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07:53: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ppp模式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ppp模式論文

篇1

2014年10月23日,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晉中至太原城際試驗段項目建議書的批復”,我省首起城際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正式啟動。晉中軌道交通工程項目是連接山西科技創新城、山西高校新校區、晉中城區和太原市區的重要基礎設施,能有效促進兩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互動發展,是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性工程。該項目,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人民南路—環城東路)西起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終點站人民南路車站,出站后折向東,沿規劃道路布設,至集裝箱貨運站折向東北,沿迎賓街向東,至環城東路西側的環城東路站,全線線路長19.81公里,初期開設車站8座(人民南路站、山大新區站、南六堡站、銀海心悅站、匯通路站、迎賓廣場站、錦綸路站、環城東路站),預留車站5座,其中地下車站2座,全線設車輛段1處,主變電站2座,控制中心1處,與地鐵2號線設聯絡線1條,預留停車場1處。項目采用輕軌制式修建,車輛選用B型車,按初期4輛編組,高峰時8對/小時;遠期4輛編組,高峰時22對/小時組織運營。項目投資預估算總額67.58億元,技術經濟指標3.41億元/正線公里。其中,人民南路站~南六堡站(含)線路長度約9.68公里,預估算總額28.51億元,技術經濟指標2.94億元/正線公里;南六堡站(不含)~環城路東站線路長度約10.13公里,預估算總額39.07億元,技術經濟指標3.86億元/正線公里。

二、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ppp項目的組織設計

根據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項目情況,結合PPP設計原則,我們試制其組織構架圖一是主辦方的設置:10月24日,在市長辦公會上,確定了市公司代表市政府注資成立我市軌道交通投資公司,我們認為,2013年底,市公司經重組后,職能定位于市城建項目的投融資,建設職能已經剝離,確須新成立軌道交通投資公司,賦予其建設和國有資本管理職能。二是承辦方的設置:暫以目前同我市有接觸的中國北車集團模擬。三是投資的問題:投資分為兩塊,一塊市國資或公司,通過注冊資本金、土地整理、特許經營權和貸款貼息等方式,折合入股,按國內慣例,占到總投資額的10-20%;一塊是中國北車集團,以資本和技術等方式,直接入股,按國內慣例,占到總投資額的80-90%。四是建設運營模式: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有限公司(虛擬名)由中國北車集團組織建設,具體承擔車輛、信號等設備資產的投資、運營和維護;洞體、車站等土建工程由政府投資方負責。五是資產的保值和利益的分配: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有限公司正式運營后,在項目成長期(無利潤期),政府將其投資所形成的資產,以無償的形式交給PPP項目公司,為其實現正常投資收益提供保障;在項目成熟期(利潤實現期),為收回部分政府投資,同時避免中國北車集團產生超額利潤,將通過固定租金方式的形式,使市國資公司參與收益的分配;在項目特許期結束后,中國北車集團無償將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有限公司全部資產移交或續簽經營合同。

三、財政部門扶持軌道交通的具體思路

PPP作為一個新的融資模式,在我省還未得到應用。按照中央精神和財政部相關文件要求,財政部門在整個PPP項目運行過程中,肩負著重要使命,要綜合考慮公共服務需要、責任風險分擔、產出標準、關鍵績效指標、支付方式、融資方案和所需要的財政補貼等要素,平衡好項目財務效益和社會效益,確保實現激勵相容。就現階段而言,市財政部門要做如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以中央精神為指針,以財政部相關文件為方向,盡快代政府起草“晉中市人民政府關于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試點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將立足于晉中實際,契合我市經濟社會和綜合財力現狀,同時參考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項目推進中發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抓緊制定,初步構想,該實施意見初步設想包括試點項目范圍、試點項目確立、試點項目實施和試點項目監管等具體內容,爭取在11月底前拿出征求意見稿。

二是站在擴內需,求發展的高度,按照PPP項目的現實發展需求,在項目采購、預算管理、收費定價調整機制、績效評價等方面謀求管理新模式。按照2014年出臺的、涉及財政管理改革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和《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等法規文件精神,市財政部門依法依規,現已展開對PPP模式下,地方財政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研究,力爭實現對PPP模式的全程管理、服務和評價,進一步提升我市的資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務水平。

三是把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建設為全省標桿性項目,爭取進入財政部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庫,拓寬我市PPP項目建設的資金來源。財政部的文件中,提出設立PPP項目庫的設想,并將為此安排對示范項目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同時,新預算法規定:經國務院批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舉借債務的方式籌措。因此,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建設必須高起點起步,力爭建設成為全省PPP模式的標桿性項目,拓寬資金渠道。四是多輪驅動,唯實唯先,運用全社會的資產資本參與項目建設,設計好項目投資的頂層規劃,為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建設提供資金層面的充足保障。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項目投資預估算總額67.58億元,按照國內城市軌道交通PPP模式中,政府和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的資金占比慣例,政府一般占到10-20%,以上限20%測算,我市需拿出13.5億元。這部分資金怎么拿?從哪拿?分幾年拿?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最為現實的問題。就資金來源的籌措,我們市財政有如下的具體思路:一對原定每年2億的項目資金實現騰挪。按照市領導的部署,從2014年起,以后年度每年市財政將安排2個億的新興產業項目專項資金和傳統產業項目專項資金,2014年的預算執行過程中,這兩塊基金的安排目前還未落實,已確定計劃于2015年再行安排。這里想著重說明的是,這兩塊資金的安排是與新預算法相抵觸的,因為這兩塊資金如安排,實屬專項轉移支付,并且是對具體實體工業企業的直接補助。按新預算法第十六條規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事項不得設立專項轉移支付。建議按照新預算法規定和中央PPP項目推進要求,這兩塊每年共計2億的基金,以后年度均作為PPP項目的推進保障基金。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項目建設工期為4年,如取消我市原定新興產業項目專項資金和傳統產業項目專項資金,這4年可騰挪出8億元的資金,可為我市該項目建設政府投入13.5億元,夯實大的財政資金基礎。我們的想法是2015年的兩億資金,其中,1億元作為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項目新辦企業的注冊資本金,如該企業2014年底就掛牌,先采取掛賬列支方式處理,2015年度編入市本級總預算;1億元作為該項目運行實施中的各項前期費用。以后每年度,按工程實際,結合2億元的PPP項目資金儲備,實行動態補助。二著手爭取省級專項轉移支付。目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已經“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試點的指導意見”,預計我省的相關意見年內也將頒布。如前所述,爭取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項目進入財政部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庫,并獲得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時間周期預期較長,格次預期較高。但爭取進入省級項目庫,并獲取省財政的專項轉移支付,短期內相對可行。建議待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項目正式啟動后,就PPP模式在全省的帶動示范作用問題向省政府和省財政廳提交申請專項轉移支付的報告,內容應包括兩大部分,一是一次性的前期資金,按大學城的經驗,申請并獲批3-5億元,相對可行;二是財政補貼,用于補助項目運行無利潤期的財政補貼,以每年5000萬元至1億元為宜。以一次性轉移支付3億元的下限和前四年每年財政補貼5000萬元計算,預期爭取5個億。三是實時啟動城際鐵路冠名權和車體廣告事宜。目前,列車傳媒作為新興媒體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項目須運用好這一潛在的資源。具體講,待項目正式啟動后,要及時對城際列車的冠名權實施拍賣,如未來車頭標注“汾酒號”、“蘭花號”等。同時,對列車視頻、LED顯示屏、椅背、桌面板等廣告載體,實行統一打包,對省內各大廣告公司招標拍賣。預期,每年可提供1億元以上的廣告收入。

四、總結

篇2

1.1以問題為導向

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起點和中心所構建的。學生為了解決現實問題,需要不斷地去找資料,需要通過討論等方式協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學習作為自己的責任來對待,認真解決每一個問題,這樣不僅鍛煉了社會交往能力,也有助于掌握基本知識要點。PBL教學中“問題”的設計通常要經過反復地討論、審核等環節,這樣有助于學習內容的反饋和反思。

1.2合作學習

PBL模式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相互配合,將學習目標分成一個個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完成來掌握知識,這樣,學生分工協作,搜集相關的資料,整理、分析和討論資料,從而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最終在團隊的配合下個人也實現了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

