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學就業范文
時間:2023-04-10 07:52: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學就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a)-0242-01
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做好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獨立學院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公辦高校建筑學專業長期以來就業形勢較好,這主要由建筑行業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輸出機構間的供求關系決定。那么建筑學就業前景和就業形勢具體如何呢?獨立學院建筑學專業的就業指導工作又該如何開展呢?
1 建筑學專業特點
建筑學專業重點培養具備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室內設計等能力的設計人才,要求該專業畢業生能在設計部門獨立從事設計工作,并要求其具備多種職業適應能力,成為通才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建筑學是一門理工偏藝術類的學科,因為在建筑設計中需要很多美學的培養和熏陶,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門建筑藝術。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使建筑學同許多學科互相滲透,社會學、環境工程學、城市科學、行為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系統工程學等學科都對現代建筑學產生了影響,極大地擴大了建筑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深度。
2 建筑行業就業形勢、方向及前景
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一部分學生進入建筑設計研究院及建筑設計事務所等建筑設計單位,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和研究工作;一部分學生(碩士以上)留在高校從事科研項目或擔任高校教師;一部分同學考取國家規劃、城建部門公務員,從事規劃管理等工作;另外還有一部分人進入房地產行業,從事房地產開發。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工資待遇大多處于中等水平,少部分人待遇較高。一般情況,剛參加工作時,月薪在2500~4000元,如果進入效益比較好的設計院,年薪也可以達到七八萬。工作五到十年后,普通的建筑師一年拿到十幾萬的收入,工作十多年的可以拿到30萬左右,所以這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專業。學習建筑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參加工作達到相應的工作年限并具有相關工作經歷,還可以參加國家建設部組織的一級、二級的注冊建筑師的考試。若考試合格后,可以到相關部門注冊、備案,獲得注冊建筑師的職業資格。人類要生存發展,就離不開衣、食、住、行,就會不斷進行各種建設活動,所以建筑學會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建筑學專業順利畢業的學生不但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還有良好的藝術根基;因此該專業的人才除了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專業技術工作,還可以從事一些綜合性工作,也可以向藝術方向發展。
3 獨立學院建筑學專業就業指導工作方法探索
國內開設建筑學專業的本科院校有300多所,其中開設建筑學專業的獨立學院有50多所。為了讓讓獨立學院的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在與全國其它公辦高校相同專業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有一席之地,除了重點抓好人才培養工作,就業指導工作也至關重要。
3.1 就業指導方法得當、貼合實際、注重實效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大多都是通過就業指導課引導和指導學生主動就業。然而就業指導課大多只是講授普遍專業都適應的通用知識,而且較多老生常談、生搬硬套。而真正結合專業特點、融入對應專業教學環節的就業技能培訓較少。學生在日常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體驗與職業相關的就業技巧、提高職業和就業素養及有意識聯系今后就業方面的準備等就明顯不足。當前,從事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大多都是負責學生工作的黨團干部和輔導員。他們指導就業工作的優勢在于管理工作專一、政策熟悉、掌握許多就業信息和工作實例。但是從事與專業知識能力結合的專業就業指導的教師較少,能夠準確把握學生就業意識和崗位需求的老師不夠多,有些高校甚至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教師配置。因此,提高獨立學院建筑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結合專業教學和專業特點,有意識地全方位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還有許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探索。
3.2 普遍問題亟待解決,專業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對所學專業的內涵和外延缺乏全面、系統的理解,對專業就業方向與各門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缺乏系統思考,不能像一個職業工作者一樣站在一定專業高度對專業全面認識,對所學專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認識不足,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部分學生對自身特點認識不足,選擇工作崗位盲從、跟風。對畢業后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很茫然,因此在選擇工作崗位的時候帶有隨意性和盲從性。這需要我們在高校教育的過程中引起高度重視,并想辦法認真解決。大多數獨立學院建筑學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大多都是理論知識和簡單的設計作業,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環節也相對不足。部分同學由于實踐經驗不足,往往只能依靠于書本理論知識,對自己以后“干什么、如何干好”缺乏系統、可行性的思考,一旦到了用人單位的實際工作任務就顯得無從下手。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改變這些現狀才能實現我們獨立學院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的目標。
3.3 就業指導與建筑師業務實踐相互結合
建筑學專業畢業生發展的大方向是考取建筑師資格證并從事相關工作,所以建筑師業務實踐對學建筑學專業的學生尤為重要。因此通過安排建筑師業務實踐強化學生的職業認知,既能豐富專業知識、提高職業素質,又與實現良好的就業指導也有異曲同工之效。學生通過真實工作場景的職業認知過程,職業素質和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后,又重新返回學校,進行更全面、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完善,才能更好滿足崗位需求,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建筑師。
