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夢幻般的湖范文
時間:2023-03-25 07:14: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海湖夢幻般的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創新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的閱讀教學,又應該構建怎樣的創新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呢?下面就第十冊《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談談我在閱讀教學中嘗試構建的六步驟創新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一、自主學習,鼓勵質疑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實踐活動,多鼓勵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自學自悟,獨立求索。“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新。閱讀教學要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讀書,在獨立閱讀中大膽地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促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真正看作是學習的主人,通過啟發、設疑等方式來激發全體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學《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時,我創設了愉快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品讀重點等)自主閱讀課文,并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同時,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認真地讀一讀。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在自主的讀書中探究學習,從而發現問題,獨立求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二、創建情境,激感
興趣和愛好是小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的各種教學情境,滲透的情感教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運用現代多媒體電腦為學生播放有關青海湖的錄像,讓學生欣賞青海湖夢幻般的景色。在一個有靜、有動、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中,激發了學生暢游青海湖的欲望,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接著,就及時激發學生的情感,設計問題:你喜歡青海湖嗎?想不想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青海湖的?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礎上的。課堂上盡可能地表揚學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一種辦法,但我覺得能認真地傾聽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種更有效的辦法。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互愛的關系,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為了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我在課堂教學中,常常鼓勵學生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大膽地說,想說就說,各抒已見,形成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三、師生互動,合作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師生交流等形式,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進行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已解決的問題可以進行匯報,別的小組可以提出同一問題的不同答案,達到交流的目的,小組篩選后,提出本組的疑難問題,簡單的立即解決,重要的、難點的地方,經過學習認真篩選,提出重點,讓全班同學討論。由于《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閱讀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較容易,如: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青海湖的?青海湖的景色有什么特點?這些問題學生通過自主讀書,合作討論,馬上就能理解。但對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如:“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可是此時,我卻被青海湖的質樸所震懾,原先那些華麗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了。”等句子的意思理解還不夠到位,就應該由老師再引導學生認真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老師則起到點撥導思的作用。
四、歸納釋疑,提出見解
作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教會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探求新知。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多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情感,有序地發現,自覺地獲取新知,體驗成功的樂趣。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創新教學就是要把教師的講解為中心改為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為主,教師的任務不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使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同時,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除此之外,還應該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改進學習方法,以便下一課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在教學《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時,我就通過讓學生交流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并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以及談談你看到這夢幻般的青海湖時的感受和體會等創新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見解、感受和體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五、實踐練習,拓展創新
篇2
沐著無拘無束的清爽山風,經過文成公主的塑像,到達巍巍的日月山。穿過山口,也就越過了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從農耕文化踏入了游牧文明。
沿著青海湖環湖公路前行,一幅巨大的畫卷慢慢展開。
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如柔美的錦緞,在綿延起伏的山巒上慢慢鋪開。雜陳相間、搖曳生姿的各色不知名野花和片片黃燦燦的油菜花,如巨大的畫筆隨意地涂抹,絢麗而又率性。
在這絢麗的背后,銜接著一片浩渺無邊的藍色水域——青海湖。
說是湖,其實更像海。
極目眺望,起伏著微微漣漪的藍色沒有盡頭。在目之所及之處,藍色的水和藍色的天連在了一起,藍得純凈深邃,藍得溫柔恬雅。
眼前的青海湖有海的廣闊和博大,卻沒有海的兇悍和肆意。湖水安靜地一潮又一潮,溫柔地親吻著沙灘,拍打著寂寞的石岸和孤獨的碼頭,將沙礫磨成一個個細小的心事,將一段段歲月的遠航雕刻成斑駁的紋痕,似乎在默默見證著這片水域的歷史,又似乎在默默訴說著曾經的過往。
水天交接處,逶迤著連綿的青山;山頂上,逶迤著連綿的云海。
幾乎伸手可觸的白云渲染在澄澈透明的天空,云在水中,水在天上,天在云間。
在來到這里之前,從不知道,原來,藍天可以離我們這么近!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淡藍色的蒼穹,從目光的盡頭,從水天一色的地方,伸展,伸展,一直到我的身后,垂向綠野茫茫的草灘,垂向草灘上佇立著的連綿起伏的褐色山巒……
腳下,一條木頭鋪就的曲徑如長長的哈達,逶迤伸向遠方。
木徑的一邊是碧藍的湖水和綿延漫入湖水的金色沙丘,另一邊是綿延起伏的祁連山和山下的高山牧場、油菜花田。
牧場上,成群的牛羊在碧綠和金黃的色彩交織中悠閑地緩緩移動,看不到牧人,但有悠揚的歌聲不知從何處傳來,在無邊的寧靜中輕輕蕩漾。歌聲合著淡淡的青草氣息和縷縷花香,讓人不由恍然想起王洛賓繾綣的夢,想起“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凝神,始知自己現在正是身在“那遙遠的地方”。
清涼的高原風把歌聲送往遠處,零星散布于草原的尼瑪堆上,幾處五顏六色的經幡迎風招展,似乎輕輕訴說著來自遠古的文化,給這片土地平添了幾分神秘的韻致。
這些古老的經幡,在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上已經飄揚了多久了?
當年,遠嫁西域的文成公主走到日月山旁,回望故鄉,阡陌良田;轉頭西望,蒼茫一片。在那一片蒼茫中,可有古老的經幡在風中獵獵作響?可是這古老的經幡觸動了公主內心深處的柔情,從而留下了公主拋神鏡化平湖的傳說,留下了漢藏和親、潤澤千年的佳話?
