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科技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0:52: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畜牧科技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畜牧科技論文

篇1

基層的工作人員,有一部分為被動從事畜牧行業,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且平均年齡較大,業務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限。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后,人員的工資基本得到了保障,但畜牧科技推廣的專項經費很少,而養殖場戶分布又很分散,技術人員深入鄉村進行技術推廣和指導的機會較少。

2基層畜牧獸醫工作留不住年輕人才針對基層畜牧

獸醫工作人才匱乏的問題,一些區縣近幾年也通過事業單位統一招考的辦法來補充人才,招聘到一些大學本科以及碩士研究生。但是受基層的辦公條件、工資待遇、人才激勵機制等條件的制約,很多年輕人才很快又選擇辭職進入企業或報考市縣以上單位離開了,基層留不住年輕人才成為了普遍性的問題。

3一些好的做法和建議

3.1加快基層畜牧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

基層要想留住人才,先要做好硬件建設。日照市在畜牧獸醫系統機構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針對某些鄉鎮獸醫站無房辦公和辦公條件簡陋的情況,積極進行協調,爭取鄉鎮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各鄉鎮站所均有了正規的辦公場所。

3.2加強畜牧科技推廣人員的培訓

日照市加強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每年舉辦全市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培訓班、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工作培訓班、獸藥法規培訓班等培訓班6期以上。同時,自2012年,日照市畜牧獸醫局連續3年同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組織市、縣、鄉三級技術人員進行為期一周的業務培訓,由青島農業大學的教授系統講授當前國內外畜牧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動物常見病診療、畜禽糞污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合作社運營與發展等業務知識。通過培訓,切實提高了畜牧科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

3.3對基層工作人員在工資待遇等方面適當傾斜

一是工資待遇上可以有適當提高。日照市各區縣自2014年1月1日起,依據鄉鎮財政經濟困難程度、交通便利程度、距離縣城遠近等因素,劃分“一般鄉鎮”和“偏遠鄉鎮”,根據工作年限給予了工作人員不同程度的津貼補貼,強化了人才向基層流動、在一線干事創業的激勵機制。二是對縣以下專業技術人員,在業績評價、職稱評聘等方面應繼續給予照顧。同時支持畜牧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科技開發、技術推廣、試驗示范等有償技術服務,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和經營所得。

3.4加強財政支持力度,讓技術人員進場入戶,增強實戰經驗

篇2

中國科協副主席馮長根,農業部國家首席獸醫師于康震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召虎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吳常信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張沅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農發集團原副董事長區仲生高級農經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陳煥春教授,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朱明研究員等領導、專家出席開幕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汪懋華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微生態學分會理事長、四川農業大學程安春教授,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印遇龍研究員,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劉波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朱偉云教授,荷蘭瓦赫寧根大學André Aarnink研究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豬生產咨詢委員會主任、推廣教育主任Wayne Martin,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熱帶農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Liang Juan Boo,哈佛大學副教授Haining Shi,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李玉芝副教授,美國蛋品工業中心主任、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Hongwei Xin教授,丹麥DLG公司技術總監Plamen Nikolov等知名專家作了《工程技術與中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動物微生態與粘膜免疫》、《生豬機體氮代謝及其減排調控研究進展》、《保障生態安全的無害化養豬微生物發酵床工程化技術體系》、《反芻動物瘤胃甲烷生成機理及其營養調控》、《環境與福利友好型豬舍系統》、《豬和雞的小規模生產和市場系統》、《利用水稻秸稈日糧減少瘤胃的甲烷排放》、《粘膜免疫與腸道感染》、《對美國豬舍系統的評估》、《美國蛋雞產業現狀與研發機遇及蛋品工業中心(EIC)的作用》、《環境控制與飼養管理》的報告。

會議設立了2個分會場,共有48位國內畜牧獸醫界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和青年學者做了內容豐富的專題交流,特邀嘉賓在分會場從本學科角度闡述改善生產的策略與技術,而來自公司的技術研發專家則從具體技術上深入淺出地闡明環境控制設備的優點和效果。

篇3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610031)

編輯加工是對稿件進行修改、整理的一系列工作,是出版流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編輯加工使稿件得到完善和提高,更加符合出版規范,達到出版要求,是出版質量的重要保證。為了切實做好畜牧類文稿的編輯加工工作,本文從把好初審關、編輯加工的準備工作、編輯加工的技術環節,以及提高編輯自身素質等方面作介紹和分析。

1把好初審關

初審環節是處理文稿的第一步,也是保證文稿最終出版質量的基礎。

1.1真實性

文稿的真實性是編輯初審文稿時首先要關注的問題,真實性包含2個方面。首先是稿件內容的真實性,即文稿中所使用的方法、得到的結果、實驗數據、統計結論等內容都必須保證完全屬實。只有這樣,這件文稿才具有科學性,才具有價值。否則,不但會誤導讀者,而且也會助長學術不端行為。編輯在判斷1件文稿的學術真實性時,有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時需要編輯多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多關注該領域的科技發展動態,同時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初審的過程中,結合作者的科研環境,仔細推敲文稿的上下文邏輯關系和得出最終結論或實踐經驗的過程,以考察文稿的真實性。其次,還要注意文稿是否為原創作品,是否存在剽竊行為。應利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中外文數據庫等資源對來稿進行檢測,剔除存在抄襲和剽竊情況的文稿。

1.2創新性

1件文稿如果沒有創新性,即使其內容再怎么準確無誤,邏輯再如何嚴密,其出版的意義也將大打折扣。因此,編輯應對文稿進行、查新。這一點,除了依賴編輯的職業敏感性外,還可以從文稿所列出的

參考文獻中尋找端倪。首先,要檢查文稿中引用

參考文獻的必要性和準確性。之后,審查

參考文獻的數量、出版年限、類型,以及在該學科領域的深度和寬度。若文稿所引用

參考文獻的出版時間很久遠,同時又不具有深度和寬度,那么是否采納這篇文稿就需要推敲。文稿

參考文獻的引用反映了作者對該學科方向了解的深度和廣度,是判斷科技論文水平的重要依據[1]。

1.3是否符合結構、邏輯要求

文稿的結構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凡是論文結構有缺陷的,說明作者的研究工作本身有缺陷,其學術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結論往往是站不住腳的[2]。論文需要具備標題、摘要、