總體說,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深入探索研究建筑學專業特點,選準專業教學和就業指導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將業務課教學和就業指導巧妙、有機的結合是一條值得探索和提升獨立學院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新途徑。這有這樣不斷提高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促進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技能、順利完成學業,最終才能實現“好就業、就好業”目標。同時這也提高獨立學院建筑學專業就業指導效果,增強獨立學院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一條探索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建筑學,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能力
隨著國家建筑行業的深化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建筑工程設計中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和新設備的不斷涌現以及大型工程國際化招投標的推行,促使建筑市場逐漸趨向規范化、國際化。而過去傳統的建筑學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很好適應市場的變化,出現了在校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之間缺乏良好對接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應結合建筑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嘗試通過課程和培養模式的改革,使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技能得到優化和提高,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1課程體系改革的意義和目標
根據對建筑市場的調查數據顯示,多數人認為建筑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民用建筑設計、建筑制圖、建筑構造建筑物理、建筑結構、建筑設備、建筑材料、建筑歷史、建筑施工等,其內容涵蓋方案設計、建筑歷史及理論、建筑技術和施工幾個方面。同時,從事設計工作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熟練的計算機繪圖能力、編制施工方案的能力。因此,對于課程體系的改革,應結合市場需求合理劃分知識模塊,建立完整的專業知識結構,適當增加人文藝術類課程。在制定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時,應以畢業生實際從事崗位需要和必備的知識、技能、能力、素質為依據,打破傳統課程體系中的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的模式,將課程按照培養目標要求,劃分為通識基礎、設計系列、理論系列、美學與人文素質、建筑技術五大課程群。優化后的課程體系以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為主線,加強基礎,注重實踐,通過分階段的建筑設計訓練提高學生的專業基本功、設計思維及創新能力、方案溝通與協調能力[1]。
2改革前后的課程體系比較
傳統的建筑學本科課程體系著重于學生基礎美術訓練、制圖和表現能力、平面功能劃分和空間布局、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改革后的課程體系可以結合目前世界建筑發展趨向,增加建筑節能、生態建筑等課程,結合建筑項目施工管理,增加建筑師業務、建設法規、建筑施工等課程。加強學生美學素養的形成及提升,增加建筑美學、建筑賞析、建筑繪畫及表現等課程。加強實踐環節,加快和完善校外實習平臺的建設,使學生能更有效地參與到專業實習中。
1)原有課程體系。
以我校為例,分為四個模塊,分別為: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具體課程涵蓋內容。
2)改革后的課程體系。
改革后的課程體系立足于學生建筑設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加強學生的建筑繪畫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的訓練,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緊密結合。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可以根據課程性質劃分為通識基礎課程、設計類課程、理論類課程、美學修養與人文素質課程、建筑技術類課程、實踐類課程六個課程群,形成以通識教育為基礎,建筑設計為核心,建筑理論和技術為支撐,結合實踐,滲透美學和人文知識的課程體系[2]。
3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都應服務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思維為重點,同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項目策劃及工程施工知識,畢業后能在設計院、房地產企業、建筑施工單位從事建筑設計及相關工作。因而,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
1)明確目標,分層次提高。
專業能力的提高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基礎技能,包括場地設計、功能分區與流線組織、建筑方案設計、快速表達等。這一層次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適應一般的設計工作。二是創新能力,設計實際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會根據建筑及環境的復雜程度不同出現矛盾和問題,我們要做的是結合場地要求和現代建筑的發展,提出最合理的解決建筑和環境問題的方案。所以創新能力是理解力、創造力和協調能力的綜合[3]。
2)學分制改革。
國內目前的學分制借鑒于國外大學的做法,目的是擴大學生的自,使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選課,自主安排學習進程。在完全學分制的情況下,學生有著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包括:專業選擇權、學業規劃選擇權、課程選擇權、教師選擇權,但從學分制的實施來看,國內主要停留在課程及教師的選擇權上,并且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課程的選擇性有限,教學計劃的修訂,教師評價體系的不完善等。因此,如何加大學生對于課程的自主選擇性,允許學生選擇輔修方向,協調好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實現跨專業和學科選課等,都是推行學分制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
建筑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積極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可與市內多家設計單位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使其成為學生的實習基地,以利于學生進行專業實習,同時便于學生了解行業需求,明確專業學習內容,完善知識體系結構,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完成就業對接[4]。
4結語
根據建筑學專業評估要求和行業對于學生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的要求,編制人才培養方案,依照培養目標進行課程體系構建,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結合市場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對于高校建筑學專業的發展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樊瑩,董曉婉.淺談建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架構及實施[J].教育技術研究,2012(4):211-212.
[2]孫超法,張萬奎.建筑學專業“一心兩翼”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32):87-88.
[3]邢雙軍,方勇鋒,陳躍.以能力為核心的建筑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1(2):105-108.
