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報素材范文

時間:2023-03-18 04:1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黑板報素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黑板報素材

篇1

生命是寶貴的,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粒金黃的細沙;生命是偉大的,就像泰山上的一棵棵挺拔的蒼松。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珍惜生命的黑板報,供大家參考。

珍惜生命的作文1生命,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珍惜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寶貴的,每個人只擁有一次,世界因為有了生命而精彩。朋友們,你的生命,你珍愛嗎?

一天中午,我去上學,剛走到校門口,一男孩也來上學,他什么也沒看就急匆匆地從馬路對門跑過來,正好一輛小轎車駛過來把男孩撞倒了,還在地上打了幾個滾。我被眼前的這一幕嚇壞了,兩腿直打哆嗦。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過了一會只見男孩自己站起來,還拍了拍身上的灰,看上去沒什么大礙。但司機還是把他送去了醫院。當人群已經散開,有人還在議論:“哎,幸虧沒什么大礙,要不小孩的家長會急死的。這男孩也真是的,自己不注意安全才弄成這樣?!弊咴谛@里,我一直在想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幸好這次沒什么事,要是真出了意外,后果真不堪設想。

在學校里,有的同學一下課,就急急忙忙跑下去,在樓道里,被擠得水泄不通,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操場里,有的同學喜歡你追我趕,互相打鬧。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事故往往發生在這些細小的事情中?是否知道由于你的一個小小過錯,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下樓梯時,能否將你的腳步放慢;在課余生活中,能否注意不玩危險性的游戲。20--年12月7日晚,我市育才中學踩踏事件中,共造成8名學生遇難,26人受傷。這樣慘痛的教訓還不夠嗎?

朋友們,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很脆弱,因為你或他人的不注意,可能就會失去,不會再重來,讓我們一起珍愛我們的生命吧!

珍惜生命的作文2曇花醞釀了一生,傾其畢生心血,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或一個凄風苦雨的夜里,在人們熟睡之時,百花沉寂之際,悄然綻放,那種美麗,那種光輝,并不亞于牡丹的雍容,并不遜色于玫瑰的妖嬈,使人為之震撼。曇花就這樣在夜里孤芳自賞,悄悄然從人們夢中走過,不留下一絲痕跡。那瞬間的炫爛使人留戀……

破曉之時,你所能看見的,只有一個枯焦而褐黃的垂朵,美麗已消失。我嘆息:曇花這么美麗,確因為她花期特別短暫,在夜間悄然綻放,默默無聞。所以,很少有人去關注她、欣賞她……

蜜蜂的生命,只有那短暫的幾個月而已,但它十分珍惜,哪怕是一天,兩天,也從來不閑著,在花叢里不停的飛舞,在花朵與蜂房之間來回穿梭,哪里有花,就趕往那里,大江南北,百花叢中。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凝結成甜蜜的蜜汁。當人們在吃蜂蜜時,有誰會想向勤勞的蜜蜂呢?它用短暫的生命,留給人們無限的甘甜,又有誰知到它的辛苦與無私的奉獻呢?

曇花的生命是十分短暫的,但是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芬芳與美麗;蜜蜂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幾個月,留給人們的卻是永遠的香醇與甜美。我們為什么不能像它們一樣,去珍惜有限的生命,抓緊每分每秒,去創造出更多的更有價值的東西,讓生命更加有意義呢?

篇2

同學會黑板報圖片欣賞

        同學會黑板報圖片1

同學會黑板報圖片2

同學會黑板報圖片3

同學會黑板報圖片4

同學會黑板報圖片5

同學會黑板報內容

今日我們歡聚在朝夕相處的母校,與我們敬愛的老師歡聚在一起,可喜、可賀,我代表我們90屆28、29班全體同學向在坐的老師以及所有給我們任教的老師們致敬,并道一聲:“敬愛的老師,謝謝您們的培養,您們辛苦了。”并對我相別多年的同學說一聲:“歡迎你們的到來,讓我們共同回憶那失去的歲月吧!”

分別后的二十年,大家各奔東西,相信每個人所走的路不盡相同,或春風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艱辛坎坷,更有甚者災難深重。但不管怎樣,有一點大家是一樣的,那就是我們已不再是豆蔻年華,而是人已快到奔四了哦,也許,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過去的一切原來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懷念:同學們,還記得各位老師上課時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嗎?還記得我們的第一次相識相互打招呼的臉紅心跳了嗎?還記得我們在冬天學校缺水時我們半口鐘水又刷牙又洗臉時的艱苦嗎?還記得我們到紅水河邊游玩時的歡樂時光嗎?還記得我們在教室里的朗讀書聲嗎?還記得學校附近那片甘蔗地和金黃的飄香的稻浪嗎?哦,一切的一切,都變的那么遙遠了,但今天想起確似在眼前,那些在當時根本無足輕重的小事,如今說起竟然變的如此美好,竟然是這般的充滿情趣,這麼的讓我們難以忘懷。

