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范文
時間:2023-03-15 04:40: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東南亞國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馬爾代夫不是東南亞國家。
馬爾代夫是地處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馬爾代夫位于北緯4度,東經73度,位于南亞,屬于南亞國家,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米,距離印度南部約600公里,距離斯里蘭卡西南部約750公里,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30公里。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構成20個環礁,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其中有人定居島嶼有200座。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一)相似的文化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地理相鄰、往來密切,這使得東南亞國家與我國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作風上有著相似的特點,從而形成了相似的文化。相似的文化更容易使畢業生適應當地生活,消除因國家不同和所處自然環境差異而產生的障礙。加上下南洋的歷史在中國各個時期都存在,華人、華僑不僅促進了國家間的民間交往,也是我國與東南亞國家進行經濟、政治溝通的媒介。他們的存在也使前往異國他鄉的畢業生更有歸屬感。
(二)國內就業局勢近年來,受高等教育規模大幅擴張、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我國就業市場在競爭機制下出現供需失衡的現象,每年有幾十萬畢業生不能在畢業當年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大學生就業難成了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1]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不受企業青睞,所以,往往就業質量低、就業環境差,這使得不少畢業生選擇避開國內緊張的就業局勢,轉而面向急需人才的東南亞國家。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以后,既能積累工作經驗,又可獲得“海外經驗人才”的美譽,當再次進軍國內就業市場時便優勢突出,成為經驗豐富又備受欣賞的人才。
(三)就業觀念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多,就業壓力日漸加大,國內就業市場趨向飽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開始發生很大變化,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外就業市場,出國就業成為畢業生可以接受甚至是趨之若鶩的選擇。而東南亞國家對于其周邊地區高校的畢業生來說,不論是在地理位置上還是在人文環境上,都是海外就業的首選,傳統觀念的打破使大批畢業生愿意選擇去東南亞國家就業。
二、畢業生面向東南亞國家就業的政策思考
(一)我國應繼續拓展東南亞就業市場隨著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交往日益加深,經貿合作越來越密切,我國已有大量企業進駐東南亞國家,為我國高校畢業生打開了廣闊的東南亞就業市場,這不僅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發展和人才互動,還推動了國家間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緩解了我國緊張的就業壓力,使高校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提升,也對高校國際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可見,拓展東南亞就業市場對我國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近年來,我國拓展東南亞就業市場已取得顯著效果,主要表現在中資企業在東南亞國家的落戶上,在東南亞國家的中國企業越多,東南亞就業市場就越廣闊。因此,要繼續拓展東南亞就業市場,除了要促進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國家落戶外,還應針對東南亞就業市場進行分析,了解東南亞就業動態,時刻保持與當地企業的溝通,以獲得準確的就業信息。
(二)高校應努力培養東南亞國家需要的人才高校可以針對東南亞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進行定向培養,尤其重點培養歷往屆前往東南亞國家就業的相關專業人才。同時,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適當增加小語種及相關專業的招生,以順應市場對小語種人才需求增長的趨勢。[2]此外,要鞏固和拓展東南亞就業市場,建立歷年招收小語種及相關專業單位的信息庫,并對這些用人單位及在東南亞國家就業的學生進行動態跟蹤及回訪,為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提供一手資料。高校在掌握東南亞國家就業市場現狀及人才缺口后,可根據自身的專業設置情況對原有專業進行延伸和調整,打造有特色和競爭力的東南亞語言專業群。
(三)政府應為在東南亞就業的畢業生提供安全保障在政府、高校以及企業的鼓勵引導下,大批畢業生到東南亞國家就業,雖然東南亞國家社會環境基本穩定,對我國前往就業的畢業生不構成極大威脅,但仍不能排除危險因素,畢竟挾持華人事件在東南亞國家已有發生。政府在此應擔負起重任,與東南亞國家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時刻關注東南亞國家的社會環境,時刻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及時與當地政府協調,以確保畢業生在東南亞國家的權益和安全。
