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海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21:14: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海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海的作文

篇1

大自然里有許多奇異壯麗的景觀,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大自然的產物——海浪。

今年暑假,我們來到青島看大海。到達青島的第一天晚上,我第一次看到大海。雖然周圍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可還是看到大海上一道道白帶一樣的海浪,伴隨著“呼呼”的聲音向我們涌來。讓我感覺有點兒恐懼,好像海里會出現水怪似的。

第二天早上,我們來到海邊,看到浩瀚無垠的大海,藍藍的天空,金色的沙灘,非常美麗。我帶著游泳圈跳進海里,海面很平靜,我在海里快活的游著。剛開始都是小浪花,厲害點兒的也只不過把我打退幾步。可轉眼間在風的幫助下,在大海中間涌出了一股浪頭,它迅速翻轉,像個不停旋轉的鐵桶, 還 發出嘩嘩的響聲。我感覺自己好像進到了水里,嗆了好幾口水,感覺嘴里咸咸的,自己也海浪被拍到了沙灘邊。看著海浪逐漸拉長,變小,浪頭變成了白色。像無數個英勇無畏的戰士,沖到戰場拼死搏斗。海風的聲音好像隆隆的戰鼓,不禁讓人內心里膽寒。浪潮很快就沖過來,猛地一下撞到了石頭上,激起很多浪花。看上去好像是一朵朵美麗的雪蓮花。這一波浪剛剛涌過,另一波浪又前赴后繼的撲過來了,并且一浪比一浪高。

一波一波的浪很快地朝我們沖過來,大海好像是在示威、宣戰。漸漸地,浪頭變小了,可是仍在不斷涌來。我驚奇地發現,沖到沙灘上的浪花開始慢慢消退,浪頭也越來越弱。我們在沙灘上開始淘起了寶,發現了很多美麗的貝殼、寄居蟹、水母等海洋生物呢。

大自然真是壯麗、神奇。其中的景觀說也說不完,道也道不盡。

篇2

下面是一個在語法上并無毛病但卻不注意句式選擇的句子:

我的家鄉是江南的名城無錫,我是在北方長大的,多少年來我的夢想就是能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這句話一連用了三個判斷句,雷同而缺少變化的句式使整個語句顯得平板乏味。如果把它改為:

在北方長大的我,常在心里惦記著江南的名城無錫,因為那里是我的老家。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去走一走,看一看?

這樣一改,意思還是原來的意思,但由于句式的靈活多變,就把思念老家的感情表達得深沉動人。

作文中錘煉句式可從以下幾方面著眼:

一、表達要清楚,語句要連貫

表達清楚、語句連貫,這是作文對句子的最基本要求。可是很多同學在平常的作文中這一點做得不夠好,他們往往是東敲一棒,西打一槍,看了叫人摸不著頭腦。如下面的句子:

今年二月,我來到香港①。第一次領略到了蔚藍色大海的美景②。大海的各種不同美景才真正地讓我折服③。

這一組句子就犯了表達不清楚、語句不連貫的毛病,可作如下修改:

①“我”后面加上“隨爸爸、媽媽”;圈去“來”字,你人已經不在香港了,怎么能用“來到”呢?在“香港”后填上“旅游”一詞。②將“領略”改成“看”;將“的”放到“大海”前面;刪去“的美景”,再補充“啊,大海一望無際,波濤洶涌澎湃”。③將“不同美景才”換成“奇異景色令我贊嘆”。

這樣一來,原句就變為:

今年二月,我隨爸爸媽媽到香港旅游。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啊,大海無邊無際,波濤洶涌澎湃。大海的奇異景色令我贊嘆,讓我折服。

經過這樣一改,表達就很清楚,語句也很連貫了。

二、排比句式在整齊中要有變化

有很多同學在作文中往往愛用排比句,這對于增強語言的氣勢很有作用。雖排比句是一種整齊的句式,但整齊中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很多同學卻忽視了這一點),在整齊中求變化,語句才有更醇厚的情味。如有這么一句話:

猴山上有許多猴子,有的追逐,有的觀望,有的靜坐,有的攀援,有的覓食,有的捉虱。

若把它改為:

猴山上有許多猴子,有的追逐嬉鬧,有的翹首觀望,有的靜坐以享悠閑,有的攀援以試身手,有的向游客“伸手”乞食,有的則互相搔癢捉虱。

由于排比的部分由原來的詞變成了形式各異的詞組,語句也就在整飾之中有一種參差之美,讀來抑揚頓挫,讓人不覺陶醉其中。

三、要克服句子雷同,尋求變化

克服句子雷同,選擇適當的句式,可以使語言搖曳多姿,顯示靈氣,而句子內部成分的次序變化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同學們在學習古漢語時對于倒裝句比較熟悉,而在寫作文時,許多人往往就把它拋諸腦后了。魯迅先生是使用倒裝句的一位高手,我們從中是可以獲得不少啟發的。比如:

1 “雷鋒夕照”的真景我也見過,并不見佳,我以為。

2 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這兩個句子中,第一句是主謂(我認為)后置,強調了前面的見解是魯迅先生所獨有的。第二句是定語(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后置,突出了新生活“新的”“前所未有的”性質。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時作文中旬式的排列不必都那么規范,不是非按通常的順序不可,有時可變換顛倒一下。這樣造句可以使語言富于波瀾,有一種雋永的意味。