古老的經幡飄揚了幾千年,美麗的傳說流傳了上千年,傳說中公主思鄉的眼淚匯成的倒淌河也流淌了上千年。
文成公主留下的可以照見故鄉景象的神鏡化作了這片翡翠玉盤般的湖水,在青山峻嶺間,在千里草原上,鑲嵌成壯美的風光、綺麗的景色,鑲嵌成人們心中的圣地、夢中的天堂。
登上游艇,駛往碧藍的湖心,浪花疊涌的湖面上,成群的鷗鳥優雅地盤旋,時而俯沖戲水,時而奮力飛翔……
深入其中,青海湖又夢幻般地變幻出與岸上所觀不同的景象。在陽光的照耀下,湖水一改碧藍的色彩,忽兒金鱗閃爍,忽兒銀光萬頃。浩瀚的湖面跳動著珍珠般光芒四射的金星,波光粼粼成燦爛的云錦,遼闊深厚中蘊含著美麗恬靜。
青海湖,在蒙語里被叫做“庫庫諾爾”,在藏語里被叫做“錯溫布”,都是“青色的大海”之意。遠古時期,這里確實是一片浩瀚的海洋,然而滄海桑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成就了這夢幻般的現實,使得人類最終擁有了心中的夢想與渴望。
篇3
要想貼切形容我的家鄉——青海,那就是一個字——美。
她,從塵土飛揚的土路到平坦光滑的瀝青馬路;她,從一個平凡的小鎮到一個聞名遐邇的古都;她,從幾座矮小的土房到一幢幢高樓大廈,她是誰?她就是我美麗可愛的家鄉——青海。
青海,不愧有“時尚都市”、“浪漫都市”、“夏都”之美譽。時尚在于一幢幢高大的樓房、琳瑯滿目的商品;浪漫在于都市的山水及夢幻般的青海湖,湖水藍而晶瑩剔透,那里是鳥兒的天堂、魚兒的樂園。此外,神秘而令人神往的佛教圣地塔爾寺更為這座城市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春天,春回大地,各色花兒競相含苞待放,春風仿佛在喚醒大地沉睡的生物,青海的春天有一片濃郁的春氣。夏天,綠樹成蔭,花開了、草綠了、小樹長高了,氣溫不冷不熱,是最適宜人類度夏的避暑勝地。而四面八方的人們也如潮水般涌來,爭相觀賞夏天這美麗姑娘的花容月貌。秋天,秋高氣爽,果實壓彎了樹枝,樹葉如同雨一般往下落,草枯了,樹葉黃了,但這不是再為自己的枯死而感到悲痛,那是在啟示我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呀!天高云淡,果實累累,這是青海的秋天。冬天,萬物在沉睡,一切都靜了,都靜了,醞釀著,為了明年……。
此外,由于青藏高原的獨特氣候,一年一度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及”郁金香節”也將在這里拉開帷幕。淳樸善良的青海各族人民將以醇和綿軟的青稞酒、垂涎欲滴的牛肉干和色香味俱全的釀皮招待四海賓朋。
篇4
一、創意設境,激情引趣,快樂走進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巧妙、新穎的導入,能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產生學習動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課伊始,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越高,教學的效果就會越好。教師要善于創設各種情趣、意境,引領學生始終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例如:在教學《巴東三峽》一文時,學生對三峽的了解是陌生的,無法想象三峽的山水景象。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首先利用學校有利條件,在大屏幕上展示三峽的幻燈片,伴隨著悠揚的音樂旋律,將圖片緩緩出示,再加上簡潔明了的解說語,讓學生很快的從直觀上對三峽的景色有大致的印象;激起學生讀課文的欲望。精彩的多媒體畫面,給學生提供了初步視覺印象,喚起了學生對“巴東三峽”這一雄偉奇麗景色的感受和向往。為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閱讀材料的創造性理解提供了鋪墊。看到學生的學習欲望被調動,于是應順勢而導;“請同學科用心地把課文讀一讀。”把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中。只要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自覺調動自身所有感官,帶著好奇,帶著情趣,全身心地投入,進行自主、快樂地學習,那么課堂教學已成功了一半。
二、音樂渲染,感受課文的情感意境。
音樂是流動的畫面,悅耳的詩篇。語文也是一首流動的詩,語文教學需要浪漫主義情懷。語文課的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投入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準確地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再讓音樂與文章優美的語言交融在一起,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和激勵,在濃郁的情感中想象、頓悟。
在教學《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時,我力圖營造一種詩意的課堂,以讀為主,通過音樂渲染,讓學生體會到從帶著憧憬的夢幻到達青海湖,再領著學生欣賞青海湖夢幻般的景色。當我安排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相關的詞、句、段時,對學生說:“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感受,像朗誦詩歌一樣讀讀這些句段吧!”瑯瑯的讀書聲和著歡快的音樂,學生被文中的詩情畫意感染,深深打動內心。伴著歡快甜美的音樂,讀出青海湖的藍、溫柔、幽靜、優美,讓濃烈的感情浸泡濕潤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美動聽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收到回味無窮的美學效應,給學生一種的美的享受,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到詩一般語言的節奏美、音韻美,情感得于升華,達到“三維”目標。
三、啟發思維,釋疑解難。
每篇課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來體現訓練重點的詞、句、段,也有意思比較深或內容離學生實際比較遠的。在課堂上,當老師不停地啟發誘導,而學生卻“啟而不發”時,當教材中的重點難或關鍵處需要理解掌握,而學生難以掌握時,可以運用電教手段來解決。因為電教媒體具有對事物與現象過程的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進行擴大與縮小的表現力。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再現教學內容的全貌,從而激發興趣,達到啟發思維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借助電教手段,來加以輔助釋疑,解決難題,因為電教媒體具有聲、光、像等多種功能,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形象,變難為易,學生易于接受。
如,教學《紀念白求恩》一文時。由于課文所講述的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他們不明白,為什么白求恩不辭萬里來到中國,不知道一個外國人,為什么能在中國人心中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呢?面對學生,我精心選制一段錄像:屏幕上出現的戰場情景。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聽老師的講解,這樣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學生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到白求恩的毫不利己、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體會到"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深厚情誼,使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接近距離,為下文的學習理解起到架橋鋪路的作用。
