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天的古詩范文
時間:2023-03-19 13:56: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秋天的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嗾人狂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
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p>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宋•寇準《書河上亭壁》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聲甘州》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
宋•柳永《八聲甘州》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宋•柳永《八聲甘州》
篇2
秋天的早晨走在田野的小路上,看著那一望無際的橙黃色的稻谷,農民伯伯在辛勤勞動著,正是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換來我們的美好生活。
《憫農》這首詩不正說明了農民伯伯的辛苦嗎?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能白白浪費農民伯伯的汗水。
秋天的早晨我們走在田間小路上,看著那碧綠青翠的青草培育著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珍珠——露珠,腳在青草與露珠間劃動便也就沾上了那晶瑩透亮的珍珠,并還帶著一絲絲涼意,呼吸著那清新的空氣,使人感到心曠神怡,心情開朗,充滿著精神并散發著那青春蓬勃的朝氣。
秋天的早晨,是充滿朝氣的,是快樂的,是美麗的,是喜悅的,是豐收的,清涼的。
相關鏈接:
古詩《憫農》一 唐 李紳
古詩《憫農》二 唐 李紳
《秋天的雨》關于描寫秋天的學生作文
篇3
然而,詩詞語言含蓄凝練,意味雋永,常?!把越歼h”。我們固有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遇字必解,理性分析,一一對應地用現代漢語來解讀那充滿靈性的詩句,往往沖淡了詩句的靈性,失去了詩的神韻,吃力卻不討好。再加上時代的久遠、生活環境的迥異、思想認識的差異,古詩詞與學生感情之間勢必存在著較大的距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對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往往只停留在平面狀態。那么,怎樣才能在解讀詩句的同時,保留古詩的獨特韻味,使學生立體地感悟古詩意境,真切地與詩人對話、溝通,并產生情感的共鳴呢?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以詩解詩”是引領學生步入詩歌殿堂的一座橋梁?!耙栽娊庠姟保?用詩意的解讀,讓學生在詩意盎然的氛圍里去學習古詩詞,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音樂美、形象美、意境美,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同時又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詩詞名句,可謂一舉多得。而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古詩詞已有一定積累,初步形成分析理解能力,具備“以詩解詩”的主觀條件。所以,詩詞教學,必須跳出傳統的字義――句義――情感分析“三步走”的舊模式,走“以詩解詩”的新路子。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以詩解詩”古典詩詞教學的理解與思考。
一、深厚的古詩詞積累,是“以詩解詩”的基礎
要想以詩解詩,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必須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我以小學低段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和小學語文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為藍本,階段性開展師生背誦古詩文比賽。這激發了學生的熱情,點燃了學生的興趣,很短的時間內大部分學生對這100多首詩都能熟讀成誦,還有部分學生利用假期積累了更多的詩詞。這樣,學生中逐漸形成了古詩詞學習的熱潮?,F在他們每個人的古詩積累量都已經超過了150多首,有的甚至達到了200多首。
二、觸發――“以詩解詩”的重要能力
在“以詩解詩”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培養一種觸發的能力,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學新古詩時,覺得與先前學過的某一首詩有某種相似之處,這也是觸發。在教學古詩時要經常去錘煉學生觸發的本領。如學生學了《贈劉景文》這首詩后問:像這樣描寫秋天雖然蕭條冷落,但仍給人帶來生機和活力的古詩還有很多,你能找到這樣的詩句嗎?杜牧寫的《山行》深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痹娙艘哺拍梁吞K軾一樣,對秋天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鼓勵人們像鶴那樣振翅高飛,大展鴻圖。練就了觸發的真功夫,學起詩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像滾雪球似的,以一帶幾,久而久之,“以詩解詩”學生就能培養一種觸發的感悟能力。
