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建設范文

時間:2023-03-21 10:45: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完善制度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完善制度建設

篇1

在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的通知〔國發辦(2003)3號〕文件中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定義為: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這個定義突出了政府組織和支持的角色,強調農民自愿參加,籌資方案多樣的原則和方針。相對于建國后到農村財政體制改革以前這段時期我國實行的農村醫療制度,新農合被賦予了更新的內涵,其表現為確立了政府的主體地位,明確了政府部門組織、引導、支持的責任;強調農民自主自愿參加,賦予農民知情、監管的權利:以大病統籌為主,以縣為單位統籌。

二、新農合中政府職能缺失的表現

1.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新農合資金來源穩定是新農合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2008年3月,各級財政對參合農民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年每人80元,農民個人繳費由每人每年10元增加到20元,參合農民的年人均籌資標準達到100元。雖然籌資標準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障需求。政府資金在合作醫療中占主體地位,相應的應當承擔更多責任。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出資偏少,地方政府的財政補助成為主體。這一情況表明,中央政府在新農合籌資中承擔的經濟責任很不夠,這不僅會影響新農合的籌資水平,也會影響地方政府對新農合項目建設投入的積極性。

2.政府在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分配過程中政策導向上的失誤由于存在醫療衛生服務主客體之間信息不對稱,產生了在醫療資源在配置過程中的逆向選擇問題。我國以往的醫療資源配置主要以二元結構為主,政策、資金和人力資源主要向東部地區和中部主要城市流動,占全國總人口85%的農村人口只占有約30%的醫療衛生保障服務。農村衛生資源稀缺,并且得不到補充。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扶持大城市大醫院,使得農村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水平與之差距越來越大,這種結構性矛盾引發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效率水平低下,農民大病不得不選擇城市醫院治療,甚至放棄治療,直接導致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發生。

3.各級政府部門權責不清、職能錯位現象嚴重現階段我國新農合的管理體制采用的是委員會制的組織機構,由農業、財政、衛生、教育等中央各相關部委成立新農合部級聯席會議,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成立由各相關部門組成的新農合協調領導小組負責本地區的醫療事宜,各縣也成立了由縣相關單位參與的新農合管委會負責本縣的醫療事務。這種組織結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農合工作的開展,但也有幾個突出問題。第一,從國外相關管理體制來看,新農合屬于社會保障范疇,應當劃歸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管理。第二,現有的管理體制造成醫療服務提供者也是農民權益維護者,利益的矛盾使得衛生部門不可能完全履行自己的責任,農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三,委員會制度使得各部門聯合辦公,極易發生多方共管、行政真空、權責不清、協調困難、行政效率低下和行政成本高昂等問題。

4.缺乏長期有效的監管機制G•布羅姆(1999)指出:“缺乏監督的衛生服務市場常常是低效的,并且是不公平的。”目前,由政府職能缺失導致的新農合監督機制不健全主要體現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基金監管機制缺失。基金管理是新農合制度管理的核心,是影響全局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基金的籌集、結存和使用環節上大都存在貪污挪用的風險,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第二,社會監督流于形式。政府職能部門對社會監督不重視與農民監督意識的缺失導致社會監督名存實亡,政府對社會監督受理制度建設的遲滯與對農民社會監督理念宣傳不到位,是導致此種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

三、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中政府職能優化的途徑

1.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拓展宣傳渠道一項政策是否能夠推廣首先取決于宣傳是否到位。廣泛而深入的宣傳是新農合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有助于讓農民認識到參與新農合的意義,引導農民改變陳舊過時的思想,接受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助于農民樹立健康風險和醫療風險的觀念,增強其參合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有助于農民在思想上將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相結合,提高農民的思想覺悟。政府作為宣傳主體,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政府掌握的信息平臺強化新農合政策的宣傳,使得更多的群眾了解政策,積極參與,使新農合工作更加公開透明,消除農民對政策的疑慮,減少政府部門在工作中的阻力和困難。其次,要豐富宣傳內容。政府在宣傳過程中應當注意強調新農合的性質、意義和具體操作步驟,讓農民了解就診和轉診過程,公開起付線、封頂線、用藥范圍、補償比例和監督方式,切實保障農民的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再次,要拓展宣傳渠道。政府應當重視基層干部的入戶宣傳作用,讓基層干部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提高政策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程度;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信息載體,對不同層次的農村受眾強化影響;鼓勵和支持城市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對參合農民免費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讓農民切身感受參合的好處。

2.加大財政投資,強化中央政府主導地位中央政府應當加大對新農合的財政投入力度,強化中央政府的主導地位,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中央政府占有豐富的稅收資源,掌握國家的貨幣資源和人力資源,是國家決策的制定者和者,有能力對政策進行大規模投資。從社會責任來說,中央政府分散社會風險的能力較強,必須承擔主要的責任。在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具體操作中,應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環境迥異,發展程度差距較大,在進行資金投入時要把中西部經濟較不發達的地區作為重點,尤其是要做好保證貧困地區的資金保障工作。第二,保證對新農合財政投入的持續和穩定,中央財政的穩定投入可以吸引各種社會資金進入新農合領域,可以推動當地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3.理清職能部門權責關系,明確責任在治理職能部門權責關系的問題上,政府應與時俱進,及時對發生的新情況作出準確的認知和判斷,調整政府部門內部秩序,優化對新農合工作的組織管理。在中央政府層面應將新農合管理機構劃歸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一直以來,中央都把衛生行政部門作為主管部門,全面統籌協調新農合工作。從政府職能的劃分來看,這種做法值得商榷,新農合屬于社會保障的范疇,將其納入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在地方上應將新農合的管理部門獨立出來,縣鄉一級建立新農合工作管理辦公室,直接向上級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從而使新農合基金作為專項資金使用,減少了基金流失的風險,避免了多頭辦公的問題,有利于政府部門專業化、規范化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行政問責的實施。

篇2

關鍵詞:加強 民營企業 信用 制度建設

1 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相比國營經濟,更加靈活多變,可以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同時還具有創新性,是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的主體,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民營經濟是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它很好地適應了市場經濟的特點,具有經營方式活、生產效率高、責任劃分清的特點。與此同時,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民營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著一些缺陷與不足,主要表現為:起步低、規模小、資金不足以及缺少長期規劃和全局眼光,另外,很多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不當,融資渠道過于單一,產品科技含量較低。

2 加強民營企業信用制度建設的必要性

當前的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如果缺乏信用制度,就無法進行融資,保證資金流通,維持正常的運營。在我國的市場化經濟中,要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保障企業發展,主要依靠銀行業提供資金支持,在此情況下,民營企業的信用制度應運而生。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不僅能簡化貸款程序,降低成本,還能有效地避免以往因信息不對稱,造成貸款無法追回的情況,有效降低風險。

