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星球范文
時間:2023-04-08 08:09: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類星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事實上,人類要是在外星球種活蔬菜,還要歷盡周折。想要讓來自地球的蔬菜和糧食家族心甘情愿地在外星球安家,可需要漫長的時間喲。
做出“星際頭盤菜”要分幾步?
被譽為“20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的阿瑟?克拉克在《遙遠地球之歌》一書中這樣描述人類在外星球安家落戶的歷程。
第一步:制造出氧氣
由于外星球表面“50%以上覆蓋冰層,厚度約3千米,那里藏著所有需要的氧氣”,飛船會啟動量子引擎的部分馬力融化冰層,將水蒸氣分解成氧和氫。十年時間過去,外星球上的氧氣濃度會達到10%。
第二步:去毒
由于外星球充滿了二氧化氮等有毒氣體,人類將投放特別培養的細菌或者植物來吸收轉化這些毒氣。
第三步:調溫
由于行星各處氣溫基本低于冰點,人類將啟動全部量子引擎,讓行星朝恒星的方向靠近,以獲得更宜人的氣候。這次“調溫行動”將持續55年。
第四步:種植
接下來,依靠生物科技的改造將持續千年。人類培育出很多動植物,并設計出適宜的生態平衡,改良原有生物,使它們更加美味可口。
通過上千年的環境改造和生物培育,人類終于如愿以償,像《銀河帝國》里暢想的那樣:“大嚼烤魚、母星芋,大口飲用葡萄汁。”
天差地別的星際食品
“粉紅色丸子包著辛辣魚漿,黃色丸子的餡是清淡干酪,綠色的是什錦蔬菜,甜點是熱杏仁派……”主人一邊給客人介紹,一邊展示著用餐時需要戴上的透明手套。
在科幻文學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一書中,人類已經遍布2500萬顆星,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宇宙帝國,而在銀河帝國的首都川陀,最美味的食物來自“微生農場”。這里有著各種美味的微生物食品:酵母菌、藻類、細菌、多細胞真菌,人們能從這些微生物食品中品出各種味道。
“這碗湯里,你能認出里面的蔬菜嗎?”
“這肉片又是什么?讓我想起錫納的羔羊肉,但我認為它并不是肉片。”
“這些面包可能加入了某種微生衍生物,帶著爽脆的硬度和親切的香味。”
微生物可以模擬任何食材,外來者只能在這些食品前不斷發出贊嘆。
當然,并不是所有星球都是如此。在貧瘠、寒冷的不毛星球,在臟亂的貧民區,食物是緊缺而且難以下咽的。下面就是一個貧瘠星球上一家農戶的生活場景。
“請他吃上星期的玉米餅嗎?”
羅珊星球上的農婦聽說丈夫要招待外星訪客,不高興地甩出這句話。羅珊星球上的陽光是那樣稀少,9個月的寒冬讓這里的作物產量有限。這里的三蹄山羊靠積雪下的小草為生。面包和乳品并不充沛,偶爾殺掉一頭羊,才有肉吃。
銀河系各個星球上的飯菜質量有差別,飲食習慣也天壤之別:“我認不出這配菜,又苦又咸;桃子味的蘋果還不錯;熱飲太苦……”
“這是一種海鮮,我買的時候還以為是甘藍菜。”
難以接受和滿目迷茫是跨星球饕餮們的常態,如果有檔《星球美食大偵探》的欄目,主持人一定不只有“鮮香可口”之類的臺詞,而是會展現出訝異、痛苦、享受、流淚、想吐等不同“表情包”。
星際遷移的路上,人類怎么吃
如果說星際遷移后定居各個星球的人類形成了各自的飲食特色,那么他們的祖先在星際遷移路上,又是如何飽腹的呢? 一切都仰仗于強大的飛船。
飛船的平衡循環系統在波爾?安德森的《宇宙過河卒》中盡數展現―數條物質循環渠道將生物體產生的廢物重新化為空氣、飲用水、食物和可利用的纖維。
篇2
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
前蘇聯的“火星2號”和“火星3號”
美國的“阿波羅”月球車
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
發射時間:1970年11月10日
登陸時間:1970年11月17日
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是第一個可以在其他星球上行進的無人駕駛漫游車。1970年11月17日,它隨母船“月球17號”探測車 在月球“雨海”(Mare Imbrium)軟著陸。它在月球上運行了近1年,行進距離超過10千米,傳回兩萬多張圖片。
前蘇聯的“火星2號”和“火星3號”
“火星2號”發射時間:1971年5月19日
“火星2號”登陸時間:1971年11月27日
“火星3號”發射時間:1971年5月28日
“火星3號”登陸時間:1971年12月2日
“火星2號”和“火星3號”探測器都是前蘇聯“Marsnik”計劃的組成部分,它們都成功抵達火星軌道,并給這顆紅色行星拍攝了大量照片。最終,這兩個火星車都與母船失去了聯系。“火星2號”墜毀在火星上,而“火星3號”在軟著陸20秒后便停止了工作。它們的前輩――“火星1號”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就失敗了。
美國的“阿波羅”月球車
第一次使用時間:1971年7月31日
最后一次使用時間:1972年12月14日
最后三次“阿波羅”任務都攜帶一部月球車,航天員駕駛著它們在月球表面進行科學研究。航天員借助探月車可以在月球表面行進,收集樣本,進行地質分析。這些月球車跟其他月球車不一樣,它們不是機器人,而是有人駕駛的車輛。
前蘇聯的“月球車2號”
發射時間:1973年1月8日
登陸時間:1973年1月15日
雖然前蘇聯登陸火星的努力多以失敗告終,但是該國的月球登陸器一直表現良好。他們的探測器“月船21號”成功地把第二個月球車――“月球車2號”送上地球的這顆衛星。它在月球表面運行了大約4個月,行程37千米,拍攝了86張全景照片,8萬幀電視畫面。
美國“索杰納”火星車
發射時間:1996年12月4日
登陸時間:1997年7月4日
“索杰納”火星車的研究結果顯示,火星上的巖石比人們認為的更像地球上的巖石,這表明火星在過去的地質活動中非常活躍,而且擁有海洋。
1997年9月底,“索杰納”火星車的電池失靈,迫使它只能依靠太陽能繼續運行。幾天后,火星“探路者”探測器(負責把“索杰納”火星車收集的數據傳輸給地球)停止傳輸信息,導致“索杰納”火星車下落不明。
美國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
“勇氣”號發射時間:2003年6月10日
“勇氣”號登陸時間:2004年1月4日
“機遇”號發射時間:2003年7月7日
“機遇”號登陸時間:2004年1月25日
美國航天局的這兩個火星車取得的成功,現在幾乎已經成為傳奇。盡管這兩個火星車都曾出現過一系列問題,但是至今它們仍在正常運轉。登陸火星以后,這兩個火星車已經收集了大量可以證明這顆紅色行星表面曾有液態水存在的證據。
美國“好奇”號火星車
發射時間:2011年11月26日
