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h手術范文
時間:2023-03-18 10:15: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pph手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2-0083-02
痔是肛腸科的常見病、多發病,長期以來,主要治療為中西醫治療包括手術治療,pph手術方法是近年來提出的借助醫療器械治療痔病的一個新方法,該手術較傳統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并發癥少、治療效果良好等特點,是治療的佳選。2008年3月~2010年7月,本科采用PPH術治療環狀混合痔216例,均取得了滿意療效,主要是術前心理護理、腸道準備、術后排便護理、飲食指導及并發癥的觀察,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8年3月~2010年7月,本科共收治216例診斷為環狀混合痔患者,其中男147例,女69例;年齡26~78歲,平均47.6歲。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1)要合理地向患者解釋病情,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取得患者的信任。(2)如患者對手術表示疑慮,要用恰當的語言闡明PPH手術的優越性,介紹PPH手術具有安全、高效、住院時間短、病情恢復快等優點。(3)介紹科室情況,增強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
2.2 皮膚護理 術前督促患者更衣,手術區皮膚按備皮范圍要求備皮。
2.3 術前準備 (1)及時做好患者術前各種檢查。2)術前宣教:要注意安全宣教,坐浴一般每日2次,每次便后也須坐浴。(3)保證睡眠:精神緊張、睡眠欠佳者術前晚給鎮靜藥。(4)藥物過敏試驗:根據可能應用的藥物,做好藥物過敏試驗。(5)術前飲食:術前第1d進易消化少渣飲食,手術當日早晨禁食、禁飲。(6)術前晚22:00和手術當日06:30用開塞露40 mL注入后排便。
3 術后護理
3.1 病情觀察
3.1.1 觀察有無出血 術后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患者的面色及病情變化,吻合口出血是本手術最嚴重的并發癥,應觀察敷料上是否有滲血,壓迫有無松動或脫落,及時觀察記錄,如有出血,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3.1.2 觀察有無尿潴留 術后12 h內護士應特別關注患者排尿情況,從心理、物理、藥物三方面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即術后3~5h在沒有尿意、膀胱未充盈情況下主動引導患者完成首次排尿,通過暗示、熱毛巾敷下腹部、聽流水聲誘導、肌注新斯的明等,以達到排尿的目的,仍無效時行留置導尿,術后第1d行膀胱沖洗后拔除。
3.1.3 觀察疼痛情況 傳統的痔手術,有其最令人生畏的術后問題即疼痛,有人描述術后疼痛像排玻璃渣一樣疼痛,術后多數患者容易接受消極暗示,觸發疼痛,而PPH手術后部位疼痛明顯減輕,大多為中輕度疼痛,一般可以忍受,如疼痛明顯則給予口服撒列痛或肌注曲馬多等處理后緩解。
3.2 排便護理 患者手術當日一般不排便,術后第1~2 d自行排便,鼓勵患者盡早排便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術后便秘及肛周水腫,可給予緩瀉劑以增加大便軟度,可口服通便靈、槐角丸等,必要時可使用開塞露注入后排便,應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每日早晚及每次排便后用蛇黃洗劑或痔消洗劑兌溫開水坐浴20min,換藥時給予復方角菜酸酯栓或肛泰栓1粒塞肛,每天2次。
3.3 飲食指導 食物應清淡、易消化,術后正常飲食可加強營養,使排便正常,減少對創面的刺激,而加快創面愈合,早期通過調節飲食控制大便在術后48 h后排出,即手術當日進食流質,但不宜飲用豆漿、牛奶,以免腸脹氣不適;術后第1d可進食少渣半流質,術后第1次正常排便后可根據平日喜好正常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蒜、羊肉等,除了進食一些高營養易消化飲食外,還應進食一些富含維生素和高纖維素的食物,如香蕉、蘋果、菠菜、芹菜等。
3.4 健康指導 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囑患者避免久站久立,避免重體力活動1個月,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最好一次排空,如老年人體力弱,可長期服蜂蜜,以利于排便,有習慣性便秘者可服麻仁丸、通便靈、槐角丸等。如有較長時間未排便,可用灌腸或開塞露促使排便。平時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飲水,注意合理搭配飲食,忌飲酒及辛辣食物,注意保持局部清潔,若出現排便不暢和腹瀉等,及時咨詢或定期到醫院復查。
篇2
【摘要】目的:探討PPH術治療痔瘡的手術前后的護理。方法:采用PPH術治療89例痔瘡患者,對每位患者進行手術前心理干預,做好健康教育,徹底清潔腸道;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刀口處疼痛、出血情況,并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和護理,做好出院指導。結果患者術中腸道清潔,術后無感染、水腫、出血,平均住院5~7天,痊愈出院。結論:PPH術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病情觀察及良好的護理措施,可有效的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復發。
【關鍵詞】混合痔; PPH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228-01
PPH術(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又稱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是1998年由意大利學者Longo[1]首先報道,他是在切除肛墊上直腸黏膜段的同時進行機械自動吻合,并將位于黏膜下層的動、靜脈血管斷流,保留并提拉了脫垂的肛墊,大大減少了手術的創面,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具有技術安全,療效可靠,手術時間短,術后疼痛輕,并發癥少的優點。臨床上采用(PPH)治療痔瘡的應用日益廣泛,如何加強PPH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更好的配合手術的順利開展,是外科護理人員值得研究的一項有益的工作。我科自2009年5月開始行PPH手術治療痔瘡,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痔瘡患者97例,均運用了PPH術,其中男57例,女40例,年齡21~82歲,平均(44±2.21)歲,病程3~51年,其中單純內痔10例,混合痔87例。
1.2方法:97例患者均采用骶麻或腰麻,病人意識清醒[2],取截石位。采用蘇州貝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吻合器,根據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PPH暫行操作規范實施手術。
1.3 治療結果:97例患者均獲得滿意效果,術后多數患者痔核當時完全回納,部分在術后1周內完全回納。術后主要伴隨疼痛、尿潴留和墜脹等并發癥,一般在術后3天左右消失,21例患者出現術后大便次數增多,一般在1~2周左右恢復正常。一般術后3~4天出院。出院1周后經復查隨訪,無1例并發癥發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病程較長,病情反復發作,加上患者對PPH手術缺乏了解,患者易出現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反應,可直接影響其手術效果。對此,護士應主動、熱情接待患者,給患者介紹住院環境、主治醫師、責任護士,使患者很快融入到這個大環境中來,還要說明痔瘡發生的原因及其癥狀體征,以及PPH的重要性和先進性,手術方法、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使患者了解PPH手術具有安全、有效、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點,鼓勵患者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
2.1.2 術前腸道準備護理: 術前充分的腸道準備對手術的成功有重要作用,如清潔灌腸不夠徹底,術野中殘留大便,將會增加手術難度,增加感染率,甚至使手術無法進行[3]。有效清潔腸道有利于創面愈合,防止感染,同時有利于手術操作。一般術前晚8時給予甘露醇250ML口服,術日晨禁飲食;手術日晨給予肥皂水清潔灌腸。
2.2 術后護理
2.2.1護理術后給予去枕平臥位6 h,而后改自主臥位,根據麻醉恢復情況可協助患者下床活動。
2.2.2 傷口的護理 術后根據患者對麻醉的承受能力,感覺疼痛的時間不一,護士要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轉移其注意力,了解疼痛的程度,與其建立信賴關系,尊重其疼痛反應,設法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給予心理支持,穩定情緒,使其做到心境平和,精神放松,這樣可以提高疼痛閾值,增強其對疼痛的耐受性[4],必要時可給予止痛藥物治療。對PPH手術患者而言,根治痔及痔出血是患者最為關心的,絕大部分PPH手術預后較好,少量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術后出血,應密切觀察及時發現活動性、搏動性出血。當出現少量滲血時,可自行緩解,但必須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減少患者的恐懼,避免造成手術效果的擔心,發現大量滲血和活動性出血時要即時報告醫生。
2.2.3 飲食護理:術后6 h可進流質飲食,2~3天改為普通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飲食為宜,以保證大便通暢,利于術后刀口恢復。
2.2.4 尿潴留:本組病例術后約50%出現尿潴留,多發生在術后當日或延至次日。此現象多由切口疼痛,反射性引起膀胱頸及尿道括約肌的痙攣所致。發生尿潴留時,可局部熱敷,流水法誘導排尿,雙三陰交穴位注射新斯的明0.5 mg,有效率達99%,無效者,可在嚴格的無菌操作下進行導尿術。
2.2.5 排便護理:排便護理是PPH術后護理的重要內容。術后手術醫生在手術處放置了紗布以壓迫切口,患者會感到墜脹及便意,當患者有此類主訴時,應耐心向患者解釋,術后24~48 h方可把處的敷料取出。同時由于怕排便時的疼痛,部分患者不敢大便,術后可按醫囑給予軟瀉劑增加大便的軟度,減少大便時的疼痛和排便時間過長引起的局部充血水腫。排便后,立即清洗肛周,用溫鹽水坐浴15~25 min,水溫43~46℃為宜[6],每天早晚各1次,這樣有利于減輕或消除局部組織充血、炎癥水腫、疼痛,有利于傷口愈合。若女性患者月經期則禁止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2.3 出院健康指導:出院1周后復查,1周內仍需坐浴,保持處清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食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飲食,以保持大便通暢,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習慣性做提肛運動。3個月內禁止重體力勞動,避免劇烈運動。
參考文獻
[1]Longo A .Treatment of hem orrhoids disease by reduction of m ucosa and hem orrhoidalprolapse with a circular suturing device:anewrocedure[M].Rome:World Congress of Endoscopic Surgery,1998:3.
