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荷花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31 22:1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荷花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荷花的詩句

篇1

2、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芙蓉》清·鄭板橋

3、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4、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別儲邕之剡中》

5、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采蓮曲》隋·殷英童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7、下有青污泥,馨香無復全。《京兆府栽蓮》

8、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浣溪沙》薛昭蘊

9、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采蓮》南朝·梁·吳均

10、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阮郎歸·初夏》

篇2

教學片段: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詩,它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寫的《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自己讀一讀,它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荷花。

師:誰能介紹荷花的樣子?

生:荷花,又名蓮花、水華、芙蓉、玉環等,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學生搜集資料介紹荷花)

師:讓我們也來欣賞荷花(圖片賞花),誰能用幾個詞或一段話形容你看到的荷花。

生:千姿百態、婀娜多姿、高雅脫俗……

情境是“紐帶”,是架起學生與教師、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紐帶,是建立學生與文本知識銜接的紐帶。基于情境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學中教師從文本的特點出發,引入古詩情境,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詩人筆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美,然后賞荷花、說荷花。用古詩創設情境既解決了北方的學生因“荷花”離生活遠而不了解荷花的問題,又激發了學生對荷花的興趣,它似綿綿春雨啟迪著學生的智慧,學生用豐富的詞語形容荷花美,表達荷花美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之中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引用古詩語言,妙語生花

語言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富有啟發的語言,能引起學生思考;充滿激情的語言,能產生心靈共鳴;生動優美的語言,能陶冶學生情操;親切溫暖的語言能給予學生自信……

在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引用古詩,使學生一起分享古代文人墨客對荷花的贊譽,從而進一步感受作家葉圣陶筆下的一池清新美麗、各具姿態、色彩明艷的水中荷花。古詩的語言充滿了感染力,充滿魅力,使課堂融入在詩情畫意中,使學生陶醉在畫意詩情中。

在介紹荷花的不同姿態時,教師用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詩句體現含苞未放的花;引用唐代李商隱的詩“世間花葉不相論,花入金盤葉作塵,唯有綠荷紅菡萏,舒卷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了解荷葉生命的絢爛;含滿果實的蓮蓬在秋風中載歌載舞的情景,引用了“葉圓花好千秋韻,玉潔冰清萬世新”的佳句。

在引導學生理解荷花的品質時,教師用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使學生感受到荷花自古備受人們青睞,這不僅因為她色香俱佳,更因她卓而不群的性格。荷花嬌艷但不失清純,雍容大度卻不嘩眾取寵,清香中透著謙遜,柔弱里帶著剛直……

千古歲月,悠悠詩情,就像片片花瓣帶著沁人的芳香在課堂上流淌,在學生心中流淌。古詩的引用使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語感的教學,也成了學生感受古詩文化的課堂,課堂也因古詩的魅力而綻放異彩。

三、運用古詩拓展,情感升華

在《荷花》一課教學結束時,教師把字字珠璣、歷來為人所傳誦的《愛蓮說》送給學生,伴著音樂讓學生走進宋朝周敦頤的名篇佳作中,再一次感受荷花的品質、荷花的精神,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也升華了學生情感,讓學生在意境中留下無限的遐想。

篇3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19題;共102分)

1.

(5分)讀一讀,數一數

有________個翹舌音音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zhī小老shǔ,zhēng

叫zī

zī。人們都討厭,一起來打shǔ。

2.

(3分)?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問題

①鳴翠柳的“翠”字,該字的上半部分寫成“羽”字是否正確?________;“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筆順是:________

②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含”字,哪兒容易寫錯?它與“嶺”字的右半部分有什么區別?

________

3.

(18分)給下列字加上偏旁組成本課的字,再擴成三個詞寫下來。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分)選詞填空

①我們國家有十三________人口。

②同學們________口同聲地說:“好”!

③奶奶________起往事。

④我________小紅去書店看書。

⑤門________他輕輕地關上了。

⑥我要加________努力學習。

5.

(2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反映了大自然的:(

①色彩美

②動態美

③聲音美

④形象美

⑤人工美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6.

(6分)按拼音寫漢字

jué

liú

________句

停________

河________

liǔ

lǐng

________樹

西________

白________

7.

(6分)讀拼音,寫詞語

①畢竟xī

hú________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②接天lián

yè________wú

qióng________碧,映日

huā________別樣紅。

③窗含xī

lǐng________千秋雪,門泊

dōng

wú________萬里船。

8.

(2分)填空。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寫蓮葉的詩句是________,描寫荷花的詩句是________。

9.

(3分)讀《絕句》,結合詩句的意思,理解下列詞語。

鳴:________

窗含:________泊:________

10.

(2分)選擇理解正確的一項。(

?

A

.