三、拋磚引玉,“以詩解詩”的幾種方法
1、同類引入――互相生發。在古詩詞學習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共性,如有的都是送別詩:《贈汪倫》、《別董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有的都是描寫春天的古詩:《春曉》、《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等;有的都是描寫夏天的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山亭夏日》、《夏日南亭懷辛大》等;有的都是描寫冬天的古詩:《江雪》、《冬景》、《夜雪》……。因此,我在教學某一首古詩時可適當地引用同一類型的詩詞名句,有助于擴大閱讀效果,有利于讓學生立體地多頻道地接收。例如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以目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感情。最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借景抒情,詩中的“孤帆”、“碧空盡”、“唯見”等詞無不浸透著詩人與友人的情意。這給缺乏這方面情感經歷的學生帶來了理解上的困惑。這時,教師可以引入學生已學過的送別詩,以歌送別詩,如《贈汪倫》;以物送別詩,如《別董大》;以酒送別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等,再組織學生進行反復吟誦,這樣,埋藏在學生心底的情感就有可能被煥發。一旦煥發后,讓學生再來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心中便有了幾多的感觸。學生體會到的,除了依依惜別之情,還有對友人的祝福,祝友人前程似錦,愿兩人的友誼天長地久,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
2、意境引入――降低難度。意境,是創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人截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設出一種畫外有畫、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反映生活本質。入境,是對意境的體悟,是讀詩的根本。但是,由于年齡、閱歷的原因,體悟古詩的意境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生硬地解說、灌輸,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喪失詩歌的靈性與韻味。而引用一些具有相同意象意蘊的詩句加以對比或佐證,代替生硬的講解,以詩解詩,引導學生領悟意象的深層意蘊,從而讓學生進入"悠悠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藝術境界,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古典文化的豐富內涵。
篇4
1、我會寫:寫出小寫字母相對應的大寫字母。
a()g()j()t()d()m()
2、我會連:把生字和相對應的讀音用線連起來。
zhǔnshuíliènǎozhūsāichá
獵準誰豬腦察塞字
詞句部分
1、我會看拼音寫詞語。yuánláiyīnwèicǎoméidìdi()()()()qímiàonǎinaiduìwulínghuó()()()()
2、我會正確區分這些字,會組詞。在()睛()苞()再()晴()包()及()己()做()急()已()作()
3、我會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的草地()的小河()的李子奇怪的()歡快的()美妙的()sǎn一()河兩()云三()傘四()書五()樹葉六()眼睛七()橋八()豬九()鞋
4、我會在括號中寫出帶點詞的反義詞。
(1)春去花還在,人()鳥不驚。
(2)影子在(),影子在右。
(3)我打開作業本,()上語文書。
5、我會把這些句子補充完整,還會給句子加標點。
a)九色鹿真b)在枝頭c)是誰d)像
閱讀部分閱讀短文我能行。
大自然的
春天的樹上,長出嫩(nèn)嫩的芽瓣(bàn);夏天的樹上,掛滿肥肥的葉片;秋天的樹上,樹葉涂(tú)滿鮮紅和金黃;冬天的樹下,樹葉落地化成土壤(rǎng)。落葉是大自然的郵(yóu)票,把一年四季寄(jì)給你,寄給我,寄給大家。
(1)在下列詞語中,選擇一個最合適的詞,把短文的題目補充完整。落葉郵票葉片一年四季
(2)填空a、一年有、、、四個季節。b、春天的樹上,芽瓣是;夏天的樹上,葉片是;秋天的樹葉顏色有和;冬天的樹下,滿地是。c、大自然的郵票指。
拓展部分
1、我會填。
(1)古詩《春曉》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古詩《》也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
(2)《糖果雨》這篇課文真有趣!我多么希望能下一場()雨啊!
(3)這學期有好多節日呢!我知道5月()日是勞動節。5月的第()個星期是母親節。在這天,我對媽媽說()!()月()日是兒童節,那天游園活動真快樂啊!
2、我會設計。
在世界上,有好多奇妙的橋:玻璃橋、紙橋、鹽橋……如果我是橋梁專家,我會用()來造一座奇妙的()橋!
