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事跡范文
時間:2023-03-28 19:27: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雄人物事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勇救落水游客不留名
“這是我應該做的,其實救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這是身高只有1米68,體型有點瘦弱的**最常說的一句話。談起今年5月的那一次救人,**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今年5月3日,由于母親不慎摔傷,造成腦震蕩在醫院治療,情況嚴重,當時心急如焚的**向部隊請5天假后回到廣東**探望母親。5月6日晚上9點左右,正在家對面的歧江公園散步的小崔,突然聽到旁邊有人喊:“救命阿快救人啊,有人落水啦1只見公園的小湖里有人在拼命地掙扎。來不及脫下皮鞋和軍裝的小崔,一頭扎進5米深的湖中,奮不顧身往落水者的方向游了過去。
由于落水者體型較胖,加上醉酒,小崔幾次將人托出水面,又沉了下去,但一心想的就是把人救上來的小崔什么也顧不上,經過幾次嘗試,好不容易才把失去知覺的落水者拖到岸邊。
上岸后的小崔來不及喘氣,第一件事情就是沖著周圍的群眾喊“趕快打120急救電話”,隨后立即用在部隊學到的救生方法給昏迷不醒的落水者做人口呼吸、胸腔按壓,直到救護車到來,協助醫務人員把落水者抬上了車后,他才悄然離開了現常當記者問他當時救人的想法時,**說:“這是一個軍人應該做的。”
獲救者上網尋找恩人
獲救后的游客王森特意推遲了返京日程,留在**市尋找救命恩人。令他失望的是,在搜集了所有相關線索,找遍了所有相關部門后,卻一無所獲。他在**國際網以“北京來客”為名發了一條尋人啟事,也沒有得到回音。
王森帶著復雜的心情回到了北京,而尋找恩人的愿望卻像一團火,在內心深處越燒越旺。這時,一位網友在**國際網上的回帖讓事情出現了轉機。原來,這位網友當時就在現場,并用手中的相機拍下了當時的場景。在確認王森的身份后,他把照片從網上傳給王森,并提供了不少信息。
王森得到照片后如獲至寶。可是怎樣才能利用這些照片找到恩人呢?他想到了中國軍網,發動廣大網友一起尋找英雄。消息和帖子后,眾多網友紛紛跟帖,高度評價武警戰士的英雄舉動,其中有不少網友提供尋找線索。5月19日,一位在人武系統工作的網友發來郵件: “照片上的這名武警戰士很像是我們送走的兵,他們是兄弟兩個,現在應該還在服役,一個在海南,另一個在,照片上的這個像是海南的……”隨后多家地方新聞媒體介入與王森取得聯系,很快確認救人的武警戰士就是武警海南總隊二支隊六中隊三班班長**。
從小就有個綠色夢想
**見義勇為悄然離去,王森知恩圖報網海搜尋,熱心人踴躍相助尋覓英雄的故事,在各地引起了強烈反響。為表彰**挺身而出、臨危不懼的英雄事跡,弘揚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省青年聯合會授予了**“海南青年五四獎章標兵”的榮譽稱號,同時**也被武警海南省總隊榮記二等功。
**10歲時父親就因病離去,只有他和母親、弟弟三人相依為命。高三那年,本可以考取大學的**在看到征兵的消息之后激情澎湃, “我從小就對綠色軍營充滿了向往,希望能圓軍營夢想,沒有征求家里的意見就報名了。”**告訴記者,因為母親年紀大了,弟弟還小,身為長子的他有責任孝敬母親,照顧弟弟,為他們分憂解愁。
2005年,**帶著對軍旅生活無限的熱愛,帶著母親的諄諄囑托參軍入伍。在部隊里,小崔嚴格要求自己,掌握了過硬的本領。2006年底,小崔的義務兵服役期將滿,是繼續留在部隊服役還是復員回家,他面臨著兩難選擇。母親身體不是太好,此時正是母親需要兒子在身邊照顧的時候,要不要復員回家?他的內心很矛盾。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最終選擇了繼續服役。當他含淚打電話告訴母親說“部隊更需要我”時,母親沉默了一會說:“我尊重你的決定,你要記住你作為軍人的天職,努力工作為黨和國家再立新功。”
在談到未來時,**告訴記者,即使以后離開部隊,他也要到那些最需要幫助的地方去,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戰友眼中的救人英雄
據武警海南總隊二支隊政委史盛東介紹,**在部隊中表現優秀,他的行為展現了部隊戰士的風采。入伍5年來,他獲過8次獎勵。
**的戰友何永勝向記者透露了他在部隊苦練基本功的故事:**當戰士時,晚上當別的戰友上床休息了,他卻還要躺在床上給自己“開小灶”,要么反思白天的訓練課目,要么默默地進行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體能練習。
篇2
摘要:本文通過對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賞析來說明該詞是寫景、詠史、抒懷三者有機結合的佳作。
關鍵詞:寫景 詠史抒懷
詩歌寫作的一個基本方法,是從形象著手,用形象思維來表達思想感情。北宋詞人蘇軾敢于一掃晚唐五代以來委靡不振的詞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觀念,擴大了詞的領域,舉凡懷古、詠史、說理、談玄、感時傷事等等,詩可以表達的題材,都可以用詞來表現,達到了“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境地,并提高了詞的意境,開創了詞的豪邁奔放的風格。請看他的代表作《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二年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后經友人極力營救,才得以出獄,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首詞是他在黃州上任游黃州赤壁時寫的,當時他47歲。面對如畫的赤壁江山,緬懷在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作者通過這些具體的形象,抒發了自己惆悵失意的思想感情和有志無成的矛盾心理。寫景、詠史、抒懷渾然一體。
