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方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08:36: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學習方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語學習方法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教育技術;電子化學習;混合式學習

1大學混合式英語教學的實施

混合式教學雖然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方式,但是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表現形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也有類似之處。所以,筆者也遵循備課、教學實施和課后輔導的順序來進行闡述。

1.1備課

我們在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過程中,除了要吸收傳統模式的經驗外,還要注意:

(1)廣泛收集資料。除了課本內容外,教師還通過給學生預設一些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尋找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并且引導學生從自己收集的資料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2)教師要為學生選擇適合的資源供其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并配合適當的任務型作業讓學生來強化知識。

(3)強調教師協作備課。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將收集的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分類儲存,并通過網絡平臺強大的信息處理功能對所獲資源進行交換。

1.2教學實施

在完成了資料準備和課程設計后,我們就可以進入課堂教學階段了。在這個部分,筆者以所在的大連東軟信息技術學院為例來說明。

(1)課堂上教師通過一套多媒體平臺軟件對學生的電腦進行廣播教學,這既能夠保證學生在自己筆記本電腦上接收到和教師同步的電子課件,并且這種同步是全媒體的內容呈現,也就是說教師不僅可以展示PPT形式的電子教案,也能根據需要資料庫中的播放音頻或視頻文件。

(2)為了達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的學習者在實踐過程中認知的理論,我們通過技術方法實現了同一課堂中非同步學習小組的教學模式,并且教師會鼓勵學習者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合作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僅作為教學任務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而不僅僅充當知識的直接傳授者。

(3)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隨時通過網絡參與到小組討論。由于網絡中數據的交流既可以實現點對點也可以實現點對面,教師便能自由切換于不同學習者或學習小組之間,給教學活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

1.3課后輔導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堂可以被任意延伸到任意時間和空間中。通過網絡,教師和學生之間會保持著順暢的信息交流。同時為了能讓學生們的語言學習更加貼近自然習得,教師為學生們設計了各種任務,并且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言學習。

(1)教師可以給學生留聽力作業和語音作業。這里的聽力形式不僅是音頻的,也可以是視頻的,甚至是網絡上的某個媒體文件。除此之外,還要強調對語言輸出技能的訓練。教師讓學生將自己的朗讀、同伴之間的對話聯系以及和外教的情景模擬任務錄制成語音文件,通過網絡服務器進行提交。這樣教師在辦公室通過網絡就可以檢查學生們的語音作業并且給與指導。

(2)布置寫作作業:這里,教師所留的寫作作業不只是一個題目,而會在作業平臺上為同學們提供相關多媒體資料支持,這些資料可以讓同學對文章的題目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寫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3)布置課后作業:傳統的應試型作業對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將作業設計得更加任務化,實用化。同學們通過查詢網絡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務并去尋找需要的資源。同時,教師也會強調小組的協作學習,這樣通過分工協作獲得的信息再經過小組討論而形成共識,這對提高學習效果作用顯著。

(4)如果學生有任何伺題,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電子郵件系統及MSN、工CQ等和教師聯系。這樣學生的問題不僅可以得到及時解答,同時教師對某一個學生向題的解答也會同時到網絡平臺上,方便有類似問題的同學來查看。

1.4教學效果評估

教學過程實施之后對其效果進行評估是非常必要的,為了保證評估效果我們采用了階段性評估和綜合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

1.4.1階段性評估

(1)隨堂測驗:這里,單詞聽寫和對語言點的隨堂測試都是通過電腦平臺實現的。這既可以保證測驗的頻度,也保證不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2)對語音、寫作作業和自主練習紀錄的檢查: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利用自己的電腦進行錄音,并且將錄音文件傳到教師指定的網絡系統中供檢查。對子課后練習,學生則直接在網絡平臺上完成,系統會自動批改并記錄學生成績。

這種階段性評價,既可以保證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有一定督促,又能夠及時校正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偏差。

