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7 01:07: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篇1

 

    一、目的:

    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21世紀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針對當前我國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素質方面的弱點,進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在未來人才的綜合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越來越重要,人的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等個性心理品質對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成功起著重要作用。

    二、要求:

    1、各班主任在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選材要盡量使心理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幫助解釋,將身邊的現象用心理學觀點去分析,以便學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識,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實用又便于操作。講話形式可采用演講式、說話式、報告式、討論式等。

    3、學習內容要及時記載,學校將每雙周二晨會時間定為心理健康教育時間,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冊上作詳細記載。

    三、內容:

    一年級:

    第一單元:我上學啦

    (1)阿姨再見   (2)我不哭     (3)老師像媽媽  

    (4)學校像花園 (5)我們愛學校 

    第二單元:我愛學習

    (6)讓我告訴你 (7)我進步啦   (8)我戴上了紅領巾

    (9)學習真快樂

    第三單元:這就是我

    (10)我給自己畫個像 (11)我是“白天鵝”還是“丑小鴨 ” 

    (12)我愛我

    第四單元:媽媽,我能行

篇2

一、繼續深入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高課堂心理教育效果。

本學期繼續由班主任作教班級心理健康課。輔導課活動主題的選擇要扎根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主要來源于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學生反映的焦點問題。因為人員相對集中,便于教師間互通有無,搞好集體備課。星期二為心理健康教研時間,主要任務就是商討、選擇緊貼學生心理實際的主題,確定相對科學的活動方案,確保每節課的教育質量。

二、在學生和教師中發動心理健康志愿者,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吸收實驗中學班級心理健康聯絡員的經驗做法,本學期我們也打算在教師和學生中招募一批心理健康志愿者,擴大學校中關注心理健康的人群,便隨時把握學生及教師的心理健康動向,對師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或不良傾向進行及時了解,及時疏導,及時解決。志愿者的主要職責是發現身邊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有心理健康問題傾向的學生,并與政教處取得聯系,及時解除學生的心理健康隱患。

三、充分發揮心理咨詢的作用,做好學生的個別心理咨詢工作。

由于條件所限,我校還只能采用心理熱線和心理信箱的方式。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1、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教師對學生的真情關懷。2、擴大咨詢范圍,將問題具體化,一般化。讓學生感到心理熱線是幫助同學解決問題的地方,而是單純看心理疾病的地方,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3、充分發揮心理健康志愿者的作用,將有問題或困難的伙伴引領到咨詢室,提高熱線和信箱的使用率。4、熱線和信箱隨時向學生敞開。5、班主任教師要做好輔導記錄,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與家長、老師、同學等的溝通,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6、發揮“心靈之約”信箱的作用,隨時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困惑和問題。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心育意識。

1、利用周五的學習培訓時間,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訓。每月至少一次。

2、鼓勵教師參加各級組織的相關培訓。大力支持領導干部及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培訓,并做好學習的傳幫帶作用。

3、支持骨干教師參加區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學習班,不斷提高骨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輔導水平,并充分發揮其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帶動作用,全面提高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五、進一步完善學生心理檔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性。

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關注外籍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重點關懷那些特別需要關懷的少數學生的健康成長。檔案由班主任老師負責填寫,定期更新。如發現嚴重問題及時與學校領導聯系。

六、針對學生家長進行家庭心理健康輔導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養,父母的和睦與否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沒有家庭的積極配合是行不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長學校、家長會等途徑宣傳有關心理健康知識,促進親子對話,加深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們掌握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規律,增進與子女的情感交流,促進家庭內部良好氛圍的形成。

七、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是拓展學校心理健康范圍的重要途徑。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良好的環境熏染。第

一、通過校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的了解。第

二、通過教師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群體氛圍,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在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質。

八、積極籌劃校園網網上心理咨詢,努力開辟新的教育途徑。

網上心理教育咨詢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目前還是一個缺項,本學期要加大管理力度,把心理健康網上活動開展起來,帶動教師的全員參與。