[2]孫大余,杭燕南. 實用臨床麻醉學[M] . 北京:中國醫學科技出版社,2001:421.
[3]陳曉媛,陳昕.吻合器的環痔切除術(PPH)的圍手術期護理.熱帶醫學雜志,2003,3(2):232.
[4]李曉松.基礎護理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1.
篇3
【關鍵詞】 重度; 混合痔; PPH
痔是肛腸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對Ⅲ期和Ⅳ期痔的治療是以手術為主,以往手術方法常用外剝內扎術。該手術方法較簡單,根治效果好,復發率較低。但術后部疼痛劇烈,疼痛時間長,創面愈合慢,并且術后大便失禁以及肛管狹窄等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1998年意大利學者Longo依據“痔墊下移學說”而提出并實施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1](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其具有療效可靠、術后疼痛輕、并發癥少等優點2011-03~2011-08我院采用PPH治療重度痔患者45例,效果肯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5例患者經過檢查排除了直腸其他病變,均是Ⅲ期和Ⅳ期以內痔為主的混合痔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28~69歲,平均43.6歲;病程0.5~20年,7例患者有混合痔手術史。均符合2002年全國PPH學術研討會制定的PPH手術適應證。
1.2 方法 術前清潔腸道,采用聯合阻滯麻醉,利于更好的擴張以及減少吻合時直腸牽拉反應。采用PPH 圓形痔吻合器,包括:肛管擴張器、33 mm吻合器、肛鏡縫扎器和帶線器。常規消毒和鋪巾,用環形擴張器擴張,縫合固定其外筒,通過肛管擴張器將肛鏡置入,使用3-0可吸收線,在距齒狀線上4 cm 處直腸黏膜的3點處開始行荷包縫合,接著在第1荷包線下方1~1.5 cm處,自9點處開始做第2個荷包縫合,保持荷包縫線在同一水平。縫合達黏膜下層。女性患者要做陰道檢查,防止陰道直腸瘺[2]。將圓形痔吻合器頭端伸入荷包縫線上方,收緊荷包縫線并打一單結,使用帶線器將縫線自吻合器側孔導出,持續牽引荷包線,使被縫合結扎組織進入吻合器套管內,根據脫垂的程度,調整牽拉力量。收緊吻合器并擊發,在關閉狀態留置120 s,旋松吻合器并取出。如有出血用3-0可吸收線縫合止血,對于較明顯的外痔應切除。吻合口處置止血紗布,留置肛管一枚,取出肛管擴張器。術后24 h取出紗布及肛管。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 本組45 例患者均1 次性吻合成功,切除標本呈圓柱形,病理結果:直腸黏膜、黏膜下組織及部分肌肉組織。手術時間20~40 min,平均30 min。術后住院時間3~5 d,平均3.5 d。術中18例患者出現吻合口搏動性出血,經3~0可吸收線縫合出血停止。
2.2 術后住院期間情況 術后24 h內疼痛、下腹牽拉疼痛41例,需要使用止痛藥物的15例。出現肛周水腫8例,感覺墜脹不適感38例,未特殊處理,逐漸好轉,平均7 d癥狀消失。3例出現不同程度出血,均保守治療后出血停止。術后出現尿潴留的4例,男3例,女1例,經溫水熱敷膀胱區、導尿后恢復。術后2~4 d能解大便。
2.3 隨訪 出院后隨訪患者中,3周內出現大便帶血的10例,經止血治療后2月內全部恢復。出院后半年內出現狹窄的1例,經過指診擴張后治愈。本組無吻合口感染、大便失禁、腸瘺、陰道直腸瘺等并發癥。
3 討論
3.1 PPH 手術原理和適應證 “肛墊學說”認為痔的發生是由于固定肛墊的懸韌帶Treitz肌和Park韌帶發生損傷或斷裂,導致肛墊的脫垂和下移。Longo根據“肛墊下移”的理論將PPH術用于治療脫垂性內痔,現已經被廣泛的應用。PPH手術原理為: 通過環形切除齒狀線以上寬約2 cm的直腸黏膜下層組織后,重新吻合直腸黏膜,使脫垂和下移的肛墊懸吊復位,恢復直腸下段的正常解剖結構,并阻斷了直腸上動靜脈的終末支,減少痔上動脈對痔區的血供,術后痔核萎縮。與以往手術相比極大減輕了術后疼痛。因避開肛墊直接對直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進行環形切除,保留了肛墊正常的精細控便功能,療效確切,恢復快。PPH 手術的主要適應證為Ⅲ、Ⅳ度內痔與環狀混合痔[3]。
3.2 PPH 手術的優點 PPH手術與傳統的外剝內扎手術相比,最大的優點是:①手術簡單,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住院時間短。②由于不切除痔墊,術后精細控便能力不受影響。③除個別切除明顯外痔的患者以外,絕大部分患者肛管及部皮膚沒有創面,術后不需換藥,沒有傳統手術后常見的部疼痛、水腫、肛管狹窄、大便失禁等并發癥,術后患者能很快恢復正常的生活[4]。④易于術后排便,本術式于齒狀線上(1~2)cm處吻合, 不損傷齒狀線,同時由于疼痛的明顯減輕和肛管皮膚的完好,使大便易于排出,從而避免了排便的恐懼心理。
總之,PPH術是一種痛苦小、恢復快、安全的治療重度痔的有效方法,通過理解手術原理、掌握操作技術,對預防并發癥,改進手術技術有重要意義,適合在基層廣泛開展。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肛腸外科學組.《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PPH)暫行規范》修訂.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5,8(7):342-344.
[2] Pesxatori M. Stapled rectal prolapsectomy. Colon Rectum,2000,43(6): 876-878.
篇4
【關鍵詞】PPH手術;老年重度痔病;臨床療效
痔病是成年人群中常見疾病,隨著社會老年化日益加劇,老年人成為痔病發生的高危人群,通常重度痔病在老年人群中極為常見,具有較長的病程,臨床癥狀嚴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治療老年重度痔病多采用手術方法,pph手術即吻合器痔環切術,適用于各種痔瘡,尤其是重度內痔,可保留肛墊,切除病變組織,使肛管直腸能夠恢復正常的解剖形態[1]。為了分析PPH手術治療老年重度痔病臨床療效,筆者以32例患者為例,其治療效果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重度痔病患者,均為重度痔病的診斷標準;男28例,女36例;年齡58-80歲,平均年齡(72.4±2.3)歲;病程7-28年,平均病程(14.6±1.3)年;Ⅲ度內痔48例,Ⅳ度內痔16例;按照數字隨機表分為兩組: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等資料無顯著差異,可參與研究(P>0.05)。
1.2 選取標準
患者均符合重度痔病;年齡超過55歲;身體狀況良好,符合手術指征,均可耐受手術;未合并其它疾病,如肝、腎等系統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等;患者參與研究之前,簽署了研究同意書。
1.3 方法
觀察組取PPH手術。患者術前清潔灌腸,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會皮膚和直腸腔常規消毒滅菌。擴肛1-2min,夾住并牽拉肛緣皮膚,置入肛管擴張器,取出內芯固定。取吻合器,將其頭端擴張到最大限度,伸入荷包線上方,收緊并打結。通過吻合器側孔使用線器拉出雙側縫線,沿著手柄方向牽拉結扎線,收緊吻合器,關閉吻合器約30s,旋開并拔出吻合器,查看吻合口,若存在出血應使用3-0腸線縫扎止血。外痔若存在發炎或血栓,應切除病變組織。術后積極采取抗炎及止血治療。
對照組以外剝內扎術治療。患者術前清潔灌腸,取折刀位,皮膚常規消毒,局麻后擴肛,外痔以V形分離,至齒線上方的0.15cm處,止血后,使用7號線縫扎,切除痔核,其他痔核以相同方法處理,在切除時,切口之間應將皮橋保留,徹底止血。
1.4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愈情況、手術情況、術后疼痛、并發癥及住院時間。
術后疼痛[2]: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由0-10分,分數越高患者越疼痛。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文中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用( ±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當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愈情況分析
兩組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均痊愈,痊愈率100%。
2.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疼痛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17.4±2.3)與對照組手術時間(16.2±2.0)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VAS(2.3±0.7)分,對照組VAS(5.8±1.3)分,疼痛程度對比(T=3.6247,P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及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出現4例墜腫,術后2-3周緩解,占12.5%;對照組出現6例墜腫,2例便秘,3例排便急迫,占34.4%;并發癥對比(x2=5.34,P
3 討論
老年重度痔病具有較為特殊的病理生理特點,病史長,病情重,且老年患者長期慢性便血,會使患者發生失血性貧血,會影響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并影響了心臟等重要器官的氧供[3],增加了手術風險。老年重度痔病常合并其他疾病,缺乏良好的組織愈合能力,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PPH手術是由意大利學者Longo首創,是保留肛墊,環形切除吻合部分內痔及痔上黏膜、黏膜下組織,并進行瞬間吻合,從而阻斷痔的血液供應,并懸吊固定的滑脫組織,使肛管直腸能夠恢復到正常有效的解剖結構。采用PPH手術,手術操作減短,手術時間短,易于患者耐受;術后疼痛輕,只有少數患者需使用止痛藥物,其他患者只是輕微不適;手術效果顯著,術后無嚴重并發癥。術后恢復快,患者可在術后6h食用流質食物。傳統術式具有顯著治療效果,但術后疼痛嚴重,易發肛緣水腫等并發癥,影響了患者預后質量。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均痊愈,痊愈率100%。可見,PPH手術治療效果與傳統術式治療效果一致,可在臨床手術治療時考慮此類手術。觀察組VAS(2.3±0.7)分與對照組VAS(5.8±1.3)分對比(P
參考文獻:
[1]孟韜,吳娜,孔慶峰,等.PPH術結合外痔切除治療老年重度混合痔5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1):2817-2818.