四、運用技巧,使表達形式靈活多樣

要想使語言更富韻味和情調,還必須適當運用一些表達技巧,恰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對比、夸張等,往往也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此外,注意變換角度和手法,使表達形式靈活多樣,也能產生立體效果,使語言具有感染力。例如:

下課了,劉老師把我和王偉、張朋、劉秀秀叫到了辦公室。劉老師問我:“丁明,你今天為什么遲到了?”我說:“早晨起來肚子疼。”劉老師又問王偉:“王偉,你今天為什么遲到了?”王偉說:“媽媽看錯了時間。”劉老師接著問張朋:“張朋,你今天為什么遲到了?”張朋說:“奶奶沒及時準備好早餐。”劉老師最后問劉秀秀:“劉秀秀,你為什么遲到了?要說老實話,你們四個人怎么會不早不晚一起遲到呢?”劉秀秀說:“我們一起去公園了。”

篇3

關鍵詞:課堂積累;古詩詞積累;課外美文;展示

筆者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已經15個年頭,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感作文教學指導的重要性。很多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很好,但一遇到作文就懵了:要么照搬范文,要么搜腸刮肚,進行詞語的堆砌。學生寫作文就頭疼,教師批改時更是如同嚼蠟。有位老師說得好:“改作文就像吃藥!”老師們也有苦衷!新課改已經實施五個年頭,作文教學仍被束縛在傳統教學的桎梏中。很多中學語文教師只在周五下午作文課上談作文,在常規教學中幾乎不談寫作,這就形成了一種循規蹈矩的教學模式:日常上課不滲透作文教學,僅作文課才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教學內容可謂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試問如此教學,學生的作文水平怎能從根本上提高呢?多年的作文指導教學中我有粗淺的體會,核心就是兩個字:積累。筆者愿在這里與同仁們共同商榷。

一、課堂積累

課本中所選文章都堪稱經典,是很好的寫作范文。在授課中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賞析、品味、積累課文中的語言。例如散文經典《春》中關于小草的描寫:“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其中“鉆”字用得恰如其分:春草萌發,破土而出,情態畢現,何其生動!“嫩嫩的,綠綠的。”春草色澤,質地撲面而來,我們仿佛置身于一片春草的綠意中。此時提醒學生:再寫春草時可以借用,相信學生會欣然點頭稱是。

又如在紀伯倫的《雨之歌》中是這樣描寫雨滴的:“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運用擬人手法,從不同的角度寫雨滴,可觸、可感、可想。賦予雨滴以情思,生動感人。在講清這些后我安排了如下句式仿寫:風是,雪是,花是。像這種句式仿寫,是我在平時授課時的最愛,每當有好句子時我都不忘對學生進行此項訓練,久而久之,學生仿寫能力越來越強!

二、課外古詩詞積累

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古典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文學創作的高峰,古往今來,文學大家莫不從中吸取營養。因此,我特別注重學生古詩詞的積累。比如在南宋詩人趙師秀的《約客》中有這樣兩句:“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品讀這14個字神來之筆,我們仿佛清晰地聽到詩人寂寞的嘆息和清脆的棋子聲,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我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生活,體味細節,善于從古詩詞中學習描寫生活細節的方法。

古詩詞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中有“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臥剝”一詞寫出了小兒的頑皮可愛情態,讓人忍俊不禁;唐人胡令能寫道:“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一幅專心垂釣而心無旁騖的畫面躍然紙上,詩人捕捉生活中細節的功力讓我們折服。

古詩詞這些生動的細節描寫,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樂讀樂記,養成了吟誦古詩詞的好習慣,不但積累了素材,而且積累了觀察生活細節的方法,不知不覺運用到寫作中去,嘗到了積累的甜頭。

三、課外美文的積累

在緊張的教學之余,我經常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課外文章。《讀者》中的文章推薦的最多。《三更有夢書當枕》中對讀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耳目一新;《人生一默》中劉庸對辛棄疾詞作的獨到理解讓學生茅塞頓開。《恭親王“鬼子六”》讓學生對清朝的滅亡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熊召政如此評價各朝功過:“戰國養士,漢代養武,唐代養藝,宋代養文,明清養小說。”讀后讓人大呼過癮。學生聽了之后受益匪淺,積累了不少知識。

四、學生積累的展示

篇4

那么怎樣才能盡快實現這一轉變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把鮮活具體作為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基本要求。因為只有鮮活具體地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才能強烈地感染讀者。而要將人、事、物的狀態或過程鮮活具體地描繪出來,則需要綜合運用記敘與描寫等多種表達方式。尤其是記敘與描寫的結合運用,可使記敘文中所寫之人、所敘之事鮮活具體。

在記敘文教學時,落實“鮮活具體”這一記敘文的基本要求,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一、寫人,讓人物生動活潑。

