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戲曲范文

時間:2023-04-10 16:0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方戲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地方戲曲

篇1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融合了華夏民族傳統精神。中國戲曲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這種藝術傳統形式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更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中華戲曲凝結了民族獨特生活方式,情感交流,道德審美標準,價值觀等深層文化意識。在華夏民族文化發展和傳承下,形成了近四百種劇種,戲曲劇種浩如煙海,各自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和與地域相融合的地區審美標準及文化評價。中國戲曲之多樣性和地域性是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豐富瑰麗的中國戲曲,使各個國家嘆為觀止。但作為民族瑰寶,文藝工作者有義務挖掘、整理、保護和傳承。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保護及研究的成果是值得驕傲的;但是我們對于地方戲曲還缺少了從文化生態系統角度上的深層次探究和有效的挖掘、保護。山西戲曲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作為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山西素有“中國戲曲搖籃”之稱。上世紀80年代全國戲劇普查時,我省的曲種有50余種;至2017年戲曲普查時,山西剩余38個地方曲種.自建國至今以消失了16個小劇種,但在全國戲曲種類排名中依然昂居榜首。在山西戲曲舞臺上,除京劇、豫劇、評劇等一些外來曲種外,許多融合本土文化的極具地方風格的曲種,占據著百姓舞臺,豐富著群眾文娛生活。解放后,呈現在山西地方舞臺曲種有眉戶戲、耍孩兒、弦腔、高平秧歌,上黨落子、繁峙秧歌、左權小花戲、長治干板秧歌等50余種。其中像平陸高調和高平清場秧歌這樣的曲種是由群眾在農閑、祭祀活動或慶祝節日時群眾自發排演的戲曲。2017年戲曲普查結果,山西地方曲種剩余38個曲種,像芮城的“拉胡戲”已失傳,原因是老藝人都已亡故,藝術形式后繼無人,就連拉胡戲的藝術特征也以消亡先生所收集的部分珍貴曲譜成為該劇種的最后資料?!疤砀琛苯陙硪驗榍{、形式接近晉劇,已很少表演,如今太原秧歌也基本消失?!澳窟B戲”作為古老劇種,在歷史上較為出名,這種藝術形式內涵極為豐富,形式宏大的佛教劇目,據考證是戲曲史上的第一個劇目,在山西民間舞臺上絕跡。弦兒戲的演出團體消失,劇目不能排演,面臨失傳。據統計,現存38個劇種:晉劇、蒲州梆子、上黨梆子、朔縣秧歌、廣靈秧歌、繁峙秧歌、汾孝秧歌、壺關秧歌、襄武秧歌、晉北道情、臨縣道情、洪洞道情、耍孩兒、晉南眉戶、浮山樂樂腔、太原秧歌、沁源秧歌、左權小花鼓、河曲二人臺、鳳臺小戲、晉中線腔、臨丘羅羅腔、河東線腔、平陸高調、曲沃碗碗腔、孝義碗碗腔、芮城陽高戲、鑼鼓雜戲、河東道情、賽戲、孝義皮腔、京劇、豫劇、曲劇、竹馬戲等;其中許多劇團積極改革,快速適應市場,深入群眾,不斷發展壯大;也有許多曲種則日漸衰落,瀕臨失傳。許多像“目連戲”這樣消失的劇種不僅在山西,就是全國也不在少數。消失原因何在?如何保護與留存傳統藝術成為我們每一個藝術工作者共同面臨的問題。

二、地方戲曲現狀分析

山西地方戲曲歷史悠遠,種類繁多,具有兼并融合的特點。歷史上除京劇、評劇、曲劇、豫劇外,也有山西地方戲曲中路梆子、蒲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這四種同源同根,形成了具有山西本土文化的正宗梆子腔,代表著山西戲曲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積淀,反映著山西地方民俗民風;更有著像耍孩兒、上黨皮黃,道情等30余種小劇種活躍在田間地頭與鄉村舞臺上。這些融入到百姓生活中的劇種是在山西特有的民俗本土文化在成長發展起來的,不但具有戲曲研究價值,更具有文化生態意義。諸多劇種瀕臨失傳,甚至已有十幾種劇種亦不易恢復,這對了解黃河文化傳統文明的研究是巨大損失。所以,對現存的劇種的保護和傳承是當前重要任務。從上世紀至今,山西省戲曲研究所開始普查整理山西戲曲,產生了許多較有價值的成績。整理了許多音響和理論資料。這些成果是戲劇前輩和戲曲工作者在長期深入實踐研究調查中取得的成果,具有科學開拓價值。為我們深入研究打下了夯實的基礎。但這些研究成果往往是對單劇種史的梳理及其音樂唱腔的采集介紹,對其文化生態和環境生態缺少了關注和探索,理論研究成果單一。因此對劇種文化形式研究及劇種環境生態研究的關注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山特的地理環境造成劇種的多樣性

山西的地理環境形成獨特的生態文化:山西是內陸省份,地處黃河中游華北平原西面的黃土高原之上。東邊太行山與河北相鄰,西、隔黃河與陜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為鄰,大部分為丘陵山地。太行山、呂梁山、恒山、五臺山、中條山坐落山西境內。傳統農業文化和晉商文化成為了這片土地的精神和生存支柱,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作為以山地為主的省份,相對封閉,形成了多民俗、多劇種的局面?!胺忾]”,才使傳統文化得以保留傳承。在不同的區域形成各自鮮明的民俗習慣和戲曲唱腔,也為劇種的產生和并存提高了土壤和可能,從而形成了不同戲曲鮮明的藝術特征和審美意識。如今,現代交通的便捷為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也打破了各區域間相對閉塞和獨特的地理環境。解放后,山西大力發展經濟,建設改造了境內的交通條件,給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城鎮化建設使人員的流動性增大,大量農村人口移居城市或其它宜居地區,使傳統地方戲曲失去固定觀眾基礎。新的集聚地要創造新的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交流形式,使區域性傳統戲曲土壤流失。個別戲曲劇團所排演的現有劇目本身針對的是固定區域的固定群眾基礎,受眾基礎的逐步流失使劇目的適應性減弱,劇目更新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樣傳統地方戲曲喪失了原有的地區優勢,逐步走向衰亡。交通的便利,區域的交換與融合打破了劇種產生與并存的可能和土壤,讓不同區域鮮明的習俗和唱腔逐步退化,以致消失;最終破壞了地方戲曲獨立的藝術特征和鮮明的審美意識。

(二)地區方言環境的弱化

從生態學角度來分析,山西所特殊地理位置、歷史傳承以及自然人文環境決定了山西文化的多樣性。古時稱之為“河東”,為黃河文化的發祥源地之一?!笆锊煌L,百里不同俗”的格局造成了各個區域地區的特色文化,形式繁多的文化民俗形成了不同風格的戲種。有歷史記載的就達3千多年,是為傳統文化的搖籃,被柳宗元稱為“表里山河”。四大梆子遍布全省各個角落,影響深遠。從雁北到晉南仍活躍著許多的地方劇種。如大同地區及附近地區有北路梆子、二人臺等;晉中地區有晉劇、祁太秧歌等;晉南、晉東南地區有上黨梆子、上黨落子等。風格迥異的地方戲曲反映了山西不同時期的生態文化形式,同時也對其生態環境進行著融合、反哺及改造,為山西地區文化多元化發展和繼承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各種鄰近的戲種相互作用,使山西戲曲在特定時期搖曳生輝。不同區域曲調、唱腔的不同,造就了文化和風格的不同,從而形成獨立的傳承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則是唱詞、語言的差異。地方戲曲為適應不同區域的觀眾審美情趣,采用當地群眾所熟悉的語言,因此地方戲曲離不開本區域所使用的帶有當地生活氣息的方言。各地方言作為獨特的區域民族文化,它有著至少百年的傳承,展示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但由于方言的弱化使許多本地青年受眾群體聽不懂傳統戲詞。作為經過規范的標準共同語“普通話”,對方言起到了規范及示范引領的作用。是語言的發展明確了方向,普通話運用規范的書面語,方言卻沒有統一的形式,就必須使用普通話的書面語,受普通話感染;作為全民族文化的載體,普通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地方戲曲的特點,劇種字韻和唱腔完美結合,卻是地方戲曲藝術的基本規律?,F在我們所創作的許多新劇目,雖然缺少傳統戲曲傳承的嚴格,但基本規律不能違背。許多無節制使用普通話改編的戲曲破壞了傳統聲腔美感,以至傳統藝術價值缺失。其實,方言、聲腔已不再是語言、娛樂問題,鄉音連鄉情,寄托家鄉情感,凝聚文化認同。今天,保留地方戲曲特有的文化理念和藝術審美標準,對抵制民族文化被同化有著重大意義。我們決不對文化進行抱殘守缺,地方戲所要面對世界,走出當地,邁出國門,展示自己的特有藝術價值;地方戲曲藝術要繁榮發展必須具備獨有魅力,同時也需具有隨時展的融合意識。

(三)生態環境的變化是不可忽視的

在戲曲的發展過程中,城市文化地融入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對文化生態環境的變化起到了加速作用。中國戲曲的產生離不開原始農耕文化,其根本是以農民文化為基礎。山西的四大梆子在發展過程中同樣也受到城市文化的影響得以發展和廣泛傳播,形成與其他姊妹藝術并存的局面。除四大梆子外,部分小劇目則因地域、語言、視覺等的方面原因未能走出其產生區域,不能與外界融合,卻與城市文化相沖撞,得不到外界認可和支持,從軟、硬件都無法獲得有效的滋養和補充,發展遲緩,在現代社會中逐漸被冷落淘汰。

