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劃分范文
時間:2023-03-20 10:03: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句子成分劃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有時兩個或更多的主語可以共用一個謂語,兩個或更多的謂語可以共用一個主語,有時可以有兩個主語或兩個謂語。例如: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ll liked the places and wanted to stay there a little longer.
一、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
句型1.主語+系動詞+表語(S+Link-V+P)
The bike isnew
SLink-VP
句型2.主語+及物動詞+賓語(S+V.t+O)
Childrenoftensing this song.
S V. t O
句型3.主語+及物動詞+賓語+賓語補足語(S+V.t+O+O.C)
We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and tidy.
S V.tO O.C
句型4.主語+及物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S+V.t+I.O+D.O)
He gaveme apen.
S V.t I.OD.O
句型5.主語+不及物動詞(S+V.i)
He sings well.
S V.i
二、定語從句
定語從句是指修飾某一名詞或代詞的從句,而被定語從句修飾的名詞或代詞叫做先行詞。定語從句要放在先行詞的后面。引導定語從句的詞有關系代詞that,which, who,whom(賓格),whose(所有格)和關系副詞when,where,why。
了解并掌握定語從句中的關系代詞及關系副詞的作用和句子成分劃分在定語從句中的運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們的各自用法如下:
that:在從句中既可以作主語也可以賓語,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which:在從句中既可以做主語也可以作賓語,只能指物。who:在從句中作主語,指人。whom:在從句中作賓語,指人。whose:在從句中作定語,指人。when:在從句中作狀語,指時間。where:在從句中作狀語,指地點。why:在從句中作狀語,指原因。
由于定語從句中的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具有連接功能、引導功能和替換功能。所以,首先弄清楚定語從句中“缺什么?”、“指什么?”是很重要的,然后再確定“填什么?”。“缺什么?”指定語從句缺少什么成分;“指什么?”指先行詞指人、物、時間、地點或者原因;“填什么?”指填關系代詞或者關系副詞。因此,“缺什么?”“指什么?”、“填什么?”的這種思路是不能任意更改的。
三、運用
(1)A good teacher is someone helps rather than shouts.分析:從句中缺主語,指人,可以用that或who. (2)They planted the trees didn't need much water. 分析:從句中缺主語,指物,可以用that或which.(3)I have just met a lady I saw last week.分析:從句缺賓語,指人,可以用that或whom.(4)Hangzhou is the place I went last summer.分析:從句缺狀語,指地點,用where.(5)ThereasonPeter is so happy is that he past the exam. 分析:從句缺狀語,指原因,用why.(6)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I first went to Beijing. 分析:從句缺狀語,指時間,用when.
篇2
關鍵詞:電力局;輸配電;自動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F407文獻標識碼: A
工業革命以來,電能成為了主要的能源,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是非常重要的,電能的使用對科學技術和工業的促進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近年來,為了更好的發展電力企業,在電力企業中不斷應用了新的電子信息技術,這樣就使得電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向信息化和自動化發展,電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進行電能的輸送,這樣就需要電網來進行電能的輸配,電網在電力輸送方面的性能是非常好的,電網在進行電能輸送的時候是以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來進行輸送的,在電網中實現自動化系統,是可以不受空間限制的,而且在電力設備中利用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可以更好的對電力設備進行掌控和調節,電力企業在進行發展的時候要保證電力能源的正常生產和運行,這是保證電力企業獲得經濟效益的基礎,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電力輸配技術正在向高效和經濟化方向發展,在電能供應過程中,供電局的作用就是進行企業和電力用戶之間的聯系,向社會提供電力能源,供電局的工作就是保證輸配電的安全性,避免出現安全事故,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我國在電網輸送自動化方面在逐漸進行研究,同時在一些偏遠的地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證用電的穩定性
1、電力自動化輸配特點
1.1、高效性
在電業局輸配電工作中,電力自動化輸配的靈活性電力自動化輸配技術的運行,實現了電力輸配安全管理的靈活便捷化運行,工作效率高。
1.2、快捷性
現階段,智能化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人們對電力能源供應的正常化需求,電力自動化管理輸配運行,依靠現代計算機技術實現了科學高效的智能自動化管理,解決了人為操作的滯后性弊端,迅速快捷程度高。
1.3、綜合性、簡約性
在電力自動化輸配工作中,其工作是繁雜瑣碎的,密度性也比較高,自動化運行技術的開發,簡化了電力運行的技術操作,設備檢修及安全管理等多個方面,技術人員的復合型高技能素質,能夠綜合性的保障電力輸配的穩定運行。
1.4、服務性
在電力自動化輸配工作中,其安全性電能自動化輸配運行具有嚴謹的操作程序,穩定的技能工作狀態,安全性能比較高。
2、電力自動化輸配技術的優勢
2.1、利于實時全程檢測進行遠程控制
在具體施工中,對于電力自動化輸配技術的應用,可以為相關的用戶實現全程適時檢測電力輸配系統的運行模式,而且能夠從直觀的反方面對相關的電氣路線實現顯示以及更新等工作,在具體的工作中,對于數據信息的運行,還可以通過相關的信息技術對工作中的各種電力輸配元件進行遙控的指揮操作,在故障停電發生之后,系統就會自動的顯示故障點,給出故障分析結論,有助于工作的及時恢復正常。
2.2、及時排除故障,提高輸配電工作效率
電力自動化輸配運行系統在輸配現場出現故障后,能夠及時自動報警。主要是由于電力自動化輸配運行系統安設有報警裝置以及歷史數據庫記錄功能。并且歷史數據庫記錄功能能夠分析和存儲故障原因以及資料信息,技術人員也可以分析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利于維修人員快速解決問題。
2.3、利于優化輸配環節降低電能損耗
在電力自動化輸配工作中,可以盡量減低電力資源的額外損耗,是電力輸配管理的重要工作,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電力自動化輸配運行系統,可以利用現代計算機智能化技術,優化電力輸配的環節,從電網線路以及設備技術等各個方面進行電能的科學高效性輸配,從而降低電力能源的額外損耗。
3、當前供電局的輸配電現狀
3.1、電力人員缺乏科學管理意識
