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然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3-15 05:0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含有然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含有然的成語

篇1

1、怦然心動、春意盎然、蔚然成風、煥然一新、渾然天成、泰然自若、悠然自得、理所當然、泰然處之、突然襲擊、傲然挺立、傲然屹立、勃然變色、浩氣凜然。

2、寂然無聲、安然無恙、龐然大物、油然而生、軒然大波、戛然而止、截然不同、井然有序、巍然屹立、茫然若失、啞然失笑、酣然入夢、生機盎然、潸然淚下、大義凜然、迥然不同。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一、注意形似義異的成語

一些成語,從表面上看,它的構成語素十分相近,如“一揮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為然”和“不以為意”,“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給”,“不刊之論”和“不易之論”等等。另一類是構成成語的語素比較相近,成語的意思也很接近,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一筆抹殺”和“一筆勾銷”等。這兩類成語極易混淆。如

(1)對于孩子的毛病,他總是不以為然,覺得這些毛病無關緊要,不必大驚小怪。

本句的語境義是說,他對孩子的毛病一點都不在意,認為這些毛病是小事。“不以為然”意思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顯然不合語境。是與意思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的“不以為意”混用。

(2)李云果然不孚眾望,在學校運動會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不孚眾望”指不能使眾人信服,不能達到眾人所期望的那樣(孚:使人信服)。明顯與語境不符,應為“不負眾望”(不辜負眾人的期望)。

二、注意近義成語

有些成語,在含義和用法上存在著既“大同”又“小異”的特點,而這“小異”,常常就是此類成語的根本區別,忽視“小異”必然出錯。

(1)近日甘肅某專科學校發生了一起聳人聽聞的槍殺事件,該校校長持槍向該校黨委書記頭部連開三槍,致使其當場死亡。

“聳人聽聞”和“駭人聽聞”都是有聽到某件事使人震驚的意思。但“聳人聽聞”是故意夸大事實使人震驚,而“駭人聽聞”則是客觀事實本身讓人震驚。從該句語境看,槍殺事件并非“夸大事實”,因此應當用“駭人聽聞”。

(2)大選期間兩黨相互攻擊,平起平坐,各不相讓。

“平起平坐”和“分庭抗禮”都有比喻雙方彼此地位或權利相等的意思。前者使用范圍較窄,只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后者適用范圍較寬,多指主人與客人的關系,也可指物與物的關系。該句宜用“分庭抗禮”。

三、注意一些望文生義的成語

成語的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其意義往往不是它的組成部分的簡單總和,只從字面意義來理解和運用成語,就會“誤入歧途”,得出與實際意義大相徑庭甚至完全相反的判斷。

(1)古代的文學作品多是文不加點,讓人不能卒讀……

顯然句中欲表達古代文章沒有加標點符號之意,錯誤地理解了“文不加點”的意思。“文不加點”意思是文章一氣寫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和標點符號毫無關系。

易望文生義的成語還有:差強人意、目無全牛、萬人空巷、渙然冰釋、炙手可熱、不絕如縷、不足為訓等。

四、注意有使用前提的成語

部分成語的釋義包含有該成語的使用前提,如忽略了這一點,則會造成誤用。

(1)月色溶溶,水天寥廓,大家坐在樹下或談笑自若,或坐在船上高歌。

“談笑自若”的使用前提是“在緊張或危機的情況下”(跟平常一樣說說笑笑),明顯與這優美和諧的語境不符,應改為“談笑風生”。

(2)大膽創新,有多項發明的王工程師被選為勞動模范,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拍手稱快”,只能用于“仇恨得到消除時”拍著手喊痛快。用在該旬忽視了此成語的使用前提,造成誤用。

此類成語還有:大快人心(前提:壞人受到懲罰或打擊時)、安之若素(前提: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時)等等。

五、注意“一語二用”的成語

一般情況下,人們不能改變成語的含義,但有些成語在特定語境中可以改變其常規用法而產生一種臨時意義,這種“一語二用”現象要特別注意,否則會將正確當做錯誤。

(1)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

“想入非非”原為胡思亂想,貶義詞,但在這里表示想象進入到一個一般人達不到的境界,臨時轉變為褒義詞,表明想象奇特。可別以為此成語用錯了。

(2)最近微軟的比爾,蓋茨訪問中國并推出“維納斯”計劃,這在我國信息產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軒然大波”比喻大的糾紛和風潮,多含貶義,而在此句中是個中性詞,表明“維納斯”計劃對中國信息產業界影響之大。用得很正確。

六、注意語義重復的成語

要注意將成語和句子進行對照,否則極容易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義重復。

(1)你看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有什么難言之隱的苦衷吧,

“難言之隱”指難以明說的事情或緣由。該成語與“苦衷”意思有重復。

(2)看趙本山的小品,向來嚴肅的母親也忍俊不禁地笑起來。

“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起來,意思重復。

七、注意有特定對象或范圍的成語

不少成語有其特定的使用對象和范圍,用法具有很強的單一性。

(1)望著揚長而去的摩托車,我們詢問了這位挨打的姑娘。

“揚長而去”是形容人大模大樣離去的樣子,用來形容摩托車是不妥當的。

(2)表弟王小華長得帥,頭腦也聰明,學習成績優異,真是秀外慧中。

篇3

關鍵詞:越南留學生;詞匯偏誤;詞的理性意義

      引言

      無論是母語習得者還是二語習得者,無論是兒童語言學習者還是成人語言學習者,在語言習得過程中都會發生偏誤。偏誤分析是研究第二語言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的一種方法。偏誤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不自覺地對目的語的偏離,是以目的語為標準表現出來的錯誤或不完善之處。這種錯誤是成系統的、有規律的,反應了說話人的語言能力,屬于語言能力范疇。根據語言形式,偏誤可分為語音偏誤、詞匯偏誤、語法偏誤、語篇偏誤、語用偏誤等類型。

      在研究越南留學生漢語語料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越南留學生在使用漢語詞匯時,產生了很多偏誤。詞匯是許多第二語言學習者的主要障礙之一,特別是中高階級的學習者,在用第二語言表述和傳達信息時,往往是詞匯方面的偏差影響了他們的正確表達。詞義是語言形式所表達的內容。詞義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劃分。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把漢語詞義分為兩類:一類是理性義,另外一類是附著在理性義上的色彩義。

      詞的理性意義又叫概念意義,它反映的是客觀對象的主要特征,是詞義中的核心部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詞典對詞義的定義其實就是對詞的理性意義的概括。我們在研究越南留學生的語料時發現有些偏誤的產生原因不是本該用某個詞而未用,而是誤用了與之有密切關系的其他詞語。

一、越南留學生漢語詞匯理性義偏誤類型分析

      (一)含有共同語素,意義比較接近而產生偏誤的詞。兩個詞意義相近,并且含有相同的語素。

      (1)在街上人們愉快說話,風靜靜地吹過,樹木也好像在高興玩耍,沒有吵架的聲音,沒有車輛來往的吵鬧,那里非常安靜,富有詩意,讓人忘了煩惱和疲倦,在不知不覺中跟天然在一起。(“天然”應改為“自然”)

      “天然”的意思是自然存在的;自然產生的,區別于(“人工”與“人造”)。

      “自然”有兩種意思一指自然界。廣義指具有無窮多樣性的一切存在物,與宇宙、物質、存在、客觀實在等范疇同義,包括人類社會;狹義指與人類社會相區別的物質世界。通常分為非生命系統和生命系統。被人類活動改變了的自然界,通常稱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例如:大自然|回歸自然。 二指天然;非人為的。例如:自然物|自然美。在此作者要表達的是大自然,自然界的意思,顯然用“自然”比較恰當。

      (2)我們連忙走進去,一起照片,想記錄下那前所未有的時刻來。(“照片”應改為“照相”)

      “照片”,名詞,意思是把感光紙放在照相底片下曝光后經顯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圖片。而“照相”是動詞,通過膠片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機拍下實物影像。這里顯然是用“照相”才正確。

      (二)有些詞所包含的語素完全相同,但是由于語素的位置不同,詞的意思也發生了改變。漢語詞中各語素的位置是不能隨意顛倒的,有些詞的語素顛倒了位置,這個詞的詞義也就發生了變化。

      (1)神話傳說故事是指關于人神起源萬物初始的歷來,或者是世界來源及英雄故事的說法。(“歷來”應改為“來歷”)

在現代漢語中“歷來”的意思是“從來,一向”,例如:我國人民歷來就有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而“來歷”則指“人或事物的歷史或背景”。

      (2)對于這些成語,想理解其意義要對中國歷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此舉也起了互相作用,了解歷史來源的成語意味著對中國的歷史也進一步了解。(“互相”應改為“相互”)

      “互相”表示彼此對待的關系。如: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相互”是兩相對待的意思。我們可以知道“相互”和“互相”都可以當做副詞使用,都可以表示兩個以上的人或物之間以同樣的態度、行為對待對方。但是二詞還有區別,區別在于:

      ①詞義和句法功能有所不同。“互相”只用作副詞,一般只作狀語;“相互”除了用作副詞作狀語之外,還可用作形容詞作定語,如“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等。