篇3

心理健康的人應了解自己并悅納自己,正確地認識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如果對自我認識發生偏差,過高或過低地評價自己,往往會使自己在人格、情感等方面產生障礙,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因此,幫助中學生正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抱負水平,學會自我控制,對學生的人格、情感以及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方面,要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使他們懂得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學會從自我評價和外界評價中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不過高也不過低地估計自己,欣賞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短處,樹立自信心,不因自己的一些不足而與自己過不去,造成過分自卑。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可以使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學習和生活,獲得自我認同感。自我控制方面,自制力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制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中,最關鍵的是使他們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意志。

學生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對他們成長至關重要,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他們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能力直接體現了其心理健康水平。我們在學校教育中也常看到,有的學生成績很好,但在同學中很孤立;有的學生目中無人、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同學想與同學交往可不知用什么方法?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缺少與同齡人交往的經驗,在社會交往技能方面的訓練又不夠。因此,與人際關系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青少年都渴望友誼,但如何建立友誼,怎樣處理好與同學、家長和老師的關系等這些問題,經常給他們帶來苦惱。人際關系中的種種關系的障礙還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給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們學會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寬容別人,增強人際協調能力,減少人際沖突,促進人際和諧

學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他們將在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培養對學習的興趣等方面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生的心理健康幾乎涉及學習的各個方面,既包括學習的動機、興趣、理想等,也包括學習的方法、態度、情感以及學習的生理機制等,我們也可以把這些因素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大類。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在教育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說具有直接作用,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和間接趣兩方面入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預防智力障礙,進行學習心指導。另一方面要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學生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合理用腦、科學用腦,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使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并增進體腦發展。

篇4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設“硬環境”,充分發揮班級“靜態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所謂“硬環境”,指的是班級的物質環境。班主任只有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來建設“硬環境”,才能發揮這種“靜態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創建一個整潔、美化的班級環境不僅能起到美育的作用,還能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良好的環境會像一個磁力場,使學生潛移默化地被“磁化”。正如烏申斯基所說:“美麗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薔薇色的春天和金黃色的秋天,難道不是我們的教師嗎?……我深信美麗的風景對青年心靈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教育家的影響是很難和它匹敵的。”為此,班主任在教室環境的布置上應重視美化功能,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硬件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1.凈化、綠化、美化教室。

教師可以將一些花草放在教室窗臺、講桌、拐角等處;保持教室窗明幾凈、光線充足、優雅美觀且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優美的教室環境熏陶著每一個生活在其中的人,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健心、養心、護心”。

2.建設濃郁的班級文化環境。

在教室里高懸心理健康教育大字(比如: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等);張貼科學畫像和班級文明用語;每天在黑板上選登一條學生自己搜集來的名人名言;張貼班主任寄語和本班的奮斗目標;建立班級圖書角、報刊架,展出心理健康教育手抄報;在教室墻壁上開辟“心理健康教育”園地;兩周更換一次內容豐富、色彩斑斕的黑板報,豐富課余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優秀的作品鼓舞學生,以高尚的情趣培養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充分利用班級信息技術設備。

利用電腦、投影儀、電視機、錄音機,定期向學生介紹時事新聞、科技信息、法律、健康、環保等方面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利用電視機,播放一些接近學生生活的心理片,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利用“校園網”與全校師生平等交流,有效地促進師生關系。

總之,班級的物質情境在設計與改造過程中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滲透,充分體現班級物質文化的價值取向

和審美情趣,以便能以最優的效果影響學生的審美感受和心理體驗,從而發揮預期的“靜態文化”本應該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效能。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創設“軟環境”,充分發揮班級“動態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所謂“軟環境”,就是班級的精神環境。這種“看不見、摸不著”或者需要通過活動加以體現的精神環境構成了班級的“動態文化”。班級“動態文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要比“靜態文化”來得更直接,也更具情境性、滲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深刻性。為此,班主任應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發,大力創設良好的班級精神環境。

1.優化班風,為學生創設心理平衡發展的空間。

班風,是指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它使在其中工作、學習的學生,人人都成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重身份,為班級的每個學生成長、發展提供一種有效的動力,在那占優勢的心理氣氛中不斷進步。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應著力抓好班風建設,在良好班風的熏陶下,學生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厭學、恐學容易被自強、發展的氣勢所代替,從而使學生心理得到平衡發展。

2.優化班制度文化,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班級基本設施制度,如圖書報刊管理制度、電教設備、班級財產保管制度;常規管理制度,如班規、班干部民主評議制度、學生獎懲制度等。在班級管理中,采用學生民主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制度對學生的行為的激勵、約束、引導作用,引導班集體向健康方向發展,形成良好的學風。