以前,很多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常會遭遇融資難、融資慢、融資少的困境,很多項目因資金短缺而停擺,企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相比一些大企業,如國營和外資企業等,民營企業發展水平還不成熟,沒有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優勢,無法應對市場經濟下的種種考驗。同時銀行業對其存在不信任,常會為了降低經營風險,謹慎放貸或者拒絕貸款。民營企業的資金缺口非常嚴重,融資方式單一,多依靠民間借貸的方式維持企業運營,嚴重的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建立信用體系,對解決當前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意義重大,一方面,建立信用制度可以為銀行掌握企業信息,提供貸款方案提供信息方面的保障。通過建立企業信息數據庫,了解企業的經營和信用情況,大大節省了以往調查的時間,減少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另一方面信用體系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企業可以通過自己的表現,維護自己的信用度,樹立良好的企業信用形象。信用體系可以把企業的良好表現記錄下來,同時,一旦企業做出不誠信的行為,信用體系也要隨時記錄。總而言之,每個企業的信用體系一直處于變化之中,企業必須用自己的良好表現贏得銀行方面的認同,才能增加融資機會,為自己的發展爭取自己支持。同時銀行還要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貸款方案,決定貸款額度和償還時間的長短,為企業的誠信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積極促進企業的信用制度建設。

對此,加快民營企業的信用制度建設,是當前發展民營經濟,拓寬融資渠道,確保企業高速發展的必要手段。我國目前現行的融資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管理過死,手續繁瑣,與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嚴重不符,民營企業資金周轉較快,對資金需求較急,因此,就綜合分析來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加快建設民營企業的信用制度勢在必行。

民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就業機會、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對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①加快建立健全民營企業信用機制。要想建立起一整套完備的企業信用機制,首先要建立企業信息庫,將各個企業的情況如實記錄其中。其次還要建立相應的信用評價機制,依據一定標準,制定評價規則,規范企業的信用行為。②拓寬融資渠道,推動融資方式多樣化。運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宣傳,對于一些自主創新,發展良好的民營企業給予適時的優惠政策,采用多種方式為他們拓寬融資渠道,促進直接融資。③完善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機構,促進運轉快捷。隨著民營企業的制度改革,要為民營企業構建“貸款品種多樣化、融資手段多元化、服務范圍廣泛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做到一般貸款與專項貸款服務相結合,實現貸款品種多樣化。金融服務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實現服務范圍廣泛化。④探索建立風險投資新機制,拓展發展渠道。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活力的中小型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它把資金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科技項目及其產品開發領域,以期在促進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過程中獲得資本收益,是一種有組織的中介方式。

此外,在民營企業的發展中,還要積極拓展發展渠道,主要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一是設立當地較大規模的創業投資基金;二是利用國家下撥的創業投資基金;三是利用國際風險投資基金;四是設立專門以投資民營企業為目標的投資基金,支持更多的民營企業創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光.本溪民營企業信用制度建立的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4(05).

[2]林若楠.企業信用制度與企業社會責任標準[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8(01).

[3]彭曉娟,魏紀林.論我國中小企業信用制度的建設[J].甘肅社會科學,2012(05).

[4]林鈞躍.論企業信用制度建設[J].中國標準化,2009(09).

[5]劉興開.論我國企業信用制度建設[J].經濟師,2006(12).

篇3

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點,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實現小學教育的綜合發展,必須要重視后勤管理的教育,后勤管理為推動學校的綜合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后勤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后勤教育的發展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要不斷提高對后勤管理的重視程度,為校園的和諧發展發揮基礎性作用。

一、當前小學后勤管理存在的問題

后勤管理是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當前,我國的小學教育階段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基礎課的教育中,從而忽略了后勤管理。一些領導認為把學生成績抓好了,就實現了學校教育的目的,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后勤的管理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另外,學校為了節約開銷,對后勤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重視,從而阻礙了學生文體素質的培養。

2.學校后勤管理系統存在一定的漏洞

由于學校對于后勤管理的疏忽,導致后勤管理系統存在一定的漏洞。首先,由于學校沒有制定相關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呈現松懈的狀態,也為工作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使后勤制度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管理。其次,有一些學校沒有設立相關的后勤部門,致使學校后勤管理工作混亂。最后,由于后勤部門管理松懈,后勤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從而影響了后勤的綜合管理。

3.學校后勤管理人員的整體水平不高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后勤管理制度才被人們重視起來,受傳統管理思想觀念的影響,學校不重視后勤的管理,導致了后勤人員的整體水平偏低。首先,由于學校綜合條件的影響,后勤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素養,通常都是由其他課程的教師臨時擔任,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強。其次,在人員任用方面,沒有聘用相關專業的人員,大多都是職工家屬等,導致整體素質偏低,思想意識淡薄,缺乏責任感。最后,由于后勤部門的人員流動性較小,導致人員年齡偏大,不能夠及時接受和實施新的思想觀念,這些都阻礙了后勤管理制度的發展。

二、加強后勤綜合管理的對策

1.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是后勤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后勤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途徑。在管理制度制定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制度的執行能力,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要落實崗位職能分離制度,使每個管理人員的工作分工明確,并實行獎懲制度,保證管理人員工作的效率和工作執行能力的提升,確保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同時,要對管理人員灌輸競爭意識,實行優勝劣汰的方法,定期對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考察,表現好的予以表揚,表現不好的采取淘汰的形式,通過這一方法的運用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也使后勤的工作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建設后勤綜合管理系統

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后勤的管理水平,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后勤綜合管理系統。首先,根據學校現階段管理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管理系統的內容,這樣制定出來的管理制度才會有據可循,能夠為后勤的有效管理提供前提條件,并實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使原來以人為管理主體的形式轉化為制度管理,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修訂,提高了師生的組織紀律性。其次,應該設置后勤管理中心,形成一個獨立的管理部門,這樣更能夠增強后勤管理的權威性,也有利于后勤工作的有力開展。后勤制度應該根據新時期的要求而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以保證制定出來的制度適合學校當前的發展。只有后勤管理部門與學校其他部門有機統一,才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基礎的保障。再次,應增強后勤部門對學校管理成本的監控,建立資金審核體系,對學校的成本進行綜合的審查,以保障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資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資源配置的最大利用率和最大使用化。最后,應該建立嚴格的財務審核制度,對于學校經費的使用情況應該進行詳細記錄,明確每項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情況,以保證資金的可追溯性。同時還要對各項資金的明細實行透明化的制度,保證資金使用的合理性,為后勤管理部門的工作提供保障。

3.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

要想使小學后勤工作順利開展,必須建立一支高水準的管理隊伍,通過對管理人員的選拔和定期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從根本上提高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為小學后勤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定期的崗位培訓和完善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形成良好的綜合管理水平,不但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保證,也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條件。

三、結語

篇4

關鍵詞:反傾銷 內部控制建設

在反傾銷調查中,出口產品一旦被裁定存在傾銷,在未來出口時,將會在繳納一般進口稅的基礎上,被征收附加稅,即反傾銷稅。如果出口企業應對不力或不應訴而被裁定高額反傾銷稅率,就極可能出現國外市場萎縮,甚至丟失市場的后果。無論是反傾銷調查應對速度,還是所提供信息的質量,都是企業內部控制運行情況的外在反映。構建滿足企業應對反傾銷需要的內部控制體系是提高我國出口企業應訴率和勝訴率的當務之急。歐盟和美國作為我國重要的出口市場,是對我國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的主要經濟體,本文將從應對歐美反傾銷調查的角度,探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一、內部控制在反傾銷應對中的作用

