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教學范文

時間:2023-04-06 14:06: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視覺藝術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視覺藝術教學

篇1

對于現代美的形式規律要有較透徹的了解,對現代視覺構成的法則如聚散、韻律等要有足夠的心理預期的感受能力。沒有這些基礎知識做鋪墊,對視覺抽象形的創意構想就很難實現,這也是我們在實踐教學中應著重解決的問題。

著力加強視覺藝術賞析是實踐教學的前提

視覺藝術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要得到充足的體現,就應該讓學生多看、多想、多思。多看,能讓學生明確和規范視覺平面語言的表達形式;多想,能讓學生體會創意的奧秘;多思,能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觸及創意思維的靈魂,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具有形式美感的眼光和時尚的審美觀。這是目前大多數綜合類大學視覺藝術基礎課程設計中所欠缺的。筆者于2012年的5月分別到天津、北京兩地的綜合類大學進行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研討,包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內,都在對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改革。部分院校對傳統的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礎課程進行了名稱與教學內容上的改變,有的稱為“視覺基礎科目”,去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全因素光影素描、色彩的寫生與臨摹,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現代形式美感構成的視覺語言的訓練。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教授本課程之前,教師給學生推薦大量的設計書籍來閱讀,包括設計的發展史、視覺語言的構成形式、國內外設計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大家、流派、設計風格、代表作品等,讓學生對視覺語言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后,再進行分組討論,總結出學習心得體會在課堂上進行闡述,教師進行條理性的課堂總結、歸納,從而擴大學生的眼界,提高欣賞水平,為后期的專業課學習開拓思路,儲蓄力量。

合理安排調整授課內容

如何更好地講授視覺藝術的“基礎”課程,筆者下面以素描與色彩教學為例來說明。

(一)素描教學實踐

1.黑白表現手法的概括與提煉是視覺平面化基礎訓練的首要科目之一,與傳統素描教學的區別在于視覺語言的平面化;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是視覺語言的造型基礎。在教學實踐中以人物形象為主,避免概括時對形象的造型流于形式。主要由以下三點組成:(1)石膏人物黑白分析訓練,摒棄灰調,以黑白概括對象,以明暗展現形象,石膏像作為繪畫訓練的基本內容,初學者對其都較為熟悉,大家對其造型特征也比較明了,用它作為訓練的內容,可以較好地把握其內外輪廓的特征,為進一步概括提煉對象的特征提供有利形式,同時石膏的質感也有利于黑白形的提練,建議給石膏像打上燈光,這樣更有利于黑白形的概括。(2)灰層次的平面化訓練,筆者建議選用老年頭像寫生(中老年男性或女性)的形式,選取中老年形象作為訓練的對象,能夠使畫面層次豐富且分明,面部的滄桑感能給學生帶來歲月的印痕,使視覺語言更加豐富。對人物平面視覺化處理時,要突出人物個性,適當夸張變形,使其個性特征更加形象化。(3)人物半身像或全身像,以青年男女作為研究對象來強化肢體動態平面化語言的表現。視覺平面化的結果是為了更好運用到今后的設計當中去,而對于人物的形象化概括又是運用最為廣泛的,因此對人物肢體語言的概括與提煉是授課時的重點也是難點,可適當增加課時量,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

2.教學實驗、實訓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點:(1)作品分析(名作賞析):強化平面語言的表現,突出視覺的平整性(展示優秀的課堂習作與大師設計圖稿)。(2)材料與技法的演習實踐:黑色水粉顏料加水調和。(3)完成作業:四開,留邊,強調視覺化語言的協調性適合展示風格。3.教學重點、難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四點:(1)黑白形的獲取:受光與背光。(2)造型的準確性與概括性。(3)黑白的聚散對比。(4)畫面的形式感與抽象意味。

篇2

在教學中,為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會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強調設計理念在教學中的創新,通過工作室項目課題的深入設計,引導學生不斷挖掘自身潛能創作作品,并且積極建立與業界交流的環境條件,走出去,引進來,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多自信和鼓勵。我院大一學生的基礎課程作品就曾代表學校參加2006年上海國際設計節,獲得國內外業界的廣泛關注;在學院接待國內外專家領導的參觀訪問活動中,學生珠寶首飾教學作品也都受到大師及國際(來訪單位)好評。

二、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方式及理念,即不定期引進國外師資,帶給學生國際上最先進的行業動態,流行趨勢及藝術設計思維下的創作方式;同時充分運用國內地區傳統工藝美術資源參與教學。2008年5月9日,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珠寶首飾設計專業,工藝美術旅游紀念品專業兩個年級78名學生,向在上海地區工藝美術領域成就卓著,技藝精湛,享有盛譽的23位“工藝美術大師”、10間“大師工作室”的領銜大師們拜師學藝,從而進一步促進了藝術類高校專業教學創新模式多元化的進程。

三、與行業和企業緊密合作,參與企業具體生產實踐項目,邀請具有產業運作實踐經驗的行業知名人士作講座教學,使學生的創作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從而增強學生未來的就業、創業競爭力。2008年5月,上海珠寶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品牌“老鳳祥”首飾研究所所長陸小春受邀來我院專程為學生作首飾設計與商業的專題講座,同行的兩位工藝美術大師陸蓮蓮等還帶來了他們自己的創作作品與學生現場交流。陸蓮蓮大師已經被我院聘為客座教授,將長期在我院從事教學交流。

篇3

論文摘要:教學決策是為了解決教學問題和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多個教學方案之間進行抉擇的過程,是教師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其意義在于不斷尋求教學創新。教師教學決策根據不同的標準和目的,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其影響因素可以歸結為教育制度、決策動機、決策能力、社會支持以及對學生的了解程度等五個方面。

教師教學決策的研究,實質是從決策理論的角度去描述或者規范教學行為,創新教學研究與實踐。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管理學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A.Simon),1947年發表了其代表作《管理行為—管理組織決策過程的研究》一書,書中有句名言:“管理就是決策”。“決策”不是教學研究的內生術語,“決策一詞首先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管理文獻中出現。”而“最先把‘決策’引進教育領域,提出‘教學決策’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學者亨特(HunterM.)。1979年,亨特發表了《TeachingIsDecisionMaking》一文,其中把教師定義為教學決策者。

