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16:52: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酒店管理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酒店管理專業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酒店管理;職業意識;養成教育

目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差、心態不穩定等現象,這與高職教育忽視職業養成訓練密切相關。

一、職業養成訓練的內涵及作用

1.職業養成訓練的內涵

“養成訓練”不僅是指在課堂上接受教育,而且還指在生活中、社會實踐中自覺培養自己的修養,即自覺的意識、自身的習慣、自動的行為。職業養成訓練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并將良好的職業習慣融入其思想中,最終形成無意識的本能反應。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職業養成訓練是指學校在傳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利用各種場合,長期堅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以便其今后在就業時一方面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自覺遵守企業的各項規定,成為深受企業歡迎的合格員工。

2.職業養成訓練的作用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良好的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習慣、職業技能等諸多方面。其中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的涵養;而職業習慣、職業技能可以說是一個人涵養的外在的表象形式。

養成訓練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規范;二有利于鞏固專業思想,提高專業教學質量;三有利于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二、養成訓練體系的構建

職業養成訓練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單靠一兩門課或某幾項實踐環節可以造就的。它需要貫穿高職酒店管理學習的全過程,需要一個系統的職業養成訓練體系進行培養。

通過“三段式交互成長型”的職業養成訓練體系,即以酒店職業意識與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將學?!袄碚撆c實訓教學”和基地“實踐與熏陶”相結合,構建“學校一基地一學校”的人才培養路徑。(見圖1)

第一階段是第1—3學期,主要以學校教師訓導為主,家長和企業專業人士的訓導為輔。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基礎職業理論的學習,同時在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的指導下,在仿真的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基本職業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職業禮儀習慣、團隊意識以及責任心和愛心。通過到企業的參觀和專業講座,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和愛崗敬業的理念。第二階段是第4—5學期,主要以基地實習指導教師訓導為主,學校教師和家長的訓導為輔。學生通過到基地的實習鍛煉,在全真的職業環境下,在實習指導教師的訓導下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習慣和職業技能。

第三階段是第6學期,主要以學校教師訓導為主,家長和企業專業人士的訓導為輔。學生完成基地的實習回校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重點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職業素養訓練的方法和形式

1.職業氛圍的營造和職業形象的塑造

職業素養的訓練需要一定的職業氛圍和塑造職業形象,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進校后在上課時必須著酒店行業制服,同時專業教師在授課時也要按照酒店行業的要求著制服,通過塑造職業形象感受職業氛圍。

新生入學即接受職業禮儀的訓練,并通過貫穿三年禮儀訓導師的跟蹤培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禮儀習慣,營造微笑、友好、友善的學習環境,感受良好的職業氛圍。通過職業禮儀的訓練,培養學生化淡妝、盤發、站立、行走等符合酒店職業標準儀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酒店從業者的氣質和修養。

2.建設仿真實訓教學環境

建設酒店行業展覽室,讓學生較為直觀地感受現代酒店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并配備電子資料,讓學生點擊資料系統就可查詢當今最著名的酒店企業的相關資料。使學生在感受酒店工作氛圍的同時,正確認識酒店行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通過緊密型合作基地的參與將專業實訓室建設成仿真的實訓基地,按照高星級酒店的要求建設標準客房、模擬中西餐廳、模擬前廳,使學生的專業學習在較好的職業環境下開展職業規范、職業習慣的訓練。

3.開展情境和任務驅動型的教學

專業教師在講課時開展以情境教學為主的教學,使學生在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強化職業意識,培養職業素養。

通過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開展,打破了傳統的個體和書面作業形式。積極開展團隊作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時積極拓展課外或戶外作業形式,培養學生溝通交際的能力。

4.引導和開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模式

按照當今高星級酒店管理模式,建立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班級管理制度,實行酒店管理與班級管理相結合的獨特管理模式。采取教室管理前廳化、宿舍管理客房化的“兩化模式”營造職業氛圍,提升學生生活品位。運用酒店的管理理念管理班級,開展班級活動和開展對外的交流與合作。

5.建設隱性課程

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除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外,還需要建立充分利用社團活動、主題活動和大型的節事活動等隱性課程強化職業素養的培養。

組織優秀實習生實習報告會、畢業生返校座談、行業專家的講座以及組織學生參觀高星級酒店等方式開展職業素養的培養。

6.學校、企業、家長三方參與訓導

學校、企業、家長三方作為學生職業素養形成的訓導者,必須重視各自在學生職業素養形成中的角色地位,進而形成“教育的合力”,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新生進校時一般都有家長陪同,學校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通過老生展現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參觀酒店行業展覽室了解酒店行業和酒店服務,消除對酒店管理職業的偏見。學校向家長介紹三年的專業培養方案,使家長了解學校的培養模式和方法,并能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從新生始業教育開始請行業專家參與,幫助引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利用高職院校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積極聘請企業專家參與校內課程的教學和實習指導,將職業氛圍導人常規教學活動。

通過學生在基地的全真實踐,感受企業文化,接受職業化的訓練,使學生真正了解行業、了解崗位,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

學校在學生的職業素養形成過程中起著設計和執行者的重要作用,應積極設計每一個環節的培養任務和要求,并最終考核學生。

四、酒店管理專業職業養成訓練的主要內容

通過對酒店企業的調查發現,酒店管理人員將服務意識、人際關系能力、團隊工作與領導能力、適應與學習能力等列為最重要的能力。

1.服務意識培養

服務意識應該是所有能力培養的前提條件,一個人只有熱愛一份工作、認同一份工作,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人并不斷改進提高。因此,必須讓學生對酒店服務工作有高度的認同感,讓他們感受到酒店服務是一門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技能,而不是簡單的“伺候人”的工作。

2.人際關系能力

酒店服務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人際關系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該能力培養主要通過旅游禮儀、溝通管理、旅游心理等課程的教學來實現,還可以通過學生豐富的社團活動來提高。學生懂得了基本的禮儀,懂得了敬人重人的規則,才能使人際溝通順暢無礙。

3.團隊工作與領導能力

由于高職類院校的學生一般在前期的學習過程中擔任班委的較少,其團隊工作與領導能力亟待加強。這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入項目管理培訓的相關內容,多給學生一些機會在課堂討論,實訓課程中組成團隊,進行簡單的項目實施,這樣才能有效加強學生的團隊工作與領導能力。

4.適應與學習能力

篇2

【關鍵詞】酒店管理專業;飯店服務質量管理;課程改革

應用型本科人才”可理解為“理論基礎扎實+適應能力較強+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人才培養標準,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自產生以來就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尤其是酒店實務類課程,在教學手段、教學環境設備、教學人員、教學標準等各方面有較高要求,整個課程計劃安排和實施過程中都充滿挑戰。

一、課程改革必要性分析

《飯店服務質量管理》課程為酒店專業必修課,以往教學模式采用傳統的“教師上面講、學生下面學”的模式,教學內容以服務質量管理內容為主,側重于理論教學,教學考核側重“結果考核”,這一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飯店服務質量管理課程理論性較強,主要以案例分析導入課程內容,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在課堂教學及課前復習、課后預習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要用自身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以及對新知識進行探求,使學生學會從雜亂的信息中選擇真正需要資源,引導學生從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中,理解以及掌握新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終身學習能力。