在輸配電過程中,電力企業大都是采用傳統管理模式進行輸配電工作的管理,傳統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以及科學技術,使電力企業的管理模式滯后,對電力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而在電力企業中人才流動性大,專業性的輸配電工作人員經常會出現調動現象,使電力企業工作人員組織結構缺乏較高的穩定性,無法進行有效的輸配電管理工作,對輸配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3.2、科學管理水平較低
在發展電力技術的時候,供電企業受到了傳統思想觀念的限制,在進行日常管理和人才選用的時候都不能按照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來進行,同時也不能建立科學的管理手段來進行管理,這樣就使得供電企業在進行管理的時候模式是非常落后的,同時企業的員工在進行工作的時候,流動性也是非常大的,使得輸配電的專業人員非常容易出現調動的情況。同時在進行管理改革的時候要面臨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使得電力輸配運行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3.3、缺乏較高的復合型技術水平
為了保證供電企業能夠穩定輸配電,必須要具備著科學高效的電力輸配技術。然而在電力企業中,電力人才資金的短缺,同時電力企業也需要較高的電力輸配技術的綜合要求。這時在電力輸配運行中,無法進行有效復合型技術的開發工作,對輸配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3.4、電能損耗現象嚴重
這個問題逐漸成為了電力企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電力輸配過程中出現的電能損耗會降低電能的使用率,同時也會影響供電地區的電能使用,不單如此,輸配過程中的電能損耗也會使電力企業承擔過大的損失,使得電力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大,在電力輸配中出現電能的損耗,主要和技術以及管理因素有關。
4、供電局電力輸配問題的成因分析
4.1、自然因素
在電力的輸配系統運行中,輸配線路需要從多個不同的地區與自然環境中穿過,而這些地區的自然氣候環境以及天氣變化都會電網的基礎設施造成一定的影響與破壞,如線路老化等,這樣就會使電力輸配線路運行受到極大影響,給社會安定帶來很大影響。
4.2、人為因素
人的因素,在供電局輸配電的運行影響作用中站的比重也是比較大的。其主要體現在:管理的不善,也就是即=在電能的輸配管理中,相關的管理人員并沒有采用先進的科學管理手段對輸配電系統進行有效管理,管理意識淡薄等等。
4.3、技術設備因素
技術設備因素就是在電力能源的輸送中,以及配置或者管理過程中,由于相關的電力工程人員的實踐素質落差比較大,同時電力輸配網線以及相關的設備裝置自身的質量問題,最終導致電力能源的輸配出現一些問題。
綜上所述,在現有經濟條件下,實現電力輸配的自動化控制是實現電力供應高效,穩定的極有利措施。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電力系統應當大力發展輸配電的自動化輸配系統,改變原有輸配方式,將現有科技水平運用到電力系統中來,以此開發出更加實用、安全可靠的電力自動化輸配系統,實現電力輸配的經濟安全,保障電力系統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臧先剛,呂青青.淺談電力企業輸配電及用電工程自動化狀況與控制措施[J].電子制作,2013,22,186.
[2]楊仟卉.淺談輸配電及其用電工程自動化運行[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36,177.
[3]張永祥.淺析電業局輸配電及用電工程自動化運行[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35,151.
篇3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81202776);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2015ZX09501004-001-002);中國中醫科學院客座研究員聯合創新研究項目(ZZ070817)
[通信作者]*謝雁鳴,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醫臨床評價,Tel:(010)64044411-3302,E-mail:
[摘要]為了解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不同使用療程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從全國18家大型三甲醫院的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提取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年齡在18~80歲患者,共10 470例,根據使用的不同療程對用藥前后7 d有2次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測指標的患者分組,連續用藥時間>14 d者定義為觀察組,≤14 d者定義為對照組,連續用藥時間>31 d者不納入分析。各指標觀察組與對照組人數分別為:ALT(268/1 465),AST(270/1 585),Cr(278/1 582),BUN(278/1 611)。運用傾向評分方法對2組進行協變量平衡后,基于未加權logistic回歸、傾向評分加權logistic回歸、結合協變量調整傾向性評分加權logistic回歸,對2組的肝腎功能進行分析。結果顯示3種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2組患者的ALT,AST,Cr指標發生異常的可能性無顯著統計學差異,連續用藥時間>14 d可能會增加BUN指標發生異常的風險,綜合分析尚不能說明不同療程使用丹參多酚酸鹽會引起病人肝腎毒性損害,仍需大樣本前瞻性隨機對照實驗進一步深入研究。
[關鍵詞]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醫院信息系統;不同療程;肝功能;腎功能;傾向性評分
近年來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ADR/ADE)屢次發生,其安全性[1-6]受到空前關注。對中藥注射劑上市后的臨床安全性評價[7-8]是對中藥上市前研究的延續,也是對中藥上市后應用于真世界療效的考察,因此中藥注射劑安全性評價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關于丹參多酚酸鹽ADR/ADE和引起肝腎損害的報道太少,有研究[9-13]對患者使用前后的肝腎指標經行測定,未發現異常變化和明顯不良反應。由于尚沒有對丹參多酚酸鹽不同使用療程可能引起肝腎損害的研究報道,故不能排除不同療程用藥的風險,因此,本文旨在探索臨床不同療程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可能對肝腎功能產生的影響,以期得到較為可靠的結論指導臨床用藥,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1材料與方法
1.1數據來源
本研究選取全國18家大型三甲醫院HIS數據庫中所有使用丹參多酚酸鹽的患者(14 191例)信息。信息涵蓋患者一般信息、西醫診斷、中醫診斷、醫囑記錄、實驗室理化指標檢查等。
1.2數據納入標準
從18家大型三甲醫院HIS數據庫中按照如下標準納入數據。①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年齡在18~80歲且連續用藥≤31 d的患者。②用藥前后7 d有2次ALT,AST,Cr和BUN檢測者,若該時間段內有多次檢測結果則取距開始用藥前與停止用藥后最近的1次檢測結果。③若1個患者住院期間有多次使用丹參多酚酸鹽記錄,則選擇用藥療程最長的記錄。
1.3數據提取
將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前后7 d有2次ALT,AST,Cr和BUN理化指標的患者以單次療程>14 d作為一組人群提取標準定義為觀察組,≤14 d作為另一組人群提取標準定義為對照組。各指標觀察組與對照組人數為:ALT(268/1 465),AST(270/1 585),Cr(278/1 582),BUN(278/1 611),針對4個理化指標提取分析人群數,見表1。
1.4結局指標
①以ALT,AST,Cr和BUN檢測的理化指標高于該數據正常范圍的20%作為判斷其是否發生異常變化的依據。②無論用藥前指標正常與否,只要用藥后指標正常,則記錄該患者為“用藥后正常變化”。③若用藥前后都異常,但用藥后異常程度減小,也記錄該患者為“用藥后正常變化”。④若用藥前正常,但用藥后異常,或者用藥前異常,用藥后更加異常,則記錄該患者為“用藥后異常變化”。