二十年過去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經過一番磨煉,我們終于認識了生活,也最終認識了我們自己。社會的發展,又造就了我們這一群棟梁,如今我們在社會這個大溶爐中的各行各業中充分發揮著聰明才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為社會主義宏偉大業添磚加瓦??唇癯?,盡是風流人物。

二十年的真切思念,時常在每一個同學腦海中繚繞,今日相聚,大家沒有貴賤之分,我們彼此都是同學好友,我真切的希望在以后的交往中,大家能互相幫助、互相體諒,為我們的一生,也為我們的事業,為我們今生的相識和緣分,抹上一筆濃濃的色彩。

猜你喜歡:

1.我的校園黑板報圖片大全

2.校園漂亮黑板報設計

3.感恩學校的黑板報圖文素材

篇3

【關鍵詞】班干部;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

1班干部的作用

班干部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學生每天和本班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生活,能夠及時掌握班級的動態,在本班同學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地進行力所能及的干預,防患于未然。同時絕大多數情況下被選為班干部的同學相對優秀一些能夠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

1.1骨干和榜樣作用

由于招生等因素,我校的學生的成績以及基礎都比較薄弱,因而給班主任工作帶來較大的困難,如果班主任每天逐一地去管理每一個同學,那么工作量就相當大。而且事實證明這種人盯人的管理往往是事倍功半。班干部在整個班級里起到骨干作用,其中,班長是班主任的“代言人”,在班主任授權范圍之內協調各個班委的職責;其他如團支書、勞動委員、紀律委員、學習委員、7S執行代表等各司其職。班主任如果能管理好十幾個的班干部就能較好地掌握班級的狀況。這部分同學是通過班級推薦或競爭通票選的,他們素質較高、能力較強,在努力學習、遵守校規校級等各個方面能起模范帶頭作用。他們的一言一行,在同學中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班干部與同學朝夕相處,一言一行均為其他同學所關注,為其他同學的榜樣。

1.2橋梁作用

班主任對同學的了解不如同學之間了解得仔細、全面、深入、及時。班干部是班主任與同學之間的橋梁,他們和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生活,能夠及時了解班級同學的情況。如果班主任情況了解不全面或者問題處理的不及時,很有可能導致工作的被動。班主任也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從而給班級管理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有損班級的團結和班主任在同學中的權威性。班干部是同學的一分子,與其他學生朝夕相處,起點相同,身份一致,同學之間放得開,談得來,心相通,彼此之間能敞開心扉,傾訴真情。老師了解不到的情況,班干部能夠了解到;老師想不到的事情,班干部想得到;班主任解決不了的思想問題,班干部可能就可以圓滿解決。通過班干部在幫助人和班級同學之間架起橋梁,這樣班主任就能了解到很多同學的想法、意見和問題。尤其性格相對內向的同學,班主任找其談心的時候往往了解不到其想法,但通過班干部去了解就容易得多。

1.3監督作用

通常情況下,班主任安排某一個同學做一件事情時,不可能時刻監督該同學的進展情況。以學校每月出黑板報為例,版主將出黑板報的工作細分安排給幾個具體的同學。如張三負責板報素材的搜集,李四負責板報文字的書寫,王五承擔板報的畫圖工作,班主任不能時刻看著這些同學出黑板報。而這些具體做事情的同學可能自我約束能力必不強,這就需要一個監督機制來保障任務能夠按照學校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我們班就專門安排宣傳委員負責板報工作,宣傳委員負責協調和配合出黑板報的同學完成每月的黑板報工作。班主任要做的只要不定時地詢問黑板報的情況和處理宣傳委員能力范圍之外的事項。這樣既使得班干部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又使得班主任能夠將更多的精力用來處理班級其他的問題。

1.4組織管理作用

同樣,班干部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學校的許多工作、班級的許多事務,都需要班干部配合去完成。一支優秀的學生干部隊伍,甚至可以在沒有班主任管理的情況下完成班級大部分管理工作。僅以法定放假以前離校為例,班主任要做的事情就有記錄哪些學生留校、哪些學生離校,給離校學生的家長打電話,安排學生做周末教室大掃除,安排各寢室做衛生,開班會總結一周情況,參加學生科假期前例會等。這些事情都要在學生下午15點離校之間完成,如果班主任自己逐一監督,肯定忙得焦頭爛額,而且容易忙中出錯。實際工作中,生活委員向各個寢室長統計本班離校和留校情況,匯總統計并形成離校(留校)單;勞動委員負責安排并監督值日生打掃教室衛生和鎖門、關燈斷電;班長到宿舍與寢室室長一起逐一檢查宿舍的衛生和安全情況,出現問題及時向班主任匯報。團支書使用班主任的手機給離校的學生家長分發學生放假信息。在班干部的組織管理下,班級工作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班主任只要處理班干部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并聽取班干部的匯報和最終檢查就行了。除了班級日常工作外,班干部還能夠在班主任的協助下,甚至獨立組織開展各項活動,使班級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主題班會、運動會、大掃除、征文、演講、教室常規評比、板報評比、社會調查、青少年志愿者活動等各種實踐活動。