篇3
【關鍵詞】建筑設計類畢業生;調查;就業指導與教育;對策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我國城鎮化、城市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建筑類高校紛紛擴大招生規模,以便能夠進一步為城市建設與發展做出自己應有貢獻。但在建筑設計類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如何讓建筑設計類學生在畢業時能夠找到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成為擺在學生和相關高校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建筑設計類學生就業思想調查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掌握建筑設計類畢業生就業思想動態,根據工作需要筆者對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建筑學院中建筑學、城市規劃和園林工程等三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進行了無記名就業思想調查,本次共發放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9份。其中男生43人,女生66人。天津市生源39人,外埠生源70人。學生來自城市的為83人,鄉村為26人。從調查結果綜合來看建筑設計類畢業生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被調查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較清楚的認識,能夠圍繞自己所學專業選擇就業單位
在本次調查中有101人選擇對所學專業喜歡或較喜歡,認為自己通過在校學習掌握了較深的專業理論及設計知識和實踐技能。有33%的被調查學生選擇專業理論是自己就業的優勢,有39%的認為自己在校過程中通過實習及實踐具備了較為豐富的實踐技能。同時有52位被調查學生將專業對口和興趣愛好列為求職就業過程中的首選因素。
(二)絕大多數學生希望畢業后留在直轄市或沿海發達省份就業
在本次調查中,有83%的學生希望畢業能夠到直轄市或者江蘇、浙江、廣東工作。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直轄市或者發達省份能夠給施展個人才能提供較多的空間。隨著中國許多方面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大城市或者說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信息化社會帶來知識和觀念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在迅速發展經濟和大規模的城市化建設的同時,也給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二是大城市或發達地區能夠提供相對較高的收入水平。學生自身期望值較高,建筑設計類三個專業均從事與城市設計行業,在大城市或沿海發達省市發展機會較多。三是大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天津等信息前沿城市,信息更新比較快,在這些城市發展,雖然壓力稍大,但專業起點相對要高一些,知名設計院所較多且層次鮮明,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三)建筑設計類畢業生對就業單位性質和自己的薪資有較高要求
在本次調查中,有88名同學選擇國營企業或者事業單位工作,僅有四名同學選擇愿意去民企或私營企業就業。同時,對于自己的月薪最低要求選擇中,有31%的學生選擇3000-4000元,有20%的學生選擇4000元以上。這從一方面反映出當前建筑類專業就業情況較好,另一方則告訴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有一種腳踏實地的作風,切勿好高騖遠。
(四)學生在就業意識和就業準備情況不容樂觀
在本次調查中,有近41%的學生在升入畢業班后才考慮自己的就業問題,近80%的學生選擇了考慮過,但沒有詳細做過職業生涯規劃,12%的學生從沒想過要做生涯規劃。通過這組數字清楚的表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較為關注專業學習,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較為淡薄。同時分別有56人和45人選擇對就業形勢、政策和畢業生就業流程不太了解。在求職方式上,被調查的學生中有超過95%的學生選擇用人單位到學校招聘或者是先實習,再雙向選擇,從側面反映出我系學生獲取就業信息能力較弱,不能充分利用各種求職平臺尋找工作,具有非常明顯的被動性。
三、對策建議:
(一)要繼續加強對非畢業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個體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發展個體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活動,是以引導個體進行并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得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并清楚在求學期間每個階段應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為畢業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引導畢業生做好擇業前的準備,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及時利用就業講座、學校就業網站、校訊通等形式,及班級骨干掌握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相應的教育指導工作,讓他們了解當前的就業政策及就業流程,了解本校對畢業生就業的具體要求和規定,引導他們更新就業觀念,把握就業機遇;引導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專業方向,改變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職業觀念,把握“先就業再擇業”的原則;引導畢業生調整就業心態,教育畢業生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克服從眾、攀比、依賴的心理,在求職中抓住機遇,從而避免盲目和減少失敗,確保其順利就業
(三)鼓勵學生多渠道就業,加強畢業生就業創業教育
利用畢業生就業教育大會,加強對學生報考村官、研究生和公務員的指導,教育畢業生辯證地看待就業環境這一問題,發達地區,條件優越,但人才過剩,而欠發達地區,條件雖差,但人才缺乏,個人發展機會較多,從而引導畢業生轉變觀念、調整預期,特別是非津籍生源的學生,大力鼓勵他們回自己的家鄉就業,鼓勵他們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我們還應在學生就業教育中加大創業方面的指導力度,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把個人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開辟新的就業天地,有效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
(四)做好就業幫扶工作
關注困難學生特別是雙困生的就業,密切注意他們的思想變化,做好就業心理輔導工作,鼓勵他們準確定位,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有重點地推薦其就業,盡可能的給他們優先推薦合適的崗位,以幫助他們順利畢業和就業。
(五) 加強畢業生招聘會的現場指導,重視培養求職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準確的推銷自己
針對畢業生求職能力較弱的特點,我們應盡快提高他們的求職能力,特別在招聘會現場對學生進行最直觀的教育,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讓他們多投簡歷,爭取更多的機會,注意應聘時的禮節禮貌,教育畢業生正確自我推薦,既不言過其實,也不過度謙虛;教育畢業生既敢于又善于競爭,幫助一些畢業生克服患得患失、優柔寡斷的弱點,讓他們充滿自信、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挖掘自身的優勢和潛能,在職場競爭中占據主動。
參考文獻
[1] 邱飛.高校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構建過程中的問題探析.2008(2).
