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啟蒙袁老師范文
時間:2023-03-23 01:08: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的啟蒙袁老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當我還幼稚地像個娃娃一樣,背著書包第一次走進校園,這空曠陌生的環境讓我有些不知所措,是袁老師那一抹淺淺的微笑讓我倍感親切,是袁老師拉著我的手帶我參觀校園,是袁老師母親一般的話語溫暖了我的心田。
一年級的我算不上優秀,成績中上,卻總是不能拔得頭籌,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連簡單的加減法我也可以錯得一塌糊涂,那個時候的眼淚好像一文不值,說流就流。我心里真的不好受,幼兒園里我是最優秀的小朋友,為什么換了個環境成績會一落千丈呢?我并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看著一張50分的卷子大哭起來。袁老師輕輕地走過來,我卻執拗地把頭埋在胳膊里,不理她。不知為什么,那一刻的我,不喜歡這個老師,是她親手給我寫的分數,這個“50分”格外鮮紅,它真的刺痛了我的眼,也真的讓我的心受到了傷害。失望至極,我繼續肆意地流著眼淚,此刻的我,討厭她……
過了良久,老師輕輕地摸了摸我的頭,輕聲說:“別哭了,一次的失敗并不代表次次的失敗,來,我教你這種類型的題怎么做。”老師坐在了我的旁邊,拿起筆開始細心地教我,還鼓勵我說:“沒關系,慢慢來,其實你很聰明,再用點心,你會成為最棒的!我們一起努力!”我使勁點了點頭,認真地聽著老師的講解,慢慢找到了方法,這種類型的題我已經沒有問題了。這一次老師只說了三個字“你真棒!”頓時,之前的那種叫做“討厭”的感覺悄悄溜走了。我重燃了自信心,開始努力學習,像老師說的那樣用心地學習。果然,我的成績直線上升,躍入了班級前五名的位置。是袁老師幫我建立了自信,讓我對學習充滿了興趣。
篇2
爸爸是我的啟蒙老師,他教會了我如何運子,雖然只是些象走田,馬走日,?子拐彎炮間打的普通走法,但對于我這一位幼齡而又未滿四歲的兒童來說,是多么的驚奇與愉快呀!
我的象棋之路就是從那時侯開始的。每天,我都會哭著鬧著把正在洗衣服的媽媽,正在備課的爸爸拉過來和我下棋,不下上五盤就不肯罷休。這也許就成為了我幼齡時期的一張生活寫照。
后來,七歲時,我正式地開始學象棋了。我的老師是全省冠軍袁一平,當時的我對他充滿了感激。隨著學習的進步,我學會了什么是棋路,什么才叫真正的下棋。在他的帶領下,我日益成長著。我感覺到自己的棋力在逐漸提高。
十歲時,我竟然在首屆中小學生運動會上,戰勝了所有的對手,成為少年組的全市第一,一股激動之感油然而升,第一次嘗到了學象棋的甜頭,我認識到了什么是成就感。
篇3
宜春市老年大學德藝雙馨的劉榮庭老師,給我圓了心底這個夢,在繪畫方面給了我良好的啟蒙和指導,還有諸多的智慧和膽量。在劉老師的啟迪和指點下,前年,我憑借“半瓶水”的學業,迫不及待地偷著外出對景寫生。
日積月累,有了一批所謂寫生畫稿。但是,對此叫不叫寫生畫,心存疑竇。這時老年大學新辟了一條畫廊,號召學員個人或聯合舉行作品展出。我苦思良久,最后鼓起“丑媳婦不怕見公婆”的勇氣,決心拿出37幅寫生作品公展于眾,亮出《錦繡宜春》寫生畫展的主題,配上懇請賜教的序言。結果喜出望外,拋出的是磚,引來的是玉,獲得了許多指教、贊譽和鼓勵。
從此,我對于寫生幾乎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只要天氣晴朗,我就帶著繪畫工具和材料,蹬上自行車,走向寬闊無際的大自然中,領略充滿生機的景色,沐浴溫柔和煦的陽光,呼吸無濁清新的空氣,激發繪畫創作的靈感。邊游、邊看,捕捉探察景物的態勢與形貌。遇到情景交融,即停車坐下,打開畫夾,布局“經營”位置,確定畫面中心,爾后落墨描繪。這時,心不二用,目不它視,耳不旁聽,全神貫注進入繪畫角色之中。
篇4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當我空閑下來細細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當然還有很多的遺憾.我知道教育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提筆寫下點什么以促進今后的教學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總結吧.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重要性,并下決心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后"這幾句精辟的話一直指導著我的教學思想,盡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松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注學生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后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布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科學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秘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干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于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篇5
談"課"論"教"競風流瀟湘數學教育工作室
0.3秒意味著什么?——從數學書中讀到的故事付和宇
出錯權利真體現課堂教學便出彩陶莎
走進學生心里——"什么是高"引發的思考湖南教育(下旬刊) 程五霞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實錄及評課高遠望
讓"意外"生成精彩王尚海
"這節數學課太有味了"劉邦平
試談高中數學中的高觀點(1)卞新榮
"有理數"教學中要滲透四種數學思想方法彭文旭
不同的感悟別樣的精彩湯曙紅
變式教學——"雙基"與創新的連接點劉志成
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策略談陳競賽,汪典如,寧花麗
和學生一起體會數學思維——《空間幾何體》起始課的教學功能李文英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石桂花
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陳為強
"數字化"地有序思考李源
計算器教學的"電影秀"張宏
走出怪圈,追求本真課堂朱向陽
高三學生感覺物理難學的成因分析何燕君
讓多媒體技術助物理教學一臂之力雷明武
給童年一雙翅膀方衛平
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小女巫吳雙英
像笨狼一樣滿懷希望地奔跑譚群
把讀者帶進美妙的幻想世界譚旭東
功夫在詩外田心
公式、定理教學故事會瀟湘數學教育工作室
小學數學規則和法則的教學胡重光
數學規律教學的幾點思考李超貴
談數學公式、定理的教學向利平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定理的教學丁農一,周大明
數學公式教學之"三忌、三重"鄧集春
如何向學生解釋負負得正李普林
談三角函數公式的教學金婉芬
追求本質淡化形式——勾股定理(第一課時)教學片段與評析陳金紅,潘馳,姚猛,李輝銘
讓計算教學不再枯燥葉毅
潤物細無聲——談圓錐曲線概念的教學戴飆
數學課堂有趣才有味王湘黔
課堂有味才有效謝宏斌
有效提問: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周平健
還給學生探究的權利馬小菊
引導、體驗、點撥、建構——數學活動導學的四個程序湖南教育(下旬刊) 劉伯妹
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數學教學黃曼玲,鐘煥朋
每節課都要創設教學情境嗎?袁曙
化學課也可以很有趣鐘拱照
談化學"科學視野"的教學陽壽春
多媒體課件制作中的色彩、構圖與蒙太奇金江
結合實際,上好通用技術課蔡建偉
最后一堂課劉吾福
校長也該評"星級"羅家平
你們也是我的老師——在六(6)班畢業典禮上的即席講話樂兵
"教育產業化"可以休矣劉英團
《湖南教育》讓我們走得更遠曹先華
數學解題研究30年羅增儒,羅新兵
為我們的專業成長鼓勁瀟湘數學教育工作室HtTp://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胡美容
"因數與倍數"教材探微張新春
"聯系實際"要實際"貼近生活"要貼近李文英
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馬業洗
如何實現快樂體悟學習方式蘇少玲
讓學生的思維碰撞更充分——數學課堂"寧停三分"藝術例談雷鳳暉
資料研究與思辨是探究學習的重要方式秦自云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構建與實踐申賽英
物理課堂導入"七法"胡建濤
精心設計演繹精彩——觀摩"剪一剪、玩一玩"教學有感夏克君
架設思維訓練的橋粱——兼談"兒童數學思維啟蒙"片段教學中的幾個案例何畝文
數學課堂中"等待"時機的把握朱鋒
為學生學習數學創設愉悅的心理場彭桂芝
希爾伯特與著名的23個數學問題李開慧
2008年第12期問題解答
2009年第1期問題盛宏禮
不公平的"快慢班"歐陽錫龍
"優化"豈能"抓鬮"?劉建春
學生真的"一屆不如一屆"了嗎?王振華
也談"離高考僅有×天"姜德泉
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傾聽藝術湖南教育(下旬刊) 孔國華
對主題圖教學的幾點思考黃啟武
數學教學中的"說、問、練、用"曾葵花
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扎實的數學基礎燕春燕
真正地經歷并感悟"平移和旋轉"譚念君