1.5混雜因素
根據提取的HIS數據的實際情況以及醫學背景,考慮74個與分組變量和安全性結局(理化指標是否發生異常變化)可能有關的所有混雜因素(協變量)。具體變量包括性別、年齡(分段處理)、職業、醫療費用類別(醫療保險、公費、地方普通、新農合、自費、醫療照顧)、入院病情(危、急、一般)、住院費用、住院天數、不同劑量、病危天數、病重天數、合并疾病(選取頻率最高的前10種,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共11種)、合并用藥(選取除丹參多酚酸鹽以外的使用藥頻率最高的50種,以及是否其他用藥合并為1種,共計51種)。通過傾向性評分得到加權前后針對ALT,AST,Cr,BUN異常變化的74個混雜因素影響的重要程度的K-S與P,同時將每個協變量及其亞變量進行組間平衡。
1.6統計方法
本文采用了描述性分析、CMH分層卡方檢驗、未加權logistic回歸、傾向評分加權的logistic回歸、帶協變量調整的傾向性評分加權logistic回歸。統計軟件為SAS軟件9.2版,R軟件2.15版。
1.7分析流程
本研究分析流程圖,見圖1。
2結果
2.1肝功能ALT,AST分析結果
2.1.1列聯分析結果在不考慮混雜因素的前提下,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ALT, AST 2個指標,見表2。具有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前后ALT理化指標的患者共1 733例,觀察組的異常變化率為11.94%,對照組的異常變化率為12.15%,經卡方檢2組間ALT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09 4),說明不同療程用藥與患者ALT指標異常變化有一定關系。具有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前后AST理化指標的患者共1 855例,經卡方檢驗2組間AST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說明不同療程用藥與患者AST指標異常變化無顯著性關聯。為避免混雜因素可能導致的估計偏倚,將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病人分為18~45歲,46~65歲,66~80歲3個年齡段,將入院病情以一般、急、危3個程度進行標識,采取CMH分層卡方檢驗分別從性別、年齡、入院病情、不同劑量4個方面分層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療程使用丹參多酚酸鹽與所有性別、年齡段、不同程度病情和不同用藥劑量的患者的ALT, AST異常變化均無顯著性差異,即不同療程用藥與肝功能指標異常變化無顯著性關聯。
2.1.2傾向評分估計與logistic回歸分層卡方檢驗僅控制單個混雜因素研究不同療程對ALT及AST的影響,為避免列聯分析和卡方檢驗的錯誤估計,進一步利用傾向性評分方法可以得到各個混雜因素對處理組分配的相對影響程度,相對影響程度越大,表示該協變量作為混雜因素對分組的隨機分配影響越大。利用傾向評分對2組間74個協變量進行平衡以消除協變量可能造成的偏倚,得到組間差異接近于隨機分配的結果,見圖2,2組人群中住院天數的影響程度最大,其次是潑尼松龍和總費用,其他具有較高影響程度的混雜因素有環孢素、托拉塞米、電解質、美托洛爾、脂肪乳、甲潑尼龍,另外左卡尼丁和嚴重天數分別對ALT和AST指標的影響程度也相對較高。給定原假設為觀察組與對照組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對ALT,AST無影響,P為原假設成立的獨立性檢驗值,服從[0,1]均勻分布。加權前許多協變量在2組間有顯著差異,拒絕原假設。加權后大多數協變量在2組間的差異不顯著,故P都沿著45度的直線即[0,1]均勻變量的累計分布分散開,達到接近于臨床隨機試驗的結果,未發現不同療程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對肝功能指標異常變化有顯著影響。從方法學角度認為傾向評分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混雜因素,結果的可信度更高。
將住院天數和其他用藥作為協變量,建立安全性結局和分組變量的logistic 3種回歸模型,目的是為了從多個角度分析2組人群之間的差異性,即超療程組引起ALT,AST發生異常的可能性的大小,見表3。針對ALT指標,3種方法估計的回歸系數都
2.2Cr,BUN分析結果
2.2.1列聯分析結果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用藥前后Cr,BUN 2個指標,見表4。具有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前后Cr理化指標的患者共1 860例,具有BUN理化指標的患者共1 889例,經卡方檢驗Cr和BUN均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說明不同療程用藥與患者腎功能指標異常變化無顯著相關。考慮上述結果可能存在混雜偏倚,進一步采取CMH分層卡方檢驗控制混雜因素,不同療程使用丹參多酚酸鹽與所有性別、年齡段、不同程度病情和不同用藥劑量的患者的Cr和BUN異常變化均無顯著性差異,即不同療程用藥與腎功能指標異常變化無顯著性關聯。
2.2.2傾向評分估計與logistic回歸為研究不同療程對Cr及BUN的影響,對2組間74個協變量進行平衡后得到組間差異接近于隨機分配的結果,見圖3,2組人群中住院天數的影響程度最大,其次是潑尼松龍和總費用,其他具有較高影響程度的混雜因素有環孢素、美托洛爾、電解質、托拉塞米、脂肪乳、嚴重天數、泮托拉唑。給定原假設為觀察組與對照組使用參多酚酸鹽對Cr,BUN無影響,P為原假設成立的獨立性檢驗值,服從[0,1]均勻分布。加權前許多協變量在2組間有顯著差異,拒絕原假設。加權后大多數協變量在2組間的差異不顯著,故P都沿著45度的直線即[0,1]均勻變量的累計分布分散開,達到接近于隨機臨床試驗的結果,未發現不同療程使用丹參多酚酸鹽對腎功能異常變化有顯著影響。
將住院天數和其他用藥作為協變量分析觀察組引起Cr和BUN發生異常的可能性的大小,見表5。針對Cr指標,加權logistic回歸系數均>0,但P>0.05,傾向性評分加權的logistic回歸和帶協變量調整的傾向性評分加權的logistic回歸顯示系數均0,但統計學差異不顯著,傾向性評分加權的logistic回歸和帶協變量調整的傾向性評分加權的logistic回歸分析P14 d會對BUN指標異常變化產生影響。結果表明不同療程用藥對Cr指標異常變化無顯著影響,而連續用藥>14 d可能會增加BUN指標異常的風險,但綜合來看尚不能說明不同療程用藥會引起患者腎功能損害。
3討論
本研究屬于回顧性巢式病例對照研究,通過收集HIS數據,從不同療程方面分析丹參多酚酸鹽與肝腎功能指標異常變化有無關聯。經帶協變量調整的傾向性評分加權的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不同療程使用丹參多酚酸鹽與ALT,AST,Cr理化指標異常變化相關性不顯著,連續用藥>14 d可能會增加BUN指標異常的風險,綜合分析,尚不能說明不同療程用藥會引起肝腎功能損害。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的數據納入是基于全國18家大型三甲醫院的HIS數據庫,患者年齡均在18~80歲且用藥天數均小于31 d;統計分析平衡了74個可能的混雜因素,但真實世界中可能存在的已知和未知的混雜因素很多,尚不能完全控制;本研究屬于回顧性巢式病例對照研究,其可信度較前瞻性設計研究的結果低。雖然本研究尚未發現用藥時間>14 d(14 d可能會增加BUN指標異常的風險,并且也不能否定真實世界中連續用藥時間在31 d內引起肝腎毒性損害的可能性,故臨床使用丹參多酚酸鹽仍需按照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規范和說明書療程合理規范使用,同時注意監測肝腎功能指標,對特殊人群(老人、兒童、肝腎功能異常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更需謹慎,以保證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Xie Y, Tian F.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urgently for re-evaluation on post-marketing medicines in China[J]. Chin J Integr Med, 2013, 19(7): 483.