詞的上闋開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浩蕩的長江水向東流去,滾滾波濤沖走了歷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作者面對滾滾東流的長江浪濤,觸景生情,感到歷史的流逝,有如東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對歷史英雄人物的緬懷。千古興亡的事跡很多,這里指的是哪些呢?那就是:“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一句點明了時代(三國),人物(周瑜)和地點(赤壁),這兩句是說,人們指著故壘的西邊說:這就是三國時代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了。蘇軾所游的赤壁,不是三國當年大戰的赤壁,看來蘇軾是知道的,所以他說是“人道是”,是假此地方作為古戰場藉以懷古而已,那么,這里既點出了赤壁,赤壁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就加以描繪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幾句向我們展現赤壁雄奇壯麗的景色。“亂”有“參差”的意思。“亂石穿空”一句,把陡峭參差、插入云霄的赤壁山形象地寫了出來(形);“驚濤拍岸”這句不僅使人想象到波濤撞擊江岸的威力,也仿佛使人聽到了狂濤拍擊江岸的滾滾巨響(聲),“卷起千堆雪”,描寫浪花飛卷,層層堆積,用“雪”比喻洶涌江濤所激起的浪花,非常貼切地寫出了它的顏色(色)。在這里,“穿”、“拍”、“卷”幾個詞寫得富有動感,用得鏗鏘有力、精煉形象,這里只用了13個字,便從形、聲、色幾方面生動地勾畫出了這個古戰場的壯麗雄奇的圖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江山的感情,同時也為下面歌頌周瑜做了鋪墊和蓄勢。全篇只有這三句是正面描繪赤壁,寫得意態縱橫,撼人心弦,這就為下闋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周瑜渲染了環境氣氛。赤壁的景色如此壯麗,如此奇險,然而,物在人非,曾在這里大顯身手的豪杰們已與時俱逝,這就使作者不能不發出“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感慨了。“江山如畫”是用贊嘆的語句總結了前面的三句寫景,緊接著又用“一時多少豪杰”啟下,自然而妥帖地引出下闋所要贊頌的英雄人物周瑜。詞的上闋通過寫如畫的赤壁之景,從而聯想到歷史上的赤壁大戰及歷史人物,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英雄人物的仰慕,真是景中有情,情因景生,借景詠史,景、情、史三者有機相融。
篇3
[關鍵詞]會寧;紅色文化資源;德育工作;開發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6-0091-01
紅色文化資源一直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大財富。作為甘肅省具有得天獨厚條件的紅色文化資源的會寧,開發并利用其本土紅色文化為教育學生的優勢資源,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一筆開展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好財富。事實上,挖掘會寧這一區域范圍內的,能夠結合會寧地域經濟、文化而整合成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不是難與不難的問題,而是如何利用的問題。
一、優化紅色故事為文化教育資源
系統搜集、梳理會寧紅色歷史故事及人物事跡、革命軼事或趣聞,以此豐富、優化紅色歷史故事及人物事跡為文化教育資源,不失為利用本土紅色資源開展高效的班級德育工作的策略之一。會寧是中國工農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的地方,名氣大,故事多,言之鑿鑿的人物事跡豐富而生動。如攻克會寧城的故事就很生動,教育性強。如果我們把它開發成文化教育資源,就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1936年10月上旬由先期到達會寧的紅一方面軍15軍團團長韋杰、政委夏云飛率領一舉攻克會寧城的歷史,而且能夠讓學生受到教育。再如三大主力大會師的故事,其意義的偉大和場面的熱烈足以給學生以深刻、感人的教育。至于慢牛坡、大墩梁等戰斗,更有氣壯山河的英雄人物故事。在慢牛坡戰斗中,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師長柴洪宇及100多名指戰員壯烈犧牲。在大墩梁戰斗中,紅四方面軍5軍副軍長羅南輝及887名指戰員壯烈犧牲……在這些戰斗中,數得清、說得著的故事令人震撼,令人崇敬。借此開發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校本課程,則更能體現會寧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
二、轉化紅色遺存為文化教育資源
分類精選會寧紅色歷史遺存及人文景觀,以此展示、突出紅色歷史遺存及人文景觀為文化教育資源,是其策略之二。以會寧會師舊址為例,展示、突出其在中國紅色革命中的意義對教育學生作用非凡。三大主力會寧大會師是中國工農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是取得勝利的標志性事件,是中國革命重心從南方長江流域轉移到西北黃河流域的勝利性標志,是中國革命由低潮走向、由挫折走向成功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各地革命力量的匯合,是各方面軍團結一致的象征,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基礎,是紀錄歷史的豐碑,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意義重大,教育作用非凡。因此,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寧會師舊址是確定的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教育學生生動、鮮活的教材。以此作為教育學生的實景場所,并融入各種具有教育價值的歷史影片和歷史紀錄片,不僅能夠把物質和非物質的紅色文化資源合二為一,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印象,開闊學生視野,以氣吞山河的革命氣魄和攻無不克的革命精神影響學生。當然,結合會寧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這些具有不凡歷史意義的紅色遺存更是融入了多方的努力,其教育形式更多,教育效果更佳。例如,“勝利景園”就由模擬、微縮路上具有代表性和歷史意義的22處景點構成,其特點是用萬分之一時間微縮萬分之一路,以生動形象的景點再現了二萬五千里征程的艱險與悲壯,讓學生在此觀看,教育效果一定不菲。
三、內化紅色資源促成美德形成
