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有那些國家范文
時間:2023-04-11 17:58: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東南亞有那些國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中國與東南亞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情況
一、中國和東南亞服務貿易發展的基本情況
中國是服務貿易出口比較多的國家,在發展中國家當中處于領先的地位。領先地位不僅表現在規模處于首位,也表現在具備優勢產業和良好的發展基礎。在國際服務貿易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是中國建筑業、旅游業、運輸業等相關的服務行業相當靠前的份額排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進一步加深合作,無形中擴大了對外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吸收了許多科學合理的經營方式和理念。近幾年來,我國服務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地提高,為服務貿易的科學、有序地發展增添了動力。中國與東南亞地區服務貿易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效果,但是在發展的各個方面,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
二、中國與東盟發展服務貿易中面臨的問題
(一)中國服務貿易區域發展極不平衡
受服務貿易特殊性的影響,加上我國經濟發展的格局,我國的服務貿易大多實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中原地區幾乎沒有,出現了發展極度不平衡的局面。因為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都很優越,所以在運輸、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服務和廣告宣傳等領域的發展比較突出,相較于內陸地區而言,優勢特別明顯。沿海地區也是目前中國最主要服務貿易出口地,浙江、天津、上海、寧波、深圳和廣東等地區服務貿易出口一直占全國服務貿易出口很大的比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沿海地區的服務貿易出口占總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這種局域發展嚴重不均衡的狀況,給中國與東盟的服務貿易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二)中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與發達國家相比較落后
中國在服務貿易發展的管理體制相對落后,缺乏科學性、合理性。無論是部門的相互協調,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環境;還是與服務貿易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統計制度都迫切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國關于服務行業的理解和對服務貿易的范疇劃分標準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統計出的數據就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如果數據不夠全面準確,在與東南亞國家進行出口服務貿易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就無法制定出科學合理有利于我國和他國發展的策略和方案。
(三)東南亞各國服務業水平存存在很大差異
東南亞地區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服務業水平差異較大;而且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些問題無疑為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發展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因為各國服務行業水平層次的不同,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相互開放服務行業難度很大,比開放貨物貿易還要難上很多,對各國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目前東南亞各國的服務貿易政策也存在不小的差異,在外資出資比例上印尼是馬來西亞的四倍左右。由此可見各個國家之間的服務貿易出口政策的巨大懸殊。這樣的這樣的外資政策差異對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服務貿易制度建設增添了很大的障礙。
三、確保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中國理應利用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契機,積極推進與東南國家之間的服務貿易發展,對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和服務貿易的發展深入研究分析,有選擇的與東南亞的國家進行合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合作機制,不斷的加強互相交流,提升服務貿易水平和質量。政府應該晚上與服務貿易相關的措施和法律法規,改變管理體制落后的局面,加大對服務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引起和開發先進的技術設備,改善國內落后的服務手段,轉變服務供給的方式,增強專業知識,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效益。提高我國服務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以此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經濟競爭力。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加快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信息交流,充分發揮信息對雙方服務貿易的引導作用。如今的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信息在國際貿易的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自由貿易區內的服務業信息進行采集、存儲、分析、管理和應用,實現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對推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服務貿易的進一步發展的意義重大。要注重信息的更新、信息傳播的強大力量。對于大量的信息要擅于整合,利用好信息的超強的引導作用。通過多種渠道整合信息,集合重點內容,把握好信息流通,讓東南亞國家能更加清晰、全面、準確地了解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合作情況。引導中國和東盟的資金、技術、項目、政策和人才等各種要素向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領域聚集。
其次,改變現有出口的模式,擴大服務行業的出口。繼續發展我國的出口導向型貿易形式。相關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與東南亞國家的服務貿易領域高達六十幾億美元;中國是存在很大逆差的情況,想到改變這一現狀,主要的途徑就是發展對東盟的出口導向型服務業。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給中國的服務出口貿易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很大的機會。中國不僅可以成為東南亞各國服務貿易的出口地,增加服務貿易出口的整體收入,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服務業在東南亞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中國政府還可以借此機會扶持和發展國內那些亟待發展的服務行業。更可以引起外資,推動我國企業的拓展,這樣不僅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解決我國人才過剩的問題。還可以增加我國的整體經濟收入,提升國際競爭力,對中國貨物貿易出口、其他產業對外投資以及吸收外資也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宏波.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研究: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比較[J].財貿經濟,2007,(10)
[2]查冬蘭,吳曉蘭.服務業外國直接投資對服務業各行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蘇省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06
[3]查貴勇陳霜華.中國和東盟五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分析[J]南亞研究.2009,(01)
篇2
[關鍵詞]東南亞;旅游景觀特色;背景條件分析
[中圖分類號]K92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01-0048-03
一、前言
旅游景觀泛指“一切可供觀賞的景物”。德國地理學家洪堡給出的定義為透視中所看到的地表景色或景色基本相同的區域單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景觀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到對旅游景觀的研究。人們將區域中具有一定景色、景象和形態結構,可供觀賞的景致、建筑和可供享受的娛樂場所等客觀實體,以及能讓旅游者感受、體驗的文化精神現象,甚至該區域存在的優美的環境條件以及旅游接待服務等內容泛指為旅游景觀。簡單來說,旅游景觀就是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一切可供觀看欣賞景觀,它不僅包括山脈、湖泊、河流等自然環境,以及透過人們的視覺所能見到的道路、公園、街道、建筑物等“風景”,而且還包括聲音、味道等人體感官所能感受到的東西,以及生活氛圍、城鎮、集落的歷史和文化等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而獲得的印象。而且,通過研究發現,旅游景觀中更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是那些洋溢著自然情趣的“人文景觀”或滲透了文化精神的“自然景觀”。