(四)市場經濟的發展使生態文化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

各戲曲得以發展生存的土壤和原有文化不再相同。在階段時期形成的穩定內部文化生態系統被打破,使傳統原始戲曲在保持原態的情況下遭遇危機。

(五)國家的文化政策同樣是干預生態文化的重要因素

對于戲曲和傳統藝術發展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主導者的好惡影響著傳統藝術的發展。在解放初期至今,國家文化政策的出臺使傳統藝術得以發展生存。戲改政策對戲曲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近年對戲曲傳統藝術的扶持也加大了力度,戲曲研究單位也階段性的進行普查工作。但是在網絡數據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戲曲關注度下降和地方戲曲演出市場的蕭條,使戲曲在一定程度低迷,造成了區域傳承的斷裂。山西在古代是以農業文化和后期的商業文化為支點的文化大省。解放后形成了以煤炭輸出的重工業大省。山西地方戲曲以表現農民特色文化,體現農民生活特色的舞臺藝術,這種文化相對穩定。改革開放后,現代技術和城市文化的介入,打破原來封閉的文化生態,使地方傳統藝術逐步消退。保護文化的多樣并存與現代科技的沖突是當下重要課題,這也是當代傳統戲曲文化所面臨的困難。

三、山西地方戲曲保護與傳承

作為對于地方戲曲的保護措施首先對生僻劇目恢復、挖掘、整理,保留影像資料留存建檔,建立專門的地方戲曲博物館,便于集中管理、保存和后期的分析研究。進行專項投資,對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目繼續保留,把民間傳統藝術進行專業化運作管理,把現在具有演出能力的民間劇團與專業劇團融合取長補短,由政府支持,地方流派名家、傳人負責建立優質創作團隊打造、改編、整理傳統及現代劇目,成立優質的宣傳和推銷的團隊負責演出推廣。政府支持是戲曲發展的有力保障;其次是普及教育,讓戲曲走進學校、社區培養后備潛在受眾群體;對戲曲表演藝術人員及從業人員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待遇做積極的提升。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地方戲曲;生存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7-0177-01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的地方戲曲正在承受外來文化的沖擊,接受時代以及觀眾的考驗。文化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如果一成不變勢必會被歷史和時代淘汰,而地方戲曲是我國燦爛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對它進行保護。要使我國的地方戲曲文化變得生機勃勃、歷久常新,就必須從劇本劇目的創新入手,對地方戲曲進行不斷的創新。

二、我國地方戲曲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地方戲曲種類繁多,其發展狀況也參差不齊,有一些地方戲曲還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一些地區受到民眾的喜愛,如流行在江、浙、滬地區的滑稽戲,還有黃梅戲、昆曲等;但也有一些地方戲瀕臨失傳,只能作為文化遺產保護起來。

近年來,地方戲曲的專業演員已呈現老齡化,且地方戲曲受歡迎也僅僅局限于中老年人群。因戲曲演員需及時跟時代潮流不斷的更新換代,而喜愛戲曲的觀眾也需隨之不斷拓展,但現今階段的年輕人群由于受到新時期藝術文化與外來先進藝術文化的影響、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傳統地方戲曲文化產生排斥現象,這就致使關注、熱愛我國的地方戲曲文化持續發展的人數明顯減少,從而對我國的地方戲曲逐漸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阻礙與考驗。

目前,我國的部分地區的一些地方戲曲種類已經被納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的遺產代表作”,如廣東粵劇及昆曲等,引發出國際相關的人士開始對我國的地方戲曲產生關注,對我國的地方戲曲持續發展也創造出有利的條件。我們需及時把握這次機遇,順應時代的發展,對我國的地方戲曲展開保護及開拓創新,穩固其生存的地位,促使之持續快速的發展。

三、地方戲曲發展的重要性

(一)借助地方戲曲題材的多彩多樣進行拓展

我國傳統的民俗地方戲曲題材多樣,通常是講述我國的勞動農民、手工業勞動員工及小商販的勤儉生活故事,此外,部分地方戲曲是講述古老的才子佳人傳說。無新奇的內容及大膽的創作,久而久之邊導致我國的地方戲曲原本的劇本劇目出現單一及枯燥。隨著我國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很多地方戲曲呈現出的劇本劇目也需隨之創新發展,積極自主的借鑒一些地方戲曲從劇本劇目大膽創新且取得的相應成功經驗,如黃梅戲等。在創新后黃梅戲的曲目中,講述了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吳芝瑛、徐淑華與秋瑾幾位革命女英雄人生歷程的《風雨麗人行》,凸顯時代背景的《柳暗花明》及丟棄了以往劇目的三角戀故事等。這些轉化的劇本劇目已在本質上改變了以往的農民、小商販及手工業者為主角的習慣,以傳統地方特色的市井故事與愛情故事作為主要情節的地方戲曲劇目,在劇目情節上的拓展以及創新方面均收獲顯著的成績。

我國民俗特色顯著的地方戲曲題材真實多樣,可充分拓展其各方面的表現領域。而地方特色的戲曲的表現領域開拓,會強烈受到地方戲曲的觀眾追捧、熱愛,并促使地方戲曲的改革發展引發社會各階人士的密切關注,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地方戲曲藝術文化的完善創新及保護其生存發展都具有有利的幫助。

把社會各級行業展現的故事合理有效的融入到地方戲曲的劇本劇目中,積極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劇本情節,使地方戲曲更能體現現實社會所涉及的社會背景及群體。充分實現其題材的多元素,進而保障其表現領域的大幅度拓展,提升地方戲曲的被關注度、推進其發展。

(二)自主創新,挖掘地方戲曲特性

各地區的地方戲曲均有不同的傳統劇目或典型劇目,均可直接反映出各自地方戲曲的獨特之處。經典劇目,需采取一些切實行之有效的保護方法,使其長久的流傳下去。而對這些經典的劇目實施創新改革也至關重要,保障其融合當代的流行特色,拓展接受群體。由于地方戲曲包含的傳統劇目可充分凸顯地方戲曲獨立的文化傳統,若促其改革創新,便可吸引更廣泛的觀眾,展示其獨有的魅力。所以,對地方傳統劇目開展創新是保障我國地方戲曲穩定生存與應時發展的重要手段。

簡言之,對地方傳統劇目的創新需注重幾方面的問題。第一,要積極發揚我國傳統劇目特點,對其獨特的風格、生動的情節、深淵的寓意傳承發展。此外,對傳統劇目情節和時代主題不相符及消極思想情節進行改動、完善,多增加積極向上的情節促進時代主題的完美展現。

(三)積極培養、選拔新的人才為地方戲曲增加活力

自我國的部分地方戲曲納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的遺產代表作”后,文學藝術及教育部門也開始注重地方戲曲的繼承與發展。人才的培養是先決條件,這引起大部分的地方戲曲學習創作的人不斷涌現。地方戲曲的演員得到了整體的更新換代,很多優秀的年輕演員開始在地方戲曲界名聲四起。新的地方戲曲演員及創新劇目的出現,為其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一方面,精心培養與大力接收的地方戲曲新一代的演員,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受到新時代文化風氣的影響,思維方式特異靈活更具有時代性。由這些新演員創作出的戲曲劇目更加凸顯時代形勢且迎合了社會的發展,充分的展現出新時代精神風貌,使之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另外,很多的地方戲曲新一代演員,運用創新思維改變表演方式與地方戲曲傳統的單一表現形式,更加豐富、生動的舞臺展示風格,為地方戲曲的藝術文化注入了嶄新的舞臺活力。通過相互連結、相互融合,可有效發揮出顯著的效果,進而,保障我國的地方戲曲呈現優質、迅速、有效的創新及發展。

對我國的地方戲曲改革創新的過程中,需充分重視各地區的地方戲曲對其文化教育產生的重要影響。不斷加強對地方戲曲專業創作人員及地方戲曲專業演員的技能培訓,以提高演員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與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的地方戲曲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演技一流、舞臺魅力十足的全方面人才,有效推動我國的地方戲曲藝術文化快速發展。

四、總結

總之,我國的民俗特色地方戲曲藝術文化歷史悠久、韻味深遠,是值得全國性的進行保護與關注的,其不僅可以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的智慧,也能展現出中華民族歷史的精神文化風貌,是我國祖祖輩輩的勞動人民勤奮智慧的成果。而當今社會,處于外來文化不斷涌入沖擊、新時代文化的迅速發展背景下,對于我國的地方戲曲充分的保護、不斷的創新及穩定的發展就成為熱切保護我國的燦爛民族文化遺產工作的首要部分。對地方戲曲實施創新改革,首先需聯系我國的不同地方戲曲在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及所面臨的阻礙、挑戰,有針對性的結合現代時代的特色與文化發展方向不斷完善、充實及創新我國的各地方戲曲的特色劇本劇目,進而快速推進我國的地方戲曲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梓林.關于地方黃梅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探討[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5).

[2]應仙環.當代中國戲曲發展現狀的幾點思考[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05).

[3]劉旻凈.地方戲曲文化的保護[J].知識窗(教師版).2010(06).