二、課程改革思路

(一)基于職業能力發展設計課程模塊。基于學生在酒店服務崗位的職業能力,對課程內容進行模塊設計。酒店服務與管理每個崗位都涉及到服務的基本技巧和要求,每一模塊根據知識、技能、素養進行考核,課內考核內容以酒店管理中級職業經理人應具備的基本理論素養、管理素質、領導藝術等為主,內容靈活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課程的教學擯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提供基本的教學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覺進行分組討論,自我評價和互評相結合。課程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教學,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配合完成每次訓練與討論。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表達觀點,形成可行性方案。(三)完善課程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的設計。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是指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對課程分成各階段學習并進行考核,同時實現學習目標的階段性測試,最后將各個階段的考核結果按比例構成整個課程考核成績,形成性考核成績的評定是對學習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三、課程改革具體內容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根據酒店實際工作的需要,將課程教學內容分為飯店服務質量管理概述、飯店服務質量管理方法、飯店服務質量評價、飯店服務質量改進、飯店服務質量保證、飯店顧客關系管理、飯店服務質量管理實施等7大教學模塊。根據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律,課程針對不同的酒店崗位職業能力發展要求,設置了不同的案例和討論題目,改革理論講授知識點為主的教學內容設置,通過案例和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二)教學方法的改革。通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討論教學、案例教學實施過程,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并能運用創新思維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多種教學法的綜合運用,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促使學生運用各種方式和手段來解決現實中實際出現的問題,這樣不僅能避免課堂理論教學與現實的脫節,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激發其主動學習的動力,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加深學生對于職業角色的理解,并提高其綜合能力,以便實現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三)考核方式的改革。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目標應是培養的學生既懂酒店管理基本理論又具有酒店一線服務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考試做為一項重要的教學活動是基于培養目標需要,對學生就所學專業應掌握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水平進行的測量與評估??荚嚹茌^全面、客觀和公正地評價學生實現教育目標的程度,又能監督教育教學質量、檢驗教學工作成效。過程考核是教學工作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作用還在于通過過程考核,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激發對所學專業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和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根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規格要求,本課程采用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通過教學過程的實施,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或項目的構思、設計、實踐操作,使學生掌握酒店管理基層、中層管理工作的內容、標準、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等,培養學生的業務組織能力,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協調管理、創新與應變的能力等,進而提升就業能力。

作者:戴曉丹 潘琳琳 單位:沈陽工學院

【參考文獻】

[1]汪雯君.酒店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2013(1)

篇3

1.相關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關于畢業論文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現狀分析、改革創新方面,其中蔣彥(2008)以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為研究依據,根據“以就業為導向,推進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對目前高職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就如何正確選題,確定選題的辦法,如何更好地將論文設計與工學結合緊密聯系,在論文指導和答辯上體現創新意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強的改進意見。楊建芳(2007)提出了“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新模式,指出“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是產學研三者互補而又有機融合的一種有效的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培養模式,有效地解決了畢業設計教學工作中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能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很好地磨合產學研三者之間的關系;白楊(2006)在畢業設計內容創新方面,提出了到被錄用單位做畢業設計的觀點;莊美男、林波(2007)對高職高專畢業設計模式進行了研究,提出對傳統畢業設計模式進行改革,建立與企業相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多專業相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等;楊載田(2003)提出以學生為本,對其進行創新性指導,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實行開放式選題指導,加強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培養,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和因材施教,特別提出要尊重學生的選題權益,建設一支創新性指導教師隊伍,安排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創作實踐必要而足夠的時間。王占九(2009)指出高職院校沿襲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論文(設計)的范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高職畢業論文(設計)范式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特色進行改革,而畢業綜合實踐是一種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畢業論文(設計)的新范式。鐘振宇、周明榮(2008)根據高職院校畢業論文過程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組織保障、資金保障、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孫小紅、徐世舉(2009)根據目前高職畢業論文的現狀,并結合作者對高職畢業論文的探索和實踐,提出了提高高職畢業論文的幾點措施:啟動時間提前,保證畢業論文的寫作時間;提高師生認識,加強教師過程指導;有專項經費投入畢業論文工作。趙麗杰、趙麗萍、關曉彤(2007)提出通過對高職畢業論文與實踐教學、科研和為企業服務的關系分析,將畢業論文與實踐活動相融合,來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綜觀以往的研究,我們發現專門針對酒店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成果考核評價研究相對缺乏,特別基于產學研模式下,分別從評價主體教師和被評價主體學生的角度出發,來反思畢業論文成果的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即是以此為出發點,全面調查產學研培養模式下成長起來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其畢業論文成果的評價體系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此來豐富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細分研究。

2.樣本選擇與數據分析

2.1 樣本選擇

為全面了解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的現狀,課題組成員從畢業論文成果考核評價兩個利益相關者一教師、學生入手,設計相應的調查問卷和訪談問題,力求了解雙方對現行考核評價體系的態度。2012年4月~2013年4月,課題組成員對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浙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旅游學院等高校的教師進行了深入訪談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96份,回收率為98.7%,有效率為98.7%。同時深入學校在華南、華東、華北和四川地區的實習基地,向正在實習的學生以及已經順利畢業留在實習基地就業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80份,回收率為96.7%。最終用于統計析的有效問卷數量560份,問卷有效率為93.3%。

2.2 數據分析

2.2.1 群體樣本統計分析

2.2.1.1 對學生畢業論文成果的滿意度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滿意度評價總體不是很高“不滿意”度和“比較不滿意”度總體達到67.9%,“中立”項占到25.6%,“一般滿意”度占到28.5%,“滿意”度選項為0。

2.2.1.2 學生論文的應用價值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應用價值的評價總體不是很高“無價值評價”高達48.7%,這是整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成果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的畢業論文研究缺乏創新性和應用價值,多是為了應付學校教學要求。

2.2.1.3 對學生論文寫作態度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對學生論文寫作的態度評價不是很高“不認真態度”和“比較不認真態度”比率共占到42.8%,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實習工作比較繁忙,時間上和精力上不足,還有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畢業論文的寫作興趣不高。

2.2.1.4 學生選題的新穎性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59.3%的教師認為學生的選題缺乏新穎性。教師普遍反映學生歷年的選題方向主要集中在酒店人才的流失、酒店服務質量的提升、酒店的薪酬管理制度方面,選題普遍比較寬泛,學生沒有進行相應的細致研究,缺乏新穎性,即使指導老師提出了比較有意義的選題方向,但是感覺學生無法駕馭,論文寫作的質量依然不是很理想。

2.2.1.5 學生畢業論文與實習工作內容的相關性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58.9%的學生寫作的論文與自己的實習工作不相關,這是導致很多學生對論文寫作沒有什么興趣的主要原因。很多學生把實習工作和畢業論文寫作看成是兩個互不相關的事情,不能在實習的過程中搜集論文寫作的第一手資料,感覺畢業論文寫作是一項負擔。

2.2.1.6 現行的畢業論文形式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8%的教師覺得論文形式需要根據酒店專業的特點進行一定的修改,35%的教師提倡以實習報告的形式提交論文,12%的教師認為論文形式單一、意義不大,5%的教師提出改用其他形式。由此可見,現行的論文寫作形式不太符合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特點,可以結合該專業實踐性、操作性強的特點,與學生實習工作相結合,尋求新的論文寫作形式,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2.2.1.7 現行的酒店管理專業論文成果考核標準的合理性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酒店管理專業論文成果考核體系合理性,0.6%的教師選擇了“中立”,這可能與教師作為論文評價的主體定位有一定關系。但是在“不合理性”維度的取值明顯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見,教師們也感覺到現行的畢業論文體系亟待改革。