3.營造良好的教學心理環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

教學心理環境和人際氛圍是班級文化中極其重要的構成部分。班主任和學科教師應不斷鉆研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以新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班主任要抓好學生由個性向社會化發展的過渡環節,開設一些人際交往的輔導講座,讓學生初步了解人際交往的一般常識,初步掌握待人接物的方法,還要給學生以關心、愛心、溫暖,真誠地與學生交往,讓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4.建立班級“心理自助機構”,優化心理環境。

在班委會中增添一個新的頭銜――心理健康委員(男、女各一人,一正一副),每組選兩名“心理會員”(男、女各一人),構成“心理健康委員”組織領導“心理會員”下開展工作的“心理自助機構”。當選“心理自助機構”人員的條件應該是:(1)積極樂觀,善于與人溝通;(2)學習好,人際關系佳,熱心服務同學。當發現本班有異性“交往過密”的跡象時,“心理自助機構人員”可團隊出擊,有意識地與他們正常交往,和他們一起參加學習、體育等課外活動,擴大他們各自的異往范圍,幫助他們安全渡過人生的“危險期”。依據本班同學的心理需求,及時編導“心理劇”,召開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負責編輯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班級周報》等,營造有利于班級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5.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文化活動。

篇5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教育策略

小學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心智上、思想上,尚且不成熟。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便有必要了解學生基本心理特征,然而根據學生心理上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引導,進一步使學生能夠積極、健康地成長。然而,現狀下,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為此便有必要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礎上,制定并落實有效強化策略。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1.1認識程度不夠:現狀下,存在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夠的情況,這一情況使心理健康教育進入盲區。一方面,表現為教師會將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理解為思想品德教育,在兩者搞混淆的情況下,便難以解決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大弱化[1]。另一方面,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危害性,未能從學生的學習、生活等角度出發,在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的情況下,從而難以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

1.2缺乏有針對性的課程內容:現狀下,在小學課程體系中,重點課程是語文、數學及英語。雖然大部分學校能夠認識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沒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而設置的思想品德教育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學生的思想、品行,但這與心理健康教育方針存在很大偏差。與此同時,部分學校雖然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課時上存在不足,同時缺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場所,這樣就大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難以為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提供條件。

1.3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非常重要。比如,最基本的是需要教師具備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但從現狀來看,大部分小學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方面較為薄弱,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素質整體不高,這樣便很難使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優化及完善。

2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強化策略探討

2.1及時轉變觀念,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要想使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強化,有必要及時轉變教師觀念,加強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2]。對于教師來說,需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學生的日常學習及生活出發,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并為營造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制定有效方案。比如:一些小學生為了獲得家長或教師的表揚而努力學習,希望考到一個好的成績,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學生便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針對這一心理問題,教師便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使學生學習的態度得到有效端正。同時,需改變教育理念,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從而促進學生成長及發展。

2.2合理設置課程,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少不了相應課程的支持。為此,便有必要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并充分挖掘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內容,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得到有效實現。例如:在小學語文課程《理想的風箏》一課中,便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師需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提問———“文章中主人翁劉老師是一個殘疾人,但是同學們知道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怎樣的嗎?”教師通過問題的精心設置,能夠讓學生領悟到劉老師對生活保持的積極樂觀心態。通過上述教育,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正面的心理,從而使學生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時,不會選擇逃避,而是選擇勇敢地去面對。

2.3努力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教師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結合上述分析認識到現狀下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努力提升教師整體素質,針對教師進行心理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教育,同時加強實踐學習,不斷總結教育經驗,以此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依據。例如:教師可以積極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特征,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3]。并在活動中邀請學生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通過觀摩、聽課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后,教師需學會與家長溝通交流,以互相交流經驗的方式共同制定并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從而使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優化。2.4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而為糾正學生負面心理提供有效依據。因此,可以開展有組織、有目的的心理教育活動,通過活動,教師需留心觀察,了解學生基本心理問題,進一步通過心理輔導,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有效消除。同時,教師可以采取游戲、鼓勵等方式,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而使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此外,要積極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讓學生擁有心理傾訴對象,從而為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保證。

3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現狀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有必要轉變傳統觀念,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合理設置課程,挖掘有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內容;努力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并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等。相信從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將能夠得到有效強化,進一步為小學整體教學工作的完善奠定夯實的基礎。

作者:程永生 朱希梅 單位: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鎮升陽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吳騭霞.新課改下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學周刊,2013,13:144.

