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的格言范文
時間:2023-03-14 08:31: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誠實的格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
多虛不如少實。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篇2
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嘉峪關是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于1372年
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后,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
據說當年建這關時,匠師計算用料特別精確,最后建成時竟只剩下一塊磚。這是建筑工程上的絕招。這塊磚存放在西甕城門樓的后樓臺上,供人觀摩。
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回護,面積各有500余平方米。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關鍵詞:隧道工程;研討式教學;學生主體原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5-0106-02
引言:
《隧道工程》是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內容設置豐富,包括隧道的勘測設計、結構設計以及施工方法的相關知識。通過《隧道工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隧道設計和施工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熟悉與隧道設計和施工有關的技術政策和國內外在隧道技術方面的最新動態,了解隧道的施工組織與管理,掌握編制隧道施工圖的基本能力和組織隧道施工的技能。因此,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生來說,《隧道工程》課程無論對他們的考試、畢業設計和其他專業課學習,還是以后走上工作崗位、進行隧道工程設計與施工,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為了提高《隧道工程》課程的教學質量,國內眾多學者針對《隧道工程》課程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開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通過為該課程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如互動式教學法[1]、項目教學法[2]等,提出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3-4],大大推動了其教學改革的步伐。但是仍存在很多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學效果差等。因此,結合《隧道工程》的特點,探討新的更為適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研討式教學法的概念與實施原則
(一)概念
所謂研討式教學,就是根據《隧道工程》課程的教學內容及特點,以具體工程問題為背景,在教師的教學指引下,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研究,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料、計算機模擬軟件及必要的室內試驗,自己探究知識的發生過程,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其中學生是主導,教師只起到一個向導者和領路人的作用,從問題的分析、方案設計到實施,以及結論的得出,主要由學生自己考慮來做,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提升他們的動手技能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
(二)實施原則
研討式教學法的主要教學原則包括四個方面,即學生主體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啟發性原則及和諧性原則[5]。
1.學生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再是過去的教學中心,而是起到輔助、引領作用。學生通過對問題的獨立思考,多動手、多分析、多總結,積極探索,發揮自身的潛能,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逐漸成為學習行為的主人,而不再僅僅是一個“聆聽者”。
2.循序漸進原則。由于一個班上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基礎也存在較大差異,分析問題的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在設置研討的問題時,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一開始設置的問題不要過難,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畏難情緒,使研討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啟發性原則。在實施研討式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方式給學生適當的啟示,挖掘他們的創新潛力。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對設置的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
4.和諧性原則。研討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像導演,而學生就是真正的演員,要想把研討式教學這場戲演好,必須教師和學生通力合作。因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是相互影響的,故必須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老師和學生才能共同進步。
二、課程特點及存在問題
(一)《隧道工程》課程特點
1.教學內容繁雜。根據課程教學大綱,《隧道工程》的教學內容豐富、知識點眾多,在學習該課程前,必須具有扎實的工程地質、土力學和巖石力學的功底,而且要理解隧道的設計與施工理念。
2.行業性差異大、規范性要求高。該課程與國家或省級部門制定的各種行業規范、規程、標準緊密聯系,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規范,比如,同樣進行隧道設計,高速公路隧道設計依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鐵路隧道設計則依據《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10003-2005),城市交通隧道設計則依據《地鐵設計規范》(GB50157-2003)。因此,在講授該課程時,必須了解甚至理解各種工程規范的內涵。
3.與工程實踐聯系緊密。隧道工程作為一門工程實踐學科,與工程是分不開的。課程中講授的許多施工方法和理念都是從工程經驗中逐步發展而來的。因此,在授課時,必須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隧道工程》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1.內容多,課時少。目前高校《隧道工程》課程只有32學時,而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多,因此要滿足該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要求非常緊張,導致“滿堂灌”現象普遍,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掌握和應用難度較大。
2.教材的更新跟不上學科的發展。現在的隧道工程方面的教材缺乏規范的編寫思路,更新過慢、照搬照抄、涵蓋內容不全,大多是泛泛而談,介紹最新研究成果或重大工程建設經驗與教訓的內容不多。
3.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隧道工程》目前采用的還是填鴨式教育方式,啟發式、討論式模式較少,學生學習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差。學生大多在應付考試,沒有深入探究隧道奧秘的熱情,這大大影響了對他們的專業能力培養。
4.與工程實踐脫節嚴重。“隧道工程”,顧名思義只有與工程緊密聯系才能講好這門課,但由于資金、場地等條件的限制,學生無法到隧道現場去親身感受,因此只能靠課堂上的想象,無法深入理解隧道的設計方法與施工工藝,難以形成全面的、系統的知識體系。
三、研討式教學法在隧道課程中的實施思路
1.《隧道工程》教案的優化。要想使研討式教學法在《隧道工程》課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必須首先對現有的教案和講稿進行加工、完善,因為研討式教學法的教學理念和思路與以往相比有顯著的變化,不再遵循“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因此,以往的教案和講稿已不能適應研討式教學法的要求,必須結合工程實踐問題,編寫新的教案,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新的教學課件。
2.研討式教學模塊的設計。針對當前深部地下工程中的典型重大災害,如塌方、巖爆、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突水突泥等進行研討式教學模塊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取合適的工程背景,設置合理的思考題,增設課堂討論、課后模擬分析、撰寫學術論文等教學模塊,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參與工程問題的分析、討論、試驗等,提高《隧道工程》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基本理論知識,深入了解隧道工程問題。
3.教師督導與點評。在進行課堂研討前,教師必須提前給班里學生下達任務,并注意時刻咨詢他們的進度,讓他們定期來匯報,給出具體的意見與修改建議,指導學生如何做好前期工作。在課堂研討結束,教師要對研討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點評,指出學生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下課后,教師應認真做好教學總結,撰寫教學筆記,以便后續逐步改進與完善研討式教學模式。
四、結語
研討式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活躍課堂氛圍。該方法在《隧道工程》中的應用,對提高課堂授課質量以及實施素質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需要指出的是,該方法應用于《隧道工程》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學生前期文獻調研能力不足,無法掌握問題的研究現狀;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有些無法真正參與研討式討論;研討式教學花費時間比較多,課程教學學時不夠等。雖然研討式教學目前在《隧道工程》中的應用還處于初步階段,但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這些問題在以后的課堂實踐教學中將逐步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施成華.隧道課程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3).
