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轉型論文:青海工業轉型的途徑思索
時間:2022-02-21 04:25:16
導語:工業轉型論文:青海工業轉型的途徑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溫浩工作單位:青海省投資集團公司
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內涵產業轉型升級,就是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高污染轉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級,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升級。具體講就是產業結構高級化,包括:產業結構中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資金密集型、技術知識密集型占優勢比重演進。產業結構中由制造初級產品的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制造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的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特征:即產業高附加值化,產業高技術化,產業高集約化,產業高加工度化。從產業基礎看轉型升級青海省工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礎化工、有色金屬、鋼鐵、裝備制造、特色生物資源加工及輕工建材等產業規模。雖然產業規模還很小,基礎也很薄弱,但仍然為今后工業的發展創造了較為有利的條件。從資源和環境容量看:長期以來依靠高資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污染和低產出、低成本的工業發展道路已經走到盡頭。通過依托現有產業和二次資源化,通過產業融合發展和產業集聚,發展下游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的現代工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從政策環境看:一是隨著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支持藏區發展政策的落實,國家將繼續在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布局和產業準入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將為工業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政策環境和支持。二是東部地區出于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需要,產業將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加強對西部地區的對口支援,有利于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三是國家已經并將繼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于青海發揮比較優勢,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培育新的支柱產業。
工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和突破口
擴大基礎產業規模,完善和優化產業基礎2011年,在西部12省區中,青海經濟總量僅排在西藏之前,居第十一位;GDP增速13.5%,居第七位。要在“十二五”末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靠這樣的發展速度顯然是不行的。因此,擴大經濟規模,是日益緊迫的任務。所以,省委省政府在“四個發展”中,把“跨越發展”放在第一個,因而,擴大產業規模,完善和優化產業基礎,就成為工業發展中最重大、最急迫的任務。擴大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將達9000億元,其中全部工業投資5000億元。在5000億元工業投資中,能源建設投資1500億元,一般性工業投資(采掘業和制造業)3500億元,占全省投資任務的38.9%,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們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度相對比較小,這是由于我們的產業規模小,而且經過近年來嚴格項目準入和淘汰落后產能。因此,在國家強調把發展速度壓下來的大趨勢下,立足青海實際,繼續強調發展,靠增量投入來擴大產業規模,在堅持“穩中求進”的基礎上,確定努力實現“好中求快”的目標。總之,青海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就是要依靠增量投入來擴大產業規模,依靠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來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工業的轉型升級。優化投資結構,一是優化投資的方向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由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轉化,把更多的投資投向產業鏈延伸項目、產業鏈節點項目、資源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二是優化投資來源結構。就是進一步拓寬投資的來源渠道,由單純的投資商投資、銀行貸款、政府給予補助改為更多地以項目為依托,依靠資本市場來融資,更多地利用民間資本、金融資本、上市、基金、債券、金融租賃、信托、股權交易等新型融資方式來籌集建設資金。培育市場主體,做大做強企業一是以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為重點,發揮人才、技術、資金、品牌等優勢,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項目建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提高企業資本市場運作能力和水平。二是鼓勵企業按照產業上下游關系,以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進行資源整合,提高資源開發的集約水平和產業集中度。三是加快引進優強企業。以優勢資源和產業基礎為依托,引進中央企業和有實力的民營大企業及戰略投資者,引進優良資本和先進技術、人才,擴大企業和基礎產業規模,加快發展一批優勢企業。四是主動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壯大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一是用好用活國家扶持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從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為非公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指導,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二是加快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技術創新、檢驗檢測、工業設計等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和中介機構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以產業配套協作為切入點,促進中小企業向科技型、專業型、服務型的方向發展,培育一批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中小企業,提高發展質量。