四、畫龍點睛,激起情感共鳴,陶冶思想情操。
許多文章,常常含義深刻,一件小事,幾句話語,包含著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愛。當教學到最后時,往往讓人感到言已盡而意猶存。在教學《背影》一文時,在教師的誘導下,在學生一遍遍地品讀感悟中,感悟到人與人之間最普通、最平凡、最細微的父子之情。更讓學生從身邊的人、身邊的小事中體驗到這種愛無時無刻不在。此時,我適時播放歌曲《愛的奉獻》,讓學生隨歌聲真情流露,深情地唱起,在激情中結束課文教學,激起了學生情感共鳴,陶冶思想情操。
語文教學是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情感體驗,更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利用電教手段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1、《遠程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談課程的教學觀》
篇5
關鍵詞: 語文課程 教師 調整角色 轉換方式
教師在觀念上調整好角色,教學上改變方式,是建設充滿活力語文課程的前提。
傳統語文教學,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師凌駕于學生之上,教與學結合不緊密,學生思維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偶爾提出不同看法,一般也不會受到重視,甚至被視為異端。試想,這與語文新課標要求――培養創新思維,豈不是格格不入?新課標明確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為此,教師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充當一位學習參與者角色。要扮好這個角色,實屬不易。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要關愛學生,有服務意識。其次,在教學中要跳出“本本主義”的機械模式,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應該開懷接納不同思維,讓學生愿說、敢說,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除了教師觀念的更新外,還應該注意教學方式的改進。
一、教學中必須重視處理學科間的聯系
學科間的有機聯系不可分割。新課標改革,要整合科目之間的關系,強調綜合性。這樣做,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素質。例如,教學寫景散文《走進紐約》(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我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的繁榮熱鬧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感,讓學生順著作者思路進行思考:
(1)我們國家今天面貌如何?
(2)你的家鄉面貌怎樣呢?
(3)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發展如何?
(4)學完此文,你怎樣評價改革開放的成果的?
經過這幾個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學生自然就把作者的情感融入到自我情感之中,又將語文知識和政治知識巧妙對接,拓展了學生思維,增強了語文學習興趣。
又如《青海湖,夢幻般的湖》(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一文的教學,作者于文末的情感是復雜的:“我很矛盾,我不敢想象,當千萬鈔票像一條河流似的流向青海湖,今天這青海湖會變成一種什么景象?不,還是讓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對作者內心的矛盾如何評價呢?講到此,我聯接環境話題――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孰輕孰重?問題一出,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科目之間的知識此刻完全得到融合,教學效果是可以預測的。
二、整合課程資源,將課內教學延伸課外,增強教學效果
傳統語文教學照本宣科,不夠重視課外閱讀,使課內與課外相脫節,甚至將其對立,這是個很大的失誤。今天,學校硬件建設不斷完善,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多媒體室齊全,但使用情況不盡人意。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教學資源,關鍵是教師怎樣整合。必須做到四點:(1)明確閱讀目標,(2)做好閱讀指導,(3)保證閱讀時間,(4)重視信息反饋。語文課教學信息含量大,要求學生注意積累,并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運用。日積月累,學生便會樂在其中,受益匪淺。例如,有的學生崇拜飛檐走壁的武俠英雄,有的鐘愛周杰倫的流行歌曲,有的愛看言情小說。所有這些,教師都應當注意引導,讓他們講講喜愛之原因,和他們探討是與非,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讓他們知道生活也是一個大課堂的道理。
三、要讓自身觀念時刻走在時代前沿,營造創新思維氛圍
教師與學生有觀念之差異是自然的,但教師要更新觀念,避免因此影響教學。今天的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創新思維,肯定多樣性思維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因為學生對同一個問題回答炯異,而武斷判定是與非。試想,一些備受爭議的問題,就是成人也難以定奪,何況是正處于思維活躍,身心還未發展成熟時期的學生呢?例如,革命先驅有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師設計討論問題:讀書是為己還是為國?討論時,學生就有多元化評價。如一個學生提出:學習也是為了自己。教師如何評價?顯然,不能以一個標準判斷。重要的是看學生闡述的理由能否成立,教師不該急于下結論。其實,為己為國都是沒有矛盾的,個人與國家是命運共同體。按多樣性思維,兩者都應肯定。再如教學《范進中舉》,總結課文時,教師也可將課文延伸課外:(1)吳敬梓站在什么角度評價封建科舉制度的?(2)“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可見,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是靠少小苦讀步入仕途的。為此,你對科舉考試又有什么評價?兩個問題思考之后,學生對科舉考試出現了正反兩種評價。其實,科舉考試的確造就了許多范進式的可悲人物,但是不可否認,也為不少有志之士鋪就了仕途之路。
其實,變換新課程語文教學方式,探究培養創新思維方法,教師潛意識中樹立多元思維模式是關鍵,只要教學時耐心引導、啟發、溝通,就會形成一種全新的新課標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生態意識;初中語文教學;滲透教學
G633.3
初中語文教學在近年來的教學改革中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表現為學生的語文成績明顯提高方面。但語文教育的整體目標中包含了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方面的發展,包含了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和建設,這些教育價值如何體現出來,值得初中語文教師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將生態意識滲入到初中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1.生態意識