篇4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簡介:黃琪(1974-),女,上海濟光學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研究,(E-mail)。
摘要:高職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其教學特點與本科不同,與其他層次職業教育也有所區別。文章以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居住小區規劃課程教學為例,以實踐技能的培養為導向,以適度創新能力培養為支撐,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具有鮮明高職特色的教學改革進行了闡述,為居住小區規劃課程教學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實踐技能;適度創新能力;居住小區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2.0;TU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4)01-0072-04
一、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居住小區規劃課程教學研究背景
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主要是建筑師助理。建筑師助理應掌握專業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綜合技能,具備建筑識圖與制圖能力、方案設計能力、建筑方案綜合設計能力、建筑方案的理解與深化能力、施工圖制圖能力、建筑方案的綜合表達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其中核心技能―方案設計能力的培養,主要由二年級開設的專業設計課程建筑設計原理來承擔。但是目前這些核心主干課程像建筑歷史、建筑結構、建筑構造、建筑法規等均自成體系,相互之間缺乏聯系。除了正確制圖與識圖外,學生在方案理解、規范表達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還需要進一步訓練和鞏固,方案設計能力、施工圖制作與項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強化,否則無法具備三年級畢業設計所要求的建筑方案綜合表達能力。 繼一年級基礎專業課程之后開設居住小區規劃課程正是建筑設計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如何凸顯高職特色以區別于本科?如何達到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發揮建筑與規劃相結合的優勢?如何做好二年級建筑專業教學體系與三年級畢業設計課程的順利銜接?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居住小區規劃課程建設面臨的巨大挑戰。
二、教學理念的改革
(一)課程性質與定位
作為二年級專業教學的核心主干課程,居住小區規劃課程將二年級專業課程所培養的核心技能綜合應用于居住小區規劃方案中,強化、鞏固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為全面整合建筑設計技術專業教學體系奠定良好的基礎(見圖1)。居住小區規劃作為目前最普遍的設計項目類型,絕大多數中小型建筑設計公司都會有所接觸,而高職畢業生中有相當部分學生會進入此類設計企業,因此,居住小區規劃所涉及的設計方法與實踐技能的學習和培養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就業和職業前景。同時,居住小區規劃設計從整體入手,搭建道路骨架,進而完成總體布局,其后進行單體建筑方案設計的方法,對學生由二年級單體建筑設計核心技能的培養,轉入三年級從整體入手的畢業綜合技能訓練起著重要的銜接作用,可見,居住小區規劃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圖1 居住小區規劃課程與二年級其他核心主干課程的相互關系 (二)教學理念
針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定位,結合高職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生源狀況,居住小區規劃課程建設以 “因崗施教、因材施教、項目導向、工學結合”為指導思想,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首先在課程教學理念上,因崗施教,即以實踐技能的培養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因材施教,即以創新意識的培養為學生提供發展空間。與理論課不同,無論是本科還是高職,專業設計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方案設計能力。但兩者也有區別,本科層次的設計課重在培養學生對較大范圍的建筑群體與環境的綜合分析和規劃設計的處理能力[1] ,以及規劃方案的構思與空間結構形態創新的能力,高職的設計課程更多的是因崗施教,如經濟技術指標計算、方案表達等具體操作層面上的技能訓練,以滿足建筑師助理輔助、深化與完成主創建筑師方案的崗位需求。但是,高職教育畢竟有別于其他層次的職業教育,尤其對建筑設計技術專業而言,即便是繪圖員,也不能完全缺失創新意識。高職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是為學生創造個人發展空間,使學生從業之后不僅能完成相關技能操作,還能以自身的創新能力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三、教學內容與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據教學指導思想,居住小區規劃課程教學內容按照崗位所需技能,分為居住小區規劃基礎知識、居住小區規劃案例抄繪與分析、居住小區規劃設計以及方案綜合表達四個部分。根據學生學習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方法的狀況與技能掌握程度,設置不同技能的訓練環節,從理論學習到操作層面層層遞進,每個教學單元都以真實案例為載體來講解相關知識(見圖2)。如以真實案例講解居住小區規劃四大基礎知識點:功能布局、道路設計、景觀設計、技術經濟指標;以真實案例進行抄繪與分析;以真實工程項目作為居住小區規劃的模擬題目;以設計院真實成果文本樣式作為方案綜合表達要求的標準參照。為了與本科教育有所區別,該課程立足高職特色,每個教學單元均緊密結合高職學生就業特點進行創新性設計:第一單元的教學重點不像本科教育進行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與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而是把有限的理論教學時間放在與小區方案規劃設計知識直接相關的四大基礎知識點上;第二單元專門安排針對高職學生的分析圖畫法技能訓練;第三單元主要強調方案的合理性與技術性,而本科教育的方案構思則重在獨特創新性與多方案的比較性;第四單元的方案綜合表達技能訓練,本科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圖紙表達的手繪創新能力,而高職教育則把總學時的一半時間安排在多種計算機軟件技能的訓練上,因為計算機操作技能對高職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把靈活運用各種軟件與圖面表達結合起來,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需要重點強化的技能,如技術經濟指標計算能力的訓練則自始至終貫穿于四個教學單元,進行反復訓練。