[2]謝雁鳴, 廖星, 趙玉斌, 等. 中藥上市后安全性醫院集中監測技術規范 (征求意見稿)[J]. 中國中藥雜志, 2013, 38(18): 2919.
[3]魏戌, 謝雁鳴.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與發生機制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 2012, 37(18): 2748.
[4]張越倫, 廖星, 呂志國, 等. 疏血通注射液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 Meta 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 2012, 37(18): 2774.
[5]王奇, 賴世隆, 溫澤淮, 等. 2002 年版《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中藥注射劑類藥品不良反應文獻調查分析[J]. 中國藥物警戒, 2007, 4(3): 137.
[6]盧鵬飛, 向永洋, 謝雁鳴, 等. 基于自發呈報系統丹參多酚酸鹽安全信號預警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 2013, 38(18): 3003.
[7]謝雁鳴,王燕平,田峰,等. 中藥上市后臨床再評價及Ⅳ期臨床試驗的基本要求[J]. 中國中藥雜志,2011,36(20):2764.
[8]廖星, 張輝, 謝雁鳴, 等. 真實世界中苦碟子注射液不同療程對肝腎功能指標變化影響的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 2013, 38(18): 3084.
[9]帕提曼, 包愛紅. 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90 例療效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 醫學專業, 2011 (16): 168.
[10]徐靜, 范國穎, 劉冬梅, 等. 丹參多酚酸鹽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 120 例臨床分析[J]. 遼寧醫學雜志, 2013 (6): 298.
[11]楊薇,謝雁鳴,莊嚴. 基于HIS“真實世界”數據倉庫探索上市后中成藥安全性評價方法[J]. 中國中藥雜志,2011,36(20):2779.
篇4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字和語法 問題 改進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體系中的漏洞也在逐漸凸顯。尤其是文字和語法方面的探討篇幅較少,因此在教學上就會造成教師教學的不足。這就需要相關教育部門針對其中的不足,采取具體的改進措施,從而提高初中語文的教育質量。
一、文字和語法知識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
(一)文字方面
縱觀人教版初中語文,文字方面所占的內容少之又少。文字作為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根基,一旦降低在語文篇幅中所占的比例,就猶如在逐漸拋棄中國的文化根基。因此人教版初中語文應該適當增加形聲字方面的內容。中國學生認識和學習漢字的習慣主要源于文字的“讀音”,因此與其讓學生自己找尋學習的方法或者發現文字發展的規律,不如直接將其反映在教材體系中。對于形聲字而言,大學《現代漢語》這樣描述:新文字可以由字義部件組成,也可以由字音部件組成。這是一種根據字的形、聲特點造字的方法,以此為文字基礎造出的字稱之為“形聲字”。現代文字中,有很多字都是由此而造,比如“桐”字。形符是木子;聲符是同字。分別表示樹木一類和“同”音。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字體認識還不夠全面,因此這樣的定義對于他們來說,不夠全面想,需要注重修改。
(二)語法方面
“主謂語和非主謂句”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對于這一章節的內容是這樣描述的:單句和復句是句子的兩大主要組成部分。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則是構成單句的兩大成分,但是主謂短語是構成主謂句的重要成分。站在謂語構成部分角度來看,主謂語句根據詞性又分為動詞謂語句、名詞謂語句等。比如動詞謂語句,是由動詞短語或者動詞組合而成。例如“你去做吧!”“我正往我們公司附近的酒吧去”。有關于名詞謂語句的例子為:每個人一盒月餅。主語謂語句的例子有:我做的飯,你可以吃完嗎?
對于這樣的內容描述,與大學《現代漢語》教材中描述的內容基本一致。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全新的認識和挑戰。尤其是主謂語語句,大部分初中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可以適當予以修改和刪除。
二、有關于文字和語法知識的改進途徑
(一)文字方面
針對于上面提到的形聲字演變問題,可以做出以下修改:形聲字應該是由表示字義的語義符號和表示讀音的語音符號組成。語義符號主要強調文字的歸屬意義;而聲音符號強調文字的正確讀音。比如“桐”字,語義符號是“木”字,聲音符號是“同”字。
除此之外,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缺少關于析字的內容。初中學生認識和學習漢字的組合是提高擴寬他們知識面的重要途徑,漢字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形體,而是以一種組合的形式存在,可以對不同組合的漢字進行拆離。比如“醉”字,其左邊為“酉”,右邊為“卒”。“睡”字的左邊為“目”字,右邊由“垂”字組成。“飯”字的左邊為“食”,右邊為“反”。“炭”字的上邊為“山”,下邊為“灰”。“浪”字的左邊為“水”,右邊為“良”。“唱”字的左邊為“口”,右邊為“昌”。由此可見,可以對漢字進行合理拆分和組合。以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漢字的博大精深,并在認識和學習字體過程中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語法方面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定義的“主謂語和非主謂句”是一種典型的層次分析描述方式。這種分析方式又稱之為直接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s Analysis)。語法的構成特征和構造層次是直接分析法的客觀基礎,一個句子是由幾個成分組成就可以直接判定這個句子的直接成分。其分析過程為:先是判定句子組成成分,再逐層分析。當一個句子成分由多個直接成分組成之時,才進行多分。由此可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其重心主要放在對句子的成分劃分,從而嚴重忽視其句子的內涵或者成分的定義,初中生學習起來就會顯得較為吃力。因此在中學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強調句子成分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在整體上把握句子的含義。這就需要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減少對層次分析法的描述篇幅,增加句子成分分析的相關內容。
結束語:
由此可見,加快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改革的步伐顯得尤為重要。學者在編排有關文字和語法知識方面的內容時,應該根據初中學生自身涉獵的知識面進行權衡和排版,合理調整有關文字和語法知識方面的教育內容,適當刪除或者增添適合初中生的教學方法,從而擴寬他們的文字和語法知識面,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淑波.當前初中語文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新課程(中學),2010,11:33.