(四)注意人才回流問題我國拓展東南亞就業市場時間較短,輸送到東南亞國家的人才總體就業時間不是很長,但仍要注意人才回流問題。如果此時忽視人才回流,會使我國培養的大量人才流向海外市場,特別是高層次人才。
篇3
1、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國曼谷,現有10個成員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總面積約449萬平方公里,人口6.54億。秘書處設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2、1967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2018年11月12日,東南亞國家聯盟各國在新加坡簽署東盟電子商務協議。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中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而東南亞是東西方文明交匯之地,歷來有著“文化博物館”的美稱,自古,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就有著密切的文化交流關系,至今已有2刪多年的歷史。
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直以來,鄭和的故事在東南亞國家廣為傳唱,有關鄭和的文獻、文物、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已經成為東南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古代中國南方和東南亞都屬于“銅鼓文化圈”,早在2000年前,中國南方與東南亞就已經在銅鼓制作方面展開了交流,雙方銅鼓文化相互影響。另外,中國的儒家傳統文化對越南以及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而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很多華人華僑也深受東南亞文化習俗的影響,甚至被同化,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與東南亞山水相連的廣西在這方面猶為突出。
首先,廣西位于中國南疆,地處中國東、中、西三大地帶交匯點,是中國與東南亞山水相連的惟一省區,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沿海、沿江、沿邊的獨特區位優勢,因此成為東南亞進入中國的門戶,也成為中國與東南亞民間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其次,廣西是中國的第三大僑鄉,大部分華人華僑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尤其是中南半島的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因此,廣西與東盟國家有著密切的人文關系。
第三,廣西的許多民族與中南半島國家的多個民族是同源異流的關系,雙方地緣相鄰、文化相通、習俗相近,廣西的壯族與這些國家的一些民族在歷史上早已有一定的交往,這一民族親緣關系會為雙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合作起到催化促進作用,從而推動中國與東南亞友好關系的發展。
此外,廣西與東南亞信息、文化交流已有相當的基礎和豐富的途徑,已經樹立了獨特而多樣的文化形象,首府南寧更是與東盟國家保持了悠久而友好的文化交往歷史。
教育交流
近年來,隨著中國與東盟關系的不斷發展以及對外交流的頻繁,中國出現了“東南亞語言熱”,同時東南亞國家也出現了 “中國語言熱”和“中國留學熱”。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毗鄰、文化風俗上的相通,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學生選擇到廣西南寧來學漢語、來留學。位于南寧市相思湖畔的廣西民族學院,是國家批準對外開放、招收外國留學生最早的高校之一,也是中國東南亞語種大學人才重點培養基地,越南、老撾、束埔寨、泰國等語種人才資源儲備豐富。近年來,東盟國家的學生、學者紛紛以自費或互派交換的形式到廣西民族學院學習,或學習漢語與中國文化、少數民族語言與文化,或攻讀國際貿易與管理、旅游管理、英語、計算機等科專業。作為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廣西民族學院不斷加強與東南亞國家高校和教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從1993年起,學院就在全國首開先河,創造了 “3+1”、“3+0.5” 的培養模式一越南語、老撾語、泰國語、束埔寨語以及對外漢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旅游管理、藝術等本科專業學到三年級時均可到東南亞相關國家留學一年或半年,第四年回國繼續深造。除了互換留學生、合作培養外,互派教師、合作科研、合作辦學、交換圖書教學資料等,源源不斷地為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國輸送了許多具有開拓性、創新性的實踐型、應用型外語人才,也為中外友誼搭起了堅固的橋梁。今年3月底,廣西民族學院列出了增設印尼―馬來語專業、緬甸語專業,建立中國―東盟語言文化交流基地的計劃,;隹備大力培養旅游和商貿雙語人才,使之成為中國和東南亞文化交流的紐帶。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交往的日益加深,以及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舉辦,漢語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東南亞國家的大學都設立了中文專業,漢語中心如雨后春筍。