1.4.2綜合性評估

經過一階段學習,教師會對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一次綜合性評估。這里我們采用的是一套特有的凱思考試系統。該測評系統基于項目反應理論來測試應試者實際水平,實時變換題目難度,能在短時間內把準確的能力分值、權威性測評分析呈現給每位同學。

篇2

一、科學思想與西方文藝方法論

“科學思想是西方人歷史悠久的理性思維方式的產物。“實踐性”是科學思維形成的基本判斷標準。

西方現代文藝美學方法論就是有著悠久的科學思維傳統的西方文藝思想觀念的現代意識形態的體現,而且西方現代文藝方法論的構成也能證明它是一種科學思維的文藝方法論。

西方現代文藝方法是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社會進入了現代社會時代而興起的現代文藝思潮的產物。科學極大地發展和科學思想的形成是西方社會進入現代化的標志。科學系統論的學術方法使西方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各種學科開始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19世紀后半葉,在歐洲和西方各國的思想領域中出現多種學科思想本文由收集整理相互滲透的學術理論現象,特別是科學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思想體系和現代人們思維的基本方式后,現代社會意識形態上出現了科學思想取代他意識形態思想的發展傾向。

滲透到文藝中的其他學科的思潮構成了所謂的西方現代文藝方法論體系。西方現代文藝方法就是西方現代文藝思潮的產物。

西方文藝美學方法是將藝術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產物,這一點在文藝美學方法的研究分類上十分明顯。一般西方文藝美學方法分為社會歷史研究法、結構研究法、象征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形研究法、符號研究法等。

如: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心理學、強力意志論、弗洛伊德主義……

代表人物:叔本華、本格森、尼采、斯賓塞、弗洛伊德、榮格……

二、現代主義藝術的發展變化

藝術起源于原始文化,由于生產力的發展,藝術的地位和作用都發生了變化。早在1839年發明了照相術,關于“藝術臣服于科學,藝術與科學是對手嗎?”這樣的討論就沒有停歇過。19世紀中葉的畫家開始利用照片繪畫,但其目的是“參照照片”而并非“畫照片”,此時的圖像是從屬于繪畫的,繪畫與攝影處在一種主從的關系中。19世紀末開始,畫家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攝影將逐步取代傳統繪畫,是極力地避讓攝影,還是主動地“借用”攝影,這是20世紀

轉貼于

以來的現代主義和后現代藝術對待攝影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態度。

1915年,杜尚將小便器命名為《噴泉》提交到藝術博物館要求展出的行為成為了西方藝術界的一個轉折點。杜尚直接將來自現實生活的產品納入到藝術系統之中,打破了非藝術與藝術的分界。藝術作品日趨商品化。

從而有了所謂“藝術的終結”。當畫家將一塊空白畫布當作美術作品展覽的時候,當作家將打字機自動敲出的符號當作小說發表的時候,當鋼琴大師將靜默的4分33秒作為作品演奏的時候,現代藝術的實驗已經走到了終點,并在一種新的意義上意味著藝術的終結。這就是對藝術的一種消解。

三、論述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對傳統中國畫的影響

中國畫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遺傳,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體現,注重的是畫的意境,講究淡泊名利的悠遠之感。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傳統的中國畫對筆、墨、紙、硯、顏料、畫工、書法、印章等,都很講究,制作程序繁瑣,要消耗大量地時間和精力,產品的產量較小,且價格昂貴。

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出現,使藝術更加得大眾化,大量的商業藝術復制品出現,為人們在購買藝術品的時候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繪畫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趨勢,藝術品市場更是百花齊放。藝術作品的大量復制,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廉價名畫復制品,使更多人可以購買藝術品作為自己的家居裝飾品。

西方現代主義藝術伴隨著科學的發展,當前的科學技術在逐步取代繪畫技法,電腦也可以畫出水墨意境的作品,并且效果豐富,易于掌握,這對制作方法復雜的傳統中國畫來說是一種沖擊。

