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歌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17 02:33: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長江之歌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長江之歌教學設計

篇1

“微課堂”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開通微課,主要是考慮到滿足學生和老師自主學習的興趣。調查發(fā)現,在網絡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時間是在10分鐘內。因此,為迎合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老師上傳的“公開課”不再是長達40分鐘的完整一節(jié)課,而是只有5~8分鐘的精華內容,在播放過程中可隨時暫停。

二、《長江的概況》“微課堂”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原因,筆者對“長江的概況”這一知識點進行了“微課堂”教學設計,設計內容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長江的源流概況;

2.了解長江干流流經的省份和地形區(qū);

3.知道長江的水系構成和上中下游的劃分。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長江水系圖學習長江概況,掌握學習河流概況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和合作態(tài)度。

難點 掌握學習河流概況的方法

學法指導 讀圖分析法、討論探究法、歸納總結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江板畫

分 1.四人一小組,根據班級情況分成若干小組

2.四人當中一人為組長、一人為記錄員、一人為填圖員、一人為發(fā)言員

3.根據知識點的數量、難易程度和小組數量分配任務

4.如果任務多,一人可以擔當多重任務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歌曲《長江之歌》并配合自制課件,展示由發(fā)源地至入海口的沿岸景觀圖片,學生聽歌并欣賞圖片。

二、各小組組長抽簽,決定本小組討論研究的問題

總共有A-G七張簽,每張簽內容如下:

A:閱讀課文和長江流域水系圖,找出長江的發(fā)源地、源頭、注入的海洋 多媒體播放可以展現長江雄渾壯觀、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視聽震撼。

B-C:1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D:閱讀中國地形圖,找出長江干流流經的地形區(qū)

E:在長江流域水系圖上,找出劃分長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位置及省份

F:在長江流域水系圖上,找出長江支流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和洞庭湖、漢江、贛江和鄱陽湖

G:找出長江沿岸四大重要城市:重慶、南京、武漢、上海

三、各小組討論、研究、總結、準備發(fā)言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三幅長江簡圖,分別為板圖1、2、3,以備學生發(fā)言時用,板圖1、2、3內容一樣,只是由于概況內容比較多,要在不同的板圖中表示,板圖如下:

2.教師對有疑問的小組給予幫助

四、各小組討論后,選派代表交流總結

1.解決A問題,小組填圖員在板圖1中填出長江的發(fā)源地、源頭、注入海洋;其他同學讀長江流域水系圖,檢查填得是否正確,小組發(fā)言員對A問題進行語言歸納總結。

2.解決B問題,小組發(fā)言員總結歸納之后,其他同學可以糾正錯誤和補充完善。

3.解決C問題, 抽到C問題的小組先派出發(fā)言員利用多媒體地圖總結發(fā)言,然后派出填圖員(一個或多個)在板圖2中填出長江流經的省份,其他同學看多媒體中國政區(qū)圖檢查填得是否正確,之后,可以糾正錯誤和補充完善。

4.解決D問題,小組填圖員在板圖1中填出長江干流流經的地形區(qū);其他同學讀中國地形圖,檢查填得是否正確,小組發(fā)言員對D問題進行語言歸納總結。 小組抽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態(tài)度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組交流的過程,提高了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建立空間觀念,使學生對長江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概括思維能力,同時通過活動提高學生對地理信息的處理能力。

5.解決E問題,小組填圖員在板圖1中填得是否正確,小組發(fā)言員對E問題進行語言歸納總結:閱讀教材總結長江在我國的之最

在中國政區(qū)圖上,依次找出長江干流流經區(qū)域:閱讀教材總結長江在我國的之最

在中國政區(qū)圖上,依次找出長江干流流經長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分界宜昌、湖口;其他同學讀長江流域水系圖,檢查填得是否正確,并說出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

6.解決F問題,同學們從長江水系圖中尋找長江的支流,(用筆描一下,或用筆圈一下),小組填圖員在板圖3中填出支流和湖泊,小組發(fā)言員進行適當總結,教師補充。

7.解決G問題,小組填圖員在圖1中填出四大城市,小組發(fā)言員簡單總結。

備注 采取小組競賽式:

