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禮儀范文
時間:2023-03-18 06:56: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教師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教師;內涵;修養;儀容;禮儀
中圖分類號:K892.26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稚嫩的孩子猶如一張白紙,教師正是手握彩筆的畫師,如何做出一副美麗的圖畫,是教師的的責任和使命。幼兒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教師群體,提高自身修養,修煉良好禮儀,塑造幼兒教師美好形象,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什么是禮儀
禮儀是“禮”和“儀”兩個詞組合起來的合成詞。禮指特定民族、人群和國家基于客觀歷史傳統而形成的,以確立維護社會等級秩序為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及與之相適應的典章制度、行為方式。儀,指合乎法度和禮節的容貌,舉止,風度等。表現為:法度、準則、典范、表率、形式、儀式、容貌、風度、禮物等。簡言之,禮儀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協調人際關系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的總和。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二、現狀分析
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幼兒園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教師隊伍也不斷壯大,教師隊伍的文化層次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師隊伍年齡層次的年輕化,給教師隊伍注入了活力的同時,也難免會留下一些缺憾:年輕教師,活潑開朗,思想活躍,不拘小節,追求時尚,審美觀點與價值取向往往與傳統習俗存在一定差異;年輕教師自我意識比較強,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太注重對方的感受;在穿著打扮上,喜歡追求時尚、前衛,容易忽略自己職業的特點;在人際交往中,不太注意細節,欠缺溝通的技巧;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也是難以避免的,而適時的禮儀教育,則可彌補諸多不足,優化教師隊伍。
三、內強素質,中慧才能外秀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夜可以造就一個富翁,三代才能成就一個貴族,這是說的人的氣質。一個人的容貌是天生的,但其氣質卻是后天培養、修煉的。每個人都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充實自己,做一個有內涵的人。個人的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加強內功修煉,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尊重。
首先要尊重自己,自尊自愛是最起碼的要求。尊重自己,包括尊重自己的職業,尊重自己的崗位,尊重自己的選擇,自尊才能被人尊重。其次,尊重他人: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客戶是一種常識,尊重所有的人是一種教養。
2、學會學習。
高貴的氣質,是以文化滋養的。要提升自己的素養,離不開學習,用知識的源泉,才能為自己輸入源源不斷的精神營養。我們不能選擇出身,我們可以在現有的條件下改善環境,我們可以營造書香環境,培養自己博覽群書、廣泛閱讀的習慣。
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更要有一眼活水。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贏得家長的尊重,孩子的喜愛,你必須是專業的教師,且必須是不斷專業成長的教師。幼教的發展日新月異,幼教理論研究的寬度和深度不斷推進,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育技能。不斷捕捉新的幼教信息,了解新的幼教動態,掌握幼教前沿的信息,是幼兒教師必修的功課。
3、學會說話。
說話作為人們最直接的表達和交流的方式,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已經告別了“鸚鵡能言,不離于禽;狐貍能言,不離于獸”的人云亦云的時代。在紛紜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學會更深刻地領悟語言的真諦,學會如何說話,是勢在必行。作為一名教師,學會說話尤其重要。說話不僅是一門技巧,更是一門藝術。
4、學會溝通
與上司溝通,不獻媚撒謊,實事求是,顧全大局,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與同事溝通,互相尊重,互相幫助,胸懷坦蕩,以誠相見,與人為善,做一個大度的人;與幼兒家長溝通,不卑不亢、真誠熱心,盡可能的提供幫助,做一個家長信得過的人。
四、外塑形象,慧中也要秀外
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際交往中的實際效果,只有約20%的部分由語言決定,而另外約80%的部分則是由人的舉止、動作、姿勢、體態等所決定的。儀態是一個人知識、閱歷、文化和教養的集合。教師的儀態被視為其“第二語言”,也叫做“無聲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絕不亞于人的有聲語言所發揮的作用。一位訓練有素的教師,會不知不覺地以自己優雅得體的儀態,展示出自己良好的教養和美的風度,贏得家長的信任,孩子的喜愛。
教師,是為人師、為人表的職業,內外兼修尤其重要。而外在的儀容儀表要從以下做起。
1、 服飾禮儀。
服飾,是指人的著裝、佩飾,它是儀表的重要部分,是師生交流的主要視覺對象。著名的意大利影星索菲亞·羅蘭曾經說過:“你的服裝往往表明你是哪一類人,他們代表著你的個性。一個和你會面的人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根據你的衣著來判斷你的為人”。服飾在某種意義上好似個人名片,時時刻刻向對方傳遞著各種信息。它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職業特征、文化修養、審美情趣。
2、儀容禮儀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交往中,應適度地注視對方的眼睛,這是一種最起碼的禮儀要求。這樣做,不但將自己的心情,思想傳達給對方,同時也從對方的眼神中獲取正確的信息,從而達到心靈交流;真誠的微笑,是待人友好熱情的標志。微笑能起到有效的縮短交往雙方的距離,創造良好的心理氣氛的效果。
3、儀態禮儀
挺拔、輕松、自然優美的站姿,從容、平穩、輕盈、充滿自信的走姿,端正、文雅、自如的坐姿,優雅、含蓄的蹲姿,無不展示教師的莊重、典雅的風采。
4、化妝的禮儀
適當的化妝,可以美化妝容,也是一種禮貌。成功的化妝,可以使人心情愉悅、精神飽滿。淡妝是教師的首選,忌濃妝艷抹,更要與膚色衣服相匹配。
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處處體現自己的修養。而個人的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突擊出來的,而是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應該是從內到外的一種氣質,這就要求我們大家加強自身的修煉,做一個優雅的、有品位的、有氣質的人。
參考文獻
篇2
>> 幼兒園禮儀教育實施策略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施策略 禮儀教育在幼兒園實施方法策略的研究 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方法策略探究 幼兒園的禮儀教育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思考 幼兒園禮儀教育 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實施策略 淺談如何實施幼兒園禮儀教育 幼兒園禮儀教育實施策略探討 幼兒園體育教育的途徑和實施方法 談幼兒園挫折教育的實施方法 淺析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實施方法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有效方法 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就餐禮儀教育的意義及方法 幼兒園實施禮儀教育對教師的指導策略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現狀及建議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有效策略 農村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培養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現狀及策略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施方法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施方法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學齡前是幼兒養成各種禮儀行為的主要階段,所以,幼兒教師要能夠從幼兒的實際發張狀況出發,引導幼兒參與到各種禮儀教育教學活動中,從而讓他們更好地處理自己與其他同學的關系。本文主要是為了分析和探討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從而保證幼兒能夠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掌握更多的禮儀相關知識,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方法