人只要活著,總要動的,看在我們眼里的外貌也不會像照片上那樣靜止。我們在寫外貌時,把人的眉眼、神態和動態寫出來,人物形象才更加鮮明生動。如我的學生是這樣描述他可愛的妹妹的:“倩倩不到兩歲,胖墩墩的,紅撲撲的小臉蛋上,一對水靈靈的大眼睛老是眨呀眨的,像兩顆閃爍的星星;一對朝天小辮上,拴著粉紅色的發帶,一動起來就一顛一顛的,像兩只飛舞的蝴蝶;一張小嘴紅嘟嘟的,一笑兩邊還會出現兩個小酒窩呢。倩倩好可愛呀。”這段描寫中的小倩倩,像在我們眼前活蹦亂跳的孩子,而不再是一張靜止的照片了。我們在描寫人物外貌時,不僅要突出在靜止狀態下人物的樣子,也要努力表現人物在做動作時的變化,這樣更能抓住人物的特征,讓讀者了解人物的性格。

二、敘事,讓事件起伏曲折。

敘事作文要善于安排情節,使情節有變化,生動而吸引人。說得具體一點,就是不能讓情節順順當當、平平靜靜,而是要讓情節起起伏伏,最好能有“好戲”看。如我曾指導的學生劉斌以“趕走饞蟲”為題作文的片段:

“‘今天買什么吃呢?’我一睜開眼睛,饞蟲就從喉嚨里鉆了上來。牛肉干的味道不錯,就是貴了點,光從早飯錢中省些下來,還不夠……我便借口給災區捐款向爸爸要了10元錢。心想,今天可以吃個痛快了!”

“‘丁零零!’這節是班會。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大字:‘零花錢花在哪兒?’要求同學們談談零花錢是怎么花的。‘爸爸每天給我2元零花錢,我把它們存下來訂書報!’班長一說完,大家就報以熱烈的掌聲。‘我把零花錢都放進儲蓄罐里,到時候捐給災區。’……老師聽得滿臉笑容:‘都是好孩子!你們做得很好!劉斌,你上來說說。’我只好編:‘每到星期天,我就去看望軍屬王奶奶,用零花錢給她買豆腐、包子、蛋糕……’同學們都用敬佩的目光看著我。老師滿意地望著我,又對大家說:‘這個星期天,我們和他一起去看王奶奶,好嗎?’”

這篇習作寫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可是小作者卻非常善于安排情節,制造出“曲折”。先是“我”為貪吃零食,撒謊騙了爸爸10元錢,誰知班會課討論的正好就是“零花錢花在哪兒”,讀到這兒,我們就知道下面有好戲看了。果然,在同學們的精彩發言后,老師居然點將點到了“我”,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而“我”呢,情急之中,不得已撒了謊。可老師又順水推舟,號召全班同學去看望“我”虛構的“軍屬王奶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戲就要達到了。至于事情的結尾,我們可以想象出來。

在這個片段中,造成情節曲折的主要原因是有“好戲”。什么是“戲”呢?就是“沖突”,一方這樣想,而另一方卻那樣想;一方不希望這樣,而另一方卻偏要這樣。具體地說,就是雙方的想法、意愿很不一致,南轅北轍。就好比壺里的水,還沒有燒開,就要提起來使用,顯然不符合“壺”和“水”的意愿。同學們在記事的時候,可以嘗試這樣做,讓事情中有好看的“戲”,這樣會讓作文生動并有吸引力。

三、寫場景,讓場景動靜結合。

篇5

1.明引

明引就是直接引用。直接引用的方法是把要引用的詩文(或名句)直接嵌入到行文時所寫的句子中,加上引號即可。這樣一來,所寫出來的句子就顯得很有文采且底蘊深厚,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山東濱州市滿分作文《讓陽光永駐心中》一文寫道:

面對波濤洶涌的江水,有人抒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豪情壯志,也有人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嘆;面對煙波浩渺的大海,有人高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為大海的浩瀚無邊而贊嘆不已;也有人會低吟“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因大海的遼闊而嗟嘆自己的渺小。夜空中劃過一顆流星,有人會說:“唉,美麗只有一瞬。”有人說:“呀,雖一瞬卻很美麗。”一朵花凋謝了,有人悲嘆:“一個美麗的生命消逝了!”有人卻欣喜地說:“我仿佛聞到了果實的芬芳!”

文中為了說明要“敞開心扉,讓陽光永駐心中”的道理,考生旁征博引,不論是千古傳誦的名篇還是現代詩人的佳作,不論是詩歌還是詞作,都能信手拈來,為己所用,做到了水融、自然貼切,顯示了考生寬廣的閱讀范圍、深厚的文學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讓人賞心悅目。

2.暗引

暗引,又叫間接引用,是同明引相對的。不說明引文出處,不直接引用原文,只是化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把它們編織在自己的文章中,這種引用叫做暗引。間接引用詩文,使語言更加靈活多變、形象生動而富有朝氣,如果我們能在作文中合理地運用間接引用,那么作文一定會文采飛揚。如四川南充市滿分作文《堅守自己的形象》中寫道:

無際雪域,在一串馬蹄印前,翹首而望的岑參在送別;滾滾長江,于驚濤拍岸處,拈須微吟的蘇軾在深思;青青荷塘,一灘鷗鷺驚飛處,微醉幸福的李清照在體會……

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語言,整齊勻稱、錯落有致的句式,豐富奇特的想象以及細膩的描寫筆觸,使文字含蓄雋永,意境深遠,語言魅力無窮。化用岑參、蘇軾、李清照等古代名人的詩詞名句,為本文增添了幾分文化的底蘊,也說明我國由古至今堅守自己性格的人從未斷過,從而深化了主題。