二、東南亞旅游景觀形成的背景條件分析
(一)自然背景條件
1.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
東南亞地跨赤道,屬于熱帶氣候地區。馬來半島、南洋群島和緬甸沿海主要屬于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的北部屬于亞熱帶森林氣候,中部屬于熱帶草原氣候。
東南亞降水量大,形成了眾多的河流。中南半島有較長河流,馬來群島河流多短促入海。河流穿流于山地與盆地之間,時而形成峽谷、急流、瀑布,時而形成平川、曲流,給東南亞景觀增添了活力。
2.特殊的地質構造
今日的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從板塊學說看,東南亞是位于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匯的地方。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是地殼活動能量釋放的地方,正是由于板塊碰撞導致了東南亞有眾多的島嶼。馬來群島由120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這些島嶼大多山嶺高峻,外臨深海,有很多活火山。這里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一部分,數百座火山排列在島上或海底,僅爪哇島就有100多座。
(二)人文背景條件
1.悠久的人文發展歷史
民族文化是一個特定的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標志,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主要是指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具體包括飲食、衣著、住宅、語言文字、科學藝術、風俗節日等。東南亞各個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習俗和價值取向,演變成一個文化多樣性的地區,有學者形象地把東南亞稱為“世界民族的博物館”。
據考古發掘證明,泰國很早就有人類生息和活動。公元前,這里已經住著孟人、高棉人和泰人。孟人是東南亞地區古老民族之一,7世紀初,建立了墮羅缽底國,其商業、佛教、文化已經很發達,后被吳哥王國征服。吳哥王國之后,泰國又經歷了素可王國、阿瑜陀耶王朝、曼谷王朝,各王朝都留下了豐富的人文古跡。特別是曼谷王朝,所建立的大王宮、玉佛寺等名勝古跡具有鮮明的暹羅建筑藝術風格。
緬甸也是歷史悠久國家,公元l世紀,在中部建立“驃國”,北部建立“太公王國”,南部建立“直通王國”。驃國的都城是用青磚砌成的圓城,周圍80千米,有12座城門。都城四隅建有寺廟,城中居民超過萬家。國王的宮殿富麗堂皇。公元832年驃國滅亡后,逐漸被蒲甘王朝所取代,緬王阿奴律陀崇信佛教,建塔造寺風盛行,歷代君王繼續在蒲甘建造佛塔,在短短二、三百年間蒲甘城便成為當時緬甸最大的佛教中心,享有“萬塔之城”的美稱。蒲甘王朝留下的建筑、繪畫、雕塑是重要旅游景觀。
在東南亞文化形成過程中,外來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對其發展進程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早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就派使團到東南亞傳播佛教,從此佛教在這里盛行,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老撾等國的大部分人信仰佛教。佛教是泰國的國教,無論國家大典,軍隊出征,新法令頒布,國王的加冕和官員的晉升都要僧侶光臨。對普通泰國人來說,從出生的剃發儀式、接受初等教育、出家為僧、結婚儀式、生病服藥,一直到死,婚禮葬禮以及新建房屋、商店開業等都要舉行一定的佛教儀式。所以,佛教景觀和遺跡是泰國旅游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東南亞地區人們除了信奉佛教還信奉伊斯蘭和基督教等。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之一,90%的人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風俗均有巨大影響。阿貢清真寺、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三寶垅大寺等都是伊斯蘭教文化圣地。
2.復雜多變的政治體制
東南亞政治體制既受世界上其他國家政治體制的現代因素的影響,同時又保存了自身的傳統政治形式。比如把現代議會制度與君主制度結合起來,形成了現代君主立憲制國家。在這種類型的國家里,傳統的君主仍保持其地位和權威,但是卻受到了來自現代民主因素的制約和挑戰,君主不再擁有絕對的權利。由于傳統和現代兩股勢力在東南亞各國政治體制中的較量,因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政治體制。此外,在東南亞一些國家,有的政治體制還與宗教相結合,影響著國家的政治體制和人們的思想意識,引導著人們的行為選擇,形成了與政治體制相符合的思想文化。
三、東南亞旅游景觀的特色
(一)別具一格的海濱島國景色
除老撾之外,東南亞其余國家都是沿海國家或島國,漫長的海岸線蜿蜒曲折,港灣交錯。這里湛藍色的海水,潔白柔軟的沙灘,溫和明媚的陽光,再點綴以婆娑搖曳的椰樹和星羅棋布的島群,吸引著成千上萬游客。著名的海濱有:泰國的帕塔亞海濱、洛坤海濱、宋卡海濱;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海灘、波德申海灘、邊佳蘭海灘;菲律賓的馬尼拉海灘、宿務海濱;緬甸的毛談棉海灘、仰光海濱等。
帕塔亞位于泰國春武里府,瀕臨曼谷灣,距泰國首都曼谷東南約150公里。它是東南亞著名的海濱旅游度假勝地,享有“東方夏威夷”的美譽。帕塔亞風光旖旎,碧海藍天,沙白如銀,椰林茅亭,別具東南亞熱帶風情。潛水、釣魚、高爾夫球等各類休閑、娛樂、運動設施資源豐富,深受游客青睞。
馬尼拉是菲律賓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最大的海濱港口城市。它地處菲律賓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呂宋島西岸,也稱“小呂宋”,瀕臨天然的優良港灣—馬尼拉灣。市中心的黎剎公園和沿羅哈斯濱海大道兩旁,高層建筑鱗次櫛比,高大挺拔的椰樹和蒼翠的棕櫚相互掩映,使城市充滿了生機。
(二)得天獨厚的熱帶風光
東南亞各國多位于熱帶,得天獨厚的熱帶旅游資源使東南亞擁有壯麗秀美的山川景色,綺麗迷人的名樹異花,世所罕見的珍禽異獸,這對中高緯度游客來說尤感奇特。
馬來西亞有“熱帶旅游樂園”之稱。大漢山國家公園有許多珍貴的動植物,包括馬來貘、野象、野牛、樹蛇和犀牛、巖羊等稀有動物,還有800多種熱帶蘭,500多種鳥類。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兩側,茂物植物園是世界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園內共有1.3萬種熱帶植物,各種棕櫚、蘭花齊全。
(三)多姿多彩的火山景觀
東南亞是火山集中地區,特別是印度尼西亞共有火山829座,其中200座為活火山,占世界總數的1/6,所以印度尼西亞又被稱為“火山之國”。爪哇島是印度尼西亞火山最多的島嶼,全島山脈綿延,群峰聳峙,火山帶橫貫島嶼中部。海拔1800米以上的火山峰有58座,其中3000米以上的有14座。到爪哇島旅游的人,站在該島任何一個高地,只要你抬首眺望,最少能看到一座火山。巴厘島火山眾多,有經常噴發的活火山,有休眠火山,如畫的火山群給島上增添了許多色彩。
菲律賓的塔爾火山口長24千米,寬14千米,形成了170米的湖泊,湖中有島,島上還有小火山口。這種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景色使人流連忘返。馬榮火山,是菲律賓最大的火山,呈圓形,像一個巨大的三角形蠟燭座聳立在椰林和稻田中間,綺麗壯觀,被人們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火山錐”。
(四)神秘豐富的宗教文化
東南亞是信奉多種宗教地區,主要的宗教有佛教和印度教,早在1世紀這兩種宗教便相繼傳入東南亞,長期以來宗教對東南亞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宗教圣跡遍布各地,寺院、廟宇、古塔、石窟、教堂等比比皆是。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全國佛寺多達3萬座,國人90%信奉佛教,有30萬人出家向佛。曼谷是宗教文化名城,有“佛寺之都”的美稱。玉佛寺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始建于1784年,是泰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因寺內供奉著玉佛而得名。
緬甸古都和佛教文化遺址蒲甘,云集了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佛塔和佛寺,有“萬塔之都”的美稱。大金塔是緬甸著名的佛塔,坐落在仰光丁固達拉山岡,始建于公元前的仰光大金塔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緬甸最古老的佛塔,緬甸人把大金塔奉為佛教的圣地,視為民族的驕傲。
(五)光輝燦爛的名勝古跡
東南亞歷史悠久,人口稠密,形成了許多歷史名城和文物古跡。這些名勝古跡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東南亞的古建筑就是眾多文物古跡之一,如泰國的大王宮,印尼的日惹蘇丹王宮、菲律賓的馬拉卡南宮、柬埔寨吳哥古城等都是建筑的杰作。
吳哥窟古跡位于柬埔寨金邊湖北面,它與埃及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和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并稱為“東方四大奇跡”。主要包括吳哥窟、吳哥城和附近一些廟宇。吳哥窟古跡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塊石頭都是經過精雕細刻的,每一個浮雕都充滿想象力。
婆羅浮屠位于爪哇島中部日惹西北約40公里處默拉皮火山的一個山丘上,是印度尼西亞的佛教建筑和雕刻的杰出代表,婆羅浮屠的梵文意思就是“山丘上的佛寺”。婆羅浮屠一直被人們稱為“南半球最大、最古老和最壯觀的古跡”,其工程之浩大,建筑之壯觀,一直為世人所驚嘆。
(六)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
