分主要由以下四大模塊組成:首先是生物化學檢驗基本原理方法、技術和儀器,自動生物化學分析儀的原理與應用技術模塊;其次是人體物質能量代謝紊亂的診斷酶學,實驗室診斷項目的方法、技術和臨床意義模塊;再次是重要組織器官病理狀態下的生物化學診斷模塊;最后是內分泌疾病和體液相關標志物的生物化學檢驗診斷模塊。模塊化的課程標準便于隨后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把握,也符合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更加條理系統化,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實踐部分學時比例合理增加,更能保證實踐教學,同時加強學生技能的培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

2注重教學實施,切實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素養

2.1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生物化學檢驗課程的內容較多,各章內容相對獨立,聯系不夠緊密。比如儀器檢測系統的評價、校正、質控等部分基礎知識內容因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求不高而顯得“累贅多余”,肝腎的結構和功能、血氣分析和酸堿平衡等基礎知識又與生物化學課程內容有交叉和重復,而醫學檢驗實際工作中的免疫比濁分析、體液腫瘤標志物測定、糖尿病急性代謝綜合征(綜合性實驗)因為實驗條件原因教學開展不到位,部分室內質控應用、實驗室相關標準等常用的工作內容缺失,教材內容和檢驗師考試大綱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備課,大量參考規劃教材,積極利用網絡查閱中外著作和文獻,關注生物化學檢驗學科的最新動態和技術,進而在教學中不斷補充新的內容,并且從中篩選歸納適宜教學講授的重難點,使教學內容模塊化和系統化。針對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重難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講述血糖、血脂、血中尿素測定等傳統經典知識點時利用歸納講授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可通過“探究法”和病例討論法來講授肝腎器官病變檢測指標、方法和臨床意義,利用PBL教學法開展免疫學臨床檢測知識的講授。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手段也要與時俱進,教師應當積極建設優質、高效的學科網站,積極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開放式教學,制作重要章節的精品課程教學多媒體課件和名師講課錄像,供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鞏固。提供師生互動平臺,教師預留作業習題,學生能及時網上提問,有效溝通師生,增強教學效果[2]。

2.2教師素質“雙師化”,教材實用化

高職醫學教育著重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生物化學檢驗課程任課教師中具有雙師資格的比例相對較少,與教學配套的教材又主要是由高校教師編寫,有的教材在檢驗項目中沒有詳細講述操作方法,也沒有配套的相關實驗教材,現有的實驗教材多數落后于實際工作需求,且內容多偏向于基礎性實驗,使學生不能系統掌握實驗原理和方法,這就容易造成學校教學與實際臨床檢驗應用出現脫節,因而需要加大教師的雙師化培養,鼓勵教師考取執業證書,定期選送教師到醫院或檢驗檢疫部門相關檢驗崗位輪訓學習,密切聯系臨床,切實做到教學相長。積極邀請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檢驗醫師參與教材的編寫和研討活動,多編寫符合高職醫學檢驗專業生物化學檢驗課程的實用化教材和實驗指導用書。通過教材的編寫使任課教師自我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逐步提升,為更好的培養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2.3改革實驗教學,教學實踐一體化

參照生物化學檢驗課程體系,合理制定教學與實驗實踐計劃并嚴格執行,積極推行教學實踐一體化,在理論課講授以后安排對應的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趁熱打鐵”,避免出現“教與學”與“教與做”的分離。實驗教學的工作開展上要積極向醫院靠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置新設備,積極開展新檢測項目實踐教學,增加學生的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上機實驗操作,同時可以借助網絡技術進行遠程視頻教學,進行模擬實踐操作。依托我校的三所附屬醫院優勢,定期積極安排學生到醫院參觀實踐,學習臨床先進的檢驗儀器,培養學生對生物化學檢驗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做到“見多識廣”和“識多智廣”。邀請醫院的專家走進實驗室共同討論和制定實驗項目并親自指導學生實驗。實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先進行正確規范的示教,強調規范操作的重難點,并能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合理分析,積極引導學生組成互助幫教小組,相互監督和學習,在提高學生實驗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2.4合理開展課外拓展,加強職業綜合能力培養

目前社會的發展對醫學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海無涯,高職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經過3年的學習,無論是走向工作崗位,還是繼續向高層次深造都需要有持續性的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教學之外需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課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專題講座,邀請相關醫學課程的教授開展分子生物學在生物化學檢驗技術中的最新應用,邀請醫院的專家有針對性的進行實際病例討論,分享經驗和技術,講述職業發展和實際工作中的問題。面向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積極組織實踐技能競賽加強職業能力培養,同時選派有興趣的學生參與綜合性科研實驗課題研究,教會學生利用檢索技術查閱文獻,并指導學生逐步進行實驗操作,處理實驗結果,在合理拓寬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促進并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真正做到不僅授學生以“魚”而且授學生以“漁”。