      ②詞的搭配不同。“相互”可以與方位詞“間”、“之間” 組成方位詞組(短語),一起充當定語或狀語,如“他們一定能感覺到相互間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他們是一個階級的骨肉兄弟,相互之間有著本階級的許多共同語言”;“互相”則不能這樣用。

      ③“相互”還可以用在“是……的”格式中,如:怕是相互的,我怕他,他也怕我。“互相”一般不這樣用。

由此可見,此句用“相互”比較恰當。

      (三)兩個詞中所包含的語素不同,但詞表達的意思相近。

      (1)從以上的例句可以看出越南學生雖然對漢語成語的大概意思已經了然于胸,但是有可能是記錯、寫錯或者是對成語結構的認識不夠深刻,因此已經引起了偏誤。(“了然于胸”應改為“一知半解”)

      “了然于胸”,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如果對成語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白了,就不會再記錯、寫錯或是認識不夠深刻了。因此這里的“了然于胸”是錯誤的。改為“一知半解”比較好。“一知半解”的意思是:知道不全面,理解不透徹。

      (2)對于在課本中所遇到的成語,只有1%學生不注意到,54%學生只理解成語的意思,其他45%將成語理解后還學會用它。(“不”應改為“沒有”)

      “不”和“沒”都是否定副詞,都可以放在動詞,形容詞和動賓詞組前表示否定。但是二者也有不同之處。“不”具有主觀、未然、靜態的語義特征,“沒有”具有客觀、已然、動態的語義特征。當我們要否定客觀、已然的動作或動態的性狀時就要用“沒有”。在例句(2)中要表達的是已完成的動作,很顯然要使用“沒有”。

      (四)越南中高級留學生使用漢語詞匯時,也會因為字音相同而犯一些明顯的簡單的錯誤。

      (1)四字格成語內部的結構也比較復雜,有部分結構凝固,不能在分析,比如“一干二凈”、“亂七八糟”、“一清二楚”、“慢條斯理”等。(“在”應改為“再”)

      “在”表示①存留于某地點。.②關于某方面,指出著重點:在于a.指出事物的本質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為內容;b.決定于。例:在乎|事在人為。

      作者在這里要表達的是不確定的種類,因此要用“哪種”,而“那種”具有確定的含義。

二、偏誤歸因分析

      由 于歷史原因,越南與我國西南各省有密切的接觸,語言互相影響,所以相對其他國家的漢語學習者來說,越南學習者的詞語合成能力較強,在分解詞匯和構詞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在越南學生學習的中高級階段,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構詞意識,他們能夠較好地將漢語的構詞規律、語素的構詞能力、構詞位置等運用到構詞之中,但是二語習得過程中的偏誤是不可避免的。二語學習者在學習使用目的語過程中產生偏誤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綜合前人的研究,筆者認為對越南留學生來說,詞匯理性義產生偏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母語的干擾

      我們知道,任何人在學習第二語言時都會受到母語的影響,在越南語的影響下,留學生在使用漢語的過程中會產生各式各樣的語法錯誤,留學生在學習初級階段所掌握的關于目的語的知識還不多,學習時往往過多依賴母語,從而產生負面影響。在漢語的初級階段,教師應注重給留學生講授語言間的異同,盡量避免語言負遷移。

      (二)學習策略使用過度

      對中介語的研究發現,學習者總是通過各種方法減輕學習負擔,這些方法可以稱為學習策略,比如在使用漢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留學生為避免表達錯誤,選擇較簡單、熟悉的詞語練習,在交際中傾向于使用有“安全感”的詞語,忽略了詞語間的細微差別,比如“于是”和“然后”的混用及錯用,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三)教師教學方式上的失誤

      部分教師在給上課時忽略了受教群體的特殊性,未做到因人制宜,詞語教學照本宣科,過于注意形式,未對具體的使用規則和詞語之間的細微差異詳細講解,盡管學生學會了例句,但到實際應用時還是會出現很多錯誤;二語習得偏誤不可避免,學習者是在犯錯與糾錯的過程中一點點取得進步的,教師須對學習者保持寬容與理解的教學態度。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越南留學生詞匯使用偏誤的語料的研究,發現他們在漢語詞匯學習中出現的偏誤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無法區分漢語詞匯在語音、結構、語素等方面的細微差別,造成使用錯誤;二是對詞匯量不足,不能用準確的詞語進行表達,比如采用相近的詞語或者說直接自造不符合漢語使用規范的新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教學設計,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尤其是對詞匯的講解,盡量不要一味的就詞講詞,而應該從詞語的對應關系,詞語的使用方式,語體風格等多方面進行講解與辨析,以減少偏誤的產生。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成語 韓國 偏誤

本文選取的十個成語摘自朱正覺《佛教成語在社會使用中的語義變化――以一些高頻四字格佛教成語為例》,分別為不可思議、不知不覺、獨一無二、自然而然、恍然大悟、無與倫比、腳踏實地、自由自在、四面八方、一心一意。

前人對偏誤分析的分類有很多種,魯健驥(1994)分 4 類: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周小兵(1996)分為 6 類:語序錯誤、搭配不當、詞語殘缺、詞語誤加、詞語混用、句式雜糅;Carl James(2001)分 5 類:誤代、誤加、遺漏、雜糅、錯序。本文收集的語料中沒有出現誤加、遺漏等低級階段易犯的錯誤。

一、偏誤分析

(一)語義誤用

1、不可思議

①婦孺也不是例外了,在韓國雖然不讓給青少年賣煙,但是還是有賣的,真是不可思議。

②如果以后的科技比現在更進步,對人類有好處的話,我們擁有的這種不可思議的麻煩會解決,而以后的未來一定是完美的。

③我聽說中國的國文學者也有不認識的漢字,這真不可思議,到底漢字有多少個呢?

“不可思議”出自《維摩.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思:思索;議:評議。無法思索和評論,原表示神秘玄妙,后形容不可想象或難于理解。跟“玄而又玄”“不可捉摸”“神乎其神”是近義詞。①中賣煙給青少年屢禁不止,但并非不可想象,這里使用“不可思議”并不恰當。②中“麻煩”與“不可思議”一般不同時出現。③中不合句意,中國的國文工作者也有不認識的漢字,并非不可思議的事。

2、不知不覺

④但是能背下來一首歌的詞就不知不覺不太好聽,沒意思。

⑤因為吸煙者們不知不覺中受到罰款等物質的懲罰。

⑥因此,聽了此類的歌,我們總是不知不覺中回顧以前的異性朋友,還有正談戀愛的人。

⑦聽您說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很對不起您,因為只是我給你幾千的花,還有那花不是那么好看的。

“不知不覺”出自《法華經》四:“會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原為不知道、沒感覺,后形容不禁、不由或自然而然。④把“不知不覺”誤解為“覺得”,⑤句語義不當,⑥“不知不覺中”應改為“不知不覺地”,⑦ 語義不明,“不知不覺”本來指沒有意識到,而句中的用法讓人很難判斷其使用意圖,到底是表示“我不由自主地覺得很對不起您”,還是“我絲毫沒有察覺很對不起您”。

3、獨一無二

⑧因此,全世界脫離饑餓是第一位的,獨一無二的東西。

“獨一無二”出自《宗鏡錄》卷三十一:“獨一無二,即真解脫。”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指沒有相同的或可以相比的。⑧中意思是饑餓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獨一無二”在這里使用并不合適。

4、自然而然

⑨所以聽流行歌曲自然而然了解社會的全貌。

“自然而然”出自《牟子理惑篇》:“夫吉兇之與善惡,猶善惡之乘形聲,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自然:天然;然:這樣。天然就這樣。表示不經人力干預,自然形成。后也形容十分自然,不呆板,不做作。聽流行歌曲可以了解社會,是“可以、能夠”的事情,但是并非自然而然,在該句子中使用不當。

5、自由自在

⑩首先流行歌曲都自由自在。

?我看在中國抽煙比在韓國抽煙更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出自《六祖壇經.頓漸品》:“自由自在,縱橫盡得。”自由:隨意;自在:佛教指擺脫了煩惱,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形容沒有約束、安閑隨意。⑩讓人不知所云,語義不明。?句,在中國抽煙比在韓國抽煙約束更少,更自由,但并不是沒有約束,在此句中使用不當。

(二)搭配不當

?當我們逛街時,不管是在大街上還是在商店里面都能聽到從四面八方傳來的“流行歌曲”。

?如今,自己的兒女愛游泳愛踢足球愛體操,我都是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們!