1.3以學生為教學中心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教為主,學生學為輔,學習的效果極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態度。在PBL教學模式下,學生從被動轉變為主動,通過自己主動的思考來設立目標,尋找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教師的主要角色是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引導者和提升者。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增強了主觀能動性,愿意學習,善于學習,從而掌握專業知識。

2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研究

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將傳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將“知識灌輸”轉變為“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將“課堂講授”轉變為“小組合作解決”。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設計合理的問題,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通過小組等合作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不僅掌握會計知識,而且培養了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

2.1教學中心不同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多媒體等手段直接將成本會計的特點、適用范圍、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基本流程等內容向學生灌輸,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PBL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成本會計教學的過程中應用PBL教學模式,會計專業教師更多地起到指導作用,不再扮演教學中的單一主體。教師將成本會計問題引入教學中,以激發學生對會計實踐問題的興趣。例如,成本會計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成本會計的基本核算流程是什么?發電企業、紡織企業、造紙企業和機械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組織分為哪些類型?教師課前選好本學科典型的案例等等資料,進行分組,引導學生進行課題討論,通過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做好方案設計,課后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2.2教學方式不同

傳統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灌輸”。成本會計教學中,教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將成本會計的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主要是聽,很少主動去思考污染,更別談解決問題了。PBL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這種模式下,需要教師樹立起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領路者、指導者和協作者的新觀念;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認真思考每一個教學環節和每一位學生的培養要求;高度重視自身知識儲備,以應對學生隨時提出的超越本課程、本教材知識范圍的實踐問題。應用PBL教學法開展成本會計教學,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成本會計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企業的生產類型,產品生產所需的生產步驟,積極思考企業應采取的產品核算方法和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實踐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從而實現教學互動、教學互促的良性學習過程。

2.3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

傳統教學模式關注“課堂講授”。課堂講授模式下,教師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往往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似乎只要認真聽講就可以獲得知識。這種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心理,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則把自身作為是單個的個體,學習是個人完成的事情,和其他人沒有任何關系。PBL教學模式注重“小組合作解決”。采用PBL教學法開展成本會計教學,可以按照學生學號或者寢室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每個學習小組都分工合作,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然后再一起進行討論。這種方式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尤其是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升他們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

3構建PBL教學模式的具體流程

國內有學者將PBL的基本操作流程分為六個環節:編寫教學大綱、設計教學問題、設計模擬場景、小組討論、教師講解和信息反饋。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筆者認為應包含以下環節:

3.1教學準備工作

教學準備工作是PBL教學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計劃來設計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所需要的教學方案,在完成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的條件下設計好教學內容、講授和實訓課時分配,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并印制好案例,在課前派發給學生人手一份,以便學生學習時參考。

3.2提煉教學問題

PBL的本質是以問題來驅動學習,提出問題。問題應具備以下基本特征:問題是某個情境下的未知實體;所尋找或解決的這些未知實體是有一定的社會、文化或技術價值的;問題是結構不良的、開放的、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法。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應該由教師設計和選取問題,例如,某可樂飲料公司主要生產灌裝可樂飲料,該飲料所需的直接材料是糖漿、碳酸水和易拉罐。其生產過程是:第一步,生產糖漿;第二步,將糖漿與碳酸水混合制成可灌裝的液體,在這一步中,直接材料成本是糖漿和碳酸水的成本;第三步,將可樂的液體裝入易拉罐空罐,這一步的成本是人工成本;第四步是在罐上加蓋,然后將已裝罐的可樂包裝成箱,從而完成整個的生產流程。根據資料,該公司生產的產品是典型的分步驟生產,所以將其成本核算方法設計為分步成本計算法。這種分析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供選擇?在實際核算工作中又應該如何去實施?學習小組應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展分析和討論。

3.3學習小組展開討論

根據班級人數,教師確定學習小組的數量,指導教師可將學生按每組(7~10人)為單位隨機分組,分成若干個小組,之后每組選出1名主持人來主持改組學生的討論、資料的整理匯報等組織工作。由指導教師提出討論的目的和要求,討論時間可安排30分鐘左右。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每組學生對服裝飲料類企業、重型機械企業和紡織造紙企業的成本核算流程進行調查,討論和分析這些企業應采取的成本計算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對企業的參觀調查和分析討論結果,總結成本核算方法的特點、適用范圍和核算流程。

3.4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反饋

篇3

企業資源計劃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利用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為企業提供決策、計劃、控制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系統化的管理平臺。它的核心之一就是財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不僅實現了內部各模塊的充分集成,同時還與供應鏈、生產計劃及生產制造等系統做無縫鏈接,可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財務軟件事后會計信息處理、財務效率、適應企業對市場等問題,ERP使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信息得到及時準確的反映,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數據。ERP的主要內容及特點:ERP高度集成的管理模塊群的幾大模塊主要是:物資、銷售、設備、項目、生產和財務管理等。可在多個核查單位、廠家、區域進行,發展為集中和分散的實踐形式。可實現對產品質量、設備管理等應用,還能對接其他相關應用系統,并使其無縫對接。通過全程監控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把正反向的物流信息跟蹤運用于購買、制造和銷售,從而全面掌握信息,使物資流動與資本流動的核查同通訊流的規劃保持一致性,以便完成調控運營成本的目標。在全程控制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基礎上,掌握發票、訂單和出入庫單;依靠對訂單的掌握,多方位控制庫存、信用度和財務預算;實現控制多級工作流等。

二、財務管理信息化在中小企業的作用

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弱,加之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水平落后。財務管理問題尤為突出,制約著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一些專家、學者對此問題提出了很多見解,由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落后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只有重視財務管理,才能更好的完善中小企業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進而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信用等級的提升,可更好地融資和籌資;有利于企業投資,提高投資收益率等。因此,中小企業應實施財務信息化管理,充分發揮財務管理信息化的職能作用,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在競爭加劇的經濟環境下,新時期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在理念、技術、方法的運用等多方面進行革新,信息技術集成管理在中小型企業管理和運作流程中顯得更格外重要。

三、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針對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顯得非常重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管理進度及其有效性。目前,對于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存在很多問題。

1.資金短缺,融資困難資金不足時融資困難,主要體現在融資成本高,風險大,資信相對較差,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這其中既有企業自身因素,也有宏觀經濟因素。資本實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銀行認可的不動產數量較少,同時很多中小企業都處于成長發展時期,這一階段的資金需要量是企業生產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資金短缺問題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2.中小型企業資金信息管理比較薄弱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而財務職能部門的責任就是做好企業的籌資、運作和協調,降低資金成本促進企業效益增長,作為財務職能部門來講,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加強資金信息的管理。企業歷來比較重視實體資產如存貨、固定資產等的信息管理,非常重視資金信息的管理。因此,針對目前中小型企業資金信息管理薄弱的特點,必須采取相關改進措施。

3.管理基礎不夠規范當前中小型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夠規范,基礎管理薄弱、成本分析粗劣、財會人員素質偏低,國家的監控不夠嚴格,有些都沒有按照法律法規來對財務進行管理。而作為金融大企業的財務管理來講,由于受到國家的重點監控。因此,該類企業比較遵守法律法規,財務管理也比較規范。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基礎不夠完善,導致了財務流程實施困難。

四、ERP財務管理系統實施的具體措施

1.ERP的技術支持軟件供應商—SAP。QAD、Oracle、PeopleSoft、SAP、JDE、Baan是國際上ERP系統使用較多的幾種軟件。近年來,用友U8及金蝶K3等我國研發的產品相繼問世。此類軟件是大量的國際管理經驗與先進理念的產物,且已得到了實踐的證明。作為全球首位的ERP軟件,SAP有著最優秀的設計與最先進的理念,其在80%的世界500強企業里使用。在我國,90%的大型國企與民企使用的也是SAP軟件。公司財務管理以價值鏈作為一條主線,嘗試建立以財務為中心的環形內部價值鏈,利用價值鏈所提供的信息對中小型企業財務進行有效控制,達到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合并,財務部門的角色發生轉變,由事后記錄向事前預測和事中監督轉變,對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達到增值的目的起到積極的作用。