圖2 居住小區規劃課程教學框架 這種結合高職學生特點,以真實項目為載體進行基本技能訓練來組織整個教學模塊的方法,充分體現了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內容改革方向。每個技能訓練單元又包括“技能知識點講解、技能訓練目標與內容、技能評分、單元小結”等環節,通過“一個單元教學、一個課題訓練、一個技能掌握”的方式確保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學生對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該課程考核的主要依據,根據每個技能單元的難易程度設置計分權重,在期末疊加評定學期總成績,以改變以往籠統的計分方式 (見圖3)。
圖3 考核方式
四、教學方法的改革
與本科教育重原理的教學方式不同,高職教育重視實地踏勘與案例調研,強調工學結合,實踐中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術,借助不斷完善的教學信息化平臺[1],在教學方法上逐漸形成“單元式教學”、“企業進課堂”、“互動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專題講座”等富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方法,其中真實案例講解、糾錯式案例抄繪與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明顯效果。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有別于本科學生,需要不斷重復、鞏固與強化才能消化和掌握知識,因此對該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如技術經濟指標計算可利用直觀的3維動畫視頻展示,并采用知識點循環鞏固的單元教學方法,通過不斷的實踐操作幫助學生切實掌握相關技能。在案例抄繪單元教學中采用“糾錯法”, 即針對案例中存在的表達錯誤,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以深入領會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的方法與表達技巧。目前用人單位對高職建筑專業學生電腦使用的熟練程度尤為關注,為此,在方案綜合表達單元安排Photoshop(總圖渲染)、Illustrator(分析圖繪制)、Sketch up(模型構建)、In design(圖紙排版)等軟件使用的訓練環節,由專業教師結合案例教授軟件操作技巧。
為了激發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提升就業競爭力,該課程教學在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同時,還積極探索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例如對學生設計作品進行展示評選,鼓勵學生通過動畫技術真實展現個人小區規劃方案,優勝者的方案將留作教學視頻,這種做法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相關動畫軟件的熱情,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建筑單體作品的機會(見圖4),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圖4 學生方案綜合表達案例 五、結語
居住小區規劃課程作為專門針對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開設的特色課程,其主要內容是二年級建筑設計原理課程中小型建筑設計原理在居住小區規劃設計中的統籌應用,也是多種計算機繪圖技術在成果表達上的綜合實踐訓練。對居住小區規劃類知識的學習,及其從整體到單體設計方法的訓練,將為學生后續的畢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居住小區規劃課程作為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如何改革現有的教育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以更好地發揮該課程在培養專業人才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呂靜,李佳藝. 拓展?創新?互動――建筑學專業居住小區規劃課程設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 2003建筑教育國際論壇[D] .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180.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Qi, SONG Wenju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P. R. China)
篇5
高職建筑裝飾專業課程現狀分析
1.知識更新慢,理論課程設置較多
我國對高職建筑裝飾專業學生的教育方式一般都還是沿用傳統的模式,老師注重對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灌輸,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對課程設置上普遍都是在理論課程上設置較多的課程。這樣肯定會導致學生只會在紙上談兵,沒有實踐能力,這是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的。而且建筑裝飾行業的先進理念信息傳播很快,但是并沒有在課本上顯現出來,讓學校的教育觀念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2.教師水平不高,理論與實踐一起教
當前我國在高職院校缺少高素質、高技能的教師,老師的來源一般都是應屆畢業生,那么老師就沒有專業的教學經驗,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還有情況是老師根本就不懂對高職建筑裝飾的設計,只不過是按照課本教課,就是簡單的畫畫效果圖和透視圖就行,沒有形成整個學科的科學體系,而且老師在對理論和實踐的授課中往往都是一個老師,老師的低素質就可能導致學生沒有獲得知識。
3.對交叉學科的構建不完善