“好奇”這個名字,是由12歲的華裔小女生馬天琪所起,她在美國航天局舉辦的為火星車命名作文比賽中,從9200多個提名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好奇”號比“勇氣”號和“機遇”號的目標更為遠大,它是美國第四個火星探測器,第一輛采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好奇”號火星車預計今年8月在火星著陸。它將對火星進行為期一個火星年(約686個地球日)的探測。
未來的漫游車
美國航天局已經研制出一種被稱作ATHLETE的巨型六腿機器人原型,這是一種新型月球車,可以負著月球基地前進。
還有很多漫游車目前正處于計劃研制階段。作為“嫦娥3號”任務的一部分,我國計劃在2013年讓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登陸。
前蘇聯的“月球車2號”
美國“索杰納”火星車
美國的“勇氣”號火星車.
篇3
關鍵詞:復合型人才;能力培養;實踐;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9-0063-03
引言
自1985年率先開設外事管理專業(先后更名為國際企業管理、工商管理專業)以來,上海外國語大學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走過了1/4個世紀。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現有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關關系學三個本科專業。秉承外語院校特色和優勢,多年來,學院一直立足于培養既精通外語又通曉國際商務慣例的復合型人才。復合型專業的課程均覆蓋國內外該專業的全部核心課程;學生英語水平要求達到英語專業本科畢業水平(即專業英語八級)。上外復合型管理類畢業生以工作層面會英語、交流層面懂專業、合作層面通文化,多年來得到社會廣泛認同。
在211三期建設中,為掌握社會需求第一手資料,以便總結經驗和不足,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于2009年7―11月對企事業單位展開了問卷調查。通過上外校友會管理分會、在校生實習單位和教師的社會關系等共發放問卷950份,回收有效問卷295份,其中,85%的問卷來自于上海地區,此外來自江浙豫魯等省份。“社會需求問卷”內容包括用人單位基本情況、對上外校復合型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情況、對從業人員的任職資格要求和對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建議等四個部分。調查的結果和分析如下。
一、主要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的行業比較廣泛,主要包括:政府機關、金融業、會計審計業、管理咨詢業、制造業、IT行業、媒體廣告、非營利性組織、貿易行業、教育行業等。用人單位的性質也呈現出多樣化,其中,近半數是涉外企業,1/3是國企和行政事業單位。單位規模主要以大中型為主。
(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情況調查
1.復合型專業本科畢業生社會需求樂觀,尤其是大中型單位需求
此次隨機發放并回收的295份社會需求問卷中,占總數62%的182家單位明確表示對上外復合型(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有需求,僅有9.2%明確無需求,還有26%表明不確定。相關統計分析顯示,不同單位性質與對復合型專業畢業生需求之間無顯著差異。這也許說明,隨著國際化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需要外語基礎好,又懂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不只局限于涉外單位對這些學生感興趣。近年,學生畢業去向多元化也說明了這點。同時,我們發現單位規模和用人需求之間呈顯著相關(P值為0.002),不同規模的用人單位在對復合型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上存在顯著差異。大中型用人單位相對于小型用人單位來說,更加需要復合型專業的畢業生。
2.關于畢業生從事的崗位
此項調查旨在了解畢業生工作與大學所學專業的相關度。僅就調查對象聘用的相關專業畢業生而言,不僅局限于上外生源。調查得知,目前社會上聘用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多從事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行政文秘類和財務審計類等工作。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多從事與計算機有關的信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網絡管理與維護、信息資源管理等工作。公關關系專業多從事公關策劃、行政或文秘、市場營銷、媒體管理等工作。從柱狀圖可看出這三個專業和崗位的匹配都比較分散,但也基本體現專業特點。
同時,我們了解到用人單位對從事工作與所學專業是否需要對口并不十分注重。68%的單位認為“一般需要”,只有14%的單位認為“很需要”,還有18%的認為“不需要”。筆者認為這也許和專業所屬學科有關。相對而言,偏文科的專業就業更分散些,如公共關系專業從事的工種相對更多,不同工種比例差別也不大。就這三個專業而言,都沒有比例超過50%的工種,超過30%的工種都達到三個或以上。另從畢業生調查問卷得知,上外復合型管理專業畢業生工作與所學專業之間相關度總體看也不高,只有19.3%的畢業生認為二者相關程度高。可見,我校倡導的“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本科教育理念符合實際。
相關性分析表明,不同所有制單位對人才專業對口看法顯著不同。外商獨資企業相對認為不需要對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相對認為較需要專業對口。需要說明的是,統計結果顯現的專業對口要求不高,除復合型人才特點外,可能與本問卷調查對象中涉外單位比重較大也有一定關系。
3.用人單位選人最看重豐富的課外及實習經驗
如果用人單位對專業對口不是很看重,那么,他們選人時最看重什么呢?多項選擇中,有超過一半單位表示最注重“豐富的課外及實習經驗”,外語水平、專業對口、學校知名度也是比較重要的指標,在校大學生非常關注的“總評績點”反而是最不被看重的。
對問卷來源較多的外商獨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分析如下:
如圖5、圖6所示,外商獨資企業選人時最看重的依次為:豐富的課外及實習經驗、外語水平、學校知名度等。專業對口的支持率不足1/5。國企選人指標有所不同,依次看重:豐富的課外及實習經驗、學校知名度、專業對口、外語水平等。除二者都表示最看重實踐經驗外,外企更強調外語水平,而國企更強調學校知名度和專業對口,對外語相對不是很看重。對待在校總評績點上,國企比外商獨資企業偏強一點,但總體都不看重。