“門泊東吳萬里船”中的“萬里”是虛指,意思是行程很遠。

B

.

“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

11.

(8分)組詞

湖________

蓮________

窮________

荷________

絕________

含________

嶺________

吳________

12.

(3分)給下劃線的字選著正確讀音。

一行(xíng

háng)________?門泊(bó

bé)________?翠(cuì

huí)柳________

13.

(4分)下列詩句寫的分別是哪個季節?請你填一填。①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_______

②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________

③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________

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________

14.

(6分)形近字組詞

絕________

決________

含________??令________

舟________

船________

15.

(2分)多音字組詞。

行:háng________

xíng________

16.

(8分)把詩句補充完整,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①兩個黃鸝________翠柳,一行白鷺________。________

②窗________西嶺________,門________東吳________。________

17.

(5分)填空。

《絕句》這首古詩作者分別是________代偉大詩人________。在內容上側重于________。并借景________。《絕句》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________的心情。

18.

(8分)讀課文填空

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________朝詩人________,詩句描繪的是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_,向人們展示了________(時間)西湖的獨特景色。

②《絕句》的作者是________朝詩人________,描寫的是明媚秀麗的________(季節)景色。

19.

(5分)默寫古詩

絕句

兩個黃鸝________?,________?白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題

(共1題;共13分)

20.

(13分)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1)寫出詩中下列字的讀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試著用現代文寫出后兩句詩描寫的景色。

(3)從前兩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寫了作者(

)時的所見所聞。

A

.

春日賞花

B

.

夏日淋雨

C

.

春日遠足

D

.

夏日游園

(4)從詩人的描述中,我們領略到了一個(

)的春天(雙選)。

A

.

草長鶯飛

B

.

生機勃勃

C

.

色彩繽紛

D

.

花紅柳綠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19題;共10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二、閱讀題

(共1題;共13分)

20-1、

20-2、

篇4

古漪園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區南翔鎮,占地10公頃。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原名漪園,取“綠竹漪漪”之意。全園劃分為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6個景區。以綠竹依依、曲水幽靜、建筑典雅、韻味雋永的楹聯詩詞以及優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聞名。獨到精巧的藝術構思,使古漪園更顯出古樸、素雅、清淡、洗煉的氣韻。

大暑時節的池塘里,荷花正開放著。加上古漪園有大缸育栽的荷花,盛開燦爛絢麗,風情萬般。天越熱,荷花開的越茂盛。微風吹來,荷葉搖動,花姿美麗,很招人喜愛。荷花的花瓣粉紅晰白,晶瑩剔透,潤嫩婀娜。睡蓮也是乳黃的、紫紅的,蜜蜂飛翔其中。太陽雖高升,光線直射,照透薄薄的花瓣,反而多姿多彩,別具風采。只要拍攝時,把握好角度,悉心注意光線的照射方向,感覺紅花綠葉的色彩韻調,能拍攝出層次分明、色彩豐富的好照片。攝影愛好者拍照,拍起來很過癮,也顧不得烈日當頭,汗流如注。對著荷花,拍下許多麗姿美色。據我的經驗,從北方的齊齊哈爾,到南方的澳門,都拍到過荷花,不僅僅是“江南可采蓮,荷葉何田田!”

每年荷花開,總是惹人愛。大概與關于荷花的美麗傳說有聯系吧。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到人間男耕女織,十分羨慕。于是,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到天亮也舍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荷花又稱為蓮花。宋朝的周敦頤所著的《愛蓮說》是贊美蓮花的名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已成為君子品格的寫照。

中華文化泱泱博大,抒寫荷花的詩歌就不計其數。在這里,僅摘幾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和詩句。

閱讀這些詩詞,欣賞新荷之麗姿美色,品味人生之甘甜炎涼,是極為愜意的事情。讀到宋朝詩人劉摯的一首《湖上口號》,卻寫得別具一格:“莫恨細葩猶未爛,葉香原是勝花香。”這里的細葩:是荷的小花蕾,有的尖尖的,比雞蛋還小。未爛:是指花兒還沒有盛開得燦爛樣子、還未光彩鮮艷之風貌。筆鋒一轉,不動聲色地寫出了一句好詩:“葉香原是勝花香”。花好一時艷,而綠色的荷葉滿池連片,雖淡泊而不鮮艷,卻表達了默默無聞、光合養分、烘托花朵、培育蓮藕的情懷。葉香原是勝花香,還正是一種自信、一種境界的真切寫照呢。宋朝大名鼎鼎的蘇軾寫的《蓮》:“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更加夸張了。花也折下了,蓮籽兒也剝出了,倒使夜露帶上了荷花的風味,月光也帶有荷花的香氣。不寫花,卻寫得更加的浪漫,而更富有詩意。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齊安郡中偶題》:“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他表達的離愁別恨,也是西風中搖曳的綠色荷葉。中國文化的意境,常常營造在描寫對象的具體形象之外,飽含著人的情感。坡真是大家,夜露有荷味,月光也荷香,虧他想的出來。這可給我們攝影的出了難題,怎么拍得出來?