關鍵詞 、目的、方法、結論、

參考文獻等要素。書稿需要具備書名、作者署名、內容提要或序言、目錄以及內文等要素。編輯在檢查文稿是否具備以上要素的同時,也需要注意檢查這幾個要素是否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組合在一起的,是否成整體,文稿中是否出現要素缺失、邏輯關系混亂、上下文說法不一或圖表數據與正文內容不一致等現象。

2編輯加工

一般來說,出版單位接收的稿件只能算是半成品,距離出版尚有距離。除了對文稿本身的技術處理外,叢書或期刊編輯還需要對文稿中的各要素做出調整,以達到與全套叢書或期刊的要求相統一。所以,對1件文稿的出版來說,編輯加工環節,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2.1準備工作

經過初審程序,編輯篩選出了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且已經基本對文稿有了大概的了解。編輯人員應在初審的基礎上,將初審時發現的問題進行再次確認,查閱文獻或請教專業人員之后,與作者進行充分溝通,明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地方需要對內容進行增刪,哪些地方是重點介紹的內容。只有準備工作細致、充分,思路清晰,才能使編輯加工工作順利、有效地進行,加工出來的文稿才能切中主題。

2.2技術上的編輯加工

編輯對稿件進行整體技術加工的內容包括加工與整理2道工序。加工指對文章內容和文字的表達、圖表的制作和技術規范等進行再創作的過程;整理則是對稿件內容進行技術處理,即核對原始資料、目錄安排、文字對照等[3]。畜牧類文稿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所以在編輯加工環節中,應注意審查稿件是否存在專業知識或常識性知識方面的錯誤;要對整篇文稿的文字表達進行加工潤色,使語句更加通順,表達更加精煉、流暢;應規范、統一文中標點符號、單位及量的用法,檢查計算公式是否正確,藥品和化學試劑的名稱(中文名稱、英文名稱、英文縮寫、化學符號等)是否正確,使用的名稱形式做到全文統一;插圖和表格的格式是否規范,尺寸大小是否合適,圖表中的數據等內容與正文內容是否一致;此外,還應該盡量減少錯字、別字現象的發生。

2.3整理文稿的邏輯

邏輯性是高質量文稿的基本硬件條件。試驗性科技論文,需要遵從試驗的目的及意義、試驗材料、方法和步驟、試驗結果以及結論的邏輯來寫作。綜述性論文,需要先介紹該課題的重要性、國內外研究背景,然后再得出作者自己的結論和看法。畜牧類圖書,則需要根據其內容,在緒論之后分章節展開,同時需要注意各章節的設置和每章節的內在邏輯[4]。此外,也要注意避免出現上下文內容相矛盾的情況。

3提高編輯素質

要提高稿件的編輯加工質量,在把握好編輯加工環節的技術要點之外,積極提高出版社或期刊編輯部編輯的整體業務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

3.1提高編輯素質

首先,應注重職業教育,培養編輯愛崗敬業。編輯是個比較特殊的職業,即是以他人的勞動成果為基礎,默默無聞地工作,付出大量的辛勤勞動“為他人做嫁衣”。往往圖書出版了,了,編輯自己付出的辛苦都在無形之中。而且整體行業收入水平也不及從事科研或生產的人員。所以,編輯應該處理好個人的情緒問題,細細體會作為編輯的職業榮譽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職業道德,愛崗敬業。[5]

專業素養和經驗積累、信息儲備是畜牧類專業編輯人員從事編輯工作的基礎。編輯人員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增加專業知識的儲備,關注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掌握網絡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只有這樣,編輯才能以敏銳的目光篩選出更值得出版的文稿,以專業的眼光審閱、加工稿件,才能與作者實現良好溝通,真正成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

此外,當今出版形勢下,編輯的內涵、職責、地位和功能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編輯必須實現3個角色的轉變。一是從傳統的文化選擇者,轉變為文化的創新和策劃者;二是從單純的編書轉變為滿足讀者需求的服務商;三是從傳統的伏案審稿、編輯加工單一型人才,轉變為參與市場調研、選題策劃、組織書稿、編輯加工、設計制作、成本核算、宣傳營銷全過程的復合型人才[6]。

3.2吸收畜牧專業科研人員當編輯

若讓非畜牧專業的編輯來處理這一領域的稿件,編輯則會十分吃力,且處理效果也不甚理想。比如,如果讓動物組織胚胎學專業的編輯來處理動物臨床疾病方面的稿件,編輯可能會稍嫌吃力,但是也可以基本勝任。但如果讓歷史專業或計算機專業的編輯來處理這類稿件,雖然他們的文字功底強、計算機應用水平高,但是對這類稿件的處理可能就不會太理想了。由于畜牧類文稿的專業性很強,其作者和讀者通常為從事這一領域的科研人員或生產一線技術人員。轉行作編輯的科研人員,由于其之前的學習、工作經歷,使得他們更容易站在作者和讀者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更容易做到與作者、讀者的角色互換,能夠更好地與作者進行溝通,也能真正做到尊重和維護作者、讀者的權益。

所以,由于畜牧類文稿的專業性較強,建議期刊和出版社應盡量多吸收該領域的科研人員來做編輯,這樣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出版社和期刊編輯部編輯的整體學術水平,同時也對推動畜牧專業科技進步、促進畜牧業發展都大有好處。

參考文獻:

[1] 苗麗娟./

參考文獻初審論文的探討[J]. 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7,9(5):745-746.

[2]陳浩元. 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59-70.

[3]謝箴. 科技期刊文章的編輯加工研究[C]. 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十二集).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23-24.

[4]程佳月. 從編輯角度談畜牧類文稿中的一些撰寫問題[J].養殖技術顧問,2014,(6):284-285.

