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課件范文

時間:2023-03-26 05:56: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課件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本色教學 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1-051

語文教學是一種藝術,需要順學而教,順勢而導,追尋更多的樸實無華,追尋更多的語文本色。這種語文本色教學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堂氣氛熱烈、活潑與安定、寧靜的自然結合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項教師、學生參與的集體活動,是聽、說、讀、寫、書、思的綜合訓練。這需要我們引領學生潛心會文,深入體會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情意,以形成熱烈活潑、安定寧靜的課堂氣氛,形成語文本色教學的動靜結合之美。

有一位教師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感悟形象。“這個中國孩子是誰?他發出的呼聲是什么呢?雷利的爸爸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把描寫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畫出來,自由地讀,自由地體會。有的學生認為爸爸是一個愛自己的妻子,也愛自己孩子的人;有的學生認為爸爸還是一個有才華的人。文中關于爸爸的描寫僅僅是只言片語,教師引導學生從這些零碎的語詞里去感悟爸爸的形象,依托層次分明的朗讀,爸爸那“愛和平、愛家庭、有才華”的多維形象便躍然紙上,也躍然于學生心間。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教師抓住學生感情的觸發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學生情動于中,必形于言。通過讀、思、說,學生對文章重點段的理解深入而透徹,并把發自內心的呼聲表現在朗讀之中。

課堂上,教師創設了安定、寧靜的思考氛圍,學生學習、思考、討論熱烈而活潑,兩者結合,學生情動于中,思發于言,對父親的愛、“喪父之痛”的情,自然升華為對戰爭的恨。

二、教師的引導、點撥與學生的自由、自然學習的巧妙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氛圍中自由、自然的學習,再與教師引導、點撥巧妙地結合起來,將產生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從而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學《動手做做看》一文,教師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共同梳理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朗志萬為什么要哄騙小朋友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后逐段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隨文識字,然后讀文、學習、討論、實驗:“放進哪些東西杯子里的水會漫出來?”在學生思考、討論后,教師再回到課文中媽媽所說的話:“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聽了媽媽的話,文中的伊琳娜決定自己動手做做看。教師課件出示試驗過程和提示:“她有什么發現?從哪個詞看出伊琳娜感到很意外?看到這個結果,伊琳娜的心情怎么樣?她是怎么問朗志萬的?朗志萬是怎樣回答的?”學生同桌之間討論、交流、寫心得,最終揭示了主題。

一堂語文課,教師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式,營造主動、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創設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濃厚的學習興趣之中。

三、教學整體設計與變化生成的適時結合

語文本色教學不僅要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感情,而且要隨學而動,注重抓住一處或幾處精彩的細節去感悟、去體會,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教學《鄉下人家》這一課,第一課時,揭題導入,教師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分層次學習,書寫生字詞,畫出精彩語段。第二課時,研讀課文,教師引領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你在鄉下人家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用在 地方看到 ”的句式來概括各段大意,再說說鄉下人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獨特、迷人)研讀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把你的感受用一兩個詞寫在句子的旁邊。然后和大家交流你的學習體會。”有的學生抓住重點句,找到了關鍵詞進行體會;有的抓住對比句,體會到了生命活力;有的抓住“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來讀議;有的抓住“依著時令,順序開放”來欣賞每個季節花苞、花朵的美麗;有的抓住一個“探”字想象春筍破土而出的情景……經過教師的點撥,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水到渠成地背下了這兩個自然段。

第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概括,再自學或互學,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最喜歡的一個畫面,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作者是怎樣把它寫生動、寫具體的;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在 地方看到 ”的句式來體會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這樣,兩個課時都把整體關照和細節落實巧妙結合起來,學生學得輕松、主動,收獲又多。

篇2

【關鍵詞】光盤資源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隨著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日益完善,結合自己的實踐運用,我深刻地體會到:優質的光盤資源給我們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帶來了福音,利用光盤進行教學使我們受益匪淺。