幼兒園禮儀教育就是指教師為了能夠讓幼兒成為懂禮貌、講文明的兒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采取各種有效途徑來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各種教育訓練活動,保證幼兒在健康成長和快樂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幼兒禮儀教學相關措施分析
(一)增強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傳統文化作為當代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基礎,傳統的禮儀文化也不例外。[1]所以,教師要能夠從根本上增強幼兒對這種文化的認同,強化自我的認識力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游戲活動、講故事等手段來強化幼兒對各種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水平,并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幼兒教師還要從根本上認識到采取單一的傳統禮儀文化教學措施對幼兒進行教育和管理,并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引導幼兒掌握時代要求相關的禮儀知識,幫助他們養成滿足現代文明禮儀要求的的具體行為規范。
(二)教師要發揮自我榜樣作用
學齡前幼兒具有一定的模仿欲望,他們很容易對周邊人的行為、語言以及動作進行模仿和學習,從這一角度來分析,幼兒教師的所有言行舉止都具有明顯的權威性,教師要能夠從根本上重視自我引導作用,幫助幼兒養成積極向上的行為學習習慣。[2]教師要能夠在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時,與幼兒進行良好的語言交流,發揮榜樣的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還要對自我儀表和行為舉止進行重視,保證穿著大方簡潔;還要能夠與幼兒在交流中使用更多的禮貌或者文明語言,對于他們所犯的各種錯誤需要與其進行平等的交流,避免幼兒產生過多的心理負擔。
(三)使用家園共育的教育教學理念
要想保證幼兒禮儀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家長和幼兒教師要構建和諧融洽的合作制度,從而保證幼兒禮儀教育教學工作發揮出更多的引導效果。[3]具體來分析,幼兒園可以通過“家長園地”或者禮儀小報等不同方式來保證家長與其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家長也可以對各種教育教學工作發揮自己的建議或者看法,并敘述自己在開展家庭禮儀教育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采取的方法,從而彼此互相交流經驗。
在開展家庭教育活動中,家長需要能夠對不同的教育方法進行借鑒和交流,幼兒教師也需要對家長提出的各種教學問題或者教學難點給出相應的指導幫助或者指導建議,從根本上提升家長以及幼兒園開展幼兒禮儀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園還可以與家長聯合構建合作交流中心,舉辦各種禮儀教育講座,并向家長們傳授有效樂禮儀教育方法。幼兒園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家園聯誼活動,幫助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在園內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表現,引導幼兒在家庭禮儀教育教學中結合實際狀況來完成,幫助幼兒養成更多的良好行為習慣以及語言習慣。
(四)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確定和選擇
幼兒教師在日常禮儀教學過程中需要對目標體系進行確立,通過系統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幼兒的總體道德素質、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構建和諧融洽的親子禮儀和師生禮儀氛圍,讓幼兒能夠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各種交往行為進行規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或者心理品質。[4]幼兒教師還要把各個階段性的禮儀教學目標進行層層細化,并制定出更多操作性和針對性較強的禮儀教學目標。
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時,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可行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等原則分為幼兒園禮儀、儀容儀表禮儀、交往禮儀、公告禮儀以及餐飲禮儀等。幼兒教師還要綜合幼兒的認知規律以及年齡特點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幼兒禮儀教育教學效果得到不斷的改進和升華,從而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品質。
二、幼兒禮儀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需要一定的時間,也是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一項工作。幼兒需要把這些不同的知識都轉變成自己的行為習慣。教師若只是把這種禮儀培養當做一種知識來進行,通過說教的方式來與日常教學緊密相連,這必然導致禮儀教學工作所具有的互動性、過程性以及體驗性特點受到忽視,導致幼兒對各種禮儀知識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認知的水平。
禮儀屬于一種約定俗稱的表現,也是人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具體道德規范標準,教師在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時,若不能綜合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來開展,必然會導致幼兒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5]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能夠盡可能降低自我要求,保證相關教學方法滿足幼兒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掌握更多的禮儀教學方法。
結語:幼兒園禮儀教學活動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教師要能夠從根本上認識到這種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利于幼兒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措施,引導幼兒形成健康有效的價值觀念、人生態度,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傅媛蕾. 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就餐禮儀教育的意義及方法[J]. 價值工程,2010,35:176-178.
[2]鄭曉燕. 幼兒園禮儀教育有效方法初探[J]. 教育教學論壇,2010,13:153.
[3]茍立新.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J]. 教育教學論壇,2013,07:262-263.