把數學課上得別致些——談楊之先生的幾篇文章楊長海
用細節扮靚數學課堂唐匯霞
探究性學習結果必須經過數學化楊健
老師與學生一起去"打水"?鄧超華,任洋琪
發散性思維是課堂動態生成的支撐點龔曉丹
特例思考妙不可言何畝文
一道習題的變式齊學軍
ab=cd型線段問題的證明策略鄧巧雄
生物科學史的教育價值湖南教育(下旬刊) 劉景榕
生物實驗課教學的"三少三多"周梅芳
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翁光龍
對農村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的分析與思考劉片紅
2009年第2期問題解答
2009年第3期問題盛宏禮
北大,那人,那魂方春耕
篇6
【關鍵詞】權利 探究過程 創新能力 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91-02
近段時間我參加了我們學校的科學科課堂教學競賽觀摩活動,老師們都各展所長,上出了許多精彩課例,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教師的觀念沒有完全更新,整節課都在“滿堂灌”,一節課還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處于被動階段;2.有些課堂,學生們雖動手實驗了,但不是自主探究,還是在老師的要求、指導下的動手實驗操作,或者是模仿課本的機械操作,沒有創新、自主探究之舉;3.課堂中的演示實驗失敗或實驗中出現假象、錯誤時,教師只是“說”出正確的實驗結果,要學生接受這樣的實驗結果,沒有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那么如何去克服這些存在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科學課堂上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我覺得首先應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機會,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使學生能參與、樂參與、愛參與探究過程。
一、多給學生提問題的機會——讓學生“活”起來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要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也是學生的自身權利。愛因斯坦提出:“在科學研究中,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難得多,意義也大。”可見,在科學探究中讓學生大膽、自由地提出問題是多么重要。要使學生能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教師不但要很好地創設情境,提供材料,適當引導,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舊框框,放開束縛,讓學生隨心所欲地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無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大是小,是否緊扣主題,甚至異想天開式的問題,教師都應讓學生暢所欲言,不能責難。只有放開了,問題自由了,創新的思維才會出現。如在觀察螞蟻一課,如果教師放手學生自主觀察,任其問題自由,相信學生提出的問題會非常多,甚至會提出:螞蟻可以吃嗎?螞蟻用什么來交流信息?螞蟻怎樣生寶寶?月亮上有螞蟻嗎?真有吃人蟻嗎?……只要敢于放手,一定會提出很多有趣問題,這正是科學探究所希望的。
讓學生提出問題,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問題有研究價值,值得探討,因此提倡。但一開始孩子們有可能會覺得無從問起,提不出什么問題,或提的問題沒有實用性,沒必要去探討的,教師要有意識的多示范幾次,并教學生提問題的一些方法,使學生提問題的水平逐步提高,讓學生不僅愛問,而且善問。
二、多給學生操作的機會——讓探究過程“動”起來
美國國家圖書館掛著一條標語:“我聽了,我忘了;我讀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懂了。”現代教學論主張:“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而思維的發現可使雙手變得更靈巧。所以,科學課堂要多給學生操作的權利,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培養探究能力, 讓探究過程“動”起來。
三、多給學生參加合作學習的機會——讓課堂“闊”起來
蕭伯納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人將有兩種思想。”這句話說明了合作學習的效果是雙贏。
要培養新世紀的人才,就必須在科學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現代教學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立體化”。即確保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之間多條通信的信息交流。這樣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從而是互相取長補短。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饋的新型科學課堂教學結構的重要活動方式。
所以,科學教師應經常給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方法和想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從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科學,養成與他人合作與交流的習慣。
四、允許孩子一點“出錯”的 機會,——讓探究過程“和”起來
當前的科學課堂上,老師為學生的學習安排得滴水不漏,個個表現出色,老師賞識和表揚聲此起彼伏,很難發現有“出錯”的學生。一旦“出錯”了,老師的臉上立刻“烏云密布”。試想,這樣的課堂如何能“和諧”嗎?這些學生以后還敢積極探究過程,他們的科學探究意識與能力又如何能得到鍛煉?他們的面對挫折棄而不舍的精神等科學素養又怎能養成?他們以后一旦自己遇到問題時將會如何去應對? 所以說,允許孩子“出錯”。 我們的探究活動過程才能“和諧”起來。
“美麗的彩虹是遭受了挫折后的陽光”。“科學探究”重的是過程,其目的要讓他們經歷知識被發現的過程,讓他們能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學生能真正的參與,學生的“探究學習”就無所謂“成功”與“失敗”。只要善于引導,學生往往會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激發探究欲望。
五、多給學生一些“玩”的機會——探究過程“趣”起來
科學探究是有目的、有計劃、講方法的研究活動。孩子們的探究活動是對“科學研究”的一種“仿真”。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我們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科學探究活動成功開展的關鍵。但從字面上看來那么枯燥、繁瑣的“探究方法”,如果以教條的形式灌輸給學生,肯定是無益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八個字形象地概括了我們在科學方法啟蒙教育上應把握的度。如何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呢?我的“一字秘訣”就是“玩”中學,讓探究過程“趣”起來。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把科學教學與“玩”結合起來,讓他們在樂此不疲的“玩”中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讓他們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
總而言之,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科學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面向全體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權利,多給學生一些機會,多給學生提供探究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使學生享受科學探究過程,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成長小說;女性;自我意識;自我回歸
0 引言
成長小說一詞源自于德語Bildungsroman,即教育的意思。它是以敘述人物成長過程為主題的小說。通過講述人物的成長故事,反映主人公如何由從天真走向成熟,由幼稚走向經驗,最終獲得自由、找到自我的過程。
《我的安東妮亞》是一部典型的美國成長小說。它講述了自強不息、富有犧牲精神的波希米亞女孩安東妮亞在美國西部大草原的成長故事,“揭示了青年人成長過程中不可回避的責任與幸福的關系。”(芮渝萍 62)成長小說與神話故事中許多英雄的成長故事有著相似的結構:主人公童年時期生活困苦、歷盡坎坷,曾遭受劫難,但最后終于戰勝險惡,獲得圓滿結局。與大多數成長小說不同的是,《我的安東妮亞》以邊疆拓荒女性為主人公,她不僅深入細致地刻畫了女性成長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贊頌了西部拓荒者,特別是少數民族裔群體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以及他們對美國多元文化形成所做出的貢獻。