“四面八方”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四面指東南西北,八方指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一般單獨使用,不指某個地點的四面八方,不與具體地點搭配。

“一心一意”,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形容做事專心一意,一門心思的只做一件事。例句屬于狀中結構搭配不當,一心一意和全心全意是韓國留學生較容易混淆的兩個成語。它們雖然都含有專心義但前者偏重于表示意念專一,沒有其他的想法。后者偏重于表示用上全部精力,前者可以修飾各種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而后者不能一般只修飾服務工作等少數詞語,因此例句中的支持應該和表示專心致志的“一心一意”相匹配。

(三)詞性誤用

?我不知我的一生當中還有沒有這樣自由自在地學的機會,再次請高抬。

句中屬于偏正結構的短語,“自由自在”在句中作形容詞,而非副詞,應把“自由自在地”改為“自由自在的”、

(四)語序不當

?不知不覺學漢語來到中國兩年半。

“不知不覺”形容不禁、不由,語義方面并沒有什么不當,詞句的偏誤在結構方面。可改為“為學漢語來到中國,不知不覺兩年多了。”

二、成語偏誤產生原因分析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使用偏誤是中高級水平留學生運用漢語進行表達時出現的一種較為普遍的語言現象。事實上,留學生就是在反復地認識、糾正偏誤的過程中,在運用漢語進行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中,逐步形成使用成語語感的。因此,這也是一個逐步由中介語靠近目的語的過程,對留學生的成語偏誤進行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偏誤的特點,研究產生偏誤的若干原因。

(一)漢語成語自身

成語內部結構的復雜性。成語按語法結構的不同可以分成下列七種類型"聯合式,偏正式,述補式,動賓式,主謂式,連動式和兼語式。而事實上,成語的內部結構還具有進一步的可分割性。如果將成語作再度切分后,會發現成語內部的結構呈現出復雜的特征。下面以在成語中最普遍的聯合式為例來說明,聯合式成語一般分成兩段,這兩段之間平列地組合在一起,組織巧妙,對仗工整。而就其內部來說,分開的兩段內部結構之間的關系也存在差異,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分類。比如,第一種兩段都是主謂關系的,如草(主)長(謂)――鶯(主)飛(謂);第二種兩段都是動賓關系,如鋪(動)天(賓)――蓋(動)地(賓);第三種兩段都是偏正關系,雞(偏)毛(正)――蒜(偏)皮(正)。留學生在認讀和書寫聯合式成語時,往往對它們進行整體式的處理,卻忽略了這些成語內部成分的不同關系,因而造成成語內部成分的移位。

成語意義的整體性和曲折性。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含義豐富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固定短語。它的意義不是各個詞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來的整體意義。比如“畫蛇添足”,表面意義是“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實際含義是“作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大部分成語的意義都具有雙重性,實際意義隱含在表面意義之后。正是由于成語意義的整體性使它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大難點,同時也容易造成成語使用偏誤。

語用的復雜性。成語語用的復雜性體現在:首先,不同詞性的成語充當的句法成分不同;其次,同一詞性的成語和其他成分搭配時所受限制條件不同;再者,同詞性同意義的成語搭配對象也不盡相同。如此復雜的語用狀況,留學生若不深思默察,熟練掌握,錯誤在所難免。

與學生所處語境的疏離性。成語源遠流長,包含著漢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著較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成語本身極富表現力,大都來自古代文獻,許多成語保留著股與此、歷史語詞和古代語法結構,這些特征與對外漢語教學的區域――現代漢語差別很大,留學生學習和接觸的主要是現代漢語,成語與習得者所處語境的疏離性加重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留學生在使用某些帶有歷史典故意味的成語時就會出現偏誤。

(二)教學者的方法不到位

1. 理論知識儲備不夠。教學者在漢語成語本體知識和二語習得理論方面儲備不足,以及對留學生母語國的文化不了解,知己而不知彼。造成對留學生學習成語的難度和盲點預測不準確,難點把握不到位。

2. 教學形式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依靠講解與練習的手段并不能滿足留學生的需要,未能充分利用發達通信手段,生動的語境展示不足,對成語的使用訓練偏少等。

(三)母語遷移

目的語中有些詞語的產生和發展與其民族的歷史密切相關,它們滲透了民族文化,積淀了民族的認知經驗和感彩。二語習得者不能準確把握這些詞語的文化內涵,往往將本民族母語文化背景知識帶入對這些詞語含義的理解中,就會造成理解偏差。

二語習得者在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會試圖借助于母語中的語音-詞匯-語義-句法等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母語與目的語對應關系的復雜性使得二者之間存在眾多相似的對應方式。在這些對應方式之間存在著競爭,到底哪些對應方式更容易掌握,學習者在解決這個矛盾時傾向于建立一對一的清晰對應關系,這符合經濟性的原則。韓語中包括很多漢源詞,其中也有很多成語和漢語成語有同源的關系,從總體來看,韓成語和漢語成語之間的同源關系的成語間存在有下列關系模式:同形同義-異形同義-同形異義.異形同義和同形異義這兩種情況就比較麻煩,很可能造成混淆,來自母語的影響很可能會帶來負向的遷移,加大學習難度。

三、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一)提高對漢語成語教學的重視度

提高對漢語成語教學的重視度漢語成語復雜的結構特征和語義特征是留學生學習漢語到達一定階段后所面臨的一大挑戰,也是中高級階段詞匯教學中的難點。留學生正確地掌握成語用法不僅可以擴充他們的詞匯量,提高漢語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還可以加深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促發他們對漢語學習的興趣。基于漢韓成語密切的歷史淵源關系,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它在對韓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利用韓國留學生母語背景的優勢,培養他們對漢語成語正確的認知、記憶和應用的能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針對韓國留學生出現的漢語成語偏誤及引發偏誤的原因,需要對成語形式、語義、語法和語用等方面進行教學設計,并結合在中高級階段漢語成語教學的經驗,采取靈活多樣的成語教學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文化溯源法”可以用來講解具有深層文化含義的漢語成語,追溯語源,了解文化內涵。“語境示例法”是給出典型用例#通過一定量有代表性的語境,讓留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實際交際中成語的具體用法,提高使用的準確度。

(二)教材的編寫

發展國別化的對韓漢語教材。來自漢字文化圈的韓國留學生,其獨特的母語和文化背景決定了他們與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在漢語習得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母語的正遷移"盡可能地減少負遷移"是漢語教材編寫者必須要考慮到的,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學習漢語的韓國留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設計專門的對韓漢語教材的需求就顯得更為迫切了。

國內目前的對韓漢語教材種類不是很多。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國別化漢語教材系列中有針對韓國留學生的漢語口語教程,即由李明晶主編的《對韓漢語口語教程》。但是類似的國別化教材數量還太少,包含的漢語成語的數量也不能滿足需要,編排也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綜上,韓國留學生成語習得偏誤的原因是多樣的,包括目的語的復雜性、母語遷移、教學等。建議適合留學生的國別化教材;加強語言對比方面的研究,減少母語的負遷移;加強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剖析學生成語習得過程,指導教學。

【參考文獻】

[1]朱正覺.《佛教成語在社會使用中的語義變化――以一些高頻四字格佛教成語為例》[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1

[2]石琳.留學生漢語成語偏于分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14

篇5

[關鍵詞]漢語成語;化學知識;語言藝術

[中圖分類號]H13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3115(2010)02-0079-02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對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進行概括性描述,創造出一種獨特語言表達形式――成語,它是漢語語言的精華。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化學知識,滲透著對事物本質的把握和精辟的總結。

一、自然肥料常識在成語中的體現

(一)刀耕火耨

火耕水耨,原指一種古老的耕種方法。裴《史記集解》引應劭曰:“燒草下水種稻,稻與草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復下水灌之,草死,獨稻長,所謂火耕水耨也。”古代山區農民播種前,常先砍去樹木,焚燒野草,用灰作為肥料,除了供給土壤鉀、磷等多種元素外,還可降低土壤酸性,但他們卻在長期實踐中認識到,草木灰能使莊稼長得更好。刀耕火耨這種原始的農業耕作方式,是一種科學種田方法,是古代農民對自然肥料不自覺的應用。

(二)腐草為螢

古人有腐爛的草轉化為螢火蟲的說法,認為螢火蟲是草腐爛之后生成的。其實是螢火蟲的卵產在水邊的腐草上,以致讓人們誤認為腐草為螢了。然而腐爛的雜草、蒿桿等物摻入土壤而成的腐草土含有豐富、持久的營養成分,是優質盆栽植物的肥料。古人的腐草為螢之說,確是一個美麗而又浪漫的神話。千百年來,人們給螢火蟲微弱的亮光賦予了傳奇的色彩,使它們的美麗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

(三)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頤《愛蓮說》贊美蓮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用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比喻身處污濁的環境卻依然能夠保持自己純潔的品格和高潔的人格。那么蓮花為何能出淤泥而不染呢?原來蓮葉的表面有一層茸毛和一些微小的蠟質顆粒,而且蓮花的表面結構非常細致,細致到納米級別的尺寸,使得表面不沾水,所以,灰塵或泥巴都無法吸附在表面上,故不能藏垢納污;而且蓮可以通過自身不斷新陳代謝,把污泥變成營養豐富的物質。對于美麗的蓮花,它腳下卑賤的污泥是使它大放異彩、茁壯成長的無價之寶,彌足珍貴,也使人們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二、水火在成語中的應用

(一)鉆木取火

火是物質燃燒所表現出的一種化學現象,是物質發生激烈氧化而質變的一種化學反應。人類用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萬年以前,利用摩擦所產生的高溫生火是一項最原始的技術發明。鉆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實現的。即因摩擦發熱而爆出火星來。《太平御覽》卷78引《禮含文嘉》說:“燧人始鉆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于禽獸。”人類支配了火,為實現一系列化學變化提供了條件,也為制陶、冶銅、煉鐵等創造了條件。