2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

2.1如何選拔出有潛質的班干部

班主任在接到新班時,在入學教育軍訓期間,要注意觀察本班同學,深入到學生中去,通過與學生的接觸談話等方式,積極發現主動性高、有責任心、性格外向的同學作為心中班干部的入選。另外,通過學生寫班干部申請、班級演講、民主選舉的形式確定班干部集體,然后根據每個同學的性格特點再進行具體分工。選拔班干部的時候要注意學生學習成績與能力的兼顧,成績好的同學,不一定都具備當班干部;學習成績一般,但對班級工作積極性和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同學依然可以成為班干部。這樣不僅有利于加強班級管理,而且可以激發這類同學的學習熱情。

2.2班干部的培養

班干部的人選確定之后,應該重視并做好培養的工作。應該把工作方法教給他們。對他們的培養要體現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針對每個班干部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之處,幫助他們揚長避短,不斷提高他們在同學中的威信。通過落實責任制、壓擔子等方式,盡快培養一支具有較強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隊伍。(1)注重加強對班干部能力的培養;(2)幫助班干部樹立威信。

3結束語

篇4

1.讀畫結合。數學課外閱讀常常需要邊閱讀邊畫出重點、難點、關鍵點或者疑點,可以用一些數學符號(如,問題用“?”標,重點用“”記,關鍵點用“……”注,公式和方法等用“”圈等)做上標記。閱讀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P102頁的“你知道嗎”,學生就可以邊讀、邊畫出一些詞、句。邊讀畫出這些詞、句,學生也就能了解閱讀素材的主要內容了。

2.讀思結合。“你知道嗎”語言凝練,言簡意賅。對有些字詞、句子或者數學符號要細致分析和推敲,體會其用詞的準確性、簡潔性和內涵的豐富性。也可以多問幾個為什么或者對閱讀內容進行評價和注解。閱讀上面的“你知道嗎”時,學生就可以寫出自己的想法:“2000多年前”“1700年前”和“大約1500年前”說明了我國古代數學家研究圓周率比較“早”。“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類似的方法”和“他求得密率的時間,至少要比國外數學家得出這樣精確的數值早1000年”進一步說明了“非常先進”。如果學生能有這樣的想法,甚至把它寫下來,教材的編排目的也就達到了。

3.讀練結合。有的閱讀內容需要學生把閱讀與動手操作或練習相結合。蘇教版五年級下冊P30頁的“你知道嗎”先介紹了用“輾轉相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再介紹了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最后介紹了用( )表示最大公因數和用[ ]表示最小公倍數的知識。其中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相對教材要求學生掌握的一一列舉的方法要簡便,尤其是求較大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時更方便。學生可以邊閱讀邊嘗試練習。如果學生能自主掌握這種方法,就能實現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方法的多元化。如果暫時不能掌握,他們就少了一種選擇余地。

二、創設閱讀氛圍,讓數學閱讀走向自覺

1.營造教室氛圍。在教室的左墻壁、右墻壁上可以懸掛一些讀書方面的名言,在黑板上方貼上“今天,你閱讀了嗎?”在班級黑板報上可以設置“我閱讀我進步”欄目:有時用學生的“SOS”,把學生閱讀過程中懸而未決的問題公布出來向其他同學請教……當然,黑板報是經常更換內容的。這些無聲語言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2.激活課堂氛圍。我在講解某些數學知識時,往往有意識地應用課本以外的一些數學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單位的意義,我事先有意引導個別學生閱讀“池塘水可以裝幾桶”的故事,當學生引經據典講述精彩故事時,其他學生都很羨慕。當學生通過閱讀在課堂發言閃爍著智慧光芒時……我在表揚學生的同時,都會讓學生說說獲得信息的途徑和方法,為其他學生樹立課外閱讀的榜樣。

3.創生課外氛圍。教材為了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學習,常常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教學“奇妙的圖形密鋪”后,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發現正五邊形不能密鋪。正五邊形為什么不能密鋪呢?我布置學生帶著問題課后去查閱資料。這樣留白,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深度,還為學生的寫作積累了素材。這樣,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閱讀也就越來越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三、培養閱讀習慣,讓數學閱讀走向自然

1.組織閱讀交流。我每個月在班級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交流自己課外閱讀的收獲和體會。有一次,我布置了一個閱讀專題——古詩文中的數學,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和小組合作,從課本、從圖書室、從網絡……積累了很多資料,經過精心準備,班級召開了閱讀匯報會,學生從“一字詩”“一到十的數字入詩”“古詩文中的計算”和“古詩文中的應用題”四個專題進行匯報和交流,非常精彩,令人回味無窮,久久難以忘懷。