1 初到大草原——懵懂的自我意識的覺醒
“美國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不斷地尋求更高的理想境界。成長小說所表現的從天真走向經驗也是一次向理想境界的挺進。”(孫勝忠 274-275)帶著能過上美好生活的理想,十三歲的安東妮亞隨一家人從遙遠的波西米亞來到了美國西部的內部拉斯加大草原生活。安東妮亞天性開朗、樂觀,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她并未和家庭其他成員一樣感到不適應,而是感到一切都那么新鮮。盡管語言不通,她和吉姆初次見面就成為了好朋友,她急切地請求吉姆教她英語,努力積極地融入這個新世界。吉姆說“幾乎每一天她都跑過大草原到我這里來上課。”(185)初來時的人地生疏,安東妮亞一家生活很艱難。但安東妮亞從來不抱怨,她總是輕松愉快。雖然還是個孩子,她同時卻又自覺地意識到她是家里的一份子,有責任幫助家人過上好日子。好學的安東妮亞總愛在廚房給吉姆的祖母幫忙,學習烹調和家務。因為她聰明能干,吉姆一家都很喜歡她。雖然年齡不大,安東妮亞做事卻很有主見。吉姆說“她對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185)和吉姆在一起時,她總是像個大姐姐一樣,在他面前表現地像個大人。來到新大陸后,由于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突變,安東妮亞已經開始了從孩子向成人的蛻變,并且在種種變化和困難面前表現出了家里其他人所沒有的冷靜、樂觀的心態。
2 成長的引路人、伙伴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或多或少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響。由成年人給予年輕主人公以經驗指導,為他指出探索的方向,是成長小說一種常見的結構要素。在觀察這些人扮演的社會角色過程中,青少年逐漸確立起自己的角色意識和生活方向。安東妮亞的成長旅程中也不乏這類領路人,她的父親、吉姆祖母和哈林太太等人都對她的成長軌跡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
安東妮亞的父親雪默爾達先生是一位具有藝術家氣質的紳士。他善良、有學識、待人誠懇,是家里唯一與安東妮亞心靈相通的人,也是對她影響最大的人。吉姆對雪默爾達先生的第一印象“他的手是那么白而且樣子很好看,這雙手不知怎么顯得沉著,而且靈巧。他的眼睛很憂郁,深陷在眉毛下面——她身上的一切都和他尊嚴的儀態很相稱。”(181)安東妮亞具有與父親相似的氣質,也是父親最鐘愛的女兒。她從父親身上汲取的是生活的情趣和幻想、對平等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她熱愛跳舞,追求個性發展,看重人格尊嚴,這些都是對父親秉性的繼承。不僅對安東妮亞,雪默爾達先生對吉姆也同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安東妮亞和吉姆之間的話題常常離不開雪默爾達先生,仿佛這是他們之間的一個秘密。在兩個孩子眼中,他是值得敬重的人,也是與他們心靈相通的好朋友。吉姆回憶初次見到雪默爾達先生時,“他撫摸我的肩膀,用探索的眼光朝下望著我的臉,有幾秒鐘之久。我感到有點窘,因為大人們向來不把我當成一回事的。”(183)但因為難以忍受強烈的思鄉之情,加之不能適應新的生活環境,雪默爾達先生最終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無疑影響了兩個孩子性格的形成及今后人生道路的選擇。吉姆身上淡淡的憂郁、懷舊的氣質與雪默爾達先生十分相像;安東妮亞則一直活得像她父親一樣有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吉姆還以雪默爾達先生為榜樣,去城市里讀書,學業有成,成為了律師。
成長的路并非獨行之路。有一個同路人,彼此相互扶持,以緩解旅途中的孤獨和恐懼,這是每個人所希望的。其次,擁有伙伴也代表著被社會所接受,是對一個獨立自我的肯定。因此,成長小說的主人公身旁經常伴隨著親密的伙伴。
吉姆是安東妮亞到美國后的第一個朋友。兩人在一起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時光,而這段時間也成為吉姆心中難以割舍的情懷。“安東妮亞是沒有受過教育的移民,吉姆則是‘統治階級’的一員。但他們友誼的發生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因為在孩子眼中,是沒有什么禁忌的。”(Orvell 35)兩人的友誼也正是新大陸對多元文化包容性的最好體現。吉姆教安東妮亞英語,是她的啟蒙老師。吉姆也從安東妮亞與貧窮斗爭的頑強勇氣中,學到了許多東西。童年的純真歲月使兩人建立了一種介乎于友情和愛情的感情,朦朧而美好,也使兩人一生難以忘懷。二十年后,吉姆返鄉再去看望安東妮亞時,安東妮亞已經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并且已經是幾個孩子的母親了。看到這一切,吉姆為安東妮亞最終獲得了幸福而感到深深的欣慰。吉姆真誠地告訴她:“你知道嗎,安東妮亞,自從我走了之后,我最想念的人就是你。我很想你成為我的戀人,或者妻子,或者母親、姐妹,任何一種女人與男人的關系。你是我思想中的一部分;很多時候在無意識中,你都在影響著我的好惡,我的品位。”(371)兩人在成長之路上相互做伴,“吉姆憂傷的懷舊情結和悲觀的浪漫特質與安東妮亞天性的樂觀和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使得他們就像兩個發光體遙遙相對,停歇在世界相反的兩端。”(袁曉軍,周一兵 112)他們都在彼此的友情的眷顧中體味著人生,逐步認識世界。
3 父親的死亡—— 成長儀式,童真的終結
成長儀式是成長小說的一個重要敘事載體。文學作品中的成長儀式并沒有固定的形式,往往是具有強烈的抽象、象征意義的偶發事件。主人公在經歷儀式后明確意識到自己的成長,意識到自己進入了人生中一個新的階段。成長儀式也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轉折契機,象征著童真的喪失,迷惘的到來。蒙在現實世界上的面紗被拉開,主人公從兒時的伊甸園墮入現實的俗世。父親的自殺是安東妮亞成長中遇到的最大轉折。自此童年童話般的幸福生活結束了,她告別了過去,不得不進入了成人的世界,開始像個成人一樣生活、勞動。父親活著時,生活雖然也很艱苦,但安東妮亞很快樂,在父親面前她仍然是個小姑娘。然而父親的死剝奪了安東妮亞在家里的最后一點歡樂。生活所迫,她開始像個男人一樣下地跟哥哥一起干活,給人幫工,承擔起養家的重擔。這時候她的性別被模糊,在吉姆眼里,那時的她不再是那個可愛的小姑娘,而是一個勞動力,像個男人一樣。“她整天把袖子高高卷起,她的兩臂和喉嚨口像水手似的曬得黑黑的。她的頸子從兩肩之間茁壯地聳出來,猶如草根泥上戳出的一根樹干。”(244)貧窮使過去那個可愛的安東妮亞消失了,這讓吉姆感到深深的失落。母親、哥哥的平庸,使安東妮亞不可能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少了父親的庇護,安東妮亞感到深深的孤獨。當吉姆詢問她是否愿意去上學時,雖然她那么渴望去學校學習,但她知道自己不再擁有童年,她還要養活弟弟妹妹,自己根本沒有條件去上學。但好強的她在吉姆面前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只是說要干活,沒時間,而在背后獨自暗暗垂淚。在無情的現實面前,安東妮亞雖不甘心,但只有無奈地接受。失落加速了成長,不幸的經歷與困苦的生活使安東妮亞丟掉了孩子氣,心智開始成熟,開始像成人一樣思考問題了。
4 黑鷹鎮幫工——反叛期,尋求自由和自主
在黑鷹鎮的生活是安東妮亞尋找、迷失自我的過程。呆板的家庭生活使她感到壓抑,生活沒有自我。艱難的拓荒生活磨練出了安東妮亞堅強的毅力和勤勞的品質,于是在吉姆一家搬到黑鷹鎮居住后,安東妮亞也來到了鎮上的哈林太太家幫工,這是安東妮亞生活中另一個重大的轉折。這一舉動也暗合了成長小說的“出走”這一結構元素,即主人公離開家才能真正長大,與此同時誘惑和考驗也都紛紛到來。安東妮亞以自己的勤勞博得了主人一家的認可,每個人都非常喜歡她。她過得很愉快,幾乎成為了哈林家的一員。“人們不把她看成幫工姑娘,倒是看作哈林家一個受監護的孩子。她生活在他們屋子里、院子里、花園里”。(297)在哈林家,安東妮亞不僅開始了獨立的生活,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她學會了如何與人共同生活相處,這是她成為社會人的重要標志。鎮上的生活開闊了安東妮亞的眼界,她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在巡回舞蹈班子來到鎮上后,安東妮亞迷上了跳舞。她熱愛跳舞,發現跳舞能讓她盡情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得以盡情地展示自己青春的光彩和潛藏著的才華。父親的藝術氣質在她體內復蘇,這也是她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標志。她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她身上的女性氣質魅力逐漸散發開來。加之舞藝高超,人們發現了一個與在農場干活時不同的安東妮亞。她很快成為小伙子們注目的中心,好些青年向她大獻殷勤。這時,安東妮亞也認識到自己可以像其他女孩那樣得到男士的愛慕,追求自己的幸福。安東妮亞進一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堅持自己的選擇,弄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并承擔選擇的后果。當保守的哈林先生下令不許她去跳舞時,她為自己的利據理力爭,她的叛逆象征著青春期女性自我身份的覺醒。最終,在堅持自我和周圍環境產生矛盾時,安東妮亞選擇了遵從自我意志。她毫不猶豫地辭去了在哈林家的工作,離開了那個曾給她帶來很多歡樂的家庭。這是安東妮亞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現,說明她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她想做一個獨立、自由的人。成長的過程是一個有得有失的過程,遭遇挫折也是在所難免。在人際關系、生活方式都比鄉村復雜得多的鎮上,安東妮亞一方面交到了新朋友、獲得了新的生活經歷,另一方面又失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告別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初進入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安東妮亞難免有些浮躁,容易迷失其中。在卡特家做工時,她曾險些遭遇險境,最后還被鐵路職員拉里誘騙,又遭到拋棄。知道自己上當受騙后,她意識到了成人世界的復雜和混亂,開始覺醒。樂觀的安東妮亞并沒有自暴自棄,她積極地接受了現實,堅強地走出慘敗的陰影,回到鄉村,不顧親友的反對生下了孩子,一個人撫養。在體悟了生命以及洞悉形形世態之后,安東妮亞認識到了城市生活的虛無和鄉村質樸生活的可貴。于是她安心地返回農場,重新從土地中找尋自己力量的源泉,也獲得了成長,獲得了對社會、人生、自我的新認識。