生態意識是一種反映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新的價值觀,是現代社會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生態意識成為優秀公民必須擁有的一種個人品質,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即是尊重自然,強調人與自然和和諧發展、承認自然之美,保護自然環境等行為和意識。
2.生態意識教育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價值
初中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學生的個人素養培養,是對未來社會公民素質進行準備性教育的過程。生態意識作為現代社會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有必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體現出來;另外,生態意識中包含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理解、審美以及環保等積極認知方式,符合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要求,生態意識的滲透教育,有助于從根本上體現初中語文教學的價值。
二、生態意識滲入初中語文教學的方法
1.通過體驗式閱讀促進閱讀情緒生態化
使學生產生情緒情感的變化,在閱讀過程中感受自然之美,體驗人在自然的震撼下產生的審美感受,體會自然賦予人的多種情感價值,是生態意識教育的一種方式,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引起自然場景和學習情緒共鳴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幫助教師創設環境,實現體驗式的閱讀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與生態意識相擬合。在對《青海湖,夢幻般的湖》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有關青海湖的圖片或者電影片段,學生通過直接的觀看,感受到了青海湖的美麗景色,以及生態自然環境能給人帶來的愉悅感情。再截取幾個其他地方湖泊資源的圖片,讓學生進行比較,比較之后,再對課文進行教學,這樣,就會較好地加深學生的感受。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感受到了青海湖的生態和諧,同時產生對美好自然的向往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而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相關環境進行描寫,對自然環境進行探討,使教學所得的感受更加深刻。
2.通過講座交流實現學習方法生態化
語文教學中的學習方法對學習結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通常,由學生自主進行的學習,更容易給學生帶來深刻的情緒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作用。生態意識是認識自然和社會的一種認知模式,教師可以在學習方法方面進行改進,實現生態意識的深入教學。如在學習《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之后,教師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動物世界中豐富多樣的動物品種,開展了一次“我所認識的海洋生物”的知識講座。教師在講座開始之前就學生關于動物的課外作業。如,讓學生收集一些海洋生物的圖片,讓后向大家介紹這些生物。讓學生收集關于瀕危海洋生物滅絕的原因,進行交流。教師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這次講座活動中,從自身對動物保護的角度出發,交流感悟,讓學生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實踐活動的方法,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獲得感悟,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
3.通過教學實踐實現教學結果生態化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是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環境保護主體明確的篇章,在進行這篇文章的學習之后,學生必然會對自然保護這一意識產生明確的、積極的認知,這是生態意識的萌芽。語文教師應在這個時候趁熱大打鐵,將語文課內教學的結果進行鞏固,通過一系列教學實踐,使學生的生態意識更加牢固,更能體會到語文學習對自身的環保意識的教育作用。例如,教師可將“自然環境保護”作為主題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如班級內部的演講比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表達自身觀點。如此一來,不僅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可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對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生態意識具有重要意義,教學效果顯著。
三、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建議
1.豐富教學資源
生態意識是在強調自然環境與人類關系的大環境中才能夠形成的,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涉及到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生態意識滲透教育要想全面開展起來,必須為學生營造這樣一個大環境,因此,豐富的教學資源成為開展生態意識教育的基礎。初中語文教師、家長和學校方面都應該注意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各個角度進行生態環境的營造和生態教育資料的提供,只有這樣,生態意識才能夠扎根于學生的腦海中。
2._展課外教學
語文教學教會學生從文字的層面領略自然之美,而這種學習結果需要回歸到自然之中才能夠得到強化,生態意識教育也是如此。初中語文應該將一部分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從課堂轉移到課外的開放環境中,如公園、圖書館、博物館等地,通過課外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加明確生態意識教育的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意識滲入教育使初中語文教學的價值體現在學生的個人素質發展方面,能夠進一步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使用各種方法突出教學材料中的生態性,另外,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必要的課外教學也是突出生態意識教育之必須。
參考文獻:
[1]徐紅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態意識[J].知識窗(教師版),2016(08):131-132.
[2]張潔.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態意識的策略[J].好家長,2016(10):119-120.