篇4

關鍵詞:安丘模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安丘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面提高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這一做法得到了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論文參考。去年4月份,山東省政府在安丘召開全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現場會議,把安丘的做法確定為“安丘模式”,在全省推廣。

1.主要做法

實施區域化建設,就是從源頭控制和基礎工作抓起,從出口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入手,通過加強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管理,推行標準化生產,實施全過程監控,逐步在全市形成符合國際質量標準要求的出口農產品種植養殖區域,把住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道關口,從根本上確保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主要抓了“五個體系”建設:

1.1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加快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建設

在嚴格實施已有國家級、省級標準的同時,研究制訂了與農產品質量標準相配套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33個,參照出口國食品衛生標準制定了200多個生產標準,形成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農業標準體系。按照“基地規模化、形式多樣化、生產標準化”的要求,已建成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30萬畝、果品基地10萬畝、標準化養殖基地400個。對所有基地,實行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生產、統一質量檢測、統一收購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保證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全部按標準化要求實施。

1.2健全控制管理體系,搞好農業化學投入品的源頭控制和規范使用

堅持把加強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管理作為實施區域化建設的關鍵措施來抓,制定出臺了《安丘市農藥管理辦法》和《安丘市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農業化學投入品專營專供管理辦法》。積極探索農業化學投入品供應管理體制,一方面,強化對標準化基地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供應管理,建設農業化學投入品專營店。論文參考。在專營店配備專職技術人員,在基地配備植保員,指導規范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目前,已建成市級農藥獸藥專營總店1處,鎮和農村社區直供店67家;設立市級化肥專營總店1處,鎮和農村社區專營店60家。另一方面,加強對全社會化學投入品市場規范管理,確定15家化肥、農獸藥批發企業,負責全市化學投入品的網絡建設和批發供應,凈化規范社會化學投入品使用的大環境。

1.3健全科技服務體系,為區域化管理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一是健全區域化管理科技服務組織。整合農業、畜牧、林業等職能部門的科技人員,落實區域化管理科研課題,積極開展良種的引進選育和試驗示范,以及新農獸藥的測試和推廣應用。二是加強區域化管理的宣傳培訓。目前,已聘請檢驗檢疫、農業、外經、畜牧等方面的專家進行骨干培訓20次,培訓人員2萬多人次。通過電視臺開辟專欄、編發科技宣傳冊、開展科技下鄉等形式,培訓農民10萬多人次。三是開展區域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成立農業專家顧問組,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110免費服務熱線,建立“安丘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110”網站,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組織321個,在全市形成了以農業、畜牧、林業等職能部門為龍頭,以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依托,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協會和生產合作社為紐帶,上下貫通,左右相連,點面互動的科技服務網絡。

1.4健全檢驗檢測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對已有的農業、畜牧、質監等檢測資源進行整合,建設了市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重點蔬菜生產區和批發市場建立了快速檢測點;在外貿食品公司成立了山東省首家自有出口蔬菜檢測中心;在凌河鎮、新安街道分別建設了高標準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市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為依托,以農產品加工企業檢測資源為主體,農業、畜牧、質監、環保等部門檢測機構共同參與、分工協作的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實現了出口農產品從農資、土壤到生產、加工各個環節全過程、無縫隙的監控和檢驗檢測。

1.5健全組織領導體系,形成區域化管理整體推進機制

在國家出口檢驗檢疫部門的指導下,建立了政府主導、龍頭帶動、部門聯動、全民行動“一導三動”的區域化管理推進機制。政府主導,發揮好政府統籌協調、行政推動作用,制定實施規劃,加強政策扶持,搞好組織協調,實施聯合執法和監管。論文參考。龍頭帶動,以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組織為支撐,擴大基地規模,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拓展國際國內市場,示范帶動區域化管理的開展。部門聯動,根據區域化管理的總體規劃和重點工作,明確相關部門在區域化管理中的職責,做到既各負其責、分工把關,又協作配合、執法聯動,強力推進區域化工作開展。全民行動,通過宣傳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和農產品安全意識,真正調動全體農民群眾參與和支持區域化管理的積極性,形成了區域化管理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

2.初步成效

2.1創新了管理模式,建立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

通過組建專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協調組織和機構,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了政府部門的人力、技術和執法管理資源,形成了長期穩定、聯合協作、富有成效的工作機制。

2.2擴大了標準化基地規模,降低了基地建設管理成本

全市標準化基地由原來的6.5萬畝擴大到30萬畝,有效解決了企業基地過于分散、管理費用過高等問題,降低了基地建設管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建設一個300畝的標準化基地,可節約7.8%的用地,每年節約管理成本10萬元,農業化學投入品使用成本降低15%。

2.3提高了安丘出口農產品質量和知名度,擴大了農產品出口創匯

安丘區域內各類蔬菜的藥殘檢出率(含藥殘達標蔬菜)由實施區域化以前的17.2%下降到目前的2.4%。供港蔬菜從未發生投訴問題。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今日關注》、《東方時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香港《大公報》、山東電視臺等欄目對安丘市實施區域化建設的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

2.4減少了污染,保護了環境

規范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有效地控制了農業污染,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促進了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2.5培育了新型農民,加快了新農村建設進程

通過開展區域化建設,對農民進行大規模教育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培養了大批新型農民,壯大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促進了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篇5

關鍵詞:十一五 科技論文 統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G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238-02

科技論文是科研成果和學術研究的載體,是反映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它的發表情況是評估、衡量學術機構及個人學術水平、科研實力的重要尺度。該文對“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本部各單位在各類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進行定量研究、統計分析,提供各項指標的統計學數據和測評結果,為系統地了解我院科研論文產出狀況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 數據來源

該文數據來源于院年終考核(2006-2010年)統計中的期刊論文數據,論文僅統計以本院為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訊作者)單位的論文,內容相近的論文僅取其高影響因子統計一次;簡報和通訊類文章不做統計,綜述類文章刊物影響因子大于或等于當年度公布的《江蘇農業學報》影響因子的,則列入統計。

根據統計需求,所有期刊論文劃分為。普通期刊論文、學報級期刊論文、科學引文或工程索引論文(簡稱SCI、EI收錄論文)3個類別。

2 論文統計分析

“十一五”期間,我院在國內外期刊共發表研究論文2658篇(以我院為第一作者單位或第一通訊作者單位),下文將分別從年度論文總數、論文分布、學報級論文、SCI和EI論文等方面進行統計,并逐一進行分析評價。

2.1 論文總數

科技論文作為科研活動的一項產品,也是科研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量的多少反映了科研成果的最基本情況,反應了科技活動的活躍度情況。表1為我院“十一五”期間逐年分布情況。可以看到,從2006年的547篇,到2010年的538篇,我院“十一五”期間每年總數基本保持穩定,年均發表530篇以上。