當然,從班級工作的角度,通過這兩條途徑開展高效的班級德育工作應更細更精。一是要緊緊把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和班主任德育工作結合起來,以班主任所整合的紅色文化資源之多來滿足班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班主任所引導的紅色文化習得途徑之多來提升班級學生的實際自學水平。二是嚴格遵循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采用言傳身教等切實可行的有效手段,讓學生積極參與,自覺互動,通過內化,促成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篇4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人文素養 人文精神
1 教育學生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守規則的人
社會進步要求人的文明和進步,特別在物質相對豐富的今天;人與人之間溝通日益密切與快捷,文明既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更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讓學生不斷更新觀念,多談一些這方面的時新短文,體會其內涵。知道尊重別人,尊重自己,禮貌待人,與人友好相處,這是一個人走向文明高尚的必然之路,更是一個人繼承和發揚禮儀之邦優良傳統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抓住北京奧運期間的事例,感受講文明、守規則會受到世人的贊譽和敬仰,我們也感到無比自豪。社會要進步,更要協調發展,就需要用規則來看守這個世界,就要教育學生遵守法律和道德,更應遵守一些其他規則,如交通規則、網絡規則、校紀校規等等。自己守規則了,也就有更多方便與自由了,大家都有了這種意識和做法,社會才會進步的更快。
2 樹立民族英雄形象
英雄人物往往是正義和烈性的象征,他們在思想文化、倫理道德、個人操守等方面所秉承、所表現、所展現的精神風范是歷史進程中負載著文化內涵的有意義的風景,同時,透過英雄人物的行為表現,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以及價值觀念也能得到帶有生活細節或生命細節的體現。語文教師在相關的課文中,講述英雄人物事跡能使學生從生動的人物生平中體會英雄的精神風貌和理想的人格品質,有利于他們建立健全的人格。理想的人格反映了民族的道德崇尚,也反映了民族文明的程度。中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的關于英雄人物的課文,如岳飛、文天祥、劉胡蘭等等,教師要善于將這―類型的課文歸納總結,深入研究,準確領悟其蘊藏的人文內涵,把握其人文價值所在。在上課時,除了向學生傳達課文本身所表達的內容外,可以順藤摸瓜,對人物的生平做簡要的陳述,闡述人物的精神所在。如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境界通過人物在祖國危難之際所表現的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誓死不屈的英雄行為以及面對威逼利誘時的浩然正氣體現出來,將中華民族為求仁、求義英勇不屈的英雄品格昭示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領悟其中暗含的人文精神及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
3 從閱讀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指導學生學會多種閱讀方法,能夠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往教師把現成的結論塞給學生,以大量空洞的理性分析排斥個人感悟的做法,現在教師應重視學生讀。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總之要多讀,反復的讀,要讀的熟,以至于背下來。在讀的過程中,主張學生去體驗、感悟、理解、評判、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語文的課文都是具有人文內涵的美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美讀。因為大聲地、動情地、陶醉的朗讀是體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獲得語感,積累語言的最佳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進行自主化的閱讀,才能深刻的領悟到文學作品的內涵,與文學思想大師進行心靈的溝通,進而產生共鳴,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悅,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感情的誦讀還能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從而形成良好的修養;這樣就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
4 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說話的機會
篇5
一、小學生偶像崇拜之現象掃描
如今,“偶像崇拜”這個詞大家早已不陌生。我們在上小學時,也開始慢慢接觸到偶像了,校門口有那些關于影視明星的貼畫紙、海報賣,還有好多同學收集的畫片。那現在的小學生崇拜的偶像又是誰呢?在我們班學生的回答中,只有個別人回答了科學家、老師、兒童小說作家,其他人的答案清一色是各類流行歌手、電視電影明星、體育明星。粗略統計孩子們的回答,心里真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比如:周jie倫,孩子們連他的名字都寫不完整,還用拼音代替,怎么就對他崇拜起來了呢?在問到原因時,有的同學說喜歡他唱歌酷酷的樣子,覺得帥呆了,甚至夢想自己也能像他一樣。聽了同學回答,我感觸很多。作為老師,我欣賞他們的熱情和夢想。但是這些孩子都了解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嗎?了解多少呢?是不是只停留在英俊美麗的臉龐,幾首流行歌曲,幾部好看的片子上呢?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他們真是值得我們崇拜的偶像嗎?