2.2.2 學生群體樣本統計分析

2.2.2.1 畢業論文成果的滿意度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自己畢業論文的滿意度評價也不是很高,52.3%的學生選擇“中立”項,“很滿意”的情況只有2%,“比較滿意”占9.7%,“很不滿意”占到8.6%,“比較不滿意”占到27.4%,“不滿意”維度明顯高于“滿意”維度。

2.2.2.2 論文應用價值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自己的論文“無價值”的占到12.6%,“比較無價值“的占到27.4%,“中立”的占到48.6%,“比較有價值”占到11.4%,“很有價值”為0。由此可見,學生普遍對自己論文的應用價值評價不高,這跟學生的知識層次和對論文的態度有關系。

2.2.2.3 畢業論文與實習工作內容的相關性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50.4%的學生寫作的畢業論文與實習工作不相關,47.4%的學生論文與有實習有一定相關性。學生普遍反映不能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表現為兩者有效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實習工作和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沖突性。

2.2.2.4 畢業論文形式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37%的學生希望注重論文價值,減少形式的束縛,27%的學生認為當前的論文形式要求不符合自己的知識層次,26%的學生希望可以嘗試以實習報告的形式提交。由此可見,學生希望實習論文寫作形式的多樣化,希望通過與實習工作的有效結合,通過實習體驗完成論文寫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把實習工作中的感悟和有價值的知識記錄下來,在實習中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

2.2.2.5 酒店管理專業論文成果考核標準合理性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酒店管理專業論文成果考核標準合理性,45.6%的學生選擇了“中立”這可能與學生對考核體系合理性的認知有一定關系。但是在“不合理性”兩個維度的取值要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見,學生們也希望現行的畢業論文體系有所改革。

2.2.2.6 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最大困難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39%的學生認為“資料無法搜集”是他們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36%的學生認為“選題與工作不能有效結合”是他們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而這些可以通過學生與實習企業管理者的有效溝通得到一定的解決。如果把實習企業的管理者納入到學生畢業論文的評價主體中,引導管理者指導學生論文的寫作,學生遇到的困難就會小很多。

2.2.2.7 畢業論文寫作中各方面能力重要性調查

學生普遍認為論文寫作過程可以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對自己綜合能力的一個考量。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他們發現自己在實習或者寫作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問題,但是能否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是自己最欠缺也是最需要的能力。其次根據自己的論文題目,來“搜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寫作成文的過程中對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很多內容需要經過論文指導老師的點撥,才可以明確思考角度和邏輯順序。

3.改革建議

3.1 與企業管理者合作進行考評

鑒于酒店管理專業的特點,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可采取雙導師制,即由高校教師和酒店相關人員組成。高校教師在理論研究上有優勢,可以增加畢業論文的理論深度;酒店相關人員在實踐經驗上有特長,可以提升學生畢業論文的實際應用價值。

通過高職高專畢業設計(論文)提交系統,把企業管理者引入論文考核主體,充分體現對學生畢業論文實際運用價值指標的側重。從論文的選題到資料的收集整理,從論文的內容修改和論文成果的完稿,企業的管理者始終與學生的實習工作同步進行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創新意識等各方面的素養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企業管理者也可以在與學生的溝通中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優勢,可以有效引導他們的職業發展和成長路徑,甚至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習探索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修改不合理的規定和措施。學生和企業都可以在這一過程有所收獲。

3.2 實行全程監督管理

鑒于產學研模式下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育—般實行的“2+1”模式,第三學年全年在實習企業中度過,理論教學基本退出。因此可以在第二學年的第二學期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文獻搜集、市場調查分析、信息搜索與整理等方面知識的普及,提高學生的基礎準備能力。進入實習階段后,可以讓學生自主在實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自我尋找感興趣的選題方向,然后與行業指導老師和學校指導老師進行雙向交流,確定論文題目,并確定論文成果的寫作形式。然后在“學校老師+實習企業管理者”的雙導師指導機制下,收集一定的基礎資料,提煉出論文的大綱結構。進行一定的修改調整后,開始在行業內部通過與實習管理者、企業一線員工、企業管理層的溝通,獲取所需的資料和數據,然后進行一定的分析整理,完成論文的初稿。初稿完成后,指導老師要做中期考核,對學生整個前期寫作過程中的寫作態度和寫作量進行一定考評,并對論文的進度、存在的問題、實訓情況作出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在實習過程繼續征求行業管理者的意見,進行論文成果的修改。期間需要學生、學校指導老師和實習指導老師做好良好的信息溝通。實習結束后,學生完成畢業成果的終稿,接受評閱老師和答辯小組的評定。

通過對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監控、評價,有利于全面提高各級管理人員、教師以及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規范學校畢業論文工作,促使畢業論文質量呈現螺旋狀穩步上升。

3.3 注重學生的綜合實踐評價

改革現行的畢業論文考核評價體系,加強考核內容與實習工作的結合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激勵學生在實習的參考文獻: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中,各評價主體都要加強對學生綜合實踐的評價。

其考查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畢業論文內容與實習崗位的貼近度、專業貼近度和訓練的實效性。二是畢業成果的質量與水平,如科學性與創新性、規范性和實用性,也涉及畢業實踐中的工作量大小以及完成畢業成果的態度,如鉆研勤奮與否、與導師配合是否積極認真等。三是畢業答辯的評價,畢業答辯的過程其實是學生經過—年的實習之后,綜合素養的展現過程。這部分主要是關于答辯論述思路和表達程度以及回答評委問題情況,如回答問題是否正確、回答內容是否深入和回答是否有很強的邏輯性等。

3.4 注重畢業論文的應用價值

通過與各大企業集團合作,校企雙方可以建立一個強大的信息共享平臺。學校方面可以將往屆畢業生的論文成果進行系統整理歸類,優秀論文成果可以進行電子貯存,共享信息平臺系統,供學生查詢借鑒,也為教學、科研以及歷屆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提供重要的文獻參考資料。對優秀的畢業論文,不僅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和榮譽,還要推薦給期刊雜志爭取發表,或選送參加各種評選,或提供給企業等生產機構作為科研參考,既實現了信息價值的最大化,也能夠激勵學生重視論文寫作,并不斷啟發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及創造力。另外,校方可以出據書面鑒定,讓畢業論文成為大學生求職和升學的名片,呼吁用人單位聘用大學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畢業論文質量高的學生,并把畢業論文質量作為是否推薦免試進一步深造的重要依據。企業方面通過這一平臺,可以把一些學生的優秀畢業成果轉化成實踐素材,提高管理的效率,改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另外,可以此來激勵員工的學習熱情,提升員工的思考能力,鼓勵員工在信息平臺上共享知識成果和實踐技能。

篇4

參考文獻:

[1]項目導向式酒店管理專業實訓教學研究[J],張麗萍當代職業教育,2013.12

[2]《酒店管理》,鄭向敏,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1

[3]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構想,張麗萍,2009.6

[4]酒店管理專業現場教學模式的探討,王小娟,現代企業教育,2010.1

參考文獻

[1],酒店/會所管理系統.廣東省,中山大學,2008-01-01.