篇3

關鍵詞:地方戲曲 當代功用 承載 美好中國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7-230-02

黨的十報告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部分、將“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重點加以論述。地方戲是“活態”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凝結著某一地域的民風習俗、為那一地域的大眾喜聞樂見的演劇形式;它不僅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它既傳承著一定的歷史文化傳統,又期待著在時代精神的表現中實現文化傳統的創造性轉換。在參觀《復興之路》時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照務`國,實干興邦。”為此,在我們“共同創造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時刻,地方戲曲對創新當代功用的作用值得思考。

一、地方戲曲承載著傳承公民言行的土壤

地方戲曲產生的土壤是民間,自然反映著民眾的思想感情,價值判斷和審美意象。她通過民眾喜聞樂見與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對其生活中各種各樣人物言行的模仿及歷史人物事件的再現,傳達出對舞臺上人物事件的評價,表達著褒貶好惡,宏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成為傳承地域民眾言行的土壤之一。其一,地方戲曲傳承著歷史文化、展現著地域人文風貌。戲曲藝術的藝術特征簡單地說,就是寫意性、程式化、虛擬性和時空自由等特點。山西大同地處晉、冀、蒙交接地帶,歷史上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匯集地和融合帶,形成了地方文化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戲曲藝術除晉劇、北路梆子、耍孩之外,各縣區都有自己的地方小戲種,如陽高的二人臺、靈丘的羅羅腔、廣靈的皮影戲和秧歌劇、左云和新榮的道情等,這些地方小戲曲分布廣、種類多,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里曾經發生過許多大家較熟悉的故事,如:漢高祖白登受困,王昭君和親出塞,孝文帝銳意改革,楊繼業為國損軀,佘太君血灑邊關,正德皇帝游龍戲鳳,多爾袞嗜殺屠城,八路軍等。這些豐富歷史文化的遺存,賦予了大同地方戲廣闊前景,他們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基礎上,注重創新與實踐,在藝術創作、藝術表演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大同市耍孩兒劇團參加全國“天下第一團”演出,受到了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并獲得文化部的獎勵;原市晉劇二團創作演出的《塞北雪》參加全國現代戲交流演出榮獲優秀演出獎。其二,地方戲曲不僅有極強的生命力,同時期待著時代精神。由于現代化和城鎮化浪潮的沖擊,使地方戲曲出現走下坡路的態勢。就創作而言,近年有兩種傾向最為引人注目。一種是以富有創新精神的文人和戲劇家為主體的創作,他們有意突破戲曲固有的范式,打破原有思維方式,企圖通過這種途徑,使戲曲舊貌換新顏。第二種是一些基層劇團和民間劇團的創作演出,他們努力適應廣大觀眾的審美習慣,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在許多城市劇團面臨生存危機之時,他們卻充滿勃勃生機。例如大同市北路梆子、耍孩兒和羅羅腔先后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地方戲曲確實遭遇傳承難題的問題,一是地方戲曲的傳承出現了人走藝息;二是地方戲曲劇種之間雷同、特色淡化;三是地方戲曲觀眾銳減、生存貧脊化。面對處于社會轉型期,地方戲曲應在規范公民言行這一重建任務中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從而實現地方戲曲在時代潮流觸及中得到提煉、提升自身文化地位。

二、地方戲承載著規范公民道德的“教材”

道德有最高理想,也要有基本規范;有新時代提出的新觀念、新要求,也有從古至今普遍推崇的道德基本準則。其一,地方戲曲與時代公民道德節拍吻合。比如大同地區現在活躍的地方戲曲經典劇目《四郎探母》、《王寶釧》、《獅子洞》、《劉家莊》、《斬趙王》、《明公斷》、《楊府送印》、《算糧登殿》、《墻頭記》等,具體表現著社會公德、家庭婚姻和各種職業道德等各個方面和各個不同層次。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框架性、層次性特點,恰好與地方戲曲劇目中的藝術形象的認識作用和審美作用,地方戲曲藝術形式的多樣性、演出與觀賞活動的群眾性具有廣泛的相容和一致。其二,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道德必然會體現于地方戲曲藝術之中。比如《楊府送印》,楊繼業不徇私,綁上七郎前去見駕;楊家眾兒媳隨軍出征,楊母勸說六郎:“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巾幗須眉者不乏其人。”這才說服了他;楊家男丁已全部為國捐軀,寡婦們卻披上戰袍再次擔當起精忠報國的任務。無處不在傳承著歷史文化,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這一切在告訴今人:古人能在國家和家庭利益面前選擇國家,我們一定也能做到;古人能在國家利益面前放下自己的一切,我們一定也能做到;古人能在國家利益面前舍小家為大家,我們一定也能做到??偨Y已取得的成功經驗,借鑒其他藝術種類和新興藝術樣式的長處,更好地發揮著地方戲曲藝術綜合性、大眾性和趣味性的藝術特點,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發揮戲曲藝術對于道德弘揚的傳統優勢,使地方戲曲真正成為民眾樹立正確道德的“教材”之一。

三、地方戲曲承載著構建和諧社會的舞臺

一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同志在報告中談到了“制度自信”這一新觀點新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包涵的基本經濟制度不僅能造就公平與和諧,也能使得社會主義道德先進于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道德。這就要求地方戲曲在創作方面,首先調整思路,盡量把地方戲曲對當今社會發展有利因素發掘出來。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宏揚,對當今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穩定,充分闡述,加緊實施,引起地方政府官員的重視。其次,摒棄地方戲曲中的某些不適應當代社會的元素。對在經典作家生活的那個年代,他們道德觀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本質是劣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對歷史上不同民族統治集團之間的爭斗,有民族歧視東西;對封建皇權的歌頌等。因此,要去其糟粕。二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堅持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突出把“馬列主導”歸納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十報告提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其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凝聚全體人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共識,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于資本主義制度的重要特征。這就要求地方戲曲在藝術領域:首先,突出地方戲曲傳承之后的開發價值。例如,地方戲曲在當地慶典活動中的特色,對當地民風習俗紀念意義的特色,對當地信仰開發中的價值等。其次,某些地方戲曲劇種可實施創新性傳承戰略,即常言所說的“老瓶裝新酒”,出人出戲,打造了地方文化品牌。第三,促進保護和傳承地方戲曲的立法。地方政府在規劃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公共文娛場所的配套,確保大眾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健康;地方文化官員要調動與爭取地方政府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彰顯地方戲曲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代功用,使地方戲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舞臺之一。

總之,地方戲曲之源在于生活,地方戲曲之根在于大眾,她的生命力不僅在于輝煌的殿堂,她的華彩不僅在于精美的舞臺,更在于區域大眾之間,在于鄉野市井之中。隨著中國的崛起、危機的化解,地方戲曲理應淡化批判社會的任務而突出娛樂人生的功能。但這樣的轉型發生在今天似乎還太早了,因為宏觀地看,目前不能只講地方戲曲保護傳承的文化價值,而要著重發掘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當代功用,使地方戲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上空的一片綠蔭,還原中國戲劇應該有比尋歡作樂更光榮的工作——確保提高公民素質,營造美麗中國。

參考文獻:

1.于平,呂育忠.地方戲生態保護與生產自救芻議.光明日報,2005.8.12

2.白光楊.關于對地方戲的保護與傳承.新西部(理論版),2012(8)

篇4

地方戲曲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增強文化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和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地方戲曲教學要注意克服存在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開展教學工作,采用先進手段優化教學方法,運用優質網絡資源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

高中;音樂鑒賞;地方戲曲;重要性;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2005年制定的國家音樂課程標準要求:“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蔽覈诹鶎脟褚魳费杏憰闹黝}是“以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為根基,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旨在使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能夠真正得到傳承、弘揚和發展。傳統戲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載體之一,通過學習傳統戲曲可以了解并深刻認識不同地域戲曲文化。本文試對當前《音樂鑒賞》中地方戲曲鑒賞教學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提出改進的粗淺策略。

一、《音樂鑒賞》中地方戲曲鑒賞教學的作用

陜西省地方戲曲資源非常豐富,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秦腔等戲曲教學,不僅充實和拓展了高中音樂鑒賞必修模塊中戲曲音樂鑒賞的內容,而且從宏觀上能夠發揮以下作用:

1、增強文化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當今世界,各個國家越來越重視和強調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所謂文化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戲曲是我們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之一,這種文化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群眾基礎三個方面。

(1)戲曲的文化價值。我國歷史上反侵略戰爭、反壓迫斗爭或者富有生活情趣的題材多數被作為傳統戲曲的劇目。據統計,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組織老藝人口述并加以筆錄,記錄并保存了一大批珍貴遺產,計陜西省3000本,甘肅省1500本,寧夏、青海、新疆也都有一批,就其題材而言可以說異彩紛呈。從而為戲曲藝術的傳承和文化創新提供了基礎與動力。例如:秦腔既反映出西北人民爽朗、慷慨、耿直的性格,又體現了西北地區人民群眾勤勞淳樸的民俗風情,以及黃土地特有的文化氣質。

(2)戲曲的歷史價值。戲曲起源于原始時代的歌舞,從古至今,歷經各個朝代,它一直是人民群眾智慧的體現、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這種民間藝術形式是勞動人民在實踐中創造的,也是社會滄桑巨變的時代見證和中國歷史的演繹。戲曲,大多表現的是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或者忠臣烈士的堅貞報國,戲曲中的一些英雄情懷對激發當時人們的愛國精神,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3)戲曲的群眾基礎。戲曲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特別是在廣大農村中擁有無數的愛好者。在建設新農村的進程中,古老的藝術逐漸衰落,但是農村的觀眾對戲曲的喜愛仍舊未變,這和他們的文化程度相關。大多數西部農村中農民半文盲、文盲占較大比例,對民間文化的選擇和接受也使他們對戲曲無法割舍。在田間地頭,在農村廟會,紅白喜事,都能聽到、看到地方戲曲的身影。所以,戲曲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生活的土壤,群眾是戲曲繁榮的基礎。