[2]楊建中.項目教學法在井巷工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4(3).
[3]李曉龍,郭成超.“隧道工程”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29).
[4]李天祺.隧道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中國建設教育,2010,5(9).
[5]耿凡,王迎超.“工程熱力學”課程的研討式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3,(5).
篇4
在現有的發行和贏利模式體系下,對南都來說,我們認為還是報紙本身的品質、內容的號召力和吸引力,吸引了足夠的讀者群,而這個讀者群是有廣告效應的,然后再贏得廣告,是這樣的一個循環。
以我們目前的狀況來說,南都在這種邏輯下,這幾年發展比較快,經營形勢比較好。但是,在我們感覺到想要再次躍升的時候――比方說,假設我們還想擴版,就是說在內容上還可以做得更好,信息量可以更大,涉及面可以更廣,但是現在南都在核心城市,日均就有100多個版,報紙的定價雖然7年前就從當初的5角率先定為1元錢,但現在每份依然要虧近2元錢,這就意味著,我們在這塊的虧損會加大。報社畢竟也是一個企業,從經營的層面上來說,虧損加大,報社的發展自然就會受到制約。
從編輯記者的角度,他們天然希望自己的新聞、報紙的閱讀面和閱讀人群,無限擴大,這才是報紙作為意識形態產品本身的社會價值實現的途徑。但是另一方面,從發行人或者說傳媒經營者的角度考慮,每增加一個讀者買報或者訂報,可能就意味著虧損上的增加,比如南都多一份就要多虧2元錢。
原來我們的發行,一直局限于廣東,這就是一個局限,一種限制。人們也覺得,你是區域性的報紙,理所當然就應該呆在當地。這我們認了,這既由報紙本身決定,其實也是一種自我限制。
就廣東本地來說,我們可能又會相對地將更多的資源,比如版數,集中在珠三角發達城市。相對而言,一些邊遠地區的發行,我們也限制,這種限制包括版數和絕對量,即發行量的約束。
我們的報紙很受歡迎,但也只能夠限制其增長。這里邊的深層原因,就是由于我們的贏利模式的邏輯,是通過閱讀群的加大引來廣告――假設這是一個欠發達地區,那么它的經濟總量、經濟能力不足以帶來廣告效應,我們只能犧牲這些地方的發行。
哪怕是在發達的城市群中,可能又包含了城市中心區、郊區,這里邊也存在城市人群的某些差別,對我們自身也會造成一定的限制。以至于出現一些次發達地區的人群的新聞知情權無法得到充分滿足的狀況。
講到時代背景,我們也可以看到,原材料、物價普遍上漲。報紙作為包含著有意識形態內容的特殊的商品,就會有商品最基本的價格與成本之間的規律,并且總不能脫離規律太遠。整個物價水平都在上升,消費水平也在上升,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認為,報紙也到了需要靠攏成本的階段,這是報紙提價的最基本的背景。
為什么選擇深圳破局
這有幾個因素。首先在區位上,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特區,特區就是一個試驗田。在報社作這樣一個舉動的時候,我們也意識到,在市場競爭這么激烈的狀況之下,這樣的一個提價,會不會成為別人所講的自殺式的舉措,我們也是有考慮的。不可能說一下子就鋪開,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要有選擇地來嘗試、試驗。深圳既然作為經濟特區,作為試驗應當是最為理想的地區。
再從受眾角度來說,人們對這樣一種提價的特別舉動,會不會去抵觸、抗拒,或者是非議?我們覺得,深圳人見慣風雨,對于改革新舉措的出現,不會大驚小怪。加上深圳普遍消費能力比較高,僅僅是搭一趟公交車也要2元錢,為什么報紙定價就一定要求跟它的成本拉開那么大的距離?我們從5角到1元,沒有什么問題,我們把價格定到2元錢,也還依然是在原來的邏輯中,贏利模式還是沒有根本性改變,并不是靠發行賺錢。
第三,南都在整個珠三角都有龐大的受眾群體,尤其在深圳地區,南都的號召力以及跟讀者的黏合度都是非常強大和牢固的,這是我們對產品核心競爭力的一種自信。
還有一點,就是南都在深圳很受歡迎,但發行上卻一直奉行限制關外發行的限制性策略,相對邊遠一些的地方不發報紙,當地很難買到報紙。又或者是早上10點報紙就賣完了,按照天然的發行,應當去補攤,因為下午還有可能賣一二十份,但是我們就不去補了。這樣的限制策略,在深圳也給予了對手一定的空間。
因此,我們就選擇了深圳作為這次大膽舉動的嘗試點。
為什么提價至2元
我們曾經了解過,在深圳關外有些地方,零售攤主已經把我們報紙提價到1.5元在賣。就提價的選擇而言,我們開始有幾個點,要么是1.5元,要不2元,要么3元。
此次南都提價有個基本的前提,就是我們并不是真的想要完全翻轉都市報的贏利模式,即發行就能做到真正的賺錢。考慮到與周報、周刊的不同,日報是大眾每天都必需的消費品,如果提價幅度太大的話,比如3元的定價,很有可能不會被接受。而且從現階段物價的漲幅水平,包括公眾的接受程度考慮,也決定了3元錢是不現實的。盡管香港的報紙售價是5元、6元錢,但我們還遠沒到這個時候。
至于1.5元和2元之間的選擇,也有很多人支持1.5元。最后我們覺得,只漲5角錢,對南都成本的修補意義不大,我們依然要面臨著發行上的巨大差額與虧損,上述的被動和惡性循環依然會存在。
另一方面,從技術上考慮,實際上,珠三角地區的消費,基本上早把角這個貨幣單位取消了,不方便找零。同時,我們也咨詢過一些讀者的意見,最后定為2元錢。
為什么選擇2007年提價
大概在三四年前,我們陸續收到一些信息,就是在海南、湖南、廣西等周邊省份,有些報販自己扛著南都過去賣,就賣到了1.5元。但此時我們更深切意識到,作為內容生產者天然希望發行量越大越好,但作為企業經營者又不可能無限放量發行,因為這塊的虧空很大,于是開始講求有效發行,并開始限制一些地方的發行。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有了報紙提價這方面的考慮。所以,提價是一個比較長的積累過程,并不是突發奇想。
至于為什么選擇今年,因為今年尤其在下半年后,整個都市報的經營形勢不錯。對于辦報紙者來說,當然很高興。問題就在于,比如進入下半年,我們的廣告量在不斷加大,像A疊,有時候高峰期占版率超過60%。在這樣的狀況下,可能偶爾一兩天沒有太多關系,但長期廣告大量占版,我們讀者就會受損,他希望閱讀的內容,或者新聞,或者資訊,必然就會減少。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擴版。就有了內在的擴版的要求。如果要擴版,又面臨著投入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面對瓶頸的時候,怎么去邁過這道坎,這時候我們就通過提價,比較有效、比較好地解決多方面的矛盾。而不是簡單地擴版,廣告多的狀況就可以解決。又或者是通過減少廣告版面來達到平衡,如此收入就會減少。
綜合起來,我們就覺得,南都整個經營狀況,包括發行和廣告的勢頭,都處于比較好的階段,能夠承受提價帶來的短暫波動,因此決定實施提價,破解成本瓶
頸對內容提升的制約。
當然,選擇今年,也存在著物價上漲的因素。至于有些讀者甚至抱怨說,南都在參與哄抬物價,我想南都應該不是這樣的一個角色。實際上所有的基礎原材料、包括紙張等價格都在上升,我們只是被裹挾著成為一起升的一個角色。
這里邊還有一個觸發點,就是今年我們在深圳進行全方位梳理,調整經營班子,改變整個采編架構,還有行政架構等等。這些行動是一個整體。在做這些舉措的時候,最大的目的就是突破在深圳這兩三年來雖然已經進入贏利的階段,但是始終覺得被縛著手腳,很難再跨越式發展的現狀。
比如,我們在發行上近幾年不敢增量,也不能夠增量,由此還要受到讀者抱怨,說怎么中午12點在報攤上買不到報紙,或者說發行投遞太慢,怎么10點多才到啊,等等。這種狀況,與南都作為這個城市中的主流媒體的地位,都是不相稱的。怎么去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突破。而這種突破就是一攬子的東西。
當把發行價格提高,南都在深圳的資源調配都會被解放出來。
提價根本目的:回饋渠道與讀者
至于說,提價后,比以往凈多收的1元錢利潤――而且發行量下降也等于是減了虧,這個錢是不是都是報社凈賺了呢?絕非如此。
我們在提價的同時,在深圳一開始就擴了16個版。深圳版更加強化深港概念,為深圳讀者提供深港兩地之間的一體化的信息,比如創立專門的城市理財板塊“深港8財”。同時深圳本地新聞也擴了8個版。這還只是凈增的版面量,還不包括在智力上的投入。這些版面,以及人力的投入,都是需要錢的。
另外的投入,還包括我們在東莞的印刷廠。東莞印刷廠主要承擔南都深圳報紙的印刷,它也需要增加新的設備,提高產能。另外一個,這些資源,也用來強化和擴大南都在深圳的發行隊伍。