2.鼓勵數學寫作。要求學生分析所閱讀報刊上的數學小論文或日記,分析他人的寫作素材取自哪里、是怎樣寫的?結合自己的經驗、模仿或借鑒他人的作品,寫數學作文,做到學以致用。學生有的寫自己如何靈活運用課外閱讀獲得的方法解決問題,有的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有的介紹自己發現課外閱讀材料中的錯誤,有的介紹自己對問題的思考或對習題的不同解法,有的介紹自己如何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3.編輯數學小報。所有的數學作文經過修改和加工后,或者由我統一設計版面、或者由學生自主設計,把大家寫的數學作文或者看的數學題目、笑話等編成數學小報。經過評選,把大家一致認為好的手抄小報張貼到學校櫥窗供大家欣賞,并選送優秀作品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評選活動柜或者推薦到數學報紙上發表。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閱讀成果獲得別人的承認,能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數學課外閱讀就成了學生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篇5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98~100頁。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討論揭題

1.(課件)在隊日活動中,小強和小紅一組。

師:他倆帶了哪些食品?(生: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怎樣分比較公平呢?(生: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生:每人分得的數量一樣多)(板書:平均分)

2.問:你愿意幫他們分一分嗎?(用拍手表示分得的個數,課件依次呈現分的結果)

師生交流: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拍2下手);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瓶?(學生拍1下手);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無法拍手表示)

追問:分一個蛋糕怎么不拍手了?(學生議論:每人只能分得半個,不到一個,不能拍手)

提問: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個。(出示蛋糕圖板貼)這半個在數學上用什么數來表示呢?(1/2),(板書:1/2)

1/2就是分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家族的新朋友――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二.認識1/2

1. 直觀操作、初步感知。

(結合已平均分成2份蛋糕圖板貼)請同學們觀察,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個,這半個就是2份中的一份,也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

談話:這一半蛋糕是這個蛋糕的1/2(板貼“1/2”在一半的蛋糕圖上)

提問: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為什么也用1/2來表示?(學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板貼“1/2”)

師生討論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板貼這段文字)

2. 操作理解,深入認識。

師: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我們可以得到它的1/2。

想不想動手做一個1/2呢?(出示一張長方形紙)

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先折再涂色表示出它的1/2。(學生動手折紙)

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生: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班級展示交流:

①橫向對折 “同意他的折法嗎?相同的舉起來?!薄斑€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②縱向對折 “涂色的這部分是長方形的1/2嗎?”“還有不一樣的嗎?”

③斜折 這樣呢?

(課件演示)

師:剛才同學們很有創意,折出了很多種,有的橫,有的豎,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他們的折法不同,為什么說涂色部分都是這張紙的???(生:都是一半,都是把長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結:折法不同沒關系,只要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3. 辨別判斷,鞏固認識。

判斷:下面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來1/2表示?(幾號圖形可以、、、)

圖1 圖2 圖3 圖4

交流:2號、3號的涂色部分為什么可以用1/2表示?1號和4號圖形也分成了2份,涂色部分為什么不能用1/2表示?(生結合圖示說明)

小結:無論是一個蛋糕,一個圖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 聯系生活,豐富認識。

師: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可以用1/2表示。那么請大家想一想、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1/2還可以表示什么呢?(學生聯系實際舉出用1/2表示的實例。)

生:一塊黑板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一本數學書頁碼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老師這兒有一根繩子,誰能表示出它的1/2?

小結: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三.認識幾分之一

1.探究認識幾分之幾

師: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生:1/4、1/8、1/3、1/6……師板書)

生:任意拿一張紙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出想要的幾分之一。

展示不同折法并匯報: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學生上前展示說明)。

生1:我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4。 、、、、、、

哪些同學表示出的1/4?(展示板貼:部分表示1/4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

提問:形狀不同,或者同一圖形橫折豎折分法不同,為什么每份都是它的1/4?

生:因為它們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結:雖然紙片的形狀不同,或分法不同,但它們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師生交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也就是說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及讀寫法。

我們認識了幾分之一,現在來看看分數有哪幾部分組成?

(結合前面學生回答的板書1/2,介紹部分的名稱及讀寫法。)

理解1/2中間的短橫、短橫下的2、短橫上的1各叫什么?分別表示什么?

3.做書“想想做做”第1題。(課件) 學生獨立完成,再完整地表達思考的過程。

4.課件出示紙條圖。

一張紙條全部涂滿是1,引出它的1/2、1/3、1/3,仔細觀察,從中你能發現什么?為什么涂色部分越來越少了呢?

小結:同樣的紙條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每一份的分數就越來越小了。(板書:1/2>1/3>1/6),一張紙條是這樣,看看其它圖形呢?