泰國早在1992年就批;隹了漢語進入中小學外語選修課程,老撾、柬埔寨中小學的漢語教學也十分普及,有些院校還聘請了中國的漢語教師。國外漢語教師們多年來一直為培養本國的漢語人才,傳播中華文化,促進兩國文化交流,加強兩國友誼付出辛勤的勞動,中國漢語辦為幫助外國漢語教師進一步提高漢語水平,啟動了“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 項目、“國外漢語教師來華培訓等資助項目。2001年, 國家漢辦批準廣西民族學院為“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重點學校”,2002年又批準為 “國外漢語教師來華培訓資助項目” 執行學校,既積極配合國家漢辦派出教師出國支教,又舉辦漢語培訓班,為越南、老撾、柬埔寨和泰國培訓了130多名國外漢語教師,使得他們在提高漢語水平的同時,對中國文化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面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國和東盟國家悠久的睦鄰友好關系,使得人民加強相互交流的愿望非常強烈,從2002年開始,廣西國際青年交流學院舉辦國際青年干部高級研修班,至今已是第三期了。學員來自于東南亞各國,絕大部分是本國青年事務工作者或政府部門年輕的干部,他們在廣西進行為期1年的研修,學習漢語、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狀況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且參與到諸如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南寧國際民歌節等重大活動中來,與廣西各族青年開展廣泛而深入的交流。這樣的青年干部培訓班,為中國尤其是廣西的青年與東南亞各國青年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機會,它將成為中國和東盟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使得廣西與東盟國家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由于同根同源、文化習俗有許多相近之處,許多中國學者、東南亞學者開展了長期的學術研究項目,他們深入彼此的國家進行調查研究,以期探討雙方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及發展狀況。
藝術交流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藝術交流從來就沒有間斷過:一些根據中國古典名著或現代題材拍攝的電視劇、電影被翻譯、公演于東南亞國家;中國的流行歌曲風行于東南亞一帶,許多東南亞普通民眾都喜歡唱已經翻譯成他們國家文字的中國流行歌曲;中國的民間藝人開始長住在東南亞地區,與當地的民間藝人親密交流;而東南亞國家的藝術作品也不斷被介紹到中國來,比如極具東南亞風情的各種舞臺表演及影視劇等;有些東南亞國家甚至通過戲劇表演、出版等方式主動將中國文化引進到自己國家。
廣西南寧具有鮮明的城市個性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在促進與東盟國家的經貿活動與文化交流上,南寧市特地打造了一個文化品牌,那就是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中的 “東南亞風情夜”。從2002年開始舉辦的這臺晚會,以“乘著歌聲的翅膀”的形式,邀請東南亞各國演員登臺演出,更注重民族文化搖曳多姿的風韻,不僅讓觀眾領略到了柬埔寨椰子舞、印尼爪哇舞、老撾下寮沙灣拿吉民歌、馬來西 亞南洋舞、菲律賓情歌、泰國典雅宮廷舞、越南獨弦琴等別樣風情,而且以南寧為出發點,與東南亞各國緊密相連,提升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原有的內涵,讓更多人了解南寧這個與東南亞交往最便利的區域性中心樞紐城市,以藝術為友誼的紐帶,全力打造了廣西與東南亞國家文化藝術交流平臺。
2004年的“東南亞風情夜”定名為 “風情東南亞――歡聚南寧2004”,這臺晚會將注入一批新的元素,主創人員采取邊走邊收集的方式,請來國內具有國際水平的頂尖藝術家幫忙提煉優秀藝術元素,并與東盟10國的國家級文化機構合作,挑選最具各國特色的節目參加,通過東盟10國的主流媒體把 “風情東南亞”推向世界。同時,會向更廣闊的領域拓展,比如舉辦東南亞時裝周、東南亞電影節、東南亞美食節等,從方方面面展現東盟各個國家風情和興旺發達的景象,讓其不僅僅是廣西、中國的一臺晚會,更成為東南亞、全世界文化交融的一次盛會,開啟東方民族文化的新舞臺。
由南寧市藝術劇院創作排演的大型廣西民族歌舞《美麗壯錦》是促進廣西與東南亞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又一舞臺藝術精品,也是特地為迎接中國一東盟博覽會而獻上的民族文化賀禮。它通過藝術形式塑造廣西、南寧的新形象,展示廣西、南寧的新風貌,以民族文化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對廣西的宣傳。整臺晚會精選了歷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優秀作品,進行重新演繹,力求以更加精美的劇目和富含山韻、水情、鄉夢、飛歌4層涵義的創新舞臺藝術向東盟各國展現廣西魅力,讓世界了解更多的廣西文化。
為了給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鋪墊文化交流的基礎,除了將東南亞藝術引進來,廣西還將中國傳統藝術推出去。最近,廣西歌舞劇院民族音樂藝術團受中國駐越南使館委托,參加了在河內舉行的亞歐首腦會議前夕的亞歐藝術節演出,極富廣西特色和民族韻味的節目不僅讓越南觀眾興奮不已,也讓在越南的各國朋友大飽眼福。此外,藝術團還在越南中越友好協會組織的中國國慶紀念演出活動中頻頻亮相,與越南觀眾進行了親密的藝術交流。
飲食文化交流