(一)事前預警。反傾銷調查中,產品出口價格在調查期內低于其正常價值,就會被認定存在傾銷。具備反傾銷應對職能的內部控制,可以通過監測產品出口數量、出口價格、所占進口國市場份額變化以及進口國相關產業狀況的變化等,掌握進口國反傾銷動向,在可能被提起反傾銷調查之前,及時向企業發出預警。若企業能主動地、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有效規避反傾銷調查,無疑是上策,如協商交涉無果,企業可以馬上著手做反傾銷應對準備。

(二)有效應對。歐盟和美國調查機構會對符合條件的應訴企業分別裁決,企業要獲得低稅率甚至零稅率,關鍵在于在規定時限內配合調查、提供準確的出口價格以及準確的正常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確保企業及時參與應對。反傾銷調查的每個程序都有規定時限,快速反應是應對調查的一個重要原則。比如應對歐盟反傾銷調查需要在立案公告15日內提交抽樣調查表和市場經濟地位問卷,才有機會被視為案件“合作企業”,避免被征收高額的統一稅率;進口商調查問卷內容更是涉及企業管理、銷售、成本等方方面面,動輒上百頁,一般要求在37日內提交。具備反傾銷應對職能的內部控制,能夠通過密切關注反傾銷信息,準確掌握反傾銷調查程序的關鍵時間點,在規定時間內收集并提交調查所需信息,這是成功應對反傾銷調查的前提。

2.有利于獲得市場經濟待遇。正常價值直接決定反傾銷稅率的高低。歐盟和美國確定正常價值時,根據被調查國家是否屬于市場經濟而區別對待,對于市場經濟國家會以出口企業自身數據為基礎確定正常價值,而對非市場經濟國家主要采用替代國數據。目前歐盟和美國都未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就意味著,如果中國出口企業不能證明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銷售產品,調查機構就可以尋找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比較替代國產品正常價值和我國產品的出口價格,確定傾銷幅度。美國主要從替代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民生產總值等宏觀經濟指標來考慮,經常選擇泰國、韓國、馬來西亞、阿根廷等國家作為我國的替代國;歐盟則更多以替代國相關產業發展水平為衡量標準,經常選擇美國、日本等經濟遠比我國發達的國家作為替代國。實踐中,歐盟和美國選擇的替代國產品正常價值經常遠高于我國產品正常價值,反傾銷稅率被高估,因此,在反傾銷調查中,企業應盡可能爭取獲取市場經濟待遇。

在歐盟反傾銷調查中,企業申請市場經濟待遇時,需滿足五項標準,其中有兩項為會計要求:有一套用于所有場合的,按照國際會計標準獨立審計的財務賬簿;企業的生產成本和財務狀況未受到過去非市場經濟體制的嚴重扭曲,尤其是在資產折舊、購銷、易貨貿易、償債沖抵付款等方面。我國現行會計準則已基本實現國際趨同,但制度安排的完善并不等同于有效實施。比如在歐盟對我國光伏太陽能產品反傾銷案中,就有出口企業因未按我國會計準則規定進行存貨減值和關聯交易信息披露,而無法獲得市場經濟待遇。具備反傾銷應對職能的內部控制,能夠使會計資料、賬簿符合要求,及時發現在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提高企業信息的可信度,增加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待遇的可能性。

3.提供高質量的調查問卷答卷。出口商調查問卷是調查機構確定企業出口價格和正常價值的基本信息來源。填寫調查問卷和后續的實地核查是反傾銷調查的重點和核心。出口商調查問卷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除企業基本信息外,包括被調查產品的生產成本、國內銷售、出口數量及價格等各環節的數據和證據。具備反傾銷應對職能的內部控制,應該對從材料采購到最終銷售的各環節都進行有效控制,真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弊,為調查問卷的填寫提供準確依據。

4.配合調查機構順利開展實地核查。收回調查問卷后,調查機構會到答卷企業進行實地核查,核實答卷信息、查驗原始證據。核查時,出口企業需按要求提供賬本、生產記錄、購銷合同、發票、運輸、保險等原始證據。如不能及時提供有關資料,調查機構有權根據其掌握的其他資料作出最終裁決,而這些資料可能由企業競爭對手提供,通常對企業不利。調查機構在實地核查前一般會提前通知具體核查事項,具備反傾銷應對職能的內部控制,應能全面準備相應問題的填寫依據及背景材料,并在實地核查時做好部門、人員的配合。

二、反傾銷應對視角下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議

反傾銷風險是出口企業不可忽略的外部風險,企業應在遵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前提下,將應對反傾銷調查的職能融入到常規內部控制機制之中,使其成為出口企業運行的一部分。

(一)營造具備反傾銷應對職能的內部控制環境。在以往案件中,不乏有企業對反傾銷調查毫無警覺,甚至在獲知已被提起調查時還認為稅率的確定不涉及企業層面,直至收到“傳票”才開始倉促應對,最終被課以高額反傾銷稅,被迫淘汰出局。由此可見,出口企業要有效防范和應對反傾銷調查,首先需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建立起反傾銷風險管理機制。在組織結構方面,企業應在部門設置上體現對反傾銷應對的考慮,設置相關的內部控制崗位,該崗位人員需具有國際貿易、法律、會計等反傾銷相關的知識,由于反傾銷應對涉及企業采購、生產、銷售、會計、內部審計等多個部門,該崗位應被賦予從相關部門獲得信息的權限。

(二)開展反傾銷應對的風險評估。一般而言,產品出口量急劇增長,出口價格低于國內銷售價格或者低于成本時,產品被進口國提起反傾銷調查的風險會相應增加。出口企業應定期從內部銷售、會計等部門獲得出口產品信息,同時,可通過國內外政府公告、行業協會報告等途徑,收集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成本、價格、銷售等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反傾銷風險分析,評估采取與不采取措施時企業所承受的風險,為企業下一步的反傾銷應對提供決策依據。

(三)實施具備反傾銷應對職能的控制活動。基于成本效益原則,企業可通過對關鍵控制點加強控制,滿足應對反傾銷調查的需求。反傾銷應對要靠證據說話,出口企業首先應加強會計記錄控制,細化各環節的記錄,保存好購銷合同、發票、保險、運輸單據、報銷單等反傾銷應對所需要的原始憑證;設置專門的備查簿,記錄不能在總賬和明細賬中登記的反傾銷應對所需的相關信息,并做好與記賬憑證之間的索引。

出口企業可以重點強化對采購、生產、銷售環節的控制。采購環節是反傾銷調查問卷和實地核點關注的內容之一。如果企業的供應商全部或部分是政府控制的企業,很容易被認定為采購行為不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在申請市場經濟待遇時陷入被動。因此,企業應盡可能采用招標、競價性談判等公開透明的方式確定供應商,保留相關記錄,以利于企業爭取市場經濟地位,即使未能通過審查,也能由此贏得調查機構的信任。生產環節中,成本核算是與反傾銷應對直接相關的關鍵控制點。產品成本是確定正常價值、測算傾銷幅度的重要依據,我國會計準則規定,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而反傾銷認定的產品成本范圍比我國會計準則寬的多,除前述三部分外,還包括銷售費用、一般費用和管理費用,具體而言,包括可分攤到被調查產品上的研發費用、運輸費用、保險費用、廣告費用及包裝費用等。我國目前常規的成本核算制度不足以滿足應對反傾銷的需要,出口企業在日常工作中要細化成本費用的核算,保留完備的材料、耗能、人工費用的原始記錄與資料,還應在備查簿中詳細標注細分至不同規格、種類產品的期間費用,從而能夠快速、準確地分離出口產品應分攤的成本,并能夠對其所做的成本動因選擇進行合理解釋。應對反傾銷調查的另一個關鍵控制點是銷售環節,出口企業一方面應通過控制產品銷售價格和銷售數量,有效防范企業陷入反傾銷調查;另一方面,應在備查簿中詳細記錄出口產品數量、價格、時間、出口產品在進口國的市場份額、加工中轉情況等,以便在反傾銷應對中提供清晰、完整的資料。