1.小組填圖加10分,小組總結發(fā)言加10分;

2.如果幾個小組同時承擔一個任務,哪個小組搶到發(fā)言權和填圖權,就給哪個小組加分;

3.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內容和糾正錯誤,同時也給加分;

4.最后評出優(yōu)勝小組和落后小組,優(yōu)勝小組提出合理要求,落后小組滿足其合理要求。

三、總結

篇2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高;有效方法

一、課前準備

新課改前提下呼喚新型的教師,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研究和掌握本學科知識體現中對社會發(fā)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專業(yè)知識不斷深化提高,擴展知識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此同時,還要做好充分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所以課堂教學設計應更重視對“學法”的研究和設計,那么,怎樣才能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呢?

(一)深入研究教材,研讀新課標,明確教學目標。

(二)認真分析“學情”,這是教學設計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據本班學生自身的特點,制定

相適應的教學方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發(fā)展。

(三)精心設計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學的實施方案,是教師教學活動必須具備的“行動綱領”。那么,怎樣設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是導入部分, 每節(jié)課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導入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關鍵,也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成敗。所以導入的選擇最好是學生有所了解而又感興趣的事物,這樣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只有對學習地理活動本身感興趣,才能發(fā)展為對學習地理內容和結果感興趣。其次,根據“學情”制定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過程和方法,合理的選擇教具。結合現行的地理教材來看,課本文字內容較少,而圖表資料較多。所以,地理教學若采用多媒體教學得話就比較直觀,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又有利于學生的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老師應精心制作課件,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學而不厭。運用投影、幻燈、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把學生的思維迅速帶入到具體的地理場景中,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在現今的初中階段,專業(yè)地理教師人員奇缺,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地理教師之間應加強研討,充分發(fā)揮集體智

慧,提高備課效率和質量。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科學而嚴謹、生動又活潑,能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

主體性,是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那么,如何組織好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

習的積極性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

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學習“長江的開發(fā)”時,我

就以視頻《長江之歌》導入,這樣學生就在很寬松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進入主題學習,

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學習季風概念時,可以

請學生仔細觀察我們蕪湖地區(qū)冬夏季節(jié)風向的差異;除此以外,教學中穿插古詩句、趣

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這些猶如調味劑一般,給地理課堂教學增添了一番

韻味。

(二)充分發(fā)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過去的教學一味地強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習被動性強。但新課標強調的是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所以,我們要把過去的教師教、學生學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和環(huán)境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這四種因素中,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的組織安排、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是取決于教師的主導。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動力靠教師來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靠教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方法靠教師指導。從這個意義上說,提高教師“教”的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主要的途徑。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熱情的激發(fā),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全面參與活動,加強師生相互溝通與交流,倡導教學民主,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三)注重培養(yǎng)問題意識,鍛煉學生質疑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注重培養(yǎng)問題意識,鍛煉學生質疑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研究現實未知問題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中,實現發(fā)現、理解、創(chuàng)造與應用,在學習中學會學習,這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想問”問題情景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一時無法解決,從而產生一種努力探究問題的內心需要。教學中應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中,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使之樂于學習、樂于發(fā)問。例如,學習地球的運動時,先邀請兩位同學上臺演示地球自轉的方向,一位同學順撥地球儀(自西向東),另一位同學逆撥地球儀(自東向西),然后教師提示:顯然,二種轉動方向,只有一種是對的。究竟哪一種是正確的呢?再讓學生觀察地球儀的造型,想想看:地軸為什么不是垂直于底座而是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儀的地軸傾斜的角度都是一樣的?這樣的造型是不是為了設計上的美觀?通過一系列的演示、觀察、設疑,一次又一次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理,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參考文獻:

篇3

一、借助直觀方法,設置問題情境

1 利用實物教具創(chuàng)設情境。

自然地理現象及其演變過程大多是宏觀的。利用實物、模型、標本等可形象地再現地理現象及其演變過程,形成觀察研究的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感知、體驗、研究和發(fā)現的興趣。如通過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圖,可以讓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和相關要素等,記憶其中的點(如城鎮(zhèn)、礦產地)、線(如交通線、分界線)、面(如工業(yè)區(qū)、農業(yè)區(qū))、帶(如氣候帶、自然帶)等的地理分布,分析其特征、規(guī)律和成因等。