5 回到鄉村農場——自我的回歸
經歷了種種坎坷的安東妮亞并沒有悲哀、沉淪,她在親友的幫助下她認識了真實的自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最后與樸實的農民庫扎克在農場建立起了自己的家,一個穩定、和睦、幸福的大家庭。二十年后,當吉姆返鄉再次見到安東妮亞時,雖然她已“不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姑娘了;可是她仍然具有一種能點燃想象力的東西”。(390)中年的安東妮亞沒有了年少時的浮躁,歷盡滄桑而更顯成熟,煥發出一種新的力量。在吉姆眼中,她“仍然能以一個眼色或手勢使人驚得停止呼吸片刻,這種眼色或手勢,把普通事物的意義泄露無遺。”(390)此時的她仍舊樂觀開朗,像土地一樣樸實、永恒,孕育著旺盛的生命力。“她心上一切強有力的東西來自她那曾經那么不疲倦地提供豐富感情的身體。”(390)回想起從前的一切,吉姆感慨萬分:“在我的記憶中,有著一系列這樣的畫面,固定在那里——當我們帶著我們的響尾蛇勝利歸來時,光腿踢著我的小馬肚子的安東妮亞;暴風雪中,披著黑披肩,帶著毛皮帽子,站在她父親墳前的安東妮亞;趕著耕畜沿著黃昏的天際線走過來的安東妮亞。她身體力行太古時期的處世態度,這種態度我們由本能認識到是人類共有而且是真實的。”(390)這正是安東妮亞走過的不平凡的成長之路的真實寫照。富有犧牲精神的安東妮亞歷盡坎坷,最終也得到了幸福的回報。她生活得幸福而充實,成為了九個孩子的母親。洞悉了世事的安東妮亞心靈和諧安定,仿佛經歷了重生。她終于找到了最真實的自我與心靈的歸宿,這在吉姆眼中是那么可貴,他感到“她代表了人類與宇宙之間原始與永恒的關系。”(王長榮 47)她成為了“大地母親”的化身,也完成了她本人成長的旅程。最終安東妮亞在物欲橫流、精神迷失的現代社會中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6 結語
安東妮亞是一個集女性、西部人和移民于一身的形象。她在一系列典型事件中不斷成長、成熟,她的成長旅程是一種精神上的尋路歷程。同時,在她身上也可以看到弱勢和少數民族裔青少年成長的艱難和女性在行動上鍥而不舍追求獨立自我的過程,體現了邊緣群體不懈追尋、實現美國夢的艱辛歷程。《我的安東妮亞》告訴我們,成長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充滿了迷惘和煩惱,矛盾和沖突。而女性必須通過自己的奮斗、自強自立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做到真正的成長。
注釋:本文文中所引,均出自此譯本:薇拉·凱瑟.我的安東妮亞[M].周微林,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
參考文獻:
[1] 芮渝萍.美國成長小說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 孫勝忠.成長的悖論:覺醒與困惑——美國成長小說及其文化解讀,虞建華.英美文學研究論叢3[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 薇拉·凱瑟.我的安東妮亞[M].周微林,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
[4] Orvell,Miles.“Time,Change,and the Burden of Revision in My Antonia.”New Essays on My Antonia.ed.Sharon O’Brien[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5] 袁曉軍,周一兵.論薇拉·凱瑟《我的安東妮亞》的人物小說創作風格[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篇8
帶著美麗、帶著熱情、帶著一身技藝和希望來到南方
讓中醫文化在東方之珠繼續熠熠生輝
從醫之道,艱辛無比
五十年的從醫之路她走得艱苦、堅定而執著
從醫之道,其樂無窮
經典著作百讀不厭;精彩醫案拍案叫絕
於實踐中奉獻心血
杏林春暖,治病救人就是最大的快樂
16歲學醫,她認知中醫是宏觀醫學,完美生命醫學
薛理平女士走上中醫這條道路,有點意料之外,又似乎是情理之中的。
16歲時,為響應祖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她插隊到了甘肅隴南地區。農村地區本來就條件艱苦,而隴南也是全國最貧窮地之一,特別人們要是有個病痛,更是雪上加霜。“其實我從小很怕醫院,當時也沒想過要學醫。”這是她最初的想法。或許是天生心地柔軟善良,每每看到農村人的病痛,或受傷情景,她都希望自己能幫上一點點忙。
恰好她家隔壁住的劉尚萬老伯是一名老,當時擔任地區衛生局局長,同時也是一名老中醫,劉伯伯每天見到她都會半開玩笑地說:“丫頭,你是學中醫的好材料,就跟我學中醫吧。”就這樣,劉伯伯成了她的啟蒙老師。每天早上都有許多人找劉伯伯看病,她就在旁邊幫忙抄處方,耳濡目染之下,懂得了不少中醫知識。
工作後,薛理平女士被分到白龍江林區衛生所幫忙,帶著劉伯伯給她的“作業”,她笑稱在林區的日子,自己就是現實版的“大長今”,一邊給人們看病,一邊鉆研經典醫書,在實踐中加深了對各種中藥材的熟悉。林區遇到第二個中醫老師牛兆真先生,盡力教她:“中醫是整體醫學,和現代醫學互有借鑒,但s必需自成體系,比如現醫學代所指的類分泌疾病,我們從心、肝、腎線路上走,凡水濕腫滿痛類疾病,我們從肺、脾、腎線路上走。”他還說,中醫藥基礎必須背誦,不要怕忘記,這段經歷為她的從醫之路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令她在後來的臨床實踐中,可謂心中有路,手中有方,每每出奇制勝,下筆如有神。她對中醫的熱愛與日俱增。
後來,父親得到,薛理平女士本可以調到機關部門的,但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而是堅決要去醫院,她說:“學了中醫後,每次醫治病人起到了療效,都開心得不得了。”因而在她的一再堅持下,最後分到了隴南兩水中心醫院。在醫院她亦了舒服的崗位,而是從炮u、抓取等基礎而重要的工作中尋找樂趣。醫院的前輩見她不怕吃苦,常鼓勵說,打仗要有好武器,中醫之仗必需要好方、好藥,才能藥到病除。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備的人的。後來她在甘肅中醫學院修讀,實踐中考取主治中醫師,中醫藥主任醫師,九十年代又進修攻讀了中國中醫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80年代初,她是蘭州醫學院中醫教授權依經先生的得意門生,權教授已退休,但惜才愛才的他看中了她在中醫方面的天賦和才華,特意出山,再帶她一年門診,讓她系統地實踐了解一遍《傷寒雜病論》。在門診,權教授用大暢通瀉法,治愈一年輕女子喉結外側生長出來的腫物。當時情況已比較棘手,西醫外科建議需要開刀引流,把膿水排乾凈,再配合吃點消炎藥,但她擔心手術刀口會在脖子上留下一道永久的疤痕,況且還是正面的。難道要她永遠都圍著絲巾嗎?這對一個愛美的女孩來說是絕對難以接受的事情。權教授用大暢通瀉法消解她頸部腫物,完美完好。也讓她明白了:中醫是整體醫學,是完美生命醫學,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學說。
38歲時她曾是隴原甘肅赫赫有名的中醫師
中醫是醫學,更是醫道,中醫理論屬於中華文化體系,說的是天人合一,對整體宏觀的把握,在於治病於未發之時,比如《黃帝內經》體系,既是治病養生的理論,又是一種平衡陰陽,令身心不病的生活方式。在蘭州附屬醫院實習結束後,各科老師給予了她非常高的評價,K賞她:“注重經典著作的研究。”她在學習中醫方面有著很高的悟性,既能熟記經典著作中知識,更能蚧鈦Щ鈑謾
實習期間,有一次實習生們聚在一起,有一個病人患有尿濁,去過北京、上海等許多大醫院都沒看好,她的老師看過幾次也未有見效的方子。她試著看了後提議說:“既然常規的藥都不管用,那就試試別的看看。”於是在她的建議下,老師開了三味新的藥,兩三天後果真見效迅速。她以扎實的功底贏得了師生們的極力贊賞。
1987年,薛理平女士有幸結識了著名武術家、氣功大師、名老中醫馬禮堂先生,K拜其為師學習中醫養氣功,推動她在中醫領域開拓了更寬的道路。1989年5月,她自己成立了一個中醫養氣功健身服務部,一方面服務當地百姓,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延續馬老師傳承發揚中醫養氣功的愿望。
因為薛理平女士依靠平素積累的人},請到了當地許多知名中醫專家教授等作為顧問,所以醫療所自成立當天起,就引起了一時轟動。隨著口碑一天天地建立,找她看病的人越來越多,甚至《甘肅日報》還特地慕名來穹茫隨後《蘭州晚報》、《陜西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主流媒體都有穹帽ǖ潰一時間她成為了隴上、甚至大西北赫赫有名的中醫師,十里,百里,千里來求醫者,絡繹不絕。
當年全國詩詞學會副會長,甘肅詩詞學會會長,著名詩人袁第銳前輩,有感於薛理平創辦甘肅中醫養氣功健身服務部精神,說她是“贏得先生服後生”,特贈詩祝賀:
隴上名花秀幾枝,春蘭秋菊正當時。