二、小學生偶像崇拜之原因
文化是多元的,多元的文化造就多元的選擇,自然,不同時代或同時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崇拜偶像。如今的小學生大多以明星們作為崇拜的偶像,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自身生理、心理特點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生理、心理各方面發展不成熟,是熱情的觀察者,他們特別容易被成人的行為吸引,從而使他們崇拜偶像的行為趨向于成人化 ,造成盲目崇拜偶像的行為。
(二)家庭及周邊環境的影響
通過與小學生們的一些交談,我發現,許多小學生崇拜的偶像其實正是他們父母或是周圍人所喜愛的一些人物,他們或許對“偶像”是什么都還根本不了解,但父母的言行舉止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他們。父母常關注的、常掛在嘴邊的偶像人物也就成了他們自己的偶像。
(三)社會媒體的作用
隨著媒體事業的發展,現在的電視節目被娛樂節目所充斥,娛樂的造星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我們不難發現,社會媒體的影響使孩子們漸漸對成人劇越來越偏愛,同時劇中層出不窮的各位明星們也越來越受到孩子們的關注,致使小學生們過早地出現偶像崇拜現象。
三、小學生偶像崇拜之引導
1.對學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為進行科學的干預和適當的介入。開展心理輔導課,通過性格教育、認知教育和情緒教育等方法,培養正確的偶像崇拜觀。并應該時刻注意對于適當的英雄人物事跡的宣傳和學習,引導學生們思考,是什么力量成就了英雄人物的人格造型。幫助學生了解偶像的內在美和成長過程,從而使學生深入思考到底該去追怎樣的明星,崇拜怎樣的偶像。
2.教師對學生人格的發展具有指導定向的作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有些甚至超過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所以教師也應該努力創造自己的偶像效應,不斷提高精神素質,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更應該走進學生中間,聆聽他們的心聲,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他們加以引導。
3.學校是同齡群體會聚的場所,同伴群體對學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響。教師應該注意小團體之中的風氣和班風,創設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在自己的群體和同伴中找到榜樣,把視線投向身邊的人。
篇6
班級德育目標是根據國家、學校德育目標而制定的對學生在德育方面所要達到的質量規范的設想或規定,具有導向、激勵、調控功能。德育目標的確立不僅影響到德育內容的選擇、德育方法的設定、德育過程的實施,而且也直接決定了德育的實際效果。實踐證明,沒有德育目標的班級,是班風班紀最差的班級;沒有德育目標的班級,該班的學生缺乏進取精神、團結友愛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奉獻精神,也是學校的后進班級。
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途徑、因材施教
為了完成德育任務,在確定了正確的內容之后,還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采取恰當的方法。因為方法和途徑是實現德育目標的憑借。德育方法主要有說服教育、榜樣示范、情感陶冶、自我教育、實際段煉、品德評價等。教育途徑有課堂教學、主題班會、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我們不僅要掌握過硬的理論知識,還要因材施教。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對象是全班學生,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身心發展不同,思想行為不同,這就要求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要有多樣性和靈活性。要做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既要為學生解決知與不知、信與不信的問題,還要解決行與不行的矛盾,將社會要求內化為學生自己的信念,并外化為自身的行為。
三、利用國旗下的講話進行德育教育
班主任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升旗儀式中的國旗下講話,讓每個學生都懂得尊重國旗、熱愛國旗,并讓他們了解國旗的有關知識。升、降旗儀式上,通過介紹英雄人物、先進人物事跡,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崇敬英雄、熱愛祖國等教育。國旗下的講話,還可以講述叔叔每天早晨在天安門升旗時的情景;奧運會上,運動員大哥哥、大姐姐奪冠后,在比賽場上升國旗的莊嚴場面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國旗是國家尊嚴的標志,增強學生熱愛國旗、熱愛祖國的感情。
四、利用主題班會進行教育
班隊活動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因此,班主任要針對本班學生實際,制定長期、近期的德育活動目標。如:每月可以搞一次大的活動,兩項小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深受教育。還可以開展“珍愛生命,遠離”、“我們反對搞‘’”等活動,使學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教育
篇7
網絡傳播的交互性
在網絡傳播中,受眾與傳播者或者受眾與受眾之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直接雙向交流的特性叫做網絡交互性。交互性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絡媒體的最基本的特征。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單向傳播,傳受雙方處于時空隔離狀態,信息絕大多數是從傳者單向流向受者,而受者在傳播過程中的能動性非常微弱。網絡媒介的出現,可謂打破了這種傳播法則,它的雙向互動性使信息的接受者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性。因此,交互性一般被認為是指雙向傳播的特性。著名的傳播信息技術學者埃弗里特-M-羅杰斯在互聯網剛剛興起時就提出了對交互性的認識。他認為,交互性是“在傳播進程中參與者能交換角色、并對他們的雙邊話語具有控制力的程度”。