東南亞民族眾多,生活著400~500個民族,成為世界上民族最為眾多、文化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每個民族每個部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及飲食習慣不同,婚禮節慶不同。東南亞的民俗風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對旅游者有很大吸引力。
宋干節又叫潑水節,是泰國、緬甸、老撾等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屆時全國放假,舉國同慶。宋干節的慶祝活動豐富多彩,活動一般持續三天,有些地區要持續一周以上。各地區具有不同的慶祝方式。但以泰國清邁最為熱鬧。每年宋干節都有大批國內外旅游者云集清邁。慶祝活動有花車游行,巨象游行,歌舞表演。潑水是最熱鬧的活動,人們端著大盆小盆水互相傾潑,追逐嬉戲,到處是一片歡樂景象。
在馬來西亞,人們主要的婚禮習俗是“倒插門”,即男子入贅女家。在越南,有幾個民族還保留著搶婚的習俗,當一個男子看上某一個姑娘后,就準備財物,一切就緒,即去搶親。柬埔寨人的婚禮都在女方家進行,一般要舉行三天,第一天是入棚日,第二天是正日,第三天是拜堂日,形象地被稱為纏線拜堂的結婚儀式。
四、結語
東南亞各國,不管是聞名遐邇的“花園城市”新加坡、“千島之國”菲律賓,還是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柬埔寨、越南,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度假勝地。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條件的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這些優美獨特的旅游景觀作為人們旅游活動的載體,是旅游可持續發展所依托的核心資源,同時也具有易受破壞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在觀光游覽這些寶貴的旅游景觀時,要杜絕一切有損于旅游景觀活動行為的發生,真正做到生態旅游,綠色旅游和文明旅游。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英)希爾.東南亞系統地理[M].凌起譯.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3]劉稚.東南亞概論[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4]黃民生.東南亞旅游資源區域特色和背景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1999(2).
[5]任嘯科.世界地理全知道[M].華文出版社,2009.
[6]國家地理系列編委會.環球國家地理[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
[7]黃秀蓮,沈文軒.最新世界地圖集[M].中國地圖出版社,1992.
篇3
【關鍵詞】跨文化適應;東南亞留學生;廣西財經學院
一、引言
隨著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家在教育領域合作的逐步深入和“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的展開,越來越多的東盟留學生來到中國高校學習。預計2020年,東盟來華留學生將達到10萬人規模。由此,東盟留學生在中國高校的跨文化適應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留學生來到中國,不僅面臨著語言學習的困難,更要面對中外文化差異與生活習慣差異帶來的各種不適。因此,研究來華留學生的文化適應問題尤為重要。
本研究以廣西財經學院留學生為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法和開放式訪談法,收集他們在學業、生活、交際、心理調適四個方面的數據,以跨文化知識、跨文化態度、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技能為維度,綜合分析研究來邕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現狀,以期采取適當的調適手段、有效管理對策,提高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能力,幫助留學生更好地融入在廣西的生活。
二、調查結果分析
在此次調查的廣西財經學院留學的東南亞學生中,女生占大多數,有26名,男生僅有4名。從國籍分布看,泰國學生就有20名,是本校內比較龐大的留學生群體,其余則是印度尼西亞有4名,馬來西亞有3名,而越南是最少的僅有2名。留學生大部分已經在中國待了兩年至三年,并且全部學生都是在讀的大學本科生。Ward和Kennedy認為跨文化適應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慮,即社會文化適應,主要指適應當地的社會文化環境的能力,包括與當地居民建立并保持關系的能力,有效交際的能力;心理適應,主要指以情感反應為基礎,考察跨文化交往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程度。而這次調查研究也是基于這兩個維度的擴展與詳細分析。
(一)留學生的語言問題成為主要教學難點
在學業方面我們設置了十個問題,大致可從學生本身及教學環境方面來研究。在總共36名東南亞學生中,大部分學生都是抱著學好漢語的心態來華求學,自身感覺漢語水平一般的有18名,其余學生都覺得自身漢語水平不太好。出勤方面,只有26%左右的學生是從不缺課的,其余同學多少都有缺課行為,甚至缺課占課
(注:橫軸數字表示認同度,數值越高認同度越高)時半數的同學就占了大約30%。學生缺課的原因可能是學生無法適應本校的課堂設置及教學方式,導致了對一些課程的學習興趣喪失。在課程設置方面,覺得課業難或者很難的同學就占60%左右,這可能也是部分東南亞學生不按時出勤的原因。對于是否習慣教學方法這個問題,將近90%的同學選擇習慣或一般。在采集東南亞學生對于學校教學方面的意見時,發現許多同學希望多一些與中國學生一起的課外活動,希望能有多一些的社會實踐活動來深入了解專業知識,課堂活動可以不僅僅局限于室內。在與中國學生一起上課時,部分東南亞學生會表示老師講解的太快,而他們聽不懂,不能理解課堂內容,畢竟全漢語授課對于留學生來說還是個巨大挑戰。此外,在發放問卷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剛來中國的留學生普遍使用英文問卷,因為他們的中文水平較低,看不懂中文問卷,而已經留學了兩年或三年的留W生則更傾向使用中文問卷。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如何把握中英文的使用比例,成為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二)留學生普遍適應留學生活
在生活方面我們詢問了有關食宿、出行以及娛樂等問題。由于東南亞地區臨近我國南部地區,歷史上又曾是西方列國的殖民地,在飲食方面受到中國和西方的飲食文化影響比較大,以酸、辣,煎炸為主,與我國兩廣地區的飲食習慣有些類似。對于食宿方面,大約83%的同學是覺得比較吃得慣廣西的食物,對學校住宿條件是滿意的,而有少數同學是不能習慣本地食物以及學校住宿條件的,所以在中國學校的生活節奏習慣程度這個問題,這部分學生都
圖2生活方面分析
(注:橫軸數字表示認同度,數值越高認同度越高)
選擇了不是很習慣。調查可以發現本校的東南亞學生對于學校周邊環境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大部分學生都認得學校附近的道路,以及在課余時間還會結伴出去逛街。在娛樂方面,有90%左右的東南亞學生都會在網上購物,他們也會通過網絡來了解社會新聞,對于新聞類型,自己國家、中國或者國際新聞他們都會關注。大部
分學生會觀看中國節目,其中,談話性節目和歌唱類節目是比較受歡迎的。有的東南亞留學生還表示平時想家會很難過,這也體現了在學校他們身邊老師和學生對他們的關注度不夠,讓他們感覺孤獨。從問卷一些答案還發現,部分學生希望學校可以提供關于如何在中國入讀研究生和就業方面的幫助,還希望學校可以減少水電費以及給予一些交通方面的幫助。
(三)語言和文化差異成為留學生的社交障礙
在交際方面我們設置的問題有是否使用中文交流、社交平臺以及參與校內活動方面的問題。關于是否使用中文交流,有一半的留學生可以與中國學生使用中文進行簡單的交流,33%左右的留學生是使用中英結合的方式交流或者全英,也有極少數學生因為中文不通的原因不愿意交流的;40%的學生能使用現今中文流行語,但也有60%是理解卻不會使用的。
此外,文化的差異也是阻礙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交往的因素之一。文化的差異和價值觀的不同會增加留學生在與中國學生溝通的難度,因此留學生會更傾向于與自己國家的人交流。在校內活動方面,大部分留學生都會參加學校舉辦的聚會或文化活動,他們有些會樂意通過帶來一些當地唱歌或舞蹈節目來參與到活動中,這也使中國的學生更加了解他們與他們的文化,例如藍海之夜這類比較大型的院內文化活動,經常可以看到由留學生帶來的泰國、印度尼西亞的傳統表演節目,但是也有少數東南亞同學是不了解這個活動的。
總體來看,大部分東南亞學生愿意與中國學生交流并且成為朋友,他們覺得交到中國朋友可以更快地提高漢語水平,并能在生活中得到中國朋友的幫助,但是,語言和文化風俗成為他們與中國學生交流的兩大障礙。我們也詢問東南亞留學生在這方面希望得到什么幫助,有的同學希望中國的學生可以主動與他們交流,并希望能有中國朋友,這其實也是留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往往只在本國的留學生圈子內交流,與他國學生交流很少,語言的不通使留學生不自覺地與本地學生劃出界限;而有的同學本身比較害羞放不開,則更難跨出與他國學生交流的第一步。
(四)留學生易產生孤獨感
在研究東南亞學生心理方面,我們主要從廣西本地的風俗節日與留學生思鄉情感上著手。因為廣西有比較獨特的節日文化,例如三月三歌圩節,這是廣西壯族地區的傳統歌節,一般這個時候廣西地區都會放假,留學生對于這個節日大部分是基本了解的狀況,對于其他的中國風俗習慣大部分也是基本了解,這也使得這些東南亞學生能夠基本融入到廣西生活中。
留學生在中國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接觸中國文化,也會逐漸產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同屬于東亞文化圈,而東亞文化中的漢字、儒學以及中國化佛教等要素都給東南亞各國的語言文字、思想意識帶來深刻影響。風俗文化的些許不同并沒有造成他們在中國生活太多的不便。這些留學生會遇到的比較大的問題即是對家人的思念,他們解決的方式則是與父母電話或者視頻溝通,有的也不愿意與父母聯系,覺得這樣做會更加思念父母。思念父母是每個在外學習的學生都無可避免的,這個時候可能大部分需要靠學生自我調節。本地人本身對外國人抱有極大的好奇心,有時候會盯著外國人看,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大概76%的東南亞學生會遭遇到被路人盯著看的尷尬境地,當詢問他們的感受時,會有少部分人感覺到不舒服。
三、如何幫助東南亞留學生適應留學生活
