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鮭鱒魚養殖綠色發展探討

時間:2022-10-18 03:27:09

導語:青海鮭鱒魚養殖綠色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海鮭鱒魚養殖綠色發展探討

青海省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是黃河、長江、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稱,三江源是全球唯一位于高海拔地區的大面積濕地生態系統,每年最高可向下游地區供水600×108m3,水資源豐富,可供冷水魚養殖水面較多,特別是黃河干流大中型電站建設形成水面4.4×104hm2,水體潔凈、水質優良,常年水溫在3~22℃,冬季不封凍,是鮭鱒魚等冷水魚的天然生息繁衍之地,被國內外公認為養殖鮭鱒魚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近年來,青海龍羊峽—積石峽水庫網箱養殖發展迅猛,到2018年底,青海省沿黃水庫網箱養殖場發展到29家,網箱養殖面積達32×104m2,鮭鱒魚養殖產量14800t,青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鮭鱒魚商品生產基地。但同時國家環保政策將投餌型網箱作為限制類產業,國務院頒布的《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對青海省沿黃庫區提出了新的水質控制指標。青海省政府實施生態立省戰略,提出了“生態保護第一”的理念和“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的治青理政方略,實現“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的轉變”,青海農牧業“十三五”規劃提出“三區一帶”發展戰略布局中將黃河龍羊峽至積石峽庫區確定為沿黃冷水養殖適度開發帶,在生態保護優先的理念下適度發展水產養殖,這就決定了在保護好青海水域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魚現代化養殖是青海漁業發展的主方向。但目前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和壓力日益突出,且存在發展理念相對滯后、產業化程度不高、養殖布局不夠合理、網箱養殖排泄物收集研發技術滯后、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需要清除、規模化組織化程度較低等問題。如何做好生態保護和水產養殖協調發展,成為當前青海冷水魚產業發展亟需深入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考慮到青海地區生態環境地位的敏感性和特殊性,提出和擬定適合當下實際現狀,促進和推動漁業產業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思想觀念和對策舉措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現階段青海鮭鱒魚養殖產業的發展,以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為前提,以負責任漁業理念引領高原鮭鱒魚養殖漁業,主推以三倍體虹鱒魚為主的三文魚養殖先進技術、以大型網箱為主的現代化漁業裝備技術和漁場生物安全管理技術,實施最嚴格的養殖容量控制,最嚴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最嚴格的水產品質量監管,構建鮭鱒魚產業發展較為完善的漁業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技術和服務體系,提升現代漁業養殖水平,建立健全養殖水域環境監測及生態保護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快水產養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升漁業生產標準化、綠色化、產業化、組織化和可持續發展水平,走出一條產出綠色、產品優質、資源保護、環境友好的青海高原特色漁業現代化發展道路。為此,青海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探索和實踐基于生態優先前提下推動鮭鱒魚養殖綠色發展的路徑。

1樹立負責任漁業理念統領青海鮭鱒魚產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青海鮭鱒魚養殖產業發展以負責任漁業理念統領漁業產業可持續發展。堅決樹立和踐行漁業負責任理念,建立起對漁業負責任的許可制度及措施,必須以最為嚴格的許可制度措施來對養殖行為進行規范,應當較大程度上減少漁業隨意性,使鮭鱒魚養殖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壓力得到減輕。負責任漁業理念在青海省地區包括以下幾個具體內容:1.1在水環境方面。注重漁業水環境質量,對漁業用水質量狀況負責,不能因為漁業養殖而破壞了對于人們更為重要的水環境。1.2在生態方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盡量降低對水生生態系統的過度干擾,保證食物鏈和生態系統等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不能因為水產養殖而破壞原先完整和諧的生態系統。1.3對消費者食用水產品質量(即水產品的質。量問題和食用安全)方面要對消費者食品安全負責,不能只追求漁業產量或漁業的巨大利益而置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問題于不顧,損害消費者的食用安全。1.4社會公共利益方面。要對群眾的社會公共利益負責,如保證當地的居民生活的正常化、維護當地的水上交通秩序、維持當地環境衛生的清潔、維護當地生態景觀和旅游景區不得受到水產養殖活動的任何影響等。1.5對養魚投資者或養殖戶方面。對投資者、養殖戶的自身利益負責,要提高準入門坎,嚴格執行管理政策,合理進行風險評估,避免因為投資者、養殖戶盲目投入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生態破壞。1.6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要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能夠保證鮭鱒魚產業健康、穩步、可持續發展,實現產品標準化、市場規范化,提高鮭鱒魚優良品質,做大做強青海三文魚品牌,樹立三文魚品牌形象,對整個鮭鱒魚產業發展的可持續前途負責等。

2努力踐行鮭鱒魚養殖嚴管“三原則”