投入采編人員的團隊建設是為了內容品質的提高,增加印刷成本投入是為了時間的提前;增加發行投入,壯大發行團隊,包括運輸線路的調配和充實,這些時間提前的保障,是為了提高讀者滿意度。可以說,提價所增加的收入幾乎全部回饋給了讀者和發行渠道,以扭轉我們在深圳因為價格與成本的倒差而去限制發行的情況。
提價的結果比預期的好
南都深圳發行約占整體發行量的四分之一強。從大部分反饋數據來看,都在我們預測之內。有一些數據好的甚至還讓我們有點意外。比如說征訂,比去年同期還要多。當然在征訂這塊,我們也制定了相應的獎勵和優惠政策。
零售讀者有個接受過程,起初的一兩天,可能在往常的七成左右,現在逐漸恢復到以往的水平。這符合甚至好于我們對這次提價的期待。因為我們知道,這樣的數據表明,提價在讀者的接受度范圍之內。
另外在前期,我們作了大量的改進工作,比如與讀者的聯系,比如調配攤點,以及調攤的后續服務工作等等,都比以往做得更好。還有大量的前期宣傳和推廣,以及有條不紊地推進和實施計劃。當然最重要的,是版面的改擴版工作。
這些做起來之后,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比如現在,以零售量來說,在價格翻番的情況下,我們在深圳依然排行第一,而且對手相比之下依然有相當的距離。
我們前期在深圳作過4000多名讀者的樣本調查,表示完全能夠接受提價2元的讀者達到60%以上。在提價后,我們也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其中以網民的反應最為激烈,有的甚至說南都參與了哄抬物價。我覺得網民的意見往往來得隨意,他們有點氣,罵娘,甚至極少數流向競爭對手也是正常的。但實際回饋的數據,卻給了我們信心,讀者還是認同南都產品的不可替代,南都刊載的是他們必需的資訊。我覺得只會有相對小的一部分對價格特別敏感的讀者會跑到對手那邊去。
這就可以看出,報紙真正的競爭力,其實不在價格,而在內容的差異性。沒有這種差異性,當然就會出現你賣2元錢,讀者自然去買1元錢的報紙的局面。
南都一直都敢于,也善于第一個去吃螃蟹。舉個例子,2000年,在南都還沒有現在這么大而全的時候,我們就在廣州率先由5角漲到1元錢,與其他報紙存在著價差。當然當初由5角升到1元,和今天1元升到2元,并不完全是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拋開南都個體,把南都提價放到整個報業來講,它還是蠻有意義的。
我們今天去吃這個螃蟹,除了希望去擴展南都未來發展空間的可能性之外,我覺得在行內或者學界會有這么大的關注,這也是我們自身想做的一件事情。我們希望為中國報紙摸索出一條讓大家過得不那么辛苦,不那么犯賤的路。
提價延展至其他城市尚無時間表
到底深圳這個實驗效果怎么樣,又會不會延展到整張報紙,比如廣州和其他珠三角城市,我們還沒有制定時間表。因為在各個市場的競爭環境中,存在著比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僅以廣州來說,就有老牌的三大報業集團并存,競爭劇烈,而這種競爭跟南都在深圳所面臨的情況不同。經過調研。相對來說,南都的內容品質在深圳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我收到很多信息,一些同行不斷來詢問,也想跟進。其實辦報紙的都會清楚,大家都受到那個強烈的內在邏輯的驅動,同時又不得不顧及對手的競爭。假設在廣州,只有我們一家升為2元錢,我認為我們的競爭力還不足于支撐這樣一個格局。這可以在深圳市場試,但暫時還不可能做到全面提價。我們的同行本身也會受制于現有的邏輯以及競爭壓力,但誰都不敢先動一步。好在我們還有深圳這樣的第二戰場。
就中國而言,我倒更可能看到的是,比如在廣州,綜合類日報剩下3份,保持每天200來個版這樣的大的規模,每份都賣5元錢。我覺得這個方向可能是有的。可能也存在著1-2份幾十個版的,小開本的免費報紙,專門面向地鐵受眾。
當然,不得不考慮的是,就是前一個假設,我們等不等得到那個時候?我的感覺是,新媒體的步伐和手機、網絡的發展來勢迅猛,紙媒,即中國的城市報紙的市場,還來不來得及重復走西方或者是香港這些發達城市報紙的路子,這就有待未來的發展見證。
像紐約時報很貴,香港的報紙也是幾十上百個大版,我記得十年前還是3元多,現在賣到了五六元,蘋果日報就賣到了6元錢。但是我們還來不來得及,中國報業還有沒有機會走到這一步,真的就難說了。只不過,至少在這個階段,我覺得南都到了走這樣一個路子的時候。
如果提價不成功怎么辦
南都會慎重地來做這個事情。假設我們愣是吃這個螃蟹,趟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我們當然希望其他媒體都能跟進,這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我認為,南都所做的這個舉動,尤其是在目前,既然我們命定這是個試驗,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假設我們在深圳的這個試驗沒有取得成功,把價格退回去,我認為南都也是誠心誠意的,不像蘋果日報,只是為了打掃戰
場,這又是另一個概念。如果南都還是降回到1元錢,那自然會冒犯讀者,這當然是會有負面的影響,但我也不認為這是一種欺騙。
我在南都內部講過,這次深圳提價,不存在什么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這樣的格局。因為南都現在的整個發展形勢很好,這點自信我們還是有的。 假設不成功,那么就退回去。但是從我們此前的分析,以及現在的整個狀況來說,我認為基本上可以判斷,深圳的整個試驗是成功的。
為什么成功?我覺得它根本還是符合報紙作為商品本身發展的一個合理的路徑,并由此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這肯定是一個長遠的發展。如果別的媒體也加入這樣的一個行列,當然是最好的事情。老實說,即便在這種跟進競爭中,在剔除了價格差異之外,南都的內容競爭力的優勢,當然會更加顯現。這點我不諱言。
至于其他媒體事實上跟不跟進,我認為各家自有各家的運作方式。如我們前邊談到的,將來紙媒的形態,只能走著看。南都辦奧一網、南都網、數字報,為什么我們這些年來會在新媒體上不斷著力,因為這些對南都來說,或許是一條后路,又或者說是另一個發展方向。這些都是保證我們更能跟上時代步伐的舉措。
漲價歸根結底是價值競爭
需要說明的是,價格戰往往就意味著是降價戰,而我們這次在深圳提價到2元,也是在打“價格戰”,只不過是漲價戰,歸根到底是價值戰。
我們知道,在國內說“價格戰”往往就意味著減價戰,賣處理品,在賤賣原有的商品。我發現價格戰很容易跟進,它不說風險,相對來說也不需要什么智力投入,只需要把價格降下來,大家放低身段,撕爛面孔,去搶市場。在中國,任何市場,無論是彩電,還是冰箱,最容易打的就是價格戰。只要有一家搞降價,其他肯定要跟進,連鎖反應。這在很多城市都是這樣。
包括云南也一樣,這兩年,一家報紙率先搞了,最后其他同類性質的綜合類日報,全部跟進。在2006年達到了極端,20元錢訂全年。其實也挺悲哀。
當然,如果南都現在降到5角錢來賣,那肯定全城都會跟進。那這個時候就比誰的資本雄厚,比誰有錢。但把價格漲到2元,這漲價戰可就沒那么容易跟進了。
此外,我們并不只是把深圳版當作另一份獨立的報紙來看待。整個南都,都希望走進一個良性循環中去。現在深圳已經嘗試著跨一只腳進去,而且看來感覺還好。假設說現在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格局,再結合廣州的市場競爭態勢分析,我們也不排除進行更進一步的整份報紙的變革。
篇5
關鍵詞 工程測試 研究生課程 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26
Graduate Course Engineering Test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form Practice
ZHAO Yan, DAI Rong, LIU Chuanbo, CHEN Zhe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to explore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the formation of integrated solutions in solv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in the course of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o that learning is to become an approach of drawing students in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has become the"energy storage"of scientific thinking for their future research work.