(一)解決語言問題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留學生來華學習面臨最大的困難應該是對中文的不熟悉,對中文的理解程度直接影響他們是否能聽懂課堂上老師講解的專業知識,如果不能克服語言障礙,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會使留學生產生極大的無力感、挫敗感和焦慮感。根據古迪昆斯特(W.B.Gudukunst)的焦慮/不確定性管理理論(簡稱AUM理論),消除焦慮與不確定性,是與陌生人交流的關鍵,而且需從動機因素、知識因素、技能知識等三方面入手,進入一個陌生的文化環境,離開了熟悉的話語、手勢及習慣,語言是阻擋我們去繼續獲取新的知識和社會技能的一大難題。對于語言問題,學校應該嚴格監控生源質量,要求來華的東南亞學生須具備一定的漢語水平能力,與專業漢語評級單位合作,制定適宜的語言能力入學要求,并且給予漢語學習的幫助,例如給沒有達到語言水平的留學生提供專業的社會語言機構來學習漢語。在他們的來華學習的過程中,學校也需將語言學習貫穿其中,采取多樣的形式鼓勵留學生去與當地學生進行交流,例如幫助東南亞學生找到中國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來完成特定的功課,這對于中國學生來說也是一個互利的學習語言的過程。而在教學設置這一塊,學校對授課老師的要求應該是需懂得英語或者東南亞地區語言的,并且老師在課程準備上應該選擇留學生和本地學生都能適應的方式,對于個別的留學生可以適量進行課后輔導。留學生的出勤監督應該嚴格把關,可以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當然老師與學生的溝通也是非常重要,充分了解留學生的教學需求和缺課的原因并適當調整課程設置是有必要的。
(二)了解地風俗可以讓留學生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
如果留學生缺乏對中國本土風俗習慣的了解,可能就會在生活中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對東南亞學生的留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馬洛斯提出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的需要按重要性分為五級,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需要。留學生的跨境適應內容與人類需求的五個層次一樣,也是從低層次到高層次依次實現的。生活節奏、食物和其他生活環境因素都是留學生的低層次需求,這些變化都會造成留學生的不適應性,學校在幫助留學生適應就需要從這些低層次需求開始滿足。學校可以安排固定的中國文化學習的課程,風俗文化的學習課程可以幽默風趣,配合相應的典故知識,這樣會更加吸引留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像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節目和電影都可以作為教學輔助材料。學校組織帶領留學生體驗學校周圍或者南寧本土的特色美食也能促進留學生融入到當地生活中,并且學生還可以熟悉當地環境,熟悉當地人而不必拘束于校內交流,例如組織班級春游活動,讓兩國學生有一個輕松的溝通環境。此外,鼓勵東南亞留學生參與校內社團活動及大型晚會也是必要的。
(三)為留學生創造更多跨文化交流的機會
來華留學生能夠使用QQ、微信、微博等中國的社交網絡平臺并能夠理解部分中文中的流行用語,表明多數學生普遍存在較強的主動交流和學習的意愿,但是當真正出現與外國人交流機會時,他們卻不一定會積極參與。東盟來華留學生大多偏向與自己國家的人交往,這是由于內心的文化認同所致,擁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個體,受群體內文化影響擁有共同的行為與偏好,也更容易結成穩定的交際圈。留學生只有真正具備良好的跨文化態度或意愿,才能與本地學生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交流互動,從而可以提高其跨文化能力。就留學生而言,中文能力的不足及風俗習慣的差異是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與使用社交平臺來改善的。廣西財經學院中就存在著專門為留學生適應文化而開展的留學生茶話會、學生交流結對子活動及歌舞晚會。只有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才能夠了解到不同的價值觀、飲食習慣、禁忌等等。使用中文進行成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較弱,其原因歸結為與外國人接觸的太少,平時使用語言的機會太少。因此,各高等學校應將創造更多的海外跨文化交流的機會,比如積極運用留學生母語在學校公眾平臺上活動信息邀請更多的留學生參與其中來。而作為本地學生,我們也應該包容留學生與我們的差異性。
(四)減輕跨文化沖擊給留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可以緩解留學生的孤獨感
壓力――應對模式指出,在接觸到新的文化環境時,人們慣有的生活習性和思維觀念會受到沖擊,帶來壓力的同時造成一些心理和認知上的內在失衡。來華留學生印象中的中國與城市南寧之間的差距對其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作用顯著,說明文化沖擊較大程度上影響了留學生的適應狀況,并影響到其心理健康。此外留學生的思鄉情緒對其心理健康問題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根據調查,我們在現實的留學生管理中需要留意到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加強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在實際的學習開始之前,學校應該首先做好文化的適應工作,科普廣西風土人情,懂得南寧與其所在地區之間的差異,當面對在南寧生活時的一些負面情況,留學生能夠較為坦然的面對;其二,注意因材施教,這不僅僅適用于中國學生,于留學生我們也應該做到這點。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為其在中國的學習生活提供幫助,比如,對于那些中文水平明顯不足的同學應更多開展中文輔導課,對于那些因被注視而感到不舒服的留學生應加強心理輔導,坦然接受自己的留學生身份等等;其三,關心留學生生活狀況。作為異地求學的留學生,可能會有較重的思鄉情緒。除了在物質上我們應該給與最大支持以外,還應加強對其生活的關心。讓他們更多的參與到本地學生的生活中來,緩解孤獨感。
參考文獻:
[1]Ward C,Kennedy A.Locus of control,mood disturbance and social difficulty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2
[2]肖耀科,陳路芳.在中國的東南亞留學生的文化適應問題――對廣西民族大學東南亞留學生的調查[J].東南亞縱橫,2012
[3][4]周敏波.東盟留學生跨境適應理論與實證研究――以廣西高校為例[D].廣西:廣西大學,2012
[5]姜良杰,湯明潤.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及對策[J].人民論壇,2012(356):136137
[6]陳慧.留學生中國社會文化適應性的社會心理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3(6):135141
[7]韓靜.文化認同理論研究綜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5556
[8]馬洛斯.科學心理學[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910
[9]萬梅.關于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的C述[J].高教研究(現代教育科學),2008(6):1921
[10]柯威,鳳.東南亞留學生的跨文化學習適應性調查――以廣西高校為例[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5(3):2325
[11]楊軍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12]關世杰.跨文化交流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陸舒F(1995-),廣西田陽人,廣西財經學院會計專業本科生;
趙雯雯(1995-),廣西玉林人,廣西財經學院會計專業本科生;
篇4
而如果要問時下最流行的運動是什么?十有八九會回答你是:瑜珈;時下最時尚的餐飲是什么?絕大多數會告知是東南亞菜。于是,跟隨著這股風潮投資于印度及印尼風情的家居飾品項目,回報可以期待。
在上海市的復興西路上就有這樣一家名為GANESA的印度及印尼家居飾品店。獨一無二的風味贏得了眾多顧客和商家甚至是明星的青睞,最高月營業額逾13萬元。
異域商品價格不菲
GANESA門前數尊半人高的石像造型奇特多姿,有著濃郁的南亞風格。到了這里,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被這里安逸的氛圍所感染。
小店原是棟老洋房,所以店面不是很寬,不過卻有三層。店內所有貨品都來自印度與印尼。進門左手邊的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用來點香的器具,以及女孩子喜歡拿來作裝飾用的手鐲和頭飾,色彩鮮亮。但是這些在一般店里大唱主角的玩意兒,在GANESA只是起點綴作用的小配角。印度的家具,印尼的石雕,這兩樣在原產地最為標志性的特色商品成為了這里當然的主打。
印度家具的一大特點是暗褐色的木頭上鑲有銅鐵等金屬片裝飾,在視覺上既不同于歐洲家具的簡約,更有別于中式家具的單一。奢華而有力量似乎是印度家具氣質的統一。因為如此,加上遠道而來的關稅和運費,這些家具都有著不菲的價格。底樓擺放的一個已經售出的印度大櫥標價5000元。
店內另外一樣主打商品就是來自印尼的石雕,據介紹,原料主要有火山石和硫酸石兩種,都是當地特色石材。這些石雕價格同樣昂貴,巴掌大小的一對石雕價格在800元左右,而一人高的一對石雕價格則在萬元以上。
據店主江先生介紹,來GANESA消費的顧客都有較好的經濟實力,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老外。不少演藝界的明星也都是GANESA的顧客,任賢齊、關之琳、楊瀾等都從這里挑走了不少寶貝。而另外一批GANESA的大主顧就是同樣做生意的老板。“近幾年南亞和東南亞的文化休閑比較流行,瑜珈館和東南亞菜館越開越多,這些店鋪在裝修時或多或少都會來這里買一些裝飾品。前幾天還有一位來自福建的瑜珈館老板特地過來訂了5萬元的貨品。”江先生說道。
選擇當地沒有的生意
其實江先生并非是GANESA實際意義上的店主,真正的老板是他的女兒和女婿。女兒江寧是一位地道的上海姑娘,而女婿則是一位新加坡人。
盡管做生意并不像其他人一樣是為了維持生計,但江寧在選擇項目時并不草率,而是有著自己的盤算,其中一條十分重要的原則就是盡量選擇上海沒有的生意,這樣至少能保證自己在商品上的不可競爭性。