2、弘揚中華戲曲藝術的重要方式

之所以說高中戲曲音樂鑒賞是弘揚中華戲曲藝術的重要方式,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課堂是進行戲曲音樂鑒賞的主陣地。學生對于戲曲的最初認識,來源于小時候的膚淺印象和生活環境。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通過音樂課堂上戲曲的鑒賞、音樂教師的引導講授、參與戲曲表演活動等,對學習戲曲的意義和重要性已深入精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戲曲概莫能外,所以要在課堂這個主陣地上精心創設戲曲鑒賞的情景,從教室布局到多種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尤其是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設備,以興趣為先導,通過戲曲本身的藝術魅力來喚起高中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不自覺的步入戲曲的藝術殿堂。

(2)戲曲獨具的藝術魅力為自身的大力弘揚做了最好的注解和詮釋。我們經常說一個人外貌美、形象好,仔細推敲,原來他人本身具有“美”的資本和條件,戲曲也是如此。究其歷史,戲曲起源于原始的歌舞,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歌舞戲”,唐朝時出現了“參軍戲”,到了宋代,民間的歌舞、說唱和滑稽戲綜合一起,產生了“宋雜劇”,直至元代,戲曲形成了。縱觀戲曲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經典的“大戲”,其中在歷史更迭變化中,演繹了以歷史事件、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為主要內容,數不清的悲歡離合。使得學生通過戲曲自身的魅力知道:昆劇是“中國戲曲之母”;戲曲的角色分為生、旦、凈、末、丑;四大徽班“三慶班、四喜班、春臺班、合春班”;《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并稱為“臨川四夢”……。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打開了學生學習戲曲的心靈大門,從而也優化了課堂教學。

3、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加入地方戲曲教學內容,從表層看體現了民族文化,從深層次看,這種教學也是新時期振奮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渠道。中華文明古國擁有燦爛的民族文化、豐富的文化遺產,經歷幾千年繁衍幾千年孕育,戲曲正是其中獨具魅力的重要藝術形式。只有通過戲曲音樂鑒賞教學,學生才會領悟戲曲的精髓和獨到之處。

二、《音樂鑒賞》中地方戲曲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的普通高中在音樂教學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學生對傳統戲曲越來越隔膜,戲曲文化意識越來越淡薄,甚至產生抵觸的情緒。2007年,陜西省普通高中全面進入了新課程改革后的音樂教學實施階段。在落實國家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精神付諸于教師教學行為、學校的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音樂戲曲鑒賞教學新理念的提出與現實的教學行為應有關系的建立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還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教學三維目標的割裂

三維教學目標好比是一個立方體的“長、寬、高”,它是指三個維度,而不是三種目標。第一,“三維目標”具有內在的邏輯統一性,都指向人的發展;第二,“三維目標”是互相交融、互相促進的。針對學生的發展,既不能優先發展其中一個也不能缺少任何一個;最后,“三維目標”不是均等存在的。它對于不同的學生個體在因材施教過程中的作用各有側重點。但是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卻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不能正確把握三維目標之間的平衡關系。

2、音樂鑒賞模塊中戲曲音樂教材應用的困惑

缺乏對教材的全局掌握和對新課程要求下教材編寫意圖的理解,也不知道這一課教學內容在全冊教材體系中居于什么位置。對新教材中的“三維目標”的要求,缺少相應的戲曲理論的支撐,缺少在教學用材上“度”和“量”的控制,不能就現有的教學內容合理的設置課時。此外,與戲曲音樂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優質戲曲教學資源也比較少。有時音樂教師囿于自己的老經驗和有限的戲曲知識,不能將戲曲音樂鑒賞教材靈活的使用。

3、對于教學內容的整合方面

傳統的講座式教學模式仍然存在,體現在“就教材教教材”上,一張嘴,一支粉筆,從頭講到尾。沒有通過認真的鉆研領悟戲曲鑒賞教材而轉化成自己的教學所需,在使用教材上缺乏創造性和靈活性,也缺乏開發和有效運用教學資源的能力,不能將靜態的教材與動態的學生學習有機整合起來。

4、戲曲鑒賞教學方法手段單一化

音樂教師雖然知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等新的教學理念,可是在音樂戲曲鑒賞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并且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在自主學習中缺乏音樂教師有針對性地、有目的地指導與引領,合作學習中有時學生討論熱烈有余但效果不佳,缺乏更深層次的學習交流和有意義的思想碰撞,探究學習有時曲高和寡,超過學生的研究能力;有時過于講究形式,顯得教條呆板,與現實問題的聯系相去甚遠。

5、戲曲鑒賞教學評價方法過于簡單化

(1)評價方法比較盲目和隨意,缺乏連貫性,沒有針對性的戲曲鑒賞課的教學評價設計,而是盲從于高中音樂教學的總體設計,未凸顯戲曲鑒賞教學獨特的個性。(2)往往重視了戲曲鑒賞教學的結果評價,忽視了其過程評價,不能做到通過多種途徑隨時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反饋信息,不能及時調整教學并進行有效強化和矯正。(3)在面對戲曲鑒賞課堂教學中生成性的問題進行反饋時,思維反應較緩慢,缺乏及時的矯正意識和有效的矯正措施。

三、進一步完善《音樂鑒賞》中地方戲曲鑒賞教學的策略

教師作為新課改的主體踐行者,不僅要轉變教學理念,而且還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相應的變化,并且理論聯系實際來革新教學內容,從而呈現為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呈現為全體學生戲曲藝術素質的提升。為此,教師要加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并運用新課標理念去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切實有效地大面積提升陜西省高中戲曲音樂鑒賞教學的質量。

1、開展戲曲知識問卷調查,有的放矢開展教學工作

在每年級每學期學生開課時,教師都要精心設計調查問卷,摸清學生對中國戲曲的了解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取得第一手資料,為以后的戲曲鑒賞教學做好鋪墊。

2、優化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積極探討多樣化教學方法,遵循“學為主體、教為引導”的原則,一改曾經填鴨式教學方式和枯燥乏味的強灌式教學方式,重新建立以學生為主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來突出高中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

3、采用先進教學手段,優化戲曲課堂教學

現代多媒體技術能將音、畫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在戲曲鑒賞課堂上播放視頻,觀看名角名段,戲曲中獨特的道具、華美的服飾、騰挪跌宕的身段等,使得戲曲鑒賞不受時空和地域的限制,比起獨白式的說教更能有效地調動起高中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思維活躍中感到快樂,不僅幫助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而且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達到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運用優質的網絡資源,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篇5

一、認真選材。由易到難

莆仙戲是一座藝術寶庫,因興化方言的特殊性。有的還巧妙地運用了裝飾音和滑音,襯托出語言音調中的平仄、抑揚,表現樂曲的感情和形象。由于學生學習知識有其客觀的規律,所以,教材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先選一些拖腔較少的曲牌。例如,選用《五更子》樂曲,旋律動聽,節奏輕快,只要教法得當,很快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營造氛圍。培養興趣

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濃郁的戲曲學習氛圍,培養其學習興趣。例如,課前在教室的四周粘貼莆仙戲的行當臉譜及唱腔曲牌等資料;播放學生熟悉的樂曲片段,讓學生律動愉快地進教室;借助多媒體畫面等,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情和關注,為繼承和弘揚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奠定情感的基礎。

三、依托課堂,激發興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莆仙戲的興趣。李存曾說過:“每次上課前,我都要反復聆聽音樂,讓音樂先感動我自己,然后我才到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享”。所以,教師在備課中要反復地聽與唱,把握莆仙戲本身具有的獨特韻味,讓音樂先感染自己,再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方法,讓音樂感染學生,也讓老師的情感感染學生。師生在互動互學中,明白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1.合作學習法。合作學習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莆仙戲進入課堂教學中,朗讀歌詞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它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歌詞內容、感情和表現要求,而且還能為學唱莆仙戲奠定思想和情感基礎。

2.激趣教學法。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激趣教學法進行劇情的介紹。例如,教學《雁兒樂續段》時,教師應介紹:春草乃是相國之女李半月的貼身丫環。有一天,春草和小姐進香路上,遇吏部尚書之子吳獨糾纏,幸得義士薛玫庭解危。薛玫庭又為救民女一怒打死了吳獨,主動到府衙投案自首。春草關心薛玫庭的安危……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下面的教學作好鋪墊。

3.示范教學法。示范教學法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要大膽地為學生范唱一小段莆仙戲,讓學生刮目相看,接著借助多媒體畫面讓學生看一看古老而又優秀的莆仙戲演出的錄像,聽一聽莆仙戲樂器演奏的片段以及演員的演唱。等等。通過直觀感知,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民族地方音樂文化的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在音樂方面的綜合能力。

四、藝術實踐。培養能力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在莆仙戲進入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聆聽、演唱、演奏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表現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1.打擊樂進課堂,提高學生的節奏感。詹姆士·墨塞爾說: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莆仙戲的打擊樂既古老又豐富多彩。教學時,可先播放民間的車鼓樂錄像片段,讓學生感受民族打擊樂的豐富表現力,再選用每年元宵節聽到的《一路鼓樂響上天》等樂曲。只要教師在課前準備小軍鼓數個和鼓槌數支,鼓筷數雙,讓學生自備搪瓷杯蓋兩個代替鈸,搪瓷盆和搪瓷碗分別代替大鑼、中鑼,這樣全班同學就能組成一個寵大的打擊樂隊,人人都有動手的機會,教學效果非常好。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又能培養一批弘揚民間藝術的接班人。