篇5
環狀混合痔是肛腸科疑難病之一,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釘合術(PPH)和選擇性痔上粘膜吻合術(TST)的應用給環狀混合痔的治療吹來了一縷春風,開創了一種新的手術方式,但在臨床應用中依然存在諸多后遺癥、并發癥、且遠期效果差,治愈率低,加之器械價格昂貴,普通患者難以接受,因而制約了以上兩種術式的推廣普及。從該病的治療效果和經濟方便綜合考慮,自2005年7月開始,我們收PPH手術模式啟發,借鑒PPH手術思路,采用單純人工手術的方法治療環狀混合痔,并與同期行外剝內扎術(milligan-morgan手術)的患者進行對比觀察,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治療組與對照組各120例患者均系住院患者,按照抽簽法隨機分組,治療組男105例,女15例,對照組男108例,女12例,治療組年齡29-64歲,病程3-24年,對照組年齡30-62歲,病程4-21年。兩組資料經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2002年9月修訂的痔診治暫行標準【1】。所選混合痔為內痔部融為一體或分界不清,外痔部位靜脈曲張性或結締組織性,有或無血栓形成。
1.3療效判定 兩組手術治療方式從術后首次排便及第4、7天疼痛情況(采用VAS法,即10cm標尺,由患者根據疼痛程度自我選擇,0為不痛,10為極度疼痛)、小便不暢、皮橋水腫、墜脹感、欠平整、狹窄、溢液、創面平均愈合時間等綜合評價療效。
1.4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
2.治療方法
2.1術前準備 術前禁飲食6小時,術前1小時給予清潔灌腸并囑患者排空,溫水坐浴擦干后備皮。
2.2手術方法 治療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碘伏棉球消毒肛管及直腸末端,肛內指診無痔以外病變后手術開始。①用組織鉗橫向牽起內痔上部及痔上黏膜某一點(盡量在內痔自然分界處),在松緊適度狀態下于組織鉗兩側用兩把血管鉗與肛管垂直并排緊密夾持,雙鉗尖距齒線0.5 cm以上,被夾持黏膜的縱向長度一般在1.5 cm左右,于兩鉗之間切開黏膜及黏膜下組織,在距此點2 cm左右同法操作,提起兩端血管鉗,緊靠兩鉗尖部上彎血管鉗,剪去彎血管鉗上組織,從分離點開始,用4-0絲線連續繞鉗縫合創面,同法處理其余內痔及痔上黏膜,如此經6段以上(含6段)切縫,內痔部處理完畢;②與呈放射狀切開齒線下外痔皮膚,盡量選擇痔間溝作為切開處,潛行剝離摘除皮下血栓、曲張痔外靜脈叢及皮下組織,切除小部分無法整平的皮橋。注意盡量多地保留外痔皮膚。 對照組: 麻醉消毒同治療組。鉗夾外痔部皮膚依痔大小情況做梭形切口,鈍性加銳性剝離外痔組織齒線上0.3 cm,牽起內痔部分,用彎血管鉗與肛管平行夾持內痔基底部,圓針7-0絲線鉗下貫穿后8字結扎,剪去殘端。考慮留皮橋和黏膜橋因素,有的部位直接結扎或不作處理,外痔部只做皮下靜脈破壞,或修剪至適宜長度及寬度,與齒線上黏膜對接縫合。據松緊情況部分患者于截石位5點或7點沿外痔創面形外括約肌皮下部及內括約肌下緣切開,壓迫包扎。
2.3術后治療 常規應用雙氯酚酸鈉緩釋膠囊100 mg口服,1次/d,止痛,慶大霉素、甲硝唑靜脈滴注1周防感染,排便后用我院中藥自制劑腫痛消洗劑坐浴并九華膏換藥2次/d。
3.治療結果
參照1975年全國肛腸外科會議制定的療效及術后反應觀察標準等,兩組結果見表1、2、3。
表1 兩組術后首次排便、第4天及第7天后疼痛VAS指數比較
組別 例數 術后首次排便 術后4d 術后7d后
治療組 120 4.42±0.65 2.33±0.46* 1.55±0.21**
對照組 120 4.77±0.62 3.79±0.52 3.25±0.36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P<0.05,**P<0.01
表2術后反應觀察(例)
術后時間 癥狀體征 治療組 對照組 P值(χ2檢驗)
3d內
7d內
小便不暢
皮橋水腫
15
8
57
60
墜脹感
60
90
>0.05
15d后
狹窄
欠平整
5
6
54
溢液
5
45
表3 臨床痊愈時間比較(X±s)
例數
治療組
對照組
t值
120
15.66±2.44
24.57±5.17
P
4.討論
環狀混合痔之所以稱為肛腸科疑難病,關鍵原因是術后功能和外觀形態難以兼顧。從保護功能角度考慮應盡量少損傷肛管皮膚、齒線及痔區黏膜,但這會出現痔切除不徹底或欠平整的情況;從外觀形態考慮則應盡量徹底地切除明顯的內外痔組織,如此則肛管皮膚、齒線和黏膜損傷易過大,臨床常見因此出現的黏膜脫出、狹窄等,嚴重者造成不可恢復性損害。
研究和探索治療環狀混合痔盡量完美的手術方式是肛腸科醫生孜孜以求的夢想,由此出現了諸多術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外剝內扎術(milligan-morgan)和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的PPH手術以及國內新近研制的TST手術。外剝內扎術是60多年來治療混合痔的經典術式,但突出的不足處是術后疼痛較重和愈合時間長。尤其是治療環狀混合痔,術后更易并發疼痛、出血、尿潴留,治療不徹底等后遺癥,且損傷面積大,愈合緩慢。PPH手術室意大利學者longo在1998年首先報告運用痔吻合器治療痔病的新方法,有手術出血少,術后疼痛較輕,恢復較快等優點,自1998年引入中國后,很快在國內得到許多病學者的接受和認可,但在臨床應用中也逐漸暴露出了諸多并發癥、后遺癥,如腸瘺、直腸陰道瘺、粘膜下膿腫、粘膜下瘺、腸系膜膿腫、出血,直腸狹窄等,且復發率高,遠期效果差,加之器械價格昂貴,普通患者很難接受,因此難以普及。國內新近幾年研發的TST手術相較于PPH手術雖然避免了直腸狹窄癥狀的發生,但上述PPH手術的其他后遺癥、并發癥在應用TST是依然有發生,而且費用仍較高。
我們通過大量臨床實踐探索和研究,依據肛墊下移學說,受PPH手術模式啟發,借鑒PPH手術思路,采取純手工操作環切縫合內痔痔體的上部及部分痔上粘膜治療環狀混合痔,我們稱為人工PPH手術。此術式取環切術和PPH手術之意而有所變通和創新,既不同傳統環切術那樣對內外痔組織進行大范圍剝切,又不同PPH手術那樣不對內外痔進行處理,而是通過環周切除內痔痔體的上部及部分痔上粘膜,并依據不同部位痔塊外脫的程度適度拉緊上提松弛下移的肛墊,間接提拉外翻突起的齒線下組織如曲張的靜脈和松弛的皮膚等使之復位,并對外痔部分進行適度處理,進而促使形態和功能得以恢復。
本術式對痔體進行了適宜得當的處理,與PPH手術及TST手術相比避免了諸多后遺癥、并發癥的發生,且降低了治療費用,與外剝內扎術相比,避免了大范圍切除結扎帶來的損傷,保護了齒線上下粘膜和皮膚,尤其是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對肛管特異皮膚(移行上皮)的損傷。肛管皮膚具有堅固、柔軟的特性,對維持的正常形態,防止松弛和粘膜脫出具有重要的作用【2】。
由于肛管部皮膚和肌肉損傷少,痛覺神經損傷輕微,血液和淋巴循環暢通,因而疼痛、水腫等的發生率相應降低,愈合時間相應縮短;粘膜切除后對合整齊且處于較高位置,與大塊痔核縫扎相比,不易形成粘膜狹窄,保證了功能順利恢復,有利于縮短臨床痊愈時間。此外,由于本術式基本不損傷齒線及肛管皮膚組織,對齒線區高度特化的感覺神經終末組織帶損傷極小,因而最大程度的保護了部的痛覺、觸覺、冷覺、壓力覺、張力覺、摩擦覺等精細感受器,這些感受器有精細的辨別覺,有助于自制【3】。從而較完美的保護了及直腸下段的整體外觀形態和綜合功能。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痔診治暫行標準.中華外科雜志,2003,9(41):698-699.