一、光盤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大,教學負擔較重,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自制課件以改進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果,不但沒有足夠的時間,而且電腦的數量也達不到人手一臺的要求。如今,有了教學光盤,為我們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如:課文范讀、視頻欣賞、圖片欣賞、同步閱讀等等。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既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時,我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播放內洞、外洞、孔隙和石鐘乳、石筍的圖片,學生仿佛真的去那兒游覽了一番,興趣盎然。

二、光盤教學克服了教學中的單調與乏味。

農村的小學生,社會經歷沒有城市孩子那么豐富,教學中僅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而光盤教學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我們結合光盤資源,學生能從圖、文、聲三方面形象直觀地去領略美景,欣賞自然風光。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老師和學生都未去過桂林,那兒的水怎樣靜、清、綠;山如何奇、秀、險,腦子里沒有一個鮮明的印象。教學中適時播放光盤,學生一邊聽深情并茂的朗讀,一邊觀察山水的特點,就有了切身的感受。而對這一課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如果只是單純的講解,那就會很乏味,而運用光盤教學時效果就大相徑庭了。結合動畫理解“甲天下”,結合圖片理解“危峰兀立”“紅葉似火”,課堂氛圍好了,學生理解也輕松多了。

三、光盤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點,極好地突破課文難點。

人教版語文第八冊第四組課文的主題是:戰爭與和平。可是對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們來說,對戰爭殘酷性的理解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他們就無法與文本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例:講《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只是講授,學生就體會不到這個中國孩子雷利在痛失父親后對維護和平、制止戰爭的強烈呼吁。這時,用光盤中的視頻欣賞來播放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場景和人們的痛苦生活,學生就能與雷利走的更近,也更能體會他對和平的渴望。最后在配樂朗讀,學生的情感就融入到課文中去了。

四、光盤教學能讓學生拓寬視野,課外延伸性強。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課外書籍少,了解課外知識的途徑窄,所以學生的知識層面停留在較低的層次。而光盤教學能彌補這個不足之處,每篇課文都配有同步朗讀,能讓學生的知識向課外延伸,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在講《觸摸春天》時,圖片欣賞中安排了千手觀音和殘疾人參加運動會的場景;同步閱讀中安排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通過這些資料的補充,讓學生能感受到殘疾人也生活的很精彩,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盲人小女孩安靜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之情。

篇3

一、信息技術與小語整合,拓展學生的創新思路。

在我們的小語課文中,有很多課文所描述的內容,我們很難真切地感受到,但是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幫助孩子近距離地感受文本的內容,努力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重視形象感染,使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發揮協協同作用。而信息技術以其直觀、動態的特點和演示效果,能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和創造,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如在講《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中,我首先引導學生觀看伊拉克戰爭錄象,激發學生情感,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教師借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情感得以深化。此時教師出示課件,播放“國際人物維和”錄象,激發學生創作靈感,學生的思維又一次被激活,開啟了心智,教師隨即拋置疑問:“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能做點什么?”學生眾說紛紜,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信息技術進行創作(設計幻燈片、畫圖等,構建心中的和平藍圖,書寫和平……)。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監控功能,掌握學生創作情況,并進行個別指導。幾分鐘后,學生思維躍于電腦屏幕上,可謂百花齊放,各有創意。這都是運用多媒體技術而產生的生命活力,運用這樣的技術,不僅充分理解語了言文字的內涵,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提高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小語整合,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們將通過觀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識相結合的結果,也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再造加工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教學中創設想象情境,就是加強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信息技術融聲、光、情、景為一體,能借助文字、圖像、音樂等信息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形成堅實的想象基礎。

由于信息技術能沖破時空限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擴大學生直接經驗范圍,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屬性,所以,能為學生的認知活動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由感性向理性飛躍。

如《秋天的雨》一課,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他們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十多張關于秋天花兒、水果等誘人圖片,結合圖片教師引導學生感悟:“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那么,秋天的雨還把什么顏色給了誰?因為學生根據圖文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所以,寫起話來真是輕而易舉: “它把紅色給了大棗,顆顆大棗就像一個個小鈴鐺,搖呀搖,搖出了秋天的喜訊。”——毛玉閣