2.財務信息系統方面首先,SAP系統與FMIS融合一體,充分發揮SAP集成性、整體性的優勢。該兩套系統,雖然給財務工作帶來一定的工作量,也保障數據穩定安全、進而提高數據利用率。其次,相關信息在數據源,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共享,保證了數據口徑統一,減少了日常核對工作。最后,形成完整的財務憑證流。SAP系統可自動通過業務前端生成財務憑證,為財務與業務信息一致提供了保障,與此同時,可以從財務或業務開始,對對應憑證相關信息流進行追溯查詢。

五、結束語

篇4

目前高職類市場營銷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主要有:《市場營銷學》《推銷策略與技巧》《營銷策劃》《營銷渠道開發與管理》《市場調查與預測》等。目前采用的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一是案例教學法,即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的要求,采用來源于實際的真實情境或事件,將學生帶入到事件中,通過個人準備、小組討論和課堂討論三個階段,運用發散性思維找出不同觀點。二是情景模擬法,即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情景,使學生進入渾然一體的學習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法,是以情景和相關案例為鋪墊,以實際工作任務為指導,以行業需求為目標,結合本行業職業技術標準,根據工作任務及過程來安排教學。這三種主要的實踐教學方法,都可以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但在教學中也存在著即使是案例和情景也無法為學生帶來真實的競爭感的問題,教學過程中有時會有枯燥乏味的感覺。ERP沙盤模擬起源于軍事,在20世紀90年代被美國應用于MBA的教學中,現在也逐漸被市場營銷教學所采用,并且由此演化出來營銷管理沙盤模擬、市場分銷沙盤模擬,但是比較成熟的還是ERP沙盤。ERP沙盤模擬綜合了市場營銷學、財務管理、生產管理、物流管理等多學科,要求學生以5人以上為一組組成企業,每個人在企業中擔任不同的角色,有首席行政官、營銷總監、財務總監、生產與采購總監、信息總監等,圍繞形象直觀的沙盤教具,以團隊協作為基礎,通過共同協商,在多變的環境下,制定出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策略,以應對風險,面對競爭,占領市場。與其他時間教學方法相比,ERP沙盤模擬更加系統和生動。

二、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通過對相關院校10和11級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并綜合對企業銷售經理的訪談情況,總結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包括:一是團隊合作能力。即與團隊中其他人一起協同工作,愿意包容他人,與他人共享信息,討論問題時能理解彼此的思想,對事不對人,即使同伴出現錯誤,也能夠本著大家共同進步的目的去幫助他人。二是執行力。即了解組織戰略,能按照戰略執行銷售計劃;在工作開展前,能夠設計合理的工作流程,把行動變為結果,從而保質保量完成工作;在工作開展中,采用各種方式跟進,并在工作完成后總結經驗和教訓并加以改進。三是績效導向。即將提高績效作為努力的目標,并且績效目標具有挑戰性;自愿去做更多的工作,未雨綢繆,在發生的事件要求采取行動之前,主動采取措施提高工作績效,從而避免失敗;能發現或創造新的機會,積極向他人傳遞追求績效目標的熱情;遇到困難和障礙不放棄,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熱情;熱愛銷售工作,能從中獲得樂趣。四是收集信息的能力。即能收集產品、競爭對手、客戶和市場方面的信息;對有用的信息能及時捕捉并探查可利用的機會;能通過對現場進行直接觀察獲得所需信息;利用和完善自己的信息收集機制,收集信息;綜合分析已有資料獲得信息。五是關系建立與使用的能力。指與那些有能力提供與工作目標有關的信息、協助或支持的人建立和維持一種關系網,并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恰當使用這種關系。既包括與企業內部各部門及人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又包括與企業外部如同行業、政府部門、媒體部門建立良好的關系。六是分析能力。在遇到問題時能正確運用常識和經驗,把復雜的問題、項目等分解成部分,認識到事物或問題出現或發生的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并系統加以理性思考,分析出結果;能抓住復雜情境中的關鍵問題,找出事情的可能原因并分析后果。七是溝通交流能力。能夠運用語言和文字有效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善于在溝通交流過程中認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感覺,做出準備,明確自己的溝通目標,理解他人的行為、思想、感受和意見。八是適應能力。在處理問題時,能根據不同情況,靈活使用規則,達到目的;能改變個人的行為方式等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能夠較快適應新環境,對新事物、新知識和新觀念接受能力高。

三、ERP沙盤模擬有助于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ERP沙盤模擬運用獨特直觀的教具,融入市場變數,結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和教師講解,使學生在虛擬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真實體驗企業的運營過程。這種集多種實踐教學方法于一體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了讓學生綜合運用市場營銷專業的各種專業知識,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ERP沙盤模擬是分小組進行的,每個小組5人以上,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團隊中的人只有協調統一才能發揮團隊的最大能力。以營銷總監為例,他不能只專注于企業的營銷事務,必須和財務總監協調每年的廣告投入、產品開發、市場開拓、資格認證的問題;要和生產總監協調生產線的建設、轉產的問題;要和采購總監協調原材料的問題等。每個人在經營過程中都要做到精打細算,共同協商,將企業持續經營下去。在決策不一致時,要能互相理解與體諒,最后協商出對企業更有利的經營策略。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績效導向能力。

ERP沙盤模擬并不是僅僅讓學生分組去模擬企業的經營過程,它是一種競技模擬。在開始進行模擬時,每個小組接手的企業狀況是一樣的,包括企業的資金、生產的狀況、生產的產品的基本情況,初始年一般教師帶領學生完成,熟悉經營流程之后,從第一年開始,每個小組因為決策的不同,經營狀況就開始發生變化了。這樣的經營一般持續6年,每個小組都想獲得成功,這就促使同學們在開始的時候潛心準備,機會未出現時鞏固實力、投資生產線、研發產品。保持高度的市場敏感度,在機會來臨時,牢牢抓住,使企業的經營更上一個臺階。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沙盤模擬的開始,教師就把市場產品預測趨勢的文件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同學們需要在這份文件中收集產品和市場的信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產品是什么,有什么缺點,今后市場上需要什么要的產品,市場的供需狀況如何。在沙盤模擬的過程中,同學們也需要通過觀察收集其他小組的信息,包括對手的生產線狀況、產品開況、市場開況,各種市場上的各種產品的庫存量、下年預估生產量等。通過信息的收集,改變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做出正確的決策。

(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整個沙盤模擬就是一個不斷分析的過程,從經營的第一年開始,首先需要分析的就是廣告費的投入問題,根據生產部門提供的產能預估情況、庫存商品數量、每種產品每個市場的銷售量和銷售價格預測等情況,選擇廣告投入費用,投入的廣告費多,能拿到的訂單就多,投入的少,拿到的訂單就少。除了廣告費之外,我們需要了解每種產品的特性,從而結合其他外部環境因素,分析出每一個市場每種產品的需求趨勢。結合公司歷年的銷售量和單價對下一年的情況進行分析。還需要通過經營現狀分析何時更新技術,何時開發新的生產線,何時認證等。

(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在沙盤模擬過程中,小組內部成員通過不斷的溝通交流,最終取得一致意見做出決策。在小組成員之間,更能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因為沙盤模擬了一個較長的經營時間,所以模擬過程中每輪競爭開標后,有的小組就會出現產品盈余或者短缺的狀況。產品短缺的小組,不能按時完成訂單,需要向客戶繳納違約金,產品盈余的小組,則需額外支付庫存管理費用,各小組之間是允許相互交易的,這樣產品短缺的小組就可以和產品盈余的小組去進行談判,差額的產品是還是經銷,價錢如何,需要同學們運用溝通交流能力去談判,不斷變換談判方式和技巧,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尋求共贏,甚至建立戰略聯盟。

(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

沙盤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環境,隨機的小組分配方式使得同學們必須面對形色各異的同學,這種差異有可能是非常大的,但是為了保證企業能夠正常經營下去,各個同學都必須去適應其他同學,通過不斷的磨合使得合作更加默契。此外,沙盤模擬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規則在變,對手在變,對手的戰略也在變,在經營過程中,教師可能會突然中止貸款的發放,或者創設一個突發的情境,如提高某種產品的出口關稅等,這一年你的對手相對保守,下一年也許就很激進,這要求小組成員從整體上把握企業之間的角色分工,調節企業適應內外部變化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去適應變化。