篇7
【關鍵詞】青海湖 健身 鍋莊舞 價值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96-02
位于青海湖南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是安多文化的副礦區,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藏族人民,在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創造和發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鍋莊舞是廣泛流行于藏族民間的一種集體舞,每逢節日、慶典、婚嫁之日,男女老少聚集在廣場或庭院,圍成圓圈隨著歌舞和音樂甩手踏步而舞。海南鍋莊與其他的鍋莊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其獨特的個性,海南鍋莊舞姿矯健,動作敏快,順達自然,優美飄逸,不但體現淳樸、勤勞、熱情、剽悍、豪爽的民族性格,而且具有明顯的體育健身、文化娛樂及觀賞等價值。為了展示安多文化風采,助推海南藏族自治州“安多明珠”和“文化大州”品牌戰略的實施,由海南藏族自治州群藝館編排創作的《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以VCD、DVD光盤形式問世,曲調悠揚,舞姿優美、獨特,很快得到了當地各族群眾的追捧,全州上下紛紛開始學跳新編的海南鍋莊舞,無論清晨還是傍晚,在海南州各縣以及西寧市的廣場和公園里,都能看到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跳海南新編鍋莊舞。
一 《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的特征
1.背景特征
海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隅,位于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素有青藏高原門戶之稱。海南藏族自治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河壯麗、民風淳樸,群山起伏、河流綿延、草原廣袤,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壯美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的背景選自有聞名遐邇的文成公主進藏途經的日月山;有“天下江河皆東去,惟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淌河奇觀;有神奇夢幻般的國家4A級景區青海湖;有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壩”的龍羊峽水電站;有“天下黃河貴德清”、“青海小江南”之稱的梨花之都貴德縣;有神山古剎賽宗寺;有“青海九寨”之稱的貴南直亥景區、同德宗日文化以及馳名省內外的同德河北原始森林風景區等名勝古跡和奇特景觀。
2.音樂特征
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遼闊,民歌高亢嘹亮,聽起來就有高原藍天遼闊的氣魄,曲調悠揚,但也是以五聲為主,婉轉動聽。新編海南鍋莊舞音樂樸素、熱情,結構簡練,由慢歌段和快板段兩部分組成,后者是前者旋律的簡化和緊縮,以腳頓地為節,作為樂曲的前奏、間奏及結尾,如第三曲《快樂的跳鍋莊吧》,以拍為主,但在前奏、間奏、結尾中常出現變化節拍。多數舞曲以五聲調式為基礎,個別樂曲為六聲、七聲音階;有的在慢歌段前加散板領唱,擴大成三部結構。
3.組成特征
4.服飾特征
藏族服飾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生產、生活方式對眼飾的形成和發展也有影響。《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在服飾方面充分體現了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體現了安多地區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長袖平時卷起,跳舞時放下,袖隨舞起,翩翩飛舞,十分好看。特別突出展示了青海海南藏族有一種用羔皮縫制的加面藏袍,輕巧美觀,是節日和走親訪友的禮服。羔皮有毛短而卷曲的,有毛長而適中呈穩狀的,用各種羔皮縫制的藏袍,是多用各色條絨、緞子、平絨、毛呢掛面,用錦緞或花氆氌、水獺皮鑲邊,用狐皮或豹皮做領的高檔服飾,體現著民族的集體智慧,蘊含著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二 《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的體育價值
1.健身的價值
任何一種體育運動都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也不例外,它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以步、擺跨、甩袖、纏袖、轉、模仿勞動和動物飛行、跳躍等身體動作有機結合,使全身各關節、部位、系統協調配合,套路動作由慢到快、運動量由小到大,最后又整理活動促進身體全面發展。練習者四肢的協調一致,使身體機能得到充分的訓練。舞蹈動作,有的婉轉流暢,旋轉起伏,形似行云流水,有的剛勁頓挫,瀟灑奔放,動靜交織;有的步態從容,平穩大方,悠閑輕松;有的輕快活潑,跳躍轉動,洋溢著青春活力。這些均使得練習者在舞蹈中獲得美的享受與情感體驗。通過優美明快的音樂、活潑愉快的練習方式,能調節人的心理活動,使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轉移和消除。全身的動靜結合也能使心血管系統、心肺功能、耐力等多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另外,長期練習可以使練習者形體得到鍛煉,起到健美和減肥的作用。與其他的運動項目相比,《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的特色為優美的音樂伴奏,音樂節奏感強,優美而煽情。在音樂的伴奏下,參與者盡情展現自我全身心的投入與放松,能忘卻不快和煩惱,具有很好的健身價值。
2.社交的價值
增加社會交往能力、增強自信心、培養協作精神。《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是多人參與的舞蹈,不分男、女、老、幼,舞曲節奏有快也有慢,在藏區有千人鍋莊舞表演,也有在學校、機關、廣場、生活區舉辦的以鍛煉身體為目的小型鍋莊舞活動。它不僅為本民族人民所喜愛,也為其他民族人民和外國在華的工作人員、游人所喜愛。在西寧市廣場早、晚跳鍋莊舞的隊伍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人們翩翩起舞,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為古城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3.競技的價值
《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不僅具有表演的藝術功能,而且還具有極強的競技性,能對社會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體育競賽,組織團體操表演提供方法。首先,“天上有多少顆星,桌就有多少調;山上有多少棵樹,桌就有多少詞。牦牛身上有多少毛,桌就有多少舞姿”,這是人們對內容豐富的鍋莊的贊譽。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鍋莊舞的編排上具有很寬的創作空間。其次,鍋莊對動作的力度、幅度、姿態、音樂的藝術表現具有很高的要求,正如鍋莊舞中所唱:“雖不是鹿生的小鹿,要學會鹿臥地的美姿;雖不是鷹生的小鷹,要學會鷹展翅飛翔;雖不是魚生的小魚,要學會水中魚尾閃耀;雖不是獅生的小獅,要學會獅的嬌姿。”第三,鍋莊舞對舞蹈者的要求非常嚴,要求動作統一,力度和節奏統一,動作協調,在難度上具有一定的發掘。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具有很好的競技性,是一項很好的群眾體育活動,值得在全國和學校推廣。
4.團結的價值
民族舞有助于增進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消除民族隔閡,它是一種以身體動作、姿勢作為基本語言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它的傳播交流障礙最少,不受語言文字的制約,也不受意識形態的干擾,因此,它是最具有親和力的一種文化交融形式。在參與鍋莊舞活動時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語言上的交流和身體上的接觸,能降低人們在心理上的防御本能,起到自然促進不同民族的參與者之間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認同的作用,同時,在不斷的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間會不斷融合和適應,這不是哪一種文化占絕對優勢的同化過程,而是滋生出新的共同文化的過程,也是在彼此之間建立起新的信息溝通渠道的過程,而對不同文化的認同感以及共有文化的產生是建立彼此之間信任感的基礎。因此,《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對發展民族文化,促進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消除民族之間的隔閡,建立起彼此之間的團結,具有很好的作用。
鍋莊舞活動歷史悠久,是藏民族留下來的一筆寶貴財富,具有良好的健身、健心娛樂、群眾體育和旅游開發價值。《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宣揚“舞蹈動作來自自然”這個主題,充分體現了與大自然的和諧這個時代精神,并與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相結合,既可以作為舞臺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節目,又可以作為群眾自娛自樂的全民健身運動項目,還可以作為一項豐富單位、學校文化活動的競技比賽項目。
參考文獻
篇8
重視語文積累是對我國語文學習優秀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我國歷史上許多大文豪和以中華文化為底蘊的科學家無一不是在他們兒時在漢語學習上,下過一番積累功夫的。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和"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強調的就是要多讀、多背、多積累。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那么.在小學語文閱瀆教學中應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文積累呢!