1998年,美國Loyola大學副教授E11iot King提出,“交互性”這一概念至少有兩種含義:一方面,指用戶在網絡上獲得信息時,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權,即他們可以自己控制何時以何種方式獲得何種信息。另一方面,指信息的提供者與信息的接受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指用戶的反饋。這意味著受眾對網上信息具有選擇權和迅速反饋的能力。網絡交互性傳播的應用分析
互聯網顯然是“雙向”交流的媒體,因此新聞網站要實現最佳“交互性”,是讓網上讀者之間,讀者與網站工作人員之間相互溝通。雖然網上媒體“交互性”強于傳統媒體,但網上媒體還沒有充分利用這種能力來改變新聞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以“暴走媽媽”的網絡報道為例,荊楚網和長江網作為本土主流網絡媒體都開辟了專題進行報道,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比較荊楚網和長江網“暴走媽媽”網絡專題報道“交互性”上的差異。
在專題標題的設置上,長江網使用了副標題,將暴走媽媽母愛的內容進行了充分表述,但語言稍顯冗長。相較而言,荊楚網的標題則顯得干凈利落。
在報道欄目的設計上,兩網在內容上大同小異,均圍繞該新聞事件進行了較充分的圖文報道,涉及最新報道、媒體關注、外界評論等內容。網民可任意選擇想要閱讀的內容,基本實現了網絡交互性的第一層,即讓用戶對信息的選擇有更多的自主權。但在視頻報道上,長江網的視頻內容則更加豐富多彩。他們不僅請“暴走媽媽”做客長江網,并對“暴走媽媽”陳玉蓉的家屬、鄰居進行了訪談,多角度多層次地對人物進行報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實感人,更能打動人心。
另外,在網絡交互性的第二層上,即實現網絡互動交流上,荊楚網的傳播手段更加豐富。荊楚網不僅開通了短信互動,通過短信寄予送祝福,還在頁面下端設置了祝福墻,將網友對“暴走媽媽”的祝福顯示在此區域。而長江網則僅在專題頁面開通了網友留言專區,并滾動顯示留言內容。相較而言,荊楚網的互動形式更加多樣化。但總體來說,兩網在發揮網絡交互性功能上都還不夠充分。網絡交互方式挖掘不充分,是目前網絡正面報道無法吸引年輕受眾關注的原因之一。
交互性在重大報道中的應用
交互性是網絡區別于傳統媒體的突出特征。增強網絡的交互性使正面宣傳在吸引受眾參與、放大社會影響、實現有效傳播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網絡媒體不僅可以綜合運用消息、通訊、圖片、評論、訪談等多種新聞樣式,而且綜合運用視頻、音頻、論壇等多種技術手段,使典型報道內涵豐富多彩,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展示典型人物形象,反映受眾心聲,實現媒體與受眾的互動。在“湖北群星”網絡報道中,雖然也采用了多種新聞報道樣式和技術手段,但在這一過程中,網絡媒體更多是依賴傳統媒體的報道內容,來自網站原創的內容則略顯不足;同時,對相關信息的挖掘和對人物事件的縱深拓展不夠,未真正發揮出網絡空間“全景展示”的優勢。
值得借鑒的是人民網“人民的好衛士——任長霞”專題。新聞、圖片、評論、視頻、音頻等構成了一幅展現任長霞英雄事跡和成長軌跡的壯麗畫卷,使受眾仿佛看到一個立體的活生生的英雄人物。
傳統媒體往往受版面空間,播出時間的限制,不能全面展開報道。而網絡媒體不存在這一問題。網絡空間的無限性給網絡典型報道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臺。因此如何在這無限的網絡空間中提供更能滿足用戶需要的信息,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在網絡傳播中,信息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角色不是固定的,是隨時互換的,他們之間的信息交流因為反饋的存在而變得雙向。反饋的及時和便利,使得網絡傳播的傳受雙方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湖北“暴走媽媽”的網絡報道,更多是圖文形式的報道,不僅在與網民的互動上重視不夠,而且在互動的形式和內容上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難以調動廣大網民參與的積極性。在網民互動上做的較好的如央視國際曾在“任長霞專題報道”中開設嘉賓在線談話——《記者話長霞:人民不會忘記》。他們邀請參加過任長霞事跡采訪團的央視記者做嘉賓,與在線網友交流采訪體會,講述采訪背后的故事,回答網友的疑問,變網上大眾傳播為點對點的人際傳播,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
“18人梯”、“信義兄弟”、“暴走媽媽”這些產生巨大社會反響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的主角,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尋常百姓或草根一族。媒體正是通過它的報道力量,找到了我們身邊的崇高與感動。在“湖北群星”報道中,傳統媒體無疑在正面宣傳中占據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實際上,網絡在發掘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上大有可為。
我們看到,最近幾年由“網絡紅人”引發的典型報道層出不窮。例如成都市一名普通的女交警胡玲,因其溫柔而嚴格的執法視頻在網絡曝光,被網民冠以“溫柔一刀”的名號而迅速走紅。隨著國內主流媒體的積極跟進,胡玲“溫柔一刀”成為成都市民街頭巷議的話題。選擇這樣一個普通青年民警作為報道對象,使受眾感到可親可近,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篇8
一、榜樣教育
在小學生道德認識、道德行為逐漸形成過程中,榜樣起了表率催化作用。在榜樣教育中,我除了定期講述老一輩革命家、英雄人物、全國優秀少年兒童等高層次榜樣的事跡外,還經常介紹教師、學生中先進人物事跡。如在“文明禮儀之星”的評選活動中,每班每月在學生中選出一位在學習、守紀、助人、文明禮儀等方面表現突出的隊員作為“文明禮儀之星”,并在宣傳欄張貼他們的相片、事跡,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有著直接的或間接的教育意義。例如:現在的學生看到掉在地上的一角錢也懶得彎腰去撿,更別說是紙屑。有一次,我跨進教室發現地板上有很多紙屑,二話不說,馬上彎下腰撿起紙屑來。學生看到這一情景,便也紛紛彎腰把地上的紙屑撿了起來。經過連續幾次的示范教育后,只要我走進教室,眼睛往有紙屑的地方一瞟,同學們便主動地撿起來。又如在大掃除中,教師如果參與勞動,而且專挑重活干,與學生共同來完成勞動任務,學生熱情高漲,干活既積極又賣力,師生爭先恐后,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務。這樣比起教師做旁觀者指揮,不管是從教育目的,還是工作效率來講,都更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必須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盡最大的努力給學生做出表率,達到“言傳身教”,以教師良好的行為規范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導之以行