管理重在實踐,知行合一。用人單位對實踐經驗的格外重視是否應引起我們的注意?聽過的會忘記,見過的會記得,只有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在校期間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在就業中就能勝出一籌也為多數學生認同。課程結構影響學生知識結構。提到理論課和實踐課的配置,67.8%的單位認為二者應相當。更有27%的單位主張“實踐課應多于理論課”,幾乎沒有人認為理論課應多于實踐課。雖然對實踐與理論課的劃分沒有清晰界限,問卷中我們也沒有提示,強調實踐課程重要性可見一斑。
(三)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1.對專業能力重要性排序
在“對專業能力的重要性提出意見”的調查中,數值1表示“不重要”;2表示“一般重要”;3表示“非常重要”。統計結果表明,用人單位認為溝通協作能力、快速學習和領悟能力最重要,外語聽說能力比外語讀寫譯能力更重要。
表1顯示,上述能力都重要。相對而言,溝通協作能力、快速學習與領悟能力、應變及解決沖突的能力、外語聽說能力最重要,高居2.7分以上。組織協調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也很重要。相比之下,用人單位認為動手操作能力等幾方面就沒那么重要。同時,我們發現用人單位對外語聽說能力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外語讀寫譯。這和畢業生就業調查結果一致。62.3%的畢業生反映,如果用外語,現在更強調“口頭交流的能力”,只有21.1%的更強調書面表達能力。可見,在人才培養中,我們要格外注重對能力的培養,教學設計時要著重考慮最重要的幾方面能力的培養。
2.工作中所需專業技能更適合在專業實習中培養
有近70%單位認為“專業實習”是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最主要的環節。其次,有近一半的單位認為“工作前單位培訓”和“專業實踐課”也是主要途徑。39%的單位表示大學生參加各種賽事,如創業大賽、案例分析大賽等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只有不到30%的比例認為要靠“工作后熟悉”。訪談中,有不少用人單位明確表示“招人就想來了就能用,要肯干、上手快的。”
這項對課程的建議和選人時最看重豐富的課外及實習經驗等調查結果綜合分析,使我們更加意識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意識到建立學校和社會各方廣泛聯系開放式辦學的重要性。一方面,企業作為用人單位,認真履行社會職責,如接收和指導實習生、對畢業生上崗前培訓、謀求與高校合作形式的多樣化等;另一方面,高校的課程設置考慮學生就業能力要求,重能力培養,重智慧培育,重過程設計,重形成性評價,擺脫填鴨式教學,加強學生自主性學習平臺建設等。歸根結底,大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具有思辨能力的“完整人”,而不是具有工具理性的“知識人”。
3.大學最需要加強人際溝通與組織協調能力和品德修養的培養
“在大學教學中,您認為哪一方面需要加強”的多選中,61.4%的用人單位認為“人際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最需要加強。“品德修養”尤為重要。相對而言,外語技能、專業理論素養、計算機技能等就顯得次要很多了。可見,要先做人后做事。
我們身處一個平坦的世界,隨著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幾乎沒有哪家企業可以在脫離合作伙伴、脫離市場或是脫離產業環境的情況下獨自發展。要想在21世紀取得成功,就必須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關企業、社團乃至政府機構開展密切的合作,這種全球化合作離不開出色的交流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所謂素質教育,多指對心理素質的培育。“素質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礎上,經過后天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由知識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前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談到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時,也格外強調智商(IQ)、情商(EQ)、靈商(SQ)的均衡發展。“高智商不但代表著聰明才智,也代表著有創意,善于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情商是認識自我、控制情緒、激勵自己以及處理人際關系、參與團隊合作等相關的個人能力的總稱。在高級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高靈商代表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分辨是非、甄別真偽。那些沒有正確價值觀指引、無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強,對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21世紀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合作者”,而不是孤僻、自傲的“天才”。德育是大學素質教育的靈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二、總結
通過這次問卷調查,我們取得較大收獲,對復合型管理類人才培養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目前,許多教學研究采用問卷調查這一方式,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在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上有所拓展,如可以對在校生、針對畢業生的用人單位、針對學生實習的單位等進行走訪或問卷調研,也可以就某一門課程或某一個專業靈活進行。教學研究可從理論研究入手,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也可從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入手,討論教材、教法、評估與測試;還可從學習者入手,研究學習效果、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等。重視教研是本科教學質量提高的要求。