四、總結

篇5

1.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創新無疑是社會進步的靈魂,而學生正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后備力量,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將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只需要順著老師的思路將知識點理解熟記即完成了學習過程,不需要過多的思考或者說根本沒有機會進行深入思考,更不可能進行創新。PBL教學模式給了學生思考創新的機會,課堂上任何一個與學生真實生活相關的問題,都可以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欲望,從而激發學生進行思考,直至解決問題,甚至還會有新的發現,即創新。在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創造性,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建議、方案并進行論證。基于問題的學習為學生發揮創造性提供了平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角,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生的學習過程總是被事先設定,他們只需要遵從老師的安排,沒有必要思考自己該如何學習,以至于形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如果沒有人安排學習計劃,他們就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自主學習,這是我國現行教育模式下存在的普遍問題。PBL模式則打破這個怪圈,它以學生為中心,從老師給定的一個問題出發,為了解決問題對其進行分析,分解成幾個子問題,擬定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然后按照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方面結成小組,分組利用網絡和圖書館等資源搜集資料將子問題各個擊破,最后各小組匯合各自的分析研究情況進行討論,最終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僅僅把一個問題交給學生,而整個問題的解決都是靠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來完成的,這給了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有助于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幫他們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得出結論,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社會的發展導致分工越來越細,而各部門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呈現出整體化的發展趨勢。如果每個個體都各自為戰,那將如同一盤散沙,無法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只有部門內的每個個體都能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部門之間互相合作、優勢互補才能發揮整體的力量,推動事物的快速發展。PBL模式就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按照興趣和特長結成學習小組,組間和組內進行學習分工,組內各成員互相合作和交流,小組討論中能夠集思廣益以加速問題的解決。最后,各小組總結討論各組的結果,得出最終的解決方案。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能,而且能夠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二、PBL模式的問題設計

問題是PBL教學模式的中心,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的,問題的設計關系著PBL教學的成敗。一個符合要求的問題應該是具備真實性、劣構性和復雜性的問題,由于它是真實的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并且是復雜的、不能夠輕易解決的,因此符合這些條件的問題一經提出,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興趣,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來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真實性

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基礎,這個問題來源于學生真實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當一個真實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之后會引發學生很大的學習興趣和共鳴,他們能夠將生活中的經驗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出強烈的學習探究欲望。例如,在學習“城市空間結構”一節時提出問題:“我們所在的城市空間功能分區是怎樣分布的,為什么要這樣劃分?”這個問題一提出就會引起學生的強烈反響,因為日常的交通出行、娛樂購物等等都與城市的功能分區緊密聯系在一起,他們自然會積極投入到討論解決問題的情境當中。對真實問題的分析不僅能夠使學生學習到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能夠聯系到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劣構性

傳統的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基本上是理想化、簡單化的,問題的解答過程和答案是確定的。這種類型的問題沒有進一步討論、思考的必要,更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地球的圈層結構”,課本上有明確答案的問題沒有太大的討論價值。PBL的問題設計是劣構的,即問題是寬闊的、開放的,問題的解決要素不明確,可能有多種解決方法,而且沒有簡單的、準確的、唯一的答案。比如備受爭議的“三峽”問題,“三峽大壩的修建是否利大于弊?”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誘發地震、改變局地氣候、水力發電”等子問題,學生可充分聯系已有的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逐個分析子問題,權衡“三峽”的利弊關系。在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面前,學生不僅能夠自主學習,而且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還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從正反兩面辯證看問題的思想。

3.復雜性

復雜的問題一般不能把解決問題的因素全部呈現出來,讓學生主動去思考、挖掘解決問題的要素,以幫助學生開發分析問題的潛力。同時,問題的復雜性設計要適中,以免讓學生失去探究的信心和興趣。要想解決復雜性的問題,僅從某一個方面考慮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學生發散思維,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全面地對問題進行分解,爭取找到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往往是錯綜復雜的,對復雜性問題分析和探討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現實問題的解決能力,培養他們潛在的實踐能力。例如,湘教版必修Ⅲ中,“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就是一個復雜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荒漠化的影響因素、危害和治理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有助于促進學生對問題的全面思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PBL模式的教學步驟

PBL教學是圍繞問題展開的,首先教師提出主題問題,學生為了解決主題問題將問題細化,確定要解決的子問題,然后分組討論搜集資料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后對結果進行全面評價。下面以“沙塵暴的危害和治理”為例,具體闡述PBL模式的教學步驟。

1.創設問題情境,形成主題問題

教師提出問題:“近幾年沙塵暴不斷侵襲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那么,我們該怎么看待沙塵暴問題呢?”老師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復雜的問題,它真實地存在于學生的生活當中,幾乎每個學生都有過沙塵暴襲來時的經歷,這有助于他們迅速投入到問題情境中。“沙塵暴”主題問題的提出是劣構的、復雜的、不明確的,可以促使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對問題進行深入剖析,達到開展積極討論以解決問題的目的。

2.確定需要解決的學習問題

學生對主題問題有了了解之后,展開討論,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簡單清晰的子問題逐個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考方向可能會有偏差,這時教師應進行適度引導,發揮教師課堂引導者、教學促進者的作用,促使學生的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最后,學生通過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幫助,列出需要解決的問題:①沙塵暴的主要影響地區;②近幾十年發生沙塵暴的次數;③沙塵暴造成的危害;④影響沙塵暴形成的自然和人為因素;⑤沙塵暴的防御和治理。

3.分組搜集資料,分析解決問題

由于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且復雜,需要學生分成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愿結成學習小組,教師根據結組情況進行適度調配,各小組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相關資料,如,運用互聯網中的自然災害網站、環境保護網站和圖書館藏資料等。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小組成員的思想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和團隊合作能力,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4.匯總各組成果,設計解決方案

各組將搜集的資料匯總并進行課堂討論,由于搜集的資料眾多,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篩選整理出有效信息。如果說搜集資料的過程是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那么討論交流就是知識輸出和交換的過程。這不僅能夠深化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能交流互換彼此的學習成果或形成知識的共享。沙塵暴的影響因素和防御治理兩組問題之間聯系較緊密,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可能討論中爭論會比較多。各小組之間可以發表對小組問題的看法,最終形成一致合理的解決方案。

5.評價反思

PBL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習過程而不只是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而且評價中學生的自評、互評和教師的評價要相結合。自評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進行自我反省;互評能夠培養學生對他人觀點的看法,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師對于整個探究過程及結果給予肯定性評價,對于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給予口頭表揚性評價,對于少數表現不活躍的個人給予物質性激勵和反思性評價,總的方向是以鼓勵性評價為主。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評價,也要對自己進行教學反思,思考是否給予了學生有效的指導和合理的問題設計,是否達到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和合作學習的效果。

四、結語

篇6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直譯是企業資源計劃。在1993年由美國Gartner Group咨詢公司首先提出,主要的觀點就是把物資流、資金流、單據流實時進行全程監控,對實際業務每個環節能夠進行全程的監控,并實現及時反饋糾正的一種管理方式,是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基礎的實際管理應用,目前大部分國內國際公司廣泛采用該管理方式。國內代表軟件公司有用友和金蝶,國外的是SAP和ORACLE等公司。筆者全程參與了兩個大型公司的ERP上線工作,確實ERP系統的應用對管理工作上的提升有質的改變,尤其是數據的規范性和大量事務性工作的效率提升性上印象深刻,但不可否認的是ERP上線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關注,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ERP系統的能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一、在實際業務模塊與財務核算模塊使用上存在次序顛倒的問題