傳統中國畫是經過多個朝代的發展,逐漸被繼承下來的。“畫分三科”——山水、人物、花鳥,并在歷朝歷代的發展中形成了多種流派,如:黃派、徐派、吳門畫派、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湖州竹派、常州畫派、米派、松江派、浙派……傳統中國畫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上流人士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中國畫,特別是其中的文人畫,在創作中強調書畫同源,注重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發展,傳統中國畫的作畫形式漸漸地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為了適應市場對國畫藝術作品的需求,一些畫家村開始了產業式的管理,創作國畫和制作國畫復制品,多產多銷式經營,并且注重畫作的品質和質量,也帶來了不錯的利潤。這是一種產業化的大眾文化,這類藝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藝術的商業化。

中國畫該何去何從的爭論仍在繼續,一代又一代的畫家為了中國畫的發展在不斷探索著。

篇3

關鍵詞:高等學校;網絡化;英語校本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3-0233-02

高等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指的是高校根據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與校外力量的合作,采用優選、改編、精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并在校內實施教學以及建立內部考核評價機制的各種專業性活動[1]。網絡環境下的高校英語校本課程開發,本質上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問題,目前在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取得了顯著成效[2]。相對而言我國起步比較晚,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還處于探索階段。只有及時把握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未來走向,主動開辟英語教育新的發展空間,才能跟上甚至超越全球化語境下課程改革的腳步。為此,本文就高等學校網絡化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做一探討。

一、基于網絡的“大整合”課程形態及其特征

(一)何為“大整合”課程形態

基于網絡的高校英語課程形態,有“小整合”形態和“大整合”形態之分。“小整合”形態是指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主要表現為: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對傳統英語課程加以校本化處理,在課程實施層面進行網絡化教學,其基本特點是停留于英語課程的實施層面,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媒介,將英語遠程教育作為傳統英語教學的補充。因其未將信息技術作為英語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全方位融入英語課程體系之中,“小整合”所固有的一些消極面引發了許多新的問題,而“大整合”形態是指現代信息技術和英語課程的全方位整合,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英語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融入高校英語課程體系中,使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內容、結構、資源及實施等融為一體,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英語課程目標。

從課程資源的組合方式來說,“大整合”課程形態目前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專題式組合,就是以英語學習的某些專題為主要內容,設計若干門類的英語校本課程,使學生從中選擇現實需要或是較為感興趣的某一門具體課程;二是分級式呈現,就是充分發揮網絡信息資源可以無限分級呈現的優勢,有機地組織起英語校本課程的信息網絡[3]。“大整合”課程形態是英語學習資源庫的呈現,就是先建立高校英語校本課程網絡資源庫,再依托網絡資源庫建設成一系列的英語校本課程。

(二)“大整合”代表了高校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的主流

高校實施英語校本課程開發,旨在形成開放性英語課程體系,溝通英語課程內部各部分之間、英語與其他學科之間、乃至英語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增加英語課程的彈性,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大整合”具有因需設課、與高校網絡資源融合而生、對英語教師要求更高等特征,代表了高校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的主流。

1.“大整合”具有因需設課特征

“大整合”強調課程設計要從學生興趣愛好和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其實踐效益突出地表現為選修課的極大豐富,諸如英語國家簡介、英語影視欣賞、英語閱讀指導、實用英語寫作、英漢和漢英翻譯、商務英語口語等,應有盡有。“大整合”既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的,又是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具體課程和專題,故而具有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因需設課特征。

2.“大整合”與高校網絡資源融合而生

我國高校現已普遍建立起功能強大的校園網,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宿舍樓、實驗室、實訓室處于聯網狀態,使廣大師生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和設施,實現了校內教育資源共享。教師的課件傳送、教案更新、教學輔導資料,以及學生網絡學習資源的檢索與下載、作業和畢業論文的遞交等,都可在網上完成。而“大整合”正是和學校硬件設施如校園網、實驗室、圖書館等方面的情況相適應的。只有當校園網所提供的課程資源無限豐富,它才能超越工具和媒介層次,為學生提供任由選擇的課程內容。

3.“大整合”對英語教師要求更高

“大整合”要求高校英語教師既是網絡化英語課程的研究者,又是學生進行網絡化英語學習的幫助者。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的學習意向、學習能力和知識結構等,然后確定適于每個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英語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在線交流與咨詢服務,從而使之能夠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教學、研究水平和信息素養。