2.2 論文分布

將國藥中心發表的文章統計在獸醫所文章內,那么院部各單位“十一五”期間發文量統計見表2。可以看到,院部13個研究所中,經信所與原子能所發文較少,只占到院部總發文量的3%和2.7%。由于經信所多是軟科學類研究,提供科技查新及圖書館服務,課題較少;而原子能所與企業結合,由于改革等各種原因,課題組變化多,故而影響了科技論文的發表。如果將院部總發文量絕對平均,每個研究所發文應占總發文量的7.7%,那么,畜牧、經作、生技、園藝所發表文章分別占院部總發文量的6.6%、7.1%、7.2%和7.5%,與平均數還略有差距。

2.3 學報級論文

近幾十年來,我國一直把代表該學科現有水平和發展方向的“核心期刊”作為學術評價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指標。我院科技人員發表的論文,大都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科技人員對論文是否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看得很輕,取而代之的是是否發表在學報級期刊上。因為核心期刊中的學報級期刊,代表了該領域期刊的更高水平、更高層次,具有更高的學術影響力。表3列出了我院“十一五”期間發表的學報級論文數量及占當年論文總數的比例。

可以看到,在每年總數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我院學報級數量逐年上升,在當年總數中的比例更是節節攀高,由2006年的31.3%上升到2010年的51.7%,占到發文總量的一半以上,說明我院科技論文在保證一定數量的前提下,質量得到很大提升,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我院的科技實力不斷提升、科研成績質量更優。

2.4 SCI、EI論文

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縮寫,EI是美國《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縮寫,它們既是文獻檢索工具,又是科研評價的依據。在SCI、EI期刊上,是展示研究成果與研究能力,與國際同行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近年來,SCI、EI在中國科研狀況評價中的地位變得愈來愈重要,在當前中國科研環境下,利用SCI、EI進行科研工作的成果評價,對于促進本單位的國際影響力具有很大的現實必要性。

如表4所示,列出了我院近五年來在SCI、EI收錄期刊發表文章的情況。從“十一五”初期的不足10篇到“十一五”末的30篇以上,占當年文章總數的比例也從1.5%上升到近6%,取得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那么,我院SCI、EI論文的年發表量是否還有提升空間呢?

表5列出了這五年SCI、EI論文的單位分布情況,可以看到,食檢所五年發表38篇,承擔了全院SCI、EI論文的32.5%;其次,作為一個新成立的研究所,加工所也產出15篇,承擔了全院的12.8%;另外,生技所盡管總數不多,但SCI、EI論文卻有13篇,占全院總數的11.1%,說明該所重視論文質量的管理理念。僅是這三個研究所合計,就占了全院SCI、EI論文總數的一半還多(56.4%),未來其余各所加強這方面產出,相信我院SCI、EI論文的數量定會連創新高。

3 結論與啟示

綜合統計結果表明,“十一五”期間我院科技論文在保持發表總數較高的同時,論文質量層次有很大提高,學報級論文、SCI、EI論文的數量增長速度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這與我院近年來科研隊伍及科研水平不斷發展,科技競爭力及學術影響力在逐漸擴大,與我院科研政策導向是密不可分的。但同時也應看到,論文總數增長持續緩慢,各研究所之間發展不平衡,高質量論文數量還可進一步提高。因此,為了提高科研水平,擴大論文影響力,需要增加論文數量,提高論文質量,尤其要在科研課題的原創性、前沿性上下功夫,使研究成果引起國際學界同行的關注。

(1)論文數量穩定中上升。學科的發展、課題的不斷增加,勢必會帶來論文數量的不斷上升。但同時應看到,我院的科研定位是為本地農業服務、為江蘇省地方經濟服務,我們的主要目的在應用,不會投入過大精力在論文產出中,這使得我院的論文數量不會盲目增加,必然在穩定中上升。

(2)努力提高論文質量。在我國現行科研機制下,爭取重大基礎性課題的申報,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高水平論文,同時,高水平論文在重大成果的培育中也起著基礎性作用,這些都促使我們必須要努力提高論文質量。

(3)各單位論文分類考核管理。我院各研究所規模、定位、學科類型、承擔基礎性課題情況等都存在較大差異,“一刀切”的論文考核管理模式與之不相適應,為了公平公正、更大程度的調動各單位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有必要對論文指標進行分類考核,進一步挖掘我院論文產出潛力。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科技期刊論文;摘要;期刊質量;提高

不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向國際學術刊物投稿要寫摘要,國內級別較高的學術期刊也要求摘要。學位論文更是如此。論文摘要是全文的精華,是對一項科學研究工作的總結,對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結果的概括。本文主要介紹科技期刊論文摘要的組成部分、寫作方法、各部分的語言特點[1]。

1.摘要的概念種類及作用

摘要是科技期刊論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較短的文章才能省略。

1.1摘要的種類

摘要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種是隨同論文―起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摘要。這種摘要置于主體部分之前,目的是讓讀者首先了解―下論文的內容,以便決定是否閱讀全文。一般來說,這種摘要在全文完成之后寫。字數限制在100―150字之間。內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主要結論。第二種是學術會議論文摘要。會議論文摘要往往在會議召開之前幾個月撰寫,目的是交給會議論文評審委員會評閱,從而決定是否能夠錄用。所以,比第一種略為詳細,長度在200-300字之間。科技期刊論文摘要的開頭有必要簡單介紹―下研究課題的意義、目的、宗旨等。如果在寫摘要時,研究工作尚未完成,全部研究結果還未得到,那么,應在方法、目的、宗旨、假設等方面多花筆墨。第三種為學位論文摘要。學士、碩士和博士論文摘要一般都要求用中、英文兩種語言寫。學位論文摘要一般在400字左右,根據需要可以分為幾個段落。第四種是脫離原文而獨立發表的摘要。這種摘要更應該具有獨立性、自含性、完整性。讀者無需閱讀全文,便可以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

1.2摘要的作用

(1)報道論文信息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涵蓋論文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全文也能了解文章闡述的主要內容。以便讀者迅速做出判斷。是否有必要閱讀全文。因此。摘要使讀者既瀏覽了大量的信息。同時又能節省精力。許多作者的科技期刊論文摘要較簡略。沒有注意將文章主要內容體現在摘要內。從而影響論文的交流和發表。(2)電子文獻檢索摘要是二次文獻的著錄內容。因此。摘要必須納入足夠的關鍵信息。如結果、觀察、趨勢等。使讀者可參考你的工作。(3)用于審稿過程一般科技期刊編輯把論文的題目和摘要送給候選審稿人。審稿人根據摘要內容來決定是否有興趣或者值得花時間審閱此稿[2]。