筆者了解到有些企業部署公司的ERP項目,在公司全部實際業務還沒摸清規范化之前,就定時間定指標強行開始上線工作,一般都是先運行實際已經比較標準化的財務模塊,業務部分有的公司要延后數年才能和財務形成數據交換,實現ERP系統的主要功能,ERP初始的的作用就是辦公自動化。典型的應用包括日常業務的審批、出入庫業務的電腦化管理、報表處理等,出發點只是以電腦代替手工,提高日常事招怨ぷ饜率。ERP另一個的作用是數據分析。在ERP實際運行起來以后,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提供出從不同的角度或維度的有用信息,這就為發現日常管理中那些不足提供了進行分析的數據支持。ERP第三個層面的作用是業務流程管理的規范。ERP使用的最基礎工作就是絕大部分的業務規范化、程序化,這是應用計算機進行管理的基本要求,ERP系統上線可靠性的質量關鍵控制點也在這里,如果不能實現業務的規范化,ERP工作則會無法下手,這也是進行數據分析的基礎工作的一部分。比如電力行業最主要的基本業務工作是“兩票三制”,“兩票三制”是我國電力行業廣泛采用的日常生產運營的基本管理制度。兩票指工作票、操作票;三制指的是交接班制度、巡回檢查制度、設備定期試驗輪換制度。通過實際電力業務的實際使用跟蹤,基本上對任何人為責任事故的發生,均可以在其“兩票三制”的執行問題上找到原因。在上述基本電力業務還沒有按照本企業的實際情況規范完成前,先上線財務模塊,實際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這樣的好處實際是財務模塊由于已經有了會計電算化20年的基礎,基本所有業務可以全部計算機操作 ,基本的日常核算業務流程早就實現了標準化,因此可以比較快的應用上所謂的“ERP”,實現面子工程。這樣實際是與ERP的根本目標是沖突的,ERP主要的工作重點是對具體公司業務進行整合達到模塊化、標準化的時時管理,形成通過電子計算機技術全程監控公司各各業務節點的運行情況,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更快的適應外部的業務變化,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ERP系統實際上加大了企業的管理精度,把企業內外的大部分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集成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將企業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有關的人員、物資、技術等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日常經營過程的物資流、業務中的信息流和財務工作的資金流進行有效地管理協調,使企業所掌握的各項資源最大化地發揮作用實現高效的管理,同時為降低成本和減少決策成本提供基礎的信息支持。在具體的ERP上線工作中,實際應該是在全部業務流上線以后,最終在應用財務模塊,這是最基本的一個ERP應用的過程。目前我國財務軟件的價格是比較便宜的,但ERP系統中的財務軟件的價格則是非常的昂貴,這樣用昂貴的價格只是實現可以用很低廉的代價就可以實現的功能,除了是面子工程外,筆者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價值來,更不用說是對管理的提升了。而且容易出現供應鏈系統與會計系統脫節上的問題,出現重大漏洞無法彌補,是ERP系統實施效果大大折扣。

二、系統采取個別關鍵用戶制度,不是全面用戶進行培訓,使系統使用不規范,在實際使用中出錯率高,延誤了工作效率

具調查不到50%的ERP用戶稱他們對自己使用的ERP系統的功能有著深刻的理解。不清楚系統的功能,公司就無法讓業務程序自動化,也無法更快完善系統功能,更談不上利用ERP來實現業務目標。而系統升級、功能增加、維護等成本也將更盲目、成本極高,一般ERP部署在這種條件下是很難發揮其應有的價值。ERP的投入和產出與其他固定資產設備的投入和產出比較,并不那么直觀、淺顯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馬上得到回報,見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能立竿見影,它所貫徹的主要是管理思想,這是企業管理中的一條紅線。它長期起作用、創效益,在不斷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其中如果廣大的職工不能全部明確自己的ERP工作職能和基本的操作思路,只是由個別人員明白使用,根本起不到所謂的以點帶面的作用,其實ERP的主要價值還是最終體現在人身上,即把個人從繁瑣的日常事務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多注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業務環節中是否存在漏洞,進一步優化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實現ERP的應用價值。而在培訓不足的情況下強行推進,廣大的職工由于不熟悉操作老是出錯等問題,會產生為難情緒,或消極抵觸情緒,這樣對ERP工作的推進會得不償失,實際上失去了使用ERP的工作意義,使大量的資金投入的ERP毫無價值可言,如果這樣,實際已經宣告ERP上線工作已經失敗。

三、會計系統核算單據審核容易形成走形式,忽略了單據發票的審核

ERP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辦公計算機化,也可以叫辦公自動化,體現在企業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審批業務全部通過計算機網絡完成。同行的模式比如業務單據的審批過程由原來的業務單據上簽字變成了計算機上的文件點擊審批同意,最終的審批單由打印機打印出來,同時在財務模塊可以自動生成財務憑證。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大量的業務還需要使用各式發票作為入賬的合法依據,使用ERP審批時間長了,往往會忽視對合法入賬依據的審批,很多審批環節會忽略掉對原始單據的審查,在業務比較多的情況下,會直接點過重要的審批流程。雖然審批速度加快了,但審批質量大大的下降了。

四、存在安全問題,對網絡的要求比較高實際使用效果缺乏評價與監督,無后期量化的反饋

篇7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PPP模式;實施方案

1.引言

公共項目一般是指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和公用事業,其中基礎設施包括道路橋梁、電力設施、市政工程、通信工程等,公用事業包括國防工程、監獄、圖書館、急救中心等為實現政府社會職能的各項服務設施項目。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相應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都在不斷增加,城市新建污水處理廠勢在必行。作為社會公共項目的污水處理廠項目具有投資額巨大、投資不可逆、短期回報率低以及風險不確定性大等特點。為解決融資問題,以PPP模式為代表的特許經營融資模式被廣泛引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中,從而對PPP項目評估的規范化和科學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對于評價標準和程序的闡述仍過于簡單,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因此進行社會公共項目PPP模式實施方案設計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本論文以某市第四污水處理廠項目為例進行方案設計研究。

2.項目實施方案設計

2.1 項目運作模式設計

該市人民政府指定某產業集團為代表政府的實施機構,依法選擇兩家社會資本,與產業集團共同出資組建項目公司。其中一家社會資本應有能力、有意愿作為資產證券化特定目的受托人,接受項目公司的資產,并以該資產為基礎發行證券化產品;另一家社會資本應有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建設、運營經驗。

政府授予項目公司特許經營權,由項目公司負責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建設、運營及維護,政府向項目公司支付污水處理服務費。

如果項目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并能夠產生穩定利潤,則對項目公司資產進行證券化。社會資本可選擇現金轉讓或認購股份的方式,轉讓所擁有的項目公司資產。

如果資產證券化條件不成熟,則由項目公司負責運營,直到特許經營期滿后將污水處理廠無償移交給政府或其指定機構。

2.2 項目交易結構設計

根據《國務院關于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的通知》(國發[2009]27號)要求,本污水處理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資本金比例提升,則債務資金減少,債務資金的融資成本也相應減少。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本項目資本金比例設定為40%。本項目初步設計投資額為47980.10萬元,經濟測算對建設期利息進行了調整,總投資調整為48015.26萬元,項目公司股權投資為19215萬元。

根據財政部《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財金[2014]156號),項目公司可以由社會資本(可以是一家企業,也可以是多家企業組成的聯合體)出資設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但政府在項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應當低于50%、且不具有實際控制力及管理權。政府出資按6820萬元考慮,占35.49%;社會資本共出資12395萬元,占64.51%,其中:有污水處理廠投資、建設、運營經驗的社會資本占比49%,出資9415萬元;可作為資產證券化特定目的受托人的社會資本占比15.51%,出資2980萬元。

2.3 項目風險分配框架設計

本項目風險分配機制按照風險分配優化、風險收益對等和風險可控等原則,綜合考慮政府風險管理能力、項目回報機制和市場風險管理能力等要素進行設計,在政府部門和項目公司間合理分配項目風險。具體過程中應堅持下列基本原則:(1)承擔風險的一方應該對該風險具有控制力;(2)承擔風險的一方能夠將該風險合理轉移;(3)承擔風險的一方對于控制該風險有更大的經濟利益或動機;(4)由該方承擔該風險最有效率;(5)如果風險最終發生,承擔風險的一方不應將由此產生的費用和損失轉移給合同相對方。

在此風險分配框架中,把本項目的風險分配劃分為三個階段:

(1)風險初步分配階段: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由政府主導風險初步分配,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初步評估風險是否在雙方控制能力范圍之內。

(2)風險全面分配階段:在招投標與合同談判階段評估項目風險,如果政府對風險具有控制力,則政府承擔風險;如果政府對風險不具控制,則項目公司承擔風險;如果風險不在雙方控制能力范圍之內,則進行合同談判確定風險分配機制。

(3)風險跟蹤和再分配階段:在項目建設和運營階段,加強對項目公司的風險管理跟蹤以及政府的風險管理跟蹤,判斷已分配的風險是否發生預料外的變化、是否出現未識別的風險,然后根據判斷結果進行風險再分配。