二、網絡環境下英語學習資源庫系統的建構

課程資源建設近年來已成為各國課程改革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毋庸置疑,只有借助信息技術建構網絡平臺,并將教師和學生的博客、QQ空間與高校圖書館、實驗室等鏈接為一個整體,才能在英語課程的具體實施中體現出網絡所具有的無限共享性和任意鏈接等特點。

(一)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英語教學資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上有越來越多的英語學習資源可以為高校英語教學所用。高校英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覽電子版英語書刊,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訪問各種英語學習網站,或通過訪問虛擬型圖書館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學會搜集、鑒別和選擇真正有用并具較高價值的英語語言信息作為閱讀和寫作材料。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辦電子版英文板報,做個人英語學習網頁并與中外的英語學習者進行廣泛交流;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網上在線學習或進行補習。只有真正打破以紙質教材為主要媒介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力推行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才能開發出更具人性化的高校英語課程資源。

(二)積累校園網中的英語課程資源

校園網中的英語課程資源,應包括按照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一定的網絡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英語課程內容和網絡技術支撐下的教學環境。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證明,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學習資源庫可使英語教學的資源無比豐富,尤其是可以為英語寫作訓練提供更豐富的素材、更便捷的發表作品渠道和更有效的師生交流互動,因而英語教學活動也更為高效。有鑒于此,國內外諸多名校都將校園網中的英語課程資源建設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工作重點。高校校園網絡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專業特色、教學計劃、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生現有水平,建設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校本課程資源并使其日益豐富和完善,從而使英語教學的時效性和交互性得以充分顯現。

(三)開展英語教學課件制作的橫向交流

要讓大學生學會用適宜的結構、精準的英語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教師還必須研制多樣化的英語教學課件。據調查,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英語課堂教學普遍是以多媒體教學課件為主,而英語教學課件的制作經歷了教師研制、出版社提供教材的電子版、高校教師組建課題組合作研發等發展階段。現代信息技術已為高校教師之間合作研發網絡化教學課件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只要高校教師善于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乃至移動通訊技術,積極參與到網絡化英語教學課件的研發之中,就能使英語教學課件制作的橫向交流變為現實。

三、實踐型英語校本課程內容的網絡平臺建構

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理應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各項實用技能。換言之,高校在英語人才培養目標上,必須實現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技能養成的轉變。因此,英語課程建設理應高度重視實踐型校本課程,即教學內容以聽、說、讀、寫、譯等實踐活動為主的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生能夠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文資料,能夠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與交流。

(一)實踐型英語校本課程的環境建設

實踐型英語校本課程的環境建設離不開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具有針對性的英語早自修、晚自修管理,俱樂部性質的英語沙龍,制度化的英語課外輔導,類似于心理咨詢服務的答疑解惑,還有英語角活動、英語朗讀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曲大賽、英語寫作競賽、英語文化節,結合英語課堂學習內容所開展的大型文娛活動,以及英語學術講座等,都可納入實踐型英語校本課程的內容體系。尤其是英語廣播臺、英語電視臺,可以讓大學生感受到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在日復一日的聽覺和視覺刺激下逐漸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進而提升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和水平。

(二)網絡化英語讀寫互動系統的建構

現代信息技術賦予英語課程建設的發展契機,其重大意義或許是其他任何學科領域都無法相比的。眾所周知,計算機最為普遍的教育性用途就在于文字處理。網絡環境下的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不僅能更好地創設閱讀與寫作情境、營造閱讀與寫作氛圍、激發閱讀與寫作熱情、活躍閱讀與寫作思維,而且豐富了閱讀與寫作資源、拓寬了書面表達與交流渠道、賦予了自由發表作品的空間,使學生能隨時獲取讀寫材料、上傳或下載評論和原創作品,刪減、更新他人和自己的作品,并可通過跟帖、接龍、邀請專家介入等多種形式進行互動,尤其是可以在廣闊的虛擬環境下自主選擇閱讀與寫作的形式和內容、自由選擇發表評論及原創作品的空間和時間。