商品的獨一無二首先就要在貨源上著手。考慮到有在東南亞生活的優勢,江寧便從東南亞特有的商品上著手。在目前的上海市場上,南亞、東南亞特色商品比較常見的是泰國一帶的飾品,所以被排除在外。權衡比較之后,最后選擇了印度以及印尼兩地的家居飾品。
很多創業者認為,選擇當地沒有的生意,雖然具備沒有競爭的優勢,但是在投資前期也存在不被人認知的弊端。實則未必,具體還是要看項目本身。家居飾品無論是哪個國家的特色,對于消費者而言,還是有很高的認知度,所以這種所謂的優劣勢也在發生著變化。正因為它獨一無二的特色,GANESA的家居飾品很快吸引了《家居廊》等具有時尚敏感神經的雜志關注,數次前往拍攝,目標客戶群也在之后的較短時間內便得到積累。
選址老街 不求人流
在復興西路這條上海老街上,兩旁梧桐濃密,與路邊年逾百年的老洋房一起,守著舊上海最后的時光。而GANESA就是在上海原生態的老房子里,添進了不一樣的異域氣質。
但是,復興西路卻并不是GANESA最初選擇開張的地方。江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古北剛剛興建開發了一條東南亞風情街,考慮到GANESA經營也是東南亞風格的商品,與商業街的風格是一致的,就進駐了。但是由于是才開始營造的商業街區,所以無論是人氣、客流還是經營都相對不夠成熟,所以開張兩個月,GANESA就果斷決定退出,重新另覓店址。”
最后,GANESA落戶于現在復興西路的老洋房內。江先生認為,雖然復興西路也不是一條十分熱鬧的馬路,但是在這條馬路上出入的顧客都具備相當的消費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客流有很高的最終消費比例。這比很多光有客流而鮮有交易的店址要來得更有價值。“很多本地投資者覺得這樣的老房子并不適合開家居飾品店,但是在國外,家具店恰恰都是這個樣子的。另外,GANESA的顧客中很多都是老外,可以吸引他們進來光顧。”江先生說道。
賣商品更賣眼光
家居用品與其他商品的一個顯著差異在于,它在具備實用性的同時,還有很強的裝飾性。江先生說:“做這樣的生意,雖然表面上是銷售商品,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出售一種眼光。尤其是這類顧客知道怎么用,但是卻不知道怎樣搭配商品。”
篇5
曼谷,在泰語里是"天使之都"的意思。兩千多年前,曼谷原是一片被人稱為"泥海"的沼澤地。1782年,泰國國王拉瑪一世將都城遷到曼谷,這座城市就此繁榮興盛起來。
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宗教傳統給曼谷遺留下眾多歷史名勝和其他文化古跡,而現代科技與經濟的蓬勃發展,又為這座古老城市增添了許多現代時尚的高樓大廈、機場、碼頭。歷史傳統與現代摩登在這里相互交融,使她成為亞洲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其實,曼谷的美麗不僅于此。讓我們避開那些金碧輝煌的皇宮、寺廟和熱鬧非凡的商業中心,來重新發現曼谷的迷人氣質。
湯式園林――匯集傳統文化的精品宅舍
攝影 Hans Fonk
在曼谷鬧市中的一條蜿蜒的小道上,一棟泰式宅舍的幽雅紅色屋頂,鶴然立于茂密的綠葉當中,其安靜平和與周圍鬧市的喧嘩形成強烈對比。這就是絲綢大亨吉姆•湯姆森先生的故居。
吉姆•湯姆森先生是美國人,為豐富的泰國文化所吸引來到泰國,并因創辦泰絲有限公司而定居泰國。曾經是建筑師的湯姆森出于對東南亞與泰國民居建筑的鐘愛與興趣,購買了相連的幾套民房,并將其設計改造成為湯式園林。
這座宅舍可謂是傳統泰式房屋的典范,秉承了泰國房子的柔和、典雅氣質和實用功能,無論是花園內的充滿勃勃生機的熱帶植物,還是整體建筑外觀和室內裝飾,都具有傳統濃重的東南亞風情。其室內收藏陳列的家具、擺設以及裝飾藝術品都來自曼谷當地或東南亞,這一切都在訴說著房屋主人對泰文化的熱愛。
Tips:
地址:Soi Kasemsan(2)Song,國家體育館對面。
開放時間:9:00――17:00
網址:省略
EMBER――體現現代摩登的時尚餐廳
豐富悠久的傳統文化賦予曼谷優雅的古典氣息,當今的時展與全球化影響,又使之成為一座現代都市,并因此增添了許多時尚氣息。設計新穎主題各異的酒吧、餐廳都在表明這座城市的繁榮與歡樂。
坐落于Langsuan Balcony餐飲休閑廣場的EMBER餐廳,充分體現了這座亞洲現代都市的生活新潮。EMBER曼谷餐廳與新加坡精品酒店1929及大華酒店屬同一酒店管理集團,其非凡的創意在亞洲新酒店中獨領。
EMBER設于一棟裝潢時尚的三層現代建筑內,室內設計以簡約明快的風格為主,柔和的燈光配以做工精美的東南亞菜品,令食客們無不胃口大開。無論是私人聚會抑或舉辦派對, EMBER都是理想之選。三樓的私人貴賓室可容納多達20個人,而客人亦可以稍移玉步到戶外的露天平臺,一邊享受愜意晚餐,一邊欣賞曼谷的迷人夜景。這的確是一個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好去處。
Tips:
篇6
文萊并不是東南亞唯一的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國家,卻是惟一的全國嚴遵伊斯蘭教法的國家。這里嚴格禁煙禁酒,更不要提賭博和卡拉OK這樣的娛樂場所,在斯里巴加灣市不許賭博,沒有卡拉OK,大規模的聚會要向國王申請,除了惟一的娛樂場所——一間老舊的電影院,僅剩的夜生活就是一家人圍爐夜話,或讀書看報,或看電視嗑瓜子聊天。 市中心最大的雅雅桑購物中心,總是門可羅雀,也沒什么貨品好買。住在文萊的外國人,可能遇見的惟一夜生活場所,就是市中心Jalan Sutan(蘇丹路)上匯豐銀行旁邊的兩三間咖啡廳,那里在周末會營業到凌晨1點,除此之外,夜晚的文萊,再無他人,甚至也沒有車,如果車遇見人,一定禮讓停馳的——這里人太寶貴了。
每天在那間寬敞的旅館游完泳后,我都會出門吃飯,然后步行到這個“咖啡館角”點一杯含咖啡和可可的冰飲,就這樣蹭到午夜打烊,三天沒什么,五天總覺得缺了點小意思。遇見的人多半也是外國人。文萊人要么窩在家里,要么飛去新加坡尋找快樂——當然也有短平快的地方可以去,這就是沙撈越的美里,或者更遠的沙巴首府亞庇。每到周末幾個較近的東馬城市都充斥著開車過來的文萊家庭,女人帶著小孩購物,而男人,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偷偷去找酒喝和找中國按摩店,至少我,是沖到了沙巴的海鮮排檔上,點了咖喱蟹和一瓶啤酒解渴的。
雖然對文萊人是塊小樂土,但對我來說,馬來西亞肯定不是一個對喝酒人士友善的國家,不如新加坡甚至號稱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國家的印尼。畢竟有占多數的馬來人穆斯林執政,所以政府對酒精飲料課以較重的稅,你可以喝酒,但是要比其它地方國家付出更高的代價。馬來西亞的酒鬼們到了中國都特別開心——啤酒價只是大馬的七分之一,此時不醉,更待何時。而印尼由于人口眾多,非穆斯林也有近5000萬,穆斯林中的鄉野之民或都市教育階層也都不太忌諱酒,Bintang啤酒也成了人人皆知的品牌。
星馬是東南亞的“先進地區”,啤酒產業也打上了國際化大產牌的烙印,Tiger本是喜力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立于新加坡,后來轉讓給私人經營,才成就了Tiger在星馬泰的“國際品牌”地位,可是也正是這國際品牌的味道,讓我有點排斥這個老虎啤酒,總覺得喝起來就像夜店的喜力一般面目模糊毫無差別。
也許這是偏見,是對新加坡過于全球化的偏見。因為實際上,就算在后進國家如印尼,國民啤酒Bintang也早就被國際啤酒集團收購了,但我仍然偏執地覺得,在印尼熱情的太陽下和永不停歇的海浪邊,還是只有Bintang才配得上她濃濃的快樂。
說到底,要享受啤酒的快樂就不應該前進到馬來半島,停留在北部的中南半島,才可以享受到熱帶午后,青木瓜沙拉配冰鎮啤酒的樂園。在青木瓜沙拉是國菜的老撾,國民飲料也是老撾啤酒,它的美譽度甚至超過了老撾的傳統米酒Cao lao,價格則相當一碗米粉湯,比起馬來西亞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合理的價格。在這個工業幾乎是傳說的國家,老撾啤酒成了最重要的企業之一,你可以在所有需要贊助的大場合和小場合見到它的廣告牌。老撾人深信它是東南亞最好的啤酒,而對飲料其實總是在牛飲的我卻說不好它是不是最好,只覺得滋味深重,像湄公河一樣暗流不清。
緬甸啤酒的品格頗似老撾啤酒,但在當地的價格與飯食比起來說,并沒有老撾啤酒那么國民化,既然不是國民日常飲食,那也就上升不到國民品牌的地步。況且在緬甸旅行,也沒有老撾那樣的放松糜爛,躺在竹樓上抽煙看老友記吃糯米飯這種頹廢場景是無法在緬甸看到的,旅游業仍然掌握在政府和富人手里,開個竹樓客棧還不是底層可以爭取的選項——他們甚至沒有買冷柜的錢可以為你冷藏啤酒,雖然社區有冰塊供應商,但是冰丟進了啤酒,那味道真的要失色很多。
實際上,大部分中南半島的啤酒都比中國啤酒濃重得多,放一點冰塊進去,“啤酒味”還是比中國啤酒要濃。保守如印尼的Bintang啤酒,酒精度有5%,老撾啤酒和緬甸啤酒的酒精度皆可高達7度以上,麥芽的鮮味也頗超越中國那些大米釀造的啤酒,我清晰地記得尼泊爾國境士兵談起拉薩啤酒的鄙夷眼神——雖然不在東南亞,對中國淡啤酒的無感則是共通的。
唯有一個國家,淡啤之風跟中國相當之雷同,那就是東南亞的“小中國”越南。
每一個到過越南的中國人,很難不把河內看成是與南寧和海口雷同的城市。在河內,隨時能看到有漢字的黃色古樸祠堂,事實上,連60年前末代南芳皇后在法國鄉間的墓碑,名字都以漢字和法文來銘刻,雖然如今漢字已經完全成了一種外語表記,你還是可以看到同樣風格的騎樓街道,和同樣的摩托車都市,以及那些和兩廣姑娘沒什么區別的北越姑娘。
我的越南啤酒之旅算是從河內開始的,在之前的沙壩并無體會,踏足終日噪音的河內后,驚訝地發現那些橫沖直撞互按喇叭打招呼的摩托車男子,常常路邊停下來,在一小商店買上一杯啤酒,蹲起聊天。比起街邊有座位的咖啡館,啤酒顯得更隨意和平民,從價格看也是如此,在2010年,1元人民幣便可以買到一杯啤酒,遠比可口可樂要便宜。
在找到了1元錢啤酒,豬肝粥和夜市上聲稱要騎摩托車帶我去兜風的姑娘后,我很快喜歡上了河內,即使到了更熱情和規矩的西貢,也無法對這個騙子充斥的北方城市說些不好的話。但是你要我說出河內啤酒跟順化啤酒和西貢啤酒相比有什么差別,我很難說得出來,這個國家跟10年前的中國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廠牌的啤酒,如今中國的地方啤酒已經基本被大集團并購完畢,越南不知道還能保留多久。
篇7
印度洋長途貿易方式和路線
最早提到西拉夫的資料出現在伊本•法基的著作中,他提到西拉夫的船只航行到印度和中國。⑥伊本•胡爾達茲比赫在《道里邦國志》記載了通往中國的海上路線。即船只從西拉夫起航,首先在馬斯喀特或蘇哈爾港口停靠,然后通過兩條路線航行到印度:一條是航行到Daybul港口(印度西北部),在那里裝載信德地區的物資;第二條是那些已經滿載貨物的船只直接航行到馬拉巴海岸,在奎隆登陸。之后,所有這些到達印度的船只沿著錫蘭南部,進入到南中國海,通過中南半島沿海進入河內地區,最終到達廣州和泉州港。⑦同時,波斯灣出發的船只從印度到達中國的另外一條路線是,在到達馬六甲海峽之后,航行到今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再經過爪哇島、蘇拉威西島、香料群島,再轉向到達河內地區,或者往北到達廣州,再繼續航行到泉州(見圖2:穆斯林商人主要長途貿易路線)。阿拉伯商人蘇萊曼在這個時候來到東方,并在廣州逗留過,回國后把他在東方的見聞輯錄成書,名為《東游記》(即《中國印度見聞錄》)。蘇萊曼描述從波斯灣到中國最快的航行要用三個月。這些資料都表明阿拉伯人在公元9世紀時就經常進行航行到中國,《道里邦國志》記載:“操著阿拉伯語、波斯語、羅馬語、法蘭克語、斯拉夫語的商人經過陸路和海路,從東方行至西方。又從西方行至東方。航行在東方的海洋上,抵達伽爾和吉達,再至信德、印度、中國。”①宋代,隨著造船技術的提高、隔艙防水技術和指南針的使用讓船只遠洋航行能力迅速提高,中國商人為了“興販牟利”大造海船。公元11—12世紀期間,大量中國海船進入阿拉伯地區進行長途貿易。從廣州和泉州港出發的船只到達阿拉伯地區通常有兩條路線。第一條是與阿拉伯人到達中國的路線相一致,從廣州和泉州出發的船只到達東南亞地區,再沿著印度沿岸地區,繞過印度西海岸到達波斯灣或者紅海;另一條是在到達東南亞地區之后,再通過馬爾代夫,幾乎水平跨越印度洋的航行路線(見圖2:中國商人主要長途貿易路線)。阿拉伯人阿布肥達在《地理志》中提到:“阿曼是個巨大的城市。信德、印度、中國、贊吉的海舶駐舶在那里。”②南宋時,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在《諸蕃志》中記載:“大食在泉之西北,番舶艱巨直達。自泉發船四十余日,至藍里博易住冬,次年再發,順風六十余日方至其國。”③針對中國與東非的貿易,趙汝適提到了中理、④弼琶羅國、⑤層撥國、⑥昆侖層期國⑦等非洲地區。