杏林長得東風護,絮清才是藥師。
巾幗新傳養氣功,陰陽變理欲屠龍,
望聞問切能醫國,盡在靈犀一點通。
從北到南,她將中醫文化在東方之珠繼續發揚
1991年,薛理平女士在一位曾經醫治過的朋友介紹下,第一次南下,來到深圳出診。1993年來到香港發展。從西北高原到沿海都市,從北到南,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差。
雖然她在甘肅聲名遠揚,但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的,加上中醫K不太為人所知,一切都歸零了,默默無聞的她只得從頭開始。她曾經受聘於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中醫概論、中藥學、中藥內科學課程,K撰寫《香港文匯報?薛醫師信箱》專欄多年。其後她創辦了自己的診所,多年來她專注奇難慢性病醫治,K研發了十多個醫治慢性病的藥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治療心腎肝病的藥。
一步一步做起來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背後付出的辛勞和汗水是他人看不到的。藥效極好,患者常問,為何不大力推廣,其實當年,為了能]冊自己的新藥,她跑遍了廣州、清遠、山水、北京等多個地方的u藥廠,最終因種種原因而耽擱。
得馬老師真傳,薛理平女士結合中醫與養氣功,在奇難慢性病治療方面頗有建樹,K積極推動和教授養氣功。薛理平說,“養氣功對我的醫療觀念有了徹底改變,可以說沒有馬禮堂老師的養氣功,就沒有我現在醫治奇難慢性病。”薛理平女士在她的新著《岐黃醫道――走出慢性奇難病之路》如是說道。中國氣功,貫穿上下五千年,涉及了醫、儒、道、釋、武術及文化各個領域,是中國文化長河中一座豐富的寶藏。若非親眼證實馬老師通過養氣功治好糖尿病及其嚴重K發癥、治愈慢性肝炎、肝硬化、青光眼、白內障、紅斑狼瘡、白癜風、高血壓、冠心病、頑固皮膚病等等案例,她也不會相信養氣功會有如此神奇的作用。
中醫學將人體看做一個小宇宙,一個國家,五的運作:心是君主,肺為相輔,脾胃為倉廩之官,腎為作強之官,肝則是一個國家的大將軍,每個腑都有其分工,有其生理特,用以相互協作,維護一個完整國家――健康人體的正常運作。古人從長期實踐中,總結出“噓、呵、呼、洹⒋怠⑽”六個字的口型,分別與體內的肝、心、脾、肺、腎、三焦相對應。呼氣時用意念和動作導引,令體內氣血循經運行,使大氣深入,濡養、滌蕩五六腑,通透腠理皮毛,從而取得健體治病防病的效果。這正是馬禮堂先生《六字訣》的原理。
在薛理平女士的用心經營下,她的診所常常門庭若市,中國醫術在她的繼承與發揚下,在這顆東方之珠里再一次大放彩。
從醫之道,艱辛無比;從醫之道,其樂無窮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從小時候背誦《黃帝內經》開始,薛理平女士就對這其中的“道”產生了興趣,繼而對中醫發自內心的熱愛。數千年的中醫文化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每當看到經典中記載的精彩案例,她總會感到內心澎湃,感嘆學無止境。正如她所說的,從醫之道,艱辛無比。
然而,正所謂醫者仁心。但看到每一個病人來時因為病痛折磨而痛苦難受,又因自己的施診而痊愈輕離開,這種內心的喜悅感和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在香港,我曾經給幾十個不孕的媽媽醫治過,當看到孩子出生時,有一種比自己親孫子還親的感覺。”從醫五十N載,每一個案例都記在了她心中,信手拈來,“特別是醫治好一些求醫無門的奇難雜癥,更是有一種成就感。”如此種種的案例,多得不勝枚舉,因此她也感慨說,從醫之道,其樂無窮。
回首匆匆歲月,薛理平女士有時候也會想,若是當初沒有離開蘭州,或許憑借當時的名氣,不管是收入還是生活條件都會比在香港好很多。但是她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收到真正的徒弟,將中醫文化薪火相傳下去,若是做不到這些,賺再多錢也是沒有意義的。”
烘、炮、炒、洗、泡、漂、蒸、煮……中藥的炮uK不簡單,每一道工序都可能影響藥材的藥效和安全,至關重要。“以熟地為例,一定要經過九蒸九曬,才能達到最好藥效。”薛理平女士強調說,這些都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寶貴經驗。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中藥也裼沒械化生產,但有些工序可能就被簡化了。“我希望能將真正的中醫中藥傳承下去。”之所以她u作的藥從來不需要打廣告,早已樹立起了口碑,供不應求,正是因為她的這份嚴謹,每一次藥劑因為要炮u,因此要五六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篇9
人說寫作就是文字的游戲,然而游戲真的有太多的玩法,寫作教學起碼應該讓孩子覺得文字真的很好玩!
語言文字是工具,這是早就被認同的,但不知何時,它竟然成了我們在寫作教學中所要尋找的終結對象。甚至忘卻了我們最為本真的交流目標――人的情與感。閱讀也罷,寫作也好,情感才是我們最終尋求的對象,而不是文字。文字是什么?文字只是傳承情感的工具而已。一如美術老師引導孩子用色彩和形態傳承情感,色彩和形態背后的情感才是目標;一如音樂老師引導孩子用節奏和旋律表達情感,節奏和旋律蘊含的情感才是目標;寫作也是一樣的藝術行為,文字只是藝術呈現情感的一種方式,它是寫作必須擁有的形式,但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因為一切教育行為的終結指向都應該是人!
普通意義的寫作教學不是作家培訓班,一如美術課可以發現畫家但不是畫家培訓班,音樂課可以發現音樂家但不是音樂家培訓班一樣。寫作課重點要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文字表達情感,更不能忘記讓孩子們擁有欣賞文字的情趣,這里的欣賞文字不能等同于語文課堂教學中一般意義上課文或范文的閱讀與欣賞。這里所欣賞的文字應該是切己的,與自己的呼吸相關的融入自己情感與體溫的文字。
有人問:我們為何要教寫作?我如是回答:為了參與一個個生命的成長,不用完成我的作業,不用為我爭光,更不用幫我去考試。我只要這一個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課堂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
文章不是教出來的,但必須“教”
但凡喜歡寫點文章的人都知道,寫得最好的文章肯定不是某個人教出來的。所以有了作文不用教的觀點。我們也常常遇到這樣一些學生:他們的文筆流暢而有個性,完全出乎我們所謂的教學設計者之意料。我就親耳聽過管建剛老師在評價一位孩子時說:“孩子,你的才情不是我本節課教學的成果!”此話絕非謙辭,而是一種極為清醒客觀的評價。但面對大多數孩子,作為語文學科重要素養的寫作能力,必然是需要指引和訓練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教”確實是講究度和法的。
“教”在幸福的策劃
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中有一個綜合實踐安排《說名道姓》,對于這個內容我做了前后近兩個月的寫作系列訓練,在得到去杭州執教作文課的通知時,我想以此作為寫作主題,一來程序上得心應手,二來課堂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堅信孩子們會有無限的寫作內容和創意可以呈現。所以在向東城學校501班的凌老師取得班級同學姓名之后,開始了針對性的研究備課,班級學生的姓名不僅在姓氏上很有說頭,在其取名中也凸現出了鮮明的地域特征,一度讓我興奮不已!而就在我準備赴杭的前一周,和孩子們聊起了這件事,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向往:一來,我所去的是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的杭州,他們只是在課本、電視、網絡這些間接信息中有所了解;二來,對方也是五年級,同齡同屆的感覺很是親近;三來,他們特別好奇于我會與別的學生上一節怎樣的作文課。
看著他們不停地詢問和建議,我頓生一意:何不借此滿足孩子們的這份好奇?何不借文字來滿足孩子們的這份交流的渴望?于是我徹底放棄了原有的備課,投入到這個交流活動中來。而主題則是一個陳舊得不能再陳舊的話題――《給遠方朋友的一封信》。射陽的就叫《寄往天堂之城的信》,杭州的就叫《寄往后羿故鄉的信》。程序上的設計簡潔而明了:
一、公布東城學校收信人的名單,每個人初定一到三名寫信對象。
二、將自己準備書寫內容的提綱公布,以先后的順序來獲取挑選寫信對象的順序,一一對應登記,確保東城每位同學都有收信的機會。因為人數上的差異,允許兩人同時寫給一個人。
三、準備一份世間獨一無二的信箋:印有寫信人的照片。(附圖片)
四、各自寫信,分別封入信封。
五、由我充當郵遞員的角色,將信帶給東城學校501班的同學。
六、帶回東城學校501班同學們的回信(此項任務留給了郵局)。
回顧一下,除了往返于射陽與杭州,我真的沒有什么實際事情可做了。有的只是和孩子們一樣的興奮:這將是一次怎樣的寫作?雖然以前也有過聯誼性的書信來往,但從來沒有兩邊都由我來見證,這對我不是一種特殊的幸福嗎?
“教”在因勢的利導
因為這次書信來往是他們自己提出的,所以孩子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對于我的諸多“刁難”都給予高度的配合:對杭州相關資料的收集、對最能體現家鄉與學校特色的討論、班級的趣聞趣事、自己所有的學習和生活、書寫的工整等等,整整一個星期,系列的事務在緊張而有序地完成著,有的孩子已經到了每天都寫近千字的日記。這一切為的就是擁有一份與遠方一位陌生人的對話機會。即使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此充滿期望的日子是非常甜蜜的,那節作文課的教學任務已經不再重要。全班沒有一個孩子不動筆的,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一次作文課的意義。
因為書信給孩子們的寫作空間是無限的,所以一切皆可入文的自由帶來了“肆意”的快樂――寫信就可以如此任性!