四.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操作:選兩張完全相同的圓形紙片,分別折一折,涂出它的1/2和1/4,再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交流:你是怎樣進行比較的呢?(板貼兩張圓形,分別板書1/2和1/4,中間寫上>)

猜一猜:1/8和1/2、1/4比較,大小會怎樣?(學生猜)

操作:你能用一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和1/2、1/4比比,驗證一下你的猜想?

學生操作后討論(板貼第三張1/8):通過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完全相同的圖形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每一份的分數就越來越小了

2.(課件出示右圖)先按照分數涂色,再比較大小。

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班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黑板報資源

談話:看看我們教室黑板報有幾個板塊?《文學星空》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數學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天地》呢?哪一部分大一些?(學生獨立思考,組內交流想法。)

4.下面的畫面你聯想到幾分之一?

小結: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數,也有分數。

五.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根據兒童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我從直觀感知、表象認知、知識形成和拓展運用的規律來組織教學。具體分為以下部分。

一.創設情境,真實感知分數的產生。

分數的概念必須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播放并創設野餐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課始設想,怎樣才能讓新課的引入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呢?反復思量后,讓學生拍手表示物體平均分后的數量。這樣當表示“半個”時,就不可能再用拍手來表示,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沖突,產生了迫切尋求用新的方式來表示的強烈欲望。把學生置身于真實場景去獲取真實感受,使得學生很自然地實現了對“新朋友”的接受和認可,并試著一探究竟。

二.操作探究,融會貫通,真正認識分數

本課的教學是由特殊到一般,由認識1/2遷移至認識其他的幾分之一,再借助直觀圖形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因此設計以下環節:

1、蛋糕圖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然后通過折長方形紙的1/2,判斷哪些圖形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來加深學生對1/2的理解。

2、在認識了1/2,初步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拿紙,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喜歡的幾分之一。再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

3、在進行“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這一環節時,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個大,哪個小,然后鼓勵他們動手試驗比較,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確了對于同一個物體(或同樣大小的幾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數就越小,所以。這樣一來,學生對分數的意義以及大小的比較的理解會更深刻,對探究數學的興趣也更大更濃。

這里我注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使學生會“做數學”。本節課首先通過各種活動豐富1/2的表象,在認識1/2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做出自己喜歡的幾分之一,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其它新分數的含義。然后讓學生自己猜測驗證比較分數的大小,通過爭論、交流,進一步豐富對幾分之一的認識。由此感慨:只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才會真正落實課標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p>

三.聯系生活,適當拓展,增強認識深度。

隨后安排了些練習: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根據分數涂色并比較大小等來內化新知。

篇6

20xx年端午節板報資料1:端午簡介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后來楚國詩人屈原于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大中華地區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20xx年端午節板報資料2:端午名稱由來“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起源傳說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20xx年端午節板報圖片(4張)20xx年端午節板報圖片1

20xx年端午節板報圖片2

20xx年端午節板報圖片3

20xx年端午節板報圖片4

20xx年端午節板報資料3:端午的詩詞浣溪沙 宋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齊天樂 宋 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菩薩蠻 宋 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 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念奴嬌 宋 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遷鶯 宋 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斗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花心動 宋 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寶觥交勸殷勤愿,把玉腕、彩絲雙結。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游人強生區別。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篇7

【關鍵詞】 語文;課程資源;開發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4128(2010)09-0166-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p>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是語文課程觀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現代語文教育發展和新世紀語文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1 什么是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它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另外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

2 什么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是指教師和學生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育內容來源,組織語文實踐活動,創設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3 怎樣開發語文課程資源

3.1 立足課堂學習,開發教材資源。

傳統教材的處理,不外乎是依綱照本,逐課、逐單元、爬樓梯式學習,完成教學任務。殊不知愛好讀書的學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來學習如同嚼蠟(特別是編排在教材偏后的課文,有的同學不知已讀過多少遍,愿學的自不待言,不愿學的你是無法調動他的胃口的)。我在教學中就經常有意識的避開這種現象,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改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運用現代媒體,開發網絡資源。

當今社會,五彩繽紛,瞬息萬變。學生感受最深、表現起來最得心應手的雖然是親身體驗的直接生活,但是電視、電影、網絡、書籍等媒體對學生的生活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為學生提供了及時而廣泛的間接生活體驗。特別是互聯網的逐步普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ヂ摼W上豐富多采、日新月異的知識源泉,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素材庫。因此,如果我們能合理恰當地運用這些資源,可以拓寬學生生活面,為語文學習積累更多的素材。

3.3 拓展教育時空,開發校本資源。

應該說在學校生活中,可開發利用的資源是相當多的,真可謂“學校處處皆教材”學生的視角之處皆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之處,學生應當在大校園中感受大語文教育。

①班級布置,一片清新的天地。

班級布置應顯人文化、人情味。在我校各班教室的墻壁上設置了“成功起跑線”、“作品賞析”等專欄。黑板上開辟“詞語積累”、“班級新聞”等小欄目。黑板報則分組輪流策劃、撰稿、謄寫,人人參與。每期黑板報進行全班評析,相互借鑒。班級一角辟出了“圖書角”、“生物角”、“玩具角”。這樣學生在班級中能有較大的機動時間和自主空間,開發、利用更新班級資源,及時吸納各種信息。