由于民族眾多,東南亞各國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各國都有許多獨特而美味的菜肴和食品。雖然東南亞國家人民的飲食特點是偏好辛辣食品,但隨著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接受并愛上了風味獨特的東南亞食品。在廣西就有多家東南亞餐廳,如泰國餐廳雨石閣、越南風味餐廳,南寧市第一家包羅正宗東南亞各國美食文化、娛樂、商務、休閑、保健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東南亞主題休閑會所泰國城等。這些餐廳充滿濃郁的東南亞風情,既有讓人大開胃口的美味佳肴,也有熱情純樸的東南亞風俗歌舞,以及特地營造的最具東南亞原始生態風貌的人文環境。透過這些誘人美食、炫麗服飾,魅力歌舞,典雅環境,大大加深了廣西人對東南亞國家文化的了解。另外,揚名世界的中國烹調在東南亞也同樣很受推崇,東南亞各地的華人餐館都被當地人視為美食餐館,而當地許多菜肴也是學習了中國菜的烹調技法。
篇5
關鍵詞:第二課堂;東南亞語種;教學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2-0141-03
一、引言
隨著云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目前對東南亞語種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高素質應用型東南亞語種人才是我們迫切需要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云南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越來越多,促進了東南亞小語種的發展。云南與東南亞國家關系的密切,使得中國需要對東南亞國家進行了解和交往,這種與東南亞聯系的基礎就是東南亞語種的專業人才,因此云南高校也對東南亞語種人才的培養逐漸重視,并意識到培養高素質、高水平東南亞語種人才的急迫性。云南各高校在對東南亞語種人才進行培養時,應加大高校與東南亞國家高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們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東南亞文化。云南與東盟的合作也對東南亞語種的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各高校必須重視東南亞語種的教學,積極開展第二課堂,以提高東南亞語種教學的質量,同時更加有利于東南亞語種在云南高校中的發展和需要。
二、開展第二課堂的意義
目前云南各高校在東南亞語種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在教學課堂上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教學的,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沒有提高學生對于東南亞語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反而使學生出現對東南亞語種學習的排斥心理,覺得東南亞語種的學習乏味無聊。而第二課堂能夠很好地激發和提高學生對于東南亞語種學習的興趣,提供與東南亞語種更多的接觸和實踐的機會,端正學生對于東南亞語種學習的態度和動機,提高學生對于東南亞語種學習的自信心,同時提高學生對于東南亞語種的應用能力,使其能夠在工作中更高地運用東南亞語種為中國做出貢獻。因此,在東南亞語種教學中建立第二課堂十分重要。
1.擴充單詞量。要想學好一門外語,最重要的就是具有充足的單詞量。同樣地,要想掌握和提高對于東南亞語種的學習,必須具備足夠的單詞量,這是學好東南亞語言的基礎。學生在東南亞語種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但那兒遠遠是不夠的。東南亞語言與其他語言一樣,也有很多的近義詞和近音詞,對于詞匯的用法也是多種多樣,同樣容易記混,如果不能具備充足的詞匯和單詞量,是不利于學生對于東南亞語種的學習和東南亞語言的提升。當然,單詞量和詞匯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提升的,它需要長期地堅持和不斷地積累,需要有效的記憶方法和技巧。利用第二課堂,設置相關的語言情境,就是很好地能夠提升學生單詞量的有效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中輕松地掌握和理解東南亞語言的技巧,增加單詞量。同時第二課堂也是對第一課堂的補充,是第一課堂的延續,有利于對第一課堂知識的更好運用。
2.強化聽說讀寫的能力。高校學生對于東南亞語種的培養,要注重對其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高校學生對于東南亞語言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只有具備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才能將東南亞語言更好地運用于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將東南亞語種更好地在中國傳播。所以,只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東南亞語種的第二課堂當中,進一步加強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第二課堂中來,在第二課堂中進行東南亞語言的交流和學習,利用第二課堂鞏固第一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創k第二課堂,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利于學生對東南亞語種的理解和深入認識,在實踐中獲取新知識,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