Key words engineering test; graduate courses; reform practice
工程測試與信號處理課程是我院機械工程和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個碩士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與學位課,主要講授測試系統構成和測試信號處理相關知識,以及典型工程量感測方法及系統等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進行工程測試所需要的傳感檢測技術、測量信號處理技術、工程測量系統及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正確設計、合理配置測試系統、提供測控系統解決方案的能力。該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課程學習是研究生學習過程中的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邁入專業領域、培養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引橋。為達到課程學習的目標,幾年來,針對工程測試及信息處理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只重視理論和知識的講授,而輕視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知識的傳授置于教學的中心位置的現象,我們開展了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和課程建設。
1 課程的發展與現狀
武漢理工大學是全國較早在研究生中開設“工程測試與信號處理”課程的院校之一。在1998年率先在機械工程碩士專業中開設了“測試與信息處理”課程。2002年,課程由機械專業的一般專業課升級為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和學位課。同時,為了強化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測試與信息處理”課程更名為“工程測試與信號處理”。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材所沿襲的,基本上是應試教育思想,“以講授知識為主”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①教材則注重基礎理論、公式推導、內容系統性,對科研和工程項目案例反映少,即使有一些例子,也只是將完整的項目拋去,只取項目中的相關部分的內容,如:信號處理方法部分,會舉出相關分析的例子、頻率分析的例子等,但缺乏整個項目的全貌。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對所講授的內容常常產生困惑感―― “我學的知識有用嗎?能夠用在什么地方呢?怎么用呢?”長此以往的結果是使學生逐步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好奇心,只關心考試的結果。
如何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對工程應用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性,通過將針對性強、直觀性強的典型工程應用和科學研究案例引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好奇心,使他們逐步了解和體會基礎理論知識在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中的不可分割的作用,建立面向工程觀的教育理念,這是本課程改革要達到主要目的。
2 課程改革的實踐
對研究生而言,了解工程實踐活動中對解決問題時知識的集成與應用創新的過程比僅僅“知道”知識更重要。②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訓練場”,而課程的學習則成為學生進入科研實踐活動的引橋,“問題”意識的啟蒙就成為科研思維的“儲能倉”。所以,研究生課程改革的實質就是要探索能否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培養學生在科研及工程實踐活動中獨立思考與探索的精神、以及知識挖掘、集成、應用與創新能力的養成。
為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增強研究生整體素質和工程綜合實踐能力,依靠學校的重視和大力資金投入,我們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機電工程實驗實訓中心,建成了“傳感器及工程應用綜合實驗室”、“振動測試系統”、“快速可重組傳感器測試虛擬實驗平臺”等多個綜合性實驗平臺。利用這些教學資源,采取實虛結合的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約30多個工程實物實驗與仿真實驗,用實驗來代替因學生理論基礎不足和缺乏工程實際經驗而造成的難懂、抽象和枯燥的習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建設上述立體化不同層次的實驗項目、將涵蓋本課程重要知識點的典型科研項目提煉后引入到教材和課堂中,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了解如何將專業知識在解決工程實際問題中進行整合集成創新、形成解決方案的過程,從而使得課程的學習達到牽引學生進入到科研實踐的引橋的目的,為他們今后從事科研工作積累加速前行的“能量”。
我們還將據教師在車輛性能測試技術、機械故障診斷、傳感器設計等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成果,提煉為課程的實驗和教學內容,逐步完善以工程測試典型項目為主線的教學內容。例如,我們選取了典型的串起測控技術各重要的理論和基礎知識點的“列車縱向沖動的檢測”作為振動測試實例,教材中將此內容單獨成章,改變以往將多個涉及局部知識的案例“灑”在各章的內容中的做法。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列車縱向沖動既有評價指標與測量方法分析(1學時)、縱向沖動關鍵影響因素及評價標準分析(2學時)、智能檢測系統的構建(3學時)、振動信號的采集與分析(2學時)。通過這個關于列車縱向沖動的測試實例,講述工程測量與數據處理的全過程,包括問題的分析、測量對象已有理論分析的研究、測試系統的構建、測量結果的處理以及實驗數據的規律性分析。
教學基本要求是是學生掌握測量與數據分析的過程及振動測量的方法。掌握對實驗方案的分析與設計,對實驗數據的歸納及相關規律的挖掘。
通過案例教學,將工程測試技術的理論用科研項目的研發過程串起來,學生“看”到了從何處入手來構建一個面向對象(這里是列車縱向沖動)的振動測試系統、構建的測試系統中軟硬件的相關知識、測試結果的分析方法如相關分析法、能量分析法、頻率分析法等是如何用于列車縱向沖動測試中的? 懂得了理論知識是有用武之地的,不是空洞的。
3 教材的改革
目前我國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目標還處于“知識本位”的狀態,這也導致大多數研究生教材的內容只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介紹而缺乏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引發的理論和應用過程的交融、提煉和探討,結果是教材內容趨于“本科化”,失去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辯駁、整合、集成的作用。
所以,在教材的改革上,我們嘗試將科研案例轉變為教學內容,如將列車縱向沖動的檢測作為振動測試實例一章的內容,并依據列車縱向沖動的檢測項目科研工作的實施規律展開內容的講述,例如,對振動測試實例的內容編寫中,首先告訴學生對列車縱向沖動的檢測這樣的一個實際問題,先得分析該問題的相關背景,前人對該問題的研究及評價方法,再通過自己研究關鍵影響因素(以確定主要測量參數)、搭建測試的軟/硬件系統進行測量,對測量的數據進行處理,最后是對測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并進而找出有關的規律。這樣,在課程內容上,就將如何“解決問題”(科研工作的目的)作為本課程教材的主線條。這就使得《工程測試與信息處理》教材側重于提高學生研究工作的能力。