(四)建立具備反傾銷應對職能的信息平臺。針對反傾銷防范與應對的要求,出口企業可以在其現有會計信息系統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建立反傾銷應對的信息平臺。該平臺應包括對內、對外兩部分信息。

企業對內信息平臺,應定期從采購、生產、銷售、會計、內部審計等部門獲得資料,了解出口產品的銷售數量、銷售價格、銷售成本、在國外市場所占份額等情況以及出口、內銷的對比等,為反傾銷預警和應對提供信息支持。

企業對外信息平臺包括三部分:國內競爭對手信息、國外競爭對手資料及其所在國信息、潛在替代國信息。一是收集國內競爭對手信息,盡可能避免本國出口企業間發生惡性價格競爭,從根源上降低被提起反傾銷調查的風險。二是通過國外媒體等渠道,了解主要出口國相關政策和可能被提起反傾銷的動態,提前進行反傾銷防范和應對的準備;掌握國外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如果國外生產企業產銷狀況良好,可積極主張國外產業未受到損害(如產業未受損害,即使出口企業存在傾銷也不會被征收反傾銷稅)。三是收集潛在替代國同類產品銷售價格、成本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企業在應訴時迅速判斷反傾銷調查機構的替代國選擇是否合理,如替代國產品正常價值高于我國產品正常價值,出口企業可及時抗辯,積極反證其已具備市場經濟條件或者證明我國與該替代國的差異,促使調查機構對替代國正常價值做出合理調整,避免我國出口企業陷于不利地位。

(五)強化反傾銷應對內部控制監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反傾銷調查機構發現企業有做假行為,會一票否決,不再采信企業提交的信息。因此,出口企業加強對企業控制活動的監控,包括查驗企業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是否齊全、賬務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要求,憑證、發票、賬簿的數據是否一致、是否經過了獨立審計等,有利于確保企業生產經營信息和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和完整,為提高企業反傾銷舉證的采信幾率提供有力支持。Z

參考文獻:

1.劉愛東,趙金玲.我國企業應對反傾銷的會計聯動機制研究――理論框架與研究構思[J].會計研究,2010,(12).

2.金靜.反傾銷會計:研究綜述及進一步推進反傾銷會計研究的建議[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8).

3.孫芳城,楊興龍.基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反傾銷應對策略:以廈華為例[J].財務與會計,2009,(5).

篇5

【關鍵詞】社保基金,有效監管

眾所周知,社保基金是廣大參保者的“活命錢”,是社會保險體系的物質基礎,是社會保障體系正常運行的先決條件。近幾年來,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日益擴大,統籌層次不斷提高,社保基金的規模也以驚人的速度逐年增長,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五項社保基金的收入每年的遞增都在20%以上。如此龐大的規模,如此空前的流量,給監管工作帶來的要求更高,壓力更大。因此,管好用好社會保險基金,對社會保障部門來說,就意味著責任的十分重大。可是,社保基金的監管,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僅是社會保障部門的一項簡單的管理性的工作,它需要的是政府各個部門的齊抓共管和各司其職,還需要全社會的全方位監督。為此,我認為社保基金的有效監管和有效營運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完善社保基金的管理制度。

由于新的《社會保障法》還沒有出臺,而現有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暫行辦法》又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因此,很有必要對其進行修改的完善。修改的目標:應從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管出發,讓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更加公開化,更加透明化,操作更加規范化。修改的內容: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社會保障基金的收繳、社會保障基金的營運(如投資規模、領域、方式等)、社會保障基金的發放(如發放的機構、方式等)、違反相關規定所應受到的處罰、監管機構失職應承擔的責任等。與此同時,還應盡早制訂《社會保障法》,對社會保障的范圍、險種、費基,對社保基金的征收、發放、管理、投資等作出明確規定,這樣,我們的社會保障基金就能夠在籌集、管理和營運方面做到有法可依,但這還僅僅不夠,還需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有這樣,我們的社保基金的收入才能有所保證,社保基金的管理效率和運營效益才能有所提高,而政府對社保方面的壓力才能有效緩解。

二、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社保基金管理工作中,社保經辦機構要切實落實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完善業務流程,明確人員責任。對于關鍵崗位,要合理地設置人員,堅決規避出納人員一人多崗等錯誤做法。對財會人員要實行道德水平與業務技能考核制度,通過考核來提高管理水平。社保經辦機構對會計人員要做到:一方面通過不斷地加強業務水平的培訓,使其熟練地掌握會計法規制度,全面地掌握保險知識和規定,熟練地運用先進的電子計算機技術,全面地提高管好用好社保基金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道德水平的培訓,使其提高法律意識,提高道德素養,培養他們以對廣大參保者和對國家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依法處理會計事務,切實管好用好社保基金,對那些違法亂紀的行為,要拿起法律武器,以法律手段予以抵制。真正地成為執行會計法規的忠誠衛士,確保國家社保基金的安全。

三、實行五險合一的統一管理。

現有的社會保險基金有三個經辦機構,他們“各自吹各自的號,各自唱各自的調,各自念各自的經。”我們要改變這種分散的現狀,要加大整合力度,通過有效地整合,統一為一個經辦機構,即實行“五險合一”的運作模式。要對外統一征繳、統一支付、統一稽核,對內分賬核算。要提高信息化建設,要建立和完善參保人員的資料信息庫會保險信息數據庫,并及時、準確、完整地建立個人賬戶,記錄基本信息、繳費情況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的情況等數據資料;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險基金之間的資源信息共享,及時、全面地掌握參保人員的總體情況;要完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確保每一項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在陽光下有序運行。

四、加強社保基金的外部監管。

加大基金監管力度是維護制度運行的長期任務。只有不斷強化監管,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基金的安全完整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基金風險。一是實行紀檢、財政、審計部門聯合監督,建立對社保基金日常監管的長效機制。在監督過程中,要重點監管社保經辦機構是否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并有效實施;監督社保經辦機構在社保基金征收、支付環節是否應收盡收,有無套取基金現象;監督社保基金是否完整,是否保值增值。二是建立社保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包括財務會計報告在內的社保基金年度報告,將社會公眾普遍關心關注的重要事項披露出來,接受社會的監督,同時要制定監督、舉報獎勵辦法,發揮社會監督的積極作用。保障社會公眾獲取社保基金信息的權利,和對社保基金運行情況進行監督。