一、激發學生自主積累的興趣
興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內在動力,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鑰匙。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精辟地闡述了興趣在各項實踐中的重要性,語文積累更是如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體會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生自主積累語言的興趣。巧妙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為積累的對象所吸引,產生多讀、多背的需要和欲望,積累才會有動力,如果生硬地強迫學生積累,往往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積累過程中,教師可以巧用各種訓練手段,如用兒歌、順口溜、一字開花擴詞,組織手抄報比賽、成語句子接力賽、優美片段欣賞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讓學生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自主積累的興趣。
二、創造閱讀條件,豐富學生積累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名篇名著,好詞好句比比皆是,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前人智慧與創新的積淀,不論寓理于事的愚言故事,還是意境優美的散文和含蓄雋永的詩歌,都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優秀范文。如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燕子》、《春》、《畫龍點睛》、《詠柳》等都是學生閱讀和積累的名篇佳作。然而,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的。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僅要傳遞更多的信息,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還要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不斷積累和收集信息。教師應當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條件,利用各種機會,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通過訂閱課外讀物,網上下載優秀作品,創辦圖書角,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交流。教師要不斷開辟語言積累的途徑,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掌握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指導他們在閱讀中摘錄好詞佳句、名言警句、成語格言、優美詩詞等,把生活學習、電影戲劇、報刊書籍、宣傳標語、電視廣播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記錄下來,廣擷博采課外語言,并在同學中進行傳閱交流,互相觀摩,不斷豐富語文積累。
三、理解感悟,深化語言積累
積累是新的認知結構的積極重建,不是單純知識的機械累加。感悟是指對事物有所感觸而領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學生充分理解感悟課文,是提高學生積累的重要手段。學生只有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才會讀有所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課文,提高學生積累的質量。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不僅要求學生劃出或摘錄好詞好句,而且還要寫下簡要的感受,不求文字多少,多則二、三百,少則五十來字。這樣能使閱讀活動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想象,并有了情感參與。
篇9
【關鍵詞】多媒體應用學習興趣突出重點情感共鳴效果反饋
作為一位農村中學一線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投身到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輔助語文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中來,努力提高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以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優化課堂教學,以改變農村學生厭學及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使學生“愛學”、“樂學”,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及教學效果的目的。
作為農村中學語文教師,讓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使多媒體更好地豐富我們語文的課堂吧:
一、讓多媒體教學走進語文課堂,以激活學習興趣
農村的課堂現狀始終是教師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再多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的模式,致使教學枯燥,讓許多學生感覺乏味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用直觀生動的視聽材料,利用聲、圖、文并茂的手段,可以有效改變這種教學面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愉悅、輕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上課的興趣,以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巴東三峽》、《周莊水韻》、《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等寫景抒情或介紹景物的課文,文中所描繪或介紹的地方是我們農村大多數孩子未曾見識過的,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在互聯網上搜集這些地方的相關圖片,并把它們制成視聽課件,上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出來。這些優美詩意的畫境帶給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上的享受是平常教學所無法企及的,學生可謂百看不厭,百聽不倦。這些大量的多媒體信息和資料,創設了豐富有效的教學情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研究中,誘發學生觀察,引發學生思考,激發起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
二、運用多媒體巧設動畫,突出教學重點