教材共分兩部分:工程測試技術基礎和工程測試技術應用。第一部分講解工程測試技術的基礎理論,內容共分6章。第1~6章介紹測量與試驗的概念及相互關系,測試方法的分類與非電量測試系統的構成,測量與標定的關系,測試的輸入與輸出結果的表達,測試系統基本硬件構成,測試系統動力學基礎及測試系統動態測試的性能,測試系統動特性的技術指標、不失真測試系統構成的條件,數字信號處理及小波分析。第7章為振動測試―系統構建及信號處理方法,第8章為溫度測試―系統構建及信號處理方法,這兩章屬于科研項目的提煉,目的是用案例串聯前幾章的基礎理論知識,讓學生清楚地學習到從何處入手來構建一個面向對象(如列車縱向沖動振動或溫度)測試系統、構建的測試系統中軟硬件(如傳感器、信號變換器、顯示裝置等)的相關知識、測試結果的分析方法(如相關分析法、能量分析法、頻率分析法等)是如何用于列車縱向沖動(或溫度)測試結果的分析中的?改變了以往理論知識脫離實際應用的現象,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工程測試技術應用能力。
回顧課程的發展和成長,是一個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過程。展望未來,有信心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努力做好研究生的教學工作,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作貢獻。
注釋
篇6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證融通項目式課程驗光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提升,企業對生產一線的技術崗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水平,還要具有嫻熟的操作技能,學歷證書固然重要,相關的專業職業資格證書也十分重要。在高職教學中如何使職業資格教學和學歷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完成理論教學的同時又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以實踐技能培訓的理論需求拉動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熱情,通過對理論、技能交替學習過程中的相互促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高職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實施“課證融通”項目式課程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實施職業院校制造業和服務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通知》提出:“在學歷教育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等方面為學生獲得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提供方便,使學生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用人單位認可程度高,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應的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這些文件為高職教育重視職業技能培訓提供了有力的依據。高職院校必須結合專業教育教學實際將學歷教學和職業資格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課證融通”實施“雙證書”制度,使學生畢業時獲得“雙證”,以此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就業競爭能力。
一、開展“課證融通”項目式課程的意義
目前,高中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也在下降,學生學習的知識水平也在降低,個體差異也比較大。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學歷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已很難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目標。因此,為了落實教育部緊缺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通知和職業教育目標,必須進行必要的課程改革,“課證融通”項目式課程教學就是其中之一。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替出現,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為了實際應有目的地去學習理論知識,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也獲得相應職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因此,加快高職院校“課證融通”項目式課程改革非常必要。
二、“課證融通”項目式課程的設計――以《驗光》課程為例
《驗光》課程是眼視光技術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核心崗位課程,根據行業專家分析出的驗光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結合眼鏡驗光員(中級、高級、技師)職業資格鑒定標準和高職院校(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組織行業專家、課程組教師進行研討,進一步分析眼鏡驗光員職業資格鑒定標準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把其融入到驗光課程的項目式教學內容中,明確課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具體關系見下表。
本課程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以項目形式呈現,項目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眼鏡驗光員鑒定標準,按照眼鏡店中規范的醫學驗光流程:問診、初始檢查、客觀驗光、主觀驗光、雙眼視檢查、試戴與調試、開具處方來進行課程內容編排。從基本的理論知識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簡單驗光到特殊驗光,在理論知識足夠的前提下,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體項目工作任務如下表所示。
《驗光》課程自融入眼鏡驗光員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標準的項目化教學實踐一年多以來,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積極的工作態度。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自2009年起,學生參加眼鏡驗光員職業資格技能鑒定考核的中級通過率達100%,高級通過率也達95%以上。2010年6名學生參加江蘇省驗光技能大賽分別取得驗光團體一等獎一個、驗光個人一等獎一個、驗光個人二等獎二個。
“課證融通”項目式課程教學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江暉.項目式教學法探索與實踐.大眾科技,2010,(8).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何靜,等.高職院校制訂“課證融合”式教學計劃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7,(17).