篇5
1.認識“亦、妝”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詩的意境,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天,蘇軾和他的朋友坐船游西湖,他們一邊飲酒,一邊欣賞西湖的美景,起初還是陽光明媚,后來突然下起了雨。蘇軾被這奇妙的景象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句。那就是――飲湖上初晴后雨。(生齊讀課題)讀詩題,也要讀出節奏來。(師畫節奏:飲/湖上/初晴后雨)按照節奏,再齊讀一遍詩題(生再次齊讀)。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詩人筆下的西湖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抽讀字詞。(課件出示,指名認讀,評價后齊讀)
3.抽讀詩句。(課件出示,指名讀,評價后齊讀)
4.師范讀,劃分節奏。(配樂范讀)
一邊聽老師讀,一邊畫出古詩的節奏。課件出示劃分節奏的詩句,學生對照檢查。
5.再次指名讀古詩。師生評價后再讀。(分小組或男女生賽讀,再全班齊讀)
6.同學們真不錯!大家已經會讀古詩了,接下來該做什么?(理解詩意)你知道哪些理解詩意的方法呢?(出示自學提示,學生一起讀一讀)讀完了嗎?接下來,請大家自由讀古詩,用這些方法學習古詩,理解詩意,和同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三、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1.品讀“水光瀲滟晴方好”
(1)剛才讀了詩題,我們就已經知道,詩人描寫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么詩中的哪一句是寫西湖晴天的美景呢?(出示第一句詩)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詩?其余同學一邊聽,一邊想:這句詩描寫的是西湖的什么?(板書:水)
(2)晴天西湖的水怎么樣?詩也用哪個詞來描寫此時西湖的水?(板書:瀲滟)“瀲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孩子們拿起書,我們一起來讀讀注釋。(出示瀲滟圖片)同學們,這就是波光閃動的樣子,這就叫水光瀲滟。
(3)晴天的西湖就是如此的美!假如你就是蘇軾,在萬里無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在西湖之中的游船上,迎著徐徐微風,你愜意地舉起酒杯。這時,除了波光閃閃的湖面,你還會看到哪些美景呢?(生自由想象說話,師隨機點評)
2.品讀第二行詩“山色空蒙雨亦奇”
(1)剛剛還是艷陽高照,突然間又下起雨來了。蘇軾所見到的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樣的呢?你從哪句詩知道的?(出示第二句詩)這里是寫雨天的什么?(板書:山)(指名讀,齊讀)
(2)詩人用了一個什么詞來描寫此時的山?(板書: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請拿起書,我們一起來讀讀注釋。(指著空蒙圖片)這就是云霧迷茫的樣子,這就叫山色空蒙。我們張家界的天門山也經常是雨霧迷茫的樣子,這也可以叫做“山色空蒙”。
(3)雨中的群山云霧迷茫,就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若隱若現,恍如仙境一般,詩人不禁贊嘆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板書:奇)如此美麗的景色,詩人用一個“奇”字來概括了雨中西湖的特色。我們再一起來讀讀,讀出它的美妙,讀出它的神奇。(生齊讀)
(4)引讀前兩句詩,品出韻味
其實,一句詩,你仔細品讀,就會讀出它的韻味。我們再來看這兩句詩:晴天的西湖是――水光瀲滟晴方好(生齊讀),雨天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齊讀)
風和日麗,當我們漫步西湖邊,我們會贊嘆道――水光瀲滟晴方好(男生讀)
細雨蒙蒙,我們蕩舟西湖中,我們也會贊嘆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女生讀)
3.品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一天之中,蘇軾享受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兩種不同的美,見到如此美景,詩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了誰?(板書:西子)你從哪兒知道的?(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
(2)知道西子是誰嗎?(西施)西施又是什么人呢?(生自由答,師略作補充)
(3)詩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是因為他們都很――美!西施到底有多美?哪一句詩告訴了我們?(出示第四句詩,生齊讀詩句)
(4)淡妝和濃抹,是兩種不同的裝扮,你知道各有什么特點嗎?(學生自由談,淡妝素雅,濃抹鮮艷明麗)
舞臺上那些漂亮的演員們鮮艷亮麗的裝扮是――濃抹,
生活中那些愛美的女孩子清新淡雅的裝扮是――淡妝。
(5)那西施是著淡妝好呢還是濃抹好?詩人是怎樣說的?(都好,總相宜)