(二)水火不相容

燃燒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木柴、紙張燃燒引起的火災,一般來說,用水撲救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因為水本身不燃燒,且可以隔絕空氣,吸收熱量,降低溫度,從而使火熄滅。但水火不相容是有條件的,像汽油、化學溶劑等引起的火災,就不能用水撲救,因水的比重大于一般化學溶劑,使之漂浮在水面上,燃燒仍能繼續,這時只能使用沙子、化學滅火器等滅火了。“投泥潑水愈光明”不但水火相容,而且是“水助火威”。

(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這個成語出自《呂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杜弼《檄梁文》云:“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救火,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無辜被連累而遭受災禍。水之所以能滅火,一是因為水有冷卻作用:水遇到高溫的燃燒物質后汽化為水蒸氣,而水汽化時能吸收大量的熱,所以,水噴射到燃燒物質的表面上,就能使燃燒物質表面的溫度迅速下降,起到冷卻降溫的作用;二是有窒息作用:水與火焰接觸后,水滴轉化為水蒸氣,體積急劇增大,而水蒸氣能稀釋可燃氣體和助燃的空氣在燃燒區內的濃度,一般情況下,空氣中含有30%(體積)以上的水蒸氣,燃燒就會停止;三是有乳化作用:水滴與重質油品相遇,在油的表面形成一層乳化層,可降低油氣蒸發速度,迫使燃燒停止。

(四)杯水車薪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如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有個典故是說,從前有個樵夫砍柴回家,天氣炎熱,他推了滿滿一車柴草來到一家茶館門前。在屋里剛坐下喝了一口茶,就聽見外面有人高喊救火。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沖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著的柴車潑去,但絲毫不起作用,火越來越大,最后柴車化為灰燼。一杯水,微乎其微,既不能使一車著火的薪柴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又不能使柴與空氣隔絕,因此無濟于事。眾所周知,滅火的原理源于燃燒的條件:一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二是隔絕氧氣(空氣),三是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達到滅火的目的。

(五)當風秉燭

當在微風中劃燃火柴時,人們的習慣動作是用手護住火苗,怕被風吹滅。如果當風秉燭,后果將會怎樣呢?物質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刮風、吹風或鼓風,使氧氣流量增加,燃燒會更充分,若是爐火會越燒越旺,真所謂風助火威,但若是燭焰一吹就熄滅了。原來小火缺少的并不是氧氣,大風刮來,反而帶走了熱量,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使燭火熄滅。

(六)徙薪曲突

徙薪曲突的原意是搬開灶旁柴禾,將直的煙囪改成彎的,為預防火災。因人們已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亦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漢書•霍光傳》:“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在火患之前就先將柴薪搬開,蘊涵著預防重于補救的樸素思想。

在漢語中,以燃燒和滅火為題材的成語包含了百姓的生活經驗,寄寓了古代樸素的化學思想。這些成語本身也被賦予超過其本身含義的文化價值,充滿人民群眾的經驗和智慧。

三、成語中的金屬冶煉信息

(一)點石成金(點鐵成金)

傳說仙人用手一指就可以使石或鐵變成金子,方士稱能用丹珠將鐵點化成金子。《五燈會元》卷7靈照禪師“還丹一粒,點鐵成金”。歷代都有一些夢想點石成金的人,將“五金八石”加入煉丹鼎中,通過采用加熱、蒸餾、升華等過程,使低賤的金屬點化為黃金,但最終除了得到一些合金,色如金而無金性的“偽金”,幾乎一無所獲。

(二)趁熱打鐵、百煉成鋼

趁熱打鐵已是我們的日常用語,如對剛學習過的內容及時復習,就是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的把握,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趁熱打鐵。原意是指將鐵加熱近鐵的熔點時,鐵的硬度變小,便于鍛打加工。如果等鐵變冷了再來加工,就很難收到效果了。比喻事情發展到接近成熟的階段,一鼓作氣干下去。煉鋼是在高溫下使生鐵的含碳量降低到0.04%~2.3%的冶煉過程。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但取粗鐵煅之百余火,每煅稱之,一煅一輕,至累煅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煉不耗矣。”錘打燒紅的生鐵時,生鐵中的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轉變為鋼,也就是所謂的“百煉成鋼”。

(三)火樹銀花

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描寫了懸燈于樹的景象。柳亞子先生有“火樹銀花不夜天”的詩句,指燈火輝煌。而在今天,火樹銀花比喻燈光煙火絢麗。焰火,俗稱煙花,它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部裝有類似火藥的發射藥劑,上部裝填燃燒劑、助燃劑、發光劑及發色劑,發色劑內含各種金屬元素的無機化合物,它們在燃燒時顯示各種各樣的顏色,即化學上講的焰色反應。

[參考文獻]

[1]中學化學課程教材研究中心.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張純鑒,甄繼祥等編訂.漢語成語詞典[Z].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3]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M].北京:中華書局,1982.

[4]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5.

篇6

臥虎藏龍地豪氣干云秣馬礪兵鋒芒盡露,披星戴月時書香盈耳含英咀華學業必成。知道有哪些成語典故的可以值得摘抄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臥虎藏龍成語典故,供大家參考。

一、臥虎藏龍含義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或隱藏不露的人才。出處: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近義詞:藏龍臥虎。反義詞:野無遺才、藏污納垢。

二、臥虎藏龍典故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本以形容山石的形狀,后用“藏龍臥虎”比喻潛隱著的人才。《從心底里懷念我們的好市長》:“上海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向春《煤城怒火》十六章三:“臥虎山是藏龍臥虎的地方,抗日的英雄好漢全聚了來。”

并列比喻隱藏著人才。西門丁《丘雨紅燈》:“明知洛陽是藏龍臥虎之地,更兼有頭兒在此,我也會故布疑陣,提防對方請人助拳。”經常與“之地”、“的地方”等詞語連用。多指地方多有人才(個別場合也指隱藏著敵人),不可輕忽。臥虎藏龍

三、臥虎藏龍造句1.這所大學臥虎藏龍,人才濟濟。

2.京城里邊云高水深,臥虎藏龍,一張車牌的背后可能就隱藏著一個權勢人物.

3.他曾經為李安的“臥虎藏龍”擔任美術指導。

4.其實,很久以前我已認識李安,想起來是早于他拍攝“臥虎藏龍”,屈指一算,已有二十年了。

5.PS2臥虎藏龍游戲下載,給一個能用的模擬器.

6.臥虎藏龍:我愿意游蕩在你身邊,做七天的野鬼,跟隨你。

就算落進最黑暗的地方。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久的孤魂。

7.臥虎藏龍:就算墜入最黑暗的地方,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

8.每個人都說源生大陸是一個臥虎藏龍的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冷月將如何一層層的剝開這個世界的面紗。

9.青龍宗臥虎藏龍,有時候天才未必敵得過庸才,比如那位段宇軒。

10.看來中國區臥虎藏龍啊,能人異士還真是不少,開區第一天就有人將制藥術提升到6級卻沒人知道。

11.薛霖苦笑一聲,他已經猜到那白衣男子應該就是臥虎藏龍的男主角李慕白了。

12.看似貌不驚人卻臥虎藏龍的英華。

13.不一會,電影《臥虎藏龍》開始播映了。

14.看來鬼叔說得沒錯,這幾個人肯定是臥虎藏龍,真不知道這八門提督府里,還有多少只虎,多少條龍沒出現。

15.想不到此地竟然是一個臥虎藏龍局,而且此局所承龍氣乃是九州十條隱脈其中的一脈。

16.雖然說她長得好,但是在這叱咤風云的A大,在這臥虎藏龍的A大,也不會就只有她長得好看。

17.山林中每多臥虎藏龍,想不到我宋別離一生闖南走北,到。

18.城中高手如云,臥虎藏龍,不少修仙者都選擇在此創教立派。

19.不過據我看來,D班不會再有什么臥虎藏龍的人了!

20.以這一干人在京畿路臥虎藏龍的高手里,顏鶴發可以說是年高望重,他既是“迷天七圣”。

21.這雪劍宗,真是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

22.第一章臥虎藏龍天下事鬼使神差男女情。

23.也就是說在其他方面X學校那真的臥虎藏龍。

24.夏佑劫還好點,看來江湖上還是臥虎藏龍的,媽蛋,辛辛苦苦十幾年,跟人干起來怎么還是討不到半點好。

25.科迪斯怎么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C級傭兵團中,竟然臥虎藏龍,存在著兩名劍皇級別的強者,而且其中有一名還達到了劍皇高級。

26.神月國果然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我們裕傾國愿與神月國共結百年之好,成為友誼之邦。

27.神州浩土,廣袤無邊,間中臥虎藏龍,有無數修真煉道之士參悟天地造化,以凡人之身,具種種莫測威能。

28.且看宋毅在這臥虎藏龍的都市中如何不斷的超越極限,將一個個敵人踩在腳下,笑傲都市,問鼎巔峰!

29.原來,人家這里,才真正的是臥虎藏龍!看了記得收藏哦,點擊“加入書架”。

30.玄胡萍成了主流的西方觀眾,在1999年對他工作的基并于2000年當他贏得了金馬獎和香港電影獎,以表彰他的工作臥虎藏龍.