現階段我所接觸的是一年級的新生,他們需要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這段時間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契機,必須認真對照《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以引導,教育他們懂得為什么要這樣規范自己的行為。告訴他們,遵守行為規范,不僅有利于集體,而且有利于在社會生活中與大家協調相處。使學生明白這些道理,變有約束感為自覺的行為。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和訓練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強化學生行為規范意識,在反復要求中增強學生的意志,在褒貶的評價中促進學生自覺履行行為規范。例如:我班有兩位平時經常遲到,行為較散慢的學生,我通過讓他們負責班級的點名工作,鍛煉他們的恒心、毅力和自我約束力。學生得到了重視,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不但不再遲到了,還堅持比別的同學早。這樣不僅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增強了他們控制自我行為的意志力。因而,教師在理論引導學生的基礎上,不僅要創造“機會”給學生,給學生實踐的機會,還要在實踐中培養和訓練學生。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去引導,不斷地反復強化學生。
三、創設氛圍
開展班隊活動是德育工作的生命所在,也是養成教育的好途徑、好載體。寓訓練、養成于活動之中,有利于豐富教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效果。開展活動時,我注意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行之有效、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諸如開展的爭當“榮譽升旗手”、“文明禮儀之星”、“小小衛生監督員”、“環保小使者”等等。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榮譽感,增強主人翁意識,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第二,養成教育活動除形式要多種多樣,內容要豐富多彩外,還要力爭使活動系列化。如我們學校開展的“爭創無零食班級”、“彎彎腰,撿回一個潔凈的校園”等活動,這兩個活動就形成了序列。學生不在校園吃零食,亂扔的現象就明顯減少,再鼓勵他們主動撿起校園里的果皮紙屑,更進一步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少吃零食,主動撿起廢棄物,還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提高文明素養,達到事半功倍、一舉多得的效果。
第三,開展活動要與新課程改革結合起來,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樹立全員育人的思想。比如,在使用成長記錄袋的過程中,我把學生活動過程的一些積極表現,養成的一些好習慣及時填入其中,激勵引導他們沿著正確的育人方向,走出一條圓滿的人生軌跡。在班隊干部的培養和選拔上,實行競爭上崗或輪流上崗的形式,還可以實行一人一崗,輪流換崗的形式,力爭為每一個同學創造服務他人的機會,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使他們在體驗的過程中,養成自理、自立、自治、自強的品德素養,提高領導和組織管理能力,逐步使養成教育中的一些要求和行為規范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另外,學校還開設“文明好少年”專欄,“紅領巾廣播站”等宣傳規范教育信息,報道文明少年事跡等,推薦好的班級當升旗班,開展“人人爭當文明學生,班班爭當文明班”的活動,周周評選文明班,年度表彰文明班,這些教育氛圍的創設,對學生形成規范認知行為有一定的驅動力。
四、家校聯系
篇9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5―0025―01
學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實施道德教育,應加強對道德建設的認識并協調社會、家庭建立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豐富道德教育的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要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則,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對象,事事都是德育資源,處處都有德育工作”的理念,把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來抓,不斷拓寬渠道、挖掘資源、創新機制,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龔自珍說:“士皆知恥,則國家永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可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國情感關系到民族、國家的發展和興盛。班主任在班會上采取讓學生觀看先進人物、英雄人物事跡的教學片,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白任何事情都要從小事做起,只要認真過好每一天,學好每一門知識,自覺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社會現實,關心身邊的人,才能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健全德育管理制度
1. 政教處要制定各種方案、細則、辦法,建立并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檔案,學生德育成績考核檔案以及各種記錄等,成立學生家長委員會、學生家長常務委員會,以多渠道、多項措施促進學校和諧發展。從而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日趨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
2. 實行校長負責的德育工作領導管理體制。學校德育工作能否有效得以實施,領導是關鍵。提高德育領導隊伍的整體水平,以師德、德育管理、觀念轉變、德育操作能力為抓手,切實提高德育領導的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