四是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中小企業為大企業配套,發展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提高產業配套協作能力。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一是抓好重點領域用能管理。突出抓好化工、冶金等高載能行業和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完善重點用能企業和重點耗能設備在線監測、能源審計、合同能源管理等機制,提高重點用能企業能效水平。二是推進節能技術改造。組織實施重點節能技術改造示范項目,推廣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等節能技術,提高企業的節能水平。三是大力推進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通過對工業廢棄物的二次資源化,拓寬資源綜合利用的領域。四是加強項目用能源頭管理。對新建、改建、擴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加強合理用能的審核工作。五是落實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如問責制、“一票否決制”和獎懲制度等)。六是繼續淘汰落后生產方式。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青海省產業發展需要,對過度消耗資源、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堅決予以淘汰。同時,按照產業發展重點,制定嚴格的產業政策和準入標準,堅決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領域緊緊把握低碳、循環、生態、綠色的發展方向,以發展園區經濟為載體,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要途徑,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打造在西部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特色優勢產業,全面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能源產業:擴大單晶硅、多晶硅生產規模,帶動和構建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光伏發電系統集成的光伏產業鏈;抓好風能設備的研發與制造,開發大型風電機組,培育風能產業鏈;建立生物質能技術研發平臺,推進生物質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新材料產業:以新型電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為主要方向,致力發展若干具有快速成長性的產業群,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鹽湖化工產業:以鉀資源開發為龍頭,大力發展鹽湖綜合利用和梯級開發,重點開發鉀、鈉、鎂、氯、鋰、硼、鍶等鹽湖資源系列產品,拓展鹽湖化工產業群和產業鏈,建成全國最大的鹽湖化工、大型鉀肥及鉀鹽基地。有色金屬產業:加快開發省內資源,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加強鋁、鎂、銅、鉛、鋅、鎳等有色金屬冶煉及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設,大力發展各類有色金屬合金、管棒材、板帶箔材、型材等下游精深加工產品,加快黃金等貴金屬開發,提升產業技術和裝備水平,延伸產業鏈。煤化工產業:充分利用省內外煤炭資源,以煤炭清潔利用為重點,積極發展煤化能源下游產品,積極推進煤制烯烴項目,建設大型焦炭生產基地和以煤化、能源、鹽化、冶金相結合為特色的新型煤化產業基地。輕工紡織業:以優質礦泉水、沙棘、農畜產品開發等為重點,加快發展飲料和特色食品加工產業,開發綠色環保產品。加快特色紡織產業實現規模化、精細化、品牌化、集群化,建成集研發、加工、展銷和原輔材料交易為一體的國際毛紡生產經營集散地。生物產業: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氣候冷涼、資源豐富和無污染的優勢,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化制品、動植物種植利用產業和生態產品,構筑有鮮明地域優勢和高原特色的生物產業體系以及形成以特色生物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群。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三大生態品牌,建設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態產品供給基地,探索生態保護建設協調推進的路子。
工業轉型升級中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延伸產業鏈條,構建產業集群要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之上,就不能再走資源能源消耗型的粗放發展的老路,必須注重集約高效、環境友好。延伸產業鏈條,引導產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向產業鏈高端和末端發展,就可以使同樣多的資源實現多次增值,累加增值。注重資源綜合開發和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在青海,發展循環經濟決不是一句口號,是實實在在要做的事。青海的資源特點、自然和區位條件,以及青海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都要求我們在工業發展中必須注重資源綜合開發和利用,必須注重發展循環經濟。而資源的綜合開發和綜合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注重產業協作和產業配套在以園區為依托的產業集聚區內外,就必須有與園區主導產業相配套的協作產業或企業,為園區主導產業提供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服務,否則主導產業也不可能順利發展。這種協作企業或配套企業通常產品品種比較多、但每一種的批量比較小,因而適合中小企業來做。通過發展協作產業和配套產業,不但能夠為主導產業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服務,還可以通過培育和發展為主導產業提供配套服務的中小企業,加快小城鎮建設和城市化進程,解決“三農”問題,改善城鄉二元結構,解決勞動力就業,更好地促進主導產業發展。注重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撐要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要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科技和人才是關鍵。青海省科研力量薄弱,高層次人才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差。絕大多數企業技術人員缺乏,無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這就需要借助社會科技資源,就是“產學研”合作。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進行技術創新,建立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人員、資本和技術等多方面合作的“雙贏”、“多贏”機制,實現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也使企業科技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知識水平得到培養、鍛煉和提高,達到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目的。
- 上一篇:工業整治論文:地區工業污染物的特點概述
- 下一篇:小議城市工業結構及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