篇5
【關鍵詞】盾構施工 自動化監測 監測數據分析
1工程概況
本自動化監測工程位于廣州六號線盾構8標天河客運站-長罷廄間,采用盾構法施工,需下穿正在營運的廣州地鐵三號線折返線。六號線盾構隧道與三號線折返線主體建筑平面相互關系如圖1,其中在建六號線埋深約32.4m,既有三號線埋深約20.8m。
圖1 新建六號線與既有三號線地鐵結構平面關系
2自動化監測技術的實施
2.1實時監測的必要性
工程實例證明,新建工程施工臨近或下穿正在運營的地下鐵道結構,對既有地鐵結構及線路所造成的影響主要包括既有結構的沉降、彎曲和扭曲變形、開裂,變形縫的擴展和錯動,造成結構性能指標的下降。由于地鐵在運營時封閉線路,人員禁止在運營時間段中在隧道內活動,運營時段無法用常規手段采集變形數據,難以滿足要求。所以采用自動化監測能及時反饋監測信息,確保施工安全。
2.2自動化監測項目和監測要求
根據設計技術文件,為滿足施工期間實時監測要求,擬采用自動化實時監測,同時,為滿足施工期間及工后一定周期的日常維修安全監測要求,對本工程輔以人工監測(列車夜間停運后)的方法。自動化監測主要是通過自動全站儀采集三維數據X、Y、Z,根據各個不同位置監測點數據變化情況,推算出正在營運的地鐵隧道、道床、軌道變形情況。具體實時監測項目內容如表1。
2.3自動化監測布點設置
按照設計要求:分別在左右線每15m布置一個斷面,并在暗挖隧道與明挖隧道分界線兩側各布置一個斷面以監測相對位移(明挖區間僅在道床上布點)。共計布置11個斷面,每個斷面在軌道附近的道床上布設兩個沉降監測點,中腰位置布設兩個水平位移監測點,隧道拱頂布設一個拱頂沉降監測點,即每個監測斷面布設5個監測點。
2.4 實時監測控制標準
既有線各監測項目的控制指標應在線路結構安全評估的基礎上,由設計單位根據運營單位和建設單位的要求進行確定。根據工程經驗,參考指標如下:按三級預警制度進行管理,包括預警值、報警值、控制值。監測控制值是指設計允許值,預警值是指引起警戒措施的起始值,報警值是指需提出警告的初始值,預警值取控制值的50%,報警值取控制值的80%,結構變形控制指標見表2:
2.5 自動化監測系統的組成和運行
2.5.1 ADMS自動化監測系統
本次實時監測使用兩種監測系統,一種是基于測繪儀器TCA1800(帶馬達)系列全站儀,配套計算機、軟件系統構成的ADMS測量機器人自動變形監測系統,詳見圖2。
3 自動化監測數據計算和分析
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監測成果包括:軌道沉降、道床平順度、左右軌道差異沉降、三角坑等,監測數據詳見表3。
1)道床平順度:不同斷面同一點位的沉降差與斷面之間的距離相對于10米距離的比值。
按自動全站儀采集的數據計算道床平順度時:如1號斷面―2號斷面的道床平順度(絕對量):DZS01-3??― DZS02-3??=―0.45mm,道床平順度(相對量):0.45mm/15000mm*10/15=1/22222,控制值小于1/5000。
2)左右軌道沉降差:同一斷面左右兩邊的軌道(道床)沉降差。如1號斷面左右軌道沉降差:DZS01-3??― DZS01-4=―0.33mm,控制值小于3mm。
3)三角坑:在18m范圍內,兩股鋼軌存在三個及以上的坑洼或突起。若以左股為基準股,在右股上出現負―正―負或正―負―正的交替水平差時就叫做三角坑(右軌比左軌高為正,比右軌低為負)。
4總結
本文主要通過廣州六號線盾構穿越正在運營的三號線的過程中自動化監測應用及數據分析,為相關施工監測提供一個參考。采用實時自動化監測系統可實時掌握在新建線路建設過程中對既有線隧道結構形狀和道床、軌道狀況的影響,提供動態監測數據,為建設方及運營方提供及時可靠的數據和信息,及時指導施工采取必要預案措施、運營加強維修養護措施,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提供及時、準確的預報,使有關各方有時間做出反應,避免惡性事故的發生,確保既有線安全運營。
參考文獻:
篇6
提起“咬文嚼字”,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酸秀才們搖頭晃腦,引經據典的迂腐模樣,又往往使人與思維局限呆板連在一起,怎么現在又要將這種方法用到學習物理規律上來呢?物理規律是那樣的嚴謹,富有條理,這是咬文嚼字能解決的嗎?而我認為物理規律只有在仔細咀嚼的基礎上才能體會出它的內涵是多么的豐富,它的語言是多么的言簡意賅。下面我們來分析兩個定律加以體會。
牛頓第二定律作為經典力學的基石,它的敘述非常嚴謹而富有邏輯。“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定律中涉及三個物理量a、f、m, 其表達式為a=f[]m, 由定律可推導出f=ma,那么現在我們可否這樣敘述,物體所受合外力跟物體的加速度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回答是不行。仔細體會定律內容,你會發現,定律中不僅給出了三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還包含著加速度與合外力之間的因果關系: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有力才會有加速度,雖然他們是瞬時對應關系,但還是需要理清前因后果的。在第二種敘述中,混淆了因果,使力成了隨加速度變化而變化的了。可見在物理規律中,蘊含著嚴格的邏輯關系,而此非得“咬文嚼字”不可得啊。
楞次定律這樣敘述:“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初讀這句話,繞嘴而且關系混亂,此時“咬文嚼字”,先對后半句進行句子成分劃分:(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其實句子的主干為磁場阻礙變化,主語的定語是感應電流,賓語的定語有兩個:引起感應電流的――原磁場和磁通量。我們就可以發現在定律中涉及兩種物質: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過程為阻礙變化。分清主干后又要向更深處理解,阻礙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阻止?體會兩詞含義會發現:阻礙只起到延緩作用,阻礙而不能阻止――原磁場的磁通量要增加,感應電流的磁場就與原磁場方向相反,阻礙增加;原磁場的磁通量要減弱,感應電流的磁場就與原磁場方向相同,阻礙減弱,從而就可以判斷出感應電流的磁場的方向。但這還不是最終目的,定律是要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再根據右手安培定則即可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楞次定律給出了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的方法,當我們理清了關系之后,就可以找到清晰的思路:(一)確定原磁場方向;(二)確定原磁場磁通量的變化;(三)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四)根據右手安培定則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
“咬文嚼字”,在咀嚼中體會物理規律的深邃,在咀嚼中體會物理規律的嚴謹、簡潔,在咀嚼中體會物理規律豐富的內涵,此種樂趣非細細品味不可得呀。
篇7
關鍵詞:聽力障礙;訓練策略;學習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5-0142-02
隨著英語新教材的啟用,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已經受到廣大英語教師的高度重視。但是,筆者認為,目前初中英語的聽力教學還處于起點階段,距新課標所規定的目標尚有一定的距離。聽力理解障礙何在?如何培養學生聽英語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筆者想就此略陳己見。
1.聽力理解障礙
1.1語言基礎知識的障礙。聽力是聽和理解的總和。聽力理解的過程是人們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決定了聽力理解及反應速度的差異。
1.2母語干擾的障礙。許多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后,常受母語干擾,習慣用中文逐句逐詞翻譯出來,而不能直接將語音信息轉化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多了個中間環節,這種心譯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
1.3文化背景知識的障礙。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把英語作為來學習外語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英美歷史的語言文學知識,還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學生由于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聽力理解便產生一定困難。如一些聽力材料中常會出現 Thanksgiving,AprilFool 學生對西方的感恩節、愚人節等不甚了解,就會對這些感到茫然。
2.聽力理解的訓練策略
2.1提高語法熟練程度。英語聽力的考核與常規考試的區別就在于它要求學生在聽到的一瞬間做出反應,不僅要考察學生的精神集中程度,還有對英語語法結構的熟悉程度。眾所周知,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存在著很多的不同,首先是詞類上的區別,第二點是在句子成分方面不一樣。漢語里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六大句子成分,英語還有一個補語。英語中用狀語表示漢語用補語表示的意思,而在漢語中,則用賓語表示英語里的表語。這些語法上的區別,要求學生在聽力過程中要去除掉漢語語法結構的禁錮,轉而以英語的語法結構進行英語句子、語段的成分劃分,而所有這些都要在瞬間完成,包括各句子各部分的前后順序等。
2.2增加對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啟發學生學習興趣。英語的學習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我們學習英語并不簡簡單單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了解一個國家,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并且為未來發展尋找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那么教師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就要注重對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了解的興趣。在聽力過程中,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文化常識會對解題有很大的幫助,比如一些常用的溝通方式。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開啟一個通往西方國家文化的窗口,讓學生產生了解和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覺提高英語的基礎和語感。教師可以在平時經常舉辦英語演講、英語廣播等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學習和發揮、溝通的空間。同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要盡量運用英語,認真進行課程的設置,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的學習空間。