“它把紫紅色跟了高粱,高粱就像一支支燃燒的火把,傳遞著秋天的信息。”——張思佳

它把紅色給了高粱高粱像燃燒的火把,把豐收的道路照亮。——郭紅月

它把黃色給了柿子,紅紅的柿子像一個個小鈴鐺,搖呀搖,搖來了秋天的喜訊。——毛玉閣

它把黃色給了鴨梨,黃黃的鴨梨就像一個個小鈴鐺,唱呀唱呀,唱出了秋天的歌謠。——郭滌凡

它把黃色給了橘子,黃黃的橘子像一個個小球,滾呀滾呀,滾出了秋天的涼爽。——王瑞哲

它把紅色給了蘋果,紅紅的蘋果像同學們張張笑臉,笑呀笑呀,笑出了秋天的喜悅。——王國森

它把翠綠色給了葡萄,翠綠的葡萄像翡翠,在樹枝上閃呀閃呀,閃出了秋天的豐收。——曹原

……

這就是多媒體的魅力,這種魅力能夠激起孩子們內心巨大的潛能,能夠挖掘出孩子們內心不曾預約的精彩來。我發現孩子們的語言新穎而獨特,充滿了童真童趣。

三、信息技術與小語的整合,培養學生的補續想象力。

補續想象就是對語言文字的“藝術空白”進行想象填補,或對言猶未盡的語段結尾進行想象延續。補續想象能夠培養學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對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掌握語言運用技巧等都有幫助。對于一堂課,老師往往要依托文本,結合自身的體驗,不斷地去尋找、挖掘“空白”,創造空白,并為學生留下空白。如《風箏》一課就有許多空白點值得挖掘,透過這些空白點能夠找到課文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課文的結尾: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這個“……”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于是,我提議續寫風箏,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同。此時,看著大屏幕上的這張引人深思的圖片,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下子就打開了:

他們看見“幸福鳥”掛在水磨坊的大樹上,于是,他們齊心協力,把“幸福鳥”取了下來,這時,孩子們的臉上多云轉晴,拿著風箏到田野上,把繩子掛好后,風箏再次飛起,田野上的歡聲笑語連綿不斷。——毛玉閣

到了水磨坊,他們找到了“幸福鳥”,又高興又傷心,高興的是風箏又找到了,傷心的是風箏濕了,他們照著又做了一個,叫“克隆幸福鳥”。——岳怡飛

到了水磨坊,他們看到“幸福鳥”在房子上亂飛,飛了幾圈后,“幸福鳥”被風吹到了村子里,他們變跟著“幸福鳥”回到了村子,他們大驚失色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平靜了。——吳可心

風停了,可是“幸福鳥”還沒有找到,忽然,一只養從這里經過,背上馱著“幸福鳥”,他們高興極了,忙把“幸福鳥”拿了下來,便又歡天喜地地放起了風箏。——曹原

他們帶著希望飛快地跑到了那里,向磨坊主說明了情況,磨坊主被感動了,決定幫助大家找,大家齊心協力,找呀找呀,終于在水磨坊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找到了他們的“幸福鳥”,他們謝過磨坊主,來到田野上繼續放起風箏,田野里飄蕩著他們的歌聲。——袁雙鳳

他們到處找都沒有找到,便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忽然看到“幸福鳥”就掛在家門口的樹枝上,他們把風箏夠下來后,把線接好,又開心地放起了風箏。——張思佳

……

篇4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多媒體 教學 認識

【中圖分類號】 G4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10(b)-0138-01

1 多媒體教學的現狀

近年來,現代教育技術雖然在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中得到較好的應用和發展,但是,多媒體計算機深入到課堂教學還只是停留在某個研究活動的點綴階段,它對教育改革產生的整體作用離我們還較遙遠。主要原因在于實現多媒體教學的條件不夠和多媒體教學的模式還沒真正形成,致使多媒體教學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