[2]謝琪,酒店信息管理系統.江蘇省,南京大學銀河軟件開發中心,2002-01-01.

[3],酒店電腦網絡管理系統.江蘇省,南京理工大學,2004-01-01.

[4]王聯國,酒店網絡管理系統開發利用研究.甘肅省,甘肅農業大學計算中心,1999-10-01.

參考文獻:

[1]張一恒,李晚春,岳桂貞.市場需求下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創新——以陜西省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6(01):31-32.

[2]張一君.就業視角下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以銅陵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4):51-53.

[3]蘇日娜,湯健.后骨干校時期高職院校酒店專業建設的路徑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3):246-247.

[4]酒店管理專業[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4):65.

[5]金永光.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2):303-304.

參考文獻:

[1]邵東風.新形勢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創新策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7):113-113.

[2]薛馳宇.新趨勢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創新[J].赤子(上中旬),2014,22:126.

[3]高曉艷.關于新時期酒店管理融合創新的思考[J].管理觀察,2015(33):97-98

篇5

關鍵詞:校企合作 創新型 課程模式

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創新開發課程模式是深化高職高專課程內涵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技能是否符合現代化各類酒店企業的要求,是否符合學生酒店服務職業價值觀的建立根植與學生專業興趣的鞏固培養,是否符合學生對未來酒店職業印象的發展預期,創新課程開發模式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與此同時,創新課程開發模式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構成部分,對學校所培養酒店管理服務管理人才的規格、質量和適用性、科學性起著積極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城市職業管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建設中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創新開發模式為視角,探討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創新建設的有效路徑,以期提供專業課程創新開發建設的有效思路。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下文簡稱上海城管學院)是一所全日制高職院校,下設旅游管理學院,其中酒店管理專業開設于2008年,是在2003年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本專業開設以來已經為上海各酒店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專業思想鞏固、專業技能高、綜合素質優,具有“能做人,會做事”,“寬基礎、專技能、高素質、心服務”特點的優秀畢業生,同衡山集團、東湖集團等下屬酒店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關系,“上海城管旅游”畢業生已經在上海酒店企業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各大酒店以及相關合作企業的一致好評,畢業生供不應求,需求者眾。

1 當前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開發模式的現狀

1.1 “壓縮版”、“簡潔版”的本科課程設置模式

從目前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建設開發模式而言,不少高職院校走的是將本科課程進行壓縮而成的縮水本科課程建設的道路。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純理論課程仍呈現比例過高的態勢,還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來進行。一方面由于課程的理論性過強,生硬的理論灌輸同酒店行業靈活需求的實際相差甚遠,培養出的學生掌握的知識內容相對應的操作技能與應變能力較弱,服務意識不健全,專業思想不鞏固。一方面課程對應所配置師資缺乏酒店第一線的實際操作經驗,所授課程內容與目前業界流行的服務標準和技能有一定距離,這樣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出現動手操作技能比不過中職學生,管理理論水平比不過本科學生,學生自我定位夾雜其中模糊不準確,產生了入職后從業流失率較高的狀態。

1.2 重理論偏技能,而人文素養類課程設置弱化

酒店管理酒店高端服務文化主要來源于西式生活文化,而對酒店生活文化概念理解的觀念植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簡單復制的,不是會背誦理論就能達到實際的情境理解與實踐操作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養習習得過程。而人文素養類的課程對于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出高端酒店管理服務的思維與習慣,增強對本專業背景理解與詮釋能起到關鍵作用。但往往不少院?;谒仞B課程并不直接對應職業技能以及重點考量職業技能證書的實用性觀念而輕視素養類課程的設置與開發,課程建設傾斜于理論課程與技能課程,對于綜合素養提升的課程內容相對而言,一是觀念上缺乏重要性的理解,二是對口教師缺乏,教育資源傾斜不夠,這就造成了人文素養類課程設置弱化和單一,不利于培養綜合素養強、文化素養立身的專業技能人才。

2 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課程創新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創新開發的必要性

2.1.1 是時代背景的發展趨勢與要求

隨著我國旅游進入休閑時代,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迪斯尼樂園開業,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在上海扎堆經營,這對上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規格提出了更多國際化創新服務的高規格要求。緊跟國際先進的酒店管理理念與管理經驗,將其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走出一條落地地方,適應地方民俗管理文化的酒店高級管理人才培養之路,校企雙方共同承擔起為社會培養“國際化”“應用型”酒店管理與服務人才的重任,通過校企合作達到人才培養的“雙贏”或“多贏”,這正是是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創新發展的科學路徑。

2.1.2 是上海城管學院創新專業建設的基礎

上海城管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建設時間較短,然而專業建設伊始就建立了相對完備的專家指導委員會制度和校企合作制度,力圖在校企課程建設中創新出彩,在專業建設中體現“上海城管旅游”獨有的特色與新意。于是創新校企合作課程建設就成為我們創新專業建設的基礎,同時也是決定培養人才培養規格和素質的關鍵因素。注重校企合作,以創新課程建設來打通打造高職人才的通道,校企合作實訓環境設備共享、校企合作實訓教材建設,校企合作師資共享。一方面定向培養酒店企業所需要的人才規格、崗位技能,一方面酒店企業在培養過程中與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到職場導向作用。這正是我們創新專業建設的堅實基礎。

2.2 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創新開發的可行性

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創新開發符合學校、酒店、學生三方的利益最大優化,達到“三方共贏“的局面。

專業課程創新開發建立在學校、酒店、學生三方利益基礎上,學校和酒店企業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培養過程,以培養學生酒店職業素養與職商,是學校和酒店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動手能力、操作技能為重點,利用學校和酒店企業兩種不同的實訓環境和教學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學生校內教學實訓與酒店頂崗實習工作有機結合,來培養適合酒店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以求得校企雙方最大利益的教學模式。校企合作酒店企業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教材建設到課程內容跟蹤合作,一方面創新了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模式,增強教育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另一方面實現學校和酒店企業的良好對接,達到了“學校培養的正是酒店企業所需要的”這一目的。積極踐行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創新課程建設模式,無論在促進學生就業還是提升酒店企業管理人才素質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比如上海城管學院在進行《餐飲服務管理》課程授課的時候,在合作企業的大力支持下,請到衡山賓館的現任餐飲部經理到我院來講授該門課程,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實訓環節與衡山賓館現行的服務要求相一致,并且行業里優先服務理念和技術也經由衡山餐飲部經理的行業交流學習帶到高職的課堂上來,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程授課內容與培訓技能緊貼行業前沿,具有時效性和前沿性。

3 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的創新開發模式的構建

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創新型課程開發模式主要包含四個要素:確定課程合作開發方式;確定酒店管理專業合作開發課程標準;實施酒店管理專業培養過程、創新課程評價體系。這四個要素的完善構建了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的創新開發模式。上海城管學院正是從這四個要素入手去進行校企合作課程創新開發模式構建。

3.1 確定課程合作開發方式

3.1.1 合作課程設置

從課程科目選擇上,以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為主線,注重情商素養能力的養成。以必修課結合選修課的形式,注重對學生酒店服務情商能力,職業生活品味、人文素養的培養。從必修課的《綜合素質培養》、《形體藝術》、《插花藝術》到選修課的《旅游攝影藝術》、《音樂欣賞》、《酒店客戶溝通與口才》、《職業妝容藝術》、《酒店奢侈品鑒賞》等課程層級遞進的貫徹職業素養養成培養過程。