根據問卷反饋意見和日常工作體會,筆者認為,未來工作中應著力處理好以下幾方面關系: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處理好育人和服務的關系;處理好社會實踐和課堂教學的關系;處理好專業廣度和深度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英語教學和專業教學的關系;處理好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的關系;處理好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等。
參考文獻:
[1] 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第4卷[C].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1.
[2] 李開復.給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
Analysis of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English and administration compound talent
ZHENG Xiao-wei,FU Jun-he,DU Jua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China)
篇4
論文分析了當前信息領域人才需求和現狀,結合廣西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實際情況提出面向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實現途徑,對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問題了進行了分析和對策研究。
關鍵詞:
市場需求;實踐教學;項目驅動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通信行業進入3G、4G時代,不僅引發了整個IT業格局的嬗變,同時也顛覆著傳統IT和信息類人才的界限,傳統軟件工程師需求減小,而傳統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結合起來的新型軟件人才正在成為IT人才市場的新方向。高速發展的數字通信產業,渴求大量掌握最新技術的可用之才,然而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很多高校通信專業學生卻依然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1,2],主要表現在:就業方向不明確、自身能力達不到用人方需求、缺乏實踐經驗、職場適應能力差等方面,導致了近年來人才市場出現的“紡錘形”結構失衡假象。
二、培養方式及實現途徑
1.培養學生專業氣質。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為主要內容和目的的教育,朱開軒指出:“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學生,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事實上氣質是素質的外在體現,實踐教學中往往容易把素質教育局限于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樣就造成了整個培養過程重專業知識培養、輕人文素質培養;重學習能力培養,輕個人思想品質教育的局面,教育中缺乏以人為本的意識。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在工作中往往只求做完、不求做好,甚至也不知道怎樣做好。如何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心理健康、道德標準等方面的培養是專業氣質培養的最終目標。素質是內功修煉,氣質是外在表現,二者并重才是高校學生培養的理想狀態。信息類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研發、設計、制造、運營維護、管理等操作性較強的工作,除了要具有合格的專業知識外,團隊協作能力、較好的溝通表達能力、設計開發中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都必不可少。在產品的設計細節方面:不同的學生團隊設計出的作品風格各異,有界面簡潔內容豐富的PC機監測軟件,有操作容易硬件可兼容與升級的監測節點,這些都體現出學生的專業氣質。
2.項目驅動的逆向思維實踐模式。項目驅動是近年來教改領域的一個熱點詞匯,以其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廣泛的適應性被廣大教師接受和認可。以項目實施為主線組織教學,項目主要來源于企業需求和教師科研課題,突出項目設計的完整性,引導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學習必要的知識,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年度通過調研企業需求拋出“冷鏈物流監控系統開發”的項目設計,設計從基本的單片機最小系統開始到單片機與傳感器、定位模塊和通信模塊的連接再到遠程監控網絡的組建,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涉及諸多課程的知識點,通過這種方式建立學生工程架構,如表1所示。實訓具體實施如下:第1階段:設計單片機最小電路系統,通過仿真軟件測試電路電氣特性和設計功能及原理。通過這一階段學生可以學習到電路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控制系統設計的有關方法及常用的開發軟件。第2階段:對前期作品功能進一步的充實,加入傳感器、定位器等一些的功能模塊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自學能力。第3階段:為建立完整的系統,再加入無線數據回傳功能,學生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藍牙、WIFI、GPRS等多種無線傳輸手段,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建立起無線通信的系統模型。第4階段:為系統添加數據管理功能,開發系統服務器軟件負責接收物流信息數據,客戶端軟件則可通過網絡訪問或查詢物流狀態。至此一個完整的實踐項目結束,整個過程需要2—3個學期的時間,課程涉及單片機原理與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網絡程序設計等。作為課程群實訓項目我們在這些課程前期先下發實訓任務,學生接到題目后可根據指導要求分階段完成項目內容,各個階段指導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考核;待課程群授課結束后學生可對設計作品綜合調試,指導老師根據預期的考核指標給予考核。教師和學生共同經歷了教與學的雙向過程,相比于過去上完一門課做一個課程設計的作品單一性和知識獨立性或僅僅在畢業設計環節通過一個設計題目來鞏固前期知識的滯后性,這樣的實踐教學更加及時有效。這些實踐性課題對學生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將為其日后走入職場、加入設計團隊打下堅實的基礎。