作為較為落后的農村中學,傳統的語文教學由于受板面的影響,課文中的重點語段、教學的重點內容往往無法板書出來。有了多媒體,就可以“板書”出來,并且可以用上閃光點,標上重點符號,引導學生賞析課文的精點段落,全面展示所學課文的重點內容,以突出教學的重點。這樣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很好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如在教學《石縫間的生命》這一課時,根據農村環境和實際,了解到有些學生不重視生命,“破罐子破摔”之類的現象。為此我設計、制作了一個以“生命”為主題的課件,除了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外,還包含了“胚胎發育”――人的生命形成的過程(可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一段胡楊成長過程的動畫(可讓學生從動畫中感悟到生命成長的艱難);有關學生自殺的新聞材料。通過這此逼真的動畫設計,加上老師的引導,師生再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使這堂課的學習,不但讓學生學習了課文的內容,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真正知道為什么應該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也讓學生學得更輕松,對所學內容掌握得更好。
此外,教師指導朗讀時,還可利用電教媒體的動畫功能,對一些重點詞語、優美段落進行閃爍、變色,放大等技巧處理,讓學生反復品讀,深入揣摩,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激起情感共鳴,陶冶思想情操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但“讀”卻又是農村語文教學的軟肋。電教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激發入情入境的情感朗讀,以彌補農村語文教學中讀這一軟肋,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如臨其境。如教學《廢墟的召喚》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緩慢沉悶的音樂,一邊觀看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的影視資料,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學生仿佛走進了歷史,走進了熊熊大火的圓明園,從而激發學生對廢墟召喚的要義的理解,增進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從而萌發了“我要變革”的強烈欲望。這樣帶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理解了全文,朗讀興趣也隨之而生。
此外,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語文教學中的審美素質教育,能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且效果顯著。如《沁園春?雪》一課,若單憑語言文字和課文插圖,南方農村學生很難領會到北國雪景的雄偉壯麗,教學時,我利用計算機對課文相關內容進行捕捉、剪輯,制成計算機動畫片,加上配樂詩朗誦。這壯觀的景象、優美的樂曲、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們全神貫注地聽朗讀,盡情欣賞雄偉壯麗的北國雪景畫面,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產生了強烈的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這里多媒體的動畫功能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巧妙地達到了育人目的。
四、利用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加強課堂效果的反饋
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的教學軟件,可以加強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使習題的形式變得更活潑、新穎,把習題的內容擴展得更廣、更深,這也是課文知識內容的補充。這樣學習知識,不僅擴大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使練習部分由枯燥而變得有形有聲,如游戲般易操作、好掌握。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及時反饋。
經過多個學期來的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做好筆記,不但能夠加強記憶能力,而且還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促進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很好地加強了反饋效果的檢驗。
以上幾點,是我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思考與總結。總之,我認為,讓多媒體走進我們農村中學語文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作為農村教師,只要我們刻苦鉆研,恰當運用,就一定能把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就一定能提高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徐瑛.巧妙運用多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教育信息技術,2010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電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3]李慶會.運用多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
篇10
臨杰
有人說,大學四年,可以這樣一筆帶過:大一的時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的時候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的時候知道自己知道。我覺得這有些道理,但是在我身上好像不怎么適用。我畢業之前好像始終都是“不知道”的。
因為我所報考的這個高校當中學費最貴的專業,所以我只是懵懵懂懂地,選擇了一所學費低廉卻偏遠的大學,不去考慮太多問題。那是中國版圖上特別荒涼的一個省份――青海,有著更為荒涼的戈壁、大漠和無人區,當然,學校所在地是相對繁華一點的省城。
我在大學的時光,要么就是結伴或者獨自無所事事地東走西逛,騎車或坐公共汽車,隨意地拍照,漫不經心地游蕩,要么就是呆在靜悄悄的自習室,一坐就是一天,看書或者寫字。也零零散散地打打工,雖然沒賺到多少錢;也試著去談談情說說愛,雖然沒什么成績。至于學習,我認為那并不重要,我從不擔心我的成績,那不需要費太多腦筋。我也不去想什么大學的意義,終于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何必把精力放到所謂的意義上面去,被意義綁架可沒什么意思。
懵懵懂懂地,我實習了;懵懵懂懂地,我最早得到了工作;然后毫不懵懂的同學幫我把畢業手續給辦了,美術系的畢業合影里都沒有我。這一切都發生在2008年。輕輕的我來了,正如我輕輕的走;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只青海的牦牛。