31.華夏,幾千年的傳承,果然是名不虛傳啊,神州大地地大物博,高人逸士數不勝數,就連民間也到處是臥虎藏龍。

32.自己一個宿舍,就遇到這么兩個神秘人物,看來這大學還真是臥虎藏龍啊。

33.蕭辰風點點頭,心里已經有了數,這天諾學府可以說就是一個臥虎藏龍之地,剛才他觀察到,除了伍虎外,王小輝的魄能除了木之魄,恐怕也含有水之魄。

34.神跡城熱鬧非凡,作為北方大城,其本身的特殊地理位置,城中可謂是臥虎藏龍,各個圣地古派都有分點駐扎于此,自然也就很有有人敢在這里滋事生非。

35.哎……是啊,此人之術僅次于我等一籌,卻堪與如此多人其名,此鎮當真臥虎藏龍,不顯山水。

36.孔令欣看到那個加價者年紀跟孟浩全相仿,不過氣勢上面卻比孟浩全差了很多,其貌不揚的一個人竟然能夠出手如此闊綽,看來B市真是個臥虎藏龍之地。

37.瓊崖山就在楊家村的后面,重山連著重山,向無窮的遠處延伸再延伸,似乎都能伸到天上去,其中的臥虎藏龍就不知有多少。

38.隨后炎霄毫不含糊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父皇我的修為停滯不前,孩兒想出去走走,散散心,順便去天宮學院瞧瞧,那里臥虎藏龍也許會碰到什么機緣也說不定”。

篇7

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須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須講求文法。

四曰,不作無病之。

五曰,務去濫調套語。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講對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語。

一曰須言之有物

吾國近世文學之大病,在于言之無物。今人徒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而不知言之無物,又何用文為乎。吾所謂“物”,非古人所謂“文以載道”之說也。吾所謂“物”,約有二事。

(一)情感《詩序》曰,“情動于中而形諸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謂情感也。情感者,文學之靈魂。文學而無情感,如人之無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謂“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

(二)思想吾所謂“思想”,蓋兼見地、識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賴文學而傳,而文學以有思想而益貴。思想亦以有文學的價值而益資也。此莊周之文,淵明老杜之詩,稼軒之詞,施耐庵之小說,所以復絕于古也。思想之在文學,猶腦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則雖面目姣好,雖能笑啼感覺,亦何足取哉。文學亦猶是耳。

文學無此二物,便如無靈魂無腦筋之美人,雖有秾麗富厚之外觀,抑亦未矣。近世文人沾沾于聲調字句之間,既無高遠之思想,又無真摯之情感,文學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勝之害,所謂言之無物者是也。欲救此弊,宜以質救之。質者何,情與思二者而已。

二曰不摹仿古人

文學者,隨時代而變遷者也。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周秦有周秦之文學,漢魏有漢魏之文學,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學。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進化之公理也。即以文論,有《尚書》之文,有先秦諸子之文,有司馬遷班固之文,有韓柳歐蘇之文,有語錄之文,有施耐庵曹雪芹之文。此文之進化也。試更以韻文言之。擊壤之歌,五子之歌,一時期也。三百篇之詩,一時期也。屈原茍卿之騷賦,又一時期也。蘇李以下,至于魏晉,又一時期也。江左之詩流為排比,至唐而律詩大成,此又一時期也。老杜香山之"寫實"體諸詩(如杜之《石壕吏》、《羌村》,白之《新樂府》),又一時期也。詩至唐而極盛,自此以后,詞曲代興。唐五代及宋初之小令,此詞之一時代也。蘇柳(永)辛姜之詞,又一時代也。至于元之雜劇傳奇,則又一時代矣。凡此諸時代,各因時勢風會而變,各有其特長。吾輩以歷史進化之眼光觀之,決不可謂古人之文學皆勝于今人也。左氏史公之文奇矣。然施耐庵之《水游傳》視《左傳》、《史記》,何多讓焉。《三都》、《兩水》之賦富矣。然以視唐詩宋詞,則糟粕耳。此可見文學因時進化,不能自止。唐人不當作商周之詩,宋人不當作相如子云之賦。即令作之,亦必不工,逆天背時,違進化之跡,故不能工也。

既明文學進化之理,然后可言吾所謂“不摹仿古人”之說。今日之中國,當造今日之文學。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前見國會開幕詞,有云,“于鑠國會,遵晦時休”。此在今日而欲為三代以上之文之一證也。更觀今之“文學大家”,文則下規姚曾,上師韓歐,更上則取法秦漢魏晉,以為六朝以下無文學可言,此皆百步與五十步之別而已,而皆為文學下乘。即令神似古人,亦不過為博物院中添幾許“逼真贗鼎”而已,文學云乎哉。昨見陳伯嚴先生一詩云:

濤園鈔杜句,半歲禿千毫。所得都成淚,相過問奏刀。萬靈噤不下,此老仰彌高。胸腹回滋味,徐看薄命騷。

此大足代表今日“第一流詩人”摹仿古人之心理也。其病根所在,在于以“半歲禿千毫”之工夫作古人的鈔胥奴婢,故有“此老仰彌高”之嘆。若能灑脫此種奴性,不作古人的詩,而惟作我自己的詩,則決不致如此失敗矣!

吾每謂今日之文學,其足與世界“第一流”文學比較而無愧色者,獨有白話小說(我佛山人、南亭亭長、洪都百煉生三人而已。)一項。此無他故,以此種小說皆不事摹仿古人,(三人皆得力于《儒林外史》、《水游》、《石頭記》。然非摹仿之作也。)而惟實寫今日社會之情狀,故能成真正文學。其他學這個,學那個之詩古文家,皆無文學之價值也。今之有志文學者,宜知所從事矣。

三曰須講求文法

今之作文作詩者,每不講求文法之結構。其例至繁,不便舉之,尤以作駢文律詩者為尤甚。夫不講文法,是謂"不通"。此理至明,無待詳論。

四曰不作無病之

此殊未易言也。今之少年往往作悲觀。其取別號則日"寒灰"、"無生"、"死灰"。其作為詩文,則對落日而思暮年,對秋風而思零落,春來則惟恐其速去,花發又惟懼其早謝。此亡國之哀音也。老年人為之猶不可,況少年乎。其流弊所至,遂養成一種暮氣,不思奮發有為,服勞報國,但知發牢騷之音,感唱之文。作者將以促其壽年,讀者將亦短其志氣,此吾所謂無病之也。國之多患,吾豈不知之。然病國危時,豈痛哭流涕所能收效乎。吾惟愿今之文學家作費舒特,作馮志尼,而不愿其為賈生、王粲、屈原、謝皋羽也。其不能為賈生、王某、屈原、謝皋羽,而徒為婦人醇酒喪氣失意之詩文者,尤卑卑不足道矣!

五曰務去濫調套語

今之學者,胸中記得幾個文學的套語,便稱詩人。其所為詩文處處是陳言濫調,“磋跎”、“身世”、“寥落”、“飄零”、“蟲沙”、“寒窗”、“斜陽”、“芳草”、“春閨”、“愁魂”、“歸夢”、“鵑啼”、“孤影”、“雁字”、“玉樓”、“錦字”、“殘更”,……之類,累累不絕,最可惜厭。其流弊所至,遂令國中生出許多似是而非,貌似而實非之詩文。今試舉一例以證之。

“熒熒夜燈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亂無據。翡翠衾寒,鴛鴦瓦冷,禁得秋宵幾度。幺弦漫語,早丁字簾前,繁霜飛舞。裊裊余音,片時猶繞柱。”

此詞驟觀之,覺字字句句皆詞也。其實僅一大堆陳套語耳。“翡翠線”、“鴛鴦瓦”,用之白香山《長恨歌》則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簾”、“幺弦”,皆套語也。此詞在美國所作,其夜燈決不“熒熒如豆”,其居室尤無“柱”可繞也。至于“繁霜飛舞”,則更不成話矣。誰曾見繁霜之“飛舞”耶?