(6)西施天生麗質,無論是化淡妝,還是化濃妝,都是那么的合適。這西湖就像西施一樣,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不管是清晨還是黃昏,不管是春天還是秋天,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都是那么奇妙無比,令人神往。想到這里,詩人不禁贊嘆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出示三、四句,生齊讀)。
四、拓展延伸,積累詩句
1.西湖美景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前去觀賞,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出示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是詩人楊萬里筆下夏天的西湖。
2.請大家自己讀讀古詩。(學生自由讀)
3.全班齊讀。
篇6
一、定位單元主題,形成整體教學主線
單元整體備課的關鍵就是能準確地定位單元整體教學主題,并以此為線索去研究每篇課文與它的對應點,形成整體教學主線,從而保證教學的整體性和高效性。我們一般是從單元習作要求入手,結合口語交際、單元導讀來考慮這一問題。
如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習作要求是:“選一幅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先跟同學說一說圖畫的內容,再寫一寫你選的或畫的畫。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寫好后讀給同桌聽,根據他的意見認真改一改。再把習作和圖畫一起貼在教室里讓大家欣賞?!痹鯓硬拍軐懞眠@篇習作?那就是要從閱讀課文中學習觀察的方法、寫作方法。再看單元導讀是這樣說的:“現在正是金秋時節。我們已經看到了她繽紛的色彩,聽見了她美妙的聲音,分享了她帶給我們的快樂。讓我們隨著課文的學習,進一步發現她的美麗,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筆,描繪我們心中的秋天?!憋@然,“隨著課文的學習發現秋天的美麗,感受秋天的美好”――體會秋天里的景色(色彩、聲音、氣味等)特點、秋天里活動帶來的歡樂,就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描繪心中的秋天”――從不同的方面抓住特點寫出秋天的美好,秋天里的歡樂,就是習作教學的重點,也就是我們整體教學最終的落腳點。
二、溝通內在聯系,設計整體教學策略
單元整體教學主線確定后,接下來要研究的是如何根據每篇課文的特點將它一一對應落實的問題,即要“溝通整體與部分間的內在聯系”。
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秋天”為主題,安排了4篇課文,從多角度來表現了秋天的美好。精讀課文《古詩二首》(《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由“看到的”到“想到的”,表達了在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風箏》從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到不同心情的描寫,表現了孩子們在秋天里活動的歡樂;《秋天的雨》和略讀課文《聽聽,秋天的聲音》從顏色、氣味和聲音等方面描寫了秋天的美好景色。根據單元整體教學主線和對課文的分析,我們可把每篇課文的對應教學要點整體設計為:
從《古詩兩首》中學習發現和感受秋天,要注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從《風箏》一課學習發現和感受“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特別是“心情什么樣”。
從《秋天的雨》一課學習從色彩、氣味和聲音等方面觀察和感受秋天,表現秋天。
從《聽聽,秋的聲音》一課學習怎樣聽聲音,感受秋天的聲音,特別是用心去聽,展開想象去感受。
不難看出,這樣設計會較好地避免過去那種單篇孤授、面面俱到,但對實際教學又無較大指導作用的“單課式備課”的弊端,使各課教學能前后照應,形成具有較強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
三、放眼單元整體,統籌整體教學活動
實踐證明,各項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單元教學主線整體安排這些活動,能更有效提高單元整體教學效益。
1.演講。為了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自動化和敏捷性,我們提出了每節課安排5分鐘演講的要求。演講內容和主題的設計,也要對應著單元整體教學主線來確定,而且題目要小,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切忌隨心所欲,漫無目的。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圍繞著“描繪心中的秋天”這一主線,可作如下安排:
《古詩二首》第一課時圍繞“金秋的詞語我知道”展開,讓學生把積累的關于秋天的詞語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第二課時“用秋高氣爽、心曠神怡說一段話”,鍛煉學生用詞造句,善于表達自己心情的能力。
《風箏》第一課時以“早晨的空氣真清新”為題,重點突出自己的感受。第二課時以“早晨走出家門,呼吸著涼爽、清新的空氣,仰望著瓦藍瓦藍的天空,我……”為提示,重點落腳在對自己心情的描述上。
《秋天的雨》第一課時以“花壇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為題,重點讓學生描述對顏色的觀察和感受。第二課時以“金秋時節,瓜果飄香……”為提示展開想象,重點突出氣味的描述。