2.4 項目合同體系構成

在PPP項目中,項目參與方通過簽訂一系列合同來確立和調整彼此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構成PPP項目的基本合同體系。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相應的合同體系也會不同。PPP項目的基本合同通常包括PPP項目合同、股東協議、履約合同(包括工程承包合同、運營服務合同、原料供應合同以及產品或服務購買合同等)、融資合同和保險合同等。其中,PPP項目合同是整個PPP項目合同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在PPP項目合同體系中,各個合同之間并非完全獨立,而是緊密銜接、相互貫通的,合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傳導關系"。

對于本PPP項目,隨著項目的進展,各參與主體在不同階段簽訂的合同構成PPP項目合同體系,如表1所示。

2.5 項目政府監管架構設計

(1)授權關系與監管機制

本項目授權關系為市政府授權產業集團公司作為項目實施機構并作為招標人組織項目采購工作,選定社會資本后,由產業集團公司與社會資本合資組建項目公司,政府和項目公司簽訂PPP項目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針對PPP項目專門設計的政府監管機制,在遵循依法監管、監管機構獨立性等原則的基礎上,本項目政府監管還特別強調以下重要原則:1)社會效益驅動原則,2)與項目建設過程相協調原則,3)提高監管效率原則,4)強制性監管與靈活性監管并存原則。

(2)政府監管基本框架

在保障項目社會效益和公眾利益的總體目標指導下,傳統的監管部門、審計部門、監察部門等政府監管部門根據自身職責特色,依照法律、行政法規、PPP項目合同協議及項目合同、產權約束等對本項目所有參與方實施全過程動態監管,形成統一的有機體。

(3)政府監管主要內容

PPP項目的生命周期分為項目前期(投資決策)、項目建設期(投資實施期)、項目運營期和項目移交四個階段,在不同階段所涉及的主要監管內容和所參與的監管主體有所不同。對項目各個階段中不同的監管主體所參與的主要監管內容進行統一對應,如此設置政府監管主體及其各自在項目不同階段的權力職責范圍,可最終實現對項目動態的、全過程的、全方位的監管,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3.結束語

論文根據PPP項目運作一般模式及某市第四污水處理廠特點,進行了項目PPP運作模式設計、項目交易結構設計、風險分配框架設計、合同體系設計以及政府監管架構設計。研究結果表明某市第四污水處理廠試行PPP模式是可行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可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利用效率優化,能使資源合理配置,更能為社會創造最大凈效益,以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其方案設計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可以為今后類似項目的PPP投資咨詢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Jason Fox, Nicholas Tots .The PFI Handbook[M], Jordan Publishing,1999

[2]Li Bing, Akintola Akintoye, Cliff Hardcastle. 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J],2005,23

[3]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as a Toll to Develop Infrastructure in Poland[R],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Poland

[4]嚴玲,蘇莉穎,韓志國. PFI項目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環境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07 (8):74-77

[5]牛茵.對PPP模式及其績效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6

[6]財金[2014]113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

篇8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urba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dopt PPP mode, many of them belong to quasi-infrastructures. Some of the quasi-infrastructures in PPP projects reflect the low efficiency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which reason is the level of project governance.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governanc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quasi-operational infrastructure in PPP. Then it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for index optimization, finally determin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quasi-operational infrastructure in PPP.

關鍵詞:準經營性;PPP目;項目治理水平

Key words: quasi-operational infrastructure;PPP project;project governance level

中圖分類號:F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2-0029-05

0 引言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政府和社會資本進行工程建設的一種模式,以特許權為基礎,由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達成的一種伙伴關系,從而達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雙贏模式[1]。PPP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其利益相關者利益關系的協調,而利益相關者動態平衡雙贏卻難以維持,據統計,從1990年至2013年,PPP項目建設和運營的收益和成效甚微,有些甚至被暫停或取消[2],如何在制度層面和頂層設計層面促進利益相關者關系和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關于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研究較少,特別是缺乏項目治理水平指標體系的研究。本文旨在尋求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為準經營PPP項目治理水平的提高提高依據,優化準經營性PPP項目發展進程。

1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只指標體系概述

1.1 項目治理水平內涵界定

“治理”這一理念在政府、公司等領域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與發展,并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政府治理和公司治理等理論體系。但是,項目治理這一概念在20世紀90年代才被提出來,目前為止對其理解仍然存在分歧,也沒有形成比較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對于項目治理的定義,國外具有代表性的是Turner、Renz、Bekker等學者的界定,Turner認為項目治理是利益相關者之間設定一整套關系,并提供一種結構,通過這種結構,設定項目目標,確定實現該目標以及績效實現的方式[3]。Renz認為項目治理是一種反映企業倫理的方式,針對復雜的環境下的項目,進行戰略性指導、綜合管理以及整體控制的一個系統過程[4]。Weaver認為項目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子集,從公司治理的領域關注項目活動,包括項目組合的指導、項目發起人地位和項目管理的效率等方面[5]。國內以嚴玲對項目治理的定義最具代表性,定義項目治理是一種制度框架,在這種框架下,體現了項目各利益相關者之間權、責、利關系制度的安排[6]。從上述學者的論述中可以看出,項目治理的思想主要是從公司治理演化而來的。結合不同學者之間的定義,本論文給出的項目治理定義:為了實現項目目標,構建一套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機制的體系,它規定了項目主要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責、利關系,從而在項目交易中建立一種秩序,并通過這種制度來維持這種秩序,使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得以協調,并維持項目交易中一種良好秩序的過程。定義中不僅包括項目在項目契約組織形成時建立秩序的過程,更包括在項目建設管理全過程來維持秩序的過程。

根據上述項目治理的概念,本論文認為項目治理水平是過程行為,規定了政府部門、社會資本、公眾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責、利的劃分,使利益相關者關系得到協調度與預期相比的有效性,并通過一系列措施來維持這種良好的秩序的效果。

1.2 建立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指標體系必要性

現如今,許多的PPP項目未能正常進行,例如杭州灣跨海大橋PPP項目,社會資本陸陸續續出讓股份或者撤資,截止目前國有資產占到總資產的80%。這都涉及到項目前期制度設計是否合理,合作效率高低的問題。PPP項目中,政府與社會資本直接的合作機制如何建立、融資結構如何安排、控制權如何配置、收益如何分享、對項目的管理者如何激勵和監督,這些都影響到PPP項目是否成功。需要我們從項目治理的角度來對項目進行分析,從制度層面來解析項目成敗的原因。

當前關于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的研究有限,特別是評價機制的缺失,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進入運營期,以及大量的PPP項目均是準經營類,如何以項目治理為立足點,以項目治理水平指標體系為出發點,提高準經營性PPP項目的運營效率成為關鍵。

1.3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特殊性

與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相比,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殊性:

①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的收益已大于或者等于市場平均水平,政府不需要對項目進行補貼,但是準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的收益不足以彌補成本或者低于市場的收益均值。為了激勵社會資本參與進來,保證社會資本的的合理收益,政府應對項目進行補貼。因此,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治理評價的需要對政府補貼機制、政府對社會資本的激勵程度等進行評價。

②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為了滿足公眾的需求,保證公眾的利益,控制項目的收費價格,以致于項目的收益不高。因此,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會體現出較強的公益性,比如價格監管機制等。

2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指標體系理論分析

2.1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目標

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涉及的利益相關者關系更加復雜,利益糾紛瓜葛更多,此時的“利益”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是個復雜的多指標體系。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評價的目標應定位于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這些都強調效用、利益和價值的實現,它們本質上是相通的。價值創造是一切組織的和核心目標,而項目本身沒有價值,其價值來源于項目目標的完成,當然這里所謂的項目目標包括各利益相關者的目標,各利益相關者目標的實現也就等同于其利益的實現,由此可見。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治理評價的目標就是達到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的協調和利益的趨同,從而最終實現項目價值。

2.2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主體

如果由政府主導進行準經營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重點會放在社會資本滿意度上,而忽略了政府本身項目治理水平高低,也不能完全反應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的真實水平。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應引入獨立的第三方,這樣才能平衡PPP項目眾多的參與方和利益相關者訴求。國外,如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通過成立專門的PPP管理咨詢單位對PPP項目進行監管。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引入第三方進行項目治理評價,并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公平性和準確性,設置獨立的PPP項目監管部門,細化到每個行業,每個項目均設置監管部門。因此,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的實施機構安排第三方機構進行是最適宜的。