篇6

    人物的臉部都是運用了陽刻法,襄汾戲曲人物剪紙面部均為側面形象,潮州戲曲人物剪紙則多為正面形象。從這兩張剪紙中可以看出南方剪紙的秀細靈動的獨特風格,而襄汾戲曲人物剪紙則帶有北方剪紙的厚重感。在潮州戲曲人物剪紙《梁山伯與祝英臺》和《西廂記》中,兩組獨立的人物均放置在方形的場景中,使人物在中間空白的背景下形成一個空間場所,周圍根據場景的需求進行了細密的裝飾,使整張剪紙疏密有致,飽滿而生動,增強了戲曲人物剪紙的故事情節。而襄汾戲曲人物剪紙《三顧茅廬》是在方形構圖內呈上下兩部分。整個剪紙在一間房子、一個門和一條路前展開。下半部分是在墻外面的三個人物劉備、關公和張飛。這三個人物站立整齊,兩袖相并呈叩拜形式,面部統一朝有一條路的方向望去。路是用陽刻的線整齊排列而成,形成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在三個人物的上方是一間房子,房子內有一人,此人便是諸葛亮。諸葛亮坐于屋內,與下半部分的三個人物呈相反方向。由于上下兩部分的人物呈相反方向,使整張剪紙形成強烈的對比形式,在平面構成中稱為突變,形成一種矛盾沖突,凸顯了這張剪紙的主題諸葛亮的特殊性。剪紙人物除面部為陽刻外全部為陰刻法。這兩組剪紙與襄汾戲曲人物剪紙的相同點便是面部為陽刻法,服飾為陰刻法。但是潮州戲曲人物剪紙面部多為正面形象,而襄汾戲曲人物剪紙的面部為側面形象。襄汾戲曲人物剪紙精細中帶有北方剪紙渾厚而質樸的特點。而廣東潮州戲曲人物剪紙造型活潑而富于變化,富有裝飾性的特點。

    從地域來看,南方的戲曲人物剪紙工細精巧,秀逸靈動,精致優雅。北方的戲曲人物剪紙刀法簡潔,造型渾厚簡樸,表現出一種粗獷厚重、古拙灑脫,富有內在生命力的精神。襄汾戲曲人物剪紙每個動作關節部位都表現得生動到位,如正在表演中人物的定格一樣,運用了剪紙藝術的概括手法,但動作的表達卻活靈活現?!镀茲瞥亍肥怯蓛蓚€獨立的單腿站立的人物組成。一人呈奔跑狀,一腿向前伸,一腿在后面抬起,一手拿圓形兵器,一手高舉。另一人單腿站立,一腿高抬,兩手拿雙劍高舉過頭,呈交叉狀。兩個人物似在交戰狀態。而山西離石的戲曲人物剪紙《黛玉葬花》,人物造型簡練,表現為正面形象。人物以陰刻為主,表現出了剪紙的實面,與周圍環境陽刻的線結合形成明顯的虛實對比,更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從這張剪紙中明顯可以看出與襄汾戲曲人物剪紙間的差異,人物造型不似襄汾戲曲人物那樣生動,還是比較質樸簡單的人物造型,追求了最為傳統的“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造型方式。山西新絳的戲曲人物剪紙《武家坡》《狀元祭塔》和《買水》,具有北方剪紙造型簡樸的特點。

    人物剪刻大刀闊斧,服飾上裝飾簡練,多用月牙形、直角形、圓點、打毛刺來裝點服飾。男子頭冠與女子發髻造型簡潔,在簡潔的外輪廓內有的用實面來表現,有的用了大小不一的橢圓形或三角形作為鏤空裝飾。襄汾戲曲人物剪紙中男子頭頂飾有各種帽、盔、巾冠戴。女子頭頂發髻分上下兩組,上發髻居于頭頂偏后,下發髻留在后腦頂和向上之間。各類人物的服飾特點,主要以四瓣和五瓣梅花圖案表現。在具體的剪紙運用中,又多以半朵梅花去裝飾;衣、裙、襖、褲及戲曲人物動作變化,人與物的結合,人與人的相依、重疊等均采用半朵梅花點綴于銜接之處,或以慣用的鋸齒紋、半月牙紋、圓點、橢圓點、正方點、三角、十字等幾何形紋樣加以區分。

    人物剪紙的面部與襄汾戲曲人物剪紙一樣為側面形象,但眉眼要比襄汾戲曲人物剪紙中的眉眼要大,特別是眼睛占據了整個面部的正中間。而襄汾戲曲人物剪紙中,人物的眉眼較細膩,占據面部的上半部位,保留有人物正規的比例關系“三挺五眼”。北方戲曲人物剪紙渾厚質樸,南方戲曲人物剪紙秀細靈動。而襄汾戲曲人物剪紙則介于兩者之間,既保留了北方剪紙的渾厚,又具有南方剪紙的精致。襄汾戲曲人物剪紙具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人物面部是側面形象,運用了陽刻技法。除面部以外多為陰刻技法。服飾以梅花裝扮。肢體造型是戲曲表演的定格化。這些特征與其他地方剪紙有著明顯的區別,是襄汾戲曲人物剪紙的獨特之處。

篇7

【關鍵詞】戲曲動漫 數據庫 3G移動客戶終端

湖北地方戲曲具有濃厚的荊楚文化特色,是楚文化在戲曲上的濃縮反映,經過300多年的文化積淀已成為湖北文化藝術地方特色的一個顯著標志,也是湖北的文化品牌。地方戲曲動漫是將動畫技術和地方特色文化結合的新研究領域,一方面需要繼承和尊重傳統文化;另一方面要以符合時代特色的動漫形式和先進技術開創性挖掘地方戲曲資源。隨著當前中國3G網絡建設的深入發展,移動網絡帶寬得以大幅提升,通信網絡融合、產業融合、行業融合進程日益推進,3G行業應用將迎來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湖北地方戲曲動畫數據庫的3G移動客戶終端設計,是對戲曲、動漫、移動通信進行的跨行業資源整合,對地方戲曲的保護和宣傳有著積極意義,是拓展動漫產業發展的新渠道。利用3G網絡技術,按照市場機制推廣地方文化發展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成為新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突破口。

一、建設3G移動客戶端的湖北地方戲曲動漫數據庫的意義

(一)拓展3G移動數字產品的實現技術和運營方式

進入3G時代,以多媒體為典型特征的移動數據業務得到更寬廣的應用。面對迅速增長的移動用戶和移動通信的各種消費需求,湖北地方戲曲動漫數據庫開發運用交互式動態數據庫技術實現動畫技術的創新,將成為新的綜合性3G產品實現技術。湖北建設地方戲曲原創動漫數據庫廣泛涉及3G技術,例如利用動態交互技術、流傳媒技術、同步化技術等,達到多種或系列的3G產品實現技術和推廣運營方式。例如與電子信息平臺合作實現手機動畫等形式的推廣等,開發其經濟價值。

(二)運用動漫和3G移動技術保護性開發湖北地方戲曲

湖北地方戲曲種類豐富,包含漢劇、楚劇、黃梅戲、荊州花鼓戲在內的多種劇種。例如漢劇、楚劇作為湖北地方戲曲藝術品種,是湖北乃至全國的珍貴文化遺產,也是湖北地方藝術的一個極具價值的文化資源。各個劇種代表了當地的文化特色,需要對不同劇種進行統一系統的整理歸檔。目前為扶持和保護湖北地方戲曲發展,政府出臺了搶救、發展、救急的政策。2008年7月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保護與發展湖北地方戲曲的通知》正式印發全省執行,由此加大對地方戲曲保護與發展的投入力度、多方面扶持湖北地方戲曲的發展。

湖北省許多地方戲曲老藝人年事已高,有的在世時也未留下影音資料。許多優秀傳統戲和精湛的表演藝術已隨他們的故去而失傳,因此建立湖北地方戲曲動畫資源庫,保護并發展地方戲曲文化十分迫切。本研究旨在研究和開發這樣的資源庫信息和交互平臺,結合傳播力強的動漫藝術,幫助實現地方戲曲的廣泛傳播,擴大其觀眾群體,展示地方戲曲的藝術魅力,對湖北地方戲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3G移動客戶端的湖北地方戲曲動漫數據庫應用簡介

湖北地方戲曲動漫數據庫系統整體分為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硬件部分:由數據采集器 (3G移動終端,傳感器)、數據庫 (關系數據庫,實時數據庫)、Web服務器、數據監控中心等組成。軟件部分從功能上分為數據采集程序、數據傳輸程序、數據處理程序等。軟件部分各功能子模塊程序獨立設計運行,從而使得系統運行更流暢,更具靈活性。系統整體結構圖如圖1所示:

三、湖北地方戲曲(楚?。┑臄祿鞈霉δ苣0宕罱?/p>

2008年《楚天都市報》刊登了名為《百年楚劇穿新裝 “葛麻”成了動漫人物》的報道,報道了湖北大學制作的楚劇動畫,當這部楚劇動畫試播時,請教了戲曲大家余笑予先生,他提出“動起來的動畫才叫戲曲動畫”的建議。本研究依此為基礎探索以楚劇為例的湖北地方戲曲動漫數據庫建設。

(一)楚劇原始影像資源整理(文獻研究、實地調研)

收集老藝人錄音錄像,采用原始的影像和圖片資源很重要,如湖北戲曲的鼎盛時期,以陳伯華和熊劍嘯為代表人物的漢劇、楚劇曾蜚聲中外。本研究首先對楚劇的誕生、發展歷史、發展演變、文化特點、名劇名角等部分進行記錄、整理,再原創戲曲動漫制作。

(1)楚劇歷史動畫導航制作。楚劇產生并流行于湖北黃陂、孝感一帶。楚劇小調十分豐富,據統計有60余支,曲調風格各異,其中一部分來自湖北各路花鼓,原為一戲一曲,專曲專用。本項目遵循楚劇的文化特色,對楚劇的誕生發展、演變流派等做總的動畫介紹。