3構建綜合、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

目前高職醫學生物化學檢驗課程考核主要是通過閉卷的理論考核、平時實驗報告和出勤率、實際操作的實驗考核進行總體評價,而且多在學期期末進行集中考核,這樣容易造成學生臨時抱佛腳,沒有全面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同時因為考試主要圍繞課本所學內容,容易與實際職業需求脫節,造成學生就業過程中的眼高手低。因而我們要改革考核評價體系,優化理論考核內容,改革閉卷考試方式,增加平時、期中階段性考核,增加實驗考核的比重,引入醫院專家指導實踐技能考核,構建綜合性考核評價,真正做到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3]。

3.1優化課程題庫,理論考核階段化和網絡化

針對資格考試和職業需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實際教材不斷優化生物化學檢驗課程專業試題庫。題庫中涵蓋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單選題和X型題)、簡答題、論述題等多種標準試題,每一題都標示有難度系數、題型、章節等信息。教師可以進行靈活選題組卷,系統也可以進行隨機組卷。教師可以分章節或是在期中階段性選題組卷進行平時考核測試,將同樣知識點試題打亂順序利用數字化教室進行快速考核和成績匯總,既避免了試卷考試作弊,又能及時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4]。

3.2實驗考核的仿真化

生物化學檢驗是一門對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實踐操作能力既展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又客觀反映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同時是學生職業素養的體現。該課程的實驗考核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對考核方式和手段積極改革,設置仿真化的實驗考核場景,邀請醫學專家同行、專職理論教師和實驗教師共同組成評分小組,考核內容也以臨床檢驗中的常規測試項目為主,學生抽取題目,進行操作和答辯,評分小組給出綜合評分[5]。這樣,實驗考核才能更加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生物化學檢驗技術也越來越先進,這就要求對生物化學檢驗課程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要進行不斷地完善和優化。高職醫學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服務于醫學衛生事業,同時醫學衛生職業的發展又為高職醫學的人才培養提供了積極的方向,因此堅持“以職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理念,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才能培養出合格的醫學檢驗人才。

參考文獻

[1]龐新躍,李欣.臨床生物化學與生化檢驗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24):49-51.

[2]石玉榮,梅傳忠,武文娟,等.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教學質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96-97.

[3]周師潔,徐良賢,殷嫦嫦.242例醫學檢驗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操作考核結果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117-120.

[4]張瓊,張朝霞,鄭鐵生.《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課程網絡教學的設計思路[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7):2341-2343.

篇7

您好!我是XX化學學院XX年應屆畢業生,畢業在際,我已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從事化學教學和教研工作。衷心希望能到貴校任教,在您麾下效力。

我的性格比較開朗,為人直爽,平時愛說愛笑愛玩愛鬧,但做起事來認真投入,責任感強,思維比較活躍,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在校期間,主修了與化學及化學教學相關的課程與實驗,選修了教育學、心理學、哲學、法律基礎等課程,學習認真努力,成績優良。教育實習期間,積極深入班級、悉心研究教法,虛心向師長求教,在教學方面進步很快,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實習成績優秀。

我對自己的能力頗有信心,曾自編自導并主演小品《青里飛》,話劇《記憶青春》、還組織同學一起排演過舞蹈《快樂老家》、《茶山情歌》、《紅梅贊》等,還參加過樣校舞蹈大賽的演出;我積極參加學校社團的活動鍛煉,自己還曾到《長春晚報》做兼職業務員,深入社會,感受頗多;大三的時候,曾創建“飛揚工作室”,為同學聯系家教工作,淺嘗了創業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悅。之后我又通過電話聯系到浙江平湖去實習,期間走訪了蘇、杭二州,經過北京、上海、大連時也都稍作停留,進行曲了簡單的實地考察,作為畢業時選擇去向的參考。我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猶如此刻,我想著自己的未來,也在做著自己的努力。

做一優秀的教師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我所崇高的教育是以人為本,因人施教。教育、教師、學校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為一切學生,為學生的一切,我愿用我畢生精力,精心培育滿園桃李!

最后,感謝您百忙之中閱讀我的自薦信,更希望能有機會向您當面致謝!