我選你(高夢杭)是因為你可能是一位女生,而且你的名字也很有趣,同學們聽到你的名字時異口同聲地說:“高高興興做夢上杭州”,別介意,我們只是開個玩笑。你爹媽給你起這個名字可能希望你的生活像夢想的一樣美好吧。“杭”可能是你出生在杭州吧,那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柏成盈
我們班級人太多,所以每個人的地方就少得可憐,連一平方米都達不到的,整個教室簡直就像個大馬蜂窩,擠擠擠,嗡嗡嗡!所以每到放假,我都會爬到奶奶家屋后的大樹上去,在那大樹杈中間美美地睡上一覺。對了,你會爬樹嗎?我可是被朋友們稱為“猴子王”的爬樹冠軍呢!
――王 宇
――楊浩楠
真誠是成功交流的最大保證,而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是最為純真的,連批評也不拐彎的。讀讀回應就能體會到了:
我接到兩封信,異常的興奮,像快要餓死的狼看到兩匹馬,哦,不,是兩只鮮美的羔羊。不過,張昊,我很不喜歡你的信,因為你的第一段干巴巴的。請問人數多有啥用?學校好看有啥用?請你下次再來信時寫寫。我們杭州很美,你們愿意來嗎?來的話咱們可以去“明珠”望望,那里風景如畫;到DD城玩玩,體驗一把工作的感覺;也可以來我家過個夜,玩游戲、喝茶水,說話閑聊…… ――蔣貴森
激起渴望傾訴之情
最好的激發莫過于孩子們之間的互相激發,讀讀他們來往中的語言就能感受到任何方法在此都是多余的:
去信:你的名字很好玩,跟你開個玩笑吧:“胡味傳到萬里之外。請打一人名。”不會真被氣急了吧?也許你會很大方地平靜面對的。當然,你也可以拿我的名字開個玩笑的,其中也有奇奇怪怪的解釋呢。我班的那些家伙們,經常拆我名字的。你就自己找著玩兒吧。我肯定不生氣。
――黃玉坤
回信:我是胡xx,在……(家庭住址),我喜歡打籃球(隨信所附的就是打籃球的照片),畫畫,游泳,打乒乓球。不喜歡寫作文、吃蔬菜和背英語單詞。我的英語不及格。(這是愛國的精神!)學校的老師有的特兇,有些挺好。我們的凌老師她有一個毛病:我們欠她的她記著,她欠我們的事總會忘記。……我覺得你名字中的一個字很奇怪,就是“坤”!我這是第二次寫信,第一次寫信是寫給甘肅小朋友的。唉,他們真摳門兒!我們寄信給他(她)們,他(她)們一封信都不給我們寄過來。用上俗語來:“大人不計小人過。”但是我沒有寄給你們,你們倒寄給我(哭),謝謝!我希望和你做朋友,我的……
也想和你交朋友的人:胡XX
這就是那個在上課之初表明自己不想寫作文的孩子。即使在當時的課堂我也沒有喚醒他寫作的欲望,我只是做了一個了解而已。恰恰是送到他手中的信,那信上的文字喚醒了他傾訴的情感。我們從這樣的一封信中讀到了許多傾訴的點:對自己的評價,評價中調侃的辯解;對朋友名字的關注,相信他會或深或淺地研究一下那個“坤”字的;對世間交往的感慨和評說,括號里“她”的添加,“哭”的注釋。就連那最后的署名,你不覺得透露著一股知名不具的瀟灑嗎?這樣的信,在他那里抹去了“作文”的不快,而擁有了“作為”的幸福。
(孩子看到回信時的歡騰)
激勵持久寫作之志
孩子的熱情很容易被點燃,也極易消失。如果沒有后續的工作,這樣的寫信也就只有一個來回而已,然而給予恰當的激勵,即使書信的形式中止了,但聯系的方式還會繼續,寫作的趣味會得以延伸,甚至成為日后某一天的寫作資源,這都是作為寫作教學的成功所在。杭州東城的回信帶來的不只是教室內的歡騰,更有延續的寫作熱情。請看射陽的后續(摘自孩子們的日記):
老師開始發信了,我的心撲通撲通地跳著,我不得不用手按著它。只見老師手中的信一層一層地變少,我的希望也越來越小……只有最后一封了――什么?竟然是我的!真是“雨過天晴”!我趕緊拿過信,小心地打開信:譚昕茹同學非常漂亮!高興的不只是如此,最重要的是這個世界上終于有人肯對我說她的想法……
我發現和他挺投緣的,因為他不喜歡英語,我也是。總之說來,他這個人還挺有趣的,雖然我猜他成績不是太好,但我還是很喜歡他。
回信來了!老師依次報著收信人的名字,越往后我就越緊張,甚至越傷心:如果沒有我的怎么辦?如果沒有我的怎么辦?
終于報到了我的名字,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蹦到講臺前拿回了信,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
原來,寫信是這么有趣呀!
這一天,終于看到回信了!心里又是忐忑又是激動,一直在擔心沒有回信!
做完早操后,今天的晨會就是收回信。終于盼到了這個時刻!
就在我快失望的時候,我得到了回信!
和同學們一樣,我打開回信并沒有看到照片,心想:真是虧大了!我不知道她的模樣。可讀了她的自我介紹,我明白了她為什么不愿意留照片。
哈哈,我太高興了!因為俞陽和我是同一性別的!
可是,我差點因為俞陽回給我的信而被陳欣偉追殺。為什么呢?因為我和他是寄給同一個人的。我得到了回信,而他沒有,所以要“追殺”我。俞陽竟然不知道什么叫“滾鐵環”!我真的該回信給她,詳細地告訴她什么叫滾鐵環以及具體的玩法,要不要再拍張照片呢!另外我也只能很遺憾地告訴她,我沒有電腦,沒有QQ,更談不上有QQ號了。唉!
人生是五味的,有人幸福有人甜,也有人苦悶有人煩。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收到了回信。他們在作文中這樣寫道:
我只能眼巴巴地看別人讀信。我在安慰自己:可能人家還沒寫好吧。可能星期一就能寄來了吧。可是現在還是好失望。因為看同學們開心地讀自己的信,我卻收不到自己盼望的信。看來,我以后得選對寫信的人,當然也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了。
平時作業都很難按時完成的路文杰,這次終于在日記中憋不住了:
沒回給我們,有可能他非常聰明,看我們寫的不好,所以沒回信。我們班的人說:下個星期還會有信來。我非常希望吳灝給我們來信。不回給我可以回給杜德祁,不回給杜德祁就回給我,我非常希望,會給我們兩個人一起來信。
也許這在一般人看來沒有什么太多值得關注的。然而對于這個孩子來說,真的是不可思議的!這段話,我沒有修改任何一個字,除了“期”寫成了“斯”,他竟然如此流暢而準確的敞開自己的心扉,真是令人歡欣鼓舞!
下面的文字來自孩子在一次題為《難忘的……》作文中所寫的內容:
星期五,一件非常開心的事來了!我們寄給杭師大東城學校501班的信,今天就可以得到回信了。好激動啊!可是,今天一整個上午我都沒有收到回信,難道她不愿意回信嗎?難道我寫的信不夠好?難道有人把信給弄丟了?
我看著有信的同學那一張張笑臉,忙埋下臉安撫自己:沒信就沒信唄!
……
“戴佳,你收到信了嗎?反正我沒收到。”戴佳說:“我也沒有收到。”正在失望的時候,周老師過來了,看她手里有一堆信,心里想:這里應該有我的了吧!可沒想到,還是沒有我的。我難過極了,戴佳說:“別這樣了,我不是也沒收到嘛!”“反正我以后再也不寫信了!”“我也是!”
傷心,你快快走開吧!
這樣的一段文字,并不是在寫作文,而是在為自己“療傷”!――這恰恰是文字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功能!這也是我們教學行為中常常忽視的!我們更多地認為文字是一個外向的呈現,其實更有一種向內的行為:可能是剖析,可能是撫慰,可能只是一段自說自話!這其實更接近于寫作的真意!
文字無法完全承載,但必須“寫”
任何一種藝術行為都是無法將創造者其原本的意圖100%地表達出來的,也正因此,任何一種藝術的欣賞都擁有了大于藝術本身的內涵。這就藝術永恒的魅力所在。寫作亦然!“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是第三學段關于習作的一個基本認識。“寫”的前提是已經有了“被寫”的存在。那么那些“被寫”者究竟是些什么?