2.重視科技期刊論文摘要的編寫提高期刊質量

科技期刊的語言必須規范通順,準確得體,用詞要確切、恰如其分,而且要避免非通用的符號、縮略語、生偏詞。另外,摘要的語氣要客觀,不要作出言過其實的結論。下面從內容、結構布局和語言特點三方面著手,討論摘要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2.1科技期刊摘要的內容

一般來說,摘要必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主要結論等內容。也就是說,摘要必須回答“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結果”、“結果說明了什么”等問題。學術期刊論文摘要這種摘要隨同全文一起發表,簡短精煉是其主要特點。只需簡明扼要地將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分別用1-2句話加以概括即可。至于研究背景或宗旨應在論文的Introduction部分較詳細介紹,不必在摘要里介紹。摘要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

書寫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1)摘要為科技期刊論文全文的高度濃縮。因此應字字推敲。力求做到多一字有余。少一字則不足。確保準確、簡潔而充分地表述論文的主要目的、方法及取得的主要結果及意義。(2)簡短精練。內容明確.完整。一般科技期刊論文摘要以200~300字為宜。但應注意不同的科技期刊論文要求也不一致。如Science要求摘要在125字或更少。(3)摘要只是文字描述。沒有任何形式的說明。如圖.表和注解。為方便檢索系統轉錄。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結構式、數學表達式,角標和希臘文等特殊符號。(4)摘要的第一句話最重要。內容包括了研究動機(motivation:why do we care about the problem and the results?)和存在問題(problem statement:what problem are you trying to solve?)。因此反映你文章的研究方向和重要性。(5)應闡述論文主要的內容。內容必須精心編寫。嘗試許多版本。(6)要引起讀者的興趣。要原創。(7)避免不必要的話。(8)避免用可能導致讀者混淆的縮略語或術語。如確有需要。應在縮寫符號第一次出現時給出其全稱。(9)不應包含參考文獻。(10)不應包含冗長的背景資料。(11)可以有一些數字。但不要過多。(12)再次確認摘要內容。一旦你完成摘要。需要再檢查。以確保內容與論文完全相符[3]。

2.2摘要結構

一般摘要為一個自然段(one paragraph)。摘要的主要結構可以概括為下列4部分,按順序排列:(1)存在問題和研究的主要目的(Motiva

tion/problem statement)。(2)實驗設計與方法(Methods/procedure/approac

h)。(3)最重要的結果(Results/findings/product)。(4)主要結論(Conclusion/implications)。

2.3重視摘要的編寫

摘要寫作時所采用的時態因情況而定。應力求表達自然、妥當。寫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則。(1)介紹背景資料或闡述研究的主要目標時。如果句子內容不受時間影響。是普遍事實。應使用現在式;如果句子的內容為對某種研究趨勢的概述。則使用現在完成式。(2)概述實驗程序.方法和主要結果時。通常用過去式。(3)敘述結論或建議時。可使用現在式。

辦好科技期刊靠的是少數具有獨立人格者,他們有時代感、國家的責任和使命感。只有具有獨立性人格者才會注重科技期刊的生存與發展不能依靠某一單位供養,因被供養者的內心感受未必好,必然壓制其智慧的發揮;另外時時處處都很易被人指責,或者說,很難貫徹辦刊宗旨,也很難有自主決策權,在這一氛圍下辦成高質量期刊是不可能的。因而只有具有獨立人格的辦刊決策者,會以獨特的智慧、眼光進行創新,走出一條與依存性人格不同的新路,使科技期刊能自我生存、自我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肖先福編著.新世紀科技期刊管理[M].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05:78-80.

篇7

關鍵詞:犬細小病毒病;診斷;治療

犬細小病毒病是由犬細小病毒(CPV)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各種日齡的犬均易感,該病有兩種病型:一是以劇烈的嘔吐、出血性腸炎和白細胞顯著減少為主要特征的腸炎型;另一個是引起幼犬非化膿性心肌炎的心肌炎型。該病以傳染性強、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為其特點,是危害養犬業最為嚴重的傳染病之一,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針對以上特點,對其進行各方面的調查和研究,以便為防控此病提供科學的數據借鑒和臨床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間來本站就診的200例犬細小病毒病病例隨機抽查100例,并進行調查和統計分析。

1.2 調查方法 通過親自回訪、電話采訪和翻閱病例等方法進行調查。

1.3 調查內容 對患細小病毒病的病犬從不同品種、發病日齡、發病季節和臨床治療等方面展開調查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發病犬品種調查 由調查可知:藏獒這一品種的發病率最高,為62%。

2.2 發病犬日齡調查 由不同日齡的發病情況統計結果可知:本地區60日齡~90日齡的幼犬發病率最高,為41%;其次為90日齡~120日齡的幼犬,發病率為24%;而30日齡以內犬發病率最低,為2%。

2.3 發病犬季節調查 由不同季節犬細小病毒病的發病情中可知:本地區夏季的發病率最高,為40%;其次為秋季發病率,為37%;而春季和冬季的發病率較低。

2.4 發病犬治療方案調查 由試驗中可知:病犬處在發病早期采用綜合性治療方案,治愈率最高,達63.6%;而病犬處在發病中晚期采用單純性治療方案,治愈率為33.3%。由此說明發病病程的長短與治療方案選擇得當與否可直接影響犬細小病毒病的治愈率。

3 討論

3.1 關于發病犬的品種 經調查分析,易發病的犬是從外地購進或較純的品種傳代而來的,比如藏獒、金毛、松獅和京巴,存在發病率高且治愈率較低等特點。而雜交犬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自身抵御外在病毒感染的素質是較強,治愈率較高。

3.2 關于發病犬的日齡 通過調查,30日齡左右的幼犬不易患犬細小病毒病,而60日齡~90日齡的幼犬易患此病。

3.3 關于發病犬的季節 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夏季和秋季多發。

3.4 關于發病犬治療方案 采用抗體中和抗原的特異性療法,能提高治愈率,王彤光證實采用綜合性治療方案效果較好,通過臨床實踐,確實如此。據陳國燦等證實靜脈滴注治愈率明顯高于肌肉注射(P

3.5 關于疫苗免疫 在臨床上母源抗體的干擾會導致免疫失敗,因此,科學的免疫程序對防控此病起到立竿見影的療效,張鎖浪對幼犬在出生42d開始第一次免疫接種,隨后每隔15d免疫接種一次,一年內共免疫三次。成犬每年免疫接種一到兩次這種免疫程序是合理的,這樣一來注射疫苗的犬即使發病,治愈率較未注射過疫苗的犬也要高的多。