五、加強社保基金的內部監管。

是社保經辦機構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強化內部管理,及時發現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薄弱環節,有效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在社保基金的征收、支付、貨幣資金管理等重要環節嚴格貫徹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授權批準等內部會計控制原則,從源頭上防范擠占挪用社保基金等不法行為發生。內部審計科室或專職內部審計人員要依照國家有關財經法律、法規和政策,及時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情況、社保基金收支結存情況等進行內部審計監督,防范違規舞弊現象發生。特別要加大基金收入環節審計力度,做到帳帳、帳單相符,日清月結,交款單與基金入戶日期必須一致,避免利息的流失與基金的臨時挪用。真正實現社保基金在透明中運行,在陽光下使用。

六、加強社保基金的管理運營。

篇6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風險;重要課題

村信用社的內控制度是指在業務經營管理活動中,為防范風險,保障安全而建立的一種內部制約和控制的制度。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經營行為,防范化解經營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已成為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1.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

農村信用社現行的內控制度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對內控認識有偏差,風險意識薄弱,思想認識不到位

由于近幾年對內控重要性教育缺乏,一部分人對執行內控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內控機制的指導思想不明確,對加強內控機制建設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認識膚淺,從根本上忽視了內控是一種業務運作過程中環環相扣、監督制約的動態機制。

1.2內控制度建設不到位

許多現行的信用社制度是從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演變而來的,有些制度雖經不斷修訂,但尚未從根本上進行改革。主要表現為:制度不完整。一些新業務和計算機業務的管理制度建設不到位,適應不了新業務的發展。制度本身不完善,與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實際脫節,影響了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度不系統,影響了內控制度整體作用的發揮。

1.3內控制度執行監督不力,責任難落實,處罰力度不夠

目前大部分農村信用社未執行事后監督制度,無監控設備,一人臨柜的現象時有發生,對內控制度執行的監督流于形式。一些檢查往往停留在對業務憑證的審查和賬務核對上,并且存在著重錄入輕審查、重憑證要素輕資金對轉關系、重賬表核對輕內部科目對應關系,不能進行全面的檢查和對風險的評估,造成內控制度執行中的深層次問題難以發現。

1.4缺乏內控激勵機制

目前大部分農村信用社的內部規章制度都比較健全,但其中管理監控性、強制性、約束性的多,缺乏激勵性的內控機制,特別是對經營管理者。在出資者經營者關系中,要強化激勵與約束,就必須對經營者實現責任的貨幣化和契約化,但現實中信用社主任及經營管理層的報酬非貨幣化和責任非契約化十分明顯,出了事故、風險,可以按規定扣工資獎金和無限賠付,但做出業績、做大規模卻不能隨之增加收入,沒有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業績工資制,因而不能調動經營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5人員素質低,相互監督能力難保證

一是部分干部職工主人翁意識差,責任心不強,得過且過,怕得罪人,做好好先生。二是文化、業務素質低,不具備與自己工作相適應的工作能力;三是法制意識淡薄。

2.農信社加強內控建設的必要性

2.1加強內控建設是深化農信社改革的需要

近兩年,全國各地農信社掀起一股改制農村銀行機構的熱潮,農信社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實現農村信用社轉換經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通過完善法人治理從而形成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擔風險、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加強內控制度建設,能夠有效的提高農信社自我約束能力、防范風險能力,改善經營環境,為農信社的改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2.2加強內控建設是提升農信社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郵儲銀行全面擴展貸款業務、農業銀行回歸農村經濟建設等,這些都使得農信社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大,農信社底子薄、基礎差、歷史包袱沉重,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除了加大硬件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必須通過強化內控制度管理,構建風險防范長效機制來扭轉競爭劣勢、提升核心競爭力。

2.3加強內控建設是金融形勢發展的需要

縱觀國內外銀行業發展趨勢,電子化、信息化、自動化是今后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的主要方向,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新型金融服務將成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主要服務手段,而這些先進的業務無不需要健全的內控制度、強大的內控體系來保障正常運營,農信社今后要想拓展在新型服務領域的發展空間,就必須完善相應的內控管理制度,鑄造銅墻鐵壁來搶占市場份額。

3.對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建設的建議

3.1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對內控制度執行不力的不論是否造成損失都要追究當事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對違規責任人,視其責任大小,結合制度規定,給予必要的經濟、行政處罰,必要時要請求司法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責任追究制度是制定和執行其他內控制度的關鍵和重點,只有建立責任追究制,對不作為行為和失職行為進行責任追究,責任到位,才能使其他規章制度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從而樹立規章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堅持用制度管人、用法規管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2建立監管部門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制度

首先要建立內控制度的風險評價體系,監測各信用社的內控制度是否能有效地控制和避免風險的發生;其次是加強對重點崗位、重點環節、重要人員的監督:除傳統業務中的存貸款、會計外,重點應放在計算機、新興業務的檢查監督,把重點環節與全過程控制結合起來。

加大內部檢查力度,建立以市、縣聯社為內控主體的稽核檢查機制,檢查財務、信貸業務制度的執行情況,幫助農信社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對貸款操作的合規性、手續的合法性、風險程序預測的準確性、資金運用的合理性、信貸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貸款擔保手續的合法性、真實性等進行監督,并明確規定監督不到位的責任。

3.3完善現有的農村信用社會計制度

制定會計工作業務操作規程和獎懲辦法,從制度上規范農村信用社的會計行為,切實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嚴格堅持會計控制系統規范化制度。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完全按會計制度的要求規范操作。堅持授權分責原則,即對會計賬務處理實行分級授權,任何人不得超越權限或范圍,堅決杜絕亂用會計科目、亂設賬外賬、虛增虛減利潤和體現領導意志的違規行為;加強會計監督制約能力,規范會計核算程序,完善會計內控制制度。加強崗位培訓,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和法律意識,嚴格堅持會計控制系統規范化原則,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要完全按會計制度的要求規范操作。堅持授權分責原則,即對會計賬務處理實行分級授權,任何人不得超越權限或范圍。

3.4強化內控制度的落實,謹防內控制度棚架

內部控制制度定得再好、再完善,如果沒有嚴格地執行,那也只是一紙空文,所以內控制度貴在落實。首先要幫助信用社全體員工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員工上崗前和在職員工的多層次多方位的培訓,增強法紀觀念,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使他們懂得法律、精通業務、嚴格執行制度;其次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教育,引導全體員工敬業愛崗,自覺遵紀守法,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反腐倡廉的考驗;第三,應經常對全體員工進行案例教育,提高員工對違章、違規操作危害性的認識,從而自覺維護和執行規章制度;第四,對全體員工進行定期培訓,使大家接受新知識、新技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第五,做好重要崗位人員的交流和定期輪換,通過崗位交流和定期輪換,形成人員優化流動機制,達到暴露問題和自我控制的目的;第六,加強對決策和管理人員的控制,轉變經營管理的觀念,把以業務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是加強內控制度落實的關鍵。

內部控制制度是金融企業健康發展的內部防線,加強和改善內部控制,對于推動農村信用社防范化解風險、提高綜合(下轉第344頁)(上接第355頁)效益、改善運行質量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趙亞男.完善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思考.時代金融,2006,(09).