看來賞花、攝花,也該多多關注碧荷綠葉。因此,我把鏡頭對準荷葉,果然風情萬般,風味也很濃,也能看到很多淡雅清新的美。

《古風》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風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

坐看飛霜滿,凋次紅芳年。

紅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

《重臺蓮》

唐?皮日休

欹紅婧力難任,每葉頭邊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見,兩重元是一重心。

《秋涼晚步》

宋?楊萬里

綠池落盡紅蕖卻,葉猶開最小錢。

紅蕖:紅荷花。卻:開盡。

最小錢:形容新出水的小荷葉。

《踏莎行》

宋?賀鑄

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芳心苦:蓮心味苦。此處為雙關語。

《蓮藕花葉圖》

元?吳師道

篇5

寫花花草草的向來不少,有鴻鐘毅的《紫藤羅瀑布》,有劉國林的《可愛的草塘》,還有齊白石的《歲竹三友》……而我今天寫的這歲花三友是:迎春花、荷花、梅花。這三友雖然不及牡丹的富麗堂皇;論淡雅也不及茉莉的婀娜多姿;論名氣也不及秋菊的名揚四海……但是,他們獨特的一面吸引人的眼球吸引人的心靈。

冬爺爺走了,春姑娘有邁著輕盈的步伐來接冬爺爺了。春姑娘在尋找迎接他的使者,春姑娘在快樂的遨游。不一會兒她發現小草的嫩芽還沒鉆出來,又看看小河小河的冰還沒融化……春姑娘傷心極了,這時一株迎春花在含苞欲放向他招手。春姑娘轉怒為喜,觀看迎春花成長。迎春花的外表酷似“王冠”。“王冠”上開滿了黃色的小花,繁星點點,像一顆顆閃光的黃寶石。欲開的花苞一個個小茄子,綠中帶黃。過了幾天迎春花綻放出黃色的花朵。每朵花里的黃色花蕊像一個個小廣播說:“春天來了。”

接下來介紹我的第二友荷花。一天,我和幾個朋友去看荷花,當我們到池塘邊上。你看那荷葉,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大的似青羅傘,小得像一個個精致的玉盤,高的高出水面1米多,矮的緊貼水面。一陣風吹過荷葉似綠衣仙子在飛舞。再看那荷花,形態各異,顏色更美了。有的潔白如玉,有得粉紅似霞,有的盛開了,有的含苞欲放,他們有的像膽小怕羞的小姑娘;有的像火苗在飛舞,這就是我的第二友。

寒冬臘月,北風呼嘯,這和的詩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所描寫的風景是一樣的就少了一朵梅花。快看枝頭有一朵梅花在俏麗開放。在雪地梅花傲雪怒放,梅花紫色的花瓣和白色的花蕊行成鮮明的對比。梅花在雪地一枝獨秀,正應了那句老話:早開的梅花——一只獨秀。梅花他不做井底之蛙梅花頂開了積雪看到了新的世界。

這三位就是我的歲花三友。

篇6

關鍵詞:詠蓮賦;蓮花;意象;意蘊

蓮花,又被成為荷花、芙蓉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同時又具備一定的實用性。本身又具有較強的文化內涵,廣受自古以來的中國文人墨客的鐘愛。他們在詩文中表現蓮花的意象,借用蓮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懷。從自古以來一系列的詠蓮賦中,就能夠看出蓮花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意蘊的意象。

一、詠蓮賦中的蓮花意象

蓮花作為中國十大名花,因為其自身的形態特征等而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自古以來,不計其數的文人墨客借用蓮花的意象來表現某種思想與情懷。蓮花意象最早是被作為愛情的象征,在我國漢代就有大量的詠蓮的辭賦,在漢樂府《江南曲》中就有典型的對于蓮花的描繪;“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就是通過民歌的形式來表現蓮花這一意象,魚兒戲蓮,比喻一種比較堅貞的愛情。蓮花意象最初也與女性形象有著一定的關聯,很多詠蓮賦中都借用蓮花來刻畫女子的容貌,同時也用來表現女子的純潔美好的心靈,在《詩經》早就流傳,就是將蓮花比作美女的記載。《國風?陳風?澤陂》中就提到:“彼澤之波,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寢寐無為,涕淚滂沱。”描寫的就是將男人將蓮花比作自己傾慕已久的美女,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內心的傷痛。無論是是睡著還是醒著,眼淚和鼻涕就像下雨一般情不自禁的流出來。蓋蓮花也叫芙蓉花,也叫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長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蓮花常用來象征愛情,而并蒂蓮尤其如此。二蓮生一藕的圖畫,叫“并蓮同心”。