篇7
關鍵詞:化學;方式;效果
為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化學
教師,我們對《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作了一些改革,現將我們的實踐和探索與同行們分享,以期提供一些借鑒。
一、《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改革與實踐
1.教學方式的優化
(1)將趣味實驗引入《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中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每次實驗課額外為高師生精選一到
兩個趣味實驗,由高師生親手完成。趣味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特點鮮明,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為高師生在今后的教學中利用趣味實驗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打下基礎,并且提高了高師生自身開發
和利用趣味實驗的主動意識。
(2)增加高師生課堂演示實驗環節
每次實驗結束后,安排兩名高師生演示本次實驗,要求其以教師的身份來演示。高師生邊演示邊講解,給他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提高了他們的從教技能和實驗技能。同時提高了高師生對《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
另外,在該組同學演示實驗的同時要求其他高師生注意觀察,認真聆聽他們的講解。實驗演示結束以后,大家共同對該組高師生的演示進行評價,包括演示學生的自評和他評,指出本組高師生在演示和講解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以促進高師生間的學習和交流。同時,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師生一起進行討論探究,使高師生在自評和他評以及討論的過程中有所收獲。
2.建設開放型實驗室
學生可根據興趣自選課題,提前預約進入實驗室完成自己的實驗,鼓勵學生組成團隊進行創新實驗。
二、《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改革的效果
1.調動了高師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高師生的創新能力
《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改變了以往課堂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局面,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在整個課程中始終貫穿探究和創新的思想,能充分調動高師生的積極性
和創造性,發揮他們的潛能,使得高師生在做實驗時不再是單純的“照方抓藥”,而是各有想法,總是會有新的問題、新的方案被提
出來。
以前大家做實驗都是各做各的,很少交流,現在相互之間進行交流評價,討論問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誰也不甘落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我們實施《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改革
以后,很多高師生到了下課也不愿離開,希望可以把實驗再改進
一下。
2.高師生的實驗能力和從教技能都得到了提升
從最初的實驗現象不明顯,操作不熟練,甚至實驗失敗,到后來的可以自主設計探究實驗,自主分析實驗現象,尋找最佳實驗條件,這期間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從第一次演示實驗時的緊張、語言不流暢、演示效果不理想,到后來的教態自然大方,操作規范、標準,語言清晰、邏輯性強,高師生的從教技能明顯提高。
篇8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評價體系分析化學實驗是高等院校化學、生物、環境等相關專業的主要必修基礎課程之一。通過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系統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技術和規范的操作技能,深化對分析化學基本理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科學素質,是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質疑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科學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
一、改革實驗預習制度
為了提高學生實驗課的主動性,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要求學生在上課前進行預習并書寫預習報告,但目前分析實驗教學中對實驗預習重視不夠,缺乏有益引導,學生預習時抄書應付現象普遍,且對預習報告的質量幾無評價,在學生實驗成績評定中亦幾無體現。這種一刀切的做法非常不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外,分析實驗課程的進度經常會比相應知識點的理論課程進度快,因此學生在預習時難度較大,需要老師進行適當引導。我們進行了如下改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編寫適宜預習參考文檔,引導學生正確預習
綜合考慮學生已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分析化學理論課程進度以及分析化學實驗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編寫各個具體實驗的預習參考文檔,提出指導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在預習報告中解答。引導學生主動去查閱未學到的理論知識內容,讓學生體會到每一個實驗都是理論和實際的相結合。
實驗預習參考文檔可提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給學生,對學生預習進行有效引導。
2.預習報告檢查與評價
實驗課指導過程中對預習報告進行檢閱和成績評定,預習報告成績應占到當次實驗成績的10%左右,同時將評閱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學生,成績評定力求客觀公正。堅決反對照抄課本應付檢查的情況,對預習認真并能自主思考提出問題的學生可適當給予附加分以資鼓勵,要讓學生明確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實驗預習制度,從策略和制度上督促和激勵學生重視實驗預習。對學生預習進行有針對性引導,并將實驗預習報告成績作為學生平時實驗成績評定的一個重要依據,幫助和督促他們更有效的完成實驗預習,達到實驗預習的真正目標,同時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習正確的自學方法,提高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探索實驗過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分析化學實驗課堂教學多采用“注入式”傳統教學方法,常常是教師從實驗目的、原理、儀器的操作到實驗步驟“一包到底”,學生“照方抓藥”即可完成。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對教師依賴心理很重,也是造成學生實驗前不思考,實驗中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的最重要原因。而且,所有的實驗都是一個套路講下來,缺乏針對性與多樣性,不能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因生而異地適時調整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帶動學生思考。
1.注重互動的教學模式
重視實驗原理和設計思路的理解。以原理-設計依據及步驟-具體用量及試劑-關鍵問題-注意點為講解主線,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可根據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掌握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堅決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師講解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可以讓學生講解部分內容、教師提問等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實驗的原理與過程設計有更為科學的理解和全面的認識。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拋開實驗教材等自行設計并完成實驗。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擯棄將詳細步驟提供給學生的傳統教學手段,鼓勵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手段,充分發揮隨堂板書的優勢,及時與學生交流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讓學生真正明確實驗原理和設計依據的目的;講解完畢,原理等重要信息留在黑板上,而實驗具體步驟需要學生參考自己的預習報告,促進學生認真預習和課堂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獨立實驗,減少依賴心理。
尋找合適的實驗教學錄像或操作演示動畫供學生自學和鞏固各項實驗操作,也可以作為老師實驗演示的輔助手段,事半功倍的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實驗積極性。
3.積極建設網絡教學平臺
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的教學平臺和網站,加強分析化學實驗的教學檔案的建設。注意累積分析實驗的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豐富有用的各種資料,包括實驗操作視頻、預習文檔,課外綜合性開放性實驗,競賽實驗等內容,幫助引導學生更好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可以大大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建立定量分析實驗評價系統
實驗成績的評定是與實驗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相輔相成的,通過科學評定學生實驗成績,不僅能使實驗教學的內容與方法的改革更深入,更有成效,達到促進實驗教學的目的,而且能更好地反映學生掌握知識與應用知識的能力情況。