3.增強對東南亞文化的了解。學習東南亞語言不僅要掌握語言的結構特點,做到基本的聽說讀寫,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和了解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體會東南亞國家的生活狀態。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熟悉東南亞文化,也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東南亞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第二課堂的學習,不僅可以擴充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對東南亞語言的學習有所進步,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學習到課本中沒有的、關于東南亞國家的歷史淵源、文化特點以及當地習俗。與第一課堂相比,第二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更加豐富,具有趣味性,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具有更加深刻的記憶和印象,有助于對東南亞語種的學習。
三、開展第二課堂應的條件及主要過程
篇6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
東盟的宗旨和目標是本著平等與合作精神,共同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為建立一個繁榮、和平的東南亞國家共同體奠定基礎,以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東盟成立之初只是一個保衛自己安全利益及與西方保持戰略關系的聯盟,其活動僅限于探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1976年2月,第一次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議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及強調東盟各國協調一致的《巴厘宣言》。
此后,東盟各國加強了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并采取了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迅速增長,逐步成為一個有一定影響的區域性組織。除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5個創始成員國外,20世紀80年代后,文萊(1984年)、越南(1995年)、老撾(1997年)、緬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國先后加入東盟,使這一組織涵蓋整個東南亞地區,形成一個人口超過5億、面積達450萬平方公里的10國集團。巴布亞新幾內亞為其觀察員國。
東盟10個對話伙伴國是: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日本、新西蘭、俄羅斯、韓國和美國。
篇7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成員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其前身是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
越南,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于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云南接壤,西與老撾,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第28屆東盟外交部長會議于1995年7月28日在文萊召開,越南正式加入東盟,并成為該組織的第七個成員國。這是越南融入地區社會和本地區合作互聯互通的偉大里程碑。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印尼全稱是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著名旅游勝地巴厘島是印尼的一個省。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的石油、天然氣和錫的儲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居世界前列,亞洲地區是印尼煤炭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出口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且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印尼約有四萬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東南亞地區是亞洲水稻種植和消費的重要地區,農業資源優勢明顯,大米出口量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絕對的份額。以柬埔寨為例,年產稻谷800萬噸左右,而其國內只能消費一半。米企“東南飛”既可依托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又可充分利用東南亞國家的水稻種植優勢,闖出一條糧企走出去的新路子。
廣西國宏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對外投資的窗口單位,今年7月,該公司在柬埔寨投資的大米加工企業正式投產,年稻谷處理能力在5萬噸左右。
談到未來大米銷路,國宏集團國際部經理、國宏(柬埔寨)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靖表示,柬埔寨的小型大米加工廠不少,加工精度肯定比不上國宏,在價格上也比較便宜,因而公司生產的大米現階段主要考慮回運國內市場,同時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以及歐美市場。
“竣工之后生產的一批香米已經運回國內,并在東盟博覽會上展出;從博覽會現場反饋的信息來看,市場反應還不錯,不少國內客商紛紛與我們聯系做品牌。”李靖說。