篇6
關鍵詞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PH)痔瘡手術心得注意事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75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imaryhospitalPPHtreatmentof100casesofhemorrhoidssurgerytipsandcautions,tofurtherimprovetheclinicalefficacyandpatientqualityoflife.CollectedinourhospitalfromJune2011toFebruary2012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100casesofhemorrhoids,usingstaplerhemorrhoidmucosalsleeveresection(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PPH)treatment.Results:Allpatientsconsistentwithbothasuccessfulsurgerytime(15to25)min,anaverageof19.6min,durationofhospitalization(2~7)days,anaverageof3.9d,noanalstenosis,fecalincontinenceafter12monthsfollow-up,norecurrenceoccurred.Conclusion:PPHtreatmentofhemorrhoidswithlessbloodloss,operativetime,quickerrecovery,relapse,etc.
Keywordsstaplerhemorrhoidmucosaringresection(PPH);hemorrhoids;Surgicalexperience;Note
痔瘡在我國的發生率很高,傳統的治療方法存在較多的弊端,隨著微創醫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PPH的應用逐步推廣[1],為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和患者的生活質量,總結PPH治療痔瘡的經驗,2011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痔瘡患者10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11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痔瘡患者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19~71歲,平均41.2歲;病程2~24年,平均6.2年。其中內痔60例,Ⅱ度8例,Ⅲ度40例,Ⅳ度12例;環狀混合痔40例。臨床表現為間斷性大便帶血和大便時內痔從脫出。
手術方法:患者肛周局部麻醉,先擴肛使括約肌松馳并能容納四指,以組織鉗夾住3、9點處皮膚向外牽引,植入組件中的擴張器并在會縫扎固定,取出內芯[2]。將吻合器抵釘座伸入荷包線上方,將荷包線打結,合上吻合器身,通過帶線器側孔將兩牽引線引出,將黏膜拉入吻合器腔隙內,順時針方向旋緊吻合器旋扭,女性患者應通過陰道指檢以防止將陰道后壁拉入吻合器腔隙內。擊發吻合槍并維持30秒,完成直腸黏膜的切除和吻合。旋松旋扭,退出吻合器,術畢。
結果
所有患者手術均一次成功,手術時間15~25分,平均19.6分鐘,住院時間2~7天,平均39天,無狹窄、無大便失禁,經過4~12個月的隨訪,均無復發病例發生。
討論
手術心得:治愈或顯著改變術前癥狀,效果顯著,損傷小,疼痛輕。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優點,因為傳統手術后部是非常疼痛的,國外有學者把這種疼痛描述為像排玻璃渣一樣疼痛,并稱僅這一條優點就足以讓患者接受這種手術[3],且更符合人體的解剖和生理特征。由于該手術是在痔的上方進行,完整的保留了肛墊,使人的正常排便和排氣功能不受影響,同時避免了狹窄并發癥的發生。手術時間短,患者恢復快,節省住院時間,從而節約經費。
注意事項:荷包縫合線應在齒狀線以上3~4cm,并且保證吻合口距齒狀線上1.5~2.0cm,過低易出血和疼痛,過高則對肛墊的牽拉和懸吊作用減弱。荷包應縫合在黏膜下層,過淺容易撕裂黏膜,使黏膜切除不全,過深則傷及肌層甚至引起腸瘺,對于女患者,在縫合及關閉吻合器時應常規檢查陰道,以免損傷陰道后壁,引起直腸陰道瘺。牽引線牽拉要適度,因為牽引力量的大小決定黏膜切除的多少,一般在2cm左右,對脫垂嚴重的可適當加力,或縫合雙荷包,以切除更多的黏膜[4]。擊發吻合器后,雙手緊握30秒左右再緩慢松開,以期能更好的止血。常規檢查吻合口,是否吻合滿意,是否有出血,對于活動性出血必須立即處理,包括縫扎、電凝及氬氣刀止血等。常規放置油紗和排氣管,一方面可以加強止血,另一方面可降低內的壓力,減輕患者的痛苦,并可以防止吻合口瘺。
近年來PPH的應用逐步推廣,為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和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組收治100例痔瘡患者,采用PPH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手術時間15~25分,平均19.6分鐘,住院時間2~7天,平均3.9天,無狹窄、無大便失禁,經過4~12個月的隨訪,均無復發病例發生。結果表明,PPH治療痔瘡具有出血少,手術時間段、恢復快、復發少等優點。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痔上黏膜環形切除釘合術(PPH)暫行規范(修訂)[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5,8(4):342.
2ZmoraO,ColquhounP,AbramsonS,etal.Cantheprocedureforprolapsinghemorrhoids(PPH)bedonetwice.Resultsofaporcinemodel[J].SurgEndosc,2004,18(5):757.
3ToyonagaT,MatsushimaM,SogawaN,etal.Postoperativeurinaryretentionaftersurgeryforbenignanorectaldisease:potentialriskfactorsandstrategyforprevention[J].IntJColorectalDis,2006,21(7):676-682.
篇7
摘要ERP建設有三個顯著特點,用戶層次多(包括了人力資源部門、普通員工、部門經理、高層管理者),項目影響范圍廣,HR數據、業務流程松散且難以規范。同時,所有的HR業務都要做到讓數據說話,如何保障HR業務數據的準確性與實時性和統一規范性是ERP建設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ERP 數據收集 項目實施
一、項目背景
公司原有一套人事系統,主要由遠光系統來負責售后服務,用戶進行薪酬計算,可在表里隨意設定公式,而機關單位的下屬分公司沒有使用該系統,這大大制約了下屬公司參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積極性,同時也導致了老系統數據的不準確性,從組織結構到職位信息與人員基本數據,都沒有進行及時維護更新。
二、上新系統的目的
此次上ERP-HR系統目的就是要求新系統能統一取代老系統,并且把人力資源管理推向下屬各分公司,使各分公司能直接維護分公司的工資及獎金體系,以便機關單位在系統中能一目了然的進行查看。同時,能將公司已有的績效管理體系與培訓體系進行信息化,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三、項目概況
從項目初始,人力資源部門組織了由人力資源部主任牽頭的項目實施小組,包括了人事薪酬考核組與培訓中心的主要成員和信息化部門人員,與實施供應商項目小組進行配合。另外,人力資源部主任也選定了三個HR管理相對規范的下屬公司作為試點,參與到項目小組工作中來。項目組完成了對項目組骨干成員的ERP-HR培訓,包括信息化理念與操作的培訓,統一了項目實施思路,使大家了解了項目建設總體方法以及系統上線使用后的效果以及工作方式。在后續的工作中,實施廠商項目組針對機關總部的人事、薪酬、組織、培訓進行了需求調研,調研范圍也涵蓋了三個試點單位。調研報告得到大家的認可,同時也向領導進行了匯報。
四、數據問題
首先是數據不準確,系統目前組織、崗位、人員基本數據均是由老系統中進行導入,由于老系統數據只是為了用于工資計算,其他人事數據準確性差,導致新系統中人員的所在部門、所在職位大部分都與當前企業實際組織架構不符合,急需進行校對;
其次是數據不規范,機關總部、下屬各分公司人事數據的不規范,對組織、職位、職務的命名和規范的不一致,導致在新系統內人事數據無法統一,數據統計接口也無法保持一致;
再次是歷史數據整理問題。為了有效的使HR系統成為公司的核心系統,給領導予以決策支持相關數據,要求系統能提供人事、薪酬等相關的縱向和橫向的對比統計分析,這需要將公司從創建以來的歷史數據整理導入新系統,工作量巨大,使得參與的人員叫苦連天。
五、新系統的困境
隨著新系統上線并行使用所暴露的HR數據問題,項目組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一直在進行彌補。然而,收集上來的人員數據不規范,集中體現在部分關鍵信息缺失,大部分HR信息不符合HR管理要求。