篇6

1,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與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幫助學生在自我意識,承受挫折,適應環境,以及學習,擇業等方面獲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個人水平。這是基本任務和工作重點。

2,對于少數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

第二,方法和手段。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普及心理科學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并提高他們的人格水平。

3,設立心理咨詢和指導。通過心理咨詢與輔導,達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整體目標的重要途徑,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健全。

第三,具體年紀目標。

1,初一年級目標: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學生責任感和主動性,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感。

內容(獨立教育):

(1)駕馭控制自己的中學生活(學習方法)

(2)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友愛)

(3)一個快樂的人(樂觀態度)

(4)我是誰(自我意識)

(5)興趣溫度計(培養興趣)

(6)如何診斷自己的行為習慣(自我檢測)

(7)自我改變妙法(行為矯正)

(8)筑起防范城墻(防范意識)

(9)當不幸的時候(心理承受能力)

2,初二年級目標:

掌握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識,自我適應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做到能夠慷慨大方得體地與異性同學接觸。

內容(自我控制):

(1)鏡子中的自我(悅納自己)

(2)青春的喜與憂(認識青春期心理)

(3)交往心態(人際關系)

(4)學會說“不”,學會自我保護(防范能力)

(5)不下苦工何以樂(意志培養)

(6)開發大腦潛能(思維鍛煉)

(7)生涯大舞臺(職業意識)

3,初三年級學習目標:

培養初三學生鍥而不舍的個性特征,自我控制的心態,調整情緒的方法,提高改進他們的學習方法,讓他們能夠作出正確的決定。

內容(挫折的承受能力):

(1)生活發展的六個階段(心理發展)

(2)品味生活(人生取向)

(3)堅持努力奮斗(意志力培養)

(4)成功者的個性(成功啟示)

(5)掌握研究方向(職業指導)

篇7

關鍵詞: 職高會計專業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知識和技巧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速,21世紀將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世紀,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等職業教育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我們培養出的職業技術人才,不僅要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正確把握自己,才能及時調整心態適應社會,才能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

中職學生有其心理特點,這與他們所受的挫折有關。挫折是由于人的主觀需要和動機與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激化所引起的一種心理不平衡狀態。受挫折是多數職高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在初中階段,都對自己的未來勾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他們想當藝術家、想當專家,很少有人想當技術工人。家長對他們寄予了無限希望,重點高中是他們通往大學、實現理想的跳板。可是中考落榜的打擊是沉重的,他們以沉重的步伐邁進職業高中的大門,此時,不但得不到同情和安慰,反而受到家長的責備、教師的抱怨,社會也冷眼相看,新學校的教師投給他們的是不信任的目光。由于種種原因,多數學生對挫折采取消極的自我防御機制,表現為:一是自卑感嚴重。原來的同學考入重點高中,相比之下自己則低人一等,因而不愿和他們接觸。二是行為上的倒退。他們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榮譽感,沒有自尊心,無理取鬧,表現為好打架,故意破壞公物。三是為尋求精神寄托,吸煙、喝酒、上網吧等。

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以增強教學效果,這是每位教師不容忽視的問題。在職高會計專業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

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動過程。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積極合作的課堂心理氛圍。

比較常用的有“啟發式談話法”。教師可把每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精心設計成幾個大的問題,每個大問題里含有許多小問題,小問題里面又含有許多更小的問題。問題的邏輯性很強,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大部分問題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范圍內,學生能回答出來,但必須動腦筋,努力思考。這樣整個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不斷地問問題,學生不停地思考。在回答問題時,教師既可學生齊回答,又可找走神的學生回答。整個教學過程,好像是教師和學生對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談話式教學方法。另外,教師還要注意總結,一節課結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每一章講完,總結本章的內容;一本書講完,總結全書的內容。通過總結,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體系化,學生很難忘記,而且符合減少遺忘的規律。