篇3
關鍵詞:幼兒園;禮儀教育;實踐與探索
幼兒時期兒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禮儀教育,往往會導致禮儀行為的嚴重失范。具體可以表現在對長輩缺乏禮貌、對同輩不懂謙讓,任性、霸道、以自我為中心,無理取鬧、不關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經常看見幼兒在飯店等公共場所大聲喧鬧、隨手亂扔垃圾,在幼兒園內搶奪玩具、霸占游戲器材或在就餐時挑挑揀揀、哄搶自己喜歡的食物卻把自己不喜歡的菜夾到別人碗里,在別人家做客時上躥下跳、把自己喜歡的玩具私自帶走等現象。針對這種普遍現象,各地區各幼兒園紛紛舉行各種形式的禮儀教育活動或是提出實施計劃等對幼兒園兒童進行禮儀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還需要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等更多的努力才能進一步解決。
一、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內容
1.交往禮儀
中華民族是傳統的文明古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古代中國注定人文倫理的培養,并規定了嚴格的道德規范要求所有人遵守。雖然現在我們不需要像古代那樣苛刻地要求幼兒,但是進行一定的道德規范教育還是必須的。幼兒時期的兒童一定要培養起重視文明禮儀的觀念,擺脫“小少爺”“小公主”脾氣,學習一定的禮貌規范,掌握日常禮貌用語,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學會謙讓,與伙伴們和諧相處。
2.生活禮儀
生活禮儀主要包括用餐禮儀、儀容禮儀、公共場所禮儀三方面。用餐禮儀要求幼兒培養節約糧食的習慣,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潔,不挑食、不搶食、不在喝湯時發出怪聲響等;儀容禮儀主要包括保持服裝整潔、干凈,講衛生,學會規范的走、站、坐等姿勢;公共場所禮儀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行走時注意讓路,公交車上為老人、孕婦讓座等。
3.學習禮儀
學習禮儀主要包括遵守課堂秩序,舉手發言,尊重他人意見,觀看演出時保持安靜、不亂扔垃圾等。
二、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
1.從細節入手,開展一日活動,將禮儀教育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幼兒從早上進入幼兒園開始,要進行學習、進餐、睡覺、游戲等一系列活動。幼兒園教師應該針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從細節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到規范的做法,并針對幼兒容易出現的不規范行為提出更加具體、細致的要求,引導幼兒進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兒在校園內主動與教師、同伴打招呼,進餐時按照一定的步驟、注意桌面的整潔,自覺收拾餐具,養成擦嘴、漱口的習慣,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別人要說對不起,麻煩別人要說謝謝,睡覺時間不影響他人等。
2.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融入禮儀教育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曾指出:兒童生來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兒童在游戲時,往往會將積極性、參與性、主動性發揮到極致。因此,對于一些包括社會道德觀念在內的禮儀規范,都可以通過設計游戲讓兒童參與進來,在游戲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這種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體育游戲《跟不倒翁做朋友》,通過讓幼兒把不倒翁當做伙伴,邀請不倒翁做游戲、請不倒翁到家里做客、與不倒翁一起吃飯等,要求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一定做到禮貌、謙讓,使幼兒初步理解“你對朋友好,朋友就會對你好:你對朋友不好,朋友就會對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們的禮儀交往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幼兒機智、活潑、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兒園教師在培養兒童謙讓精神的時候,可以讓幼兒對《孔融讓梨》的故事進行角色演繹。教師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問題,傾聽幼兒園兒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戲。隨后讓兒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讓梨的故事,最后啟發兒童進行討論,得出同伴之間應該禮讓的結論。通過游戲這樣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兒玩得有積極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3.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在群體生活中,兒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自覺地掌握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幼兒誦讀《弟子規》,教育幼兒如何孝順父母、誠實守信、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如何讀書、學習、做事等;通過開展“學禮貌用語,做文明少年”活動,培養幼兒的說話習慣,教授幼兒文明用語,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使用;通過開展“孝敬父母”活動,要求幼兒回家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從小養成關心父母的習慣;通過開展“快樂學禮儀”活動,從培養幼兒“站、坐、蹲、走、遞、接”等基本動作開始,進行規范的指導、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教育,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在開展主題活動的同時,適當進行一定的評比、獎勵,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部分物質、精神獎勵,激勵獲獎的幼兒再接再厲,沒有獲得表揚的兒童繼續不斷努力,提高禮儀教育的成效。
4.引導家庭參與,緊密配合共同進行禮儀教育
幼兒的主要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內,另一部分時間則基本上都是與家長在一起的。為了讓幼兒禮儀教育更好地進行并保持其持續性,必須讓家長配合幼兒園教師的禮儀教育工作。幼兒教師應通過舉辦幼兒禮儀講座、電話、當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兒家長宣傳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重視禮儀教育并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該像幼兒教師一樣隨時教育幼兒,對幼兒的不規范行為及時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時,家長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樣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禮儀規范,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模仿的家長行為時習得文明禮儀規范。
5.利用節日,實踐、滲透禮儀教育
篇4
【關鍵詞】幼兒禮儀教育;品質培養;日常生活;思想品德教育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范與準則。它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我們這個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國,俗有“禮儀之邦”美稱。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現在好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再看看現在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傲慢,自私,沒禮貌,貪心,懶惰,脾氣大……這是結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長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們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現在的孩子,一個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長都把他們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禮儀,禮貌。在公共場所和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亂扔垃圾、說臟話、不會文明接打電話、公關接待中的失禮現象。所以,禮儀教育迫在眉睫。不僅老師要教,在家,家長也要時時抓住生活中的細小的事情,給幼兒進行隨機的教育。
那么,學習禮儀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哪些好處呢?
1 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養,這樣的人,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里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打開局面,發展事業。而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有很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間接或直接地給他帶來相應的發展機會,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
2 有利于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的培養
安靜、安序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學習的基本保障。如果每個孩子學習禮儀。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當他想介入別人的工作的時候就會有禮貌的征求別人意見,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積木嗎?”“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嗎?”那么,當幼兒知道別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領域時會很有禮貌的介入。這時候,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這件事情上,那么,當孩子專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學習質量也是必然的。心里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懂得禮節、禮貌的孩子,其身心會更加健康,而且會關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也更好。由此可見,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途徑。
3 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情緒對孩子的身體生長發育是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的,當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中,有煩心事時可以和老師或是小朋友傾訴、分享,那么孩子就會始終保持一種正態的心理狀況,這種正態的心理狀況會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那么,怎樣落實禮儀教育呢?