3.單引

單引就是引用的句子本來是成雙的,但運用時只引用了一半。只取需要的,舍去不要的,這完全是行文的需要。這樣一來,所引用的句子就顯得更貼切,并且合情合理,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如浙江寧波市滿分作文《一根有思想的葦草》中寫道:

有一種叫歲月的東西,從我的指尖滑過,水銀一般沉重而不可捉摸。當我試著想要捉住它時,它卻義無反顧地流逝了,于是想起了孔子的“逝者如斯夫”。

將眼前的意境或景象同某一名句的一半連結在一起,構成美句,給人以美感,給人以深思。“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孔子說的原話。這里只單引“逝者如斯夫”,來感嘆時間的易逝、人生的短暫。

4.雙引

雙引是相對于單引而言的。將連續的兩句詩文原句巧妙移用,意向組合,如此“眉眼盈盈”,閱卷老師才會“一見鐘情”。如浙江嘉興市滿分作文《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在“流水”一節中寫道:

江南的流水淌進了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張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樣子,說話是微啟朱唇,走路是金蓮晃動。然而河水在入海的時候卻顯得開闊起來,小家碧玉也逐漸成了風姿綽約的婦人,舉手投足間將風韻流傳,流水就這樣將一抹姿色表現出來,不卑不亢,沒有故作姿態也沒有故意賣弄,這是整個江南的性格。

這里寫“流水”,引用了白居易的《憶江南》中的兩句詩,彰顯了考生廣闊的閱讀視野,豐厚的文學積累。

5.組引

組引就是引用一組句子。歷代名人的詩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民間諺語、俗語,構成了一個豐富的語言寶庫,如果同學們在寫作時,信手拈來,合成一串排比,定會為作文平添許多文化意蘊,使作文流露出濃重的靈氣。如山東淄博市滿分作文《平凡深處,美亦燦爛》中寫道:

篇6

關鍵詞:作文教學;細節描寫

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它是生命之聲,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包。或賞心悅目,或動人心魄,或回味無窮,既可提升道德境界,培養審美情趣,啟迪人生智慧,又可豐富文化底蘊。而現在的中學生閱讀量少,知識面窄,所以寫起作文來總是無從下手,腹中空空,生活又單調枯燥,于是胡編亂造,寫出來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沒有任何感染力和閃光點。針對此種情況,我在反思作文教學別提出了要注意細節描寫,于細微深處見真情的觀點。

所謂細節描寫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寫,是文學作品中細膩描繪的最小環節。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景的描寫之中,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展開景物描寫、進行場景描繪服務的。細節描寫越生動,人物形象就越鮮明,景物就越有特色,場景就越感人。成功的細節可以極大地增強藝術感染力,是文學創作和記敘文不可忽視的寫作技巧。大凡優秀的作品,其情之所以能長久地打動讀者的心靈,其人物形象之所以栩栩如生奕奕傳神,都是與一系列細節描寫息息相關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細節很小,小的容易被人忽略,其作用之大,大得超過了千言萬語,它可以把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具體從以下幾點來談:

一、善于從平凡人平常生活中抓取寫作的鏡頭來表現不平常之處

首先,弄清平凡人的概念,無論是父母、老師、同學、朋友,還是鄰居以及街邊的小攤販、路人,都可進入你的視力范圍,要有獨到的眼光進行細膩的觀察。要善于以小見大,有開闊的思維,豐富的聯想,給你一個寒星,你會想到夜空的寧靜;給你一朵浪花,你會想到大海的浩。見人之所未見,想人之所未想。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家境貧窮、專科學歷的姑娘,用自己的真誠善良之舉被大名鼎鼎的A集團錄用了。接到被錄用的電話,她既高興又很吃驚,自己做夢也沒想高攀這家只招研究生的A集團,所以連材料也沒遞交。當總經理告訴她是一位撿垃圾的婆婆撿到了她的資料遞交給了總經理,而當初老婆婆暈倒了,素昧平生的她對老婆婆是如何喧寒問暖的那一幕正好被總經理看到,此后,女孩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很出色。就這樣,姑娘無意中用一個細節打動了考官,自己也獲得了成功。

二、鼓勵學生多觀察,抓典型,寫真實

觀察是人們攝取客觀事物的第一扇窗口,只有善于觀察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形象。觀察,不要以為那精彩的場面,感人的事例才值得觀察。其實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父母兄弟的生活習慣、老師同學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由動態到靜態,由個體到群體,都是觀察的對象。而細節正是這些生活細節在文章中的外現,只有平時認真觀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細微感人之處,寫作時才能寫好細節。真實是細節描寫的基礎,學生所寫的細節描寫一定要尊重客觀生活實際,絕不能憑空想象,要符合生活邏輯。比如有的同學在寫文章時,為了突出某個人的精神境界,人物語言不符合人物身份,明明一個農村的老人卻說出高深的理論,其結果這個人物形象會大打折扣,真實性也會被人懷疑。當然這并不是說細節描寫必須和生活原型一模一樣,它的真實在于符合生活邏輯。