同時,在整個教學中,教師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要注意讓各個水平的學生全員參與。教師要允許、容忍學生的錯誤,要努力讓敢于發言的學生不帶著遺憾坐下,讓每個參與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感受,從而形成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態勢和師生情感的互動。

二、提供動腦機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在教學初期,學在相當程度上處于波動的地位。然而,在一定條件下,隨著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的豐富,學對教的依賴、被動地位會逐漸發生變化,轉化為處于對學的支配地位,即成為學習的主人。

比如在講“資產”概念的時候,根據“資產是由于過去交易所引起的、企業所擁有和控制的、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這一資產定義,我們可以識別在汽車制造企業倉庫里存放的汽車是產成品,而在紡織企業它可能是固定資產,對于家庭來講它又可能是家庭的生活資料,任何會計主體所擁有的、能作為資產要素確認的東西都必須符合資產定義的要求。有了資產概念,也就有了認識事物共同的標準,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常識,對照定義,舉出一些資產的事例,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從一般原理走向個別結論的演繹推理方法,以及依據對許多個別性事物的認識揭示一般性結論的思維過程。再比如,現在的會計準則為了使企業樹立風險意識,都采用了謹慎原則,因此在“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和“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中都采用了會計的謹慎原則,這一原則在眾多章節中的應用原理都是相同或相似的。針對此,教師在講完這些章節之后就可以對其進行歸納總結,即從眾多的各種準備金的計提中總結出謹慎原則的應用規律,以利于學生將多個知識點相互聯系,相互融通,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歸納推理思維方式,學會舉一反三。

三、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讓學生有成功的經驗

不少職高學生學習基礎差,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數學基礎差。面對這種現狀,聯系職高的培養目標,教師應該在目前職高會計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適當降低教學要求,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學生經過努力能達到的程度上。不切實際的要求,只會進一步使學生因頻頻失敗而卻步,導致學生自暴自棄。在教學中對較高的要求教師應盡可能地刪減,教學重點應放在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上,并在平時的作業和考試中體現出來。當學生在這種要求下能達到及格或良好的成績,他們就會從自己學習的進步中,以及應用知識的成效中受到鼓舞,激起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成功和失敗不僅是反映學習成果的信息,而且可能對后續學習動機產生正性或負性影響。不少研究表明,成功體驗對動機激發作用大于失敗的體驗,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尤其如此。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采用課堂提問、演板練習,作業評講、即興表演、聰靈一刻等方式,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再進行鼓勵性評價,從而不斷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失敗,進而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

四、自主學習,激發創新意識

職高會計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會計核算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志趣愛好、性格特點、認知水平和潛能的不同,分組讓學生來當老師進行試講,通過試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在試講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現和總結學生在試講中存在的問題,糾正學生把握不準確的知識點,補充遺漏的知識點。試講前教師要注意檢查試講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并隨時接受學生的提問和求助。這樣,學生會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試講,試講前學生能利用課余時間,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積極地去翻書、找資料或請教教師。試講中由于角色發生了轉變,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學生自然做得十分認真仔細。試講完了,大家一起評議試講的效果,試講達到了什么層次:自己理解了嗎?重點把握了嗎?同學聽懂了、理解了嗎?同學好記嗎?成功了,喜悅的心情無法形容;失敗了,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研究,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虛心討教,爭取下次成功。

這雖然只是創新的萌芽,但只要經常得到教師的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定會逐漸激發出來。

總之,在與職高生的相處中,教師如能正視學生現狀,注意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巧進行教學,就能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較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曾伏云.職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1).

篇8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信息化網絡的多元整合

1. 運用信息化網絡構建多媒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使用大量的文字、圖表、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多媒體素材,組建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庫,把心理課程資料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為學習者創設了一個豐富的認知平臺,通過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們主動、自覺的獲取所需的知識,并促進了學生觀察力、思維力更好的發展。開闊學習者的視野,幫助他們了解更多新事物方面起著積極作用。資源庫呈現的形式豐富多彩,信息容量巨大,并且可以不斷地更新與替換。學生能自由地獲取各方面知識,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的渴望。這就使學生突破了原有自身體驗,突破了教材、課外讀本的局限,獲取了更多、更優質的信息。