我們開發了《分析化學定量分析數據處理系統》,學生只要在實驗結束后把原始數據輸入該系統,計算機就能自動地完成結果計算及成績評定。該數據處理軟件能減輕實驗指導老師的工作量和提高成績評定的準確性。
對實驗課的考核應綜合學生實驗中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學生的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知識應用等方面,而且要求學生重視平時每一個實驗,認真做好每次實驗。
期末實驗成績評定可分為三個部分,平時實驗成績占60%,期中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占30%,實驗筆試成績占10%。
平時成績為本學期所開設的所有獨立完整實驗的單次成績的平均值。平時單次成績為100制,其中預習報告10分,實驗報告10分,操作技能30分,結果精密度和準確度50分(由定量分析數據處理系統統計),另可適當增加附加分,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質疑和設計其它方法。
通過我們的實驗教學改革,從各個環節加強了學生對實驗的重視和參與程度,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首先,規范的預習制度的建立和評價使學生十分重視課前預習和理論知識的聯系,實驗中也變得積極主動。其次是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對實驗知識的理解中來,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特別是學生自己講解時,受到了很大的鼓勵,實驗時也特別認真。最后,實驗考核的綜合化,涵蓋每個實驗和實驗的整個過程,使考核標準更加公正和客觀。實驗教學的改革全面提高了分析化學實驗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武漢大學.分析化學實驗(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篇9
關鍵詞:遺傳實驗;創新;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8-0101-02
遺傳實驗課程歷史悠久,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實驗內容在不斷地擴充、更新與深化,從早期的細胞遺傳學實驗、微生物遺傳學實驗發展到現代的分子遺傳學實驗。但是,在遺傳史上的一些經典實驗仍需要保留,因為這些實驗的原理和設計精髓對現代生物學研究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科學意義。當然,保留這些傳統實驗不是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機械地簡單重復,這樣做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與創新意識,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如何在傳統實驗中引入創新設計和創新思想,這是遺傳學實驗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精選經典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遺傳學實驗是生物、農學、醫學、藥學等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在開設遺傳實驗課的高校中,大多數高校(包括南京師范大學)都保留了“果蠅的性狀、生活史觀察及飼養”、“果蠅雜交”、“果蠅的伴性遺傳”和“果蠅唾腺染色體標本的制備與觀察”等傳統實驗內容。大家仍然選擇果蠅的實驗內容,主要是因為果蠅具有材料易得、有多種突變類型、容易培養、繁殖速度快、性狀易于觀察等許多優點,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完成分離規律、自由組合規律和連鎖互換規律的驗證以及伴性遺傳、絞花遺傳現象分析和染色體分析等研究內容。但是這些實驗往往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實驗教材的步驟一步步地去操作、去驗證,學生能夠發揮創造性的機會很小,導致學生做實驗的熱情不夠高。為了克服這個缺點,我們只提供給學生黑體小翅焦剛毛白眼和灰體長翅直剛毛紅眼兩種果蠅品系,在果蠅的這四對性狀中,控制眼睛顏色、翅的形狀和剛毛類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控制身體顏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設計雜交實驗驗證三大遺傳規律并觀察伴性遺傳和絞花遺傳現象,最后將實驗結果形成一個綜合報告。經過幾屆學生的實踐,我們發現效果非常好,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雜交方式、選擇不同的基因去進行分析,既驗證了相關的遺傳理論,又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
二、注重綜合性實驗,強化操作能力
綜合性實驗教學是指實驗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的其他課程多個知識點的實驗,是使學生綜合已學的知識來設計和操作實驗,對學生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復合型實驗。其主要特點是實驗技能的綜合性,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實驗動手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查閱資料能力以及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應用不同的方法和技術來完成預定的實驗內容。在綜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鍛煉方面我們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們設計了“人類基因組DNA的檢測與分析”實驗,讓學生提取自己的基因組DNA,然后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和圖像分析。推薦指甲和毛囊作為提取基因組DNA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比較和評價,然后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和拍照,應用圖像分析軟件對照片上的圖形進行測量,構建DN段大小回歸方程,并且根據回歸方程計算出各未知DNA的相對含量。因為是對自己的DNA進行分析,所以學生對實驗的熱情都很高。
三、優選研究型(設計型)實驗,激發科研興趣
研究型(或設計性)實驗是結合課程教學或獨立于課程教學而進行的一種探索性實驗。其主要特點是實驗過程的研究性,整個實驗由學生獨立設計、獨立操作、獨立創新。研究型實驗屬個性化培養范疇,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從事科學研究的熱情,要求學生綜合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多種實驗原理來設計實驗方案,并充分運用已學到的遺傳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現新問題、分析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根據研究型實驗的要求,我們布置了一個“人體身高遺傳度調查與分析”的實驗,要求學生調查自己家庭的身高情況、自己周圍家庭的身高情況和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讓學生從查閱相關資料開始,設計實驗方案,試、分析數據,構建回歸方程,估算人體身高的遺傳力,并寫出小論文式的實驗報告。通過這個研究型實驗,學生們熟悉了查閱資料,獲取、整理和分析數據,總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為將來完成本科階段的畢業論文(或設計)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實驗指導,提升實驗教學要求
遺傳學實驗是遺傳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環節,為了凸顯遺傳學實驗課程的重要性,我們將遺傳學實驗作為一門獨立的必修課程,放在與遺傳學理論課程同樣重要的位置,而且要求理論課程教學的老師必須上實驗課,與專門從事實驗教學的老師一起確定實驗課程內容、制訂授課計劃、準備實驗材料和進行預實驗,很好地實現了理論課與實驗課的銜接。除任課老師外,每個實驗組還配備2~3名從事教育實習的研究生,協助老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對每一段操作和實驗設計都進行觀察和指導,大大地提高了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
五、完善評價方法,提高學習自覺性
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能起到積極的督促作用。所謂合理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考核的內容應該能夠比較公正合理地評價學生的能力。實驗課不僅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反映學生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實驗技能不夠重視,他們在實驗中不認真操作,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但卻可以寫出很好的實驗報告來。因此,考核指標不能單一。為了克服這種不良傾向,我們采用綜合評分(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方法來評定學生的遺傳學實驗成績。平時成績中包括出勤、實驗態度、動手能力、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的質量等要素,期末考試采取筆試或實際操作考試等形式,各種考核的內容按照一定的比例計入總分。二是考核形式要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情況。由于考核的指標比較多,在這些指標中有的是硬性指標,有的是彈性指標,為了盡可能地客觀公正,我們規定期末考試成績比例不能低于50%。在期末考試中,我們著重考察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分析、解決實驗基本問題的能力,通過考核基本可以看出學生掌握遺傳學實驗技能的程度,明顯調動了學生動手的積極性,對于少數不重視技能訓練的學生效果尤為顯著。
總而言之,本科階段的遺傳學實驗課程,如何達到驗證遺傳規律、理解遺傳現象、鞏固理論知識的目的,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標,這是遺傳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需要全體教師和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林娟,郭濱,蔡新中,田麗芬,喬守怡.綜合性大學遺傳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80(4):88-91.