蓮花的最初內涵與蓮花與女性的關系十分親密,這就使得文人對蓮花愛不釋手,這樣就出現了很多與蓮花有關的文學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用蓮花來描述女子的容貌,通常把蓮花比作美麗純潔的女子。王昌齡的《采蓮曲》就有描述,將蓮花比作魅力的女子,是對美妙美好的象征,也是文人的千古絕唱。哪吒也是生與蓮包,死后又復生與蓮花,這都是蘊含這貴人生貴子的吉兆,所以自古至今蓮花都是一個美好的吉祥的征兆。

二、詠蓮賦中的蓮花意象的文化意蘊

蓮花是佛的象征,具有一定的宗教意蘊。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潔,象征著菩薩與佛的超脫紅塵,四大皆空;蓮花的另一個特性就是花死根不死,來年又發生,這就象征人死魂不破,在不斷的輪回中。在佛教中,他們把蓮花看作最圣潔的花,以蓮喻佛。象征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干擾。佛教有寶傘、雙魚、寶瓶、蓮花、白螺、如意、寶幢、金輪八種吉祥寶物,釋迦牟尼把蓮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于蓮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義,佛經中把佛教圣花稱為“蓮花”,把佛國稱為“蓮界”,把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蕖華合掌”,甚至把佛祖釋迦牟尼稱為“蓮花王子”。蓮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種子(蓮子)并存的。象征我佛“法身、報身、應身”“三身”同駐。

在佛教哲學體系中,蓮花是至關重要的象征物。蓮花生長的泥塘,象征未開化人類所處的混沌之中。泥塘同時代表著生與重生之轉輪。當花莖出水面,此時生出的蓮花象征佛教的核心思想:人類通過提升自己,可以超越較低本性。當花苞于手面徐徐綻放,這一幕被視作純潔的象征,而盛開的蓮花,則代表人類已經得到啟迪和教化。

與此同時,蓮花意象也象征著高潔的人格內涵。周敦頤在名篇《愛蓮說》中也表達了自己對荷花的喜愛:“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具有”花中君子”的美譽,從以上就可以看的出來各個時代的詩人都是以蓮花自喻,學習蓮花本身的高貴品質。另外,從大詩人李白的詩句中也能看出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都表明了荷花的自然之美。荷花的象征意義也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清廉。青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荷花,即“清廉”之意也有諧音,就是因為這個也被比作做官清廉,不與世人同流合污。例如,一幅由青蓮和白鷺構成的“一路清廉”圖,就被很多仕途的官員放在自己的書房,來告誡自己要像荷花一樣清廉。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荷花更代表吉祥,在其它的傳統文化中荷花也被很多地方作為吉祥的象征。

篇7

關鍵詞:《詩經》;蓮;意象;內涵

從《詩經》中的“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楚辭》中“集芙蓉以為裳”,到曹植的《洛神賦》中“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李白的《古風》中“美人出南國,灼灼芙蓉姿”,再到周敦頤的《愛蓮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蓮”意象貫穿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學作品。在這樣一個文學發展的長河之中,“蓮”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內涵不斷得到豐富。而“蓮”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里,則是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當中。可以說,《詩經》開啟了文學作品中“蓮”意象的濫觴。本文就《詩經》中“荷”的內涵展開探討,進而發掘作為文學作品中“荷”意象的源頭的意蘊。

一、《詩經》中的“蓮”

《詩經》中提到“荷”的詩歌主要有三篇,分別是《邶風·簡兮》、《鄭風·山有扶蘇》和《陳風·澤陂》。

《邶風·簡兮》:“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左手執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從上面可以看出,這三篇都是表現愛情的詩歌,并且都是用“蓮”來比喻女性。《鄴風·簡兮》是一個女子贊美似愛的情歌。末章以“山有榛,隰有苓。”(“苓”古“蓮”字)來起興。《鄭風·山有扶蘇》也是寫一位女子與愛人歡會時,向對方唱出了戲謔嘲笑的短歌。首章以“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來起興,“荷華”就是荷花。《陳風·澤陂》是一位男子追求愛人的歌,分別以“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菡萏”起興,蓮與蒲草并提。這三首詩中“蓮”均出現在表現愛情的詩歌中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特殊內涵的。

二、《詩經》中“蓮”的象征內涵

2.1荷花象征著女性,突出其美麗的特點

《詩經》中花的種類繁多,以花喻女子的名句很多,比如:“有女同車,顏如舜華”、“桃之天天,灼灼其華”等。當然,上面提到,荷花就是其中之一,《邶風·簡兮》中,“山有榛,隰有苓。”中榛代表的就是男性,“苓”即“荷”,代表的就是女性。