3.1.2 合作教材編寫

校企合作按照各自實訓環境的特點與師資配備合作單獨承擔或者分段承擔課程的開發建設。如以上海城管學院校企合作《會展實務》的教材編寫而言:從課程教材的內容選定、組織編寫,到重點培養理論與技能要點的明確,經由上海大廈行業能手與學校教師的合作,獲得校企以及學生的一致好評。

3.2 確定酒店管理專業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進行科學設計

上海城管學院在課程建設中的創新做法是校企合作確定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的標準,科學設計課程標準。校企合作培養完成國家技能證書考試;將專業課程設置標準同“美國飯店業協會(AH&LA)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培訓項目”標準對接;校企合作完成酒店訂單式“定項服務”培養項目。

具體來講,課程設置上將課程內容與上海市旅游局和上海市勞動人力資源保障局等機構的各類專業技能證書考核考試結合在一起,進行專項設計與強化訓練,針對性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如通過和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等合作酒店一起定點培養完成《調酒師》(高級)、《會務接待服務員》(高級)的培訓。校企合作將專業課程設置標準同“美國飯店業協會(AH&LA)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培訓項目”標準接近,將培養目標同國際先進酒店培訓項目的要求結合到職業課程中來,便利學生參加國際證書的考試,培養能夠提供具有先進水平的國際化標準酒店服務的學生。根據東郊賓館等訂單酒店的特殊需要,校企合作完成“國標服務訂單培養項目”等酒店服務人才合作定向服務培養項目。

3.3 創新實施教學過程

我們對教學過程實行流程再造,創新實施課程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3.3.1 企業技能教師進校內課堂

聘請具有豐富酒店業服務操作經驗、領導執行力以及一定教育背景的滬上酒店高級職業經理人、部門經理、技能高手等到學校分別擔任不同課程的授課任務。酒店高級職業經理人側重于酒店業的行業形勢與酒店職業精神的鋪墊,如《綜合素質》課程的講授;部門經理具體講授較為具體的理論與技能并重的課程,如《餐飲服務與管理》、《前廳與客房服務》聘請酒店餐飲部、前廳部、客房部的部門經理到校授課;專業調酒技能強化則聘請世界調酒師協會會員酒店的高技能員工到校教授調酒技能。上海城管學院在2012年12月12日參加了“浦東杯”調酒比武大賽,參與主要以在崗五星級酒店調酒師為代表的參賽選手的大比拼,獲得了“團體第二名”和“個人三等獎”的好成績。

3.3.2 課程授課內容注重基本技能與專項技能的搭配

除了酒店基本服務技能之外,還強化對會展服務、調酒、茶藝、咖啡、禮儀、化妝等專項技能的培訓,強化合作企業東郊賓館訂單培養的“國賓接待專項服務技能”的培訓。以基本技能為串線,將“素養植入”作為重點,專項技能作為銜接點,以保證學生的“寬基礎、專技能”的課程設置原則與創新開發模式的實施。

3.3.3 校內外實訓與頂崗實習相對接,畢業論文聯合指導,創新合作完成工學交替培養過程。

上海城管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在課程學習的不同時期分別插入了酒店管理認知實訓、酒店服務技能實訓、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以此將酒店實踐內容與學校教學內容相接軌。畢業論文則要求在頂崗實習酒店或相關崗位進行,由學校教師與酒店的專業技術人員聯合共同指導,論文結合頂崗實習部門與崗位的實際情況進行選題,確定訓練內容和任務要求,并指導學生論文寫作與參與答辯。

3.4 創新課程評價體系

校企合作創新課程評價體系主要從能力入手,不純粹考慮單一課程考試成績,如建立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所謂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是指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對課程分成各階段學習并進行考核,同時實現學習目標的階段性測試,最后將各個階段的考核結果按比例構成整個課程考核成績,形成性考核成績的評定是對學習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不拘泥于傳統測評方式,而采用以“實踐操作綜合評價操取代單一筆試試卷”和“校外頂崗實習全程考核”等考試方式,以外語能力、綜合人文素養、職業技術能力和計算機能力來綜合考評進行能力考評,力求更全面的反映學生的能力與培養質量。

4 結語

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創新型課程開發模式構建將根據時展背景填充新的內容與創新方式,并且必將為合作培養出符合上海城市國際化服務水平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而奠定基礎,從而達到一種酒店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生良性發展的和諧旅游教育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林潔.淺談酒店管理專業(高職高專)考試改革的實踐——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應用[J].改革與開放,2012(7).

篇6

綜上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需實現創新管理與開展相關具有可操作性的項目相結合。關于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創新包括以下幾個途徑:

(一)大力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

在高職院校中,學校對學生的重點放在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培養,逐漸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力,進一步促進人才的發展。并且根據專業的高強應用性,制定相適宜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面向學生對職業崗位的知識、技能及行為進行分析。關于酒店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從人才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等結構考慮,保證學生能夠進行模擬學習,構建堅固的技術理論與技術實踐以及發展技術實踐等能力。此外在高職酒店管理教學中關于教學手段應采用講授、多媒體、校內模擬實訓、校外實訓基地等教學方式,或者將這些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二)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

首先是基于人才關鍵能力的培養,這也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在教學中構建的重要目標。學校理所當然的成為培養酒店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針對學生欠缺的能力,結合崗位與職業需求對學生的個人能力進行培養,以便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酒店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傊?,學生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應該具備較強的關鍵能力為依托。

其次是基于職業不斷發展中,研究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重組。酒店行業中,學生所掌握的不僅是表面上的技術技能,更多的是要發現各專業之間的關聯性。同時針對專業課程方向進行適當的拓展,為將來學生的職業點了更加牢固的基礎。

最后是基于崗位素質所能夠勝任的酒店,對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如今,考試依然是對學生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這種工學相結合的模式,實現了學校內部與社會外部的相結合。

二、結論

篇7

酒店管理是一項對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的特色性強的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應充分考慮其學科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能力本位就是要變傳統的專業教育為素質教育,樹立融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的觀念;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加強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觀念;樹立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觀念;樹立教學層次多樣化,培養途徑多樣化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書本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學科理論與方法相結合,不僅向學生傳授現成的知識,更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未知領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又造就學生堅實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基礎理論、科學素養、創新能力、適應社會變革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1]。

2.以“四個一”為支撐,構建多層次多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

2.1多層次多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重要手段。我院在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構建了以“四個一”為支撐,多層次多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培養具有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酒店及相關行業從事經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1)多層次