2. 運用信息化網絡開設多渠道的心理健康交流平臺

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提高課堂的教育教學質量是根本。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通過對案例的訪問、討論,進行正面引導,讓學生從中接受教育與啟發。利用QQ、微信等建立討論群,和學生交流思想,走進他們的世界,拉近距離,探討問題。

3. 運用信息化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開展和進行是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和發展的重要保證。教師運用計算機服務器里安裝的心理健康測試軟件,給學生進行心理測量,并運用統計、評價、反饋等功能進行跟進教育。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積累素材,在龐大的網絡交流平臺上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這些都大大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發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信息化網絡整合的優勢

1. 擁有多元的教學資源

心理健康教學,是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數字化,通過網絡形成教學資源庫,信息技術就這樣成了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先進手段。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適合的時間、地點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料等,學習者可以獲得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渠道,充分實現學習的自主性。

2. 擁有遠程的教學方式

互動模式即教師與學生以網絡進行互動交流,實現心理輔導、預防心理問題、促進心理發展的目的。交流可以QQ、微信等聊天軟件,也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網站中設置的網絡論壇(BBS)實名或匿名發表看法與意見,具有快捷、方便的特點,也不用擔心面談的尷尬,為不愿透露身份的學生提供了心理疏導的機會。對學生而言,這種網絡化交流過程更方便、更安全,故參與率很高。將信息化網絡運用于心理輔導,具有明顯的優勢。

3. 擁有優越的教學環境

信息化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環境,在極短的時間內,以極快的速度進行知識的傳遞,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產生了難以想象的變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網絡平臺共同構成了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網絡資源使教師快速、方便、高效地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所需內容,并根據教學需要自主設計、整合加工,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工具,制作生動有趣的課件,創設學習情境,渲染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果。這種優越的教學環境給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帶來了突破。

篇9

[論文內容提要]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及就業后頻繁跳槽等問題暴露出當前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與不足。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的相互融合等特性決定二者在教育內容、師資條件、教學形式上的有機結合有助于高校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教育根本目標的實現。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及就業后頻繁跳槽等問題一再被提及,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大學生目標感缺失,自我認識程度不高,對自己的專業和將來從事的工作的關系不了解。這也暴露出當前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與不足。為此,教育部于2007年下發了關于在各高校開設《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為貫徹教育部文件精神,各高校紛紛開展了一系列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講座、進行就業指導等。但從實踐效果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就業指導著重于求職技巧而忽視對大學生生涯發展的指導,講座對象有限且內容缺乏延續性等,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機結合的相關探索或許能給從教者們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一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可能性

1.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標的一致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根本目標絕不僅僅是指導大學生如何就業,而是要幫助大學生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職業能力及氣質、性格等基礎上,結合職業環境等客觀條件和制約因素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并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確定行動方向、時間及具體方案。wwW.133229.CoM大學生在職業生涯方面的困惑包括很多方面,如自己能干什么,自己想干什么,自己適合干什么,環境支持和允許自己干什么?自己所學的專業出去以后有什么發展?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減少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人格發展上的心理困惑,具有成熟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大學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較高。而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接納自己、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也正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

2.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性

“大學生自我認知”(具體包括對自身氣質、性格、能力、價值觀、興趣等的認知)、“職業能力”(具體包括人際交往、情緒管理能力等)、“職業世界探知”(具體包括對職業與專業關系、職業環境分析等)以及“職業決策技術(包括生涯決策平衡單等的運用)”是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內容,“自我認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礎,也是大學生對準現實 “生涯通道”,做好人生規劃的前提。情緒管理與人際交往等內容也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門,更是未來職業生涯的重要技能。 “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設計活動,進行著自我的心理調節,能在智力、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方面都得到正常發展,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1]職業生涯目標的明確與生涯設計的過程也能滿足大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人能盡可能把內在需求與外在需求契合在一起,將‘我意欲’和‘我必須’統一起來,從而使人的生活充滿生機和活力。” [2]因此,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交叉,共同促進。