東南亞國家的水稻資源優勢,不但吸引了廣西國宏這樣的投資單位,更吸引了不少民營企業。
趙平,云南省昆明市全倉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孝感昆明商會副會長。老撾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是趙平和孝感昆明商會的幾位會長一起投資的,大米加工廠占地4萬多平米,總投資額達1000萬美元,目前機器設備基本到位,預計12月份將正式投產。
談到去老撾投資的初衷,趙平說,老撾農業資源非常好,但糧食加工水平只相當于我國的上世紀70年代,國內大米加工企業來這里投資建廠,非常有競爭力。就大米銷路來看,不僅有老撾本地市場和國內市場,更可以打通新加坡等其他國外市場。此外,趙平還看好老撾國內農機、糧機市場的發展潛力。
篇10
關鍵詞: 廣西地方高校財經專業雙語教學需求分析
一、引言
雙語教學在全國各高校蓬勃發展有其必然的原因。首先,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信息處理手段網絡化的形勢下,中國高等教育在21世紀重視并強調雙語教學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其次,教育理念的進步和升級,也使人們逐步認識到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還是思維的工具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它可以對學生的素質產生深遠影響,培養跨世紀的復合型人才就是素質教育的目標所在;再次,雙語教學同時也是外語教學改革的需要。雙語教學能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創造學生運用外語的機會,滿足社會對國際合作意識、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要求(吳平,2007:38)。
“人才的需求與一定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聯系,并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李彬,2006:70)。在廣西,地方經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迫切需要適應這一發展的復合型專門人才,這對廣西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雙語教學方面,筆者認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賦予了地方高校雙語教學,尤其是財經專業的雙語教學新的特點。本文將從人才需求和學生需求兩方面入手,研究高校雙語教學在本地區的經濟建設條件下的發展方向,尤其著重于財經類課程雙語教學在本地區的特殊背景――即東盟架構下的發展。本文綜合使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高校雙語教學、地方經濟狀況及對雙語人才的需求特點,以及學生對雙語教學的需求等開展了調查研究。
二、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廣西地方經濟發展的獨有特點決定了其人才需求的獨特性。廣西的區位優勢決定了它將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廣西是中國的南大門,與東南亞國家山水相連,是中國與東南亞惟一有海陸交界的省區,優于只有陸地邊界的云南,也優于只有海上邊界的海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廣西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由國內邊陲變為國際通道和樞紐,成為中國進入中南半島的“橋頭堡”和東南亞進入中國的門戶,成為溝通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的物流中心,成為中國與東南亞經濟文化交流的平臺(黎琳、王友保,2008:124)。
在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與東盟各國合作的過程中,北部灣經濟區承接了很多外來轉移的產業,各類外資、合資企業紛紛落戶廣西,這就需要大量一專多能的、復合型的通用人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事廳推出的《2007廣西人才開發目錄》中提出,目前全區各地特別是北海、南寧、桂林、崇左和防城港,對具有小語種翻譯能力,同時熟知東盟國家管理政策的高校畢業生有大量需求,這種人才被稱之為“東盟型”人才(gxrs.省略/9997)。2008年度人才開發目錄特別提出:“我區在中國與東盟的交流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外經外貿、會展、涉外旅游和東南亞小語種等外向型人才也漸受青睞。”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外語,又熟悉外貿業務,這樣的人才會“俏”遍廣西。另外,能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又熟悉當地的法律金融知識,具備市場分析能力的國際化人才,成為外貿企業爭奪的“香餑餑”(省略/staticpages/20080114/)。
綜上所述,北部灣地區需要既精通外語,又有多專業技能的人才。對于地方高校財經類專業而言,我們要培養具有雙語能力的財、經、貿人才。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外語主要是指英語,而從前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廣西的經濟發展對外語能力的需求有了新的變化,東南亞語言能力也納入了雙語能力的培養方向。但是,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企業對“東盟型”人才的“外語”要求,并沒有削弱對英語能力的需求,因為目前英語畢竟是國際語言,比如許多貿易文件還是用英語來完成的。綜合以上因素,在地區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廣西高校的雙語教學模式應該以英語為基礎,增加東南亞語言這個“東盟”特色。從一定程度上說,我們要打造的是“三語”人才。