1教師教學決策的涵義

根據概念的種屬關系,“教師教學決策”是種概念,而“決策”是屬概念,后者的外延包含前者的外延。要理解“教師教學決策”,首先要探討“決策”的內涵aM.W.艾森克和M.T.基恩在《認知心理學》的“決策”一節中開篇就說:“當我們面臨個人選擇時(例如是去法國還是西班牙度假),幾乎每一個選擇都是得失相伴。那我們該如何決策呢?”他們道出了“決策”出現時最重要的特點,即人們面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項時,只能做出一種抉擇,難以“魚和熊掌兼得”。孫綿濤教授在其《教育行政學概論》中說:“所謂決策,就是對若干個準行動的方案進行選擇,以期優化地達到目標。在管理經濟學中,以赫伯特·A·西蒙為代表的決策理論學派認為,“決策貫穿于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組織成員(包括管理人員和職工)都是為實現一定目的而合理地選擇手段的決策者。”所以,決策就是抉擇,具有目的性。具體地說,決策是指為了解決問題和實現目標,主體在多個備選方案之間進行抉擇的過程。顯然,決策的情境包括四個要件:一是出現問題;二是存在目標;三是備選方案不止一個;四是要花費一定的資源(即時間、精力和物力等)。

教師教學決策按照不同的標準和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分類。一種常見的分類是按照課堂教學過程的不同環節,分為教學前決策、教學中決策和教學后決策三種,這種分類有助于對課堂教學的全程進行決策分析。按照決策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教學理念決策、教學計劃決策、教學模式決策、教學目標決策、教學內容決策、教學方法決策和教學評價決策,這種分類有助于教師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所有要素進行配套性的決策分析。按照教師教學決策的積極程度,可以分為主動教學決策和被動教學決策,這種分類可以用于考察教師對職業發展的具體態度。主動教學決策是動態決策,它使教師不斷“思變”,積極改變教學方式,追求卓越;被動教學決策是惰性決策,只要沒有外界的變革壓力,教師就不會改變教學方式。按照每次決策有效時間的長短,決策又可分為瞬間教學決策、短期教學決策、中期教學決策、長期教學決策和終身教學決策,這種分類有助于考察教師教學決策的連貫性。

2教師教學決策的意義

西南大學教科所宋德云博士和李森教授指出:“長期以來,教師的決策權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通常被認為僅僅是‘決策的執行者’,而非‘決策者’。這就導致了教師自身的決策意識淡薄。”同時,教師教學決策有如下意義:(1)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本質問題的進一步認識;(2)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3)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其實,概念的內涵決定著概念的意義。根據教師教學決策的涵義,教師教學決策意味著教師不斷地尋找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案,即教師在每一次教學活動中,尋找和比較多種備選的教學方案,以實現最有效地進行教學。這是一種創新教學的方式。“數量孕育著質量”,教師通過不斷地尋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案,創新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所以,教師教學決策的意義在于:不斷尋求教學創新。教師尋找和比較多種教學方案的過程,其實就是創新教學,搜索最佳教學方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盡管教師不一定能夠找到和實施最佳教學方案,但有望找到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案,從而實現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能力。教學決策和教學設計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學決策強調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案,努力進行教學創新。

3影響教師教學決策的因素

3.1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包括跟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現時政策和學校規章制度,它規定著教師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制度規制著教師教學決策的自邊界,對教師的教學決策權具有決定性影響。例如,在招生錄取方面,中國采取的是統一招生考試制度。這種制度決定了教師在統考科目上的教學決策權較小,因為教師必須圍繞著考試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應試教學,必然導致中小學的教學模式單一化。

此外,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具有行為準則的作用,因而教育制度還包括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1991年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提出的原則要求,成為教師教學決策過程的基本價值追求。

3.2教師教學決策的動機

所謂決策動機,就是教師發動和維持教學決策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教師進行教學決策的內在動力。根據心理學原理,動機由需要和誘因引起,當遇到教學問題時,教師教學決策的需要就會產生;當這種需要可能得到表達和滿足時,教師教學決策的誘因就會出現。教學決策的需要和誘因,無論是來自外部,還是來自教師自身的體驗、愿望和行為,都會促使教師產生解決教學問題的決策動機,根據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決策。因而,決策動機的產生對教師教學決策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教學決策的動機決定教學決策的傾向性。教師的決策動機一旦形成,就會使實現教學目標的意義明確起來,從而使教師在眾多備選的教學方案中盡快選擇。其次,決策動機決定著教學決策的積極和自覺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決策的質量和效果。教師只有具有水平較高、強度較大的決策動機,才會在教學決策中確定明確的決策目標,并為之采取積極的行動,決策效果更加明顯。

教師的抱負水平和進取心是實現某種理想的自我期望與要求,它長期影響著教師教學決策的動機水平。如果一個教師擁有較高的抱負水平和進取心,就會對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的標準,從而促進教學決策。反之,則工作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很少產生解決問題的動機和愿望,也就不會有高質量的教學決策。因此,教師應當具有某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學生和教學敢于負責,以最大的毅力去完成所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和使命。教師教學決策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今天”,更應該緊緊盯著學生的明天。

3.3教師的決策能力

教師的決策能力是指對教學方案拿主意、下決心,做出最佳選擇的能力。教師只有深謀善斷,才能敏捷而準確地發現教學問題;只有能夠確定合理、明確、可行的目標,才能正確地分析、對比多種教學方案,權衡利弊得失,做出更為理想、更為經濟、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決策,進行更為有效的教學。顯然,教師要提高教學決策水平,就要把增強決策能力放在優先位置。

一般而言,知識水平高的教師,教學決策能力也強。豐富的知識是教師獲得教學決策信心、控制教學決策過程、確保教學決策成功的基礎。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人類的知識存量迅速增長,因此,教師必須加強知識和經驗的學習與積累,系統理解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擁有熟練的專業知識,深人了解決策理論,廣泛涉獵綜合知識,并自覺地在教學決策實踐中磨練決策能力。

3.4社會支持的程度

一個充滿鼓勵、信任的外部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師教學決策的信心和質量。而一旦處于負向激勵的環境,教師在面臨困難時就極易放棄。所以,教師獲得同事、領導,以及管理制度的支持,對教學決策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反之,則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當然,在教學決策上,教師可以主動爭取社會支持,爭取各種力量的配合。

篇4

一、教師是合作學習的參與者、也是學習者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一種互動的、信息雙向交流的學習過程。所以,教師首先也應該是一位學習者,比學生有更多目的和更高要求的學習者,是一位“首席學習者”。教師除了幫助學生完成預設在教學目標中的學習任務外,還應當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知識的構建過程、整合過程。要主動了解,積極思考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主動吸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經驗,拓寬教師自己的思路,開闊自己的視野。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蘋果,那么你和我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人將有兩種思想。”教師作為學生年長的伙伴和真誠的朋友,要“傾聽”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解題方法、思維過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觀察、歸納、推理的過程形象地展現在教師面前,有助于教師對教學環節中的各類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有助于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豐富,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教學重點。這些對教師來說同樣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有的學生閃爍智慧火花的思想,一些別出心裁的想法同樣也能給我們教師以啟發,也能打動我們的心靈。特別是一些“一題多解”“開放性試題”中教師通過師生合作學習更是能了解學生的想法,使教師本人受益匪淺。如:設計一種方案,把一個正方形剪兩刀,使剪得的三塊三角形能拼成一個三角形,并且拼成的既不是直角三角形也不是等腰三角形。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從第一個圖的拼法啟發學生得出一些拼圖中存在的幾何關系。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全班竟出現了6種拼法,另幾種是教師所不能想到的拼法,這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學習收獲。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習中與學生互相影響、互相補充、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在師生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縮小自己的權威,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以平等的合作者、參與者中的一員出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學習資料,作為合作學習的一員主動承擔起部分工作,一起參與實踐性活動。