4 重視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幼兒期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啟蒙時期,禮儀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兒期幼兒的可塑性大,容易養成各種習慣,成人如注意從小培養幼兒文明禮儀,幼兒將終身受益,如果在這個時期忽視了對幼兒禮儀教育,長大要改就困難了。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孩子集萬千寵愛一身在家里嬌生慣養,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從小獨自玩耍,與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難,缺乏自制力和堅持性,對人沒禮貌等性格,于是出現了不少家庭對孩子的禮儀教育的缺失,家里沒有大小之分,愛幼之風可是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沒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對小字輩的愛而愿意當“孫子”,長此以往,對孩子成長是沒有好處的,甚至可能是霸道、專橫、唯我獨尊,不如意,對長者甚至是拳打腳踢,不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設想。在幼兒園我們會對孩子加強禮貌用語的教育,而家長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見了熟人主動問好,分別時說“再見”;爸爸媽媽工作、學習和休息時不要去打擾,爸爸媽媽說話時不應去插嘴;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影響了別人要說“對不起”;不經允許不亂動別人的東西,要求別人幫忙時應說“請”等等。家長在家也要對孩子進行最基本的禮儀教育。像有的孩子愛蹺二朗腿等例子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禮儀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所謂家有家規,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從細節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時候應該怎么坐,吃飯的時候應該怎樣,客人來了又應該怎樣,怎樣才能夠成為一個有禮貌和懂事的小孩子。當然這不必要對孩子進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飯桌上,就可以順帶的進行輕松的教育,每天都順帶的進行教育,孩子在禮儀教育方面,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哦。
5 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問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兒,馬上給予表揚。每天每組選出一位值日生,為小朋友服務。并且在課余時間我們老師給孩子講德育故事,跟孩子講禮儀,并讓孩子上臺來表演,讓孩子實際操作。我發現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學,而是沒有人教,當我在講德育故事的時候,孩子們聽的很認真,兩只眼睛睜得大大的,當我在給孩子講禮儀時,孩子們聽的也很認真,當孩子上臺表演時,如: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電話等等,孩子表演的都非常棒,孩子們也學得很開心。在家孩子講禮貌的習慣就要靠家長堅持不懈的培養。家長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各種場合讓孩子得到練習和鍛煉,例如可以主動請鄰居的小伙伴來家里玩,教他們彼此以禮貌相待。千萬不能因為怕孩子沒有禮貌,就不帶孩子去人家作客,使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還以讓孩子從做家務開始做起。讓孩子做家務,第一個,他會感恩。第二個,會讓孩子學會養成勤勞的習慣。第三個,促進孩子的人際關系。第四個,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擔能力,這也是現在社會當中的小孩最缺乏的,所以家長也要在生活中訓練孩子做家務。
6 培養孩子懂禮貌講文明必須由家長做起
篇5
【關鍵詞】親和力;素質;教育
親和力,原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結合成化合物時相互作用的力,現多指一個人在面對某些人、人群或某件事上所表現出來的親近感以及人們對其所表現出的親近感的認同、接受程度或支持程度,屬褒義(摘自《現代漢語詞典》)。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幾乎每天都要用到這樣一句話 “小朋友們好”。是的,樸樸素素、簡簡單單的一句“小朋友們好!”,往往能從某些方面體現出幼兒教師的教育素質和親和力。
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親和力,對推行素質教育、對幼兒的成長都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一、親和力是教師素質的體現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傳統教育觀念對教師的職責的定位,這句對中國式教育高度概括、于中國“教壇”上統治了1000多年的名言,在教育高度、全面發展的今天,已然顯得太過陳舊、太過嚴肅、太過“板著臉孔”,它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截然分開在高和低、居上和居下、主動和被動的不同地位上,它所欠缺的,正是當今授業者所必須具備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質DD親切感、親和力!
賦予教師神圣的“師道尊嚴”在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幼兒園教師中曾經普遍存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面對幼兒提出的 “稀奇古怪”卻又 “妙趣橫生”的問題而“瞠目結舌”、“無言以對”時,我們是選擇“避而不答” 還是以只言片語“搪塞了事”?抑或是拿出“師道尊嚴”來“息事寧人”?或者是以一個微笑、一份耐心再加上一份天真,與孩子們一同遨游于知識的海洋、一同分享學習的樂趣?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有的教師面對這一情況時,生怕回答不上孩子們的“古怪問題”有損自己的光輝形象,因而常常采取回避、搪塞等方法。其實,這是極不好的一種做法,它在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欲的同時,也在損害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形象。所以,當我們面對這一情況時,不妨反過來想DD我們幼兒教師不過只是社會三十六行中的一行,不過只是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中扮演著自己特定的角色,誰又能是盡善盡美的,誰能沒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只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便可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放下“架子”,用微笑、用真誠、用愛心,于教學、生活中時時處處與孩子為友,甚至不恥下問;于課后卻又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進而使自己在孩子們面前成為禁得住問的 “不倒翁”,于此所樹立起來之“師道尊嚴” 方能“師運長久”。
二、親和力是師生關系的要求
傳統教育觀念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師為尊,生為從;師為主動,生為被動的教育方式,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直接導致的后果是,“填鴨式”教育長期以來一直處于無與爭議的 “統治地位”。
而今天,這種教育方式已被證明是一種落后的、不夠科學、不夠合理的教育方式,師生間應形成一種地位平等的、雙向交流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合作關系的形成對我們幼兒園、幼兒教師而言,顯得猶為重要。眾所周知,幼兒園的孩子們正處于天真無邪、稚嫩可愛、
想象力豐富又十分需要老師鼓勵和肯定的一個特殊的成長時期,在這一特定時期里,既要求幼兒教師要有廣博的各方面以滿足幼兒的求知欲,同時又要求教師要有非同常人的親和力,因為親和力是新時期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而對孩子們來講,親和力又是他們“親其師,信其道”的必要條件。對于教師而言,親和力核心便是民主平等思想,只有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親密合作者,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才能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才能真正樹立起“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費心血去培養”的觀念,才能微笑地面對每個孩子,用自己的慧眼和匠心去關注孩子們的成長。