3. 選配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形成班主任聘任、培訓、考核、評優等制度。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素質高低及其工作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成效。學校選配班主任老師應堅持政治思想素質高,教學業務能力強這兩個原則,并在日常班級管理考核中不斷地完善班級管理考核細則和班主任量化考核細則,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優秀班主任評選細則和先進班集體評選細則。
4. 嚴格師德考核,建立獎懲機制。學校通過學生、家長、社會對全體教職工進行師德測評,根據教職工量化考核方案對教職工進行實績考核。
5. 重視并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載體,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師以集中培訓、校本培訓、網絡學習為主要形式。逐步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愛崗敬業、專業能力強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6. 使團隊活動制度化,充分發揮團員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對團員及入團積極分子的定期的團校培訓,來提高全體團員的思想素質,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不斷增強團員的先鋒意識。
三、讓德育進課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把德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達到“以心育人”的目的。各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備入教案,尤其是政治課教師,把學生的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守社會公德和公共秩序,遵紀守法,積極與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努力爭做一名文明、優秀的中學生。
選派優秀公安干警或其他司法人員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保證每學期到校上法制教育課;為全校師生做一次法律知識講座,增強師生的法制意識,提高師生遵紀守法、護法的能力。
篇10
關鍵詞:新聞典型;感動人物;網絡輿論;校園網絡;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新聞典型是以真實為基礎,具有引領作用的時代精神的集中表現。新聞典型的發現與傳播,對于弘揚時代精神、引領時代風尚、凝聚群眾力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方民族高校的新聞典型宣傳,對于發揮模范作用、營造和諧氛圍、創建文明環境、增強民族團結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新聞典型的塑造也有不少誤區,如典型塑造的痕跡太重,讓人不可信;典型塑造太完美,讓人不可學;典型塑造得太高尚,讓人不可親;典型塑造得太隨意,讓人覺得不精。典型塑造的方法,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那種整齊劃一的“高大全”塑造法和千人一面的“英雄人物”式塑造法,使新聞典型沒有時代特征和生活基礎,既不真實又不感人,反而起到典型宣傳的負面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地方民族大學校園網絡輿論影響力研究,探討校園典型塑造的方式與方法,旨在通過校園典型的有效報道,增強校園網絡的輿論影響力和宣傳效果,從而使校園網絡發揮正能量作用。
一、避免典型塑造誤區,是形成校園網絡輿論影響力的基本前提
其實,新聞典型不是塑造出來的,而是他的事跡、他的精神被大眾認可后傳誦出來的。即使要說“塑造”,則是新聞記者發現其價值并用傳播手段來充分表現,使其事跡和精神得到彰顯并傳播廣泛與深遠的一個過程。因此,過去的一些塑造新聞典型的方法如果在今天仍在運用的話,就會使新聞典型塑造產生誤區,造成新聞典型遠離讀者和觀眾,最終導致傳媒影響力的削弱。而實際上,這種誤區在地方民族大學校園媒體中非常突出地存在,具體講典型塑造的誤區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題材選擇的誤區
這一誤區主要是典型選擇的標準太隨意。在地方民族高校,往往好人好事就被認為是典型,比如學生一般的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就是典型,教師通常的愛崗敬業、關心學生就是典型,干部基本的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就是典型。因此許多評選出來的年度先進工作者就成為校園媒體宣傳報道的對象。其實,這樣的典型太泛濫,數量太多、質量不高,根本談不上是時代精神的代表,談不上起著時代引領作用,自然也就產生不了影響力,甚至還產生典型之間相互削弱、抵消影響的負作用。因此,“典型”選擇要“體現著鮮明時代精神與優秀民族傳統美德的結合”,不能是“單一的傳統道德楷模”;要體現“改革精神、開放精神、創造精神、創新精神、科學理性精神、民主法制精神、開拓進取精神、競爭與合作精神”等現代精神和現實指導價值。
(二)輿論導向的誤區
典型報道有著七十多年歷史的傳統,但是在典型報道實踐中,將正面典型“神像化”、負面典型“妖魔化”則成為一種貫常的手段。尤其在地方民族高校,典型報道必定要突出輿論導向問題,先進典型人物報道絕不能有導向上的偏差。于是,作者在寫作甚至采訪之前就進行了“主題先行”,在寫作之前就已經提前代入了某種既定的宣傳框架或“議程設置”。甚至,為了起到輿論導向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宣傳部門與媒體共同策劃典型人物報道,將典型人物理想化,塑造成“高大全”式的完美典型供全校師生學習。由于這種強烈的輿論導向目的和宣傳教化意圖,典型人物報道呈現出一種泛政治化傾向,并且隨著一輪又一輪的主題思想教育活動的開展,一個典型報道在不同時期被轉換成不同角色,變成隨意可塑的“泥團”式典型。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誤區。先進典型報道要產生可信、可親、可學的效果,則必須突破這種誤區,讓典型走下“神壇”,放下重負,變成有血有肉、有真實人性的“活人”。
(三)強化宣傳的誤區