3.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
語言知識是聽力的基礎和關鍵,對語言知識的掌握靠大最語言基本功訓練。要使學生盡快地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教師必須抓住新教材的特點,注重教導學生練習好基本功,夯實學生聽力基礎。首先要把好語音關。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多聽、多模仿,讓他們體會英語的語音、語調、重讀、弱讀、升調、降調等。提高辨音能力,增強他們對語速的適應性。其次,抓好朗讀訓練,以讀促聽。出聲的朗讀有助于改進語音、語調,增強語言感受能力。這對于感受說話人的感彩,提高聽力理解很有好處。第三,擴大閱讀最,豐富學生的詞匯和背景知識。閱瀆不僅使已學的知識得到綜合運用,而且有助于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最后要鼓勵學生不能忽視語法學習,打好扎實的語法基礎,培養對語言結構的敏感度,有意識地對易混淆的句型和語法現象予以強調。
4.精聽與泛聽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
聽有兩種方式:精聽與泛聽。泛聽是指任何聽力材料先完整地聽一遍,重點放在語篇的理解;而精聽則是指在泛聽的基礎上反復再聽幾遍,將文章分成語段,語段分成語句,語句分成意群,逐個擊破,或者做逐詞逐句的聽寫練習,重點是確保語句的理解。精聽的目的是訓練基本功,逐步習慣外國人講話時的語音語調在語流中的變化,聽熟基本詞、常用語和常用句型。泛聽的目的是鞏固和擴大精聽的成果,接觸更多的語言現象,更快地提高聽覺反應能力。可以說,泛聽是目標,精聽是達到目標的手段,要有效地提高實際交流活動中的聽力,在聽力訓練中必須采用泛聽和精聽相結合的方法,泛聽先行,精聽在后。只有精泛結合,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
5.聽說讀寫融合,四項技能齊頭并進
語言教學的綜合性原則不僅強調教學方法的綜合,而且強調語言技能的綜合。該原則認為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要全面發展。即使是單項技能課,教師也要體現語言技能的綜合性原則。因此,在以提高學生聽力技能為主的聽力課上,也要根據實際,將它與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所側重,又全面發展。
篇8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發現,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首先,教師應采用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等多種手段為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環境,增添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啟發學生,用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例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三是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口語練習的機會,如做值日報告、教唱英語歌曲、做游戲、情景劇表演和組織英語競賽等。其次,幫助學生學以致用,用學過的詞語或句型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滿足他們的表現及創造欲,讓他們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要求和熱情。再次,通過課文背景知識介紹、講笑話和國外趣聞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閱讀的欲望,使學生想讀、愛讀,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擴大學生詞匯量
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單詞之于英語學習就好比建筑高樓大廈需要沙石一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詞匯量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詞匯量是提高英語閱讀理解水平的先決條件。那么,學生要如何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呢?
1.多聽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會說話的,說是從聽開始、從聽習得積累的,當然,學習單詞更是如此。在聽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注重語音知識。英語讀音雖然復雜,但是也是有章可循的。英語單詞的讀音就如同漢字的讀音一樣,只有學習了音節的構成、掌握了一定的語音知識,才能在聽的過程中把一些生詞的讀音記住腦海里,然后試著把它拼寫下來。二是會聽。剛開始可以聽比較簡單易懂的聽力材料,如新概念英語2,熟悉英語的語音、語調,了解聽力材料的大意;也可以精聽,試著聽懂每個單詞、句子,捕捉信息。先從頭到尾聽,理解大意,聽到不懂的單詞可以停下來查字典,以確保理解每個單詞、句子和通篇的意思,然后一句一句地聽,利用復讀機不斷重復同一個句子直到完全聽懂。
2.勤猜
一是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語境猜測單詞的意思,二是要學會用構詞法猜詞。英語詞匯的構成和轉化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轉化,轉化是指同一個英語單詞轉化成為另一種意思,例如形容詞well――好的,健康的,也可以表示名詞“井”的意思,單詞house也可表示“收藏”的意思。第二種形式是派生,派生是在一個詞根的前面或是后面加上一個詞綴,轉變成一個新單詞,例如合法的――legal,加上詞綴il,就變成了illegal――不合法的。able――有能力的,前面加上dis變成disable――殘疾的,appear――出現,后面加上ance,變成appearance――外觀,happy――高興的,轉變為名詞只要在后面加上ness,就變成happiness――幸福等,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一個單詞添加前后綴可以變成新單詞,前綴改變詞義,后綴改變詞性。在閱讀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這種猜詞能力,促進學生單詞的原始積累。第三種形式是合成,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合并成一個新的單詞,例如deskmate――同桌,就是由desk(書桌)+mate(伙伴)合成的單詞,再如hole puncher,best-seller等。
三、具備一定的語法知識
僅掌握一定量的詞匯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法知識。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掌握的語法知識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對他們進行比較系統的語法練習,特別是加強對長句、疑難句的成分劃分、分析與理解。理解這些句子的關鍵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和邏輯關系,最終抓住句子的中心意思。
四、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
中職學生要提高英語閱讀能力,除了以上提到的建議外,還要注意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通過閱讀文章標題和首尾句了解整篇文章大體意思的方法的掃讀、為了獲得某待定信息而進行有目的閱讀的跳讀和細細閱讀整篇文章的每個段落和句子了解全文中心思想的細讀等。我個人提倡采用跳讀法,就是在閱讀前,先通讀文章后面的問題,大概了解文章的內容,然后帶著問題閱讀,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眼睛不橫向閱讀而是采用豎向閱讀,捕抓文中的關鍵詞且速度要快,最后通過對全文脈絡的把握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的閱讀能夠減少時間上不必要的浪費,提高閱讀效率。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是遇到不懂的單詞,可以先試著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去猜詞,或者記在本子上,之后查字典再放到原文中理解,加深對這些單詞的記憶。另外,在閱讀過程中,要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和中心句,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教會學生看每個段落的開頭和結尾句,以此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意思。對于判斷推理還有增加文章標題這類題目,一般放在最后做,通過上下文意思去判斷和推理,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攻克難題。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
五、其他相關因素
篇9
關鍵詞:同步補習;提高興趣;教學手段;模塊訓練;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051-03
一、現狀分析