印度洋局部貿易方式和路線
公元10世紀以后,中國商人進入印度洋貿易才使得海外貿易一改往日“外商來販”居多的狀態。這時,連接中國東南沿海廣州和泉州港與東南亞主要有兩條航線:一是從爪哇地區出發的路線,即通過中南半島沿海地區先進入河內,再到達廣州和泉州港。《嶺外代答》卷三《航海外夷》記載:“三佛齊者,諸國海道往來之要沖也,三佛齊之來也,正北行,舟歷上下竺嶼交洋乃至中國之境,其欲至廣者入自屯門,欲至泉州者入自甲子門。”⑧二是泉州經澎臺而直駛菲律賓的東洋航路。漢唐以來,隨著東南沿海人們對臺灣、琉球、菲律賓等島嶼地帶不斷探索。此時,這條線路一直延伸到摩鹿加的香料群島和印度尼西亞東部島嶼。⑨《島夷志略》中也記載了文古老、文誕、古里地悶等地(見圖3:中國到東南亞貿易單元)。⑩東南亞和印度西海岸貿易之間有著傳統的貿易聯系。此時,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的坎貝、奎隆、卡利庫特港、孟加拉灣地區的吉大港與東南亞三佛齊的巨港構成了主要的貿易港口,有兩條路線將這些港口聯系起來:一是從坎貝、奎隆和卡利庫特出發,繞過錫蘭南部,橫穿孟加拉灣到達三佛齊;另外一條是繞過錫蘭南部之后,沿著印度東岸科羅曼德沿海到達吉大港,再沿著孟加拉下游、緬甸到達馬來亞西部沿海,進入三佛齊。(見圖3:東南亞到印度西海岸貿易單元)印度商人裝載著本地和阿拉伯地區的物資到達東南亞后,換取東南亞和中國的物資,或者經過東南亞的三佛齊進入中國進行貿易,馬可•波羅提到:“應知刺桐港即在此城,印度一切船舶運載香料及其他一切貴重貨物咸蒞此港。”①同時,公元11—12世紀之后,大量中國商船進入到印度西海岸進行貿易。《元史》《外夷傳》記載“:海外諸藩國,惟馬八爾與俱藍足以綱領諸國,而俱藍又為馬八爾后障。自泉州至其國約十里。”②《馬可波羅行紀》記載:“馬里八兒國出產胡椒、生姜、肉桂、圖兒比特、椰子甚多。紡織古里布甚精美。船舶自極東來者(中國),載銅以代沙石。運售之貨有金錦、綢緞、金銀、丁香及其他細貨香料,售后就地購買所欲之物而歸。”③伊本•白圖泰到達印度西海岸卡里庫特時,發現13艘中國商船停靠在此。每艘商船都攜帶一千余名船員、水手,大量中國商人皆預購來回的票,船艙已沒有空位。④這就顯示這一時期中國船商深入到了印度西部沿岸,活躍于在整個東印度洋地區貿易網絡中,東印度洋貿易網絡傳統的貿易單元也因為中國商人的參與而不斷融合、聚集。西印度洋貿易網絡公元710年,阿拉伯人就征服了印度西海岸信德地區,很多穆斯林貿易群體在印度西海岸和錫蘭的港口城市建立。伊本•白圖泰訪問印度西海岸時,親眼所見了古吉拉特地區大量的穆斯林居住地。⑤穆斯林商人吸引很多印度人改宗伊斯蘭教,對當地政治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古吉拉特的扎莫林(Zamorin,印度人統治者)在制定政策時非常注重穆斯林商人的利益。⑥而在東非,南部阿拉伯人早在公元10世紀就遷徙到此地;公元13世紀時,這里的阿拉伯人聚集區不斷擴大。可以說,東非在公元13世紀之后已經完全被納入到伊斯蘭教范圍之中。⑦阿拉伯人通過在印度西海岸和東非的貿易、移民和宗教傳播,主導了西印度洋地區的貿易。此時,在與印度西海岸的貿易聯系中,亞丁、霍爾木茲、坎貝和卡利庫特構成了主要的貿易港口(見圖3:波斯灣紅海到印度西海岸的貿易單元)。來自亞丁和霍爾木茲的商人將意大利、希臘、敘利亞等地的黃金、白銀、水銀、朱砂、銅、玫瑰水、玻璃珠、武器、茜草、提子、鴉片和馬匹等帶到古吉拉特的坎貝和卡利庫特。每年有1000至2000多匹馬從霍爾木茲被出口,價值800000金克魯扎多(約合1馬穆魯克第納爾);巴林的珍珠每年出口價值達600000達克特,大約相當于1馬穆魯克第納爾。⑧這些前往印度的船只經常以大棗和石鹽作為壓艙物,回程時候攜帶著印度西海岸的棉紡織品、東南亞以及中國的產品,包括大米、食物、丁香、肉豆蔻、豆蔻香料、稀有木材、中國瓷器、陶器、靛藍、玻璃粉以及棉花衣物等。在與東非的貿易中,亞丁、西拉夫(公元10—11世紀)、基爾瓦、摩加迪沙構成了主要的貿易港口(波斯灣紅海到東非的貿易單元)。在早期伊斯蘭階段,與東非最早的接觸是阿曼航海者,波斯灣西拉夫港口與東非地區的貿易大約開始于公元10世紀初。后來,波斯灣的貿易者由于與紅海地區的商業競爭而被驅逐,來自亞丁的商人主導了與東非的貿易。穆斯林商人從在東非沿岸經營貿易的班圖商人手中獲得東非物資,⑨比如津巴布韋的黃金、曼達地區的紅樹、用作建造穆斯林船只的闊葉木材以及努比亞的奴隸等。
印度洋與地中海的貿易聯系
篇8
筆者認為,相比較調整中國收入分配結構這一重要問題,上述反對“漲工資”的理由并不充分,更有甚者。某些聲音的背后還有不良的利益圖謀。
我們無需過于擔心中國工資增長所帶來的通脹,因為所有購買中國制造的國家要同樣通脹。而且在世界大宗商品不斷暴漲的這些年,世界本來就是通脹的。只不過中國的不正常低廉工資水準把這樣的通脹給拉低了,讓大量享受中國廉價勞動力商品的西方發達國家得到了利益。
以富士康公司在“連連跳”事件后,普通員工工資從1200元增加到2000元為例,這樣的成本上漲,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依然是極其低廉的。目前確有部分制造業移向東南亞國家,但受到人口限制的東南亞國家,是難以完全替代中國的。“四小龍”國家的工資水平高于中國。而其他一些國家的政治動蕩風險,鮑非單單用錢能夠估算。印度雖然有足夠的人口,但是基礎設施落后,當前孟買經濟帶的土地價格已經超過上海,根本不是一時可以解決的問題。而中國的基本工資增加后,也將倒逼亞洲其他制造國工資水平的整體增加,因此對于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削弱中國制造國際競爭力的說法。我們不應過于擔心。
此外,中國工資水平占GDP的比例很低,與世界相比有著巨大差距。據統計,中國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例為12%。而發達國家速一比例高達50%、60%,世界平均水平為40%。如果計算了各種報酬和補貼,我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續下降,至2005年已下降到36.7%,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
工資收入趨低,使得老百姓為了有足夠的收入生存,尤其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不得不進行長時間勞動。國家統計局的《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以受雇形式從業的外出農民工平均每個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時。其中,每用工作時間多于《勞動法》規定的44小時的占89.8%。這樣的高強度工作對于東南亞、印度等國家也是不多見的,如果以中國工人的人均工時工資進行計算,這樣的差距將更大。
在逸里,我們還忽略了西方貿易保護的因素。西方對中國的反傾銷愈演愈烈。中國制造被走面積征收反傾銷稅,稅額高選育分之幾十甚至幾百,而在被征收高額反傾銷稅的背景下,中國制造依然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可見中國勞工被盤剝的程度之巨!很多東南亞國家的成本優勢不是在于勞動力低廉,而是他們作為原產地的出口產品沒有被征收反傾銷稅,西方的反傾銷稅把中國老百姓的血汗錢給征收了!而我們的人民幣增值和工資增長,對于解決中國面臨的反傾銷和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會起到根本性作用。因為對于人民幣升值預期。西方可以選擇一個有貨幣貶值預期的替代國;因為中國的工資比例低,西方就可以選擇一個工資中不含社保等部分的高工資國家相比較,因此可以得出傾銷的結論。但是這樣的結論,實際上是由于貨幣匯率預期的差別和工資的低廉造成的,不是真正的傾銷。在人民幣升值和勞工工資提高后,這樣的情況將得到一定程度的避免。以中國的人民幣升值和工資提高來規避西方的反傾銷壁壘,實際土就是讓西方的反傾銷稅來給中國老百姓提高收入,何樂而不為呢?同時沒有了不當利益的干擾。本來應當屬于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篇9
關鍵詞:海盜;特點;成因;對策
作者簡介:李鳳寧,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法學系講師,法學博士,湖北武漢 430070
中圖分類號:D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7)03―0128―04
作為一種古老的犯罪行為,海盜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東南亞海盜事件的上升,全球海盜事件開始急劇增加,僅登記在案的全球海盜犯罪事件就由之前的每年幾起、幾十起猛增到每年幾百起。日益猖獗的海盜攻擊事件不僅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它還危及到國際海洋運輸和貿易的安全與秩序。此外,裝載有毒有害物質的船只如果受到海盜的攻擊還可能造成海洋或鄰近海岸環境生態的嚴重污染1。因此,發現當前海盜犯罪的特點,找出當前海盜犯罪日益猖獗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打擊海盜犯罪行為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歷史重任。
一、當前海盜犯罪的特點分析
(一)在犯罪數量上。全球海盜犯罪事件有逐步增加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前,全球的海盜攻擊事件都很少,每年在幾起或幾十起之內。不過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一數目開始急劇增加,平均每年都在幾百起左右。據統計,自1984年到2005年間,全球共有3,787起案例正式向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報案登錄。而自1991年至2001年這段期間,全球海盜案件呈現出急劇增加的趨勢,而且死傷人數逐年增加。以2000年為例,這一年全球海盜案件計有469件,其中因為海盜攻擊而死亡的船員高達72人,重傷者99人,202人在攻擊事件中成為人質,51起案件中海盜是持槍搶劫的,此外還有8艘商船消失無蹤。由此可見,伴隨著海盜的永遠都是人們寶貴生命的消逝和巨額財產的損失。