甘惜分教授指出,典型報道“是對具有普遍意義的突出事物的強化報道。”所謂“強化”,“有些是根據上級當時的中心工作或受眾的反應,由新聞機構著意形成的。”由此可見,“強化”是典型塑造的一種重要手段,并且這種“強化”是帶著濃重的主觀因素和泛政治色彩的。于是,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描述的那樣,“媒體習慣于為典型人物穿靴戴帽,突出典型對集體、社會和國家的任勞任怨以及對他人的無私奉獻,宏大的政治話語、閃光的思想境界,有時甚至根據宣傳的需要進行人為的拔高,把典型打扮成高高在上、通體發光的神祗。”這種情況,在地方民族高校新聞宣傳中尤其明顯,校園媒體在做典型的“強化”報道時,為了達到強烈的宣傳目的和教化意圖,往往采取多篇幅、多形式、多媒介、多頻次反復報道,當然這種強化報道的方式沒有錯,但是由于主觀超過客觀,愿望大于事實,內容單調陳舊,缺乏感人細節,主題嚴重趨同,則這種所謂“強化”的渲染報道只能讓廣大師生反感,所起到的自然是負面作用。
由此看來,如果要使地方民族高校的校園媒體提升影響力,尤其是校園網絡輿論影響力的構建要達到一定目標,在典型報道方面則首先要避免典型塑造的誤區,這是形成校園網絡輿論影響力的基本前提。
二、還原真實感動人物,是增強校園網絡輿論影響力的根本方法
尹薇曾經發出疑問:“典型”為何難成典型?原因在于:第一,缺乏認同感,即“典型宣傳工作既沒有達到聽眾觀眾和讀者的要求,也沒有得到新聞工作者,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認同,換言之,就是傳播者和受眾都不滿意”;第二,宣傳效果不佳,即典型塑造往往“硬貼”、“硬靠”、“硬上”,缺乏可信度和公信力,社會影響不大,群眾不予認可。
典型報道要有生命力,就必須還原人物的真實性,必須讓人感動。所謂真實,是要符合時代的真實,符合生活的真實。具有真實性的典型,是與人沒有距離的,是身邊鮮活的一員,是人們當下生活中的一部分。所謂感動,就是我們所報道的典型回答了人們的困惑和疑問,解除了人們的壓力和擔憂,激發了人們的回憶和人性,說出了人們想說而未說出的話語,做出了人們想做而未能做的事情。典型既是“發言人”又是“代言人”,典型的具體言行,反映的是大眾心聲,表達的是大眾愿望,體現的是大眾冷暖,而不是強加給大眾的精神空殼。
還原真實感動人物,首先要還原典型的普通人本色。央視“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為什么11年來深受全國人民關注,活動影響越來越大?它的一個標準就是“不以成就論英雄,更不以成敗論英雄,強調的是評選出來的人物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能夠給人以心靈和情感的觸動。”這種人格力量是可以產生于任何一個普通人的,而且越是普通人的事跡越具傳奇性、越能感動人。比如貴州民族大學學生楊艾菁,2012年2月1日發出微博信息,夢想用一對價值200元的銀戒指為貴州山區的孩子換一棟教學樓。2月6日,新疆網友劉堂堂與楊艾菁完成第一次交換,以一枚價值3000元的和田玉交換銀戒指。2月16日,楊艾菁又與在上海讀書的遼寧女孩趙藝寧完成第二次交換,和田玉換成了價值超過15000元的鉆戒;第二天,貴州籍影星周顯欣也如約捐出價值同樣超過15000元的鉆戒。2月20日,楊艾菁收到一位上海匿名網友的微博私信,提出愿意直接出資20萬,交換價值3萬元的兩枚鉆戒。在夢想快要成真的時候,在貴州省納雍縣教育局的幫助下,楊艾菁到該縣最貧困的昆寨鄉夾巖村考察,決定將教學樓建在最落后的夾巖村,這時匿名網友愿意將善款金額提高到30萬元。3月8日,楊艾菁與納雍縣昆寨鄉黨委書記李踐簽定了“戒指換教學樓”的捐贈協議,“銀戒指換教學樓”的公益夢想也就很快實現。楊艾菁也于當年7月20日入選“中國網事·感動2012”第二季度網絡人物。楊艾菁是貴州民族大學的大三女生,但是這個真實而動人的事跡,就發生在這位普通學生身上。她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想搞一點公益活動,想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做點事,因此我們根本不需要對這個典型做出多高的思想提煉和定性的評價,更不需要對此灌輸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是以事實描寫事實的方式進行報道,讓人們反而覺得真實可信,仍然會為她的人格力量而感動、而傳誦。
其次要注意報道角度和距離感。“傳統的典型人物報道多對典型采取仰視的角度,新形勢下的典型人物報道則改仰視為平視,還原典型的普通人本色。”同時,“也要改變對受眾的傳統視角,變俯視為平視,淡化說教氣息。”“凡是用平等、規勸、服務等方式寫出的新聞,或充滿人文關懷的新聞,受眾都是比較喜歡的。”因此,運用平視的角度,既克服了神化,又克服了灌輸,讀者和觀眾就會感到親切可靠,傳播效果就能人腦進心,輿論影響范圍就很大。關于距離感,胡舒立曾說:“一是承認記者對人物的采訪要深人全面,記者對新聞人物的了解不應當是表淺的,遠景式的,而應當是近距離的和立體的;二是強調在一般情況下,記者與被報道的人物又要在實際關系上和情感上保持一定的距離,人物報道中要表現出這種距離。”因此,地方民族高校校園媒體只有做到這樣該近則近、該遠則遠的距離感,典型塑造才會冷靜中立,才能客觀公正,才能還原真實感動人物,才能產生公共興趣,才能增強校園網絡輿論的影響力。
三、多種形式強化表現,是提高校園網絡輿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強化”表現,是典型報道的一種重要方法。但是,不要為了只顧達到強烈的宣傳目的和教化意圖而采取主觀超過客觀、愿望大于事實的做法。“強化”表現,既要基于事實存在,又要基于受眾需求。超過事實的“強化”報道,是造謠說謊;離開受眾需求的“強化”報道,是新聞專制。新聞典型的強化報道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住重要節點,把握報道節奏,環環推進報道
真正的典型具有時代特征也具有群眾基礎,也就是說,典型既是時代蘊育又是時代呼喚出來的,是來自于群眾又體現群眾精神需求的。因此,典型的強化報道要抓住重要宣傳節點和報道時機,抓住受眾的普遍心理,并且典型報道影響目標的設置,要與受眾原有的心理距離相適應,既不能讓受眾感到突然,又不能讓受眾沒有感覺;要把握報道節奏和報道強度,既不能密集“轟炸”,也不能長時間“無事”,要使傳播曲線與受眾心理曲線高度吻合,一波一波推進報道。正如業界人士張亮說,“任何新聞事件,都有它的黃金傳播周期,也必然會被不斷涌現的其他事件所覆蓋。這個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這要求我們必須強化以受眾為核心、以傳播效果為目標的新聞理念,精心研究、準確把握報道的周期、節奏與規模。”
(二)多種體裁組合,報道形式多樣,立體展現典型
典型的強化報道在于增強滲透力,而增強滲透力的首要方式,是注重多種體裁組合。一般來說,強化報道典型,先以消息配發圖片,接著通訊配發言論,然后組織讀者來信,與讀者互動開展大討論,隨后系列述評跟進,這樣使典型報道一步步拓展延伸,引起受眾廣泛關注。當然,在選擇和搭配體裁時可以多樣化處理,比如在篇幅上,需要搶時效,或釋放更多信息量,或反映面要求廣時,則選用短篇幅體裁較為恰當;如果需要發掘新聞典型背后的動機和本質,或者需要闡釋新聞典型所蘊含的社會價值和意義,或者通過新聞典型揭示所隱藏的深層次問題或矛盾,則要選用長篇幅的系列報道、深度報道等文體形式。只有通過長短結合、深淺結合、動靜結合、快慢結合,才能立體地豐富地表現典型和強化典型。
(三)創新報道方式,注重媒體聯動,重視受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