2 通過地理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如說明構造地震的產生時,可用雙手緊壓一根竹條使其彎曲直至斷裂,再結合使用褶皺、斷層模型進行說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既形象又生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是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現代化信息載體,多媒體課件能把許多靜態(tài)的文字、圖片、資料設計成動態(tài)的畫面,能喚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其探究欲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新疆”內容的教學中,可通過視頻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新疆音樂舞蹈、風情;天山雪峰;沙漠駝影;森林、草場;新疆水果;樓蘭古城;沙漠油田等。在此基礎上設置問題,讓學生共同參與討論。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付設質疑情境

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

1 設疑引思,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例如:教師可先通過豐富、生動的材料說明我國水資源緊張而又浪費嚴重的情況,然后提問:“作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你認為我國政府應從哪些方面做好節(jié)水工作?(從法規(guī)、科技、道德等方面聯系實際展開討論)我們能做些什么呢?”無論利用哪種途徑設疑,都必須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教師可適當補充相關的課外資料來完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此基礎上很快產生解決問題的沖動和需要。

當然,要注意所提問題的難度,因為適當難度的問題對學生最具吸引力:過難,易使學生喪失信心;過易,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都不能達到啟發(fā)引思的效果。

2 利用辯論、游戲、競賽等形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這種方法可以滿足學生愛玩好動、好表現、好勝心強的心理需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辯證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一位教師在講授“大洲與大洋”一節(jié)內容時,就采用了辯論式教學。具體如下:設一宇宙法庭,課前將學生分成三組,法官、原告(海洋)、被告(陸地)。原告訴狀:地球不應叫地球,應叫水球。讓原告組和被告組在課前搜集資料,在課堂上為自己辯護。這樣,就營造了氣氛活躍的課堂,使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抓住典型性錯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如在“地質作用和地質構造”的教學中,學生很容易將地質構造和地貌的概念混淆起來。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設計出一些圖像讓學生進行地質構造和地貌的識別,通過識別學生可直觀地認識兩者的區(qū)別:地質構造指褶皺(向斜、背斜)、斷層(地塹、地壘),而地貌指山脈、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三、利用社會熱點和典型的地理事件,激發(fā)探究熱情

如在進行“西北地區(qū)”的教學設計時,可首先問:“西部開發(fā)專題電視欄目中有一欄為《東西對話》,東西對話的目的是什么?”在學生自由發(fā)言后,教師歸納:“西部開發(fā)中,西部需要東部的技術、人才和資金,而東部需要西部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西北地區(qū)在《東西對話》欄目中提出本地區(qū)發(fā)展的最大資源為:羊(畜牧業(yè))、煤、土(稀土)、氣(石油、天然氣)(這樣的總結與成語“揚眉吐氣”諧音,有利于學生記憶),今天我們每位同學都以東部某企業(yè)集團CEO的身份,利用資料進行市場調查,論證西部開發(fā)優(yōu)勢及其制約因素,確定投資西部方案。”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四、聯系生活實際,拓寬生活情境

地理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學“走進生活,走向發(fā)展”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地理教學的必然。其必然性在于:生活的地理“活”,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生活的地理“真”,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實”,利于體現知識的價值;生活的地理“廣”,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地理教學要走向生活,必須在學習內容上向生活滲透,在學習空間上向生活拓展,在學習時間上向生活延伸,在學習形式上向生活貼近,在生活中學習身邊的地理。

五、利用音樂、諺語、風俗等,激發(fā)學習熱情

如在教學中借助音樂,烘托、渲染課文內容,不僅能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情趣。在音樂的選擇上,要注意音樂與教學內容的和諧統(tǒng)一。如講授“長江”這部分內容時可播放《長江之歌》,在講授“民族”的內容時可播放《愛我中華》等。