吾所謂務去濫調套語者,別無他法,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親見、親聞、所親身閱歷之事物,—一自己鑄詞以形容描寫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達其狀物寫意之目的,即是工夫。其用濫調套語者,皆懶惰不肯自己鑄詞狀物者也。六曰不用典

吾所主張八事之中,惟此一條最受友朋攻擊,蓋以此條最易誤會也。吾友江亢虎君來書日:

“所謂典者,亦有廣狹二義。饾饤獺祭,古人早懸為厲禁。若并成語故事而屏之,則非惟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文字最妙之意味,在用字簡而涵意多。此斷非用典不為功。不用典不特不可作詩,并不可寫信,且不可演說。來函滿紙‘舊雨’‘虛懷’,‘治頭治腳’、‘舍本逐末’、‘洪水猛獸’、‘發聾振瞶’、‘負弩先驅’、‘心悅誠服’、‘詞壇’、‘退避三舍’、‘無病’、‘滔天’、‘利器’、‘鐵證’,……皆典也。試盡抉而去之,代以俚語俚字,將成何說話。其用字之繁簡,猶其細焉。恐一易他詞,雖加倍蓰而涵義仍終不能如是恰到好處,奈何。……”

此論極中肯要。今依江君之言,分典為廣狹二義,分論之如下:

(一)廣義之典非吾所謂典也。廣義之典約有五種。

(甲)古人所設譬喻,其取譬之事物,含有普通意義,不以時代而失其效用者,今人亦可用之。如古人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今人雖不讀書者,亦知用“自相矛盾”之喻。然不可謂為用典也,上文所舉例中之“治頭治腳”、“洪水猛獸”、“發聾振瞶”,……皆此類也。蓋設譬取喻,貴能切當,若能切當,固無古今之別也。若“負導先驅”、“退避三舍”之類,在今日已非通行之事物,在文人相與之間,或可用之,然終以不用為上。如言“退避”,干里亦可,百里亦可,不必定用“三舍”之典也。

(乙)成語成語者,合字成辭,別為意義。其習見之句,通行已久,不妨用之。然今日若能另鑄"成語",亦無不可也。“利器”、“虛懷”、“舍本逐末”,……皆屬此類。非此“典”也,乃日用之字耳。

(丙)引史事引史事與今所論議之事相比較,不可謂為用典也。如老杜詩云,“未聞殷周衰,中自誅褒妲”,此非用典也。近人詩云,“所以曹孟德,猶以漢相終”,此亦非用典也。

(丁)引古人作比此亦非用典也。杜詩云,“清新復開府,俊逸鮑參軍”,此乃以古人比今人,非用典也。又云,“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此亦非用典也。

(戊)引古人之語此亦非用典也。吾嘗有句云,“我聞古人言,艱難惟一死”。又云,“‘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此語未必是”’。此乃引語,非用典也。

以上五種為廣義之典,其實非吾所謂典也。若此者可用可不用。

(二)狹義之典,吾所主張不用者也。吾所謂“用典”者,調文人詞客不能自己鑄詞造句,以寫眼前之景,胸中之意,故借用或不全切,或全不切之故事陳言以代之,以圖含混過去。是謂“用典”。上所述廣義之典,除戊條外,皆為取譬比方之辭。但以彼喻此,而非以彼代此也。狹義之用典,則全為以典代言,自己不能直言之,故用典以言之耳。此吾所謂用典與非用典之別也。狹義之典亦有工拙之別,其工者偶一用之,未為不可,其拙者則當痛絕之已。

(子)用典之工者此江君所謂用字簡而涵義多者也。客中無書不能多舉其例,但雜舉一二,以實吾言。

(l)東坡所藏仇池石,王晉卿以詩借現,意在于奪。東坡不敢不借,先以詩寄之,有句云,“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傳觀慎勿許,間道歸應速。”此用藺相如返壁之典,何其工切也。

(2)東坡又有“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詩云,“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此雖工已近于纖巧矣。

(3)吾十年前嘗有讀《十字軍英雄記》一詩云,“豈有酖人羊叔予,焉知微服趙主父,十字軍真兒戲耳,獨此兩人可千古”‘。以兩典包盡全書,當時頗沾沾自喜,其實此種詩,盡可不作也。

(4)江亢虎代華僑誄陳英土文有“本懸太白,先壞長城。世無鉏霓,乃戕趙卿”四句,余極喜之。所用趙宣子一典,甚工切也。

(5)王國維詠史詩,有“虎狼在堂室,徒戎復何補。神州遂陸沉,百年委榛莽。寄語桓元子,莫罪王夷甫。”此亦可謂使事之工者矣。

上述諸例,皆以典代言,其妙處,終在不失設譬比方之原意。惟為文體所限,故譬喻變而為稱代耳。用典之弊,在于使人失其所欲譬喻之原意。若反客為主,使讀者迷于使事用典之繁,而轉忘其所為設譬之事物,則為拙矣。古人雖作百韻長詩,其所用典不出一二事而已。(“北征”與白香山“悟真寺詩”皆不用一典。)今人作長律則非典不能下筆矣。嘗見一詩八十四韻,而用典至百余事,宜其不能工也。

(丑)用典之拙者用典之拙者,大抵皆衰情之人,不知造詞,故以此為躲懶藏拙之計。惟其不能造詞,故亦不能用典也。總計拙典亦有數類:

(1)比例泛而不切,可作幾種解釋,無確定之根據。今取王漁洋“秋柳”一章證之。

“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浦里青行中婦鏡,江于黃竹女兒箱。空憐板話隋堤水,不見瑯琊大道王。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問永豐坊。”

此詩中所用諸典無不可作幾樣說法者。

(2)僻典使人不解。夫文學所以達意抒情也。若必求人人能讀五車書,然后能通其文,則此種文可不作矣。

(3)刻削古典成語,不合文法。"指兄弟以孔懷,稱在位以曾是(章太炎語),是其例也。今人言"為人作嫁"亦不通。

(4)用典而失其原意。如某君寫山高與天接之狀,而曰"西接杞天傾"是也。

(5)古事之實有所指,不可移用者,今往亂用作普通事實。如古人灞橋折柳,以送行者,本是一種特別土風。陽關渭城亦皆實有所指。今之懶人不能狀別離之情,于是雖身在滇越,亦言灞橋,雖不解陽關渭城為何物,亦皆“陽關三迭”、“渭城離歌”。又如張翰因秋風起而思故鄉之莼羹鱸膾,今則雖非吳人,不知莼鱸為何味者,亦皆自稱有“莼鱸之思”。此則不僅懶不可救,直是自欺欺人耳!

凡此種種,皆文人之不下工夫,一受其毒,便不可救。此吾所以有“不用典”之說也。

七曰不講對仗

排偶乃人類言語之一種特性,故雖古代文字,如老子孔子之文,亦間有駢句。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此三排句也。“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貧而無餡,富無而驕”。“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此皆排句也。然此皆近于語言之自然,而無牽強刻削之跡;尤未有定其字之多寡,聲之平仄,詞之虛實者也。至于后世文學末流,言之無物,乃以文勝。文勝之極,而驕文律詩興焉,而長律興焉。駢文律詩之中非無佳作,然佳作終鮮。所以然者何。豈不以其束縛人之自由過甚之故耶。(長律之中,上下古今,無一首佳作可言也。)今日而言文學改良,當"先立乎其大者",不當枉廢有用之精力于微細纖巧之末。此吾所以有廢駢廢律之說也。即不能廢此兩者,亦但當視為文學未技而已,非講求之急務也。

今人猶有鄙夷白話小說為文學小道者。不知施耐庵、曹雪芹、吳研人皆文學正宗,而駢文律詩乃真小道耳。吾知必有聞此言而卻走者矣。

八曰不避俗語俗字

吾惟以施耐庵、曹雪芹、吳研人為文學正宗,故有“不避俗字俗語”之論也(參看上文第二條下)。蓋吾國言文之背馳久矣。自佛書之輸入,譯者以文言不足以達意,故以淺近之文譯之,其體已近白話。其后佛氏講義語錄尤多用白話為之者,是為語錄體之原始。及宋人講學以白話為語錄,此體遂成講學正體。(明人因之。)當是時,白話已久入韻文,觀唐宋人白話之詩詞可見也。及至元時,中國北部已在異族之下,三百余年矣(遼、金、元)。此三百年中,中國乃發生一種通俗行遠之文學。文則有《水游》、《西游》、《三國》之類,戲曲則尤不可勝計。(關漢卿諸人,人各著劇數十種之多。吾國文人著作之富,未有過于此時者也。)以今世眼光觀之,則中國文學當以元代為最盛,可傳世不朽之作,當以元代為最多。此可無疑也。當是時,中國之文學最近言文合一。白話幾成文學的語言矣。使此趨勢不受阻遏,則中國乃有“活文學出現”,而但丁、路得之偉業,(歐洲中古時,各國皆有俚語,而以拉丁文為文言,凡著作書籍皆用之,如吾國之以文言著書也。其后意大利有但丁諸文豪,始以其國俚語著作。諸國踵興,國語亦代起。路得創新教始以德文譯舊約新約,遂開德文學之先。英法諸國亦復如是。今世通用之英文新舊約乃一六-一年譯本,距今才三百年耳。故今日歐洲諸國之文學,在當日皆為俚語。造諸文豪興,始以“活文學”代拉丁之死文學。有活文學而后有言文合一之國語也。)凡發生于神州。不意此趨勢驟為明代所阻,政府既以八股取土,而當時文人如何李七子之徒,又爭以復古為高,于是此千年難遇言文合一之機會,遂中道夭折矣。然以今世歷史進化的眼光觀之,則白話文學之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又為將來文學必用之利器,可斷言也。(此“斷言”乃自作者言之,贊成此說者今日未必甚多也。)以此之故,吾主張今日作文作詩,宜采用俗語俗字。與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如“于鑠國會,遵晦時休”之類),不如用二十世紀之活字。與其作不能行遠不能普及之秦漢六朝文字,不如作家喻戶曉之《水游》、《西游》文字也。

篇8

日本商人鴻池發現傭人在制酒間偷喝米酒,便走過去狠狠地批評了他,可傭人謊稱只是想品嘗一下新釀米酒的味道。

鴻池心想:這家伙不老實,不宜留在這里幫忙,便毫不客氣地要傭人收拾東西離開他的作坊。傭人十分惱怒,臨走時決定報復一下。他將火爐灰偷偷地撒進作坊的米酒桶,然后高興地離開了。