如果非要讓我說說上大學的感悟,我想我會說:大學不是天堂,也非地獄,上了比不上會好些,雖說好不了多少;大學不看重學習,找尋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重要的;大學不必得到什么,但一定得知道自己想得到的是什么。最后我還要說,我的方式,只是適合我的。
再回首――我的大學
笑笑
四年大學生活,飄然離去,曾經青澀的我們,現在也都已各奔東西……
關于大學,這個話題已經很久沒有談起,只是前不久高考的日子讓我又想起了曾經美好的大學時代。不是沒有話說,而是,很多時候不知道該寫些什么,四年的大學,經歷了太多,怎么能是只言片語就能表達得清的呢。時間總是走的很快,我已經畢業一年,還記得昨天的昨天,我就那么悠閑地看著大四的學長們忙前忙后,我就那樣靜靜地看著她們,我知道她們所經歷的我也逃不過……
象牙塔的生活總是快樂多于憂傷的,盡管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但總是有驚喜發生。大學的生活、學習、甚至于愛情總是如夢如幻,現在想起都想重溫那時的日子。其實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大學四年,做了些什么追求了些什么。回想當初初入校園的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到即將畢業時的不知所措。四年的時間里,消磨了太多的光陰。因此,平庸的記憶里灑滿了太多的年青的無知和太多的自以為是。留戀和頓首的東西太少,而唯一能挽留住的或許就是和朝夕相處的舍友之間的感情,而不管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到最后也要分離,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以怎樣的心情踏出大學的校園。而那時想想,卻有些害怕離別的感覺。
車站,一個很世俗化的場景,見證了無數人的聚合離散。以前每次去車站都是別人送自己,而在我大學的最后,終于是我送別人,看著漸行漸遠的火車,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已不再年少,大家各奔東西創造未來,我也該收拾行囊像個大人一樣養活自己了,雖然目標有些茫然,但我也該像初入大學時那樣,懷著一份激情,因為挑戰才剛開始,我終要走出那夢幻般的象牙塔。
大學四年
三蟲
上自習的大一
因為剛剛經歷了慘烈的高考,還不能很快地從那種緊張的學習氛圍中解脫出來,所以面對突然放松的大學生活,一時無法適應,仿佛每天不上個自習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似的。即便是在自習室里睡了一晚上,這心里,總還是踏實的。
自由散漫的大二
大二了,整整適應了一年大學生活,終于從強迫癥里走出來,開始了隨心所欲、自由散漫的真正的大學生活。覺是永遠都睡不夠的,絕大多數同學會不約而同地加入“九三學社”(早晨九點起,下午三點起)。至于上課,還是事先找好“喊到”的替身為好。
忙著補考的大三
猛一睜眼,大學兩年的黃金時光已經過去了,突然發現自己因為曠掉的科目太多,所以被老師毫不留情地掛掉了,這的確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好在大學總是給與我們改過自新的機會,所以在晚上的自習室里,你會發現在那些尚顯稚嫩的大一新生中間,多了幾張嚴重睡眠不足的老臉。
煉獄般的大四
上了大四,你就不再是你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四就像是一場夢,你會經歷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考研、實習、找工作是大事,四六級和補考也不能掉以輕心。你會突然發現自己被催促著長大與成熟了,不得不面對未知的未來。到最后,畢業聚餐上的灑淚道別或是爛醉如泥,都讓你懊悔地發現原來這四年是你最該珍惜的日子……
我的大學我的團
明亮
大學時我的成績并不好,就連畢業都頗為周折。這自然留下了很多遺憾,然而我卻慶幸自己走過了一段更值得懷念和珍視的路。大一下學期,我發起創辦了一個學生社團,此后幾年我的生活便與這個社團緊緊聯結在一起。準確地來說,我所度過的大學生活實際上是社團生活。
社團的宗旨與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關注有關,吸引了以中文系、哲學系以及法學院為主的很多院系的同學加入。每一屆會員中都有幾名骨干,在我離開大學時,前后幾屆的骨干會員已經結成一個十分親密的朋友圈。這些朋友中,有人很有哲學頭腦,有人熱愛詩歌,有人喜歡搖滾樂和文藝電影等等,大家被社團的宗旨吸引到一起,各自貢獻出了一些美好的東西,彼此間也深深地受到了影響。那個時候,我們出過報紙、演過話劇、放過電影,但更多的是去川味館喝酒聊天。記憶猶新的往事實在是太多了,比如說我們的據點川味館,因為經常去所以和老板很熟,以至于飯館里都貼著我們的宣傳單,比較拮據的時候還可以賒賬,當然還有經常端上飯桌的紅燒肘子,在那些吃肉會稍顯奢侈的年頭總會激起大家的熱情。
大學畢業已經6年了,大學時代的朋友們至今仍保持著密切的來往,這種關系完全不同于同班同學,甚至同一宿舍的也無法相比。在“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時期,大家用共同的精神追求結成了兄弟般的友誼,在離開各自的家庭之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找到了可以棲居心靈的精神家族。
大學,青春在此刻綻放
清揚
如果說青春意味著瀟灑和飛揚,那么我的青春在此刻結蕾綻放。沒有了學業的束縛和師長的監管,十八九歲的我們終于開始在自由的天地里發展自由的天性。因為自由,散漫也并不是一樣壞的品性,怪異也為大家所接受欣賞。形形的人兒,真的不是一個模子一個樣,
大一的青澀,大二的輕松,大三的迷茫,大四的清醒。誰不是走過了一段從浪漫到現實的路程呢,這是必經的路程。我慶幸,在這條路上,我一直坦然地走著,完全由著自己的心性,聽從內心的驅使,沒有迷失于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鴻溝。
大一大二時的我愛吃,愛睡,愛看書,愛看電影。接觸一切自己喜歡的東西。也許某一節課太過枯燥,就相約著朋友去了美術館。這時,最痛恨的就是點名制了,但還是要尊重每位德高位重的老師,奇怪的是,我最尊重的一位年輕老師竟是高數老師,數學,可是每一位文科生都敬而遠之的。這位非常有素養的老師,卻是讓我們每個人都瘋狂地再次愛上了數學,像小學生一樣討論公式,認真完成作業。這實在是件神奇的事。
大三大四,這是大學里的另一個階段,我們開始認識了一些不再浪漫的事,用我們開始不再浪漫的眼睛。忙著各種各樣的考試,在久違的書和題的世界里暢游,這個世界,有時是要用考試和成績來證明一些東西的。我在酸澀地明白了這個道理后,仍不忍放下心愛的小說,也會在煩了累了的時候,背起包出去走走,再次張揚絢麗的青春……
畢業了,青春還在繼續,這是件太過幸福的事兒。也許是因為懷念,大學生活在我的印象里竟慢慢地變得越來越美好。如果,時刻記著大學時的心境和狀態,現在的你我,依然是綻放青春的時刻。
我的欲說還休
蕭泊零羽
高考結束后,我與家人陷入了短暫的僵持。他們希望我能報一個離家較近的學校,最好是在本省。而那時的我,卻一心想要逃離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出于理想主義的澎湃激情,我的第一志愿填報了一所青海的學校,之后,全然不顧家人的感受,義無反顧地去了大西北。
前后30多個小時的火車,我于清晨六點抵達了那方我向往的高地。清冷的空氣,陌生的街景,疏離的人群,我撅著屁股擠在來接新生的校車上,向著我的大學進發了。
說真的,在來之前,我考慮的最少的竟然是我要去的這個學校究竟是什么樣的。我那時一心想著的都是蔚藍的青海湖,鋪天蓋地的馬匹和羊群,是它們牽引了我對于這個地方的好奇。與之相比,所謂的大學,反而顯得次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