二、教師是合作學習的設計者、操控者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有“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在學習中應是一名設計者、合作者,打一個不十分恰當的比方,在一次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像是一次關系和睦、氣氛友好的朋友聚會中的主人,在晚餐開始之前就應該知道哪位賓客喜歡什么口味,什么時候該上哪道菜,什么時候該講一個幽默輕松的笑話,而且是一邊吃一邊聊著對菜的感覺,允許不同的人對菜有不同的吃法、不同的評價,控制好進餐的時間和速度。因此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走下講臺,與學生交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一種急于解決課題的愿望,讓他們更快地投入學習中來。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要把握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討論、歸納反思的各段時間,預測好在哪一個環節會出現什么問題,對這種在意料之中的情況要在事先有準備,意料之外的問題也要有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教師是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者

篇5

一、教師是一位精心的設計者

由于數學抽象性和形式化特點,學生普遍認為數學枯燥而無味,晦澀而缺乏活力。既不像物理、化學、生物與客觀現象有親密聯系,又沒有語文、歷史、地理所記述的動人故事,更趕不上音樂、體育、美術能陶冶人的美好情感,部分學生只是機械的、被動的、毫無興趣的接受,他們忽略數學學習,數學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有趣、有味、有奇、有惑,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學習起來就會覺得輕松而又愉快。因此,數學教師要充當設計者的角色,精心設計每堂課。首先,要精心設計導入,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望,然然后精心設計課堂結構,組織好課堂教學的層次,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梯度明朗,密度合理,難度恰當,重點突出。同時要精心挑選訓練題,引導練習要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例題的選擇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思考性;學生的課內訓練題和課外作業題也要精心布置,做到緊扣本節課的教學目的,突出重點,有利于達標任務的完成、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規律的掌握。這樣,經過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就被激發出來,學生的感知、認識、心理和行為等方面因素也得到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二、教師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引導者

數學教學是一種活動,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再創造活動。“指導再創造意味著在創造的自由性和指導的約束性之間,以及在學生取得的樂趣和滿足教師的要求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這個平衡的關鍵是教師指導的“度”的把握。教師指導得過多,將限制學生的建構活動,而指導不到位,又無法把學生引到“一種活動中去”,這種活動體現在課堂上應該是教師設法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概念的建立過程,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增強屬性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人生體驗,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發展欲。再探索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成果是在課堂上從他們自己的頭腦里產生出來的,他們是數學的發明者和創造者,使學生在一系列行為表現的基礎上發展和完善其個體主體性。

三、教師是一位耐心真誠的幫助者

數學教內容廣泛,具有高度的系統性、邏輯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在數學課堂中,教師一方面主義教育學生和鼓勵學生不怕困難要在攻克難題中不斷鍛煉自己的毅力,持之以恒,鍥而不舍,迎難而上。

學生在繁忙的運算題和復雜的討論題面前畏縮不前、失去信心時,教師除了在教育學生掌握,好對基礎知識的正確運用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在糾正學生解答數學問題中的錯誤或針對某些學生的浮躁,馬虎了事的缺點時,教師要教育學生樹立高度的責任心,主動改正缺點和錯誤。在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煉方面是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面對數學問題,他們追求的是怎么做,往往沒有多想想為什么要這么做,特別是提高到思想方法的高度來認識,尚缺乏意識,缺乏經驗,需要得到老師的真誠幫助,耐心地培養,在通過新知識引入、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探索中,在新的教學方法的摸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勇于創造,敢于追求真理,這樣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真誠地幫助學生及時消除心中的“疑”,排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信心、有決心。

四、教師是一位充滿激情的評價者

根據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人類的基本需要有五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學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有自尊心,有成就感和榮譽感,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的在課堂上進行及時評價,學生答對了應給予表揚,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認準:成功的歡樂是一種重大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教師在教學時要為學生學習成功提供階梯,使學生積極參與探求知識,用自己“火熱”的思考與實踐去認識數學知識這種“冰冷”的美麗、神秘的事物。學生答錯了,也要肯定積極的一面并給予提示、講解,不要責怪,讓他們始終有獲得知識的愉和成功的喜悅,以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五、教師是一位學生分層進步的促進者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在于關注學生的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學生之間的智力存在差異性”,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心智技能實化分層要求,在已有的學習水平上,要努力創設競爭和取得成功的機會,并注意保護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擁有適合自己水平的數學問題情境,使每一位學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擁有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間,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努力的價值,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的信心,促進每一個學生分層進步。

六、教師是一位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

篇6

概念是人們在反復的實踐和認識過程中,將事物共同的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形成的對事物的認識,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及語言的嚴密性等特點。縱觀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概念教學普遍存在以下現狀:一是脫離學生的數學現實,導致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蒼白無力;二是學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機會和時空,無法理解概念的本質內涵;三是忽視概念的綜合應用,抑制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筆者認為,教師應豐富學生對概念性知識的體驗,使他們有深刻的感悟,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概念。

一、尊重學生的數學現實,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現實就是指他們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積累了許多有利于概念學習的經驗和知識,它們是學生理解概念本質的前提。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與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充分地為概念教學服務。

案例:“平移與旋轉”教學片斷

師:生活中有很多運動著的物體,你們看這些都是什么?(多媒體出示汽車、輪船、移門、鐘、風扇……)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分分類嗎?

生1:汽車、輪船、紅旗的運動分為一類,鐘、風扇的運動分為一類。

師:為什么要這樣分?如果表達有困難,你也可以用手勢來表示。(生用手勢表示出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

師:像汽車、輪船、紅旗這樣的運動,我們稱它為平移;像鐘、吊扇這樣的運動,我們稱它為旋轉。

……

分析:教師通過列舉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引出平移和旋轉的概念,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這樣教學,使學生有了形象感知的對象和自己親身體驗的支撐,為探究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建立了初步的認識。像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運用到軸對稱圖形的學習中去。

二、創設民主的探究氛圍,經歷概念的剖析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概念教學中同樣需要營造多向互動的探究氛圍,讓師生間、學生間圍繞教學文本進行對話,使學生在剖析中明晰概念,從而更深刻地領悟概念的內涵。

1.營造質疑的探究氛圍

如在教學倒數的概念時,教師應該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營造質疑的探究氛圍,引導學生理解倒數概念中的關鍵字詞。

案例:“倒數的認識”教學片斷

師(出示倒數的定義):現在請大家認真讀一讀、想一想,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幾個字或哪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1:我覺得對“互為”“乘積是1”“兩個數”的理解比較重要。

師:誰能對這些重點的字詞進行解釋?