那時日本生產的米酒本就混濁,撒了火爐灰的濁酒一定賣不出去,傭人心里大概是這樣想的。然而,事情出乎意料。第二天早上,鴻池到放置米酒桶的作坊查看,驚奇地發現米酒桶底沉淀著一層火爐灰,米酒像變魔術似的變得清透。

沒想到火爐灰竟有澄清濁酒的作用!鴻池為自己的這一發現欣喜若狂,想到如果能把混濁的米酒變成透明的清酒,一定會銷路大開,于是馬上研究制清酒的方法。

經過多次試驗、改進,他終于發明了一種高效實用的濁酒清化法,并將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酒叫做日本清酒。日本清酒一上市,人們就刮目相看,賓館、飯店大量訂購這種酒以宴賓客。隨著日本清酒的源源售出,鴻池的名氣越來越大。

濁酒清化法的發明,屬于別人“弄拙”自己“成巧”。還有一種情況,則是自己“弄拙”自己“成巧”。

1856年,18歲的研究生威廉?亨利?珀金正在實驗室進行合成抗瘧疾特效藥物金雞納霜的工作,這種藥物必須從南美一種金雞納樹的樹皮中提取,價格十分昂貴。由于不知道金雞納霜的準確分子結構,珀金只有通過不斷試驗來摸索。

一天,他操作失誤,燒瓶中出現了一種瀝青狀的黑色殘渣。為了能夠繼續試驗,他只好去把燒瓶清洗干凈。考慮到這種黑色物質多半難溶于水,他準備用酒精清洗燒瓶,當加入酒精后,奇跡發生了:黑色物質被酒精溶解成了美麗奪目的紫色物質!

當時人們的衣物都是用難以保存且容易掉色的天然植物染料染色,而且色彩鮮艷度不能令人滿意,珀金馬上想到了用這種紫色物質去染布。可是,用這種物質染上色的棉布用水一洗,顏色就幾乎掉完了!

他沒有灰心,又用毛料和絲綢去試驗,結果發現這種無法在棉布上染色的物質,卻可以非常容易地將顏色染在毛料和絲綢上,而且比所有天然植物染料染的顏色都鮮艷,放在肥皂水中搓洗也不褪色。

這種紫色物質就是世界上第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染料――苯胺紫。苯胺紫不久便風行世界,珀金一下子成為了舉世公認的染料權威。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一些事情眼看失敗已成定局,然而有心人卻能弄拙成巧,獲得發明創造成果。弄拙成巧看似純屬偶然,但仔細推敲,我們會發現偶然中含有必然。

第一,要有人去“弄拙”。如果傭人不弄拙,哪有鴻池的偶然發現?因此,發明創造者要潛心于實踐,長期去“弄”,即使出了“拙”也不要灰心,這樣才有可能碰上“成巧”的機遇。

篇9

韓國人看上去好像很聰明并富于智慧。其他暫且不論。僅國民收入達到一萬美元,一躍成為發達國家這一點,就令人信然。如果沒有聰明的智慧,就不可能躋身于發達國家的行列。

但是,實際調查的結果證明,所謂的國民收入一萬美元竟是彌天大謊。就是說,韓國人充分發揮猴子般的聰明,編造了一個毫無根據的謊言,以欺騙世人。據說經過嚴密計算,韓國國民收入最高不過六七千美元。既然那么討厭淪為落后國家,迫不及待地要加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就應該不懈地努力,發揮聰明才智,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像兌了水的酒一樣的冒牌貨,究竟有什么意義呢?缺乏真正的智慧,像猴子般地耍小聰明,最終只能是欺騙自己。

韓國將1994年到2001年定為“訪問韓國年”。不丟人嗎?既然面向全世界公然宣稱“訪問年”,就應該準備好給觀光客人看的東西,但是據說什么都沒有。如果勉強說有,也不過是以廉價著稱的南大門市場。

自稱有五千年歷史,最近又加上一千年,吹噓有六千年歷史的韓國的觀光勝地,不過是廉價市場而已,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像韓國人那樣以本國悠久歷史及燦爛文化而自豪,并以勤勞智慧而孤芳自賞的民族,在世界上都是極為罕見的。但是一旦訪問這個國家,就會讓人吃驚地發現,沒有什么可看的東西。說起文化遺產,充其量不過是把古代文明大國――中國的某個角落里的碎片照搬過來,勉強裝飾門面的寒酸東西。直言不諱地說,找遍韓國也找不到一點可以稱為燦爛文化和五千年智慧的東西,這就是現實。

不漂亮的女人就等于“殘疾人”

韓國人認為,如果在一群日韓女人中挑選出10個最有魅力的女人,那么其中必有8-9人是韓國女人而不是日本女人,因為韓國漂亮女人占的比重比日本大。

在韓國,有一種觀念:“漂亮才稱得上是女人”,特別是適齡女性。韓國女人如果不漂亮,就很難結婚。如果是沒結婚的老處女,通常就會被看做是丑女人,這樣的女人僅憑外表就讓人疏遠。在韓國,長得不漂亮,會被當做“殘疾人”,而且對女性來說是非常不幸的事。

韓國女性對自己的面孔不滿意,即便是化濃妝也無法遮掩時,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做整容手術。在韓國,不美的女人為了贏得美,而原本漂亮的女人為了完美,竟然果斷地將自己的面孔加以修改。最近,韓國男人中做整形手術者也多了起來。

在韓國就是這樣,只要容貌出眾,其價值很可能得到巨大的提升。這反映出了韓國只重視外表的一種社會傾向。

韓國人骨子里含有過于不服輸的勁頭

每次去韓國,總會遇到讓人驚嘆的事。韓國人的確非常聰明。在我所結識的韓國人里,倒是沒有一個愚蠢者,反而都是聰明絕頂之士。奇妙的是韓國是個到處可見聰明者的“聰明半島”。

像韓國這般不服輸的民族,在東方,不,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

韓國人無論在什么地方生活,都喜好自吹自擂,無論身處何處,都想管閑事、出風頭,且固執己見,把輸給別人看做是最大的恥辱,這是韓國國民性的最大特征。住在美國、中國及日本的韓國同胞,當然也體現出這種特征。我想這是因為他們的骨子里有一種無論如何也不服輸的勁頭。

在韓國或日本同韓國人交往時,也有爭吵的時候,可能因為我的韓語不好的緣故吧,在我的記憶里,自己一次也沒有贏過。韓國人哪怕是明知有錯,也要厲聲雄辯,因為誰都是絕不肯服輸的。

韓國人在服裝及外表上花費的心思很大,他們的一大特征是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這也是決不能次于對方的一種虛榮心理在作怪。

韓國人為什么把中國人看成傻瓜

韓國人都重視服飾,連衣服都穿不好的人,會被看不起的。所以,韓國人把不講究穿著的中國人看成是蠢貨,似乎亦是順理成章的。

在中國長期工作的韓國教授、隔幾日就往返中國一次的韓國商人及到中國旅游的韓國游客很多。這些人在同我談起中國時,有一句話是他們必須要講的:“為什么中國有那么多蠢笨的人?”他們說這番話時的表情很值得一看,因為那是一副覺得韓國遠比中國“發達”得多的傲慢表情。于是我只好苦笑不已地應付了一句:“是呀,韓國沒有蠢人,所以才會這樣想吧!”

我每次回中國都深有感觸的是,中國的工人、農民在穿衣打扮及化妝等方面根本不費心思。所以,他們的穿著顯得過于寒酸,在韓國人看來像傻子似的。然而,不能因為他們看上去像傻子,就認定他們是傻子而冷眼相看。

其實,韓國人并不了解中國人“假裝愚蠢的驚人的智慧”。在中國的知識階層中,最流行的一句成語便是“難得糊涂”。這句成語說的是,“成為賢者固然不易,但當傻子也絕非易事,賢者想當傻子就更難了。”這近似于日本“智鷹隱爪”的說法。中國多數文人政客都將“難得糊涂”作為身處復雜社會環境中的終生座右銘。

明明知道卻故作不知,這并非能簡單做到的事。假裝不知的慎重態度,這種充滿智慧的做法,遠比妄稱自己百事通的輕率行為顯得層次高多了。

篇10

從古至今,玉一直是人們喜愛和關注的對象。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出現玉的字眼、成語、典故多達二百多處,且皆是褒義之詞,尤以成語為多, 如:玉樹臨風、冰清玉潔、瓊漿玉液、金口玉言、金玉滿堂、金科玉律等等。古人惜玉、珍玉,在今人看來,似乎有點匪夷所思。據《禮記?玉藻》記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由此可見一斑。

“黃金有價,玉無價”,古人之所以喜愛玉,是篤信玉為吉祥之物,隨身攜帶能保安康、降福澤。現如今,人們在本命年里,也常常會在脖子上用紅繩系掛一枚生肖屬相的玉飾品,希望取其吉祥之意,在一年里能得平安、避災禍。玉飾品的種類發展到今天也日趨豐富,涉及頭飾、手飾、頸飾、胸飾、腰飾,例如玉牌、掛件、吊墜、項鏈、手鏈、手鐲、腰帶、玉佩、扳指、戒指、臂鐲等等。可以說,當今流行的飾品類型,玉石幾乎都有涉足。甚至于連車飾、包鏈這類裝飾物,也已出現了玉石材質的物件。能在琳瑯滿目的珠寶世界里立穩腳跟,并擴大領域范圍,玉飾品因何獨領?