3.轉變教師角色。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具有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動控制權,學生基本處于老師的控制和監督下,長期以來抹殺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激情、限制了學生積極探索的空間,容易造成以下后果:認為老師說的就是權威、只要掌握了老師講的內容就是好學生。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市場對于應用型、探索型人才的需求已經表明人才的價值在于其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我們主張在老師之間形成共識,通過學習、進修、開展教學研討會等方式首先改進老師們的教學理念,使教師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主要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老師的任務是在傳授知識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從而主動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走進學生,特別注重課堂和課后的一體化教學。有的教師通過開通課程博客,為學生及時答疑解惑、共享課程資源、交流課程學習問題等;有的老師將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引入自己的科研團隊,為他們提供進一步深造學習的機會,這些學生被稱為是精英式培養;教學團隊通過定期召開學術沙龍,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困難、對老師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狀態;教學團隊還制定相關制度,安排對口老師對學生實驗室進行定期巡查和答疑,及時了解學生課外活動中的問題,盡可能給予解決和疏導。通過多樣化的師生互動途徑,學生對老師的看法有了明顯不同,認為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長輩,而是一起學習和成長的伙伴;不再是什么都懂的權威,而是一起探索共同進步的同路人。教師能夠交給學生的知識往往受到課時、教師個人知識面、精力等因素影響,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學過程中針對課程的一些網絡資源的推薦、導學顯得尤為必要,教師可引入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重新調整課內課外的資源分配,將傳統意義上的課前預習變為學生通過視頻自主學習、教師在線輔導的雙向信息傳遞,而將有限的課堂教學作為知識吸收內化的重要途徑,以老師為主導的師生課堂交流、同學間討論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企業導師、優秀畢業生引入教師指導團隊。這一做法在學生課外實踐活動中有著良好的效果。目前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各級教育管理部門主辦的大學生科研立項、電子競賽以及行業學會主辦的各類競賽。優秀畢業生以其過來人的身份更能夠理解學生的具體需求,其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并接受,此外通過這種密切的接觸與合作,在校大學生能夠提前了解到本行業職場的一些能力需求,為其步入職場作好鋪墊。
三、問題與對策
教學改革需要一個團隊的共同努力,各課程群任課教師、企業導師共同努力幫助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實踐最終建立專業架構,滿足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如下:部分教師難以進入走進學生的工作狀態,原因之一是缺乏主觀認同,對教學改革不夠重視,認為走進學生會喪失或弱化教師權威,這樣教學工作開展會遇到阻力;自己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也需要親力親為付出較多的精力,而對個人職稱晉升科研工作開展幫助不大。原因之二是缺乏客觀條件,目前高校在政策上對于教師開展教學改革沒有行之有效的支持,實踐教學改革工作缺乏成長土壤,教師開展教改工作主要出于個人愛好、職業情節。針對上述問題渴望建立有效的教師培養長效機制,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定期對專業教師開展職業培訓,幫助教師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提高專業技能、把握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建立有明確導向的教師考核機制,將實踐教學改革成果切實納入到教師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等考核中來,而不再落于表面或可有可無的境況。實踐教學選題要有針對性,從企業發掘尋找課題一般會存在系統性較強、設計工作量大等問題,如果簡單照搬發給學生去作會缺乏針對性。因此指導教師需要對系統相對復雜的工程進行裁剪以方便學生入手;對于一些特殊課題會由于學校缺乏必要的軟硬件開發環境而難以開展,指導教師需要與企業協調或有條件的可使用校企合作實驗平臺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蔡詠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方法研究[J].計算機與網絡,2009,(32).