生2:我認為“互為”指分數的分子與分母是互質數。

生3:4 / 6×6 / 4=1,分數中的4和6就不是互質數,但4 / 6與6 / 4互為倒數。

師:這位同學理解“互為”的意思是不正確的,不過這位同學能聯想到以前的舊知識來探究很好,因為這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誰還記得什么叫互質數嗎?

生4: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是互質數。

師:誰對“互為”有不同的理解?

生5:“互為”是互相成為一個關系,互為倒數是指這兩個數互相成為倒數關系。

師: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生6:4 / 5是5 / 4的倒數,5 / 4是4 / 5的倒數。

師:“2和1 / 2都是倒數”,這句話對嗎?為什么?

生7:錯了,1 / 2倒過來是2 / 1。

生8:對的,因為2可以化成2 / 1。

師:剛才這兩位同學爭論的是這兩個數的形式,請大家思考一下:判斷一句話說得是否正確,應該怎樣想?

……

分析:通過生生、師生間的對話交流,大家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學生對“互為”這個詞有更深刻的認識。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所以不同的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質疑、探究中有展示個性化理解及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鑒、互相啟發,從而準確、深刻地理解概念。

2.營造“猜想——驗證”的探究氛圍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意見出現分歧,教師應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驗證猜想。由于滿足了學生做研究者、探索者、發現者的愿望,學生自然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案例:“倒數的認識”教學片斷

師:成倒數的兩個數中,應該有幾個整數?

生1:兩個整數。不,不對,應該是一個整數。

師:誰能舉個例子?

生2:4×1 / 4=1。

生3:12×1 / 12=1。

師:剛才有同學先說兩個整數,有可能嗎?

生4:不可能,如5×5=25。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5:那1×1不是等于1嗎?確實是兩個整數啊!(有些學生啞口無言,有些則驚訝地說:“哎!1×1是等于1。”)

師: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6: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1除外。

師:1×1=1符合這句話嗎?(符合)那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7:1的倒數是1。

師:顯然,1是一個特殊的數。還有沒有特殊的數?

生8:0除外。

師:課本上在倒數的意義中,為什么不加“零除外”呢?

生9:因為0×0=0,所以0不能互為倒數。

生10:因為0乘任何數都是0,不可能得到乘積是1,所以0沒有倒數。

……

分析:這里,學生通過猜想和驗證,知道成倒數的兩個數中應該有幾個整數,并且在辨析中還總結出“0沒有倒數”這個結論。猜想驗證的過程,既是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準確地得到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

三、賦予豐富的應用背景,經歷概念的完善過程

概念的學了注重概念內部之間的聯系外,還應注重數學外部的聯系。我們可以把數學知識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達到學科融合的目的,讓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相結合,使學生經歷概念的完善過程,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概念。

案例:“百分數的意義”教學片斷

師:你能說出下列成語中所表示的百分數嗎?

一箭雙雕

十拿九穩

百里挑一

半壁江山

生1:一箭雙雕可以用200%表示。

生2:十拿九穩可以用90%表示。

生3:百里挑一可以用1%表示。

生4:半壁江山可以用50%表示。

……

師:像這樣能用百分數來表示的成語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收集一下。百分數不僅可以在成語中找到,還可以在許多名言警句中找到。今天,老師要送你們一句名言:99%的汗水+1%的靈感=天才。

……

分析:上述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練習,把百分數的知識融入于語文學科中,既使學生學得輕松有趣,滲透了思想教育,又體現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理念。因此,我們需要關注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綜合和聯系,為學生理解概念搭建一個新的平臺。

篇7

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多媒體網絡在外語教學中已得到廣

泛應用,為外語教學提供了立體而又豐富的資源以及方便快捷的

手段,顯示出強大的優勢。面對挑戰,英語教師有必要轉變角色以適應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英語教學。

二、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的內涵

現代信息技術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容和網絡資源,對傳統教師角色提出挑戰,英語教師從教學的中心和主體變成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評估者。教師要做好課程設計,包括課堂學習內容、教學流程和方法、教學手段、課堂活動等;組織實施課內外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給學生提供幫

助,答疑解惑,向學生推薦學習材料和學習網站;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知識水平,并及時給予反饋。

三、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中的問題

在語言學習中情感交流至關重要。因此,在信息技術運用中,大學英語教師不能只充當課堂上的電腦操作員,把教學內容通過多

媒體呈現給學生就可以了,而忽視了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在時間和內容上要掌握好適度、適時的原則,做到運用多媒體技術恰如其分,既不喧賓奪主,也不因噎廢食。多設計一些課堂互動活動,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多鼓勵引導學生,提高其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四、結語

學生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擁有靈活、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空

間,便于“因材施教”。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教師繼續探索創新,關注最新的外語習得理論,提高信息技術運用手段,充分發揮教師作為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評估者的作用,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蔡青.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過程中的教師角色定位及問題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3):58-61.

[2]廖錦超.基于網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定位[J].外語電化教學,2005(1):70-74.

篇8

論文摘要:圖形創意作為視覺傳達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圖形創意過程中,如何才能牢牢抓住觀者的眼球是圖形作品成功傳遞信息的關鍵。本文所探討的視錯覺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以“新奇”“獨特”著稱,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獨具特色的創作觀念和表現形式能給圖形創意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帶來重要的價值。

常言道“眼見為實”。然而,有些情況下,眼睛并不是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而是帶有一定程度的“欺騙性”。這種欺騙性其實是人的視覺錯覺在作怪。人們通常把與物體的形狀和色彩有關的錯覺稱為視錯覺。具體而言,視錯覺是一種人類所共有的特殊的視覺感受,是在外界刺激物的作用下,知覺判斷的視覺經驗或思維推理與所觀察到的事物特征之間產生了視覺誤差。而對于這種特殊的視覺現象早就被藝術家和設計師們發現并將其作為一種獨特而有效的藝術手段,應用到自己的創作中,皆取得了奇妙而富有震撼力的視覺效果。人們在欣賞那些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作品時,往往會由外在的視覺引力,迅速轉為一種內心的主動探索,這就是視錯覺的魅力。這點與圖形創意所尋求的“打眼入心”的傳播效果不謀而合。正如國際著名的視覺大師福田繁雄所說:“我的作品,無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作品的創作核心,都是圍繞著以視覺感官的問題為前提來進行思考。”由此可見,它對今天的圖形創意課程教學是很有研究價值的。

一、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能層面

創造性思維是學習圖形創意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關鍵因素。它是學生今后進行設計與創作所必備的能力之一。長期以來,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往往沿用習慣的思維模式,從固有的圖形形式本身出發進行思考與表現,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潛能的發揮。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開辟獨特的設計蹊徑,學會舉一反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對這門課保持長久的新鮮感。