寫,是一種剖析
普遍認為寫作是一種傾訴的外向行為,然而真正的寫作首先是一種自我剖析的行為,它是一種走向作者內心深處的探尋,探尋那里所蘊藏的寶藏,去挖掘與采擷,去挑選去打磨。
我這個人吧!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人緣好,因為我是一個愛行俠仗義的“女杰”。缺點是脾氣差,以前經常有人勸我改脾氣的,可從未成功過。有一次因為我和媽媽賭氣,差點離家出走。可回頭想想還是自己的過錯。
――射陽:季 豪
雖然你說我們的學校很干凈漂亮,但你不知道,其實在學校吃過午飯后還是有值日生將飯盆、菜桶從樓上抬下來,總是難免掉下一些飯菜,雖是撒在地上的,但這可就麻煩了打掃衛生的阿姨了呢! ――杭州:單童緋
雖然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人最感興趣的永遠是自己,常常剖析的也是自己。有相對于別人的自己,也有相對于其他群體的集體剖析。這些都是一種自覺行為,而非命題之作,所以文字在此時,不是在完成作業,而是一把精致而靈巧的手術刀,它甚至會隨著這樣的剖析品質而成長。
寫,是一種移置
語文寫作之“寫”與美術寫生之“寫”有異曲同工之妙!寫生之寫更好地保留了“寫”字本意:移置。雖然移置的手法不同,但移置的對象卻是相同的:人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歡樂的、丑陋的、痛苦的都在可“移置”之列:
紫荊和櫻桃都長了花苞,它們的顏色是一樣的,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紫荊的花苞有一點像指甲,纖巧而濃郁;而櫻桃的花苞則有點像小燈籠,輕巧而透明。
――射陽:張 敏
我們學校的風景如詩如畫。最美的要數那中心花園了!那里有清澈的噴泉,時不時地會發出“叮叮咚咚”“叮叮咚咚”的流水聲。還有美麗的花朵,真是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勤勞的蜜蜂常常去采集甜甜的花蜜。只要你在那兒待上一小會兒,就會感到心曠神怡! ――杭州:趙文婷
我們的凌老師特別漂亮、溫柔,有一頭長長的不是很卷的頭發。她每天穿的衣服都不一樣,她走路時高跟鞋在地上也只發出輕輕的“叮叮”聲,有時甚至都沒聲音。你們的老師我可真是無語了。像個小孩子一樣調皮,她說你們會想辦法整她呀!給我們上課時,故意把最后一個同學的信不拿出來,還說把包送給那個同學讓她找,最后確實找到了,竟然有三封信!害得那同學哭笑不得。你們老師演得可真像! ――杭州:譚昕茹
寫,是一種呼吸
人類創造文字本就不是為了完成“作業”的,而是創造一種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有活力的。也許呼吸的方式不同,只有會呼吸的文字才是鮮活而美麗的。在欣賞他人、肯定他人的時候,有一種人際間的呼吸;在閱讀、在記載的時候,有一種穿越時代的呼吸;在有了傾訴和傾聽對象的時候,有一種超越空間的呼吸!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每周放假回家,爺爺奶奶都會把我抱得緊緊的,好像十年沒見了似的!爺爺奶奶家的梨園可美了,樹上長出來的梨子特別好吃,我可以自己到林子里挑我最喜歡的來吃。 ――射陽:華 恒
我喜歡看的書多為史書,略讀一些兵書。我讀書的史書有《明朝那些事兒》一至六部。《史記》《資治通鑒》《中國通史》《國榷》《中華上下五千年》,讀過的兵書有:《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只要再讀一讀《吳子兵法》,三大兵書就over了。周老師在教我們學《論語》,我又特別想讀諸子百家的書了。如果你們有人到我們班來做客,那我們定然如孔子所說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讀書讓我謹記了這樣三句話,我想與你分享:其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意為:別人因為不知情而冒犯了你,你不要生氣,我就是君子之為嗎?其二,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其意為:君子要先做事,事情成了再說明,類似于這句話的還有“君子敏于行而訥于言”。其三,謹記仁者之為,莫記小人之為。其意即要心中有他人,自己切莫成為小人。我覺得這三句話對人來說很重要,所以也將它們送給你。 ――射陽:陳 希
下面是一對來往書信中的片段:
我們五年級全體同學一起去了陳洋綜合實踐基地玩了三天兩夜,那里太好玩兒了。不只是項目多哦,最重要的是我們都遠離爸爸媽媽,住在宿舍里。有一晚,宿舍里出現了一只壁虎,所有的同學都害怕得尖叫起來,就連我這個素以膽大著稱的人也害怕了。很快驚動了老師,我們的周老師走過來,只是問:“你們如此大的動靜,是壁虎怕了你們,還是你們怕壁虎呀?”我們雖然覺得壁虎也夠可憐的,但還是怕得要命。念叨說:“應該是我們怕!” ――射陽:秦 沐
秦沐同學,我可不是和董宇帆一樣,我和他只是姓名相似而已。我長得又瘦又矮,身高只有1米37,體重58斤,力氣特別小。我特別羨慕你們能三天兩夜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學校的春游、秋游,只能玩四個小時就得回去了。可你們竟然能在那里玩三天兩夜,真是不可思議!我想你說到的壁虎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你們不大聲說話嚇走它,那還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的,把壁虎解剖解剖呢! ――杭州:錢雨帆
從信中不難看出這是兩個性格不同的孩子,若是在同一個班級,他們未必會去真正對話。但這樣的一次活動讓他們“相遇”了,這樣的寫作也許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小水珠而已,我的教學目標不是要他們互相標榜自己的一切,也不是表達某種羨慕嫉妒恨,而是成為他們精神成長所必要的點滴營養,是他們運用母語去尋求自我的歸屬感和家園感,對實現自我和他人的發現及認同。文字在此,真的不是用來完成作業的,而是一把開啟人之精神世界的鑰匙。
寫,是一種創造
用文字創造一個此時此境的世界,就是此刻的寫作目標。文字的運用過程,會使人性本身進入一種自然的啟蒙和覺悟狀態。
奉天呈運,老師召曰:“盼回信!”
我們班差的同學慢慢進步。可我卻被繩索吊在了半空中,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
停停停,此段給打上馬賽克吧!
這是東城一個叫俞鄭凱的回信,看這樣的語言自成一種風格。每個孩子都有自己駕馭文字的一套辦法,尊重他們的稟賦,允許他們的不拘一格,也就能讀到他們自由的心靈之聲。
我最喜歡看《少女的紅發卡》《我要做好孩子》和《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可謂是百看不厭。因為每看一遍我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越來越深刻呢。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我媽媽不這樣認為,她覺得看過了就沒有必要再看了,再看些別的書。我知道她是擔心《少女的紅發卡》里那些男生女生的愛情故事。不過我會理直氣壯地對她說:“這些可都是市縣推薦給學生的必讀書目里的,考試時會考到的。你不想我拿高分嗎?”她聽了這話也就拿我沒辦法了。 ――射陽:成金銘
你憋氣過沒有?你憋氣最短和最長的紀錄是多少?我喜歡練習憋氣。最短也有40秒,最長時間是52妙,還不到一分鐘呢。要不我們一起來練習,每天都記錄下來,一年后看看誰最有長進吧? ――射陽:張 昊
無論是交流秘笈,還是交往策略,是不是都極具創造力?寫,是必須的。許多學生對于寫作的畏懼就來自于這種“寫”的痛苦,要付出時間和精力。我們也要面對現實地想到:絕大多數學生是不愿意持之以恒地寫作的,一如這個社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作家一樣。但作為語文老師能讓他們于“寫”中獲取一種文字所帶來的快樂,欣賞與自己相關的文字,感受寫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憧憬,顯然比完成一次寫作任務更有深遠的價值。
(孩子們認真回信的情景)
情感難以自由掌控,但必須“真”
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一種自由狀態下的本真傾訴!
當我背著滿滿一袋信的郵包出現在東城學校孩子們面前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我始料未及的事情。在一個月前,他們在凌老師的組織下給甘肅的一所學校寄了信,他們正苦苦地盼望得到甘肅小朋友們的回信。因為之前沒有和凌老師及孩子們交流,所以對此沒有任何準備。然而,正是這份意外,卻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射陽小朋友等待回信的心境。
東城的孩子有寫信的經驗,卻沒有收信和回信的經歷。這正是我在課堂需要利用的資源。于是我省略了諸多關于寫信事項的交流環節,在課堂上只做了兩件事:
一、強化了讀信看信的過程――這正是他們所沒有的。意外,是最易激發真情流露的,第一個收到信的如何自豪不必說,而一雙雙緊鎖我郵包的眼睛所放出的光芒足以點亮課堂。每個拿到信的孩子都興奮不已,更別說一下子得到兩封的了。最后剩下的一位,看著停止發信的我,滿臉失望。當我表示要將郵包送給她做紀念時,她幾乎要哭了。而當她打開包竟然得到了全班最高獎賞:三封來信。她又是那樣的手足無措!這一切的一切,真的僅僅為了那些文字嗎?當然不是!
二、引導他們認識到回信的意義所在――從自身的感受切入,體會盼信人的期待。讓他們自然地擔負起了一種文字的責任――情感的交流。如果沒有他們往甘肅寫信的經歷,對回信的價值我是免不了一番動員的,而在現場,我只是問一句:“大家打算回信嗎?”