[2]章東飛.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探析[M].華中科技大學,2012,(05).
篇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標本來自院普通外科,患者楊×× ,女,62歲,臨床診斷:直腸癌,消化道出血;現Hb:53g/L;曾有3次輸血史,共5~6單位,最近一次輸血為2個多月前。
1.2試劑 抗-A、抗-B血清(批號:20130509)、IgM抗D(批號:20130325)、反定型ABO紅細胞(批號:20145325)、IgM抗C(批號:20123003)、IgM抗E(批號:20133201)、IgM抗c(批號:20133102)、IgM抗e(批號:20123304)多特異性抗人球蛋白試劑(批號:20130904)、聚凝胺試劑(批號:20131113)、篩選細胞(批號:20145614)鑒定細胞(批號:20145703)均來自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酸放散試劑PeliStrip kit(批號:8000202877)來自Sanquin。
1.3方法 ABO正反定型(試管法)、RH分型(試管法)、抗體篩查和鑒定(鹽水:IS,抗人球蛋白法:IAT,聚凝胺法:Poly),放散實驗(酸放散)均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及本室標準操作規程進行。
2結果
2.1患者ABO血型及RhD結果檢測 試管法結果為A型,RhD陽性。
2.2患者血清抗體篩查 患者血清聚凝胺法與抗人球蛋白法結果均為與Ⅰ,Ⅲ譜細胞出現凝集,根據圖譜初步判定可能含有抗-E和/或抗-c抗體,且自身對照結果陽性。
2.3患者紅細胞Coombs實驗(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陽性。
2.4患者血清抗體鑒定 根據譜細胞圖譜分析可鑒定患者血清中含有不規則抗-E抗體(見表1的IS與IAT)。
2.5患者Rh血型分型 試管法結果顯示患者Rh分型為Ccee
2.6患者紅細胞酸放散后放散液的抗體鑒定 上述結果初步得出結論為檢出不規則抗-E抗體,由于患者直抗實驗陽性,所以對患者紅細胞做了酸放散試驗,并用放散液進行抗體鑒定(放散液IS與放散液IAT):顯示放散液與含有E抗原和/或c抗原的譜細胞有強凝集反應,而與其他抗原均為弱反應。根據譜細胞格局懷疑患者紅細胞放散液中含有類抗-Ec抗體,見表1。
2.7聚凝胺法復查患者血清的抗體鑒定 放散液中含有類抗-Ec抗體,但在患者血清中卻只檢出抗-E抗體,鑒于聚凝胺方法對Rh系統具有更高的敏感型,我們又用聚凝胺方法進行一次抗體鑒定復查,凝聚胺法中患者血清與含Ec抗原的譜細胞會有強凝集反應。通過聚凝胺法抗體鑒定證實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c抗體,見表2。
2.8患者紅細胞放散液用Rh分型為CCee紅細胞吸收后再放散的放散液進行抗體鑒定 上述實驗已初步鑒定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c抗體,而患者c抗原陽性,所以該抗體應為類抗體性質的不規則抗體,為了進一步證實該結論,我們用相應抗原陰性的紅細胞(即CCee)去吸收該抗體以確定其類抗體性質,該抗-Ec抗體能被CCee紅細胞吸收并放散下來,所以可以確定該抗-Ec抗體為類抗體,見表3。
3討論
有一類抗體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同時又能被"抗原陰性"的紅細胞全部吸收,顯示出一種廣譜的特異性,Lssitt[1]將這些顯示出特異性的抗體成為"類抗體",有報道認為,Rh抗原是溫自身抗體最常見的靶抗原,在自身溶血性貧血患者,抗-e自身抗體最常見,其次抗-c,-E,-D,-C也有發生[2-4]。本文實驗結果表明檢出一例類抗-Ec抗體,本案例的特別之處在于用抗人球蛋白法只檢測出患者血清中有抗-E抗體而未能檢測出有類抗體性質的抗體,如果不是后續加做的凝聚胺法復查及酸放散液抗體鑒定則有可能漏檢類抗-c性質的類抗體,由于患者Rh分型不存在E抗原,而在放散液中能檢測出抗-E抗體,再結合其輸血史,可初步判定抗-E抗體應同為類抗體性質。如果在血清中檢出特異性抗體, 則可使用不含該特異性(抗體所對應抗原)的紅細胞進行吸收放散試驗, 以鑒別該抗體為同種抗體還是類同種特異性自身抗體。我們將患者紅細胞放散液用CCee紅細胞進行吸收后再進行酸放散,再用相應細胞對抗體進行鑒定,進一步證實了檢出的抗體為類抗-Ec抗體見表3。在一些情況下, 患者體內的類同種特異性自身抗體所具有的"特異性", 可以針對患者自身紅細胞上的抗原。此時可不必考慮輸注的血液要與患者的紅細胞抗原類型相同,而要選擇避開類抗體特異性的紅細胞輸注[5]。有報道顯示, 避開類抗體特異性的紅細胞可以明顯延長體內存活時間[6]。