在建立了負責任漁業基本理念的基礎上,在鮭鱒魚產業發展的政策層面和技術層面,結合青海省地區當前實際情況,開創性提出沿黃網箱養殖嚴管“三原則”,也就是最嚴格的養殖容量控制、最嚴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最嚴格的水產品質量監管[1],并在實踐中發揮重要指導作用。2.1執行最為嚴格的養殖容量控制。明確劃定保護區與養殖區,黃河干流龍羊峽水庫的以上水域劃定為保護區,禁止任何漁業養殖和開發,從龍羊峽至積石峽段適宜養殖的各水庫劃為養殖區,并對各水庫通過科學容量測算,進行嚴格的養殖總容量控制,劃定養殖容量紅線,不提倡高效高產,力求生產高品質商品魚,嚴防破壞生態環境。同時建立最為嚴格的網箱養殖場審批制度(申請→環境影響等綜合評審→審批→發放水域灘涂養殖證)[2],同時要求三倍體虹鱒養殖方形網箱(箱體長寬高大小6m×6m×6m、7m×7m×7m、12m×12m×8m)入箱規格5g以上,圓形網箱(周長60m、80m、100m,網箱深度分別為7m、10m、15m)入箱規格100g以上,并嚴格執行單位網箱養殖規模最高控制在6kg/m3以內的要求。2.2執行最為嚴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嚴把苗種檢疫關,嚴格執行水產苗種生產和流通環節的檢疫流程,對鮭鱒魚苗種的輸入和輸出實行嚴格的動態監管,對苗場進行產地檢疫和入箱前嚴格復檢。制定根據各養殖場實際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計劃并組織實施,定期對鮭鱒魚養殖IHN、IPN、癤瘡病、小瓜蟲病等進行例行監測和送樣檢測,確保不發生大的疫情。同時嚴格各養殖場從業人員出入養殖區的更衣和消毒制度,對進出人員及車輛進出場區必須施行嚴格的雙向消毒措施。養殖的所有網箱須加蓋網蓋,以防止水鳥捕食魚類和傳播疫病。對病死魚要按相關程序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將死魚隨意投入水庫污染水域[3]。2.3執行最為嚴格的水產品質量監管。建立對魚種、飼料、漁藥等投入品的全程監控體系,確保養殖環節質量安全。推廣三倍體虹鱒良種養殖,提倡養殖品種單一化,實行良種補貼,提高良種覆蓋率。使用高能、環保、安全的配合飼料,大幅提高飼料轉化率和魚類品質,逐步實行飼料投入配額制度,以大大減少氮、磷排放對環境的污染。督促指導養殖戶不使用禁用藥物,盡量少用或不用類似于抗生素的藥物,積極倡導減少各類消毒劑和魚藥使用量,廣泛推廣使用魚用中草藥和免疫制劑。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嚴格執行商品魚上市前產品藥殘抽檢,建立水產養殖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引導和鼓勵商品魚進行綠色認證和產地認證,最終實現養殖場綠色認證全覆蓋,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3完善技術和服務體系,提升現代漁業養殖水平

從建立完善鮭鱒魚苗種繁育體系、強化基層推廣服務體系、深化冷水魚養殖基礎研究、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等方面,不斷夯實鮭鱒魚養殖產業發展科技服務支撐體系,提升高原冷水魚現代化養殖水平。3.1建立較為完善的鮭鱒魚苗種繁育體系。深入開展工廠化循環水鮭鱒苗種繁育技術的試驗研發和運用,充分利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具有的智能、低碳、高效、循環使用的優勢和特點,持續開展鮭鱒魚良種選育、魚種培育、多倍體制種等技術研發,切實保障省內網箱養殖優良苗種的自給率和覆蓋率。3.2強化基層推廣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基層水產站能力建設,建立微生物實驗室,改善辦公環境,提升技能水平,尤其加大對疫病監測及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方面的技術力量和資金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基層水產站的推廣服務職能。同時加強對基層水產站技術人員及養殖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培育職業漁民,不斷適應高原現代漁業發展的需求。3.3深化冷水魚現代化養殖基礎研究。不斷深入探索和實踐適合青海地區的高原現代漁業發展模式,包括構建和制定一系列基于負責任理念的相關負責任漁業許可制度;建立水質分析研究與養殖容量測算模型,為科學合理界定水庫養殖容量提供技術支撐;制定和完善適宜養殖場管理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計劃和標準化網箱養殖模式,開展冷水魚疫苗研制和生產應用,提升整體疫病防控能力。3.4加強對外技術合作與交流。在養殖漁業生態保護技術、現代化高科技漁業裝備、現代漁業養殖先進理念和相關配套養殖技術,以及適宜青海冷水水域養殖環境的新品種引進試驗等方面與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生產單位廣泛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聯合開展技術合作和研究攻關,提升青海高原現代化漁業養殖水平。