三、選材要新穎、生動,與時俱進,充滿時代氣息

選材要注意新穎、生動,充滿時代氣息,切不可動輒把老掉牙的舊材料端q出來充數,抓一把陳芝麻一類無效事例勉強應付。比如近半年以來,網絡上一時興起的“偷菜”游戲已蔓延開來,遍地開花,大有“全民皆兵”之勢。上班時,幾乎每天都有同事談論自己或家人在網上“偷菜”的事情,在描述的過程中,其手舞足蹈的情形便可看出樂在其中。看來,“偷菜”的經歷確實相當有滋有味。誠如有的同學在作文中寫道:“咔”隨著鑰匙進入鑰匙孔,老媽就進來了,把鞋子脫掉隨手一扔,大概是因為累了吧,慢慢悠悠的來到床前進入“假死狀態”。很快又聽到了老爸的鑰匙在演奏舞蹈了,老媽一骨碌就爬了起來,搶先坐在電腦桌前,飛速打開電腦,老媽的手在鍵盤上跳著“踢踏舞”。老爸走進了房間,看見老媽正在玩電腦,不能施展他的“偷菜大計”了,眉頭微微一皺,但馬上又笑了起來。滿臉堆笑的來到老媽面前:“我菜買回來了,你去把紅燒肉燜一下。”老媽掃了一眼買回來的菜,眼里帶著一絲狡黠對老爸說道:“我燒臭豆腐不好吃,兒子喜歡吃你燒的,你先去燒臭豆腐。”老爸無奈,只能先退一步,去燒菜了。不過老爸很快就把一盤新鮮的臭豆腐出爐嘍,我的口水都“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正因為小作者與時俱進,體會深刻,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栩栩如生、不同凡響了。

四、對學生習作反復誘導,不斷修改

篇7

如何打造高分作文技法

妙用四類精彩文段,撐起作文肥實“豬肚”寫高考作文我們常常會用心打扮“鳳頭”,打造“豹尾”,其實肥實的“豬肚”更需要我們去濃墨重彩,因為“豬肚”的豐滿直接影響到整篇文章的質量。如何讓你筆下的豬肚圓潤起來呢?筆者認為需要用精彩的文段支撐起“豬肚”來。一、活用詩文顯深意詩詞文句和中外名言,歷來具有表達精練、含義深刻、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點。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文章主題的闡明和揭示,有助于文章表達的精練和生動。在作文中若能恰當引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飛揚,意蘊深刻。例1:思念使詩圣感嘆故鄉月明,思念使女詞人瘦比黃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夢還鄉相顧無言淚千行,思念使婉約派泰斗酒醒楊柳岸曉風殘月,思念使摩詰先生每逢佳節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邊塞詩人老態龍鐘遙望故國,思念使愛國詞人“鐵馬冰河入夢來”。(《思念是一道風景》)例1巧妙地直接或間接地化用了多個詩詞句,從多個角度具體地表現出思念的形態。二、善用修辭放異彩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能增強文章中心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是保證“豬肚”精彩的一個重要手段。例2:春天的雨本是那么迷人,像牛毛、像細針,絲絲縷縷,輕飄細扯,可是這一切在“運動

鞋”的心中都成了惹人心煩的東西。剛才那個“玻璃罐事件”把他的雅興全趕跑了。(《春雨瀟瀟》)例2段作者在描寫中接連運用了比喻、借代、對比等多種修辭,讓讀者身臨其境、如見其人,看到了春雨迷人之景,表現了描寫對象的特點。作者又通過對比反襯出“運動鞋”煩悶的心情。可見善用修辭能使清水出芙蓉,使文章散發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三、真情道白泣鬼神真情實感是好文章的靈魂所在。只有發自內心抒發真情的語言才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正如法國繆塞所說:“最美麗的詩歌是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詩篇是純粹的眼淚。”例3:我的母親,用粗糙的手掌不停勞作,為了我的明天;我的姐姐,在青春年華四處奔波,為了我的學業。我愛她們,因之而愛天下所有平凡或不平凡的女性??我在心底里想對她們說:“你們!永遠是春天的第一朵鮮花,給平凡世界帶來了美麗和真情??”(《春天的第一朵鮮花》)例3作者用真誠的話語表達出自己對母親、姐姐的感激之情,這種真情不但會打動讀者,更會流進他們的心田。四、創造妙語領富有哲理的妙語是作者智慧的噴發、思維的開放。用精彩的妙語表達理性的思想和觀點,能充分地表現出文章的主題,提高文章的價值和品位,還能為“豬肚”鑲嵌上一道亮麗的思想光環,給人以理性的愉悅。例4:執著的追求從拒絕平庸開始。如果你是一只僅僅安于低空飛行的鳥兒,那么你永遠只是一只平凡的鳥;如果你是一尾僅僅安于淺海游弋的魚兒,那么你將永遠看不到深海醉人的湛藍。我們應該追求成為翱翔藍天的蒼鷹,成為遨游深海的猛鯊。如若為土,我們就該成為山岡;如若為水,我們就該成為海洋;如若為樹木,我們就該成為白楊;如若為風景,我們就該能夠黯淡所有