三、親和力是“家園教育”的要求
親和力的另一個重要作用便是在“家園教育”、“家園交流”中所起到的連接紐帶和橋梁作用。簡單地說,就是要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等社會教育資源交朋友,進而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加入到幼兒教育界中來。眾所周知,幼兒教育的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從空間上可分為幼兒園資源、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等;從性質上包括人、物、環境三大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要充分調動教師自身、家長、和社區成員等各方面的力量,以充實到幼兒教育中來,并根據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當然,要做到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社會資源,還需要所涉及的“社會資源”的高度理解和鼎力支持。比如在家庭資源的利用方面,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將教室的布置程式化,可以讓家長和家具加入到幼兒園、班級中來,特別是小班的孩子,對家庭和家長的依賴性還較強,我們完全可以效仿國外幼兒園的一些做法:允許家長到幼兒園或班級中,以 “義工”名義參與教育活動和教學管理,甚至可以允許家長將暫時不用的家具、家庭用品放到
幼兒園特定的環境或班級中(如XX角),以增添幼兒園中的家庭氣氛。這樣,既可使幼兒對家庭和家長的依賴性大幅度降低,還能增強幼兒園和班級的溫馨氣氛,同時還可以增進教師和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間的情感,讓孩子感到老師是家庭成員的延伸,進而更大幅度地提高幼兒教師的親和力。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親和力所起的是主導動力的作用,道理很簡單,很難想象有哪位學生家長、社會成員會心甘情愿和一位蠻橫、獨斷、暴躁的幼兒教師交往。
總之,幼兒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做為教師,我們應當用我們的真情,用我們的愛心,用我們的執著,秉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原則,結合本地、本班的實際情況,立足于自己的實際基礎,根據教育活動的需要,結合我們的風土人情和各方面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和調動一切可供利用之資源,建立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學體系。同時,我們還應在不同程度上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親和力,并投入全部愛心和責任心,處處留心,時時在意,使幼兒園、班級成為我們教師和幼兒共同的溫馨的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園為家,以教育為已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的投入和付出,真正做到一言一語皆用心,一顰一笑總關情。
篇6
對于現今社會中總有些人因為自己缺失的點點文明禮儀讓國人在世界的舞臺上屢屢失態。正是因為這樣的點滴時常發生,促成了為期兩周的“小小禮儀宣傳員走進社區”大班禮儀宣傳員的社會實踐活動。為的是讓在幼兒園學習過禮儀的孩子們走出幼兒園、走出家庭,走向社區、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這些從小學習禮儀的孩子用自身的禮儀規范觸動成年人的內心,讓文明禮儀成為做人的根本,成為社會的奠基石。更讓孩子們在社會實踐中發揮自己禮儀宣傳員的職責,深切的體會到文明禮儀對于人生的重要性,也讓家長以及社會中形形的成年人感受到來自于孩子們的真誠。
【關鍵詞】
幼兒;禮儀教育;禮儀宣傳員;活動方案;課程研究
雨露下我們播撒文明的種子,陽光里我們要扮靚一個春天。就在這樣一個柳浪聞鶯的五月我們的小小禮儀宣傳員——禮儀進社區活動因為一次社會領域的集體教學活動《乘公交車》拉開了帷幕,就像平靜湖面的一絲波紋,雖不起眼卻引起不斷的漣漪。
一、看似平常的一節集體活動,卻觸發無限的思考
在教學活動《乘公交車》時,有這樣一幕情境:孩子們站在“站臺上”準備有序的上車了,依依突然從后面插到了隊伍的最前面,“依依,你為什么插隊?”“恩。我想先上車。”“你這樣做對嗎?”依依低低的咕噥著:“我看到人家也這樣的。”“那你告訴老師,你看到什么了?”“老師,有一次我和媽媽在站臺乘公交的時候,人特別多,我就和媽媽排隊等車,當車來了我們準備上車的時候一位阿姨突然沖到了我們的前面就一個人先上了車。”孩子的回答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孩子們在幼兒園習得了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但是社會大環境給孩子們帶來的困惑是我們所不能夠很好的解決的。只有通過全社會共同的不懈努力,我們的孩子才能夠將在幼兒園形成的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堅持到底。為了讓文明禮儀之花在孩子心中綻放得更絢爛,也為了帶動更多的人樹文明講禮儀,我們圍繞“讓我們這些從小學習禮儀的孩子用自身的禮儀規范觸動成年人的內心,讓文明禮儀成為做人的根本,成為社會的奠基石”的課程宗旨,通過讓我們的孩子在社會實踐中擔當禮儀宣傳員,體會文明禮儀對于人生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成人感受到來自于孩子們的真誠。
二、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幼兒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快樂成長
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文明行為做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在孩子們感受到的社區環境、氛圍中我們的文明行為是什么樣的?在孩子們的心里我們應該有著什么樣的文明行為?從這些角度去發現、去認識、去改變。
1.感受禮儀——親子探尋總動員。通過發放邀請函,真誠的邀請家長參與我們的“小小宣傳,禮儀進社區”活動。通過親子聚焦“禮儀進社區,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親子調查“禮儀知識知多少”等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學一學,找一找,填一填完成禮儀知識調查表,看,詳細的禮儀知識讓孩子和家長都沉浸在文明禮儀知識的長河里。
2.走進禮儀——文明禮儀靠大家。我們精彩的禮儀知識競賽在經過海選題征集,班級初賽,班級復賽等層層選撥,我們選撥出最終進入決賽的家庭。他們充滿自信的走上了我們的舞臺,聽他們斗志滿滿的參賽宣言,看他們認真專注的答題,看各班為禮儀知識競賽準備的各種班級特色禮儀表演,看臺下小觀眾的精彩互動以及臺上選手對一個答案熱烈爭論,我們知道禮儀已經在我們小朋友的心中扎根成長,正在開出最美麗的文明之花。
3.宣傳禮儀——我是小小禮儀宣傳員。讓孩子在宣傳禮儀中成長,讓文明前進一小步,讓社會前進一大步。家長在活動中感動,孩子在宣傳中收獲,人們在禮儀中成長。*禮儀宣傳員街頭宣傳。瞧,陽光明媚的早晨積極參與的孩子們穿著統一的服飾,帶上了“小小禮儀宣傳員的”綬帶,扛上幼兒園的園旗排著整齊的隊伍乘坐公交車來到了商圈的購物廣場前向路過的行人們真誠的宣傳禮儀知識。*禮儀宣傳員街頭采訪。“阿姨,打擾您一下,您在結賬的時候會和顧客說哪些文明禮貌用語呢?”“叔叔,您現在有時間嗎?請問您知道哪些文明禮儀行為嗎?”“叔叔你好,請問你在生活中會用到哪些文明禮儀呢?”小朋友采訪時的一句句提問簡潔明確,文明禮貌用語恰到好處。*家長寄語。“禮儀要一直做下去,這些學過禮儀孩子真好,我們的國家也曾是禮儀之邦,可是幾千年的變化與動蕩,讓我們的名族不小心弄丟了禮儀,現在我們正要從新撿回禮儀這張重要的名片,讓我們在世界的舞臺上抬頭挺胸,讓中華名族這個名字變得更加響亮。”這是一位家長在我們的課程活動結束之后我們的一位家長真誠的感慨。
三、水面趨于平靜,漣漪不斷散開,只因禮儀是做人的根本要素
1.全員參與,佳作評出。優秀的作品難分伯仲,我們大班幼兒相互評選出了許多優秀的禮儀手抄報。禮儀知識人人熟知,在我們的禮儀知識競賽中涌現了許多禮儀知識達人。
2.換年級研究,資源共享。在課程實施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實踐經驗,好的課程年級之間可以根據年齡稍作調整并互換交流,資源共享,更能拓展孩子的視野,讓更多的孩子感受禮儀的力量,也讓課程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精致。
四、結語
藝術的天賦、超群的思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擁有,但是好的文明道德品質卻是可以從小培養,并可以一生擁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做起。
參考文獻:
[1]姚寧.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甘肅教育,2015(11).