4建立健全養殖水域環境監測及生態保護常態化工作機制

為最大程度減輕網箱養殖對水域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青海從常態化開展養殖水體環境監測、定期開展養殖場管理評估及環境影響評價、實行輪養輪休制度、建立網箱養殖魚類逃魚檔案制度、加強魚品加工排污監管,開展節能減排技術研究,以及強化對土著魚類監測管理和規范群眾放生等方面建立健全網箱養殖對水域生態保護的常態化工作機制。4.1定期開展養殖水體生態和水質監測。在網箱區域及其上下游設置監測點,每年例行開展4次監測,監測范圍覆蓋較大規模漁場和各個養殖水域,及時監測養殖水域水質基本變化情況和趨勢,同時在沿黃干流非養殖區設置監測點做為對照組,與養殖區數據監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探索建立網箱養殖與主要水質指標關系的動態模型,完成年度沿黃各個水庫的養殖水體環境健康狀況評價,及時動態調整和修正網箱養殖容量。4.2定期開展管理評估及環評。由地方水產技術推廣部門牽頭組織對各個養殖場進行管理評估,按照標準化網箱養殖技術規范建立養殖場管理評估體系,指導各個養殖場持續開展自查自評,查缺補漏,及時督促整改不符合項,不斷提高養殖場整體管理水平。同時跟進漁業行政管理監督,當地漁業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至少每兩年開展一次網箱養殖總體環境影響評價,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頓,對不按要求整改的養殖場,采取吊銷其養殖許可證等嚴厲措施。4.3實行輪養輪休制度。生產一輪(一般2~3年)商品魚,要移動網箱養殖的地點,不可在原地進行再生產,移動距離要大于原養殖地點200m以上,進行輪養輪休,以防止局部水域嚴重污染和生物安全管理風險。4.4建立健全逃魚檔案制度。高度重視網箱養殖魚類防逃工作,定期檢查網箱安全性能,及時做好逃魚記錄并及時回捕,減少或消除逃魚對外界生態系統的不良影響。4.5加強魚品加工排污監管。通過大力提升魚品加工能力和現代化裝備技術水平,提高商品魚加工原料綜合利用率,改進加工排污設施,采取嚴格環保措施,最大程度減輕對環境的污染。4.6深入開展網箱魚體排泄物集污系統研發。進一步加大對網箱養殖殘餌和糞便回收集成技術的研究,改進網箱底部集污裝置,提高養殖糞便、殘餌回收率,以及排污移出水體后的再次利用率,通過持續開展網箱養殖節能減排技術研究,最大程度減少網箱養殖對水體環境的影響。4.7加強對民間隨意放生活動的監管和引導。宣傳落實國家農業部和青海省地區對水生生物保護和民間放生活動的相關政策規定,組織開展土著魚類增殖放流,加大生態保護宣傳力度,進一步規范增殖放流和群眾隨意放生活動,以減輕外來物種對當地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

5打造青海三文魚品牌,提升綠色發展質量

積極推進高原特色冷水魚品牌建設,實現青海省鮭鱒魚養殖綠色食品認證全覆蓋,生產優質、高檔、品牌水產品,打造集生態、安全、優質為一體的青海三文魚品牌[4],拓展營銷空間,提升綠色發展質量。5.1打造“區域共同品牌”。通過生產標準化、管理標準化、技術標準化、電子商務等手段,抱團拓展市場,防治惡性競爭,不斷提升青海省優質鮭鱒魚產品的價值,打造青海三文魚區域知名品牌,建立共同抵御市場風險的長效機制,形成集苗種供應、網箱養殖、產品加工、冷鏈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鏈條,為鮭鱒魚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積極培育品牌文化,通過在龍羊峽建設三文魚小鎮、三文魚博物館,組織國內外越野挑戰賽等活動,科普、傳播、滲透三文魚文化,提升品牌內涵和價值。此外,共同品牌并不是不要漁場的自有品牌,而是共同品牌+獨立品牌,從而建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品牌體系。5.2以產業聯盟為平臺,建立產業良性發展機制。發揮新成立的青海冷水魚產業發展聯盟的作用,通過聯盟+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真正實現“八統一”的要求,即統一苗種供應、統一飼料采購和供應、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基礎設施提升、統一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統一品牌戰略、統一加工標準、統一市場銷售,加強行業自律,做大規模、做強品牌、做優品質,加快高原現代漁業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品牌化建設進程,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青海沿黃冷水魚養殖區打造為國家級現代冷水魚養殖示范區。

參考文獻:

〔1〕申志新,簡生龍.青海鮭鱒魚養殖苗種場、養殖場生物安全管理要點〔J〕.中國水產,2016,(04):66-69.

〔2〕拉爾其布,王國杰,簡生龍,王振吉,等.青海: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控制與凈化工作經驗〔J〕.中國水產,2018,(08):78-80.

〔3〕簡生龍,申志新,趙娟.青海冷水魚養殖疫病防控工作經驗〔J〕.中國水產,2018,(08):38-40.

〔4〕簡生龍,申志新.青海鮭鱒魚加工現狀及發展建議〔J〕.河北漁業,2016,(07):59-62.

作者:簡生龍 單位: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