六、ERP-HR數據整理的幾點注意
(一)充分評估數據整理的工作量與難度,做好相關人員培訓
在項目啟動前期,必然要實實在在的充分考慮數據整理、數據規范的工作量與難度。從需求調研階段開始,做好相關人員的培訓,通過問卷、文檔等手段,充分考慮各個層面對HR數據的要求與已有數據的情況,扎實做好數據規范整理工作。是忌諱的是低估了數據整理的難度與工作,在上線后才發現要回頭整理數據,導致了大量重復性的無效勞動。
(二)建立必要的編碼原則
ERP軟件對數據的管理是通過編碼實現的,編碼可以對數據進行唯一的標識,并且貫穿以后的查詢和應用,建立編碼原則是為了使后面的工作有一個可以遵循的原則,也為龐雜的數據確定了數據庫可以識別的唯一標識方法。
(三)系統切換
ERP項目涉及組織范圍廣,業務條線多,數據量巨大,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范圍內成功的完成系統切換及上線,必須要特制定ERP建設項目系統切換及上線方案。正式數據轉換已經結束,正式運行環境中的初始數據確認無誤,總部備份已經完成并已確認成功。靜態與動態數據導入SAP系統,用戶將在SAP系統中看到和現行實際業務完全一致的數據。
(四)高層的參與是關鍵
項目的成功離不開領導的支持,項目組應該保持和公司高層的有效溝通,了解高層對項目的期望與看法,告知高層項目階段目標與可能碰到的問題,以利于資源的協調與問題的解決。
結論:ERP-HR系統上線前的數據收集是系統成功上線的關鍵,ERP基礎數據準備這項工作的重點不是在數據本身,嚴密的計劃和合理的組織才是完成這項艱巨工作的最好手段。
參考文獻:
篇8
卟啉癥的分類與原因
(一) 分類
根據代謝紊亂發生部位,分紅細胞生成性與肝性卟啉癥兩大類。
1.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癥 又稱先天性卟啉癥,主要見于嬰兒,又分為以下三型。
(1)尿卟啉型:可能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所致,常伴溶血性貧血,一般進展較慢。
(2)糞卟啉型:其機制不清,臨床上可發生輕度皮炎。
(3)原卟啉型:屬染色體顯性遺傳,臨床表現為光感性皮炎,偶可伴肝硬化。
2.肝性卟啉癥 為肝內卟啉代謝紊亂所致,主要為卟啉前體過多,又分為四型。
(1)急性間歇性型: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系尿卟啉原合成酶Ⅰ(卟膽原脫氨基酶)部分缺乏而致卟膽原增高所致。以間歇性腹痛為主,可伴神經系統癥狀而無光感性皮炎。
(2)遲發性皮炎型:系尿卟啉原合成酶Ⅲ與尿卟啉原脫羧酶缺乏而引起尿卟啉Ⅰ升高所致,常伴肝損害。
(3)混合型:兼有上述兩型特征。
(4)遺傳性糞卟啉型。
(二)原因
1.骨髓因素 系因骨髓內約半數紅細胞不能將卟膽原進一步合成尿卟啉原,從而產生大量尿卟啉。
2.肝性因素 為肝內卟啉代謝障礙所致,主要為卟啉前體生成過多而在體內蓄積。
卟啉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依據
1.病史 有肝硬化或溶血性貧血史,亦可有腹痛與皮炎史。
2.臨床表現 可歸納為皮炎、腹痛及神經精神三大癥候群。
(1)皮膚癥狀:皮膚顯露部位(額、鼻、耳、手等處)在光線(尤其波長為4.050?)照射下出現紅斑,繼而變為皰疹甚或潰瘍,結痂后常遺有瘢痕而引起畸形和色素沉著。皮疹可為濕疹、蕁麻疹,也可為多形性紅斑等。遲發性皮膚型血卟啉癥,其皮膚不僅對感光敏感,且有萎縮、色素沉著、黑色素癥及類似硬皮癥或皮肌炎現象。重者可因鼻、耳、手損害結疤而變形,病人可有特殊的紫色面容甚至多毛癥。
(2)腹部癥狀:急性腹痛可伴惡心嘔吐(咖啡樣物),但無肌緊張與壓痛,常見腹脹與便秘。腹部X線檢查,可見膈肌呈痙攣性收縮或出現矛盾運動與腸脹氣。
(3)神經精神癥狀:①周圍神經受累出現下肢疼痛、感覺異常、遲鈍或弛緩型癱瘓;②脊神經損害時,出現截癱或四肢癱;③大腦受損時可有呼吸與吞咽困難、呃逆、聲音嘶啞、心動過速,若延髓麻痹則發生呼吸停止;④下丘腦受損時,出現少尿、低鈉血癥,水中毒甚至腦水腫;⑤精神癥狀有神經衰弱、精神失常或癔病樣表現。
(4)自主神經癥狀:腹痛、高血壓。
(5)其它:還可有結膜炎、角膜炎,常與皮膚損害伴行,重者可失明。口腔粘膜可見紅色斑點,牙齒可呈紅色或棕色,在紫外線照射下放射出紅色熒光。
3.輔助檢查
凡疑及卟啉癥者,需作以下檢查。
(1)血常規:觀察有無溶血性貧血。
(2)尿常規:常無異常發現。
(3)尿色:尿中含大量卟啉時,在日光照射下變紅棕色,或經酸化煮沸30min后變為紅色。
(4)尿卟啉檢測:正常情況下尿中糞卟啉含量極少,普通尿常規呈陰性。熒光比色法可檢測出,男性平均289.17±90.27nmol/d,女性為205.02±64.26nmol/d。尿中尿卟啉更少,平均22.95~45.90nmol/d,卟膽原陰性。卟啉癥者,其尿中有大量尿卟啉。
(5)糞卟啉檢測:大便中可檢出大量糞卟啉和汞卟啉。
(6)紅細胞卟啉檢測: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癥,可從紅細胞中檢出尿卟啉、糞卟啉與原卟啉。
(7)光譜分析:卟啉及其衍生物吸光后被激活而放出紅色熒光,且有特殊吸光譜。尤以尿卟啉最強,原卟啉次之,而δ-氨基酮戊酸與卟膽原均無光感。
(8)其它:肝功檢查,必要時可行骨髓檢查。
4.診斷標準 尿中尿卟啉>46nmol/d且尿液在陽光照射下或酸化煮沸30min變為紅棕色,或在紫外線照射下放射出紅色熒光,即為卟啉癥。
(二)鑒別診斷
1.紅細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其特點如下:①血中網織紅細胞增多,可有溶血性貧血變化。骨髓呈幼紅細胞增生現象,內含大量卟啉;②尿中有大量尿卟啉Ⅰ及少量糞卟啉Ⅰ;③糞中有大量糞卟啉Ⅰ及少量尿卟啉Ⅰ;④原卟啉型,可有原卟啉增多;⑤紅細胞中含大量尿卟啉、糞卟啉及原卟啉。
2.肝性血卟啉癥 其特點為:①血液和骨髓中含卟啉正常,急性腹痛時周圍血中白細胞增高;②尿常呈紅色,有者排出時無色而經日光照射或酸化煮沸30min后變為紅色。急性間歇型尿中含大量卟啉前體(δ-氨基酮戊酸、卟膽原)及尿糞卟啉;③急性間歇型和遲發性皮膚型,其糞中卟啉正常或稍多,而混合型中糞卟啉和原卟啉顯著增多,遺傳性糞卟啉以糞卟啉Ⅲ排出增多;④可有肝功能障礙,蛋白減少及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倒置;⑤遲發性皮膚型血清鐵增高,急性間歇型可有電解質紊亂(尤其低鈉),血清蛋白結合碘和膽固醇增高。可有腎功能減退,出現少尿與氮質血癥。
3.急腹癥 急性間歇型卟啉癥發作時伴有腹痛,易誤診為急腹癥。然而后者腹部有固定性壓痛、反跳痛與肌緊張,尿液暴曬或酸化加熱后不變紅色且卟膽原試驗陰性。
4.鉛中毒 可引起卟啉代謝障礙而致腹痛,與急性間歇型卟啉病相似。但前者有鉛接觸史,且卟膽原正常。
5.糙皮病 常有舌炎、口炎和營養障礙史,尿中卟啉及其前體不多,給予菸酸治療有效。
6.癥狀性卟啉尿 此癥可見于肝病、結締組織病、多種血液病等,以糞卟啉為主而尿卟啉增多不顯著,卟啉前體不增多且尿卟膽原試驗陰性。
7.其它 伴精神癥候群者,常需與脊髓灰質炎、腦炎、精神分裂癥等相鑒別。
卟啉癥的圍手術期治療與處理
(一)病因治療
對病人家族應進行調查,凡有卟啉及其前體增多者均應治療其肝病與骨髓病變,避免各種誘發因素。
(二)對癥處理
1.紅細胞生成性血卟啉癥的處理 主要針對皮膚損害與溶血性貧血進行處理。
(1)皮膚損害:避免日光照射與創傷,可用15%對氨基苯甲酸軟膏外涂。每日口服β-胡蘿卜素30mg或核黃素20~40mg,或隔日服阿的平50mg,對防止某種光感過敏可能有效。
(2)溶血性貧血:施行脾切除對溶血可能有良好效果,對某些光感過敏者也有持久效果。
(3)保肝利膽:消膽胺樹脂4g餐前服用,3次/日。
2.肝性血卟啉病
(1)避免誘因:如過勞、精神刺激。
(2)飲食:給予高糖飲食可防止發作,且應禁忌飲酒。
(3)激素:每日服強的松30~60mg,對某些病例可獲奇效。
(4)腹痛發作:①鎮靜止痛,氯丙嗪每次12.5~25mg,3~4次/d可減輕精神癥狀,阿司匹林可緩解腹痛;②氯化四乙銨500~1000mg肌肉注射,或200~250mg靜脈注射;③一磷酸腺苷AMP125mg肌肉注射,2/d;④依地酸鈣鈉1g,4/d,或0.25~0.5g加入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中滴注,2/d。3~5日為一療程,間隔2~4日重復應用,3~4個療程即可。
(5)血紅素:重癥救治時應給予血紅素,每次3~6mg/kg,24h總量<6mg/kg。用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注射或滴注(<40mg/min),6~8min注完。至少間隔12h再次給予,3~5天為一療程。須注意,大量注射可致腎損害。
(6)氯喹:每次口服125mg,每周2次。當尿卟啉排出量降至<100μg/d,停止服用。
(7)補液:葡萄糖可抑制δ-氨基酮戊酸(卟啉前體)合成酶活性而減少卟啉生成,可靜脈輸注葡萄糖10~20g/h,每日量接近300g/d,同時糾正低鈉血癥、低氯血癥與低鎂血癥等。
(8)其它:可用葡萄糖酸鈣、肝浸膏、大量維生素B及C治療,也可適當放血(每次300~500ml,每周2~3次至血紅蛋白達100g/L)。
(三)手術與麻醉
1.手術相關問題 此癥本身不需手術治療。并存外科疾病需手術時,避免在急性發作期施行且應加強術前準備。控制高血壓與精神癥狀,糾正肝功異常及水與電解質失衡。