篇4

【關鍵詞】 地理課堂 高效教學 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3-023-02

課堂教學是學校優(yōu)質發(fā)展的基礎,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搖籃,是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成長地,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而課堂高效教學的最大價值在于引導教師和學生變革教與學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益,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新的活力。高效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一、做好“學程設計”是高效教學的起點

1. 制定高效的學習目標,是高效教學的根本

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是通過明確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提示旨在達到目標的最優(yōu)內容和方法,并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標準。只有認識教學目標的重要性,科學地研究,縝密設計,才能比較理想地實現教學目標。地理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只按照教材來制定,而要依據地理課程標準,準確把握地理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教學過程與方法的選擇和組合,情感與價值觀的內涵,并以此來處理教材。

對于《日本》的教學,課標要求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掌握國家地理學習的一般方法,而教材中并沒有有關日本地形、河流的描述。為了國家地理學習的完整,我在學習目標的制定中就涉及了有關讀圖了解日本的地形、河流狀況的內容。這樣無形中就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國家地理我們應該怎么學,從哪些方面來學。教材只是完成學習目標的材料,我們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學習目標的合理和實現,是高效教學的根本。

2. 設計高效作業(yè),進行高效訓練

作業(yè)是課堂教學活動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高效的作業(yè)有利于學生有效提取所學的知識規(guī)律,做到鞏固與靈活運用相結合。

作業(yè)內容要講求實用性和趣味性,讓他們感覺到做作業(yè)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種生存的需要。在作業(yè)布置上,不要搞“一刀切”、全班統(tǒng)一,而應對各層次的學生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數量、不同內容的作業(yè)去做。作業(yè)內容形式要有開放性,地理新課標提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我們在設計作業(yè)的內容時,就應該充分開發(fā)課程資源,力求把課本上的地理轉換為學生生活中的地理。

在完成了《土地資源》的學習后,可以布置一個這樣的作業(yè):各小組對所在自然村的土地利用狀況做一次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同學們通過調查了解到本村耕地面積和人口數的變化,通過具體的數字總結出人均耕地面積急劇減少的情況。圍繞該村土地利用出現的問題進行農業(yè)調查。讓學生深入到田間村頭開展土地、人口數量調查,采訪村主任、會計、農民代表等,記錄有關事實,詢問農業(yè)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在匯總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討論家鄉(xiāng)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理解我國把保護耕地作為基本國策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保護耕地、保護環(huán)境、建設家鄉(xiāng)的意識,達到了高效訓練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是地理高效教學的最佳途徑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fā)現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方法,獲得廣泛的學習體驗。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究。

1. 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習的時效性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指導,讓他們學會學習,有針對性地注意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習的時效性。

如在學習“經度變化規(guī)律”時,教師鼓勵學生觀察經度圖,總結判斷東、西經的方法。有的學生說找零度經線;有的同學說在度數最小的那根經線上畫“十”字,再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也有的同學觀察得到:經度越向哪個方向變大,就是該方向上的經度。每一種方法教師都給予客觀、積極的評價,并引導學生注意從思維的角度總結學習方法,學生興致很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2. 用心設計問題情境,追求探究活動的高效性

根據地理探究教學的內涵,其課堂教學策略是: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問題;選擇方法,解決問題;運用語言,表述成果;合作交流,感悟成果。例如,在進行“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大小”教學時有幾個步驟:第一,教師根據本節(jié)課堂教學內容,將本節(jié)課堂教學的主題確定為“我是校園規(guī)劃師”活動。第二,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教師課前布置學生繪制簡易的“綠色校園平面圖”,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投影,分別展示學生和教師繪制的“綠色平面圖”,通過對比,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一幅地圖要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這三個要素。通過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趣味中發(fā)現問題。第三,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對比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到校園內進行實地測量,確定校園各建筑物與各植物所處的位置;測量各建筑物與各植物之間的實地距離和它們所占的面積。通過搜集到的第一手資料,確定校園平面圖的比例尺和各建筑物和各植物之間的圖上距離;確定各建筑物和各植物用什么圖例、何種顏色;學生再次動手繪制“綠色校園平面圖”。通過學習探究方法和思維方法的選擇,使學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第四,引導學生表述成果。各學習小組派代表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并介紹“綠色校園平面圖”,并說出它的創(chuàng)新點、需要改善的地方及綠化設計師的合理性。通過文字語言和口頭語言的概括,使學生在表述中形成自己的結論或觀點。第五,引導學生感悟成果。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在測量和繪制“綠色校園平面圖”的過程中小組同學是如何合作的、碰到了哪些困難、有何感想。通過各種形式的合作,使學生在交流中反思結論或觀點。通過地理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學生能夠獲得初中地理課程中相關的自然和區(qū)域地理的知識,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能力及培養(yǎng)求新求異的創(chuàng)新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