(2)楚劇各行當角色動畫。楚劇除唱腔特色外,劇種的劇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凈、丑等不同角色行當充任。表演上著重運用以生活為基礎提煉而成的程式性動作和虛擬性的空間處理。針對楚劇正旦、小旦、花旦、老旦、窯旦、小生、胡子生、老生、丑、花臉諸行當的扮相服飾做動畫設定,并模擬各行當典型表情及程式性動作。

(3)楚劇場景道具動畫。配合經典劇目,對楚劇經典劇目中的典型場景、主要道具制作動畫,包括楚劇伴奏樂器介紹等。

(4)歷史名家動畫介紹。歷史上楚劇的知名演員主要有旦行的江秋屏、李百川、關嘯彬;生行的陶古鵬、高月樓、黃漢翔、章炳炎、黃楚材、李雅樵、袁璧玉、鐘惠然、高少樓;丑行的演員主要有朱福全、羅小全、徐小哈、魯小山、熊劍嘯、楊少華等,對各行代表人物制作介紹動畫。

(5)經典劇目動畫介紹。對經典劇目的劇情、角色等做基本介紹,并對劇目特色,劇目編劇,劇目配樂,劇目導演,扮演角色的一代、二代、現當代等演員進行相關介紹。

(6)經典動畫片段制作。以舞臺戲曲表演為參考,尊重戲曲唱腔,用動畫語言再現楚劇表演。

(二)3G移動客戶終端功能設計

作為湖北地方戲曲數據庫的移動客戶端,3G智能手機在功能上主要實現系統登錄、手機終端定位、拍照上傳、實時視屏等功能,同時為了能滿足客戶端程序的可移植性和提高利用率,在客戶端程序上還設計了系統配置的輔助功能。手機客戶端與服務器采用 C/S架構進行設計開發。手機客戶端采用Http方式同Web服務器通信來進行數據交互。

(三) 數據庫推廣設想

探索新型合作,本數據庫建設擬運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面向3G網絡下開放的Market電子平臺推廣外,同時與本地3G網路運營商、劇院、報紙、網絡、影視、通信等平臺進行大力推廣。此外,制作戲曲動漫衍生品,加強與媒體等部門的合作與聯合開發,實現產品價值。

四、建設湖北地方戲曲(楚?。祿旒夹g的實現性分析

在素材采集等工作中,基本用Flash、3Dmax、Premiere為制作工具,進行動漫創作。在制作過程中,一方面要在技術上充分實現創意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要在畫面色調、構圖、明暗、鏡頭設計組接、節奏把握等方面進行藝術的再創造。資源庫的建設,需要從開始就投入原創力,到后期的推廣更要結合市場制作相應的戲曲動畫產品。其創新點在于針對原汁原味的湖北地方戲曲,用動畫創作和影像技術方式進行整體的創作,制作既尊重傳統文化又符合時代特色的動畫產品。進行市場宣傳推廣時,將地方戲曲和動畫技術相結合,拓展地方戲曲資源的空間。

(一)戲曲動漫原創制作

在充分調研取證和收集素材后,對湖北地方戲曲的劇目、人物、背景等進行大規模的再創作,這需要從前期準備到后期制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中,關鍵是對人物和劇目的創意制作。

(二)移動客戶端數據同步

本系統的架構中包括后臺數據庫服務器、Web服務器、無線網絡、客戶端采用基于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應用軟件等??蛻舳丝刹捎貌煌僮髌脚_,服務器端采用 TomcatWEB服務器、MySQL數據庫。通信網絡使用 ApacheHTTP協議客戶端,系統中間Web服務器采用Servlet響應客戶,請求客戶端采用Java技術進行開發,客戶端的數據存儲采用數據庫,如圖2所示。

結語

在充分調研和考察基礎上,以楚劇為實例的湖北地方戲曲動畫資源庫,將對其知名曲目、角色、場景、服飾等分類歸檔,選取多個有特點的劇目進行動畫制作,并運用交互技術實現資源庫的調度與儲備。在宣傳地方文化的同時,通過網站、游戲、手機、影視媒體、衍生玩具等廣泛有效地推廣地方戲曲動畫,真正使資源庫可用、可行。在目前地域性戲曲動畫尚沒有大規模推廣之前,率先開發新的動畫市場,同時與地方戲曲單位的合作將拓寬湖北地方戲曲的市場前景和產業化前景,因而本項目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經濟效益和競爭優勢。

篇8

關鍵詞:關系;地方電視戲曲欄目;創新

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下,地方電視戲曲欄目(主要指省級電視臺開設的戲曲電視欄目)由于所承接對象的特殊性和承載內容的傳統性,為這一課題提供了較大的施展空間。發揮電視媒介的傳播平臺作用,弘揚戲曲文化中的優良傳統成為當下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受相關條件的影響,地方電視戲曲欄目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建構起一系列關系。從這些關系出發尋找制約、影響欄目發展的因素,探索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的創新發展路徑,成為探討當下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發展的影響因素

戲曲是一門綜合傳統藝術,電視是一種現代傳播平臺,兩者的結合可以開發出更多的節目形式。戲曲也需要有更多的電視節目形式來傳承和表現。①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的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幾個關鍵因素對于欄目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1.決策者的認識這里的決策者主要指本地省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領導,他們的認識對于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現有的政治生態中,這種影響很可能成為決定性因素。地方戲曲的發展和對當地文化事業的影響,是否能得到決策者的較高認知,是否會成為當地作為文化品牌打造的重要支撐,對于欄目發展所需的人力、物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具有較大的決策能力,而這些內容對于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的創立、發展和拓寬都具有決定性作用,決策者的認識就成為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欄目創辦之初市場效應不明顯的時候,尤其需要決策者的投資和支持。2.電視臺的定位電視臺的定位對地方戲曲的發展有非常直接的關系。當電視臺將戲曲作為文化支撐或者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時,電視臺就能夠將地方戲曲電視欄目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支持發展,在一定的時期內,電視臺在資金、政策、人才等方面會給予欄目大力支持。定位具有認知效應,一旦有了較高定位,就會有形無形地推動其發展。電視臺的定位確定后,在缺乏相應條件時,也會喚起領導尋求支持的思想和行動。3.文化的土壤地方電視戲曲欄目需要有戲曲發展的土壤。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通常所說的劇種。一個地方的劇種與本地的文化具有非常緊密的關系。劇種的產生本身也是文化發展的需求和表現。植根于地方劇種、根植于當地文化建設的土壤具有原生態的性質。它們的生存是地方電視戲曲欄目能夠得以發展的根本土壤。如果沒有相應的劇種,沒有相應劇種的戲曲人才出現,沒有相應的受眾群體,就缺乏戲曲繁衍的土壤,就很難支撐地方戲曲電視欄目的發展。4.人才的支撐人才是支持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發展的基礎,這里的人才一方面指本地的戲曲專業人才,戲曲表演人才;另一方面則包括電視戲曲欄目運作、主持、拓展等相關方面的人才,包括主持人、編導、策劃、攝影、錄像和編輯等一系列專業方面的人才。缺乏人才,欄目的發展就成為空中樓閣。當然,在目前文化繁榮的情況下,地方電視臺可以通過外部引進的方式得到人才支撐,但總體來看似乎成本較高,持續力有待考察。5.市場的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業走向市場是必然的,電視戲曲欄目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來推動節目長期發展,需要有一個成熟的市場運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通過公司運作的形式促使欄目走向市場、聯系市場、拓寬市場,對于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的滾動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相應地,電視臺所在地區的市場活躍程度、經濟發展狀況都有可能對戲曲文化市場的發展產生影響。這種市場因素有時并不是單純市場行為,往往與企業的文化追求直接相關。