《鄭風·山有扶蘇》中,“隰有荷華”,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提到:“放鄭聲,遠佞人。鄭聲,佞人殆。”后代評論者也誤解此句的真正含義,皆以為鄭詩。《毛詩序》:“《山有扶蘇》,刺忽也。所美非美然。”①朱熹將其定為“”詩。其實只要以客觀的眼光來看,這不過是一首清新的宛如民歌的情詩。這首詩中以植物起興,首句分別以“扶蘇”和“荷華”喻男性和女性,寫的是一位女子與情人約會時的歡快心情,與情人調笑的情景。

《陳風·澤陂》中有“彼澤之陂,有蒲與荷。”“蒲”又名“香蒲”。生在淺水處,葉子可做扇。“荷”、“茼”和“菡萏”均為蓮的別稱。其中,“茼”特指蓮蓬。“蒲”和“荷”同為水生植物,在水中相伴而生,交相輝映。此詩是一首發生在水邊的戀歌。聞一多以為這是一首“女詞”,以女性的口吻詠唱的情歌,以“蒲”和“荷”來比喻男女雙方。《鄭箋》中認為:“蒲以喻說男之性,荷以喻說女之容體也”。②荷花作為女性的象征首先是源于它的外形特征,“夫比之為義,取類不常: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③這里以荷之外貌和女性外貌做比。從《爾雅》對“蓮"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先民對荷花的各個部分區分很細,與審美觀念密不可分,荷花的花冠碩大而美,高高挺立于水面之上,猶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在《詩經》很多的篇章里流露著先民的女子之美:高大、豐腴、艷麗。在以描繪美人而著稱的《碩人》中有“碩人其頎”,《澤陂》中有“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有美一人,碩大且儼”的詩句,均以“碩”來形容人的美麗。可見,先民對美人的判斷來源于其外形的碩大,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由上可見,“荷”首先代表的就是女性,突出了女性美麗的特點。

2.2《詩經》中“荷”的生殖崇拜內涵

《詩經》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開端,是富有人民性的文學遺產,有大量詩歌描寫了古代先民對愛情和幸福的大膽追求,把愛情生活與優美的自然環境或勞動生活結合起來,感情真摯樸實、生動活潑。所以,《詩經》所體現的內容和情感的民間性與真實性是我們探討“蓮”意象生殖崇拜意義的重要前提。

2.2.1“蓮”象征著男女情愛

上面提到過,《詩經》中的“蓮”意象都出現在表現男女愛情的詩歌之中。都是以“蓮”來起興。“興”是《詩經》三大表現手法之一,“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朱熹《詩經集傳·關雎注》),實際是“象思維”的一種顯現,屬于聯想法,借著鳥獸花草、風霜雨雪、日月星辰等自然之物來興和抒發作者內心的情感。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創作者對興之物即意象的選擇不是隨心所欲、一時性起的,而是選擇那些與托興之物的特點有相似性和相關性的意象。如《周南·關雎》借鳴春求偶、相依相戀的水鳥起興,表達了君子對“伊人”的愛慕思戀,欲與之相思相守的熱烈情懷;《齊風·敝笱》以“敝笱”即破舊的漁網象征沒有的女性等。所以,《詩經》中的“蓮”意象不約而同地出現在愛情詩當中,表明了“蓮”與男女情愛有必然的聯系。