篇8

化學專業的主要課程

1、數理信息課程

數學課程:主要包括微積分(有的學校叫作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數學類課程是理工專業其他課程的基礎。

物理課程:大學物理以及大學物理實驗。化工過程中涉及的動量傳遞、熱量傳遞、質量傳遞等過程主要是物理過程,一般不涉及化學反應,學好物理課程對理解這些過程十分有幫助。

電子信息課程:本課程主要學習計算機基礎、機械制圖、C++程序設計(也可能是C語言)、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原理與技術等。

2、專業基礎課程

化學類課程:本課程主要學習內容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電化學等六大化學基礎課程。這些課程是化工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對于培養化學意識十分重要,但是缺少化學中十分重要的結構化學(或量子化學)課程,建議同學在學有余力時自學。

化工類課程:本課程主要的學習內容包括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過程分析與開發、分離工程、化工熱力學、化工設備基礎、化工儀表等。這些課程主要講授化工中“三傳一反”的原理和設備,以及化工流程設計軟件Aspen Plus的學習。

化學專業的就業方向

化學專業的畢業可以在日化、服裝、石油化工、食品、制造醫藥、環保等行業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化學分析師,原材料檢驗、空氣質量檢驗 技術工程師,企業的工程技術員 醫藥工作者。

還可以在化工相關企事業單位、商貿公司從事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生產管理、生產監督、環境監測、質量檢驗、技術服務等工作。還可到相關行業從事化學品的應用研發、安全管理、質量檢測等工作。

化學專業就業前景

化學專業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科,在很多方面都是具有基礎性的作用的。因此從廣義上來講化學專業以及他所處的這個相關的行業,也是國家鼓勵支持發展的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由此他受到的國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就比較大。

化學專業出身的畢業生們的就業方向很是寬廣,就業前景也是相當的不錯的,因為可以從事的行業很多。

在很多時候,我們在選行業、選專業的時候,都要講究朝陽行業。因為朝陽行業意味著今后他會發展的越來越好,至少十年、幾十年之后都不會過時。所以這也使得化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比較好,因為它的發展趨勢擺在這里。畢竟是國家鼓勵支持發展的一些行業。

篇9

可以,但是大部分學校是需要化學,具體還需要集合每個來大學的具體要求才可以判斷,在生物、物理、化學中選2門是相對保險的做法,而有的醫學專業甚至要求3門全部必考。

不選化學可以報醫學專業嗎想選報醫學專業的考生在高一選科時,在老理科“物化生”中至少選2門是相對保險的做法,而有的醫學專業甚至要求3門全部必考,所以考生們有必要先了解自己意向的醫學方向,再進行決策。

為何諸多專業要求選考化學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被很多人稱為中心科學,因為化學是部分科學學科的核心,如材料科學、納米科技、生物化學等。

化學在理學、農學、尤其是醫學專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各醫學高校在臨床醫學類的限科要求中多數選擇了“物化”或“化生”雙必選。同時,化學也與一部分工學專業如材料類、化工與制藥類、食品科學類、環境類等有高度交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針對當前水產專業基礎化學教學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本文通過分析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分層次小班教學、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等一系列措施進行教學改革與探索,以期提高基礎化學教育教學質量和水產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

水產專業;基礎化學;教學改革

基礎化學,是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知識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門綜合課程,是水產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旨在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滿足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要求。近年來,基礎化學發展十分迅速,課程內容越來越豐富,而教學體系中課堂容量又十分有限,加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水產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導致各種矛盾日益突出。為化解矛盾,提高基礎化學的教學質量,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勢在必行。

1基礎化學課程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1“重專業課,輕基礎課”的觀念大有存在

大部分學生認為化學基礎課程不重要,跟以后從事的水產工作似乎也沒什么直接聯系,導致學生不重視基礎課程的學習,甚至覺得學習這門基礎課是在浪費他們短暫的大學時光,于是把精力放在專業課的學習或考相關的執業資格證書上。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很容易使學生的知識鏈斷裂,繼而影響后續專業課的學習。

1.2教材沒有針對性,內容繁雜,講授課時數不斷縮水

目前,高校水產專業的基礎化學課程使用的主要教材有黃月君、曹延華主編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和汪小蘭主編的《有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但這些教材偏重化學原理及反應機理,缺乏專業針對性,不能突顯水產專業特色,導致教學內容與水產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脫節。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化學課時量不斷縮減,由原來的總學時180學時(每周6學時)變為52學時(每周4學時),由2學期壓縮為1學期。隨著化學學科迅速發展,新知識大量涌現,基礎化學課程內容多而學時數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1.3學生化學基礎參差不齊

水產專業生源類型多,生源素質差異較大,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對口招生,他們在高中階段基本上沒學過化學,基礎薄弱。若還按照學目標授課,就會造成部分學生感覺課程內容簡單,失去學習激情,部分學生覺得難度太大,產生厭學情緒。而且一直以來化學基礎課大部分采用大班授課模式,無法結合專業開展針對性教學,教師也不可能顧及到每個學生,導致教學效果差。