1.刷新英語閱讀與寫作觀

這里所謂刷新英語閱讀與寫作觀,是說高校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要努力實現由“結果性閱讀教學”向“過程性閱讀教學”的轉變,以及由培養“文體寫作能力”向培養“一般寫作能力”的轉變。第一個轉變,就是要求學生學會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主動和他人交互修改,甚至善于修改名篇名作、樂于發表評論和關于評論的評論。第二個轉變,是因為寫作能力有“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之分,文體寫作能力屬于特殊能力,而寫作教學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以一般寫作能力為主線。況且,傳統文體概念在“網絡”這一“新文體”面前已經失去了應對的效力。

2.網絡化讀寫互動教學模式的建構

在網絡環境下,我們必須尋求傳統批評理論之外的適合于電子閱讀的批評范式。曾幾何時,一種微觀的“新的文學批評文體”——“跟帖”已經誕生并迅速興起。“跟帖”可以是三兩句話的點評,甚至簡單到只有一個“好”字,但它之所以被稱為獨特的批評文體,是因為它能給網絡以強有力的影響和支持,有著巨大的批評效果和話語力量。它在使文學批評形式簡單化的同時,反而在效果上體現為文學批評發展的更高層次。

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在“跟帖”與“接龍”的實踐中幫助學生提高帖子質量,于細微處發揮引導作用,并施行英語學習動機教育、方法論教育,理所當然地屬于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的任務范圍。

參考文獻:

[1]魯艷.校本課程:概念必須正確理解[J].教育發展研究,1999,(12).

篇4

【關鍵詞】Moodle;網絡英語教學;情感設計;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4―0092―05

一 問題的提出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由澳大利亞Martin Dougiamas開發。最初定位是服務于大學里小班化教學,隨著不斷的創新、提升,Moodle在其他教育培訓領域里也被使用。本研究將Moodle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學習環境,旨在探究Moodle環境中英語教學情感的設計與效果問題。通過Moodle環境中英語教學情感的“干預”,運用情感變量自評量規和任務活動型英語語言教學情感協調策略,研究英語聽、讀、寫、譯的任務輸入產生的情感反應,并根據不同的情感變量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英語的聽、讀、寫、譯四方面檢驗、評價網絡英語教學情感設計框架的有效性。

二 網絡英語教學中的EFCEI情感設計框架

筆者曾經在博士論文中提出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情感干預的設計框架即EFCEI(Emotional Framework for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該框架以心理學理論、基于設計的理論和教學理論為理論背景,采用軟系統方法論的系統思維方法,將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情感設計研究相關因素進行綜合比較而提出,如圖1所示。

EFCEI框架主要為四塔三層結構。“四塔”是語言感知塔、語言理解處理塔、情感塔和語言教學決策塔。情感塔內嵌于語言理解處理塔,是在對語言進行理解和處理中主要研究的內容。“三層”包括反應處理層、有意識管理層、元管理處理層。在此框架中,不僅僅只包含一項元素――情感元素,因為那不切實際,情感只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偶然產生,還涉及了語言感知、理解處理、教學策略以及網絡環境等因素。語言感知和語言理解處理二塔是根據語言心理學的語言處理模型和基于設計的認知情感框架而創建,語言感知主要。