由于本科院校擴招,高職院校招生難度增大,造成了生源質量較差、水平參差不齊。作者所在院校的900名大一學生,英語入學成績平均分在50左右,及格率不到3%。而現有的英語課堂教學無法滿足各層次要求,無法實現課堂效果的最大化。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影響課堂活動的深入展開,學習障礙集中反映在語音、語法知識的斷層,學生的詞匯量不足以支持正常的課堂學習。雖然經過教師的不斷努力,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興趣,但對職場英語的應用還是困難重重。雖然在教師的不斷指導和培養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已有好轉,但語感仍然形成不了,閱讀理解能力差,課堂訓練時間少,補習力度不強,知識鏈的欠缺,學習動力不足,已成為事實。大部分學生達不到A.B極的合格水平。班級35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能有繼續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改革對策
1.以模塊的形式進行48個音標的補習同時進行音節劃分,重讀音節語詞重讀、輕讀音節的劃分標準。要進行詞匯擴展訓練,因為音標、音節訓練是以詞匯為承載對象。
2.英語十種詞性模塊的分析講解,實詞、虛詞的劃分標準,及在英語句子中的作用。同時要細講代詞、動詞、助動詞。
3.英語句型結構類型及英語16種時態的模塊講解。同時要對詞在句子中的排列順序,句子成分劃分技巧進行講解。
4.聽力閱讀訓練進入課文講解互動訓練階段。
5.結合A、B級題型和內容訓練考點。
6.英語句型結構分類及主、從句模塊講解,以及倒裝句、虛擬語氣模塊訓練。此項為重要考點。
7.完成句子結構訓練完成謀篇布局提綱以實用文體為訓練對象,文章取材于A、B作文。
8.學習方法訓練。如:詞匯聯想記憶與串燒再到有故事情節的句子篇章。
9.利用快頻率,快節奏的方式在課上進行上述各項競賽訓練,利用單位時間內的快速記憶,當堂反饋。
10.利用學生的時代感特點上網了解一些老師的課后思考題,為下一節課做準備。做到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1.進行有實際意義的交際模擬訓練。例如,以按例形式模仿再造訓練。
12.開發第二堂推進英語繼續學習能力的擴展:如興趣小組,詞匯默寫大賽。語法能力活動:時態專家,從句分類應用大比拼,作文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話劇小品表演,英語演講展示,影視觀摩等活動。
三、預期的成果和效果
1.知識系統性構建出來后,學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克服了學習障礙,樹立了學習的勇氣。教師要及時觀察訓練,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方式步步深入。隨著知識量越來越豐厚,學生學習能力就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從而進入到學習的理想狀態。
2.各種能力訓練順暢,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增強,為就業奠定了英語交際基礎。
3.進行有效的互動交際可以成為現實,課堂效果提高,課堂氣氛活躍。
4.通過各種第二課堂活動可擴展、鞏固第一課堂效果,進一步開發學習能力和興趣,增強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同時增強了學生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培養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
5.在分組比賽中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既學到了知識,也增長了見識,實現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如在“我的家鄉”演講中,同學們可多方位了解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和風土人情。這樣就擴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通過才藝展示,使英語學習的弱者找到自信,得到大家的尊重。
7.通過閱讀比賽促進詞匯發音的準確度和對篇章的深入理解度。
8.利用視頻、影視觀摩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訓練了英語的聽力理解,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差異及異國風情。
9.詞匯大串燒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組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能力,隨便一組單詞就可以寫成一段故事,既有趣味,也具有創造力,學生樂此不疲,課堂氛圍其樂融融。
四、現代輔助教學技術的應用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第一課堂教學效果和第二課堂能力擴展效果最大化。多媒體計算機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媒體,具有操作簡易,反饋及時,資源共享,交互靈活等特點,運用在英語教學中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克服學習英語時的心理障礙,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信心。
1.多媒體英語教學有助于大學生們在課堂上保持一種興奮、愉悅、愿意、渴求的心理狀態,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多媒體英語教學中,課件代替了教材,屏幕(投影)代替了黑板,語言提示也由耳機傳輸,這些都有助于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大學生們可以克服傳統課堂上擔心老師提問,擔心回答錯誤,同學恥笑的心理負擔,消除傳統面授教學中感到單調、乏味、沉悶的心理狀況。同時,多媒體獨特的交互式功能也決定了其在培養大學生的求知欲望方面將發揮特有的功能。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大學生爭強好勝之心甚濃,有了這種源動力,無論好生還是學困生,其學習積極性及榮譽感都將在多媒體這種無形的環境競賽中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到了激發,學習效果自然會有明顯的改善。
2.多媒體英語教學將使大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信心。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來幫助大學生們(尤其是口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提高口語能力與以上事例情況相似,學生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也可以自由地尋找同伴進行課堂討論,口語練習。借助多媒體技術,這些口語練習是通過話筒進行的,也就避免了說話者眾目睽睽下心理緊張造成的肚里有話卻說不出口的情況。這種“聞其聲而不見其人”的練習方法在初始階段對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在練習中、逐步提高他們的口語能力將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再進行分組,讓學生面對面交流,經過反復交替練習,短時期內他們的口語就會有較明顯的改善。再者,在多媒體教學中,課文朗讀、回答問題、課間休息時的英文歌曲或幽默笑話,以及相互進行的口語練習,能夠讓學生們幾乎全程處于一種英語的氛圍中,這種氛圍也必將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們的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教師的人文關愛學生是最基礎的教師美德,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學習英語,同時加深他們對教師的信任,使其能夠更好地邁向成功。教師應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感,面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道德的靈魂,教師的職業專業化程度、敬業程度是對服務對象最好的禮物。熱愛,尊重學生既是教師高尚師德的集中反映,也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的心捧給學生們。
教師要面對問題,改變學生觀念,觀察學情,與實俱進,尋求變革,這是現代高職的發展手段。同時,挖掘師生潛力,了解學生心理狀態,課要上的生動活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網絡優勢與英語教學密切結合。充分考慮學生們的實際,使學生從傳統課堂中被動地接受信息轉變為教學過程中的積極參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和學習活動的主人。這對他們學習興趣和心理素質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良性的。學生們的自信心提高了,安全感加強,求知的欲望也就增強了,思維和創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這對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加快素質教育的進程,培養新型的二十一世高技能人才,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改革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馮奇,姚喜明.外語教學與文化[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
[3]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
篇10
一、先學先練,主體先行
“先學先練,主體先行”是簡易教學法的首要環節。它是指課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案為載體,將每堂課預設的學習目標轉換成一個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自主學習,完成作業練習。“先學先練,主體先行”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教材目錄既是閱讀的向導和指針,又是教材宏觀體系的微觀濃縮。