已經就業的學生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沒有對建材市場進行及時了解,在室內外設計的時候,往往只會設計,不會考慮施工,一般建材的購買都是都施工方進行的,那么對于建材要求的標準與設計師就會有很大出入,很可能影響整體的設計美感。此時,就需要在學校中開設與建筑裝飾專業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全方位地掌握高職建筑裝飾的知識。
高職建筑裝飾專業的就業情況
1.我國建筑裝飾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首先,每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都會帶動就業人數的增長,我國建筑行業帶動了高職建筑裝飾人才的就業,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其次,當前我國在建筑裝飾行業中的工作人員水平都不是一樣的,有好多的農村走向城市的務工人員,他們之間就是通過師徒、隊這樣的方式傳遞經驗的,沒有受過專業的技能培訓,也沒有先進的裝飾理念,那么他們的裝修水平就是有限的,不能提供理想的裝修效果。那么就需要受過專門訓練,擁有先進理念的人才來彌補這樣的現狀。
2.近幾年我國高職建筑裝飾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況
進過調查發現,我國高職建筑裝飾專業學生畢業后百分之二十都做了銷售方面的工作,還有些做關于建筑裝飾的網站推廣工作,或者在裝修公司為客戶進行材料介紹,或者給裝修工人進行指導。還有的學生就沒有從事建筑裝飾這個行業,在一些公司做做文職類的工作,或者直接自己創業開店等等。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做了建筑裝飾的設計師,而且薪酬也是十分可觀的。
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建筑裝飾人才
1.加強高職建筑裝飾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對學生注重在實踐經驗上的培養,從家裝開始,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家庭裝修的設計技術,吃透書本中的基礎知識,每個類型的室內設計都是相聯系的,從“小”做起。讓學生識別國內外各種優秀的設計圖紙,并且對基礎圖紙做到了如指掌,很好的把握繪圖技能,因為這是設計的基本功,對學生的培養更要注重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設計中的每個環節,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與市場相結合調整課程結構
在學校的教育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一個因素就是沒有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考察,不能迅速的了解市場動態,也沒用把握到當前的流行潮流,所以在課程結構上就會明顯趕不上市場發展的步伐,所以,不論是學習領導還是授課教師都要及時關注市場動態,跟上時代步伐,例如當前的室內設計由于人員已經幾乎百萬了,已經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那么對學生就要開辟新的出路,在裝飾上進行個性化教學,調整課程結構,細分高職建筑裝飾專業,讓學生掌握特色中的特色。
3.完善設備,提高授課教師素質
在建筑裝飾的設計中對設備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要掌握繪圖這門技術,那么就對電腦的性能要求有所提高,對打印方面的機器要求也高,這樣才能提高設計的質量。那么就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另外,我國教師經常是身兼好幾職,不僅對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而且還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還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老師,對老師這樣高標準的要求,老師一般是不能樣樣精通的,那么在對學生的教育中難免會有所疏忽,所以就加強對老師專門技能的培養,有必要把基礎理論老師同實踐課程老師、心理輔導老師區別開,并且招聘經驗豐富的教師,這樣有利于對學生全方面的培養。
結語
篇6
【關鍵詞】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問題;改革措施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事業蓬勃發展,建筑市場異常火熱,人才需求量很大。同時,由于建筑行業人員流動性大,導致各單位人才缺口異常突出,懂設計、能施工、具備扎實理論基礎知識,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的技術人才成為建筑公司競相爭搶的對象。因此,如何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工程處理能力、工程施工組織能力成為各學校建筑工程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對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教學目標的院校,@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刻不容緩。
近年來,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的提出和規劃,更加強調對學生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無疑給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最好的契機,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目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應用型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環節普遍對應用能力鍛煉作用不甚明顯,主要問題表現為如下幾點。
(一)學時設置
實踐環節學時少,而建筑工程專業課程的特點又是內容多、綜合性強、實踐性強,課程內容涉及房屋建筑從基礎到主體結構到裝飾裝修以及附屬設施等多個相對獨立的環節。每個環節涉及的技術指標、施工方法又多種多樣;施工機具選用、人員安排進度計劃的制訂等又需要根據施工現場實際狀況隨時調整,這就要求分別設置工程階段的演練才能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如何既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又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實際操作,提高學生工程素養和能力,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關鍵的問題。
(二)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