2.3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時點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的時點的設置會影響到指標的建立。PPP項目有六個階段,分別是識別階段、準備階段、采購階段、建設階段、運營階段和移交階段。由于轉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特許經營期較長、一般是為20年-30年。因此本論文的評價客體是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時點是從項目識別到項目運營階段,即是項目的后評價。因此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指標設置要考慮性項目識別到項目運營結束的所有階段。

3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設計

3.1 治理水平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本文沿襲了國內項目治理研究思路,借鑒公司治理評價的內涵,公司治理評價的內涵是以公司治理內涵為核心,以公司治理原則為評價指引,對公司治理結構的合理性、公司運營的合規性、各層級利益相關者責任的履行情況、主要利益相關者利益的保障、信息披露及時性與完整性以及公司治理目標的實現情況作出評價。在這種評價邏輯中,治理結構、治理機制是相互聯系的,缺一不可的。因此,對于PPP項目治理的評價應包含治理結構的安排狀態以及治理機制的實施狀態,其治理目標是PPP項目利益相關者權、責、利的分配情況。

項目治理評價就應該將項目利益相關者納入到統一平臺,而不是將利益相關者單獨切割開。這一點與公司治理的內涵是一致的。但是,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相比于公司治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更為復雜。其一,由于“項目”比“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更加的多,評價的橫向展開范圍更加廣。其二,PPP項目注重的是交易秩序的安排,比公司治理“獨善其身”的目標更加全面。PPP項目治理的指標相比于公司治理評價指標更加的復雜。PPP項目治理評價的指標的選取,需要借鑒公司治理評價的指標體系選擇,選擇PPP項目治理結構、PPP項目治理機制(契約治理層面、關系規范層面)。

3.2 項目治理水平指標體系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本文從項目治理結構、契約治理和關系治理三大視角來得出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首先本文是根據文獻綜述得出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再根據準經營性項目特點,綜合得出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PPP項目治理結構主要是以項目權利分配為核心的內容,項目權利分配主要是PPP項目各參與方股權分配情況。具體的指標體系見表1。

項目治理機制成為一種固化的契約關系,需要與之匹配的契約治理機制。通過文獻分析可以看出契約治理分為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兩大方面,內部治理著力于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責權利之間的制度安排,外部治理則是外在制度的安排。基于契約治理視角的準經營性基礎設施PPP項目按照問下文獻檢索分為四個維度,分別是利益分配、風險分擔、激勵水平和政府監管,具體指標見表2。

對于關系治理角度,嚴玲首先提出將關系治理納入到項目治理體系內,認為項目的關系治理主要在信任、承諾、溝通和合作四個方面體現出來。具體的結合準經營性PPP項目,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見表3所示。

3.3 項目治理水平指標體系最終構建

對于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構建的指標,由于個人主觀選取的因素,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有待考量,需通過問卷調查,對指標進行優化處理。本問卷涉及的調查對象是從事PPP工作的專家學者或者具有PPP工作經驗的人群,因此本問卷是是網絡發放問卷和線下發放兩種同時進行。本問卷了200份卷,回收了178份問卷,去掉不合格的17份,剩余161份問卷,問卷回收率161/200=80.5%,符合要求。

本文運用SPSS20.0對問卷信度進行檢驗,問卷整體和各維度的信度均在0.7以上,表明問卷信度是處于可信區間。

將指標X7、X17、X21、X28、X38刪除后,信度得到明顯的提升,具體對比結果如表5,因此刪除這五項指標。

本文運用SPSS20.0對問卷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6所示,巴特利特球體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2969.291,伴隨概率值0.000

在前置條件符合的情況下,對所有指標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定義了特征根大于1為標準,通過最大方差旋轉以后,結論見表7,根據計算結果顯示,所有36個指標總共抽取了6個公共因子因子,符合了特征根大于1的標準,解釋總方差的貢獻率累積達到64.276%,說明眾多指標的6個公共因子能夠較大程度綜合反映評價指標的總信息量,與上述將研究將準經營性治理水平分為6個維度符合。

由于原成分矩陣中載荷系數差異較小,不能清晰的反映出公共因子所包含的變量信息,為使公共因子在不同變量上的載荷系數呈現出顯著性差異,需對原成分矩陣正交最大化旋轉。旋轉后的成分矩陣中,載荷系數趨向于兩極化,以便于對各因子作出合理的解釋。

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經旋轉后的因子負荷矩陣如表8所示,本因子負荷表中可以發現,指標X36對本因子的的負荷量為0.477,說明對本因子的解釋程度不高,故刪除該指標。指標X39對本因子的負荷量為0.477,對因子4的負荷量為0.412,說明該指標對本因子解釋不足且存在交叉解釋的情況,故應刪除該指標。

根據上述研究成果,筆者對準經營性PPP治理水平的指標進行了修正:

①根據問卷信度檢驗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分析,將指標X7、X17、X21、X28、X38、X36、X39刪除。指標刪除后指標體系更能精確地反映治理水平。

②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指標體系分為6個維度,分別是權利配置、利益分配、風險分擔、政府監管、利益相關者參與。

經過修正,得出準經營基礎設施PPP項目治理水平的最終指標體系如表9所示。

4 結論

本文借鑒了公司治理評價的邏輯,構建了準經營性PPP項目全過程的項目治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首先采用文獻查閱法初步構建了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的初步指標,再通過問卷調查和因子分析得出了準經營性PPP項目治理水平的最終指標體系,分為權利配置、利益分配、風險分擔、激勵水平、政府監管和利益相關者參與6個維度33個指標。

參考文獻:

[1]郭鷹.基礎設施投資領域PPP生態演化的系統動力學分析[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2008,7(4):6-9.

[2]王守清.特許經營項目融資(BOT, PFI和PPP)[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Turner J R. Towards a theory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 nature of the project governance and project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 24(2); 93-95.

[4]Renz,P.S.Project governance:implementing corporategovernance and business ethics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M].Heidelberg: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2007:1-231.

篇9

[摘 要] PPP模式在合同運行期間出現再談判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正視PPP項目執行過程的再談判,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合同條款,是PPP項目成功的關鍵。本文通過對PPP項目再談判的研究得出再談判影響因素主要有:國家宏觀環境的變化、合同的不完備性以及機會主義行為。治理再談判行為的措施包括:提高PPP合同的完備性、設置合理的彈性條款、優化招投標機制以確保社會資本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建立第三方監督機構等。

[關鍵詞] PPP項目;再談判;影響因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58

[中圖分類號] F2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110- 02

0 引 言

PPP項目合同周期比較長、投資大,項目在運行期間面對的不確定風險因素比較多,同時合同本身的不完備,因而在合同執行階段,再談判不可避免。本論文主要針對國內外PPP項目實踐中再談判的影響因素和對策進行分析,并對我國目前的PPP項目提出建議,從而提高我國PPP項目的績效。

1 國外PPP項目再談判的研究

Cruz和Marques研究了20世紀80年代至2008年葡萄牙的87個PPP項目,發現再談判比例高達67%。Guasch通過研究拉美地區20世o80年代至21世紀初的PPP項目,發現再談判比例為20%左右,其比重還比較低。在2004年之后,在其選取的307個PPP項目中,再談判的項目有162個,再談判的比重一度達到50%以上。Engel和Fischer研究了智利78個PPP項目,其中50個項目在施工階段發生再談判。其還調查發現在1991年至2010年美國交通PPP項目中,發生再談判的比例為40%左右。

從上面研究可以發現不同地區和國家PPP項目發生再談判的比率是不一樣的,但是出現再談判的情況卻比較普遍。

2 PPP項目發生再談判的影響因素

2.1 國家宏觀環境

PPP合同周期一般都比較長,是PPP項目發生再談判的主要原因。PPP項目初始簽訂的合同只能夠反映當時項目得環境以及對將來合同特許經營期內環境的預測,但是因為PPP項目歷時較長,比如經濟、政治、不可抗力等都可能發生始料不及的變化,因而造成合同再談判。

2.2 PPP合同的不完備性

由于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人的有限理性,合同不會也不可能把PPP項目運行期間所有的問題包含在內,合同難以全面的對質量、功能等所有情況進行說明,因此簽訂的PPP合同是不完備的。在項目運行期間一定會出現合同中未能包含的情況,所以合同的不完備性會提高PPP項目出現再談判的可能。