的風光。拒絕平庸,追求完美,這樣的生活才充滿活力。(《執著追求的生活》)例4用理性的妙語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嶄新看法:拒絕平庸,追求完美。五、嫁接老樹發新芽我們寫文章老是為找不到素材而著急,但當我們翻閱歷年來的考場優秀作文時便會恍然大悟。這些優秀作文不是在選用新材上取勝,相反,都是在許多舊材料上翻新,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例5:瞧瞧歷史吧!我們的老祖宗歸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項脊軒志》這樣的文章;英國大將威靈頓七敗七戰,于是有了永垂不朽的美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于是有了“苦心人”的豪言壯語!莫說挫折不可戰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鮮血、慘淡的人生。莫說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會把這痛苦當作前進的動力。(《那時花開》)例6:在神圣的文學殿堂里,我可以站在梅雨潭邊感受朱自清描寫綠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邊聆聽柳浪與黃鶯的對答;我可以乘著剛朵拉去描繪東方威尼斯的圖畫,也可以靜坐在荷花池邊欣賞如舞女裙般潔白的荷花;我可以手執長矛獨立寒風,感受那“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也可以在夕陽下看那“古道西風瘦馬”??在文學

里融入自然會感到別有一番風味。在文學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謁曹子建,拜訪李太白;悲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嘆孟姜女尋夫哭長城,揚鞭策馬駝鈴古道,玉扇躑躅杏花江南??人類那永恒的美、悲壯的愛,在歷史長河中閃爍,在我的心靈中升華??我還可以欣賞戰國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雄關,西晉竹林七賢的隱逸,唐的繁華與宋的儒雅,元的四海歸一以及明清的肅穆莊嚴。(《在神圣的殿堂里》)以上兩例文段的內容我們似乎眼熟,這些眾所周知的事例,通過作者靈活地整合運用,觀點頓時鮮明,形式頓時新穎,給讀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收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濃墨重彩繪華章,讓我們用心動神怡的語段撐出一個碩大肥壯的“豬肚”來!

篇8

關鍵詞: 課內閱讀教學 寫作教學 有機聯系

一、課內閱讀中激起思想和情感的火花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都是廣泛閱讀的作用。語文課本所選的文章都是一些經典篇目,包括各種文體,這些經典文章,在立意、選材、體裁安排、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無不匠心獨運,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典范。厚積思維觀點和表達能力,方能在作文中薄發。把課內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聯系,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豐富思想和情感,做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積累思維比積累寫作更重要”。在閱讀中學會思考,豐富思想和情感,是寫作時必要的“思想”準備。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言之無物,無病,感情偏頗,觀點片面……實質是思想的貧乏和情感的單薄。思想境界的崇高,是長期的閱讀中思想和情感涵蘊的結果。

如何豐富思想和情感呢?

1.誦讀涵泳。

通覽語文教材,處處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愛國的情懷和辯證的思想:有有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經典閱讀中這些光輝的思想,融入學生的思想情感中,化為內在的氣質。做人談吐時,胸有正氣,抒之以文時,才能思想輝煌。就作文指導來說,豐富學生的思想、觀點,提升精神,才是提升境界的根本。

傳統語文教育以“讀”為主,清代龍啟瑞的一份古代兒童課程可以為證:每天早起溫習讀書、背誦;上生書時,老師講解畢,“命學生復述一遍,乃就位念一百遍”;午后,寫字、溫書、背;晚上練習作對,燈下讀古詩,隔日學寫詩,逢三、八日作文,逢初一、十五作史論詩賦。由此,我們看出,傳統閱讀寫作教學強調以學生的自讀為主,教師的講解為輔,以讀促寫。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說:“學者讀書,須要致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詠,切己省察。”涵詠把讀與思融匯,以達到審美境界。誦讀,使學生在直接觸摸語言中自悟自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反復品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細嚼慢咽”,諸如一個字、一個詞語、一個標點,體會表達的精妙,激發內心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加強誦讀涵詠,在誦讀涵詠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

2.點撥感悟。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這里所說的“啟”與“發”和“舉一反三”,實際上就是一種點撥。葉圣陶說:“教師之教,不在于全盤講授,而在于相機誘導。”所謂“相機誘導”,也就是適時點撥。

點撥學生思考思想問題,在師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動中激發學生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透過廣闊的歷史視野,思考人類普遍的命運走向和價值追求,尋找做人以至作文的真諦。例如,在《寡人之于國也》一文的教學中,討論問題導引:孟子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至今仍有繼續借鑒的價值追求,意義何在?在《沁園春?長沙》一詩的教學中,導引學生想象體悟,年輕的“獨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時,不是慮己而是“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抒發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大堰河,我的保姆》篇末這樣幾句詩:“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呈給愛我如愛她自己的兒子般的大堰河。”在教學中,提示學生討論品味:這幾句詩可否刪除,是否關系到作者的情懷更上一層樓,立意是否有山外有山的奧妙。在《蘇武傳》一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追問、反思細節:蘇武九死一生,牧羊十九年,為什么“臥起”杖節?重在點撥理解蘇武的情操:蘇武的人格魅力不僅僅在于他所表現的民族精神,更為可貴的是,他杖節,不辱和平使命,牢記兩國安危,心系天下眾生。

教師通過上述經典課文教學,可引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展開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激感體驗。從思考自我,走向關注大我、關注民族、心系天下,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情操,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才能不朽;為人民謀幸福的文章,才能流芳。只有思想深刻,做人才能頂天立地,作文才能熠熠生輝。