篇7
關鍵詞:禮儀教育;幼兒教育;素質教育
一、利用日常生活,熏陶幼兒美好的心靈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幼兒大多數時間待在幼兒園中,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感情豐富等特點,日常生活中從情感教育入手,貫徹“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力求禮儀教育日常化、實用化。如,入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打招呼;能友好地和同伴相處;能文明用餐;能安靜入睡,不影響他人睡眠等。再如,幼兒和老師一起動手用濕毛巾擦拭自己的小椅子、抹桌子、窗臺;給自然角的種植物澆水,給小兔喂食;記錄氣象日志;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關心集體的行為。每天做早操,每逢周一奏國歌、升國旗,全園幼兒立正、行注目禮、唱國歌等,加強思想道德認識。平時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對幼兒進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愛護公物的教育,讓幼兒在心中種下愛和尊重的種子,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教育活動
重視為幼兒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在實踐中體會禮儀行為的意義。我們可以結合禮儀教學內容,把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利用幼兒喜歡的教育教學形式進行幼兒游戲化教學。兒歌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通過幼兒與家長和老師討論,收編內容,知道禮儀都有哪些行為,也了解禮儀給生活帶來的快樂。例如,為了加強幼兒的禮貌教育,引導幼兒說不同的禮貌用語,在“逛超市”游戲中,要求“營業員”面帶笑容,熱情接待,會說“你好,請問想要什么?”顧客會說“謝謝,麻煩你了”,在“娃娃家”開展“會客”游戲,讓幼兒學會說“你好,請進,請坐,請喝茶”。通過禮儀游戲活動,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使幼兒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另外,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同樣可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如,手工課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兒借東西用,像剪刀、膠水等,我們要求幼兒在借東西時要講禮貌,要向對方說“謝謝”;不小心把別人的作品弄壞了要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請幫幫我,謝謝”。幼兒不但在操作活動中得到了鍛煉,還懂得了一些禮儀方面知識的運用。
三、針對幼兒的個性差異,禮儀教育人性化
目前幼兒園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不良個性品質。如,自私、愛發脾氣、任性固執、聽不得批評、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愛惜公物,遇到困難愛哭等。因此,對獨生子女幼兒進行禮儀德育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禮儀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這是一個漸進而漫長的過程。由于家庭教育環境和方式不同,家長們對教師的教育方式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了解幼兒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從小在家庭里學習與人交往,學習對人、對物的態度,在家長和家庭社會關系的熏陶、感染下,逐步培養起禮儀品德和行為舉止的習慣。幼兒生活在社會中,社會的風尚、習俗也熏陶和影響幼兒。
禮儀教育要全面充分、正確地實施,必須要加強家園聯系,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向家長宣傳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從思想上重視禮儀教育,積極參加到幼兒園禮儀教育中來,共同實現家園共育的目的,同時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如,幼兒和社區中的爺爺、奶奶共同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可進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只有家長、教師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調節作用,才能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禮儀品格和道德行為習慣。
另外,幼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對幼兒的教育影響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兒園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則相反,孩子就會迷失方向,失去正確的是非標準,所以幼兒園的禮儀教育及其他教育活動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
篇8
幼兒教師專業倫理可以說是幼兒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倫理規范和行為準則,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艾森伯格認為:“當一個工作團體對其服務對象的權威或影響力愈大時,倫理就愈重要。”[3]一般而言,受教育者越弱小,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具有的權力越大,就越需要內化的約束力,教育者的專業倫理就越重要,以免形成權力濫用。對于幼兒園3~6歲的幼兒來說,幼兒教師對其影響非常大,無論是體力、生理、心理還是價值觀。相對于人生的其他階段而言,幼兒處于身心發展的最初階段,不僅身體需要保護養育,而且在心理上也十分依賴教師,教師是他們模仿學習的對象,在此過程中他們幾乎意識不到教師的不當言行,更不用說改變或修正教師的不當行為,除非教師覺察并修正自己的行為。由于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幼兒教師職業地位和角色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教師比其他學段的教師更需要專業倫理的指導。幼兒教師專業倫理能夠對內規范幼兒教師的專業表現,對外保護受教育者的權益,進而提高社會對幼兒教師職業的認同。
二、專業倫理的失范: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掣肘
在當今國家與社會普遍重視學前教育的大好背景下,學前教育迎來了自己發展的春天。[4]但是,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歷史遺留的問題過多,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尚停留在表面上,其核心在于解決“入園難”問題。可以說,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筆者認為,學前教育的發展有賴于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而幼兒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缺乏內在動力和強大的精神支持,專業倫理趨于衰弱,乃至一些失范現象頻頻出現。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導致幼兒教師專業倫理失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政策不健全