多層次就是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同步,與能力培育同步,按照社會需求,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能力培養目標分為多個層次,由低到高呈金字塔形,將能力培養分為:1)基本能力;2)專業技術能力;3)經營管理能力;4)社會適應能力;5)創新能力,五個層次,如圖1所示?!盎灸芰Α敝饕婕皩W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灸芰τ柧氃鰪妼W生對專業知識的理性認識,掌握所學課程的基礎理論,同時對于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而言,良好的外語聽說能力不可或缺,這一能力與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密切相關。基本能力實踐內容所涵蓋的課程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統計學、英語聽說、商務英語、酒店英語?!皩I技術能力”主要涉及酒店服務管理的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訓練培養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酒店的運行規律,熟悉酒店環境,增強學生對酒店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對所學課程的基礎理論有比較深入的理解。所涵蓋的課程有:前廳與客房管理、餐飲管理、酒店管理概論、組織行為學?!敖洜I管理能力”主要涉及酒店經營管理的能力。經營管理能力訓練承接專業技術能力訓練,進行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培養經營管理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管理理論,更容易地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主要涵蓋的課程:酒店督導、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酒店公共關系、酒店管理信息系統。“社會適應能力”主要涉及綜合設計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訓練旨在培養學生對多門課程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體現思維方式、知識應用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訓練內容主要依托酒店的真實案例,仿真進行管理操作,主要涵蓋的課程:酒店開業籌備、酒店運營實務、酒店運營效益評估、酒店立項可行性研究、畢業論文設計[3]。“創新能力”主要涉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創新能力訓練以課題研究小組為組織形式,以科研實踐為主題,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科研課題,較系統地掌握從文獻查閱、選題、研究方案設計與實現、論文撰寫、報告與答辯、結題等全過程的各個環節,感受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得到獨立科研能力的鍛煉,主要涵蓋的課程:立項課題研究和畢業設計。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一體化課程結構設計。

(2)多環節

為保證課程計劃的全面落實,我院構建了“實訓—實驗—實習—畢業設計”多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皩嵱枴睂⑼ㄟ^基本技能實訓、專業技能實訓和綜合技能實訓,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實驗”是學生通過在實驗室內模擬酒店經營管理的實踐條件與實踐環境,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模擬條件與模擬環境下的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與經營管理能力;“實習”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最關鍵環節,整個教學過程含教學與科研兩種因素,是對已有知識的應用、探求問題的解決和尋求新知識的過程。通過建立和完善校內外綜合實訓和實習基地,有計劃地將教師已完成的企業橫向課題根據教學需要轉化成為綜合性、創新性的實踐項目,或為學生提供企業現實環境中的真實項目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路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創新能力有著重要意義[4]。

2.2實踐教學體系以“四個一”為支撐

(1)一個全方位的實踐環境

全方位的實踐環境是酒店管理專業實施實踐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條件,其主要包括校內實驗設施設備和校外實習基地兩部分。建設好校內實踐環境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保障,主要有:1)利用現有的基礎實驗室和酒店管理信息系統軟件,模擬前廳、客房、餐廳管理實訓;2)運用多媒體條件開展案例、雙語、情景教學;3)在校內實習基地(學校招待所)開展酒店各部門服務技能模擬實訓。校外實踐環境是建設實踐教學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有:1)與本土高星級酒店建立合作關系,發展其成為認知實習、專業實習基地;2)與全球知名酒店與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發展其成為畢業實習基地。全方位的實踐環境建設可以保證不同階段實施實踐教學的需要,幫助學生逐步地了解酒店,熟悉酒店工作流程,將學過的專業理論轉化為實踐,知識轉化為能力。

(2)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

“學者型”與“實踐型”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應同等對待。針對現有的問題可通過兩種方式加以解決:一方面在內部形成培訓制度,或通過系統培訓,或通過派出教師去實習基地中掛職實踐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聘請掌握崗位核心能力的酒店管理人員參與實踐教學,或隨堂上課或進行專題講座,發揮他們懂業務、掌握專業前沿發展動態的優勢,以保證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

(3)一個創新的實踐平臺

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和政府、企業舉辦的各類演講比賽、服務技能大賽等,并為其提供便利;鼓勵學生考取相關旅游職業資格;高年級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可適當參加一些科研工作。

(4)一套實踐成績評定方式

對學生實踐成績考核應采用自我考評、教師考評、酒店考評、實習作業多層面的評定方式,主要以學生實踐表現為依據來確定實踐課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實踐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荚嚺c教學過程的階段考查(作業、實踐、項目訓練、隨堂測驗)相結合,并確定階段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比例,重點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實踐成績的考核評定主要有兩個方面:1)平時成績。每次實踐記單次成績,是對該次實踐的態度、技能、報告以及到課情況的綜合評價,單次成績匯總后作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50%。2)期末成績。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課程或項目的設計報告,考查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方面所占成績比重為50%,對于有創新的學生,成績從優。畢業實習時,在完善對學生考核制度的同時,對指導教師和輔導員也應有相應的考核和必要的獎懲。

3.結語

篇8

【關鍵詞】海南??;酒店管理;課程體系;培養模式

1 海南省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比較分析

目前,海南省內的17所高校中有14所設立了酒店管理專業。6所本科院校中除專業性較強的海南醫學院外,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瓊州學院、??诮洕鷮W院、三亞學院5所院校均設立四年制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海南省5所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既有相似之處又各具特色:

1.1 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具有較大的相似之處

首先,體現在培養的基礎目標是具有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培養的高級目標是“應用型”、“復合型”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酒店管理畢業生定位為能在國際酒店集團等單位從事酒店管理相關工作。其次,在課程體系上主要課程相似性較大,包括:(1)管理類基礎課――《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等;(2)酒店類基礎課――《酒店管理概論》、《人力資源管理》、《酒店人力資源管理》、《旅游人力資源管理》、《酒店市場營銷》等;(3)酒店類專業課――《酒店前廳與客房管理》、《酒店餐飲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統》等;(4)酒店類特色課――《食品營養與衛生》、《烹飪學》、《酒店地產管理》、《酒店品牌建設與管理》、《酒店服務質量管理》等。再次,在專業實習上各大院校都是安排在大三學年上學期。

1.2 各院校培養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海南的幾所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培養特色主要表現為:海南大學和海南師范大學更注重學生宏觀管理能力的培養,例如:海南大學開設的課程中有《酒店戰略管理》、《酒店開發與管理》、《酒店連鎖經營與管理》等;海口經濟學院比較注重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開設,例如:《酒店投資與收益》、《酒店設備管理》等;瓊州學院開設了一些與海南本土相結合的課程,例如:《海南旅游概覽》、《海南黎族文化概覽》等;三亞學院更突出學生酒店專業實操能力的培養,例如:開設了《酒水與酒吧管理》、《康樂服務與管理》、《酒店韓語》、《中西烹飪基礎》等課程。

2 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構建依據

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由諸多相關要素構成的完整體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指導下,為實現培養目標(含培養規格)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某種標準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1]。本文研究的課程體系是指狹義的課程體系,特指課程結構,是各類課程之間的組織和配合[2]。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是一個系統性工作,其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構建不是任意的,而是必須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構建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需滿足學位教育和國家標準要求

酒店管理高等教育首先是學位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環節等方面要反映該專業的教育特點。在教育體系上應包括公共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和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

2.2 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需體現市場需求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人才培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是為滿足市場需求為根本培養目標的,因此在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設置上要與酒店行業密切聯系。例如:在培養模式上采用“雙證式培養”、“訂單式培養”等模式,在課程設置上按照行業和崗位需求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開設實操課程、語言溝通課程等,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3 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需以培養目標為導向

培養目標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構建具有導向作用。例如:海南大學的培養目標為:“具有堅實的經濟學與管理學基礎理論功底、熟悉酒店業務的基本環節和流程及服務管理和操作的技術、對未來酒店業發展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具有‘思考型、國際化、高層次、強實踐’特色的酒店管理復合型高級人才?!睘闈M足這一目標,在培養模式上會采用“中外合作式培養模式”,在課程體系中會包括經濟管理類、酒店實操類,跨文化交際類等課程。