視錯覺藝術以其生動有趣的視覺語言和自身極大的視覺刺激性,深深地觸動了人們的視覺方式,豐富了人們的視覺體驗,將這一視覺原理引入到圖形創作中,讓學生懂得圖形創意的表現應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并非單純意義上的外在形象表現。另外,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的潛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激發創新思維的關鍵在于如何來挖掘這些潛力。就創造性思維的特點而言,關鍵就在于善于變換不同的視角,產生新的發現。這種不斷變換視角來觀察世界的方法是培養創意思維的有效途徑,它可以擴展創意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這對圖形創意設計來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圖形創意教學中,要引導給學生只有破除思維枷鎖,改變創作視角,才能創造出不同尋常、引人注目的視覺形象。

二、從圖形本身的視覺傳播效應層面

視錯覺作為一種特殊的視覺現象,將其用于圖形創意中不僅能夠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視覺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吸引觀者的視線,使作品更具生命活力和獨特的存在價值。 轉貼于

人的視覺過程是視覺生理活動與相應心理經驗聯系起來互相起作用的,它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而完全是一種積極探索。“它是有高度選擇性的,不僅對那些能夠吸引它的事物進行選擇,而且對看到的任何一種事物進行選擇。”因此,我們在觀看一個物象時,并不是把視點平均投向畫面的每一部分,而是“有選擇性的”集中于某一點。這種集中來自主觀選擇時的興趣。由此可見,具有刺激性和趣味性的視錯覺藝術,正是以其主動出擊的視覺形式,為它們成為視覺選擇的重點提供了機會,從而增強了觀者視覺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同時也為在紛繁蕪雜的圖片信息海洋中實現快速有效地傳播創造了前提和條件。例如福田繁雄在1975年京王百貨舉行個展的宣傳海報,巧妙地利用圖底反轉的錯覺原理令作品中圖形的視覺效果妙趣橫生,產生了奇特的心理效應。這種將現實與幻想、主觀和客觀有機地統一,以營造視覺沖突,深化傳達內涵的圖形形象,自然會在眾多平淡的圖形作品中出奇制勝,最終體現出視錯覺圖形魔術般的視覺魅力和傳播效應。

三、從圖形空間設計觀的突破層面

空間是設計領域的永恒課題,人類在最初描繪物象時,就有了在二維平面上反映三維立體物象的意識。而在現代繪畫和視覺傳達設計中,有些畫家和設計家卻拋棄了古人留下的透視方面的遺產,又回到當初對透視沒有正確看法的迷惘狀態,進而形成了多維空間的構形方法。

視錯覺圖形作為一種多維空間形式的典型代表,打破了空間維度的界限,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將有限轉化成無限,從而創造出全新的混維空間形態。這種混維空間的設計觀念給圖形創意帶來了更多的啟發與靈感。歐洲“視覺詩人”派的代表人物——招貼設計大師岡特蘭堡曾經嘗試使用空間視錯覺手法進行創作,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福田繁雄相似,蘭堡的藝術觀也是視覺功能至上。戲劇表演《Hamle tmaschine》招貼中,懸空一本書,書的封面上有一只手,而這只手又同時拿著這本書,亦真亦幻,整個作品傳達了知識本身的力量是無窮的深刻內涵。當我們在觀看時,視角會不斷地在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之間轉換,進而看到一種真實空間中不可能存在的非現實狀態的空間結構,給人一種超越時空的奇妙感,產生視覺悖論,從而構成一個趣味無窮的幻覺圖形世界。對此,在教學中通過大量此類優秀圖形作品的賞析,讓學生體會與理解這種全新的空間設計觀念所帶來的視覺震撼,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展他們的創意思路。

結語

總之,圖形創意這門課程的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并能夠將其與今后的專業設計很好地進行銜接。因此,在講授內容的同時,更要注意上升到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引導層面,使學生懂得從人的視覺與心理角度出發去創造新奇而豐富的視覺圖形世界,從而加深對圖形語言創作觀念與表達方式的理解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張福昌.視錯覺在設計上的應用[M].北京:輕工業出

版社,1983.

[2]王松.談視覺創意大師福田繁雄的設計,新疆教育學院

學報[J].2004.

篇9

[中圖分類號]R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1(b)-101-02

為提高手術質量,同時降低手術感染率,各級醫院手術室都制定了手術室觀摩人數控制指標,嚴格控制進入手術間人數,這就造成了許多實際困難,觀摩手術的機會大大減少,不利于提高醫生實際的手術操作質量。而采用先進的數字化網絡手術直播和圖像實錄,用于研究、觀摩、病例操作、協調診斷,異地專家手術中的遠程指導和技術交流已經得到眾多醫院的重視。但由于X光機、數字胃腸機、放射介入數字減影機等醫學影像設備采用的是非統一標準的圖像格式, X線透視下非標準醫學視頻無法接播通用VGA、S-Video等通用視頻接口,這給手術示教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1 手術網絡系統的有關技術要求

根據醫院計算機網絡中心關于手術網絡系統的有關技術要求,采用最新的網絡技術和攝像機技術,利用醫院的局域網及廣域網結構來實現其主要功能,保證該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還要避免由于軟件壓縮而造成設備死機、性能不穩定、操作復雜等現象的發生。還要同時滿足醫院手術室的視頻采編刻錄、網絡直播、手術實時操作、手術指導,遠端觀摩學習。系統采用了中央攝像機、術前準備室攝像機、交換機、服務器、手術臺全景攝像機、手術室全景攝像機、X光機圖像采集轉換設備、移動高清圖像采集車,把來自于中央攝像機、術前準備室、手術臺攝像機、手術室全景攝像機的信息通過院內局域網及廣域網進行在線采集,實時播放,滿足手術視頻實時操作、遠程專家與手術醫生進行雙向可視的音像交流互動,遠端教學觀摩學習,手術過程實時錄像及刻錄成DVD光盤,作為資料存檔,滿足系統運作的要求。

一般在手術室、示教室、會議室能隨時與示教講解老師進行對話。要求在觀摩點請求發言的操作簡單,多用戶并發時響應及時、經典及重要的手術過程音視頻信息能夠實現本地異地存儲、采用通用標準的格式,音頻具有分布式回聲消除、噪聲抑制、自動增益控制、噪音自動適應模式功能,能單獨調節各聲道音頻大小。