4 體會

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對于治療的恢復期,可給予少量稀軟易消化的流食,比如小米粥,少量多次的喂,逐漸恢復到正常的飲食。同時要注意是否是混合感染,做到診療的有的放矢。值得更加注意的是:康復犬也可長期帶毒,并且隨時通過糞便和尿液向外排毒。針對CPV對乙醚、醇類、氯仿、去氧膽酸鹽有抵抗力,而福爾馬林,β-丙內酯、次氯酸鈉、氨水、氧化劑和紫外線能使其滅活的特性,一旦犬群暴發犬細小病毒病,應及時隔離,在搞好環境衛生的前提下對犬舍和飼養器具采用合理的消毒方式消毒,這樣才能從源頭切斷傳播途徑。

5 結論

本文通過對100例病例從不同品種、發病日齡、發病季節和臨床治療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在不同的品種犬中,尤以藏獒的發病率最高達62%;各種日齡的犬均易感,尤以60日齡~90日齡的幼犬易感性最高達4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夏季和秋季發病率最高,分別為40%和37%;采取綜合性治療的方法可使治愈率顯著提高。

(1)該病發病急、病程短,發病后若不及時治療很快就會發生死亡。(2) 根據病犬嘔吐和腹瀉發生的時間、次數以及嘔吐物和糞便的變化、全身狀況,綜合考慮,合理用藥,方能提高該病的治愈率。(3)輸液時要嚴格控制速度和輸液量,認真觀察,發現病犬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異常現象要及時放慢速度或停止輸液,否則會造成治療失敗。(4)接種疫苗可成功地預防該病的發生。但是應及時對母源抗體降至難以抵抗該病感染而快要斷奶的幼犬作預防注射。接種過早,幼犬體內母源抗體濃度較高,將會使疫苗失去應有的效力;接種過晚,由于母源抗體消失,幼犬有可能被犬細小病毒侵害。

參考文獻

[1] 張智勇,韓慶功,李英楨. 犬腸炎型細小病毒病的診治試驗[A].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第四次學術研討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外科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C]. 2009

[2] 郭志廷,梁劍平,王學紅,郭文柱,劉宇,尚若峰,華蘭英. 中西醫結合治療犬細小病毒病[A].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第四次學術研討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外科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C]. 2009

[3] 馮敬業,毛軍福,高進東,鄒杰,宋軍,王佳妮. 犬冠狀病毒病的防治[A]. 全國獸醫外科學第13次學術研討會、小動物醫學第1次學術研討會暨奶牛疾病第3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 2006

[4] 王祥生,甘學雄,江春對,王亮. 免疫復合劑二聯王對犬瘟熱和細小病毒病療效觀察[A].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第四次學術研討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外科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C]. 2009

[5] 陳國燦,錢志堅,聶金榮. 犬細小病毒抗體在該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防治中的應用[J]. 上海實驗動物科學,1996,Z1:218.

[6] 康寧. 也談犬瘟熱的診療[A].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第四次學術研討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外科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C]. 2009

篇8

關鍵詞 動物科學 素質教育 人才培養

加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已成為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實施素質教育,其核心就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高等農業院校如何培養高素質的創造型人才,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本文結合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闡述了如何就通過實施素質教育來培養動物科技人才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動物科學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我國加入WTO以及動物科學欣欣向榮的發展前景,對高等農業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教育思想觀念、人才培養模式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一是要求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的動物科學的理論功底和實踐技能,從而能用動物科學理念和專業技能解釋和解決所遇到的現實問題;二是要求所培養的人才了解動物科學及其相關專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動態,適應農業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三是要求所培養的人才能明確動物科技在畜牧業生產上的應用,促進畜牧業生產的發展.近幾年來,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化,學科交叉不斷加快,在專業設置與布局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仍面臨著學科結構單一,專業范圍狹窄,教學質量較低,招生和就業困難,畢業生無競爭優勢等的困惑。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解決三農問題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任務,這也向我們農科高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新世紀新形勢下,在借鑒國際通用的先進人才培養模式和一切好的經驗的基礎上,動物科學高素質人才培養必須努力實現)在科學視野上,要從狹窄的專業教學層面轉到以動物科學為背景的教學上,從而使學生具有更廣闊的知識視野;在知識結構上,要從分得過細轉到注重整合綜合上,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在能力結構上,要從注重專業技能轉到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增強人文素質的培養;要注重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動物科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動物科學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畜禽生產、動物繁殖與育種、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環境保護及畜牧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農業科技人才。動物科學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既有動物科學相關的專業素質又有新時代大學生應具備的人文素質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的人才,即培養能獨立從事畜禽生產”動物育種”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等科學領域及畜牧業經營管理,又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綜合素質的農業科技人才,

三,動物科學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措施

社會和科技發展要求大學開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目標,它包括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創新精神和能力”身體和心理等方面,它們共同構成完整的素質體系,只有通過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和進步,才能培養出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因此,培養動物科學高素質人才,應結合本專業特點,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施素質教育,從而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一個優秀的動物科技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首先,進行專業思想教育,樹立大學生學農愛農服務于農的思想,學校可通過舉辦一些本專業專家教授的講座和一些本專業學術”科研成果展覽等活動,讓學生更多的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與學科,了解本學科的發展趨勢與前景,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學校還可聘請公司集團的一些優秀企業家開座談會,如一些成功的飼料企業”現代化養殖場等的專家,他們對于本行業的發展”市場前景更具有發言權,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以更新的角度和更高的思想層次認識和了解本專業,另外,社會實踐和實習是大學生轉變思想觀念的重要途徑,學校可利用假期”節假日多組織一些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熱愛本專業的思想,其次,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素質除基本的知識修養外主要是指做人應具有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思想道德素質的核心,很難想象,一個缺乏崇高理想和信念,缺乏責任感和事業心的大學生會是一個學習刻苦”知識豐富的人。我們高等農業院校培養的人不僅應是精通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專家,而且他們首先應該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對社會的責任,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而目前一些大學生,他們對外界事物漠不關心”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不辨是非,他們缺乏自信心與自覺性,常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只有通過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綜合素質的高水準人才。