玉飾品的諸多價值體現

其一、玉飾品所體現的裝飾價值。玉石通常質地細膩,紋飾富麗,色調光潔,所以經過精心雕琢后的玉飾品本身總帶有溫潤靈秀的特質,襯得佩戴玉飾品的人也別有一番韻味。

其二、玉飾品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在我國的歷史上,玉的佩戴范圍異常廣泛,帝王佩之以示天意,士大夫佩之以炫耀高貴,市民佩之以示品格和風雅。孔子學說中提到玉有“十一德”。東周時,王室與各路諸侯為了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以腰下的玉佩系列更為復雜。清代后,出門不佩戴玉飾品更被認為是衣冠不整。

其三、玉飾品本身所蘊含的藝術價值。玉的美,不僅在于材質的自然美,更在于雕琢和蘊含之美。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一件精美的玉器,從選料開始就要十分仔細。玉的原生只是一塊粗陋濁重的褐色頑石,美玉是這顆石的心,需要細心地琢磨,方可發掘其美質。選定好一塊玉石后先要“開料”,就是把玉石按照初步的設計切割成比例適當的大小,然后將表面的雜質剝去,顯露出玉石的本色。根據玉石的材質、形狀、顏色,設計師們開始做細部的設計,根據設計將整塊玉石切割出基本的形狀,然后按照設計初稿開始精雕細刻。因為玉器制作格外講求量體裁衣、因材施藝,所以工藝師往往還要邊雕刻、邊補充設計,進行精工細作。能工巧匠善用玉石的自然形狀、色澤、質地、紋理和透明度,創作出許多巧奪天工、妙趣天成的珍品。一件美玉經過選料、開料、剝皮兒、碾琢后,還要進行數次拋光,這樣玉石本身的光澤和色彩才能展現出來。十幾道工序過后,玉石方雕琢成器,成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其四、玉飾品還有其神奇之處:保健與醫療的價值。兩千多年前,玉石就被用于醫療保健。古人認為玉石是陰陽二氣的精純,相信它對人體健康有著神奇的作用,在我國民間,平民百姓也素有佩戴美玉的風俗習慣,就是希望能預防和治療疾病。《神農本草》、《本草綱目》等古代醫藥名著中都有記載:玉石有“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發,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等療效。另外,醫藥名著中還記載有100多種玉石用于內服外敷的治病方法。因而,玉石自古入藥,對于療疾和保健具有極好的作用。通過現代生物、物理、化學分析,發現許多玉石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十多種微量元素:如金、銀、硅、鋅、鐵、硒、鎂、錳等等。又根據中醫理論,玉石是一種蓄“氣”最充沛的物質,所以經常佩戴使用玉石飾品,就能使這些有益的元素通過皮膚的穴位浸潤,進入人體,從而平衡陰陽氣血的協調,有益于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玉石還具有奇妙的物理特性,如天然金剛石能吸收太陽中的短波波段,使它成為紫外線的理想“儲存器”,為人體消毒殺菌。又如黃玉、水晶石在進行精密加工的打磨過程中,會使這些效應聚焦蓄能,形成一個電磁場,并能與人體發生諧振,從而促使人體內部各種功能更加協調、精確地運轉。故有中醫說:“有的病吃藥不能醫好,而經常佩戴玉器卻能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

其五、玉飾品的收藏與投資價值。事實上,玉飾品的價格并不好定奪。據有關人員介紹,目前專業人士只能通過儀器來鑒定一塊玉是否經過了加工,使價格有個大致的標準,但如果進一步量化,并不太可能,因為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鑒賞角度,而國家對玉飾品也沒有明確的衡量標準。而專家認為,玉飾品作為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其價格應該可以量化。否則,它根本不可能在市場上流通,也不能用于交換。“玉無價”是指把它當作一件藝術品,從藝術鑒賞的角度出發,其價格存在不確定性,但具體到一件實際存在的商品,應該能夠根據其自身的質地、顏色等方面做出明確的價格標準。但即便關于玉飾品的價格爭議頗多 ,若從收藏與投資的角度看,玉飾品仍為上上之選。首先,與書畫、陶瓷類收藏品種相比,玉飾品具有便于保存的特點;其次,玉飾品美麗稀有,其質地屬不可再生資源。近兩年,人們越來越注意到玉飾品的這一特點,玉石原料的需求量不斷攀升,玉石原料的價格也呈直線上揚態勢。成本的提高必然使產品本身的售價提高,玉飾品的價值同樣也會隨之增長。

玉飾品的真偽鑒別

挑選玉飾品有點像“閉著眼睛過河”,因為它不按重量計價,也沒有含量、等級等其他明確標準,成色也都是見仁見智,普通人只能把“寶”壓在大商場的信譽上。但如果準備進行玉飾品的收藏或投資,就必須得掌握一些鑒別玉飾品真偽的知識,現將其摘錄如下:

1、 水鑒別法: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為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

2、 手觸摸法: 真玉若用手觸之會有冰涼之感。真玉放在手里一掂,手感沉重,假的掂起來較輕飄。真玉較堅硬,用刀劃無痕跡,假的則較軟,刀割見痕跡。

3、視察法:將玉器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真玉溫潤光澤,半透明不透明都有,玉器中夾有棉絮狀或其他雜質,乃正常現象。假玉器則沒靈氣,色澤干枯,灰暗呆板,有的內中還有氣泡。

4、放大鏡觀看法:將選購的玉器放在放大鏡下觀看,主要是有無裂痕,無裂痕者為上乘優質玉,有裂痕者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價值亦大減,裂痕越多越明顯的,價值也就越低。另外,真玉的斷口參差不齊,物質結構較密。假的斷口整齊發亮,乃玻璃類東西;斷口物質結構粗糙,無蠟狀光澤的是石頭一類。用七倍以上的放大鏡細細觀察,鑒別其邊、角、洞、鏤空、刻線的地方,于細微處可發現假貨的蛛絲馬跡。

5、懸物法:把鑒定物用線騰空吊起來,輕輕敲擊,真玉器聲清脆悅耳,悠揚致遠。假的無美妙聲音發出。(此法適用于稍薄的玉掛件)

6、舌舔法:用舌尖舔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

玉飾品的養護

古人講養玉,一個“養”字,不僅道出了玉是有生命的物質,而且內中包含了許多學問。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要點:

1、避免與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雖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破壞,有暗裂紋,這就大大損害其完美度和經濟價值了。

2、盡可能避免灰塵。日常玉器若有灰塵的話,宜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黏著于表面,應以溫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沖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污劑液。若灰塵長期未得到清除,則可請生產玉器的專業工廠、公司,用專門的超聲波清洗并進行保養。

3、佩掛件不用時要收好。最好是放進首飾袋或首飾盒內,以免擦花或碰損。如是高檔的翠玉首飾,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積塵垢,影響透亮度。

4、盡量避免與香水、化學劑液、肥皂和人體汗液接觸。眾所周知,汗液帶有鹽分、揮發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觸太多的汗液,佩帶后又沒即刻抹拭干凈,即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有的鮮艷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為翡翠愈多接觸人體,用汗液等溫潤會愈好,其實這是一大誤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脫胎的過程,需人的體溫幫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瑩通透,不須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辦法會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過多接觸汗液,則容易變成淡黃色,不再純白如脂。

5、避免陽光長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陽光的曝曬,因為玉遇熱膨脹,分子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瑪瑙等受到高熱會發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熱源。

6、佩掛件要用清潔、柔軟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纖維質硬的布料。鑲有鉆石、紅藍寶、祖母綠等寶石的玉首飾,也只宜用干凈的白布揩擦,將油脂、塵埃、雜質、濕氣或汗液抹掉,這樣有助保養和維持原質。

7、玉器要保持適宜的濕度。玉質要靠一定的濕度來維持,尤其是水膽瑪瑙、水晶類的玉器。水膽瑪瑙在形成時期,里面就存 有天然水,若周圍環境不保持一定的濕度,很干燥的話,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發,從而失去其收藏的藝術和經濟價值。

相關鏈接

古人賞玉不僅在于把玩,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功用,佩玉能使人的行為舉止有節度、高雅。原來,古人禮服有兩套相同的佩玉,腰的左右各佩一套,每套佩玉都用絲繩系連著。上端是一枚弧形的玉叫珩,珩的兩端各懸著一枚圓形的玉叫璜,中間綴有兩片玉,叫做琚和,兩璜之間懸著一枚玉叫做沖牙。走起路來,沖牙和兩璜相撞,發出鏗鏘悅耳的聲音。我們可以作一個這樣的設想,如果佩玉之人的行為舉止過于夸張激烈,那么沖牙與兩璜之間的相撞之聲將不再是悅耳動聽,而是雜亂無章。正是沖牙和兩璜之間相撞發出的聲音起著制約人們行為舉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