《聽聽,秋的聲音》以“我聽到了蟋蟀的歡叫聲”為題,圍繞秋天里的聲音展開演講。
以上內容都是學生身邊可及的,既能與課文內容相聯系,又有利于口語交際和習作目標的達成。
2.積累。積累是單元整體教學極其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包括最基本的雙基積累、有導向的閱讀積累和有指向的生活積累。圍繞教學主線系統安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7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前言】
《秋風詞》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在這深秋的月夜,詩人望著高懸天空的明月,看著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詩人不禁黯然神傷。曾經的點點滴滴,像放電影,在腦子里回放著。此情此景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那段情感和思念反而讓詩人后悔當初的相識。
【注釋】
①落葉聚還(huán)散:寫落葉在風中時而聚集時而揚散的情景,從視覺進行描寫。
②寒鴉棲復驚:寫棲息的烏鴉在寒風中被驀然驚起嗚叫的情形,從聽覺角度進行描寫。
③絆(b6n):牽絆,牽扯,牽掛,寫相思之苦。
【翻譯】
秋天的風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葉飄飄聚了還離散,連棲息在樹上的鴉雀都心驚。想當日彼此親愛相聚,現在分開后何日再相聚,在這秋風秋月的夜里,想起來想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篇8
2、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譯文
空闊的山中一場新雨過后,
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涼爽。
明月透過松樹枝照在地上,
清清的泉水在石縫中流淌。
竹林喧嘩是回家的洗衣女,
荷葉搖動下面有漁船搖槳。
任隨它春天的花期早已過,
篇9
關鍵詞:《古詩十九首》 悲涼 美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7-
一、審美影響
中國自商周以來就是一個深具憂患意識的民族,從文人的歌吟詠嘆中處處可尋繹出感傷和悲慨的主旋律。聯系東漢末年的時代背景可以發現,漢末紛繁動亂的社會現實使得文學藝術也帶上了強烈的悲愁基調。作為具有較高文學修養的《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很敏銳的感受并自覺地接受了它,于將內心壓抑下的心緒體驗以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作為心靈外化形式的詩歌就自然表現出以抒悲情為美的審美風尚。此外,《古詩十九首》的作者雖然在知識和經歷上不可能只是那些帶有悲愁色彩的東西,可他們詩歌的內容大體相同,美學風貌基本一致,原因還在于其生平遭遇和審美情感審美趣味相一致,所以他們不管選擇哪種題材渲染的都是這種悲愁的氣氛。
二、主題及哲理
在主題方面,《古詩十九首》的內容描寫的多是倍受壓抑的愛情苦悶?!短鎏鰻颗P恰芬辉娭薪枧@煽椗纳裨拏髡f,寫青年男女長期受壓抑的愛情苦楚。此外,東漢末年時局動蕩,有志之士長期的游宦飄零,使得身心憔悴,因此故園之思常常縈繞心頭?!渡娼绍饺亍芬皇字?詩人欲采集芳草贈“同心而離居”的佳人,但“所思在遠道”,山河漫漫萬里迢迢,由此更加思念故園。這種“鳥倦飛而知還”的故園之思成了《古詩十九首》中典型的主題。《古詩十九首》的悲涼風格,還表現為生命無常的憂患主題。《東城高且長》中,詩人無法排遣胸中的憤懣,又不愿在聲色中求得暫時的寧靜,而歲月流逝,暮年不請自至,他仰天長嘆:“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其不滿與憤懣則多是“小我”的心靈苦楚和個體生命的價值關注,他們面對苦難無力支撐,于是只有墜入眼前的物質享樂。如《青青陵上柏》云:“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薄渡瓴粷M百》則更為直露:“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對死亡的恐懼,一方面產生及時行樂的頹廢思想,另一方面又能喚起詩人對生命的無限珍愛,盡情享受短暫人生所帶來的生命。《古詩十九首》中處處彌漫著這種“夢醒了無處可走”的悲哀,體現了那個時代典型的悲劇特征。
《古詩十九首》中的多個主題所傳達的思想感情還揭示出許多人生哲理,作者對人生真諦的領悟使這些詩篇具有深邃的意蘊。《青青陵上柏》中:“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充滿寂寞悲涼之感。而在《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生竹》之中時時流露的芳華早逝之感使人不禁生出對青春易逝的惋惜?!肚嗲嗔晟习亍?“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又寫出意識到人生短暫苦樂參半后縱情享樂的普遍心態。這些哲理作為一個整體性的認知,始終貫穿在《古詩十九首》中,使這組古詩蘊藉深沉,溫麗悲遠。
三、藝術手法