2 醫學圖像與采集醫學圖像的分類

在醫學圖像成像和采集環節上,醫學圖像與采集醫學圖像可分為4類。分別為①靜態醫學圖像:反映某一時刻生理組織結構的圖像,主要用于器質性病變診斷。如常規放射圖像,X―CT、MRI及其造影圖像等。②動態圖像:實時顯示生理運動過程,進行較長時間觀察,可用于診斷和觀摩手術過程。要求在觀察過程中對患者無損或盡可能少損傷。如:使用影像增強器的放射成像,可用于介入治療精細手術的定位和過程觀察、手術導航等方面;超聲圖像可觀察心血管活動情況;實時阻抗參數成像可以觀察到呼吸變化、胃蠕動;內窺鏡可觀察到器官內部活動情況。③功能圖像:通過可視特殊圖像信息來反映生理過程的變化,反映的是生物組織物理、化學、新陳代謝、細胞活動的情況。如PET、γ像機可反映組織的生理、生化、代謝活動,紅外成像可反映組織的溫度分布,進而推知其活動(化學活動、新陳代謝活動)的強弱;微波成像可以通過組織介電常數的測定反映細胞質成分、血氧和心肌是否缺血;阻抗參數成像可以觀察肺呼吸、肌肉組織的含水量、脂肪量、心肌的供血情況等。④其他人工重組的圖形和圖像:把各種生理信息通過計算機按一定的約定重構成一些圖形或圖像,使其信息內容可視化,并可給出一定的特征值。如腦電地形圖、生理信號的趨勢圖、頻譜圖等。

3 現實中醫院手術示教的難點

在現實醫院的手術示教中,除US、CT、MRI、PEC、SPECT等數字圖像外,還常將常規X光片等模擬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采集和傳輸。另外,計算機X線成像(Computer radiology,簡稱CR)和數字胃腸成像技術的發展使得傳統X線診斷技術有了飛躍性的進步,也要求與手術示教系統連接,醫學影像設備現存在三種接口,即非醫學數字圖像通訊(DICOM)標準的數字接口、模擬接口、 DICOM標準的數字接口,對于不同的接口應采用不同的連接方式。①非DICOM標準的數字接口一般要用專門設備或升級模塊將其影像轉換為DICOM標準數據。②模擬接口首先要通過掃描儀或視頻捕捉卡采集圖像,然后通過各工作站上的重建器,使其轉換為符合標準的動態或靜態圖像。這種方法一般用于傳統的X光片、超聲、胃鏡等設備。③DICOM標準的數字接口可以直接與PACS連接,以通信方式獲取文檔,數據無損,這類數字設備實際上是接入PACS的主流設備,它可以與PACS之間實現雙向數據傳輸。在手術示教系統中模擬接口的醫學影像設備使用較為普遍,針對X線透視下非標準醫學視頻無法接播通用VGA、S-Video等通用視頻接口的現狀,在研究建立非標準視頻信號特征轉換算法庫的基礎上,應用高速數字系統現場集成技術,采用硬件描述語言編程設計的方法,很好地實現了高分辨X線非標準醫學視頻的實時轉換,為臨床X線介入的科研、教學、會議轉播提供了方便的系統平臺。定制的高清黑白圖像采集卡可三選一輸入,可實時采集標準(非標準)逐(隔)行視頻信號、最大采樣頻率100 M、硬件鏡像反轉、硬件外觸發采集、輸入輸出查找表,可直接采集格式有8位、24位、32位、實時D/A視頻輸出回顯、自動測量信號行、場特性、真正256灰級VGA顯示實時D/A視頻輸出回顯。

4 手術示教中的難點:高清非標準醫學圖像的解決辦法及實例

2008年5月10日,“2008全國消化系早癌內鏡診斷與治療學術會議暨第三屆河北消化內鏡與消化病學術會議”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召開,會議使用該新型數字手術示教系統成功地完成了會議全部手術示教的任務,由該院信息中心與石家莊市華正電子公司共同研制的此數字手術示教系統是用于醫院手術室手術過程的現場演播和記錄,包含有數字胃腸機和放射介入數字減影機的醫學高清非標準圖像,該示教效果及技術的先進性目前在河北省內領先,全面滿足手術示教系統音視頻實時同步、高畫質、高保真的要求,是提高醫院教學技術的重要手段。

該系統由音視頻實時采集子系統、播出控制子系統、示教室播出子系統構成。其中,音視頻實時采集子系統由設置在各手術室的前端攝像機、拾音器、前端數字音視頻網絡服務器構成;播出控制子系統由設置在總控中心及授權終端的控制主機及視頻存儲服務器組成;示教室播出控制子系統由設置在各演示教室的示教工作站、多媒體投影儀、電動投影屏幕等組成,可以在示教室調用需要觀看的手術室現場情況。

該手術示教系統在手術室采用無影燈彩色攝像機從手術部位的上方和數字胃腸機和放射介入數字減影機及內鏡進行圖像采集,并可在總控中心及授權終端對攝像機進行遙控操作。此系統有雙向對講通話功能,實現圖像信號與聲音信號同步交換,使在示教中心觀摩、會診的醫護人員更有臨場感,還可實現遠方與手術現場的實時交互,達到遠程醫療及教學的目的。工作人員操作計算機,應用先進的監控技術,控制手術室內環境攝像機及無影燈攝像機鏡頭的變焦,云臺的水平、垂直方位,對手術過程進行監控,在示教室內觀摩、會診的醫護人員可操作控制主機以高清晰監視器清晰地觀看麻醉師、護士、醫生手術的全過程和儀器傳輸的圖像參數。還可以將手術室直播的內容存儲在服務器上,為用戶提供手術資料查詢和以流媒體方式點播的功能,以備日后教學分析用。對于存儲下來的手術內容可以進行編輯,制作成課件通過光盤或網絡。任意示教室可以對任意手術室進行的手術實時觀看,并可實現全屏方式的投影觀看、手術教學和手術對講,局域網內的其他授權用戶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正在進行的手術互動交流。

此系統科技含量高,它的設計涉及到建筑學、護理學、衛生學、生物學、工程學等科學領域,優點在于:①利用醫院現有網絡,節省大量建設經費;②手術過程和細節信息實時而且高清晰,教學效果水平提高;③隨時隨地的觀看想要觀看的手術過程,完全擺脫了傳統示教模式在時間、空間和人數上的限制;④資料的錄制和備份方式先進,查詢方式簡便,觀看方式多樣、靈活、無地域限制;⑤將醫學高清非標準圖像轉化為了國際標準的高清圖像,利于廣泛地與同行交流和擴接其他設備。

篇10

[關鍵詞] 學生滿意度; 教育數據挖掘; 學習分析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舒忠梅(1974―),女,湖北荊門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教育數據挖掘、學習分析、高等教育管理等研究。E-mail: 。

一、引 言

大學生滿意度是大學生對于大學生活的體驗和經驗及對學校提供服務所產生情感的整體反應,是一個受學生和學校等各式各樣特征影響的復雜概念,其決定因素紛繁復雜[1]。最近幾年,學界對學生滿意度模型及其實證方面的研究較多,而較少有從學生學習經歷角度來考查學生對大學學習滿意度的調查。但從經驗的角度分析,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經歷的豐富性會對學校的滿意度有一定影響,而學生會通過這些活動和經歷產生各種不同的認知體驗和經驗及作出各種不同情感反應,涉及的數據量大、范圍廣,常規的統計方法難以發現其隱藏的規律,因此需要新型的數據統計和分析方法,即開展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