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案例多種多樣,條件復雜多變是建筑工程最突出的特點。如何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解決各種工程問題的工程能力是關鍵所在。
目前,多數院校仍主要采用課程設計的方式進行實踐環節教學,在全部理論課程講授完畢之后,由教師給出任務要求,學生在教室內集中一至二周進行課程設計。這樣的安排,使得學生沒有機會接觸工程實際,做出的方案僅是紙上談兵,無實際操作意義,更無從談起對解決工程能力的提升。同時,由于學生對專業特點和工作性質了解不多,沒有明確的目標,為了完成任務獲得學分而照搬例題過程,沒有發揮主動性,無法起到培養工程思想的作用。
(三)缺乏實用的設計軟件
應用型院校建校時間短,相較傳統工科院校硬件設施有較明顯的差距。現今,建筑工程行業無論是設計、施工還是管理,均在朝信息化方向迅速發展,各種設計軟件(如PKPM、MIDAS、CAD等)、管理軟件(如BIM、廣聯達等)的使用越發普遍。但是很多學校都未及時建立相應的專門實驗室,未配備齊全各類軟件,使得學生就業時對這些軟件知之甚少,根本無從談起操作和運用,與就業單位的實際需求脫節。
三、實踐環節教學改革措施
(一)調整實踐環節的設置
1.增加實踐環節學時。
立足于我校培養動手能力強的實踐性人才的辦學目標,報請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同意,對建筑工程專業教學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在滿足課程學時總數大規定的前提下,精簡了一些過于復雜的原理分析、公式推導部分的理論教學的學時,加大了實踐環節的比重,保證學生有足夠時間做實際操作,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2.調整實踐環節開展時間。
對各門專業課的特點詳盡梳理,調整實踐環節的開展時間,以知識點的系統性為中心,將實踐環節分散到課程之中。例如:在施工課程中,土方工程內容包括場地標高確定、整平方法、土方調配、土方施工機械等,有一定的系統性,又相對獨立于其他章節內容。可以將之劃分為一個獨立的授課單元,知識點講解后及時給予工程背景,進行土方工程實踐教學,既避免全部課程結束后開設實踐環節導致的學生對知識的遺忘,又能全面演練工程涉及的各個方面。實踐環節分散設置,針對性更加明確,學生思路更加清晰,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也更為深入。
(二)定期舉辦專題講座
針對學生對專業方向認識不夠清晰,學習中茫然無明確目標的問題,系里經多番努力與多家建筑設計、施工、監理等專業對口單位簽訂了協議,建立實習基地,校企合作辦學。定期邀請工程技術人員來校做專題講座,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對專業有清晰的認識。學生對工作前景有明確的認識并及時了解行業當前新技術、新成果,在學習過程中目標明確,積極性、主動性高,學習效果十分明顯。
(三)校企結合培養專業軟件使用能力
經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建筑工程設計軟件實驗室、施工管理軟件實驗室相繼建成,配備了最新的設計和管理軟件。每個學期設置一門軟件應用課程,學生人均一臺計算機,課內隨時演練軟件使用,掌握軟件的基本功能及常用命令的操作。在此基礎上,為提高學生對軟件的運用能力,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由專業課教師帶隊將學生分批送入實習單位進行為期2~3周的專業軟件使用集訓。接收單位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軟件應用技巧、注意事項、結果判斷、參數調整等具體應用方面的指導。真實的工程實例、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學好專業軟件應用的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
四、結束語
立足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大實踐環節比重,以知識點系統性為導向,將實踐環節分散到理論教學各階段,避免了知識點遺忘以及內容脫節問題,使實踐環節設置的針對性更加明確。改進實踐教學手段,技術專家進課堂,專題講座的定期舉辦極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緊扣就業需求,著重對學生專業軟件的應用能力的培養,校內前期基本操作學習與實習單位真實環境具體項目實際演練相結合的模式,加深了學生對本專業工作的體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董倩,劉東燕,黃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師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中國大學教育,2012(01):77-80.
[2]阮建湊,陳穎.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師培養的實踐教學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7):166-168.
篇7
建筑?W專業屬于建筑行業中的牽頭專業,是建筑從概念到實現接力賽的第一棒,因此,建筑學專業的同學除了具有良好的建筑空間與形式設計專業素養外,更要培養統領全局的能力,了解涵蓋整個建筑行業的知識。各學科中,以建筑與結構的關系最為緊密,掌握《力學結構》課程內容對于學生形成基本的結構概念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未來建筑對建筑學學生的新需求
1.國際化。大型項目的實施,越來越多的開展國際招投標,越來越多的國外建筑公司進駐中國,中國的建設公司也逐漸走出國門,不同國家合作完成項目的實例越來越多,國際聯合辦學模式也飛速發展,包括國際聯合教學、國際短期設計、國際聯合培養、國際短期交換等模式[1],這些都要求建筑學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專業英語過硬,了解國外的規范規定,加強與國際專業人員合作的能力。
2.信息化。BIM帶給建筑行業一場技術革命,BIM技術將主宰未來建筑的全壽命階段的設計、施工和運營,這一點已經得到廣泛認同,各大設計院、施工單位都成立了BIM研究中心[2]。對于建筑學學生來說,應具備較好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能夠熟練應用設計軟件,并熟悉BIM技術相關軟件的對接,應大概了解不同專業的基本軟件知識,適應未來建筑信息化的發展。
3.技術化。目前的建筑學教學與建筑藝術結合較為密切,但是人們對與建筑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綠色建筑的發展,使建筑技術日益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綠色建筑思潮的影響對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3]。模塊建筑、可變形建筑等需求各異的建筑也迅速發展,要求建筑師必須會應用各種綠色建筑技術、模塊化連接與設計技術、變形結構的建筑設計技術等。因此,為了適應未來建筑業發展,建筑學學生的培養目標應進行適當調整,在注重美學培養和傳統建筑設計技術之外,應注重各種技術類知識的培養,了解新型結構技術、熟練掌握計算機軟件、能夠進行綠色建筑設計、了解建筑和結構類型前沿、提高專業英語培養等。