二、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的關系建構

依照基本的聯系思想,上述因素的存在可以讓我們勾連出地方電視戲曲欄目涉及的關系。具體來講,地方電視戲曲欄目關系的建構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1.欄目與地域的交融關系地方電視戲曲欄目通常與本地區的劇種具有極強的聯系,欄目與地域的這種交融關系是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發展的根本所在。如果沒有與地域的交融關系,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的發展很難持久。河南衛視《梨園春》以河南豫劇為基本的地域劇種,安徽衛視《相約花戲樓》以黃梅戲為主打,吉林衛視《花開桃李梅》以吉劇為基礎,都是將欄目與地域的關系交融在一起推出,具有地方色彩。欄目與地域的交融關系深度體現的是戲曲文化發展的程度,直接表現的是觀眾的文化需求和熱度,這正是戲曲文化欄目發展的重要動力。2.欄目與觀眾的交流關系地方電視戲曲欄目植根于地域的劇種,呈現出與忠實觀眾和參與者的交流關系。某一地域的劇種與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條件有直接關系,與當地人群有內在的親近感,由此產生出對地域劇種關注的人群,這些人群衍生出大量的忠實觀眾。他們是欄目的直接參與者,更是欄目傳播中的寶貴資源。欄目如何發揮與觀眾的交流關系,如何讓觀眾對欄目產生關注并保持熱情是欄目發展的現實需要。無論是動用技術能力還是采用市場運作手法,都必須將觀眾作為欄目發展的核心推動人群,與觀眾處于長期的交流對話狀態,以此來推動欄目的發展。3.欄目與市場的交互關系欄目要想得到持續的發展,擁有持續的推動力,必須與市場發生交互。欄目以其影響力吸引市場的關注,以市場的關注提升自身的持續發展力量。市場的良性發展可以為欄目的持續發展注入動力。提升推廣地方戲曲電視欄目與市場的交互關系,需要通過具體的市場運作來提升品牌打造力度,取得雙贏的效果。特別是電視欄目日漸成熟后,更需要有具體的公司化運作推動與市場的交互關系。一些地方電視戲曲欄目在一開始就與市場產生極強的聯系,用冠名權、廣告等方式增強節目的支持力度,取得較好效果,這也是注重市場運作的表現和現實需要。4.欄目與政府的交織關系在追求社會效益的當下,地方戲曲電視欄目與政府之間具有很強的交織關系。文化產業說到底與社會意識形態關系較大,政府不可能讓文化產業放任自流。同時,政府需要發展文化產業,需要用文化產品帶動社會的良性發展。欄目的發展需要政府在人力、物力、財力甚至政策上的支持。在此交織關系下如何提升政府的關注度、提升欄目的文化品牌效應,就成為欄目在運作過程中必須考量的話題。河南省領導提出,“《梨園春》要承擔起振興豫劇、展示河南文化、對外宣傳河南的重任”“民族文化教育和國情教育的重要陣地”。②《花開桃李梅》的創辦是吉林電視臺為落實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吉劇振興工程”精心策劃的。安徽省委、省政府也提出“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的口號發展《相約花戲樓》,都體現出欄目與政府的交織關系。5.欄目與傳統文化的交會關系地方電視戲曲欄目通常被作為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社會特定群體的文化需要,地方戲曲本身就是社會發展的良性融合劑。電視欄目作為實際的戲曲文化載體需要相應的戲曲傳統包裝。在此背景下,欄目的設置版塊不僅涉及欄目的具體運作形式,還必須尋找與傳統文化的交會關系。無論是舞臺的搭建、演員的選擇、參與人群的互動,還是專家評論等環節的處理,都需要具有傳統文化的甄別力。通過不斷地發掘傳統戲曲文化中的優良成分,并與現代戲曲欄目發展需求、現實條件、市場需要相結合,地方電視戲曲欄目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6.欄目與現代價值的交接關系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畢竟是植根于現代社會的一種文化傳承和藝術欣賞形式,欄目需要考慮與現代價值的交接關系。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接近人群、年輕人群,也需要尋找與現代社會價值追求的元素,激發現代人對戲曲的熱情。也就是說,欄目不能僅僅將傳統戲曲放在電視平臺上,更多的則要發掘傳統戲曲與現代價值的交集,尋找它們共同的價值追求。推出現代戲、戲歌等形式,尋找現代人更易接受的手段和敘事方式,更易進入的故事場景等,都具有較好的探索價值。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下,尋找欄目內容與現代價值的交集,更成為欄目發展的重要課題。

三、關系視角下地方電視戲曲欄目的創新發展

篇9

關鍵詞:戲曲科諢地方性時代性

科諢,又稱“插科打諢”,是戲曲表演里各種使觀眾發笑的穿插部分?!翱啤倍嘀竸幼?,“諢”多指語言。本文著重于從語言的范疇來探討科諢中的地方語匯。在劇情的發展之中的科諢,作為古典戲曲中構建喜劇性情境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利用了幽默滑稽的語言、動作,是戲曲創作、演出中的一種獨特的形式。科諢最初源于為皇帝尋開心而設的俳優所演的滑稽藝術之一,可以說是深受王公貴族與平民百姓喜愛的一種戲曲表演形式,它的形成與在戲曲中的廣泛運用,體現了民族的審美情趣。戲曲中科諢的大量使用,既來自于觀眾的心理需要,也導致了滑稽表演的戲曲程式化。

科諢作為表現戲曲中人物性格的一種手段,一般通過凈丑的言語和行動表現出來。它利用滑稽調笑的語言動作,其主旨在于令人發笑,令觀眾在勞作之余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滿足觀眾心理上的需求。因此,戲曲科諢的語匯具有地方性和時代性兩種特征。而且這兩種特征是交融共存的。

一、戲曲科諢語匯的地方性

戲曲科諢的地方性指的是不同劇種由于地方方言和地方文化的不同,劇種所要求的科諢語匯也因此而具有地方特點,這種地方性也是不同地區人們長期審美習慣的積淀。

全國300多個劇種,作為劇種最典型的特征之一的地方方言有著自己獨特的語法結構和基本語匯。比如閩南地方方言在語音、語匯和語法等方面,都有別于漢語等其他方言的特點。閩南話中的凋肘、倚秋、壓氣、帶驛馬、交番婆等詞,就很難準確譯成普通話。而且,每一種方言的語匯都融合了當地人們歷史流傳下來的審美習慣和當地民俗文化的內在韻味。一個不起眼的語匯往往會在熟悉這個語匯文化內涵的聽眾的心里產生共鳴;一句蘊涵了幽默文化的科諢容易在懂得其內涵的聽眾中引起會心的微笑。因此,科諢在戲曲中的運用要符合地方劇種的美學特征和濃郁的鄉土風情。如在泉州市入選2002-2003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新編古裝梨園戲《董生與李氏》的第四場,老女仆梅香在她的開場白中說道:“一日吃三頓,百事皆不問。管伊天子啥字姓,日落我就愛困。”(注:伊——他;愛困——犯困)將女仆的人物性格展示得淋漓盡致,同時又獲得了較好的舞臺效果。

再者,方言語匯與地方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其一,方言語匯忠實地記錄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反映了民族分化整合與流動遷徙;其二,方言語匯中有一套與當地民間歷史上長期形成的經濟制度、家庭結構、婚姻制度及風俗習慣有千絲萬縷關系的、穩固的親屬稱謂系統;其三,方言語匯有很多反映社會生活層面廣泛,富有當地鄉土氣息的膾炙人口的成語、諺語和歇后語等。如在歌仔戲《皇帝告狀》里的縣令,發現上堂作證的是自己的女兒,他感慨的科諢:“哎呀!飼老鼠咬布袋,飼查母囝來告老爸。”這里的老鼠咬布袋是閩南大人小孩都耳熟能詳的俗語語匯:“查母田”指女孩子,這里是父親對女兒的一種昵稱,而且“袋”與“爸”的閩南韻腳又很壓韻,因此,在情境中既能塑造縣令那種又愛又恨的心理,又很好地體現閩南獨特的鄉土文化。其四,方言語匯中還夾雜有歷史上中外交流和長期積淀下來的外來詞;其五,方言語匯中還有源于當地自然景觀、經濟特征、宗教文化、民族以至神話傳說等因素的地名。這五個方面的聯系使得戲曲工作者在設計科諢時應該首先考慮方言語匯中這五方面的因素。因此,如果地方戲曲中的科諢語匯脫離了文化傳統,讓本地聽眾都聽不出其中的幽默情趣,那么這樣的科諢也就失去了其作用與特色。

二、戲曲科譚語匯的時代性

戲曲科諢語匯的時代性指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生產方式、生活習俗和審美習慣的變遷,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使得不同的時代具有自己特有的時代語匯。而表現不同時代的戲曲劇目的科諢也應因為時代語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時代性語匯包括與時代現實生活存在的物質和技術有聯系的語匯,以及與人們精神生活有聯系的非物質性語匯。如在遠古時代,生產技術和文明的不發達的現狀,在沒有“紙張”出現,就不可能有“紙張”的語匯,沒有“火箭衛星”的現實,就沒有“火箭衛星”的語匯。又如“克隆”技術是當代才產生的,因此在之前的傳統戲中就不可能有“克隆”語匯。再如科舉是封建時代產生的,因此在奴隸社會就不可能有此語匯。

在戲曲中使用科諢既要考慮其地方性,又要考慮其時代性。而不應為了制造喜劇情境,為了迎合觀眾的軎好,濫用現代語匯于表現古代內容的戲曲科諢中。在2004年9月杭州“七藝”節參賽的作品中,根據《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所存同名南戲改編的北方昆曲《宦門子弟錯立身》中,當完顏壽馬想念王金榜,希望老仆人為他去騙王金榜來學戲,老仆人不答應。這時,完顏壽馬和老仆人的科諢對白中出現了“敵敵畏”和“花雕”兩個作為科諢的語匯。顯然,“敵敵畏”是當時不可能有的語匯,它違背了科諢時代性特征原則,這樣的為了逗笑,影響了這出戲的高雅審美。而“花雕”的使用,是因為這出戲是在紹興大劇院演出。顯然,編導為了迎合當地聽眾喜好,取得現場演出效果而設計的一句科諢,但讓人聽后有牽強之感。

因此,對科諢的使用既要大膽,又要謹慎。要大膽,因為它是中華民族審美心理的產物,它的使用能讓戲曲亦莊亦諧,雅俗同歡,智愚共賞,委實是戲曲大眾化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清代戲曲家李漁說:“插科打諢,填詞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歡,智愚共賞,則當全在此處留神,文字佳,情節佳,而科諢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韻士,亦有瞳睡之時。(中略)若是,則科諢非科諢,乃看戲主人參湯也。養精益神,使人不倦,全在于此?!?注:李漁《閑情偶寄》)李漁把科諢當作能讓看戲人養精益神的“參湯”,特別重視。然而,新創作的大多數戲中往往缺少科諢,這就使這些戲顯得板硬、生澀,藝術的自由靈動、妙趣、機趣、情趣就被削弱許多。要謹慎,因為不合情景的現代語匯在傳統戲曲中的使用,破壞了戲曲的傳統美感,使戲曲藝術咸了港臺歷史搞笑片一樣,對傳統文化形象的損害,對地方文化的遺棄和否定,對歷史形象的扭曲。雖然在效果上產生了一定作用,但在歷史知識傳播和文化傳播上,潛移默化地誤導了聽眾。這種影響在表面上看不出,但長此以往,將對聽眾產生潛在穩固的不良影響。俗話說,假話不斷的重復就會成真話。因此,在傳統和現代戲曲中,凈丑科諢的運用也應符合地方劇種文化和時代背景下的語匯。