篇7

關鍵詞:軍隊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TU7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自2000年1月1日正式實施《招標投標法》以來,我國招標投標體制逐步健全完善。經過多年的實踐,招標投標制度在軍隊建設工程領域顯示了極其旺盛的生命力。其不僅可以合理節約使用建設資金,使總部可以控制概算投資、控制投資規模,也打破了軍隊基本建設領域里工建部隊占主導的常規施工方式,促進投標人提高技術和經濟管理水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但是,隨著軍隊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活動的深入,其暴露的問題愈發顯現。因此,認真思考招標投標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保證軍隊建設工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招標投標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從法律規定和實務操作兩個方面分析招標投標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律法規尚不完善

2011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草案)》,該條例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范圍、細化規定,是新時期我軍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的依據和準繩。但是就我國招標投標法律體系而言,仍存在許多問題。

法律規范之間存在沖突。國家計委《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準規定》中確定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以及強制招標項目全部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有投資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應當公開招標。七部委《工程建設施工招標投標辦法》第11條卻規定了邀請招標的適用情形,而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規定“工期特別緊”可以適用邀請招標。[]令出多門,讓招投標人無所適從。

立法技術存在瑕疵。作為規范我國招投標市場的主要法律,《招標投標法》立法技術粗糙,個別條款沒有可操作性。如第41條規定的中標條件,要求中標人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招標文件中的各項綜合評價標準和實質性要求。“最大限度”一詞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不論是招標方,或是投標方,或是評標專家,甚至是法官都很難做出正確的評判,缺乏可操作性。

(二)實務操作中風險頗多

筆者認為,招投標領域實踐操作中存在的風險,可以按招投標過程中的參與主體分類。

招標人想法設法規避公開招標。招標人將大工程分解為小項目,有時甚至故意流標,搞場外運作,逃避監督;或在信息上做文章,限制信息的范圍,縮短時間,招標公告變更頻繁。另外,有的工程雖已經過招投標程序,招標人依然暗中限定承包商、供應商,肆意增加工程款、延長工期或降低質量標準。

投標人陪標、圍標、串標或對招標人進行商業賄賂現象嚴重。投標企業為使自己“合法中標”,不惜重金聘請相關企業陪標、圍標、串標,以小利贏大利。他們通過偽造投標書,拉大標書中的預算造價,造成該企業唯一合適的假象。在投標分組確定后,與評標委員會拉關系、走人情,對其進行商業賄賂。

監督管理不到位。實務中,監管部門較多,各自為陣,互相推諉,缺位越位的情況時有發生。另外,由于評審專家自身專業限制,對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行業管理規定理解不準確,對廢標條款理解的片面性,導致評標結果異化。

二、完善軍隊招標投標制度的建議

招投標制度的不完善,必然會映射到軍隊招標投標活動中來。當下,除一些特殊項目和保密項目外,軍隊工程建設越來越開放,看到招投標活動帶來效益的同時,也應直面該制度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軍隊自身的特點,認為應從以下方面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一問題。

(一)進一步完善招投標相關法律制度

按照我國立法法的規定,軍隊的制度應符合基本法的要求。因此,我軍應啟動規范審查機制,按照《招標投標法》和《招標投標實施條例》的規定,清理不符合時宜的制度。另外,應針對我軍建設工程招標投標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調研,參照上位法制定新的規定。筆者認為,應著重加強對工程量清單計價、清單編制與標底編制相分離制度、招標投標文件的法定期限與程序、對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的處罰力度等問題的研究,以促進招標投標的各個環節、各個主體都能在較規范的制度約束下進行,確保招標投標活動的公平、公正、公開。

(二)控制招投標活動中的廉政風險

招標投標是軍隊工程建設易發生廉政風險的領域。因此,應明確從招標前的準備階段直至清標階段的廉政風險點,時刻防范廉政風險的發生。招標前的準備階段,應出臺預防規避招標的措施,根據項目工程和采購進度合理制定招標計劃;招標文件編制階段,應使用專業、準確、合理、規范的語言清晰的體現招標人的意思并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尤其應以醒目的方式將廢標條款集中標識;開標前階段,嚴格遵守相關程序規定,以隨機分組的形式防止資格審查合格的投標單位圍標、串標;清標階段,建立清標員信用檔案,實行實名制清標、投標文件雙清理和交叉清理制度,并隨機抽取清標員,減少招標機構及投標單位對清標工作的干預和影響。

(三)強化投標人資質信息化管理

2010年國家監察部等部門聯合《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招標投標違法行為記錄公告制度的通知》,對投標人資質信息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目前,地方單位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展資質信息管理。我軍應借鑒地方上好的管理經驗,依托更強的科學技術手段對投標人資質實施信息化管理。基于現實角度考慮,我軍可研發統一的信息平臺,建立投標人資質信息的分類數據庫,并建立信用記錄。數據庫應實現同步更新和反饋,及時補充投標人的新動態。這樣既能保證招標項目最大程度公開透明的選擇投標人,又能解決因投標人數量短缺而導致的招投標活動競爭性不強的缺憾。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管機制

我軍可以部為單位舉辦培訓班,加強評審人員業務學習和培訓,提高評審質量,提高人員素質,確保評標結果不異化。實施專業化分工,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專業評審隊伍。建立評審人員個人道德信用記錄,并制定道德失信懲罰辦法。完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嚴格監督工程的設計圖紙、進料手續以及施工操作規程,嚴格各道工序的質量檢查。強化審計對招投標過程的監督,通過內部審計和第三方審計,對招標方式、招標程序以及建設工程合同內容的合規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

參考文獻:

【1】翁光德:《以招投標法為依據 努力做好軍隊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載《軍事經濟研究》2012年第3期。

【2】孫守祥:《軍隊工程建設招標投標改革淺探》,載《軍事經濟研究》2003年第4期

篇8

證取樣制度、的起因、目的、依據、范圍,明確見證取樣人員的職責、

資格,取樣人員職責、見證取樣送檢的實施。

關鍵詞:見證取樣;見證取樣人員;取樣人員;職責;實施

中圖分類號:TQ075文獻標識碼: A

建設工程是大型的綜合性產品,價格昂貴且使用期長,它涉及人民財物的安全,涉及人民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的改善,其質量的優劣在整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建筑材料的質量是建設工程質量的基礎。建筑材料質量如果達不到標準,建設工程質量就不可能合格,因此,加強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是工程質量的重要保障。質量控制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建筑工程質量的檢測,而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見證取樣送檢即在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監督下,施工單位有關人員在現場取樣,送到有相應資質的試驗室進行檢測的工作,是工程質量檢測工作的首要環節。為進一步完善見證取樣送檢制度,我們對取得見證取樣資格的人員定期培訓,不斷提高見證取樣人員的業務素質。現就見證取樣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情況介紹如下:

一、了解建立見證取樣制度的起因

上個世紀80年代,不少施工單位技術力量薄弱、致使涉及結構的試塊、試件和材料取樣中存在弄虛作假現象,給工程結構留下了不安全隱患。建立見證取樣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

二、明確建立見證取樣制度的目的

為規范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中涉及結構安全的試塊、試件和材料的真實性,建立見證取樣和送檢制度,保證工程質量。

三、熟悉建立見證取樣制度的依據

1、《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

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驗收標準》強制性條文第3.0.3條第6款。

四、掌握見證取樣的范圍

下列試塊、試件和材料必須實施見證取樣和送檢:

1、用于承重結構的混凝土試塊;

2、用于承重墻體的砌筑砂漿試塊;