3. 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后的結論、成果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老師平時盡量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空間和機會,為他們創(chuàng)造和諧的氣氛,鼓勵他們在課堂上發(fā)言,將本組討論的意見、成果,以宣讀論文形式來表達,這樣既達到了交流的目的,又使學生品嘗到自主、合作探究、成功的喜悅。還可以用競賽的形式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的結論,以競爭來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時教師必須作出適當的評價,指出優(yōu)劣,也可以讓學生自主評價。在地理教學中,學生的成果特別多,如:收集的各種資料、撰寫的小論文、自制的模型、自制的地理課件、地理小報等,作為地理老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地理高效教學的根本保證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的教學手段,它利用文字、實物、圖像、聲音等多媒體向學生傳遞信息,具有直觀形象、動感豐富、新穎有趣、交互便利、音樂優(yōu)美、感染力強等諸多優(yōu)點,因而能夠促進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有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能增加課堂容量,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降低教學難度,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思維能力,增強情感體驗等。例如在《中國降水》一節(jié)中,可通過動畫模擬“鋒面雨帶移動”的全過程,同時配樂朗誦:夏季風,雨祖宗。五月在南嶺,六月江淮中。七八向北去,入黃進遼松。九月回江南,十月去無蹤。這樣就能把雨帶移動的時間、路線深深地刻在學生的腦海里。通過這些模擬演示,能把學生難以理解的現象變得直觀,使學生印象深刻、經久不忘。

又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時,課件展示如下:伴隨著悅耳的音樂,茫茫宇宙中一顆藍色的星球由遠及近向我們“走”來,一下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隨著地球的旋轉,地軸及地軸傾斜的方向和角度的出現,太陽在中心位置放射出光芒,晝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閃現等一幅幅動畫的展開,學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感興趣的畫面上,隨著字幕:“由于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的出現,學生的興趣高漲,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之后,教師鼠標一點,馬上出現一卡通人物有節(jié)奏的送入正確答案……在這部分教學設計中通過恰當利用多媒體動畫、結合有趣的圖像和絕妙的聲音輔助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了注意力,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從而自覺、主動、積極地去獲取知識。教師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中教給了學生地理知識,培養(yǎng)了空間想象能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目標。

又如在在學習《長江》、《黃河》等內容時,可在講課之前播放《長江之歌》、《黃河頌》等歌曲,用悠揚的音樂、悅耳的歌聲、美麗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分散的心立刻匯聚到課堂上來,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用學生熟悉的歌曲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他們會興趣倍增。

由于多媒體特點的多樣性,用它作為教學手段非常具有優(yōu)越性。它是中學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它不僅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能提高教師的教學綜合水平。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實現教懂、教準、教活、教精,使學生達到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從而使教學進入最佳狀態(tài),達到教學的最高效。

[ 參 考 文 獻 ]

篇5

關鍵詞: 地理課堂 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fā)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重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知識。現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兩張皮”的現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設對學生有挑戰(zhàn)性問題的情景,從而使教師的所教與學生的所學、所需有機地結合。所以課堂效果如何,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