(二)積累寫法,語不驚人死不休。

心理學把“遷移”看作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閱讀教學中的許多訓練可以轉化為寫作能力的養成,為擁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作文表達涵養而日積月累。

1.學習寫法。

在閱讀教學中,注重閱讀能力向寫作能力的良性遷移。譬如,閱讀中的解題與作文中的審題、擬題的對應;閱讀中的歸納、概括中心與作文中的立意、確定和表現中心的對應;分段、概括段意或立小標題與編寫作文提綱的對應;區分課文主次與作文中怎樣安排詳略的對應;閱讀中的捕捉中心段(重點段)與作文中怎樣突出中心的對應;品評課文中如何譴詞造句與自改作文的對應;學習課文作者如何觀察事物與作文前學習觀察的對應,等等。

2.模仿練筆。

(1)片段作文。有意識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顯著的寫作特色,讓他們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例如,在“了解環境描寫作用”的閱讀教學中進行環境描寫片斷寫作。在片段作文前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環境描寫的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背景(如《林黛玉進賈府》中的賈府描寫);二是渲染氣氛(如《祝福》中對祝福景象的描寫);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蘇武傳》中對地窖,對荒無人煙的北海的描寫);此外,還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映襯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然后,要求學生寫成400字左右的片斷,并要求明確作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2)仿寫。仿寫使學生逐步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語文課本選編了常見的各種文體,而且每一個單元基本上是按照文體來編排的,這為進行仿寫訓練提供了方便。例如,高中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是新詩,如《沁園春?長沙》、《再別康橋》等,在講透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之后,指導學生以課文為范文,寫一首新詩,作文題目可以是《沁園春?校園》、《再別母校》等,引導他們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模仿課文的手法。結果,學生對這次作文很感興趣,寫出了比較像樣的新詩。把同學的優秀習作張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上,達到讀寫結合的預期。又如,人物傳記單元教學時,布置寫作《自傳》或《××傳》,使學生通過寫作實踐,熟悉按時間順序、詳略得當,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掌握用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傳記寫作知識。這樣,學了理論馬上有實踐的機會,同學們會感到有文可依。

(3)課文與習作的對照分析。例如,學習《過秦論》、《勸學》、《師說》等課文,注意學習怎樣提出中心論點:《過秦論》篇末點題,卒章顯志,《勸學》和《師說》開門見山,開篇點題;學習課文《勸學》、《師說》時學習,用幾個分論點從幾個方面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學習《勸學》、《拿來主義》課文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教學中注意將課文的長處與學生習作的短處對照分析,取長補短。

寫作能力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課堂閱讀教學中的寫作滲透是一條重要渠道。

二、課外閱讀中開辟源頭活水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促使課外閱讀和寫作相長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閱讀名著、報刊、雜志,拓展學生閱讀空間,寫讀書筆記,練縮寫。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課外閱讀是延伸的課堂,引導學生制定好讀書計劃,上好課外之課。

1.閱讀名著,寫讀書筆記。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的規定,結合名著教學,要求學生閱讀后寫讀書筆記。比如,布置《三國演義》、《紅樓夢》的課外閱讀時,分章回按要求寫500字的讀書筆記。同時還充分發揮評價功能和機制,適時表揚和鼓勵認真積極大量閱讀的學生,朗讀他們的讀書筆記,在積極和諧的氛圍中喚醒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每年寒暑假,均有一道作業:讀一本喜愛的名著,寫三篇各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以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2.閱讀報刊雜志,訓練縮寫。

要求學生閱讀雋永精美的報刊雜志,如《讀者》、《青年文摘》等,先讀喜愛的文章,再將文章縮寫成200字之內的素材,要求保留主人公、主要情節、經典語言片斷,最后標明文章的出處。實踐證明,這些素材在平時和考試的作文中大有用處。

以上活動作為練筆和醞釀思想、情感的手段,可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廣積作文素材。

(二)閱讀生活這本大書,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寫時文短評、寫周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觀察生活,寫周記。

生活為作文帶來了源頭活水。教師應在學生讀好“有形”之書的同時,引導學生“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走出校門,親近大自然,觀察世態百相,讀懂人生、社會、生活這幾部“無形”的大書。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激發靈感,學會捕捉,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分門別類的積累下來,比如,廣告詞、優秀作文、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有意思的話、一些感觸和感受等,寫進周記。

2.關注熱點,寫時文短評。

針對關乎國計民生,關乎天下安危的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及時寫作時文短評,以期與熱點同脈動,砥礪思想覺悟。這不僅可以為作文積累富有時代氣息的素材,而且可以使學生能更直接地閱讀社會,閱讀人生,有更開放的視野,培養創新的意識。

此外,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圍繞課外閱讀,我還指導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寫作實踐活動。如舉辦課外閱讀的心得交流會,鼓勵學生參加手抄報比賽、現場征文比賽,以調動學生的讀書寫作積極性。盧怡嵐同學自告奮勇參加征文大賽,林沛同學獲得2010年3月思明區現場征文大賽二等獎,等等。

總之,教師從整體的原理出發,把閱讀和寫作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看待,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采取以讀導寫,先讀后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的辦法,可較好地發揮整體優化、融匯相長的作用。蘇軾在《琴詩》中道出了“琴聲”與“指頭”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期望的就是讓閱讀的手指在生命的琴弦上彈奏出作文的華美樂章。

參考文獻:

[1]論語.上海辭書出版社.