②專用室開放,一本豐厚的書籍。

經濟的發展,使辦學水平日益提高,學校已有了一些專用教室。我校是盡量盤活各種專用教室資源,并在活動時間、活動方式和使用效率上不斷調整和完善,如在下午第三節課開設“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到圖書室、標本室、校史室、電腦室等地方去活動,幫助學生有效地接觸人類文化、現實生活以及本校的辦學歷史,切實提高校本資源價值。

③景點設置,一道亮麗的風景。

校園內的景點設置我們根據自然環境、歷史典故、成語故事、名人傳記、詩歌名句來設計安排。讓學生生活在校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同時,根據學生的活動特點,設置了藝術化的布告欄、報廊以及名言牌、警戒牌,使它們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校園中語文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3.4 組織實踐活動,開發社區資源。

社區資源是緘默的課程資源。我們的語文課程資源越來越關注我們周圍的生活。生活是五彩的,社區是多樣的。所以我們的語文課程資源也應是繽紛的。

①角色體驗,深入社會生活。

組織實踐活動,首先重在體驗。我們曾組織學生“當一天小農民”、“今天我當家”、“小小導游”等體驗活動,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體驗甘苦,豐富內心世界。從而充分開發社區資源,讓學生充當社會中的一員,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同時,讓學生把這些體驗寫下來或辦小報,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②參觀采訪,匯入自然生活。

我們學校周邊自然、人文資源十分豐富,所以就經常組織學生了解風俗民情,采訪新人新事,經常接觸自然狀態中的人、物、景,豐富生活世界,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學校開門辦教育,學生開門學語文。學校與社區應建立穩定的聯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請校外輔導員,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綜合學習活動。

③研討交流,融入精神生活。

語文學習需要心靈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學校應有機開發社區資源,恰當地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事物,有效地培養學生社會責貪任感和使命感。如讓學生進行“我家的開銷情況”、“鄰里關系”、“村莊安全狀況”“化工廠對農田的影響”等社會熱點調查,再進行研討交流,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向社會發起倡議。這樣,學生能洗滌自己的精神生活,豐厚自己的人文底蘊,凸現語文教育與培養人的緊密聯系。

篇8

然而多年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升學考試,“寫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規定的內容和劃定的范圍,“怎樣寫”必須遵循教師指出的幾種模式;學生不再是寫作的主體,而是被異化或應試的工具、寫作的奴隸;寫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這樣的寫作讓學生膽戰心驚,望而生畏。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把寫作的自還給學生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引導學生感受生活

教師必須注重學生感受生活的過程,讓他們情緒飽滿地投入生活,如布置教室、設計黑板報、組織班隊活動、參加文體表演、參觀等。當學生在一起創造、感受充滿激情的學校生活時,生活也饋贈給他們了寫作的素材和靈感。同樣,家庭、社會紛繁復雜的場景也在他們內心世界蕩起漣漪。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自主寫作的欲望,他們創作的熱情必然高漲。

二、激發寫作興趣

快樂的寫作永遠伴隨著無窮的創造。學生一旦對寫作產生興趣,就會把這種興趣內化為一種動力,自覺地去追求、探索與創新,甚至達到忘我的境界。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激趣:

1.鼓勵學生自主表達熟悉的生活。

要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寫作,就得使寫作成為學生快樂的活動。“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睂懽魇菍W生“情動而辭發”,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寫啥就寫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旦被激發起來,感到“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他們的寫作熱情便會迸發出來,不可遏止。

2.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老師的建議》中指出:“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學習的欲望?!比绻麑W生能品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會產生對下一次成功的期待。為此,可以開展作文競賽、辦黑板報、發表學生習作、優秀習作巡回展等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評價作文時,應用放大鏡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不要放過一字、一詞、一句的肯定機會,真誠而不吝嗇地激勵學生,讓賞識給學生送去快樂,培養興趣,增強自信,通過尊重、關心、激勵,讓學生人人都能享受、體驗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潛能的發揮、個性的張揚,人人都能快樂而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三、大膽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焙诟駹栆舱f:“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創新作文就是在自主作文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學生們神思飛揚、文思泉涌、浮想聯翩,寫出來的文章就與眾不同,很有自己的獨特個性,自己的獨特創意。大膽想象就是創新的翅膀。如何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呢?