3 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分析

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創辦于2005年,原屬于旅業管理學院,2014年5月開始歸屬于2014年1月成立的國際酒店管理學院。目前,在校學生1600多人,專任教師48人,兼職教師10人。

3.1 現狀分析

3.1.1 “校企合作”與“中外合作”培養模式

為實現“培養具有扎實的旅游管理專業理論基礎,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較高的酒店職業素養和熟練的實操能力,立足本土,同時具有國際化視野,可以勝任國內外跨國酒店管理集團管理崗位,以及適應國外高校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采用“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專業設立以來,分別成立過“2006級喜來登人才班”、“2007級和2008級希爾頓人才班”、“2012級喜達屋人才班”、“2012級萬豪人才班”、“2013級萬豪人才班”等,與喜達屋集團、希爾頓集團、君瀾集團等合作,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同時,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還采用“中外合作”培養模式與英國布萊頓大學、美國普利茅斯州立大學開展學位項目。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學習+實習”項目到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酒店學院、香港大學等學習和實習。

3.1.2 “2+2”模塊化課程體系

按照學位培養要求和培養目標,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主體分為“公共基礎課”、“學科專業基礎課”、“酒店管理專業課”、“專業選修課”4大模塊,即“2+2(基礎課(1-2年級開設)+專業課(3-4年級開設))”模塊化課程體系。另外還包括人文通識課(公選)和課外集中實踐。

學生4年酒店管理專業學學時為2696,總學分為168.5。其中,公共基礎課所占的學時數是928,學分數是58,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34.42%;學科專業基礎課所占的學時數是528,學分數是33,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19.60%;酒店管理專業課所占的學時數是440,學分數是24.5,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16.32%;專業選修課所占的學時數是128,學分數是8,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4.75%。除此之外,人文通識課所占的學時是144,學分數是9,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5.34%,;課外集中實踐所占的學時數是528,學分數是33,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19.58%。

3.2 存在問題分析

3.2.1 教學模式開展與計劃有所偏差

培養模式會影響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效果,而評判一種培養模式的好壞除了考慮培養模式是否科學、先進、滿足市場需求,還應關注培養模式的培養進展情況。三亞學院的“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等培養模式比較先進,從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當前酒店業發展的需求,可是在實際培養過程中由于課程設置不夠科學、雙師型教師不足、同酒店合作出現問題等等原因使得現實中的“人才班”與設想中的“人才班”大相徑庭,不能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3.2.2 教學計劃有待進一步完善

長期以來,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在工商管理學科之下,2012年頒布的最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單獨設立旅游管理學科大類,酒店管理屬于旅游管理下的一個專業。由于隸屬于管理學學科,因此很多管理類的通識課程和旅游管理類基礎課程占去了一定的學分,留給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安排的課時相對有限。如上分析,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專業基礎課所占課時達到了54.02%,而酒店管理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只占總學時的21.07%。

3.2.3 課程教學還有改進空間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在選擇酒店專業前缺少與酒店相關的工作經驗,對酒店的認識不夠全面,無法及時對自己所學專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有更好的認知;酒店核心課程的課時受時間限制,在實操和管理兩方面無法兼顧;受課時數的限制和學生人數龐大的影響,學生的課內實操練習不夠;部分教師的酒店管理實踐經驗不足;實驗室設備設施與開展實訓教學有較大差距 [3]。

4 海南省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進策略

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是海南省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的縮影,另外4所開設酒店管理本科培養的院?;蚨嗷蛏俚拇嬖陬愃频膯栴},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海南省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改進策略。

4.1 凸顯海南特色與優勢

酒店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從事理論研究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只占少數,市場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以應用型為主[4]。海南省酒店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后有相當一部分選擇留在海南的高星級酒店就業。為適應市場需求,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設置需要利用海南五星級酒店眾多的優勢,開展校企合作,在課程教學中借助酒店資源開展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同時還要結合海南特色,例如:在課程設置上開設海南民族介紹類、海洋知識類、特色商品類選修課程,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為日后就業奠定基礎。

4.2 借鑒國內外酒店管理專業培養先進經驗

海南的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在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方面應借鑒國內外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先進經驗,改善目前培養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借鑒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新加坡SHATEC酒店管理學院的培養模式與課程設置。也可學習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等高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經驗。

4.3 能夠做到與時俱進

一個好的、成功的培養模式和完善的課程體系的建立需要實踐的檢驗,同時也是在不斷的嘗試中加以完善的。所以海南各大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需要經過多年實踐形成自己的體系與規律,體現在培養目標上、課程設計上、教學方法上等等,并能根據酒店業發展與時俱進,順應和滿足市場需求。

4.4 注重“軟硬件”綜合條件

無論是培養模式,還是課程體系,其發展都需要一系列“軟硬件”條件的支撐。例如:在“軟件”上,不要盲目引進高學歷的師資力量,而要注重任課教師在理論授課的同時所具備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在“硬件”上,注意教學資源的配備,加大酒店實訓室建設等等。通過提升“軟硬件”綜合條件為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的開展和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優化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力,沈雅雯.我國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解析[J].旅游論壇,2011,2,4(1):120-126.

[2]張茹慧.酒店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篇9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關系分析

通過高職酒店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概念陳述,可以嘗試分析該體系當中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根據系統論的觀點,結合酒店實踐教學的特點,可以看出,處于該實踐體系的中心地位的只能是目標體系,其直接決定了余下子體系的構建,是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他三大體系都是圍繞著目標體系來具體實施的。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的原則分析

1)工學交替。在新的教學體系中,盡量以實習為主線,上課來深。通過課程教學,安排與高職酒店管理相關的理論課程,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理論更好的應用于實踐。通過實習,借助理論指引,必將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眼界,增長相關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

2)崗位輪換。學校要在實習之前與酒店進行相應的溝通,確保高職學生在實習期能夠進行一次或幾次崗位輪換,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酒店各部門的實際情況和運作情況,另一方面,通過輪換,可以使學生增強實習效果,增加實踐的接觸面。

3)專人監控。要設立一個專職的實習指導教師及時的與酒店的管理人員進行溝通,掌握學生的動態,同時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學生進入酒店實習后的生活、思想、工作等進行幫助和指導。

4)動態多元評價。在學生的整個實習結束后,其評價主體必須多元化,指導教師、酒店方、學生三者要有機結合,形成多遠的評價主體,評出優秀實習生,得出實習鑒定。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的具體方法分析

1)改革現有實踐教學方式。我國高職酒店專業的實踐教學尚處在起步階段,很多情況下無法與實際相聯系,學校及專業負責人必須要順應酒店行業的發展及時更新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目標設定必須以能力為本質,即實行能力本位教育。本著盡早安排,多用途使用的原則,使得實踐教學能夠真正的在全真環境中實行。此外,在頂崗實習之初,學校要做好聯絡相關酒店的工作,盡量尋找不同類型的酒店,如星級酒店、經濟型酒店、青年旅社等都可以參考。同時,最好允許學生自己聯系酒店,給與其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利,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改善高職校內實踐設施設備。要根據酒店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消費者的流行趨勢,增加更新目前校內實踐教學的軟、硬件:如前廳模擬大堂吧的構建、酒窖的構建以及餐廳等相關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要派上日程,并做到與時俱進,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更好的鍛煉。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校起期間,酒店專業教師在條件許可的基礎上要盡量多安排一些與酒店行業直接接觸的實踐性任務。如讓學生對周邊的各類型酒店進行調查、考察,并撰寫調研報告,也可以利用休息時間由教師帶隊去相關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交流考察,讓學生切身感受酒店的真實環境。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酒店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本文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針對目前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嘗試構建新型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即建立起三級體系:第一級為基礎體系層,第二級為提高體系層,第三級為發展體系層。