2.2.2“蓮”象征女陰

對于“蓮”象征女陰,其實在很多民俗事象中很明顯的體現出來。像比如“魚戲蓮”的剪紙畫等。

另外,《國風》當中的起興句式幾乎沒有相同的,唯有“山有,隰有”這種句型共出現了5次:《邶風·簡兮》中的“山有榛,隰有苓”;《鄭風·山有扶蘇》中的“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唐風·山有樞》中的“山有樞,隰有榆”;《秦風·車鄰》中的“阪有漆,隰有栗”;《秦風·晨風》中的“山有苞櫟,隰有六駮”。令人驚奇的是,“山有,隰有”均出現在表現男女情愛的詩歌當中,《詩經譯注》對此解釋為“一般是以‘山有’喻男,‘隰有’喻女”④。選擇“山”與“隰”作為區分男女兩性的意象,這并非偶然,而是古人原始思維中生殖崇拜的體現。正如黑格爾所說:“東方所強調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識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創造力。”⑤男女交合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也是人類生長繁衍的重要手段,特別在生產力低下的上古時期,人口的繁衍意義非凡,因此產生了對生殖的極度崇拜。生殖崇拜不是某一民族、某一地區獨有的歷史現象,它遍及世界各地。黑格爾說:“對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狀來表現和崇拜的。”⑥這種崇拜直接體現在對生殖器官的敬仰和崇拜上。在原始先民心中,男女兩性的本質區別就在于生殖器的差異,從當今生物學的角度分析,這種說法也是正確的。在世界各地都有古人留下的生殖崇拜的圖騰,外形酷似男女的生殖器官。于是,一些有特別形狀的動物、植物被先民用來作為男根、女陰的象征。由于地域環境的差異,用來作為生殖象征的植物也不一樣。在我國遠古時期,生殖崇拜也必然存在,加上“象思維”的影響,我國先民總是以外在事物為參照來認識自己的身體,用特征或功能相似的自然之物指代身體的某些器官。比如,我國先民常以花喻女陰,瓜喻子宮,除了兩者形狀相似之外,在先民眼里,植物的春華秋實還蘊涵著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衍意義。以花卉象征女陰,表達了先民們祈求女性能像花卉一樣果實累累的樸素心愿。所以,以上五首詩歌同時選取“山”和“隰”比喻男和女,包含著生殖崇拜的意義。況且,“山”的突起之狀與男性生殖器外形相似,“隰”為“低濕的洼地”,其凹陷之形與女性相似,這些足以證明以“山”和“隰”作為生殖崇拜象征物是合情合理的。由此推之,“山有”的賓語部分,如“榛”、“扶蘇”、“樞”、“苞櫟”等樹木同樣象征的是男性生殖器官,同理“隰有”的賓語部分,如“荷花”、“苓”,理所應當是女陰的象征了。

2.3“荷”象征了女性的陰柔特點

《詩經》中情詩以植物喻人時多是成對出現,如上面提到的《山有扶蘇》中的句式“山有,隰有”,上句喻男性,下旬喻女性,成對出現使用。上面提到的這種句式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即“陰陽”的角度。《詩經》中常常以具有陽剛意味的植物來喻男性,以陰柔的植物來喻女性。女性在愛情中是以柔美、較弱的形象出現,一陽剛、一陰柔,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成對的出現的意象體現著先秦時代“陰陽"理論。在《易經》和相傳產于伏羲時代的八卦圖都是以陰陽兩種符號代表萬物,認為世間萬物都是陰陽相對:“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先秦時期的文學和哲學在《詩經》得到了契合,先人的哲學思維以文學的形式得到了體現。假如我們把《山有扶蘇》和《澤陂》中的對稱句子以《易經》中陰陽兩種符號來抽象化,那么“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山有嶠松,隰有游龍”,“有蒲有荷”,“有蒲有茼”,“有蒲菡萏"做為比興的句子都是以“—”和“——”的形式交替出現,在形式和象征上都和《周易》陰陽理論吻合。這種產生于上古的樸素辨證思維作為一種集體記憶保留下來。所以說“荷”代表了女性陰柔的特點。

三、“清水出芙蓉”的自然表現手法

《詩經》中雖然是以簡單的形式,用植物來象征男性和女性,但是并不影響著詩的意境傳達。這與“荷花”“清水出芙蓉”的特征不謀而合。

《山有扶蘇》和《澤陂》中的荷花沒有形體、顏色、姿態的描寫,甚至僅僅是名稱的羅列,和魏晉以后詩歌中對事物的繁縟描寫相比近于簡單。很多人將這種方式的產生僅僅歸為先民語言的匱乏和思維的原始,沒有足夠的詞語去描繪自己看到的景色。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是這種簡單卻也自有特點,簡單的形式所蘊含的詩意往往是含蓄婉曲的。繁縟是精雕細刻的工筆之作,這種簡單卻是一種寫意的白描。兩種方式都各有自己的意境。

一種美的意境未必一定需要修飾。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認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兩句歷來被人稱頌,僅是十種景物的排列,除了最后“西下”兩字之外,全無修飾之詞語。與其說深得唐人絕句之妙境,還不如說和《詩經》神韻相通。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這樣的景色描寫中不著一字,而水邊美景,荷花嬌艷,荷花與扶蘇、蒲的相映成趣,如在眼前。

《詩經》中荷花之美盡在它的“自然”之美。《莊子》中有這樣一段話: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脫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溝也,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惰焉!”