3.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技術的優越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引導學生在開放、安全、融洽的氛圍中去認知自己和職業,去了解職業決策的影響因素及職業決策的方法,同時練習職業生涯規劃決策的步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如果采取單純的知識講授就可能變成空洞的說教,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起不到真正的引導教育作用。這就決定職業生涯教育的模式必須是經驗式、建構式的。而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團體心理輔導技術是在團體領導者的帶領下,通過一群有共同需要或問題的人的聚集和參與,形成團體互動的力量和意圖性的團體經驗,從而達成個人發展的心理輔導方式。團體心理輔導中,通過營造良好的團體心理氛圍,大學生在開放接納的心理環境中通過游戲體驗、角色扮演、經驗分享、腦力激蕩等一系列的活動中了解全面真實的自己,同時團體的集體智慧和社會支持也能激發大學生去更深入地去探究職業世界,更多地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相關信息。團體心理輔導技術具有感染力強、影響廣泛、效率高、省時省力、輔導效果易鞏固和遷移等特點。因此,生涯規劃團體心理輔導往往是各大高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方式

1.教育內容的結合

由于種種原因,高校一般都在大學二年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課時控制在16-20左右。就業指導則通常在畢業前進行1-2次。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講座的時間、內容都不固定,缺乏統一性、系統性。這些有限的課程、講座及就業指導很多都是為了應付教育部有關規定而開設的,大都流于形式,其實根本無法真正完成對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教育,無法實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根本目標。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課程設置及教學研究更是有了極大的進展,能較好覆蓋到高校每一個大學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必然和大學生的心理個性、心理發展密切相關。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可以進行適度整合,如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職業生涯心理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安排如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職業興趣等的學習與測試等內容。這既可以彌補當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課時的不足,又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貼近大學生的心理實際,為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

2.師資條件的結合

長期以來大學教育中往往把就業指導歸為學生工作的一部分,沒有認識到職業指導是一個專業性要求較高的職業領域。從目前各高校的實際情況看,專職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人員不僅數量少,專職工作人員還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不少人是“半路出家”,專業化程度不高,素質參差不齊。師資成為制約高校職業生涯教育開展的主要因素。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時間較長,各級各類高校都紛紛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了完善的教學設備和人員,同時由于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背景相似,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能較好勝任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有關職業素質、自我認知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再加上專業教師及聘請的一些行業內人士開展關于職業認知、職業探索等方面的教育,幾方面結合能較好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落到實處。

3.教學形式的結合

隨著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逐步開展,在教學形式上進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考察相關的研究成果,不難發現以“團體生涯心理輔導”形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得到很多從教者的好評。研究認為,職業生涯教育如果局限于課堂講授、專家講座,學生容易變成“被動接受者”,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主動性。而以 “團體生涯心理輔導”形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生在團體生涯心理輔導活動中,以團體一員的身份參與到團體中來,通過團體生涯心理輔導的一系列活動,實現對自我認知的提升、感受職業的特性及要求、學習職業決策的技能、增強職業發展的能力、體驗職業生涯規劃中種種復雜的心理過程,這種體驗、參與過程中的經驗和感受,使他們對職業生涯的規劃變得不再抽象,不再“遙不可及”,而且在團體活動中,通過交流,借助團體的動力,大學生可以從團體其他成員身上得到啟發,甚至找到解決自身問題的有效方法。同時,團體交流使他們認識到對生涯規劃的困惑不僅某個人存在,而是大家共同要面對、探究解決的問題,這可以消除他們在心理上的不安,能更好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三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應注意的問題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設備、師資等資源。依據不同理論的生涯心理團體輔導還會不斷出現,很多學校在職業指導中應用心理輔導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二者的有機結合前景廣闊,但應注意以下問題。

1.師資問題

盡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具有良好的心理學背景,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要求執教教師具有心理學知識,同時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這樣,才能在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決策時從專業與職業發展的角度提供真正有效的幫助。目前高校師資缺少的正式那些真正有相關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這使大學生真正了解職業世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部分高校本身心理健康教育尚有不足,更難以兼顧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因此,一方面應鼓勵有志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到相關行業學習交流,支持他們參加“職業規劃師”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及培訓工作,另一方面聘請相關行業領域的“能工巧匠”和“專業人士”到大學兼職擔任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同時,對這些教師進行心理學知識的培訓。通過幾方面的努力,建設、培訓一支心理學知識背景和專業知識背景相結合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師資隊伍。