2.麻醉處理 卟啉癥可因藥物激發而危及生命,故麻醉用藥應十分謹慎。麻醉選擇應視手術種類與部位而定,盡量選用局部麻醉、區域阻滯麻醉。避免椎管內麻醉,以防術后發生神經精神改變。大手術多用全麻,誘導期是最危險的階段。依據能否激發卟啉癥發作,將麻醉用藥分為三類:①非促發性藥物;②有爭議的藥物;③促發性藥物。不言而喻,麻醉用藥應盡量選用非促發性藥物,慎用有爭議的藥物而不用促發性藥物,以策安全。
(1)非促發性藥物:目前認為,下列藥物可安全用于卟啉病人:丙泊酚、咪達唑侖、N2O、環丙烷、乙醚、筒箭毒箭、琥珀膽堿、維庫溴胺、阿托品、新斯的明、普魯卡因、丁卡因、嗎啡、哌替啶、芬太尼、丁丙諾啡、撲熱息痛、納洛酮、硝基安定、氯羥去甲安定、氟哌利多、吩噻嗪類、β阻滯藥、腎上腺素、酚妥拉明、皮質類固醇、沙丁胺醇、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
篇9
DS/FH混合擴頻通信系統中,需要數據不變頻器、相關累加器及碼發生器等完成下變頻、相關解擴等運算。通常采用專用芯片來完成這些功能,導致系統體積增大,不便于小型化。現代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已突破了早期僅期進行PCB版圖設計或電路功能模擬、純軟件范圍的局限,以最終實現可靠的硬件系統為目標,配置了系統自動設計的全部工具,如各種常用的硬件描述語言平臺VHDL、Verilog HDL、AHDL等;配置了多種能兼容和混合使用的邏輯描述輸入工具,如硬件描述語言文本輸入法(其中包括布爾方程描述方式、原理圖描述方式、狀態圖描述方式等)以及原理圖輸入法、波形輸入法等;同時還配置了高性能的邏輯綜合、優化和仿真模擬工具。FPGA是在PAL、GAL等邏輯器件的基本上發展起來的。與PAL、GAL等相比較,FPGA的規模大,更適合于時序、組合等邏輯電路應用場合,它可以替代幾十甚至上百塊通用IC芯片。FPGA具有可編程性和設計方案容易改動等特點,芯片內部硬件連接關系的描述可以存放在下載芯片中,因而在可編程門陣列芯片及外圍電路保持不動的情況下,更換下載芯片,就能實現新的功能。FPGA芯片及其開發系統問世不久,就受到世界范圍內電子工程設計人員的廣泛關注和普遍歡迎。本文主要討論一種基于編碼擴頻的DS/FH混合擴頻接收機解擴及同步過程的實現結構,采用ALTERA公司的APEX20K200RC240-1器件及其開發平臺Quartus II實現混合擴頻接收機的核心——解擴及同步模塊。
1 混合擴頻接收機解擴模塊的FPGA設計
解擴模塊是混合擴頻接收機的核心。該模塊實現對接收信號的解擴處理,主要包括數字下變頻器、數控制蕩器(NCO)、碼發生器、相關累加器和偽碼移相電路等,通常各模塊采用專用芯片。利用FPGA將這些功能集成在一塊芯片中,大大縮小了接收機的體積,便于實現系統的小型化和集成化。下面分別介紹該模塊各部分的FPGA實現結構。
1.1 數控振蕩器(NCO)
數控振蕩器是解擴模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為碼發生器提供精確的時鐘信號,從而實現對接收信號的捕獲和跟蹤。碼發生器由相位累加器和查找表構成。若使用字長為40位寬的累加器,對于某一頻率控制字A,輸出頻率fout與輸入頻率控制字A的關系為:
fout=fclkA/2 40
其中,fclk為系統時鐘。只要改變控制字A的大小,就可以控制輸出頻率fout。Fout變化的最小步長Δf由累加器的數據寬度決定。若數據寬度取40位,則:
Δf=fclk/2 40
利用上述原理,可以通過精確分頻得到所需頻率。原理圖如圖1所示。
圖1中頻率控制字A由DSP寫入。考慮到FPGA內部存儲資源限制,取40位相位累加值result[39..0]的高八位作為查找表LUT(look~up table)的輸入,查找表由ROM構成,存儲各相位所對應采樣值。當查找表輸入端為某一相位phase時,則輸出對應采樣值。若輸出數據寬度為6位,輸出信號格式為余弦信號,則LUT輸出為:
out[5..0]=31×cos(360×(phase+0.5)/256)°+32
若取ROM的并行6位out[5..0]作為輸出,則輸出信號為每周期采樣256點的數字化余弦信號;如果取最高位out[5]作為輸出,則輸出為系統時鐘的分頻信號。
1.2 數字下變頻器
數字下變頻器將A/D采樣得到的中頻信號進行下變頻處理,去除中斷,得到基帶信號。利用本地NCO產生與輸入中頻信號的頻率相同的正弦和余弦信號,并與輸入信號進行復乘法運算,然后對運算結果做低通濾波,即可完成對中頻信號的下變頻操作。正交采樣模式下,兩路A/D轉換器提供正交輸入IIN及QIN,數字下變頻器的復乘法器輸出IOUT、QOUT為:
Iout=IINcos(ωt)-Qinsin(ωt)
Qout=IINsin(ωt)+Qincos(ωt)
本振信號、復乘法器、低通濾波器均采用數字化設計。數字下變頻器采用ALTERA公司的APEX20K200RC240-1器件。該器件典型門數為20萬,有豐富的邏輯單元和RAM單元,開發平臺Quartus II自帶的宏模塊,lpm_mult(乘法器宏模塊)、lpm_rom(ROM宏模塊)、lpm_add_sub(加法器宏模塊)等,給設計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數字下變頻器原理圖如圖2所示。
圖2中的數字表示相應模塊的數據寬度。濾波模塊是1個二階的低通濾波器,濾除混頻后的高頻分量。在一些專用的數字下變頻器件中STEL-2130中,濾波器的階數是可編程的,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不同的階數,從而得到不同的濾波效果。考慮到FPGA的資源問題,設置濾波器的階數為固定的二階。濾波器輸入x[n]與輸出y[n]關系為:
y[n]=x[n]+x[n-1]
y[n-1]=x[n-2]+x[n-3]
該低通濾波器將相鄰的兩個輸入數據相加后作為輸出,即每兩個輸入數據對應一個輸出數據,輸入數據時鐘節拍為輸出數據時鐘節拍的2倍。
經過低能濾波后的數據經過滑動窗處理,滑動窗對輸入數據進行選擇輸出,用來動態調整相關峰的大小。在捕獲過程中觀察相關峰值時,通過調整滑動窗口,可以獲得不同幅度的相關峰值。選擇控制端口DSP寫控制字來決定,結構如圖3所示。滑動窗控制邏輯關系為:
CASE sel[] IS
WHEN 0=> dataout[]=datain[7..0];
WHEN 1=> dataout[]=datain[8..1];
WHEN..2=> dataout[]=datain[9..2];
WHEN 3=> dataout[]=datain[10..3];
WHEN 4=> dataout[]=datain[11..4];
WHEN 5=> dataout[]=datain[12..5];
WHEN OTHERS => dataout[]=datain[12..5];
符號擴展是為了與后面的相關累加器數據寬度保持一致,符號位擴展時需與輸入數據最高位的符號保持一致。
1.3 相關累加器
相關累加器完成本地偽碼與接收信號的相關累加運算,運算得到的結果送入DSP完成偽碼的捕獲和跟蹤。取偽碼長度為256位,采用半碼片滑動,則一個碼周期完成512次累加運算。如采用串行滑動相關捕獲方式,則遍歷所有的碼相位所需要的時間為512個碼周期,即捕獲所需要的最長時間512個PN碼周期。由于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發展,使得有足夠的硬件資源來完成并行運算。此處采用串/并混合的捕獲方式,采用8路相關累加器,每一路分為超前、當前、滯后3組,每組相差半個碼片的相位,每一路相差64個半碼片的相位。這樣,只需滑動64個半碼片相位就可以遍歷所有的偽碼相位,完成捕獲所需時間縮短為原來的八分之一。數據解調由另外4組相關累加器完成。由于發射端同步偽碼與數據偽碼相位嚴格對齊,所以在接收模塊中,完成同步偽碼捕獲跟蹤后,直接將所獲得的相位信息用于數據解調相關器,即可正確解調數據。
同步偽碼的跟蹤采用超前一滯后延遲鎖相環路(DPLL),每一路相關器包括3組累加器。捕獲跟蹤及數據解調共使用28組相關累加器,每一組相關累加器結構都是完全一樣的,均分為I、Q兩路,分別進行累加運算,完成512次累加運算后由DSP讀取數據。I、Q兩路結構完全相同,其中一路的原理圖如圖4所示。
相關累加器由18位加減法器、鎖存器1和鎖存器2組成,data[7..0]為下變頻后的輸入數據,PN CODE來自碼發生器。作為控制端,低電平完成加運算,高電平完成減運算,DP上升沿進行數據鎖存,下降沿完成一次累加運算。當累加運算完成后,由CLR信號清零并將結果存入鎖存器2,CLKR下降沿有效。鎖存器1輸出OV信號作為溢出標志位,鎖存器2輸出累加結果out[16..0]。輸入與輸出端的最高位為符號位。
1.4 本地碼發生器及碼移相電路
本地碼發生器用于產生本地PN碼,從而與接收信號進行相關運算。由于發送端采用編碼擴頻調制方式,接收信號中既有同步PN碼,還有數據PN碼,與接收信號相對應,本地也應該產生相應的PN碼,用于同步及解調數據。
本地PN碼發生器全部采用FPGA實現,并且設置了可編程寄存器和外部接口,DSP通過接口可預置PN碼長度。1024進制計數器電路用于產生ROM的輸入地址,ROM由FPGA內部RAM資源來實現,采用ALTERA公司APEX20K200器件。該器件內部可編程RAM容量為106496位,完成可以滿足設計需求。本地PN碼采用半碼片滑動方式,ROM內部PN碼也以半碼片方式存儲。如碼長為256,采用半碼片存儲方式后,每一組PN碼需存儲512位數據,相應的ROM有9位地址線驅動輸出。驅動時鐘為PN碼時鐘的2倍。在實際設計時,PN碼發生器內存放了8組PN碼,但只用了五組,一組用于同步,另外四組用于解調數據。ROM輸入地址由1024進制計數器產生,實際上只需用512進制計數器即可得到ROM輸入地址。考慮到可擴展性,這里采用了計數容量最大為1024的可變計數器。由DSP通過DSP-FPGA接口改寫寄存器值,可以很方便地調整PN碼的輸出相位。