——《莊子·外篇田子方》

篇8

【關鍵詞】古詩詞 誦讀 目標 創新

在中國歷史傳統文化中,古典詩詞歷經了幾千年歲月淘洗流傳下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是傳統文化中的奇麗瑰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蘊厚重,意存高遠,能夠感化人,啟發人,教育人,團結人。它如璀璨的明珠照耀著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教育,德育即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樹才能枝繁葉茂,勃發生機。

幼兒誦讀古詩詞,從而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輩的心境;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加強人文修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這是幼兒園語言領域的目標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幼兒應“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然而,幼兒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和感情體驗,對傳統文化知識接觸不多,要想讓他們喜歡古詩詞、熱愛古詩詞,需要教師花一番功夫。我們從美國心理學家托蘭斯所提倡的創新性閱讀中得到啟示,以培養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為終極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了以下幾種古詩詞誦讀教學方式。

一、詩中掘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孩子不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便不會有創造性思維產生。為了讓孩子在積極的思維中對古典詩詞產生探究感,教師常常向孩子激疑。如教《春曉》時,教師問“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還是“不知”?在這看似無疑處設疑,能引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有的孩子說,“知”就是不知,一覺醒來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說,“知”就是知道,因為“夜來風雨聲”,詩人一夜沒睡好覺,所以詩人知道花落了很多;還有的說,“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為詩人聽到了風雨聲,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卻不知道,也無從知道。各種理解拓寬了孩子的思路,豐寓了詩的意境,對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

二、詩詞比讀

比較是認識事物異同的方式,是啟迪思維、深化理解的途徑。閱讀古典詩詞時,教師應讓孩子對詩詞進行思路、中心、語言、意境比較等,在比較中讀出異同、優劣。我們把《別董大》《贈汪倫》這二首詩教給孩子后,并讓他們比較二首都寫離別的詩在意境上有什么區別。幼兒通過品味、理解和體會,師生一起找出《別董大》以悲景寫豪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奮發精神盡顯其中;《贈汪倫》卻是敘事體,“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感激、依戀全在詩句之中。再如教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體會“登高才能望遠”的人生哲理,孩子的眼界開闊了,創造性思維也得以發散。

三、實景賞詩

觀察是思維的知覺。結合古典詩詞教學恰當地開展一些走進大自然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和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體會李白是怎樣與山融為一體,或者是在自然界中尋找知音與伴侶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同時缺少伴侶和朋友的孤獨。學習“西江月”時,我提議家長在夏夜的晚上帶孩子去看月亮,聽鳥驚、蟬鳴、蛙噪這些校外夏夜特有的音響,以及夏天天氣變化的突然和夜行鄉間的輕松和有趣。分享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孩子的心暢游在浩瀚的蒼穹,古人與我們竟是如此地接近!家鄉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我們教學古典詩詞的源泉,四季更替,山水日月更是我們教學古典詩詞的天然道具。熟悉的畫面,暗合的詩意,使孩子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描摩詩境

古典詩詞是最袖珍、最精煉的文學樣式,它往往借助意象來渲染氣氛,借助跳躍的詩行來表達一種意境。課堂上教師要求有幼兒發揮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將這些詩詞轉化成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這不僅有助于幼兒讀懂原詩,而且也使他們讀出畫面,讀透意境。如:教學《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在公園里享受春天的色彩。回到教室引導幼兒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孩子動手繪圖以后,我們再演一演“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讓畫面在幼兒面前立體化、活起來;在扮演詩中角色的時候,充分調動了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詩句沒有繪出的而生活中有聲動態的想象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也成功體驗了詩的意境。學習完這首古詩后,教師采用以詩引詩的方法,把學過的《江南好》,學一學、畫一畫,在似曾相識的詩句中,再次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和詩人熱愛春天的情感。

五、活用古詩

在孩子背誦積累了相當量的古詩詞以后,教師鼓勵孩子學以致用,把古詩詞名句與口語結合在一起。當讓孩子描述春天的時候用“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描述夏天或觀賞荷花時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進而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稱贊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有一次,一位家長告訴我他們一家秋游,在山下停車在民族園吃飯,他三歲多的兒子,眼看大山,順口說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當時不但家長很是吃驚,就連周圍的旅客也很驚奇。家長一直在夸獎我們經典誦讀教學開展得好。雖然孩子在運用詩句不一定很成熟,不是很恰當,但至少說明詩句進入了他們的生活,激活了他們的情趣,達到了積累與生命體驗相結合,為以后豐富自己的氣質和品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品味審美

美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心理引導和情感陶冶,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逐步培養其熱愛生活,崇尚美好事物的精神境界,所以,在古詩文誦讀教學中,不只是引導幼兒感知美、感悟美,同時還要逐步培養幼兒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幼兒詩詞教學中,要引導孩子認真體會和領悟詩歌的內涵,同時要注重對美好事物的理解,培養其鑒賞美的能力,通過對詩歌描寫的人、物、情、景的分析。知道為何美?美在何處。對美形成一定的判斷和鑒別能力。如在教學《墨梅》這首題畫詩時,孩子通過朗讀,觀看梅花視頻和國畫,想象意境,體會感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說出這首詩為什么美?美在那里?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提高了審美能力,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審美教育的目的。可以說,有了教師的創新教學,才有幼兒的創新學習。古典詩詞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讓古典詩詞教學插上創新的翅膀,讓孩子的創新能力與之一起高高飛翔,批判地吸收和創造性地繼承,是我們幼兒教師責無旁貸的義務。