雖然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同屬于基礎教育,但政府對兩類教育的投入比例差異很大。可以說,幼兒教師勞動貶值是我國長期實施有差別的教育政策和教師政策的結果。目前我國幼兒教師的身份不明確、職稱不獨立、編制設置不全、工資待遇差、同工不同酬等現象已經嚴重制約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國家督學龐麗娟做客人民網時指出:“幼兒教師身份、地位需要明確。有身份有地位了,編制就能夠保障。編制則意味著基本工資、社會保障等。”[5]我國現有幼兒園專任教師中有事業單位編制的比例很小,即使是在編的幼兒教師,其所用的也是中小學教師的編制形式。我國《教師法》基本上只保護公辦學校在編教師,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保護非編幼兒教師,這一政策傾向使得大量幼兒教師身份模糊、認同困難。[6]另外,學前教育既沒有國家層面統一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也沒有統編規劃教材。這些現象的長期存在導致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主動性積極性低,甚至對其教育對象很難產生深切的關愛與關注。
(二)幼兒教育改制市場化
最近十年以來,在“教育產業化”口號影響下,我國學前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幼兒園改制,將學前教育拱手交給市場。為了解決“入園難”問題,全國上下的私立幼兒園遍地開花,如何有效管理這些幼兒園至今沒有相關的法律加以規范;大批公辦幼兒園紛紛被停辦、被拍賣;大批幼兒教師被迫下崗、失去編制。據浙江省教育廳2006年3月《教育工作簡報》披露,全省近幾年公辦幼兒園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民辦園占幼兒園總數的90%,其中有64.73%的幼兒在民辦園就學。[7]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資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暴露無遺,先進的教育理念異化為招攬生源的廣告牌。可以說,幼兒改制過度市場化的逐利性已經嚴重影響到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影響幼兒教師自我認同感。
(三)專業與服務理念未落實
有學者提出,教師專業倫理建設應該突出兩個核心理念,即專業和服務的理念。[8]專業的理念要求幼兒教師按照“專業”的屬性和要求去確立具體的倫理規范,強調自主與自律兩方面的核心內容。服務的理念要求幼兒教師樹立服務意識,以“服務學生”為本,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獲得最充分、最全面、最自由的發展。最近,電視媒體曝光了多起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分析這些令人發指的事件,我們發現幼兒教師專業與服務意識不健全是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虐童事件中的幼兒教師們首先不具備專業精神,因為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兒童的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以及養成一定的自理能力。[9]其次也沒有將服務學生、關愛學生的宗旨進行貫徹。幼兒園兒童享有一個快樂充實的童年才是幼兒園教育的根本價值所在。當然這些事件發生背后和整個社會民眾功利的心態、急于求成的想法是分不開的,甚至可以說它也反映了社會道德失范的一些真實面目。
三、專業倫理的重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幼兒教師專業倫理既是社會對幼兒教師教育的要求,更應該成為幼兒教師主動追尋并將其貫徹到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內在動力。幼兒教師專業倫理建設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它需要多方努力,通力合作。只有如此,才能建立相對完善的幼兒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從而推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一)制定政策,健全幼兒教師專業倫理的保障制度
幼兒教師專業倫理的發展需要組織化、制度化的外在保障。如果缺乏相應的保障制度,缺少對嚴守幼兒教師職業倫理規范者的激勵機制和對不遵守倫理規范者的懲罰措施,幼兒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就可能成為一紙空文。以教師專業化水平較高的美國來說,早在1929年,即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成立之后,就通過了《教學專業倫理規范》,此后每隔10年修訂一次。1975年,美國全國協會在訪談調查研究基礎上,對其專業倫理規范的結構和陳述做了重大修改,通過了《教育專業倫理規范》。該規范除了在序言中強調“教育工作者承擔維護最高倫理職責的重大責任”等內容之外,還詳細規定了教師必須履行的對學生和專業的16條承諾(各8條)。[10]所以,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制定并健全幼兒教師專業倫理的保障制度。這一機制應強調自律與他律相結合。一方面,充分發揮幼兒教師專業倫理的激勵作用,使幼兒教師具有加強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良好的自律精神。另一方面,發揮教師團體、教育督導機構的監督作用,加強對違規幼兒教師的懲罰力度,防范幼兒教師違反專業倫理規范行為的發生。
(二)嚴格要求,建立幼兒教師專業倫理規范體系
筆者認為,專業倫理規范是所有專業的標志之一,雖然專業倫理規范不能保證專業人員的倫理行為一定符合倫理規范,但是一個專業如果缺少專業倫理規范,那么可以肯定地認為該專業并不重視專業倫理。幼兒教師專業倫理規范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德性”與“規約”相統一。德性指的是品德素質一般要求,而規約則是針對幼兒教師專業行為的具體要求,既要追求教師專業倫理的共性化要求,又要體現教師專業倫理的個性化需求。其次,“專業”與“服務”相統一。既要體現幼兒教師專業的專業性,不能是一般倫理規范在幼兒教育領域簡單的“復制”,又要強調幼兒教師專業的服務性,不能是遇到問題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再次,現實性與前瞻性的統一,既要植根于我國的教育國情,同時又要體現其發展性。最后,制定程序民主化。臺灣學者郭玉霞認為,專業倫理準則是專業人員透過專業組織所發展出來的,不是外行人或行外組織或機構強加其上的,但同時家長、相關單位都能有參與的管道。[11]
(三)整合資源,重視幼兒教師專業倫理教育的一體化
現代教師教育分為三個階段:職前教育、入職教育和在職教育,并且這三個階段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因此,只有重視教師專業倫理教育的一體化,并針對各個階段的特點和問題開展針對性教育,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師專業倫理素養。第一,職前教育是專業倫理形成的初始階段,“專業倫理必須有專業知識和技術作為支持。若無專業知識和技術,行為就會魯莽,甚至傷害所要對待的生命或社會”。[2]因此,在職前教育階段必須改革幼教師范生教育課程結構,確立以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為中心的課程觀,增設倫理教育課,使師范生掌握教師專業倫理的內涵、原則、規范及其相應的理論基礎。通過幼兒教師專業倫理教育培養師范生專業自主性、專業認同感、專業服務意識等。第二,入職訓練是專業倫理具體實現階段,新教師接受專門的專業倫理教育,進一步強調倫理的重要性,指導幼兒教師在解決具體道德問題時履行教師專業倫理規范,促使幼兒教師將專業倫理的基本準則和要求內化為自身品質并外顯到實際行動中。第三,職后教育是專業倫理成熟階段,而職后的專業倫理教育需要教師很好地運用規范的培訓教育,不斷更新價值觀,以有利于教師專業倫理行為的成熟。幼兒園要經常開展專業倫理教育,提高幼兒教師倫理修養的自覺性,引導幼兒教師結合自身的專業倫理知識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進行反思,讓幼兒教師在自我反思中培養專業倫理自律精神。
(四)多方配合,構建相應的社會文化支持系統
篇9
2、培養幼兒從小誠實待人的好品質。教學重難點:讓幼兒知道誠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動準備:音樂《誠實的好孩子》、幼兒用書、ppt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1、小朋友,在剛才的音樂里面你聽到了什么?
2、歌曲中發生了什么事情?
3、那生活中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你是怎么做的?