總之,學生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還可能從這里發現和提出新問題來,成為創新之源”所以,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必須重視教學與科研、生產、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切實落到實驗、學習、生產勞動、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教學活動中去;當然,要完成這項任務,也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加速實驗室建設,加強學生實習基地的建設,與一些條件好的畜牧場簽定協議,掛牌設立教學實習基地,并鼓勵各專業課老師為教學基地服務,這樣既有利于教師、學生的培養,又給教學基地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另外,改革獎學金的評定制度,如設立多種優秀學生單項獎,鼓勵那些單科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重點獎勵那些在學習、科研以及在各項活動、工作中有創新精神,并做出突出貢獻的學生,這樣有利于調動大學生的創新積極性,有利于培養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合格大學生。

參考文獻:

[1]牛臨虹,郭建強.試論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的相關性[J].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篇9

關鍵詞:畜牧基礎;教學;存在問題;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147-02

《畜牧基礎》是針對動物醫學、動物檢疫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飼料營養、遺傳學基礎、動物育種和動物繁殖四個方面。隨著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畜牧行業技術的進步,對從事畜牧業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從業人員主要來源于畜牧獸醫類專業院校的全日制教育和在職技術培訓。在生源日益下降的今天,農牧高職高專院校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需要在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進行探索,培養受社會歡迎的畢業生。其中課程教學改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為了提高《畜牧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本文分析了《畜牧基礎》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并提出了教學改革對策。

一、存在問題與不足

1.學生文化基礎較弱。近年來,高中畢業生人數有所下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入學門檻也在降低,加上各專業文理兼收,導致學生的文化知識基礎參差不齊。在《畜牧基礎》課程學習中普遍存在對高中生物課知識掌握不足或者深度不夠等問題,對《畜牧基礎》課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識理解和掌握程度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在實訓課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老師怎么演示就怎么做,事后對實訓內容印象不深,容易忘記,與理論知識聯系脫節的現象。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本課程主要面向于動物醫學、動物檢疫等專業,一般采用單班授課的方式,班級人數在40人左右。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不認真聽講、不完成課后作業或者出現抄襲、小測試成績不理想等現象,總體表現為學習積極性低。其原因可能是:①由于與其所學專業相差較大,學習目的性不強,對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的理解表現在表層化、庸俗化的特征。他們不清楚將來自己的工作中,尤其是在參加企業管理中不僅要精通自己的專業,而且對整個行業發展也要有所了解。②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同時也不愿花精力去學,甚至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只是為了拿一張畢業文憑,畢業后直接轉行,從而放低了對自己的要求。③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手機的普及以及功能的強大,學生經不住網絡的誘惑,常常在上課時間發信息、看小說、瀏覽網頁等,對老師講授的內容稀里糊涂的。

3.教學方法有待改進。《畜牧基礎》是一門跨專業的課程,在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不能定位為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型”課程,需要改變原有的簡單的多媒體教學、黑板板書、直接按課本講課等形式,通過努力不斷向應用性強的“技能型”課程的轉變。起初該課程開設實訓課程較少,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即使開設了實訓課程,也只是通過教師示范學生觀看或者簡單模仿的教學方法,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訓內容中,實訓結束后大部分學生還對實訓內容記憶不深,了解不透,沒有真正掌握實訓課程的精髓。

二、教學改革與對策

1.重新構建課程內容。為了適應畜牧生產企業發展的需求,在《畜牧基礎》課程改革中教材建設是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物化成果。教育部的《關于全面提高高職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8號)指出“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參與了“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農林牧漁系統”教材的編寫,打破原有教材體系,重新構建教學內容,新編了《畜牧基礎》,解決了以往教材中行業革新快與課程內容老化的問題、教學改革加快推進與教材建設嚴重滯后的問題等。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學改革是需要通過教師來具體實施的,因此需要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專業素質高、實踐技能強的“雙師型”的教師。學院通過校企合作、有企業經歷優先評定職稱的策略、參與職業技能考試獲取相關證書才能從事相關崗位等方式推進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這些方法鼓勵教師常走入企業,參與企業生產、管理和技術深造等工作。在學院作為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還為一些教師提供了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教師學到一些國外的經驗。另外,還聘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工作人員,讓他們參與到課程建設中,為課程改革提出建設性意見,讓教師、學生了解畜牧行業的最新動態及相關行業人才的職業技能要求。在學生素質教育方面,學院通過班主任、輔導員等多方聯合共同努力轉變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做到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實訓活動,在自己的學生生涯中能夠多學一些技能。

3.改進教學方法。傳統的黑板板書、照本宣讀等教學形成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視頻錄像等電化教學手段已被廣范用于《畜牧基礎》課程的教學。在PPT制作過程中有意識地減少文字內容,大幅度增加生產實踐方面的圖片。播放老師自己錄制的或網絡上下載的視頻給學生觀看,并講授各個操作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和注意點,將抽象的理論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信息量,使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教學過程。我們還帶領學生組建畜牧基礎QQ群,在群里通過大家互動、資料共享等方式,遇到問題大家討論,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也同樣獲得知識。

4.加強實訓教學。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更注重于實訓教學。學院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是生產一線的高技能人才,要求畢業生具有較強是實踐操作能力。針對動物醫學、動物藥學等專業開設的《畜牧基礎》課程的總課時為60課時,其中實訓課時至少1/3。在實訓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學院講授《畜牧基礎》課程的老師和企業兼課教師進行了探索,初步確定了以綜合素質培養為根本的教學理念,嘗試理論講授與實踐訓練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有選擇地開展實訓課程內容,取得很好的成效。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按實訓內容的要求,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協作,各成員可以協同制定計劃并進行實施,完成實訓課程的任務。在實訓前的準備工作就讓學生參與,如樣品的準備、儀器的準備、試劑的配置等,從而對實訓的整個過程有充分的了解,改變老師示范學生看或者模仿的簡單實訓教學形式。實訓老師有目的地組織1~2次的技能比賽,學生通過抽簽獲知自己需要操作的實訓內容,然后現場進行操作,根據操作要求進行評分,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優秀者頒發榮譽證書,讓學生在競賽中促進實訓學習。