篇9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愿望,蓮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里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愿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么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卻仍然沒有露出什么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于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凄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跡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的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并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 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里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云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與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撲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她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致,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在荷葉底下,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 ,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

篇10

他的工筆花鳥畫,有三個明顯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詩情濃郁,而且是有新意的詩情。傳統的中國畫不管工筆寫意都以詩為魂,善于詩畫結合,在畫上題詩句,做到畫中有詩情,當代不少中國畫重視生命活力和視覺張力,但是詩情不濃。曾先生的畫有的題詩、有的題詞、有的題句,像《冷艷》這張畫,畫冷月夜色下的玉蘭,構筑了詩畫交融的意境,他題詩說:“未盡春寒二月天,枝枝無葉尚冬眠。唯有白蘭多傲骨,怒放懸崖冷月邊。”用擬人的手法,借助傳統的“比德”觀念,把自己的獨特感受灌輸進來,歌頌了白玉蘭傲寒怒放的品格,實際是歌頌一種人的品格,不滿足于所謂生命狀態,他有一種精神追求。

像《細語話來年》,畫一片紅楓,一片秋光,還有兩只小鳥在楓葉間對話,題詩說:“相伴金秋里,細語話來年”,本來小鳥畫得很生動,詩句激發了想象,拓展了境界,增加了生活情趣。

《春風楊柳》很有新意。這個畫里楊柳剛發嫩芽,上面有個喜鵲轉身凝視嫩葉沉思,題個詩:“詹溪汩汩流溫水,楊柳依依發嫩芽。且喜春風無世態,驅寒送暖顧千家。”詩中的“詹溪”有可能是湖南的某條溪水,我沒去過,詩中的“世態”講世態炎涼,畫是常用的構圖,但一經題詩,就富有了時代氣息和廣懷的詩意。

第二個特點,所取精粹,實中求虛,而且空間廣大,是一個大境界。自古以來花鳥畫是畫微觀世界的花花鳥鳥,傳統的構圖有的叫叢艷,畫一堆在地上長的,有折枝,還有清供,像靜物似的,也有全株。近現代以來,花鳥畫不斷發展,在花鳥畫里畫出生命感來不難,畫出與人生密切相關的生活情趣已經不容易,更難畫出大境界,畫出像曾先生這樣叫“云天無際”,甚至還有宇宙深邃,能給人這種聯想。所以構圖上很少留白,有個別留白,其他換成染天,有的是夜里的,有的是云天,就把原來虛的變成了實的,實的也還是實中有虛的。

《三月風》,畫春天從窗里望窗外的景象,竹簾子半垂半卷,外邊有盛開著黃花,黃花也是半藏半露,既有清晰美與朦朧美的對比,又有花葉層層推進的層次感,畫出空間的幽深,這都是前人沒有的。《月朦朧》畫全株棕櫚挺立在夜色朦朧之中,很像唐人構圖,唐人喜歡中軸線構圖,但是他畫出前人沒有的光感和朦朧感。畫中的云海彌漫,把圓月擋了一半,又像薄紗圍繞棕櫚樹纏繞著飄動,棕櫚樹采取的是焦點透視,畫得十分高雅,前面的棕櫚葉上,突出了強光的照射,還有小鳥活動期間,后面的葉子變虛,最后消失在夜空里面,層次感很豐富,空間感很明顯。運用了冷與暖、清晰與模糊,暈染與勾線的對比,把花鳥和云月結合起來。當然還題了趙之謙的對聯,體現了大的境界、醉人的詩意。

他的不少花鳥畫都把花鳥畫在夜色和云氣之中,《即便無情也動人》,畫芙蓉花的;畫的《輕黃淡白染秋容》;畫荷花的《立水芙蓉晚更明》;畫野的《露葉幽香》等等,能夠把襲人的香氣和幽深縹緲的空間結合起來。也有的花鳥畫不是在夜里面,是在白天的云氣里面,這種構思同樣是把花鳥畫畫到了天地之間去,而不是像古代后期已經脫離了大自然環境的單擺浮擱的八股符號了。

第三,是講求骨法用筆為主,但是不拘一法,廣取博收。傳統的中國畫非常強調骨法用筆,以書為骨,極大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但是后來只畫符號了,代替了精心的觀察感受,就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曾先生的花鳥畫很重視用筆法線條描寫造型,但也還有一定裝飾性。他的用筆和造型結合得很好,又能夠融合水彩,充分發揮用水的技法,也還有一些噴灑的技法,就避免了勾勒渲染畫法的單一,畫出了光感、質感,也造成了各種肌理,實現了氣韻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