3、用于承重結構的鋼筋及連接頭試件;

4、用于承重墻的磚和混凝土小型砌塊;

5、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漿的水泥;

6、用于承重結構的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劑;

7、地下、屋面、廁浴間使用的防水材料;

8、用于道路路基及面層的材料或試件;

9、市政工程中,業主或監理單位項目總監認為與質量密切相關的材料或構件;

10、國家規定必須實行見證取樣和送檢的其他試塊、試件和材料;

五、 見證取樣人員應具備的資格

1、見證取樣人員應是本工程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人員。

2、見證取樣人員應是本工程施工單位的現場試驗人員。

3、必須具備初級以上技術職稱或具有建筑施工專業知識。

4、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見證取樣人員資格證書”

5、見證取樣人員的基本情況,由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備案。

六、見證取樣人員的職責

1、見證取樣的職責

(1)取樣時,見證取樣人員必須在現場進行見證。

(2)見證取樣必須對試樣進行監護。

(3)見證人員必須和取樣人員一起將試樣送至檢測單位

(4)有專用送檢工具的試樣,見證人員必須親自封樣,并應在試樣或其包裝做出標識、封志、應說明工程名稱、取樣部位、取樣日期,樣品名稱和樣品數量,并由見證人員和取證人員簽字。

(5) 見證取樣必須在校檢委托單上簽字,并出示“見證取樣人員上崗證或資格證”。

(6)見證人員必須對試樣的代表性和真實性負有法定責任。

(7)見證人員應做好見證記錄,并將見證記錄歸入工程技術檔案。

2、取樣人員的職責

(1)取樣人員必須按有關技術標準、規范的規定取樣。

(2)保證試樣能代表母體的質量狀況和取樣的真實性。

(3)取樣人員必須在檢驗委托單上簽字,并出示“見證取樣人員上崗證書或資格證”。

(4)取樣人員對試樣的代表性和真實性負有法定責任。

(5)取樣人員應做好取樣記錄,并將取樣記錄歸入工程技術檔案。

七、見證取樣送檢的實施

1、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到監督站辦理申報監督手續時,應填寫《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見證取樣和送檢人員資格審查表》,由項目監督工程師審查金正人員和取樣人員的資格,并抄送給檢測單位。

2、見證取樣的試樣、證件和材料送檢時,應由施工單位取樣人員填寫檢測委托書,委托書上須有見證人員和送檢人員的簽字,簽名不得涂改、代簽和剪貼,否則視為無效。

3、送檢單位應按檢測資質和計量認證的范圍進行檢測,不具備必檢項目檢測能力的檢測單位,應及時通知建設(監理)單位,送上一級具備檢測能力的檢測單位進行檢測。

4、檢測單位受理見證取樣送檢時,應核驗該單位工程取樣人員和見證人員上崗證(或資格證),并檢查委托書內容及試樣的標識、封志,確認無誤后,在委托書加蓋“見證取樣送樣”印章。并按有關標準、規范及時開展檢測工作,出具科學、公正、真實、準確的檢測報告,在檢測報告備注欄中加蓋“見證取樣檢測專用章”。

5、檢測單位發現試樣不合格的情況,首先應通知該工程受監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和見證單位。

6、施工單位應及時向檢測單位索取見證取樣檢測報告,并及時交檢驗結果通知見證人員,由見證人員將檢測結果登記于見證取樣記錄表中。

7、試件檢驗不合適,按有關規定可加倍取樣時,加倍取樣送樣時必須按見證取樣送樣實施。見證取樣試件、試塊和材料的送測結果達不到有關規定時檢測單位必須及時通知監督站工程監督人員。

8、見證取樣檢測報告是單位工程的質量控制資料,應作為竣工驗收的重要部分,不合格項目的檢測報告應和相關處理說明附在資料中,不得隨意撤走。

篇9

關鍵詞:刑事拘留;設計缺陷;法律監督;善設想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3--0162--02

刑事拘留,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緊急情況下,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予以羈押并進行審查的一種刑事訴訟強制措施。刑事拘留一般是在緊急情況下采用,如果適用不當,就會侵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具體的適用條件。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刑事拘留措施的適用并不盡如人意,檢察機關作為憲法明確的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對刑事拘留的監督還存在諸多不足和缺陷,導致對刑事拘留的監督心有余而力不足,應該引起重視,以加強完善對刑事拘留措施適用的法律監督。

一、刑事拘留制度的設計存在不合理

1.外部監督缺失。拘留作為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其適用卻呈現出強烈的行政化色彩。公安機關根據“辦案需要”拘留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時,僅需辦案部門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即可簽發《拘留證》拘留被拘留人。刑事拘留的過程是公安機關自行決定、自行執行、自行延長、自行變更的,完全是一種封閉的單向性內部行政審批流程,它不僅拒絕被拘留人的申訴辯駁,而且排斥了司法機關的外部審查。

2.拘留期限過長。根據法律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3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至四日;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被拘留人,拘留期限最長可達37天。此外,公安部《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12條還規定,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在30日內不能查清提請批準逮捕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拘留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過長的羈押期限,已使拘留背離了臨時性強制措施的原意,淪為長期剝奪人身自由的強制工具,完全曲解拘留本義,不該羈押的羈押,不該延期的延期,在程序上做足文章,在時間上用至極限,使得拘留表面形式合法,實則侵犯人權。在實際辦案過程中,有的偵查機關并沒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延長條件辦理,對不該延長的案件違法延長刑事拘留期限。

3.訊問時間隨意。由于看守所與辦案部門政出同門,利益同體,渴求羈押場所保持中立無異于與虎謀皮。“誰控制了你的身體誰就控制了你的思想”。看守所對被拘留人的監管直接為偵查訊問提供便利,被拘留人的對抗辯解顯得蒼白無力。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應當在24小時內訊問被拘留人。但對訊問的時間、地點和次數沒有明確規定,深夜訊問、車輪訊問、連續訊問等手段在“口供中心主義”的觀念驅動和“辦案需要”的堂皇遮蔽下被濫用,違法而不犯罪的變相體罰或刑訊逼供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由于上述的諸多因素,導致在個別公安機關在適用刑事拘留時,無罪拘留、任意延長期限、以拘代偵、以拘促賠、拘留程序不合法等現象普遍存在。

二、現行檢察機關監督刑事拘留的存在嚴重缺陷

1.監督方式被動滯后。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適用刑事拘留措施的監督主要在審查批準逮捕階段,而錯用、濫用拘留措施的行為在移送檢察機關提請批準逮捕前已經完成,即使進行監督也無法挽回被拘留人人身自由被侵害的事實,檢察機關這種亡羊補牢式的事后被動監督不利于迅速、及時地保障被拘留人的訴訟權利。

2.監督力度差強人意。由于檢察機關對濫用刑事拘留措施的監督主要是通過審查公安機關移送提請批準逮捕的書面證據材料來進行的,而在實踐中,這種書面審很難發現公安機關“手續齊全”遮掩下的法律適用瑕疵,即使在案情、訊問時間、訊問地點上發現濫用拘留措施的問題。也因公安機關做足程序文章而難以實施監督。