1)基礎體系層?;A體系層主要是包含了高職酒店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校內實訓等。其基礎理論知識包括了酒店相關知識如旅游行業知識、外語、管理知識、計算機操作等。使學生對整個旅游大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從而為第二層體系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專業知識是通過組織學生考察學校周邊的酒店等,使學生初步了解酒店管理專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包括酒店的運營、制度管理、人事體系等。

2)提高層次。提高層次是根據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特點提出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教育目標,一般而言,隨著就酒店業在中國的發展,現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目標應該是使得學生最終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酒店職業經理人,能夠勝任中高級管理崗位。據此,應該開設的基礎課程的實訓項目有:禮儀訓練、前廳技能實訓、客房技能實訓、前廳相關軟件的使用、客房服務能力實訓、餐飲技能實訓等,讓學生在學校中就能夠掌握相關操作技能。

3)發展層次。發展層次主要是指為了最終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酒店職業經理人而制定的具體計劃和目標。它對于整個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實施起到了具體的導向作用。這一層次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專業頂崗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部分。專業頂崗實踐、畢業實習環節是在學校、學生和酒店溝通后由酒店統一安排實習崗位,主要集中的酒店的三大部門即:前廳、客房和餐飲。學生進入酒店后各方面都與在職員工相同,進行為期6個月的頂崗實踐,從而充分鍛煉工作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人際關系能力以及適應力,提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

三、小結

篇10

論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過程中,由于學校、酒店、實習生對“實習崗位設置”的理解存在差異,導致高校無法參與安排實習崗位、酒店把實習生當成普通員工使用、實習生對崗位認識不足等諸多問題與障礙。學校應加強理論與實踐指導、酒店應站在為酒店業培養人才的角度考慮、實習生應明確實習目的等,從而滿足三方的訴求。 

酒店實習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1]。如何優化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崗位設置模式,對于培養優秀的酒店業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此進行探索。

1.崗位設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實習生崗位設置是指實習酒店因人力資源需求對實習生崗位類別和比例結構進行有效的人員設置。

1.1人才培養目標對崗位設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中高層次的管理人才,學校希望實習生通過酒店實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服務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對于實習生崗位設置,要求實習酒店提供比較全面的實習崗位,使實習生盡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運營狀況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實習崗位時,注重對實習生能力的培養。

1.2實習酒店對崗位設置的態度

酒店對實習生崗位的設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對酒店管理人才的長期培養。如:有的酒店單純利用實習生質優價廉的特點, 認為實習生實習期短、流動性強,在崗位設置上一般只考慮基層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崗位,也沒有根據實習生的特點及專長進行分配。

1.3實習生對崗位選擇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習生,通常將自己定位為管理類人才。雖然一開始只能接觸基層崗位,但這仍然不能掩蓋實習生對管理崗位的偏愛和追求。在崗位的選擇上實習生更青睞于前廳部、銷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場文員等,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從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點。以衡陽師范學院07、08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為例,調查表明,有21%的學生希望到行政部實習,31%的學生想要去前廳部,23%的選擇了銷售部,14%的學生愿意去餐飲部,對客房部感興趣的僅有3%,剩余8%的學生對崗位選擇沒有特別要求。

2.崗位設置產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從學???/p>

一是理論教學與酒店崗位需求存在差異。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具有較深的專業理論功底,但卻缺乏實際操作能力,這與酒店崗位要求的高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人才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學校在崗位設置中缺少主動權。為了節約成本,酒店實習生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資源的需求來設置,而不會顧及學校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當學校針對崗位設置提出涉及酒店多個部門、多個崗位的“苛刻”條件時,大多數酒店都予以拒絕。第三,實習心理輔導不足。學校在實習管理中對實習生的心理輔導不夠,導致實習過程中各種心理問題層出不窮。

2.2從實習酒店看

一是崗位設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實習生當作廉價勞動力使用,盡可能的節省培訓時間和培訓成本,單純的利用實習生資源。二是崗位設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層服務崗位,而這不可能讓實習生了解酒店的整體運營狀況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許“串崗”和換崗的情況下,可能影響實習生的工作積極性,甚至對酒店行業的厭惡,形成酒店人才的“潛流失”[2]。三是缺乏系統培訓。酒店很少給實習生進行系統的培訓,即使培訓,內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單調,根本沒有涉及到管理知識。

2.3從實習生看

一是實習目標不明確。很多實習生沒有意識到基層崗位的重要性,經常抱怨實習時間長、實習內容單調。二是心理素質較低。實習生心理素質低表現在心理上對基層崗位的理解和適應能力不強。以衡陽師范學院06級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為例,調查顯示只有8%的實習生能夠完全適應新的工作環境,而高達74%的實習生則長時間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實習生容易把實習簡單的理解為勞務輸出,導致實習過程成中的各種情緒問題和心態問題。

3.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中崗位設置的優化對策

3.1從學???/p>

首先,要構建優質、穩定的實習酒店。學校與酒店的長期穩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學校的培養目標、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學生的特長愛好;學校也可以在此基礎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資源需求以及對實習生的重視程度。其次,要加強技能培訓。包括專業服務技能、環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訓。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勤工儉學”、鼓勵學生爭當“社會志愿者”,督促學生將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加強學生適應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情商的培養,在專業教學中多灌輸交際思想,也可有針對性的組織一些活動,拓展學生的交際圈,鍛煉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再次,聘請酒店職業經理人授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觀察角度,使學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還可以解答學生對于酒店在實習生崗位設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高校在培養管理人才的同時,應開展心理知識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模擬挫折訓練等來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正確的解脫壓力,積極面對挑戰。

3.2從實習酒店看

一是要樹立為酒店業培養人才的理念。酒店對于實習生的使用應著眼于為整個酒店行業的培養儲備人才。二是要盡可能多提供一些實習崗位。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酒店業,酒店應盡可能多的為實習生提供實習崗位與輪崗的機會。在酒店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實習崗位設置應涉及前廳、客房、餐飲、康樂、銷售、行政等多個部門;實習期較長的,應盡可能提供輪崗機會,2-3個月進行一次崗位輪換。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加強實習生的在崗培訓和薪酬管理。在崗培訓內容應包括基層崗位服務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職能部門運作情況的培訓。對于實習生薪酬管理,要根據其工作中的表現給予適當獎勵,以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3.3從實習生看

一是提高對酒店實習的認識。實習生在實習之前就應對整個實習有一定的理性認識,了解實習目的,在實習中思考解除疑問。例如,在衡陽師范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酒店實習中,實習前由實習指導老師提供一些與酒店管理有關的論文選題,實習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題,邊實習邊研究,實習結束后進行論文比賽。既有利于激發實習生探求管理知識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實習的層次。二是增強服務意識。實習生應當放低姿態,從主觀上增強對基層崗位的認同感;充分意識到在對客服務中,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彭惠軍,田亞平.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三贏”實習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2007,(1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