[2]劉祖洞,江紹慧.遺傳學實驗(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張根發.遺傳學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張文霞,戴灼華.遺傳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賀竹梅.現代遺傳學教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
篇10
關鍵詞:中學教師;新課程改革;適應對策
中圖分類號:G6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5-0026-02
新課程改革確定了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和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等能力[1]。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學一線的中學教師對改革的適應與支持,對改革目標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改實施以來,很多教師作了努力,取得了不少成就。然而,我們也應該正視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理性的反思,并在理論的指導下更好的投入到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不斷創新,推進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
一、中學教師在“新課改”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教學理念落后。新課程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新的課程目標,然而目前很多教師沒有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一部分教師還是把課程定位在狹窄的為升學服務的層面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考試精英的培養,很少關心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也不關心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熏陶,忽略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全面發展。
2.知識結構不合理。在新課改背景下,有部分教師延續傳統的習慣,過于重視與考試相關的專業知識的鞏固,而忽視其他方面的學習。比如教材中某些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密切,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這些內容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卻因不是考試的重點而被忽略。另外,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雖然與教育教學工作聯系密切,一些教師卻也因為這些內容不是考試內容而很少去關注和接觸。然而,對這些相互聯系的知識系統的陌生,難免使得教師對某些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教學意圖無法理解,也就無法更好地挖掘其中的科學教育價值,從而影響到新課程目標的達成。
3.創造性貧乏,教學策略單一。新課程在課程管理上提出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教師自身也成為開發課程的主體。按理說,教師的創造性有廣闊的發揮空間,可是有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教學策略還是單一的,偏重于采用教授法,甚至滿堂灌,很少運用新課程提倡的探究性學習等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力提升的教學策略。而且,很多教師也很少想到選擇、加工或編寫教科書,以適應學生的興趣和需要。
二、中學教師適應新課改的對策
1.樹立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意識,重視探究活動的開展。綱要中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讓學生成為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的新一代接班人[1]。因此,課堂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其中探究,調查,實踐等活動,強調獲得知識和獲得知識的過程,注重知識的建構和實踐中的運用,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因此,教師需要領悟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更加重視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的體驗領悟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理解。
2.優化知識結構,適應新課程改革。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參加比賽、閱讀報刊、查閱網絡資料、參與實踐等途徑使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更新,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專業知識的深造學習。一個教師最佳的知識結構,要在自己的學科知識上有突出之處,教師首先要精通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新課程在知識的難度要求上雖然有所降低,但開展探究性學習等活動,增加教學過程開放程度等都對教師學科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在現在的信息社會,學生除了通過課堂獲得專業知識之外,還可借助網絡等多種途徑學習,這更加要求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知識要有一定廣度和深度。
(2)加大支持性內容的學習力度。新課程不再提倡以往的應試模式,而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其別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就對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想要更好地駕馭開放程度更大的教學體系,僅具備所教授學科的專業知識顯然是不夠的,還需進一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及教育管理學等知識,其中需特別重視的是評價知識的獲得及運用。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評價標準和方式的變革,新的教學評價方法是廣大教師在改革中最不適應的方面,因而也就成為最需要補充的知識。另外,一些文學、哲學等內容也有很好的啟發作用,教師也需要根據情況加以涉足。
(3)不斷豐富實踐性知識。中學一線的教師,如何做好課時安排,擬定一個合理的課時計劃;如何對教材進行處理,呈現價值更高的內容;制定怎樣的規則,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執行;如何在課堂上保證有紀律,同時又有趣味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練習應該怎么安排,家庭作業的選擇和量的控制,課后怎么評價學生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主要通過教師的教學實踐來獲得,教師應該重視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機智,善于處理課堂突況,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并對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和反思,進行改進,以獲得不斷發展。
三、結論
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作為關鍵人物之一的教師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從而促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對教學改革的實施起到先導的作用,教學方式的改革則作為一個載體推動新課改的實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也應明確適應新課程改革并非朝夕之事,而要經歷長期、艱難的過程。如何切實有效地落實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統一,本文提供了一些策略和建議,比如改變教師習以為常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充實知識結構以及角色的轉變等。
然而,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同時也應該注意避免另一種極端化的情況發生,就是對課程精神的理解偏頗進而盲目執行新課改提倡的某些內容。比如出現片面追求探究式教學而忽視其他教學方式,比如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法,這樣就背離了新課程提倡探究的真正目的,再比如片面追求學生主體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片面追求課堂趣味性而忽視學科性等情況都應該盡量避免。也就是說教師應設法將各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根據教學內容加以選擇,教師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改進,無疑將會更有效地推動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和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