另一方面,目前從學生特征和學校特征等綜合方面挖掘學生滿意度及其結果的學習分析研究較少,現有的研究存在樣本較為局限、分析方法單一等研究限制,也并未形成廣泛認同的理論。為了深入了解學生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本文采用逐步回歸和決策樹分析等教育數據挖掘(Educational Data Mining,EDM)技術對學生滿意程度數據進行挖掘,并從學習分析(Learning Analytics,LA)角度對其挖掘的結果進行意義再建構,旨在建立學生學習經歷和學生特征與學生滿意度的錯綜復雜關系,以期為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二、研究分析方法

(一)研究設計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高校開展不同主題的學生調查,使用學生滿意度等主觀測量數據來輔助學校決策或反映學校辦學績效。中山大學學生學習狀況調查問卷,參考Astin[2]與Pace[3]的學生學習評估模型,調查內容不僅關注學生的相關經歷,例如學習投入和努力的程度、學生與教師的交往等,還包括學生的情感性學習成果或通識教育的學習成果,以及學生滿意度等。

本文從學生學習經歷角度,在“生源―學習―成果”的邏輯框架中,考察分析學校因素和學生因素對于學生滿意度的影響機制。調查將學生學習經歷分解為生源情況、學校學習資源供給、學生與學校的融合、學生學習投入、學生成果及學生滿意度等六大維度。各維度下題目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均達到0.9以上,具有較高的信度[4]。研究數據來源于 2012年實施的“中山大學學生學習狀況調查”項目的在線調查,覆蓋全校36個學院(系),調查總體約為3.3萬名本科生。學生在無壓力情況下做答,共回收問卷7051份,回收率約為21.2%,與國際上同類的問卷回收率相比,該回收率為非常滿意。

研究聚焦于本科樣本,全部回收的問卷根據答題時長、問卷質量標準等原則,篩選出有效問卷6673份,有效率為94.6%,涉及性別、年級、所在校區等九個人口學變量。調查收集了一系列學生特征、學習經歷和規劃,對校園環境、學風、服務和設施的滿意度,對于成長的認知和選擇大學的原因等227個變量數據。例如,33個變量測量學生對校園服務、學校設施和校園文化的滿意度,如“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和“獎、勤、補、助、貸等學生資助工作與服務”等。

大學的使命是為學生提供教育,保證消費者對教育的滿意度。該調查提供了在校經歷滿意度、能力培養滿意度和綜合滿意度等三方面的指標來測量學生滿意度,有助于在校園生活中找出影響滿意度的具體方面;同時,強調了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教育成果。其中,學生在校經歷滿意度指標通過六個方面的具體項目來反映:課程安排和教學質量、在校期間的個人生活經歷、在校期間的學術經歷、在校期間課外社團活動經歷、在校期間參與的黨團活動經歷、在校期間參加的社會服務活動等;學生能力培養滿意度指標主要從三方面的能力培養進行考察:獲取知識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能力;學生綜合滿意度指標包含五方面的項目:為學校感到驕傲、對學校各方面都感到滿意、對學校有很強的歸屬感、會把本校推薦給他人報考、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報考大學是否還會選擇該校等。三個滿意度指標測度在顯著性水平Sig.為0.01時都是中度相關的,見表1。

為了弄清學生對這些滿意度問題有不同回應的原因,需要了解學生的特定學習經歷。對學生學習經歷的分析有助于學校決策者制定提高學生滿意度策略的優先順序。

表1 學生滿意度的相關性

(二)分析方法

教育數據挖掘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教育系統中的數據,更好地了解學生及其學習環境,{1}常用于分析網站登錄數據、學習管理系統或適應性學習系統中的學生學習數據。而在確定學生滿意度模式中,教育數據挖掘也同樣展示出了其潛在價值,例如,在數據集中找出學生特征及學習經歷中真正影響其滿意度的維度,識別先前未知的模式,如學生意見數據中的滿意度模式,為教育數據挖掘在高等院校研究中的應用提供了機會。

學習分析技術圍繞與學習者學習信息相關的數據,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數據模型來解釋這些數據,根據解釋的結果來探究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與情境,發現學習規律;或者根據數據闡釋學習者的學習表現,為其提供相應反饋,從而促進更加有效的學習[5]。

教育數據挖掘關注如何從學習的數據集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技術,而學習分析側重于如何優化學習及其學習環境的教育問題。Siemens等學者指出,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可以聯合起來共同提供更好的服務[6]。因此,為確定學生滿意度多變量數據集中顯著的模式,本文以滿意度理論為基礎,借鑒國內外高校學生滿意度模型研究成果,采用決策樹和逐步回歸分析等教育數據挖掘技術,檢測影響大學生滿意度的顯著變量,并從學習分析視角對其結果進行解釋,由此歸納出一系列廣泛的學生特征、經歷和認知與情感反應即滿意度的關系。

三、學生滿意度的多元回歸分析

學術界常用回歸方法分析現象之間的相關性,確定因果聯系,并用數學模型來表現具體關系。為找出影響學生滿意度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了逐步回歸方法。對于“中山大學學生學習狀況調查”中的227項數據進行相似項合并,用向前和向后逐步回歸確定與滿意度結果強相關的項目,全面審查殘差圖,最后確定20個獨立變量出現在多元回歸模型中,見表2。修正后的校正判定系數R2的范圍在0.972到0.982之間,說明這些滿意度模型的解釋能力較強。三方面的學生滿意度測量分別有不同的預測變量(顯著性水平Sig.

表2 學生滿意度的預測*

從學習分析的角度,結合表2中的數據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學生學習資源和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等都是影響在校經歷滿意度、能力培養滿意度與綜合滿意度的重要預測變量。其中,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指標主要包括七方面的項目:學校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并提供參與學術研究的機會和規范的科研環境、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人文藝術素養的熏陶、對職業競爭力的培養、對學生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道德修養的培養、對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的培養等。

(2)對于在校經歷滿意度測量,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是最重要的預測變量,專業學習經歷和活動參與分別為第二、第三重要的預測變量。

(3)對于綜合滿意度測量,學生學習資源為最重要的預測變量,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和平等文化分別為第二、第三重要的預測變量,表明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的綜合滿意度影響較大。

(4)而對于能力培養滿意度測量,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最重要的預測變量,學生學習資源和自我能力增長分別為第二、第三重要的預測變量。

綜合來看,一方面,在校經歷滿意度、能力培養滿意度與綜合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互不相同,通過不同的模型,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經歷和認知情況;另一方面,學校學習資源提供和校園文化這兩大維度對三方面的學生滿意度均有比較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促進更加有效的學習,高校應該從學習資源配備及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方面重點投入和建設,以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滿意度。