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和閱讀能力,一是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目錄,明晰宏觀體系,抓住全書、每個單元和每一課的知識“主線”。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每一單元、每一課、每一框的導語,明白單元、課、框講的主要內容,以及單元與單元、課與課、框與框之間的邏輯聯系;提醒學生注重閱讀導語,幫助其在宏觀上把握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在微觀上充分理解每一個概念和原理的內容。三是要指導學生圍繞框題和目題,閱讀框題和目題下的內容時,找出或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出每一段的論點。四是要對段落中出現的抽象概念或原理進行分層理解。例如,對“生活與哲學”模塊第四課第二框中的“規律”概念的理解,可運用句子成分劃分的方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這可采取以下步驟,引導學生層層剖析。
第一步,先找出句中的主干成分(主謂賓),即規律是聯系,這可以幫助學生陜速地掌握“規律”這一概念的主要涵義。第二步,找出句中的修飾成分(狀定),即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聯系、“本質的”聯系、“必然的”聯系、“穩定的”聯系。第三步,深入剖析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聯系,而不是主觀臆造的聯系;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質的”聯系,而不是現象的聯系;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偶然的聯系;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穩定的”聯系,而不是多變的易逝的聯系。第四步,再進一步思考和追問規律是聯系,是否意味著所有的聯系都是規律?答案是否定的。如事物運動過程中主觀臆造的聯系、現象的聯系、偶然的聯系、多變易逝的聯系就不是規律;只有在事物運動過程中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才是規律。可見,規律是具有客觀性的。
像以上那樣層層遞進的分析,化抽象為形象,化繁雜為簡單,既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了規律的內涵,又全面把握了規律的外延。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教師還可指導學生細品文中所對應的輔助文本(專家點評、名詞點擊、相關鏈接),拓展深化對教材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著重閱讀每單元的綜合探究,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見,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以及提高閱讀能力,為“先學先練,主體先行”提供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支撐。
“先學先練,主體先行”,“先”字當頭,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先學先練,主體先行”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嘗試練習,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鞏固應用已學知識,享受成功帶來的愉悅,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想學”,變“不懂學”為“我會學”,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先學先練,主體先行”將教與學的重心前置,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互動探究,點撥拓展
“互動探究,點撥拓展”是簡易教學法的核心環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與他人經過磋商并達成一致的社會建構。因此,科學的學習必須通過對話、溝通的方式,讓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刺激個體的反省與思考,在交互、質疑、辯證的過程中,以各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消除疑慮,逐漸完成知識的建構,形成科學、系統的知識。在“先學先練,主體先行”第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問題導學和自主研讀教材后,獨立完成作業,使其知識與能力、思維缺陷、疑難點等問題提前暴露。到進入課堂學習階段,教師再采用“互動探究,點撥拓展”方式,解決先學先練中暴露出的問題和矛盾,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互動探究,點撥拓展”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呢?首先,教師要針對“先學先練,主體先行”環節中暴露的問題和矛盾,設定教與學的目標,創設情境,設置問題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習小組(同桌兩位同學為一小組)或組組之間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直至問題的解決。教師要對在“討論交流,互動探究”中仍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講解、點撥,并在點撥、解惑中呈現方法、技巧和規律。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生教生”“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實現了生生差異、師生差異在能力上的優勢互補,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共贏和思維層次、學習能力、教學效益和質量的再提升。
三、再學再練,溫故知新
“再學再練,溫故知新”是簡易教學法實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也告訴我們,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遺忘的發展規律遵循的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原則。根據遺忘規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再學再練,溫故知新,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相對于高中其他學科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課概念、原理眾多,而且大多抽象,難懂難記,即便是記住了的內容也會很快遺忘。鑒于此,如何引導學生再學再練,打造簡易高效的課堂呢?首要的一點,是從政治學科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實施簡易教學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學再練。
再學再練中的“再學”,不是讓學生簡單地重復已學過的知識,而是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再學習。在宏觀上,自主重構知識結構和知識樹,上下貫通,增強記憶;在微觀上,運用故事、小品、歌曲、諺語、俗語、格言、漫畫、動漫、網絡熱詞、游戲、音像等方式,創設生活情境,將一個個抽象復雜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化,透徹理解,牢固記憶。同時,對相近、相似、相異的知識和易混、易錯的知識進行區分、比較、辨別,以提高辨別力,準確無誤地記下來;抓住關鍵字詞,濃縮知識,高效記憶;繪制思維導圖,串聯知識,聯想記憶;抓住主線,遷移生成,重組知識,深化記憶;默寫抽象復雜的概念和原理,自我檢測記憶。這樣,多措并舉,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學得高效,學有所得。
再學再練中的“再練”,不是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無休止地簡單機械地重復練習,而是適度的有針對性的變式性的高效練習。“再練”需要優化適合學生的課堂練習設計。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優化適合學生的課堂練習設計呢?既要面向全體,設計出多層次的具有新穎性、靈活性、典型性的試題,又要針對“先學先練”中暴露出的知識缺陷和重難點、易混點設計診斷性試題;既要瞄準前沿,設計思維含量大的、變式的創新性試題,又要立足生活,設計具有趣味性、實踐性、探究性的試題;同時,試題設計還應注重科學性、邏輯性和有效性。通過當堂“再練”,暴露出學生在理解應用新知中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與學的方式,及時矯正,減少失誤,達到當堂溫故知新、深化思維、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小結反思,共同成長
小結反思是簡易教學法最后一個重要環節。那么,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如何進行小結反思呢?美國學者斯岡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改革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簽的超越。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驗的總結,沒有對自己經驗尋根究底的精神,是很難提高教學水平的。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小結反思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重要途徑。
師生共同參與“小結反思”是深化課堂學習內容、拓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關鍵,也是不斷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轉變、繼續前行的航標。小結反思并不是對當堂教學內容和重難點的簡單復述和再現,而是對課堂上教與學內容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 上一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就業方向
- 下一篇:信息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