3.監督程序流于形式。囿于‘‘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訴訟原則的影響,“公檢法一家”觀念根深蒂固,特別是檢察機關偵查監督部門與公安機關偵查部門由于業務溝通密切,部門關系良好,礙于情面不敢大膽監督,導致監督程序名存實亡,相互之間只講配合,不論制約。檢察機關往往對公安機關濫用刑事拘留措施的行為不聞不問,即使對一些嚴重的違規行為也僅僅是口頭糾正,甚至明示或暗示公安機關彌補手續漏洞。

4.監督手段軟弱無力。實踐中檢察機關對包括濫用適用拘留措施在內的違法偵查活動的監督通常是采用口頭糾正和發《糾正違法通知書》、《檢察建議書》等方式進行,但口頭糾正是隔靴搔癢,不見動靜;《糾正違法通知書》和《檢察建議書》雖然能引起公安機關一定時間內一定程度的重視,但由于檢察機關沒有對不糾正行為的懲戒手段作保障,實際監督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只要錯拘、濫拘的行為沒有構成犯罪就沒有法律后果,檢察機關就無從監督,偵查人員沒有任何職業風險。

三、完善刑事拘留監督的機制設想

在立法層面修改完善刑事訴訟法的同時,檢察機關應充分發揮偵查活動監督職能,創新監督工作機制,探索對公安機關適用刑事拘留措施的檢察監督新思路。

1.構建刑事拘留前、中、后全程檢察監督機制。

在刑事拘留前,確立審批制度,即由檢察機關行使批準刑事拘留權,公安機關負責提請和執行。這是實現事前監督的最有效方式,這樣檢察機關就可以將可能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刑事拘留消滅在萌芽狀態。但考慮到刑事拘留的緊急性和臨時性,兼顧我國社會治安形勢,如對審批制度全面實施確有難度,可以分步實施。公安機關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拘留3日和特殊情況下可延長1―4日的權力可以暫予以保留,但應在作出決定后報檢察機關備案審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延長至30日的審批權應交由檢察機關行使。

在拘留中,檢察機關對刑事拘留變更、撤案的審查。公安機關對立案后采取刑事拘留、在偵查過程中未提請逮捕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或準備作撤案處理的案件,必須將全部案件材料報經檢察機關審查。如有違法情形的,檢察機關應當及時提出監督意見。建立刑事拘留個案備查制度。公安機關對立案后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案件,應把立案決定書、刑事拘留及延長拘韶期限的法律文書及時抄送檢察機關,以備審查;必要時,檢察機關還可以作相關調查。一旦發現有違法拘留的,檢察機關應及時予以監督并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

在拘留后,加強對刑事拘留釋放的跟蹤監督。特別是刑事拘留后轉作行政處罰或取保候審釋放、滿一年又未移送的案件,監督公安機關是否依法按案件終結程序作出了撤案處理。落實責任追究制。公安機關違法拘留或“當拘不拘”等行為違背了程序法要求。因此,檢察機關應當對濫用刑事拘留權、任意出入刑事拘留標準的執法人員追究法律責任,向相應的公安機關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追究相關人員的行政責任。對后果嚴重的,檢察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追究刑事責任。

篇10

客觀現實是,這一代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許多學生身上存在著獨生子女特有的弱點:生活自理能力差,責任感意識淡薄,自私,任性,虛榮心強,意志薄弱,缺少人生目標等等。而且,社會上高離婚率導致單親子女越來越多,而單親子女在人格的健全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這些現象令人擔憂,如果我們的教育再跟不上,這些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問題將越來越凸顯出來。因此,要把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擺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一、搭建平臺,讓孩子自信自強

莎士比亞說: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自信使人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信念是戰勝困難的勇氣:當孩子們在求學路上,要面臨一個個嚴峻的考驗,自信會幫他們懂得那種奮斗的意義;當孩子們在求職路上,也要面臨一個個殘酷的挑戰,自信會幫他們樹立一次次被拒絕,又一次次重新站起來的勇氣。所以,培養孩子自信心是塑造學生人格的基礎。

我們在年級、班級設置多個小干部崗位,健全的班干部競選及少先隊輪值制度等,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不同層面上參與學校的各項管理,給每個學生創造為班集體、為學校服務的機會,并及時表彰鼓勵,營造健康和諧的成長氛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建立自信、不斷自強。

在學校組織的元旦慶祝、運動會、社會實踐等活動中,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從活動的發起、策劃、組織到評比,都會看到學生忙碌的身影。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哪怕只是一次出色完成的掃除,或一種禮貌行為,都能得到集體及時的肯定認可,久而久之,每名學生都會愛學校、愛同學、愛老師。學生們在集體生活中“如乘春風,如沐春雨”,既有對集體的歸屬感,又有對集體依賴的愉悅感,還能處處感受到集體的關心。這種付出愛也被愛的精神境界,促使學生積極向上。

二、創設環境,讓孩子合作競爭

人的成長、發展、成功和幸福,都離不開與他人的正當競爭與合作交往。要使孩子以積極的姿態,主動迎接各類挑戰,參與各類競爭,同時適應時展的需要,善于與他人合作,必須在學校教育中注重加強競爭與合作意識的培養。

學校為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競爭中來,感受競爭氣氛,在少先隊及班級建設中引入競爭制度,比如隊干部、班干部競爭上崗制度、各類優秀學生評定辦法、紀律競爭制度、衛生競爭制度等。

同時,我們學校每個班都建立學習小組,并一直在強化小組建設,讓每個孩子明白,在小組中他們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組員們必須相互尊重、團結進取,才能使自己小組的活動獲得成功。在研究性學習中,小組是一個獨立的學習組織,合作學習時組內交流、反饋、匯報,互幫互助,互通有無,這當中小組間也有競爭。校內一些集體活動,如社會實踐等,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組長采取選舉法,在競爭中讓學生體會到只有善于和同伴合作,才能得到大家的擁護和喜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從而將合作與競爭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三、完善制度,讓孩子有責任感

我們建立了年級公約、班級公約,小干部工作要求等,讓每個學生都明確正確的行為準則,明確自己擔負的職責,并建立評價方案,學期末進行優秀小干部、學習標兵等的表彰,為他們樹立起形象、生動的榜樣,并宣傳他們的積極面、閃光點,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鼓舞,激發他們的責任感,鼓勵學生做好份內的事,爭做份外的事,讓孩子敢于擔當,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四、豐富活動,讓孩子張揚個性

人們普遍認為,只有一個達到了個性化的人才算是心理健康的人,才是充分地達到平衡與統一人格的人,而一個始終認不清自己,讀不懂世界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充分個性化的人的。加登納的關于智能的發展的理論提出:教育不應當脫離實踐。

生活即教育,活動即課程,只要有一個閃光點,就要讓它成為今后人生成功的支點,通過活動,把學生的優點擴大,讓學校成為孕育知識的陣地,同時也是收獲的陣地。例如文學社組織“感恩”征文活動,促使“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長輩、感恩同學”的優秀品質形成。組織學生開展興趣小組探究活動,張揚有鉆研精神學生的個性,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認可,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為他們今后人生的成功打下基礎。開展藝術節,體育節活動,發揮有繪畫、音樂、體育能力學生的特長,為他們個性的張揚提供一個平臺。同樣也讓學生從活動中正確認識自己,定位自己,肯定自己,增加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