很多醫院輸血科在日常工作中當發現患者血漿中含有不規則抗體時,由于試劑不全的原因在交叉配血時可能都選擇盲配,并且隨著自動化儀器的日益普及,抗人球蛋白法配血日漸成為各醫院的主流。從本案例看來,抗人球蛋白法對Rh系統的某些抗體敏感性不如聚凝胺法,甚至有漏檢的可能性,即使采用Rh同型輸注的方法,也不能避免類同種抗體的影響,所以輸血科日常工作的交叉配血中聚凝胺法仍然不可或缺!
參考文獻:
[1](英)杰夫.丹尼爾.人類血型[M].朱自嚴,主譯.第2 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92.
[2]Garratty G. Specificity of autoantibodies reacting optimally at 37℃[J]. Immunohematology, 1999,9(15):24-40.
[3]Bell CA,Zwicker H,Sacks HJ.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routine serologic evaluation in a general hospital population.Am J Clin Pathol 1973,60:903-911.
[4]Issutt PD,Pavone BG,Goldfinger D,et al.Anti-Wrb ,and other Autoantibodies responsible for positive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s in 150 individuals.Br J Haematol 1976,34:5~18.
篇6
未來的我,十一名宇航員。我要飛翔太空,去探索人類沒去過的星球,為人類尋找一個新的家園。
2020年,由于大氣污染,地球上氧氣稀少,人類只能靠近有的養起來維持生命。為了不讓地球人滅絕,我們中國的宇航公司開始探索人類的新的家園。
這天,我們宇航公司太空小住的全體成員乘座“中國宇航號”宇宙飛船,準備來勢為期一年半的探索。我們經過了30多天的飛行,到達了海王星星球。這里沒有大氣層沒有氧氣,人類無法生存。我們又來到了天王星星球上,但天王星上溫度太低,人類也無法生存。我們滿懷這希望飛出了太陽系,可這個星球上全市冰川,沒有陸地。我們只好在一次是失望地開。
這時,我們收到了從地球上發來的信號。原來,我發明的制氧機通過了驗收,可因為造價太高,無法大量生產。正在這時,我們發現了一個類似太陽的大火球。我們判斷在這個大火球周圍可能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不久我們發現了一個和地球生態環境非常相似的星球,就興奮地返回了地球,地球上的人類都搬到了那個星球上生活。與以往不同的是:人類懂得了保護環境。
篇7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看《阿凡達》有感
放假的第二個星期,我看了阿凡達,讓我受用不盡,它的大意是:在2152年,地球將無法生存。人類在天文望遠境下觀察到了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潘多拉星球。然后人類就趕到這個有生命的星球,潘多拉星球進行“阿凡達”計劃,但人類很貪婪,就開始星球大戰,但是團結就是力量,主角杰克帶領納威人尋找更多的納威人來對付貪婪的人類,結果人類還是敗在納威人的手里。
看完電影后,我的第一感想就是人類是貪婪的,是可惡的,也是浪費的!人類不僅毀滅了地球,還想毀滅潘多拉(星球),因此表明人類是貪婪、可惡的。