5.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隨著學院培養人才轉為應用型為主,學院也加強了校內實訓基礎的建設工作,確立了與《畜牧基礎》課程相關的實訓基地,如國家級水禽基因庫(泰州)、江蘇豐達水禽育種場和國家級姜曲海豬保種場。在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都設置了相應的功能教學研究室,如飼料加工車間、飼料分析室、采精室、品質檢查室、配種室、性能測定室等功能場所,每個功能間都配備了多套儀器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場所和實訓條件。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在企業中更新較快,為了更好地培育好每個學生,學校以國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設為契機,加強與校外企業的合作。如與江蘇高郵鴨集團、常州康樂農牧有限公司等農牧業龍頭企業,將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當前畜牧業發展趨勢及養殖企業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和新方法的情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通過校內外實訓,強化了學生善觀察、多思考、勇創新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水平。

6.改變課程考核方法。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和實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評價教學成效和鑒別學生差異性,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對控制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培養目標起到積極作用。《畜牧基礎》課程考核包括了過程考核、期末考核兩個方面,采用百分制,分值分別為60分和40分。過程考核主要包括了實訓方案制備、實訓動手能力、實訓報告完成情況、課堂紀律和課后論文完成情況等方面,主要是查看學生是否可以將《畜牧基礎》課程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訓中,是否熟練掌握畜牧生產相關技能。期末考核可以選擇一種考核方法,如考試、小論文、課程學習體會、制定畜牧生產過程某個方面的方案等,主要是查看學生對《畜牧基礎》課程的掌握程度,綜合運用畜牧基礎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檢驗教學效果,為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三、總結

綜合上述,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對《畜牧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議,這些建議對《畜牧基礎》課程改革必定有一定的作用。課程改革只有順應社會的發展、滿足行業的發展才能行之有效,才能提高畢業生的素質,適應畜牧業行業企業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潘朝霞,王亮.高職高專學生心理特點及其職業生涯規劃[J].科技文匯(上旬刊),2009,(2):95.

篇10

關鍵詞 動物科學 課程體系 教學實踐

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培養模式在總體上要以。厚基礎、寬專業、高素質、重實踐”為改革思路.適時修訂教學大綱和生產實踐實習方案,實施課程整合,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課程體系設置

(一)課程體系設置的思路

在動物類專業通過課程整合,淡化每門學科之間的界線,強調學科之間的相互銜接以及與社會系統的聯系;改變按學科的邏輯來組織課程內容的做法。強調以學習者經驗,社會需要和動手能力為核心進行整合課程與調整實踐方案。經過改革后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模式,應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體現德,智,體全面發展,有利于人文素養、科學素質提高以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體系設置的主要內容

課程體系設置的主要內容,主要從加強基礎課的同時、突出專業主干課程、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建立功能性課程,進行復合武能力培養。如對動物機體功能知識的課程《家畜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等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界定,明確其側重點,優化課程間的知識結構和理論體系以及實驗內容-在動物科學專業的生產系列課程,加強《禽生產學》、Ⅸ豬生產學》.《草食家畜生產學》教學。在畢業實習階段實行不同專業模塊。按學生興趣和社會需求來劃分專業模塊,即所說的專業模塊教育。動物科學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側重點突出:①動物遺傳育種原理;②動物繁殖與動物胚胎工程。③取得較大進展的畜禽育種;④重要動物營養理論;⑤家禽生產、養豬生產,養牛生產和飼料生產等的科研教學。

二、動物科學類專業教學實踐模式

(一)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

改變以往單一專業模式的培養,注重培養大學生掌握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方法,培養大學生在一定環境中的工作、生活、學習的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大學生能提出獨立見解以及有責任感的精神。

(二)教學時間實行“3+1”模式

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實行3+1模式,即3年課堂教育,即在大學階段前3年在學校加強課程學習,夯實專業理論基礎;1年教學畢業實踐,即在大學階段最后1年按4~6人一組,將大學生分配到每個實習指導教師,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深入生產實踐一線實習,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三)教學體系上注重通才教育

教育學生在學習專業的同時,也學習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使學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學問之道.同時也受到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的教育。因此,落實和采取公共課全校打通,基礎課按學科門類打通,專業基礎課按專業門類打通,為培養通才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在通才教育體系中加強專業教育

如果高等教育僅僅只是采用通才教育。那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我們在強調綜合素質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同時,根據動物科學類專業自身的特點.施行“3+l”模式和“專業模塊教育”等教學實踐模式,加強和拓寬專業教育。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三、實施圖文并茂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動物科學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課程中,有相當多的課程是形態澡,如《家畜組織學與胚胎學》、《動物學》、《微生物學》、《普通獸醫學》,有的課程包含形態學教學內容,如《家禽學》、《豬生產學》、《草食動物生產學》.《飼草生產學》等課程。形態課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文字描述抽象、理解困難、實踐與理論脫節等問題。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將大量文字資料,聲音,圖像等信息通過計算機處理,使之系統化,簡單化,使教學內容變得真實具體。多媒體CAI中聲音、圖像、文字的有機結合,可創造出一個具有很強表現力的學習環境,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理論課程學習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四、多種形式加強實踐教學

(一)創建校內“三結合”基地,提高學生的生產實踐能力

在研究中教學,在實踐中學習,以研究為先導,以實踐為基礎,把教學,研究、實踐有機地融合成一個“三結合”基地體系,探索出了校內基地建設的。三階段發展道路”,建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學、科研、生產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科技型的教學基地。該基地包含種雞場、奶牛場,奶制品廠.獸藥廠,預混料廠,這些“三結合”基地具有齊全的教學科研設施、生產實習場所和結構合理的教研隊伍,保證了“三結合”基地的穩固發展。

(二)實行三層次實踐教學法

在實踐教學方面,強調短期實踐教學與中長期實踐教學相結合,實行。三層次實踐教學法”,保證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交叉循環,保證實踐教學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實踐教學內容層次化

實踐教學內容層次化,與人才市場需求接軌。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畜禽養殖技術,畜牧業生產管理,畜產品加工與科技開發、科學研究與科技論文寫作。為保證實踐教學內容的多層次、接軌性,采取和地方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結合,學校教師指導理論性內容.課題選定及實驗方案、論文寫作等,請地方技術人員講授診療和養殖經驗及實用技術、當地畜禽疫病發生規律、畜牧業生產管理,獸藥飼料經營等。在接軌性實踐教學活動中,地方技術人員實際上是引導學生由學校走上社會的啟蒙老師。這種實踐教學內容的層次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認同感和歸宿感,增強學生的就業擇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拓,張櫻,陳秀平.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體系構建與實踐[J].交通高教研究,2004,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