偽碼移位電路的主要作用是將碼發生器產生的PN碼進行移位操作,從而得到偽碼的不同相位。捕獲和跟蹤過程共使用了8路24組相關累加器,每一路分為超前、當前、滯后3組,這3組累加器輸入端PN碼相差半個碼片的相位,8路相關累加器中每相鄰兩路相差64個半碼片。碼發生器輸出5組PN碼序列(第0組~第4組),分別對應同步偽碼及4組數據偽碼。5組偽碼均經過512級移位寄存器,經0組PN碼作同步碼,取其0、1、2相位作為第一路的超前、當前、滯后3組相關累加器的輸入;64、65、66相位作為第二路的超前、當前、滯后3組相關累加器的輸入,其余各路依此類推。當完成捕獲后,需要將捕獲所得的同步PN相關切換到數據解調相關累加器中。例如,假設在第二組相關累加器的當前相位就應該與第二組相關累加器當前通道的PN碼相位保持一致。數據偽碼相位切換的實現是由DSP記憶捕獲通道的相位,然后控制多路選擇開關選擇該相位。
2 同步模塊的FPGA實現
同步模塊由位同步及幀同步電路構成,主要實現對信息數據的檢測和提取,并識別一幀信息數據的幀頭位置,實現跳頻圖案的同步。跳頻圖案的同步采用等待搜索同步法,開始時接收端頻率合成器停留在某一單頻點ft',等待發射機的頻率fi,當發射機的頻率跳變為fi時,接收端本地的頻率fi'與發送的頻率fi混頻后,輸出中頻fIF。DSP完成解擴解調運算后,得到的串行數據流送入位同步和幀同步電路,從數據流中提取出特征字,就可以獲得一幀完整的數據,從而確定幀頭位置,即頻率轉換時刻,由于控制接收端頻率合成器與發送端頻率合成器同步跳變,實現跳頻圖案的同步。由于采用編碼擴頻調制方式,發送端每兩位信息比特有一個PN碼周期被編碼為4種PN碼中的一種。所以接收端在每一個PN碼周期,對4組數據相關累加器的累加結果進行最大值比較,然后譯碼成相應的信息數據。信息數據送到同步電路,進行馬克碼匹配相關,提取有效的信息位,并控制跳頻時序完成跳頻同步。同步模塊原理如圖5所示。
在每一個PN碼周期,4組數據解調相關累加器解調出2bit信息數據。2bit信息數據以9.6kHz的速率送到同步電路。同步電路首先將信息數據進行并串轉換,由9.6kHz、2bit的數據流變換為19.2kHz、1bit的數據幀,變換后的數據流再經過串并變換,得到19.2kHz、32bit的并行數據流。根據信號格式,每一幀數據為32bit,相應的13位巴克碼在一幀數據中的位置固定不變,所以提取每幀數據中相應位置上的13位數據比特與本地巴克碼進行相關匹配運算,結果與門限值比較,如果符合門限設置,即有中斷輸出,通知外部設備讀取相應數據。
3 實驗結果
系統技術指標為:信息數據速率4.8kbps,比特率19.2kbps。跳頻速率600hop/s,20個跳頻點,跳頻帶寬68MHz,每跳32bit擴頻碼周期為256,碼速率為4.9152MHz。用TEKTRONIX 2221A數字存儲示波器觀測實驗結果。圖6~9為FPGA各測試點的測試結果。
篇10
12月-2016年5月于本科手術治療的白內障患者95例(95眼)臨床資料,均予PHCAO+IOL植入術(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儀觀察術前、術后10、30、90 d各時點患者淚膜的非侵襲式破裂時間、下瞼中央的淚河高度、結膜的充血評分、角膜熒光素的染色評分、角膜緣的充血評分。結果:術后各時點下瞼中央淚河高度與術前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0 d時淚河高度略低于術前,于術后30 d時恢復至術前水平。術后各時點First-NIBUT、Average-BUT與術前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0、30 d時鼻顳側球結膜及角膜緣充血均高于術前(P
【關鍵詞】 眼表分析儀; Keratograph; 超聲乳化; 人工晶體; 淚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Keratograph ocular surface analyzer before and after cataract surgery.Method:95 cases (95 eyes)with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tarac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5 to May 2016,they were given PHCAO+IOL implantation treatment(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The lower eyelid central tears river height, non invasive tear film rupture time, conjunctival hyperemia scores, limbal hyperemia scores and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 scores on preoperative,postoperative 10,30 and 90 days at each time point were observed by Keratograph ocular surface analyzer.Resul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at each time point in lower eyelid central tears river height(P>0.05).The height of the lacrimal river after 10 d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level after 30 d recovered to the preoperative level.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rst-NIBUT and Average-BUT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oints(P>0.05).At 10 and 30 d after operation,the hyperemia of nasal temporal bulbar conjunctiva and corneal hyperemia nasal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reoperative (P
【Key words】 Ocular surface analyzer; Keratograph; Phacoemulsification; Intraocular lens; Tear fil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Jiangmen 52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09
目前,PHCAO+IOL(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白內障已日趨成熟,并且因手術切口小、炎癥反應輕、視力恢復快等特點被人們認可、接受[1]。但由于術前物的應用,顯微鏡燈光在術中導致的眼表損傷,操作中出現的機械性損傷等因素,也可引起術后的眼表并發癥[2]。文獻[3]報道,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系統能夠通過測量下瞼中央淚河高度,非侵襲式淚膜破裂時間,結膜充血評分,角膜緣充血評分,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等評價白內障術后眼表、淚膜的變化,便于及時處理及予以相應的補充治療措施。因此,本文選取本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5月以來,于本科手術治療的白內障患者95例臨床資料,旨在研究白內障手術前后Keratograph眼表分析儀的應用,為制定白內障科學、合理、規范的檢診治療措施提供進一步理論依據,全文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5月以來本科手術治療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95例(95眼)臨床資料,其中男49例,女46例;年齡54~77歲,平均(65.32±7.73)歲。排除標準:近期應用如非甾體類抗炎藥、皮質類固醇藥物、人工淚液等對淚膜穩定性、淚液分泌有影響的藥物及其他眼部用藥史者;近兩周內應用角膜接觸鏡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者;眼燒傷、眼外傷、眼科手術既往史者;藥物、外傷及其他原因導致的白內障者;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性疾病者;入組未全程隨診者。本次試驗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論證批準實施,所有患者皆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試驗。
1.2 治療方法 術前2 d所有患者均予可樂必妥預防感染,4次/d,1滴/次,術前2 h均予托吡卡胺散瞳,丙美卡因表面麻醉下實施PHCAO+IOL植入術。自11點位予透明角膜切口(自閉式2.2 mm),自角膜緣內3點位予輔助切口,經Alcon Infinity超聲乳化儀予同軸側超聲乳化術,于術中將人工晶狀體(后房型)植入。術后典必殊常規滴眼,術眼4次/d,連續3周,普拉洛芬滴眼、貝復舒滴眼,4次/d,連續1個月。