2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2.1 讓學生朗讀有聲有色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積極探索朗讀方式及策略,巧妙地將傳統的朗讀方式與多媒體相結合,使學生不僅能夠讀順暢,還能在讀的過程中融入文章所營造的氛圍中,從而升華情感。朗讀是有聲的語言,是一種藝術。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它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小學生全面素質的正確途徑。小學生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個目的的難度并不高,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豐富,要想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就有些困難了。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不僅應該使小學生讀懂字音,還應該引導小學生進入文章,進入角色,切身感受,從而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多媒體教學,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利用圖畫和聲音可以使文章的情景再現,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這樣學生讀起來就會有聲有色,真正實現朗讀的目的,而不會使朗讀流于形式。

2.2 發揮普通話推廣中的作用

運用各種電教手段教學本課文已經嘗試好多次,與過去采用的常規教學方法相比較,唯一的體會是有效地克服了“從書本到書本———教師死教、學生硬記,最后前教后忘記”的弊病。小語朗讀的磁帶錄音,其音色、音質、音準的程度,毋庸置疑地超過一般教師。特別是《金色的草地》是一片優美的文章,只有通過朗讀的強化訓練,才能讓學生在提高朗讀水平的同時受到美的陶冶。我多次適時地用磁帶錄音的播放替代教師的范讀,讓學生跟著試讀、復讀、跟讀,收到了熟讀成誦的即席效果。

2.3 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材由于年級高低作者不同,體裁有別,文風各異,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潛心研究編者的編排意圖,確定科學合理,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目標,根據不同的課型特點,大膽改革,銳意創新,進行各種電教方法的應用,徹底摒棄陳舊的教學方法,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誤區,向高效率、輕負擔的方向發展。在教學實踐中,又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方法不能類同,要做到恰當選擇。形式不能一樣,要做到常用常新。花架子不能要,要避免為電教而電教。做到該用就用,而且一定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轟轟烈烈,使用了卻毫無效果,純粹是教學上的時間浪費。為了形式而多媒體,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破壞了正常的教學常規。

3 合理利用多媒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是對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學習方式的一種挑戰,是教學改革一次質的飛躍。但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

3.1 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如果我們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新穎和現代化,結果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使學生在課堂上顧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課堂效率。多媒體技術是傳統教學的發展與升華,它并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是多媒體無法取代的,適當的板書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因此,我們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運用教學手段,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統籌安排

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絕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而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統籌安排。多媒體為教學注入了活力,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實效,一些教師在感到欣喜之余,往往會舍不得割愛,將他們統統用到教學中去,滿堂課一會兒大屏幕投影,一會兒大屏幕視頻,讓人眼花繚亂,反而干擾了教學,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3.3 從實際出發

科學性、真實性是制作和開發所有課件的首要標準,我們在進行課件設計時必須要透徹地研究教材,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既要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又要兼顧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能簡單地拼湊各種雜亂無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交互性,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使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一種錦上添花的作用。

3.4 應注意的幾點

教學中還是要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無疑給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達到最優的教學境界,就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撥動學生的興奮點。利用形、聲、色、像兼備的現代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達到此目的。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引導學生探究和獲取知識,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因此,我們在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的同時,要勇于進取,不斷探索,揚利去弊,才能讓多媒體這朵奇葩在語文園地里開花結果,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197-02

素質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輔助工具開始出現,這些工具的應用為實際的學科教學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許多院校都在積極研究多媒體網絡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問題。該文主要以小學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如何有效整合多媒體網絡與語文教學。

1 利用多媒體網絡工具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1)利用多媒體網絡工具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通過直觀的影像、圖片將靜態的教學過程轉變為動態的行為,能夠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原本單一的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搜集一些與本節課內容相關地背景資料,制作成為多媒體課件進行播放,讓學生們直觀地感受到教材內容中所描述的景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激發學生的共鳴。比如在學習《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時候,許多學生對于戰爭只是憑空想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搜集一些現階段正在發生的、真實的關于戰爭的圖片、影像資料,進行情境再現讓學生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體會到戰爭對百姓帶來的不幸,了解到和平的重要性。