參考文獻

1、《辭?!飞虾^o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篇10

一、血防工作任務目標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科學防治”的原則,全面認真組織好春季查螺工作,繼續加大查螺和鞏固性滅螺力度,努力提高查滅螺質量,及時查出未發現的殘存釘螺。各歷史流行鎮要圍繞各自的鞏固監測方案,進一步加強往返血防重點地區流動人口特別是漁船民的查治病和管理,不斷鞏固我市的血防工作成果,為今后順利通過上級血防部門復核評估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查滅螺

(一)查螺

1、范圍:在全市20個歷史血防流行鎮(場)235個流行村(分場)中進行,調查面積4000萬平方米。全面查近10年(2000—2009年)43個村的所有自然環境;監測查10—19年(1990—1999年)30個有螺村1/2的重點環境;監測輪查20—25年(1985—1989年)21個村的1/3的自然環境;對25年以上的139個歷史有螺村,實行群眾報螺。

2、方法與步驟:

(1)村自查:全面查的村,采用5平方米一框機環結合法,查與近10年有螺環境和水系相通的所有環境;采用20平方米機械落框法,查除近10年有螺環境水系相通外的其余自然環境,全市全面查面積1450萬平方米以上。監測查的村,對各村自主確認的重點環境,采用全面細查法,查未改造的歷史有螺環境和改造后的新舊交界環境;采用20平方米機械落框法,查歷史有螺環境及與其水系直接相通的全部自然環境,全市調查面積1200萬平方米。監測查中未查的環境和25年以上歷史有螺村實行群眾報螺。

(2)鎮復查:在村自查的基礎上,由鎮抽調力量組織實施。對全面查的村,采用機環結合法,復查歷史有螺的復雜環境及與其水系相通的全部自然環境,復查環境數必須達到村自查環境的1/2以上,調查面積720萬平方米以上。對監測查的村,采用20平方米機械落框法,復查1/2以上的環境,調查面積600萬平方米。

(3)市考核查:對有實際查螺任務的鎮,市將組織專業人員每鎮抽查5-10處復雜環境,調查面積計30萬平方米。

(4)新曹鎮新洋村、三倉鎮沙灶村按省監測點方案要求進行調查。

3、時間和要求

(1)制訂查滅螺方案:各流行鎮(場)須在3月25日前根據本方案要求,結合實際制訂查滅螺方案,有查滅螺任務的鎮、村要切實解決好查滅螺人員的用工報酬。鎮與村、鎮衛生院(防保所)與村衛生室(站)要簽訂責任書。村與查螺員要簽訂合同,明確任務和要求,嚴格考核,確保質量。

(2)組建查螺隊伍:3月31日前,各村要挑選責任心強、視力好、有一定查螺經驗的中青年組成查螺小組。全面查的村,每個村民小組抽調2人,組成2個查螺組;監測查的村每個村民小組抽調1人,組成1個查螺組。要加強查螺人員的業務培訓,市培訓到各鎮(中心)衛生院分管院長(防保所所長)、防保組長和血防專業人員,鎮培訓到各村主任、血防醫生和查螺組長,村培訓到查螺員,努力提高查螺隊伍的業務技術水平。

(3)做好宣傳發動:在查螺期間,鎮、村廣播站(室)要開展血防知識及查滅螺相關知識的宣傳,鎮衛生院、村衛生站要利用畫廊、黑板進行候診宣傳,并通過張貼臨時血防標語和制作固定標語等形式,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各中小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血防知識教育,落實教學計劃,安排2-4課時,進行血吸蟲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并通過學生對家長進行宣傳,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血防意識。

(4)認真組織安排:全市查滅螺工作在氣溫適宜的時機開始,4月底前各鎮完成自查、復查任務。市將在查螺前對全面查的部分重點村投放3-5個環境的假螺點,以監測有關鎮的查螺質量。查螺前,各村要建好應查環境卡,繪制好全村環境示意圖,做到環境示意圖編號與環境卡編號相同,統計好全村各組環境數、面積及溝、河、塘等各類環境的分類數。有環境變更的要及時增補、刪除,有面積計算誤差較大的要及時糾正。繪制好歷史有螺環境示意圖、歷史有螺環境一本賬。各鎮要將確定的查螺時間報市血地防辦,以便及時派員現場督查。查螺期間,各村要明確1名干部帶隊,村醫生跟班作業,認真做好考勤、考績、資料整理及查螺記錄等工作。各鎮衛生院(防保所)要保證血防專業人員到崗到位,加強現場指導和督查。

(5)加強螺情核實:各鎮如發現有螺環境,必須及時上報市血地防辦,由市血地防辦組織專業人員到現場鑒定,計算有螺面積和有螺密度,填寫《有螺環境登記卡》,并將捕捉的釘螺送市疾控中心血防科進行壓片檢查。

(二)滅螺

l、方法:

今年的滅螺實行藥滅為主,環境改造為輔的原則。

(1)藥物滅螺:對近6年查出的難以進行環境改造的,而又不具備藥浸條件的有螺環境,可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鹽粉劑按每平方米50克進行噴灑。近1—5年的有螺環境(2006—2009年)噴3次,近5年的有螺環境(2005年)噴2次,對歷史有螺環境,尤其是原釘螺密度較高的環境可噴3—4次,適當加大藥物劑量。每次噴藥間隔7天。對具備藥浸條件的有螺環境,可用50%氯硝柳胺進行原全水或沿邊浸殺滅螺。

(2)環境改造:根據省政府血防中長期規劃要求,內陸地區歷史有螺環境改造率要達70%以上。市農林水利部門要積極籌劃,認真調研,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多種方式的環境改造。對歷史有螺環境中非定型溝塘要結合農田水利改造疏浚河道,采取吸淤填埋、開挖蝦池、魚塘等方法進行環境改造;對定型溝渠,尤其是2001年以后查出的有螺環境,要結合農田水利建設,按照國家血吸蟲病防治水利項目工程的規劃要求,大力推行渠道水泥硬質化,徹底改變釘螺的孳生環境。

2、時間和要求:近6年有螺鎮要在4月上旬上報《藥物滅螺呈批表》到市血地防辦審批,4月中旬前完成第一遍滅螺任務,適時完成第二遍滅螺任務,5月中旬完成最后一遍滅螺任務。滅螺前,各鎮要先將確定時間報市血地防辦,以便及時派員現場督查。如查出有螺環境,要及時報市血地防辦和市疾控中心,并由市血防專業人員會同鎮、村現場會辦,逐一勘察,確定滅螺的范圍、方法,隨時進行藥物撲滅。藥物滅螺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掌握好用藥量,確保滅螺質量,落實好各項安全防護措施,確保人、畜、魚、蠶及其它動植物的安全。

3、組建滅螺隊伍:凡近6年有螺村,根據滅螺面積的大小確定2—6人的滅螺隊伍,其中運輸藥品1人,彌霧機操作人員2—4人,村干1人,組成滅螺小組。在氣候適宜的情況下,及時開展滅螺,做到隨時拉得出,打得響,確保不延誤最佳滅螺時機。

4、滅螺重點工程的申報:各血防流行鎮衛生院要主動與鎮水利部門協調,利用疏浚河道等水利項目,更多地填埋歷史上的有螺環境。凡動土滅螺工程量土方超過3萬立方米的工程或水泥硬質化超過20萬元以上的滅螺工程,可申報省辦滅螺重點工程項目。滅螺工程量土方超過1萬立方米以上或水泥硬質化超過5萬元以上的滅螺工程,可申報市辦滅螺重點工程項目。對相對復雜的環境,土方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或藥滅面積較大的環境,可申報市滅螺重點工程項目。凡申報省、市滅螺重點工程的鎮,要按照《省重點滅螺工程項目申請書》的要求,按實填報有關內容于5月底前報市血地防辦,市滅螺重點工程在7月底前報市血地防辦。

三、查治病工作目標及任務

今年全市查病8000人,擴大化療70人,以流動人口和近6年有螺村的常住人口以及外省、市血防流行區遷入人口為主。

(一)查病對象和方法

1、對象:近6年有螺鎮查所有有螺村6周歲以上的常住人口。各鎮(場)對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云南及我省寧、鎮、揚沿江地區流入我市的6周歲以上人群進行普查。特別是水上運輸人員和漁船民職業人員,要進行追蹤檢查,嚴控輸入性病例。對本地流出上述地區的人群,除春節返鄉期間突擊追蹤查病外,平時返鄉時按常規門診要求檢查,對檢查人員要進行登記備查。各血防流行鎮要對原在冊晚期血吸蟲病人進行核查摸底,了解病人健康狀況,宣傳國家的救助政策,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晚血病人實施住院治療救助工作。歷史遺漏的、非在冊晚期血吸蟲病病人要由市人民醫院確診,經市血防辦初審報省批準后列入救助范圍。新曹鎮新洋村、三倉鎮沙灶村的查病工作,按省監測點方案進行,完成全村整群抽樣,要確保查病人數在1000人以上,流動人口100人以上。

2、方法:堤東各鎮采用膠體染料試紙條法(DDIA)進行直接檢測。堤西各鎮取血后3天內隨送檢表送市疾控中心血防科。凡DDIA陽性者均要糞檢,進一步進行病原學檢查。牲畜的監測查病,由林牧業局組織實施,完成上級下達的牲畜病情監測任務。

(二)治療對象及方法:

凡DDIA陽性、糞檢陽性者以及有血吸蟲病史且未經吡喹酮正規治療者均需治療。糞檢陽性列為病人,采用吡喹酮60平方米g/kg,二日療法;DDIA陽性而糞檢陰性者,作為擴大化療對象,采用毗喹酮40平方米g/kg,一日療法。所有治療對象,一律住院正規治療。嚴禁設點或發藥到人的院外治療,確保安全無事故。所有治療對象須在12月底前完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