(二)在攻擊方式上,海盜犯罪仍是以持械對船舶和船員實施暴力行為和脅迫為主。海盜犯罪一貫使用暴力行為和脅迫等手段,而且其手法通常都非常殘忍恐怖。雖然目前海盜攻擊所使用的武器仍以刀械為主,但是以槍械等武器裝備攻擊的情形正在逐步增加,許多更是配備自動步槍、火箭彈等先進武器,由此造成人身傷亡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海盜攻擊船舶的部位,主要是以儲藏間、船長及船員住艙、貨艙三大部位為主,這更是容易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部位。由此可見,當代海盜攻擊事件給海上安全尤其是海上人身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帶來的威脅要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三)在活動區域上,海盜犯罪主要集中于六大區域,并以南海尤其是印尼沿海最為猖獗。當前海盜攻擊事件多集中發生在南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以及東非、西非、南美等地區,其中在南海發生的海盜事件最多,次之為馬六甲海峽。而以海盜案件發生地國家而言,又以在印尼沿海發生的海盜事件最多2。
(四)在組織方式上,海盜作案已經趨向于集團化、組織化和國際化。當代海盜已不再是打著“骷髏旗”、明火執仗的草莽之流。海盜船上不但有機槍,還有電腦和衛星天線,可通過互聯網和電子郵件與世界各地犯罪集團聯系,并隨時攫取海運信息。有的海盜作案已形成集團化和國際化,下設分支機構,成員來自不同國家。據報道,東南亞的海盜活動基本上控制在五大海盜集團手中。同時,一些海盜集團已與相勾結,共同從事犯罪活動,這無疑給海上安全帶來了更嚴重的威脅3。
二、當前海盜犯罪猖獗的成因分析
當前全球海盜犯罪事件是伴隨著東南亞海盜事件的上升而急劇增加的,因此對其成因來說,既具有全球性的因素,也有地區性的因素;既有政治經濟社會因素,又有地理位置等原因。可以說,當前海盜犯罪猖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重因素的集合體。
(一)海盜行為的重新抬頭有其深刻的社會政治經濟根源。這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的原因。還有船方以及技術上的因素
1.冷戰的結束客觀上給全球海盜提供了實施海盜犯罪的空間。在冷戰時期,兩大軍事組織在全球頻繁開展各種軍事活動,而在東南亞和東亞海域更是有大量的軍艦在巡邏,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海盜的發展。但在冷戰結束后,各國軍艦巡邏范圍和次數大幅度減少,而許多沿海國受國力、軍力等的限制更是放松了對海上安全的監控,這使得海盜再次獲得了成長的空間。
2.各國經濟的衰落與社會的動亂是海盜猖獗的社會政治經濟根源。20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東南亞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經濟嚴重衰退,失業率劇增,貧困人口增加,各國政府無暇也無力顧及海上航道安全,這就使那些處于社會底層的人鋌而走險,紛紛加入海盜隊伍以獲得非法收入來改善經濟狀況。而其他海盜多發地區也出于同樣的經濟狀況。
另外,國家與地區動亂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海盜行為的泛濫。在全球海盜多發區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由于中央集權的弱勢而導致的區域性動亂,使得包括海盜在內的有組織犯罪活動有增無減。在這方面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印尼。東帝汶的獨立以及隨之而起的印尼其他地區要求獨立的暴力活動,使印尼政府專注于防止國家分裂、保持統一而無暇打擊海盜4。
3.現代航運的進步及船方應對海盜的不力客觀上誘發了海盜的攻擊行為。隨著大量先進設備的運用,船上配備的海員數量驟減,如過去2萬噸左右的貨物一般要配備50名船員,如今只需要一半甚至更少,這樣船舶在遭受海盜攻擊時往往會缺乏人力抵抗。此外,船方往往忽視對船員抗擊海盜能力和方法的培訓,以致船員在面對海盜時驚慌失措,無法采取正確的方式來抗擊海盜。
(二)各國對海盜的打擊不力以及缺乏強有力的國際合作是當前海盜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1.海盜多發區域的國家對海盜犯罪行為打擊不力是當前海盜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幾乎所有海盜活動猖獗的地區,都具有“弱國家形態”特征,這些地區政治動亂、經濟蕭條,普遍面臨著資金匱乏、裝備陳舊、技術落后等難題,因此政府既無心也無力對抗海盜行為。在亞洲,金融危機更是嚴重削弱了東南亞各國的海上安全力量,海上部隊因長期的經費短缺而無法提供打擊海盜所必需的設備和物資。因此,經濟崩潰與地方政府腐敗以及松散的政治控制共同造就了一種腐敗的軍事部門參與“分贓”,而對海盜行為視而不見甚至縱容的環境。在這種政治社會環境下,海盜犯罪行為屢禁不止也就不奇怪了5。
2.缺乏強有力的國際合作是當前海盜屢禁不止的另一原因。海盜是一種國際性的犯罪行為。海盜出沒的區域往往會涉及多個沿海國家,而且海盜作案的集團化、組織化和國際化也使得更多的國家被牽連到處理海盜犯罪的事務之中。在亞洲所發生的海上武裝劫掠事件中,大多出現在領海與群島水域中,而非公海海域內。這些劫掠事件往往涉及了多數的國家,甚至于會有跨國刑事犯罪的可能性。為能解決此類問題,有必要建立廣泛的多國合作體制以有效打擊跨國性的組織犯罪。這樣,許多海盜案件必須依靠國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得到有效打擊和處理。但是,許多國家擔心國際合作會損害其,加之許多相鄰的沿海國之間本就存在著和海洋資源等的爭議,因此對國家間合作打擊海盜的方式并不積極。此外,有些國家不愿意被指責在處理國內犯罪等問題上的無奈,即使是為了消滅海盜主要根源的貧困,對所需的援助也不接受,更不愿意承認本國的一些海域為危險的海盜水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海盜犯罪行為的滋生和蔓延。
3.地理位置及其他技術因素也是當前海盜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海盜多發區域,多為海域遼闊、島嶼繁多的重要世界性航道。一方面,這些區域過往船只密集,且貴重物品較多,容易成為海盜覬覦的對象;另一方面,這些區域往往島嶼眾多,便于藏匿,既方便海盜隱蔽攻擊,又方便海盜在得手后逃避躲藏。在這方面最明顯的例子仍然是東南亞地區。東南亞海域大小島嶼林立、海岸線長、水道狹窄的地理特點為海盜提供了天然的隱蔽場所,而且由于各國之間在領海劃分問題上存在較大爭議,從而制約了各方之間的反海盜打擊與合作。
此外,由于大多數海盜都是失業的漁民或海員,平時在岸上具備合法身份,而只有在預謀或實施海盜行為并被當場捕獲時他們才能被認定為海盜,這就在技術層面上加大了打擊海盜的難度。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即便政府愿意懲治被捕的海盜也無力搜尋在岸上潛伏著的海盜4。
三、對海盜犯罪的船方預防、應對及打擊策略
船方是海盜犯罪最直接的受害者,因此船方應切實行動起來,仔細分析當前海盜犯罪的特點,做好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以盡可能減少海盜造成的損失。
(一)對海盜犯罪的預防措施
面對海盜活動的日益猖獗,船方必須充分了解海盜出沒的海域和各海域海盜的特點以及其危害特性,加強對海盜犯罪行為的預防和演練,并配備必要的防衛和通訊設備。
1.制定的應急計劃應對情況考慮周全。其中包括船舶所處危險階段、船員人數、船員的行為能力應建立船舶內部安全區、可使用的警戒和探測設備等。當船舶進入發生海盜襲擊區域之前,根據此水域的特點和海盜襲擊船舶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演習。通過演習使船員熟悉整個應急計劃的內容及每個人的職責,同時檢驗警報信號發送是否正常、通信設備的使用情況、各種指令的傳達與接受情況、居住區內的各個進出門關閉情況及其鑰匙的管理等,應使船員熟練地使用預警和防御設備6。
2.應該配備更多的高科技防范與通信設備設施。例如,飽受海盜襲擊之苦的日本公司曾開發了一套稱為“虎之門”的系統,當海盜登船用的抓鉤拋到甲板上時,系統就會發出警報,從而使海盜們無處遁形。還有一種更為先進的“海上劫持警報與船舶追蹤系統”,它可以每天6次發送衛星信號,向船主報告他們的船只所處的位置、速度和航向。如果海盜一旦干擾或破壞了安裝在船上的“船舶追蹤系統”,海上劫持警報器就會通過電子郵件和移動電話,及時向船主示警。
3.如果可能,船舶的行進路線應該避免經過高風險的海盜出沒區域,特別是避開狹窄的航路或障礙物。如果船舶不可避免地要進入海盜犯罪多發區域,那么船舶應該加強巡視、作好準備。這主要包括:(1)加強望:當船舶駛近或處于危險海域時,駕駛員應保持高度警惕,進行連續有效的望,在雷達上觀測是否有可疑的目標在船尾尾隨或從船首、兩舷駛近;(2)甲板巡視:進行甲板巡視是有效的防止海盜登船的措施,夜晚安排人員進行巡邏,尤其是當地時間22:00到次日06:00,應加強巡邏力量,尤其注意船首、船尾附近的可疑目標。船舶應該使用符合安全航行(特別是1972年避碰規則)之最大照明;(3)機艙準備:當船舶航行于危險海域時,駕駛臺值班駕駛員應及時通知機艙值班人員,做好主機、消防水、照明等應急準備;(4)報警通信準備:負責緊急情況通信的駕駛員應做好海盜襲擊的報警通信準備,船內通信設備、船舶無線電等。
(二)對海盜攻擊的應急處理措施
船舶和船員在遭受海盜襲擊時,應盡一切努力保護船舶、貨物和船上的人命財產。如果發現可疑船只靠近或海盜船只企圖襲擊本船時,首先確認靠近本船的船只是否是可疑船(海盜船通常是小船,速度快且行動詭秘),然后迅速發出警報,打開船舶照明燈,船員立即到達指定的地點采取行動;船舶可使用大功率的泛光燈照耀海盜的眼睛,使用高壓水槍噴射海盜及其艇筏,同時執行逃脫的操船技術(如大角度轉向運動與加速),鳴放警報,用高頻電話向周圍船舶和當地主管機關報告。
如果發現海盜正登上或已登上本船,應確保全體船員及駕駛臺和機艙的安全,保證船舶的安全航行;如果海盜已控制船舶重要處所或以一名或幾名船員作為人質,則船長和船員此時要保持鎮靜,采取一切方法發出遇險信號,與當地官方取得聯系,并尋機與海盜進行談判,以保證人質和船舶的安全。
如果船舶和船員已在海盜控制之下時,船員就只有通過勸告或說服他們的辦法使其盡快離開船舶,但不可盲目地采取“英雄”行動,以免增加船舶和船上人命財產的實際危險,或造成不應有的人員傷亡。因為大多數海盜襲擊船舶的主要目的是劫取船上的現金、船員的個人財物、任何其他可攜帶的儀器設備或物品以及與有關的貨物或產品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船員盲目地采取“英雄”行動,反而可能會白白喪失寶貴的生命7。
四、對海盜犯罪的國際法制與國際合作策略