1.3 檢查方法 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儀觀察術前、術后10、30、90 d各時點患者淚膜的非侵襲式破裂時間、下瞼中央的淚河高度、結膜的充血評分、角膜熒光素的染色評分、角膜緣的充血評分。
淚河{度:設置Keratograph 5M模式為檢測患者淚河高度,首先囑受檢者面對操作臺安靜坐下,將下頜放置在頜托上,使前額緊貼額帶,當睜大眼睛向前方直視時,以紅外光進行對焦,在紅外光拍攝過程中無法對淚河起止點清晰辨別時,則應囑患者進行1次眨眼后以白色光源完成拍攝,再以左邊標尺參照淚河上下界完成下瞼中央淚河的高度測量。間隔5 min每眼3次,取平均值。
淚膜First-NIBUT Average-BUT非侵襲破裂時間:囑受檢者于操作臺前安靜坐下,將下頜放置在頜托上,使前額緊貼額帶,向前方紅點注視,于患者的角膜表面進行同心圓紅光環投影,再調節操作桿對焦角膜前淚膜并記錄,于淚膜圖上標以不同顏色明確淚膜破裂的位置,獲取淚膜First-NIBUT及Average-BUT。
眼表球結膜、角膜緣充血評分:囑受檢者于操作臺前安靜坐下,將下頜放置在頜托上,使前額緊貼額帶,完全暴露角膜并作同心圓紅光環投影,之后囑患者盡量睜眼直視,并協助撐開其眼瞼使球結膜充分暴露,再進行對焦拍攝。
角膜熒光染色評分:采用熒光素鈉試紙,蘸1滴無菌生理鹽水與患者結膜囊接觸,之后囑患者眨眼以鈷藍光判定其角膜染色,當顯示為陽性時,表明患者角膜上皮出現不同程度受損,之后采用Keratograph 5M再進行熒光素染色。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次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F檢驗,以P
2 結果
2.1 淚膜非侵襲式破裂時間與下瞼中央的淚河高度 患者術后下瞼中央各時點淚河高度與術前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0 d時淚河高度略低于術前,于術后30 d時恢復至術前水平。術后各時點First-NIBUT、Average-BUT與術前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結膜充血評分 術后10、30 d時鼻、顳側球結膜充血均高于術前(P
2.3 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 術前角膜的熒光素評分為(1.41±0.42)分,術后10 d為(3.55±1.17)分,術后
30 d為(2.15±0.95)分,術后90 d為(1.63±0.39)分。術后10、30 d時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與術前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4.141,P
3 討論
目前,PHCAO+IOL(白日銑聲乳化摘除+人工晶狀體聯合植入)屬于現階段有效治愈白內障以及重建視功能的首選治療方案,PHCAO+IOL植入術具有手術損傷小、炎癥反應輕、視力恢復快、醫源性散光細微等特點,已在臨床獲得充分肯定[4-5],但仍有文獻[6]報道PHCAO+IOL植入術后患者有燒灼感、干燥感、異物感及視物模糊等表現。有研究表明,青光眼手術、白內障手術、角膜屈光術等眼部手術會對術眼眼表以及淚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引起包括淚液分泌降低、淚液蒸發加快等表現[7]。
據文獻[8]報道,白內障手術影響眼表及淚膜主要包括兩方面,其一即手術所致,因角膜具有非常豐富的感覺神經,均來源于三叉神經的眼支,自角膜緣可形成神經叢,實施PHCAO時主要選擇顳側作透明的角膜切口,便于切斷該區域內角膜緣位置的神經纖維,從而導致切口周圍出現乙酰膽堿及神經纖維的膽堿酯酶運輸障礙,局部的角膜知覺受其影響最終表現為淚膜、眼表改變。同時,術中操作時出現的超聲能量損傷、機械性損傷也可損害角膜上皮。此外,手術創傷也可引發眼表的局部炎癥,進而出現干眼癥狀。其二即藥物因素所致,如:在手術中采用表面麻醉后將導致角膜的知覺減退、淚膜的穩定性下降、角膜上皮出現點狀剝脫。再者,術后的糖皮質激素應用以及滴眼液內所含的防腐劑也均可損傷眼表、淚膜[9],造成醫源性干眼。
以往測量淚液分泌量常用具有侵襲性操作的Schirmer’s I test試驗,通過刺激眼表引起淚液的反射性分泌,對測試人員、檢測環境均需有較高要求。相較之下,淚河高度不僅能夠幫助準確判定淚液的分泌情況,而且也不會由于濾紙等刺激性因素導致淚液的反射性分泌,所得結果同淚液基礎性分泌更為接近[10]。以往檢查淚河高度主要于裂隙燈下對下瞼中央的淚河高度進行估量,不僅操作困難,而且也會出現較大誤差。而在本文研究當中,選擇Keratograph 5M對淚河高度進行測量,采用穿透攝像、紅外對焦能夠使淚河白光清晰顯示,并且不會出現反射性溢淚,在下瞼淚河被迅速拍攝的同時,也將淚液所受剌激控制到最小,之后保存圖片以自帶的標尺功能再予測量,具有可重復、簡便、易行等特點[11-12],如患者g后10 d至術后1個月內下瞼中央的淚河高度與術前對比無明顯差異,則表明在PHCAO+IOL術選擇小切口不會影響術后的淚液分泌量。同時,由于手術切口選擇11點方位,切口方向與神經走行呈基本平行狀態,神經纖維的離斷也較少,因此對神經損傷的程度也相對較輕[13-14]。結膜充血屬于直接性的眼表炎癥,PHCAO+IOL術后能夠導致術眼在一定時間內出現非感染性的炎癥。據相關文獻報道,PHCAO+IOL所致的炎癥能夠持續到術后1~2個月,而6.0 mm切口下PHCAO+IOL較9.0 mm切口所致的上述炎癥反應更輕,所以臨床實際操作中也應將小切口作為首選。此外,通過對結膜充血進行評估,能夠判定患者術后的炎癥恢復,參照裂隙燈下結膜充血的觀察作分級是以往常用的方法[15],而Keratograph 5M則采取白光拍照系統進行自動分級,可以直接給出患者鼻側、顳側充血分數及平均值,較人為操作更為簡便、客觀。
本文研究當中,術后10、30 d時鼻、顳側球結膜充血均高于術前,在術后90 d時恢復至術前水平。術后10、30 d時鼻、顳側角膜緣充血均高于術前,在術后90 d時恢復至術前水平。術后10 d時明顯充血情況下充血評分也僅為2.4分上下,介于輕度的彌慢性充血與局部嚴重充血之間。而術前的充血也已達到輕度的彌慢性充血水平,不難看出手術后充血情況無明顯加重,且角膜緣充血略微高于術前,球結膜充血在術后30 d時已接近術前水平,說明患者術后30 d僅出現輕微炎癥,可能與手術切口有關。
淚膜的破裂時間能夠對淚膜穩定性給予客觀反映,但測量準確度常受到操作的規范性及濕度、溫度等環境因素影響[16]。目前,臨床測量淚膜的破裂時間主要有非侵襲式、侵襲式兩種方法,其中侵襲式屬于熒光素染色傳統方法,在加入熒光素、熒光素的劑量濃度方面都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適用單純的干眼排查,雖然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但尚缺乏規范性,且可靠性較低[17-18]。在本文研究中采用Keratograph 5M進行First-NIBUT測量,患者PHCAO+IOL術后10 d、1、3個月淚膜的破裂時間First-MBUT、Average-NIBUT與術前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肯定了Keratograph 5M的臨床應用,同時還可能與在術后2周即開始予激素類眼水改善眼表有關[19]。
熒光素染色為眼表損害的標準檢測法,與裂隙燈的鈷藍光配合使用,能夠觀察到角膜以及結膜上皮受到的損害。由于角膜的上皮細胞能夠分泌黏蛋白,能夠使角膜表面由疏水性向親水性轉換[20]。角膜的熒光染色有增多表現,表示角膜的上皮受損害,進而黏蛋白分泌逐漸減少,對淚膜穩定產生嚴重影響。
此外,本文選擇Keratograph 5M對淚膜、眼表檢查,觀察到PHCAO+IOL術后10、30 d時眼表多為結膜的混合充血,同時角膜的熒光素染色較術前明顯升高,于術后30 d可基本恢復。但淚膜的非侵襲式破裂時間、下瞼中央的淚河高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PHCAO+IOL不會嚴重影響淚膜的穩定性,在術后90 d時各檢查項目也能恢復達到術前水平,未見眼表炎癥,淚膜、眼表均可恢復為術前狀態。
綜上所述,白內障PHCAO+IOL植入術術后可出現輕微的眼表局部炎癥,對淚膜無不可逆性影響。采用Keratograph 5M可以準確、快速、簡便地評價眼表、淚膜變化,便于及時給予處理及相應補充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1]楊靜,曾明兵.不同透明角膜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對眼表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6,37(4):564-566.
[2]劉健偉,吳勤.白內障手術切口對眼表影響的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3(4):101-102.
[3]李松濤,張紅鴿,霍永軍,等.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對結膜松弛癥患者眼表狀況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5,35(12):2152-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