《古詩十九首》抒情時不徑直言之,而是委婉曲折,借具體物象來闡明情思,含蓄蘊藉而又意味深長。如《青青河畔草》中開頭兩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以無人知道的河邊小草和沉靜的園中綠柳起興,隨后刻畫出一個獨居高樓、郁郁寡歡的棄婦形象,頗有寄托之致。在《古詩十九首》中,以具體物象起興發端的詩篇,由物象構成優美的藝術境界,而以寫景敘事發端的作品,則極其自然地轉入到抒悲涼之情,水到渠成抑揚有致。它的意境常常彌漫著悲涼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那個動亂時代的精神氣息?!睹髟潞勿ā芬员锲鹋d,“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通過對秋天夜空和四周環境的描寫,渲染出一種“滿目蕭森”的氣氛,正好契合詩中主人公體味出世態炎涼后的悲苦心境?!豆旁娛攀住氛沁\用比興、象征、烘托等表現手法,創造出高遠凄清又含蓄蘊藉的藝術境界,在內容的表達和情感的抒發上,令人回味無窮。
《古詩十九首》為表現悲涼的內容,在詩歌意象的選擇上,往往選擇冷色調的物象,人的情緒通過意象具有的感彩展現出來,顯得悲涼含蓄。這些詩人們尤其喜愛衰朽的景物,如白露衰草、秋月秋蟬等。種種冷色悲涼的事物,既是詩人內心苦悶的象征,又超越具體情感具有普遍意義,進一步確立了我國古典詩歌以衰朽之物抒哀情的文學傳統,尤顯悲蘊之美。鐘嶸《詩品•卷上》稱它“驚心動魄,可謂乎一字千金”。《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豐富的表現力:“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行行重行行》)隱喻游子思鄉之情,多被后人引用;“人生天地寬,忽如遠行客”(《青青河畔草》)已成人生苦短年華易逝的形象概括。
《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其悲涼蘊藉的詩風對后代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馬茂元.古詩十九首初探.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篇10
抒情,有直接與間接之分。感情的直接抒發,即直抒胸臆。比如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痹娙酥苯邮惆l人生苦短的感慨,接下來寫對人才的渴求,則表明建功立業的愿望。又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時空阻隔卻無有窮盡,抒發了一種獨立蒼茫之感。好似具體的景物難以映發,便略去了景物。間接抒情,多是借景抒情。將情感寄寓于相關的景物中,往往情感在前,可謂寓情于景。比如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雖有好花開放,但感時傷事,花枝上的露水變成濺淚。同樣,雖有鳥鳴悅耳,但在離別者聽來格外驚心。這都是詩人的情感作用,改變了物態生趣;也有觸景生情,比如岑參的《山房春事》:“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盡管花發依舊,但景象蕭條,情懷是黯淡的;即景即情,景與情不分先后,就是情景交融了。比如秦觀的《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鄙炙幒瑴I與薔薇無力,亦情亦景,情景交融。還有以景語作結的,情感大都蘊于其中。比如王昌齡的《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蹦歉邞业拿髟?,所要寄托的仍就是邊愁。
議論,多用來表明見解或看法。比如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币宰h論起筆,說秋天要勝過春天,然后精選一個鶴飛沖天的意象,將詩思高遠地飛揚開去。議論放在篇末的,就是卒章顯志,即在篇末點明主旨或思想感情。比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北砻髯约旱陌涟叮磺跈噘F。
再說微觀的細節與場景分析。比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边@里寫劉蘭芝的容貌及舉止,多用細節來形容其美好,足見阿母的指責毫無道理,只是一味蠻橫。再如《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里寫人物的肖像,有許多細節,除了正面寫服飾外,還采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即通過行人放下擔子、少年摘下帽子及耕者鋤者都忘了勞作,來形容秦羅敷的美貌。
古詩中的細節與場景是多樣的。比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痹娙思s了客人,但客人沒來,便通過一個閑敲棋子的細節描寫,來表明燈下的守候。又如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币男帕擞植痖_,唯恐匆忙間沒有說清楚。一個細節描寫,表明鄉思無盡。元稹的《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边@個場景描寫,有寂寞的宮花及閑話的宮女,卻傳導出無盡的哀怨。即宮女虛耗青春,最終也只有老死宮中。再如朱慶馀的《宮詞》:“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含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花開寂寞,閉郁著許多美麗的生命,本想有所言說的,卻怕學舌的鸚鵡搬弄是非,只得欲言又止。意在言外,不僅寫出了宮人的寂寞,還流露出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