三、新形勢下學生對雙語教學的需求
地區經濟的發展形勢對東南亞雙語人才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學生的需求也不容忽視。筆者對本地某財經學院2005、2006級本、專科正在上雙語課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41份,涉及貿易和營銷等經濟類專業課程。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東盟經濟圈的發展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學生對雙語課的需求,以及雙語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涉及前兩項。我們希望問卷結果能為以下幾個問題提供參考意見:在東盟經濟發展的框架下,學生對雙語教學的認識如何?除中英雙語之外,是否可以增加東南亞語言的雙語課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什么樣的模式更合理?我們認為,問卷調查的結果將對本地區財經類學科雙語教學的改革提供實證性的論據。
經過對數據進行統計,我們發現:61.7%的學生認為東盟、泛北部灣經濟圈的建設提高了本地區對外語的要求;57.4%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雙語課程;63.8%的學生認為在本地區雙語課除中英雙語外有必要增加其他東南亞國家語言。總的看來,大多數學生意識到了地方經濟發展對外語的需求提高了;并且,多數人認為在廣西除了英語,還有必要學習一門東南亞語言。關于教學模式,問卷把以下四種模式組織在同一個題中,目的是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選擇。結果顯示:有29.8%的學生認為在有基礎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東南亞語言替代英語來上雙語課,訪談時這部分學生表示:原因主要在于他們會說壯話。由于這個第一語言與泰語或越南語等東南亞語言有較高的相近度,對他們而言學習和使用這幾種語言相對是比較容易的,而且他們也很希望語言與專業的結合能提高就業的機會。有29.8%的學生認為應保持中英雙語,但是增加東南亞語言選修(限選)課程;還有24.1%的學生希望保持中英雙語,自行選修東南亞語言。訪談發現,在這兩部分學生看來,英語始終是一門通用的語言,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能用英語從事專業工作,而東南亞語言只需要達到日常交際的目的就可以了。只有10.6%的學生贊成大三上完雙語課(中英雙語)后,大四時學校能提供到東南亞國家學習語言的機會,訪談時選擇這個模式的學生表示,家庭經濟情況允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總而言之,學生對于東南亞語言學習模式的選擇跟他們的語言水平、學習動機、家庭經濟因素等有關系。
四、對本地財經類專業雙語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廣西財經類專業的雙語教學已經具備了改革的必然和必要條件,無論是從社會環境來看,還是學生本身,學生都需要具備東南亞語言能力。雙語教學模式應該打破中英雙語的單一模式,向東南亞雙語的多元模式發展。課題組結合調查結果,對具體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了探討,提出以下建議:
雙語教學的成效要達到預期的社會效益,首先應該考慮社會的需求。在這方面,作為財經院校,在開設雙語課程之前首先應該做好社會需求調查,針對本地區經濟發展急需的、需要雙語人才的專業來開設雙語課程。從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式來看,對貿易、金融、營銷、法律等專業在這方面的需求比較大。其次,雙語課程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和需求靈活設置。我們認為限選的方式是比較靈活的,有壯話基礎的學生可以選擇在有一定的東南亞語學習的基礎上直接接受東南亞語的雙語課程;其他學生可以接受傳統中英雙語教學,輔修東南亞語言;到目的語國家留學則可以向所有此類學生開放。另外,根據實際需求情況,我們建議選修貿易、營銷等專業的雙語課程的學生具備壯語基礎,這將有利于學生在專業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最大限度地學習并發揮雙語能力。
五、結語
地方財經類高校肩負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人才的重任,在當前的發展形勢下,其人才培養模式也更應順時而變,雙語能力的培養應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廣西具備優厚的地緣優勢,無論是從東南亞國家請入雙語教師,還是將學生送往目的語國家,都極為便利。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和經濟發展的大潮,加強雙語教學改革,培養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2007年廣西人才開發目錄.廣西人事人才網, gxrs.省略/9997/.
[2]廣西新聞網.解讀《2008廣西人才開發目錄》預測人才需求. 省略/staticpages/20080114/newgx 47808964-1352219.shtml.
[3]黎琳,王友保.北部灣經濟發展及技術人才需求探析――北部灣發展戰略下廣西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之一[J].廣西大學學報,2008,(4):124-188.
[4]李彬.產業結構的調整與人才需求及其培養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