海盜多發區域的國家、地區及其政府應該是反海盜犯罪的最主要的力量,但是如上文所述,由于目前上述國家幾乎都處于一種“弱國家形態”,因此單純依靠少數國家恐怕無法勝任目前的反海盜犯罪歷史重任。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立法以及國際間合作就成為當前打擊海盜犯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一)反海盜犯罪的國際法制。鑒于海盜罪已經是對世界各國的航運、商業、公民的生命安危造成極大威脅的嚴重罪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法律都對海盜罪作出明文規定,并對其設定了嚴厲的刑罰措施。如美國憲法第1條第8款中明文規定,國會有權明確界定并懲罰在公海上所犯的海盜罪與重罪以及違反國際法的犯罪行為;加拿大刑法
第2章中規定有海盜罪,構成可訴罪,可處終身監禁。我國臺灣地區刑法第33條明確規定了海盜罪,犯海盜罪者,可處死刑、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亞地區關于海盜犯罪的立法極為薄弱,其大多數國家的本國法律中并沒有對海盜行為進行明確界定,以至于許多國家并不愿意那些在另一國的司法體系內犯下海盜罪行而在本國境內抓獲的海盜,這就在客觀上使得許多海盜成了漏網之魚,削弱了打擊海盜的力度。
但是,作為一種國際性的犯罪行為,海盜罪早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通過國際公約建立反海盜犯罪的國際合作、實現打擊和懲罰海盜犯罪的目的已成為各國之共識。1958年有關國家在日內瓦簽訂了《公海公約》,將19世紀以來習慣國際法對于懲治海盜犯罪的一貫主張予以明確化,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懲治海盜犯罪的國際公約。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此基礎上,重新明確了海盜犯罪的定義,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規定,至此拉開國際社會共同協助打擊海盜犯罪的新局面。此外,1988年羅馬會議通過了《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為公約》,該公約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起成為反海盜的最重要的國際法律文件。
目前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緬甸、老撾和越南已加入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且新加坡已提出申請加入《羅馬公約》。上述國家應該切實履行公約規定的義務,采取包括立法措施在內的一切手段來打擊和懲罰海盜犯罪行為。
(二)反海盜犯罪的國際合作策略。日益猖獗的海盜犯罪活動,令各國及船東貨主們苦不堪言,打擊海盜犯罪活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國際海事組織呼吁會員國共同檢討現有的保安措施和程序,以免海盜和向船只下手,或是將船只、貨物作為進行襲擊的目標。國際海事組織還推行了環球培訓計劃,以提高海事和碼頭員工鑒定船只與碼頭安全的水平,并要求官方嚴格鑒定在碼頭和船只上工作人員的身份,確保他們不會利用這些設施來進行恐怖活動。2003年,海盜問題已被列人聯合國大會的議程。國際海事組織正在研究現行的國際船員值班、訓練和發證標準,國際公約立法要求加強海員警戒及有關發生海盜罪行及時反應的訓練。一些國際組織也積極籌劃對策,技術部門試圖用高科技消滅海盜。
與此同時,東南亞各國之間也進一步加強了合作,在海盜頻繁出沒地帶采取聯合保安措施,加強海岸巡邏,全力打擊來自海上的恐怖威脅,促進和協調開展反海盜活動。2004年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簽署共同防衛馬六甲協議,正式啟動了海上聯合統一巡邏行動,以確保這一國際海運通道的安全。其他東盟國家可學習新、馬、印尼3國聯合巡防的經驗,建立起有效的聯系程序,交流海盜活動情報,共同打擊海盜活動。此外,由于東盟內部各國面臨著資金、技術等眾多難題,因此借鑒經濟合作領域中的東盟與中、日、韓的10+1/3機制,在海盜治理中接受中國等國家的援助,形成反海盜犯罪的國際合作新機制,這不失為當前解決海盜猖獗問題的一劑良方8。
參考文獻
[1]White House,U.S.A. International Crime Threat Assess―
merit[D].New York,2000.
[2]陳彥宏,陳巖平,朱有為,1998―2004全球海盜犯案整
體分析[EB/OL]。http://solomonchen.name/down-
load/publieations/C―0086―2006―03.pdf,2006―10―
01.
[3]赫凜烈,當前國際社會海盜犯罪的特點及對策[J].遼
寧警專學報,2005,(4).
[4]王健,戴軼塵,東南亞海盜問題及其治理[J].當代亞
太,2006,(7).
[5]郭國松,石剛,海盜:文明社會的另一種野蠻[N].南方
周末,2003―04―03.
[6]宮玉廣,鮑身敏,船舶防海盜襲擊的對策[J].世界海
運,2003,(3).
[7]孫立浩,世界海盜活動的特點與防海盜應注意事項
[J].航海技術,2001,(4).
篇10
關鍵詞:國際金融;金融危機;傳遞機制
研究國際金融傳遞機制,對于防范國際金融風險,建立有效防范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國際金融傳遞可分為正常傳遞與非正常傳遞兩種類型。正常傳遞指在維持各國匯率穩定和金融市場正常運行的條件下國際資本的流動和影響,非正常傳遞指引起各國匯率劇烈波動和金融市場秩序混亂的國際資本流動,它不僅由一國的金融危機影響到另一國,而且造成各國和地區之間的連鎖反應,即危機“傳染”。本文所討論的國際金融機制,主要指后一種類型。
一、傳遞源與被傳遞對象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國際環境下,由于種種原因首先爆發金融危機的國家(地區)稱為“傳遞源”。受傳遞源影響,同樣的危機很快出現在其臨近或周圍的國家或地區,這些國家或地區稱為“被傳遞對象”。一般情況下,國際金融危機的“傳遞源”多發生在區域經濟鏈條較為薄弱的環節上。那些被傳遞的國家或地區,往往與傳遞源國家在經濟類型、金融體制、發展模式等方面有相似之處,具體來說,可大致分為兩種情況:
(一)經濟一體化區域內高度相關的投資貿易關系。以這次東南亞貨幣危機為例,東盟五國較為全面地進入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階段是在1976年2月五國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區內實行特惠關稅區時算起。當時東盟各國為了迅速發展經濟紛紛實行50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由于當時美、日、歐占東盟進出口總額的60%,使得東盟各國經濟極易受到西方經濟波動的影響。為此,東盟決定采取擴大區內貿易的政策,政策的實施使得東盟五國的內部貿易、投資比重迅速上升,各國經濟命運由此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同時對東盟的這些經濟總量相對較小的國家來說,對外部波動極為敏感,加上各國在產業和進出口結構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及競爭性,那么一旦某國貨幣受到投機者沖擊而匯率發生大幅波動和下跌時,自然也會迅速影響到其它國家的外匯市場,從而造成貨幣危機的傳遞。
(二)國家之間存在某種貨幣一體化安排。1992年歐洲外匯市場波動的背景正是國際投機勢力看準了歐盟貨幣體系中,成員國雖然安排了相互間匯率浮動上下不超過2.25%的界限,這種貨幣一體化安排客觀上要求各國一致的貨幣政策和利率水平。但由于當時東西德統一不久,德國政府對赤字融資的需要要執意維持馬克較高的利率,最終以英鎊為首的其它低利率貨幣遭受投機者拋空而跌破限界,退出歐洲匯率機制,整個西歐經濟也陷入衰退。在這種一體化的貨幣安排下,任何一種薄弱的貨幣受到攻擊都可能引起整個區域的市場動蕩。
二、傳遞媒介、傳遞途徑與傳遞過程
在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資本市場自由化的國際環境中,貨幣政策傳遞機制越來越依賴于市場價格即匯率和利率等競爭性變量。區域金融危機發生,匯率和利率成為國際金融傳遞的主要媒介。特別是匯率變動直接對國際和一國經濟發生作用。在上述兩個例子中,作為傳遞源的國家都因過去的刻板的盯住匯率政策不能應付國家經濟和金融環境的變化,并都改變了匯率制度,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從而引起貨幣大幅貶值而發生金融危機。既然國際金融的傳遞媒介是利率和匯率,那么樣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外匯市場和資本市場就自然成為主要的傳遞途徑。
國際金融危機傳遞的過程可概括如下(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為例):由于泰國周邊國家的貨幣大多與美元掛鉤,當泰銖貶值后,泰國的出口競爭力便得到加強。與泰國出口結構相似的周邊國家為了維持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也會競相使本國貨幣貶值。正是基于這種預期,國際投機者必然要對這些國家的貨幣做空頭,而投機性的拋售就會對這些國家的貨幣產生巨大的貶值壓力。另外,心理因素也會加速金融危機的傳遞。由于經濟類型的接近,東南亞國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與泰國類似的經濟問題,如匯率制度缺乏必要的靈活性,不良債權、經常項目逆差等,投資者也害怕當地會發生金融危機,于是干脆把資本從新興市場撤走,從而導致其它國家的金融危機實際發生。
三、現代國際投資組合理論———金融危機傳遞機制的一種理論解釋
投資組合理論是現資組合行為的基礎理論。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隨著各國國內經濟的發展,當前分散投資決策的主要因素已經由證券的種類構成轉向證券的地區構成上來了。馬克維茨的資產組合理論認為,每一種資產組合的風險可以用其收益的方差來度量,整個資產組合的風險大小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組合中各資產的風險大小、各類資產所占比重以及不同資產之間的相互關系。那么在分散投資時,在既定收益下必須盡量減少資產之間的相關度,從而降低總體風險。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由于長期的經濟往來和一體化發展,其證券之間的相關系數已經變得很大,僅限于發達國家的投資組合已經無法很好地削減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西方的投資組合必然會把部分投資換成回報。而這些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往往被劃分為不同的區域投資板塊加以管理,一旦其中某一國的貨幣風險上升,國際投資組合即對自身做出修正,這種修正行為就是把屬于該地區板塊的證券和貨幣拋出,從而引起該板塊對應的整個地區的貨幣動蕩。
四、傳遞力度與傳遞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