“回――”異口同聲。忽然有人說:“不回還叫人嘛!”其中的意味自不必說,而我也相信日后他們收到甘肅小朋友回信時,將會怎樣的珍惜也是可想而知的。有收到兩封三封信的孩子甚至準備每封都回,她說:“因為我得到的幸福是他們的三倍,所以我就應該付出更多。”沒有人進行思想教育,孩子卻成為如此有哲思的人。至于怎么回,那真不是重要的了,也不必我再參與的了。
自由袒露的天真
“本尊最討厭、最恨的人是xxx,因為他和我們玩的時候,總是他最先引起沖突,誰都不大喜歡和他一起玩。可是他偏偏是我的朋友,不是嗎?”――如此無奈中的寬容,是屬于孩子的天真才有的。當然趣事是他們所津津樂道的:
班級里每個人的名字都很有趣。唐成的名字總是被李錦源叫成“盛湯”,原來他將“唐成”兩個字反復連貫地叫,“唐成唐成唐成唐成唐”結果就會出現“成唐”――“盛湯”。袁李綽號是“圓里”,杜德琦的綽號是“肚臍”,把他們的綽號結合起來就成了“圓肚臍里”!而我則經常被他們叫著“梧桐樹”! ――吳 彤
我想請問你:你們的老師有沒有講和課本上無關的知識呢?我們的老師周曉霞會在每天的早讀課和中午的閱讀時間給我們講一些課本里沒有的東西。這學期,她在給我們講《論語》呢!開始我說給爸媽聽,他們都說太難了。沒想到周老師講的可好玩兒了。一共20章,我們現在已經學到第7章了,因為她講得幽默有趣,還有別的老師把自己的小孩子悄悄插到我們班來聽《論語》課呢!
――劉景文
用心回應的本真
兒童之間的文字是有密碼的,密碼就是“真”!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學習。用我平凡的雙手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種下一棵健壯的小樹苗。因此我會用心奮斗。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做好每一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老師讓我們每人選擇寫信的對象,我選擇你是因為你和我特別有緣,名字中都有一個“童”字。“童”表示像孩子一樣天真活潑。我喜歡與活潑的人玩,永遠保持一顆童心,就像金波爺爺那樣永遠不老。我直覺認定你是一個活潑的人。 ――楊 童
“我的朋友有:周玲潔――‘暴力女’,汪琳瑤――活潑聰明,可我給她取名為‘神經病’。她卻說我是‘梅超瘋’――只是因為頭發很多而已。陸于菲――文靜的乖乖女。趙文婷――也是‘暴力女’一枚,不過沒周玲潔厲害。”
――俞 陽
隨性而為的率真
“我的同桌是個發呆王,叫XXX。他是一個上課玩,下課寫,考試睡覺的小男生。他有無數外號:失敗大師、發呆大師、老二……我的朋友是全班女生,大家都愿意和我玩。我有一個死對頭,是個小白臉,叫XX。”
這樣的文字也只有在同齡人之間的交流中才會口無遮攔,率真流露。
“陽陽”本名楊子杰,因為“楊楊”而得名。“楊”字沒有“陽”字亮,所以稱其為“陽”。他可是班級十大才子前三名。可見其聰!(不謙虛地說明一下,我也在前三之列)他人長得瘦不拉嘰,卻自詡帥氣,待人言語尖酸刻薄,尤其是對男生(老師在時會稍有收斂)。他是我的仇敵(不是情敵),每每考試,即為對手。可吾輩實不爭氣,次次會以一二分敗北于他。
如此寫意,是不是只有孩子才這般坦然!
描情寫意的純真
幼稚,在成人眼中是一種可笑,而當其進入文字編程之后,則是回憶的歌!
我叫董杭,今年十二歲。星座是雙魚座。血型不詳(我真擔心哪天我被一輛大卡車撞了,急需輸血,因找不到血型相配的血液而命歸黃泉)。我最向往的地方是宇宙深淵。最渴望的夢想是成為“宇宙史“上最著名的機甲發明家。最崇拜的偶像是中央二套的主持人黃西,因為我曾有和他小時候一樣的錯覺:1.小時候認為畫家很窮,因為他們買不起相機才學畫;2.以為電視劇里死人都是真死,所以覺得演員特可憐。
篇10
生物專業開題報告課題:探究性學習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 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21世紀,必須非常重視人才素質的培養,特別是發展個性、培養人的創造能力,是教育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生物科學將成為21世紀帶頭科學,進行生物教學改革,提高培養人才的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結合當前生物教學的現狀,把探究學習與生物教學有機聯系起來,是生物教學改革的必要途徑。
(一)有效實施中學生物課程改革的需要
1.長期以來,我國中學生物教師習慣于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下從事各種教學活動,而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探究性學習則是對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探究性學習是中學生物新課程的新重點、新難點、新目標、新方式。目前,大多數學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還是延續以往實驗的操作程序,只是在部分環節上安排少量的討論,大部分的探究實驗都存在“表面化”“走過場”的現象。農村教師在開展探究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比城市教師更多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知識性教學量過大,教師的認識和能力不足,實驗教學的要求和評價沒有細化,實驗條件不完善。學生學習中最困難的事情是交流表達、實驗設計、實驗結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不知如何是好等等。總的來說,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實踐中已經有很多的嘗試,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誤區。該課題的研究旨在改變教師陳舊的傳統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生物課程要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備較強的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教學研究表明,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自主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的過程。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題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充分發揚學生的自主的學習精神,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主動地搜集和分析各種信息,善于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對培養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與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程理念是相通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是達成這一目標的載體和途徑。采用探究式可被認為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選擇。探究性實驗的開展是生物新課程的核心和亮點。
(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需要
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求知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探究性的活動,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遵循“實踐—學習—再實踐—再學習”的規律進行。不僅拓寬學生的只是領域,而且促進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生物學知識體系,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參與探究活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在發展個性,培養探究能力,開發創造性思維等方面,都顯示出極為重要的作用,激勵學生探索,提高綜合素質。
生物教學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任務,不僅要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感悟一些淺近的科學道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會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這些直接經驗的取得,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已有知識的累積才能獲得。實踐證明:通過探究性學習不僅是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養成實事求是、認真細致、獨立自主、不怕困難、與人合作的科學態度以及開拓進取、勤于思考、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2 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在中學生物課上,成功的探究性學習在不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前提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智慧。學生在生物課的探究中不僅對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對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深入的了解,生物課上的探究式學習就是強調科學精神的培養。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興奮點被誘發,好奇心得到鼓勵。探究過程有獨立操作、思考,也有集體的分析討論,這既給學生獨立思考,自我鉆研,自我決策,自我負責的機會,又在討論中強調對他人觀點的容忍態度,強調尊重科學事實的態度,以及根據事實進行批判的思考的態度。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真實自然和生命寶貴價值觀的過程。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真實的與動植物接觸,讓學生以科學的眼光看待生物的同時,也拉近了與生物的距離。這種既重視個性發展,又重視集體合作的民主氛圍,既重視知識獲得又重視能力培養和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極其重要的。
3 研究內容、目標及方法
3.1 內容
(一)生物學科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科學探究品質培養的指導策略。
2.引導學生主動挖掘問題的探究價值
3.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完成探究活動
4.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分層次訓練學生的能力
5.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二)調查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現狀。
(三)分析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
3.2 目標
(一) 通過對文獻的研讀,深入了解探究性學習的相關理論和探究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二) 通過調查和文獻研究了解目前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現狀。
(三)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了解在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困難,通過文獻研究討論,得出相應對策。
3.3論文完成的方法
深入中學調查,真正的走近生物課堂,去體驗在生物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真切的感受探究性學習給學生的生物學習帶來的影響,并通過反饋給教師,找到合適的策略,從而有效恰當地在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1. 調查訪談法:主要針對學生,其內容包括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態度及當前探究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等進行問卷。對部分老師和學生進行訪談,深入了解探究學習中的問題。
2.課堂觀察:課堂是研究教與學最合適的場所,通過對課堂中的相關要素的研究,從一線課堂實踐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原始材料,發展、升華為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
3.文獻研究:針對國內外探究性學習實施,以及相關教育理論做出分析、借鑒,不斷調整落實,形成發展。
4 進度安排
文獻檢索、資料查詢、開題報告 20XX.2.25-20XX.3.22(II學期:第1-4周)
確定調查方案 20XX.3.25-20XX.4.5 (II學期:第5-6周)
完成調查過程、撰寫畢業論文 20XX.4.8-20XX.5.17(II學期:第7-12周)
問題整改、論文評閱、答辯資格審查 20XX.5.20-20XX.5.24(II學期:第13周)
畢業論文答辯 20XX.5.27-20XX.6.1 (II學期:第14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傳版社,2002.
[2]劉恩山.中學生物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7-99
[3]占鳳.探究性學習在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1:8-9
[4] 鐘振芳.在生物教學中落實探究性學習[J].理論博覽課改論壇,2012,10(24):23-25
[5]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課標教師研修手冊—生物課程標準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行登科.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途徑[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1 (7):7-9
[7] 吳詩光.探究學習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天中學刊,2001,(10):14
[8] 李玲玲,袁均林,崔鴻.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適應性[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4(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