為語言信息的編碼和解碼過程,語言理解處理是對語言信息的理解和認知,通過屬于認知管理層的反應處理層、有意識管理層、元管理處理層的處理,語言信息得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處理。其中,反應處理層是第一層,位于底層,因為本能的反應速度較快,能迅速地感知語言輸入并對此做出“難”、“易”的判斷,并向運動系統發出信號,由此向大腦傳送警告。有意識管理層是第二層,接受源于反應處理層的信息并對此進行開發、推理、判斷、分析。有意識管理層可由最上層的元管理處理層來加強或抑制。同時,也可以影響來自于反應處理層的反應。元管理處理層負責監控、評價和再指導,是最高層次的語言理解處理層面。在語言理解處理部分,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引發相異情感,過濾后,與語言教學相關的情感因素在情感塔中得到呈現。在網絡英語教學中,面對難易程度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習者會產生各種情緒變化。針對出現的主要情感變量,決策塔中設計與之相匹配的語言教學策略,例如為完成特定教學目標所采取的不同的教學行動方案,包括內容的組織、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擇等方面。整個英語教學的情感設計過程皆基于網絡英語教學環境,它體現了網絡環境下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從英語信息輸入、加工、情感過濾、策略運用到英語知識輸出的過程。本文將基于EFCEI情感設計框架,探究Moodle環境中英語教學的情感干預及效果問題。

三 Moodle環境中英語教學的情感設計及技術實現

1 語言感知塔―教學內容輸入

實證教學內容為《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4》(第四冊)中的Unit 5 Section A(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標題為Choose to Be Alone on Purpose(有意選擇獨處)。此文為論述文,主題為關于“獨處”這一類似病態的美國社會現象。本課的中心意義是贊成獨處,認為有意選擇獨處的人(如離婚,或鰥/寡居,或不結婚等)無異乎是美國式的英雄。文章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獨處是美國的一種普遍社會現象,第二部分表述人們將獨處看作一種病態或者美國式英雄的觀點,第三部分列舉喜歡獨處的詩人、哲學家、自愿者和一些藝術家的例子,最后一部分建議人們理性生活。全文937個單詞,16個段落,生詞總量40個,占課文4.3%,其中四級詞匯35個,六級詞匯3個,六級后詞匯2個;詞組20個,專有名詞6個。除課文外,還包含其他相關練習活動,如課前活動(Pre-reading Activities)、課文理解題(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詞匯題(Vocabulary)、詞語搭配題(Collocation)、構詞題(Word Building)、結構題(Structure)、中英互譯題(Translation)、文章概述(Essay Summary)、課文結構分析題(Text Structure Analysis)和結構化寫作題(Structured Writing)。《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4》重點培養學習者讀、寫、譯的技能。聽力內容取自《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4》的Unit 5。

2 語言理解處理塔

根據EFCEI框架,語言理解處理層包含三層一塔:反應處理層、有意識管理層、元管理處理層和情感塔。反應處理層匯聚情感反應;有意識管理層關注開發、推理、判斷、分析;元管理處理層注重監控、評價和再指導。在本階段實證,反應處理層面設計了情感變量自評量規,在“讀”、“聽”、“寫”、“譯”各項任務活動中,設計了依據教學目標學習者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對照每項不同的任務,學習者選擇情感變量。根據所選擇的情感變量,完成不同設計的學習任務和活動。在有意識管理層中,設計了“寫在課程學習之前的話、如何選擇情感變量、本部分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根據你的愛好、習慣,選擇用/不用音樂做學習背景”項目,然后,基于“讀”、“聽”、“寫”、“譯”每項任務,按照學習者所選擇的不同的情感變量,對教學任務進行拆分,設計了不同的任務活動編排。在元管理層面,設計討論/聊天主題、設計有助積極情感的網頁外觀、音樂背景、提供實時和非實時的學習幫助等。

3 情感塔―情感變量自評量規的制定

在此階段,為使情感實證研究更具科學性、有效性,為使網絡英語學習者清楚有效地評判自己所屬的情感變量,筆者設計開發了情感變量評價量規。

(1)情感變量評價量規的依據

“量規是一種結構化的定量評價標準,它往往是從與評價目標相關的多個方面詳細規定評級指標,具有操作性好、準確性高的特點。”(祝智庭,2002)。該步驟中最重要的地方是如何對五種情感變量進行界定,是定性?還是定量?如果定性,如何定性?如果定量,又如何量化?這是開展實證研究的關鍵之處,決定著實證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情感變量評價量規設計主要參考了有關焦慮、緊張、信心、興奮、喜悅的文獻以及Barbara M.(Barbara,M., 2000)和鐘志賢(鐘志賢,2007)有關量規設計的步驟和設計特點的研究。