2.3 社會資本的機會主義行為

PPP項目中社會資本出現機會主義的可能性隨著市場的競爭越充分而越大。因此,社會資本為了贏得PPP項目的合同,其即使知道自己的報價不可持續的情況下,也會采用報低價的投標策略。社會資本都具有逐利性,因此社會資本一般都不會履行先前的投標承諾,其會依靠自己的優勢,進行PPP合同的再談判,因此會提高項目再談判的比率。

3 PPP項目再談判行為的治理建議

3.1 提高PPP合同的完備性

合同的完備程度與項目再談判發生的幾率具有較高關系,PPP合同完備程度越高,發生再談判的幾率就越小。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方在簽訂合同時應該設置再談判機制。這樣一方面可以確保在市場變化、法律法規調整、或一方違反合同時,合同雙方可以根據合同規定的程序進行再談判保障自身的權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懲罰機制來規范雙方的行為,避免投機性談判。

3.2 在PPP合同中設立彈性條款

PPP合同中彈性條款的設置以確保不同的參與主體之間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顯得非常的重要。但是,PPP合同中不是彈性條款越多越好,太多的彈性條款會導致不想要的機會主義行為;而太少的彈性條款會喪失合同的可調整性。

3.3 優化招投標機制

PPP項目實施前期社會資本為了中標、政府部門為了加快項目的開工而刻意高估項目建成后的使用量,都可能導致項目運營期間的收益不足,從而引發項目的再談判。就這一問題而言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優化項目招投標機制,比如由最投標最低價中標轉變為次低價中標,對超低價中標的PPP項目進行嚴格的核查等。

3.4 第三方監督機構的建立

建立獨立的第三方監督機構對解決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再談判的爭議具有較好的效果。

PPP合同中參與各方進行再談判,需要對新的合同條款達成一致,其達成的結果就需要第三方監督機構進行監督,來核查合同對各方是否公平。其對再談判流程的規范、解決再談判爭議、提高再談判過程中的透明性,具有較好的作用。

4 結 語

正視PPP項目執行過程的再談判,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合同條款,是PPP項目成功的關鍵。本文通過對PPP項目再談判的研究得出再談判現象的影響因素,同時針對各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對我國PPP項目的順利實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軌道交通融資;BOT模式;PPP模式

一、軌道交通融資模式的特點

1.軌道交通的投資金額較大。軌道交通建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投資金額較大、建設要求很高、施工難度也大,因此,成為城市基礎建設方面最大的投資之一。目前,我國軌道交通建設每公里的建設成本一般在5-6億元之間不等,但隨著城市發展力度的加大,拆遷等相關費用的不斷提高,未來軌道交通建設成本還會上升。

2.軌道交通的盈利周期較長。軌道交通建設系統中不僅土建、各種設備投資金額較大,而且其環境控制、列車牽引、站內機電設備和通信信號等相關設備日常運轉的消耗也較大。在線路運營之初,通常很難彌補成本,只有當交通線路形成網絡化,線路運營才可能贏利。因此,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如果僅僅依靠線路運營,則投資回收期一定較長。

3.軌道交通投資資金使用靈活性差。軌道交通建設的相關設施,如線路、通信、車輛、車站等,具有較強的資產專用性和高額沉沒成本,一但建設完成則不能用于其他用途。這些沉沒成本的補償主要取決于軌道交通項目的客流量多少,取決于項目是否能夠持久地獲得收益。正是因為這種特性,如果投入時不謹慎,那么,很容易造成資金浪費,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投資效益和服務社會的目的。因此說,軌道交通投資資金使用靈活性差。

二、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模式分類

1.政府投融資模式。政府投融資模式是指由政府作為主要投資人,利用政府財政資金,統一協調、組織、實施軌道交通工程。因為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是基礎設施項目,盈利能力低,運營后的社會效益要遠遠超過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無法獲得較大收益,甚至可能會產生虧本,所以難以吸引社會投資。在此種模式下,政府是唯一的投資人,所以,具有融資成本低、管理體制簡單等優點。但同時也不利于軌道交通單位引進比較先進的管理模式,運營效率低等缺點。

2.政府投資下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政府投資下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是由政府出資進行基礎的地鐵路網建設,在建設完工后,通過經營業績協議、租賃或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私企參與到地鐵的運營管理中。這種運作模式下,主要是通過地鐵的運營實現主體市場化和多元化,提高地鐵的盈利水平和運營效率。但由于地鐵運營的盈利能力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私企參與的熱情,所以,必須通過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來推動。

3.公私合作模式即PPP模式。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主要是指政府部門與私企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做為合作伙伴關系,在合同中明確其權利和義務,以共同完成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及運營任務。采用這種合作模式,合作雙方可以達到與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預期結果。與政府投資下的市場化運作模式不同,合作雙方是全程參與到項目的運作中,是完整的項目融資的理念,是一個全新模式。

4.BT模式。BT模式實際是政府投資下的市場化運作模式,主要指政府作為BT項目的創建人,經過一定的法定程序來選擇軌道基礎建設項目的主辦人,再由主辦人在軌道工程基建期內組織成立一個專門負責此項目的公司進行投、融資和建設施工,在工程全部竣工后,按合同約定的事項移交給創建人并收回投資。這種模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在建造時的資金壓力,并且使政府從宏觀上把握全局,提高了項目建設的效率。

5.BOT模式。BOT模式同BT模式一樣,也是政府投資下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的一種,是指由政府和第三方通過制定特許經營權協議,在一定的期間內,將軌道交通基礎建設授權予第三方作為特許經營權項目成立專門的公司,由此項目所成立的專門公司負責投融資、建設營運和后期的維護管理,在特許經營權期滿后,將其移交給當地政府,同時,給予一定期間的經營盈利。即所謂的“建設經營轉讓”模式。

三、BOT模式和PPP模式的方案和風險管理分析

1.BOT模式的方案和風險管理分析。BOT模式要從特許經營公司的組建開始,在特許經營公司的組建上,必須符合法律和運作方案的要求,還應考慮公司的背景和管理等方面,以便于特許經營企業的管理。成立專門的項目公司,制定特許經營期限,在整個建設和經營期內,此項目公司絕對控股,同時也自擔風險。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當地政府只是負責征地、拆遷安置等相關基礎工作,其他的一律由第三方組建的本項目公司負責。采用先進的“地鐵+物業”的成功模式,把沿線的土地開發出來,最大化沿線土地的價值,借鑒第三方的先進管理技術和土地開發方案,開發建設沿線地。

風險管理也是整個BOT模式管理的重要環節,怎樣能把軌道項目的風險合理分擔,使利益達到最大化,是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任務。在風險分擔的原則上,主要是將風險分配給最有能力承擔他的一方;在風險分擔的整個過程中,要堅持責、權、利平衡的原則,即風險承擔者一方面有承擔控制、處理風險的責任和權利,同時也要保證其能獲得風險控制后的收益。同時,對于所承擔的風險要有上限原則。

2.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的方案和風險管理分析。PPP模式實行多元化投融資原則,可以選擇二家公司作為主要社會投資者,以公交公司、各區投資公司等做作為輔助投資,以這樣的多元化設置,減輕各企業承擔的經濟壓力和風險。同時,采取招標方式選擇專業化的地鐵建設公司,政企分開,借助投資者成功的地鐵運營理念和專業化的建設公司提高軌道交通的質量和經營效益。在實施時,應將軌道交通和城市的具體規劃相結合,即:城市具體規劃與軌道交通建設項目規劃同步;軌道交通項目建設、運營,與監管方案同步。

和BOT模式一樣,風險管理也是PPP模式成功運行的重要任務,風險分擔是在不破壞項目經濟平衡的前提下,將軌道交通項目運作周期內的全部風險,在政府和私企間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擔,貫穿于軌道交通項目的全過程,在項目風險的初步分配階段,雙方應通過協商確定風險分擔方案,蘇州市政府應嚴格遵守合同條款,認真履行其權利和義務,應做好準備工作,包括軌道交通線路的走向、城市總體區域規劃設計、客流預測等相關工作,做好設計方案,對項目進行充分論證,建設階段中,要體現招標的重要性,明確工程質量標準。(作者單位:蘇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剛,莊焰.地鐵項目融資模式研究[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