(2)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課文講解十分枯燥乏味,只是按照固定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且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單憑教師的語言描述很難以理解,而利用多媒體工具圖文并茂能夠更好地化解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重難點問題,使得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快。比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的時候,文章中“觸”、“變”、“巴”、“拉”、“緊貼”這些詞語十分詳細地描述了爬山虎向上爬的過程,但如果單憑學生的想象很難充分地理解,如果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工具制作一個爬山虎生長過程中的課件,首先是一個小小的莖,然后在葉柄反面的地方慢慢地出現了幾根小小的細絲,漸漸的變成一個圓片,伸直、彎曲,隨著小小爬山虎的緩慢生長,學生的注意力逐漸被吸引,能夠十分清晰地了解爬山虎向上爬的過程,十分地便捷。

(3)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豐富課堂容量,開拓學生的視野。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則能夠很好地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工具搜集大量的與課文相關的背景信息、拓展資料等等豐富課堂的內容。比如在學習《活化石》這一課時,除了向學生們介紹課文中提到的“銀杏”、“熊貓”、“中A鱘”等物種之外,還可以搜集一些其他的物種比如“水松”、“六鰓鯊”、“矛尾魚”、“水杉”等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更多的學科以外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視野。比如在學習《雷達與蝙蝠》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搜集一些動畫、視頻資料制作成為課件,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飛機夜行的原理、仿生學對于現代科學進步的意義,通過多媒體工具也能使原本嚴謹的科普文章變得更加形象,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

2 利用多媒體網絡工具進行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現階段很大一部分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都積極的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工具,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們語文學習的興趣,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之中過分地依賴多媒體教學工具,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融入了各種各樣的知識內容,雖然有效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但同時學生們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課件形式之上,忽略了知識內容的理解記憶,多媒體課件喧賓奪主,影響了語文學科的實效性;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小學生學習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課件中容納的內容過多,課件翻篇的速度過快,學生閱讀理解起來比較吃力。此外,多媒體課件主要是利用影像、視頻、圖片等等形式展現教學內容,這種十分具象化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會扼殺學生們的想象力,束縛學生的思維,這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十分不利。基于此,教師們在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突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語文教學不僅要鍛煉學生知識理解及掌握能力,還要體現出語文的工具性。現階段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之中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替代了文本的分析解讀,比如在上文所述的《雷達與蝙蝠》的教學中,科普知識短片占據了大量的時間,這種現象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屢見不鮮,這必須要引起教師的重視,語文教學要緊緊圍繞其教學目標開展教學過程,重視對學生文本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學素養的培養,使用多媒體時要以文字為基礎,要合理安排多媒體使用時間,要能夠突出語文學科的本質。

(2)重視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想象力的培養是當前各學科教學的弱點,教師必須要重視這一問題。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具體、直觀的特征符合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但是一味地追求形象具體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式,長時間之后會抑制他們想象力的發展。基于此,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減少簡單的教學媒體應用,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示教學過程的同時要為學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間,要能夠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想象力訓練。

(3)講求課件的視聽效果,同時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圖片、影像、音頻中鮮艷的色彩、合理的構圖方式及動聽的曲樂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帶來一定的美學享受,這對于語文教學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過分花哨的課件會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教學內容吸引到課件形式之上,反而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首先需要明確多媒體教學工具的輔助作用,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工具,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內容合理地選擇媒體表現形式,重難點教學時及使用其他教學工具難以或者高效表達教學內容時再使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要能夠正確把握多媒體教學工具的使用方法,合理地控制多媒體課件的播放時間、速度、課件與教師板書、講解之間的配合程度,要切實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提高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實效性。除此之外,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時不能忽略師生互動環節,要加強情感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3 結語

多媒體教學工具是現代教育過程中重要的輔助工具,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但是,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多媒體工具,課件內容設計不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文教學的實效性。該文主要就多媒體網絡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僅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姜威.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的優勢[J].中國培訓,2016(2):239.

[2] 陳霞.整合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 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J].讀與寫,2016(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