(2)情感變量量規設計與開發基本步驟

本研究量規的設計開發基本步驟如表1所示。

(3)情感變量量規

依據上述的情感變量量規設計與開發基本步驟,設計完成了焦慮、緊張、信心、興奮、喜悅五類情感變量自評量規,如表2所示。本研究已闡述英語“說”的教學任務更適合面授教學,因此“說”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情感變量沒有列入此量規討論范圍。在表中右欄,還列出了影響情感的其它因素,如與個人情感經歷、環境相關的因素,這些因素與語言材料、學習者知識背景無關,但會影響學習者的情感反應,作為學習者了解自身學習時情感變化的原因參考,學習者可選擇“是”或“否”,以尋找學習效率提高或降低的可能緣由,并進行適當調節,如改變環境、改變學習時間、改善學習條件等。

4 語言教學決策塔

教學任務分為4大項:讀、聽、寫、譯。大項任務后設計小任務,根據每一大項任務的完成情況,確定情感變量。選擇的情感變量不同,小任務后的活動設計也不同。每項小任務由若干個活動組成。活動的多少取決于情感變量的趨向,即可稱之為基于網絡的任務活動型英語語言教學情感協調策略:情感越積極,任務規模越大,活動數量則越少;情感越消極,任務規模越小,活動數量則越多。此外,任務、活動的設計基于讀、聽、寫、譯各項任務的教學策略理論,具備一定的理論依據。基于Moodle學習平臺的情感“干預”設計任務主要分為二大方面:一是主題內容欄目設計任務,二是分欄目內容設計任務。Moodle 實證課程采用主題式格式,此格式最直觀,利于引導學習者按照主題序號順序進行學習。

四 數據分析

本實證階段主要驗證對情感設計模型的接受程度、設計模型的有效性、情感變量選擇分布程度、修改后的情感變量的認同感、影響情感的、與個人情感經歷、環境相關的其它因素對學習的影響程度、基于網絡的任務活動型英語語言教學情感協調策略的合理性,所有問題涉及到網絡英語教學情感設計模型整體效果、情感變量設定的合理性以及語言教學策略。

1 對情感設計方式的接受程度

在基于Moodle的網絡英語教學實證研究問卷調查中,問題1-4是關于對情感設計方式的總體印象。針對“我覺得情感設計學習方式很新穎”的問題,有18%的學習者認為完全符合,50%認為大多數符合,30%認為大約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2%認為基本不符合。關于“這種基于情感的網絡學習設計讓我心情放松”的問題,23%的學習者認為完全符合,50%認為大多數符合,25%認為大約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2%認為基本不符合。對于情感設計是否更具人性化,有30%的學習者認為完全符合,48%認為大多數符合,15%認為大約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7%認為基本不符合。在談到問題四“學習時,我感覺好像身邊有老師在耐心指點我學習方法”,7%的學習者認為完全符合,35%認為大多數符合,50%認為大約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8%認為基本不符合。總的說來,大多數學習者接受此種教學設計方式。

2 情感變量選擇分布程度

在進行基于“讀”任務的情感設計學習時,73.3%的學習者選擇“信心”,1.7%選擇“焦慮”。在進行基于“聽”任務的情感設計學習時,31.7%的學習者選擇“緊張”,1%選擇“焦慮”。在進行基于“寫”任務的情感設計學習時,41.7%選擇“興奮”2%選擇“喜悅”。在進行基于“譯”任務的情感設計學習時, 40%的學習者選擇“信心”,1%選擇“喜悅”。因此,任務不同,情感變量選擇分布情況也不相同。

3 效果分析

問卷調查中的問題5和問題6是針對教學效果設計的。針對問題5“選擇情感變量后,按照所提供的步驟進行學習,我覺得有效”,22%的學習者認為完全符合,32%認為大多數符合,46%認為大約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問題6“如果按照這些步驟學習,我對提高學習有信心”的調查結果顯示,10%的學習者認為完全符合,45%認為大多數符合,40%認為大約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3%認為基本不符合,2%認為完全不符合。