2.結合的形式問題

如上所述,團體生涯心理輔導這樣一種助人的技術正日益成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趨勢,但是,由于這一技術對領導者的要求較高,如果掌握不好,團體輔導方案實施中可能“曲高和寡”。此外,團體生涯心理輔導針對的對象是團體,對于個體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無法解決。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中,應將職業生涯心理問題的個體咨詢與團體輔導相結合。

3.結合的內容問題

事實上,不僅僅大學、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都在以新的視角看待職業生涯規劃,因此,不僅僅是職業決策的相關內容,其他如職業轉換的準備,其中的心理準備也將進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范疇,這也是二者有機結合中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瑞瑞、左占、張波.大學生生涯規劃團體輔導的實踐研究[ j ].中國成人教育,2009,17

[2]許一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方法初探[ j ].中國電力教育,2010,18

[3] 錢益民.借鑒日本做法進一步加強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 j ].現代閱讀,2010,11

[4] 肖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團體心理輔導優勢研究[ j ].知識經濟,2009,12

篇10

一、構筑學生的自主心理發展平臺

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的自主心理健康發展平臺的建設。學校每年都要舉行大規模的校同藝術節。通過藝術節的美術成果展示、文藝成果展演等活動,引導學生自覺接受健康向上的高雅藝術文化,從而陶冶學生的心靈,推動健康心理發展。我們還成立了全國聞名的《淺草》文學社,是全國的百家校園文學社團之一,作品都是學生心靈的反應。我們為《淺草》設計了獨特的網站,通過學校的校同網站就可以訪問。這個社團若干年來不僅推動了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了健康的校園文化特色,還培養出了不少文壇新秀,成為學生培養良好心靈的自主發展平臺。

二、注重校園硬環境的建設

學校教育中,校園環境給學生的教育是第一位的,一個好的環境能凈化一個人的心靈。我們學校特別重視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有各種花園、各種亭廊等,在有限的容積下打造出了省級同林學校。學生生活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下本身就有利于對健康心理的培養。

三、培養三位一體的心理輔導隊伍

要搞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身心健康的新人,在學校應形成學校班級管理人員、普通任課教師和專職的心理健康輔導員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以班主任為日常教育的主體,在學校班主任就像家長,要根據學生的各自特點關心和了解學生,要做好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做學生生活中的朋友,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事實證明,班主任是影響學生一生的人。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班主任要把自已一生中的經驗和體會用到教育輔導學生中。只要教育者用心選擇了適當的方式方法,學生是能夠接受的,要知道師生不是天敵,在短暫的教育與受教育者相處的時間內要做良師益友,讓學生回憶的是班主任曾給學生以啟迪智慧、修正航向、樹立理想方面的指導。在教育學生時,對學生的優點和成績要用加法,不斷地積累學生的閃光點,形成耀眼的光環;對學生的失誤或錯誤要用減法,就事論事,不要在教育時動不動就翻學生的舊帳,學生最受不起的就是這樣的教育,本來學生有了錯誤一般是知道錯了,就會產生改正錯誤的潛意識。如果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會形成反正自己在老師眼里不是好學生的消極想法。再者教育學生時,對學生的不足要用吸水法,不僅不能對學生的錯誤放大,而且要盡量縮小,就事論事,不要夸大,不要聯想,一般問題不要亂追所謂的思想根源,其實老師自己也知道,學生犯錯誤哪有那么多的思想根源,學生還沒有到品德敗壞、故意犯罪的地步。在教育層面上講,不要什么事都把學生錯誤當典型,這樣會讓學生思想上翻不過身來。教育學生也不要采用隨意地叫學生家長來校或以將錯誤情況通知家長為教育手段。雖然我們說師生關系可以類比家長和子女關系,但畢竟它不是,所以教育學生時,不能動手。真到了這個地步的教育也就失敗了,這樣的學生在這樣的班主任手下不可能教得好了。因此說班主任是學生的一盞燈,是學生健康培養的主體,學生終生不忘的就是班主任。

普通教師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者,有責任和義務協助班主任在思想教育方面查漏補缺,個別時候還要起調和作用。我們學校還實踐了副班主任的管理教育模式,目的就是更好地發揮普通教師在學生教育領域的作用。

專職的心理健康輔導教師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這樣的老師的任務是在比較充裕的時間里,解決學生深層次的心理健康問題,解開學生心理的結,幫助學生越過心靈上的坎,引導學生培養正確健康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