1.4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夠科學

由于課時數縮水嚴重,教學內容繁多,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部分教師授課中過多依賴多媒體課件等現代技術手段,整節課都在播放PPT,內容信息量大,學生被動跟隨幻燈片。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造成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學生主體地位被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不利于學生思考分析、創新探究能力的培養。

1.5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在基礎化學教學上偏重理論知識,忽略必要的實驗實訓環節,忽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客觀上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導致教學與水產市場需求脫鉤。而且已有的基礎化學實驗課,教學模式單一,學生都是照本宣科做實驗,不能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使學生缺乏創新性。加之實驗教學設備落后,人均資源不足,造成部分學生無法參與實驗,感覺無所事事,一無所獲。因此,針對以上問題,結合水產專業特色,對基礎化學課程進行積極改革及探索,以提升基礎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2基礎化學教學的改革與探索

2.1分析水產專業課程體系,扭轉急于求成的思想

基礎化學是水產專業的公共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系統掌握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獨立操作能力,可為養殖水環境化學、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魚類增養殖學、水產動物病害防治學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開課之前,向學生講解水產專業的課程體系,重點講解該課程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作用,讓學生了解該課程與其他水產專業課程之間相互依賴、相互銜接的關系,強化該課程在水產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關鍵地位,從而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該課程的學習,轉變“重專業課,輕基礎課”的觀念。

2.2結合水產專業,精選教學內容

依托市場調研,根據水產相關行業企業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參考水產專業職業技能培訓及工作崗位技能要求,以“加強基礎、重視應用、提高素質、培育潛能”為原則,對傳統的教材結合水產專業進行梳理整合,精選出適合水產專業的基礎化學教學內容,這也是解決課程學時壓縮和教學內容增多這一矛盾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刪減與水產專業無關或關系不大的章節,如無機化學中的物質結構、化學反應中的能量關系和反應速率,有機化學中理論性過強的反應機理等;側重講解分析化學中溶液的四大平衡及四大滴定的應用,為后續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做好鋪墊,如測量天然水體的硬度、堿度,養殖水體的pH、COD等;有機化學中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質等章節與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適當展開,鹵代烴、雜環化合物等章節可以在培育池消毒藥物、漁場各種人工催產藥物、池塘養殖肥料等方面進行加深和拓展。除此之外,教師應站在化學的前沿,密切關注該學科的發展動態,及時對教學內容結合水產專業進行完善和更新,使學生了解最新知識,適應時代進步。

2.3針對學生基礎差異,采取分層次小班授課

首先,在新生剛入校時,對學生進行摸底測驗,了解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水平,對每個學生的基礎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把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按層次將學生分成30-40人小班授課,最后將教學目標按不同層次不同班級重新設計,或提高難度,或降低要求,進而實施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可避免學生“吃不飽”或“消化不良”情況的出現,小班授課便于任課教師具體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同時也可以緩解實驗室壓力,讓每個學生參與實驗課中,兩者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4創設教學情境,最大限度發揮學生能動性

針對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的現象,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改善。創設教學情境其實是在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加強感知,突出體驗。基礎化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切實的生活體驗出發,通過演示化學實驗,設置化學問題,展示圖片、模型及影像資料,譬如介紹化學相關的有趣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帶領學生進行調查與實踐等,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為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思維提供形象支撐,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感悟和體驗知識,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實現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溶液的滲透壓”時,可以聯系水產日常現象,如海水魚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如魚鱗片脫落、表皮擦破后,體內滲透壓調節失去平衡,降低了魚苗對疾病的抵抗力。總之,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讓課堂變得生動,讓學生變得主動,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5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打破原有的舊實驗課程體系,構建與理論課相適應、與水產專業密切結合的基礎、專業、創新“三位一體”化學實驗課程新體系。首先,加強學生基礎技能訓練,將基本操作和基本實驗作為重要部分,培養學生基本操作規范化,如酸堿滴定實驗、紫外分光光度計的使用等。其次,重視學生專業能力訓練,加強實驗內容的應用性,所選實驗內容盡量接近水產專業,如設置水質檢測,定量分析魚飼料各種組分等實驗。最后,加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大學生科技活動、實驗操作技能大賽、職業技能培訓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

3結論

緊緊圍繞水產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精選基礎化學教學內容,采用更為科學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進而探索出一條適合水產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化學課程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倪春林,周家容,羅志剛,等.農科基礎化學教學中研究性實驗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108-110.

[2]丁愛琴,孫芹英.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化學實驗模塊化教學的思考和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9):78-79.

[3]丁敏娟,蔣云霞,李亞,等.高職“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4,28(4):66-68.

[4]任亞敏,王宏慧,張彩芳.高職院校基礎化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4,8:75-76.

[5]吳傳保,劉利江,曾湘暉,等.化學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新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