4 影響情感的、與個人情感經歷、環境相關的其它因素

本次實證調查了影響情感的與個人情感經歷、環境相關的其他因素,列舉了五個因素:最近有讓人開心的好消息、學習環境很吵雜、近日發生了類似與人吵架的不愉快之事、曾經有過的心理陰影影響到現在的學習、網絡運行速度慢。關于“最近有讓人開心的好消息”,30%認為大多數符合,36%認為大約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7%認為完全不符合。對于“12學習環境很吵雜”,47%認為大約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至于“網絡速度慢”的問題,90%的學習者認為完全符合,10%認為大多數符合。

其中,對學習影響程度最強的是網絡速度慢(相關度90%),其次是開心的消息(相關度60%),接下來是學習環境吵雜(相關度46.7%),然后是心理陰影(相關度30%),最后是不愉快之事(相關度26.7%)(如圖2)。

五 結果與問題討論

總的說來,大多數學習者接受此種情感設計方式,同時,情感變量選擇分布情況因任務的不同而不同。在進行基于“讀”任務的情感設計學習時,絕大多數學習者選擇“信心”;然而,進行基于“聽”、“寫”、“譯”任務的情感設計學習時,情感變量選擇卻無明顯共同偏好,各不相同。至于效果分析,多數學習者認為“選擇情感變量后,按照所提供的步驟進行學習,我覺得有效”。在影響情感的其它因素與情感變量選擇的相關度方面,學習者認為對學習影響程度最強的是網絡速度慢,其次依次是開心的消息、學習環境吵雜、心理陰影、不愉快之事。但從實證中學習者的建議和意見來看,仍反映出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對網絡英語教學情感設計作進一步反思:

1 學習任務活動內容安排的適量性

在調查中,學習者針對四項任務的活動內容安排,反響不一,有時甚至截然相反,如一學習者認為“Powerpoint或Word的內容太多,來不及看完,希望精簡”;另一學習者卻持“內容不足夠4堂課學習”的看法。從網絡學習課堂的觀察紀錄來看,在事前設定的時間內,絕大部分學習者未全部完成根據所選情感變量而安排的學習內容。因此,雖然對學習者進行了特征分析,但在任務活動的適量程度方面仍需再做思考。

2 技術過于影響情感反應

第一堂網絡學習課中,上網注冊學習人數已達71人,學習者興趣盎然。但在第五堂課中參加人數減至50人,除去正常原因請假的學習者外,對未參加網絡學習的學習者調查顯示,“電腦啟動緩慢和網絡速度的限制”是主要原因。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習者對技術的過分依賴,正是由于這種依賴,導致了學習者重技術忽視內容的傾向,即忽視了在網絡英語教學中基于情感設計的教學活動內容。

參考文獻

[1] 羅紅衛,祝智庭.網絡英語教學的情感設計框架[J].外語電化研究,2008,(3):14-18.

[2] 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35-50.

[3] 胡壯麟.外語教學理念的發展[J].基礎教育中的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1):21-24.

[4] 鐘志賢,王覓,林安琪.量規:一種現代教學評價的方法[J].中國遠程教育,2007,(10):43-46.

[5] 祝智庭,鐘志賢.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30-137.

[6] BARBARA, M, JON, A. Leydens.Scoring rubic developmen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 Evaluation. 2000,(7):34-38.

[7]BREAZEAL,B.Emotion and sociable humanoid robots[OL].

[8] W3C. Incubator Group Report[OL].

A Demonstrative Study on Moodle-Based EFCEI

LUO Hong-wei1 WANG You-mei2

(1. Department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dong Radio& TV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1,China;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 it is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to focus on emotions in English instructional design. EFCEI, an emotional design framework for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 is an ideal one at base. The study, in the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Moodle),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EFCEI in solving emotional deficiency and other problems concerning negative emotions in current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al tasks, such as reading, writing, translation and listening by drawing up an emotional intervention plan. The result shows EFCEI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guiding the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al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