前一陣子,上海上的地鐵上有一名乘客吸煙,亂扔煙頭,導致車箱內所有乘客教育這位青年,還導致網上議論最多的新聞。這證明人類是可以變的,如果人類一致把污染不當回事,那么500年后的地球,將會變成第二個金星。
篇8
公元2590年,當時科學家本來估計地球還有51億年的壽命,但在照這樣下去,地球的壽命已經剩下不到一千萬年了。
可悲的是,生活于這個世紀的人類,已經看不到地球美麗的四季了,有的只是除了堅固的高樓外一望無際的荒漠,布滿烏云的天空,和那些令人作嘔的酸雨。沒有植物和動物,只剩下人類在孤獨的存活著,人們只有看一下那些經典的老電影來了解前幾個世紀的人生活環境曾是多么美好。現在的人類在抱怨著,抱怨前幾世紀的人沒有好好珍惜資源,抱怨他們沒有好好保護環境才造成了今天的結果。
現在人類唯一的解決辦法便是離開,離開這個曾經是一顆藍色寶石,但現在卻布滿灰色瑕疵的星球,航天局已派出多艘飛船,在銀河系外探索適合人類生活和居住的星球,人類是自私的,他們為了生存甘愿離開這個曾經在這生活了三百多萬年但最后卻因為人類自己而走向滅亡的星球,揮一揮衣袖,不用負一點責任。
鈦磺沙塵暴又來了,又來襲擊這座固若金湯但卻毫無生氣的城市,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吧,哼,自然,天知道現在還存在自然嗎。
航天局剛剛傳來消息,正在天海系里的F—121探索型飛船發現了一顆綠色行星,這座星球含有大氣層、臭氧層。有河流、以及凈化空氣的植物。很適合人類居住,具體情況現在開始調查……
篇9
猶如地球的救生衣,
在保護地球的生物——————-
保護人類和動植物免遭太陽紫外線的傷害!
如今,臭氧層的消耗和破壞在威脅人類的生存!
破壞臭氧層是人類走向自取滅亡的災難之一!
其實太陽紫外線已經穿過臭氧層的漏洞入侵到人類的星球上了【指南極的臭氧層產生的漏洞,目前仍沒有得到完整的修補,似乎有些聽天由命】
有些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已經嘗到了苦頭【特別指離南極洲較近的智利南端海倫岬角的居民】
地球的地獄之門已經被人類自己打開了!
太陽紫外線將會更加殘酷無情的對地球上一切生命【包括人類】殘忍的侵害!
地球在逐漸的失去自我保護的天然功能!
如果沒有臭氧層那么人類和其它各種生命絕對不可能在太陽系中這顆藍色的星球里存在延續和發展!
南極臭氧層空洞越來越大,
北半球天空的臭氧層已經越來越稀薄……。。。
全球臭氧層破壞的程度已經超出人類自己的想象!
地球已越來越臟亂,
像裹著破棉襖的流浪漢!
愿人類能夠停止對大氣污染的糟蹋和臭氧層的破壞!
人類應該更加珍惜自己的星球和愛護臭氧層;
如果沒有臭氧層擋住太陽紫外線的輻射;
也不會有今天的人類和地球上一切的生命!
如果人類再不拯救自己和自己星球的內憂外患;
恐怕有一天,人類無法向宇宙中任何一顆外星球里大逃亡————————尋求外星避難所!
在浩瀚的宇宙無數的星系中;
只有太陽系中這顆藍色的行星才是人類目前或者永久居住的搖籃!
雖然太陽只是銀河系銀盤里一顆普通的恒星,
篇10
那是公元4869年,我不記得自己活了多長時間了,只是記得,很久以前,人們研制出了一種可以把人體大腦移植到另一個生物體中,并延續自己的記憶,從而抽象意義般的活著,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用這種方法活著,可以說,這個世界再也不會有人類死亡了,而更多的則是人口的快速增長,環境的污染,土地再也不夠人類居住了,所以,國家就派人去別的星球找尋可以生存的場所。
我很幸運,我是這批人中的一個,因為我終于可以擺脫那個骯臟擁擠星球的一切,于是我踏上了尋找第2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的道路,忘記過了多少年,飛行了多長光年,終于尋找到了一個可以令我們生存的星球,于是,我們返航了,返航了,自從我們出來就再也沒回去過一次,憑心而論,還是有點懷念那兒。
飛了許久,越來越接近那個養育我們的星球了,盡管那的空氣是那樣的是不清新
的,我的心快速的跳動了起來,在導航的顯示器上顯示著我們已經到了,可是,在哪呢?那個藍色的水的星球呢?我十分惶恐得找著,不久,我發現了它,只不過是褪了色的它,已經不是藍色的,而是灰色的了。
于是我們降落了,可是,人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