二、做好教學準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備課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教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教法。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心理狀況,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多數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不會存在大的問題,但也正因為如此,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教材內容的系統(tǒng)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忽視學生和教法,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必須研究學生,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1.全力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原因有二:一是學生覺得知識過于抽象空洞、難以理解;二是學生覺得知識過于簡單淺顯,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具有挑戰(zhàn)欲望、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作用,在每節(jié)地理課始設計出形式多樣、巧妙有趣的導語有利于迅速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之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情緒進入興奮狀態(tài),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多年來,我在授課前都會提出一些引起學生思考和聯想的問題,以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的目的,實踐證明,此法對教學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中學生處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向師性強,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引導和示范意義。“親其師,信其道”,他們往往會因喜歡一位教師而去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課堂上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教師詼諧的語言、優(yōu)雅的教學儀態(tài)、淵博的專業(yè)知識、高尚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及某方向的特長等,這些都可成為學生崇拜的地方,也是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條件。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素養(yǎng),發(fā)揮特長,形成人格魅力,這樣就可讓學生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課,教學效果自然會達到最佳效果。

3.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貼近學生的生活。

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現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象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同步,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長江》、《黃河》時,播放《長江之歌》、《黃河頌》等歌曲,寫厚悠遠和氣勢磅礴的歌聲深深吸引了學生,歌曲中包含的大量豐富地理知識,使學生感到親切,興致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自然十分活躍,這樣的教學可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課堂教學情景中,形成一種崇尚知識、努力探求地球知識的一種良好氛圍,進一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質疑問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fā)現問題,大膽懷疑,尋根問底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端,也是創(chuàng)造性人才所具有的重要品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并盡力助其解決心中的疑問,并以此為突破口,捕捉學生智慧的火花和靈感,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以此推動學生不斷發(fā)現新問題,探索新知識。

如教學“南極洲中冰雪覆蓋的大陸”這一部分,通過學習得出了結論:南極洲是冰雪高原,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個洲。我并沒有就此擱筆,并繼續(xù)設置疑問讓學生思考:南極洲冰體積占世界多少?如果全部融化將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學生通過思考,看地圖,查資料互相討論得出結論,我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在我的鼓勵下,學生情緒高漲,也試著提出了新的問題:如果世界洋面升高50―70米,我們居住的平輿縣城(海拔僅50米左右)及沿海一些地方,將毫無疑問地陷入一片大海之中,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行動防止此事的發(fā)生?于是他們自問自答,進入積極思考狀態(tài),想象著各種措施和手段防止南極冰的融化。學生在質疑問難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和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由此看來,我們的教學活動并不是通過傳授知識來消滅問題,恰恰相反,是通過傳授知識來引發(fā)更多的新的問題,為此我們要始終把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作為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現,才會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5.抓住熱點,結合實際。

地理教學與社會熱點相結合是地理教學的優(yōu)勢,更是抓住學生學習興奮點的一個重要手段。如,在講解社會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死亡率的影響時就抓住當前正在發(fā)生的社會熱點來講述,起到了較好的效果:泰國紅衫軍與政府軍發(fā)生激烈交火已造成幾百人傷亡的,伊拉克戰(zhàn)爭、阿富汗戰(zhàn)爭屢見不鮮的強烈地佐證了政治因素對死亡率的影響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在全球范圍內地自然災害可能是現在影響人口死亡率最重要的因素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剛剛2010年4.14青海玉樹地震造成數萬人的死亡和近期南方的雷暴天氣造成80多人死亡等,這些都說明了自然災害對人口死亡率影響的突發(fā)性及危害性。通過當前發(fā)生的鮮活例子進行講解,課堂上能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并能形成強烈的震撼,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科的興趣都會隨之增強。

四、課后及時總結,加強科學教育研究

課后一定做好教學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到?預設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qū)別?課堂存在的問題有哪些?下次課中如何克服?等等。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也會對很多問題不一定能夠圓滿地解決,在課后要及時地回顧總結,不斷地調整、改進,以期下一節(jié)課時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學尤其重要,但卻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注意的方面。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密切注視教育發(fā)展的新動向,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實現輕“負擔”、高質量。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課堂教學當作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zhàn)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

參考文獻:

[1]宋叔華.淺談地理課堂教學的開放.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

[2]呂元喜.淺談地理課堂教學內容的全開放.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2).

[3]李井芳.談多媒體在地理課教學中的應用.承德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1).

[4]虞衛(wèi)國.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管理.青海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