二、欣賞故事
1、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個好聽的小故事,要求你們都要認真傾聽并思考,等下看誰能回答老師的問題。2、故事里面發生了什么?(幼兒自由表述、講述)
師小結:誠實是美德,不誠實的人是不受到小朋友歡迎和喜歡,長大了還是不誠實的人是要受人歧視的,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和尊敬,找不到自己的工作,影響自己的前途----因此從幼兒開始,我們要爭取做個誠實的孩子,以后長大了更要做一個誠實的對社會樂于奉獻的人。
三、禮儀三字經
講誠信,人人夸,做不到,不亂應,
勇認錯,不掩飾,不吹牛,不說謊。
四、活動延伸:播放配有錄音的課件(手捧空盆的孩子)
篇10
關鍵詞: 合作 交往 幼兒 教師 家園
“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是時代賦予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因為未來社會是一個合作與競爭并存的社會。只有學會與他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著名的歐洲心理分析家阿德勒說過: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作之道,他必定走向孤僻,并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展。因而,合作能力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兒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幼兒時期正是合作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對幼兒進行合作訓練的最佳時期。
一、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創造幼兒合作的機會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會一起游戲、學習,如一起玩桌面游戲、搭積木、畫畫、看書、玩區域游戲,等等。于是我有意識地利用這樣的機會,為幼兒創造、提供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游戲的機會,促使合作行為的產生。如在幼兒戶外活動中,碰到幼兒鞋子掉了只會找老師或者干脆大哭的情況,我就讓能力較強的幼兒“幫忙”;在進行語言活動時,我讓幼兒間結伴進行講述、續編故事、情境表演、分組朗誦比賽等;科學活動時,讓孩子在操作過程中相互承擔角色,交換材料,相互檢查、相互協作;體育活動時,開展各種相互合作的活動,如接力比賽、拔河比賽等;藝術活動中的歌舞表演、節奏樂等,都是培養幼兒相互交流、合作能力的好途徑。特別是在區域活動、角色游戲中,幼兒可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礎上進行游戲;在日常活動中,常讓幼兒共搬玩具筐、互系扣子、互疊被子,還有大帶小等交往活動,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學習與實踐合作的機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嘗試合作。
二、通過活動,教會幼兒如何合作
3~6歲的幼兒不知如何合作,遇到需要合作的情景時,不會自發地表現出合作行為。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如何合作的方法,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如在玩點心店的游戲前,我先讓幼兒一起商量,分配角色,誰當營業員,誰負責做點心等,然后分工合作。當他們在游戲過程中遇到矛盾時,引導他們如何解決;當游戲材料不夠用時,讓他們學會相互謙讓、輪流或者一起使用;當同伴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們用語言、行動幫助他人;當自己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時,能夠主動向其他小朋友尋求幫助,等等。同時教師教給幼兒一些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如教他們怎樣傾聽別人說話,如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向他人說謝謝和抱歉,如何向他人提出請求,當然要學會統一當前不同意見等。只要沒有危險,我們就應放手讓幼兒自己處理矛盾與沖突,讓幼兒學會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小矛盾,在適當的對話中,幫助幼兒學會堅持自己的意見和接納別人的意見,最終達到協調的目的。教師應減少限制性要求,多使用鼓勵性語言,盡量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促進幼兒相互間友好相處。通過以上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助幼兒逐漸懂得合作的方法,學會更好地合作。
三、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
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動就是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可逐步擺脫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教師應充分挖掘游戲本身的優勢因素,多途徑培養幼兒合作行為。幼兒通過游戲中的合作,往往會產生很多積極愉快的結果:活動的成功,事情的順利完成,彼此之間友誼的增進。這對鞏固和強化幼兒合作行為,進而產生更多合作行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這種積極效果幼兒自身往往不會明顯地感受到,因此,每當我看到幼兒能與同伴相互配合時,如相互間友好配合地玩耍或者協商問題,抑或者給予他人幫助時,就及時引導幼兒感受合作的成果,體驗合作的快樂。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幼兒合作的內在動機,讓幼兒知道這樣的開心是通過相互合作、互相幫助得到的,從而讓幼兒的合作行為更穩定、更自覺化。
四、在一日活動中及時對幼兒進行鼓勵和引導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我注意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當幼兒與同伴合作學習或游戲時,能表現出較好的合作行為,就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口頭贊美“你們倆配合得真棒”。老師贊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微笑的神情,以及對孩子親切的點頭,摸摸孩子的頭、對孩子豎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勵,能夠更好地強化幼兒的合作動機,愿意自覺地、更多地做出合作行為。而對于那些平時比較內向、不太善于表達、缺乏合作意識的幼兒,給予適時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如“你們可以商量一下啊!”“你們都想當媽媽,沒有爸爸,不能玩了,怎么辦?”“一個娃娃,兩個人都想要,該怎么辦?”“你也想玩這個玩具啊,那你和她說說,咱倆一起玩,看看她會不會答應!”“你可以幫他一起搭!”如果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仔細觀察幼兒,對幼兒進行積極的鼓勵和適宜的引導,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就會逐步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高。
五、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與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首先,幼兒園教師可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指導幼兒家長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技能。
1.克服幼兒的攻擊性習慣。在幼兒園進行游戲的時候,經常有幼兒間發生矛盾,如打架和爭吵等。有些家長怕孩子吃虧,就向孩子灌輸“別人欺負你,你一定要欺負回來”等意識。這樣導致發生矛盾時,幼兒只會用打架解決。因此,父母在平時的教育中,要注意引導孩子在遇到矛盾時,要與同伴想辦法解決。這樣不僅避免幼兒間打架行為的產生,還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具備理智地對待突變環境的能力,能更好地適應將來的生活,成長為一個寬容、有修養的人。
2.克服幼兒“以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如有意識地讓孩子拿自己的東西與他人分享;在玩游戲時,提醒孩子邀請他人一起游戲;家長要避免說“這都是你的”之類的話等,讓孩子經常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3.用規則游戲引導幼兒形成規則意識。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在與大人的交往中,經常表現得很任性,不能遵守游戲規則。因此成人和孩子游戲時,要特別注意按規則進行,讓孩子從小養成規則意識,減少在與同伴合作交往中的沖突。
4.家長鼓勵幼兒多與他人交往。家長在平時生活中,要多帶幼兒進行戶外活動,多鼓勵幼兒與同伴交往,多創造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