1.教材拓展延伸,加強想象練筆。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地方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閱讀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其進行想象練筆。如學習《凡卡》一文,讓學生展開想象,推測可能產生的結局。學生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啟發,拓展思路,編寫了許多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結局。這樣的練習既訓練了學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想象。

2.借助插圖,觀察想象。

形象生動的課文插圖具有情節濃縮性的特點。如果就圖講圖,學生的想象就會受到插圖內容的局限,使插圖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羈絆。因此,我們必須設法引導學生去推想插圖中未出現的內容,把插圖作為想象的發端,為學生開辟想象的廣闊空間。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發展想象力。

3.大膽假設,虛構幻想。

篇9

關鍵詞:培智班;課程;生活化;數學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育思想,一方面宏觀審視了教育的價值取向問題,明確提出了要“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目的論,另一方面深入探討了直接影響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這一重要問題,具體闡述了“在生活里找教育”的教育方法論。他認為,生活不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那么,如何將培智班的課程生活化呢?目前,筆者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幾種方法,現將其中最為常用可行的三種方法列舉出來,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一、深入了解學生,搜集生活化素材

智障學生大多比較封閉,與外界接觸較少,生活經驗相對不足。許多教師認為很好的事例、材料在他們的眼中卻是完全陌生的,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了尋找課程生活化的切入點,我們必須從多方面深入了解學生。在教學《10以內的減法》時,筆者每次都帶一些學生喜歡吃的包裝精美的零食進教室,把這些零食作為教具兼獎品。第一次教學2減幾時,筆者把茅某喊到講臺上,對他說:“聽說你很喜歡弟弟,有好東西總是和他分享。愿意把自己的東西和他人分享是一種美德,于老師獎勵你兩塊棒棒糖!”然后筆者轉向對全班學生說:“希望大家向茅某學習這種分享的精神?!泵┠撑d高采烈,其他學生眼露羨慕。這時,筆者問茅某:“今天你拿到了兩塊棒棒糖,想和班上的哪個同學分享呢?”茅某把目光投向平時和他最要好的邢某,跑過去送了一塊棒棒糖給邢某,邢某開心地說了聲謝謝。然后,筆者問全班同學:“于老師剛才獎勵給茅某幾塊糖?”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2塊!”筆者把2板書在黑板上。再問:“他送了幾塊糖給邢某?”“1塊!”板書1。再問“:現在他手里還剩幾塊?”“1塊!”再板書一個1。歸納:“剛才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個算式進行表示。”將黑板上的2、1、1補充成2-1=1這個算式,接下去進行教學。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大家走進了生活,進入了情境,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意志得以調動,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就水到渠成。

二、研究教材,創設生活化情境

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與教材內容相應的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營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生活化情境,可以提前不露痕跡地進行創設,使創設的情境在教學之前就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心中。有一次開學初的黑板報上,筆者畫了一幅春景圖:小河邊,垂柳下,河岸上兩只小鴨,河里三只小鴨追著兩條小魚盡情嬉戲。樹上,一對小鳥,空中兩只小鳥,遠處五只小鳥自由翱翔。河的對岸,開滿了各種彩色的小花。出板報的時候,學生們圍在筆者身邊觀看,一邊看一邊和筆者聊天,筆者隨意問他們一些問題,例如“圖上畫了些什么?”“小鴨有幾只?”“小鳥有幾只?”“小鴨和小鳥一共有幾只?”“這些小花好看嗎?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幾朵?如果再畫上一朵黃花,現在它們一共有幾朵?”等等。學生們興趣盎然,有幾個智力殘疾程度較輕的學生,也學著筆者的樣子提出類似的問題。學生們學得很輕松,課后還有人在黑板報前觀察,希望編出更多的連加應用題?;剡^頭來看書上的例題,多數學生一目了然。

三、加強實踐,在生活化中引導

在教學中讓學生做一做,親身感受、嘗試、體驗一下生活,獲得初步的體會,學會邁出第一步,這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課上讓學生多動手動腦,課后作業的布置也大有學問。每教完一部分內容,提出一些可以運用所教知識來解決的學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將其作為作業或者把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用已學知識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引導學生用新知識和舊知識共同解決。教完《年月日》一課,筆者布置學生回去把家人的生日記下來,并在日歷表上圈出來。教學《軸對稱圖形的認識》一課,筆者布置學生課后尋找身邊的軸對稱物品,比一比誰找得多、找得對。去年學校組織我們去南通軍山秋游,回來以后筆者布置了一道應用題讓他們解答:“今天,我們全校師生坐汽車去軍山游玩。第一輛車上坐了40個人,第二輛車上坐了39個人,一共去了多少人?”除C類生沒做出來外,其余學生都順利做出來了。2015年育才中學某班學生來我校獻愛心,送給每個學生一副手套、一本筆記本、兩支圓珠筆。利用這些贈品,筆者出了一些題目幫助學生復習了一下分類的知識:“育才中學的哥哥姐姐一共送了幾樣東西給我們?”“這些手套共有幾種顏色?把它們按照不同的顏色分一分。”“這些筆記本封面上的圖案真好看!有的是景物,有的是漫畫人物,有的是花草,你們能把它們按照圖案內容分一分嗎?”只有少部分學生分錯了。筆者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深深地體會到:在培智班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只有讓智障學生通過對現實生活的發現、感知、體驗和實踐,領悟其中的道理,入腦動心,效果才會明顯。因此,以生活化為基點的學科教學,才是最適合智障學生的。