[2]葉圣陶作品精選.

篇9

一、數字“3”在故事中的運用

讀著一個個童話故事,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作者經常會在故事里安排三個主要人物,或者三個具體的故事情節。比如《格林童話》中的金鳥,安排了三個王子去捉金鳥,最后一個勇敢謙虛的小王子又在最后得到了金鳥、金馬、金公主。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只小豬》,作者讓第三只小豬蓋的房子最牢固,以體現它的勤勞能干。德國童話《三個音樂家》中,小提琴手和喇叭手去對付矮人老公公都沒有成功,而吹笛手以他的勇敢和機智,最后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就連我國的神話故事中也有《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我認為這樣安排故事可以使故事內容更為飽滿,讀來更有情節感,有時作者又通過比較來傳達善良、寬容、勇敢等品質,或者是體現做一件事情的不易。

發現了這樣一個秘密,我特意安排了一次練筆,也把“3”運用到自己的童話故事中去。比如,你可以安排三個小動物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或者讓一個小動物經歷了三次才把一件事順利完成。經過提醒,孩子們的筆下就產生了這樣一些故事,《小白兔找工作》,讓小兔找三次,以體現小兔的懶惰;《三個朋友》,通過故事表達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出走的小猴》,小猴走三次,媽媽找三次,體現媽媽對孩子的愛。雖然,還有很多孩子不能學得很老練,但故事內容飽滿了許多。

二、讓兩個“我”進行對話

德國貝伊修達恩著的童話故事《紅色魔法書》里,小男孩西姆奈學到魔法后,把自己變成一頭肥牛,讓爸爸賣了賺錢,然后自己再變回來逃掉,當他進行得很順利后,他內心的“我”站出來勸解自己:“西姆奈啊,你今天做了一件壞事!你騙了人家,想想如果被騙的人是你,會不會難過呢?下次不能再這樣了。”但西姆奈看著爸爸開心的樣子,并沒有收手,直到變成馬后無法變回原形,他頭腦中的另一個自己又說話了:“你看,都是你不聽我的話,如果你不騙人,怎會落得如此下場?”

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中的心理斗爭也寫得很精彩,當皇帝去看新衣卻看不到新衣時,他慌了,內心隨之開始暗暗說話:“什么情況?哪兒有漂亮的布料?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見?不行,我決不能像個傻瓜一樣愣在這兒。”然后,皇帝就開始了裝腔作勢的表演。

這樣的內心活動是不易察覺的,往往會被忽略,但通過故事,通過點撥,孩子們就會恍然大悟,并嘗試著模仿。其實,不僅僅童話故事中用得著這樣的內心描寫,生活中我們的心理斗爭無處不在。例如:媽媽不在家,你想看電視,但作業還沒有完成的時候;考試時遇到一道難題,只要向同桌那兒瞄一眼就可以了,但要不要真的這樣去得分;我把班級圖書角的一本書弄破了,但沒有人看見,我要不要承認……相信只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樣的心理活動無處不在,他們很快就能掌握方法,把它表達出來。

三、讓文中的人物開口說話

一個故事少不了精彩的對話,對話是作文的“魂”。而孩子們編寫的故事里,總是忽略對話描寫,懶于斟酌對話。閱讀童話時,我帶領孩子們進入角色反復表演對話,品味對話時的神態、動作,找尋對話描寫的方法。以《海的女兒》為例,摘錄文中的一些對話:

①“慢著,我們還得談個條件。”巫婆又說,“你必須拿你最好的東西來換我的藥――我要你悅耳動聽的聲音。”

②“哦,他竟然不知道是我救了他的命!”小人魚在心里說。盡管這樣,她依然愿意為他做出任何犧牲。

③突然,王子狂喜地叫起來:“啊,我的救命恩人,我終于找到你了!我是多么幸福啊――這真是上天的安排!”

這三句話中提示語的位置各不相同,怎么安排很有講究。一般提示語的安排有五種不同的位置,作用的細微變化如下:

第一種,提示語在前,一般強調提示語。

第二種,提示語在后,一般突出說的話。

第三種,提示語在中間,一般突出前后說的話,提示語既有語氣上的停頓,也有意思上的停頓。

第四種,省略提示語,使得對話流暢、急切。

第五種,提示語和說話內容各獨立一節,既強調了提示語,也突出了說話內容。

篇10

在作文時,我們就完全可以利用事物間各種映襯關系來加強具體的表達效果,這種以其它人物、事物、情景來襯托主要描寫的人物、事物、情景的表達手法叫做“襯托渲染法”。

正襯渲染

俗話說: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用美的或丑的事物來襯托更美或更丑的事物,就是正襯。如《桂林山水》中,為了烘托桂林水美,而用大海、西湖正襯,寫道:“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有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同樣,描寫桂林山的奇特也采用同法,“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大海的壯美、西湖的優美、泰山的雄偉、香山的奇麗是人所共知的名山名水,可在作者筆下似不如桂林山水美有一襯,使讀者更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感。

反襯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