四、采用CHAID方法的決策樹分析

上述多元回歸分析篩選出解釋因變量差異的預測變量,確定了與學生滿意度相關的影響變量。決策樹分析則從另一個視角,采用CHAID等算法通過?掊2統計檢驗測量因變量與自變量間的關聯,發現差異,找出最能區分學生是否滿意大學經歷的具體方面。

CHAID程序從找到那些與因變量或目標變量有顯著關系的自變量開始,然后對連續變量估計分組類別或區間間隔以選擇最顯著的組合。與目標變量相關性最強的自變量為樹的第一個分支,而相對結果變量顯著不同的每一類作為一個葉子節點。重復此過程,以找到每個葉子節點與結果變量最顯著的預測量,直到沒有顯著預測量存在。

分析使用決策樹中的“徹底CHAID”方法,包含了數據集中的每個數據點,且每個數據點只屬于一個葉子節點,所以數據的分支或葉子節點是可窮盡的。然而,隨著樹規模的增長,最新的樹層次將削減每個葉子節點的觀測量。決策樹程序允許分析者設定每個葉子節點的最小觀測次數以避免對具有過少觀測量的葉子進行?掊2檢驗,同時允許限制父節點的最小觀測量,以防止從具有較少觀測量的葉子節點產生分支。鑒于研究的樣本規模較大,因而限制父節點的最小觀測量為100或葉子節點的最小觀測量為50,以防止產生新的分支,決策樹的層次設置為3~4層。限于篇幅,下面僅對具有代表性的學生能力培養滿意度進行決策樹分析。

最能區分學生是否對能力培養感到滿意的是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表3展示了決策樹第一層葉子節點的頻率分布。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與學生能力培養滿意度之間的相關性?掊2統計為1852.943,比其他任何變量都高。與能力培養滿意度相關的多元能力培養氛圍的總體情況是:25.2%的調查對象認為其能力培養是滿意的,但學生對能力培養這個問題的回應分布卻因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不同而異。例如,樣本中認為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優秀的學生有21.1%,其中47.7%的稱對能力培養滿意;而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差的學生中只有6.5%對能力培養滿意。

盡管決策樹分析不能確定因果關系,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確定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學生能力培養滿意度的一個主要決定因素與回歸結果是一致的。下面層次的決策樹分支進一步展示了聚類分析的價值,這種聚類分析為不同類型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滿意度預測變量。不同類型的學生,如認為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分別為優秀和差的學生,受不同方面的大學經歷影響。Terenzini和Pascarella在調查學生特征、社會及學術整合措施的相互作用時,強調了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并呼吁將注意力集中到研究大學經歷的因素變化方面[7],但這種差異尚未得到廣泛研究。

通過總結表3中頻率分布類型的其他獨立變量,圖1確定出可以區分1416個稱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優秀學生的滿意度變量。每個單元中顯示的百分比是該組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優秀的學生的百分比。例如,861個稱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優秀的學生同樣對學習資源滿意,96%的學生滿意其能力培養,而不滿意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的113個學生中只有69%的滿意其能力培養。繼續沿著決策樹分支往下查看,滿意學生能力培養、認為學習資源優秀并滿意自我能力增長的學生99%認為其能力培養是滿意的。考慮到分析中的限制――父節點最小觀測數100、子節點最小觀測數50、決策樹的層次為3~4層,在不太滿意學習資源的學生中沒有顯著的關系,所以這些葉子沒有產生新分支。

表3 學生能力培養滿意度與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

決策樹其他分支如圖2、圖3所示,分別給出了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中等的學生(樣本的50.5%)的分支,及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差的學生(樣本的28.2%)的分支。與圖1類似,每個單元中顯示的百分比是該組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優秀的學生的百分比。除了學習相關因素之外,師生交流、朋輩交流等方面的變量也是影響學生對能力培養滿意度的預測量。圖2表明,學校平等文化和朋輩交流等認知,與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中等的學生的相對滿意度有關。圖3表明,師生交流和交往圈子氛圍等對于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差的學生是重要的。

Tinto認為學校系統內部具有兩個子系統:學術系統和社交系統。學術系統代表學生個人的課業表現、智力發展、學業成就等綜合表現,社交系統代表學生在校內的同伴關系、師生關系、社交行為等綜合表現;學生進入學校后需要融入學術系統和社交系統[8]。圖1~3展示了不同的大學經歷如何影響對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評價不同的學生的滿意度,諸如朋輩交流、師生交流和交往圈子氛圍等社交活動對較少參加學術活動的學生來說是重要的。盡管作為重要元素出現在決策樹分析中的大多數變量在回歸分析中也被確定為重要的,但決策樹通過找出具體因素影響來澄清其顯著性。上述決策樹分析的學生滿意度狀況與Tinto對留級的建議相吻合:社交系統的融入可以彌補弱的學術參與。

五、學習分析及啟示

本文采用決策樹分析和逐步回歸等教育數據挖掘技術來確定學生特征和學習經歷與滿意度的關系,識別多變量數據集中的顯著模式,而不是檢測關于預選變量影響效果的特定假設。對更廣泛的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使用卡方自動交互檢測(CHAID)算法,探索分析識別學生特征、學習經歷和認知與學生滿意度的關系。

從學習分析的視域來看,利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識別出影響學生滿意度的重要影響因素;而決策樹發現更多的學生滿意度相關數據。上述決策樹分析結果與回歸分析結果既有類似又有不同。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學生學習資源、自我能力增長等作為顯著影響的變量出現在最終的回歸分析模型中,同時也在決策樹分析中作為與學生能力培養滿意度有重要關系的具體經歷而出現。然而,除了這些變量,決策樹分析還強調不同的二次變量:對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優秀的學生有影響的學術支持,對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中等的學生有影響的朋輩交流和平等文化,對評價多元能力的培養氛圍為差的學生有影響的師生交流和交往圈子氛圍等。另一方面,出現在回歸模型中的學生年級、專業學習經歷、討論關注的內容、活動參與、大學生涯發展打算等因素并未出現在決策樹分析中。

兩種不同的分析工具所展示的不同結果表明了不同的數據觀點。回歸分析和決策樹分析給出的統計差異源于前者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線性技術,后者是基于?掊2統計技術。不同的結果反映出了兩種技術分析總體的差異:回歸分析將滿意度作為一個整體來確定對其影響顯著的預測量,而決策樹分析的優勢之一是對不同分組分別確定不同的解釋變量。

本研究基于一所985綜合性大學的學生數據進行校內比較分析,可以對學術計劃的制定進行支持,將學生總體描述為一個不均勻的樣本,通過知識經驗而不是人口統計將其區分開來。特別的,因為社交系統融入似乎對那些學術參與相對較少的學生較為重要,這個分析暗示了將校園生活與學生融為一體的項目開發的重要性,諸如學習社區建設等可以提升融入社交活動的結構對學習稍差的學生的滿意度有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