作者:于霞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特殊教育學校

篇10

關鍵詞:第二課堂 地理 能力培養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把學校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所進行的教學活動稱為第一課堂。而把在教學計劃之外,充分利用課外課程資源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的各種活動稱為第二課堂。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關注人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個性發展空間,能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落到實處,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課外課程資源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開展第二課堂,不僅豐富了地理課程內容,更重要的是它對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培養地理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終身學習地理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筆者所在地貴州西南部為例,就當地課外課程資源,談談開展的第二課堂內容與形式及其對學生能力培養所起的作用。

一、開展地理攝影活動,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我們學校地處云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巖廣泛分布,到處都有溶洞、石鐘乳、石筍、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為貴州的旅游開發提供豐富而奇特的旅游資源。這些資源也為我們開展地理攝影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自然素材。

另外,本地處于貴州西南,是個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區。在這片土地上,居住著布依、苗、漢、回等29個民族,不僅種類多,而且風情各異。如苗族的手工刺繡藝術、被稱為民族音樂活化石的布依八音坐唱、瑤族的婚俗跳樓門等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讓人流連忘返,這些更是開展地理攝影活動非常難得的素材。

為開展好攝影活動,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攝影知識培訓,特別是如何取景、用光、構圖等攝影基礎知識作重點培訓,以取得更好的攝影效果。然后擬定活動計劃,對活動細則、拍照內容、拍照路線、學生分組、優秀照片收集和評比等都作詳細的規定。最后,還可以將一些優秀照片收集舉辦地理攝影展,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

通過攝影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走出小課堂,走進大自然,融入大社會,使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這個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對自然景觀認識和審美能力,還能刺激學生地理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

二、創辦地理板報或者地理小報,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愿望和能力

地理板報或地理小報是向學生傳播地理文化知識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另一重要渠道。通過創辦一些綜合性或專題性的板報或者地理小報,促使學生主動去搜集相關地理知識,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和分類能力,從而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同時還使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將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加深和拓展,擴大知識面。

因此,創辦板報主題內容要盡量結合課本知識,盡量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還有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例如利用7月22日我國將出現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觀這一機遇(雖然我們所處地區不能看到全食),舉辦一次黑板報比賽。要求各班創辦一期以日食為主題的班級黑板報活動,宣傳有關日全食的科普知識,讓人們對日食現象有更深、更科學的了解,便于到時觀測。同時還可以在學生心理樹立科學觀,自覺抵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種機會宣傳思想或者偽科學。

板報的資料來源,可以讓學生到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去查找相關的地理報刊,如《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旅游》《天好者》、《環境報》等報刊,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如谷歌、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進行搜索。

通過創辦地理板報,可以激勵學生主動搜集地理資料、獵取地理信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地理文化知識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結合教材內容,開展地理實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新課標教材特別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改變以往學生通過教師的傳授和從書本上獲取新知識的局限。在中學地理教材中,為實施探究式學習提供不少的活動素材和詳細實施步驟。如“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中的“活動”內容就要求學生測量和觀察當地太陽高度的日變化,這個實驗所需器材簡單,操作容易,在校園里或居民區附近都可以進行。通過這個實驗活動后,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相關知識。再如,“大氣運動”一節安排的熱力環流、目測風向風速等實驗,這些內容都是與教材內容相關,而且又與生活有密切聯系,都是簡單容易操作的實驗,對學生理解的掌握課本相關知識有很大幫助,又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在教學中老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多開展地理實驗,使學生能夠從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從中獲取相關的地理知識,擴大了學生知識來源渠道,加強地理知識和實踐生活的聯系,杜絕學生在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讀死書,死讀書”的現象。不斷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學習地理科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四、開展地理考察和社會調查活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

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活動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在實踐中檢驗、運用地理理論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發現新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因此,地理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活動是實施探究式學習方式的一項重要活動。

例如“陸地環境”一所學的巖層、地形、褶皺、斷層等,不論老師對課本知識講解如何深透,使用什么樣的影像資料展示,都遠不如學生自己到野外所看到的直觀、真實。因此實地觀察活動,使用學生的學習活動更貼近生活、更接近實際、更為直觀。

但實地考察或調查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是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地理現象,學會調查和搜集地理信息,學會在考察或調查中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的目的。

因此,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課外實踐不僅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能力。

五、開展地理游藝活動,培養學生獨立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地理游藝活動是青少年學生最喜愛的一種地理課外活動,它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欣賞性,且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在室內、室外均可以開展。例如,利用各種節日開展地理燈謎活動、設計旅游線路、導游詞編寫比賽、指圖拼圖活動、地理迷宮等地理智力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