二、目前授課中注重培養的能力
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力學結構》目的不同,需要先明白建筑學院學生學習《力學結構》的目的,需要從這門課程獲得的能力,對教學非常重要。建筑學專業建筑力學課程總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未來建筑師的基本力學素養,理解建筑形式與結構骨架間的相互依存關系[4]。《力學結構》(1)是以講授結構力學為主的課程,《力學結構》(2)是以混凝土、鋼結構、地基基礎和抗震等學科的基本知識。
1.通過《力學結構》(1)的學習應掌握的能力。通過《力學結構》(1)課程的學習,建筑學的學生首先應該獲得一個結構力學的基本概念,并不是僅僅會做簡單的彎矩圖就可以,而是應該了解力流的走向、傳遞和相互作用的原理,為建筑的概念設計提供一定的力學功底。因此在教學中的重點并不是僅僅是講解每一種梁和剛架的內力圖、內力算法和位移算法等,還應該講解不同結構類型可以簡化為哪種簡化模型、結構計算簡圖中力流的分布和傳遞路徑、為什么要計算內力圖、計算各種內力和位移,利用結構設計實例講《力學結構1》的各章串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整體的設計流程圖。
2.通過《力學結構》(2)的學習應掌握的能力。通過《力學結構》(2)的學習,應該了解結構學科的種類,如結構類型有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和砌體結構等,通過了解不同結構類型的特點、構造要求和簡單計算方法,為以后的建筑設計奠定基礎,了解什么類型的建筑應該采用什么材料的結構,了解每種結構的構件尺度是多少。此外,根據結構的不同設計階段,力學結構課程還包括高層建筑結構、地基基礎、抗震設計基本知識等章節,通過這些章節的學習,應讓學生理解實體結構的設計包含了結構模型的建立、結構模型的靜力分析、結構模型的抗震分析、地基反力的計算、桿件應力比的計算和位移參數的計算等,這些流程都是與課程章節一一對應,形成一個整體的流程圖,將這一部分串成整體。
3.通過前沿工程技術賞析應獲得的能力。除了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外,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還應了解一些結構的前沿知識點,比如大空間建筑和高層的結構類型、傳統和新型結構形式、案例分析,新型建筑材料的分類和特點,國內外代表性建筑的視頻講解、設計流程等。因此在課程中,除了講述基本知識點,應通過大型工程實例的講解,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思考,有助于加深對結構的理解,拓展建筑設計的思路,在思考建筑設計的同時,能夠更多的思考結構與建筑的結合,體現出結構美。
三、基于未來建筑對建筑師需求的教學方法提升
1.工程實例結合課本知識點,同時緊密聯系建筑設計。目前的授課已將工程設計實例和課程知識內容緊密結合,通過工程實例分析將課程知識點串成一個整體,但是對于建筑學同學來說,將所有知識點反映到建筑設計中更為重要,學生應該了解所有的結構知識將會對建筑設計產生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注重知識點在建筑設計中的反映。
2.開展建筑、結構和環境設計聯合小組。建筑學是一個綜合大學科的龍頭學科,應該盡早培養技術和溝通能力,可在課程末結合土木系和環境學院課程,組成聯合設計小組,完成一套簡單的建筑、結構和環境設計,結束后開展項目展示并由不同專業老師給出分數,綜合成績作為最后成績。通過與結構和環境專業同學的配合和溝通,不僅可以將力學結構的知識點進行鞏固,還可以鍛煉協同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學習相關的結構技術和環境設計技術。
篇8
1.1就業地點分布不均
建筑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工作時,往往會更加傾向于建筑業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很多畢業生都愿意到一線城市。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在上述地區,建筑行業人才基本上不存在短缺的情況,而中西部地區,在建筑行業,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由于中西部地區,建筑行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薪資待遇水平也不是很高,在加上比較艱苦的生活條件,使得很多畢業生不愿意到中西部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就業地點分布的集中,從整體上看不夠均勻。
1.2就業面較窄,需求量較小
建筑類專業的學生,其專業知識較深,專業性也比綜合類專業強。因此,在就業過程中,主要是比較對口的單位,例如,建筑工程設計單位、建設行政管理單位和科研教育單位。重點本科院校或者碩士研究生,一般能夠進入設計院等較好的單位工作,但是地方性的建筑大學,學生的專業基礎和綜合知識,相較于重點大學,要差一些,在就業過程中,主要是一些建筑施工單位。但是很多學生不愿意到一線的施工現場,因此,雖然施工單位需要的人才較多,但是經常出現招不夠人的情況。而畢業生希望就業的單位,如一些設計局、園林規劃局等單位,其人才缺口非常小,并且由于是國家事業單位,建筑類專業畢業生,想要進入上述單位工作,還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總體上來看,地方性建筑大學的畢業生,就業面比較窄,需求量也不是很大。
1.3對就業期望值高
建筑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高受以前學長們的影響,認為建筑類仍然是熱門專業,抱著“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種思想,再加上一些學校和成功校友的渲染,導致建筑類很多專業畢業生對自身期望值偏高。同時動手能力較弱,缺少老建筑人的艱苦奮斗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1.4對就業單位挑剔
參加本次問卷調查畢業生中,希望到黨政機關就業的有4人,希望到國有企業就業的有70人,希望到外資企業工作的有10人,希望到民營企業工作的有15人,在所調查的畢業生中,有近百分之七十的人希望可以進入到國有企業任職,百分之十的畢業生希望可以到外資企業任職,而只有百分之15畢業生希望到民營企業就職。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工作比較穩定,福利待遇優厚。這也是畢業生絕大多數選擇國有企業的原因,但正是因為畢業生盲目追求國有企業,而忽略一些條件較好的民營企業,是造成依然沒有簽訂工作的原因之一。
1.5建筑類畢業生中女生就業壓力突出
由于建筑行業的工作性質和特點較為特殊,決定了建筑類畢業生中女生在就業時受到招聘單位的挑剔。在當前中國就業環境下,女生就業存在眾多困難。
2地方建筑類大學就業對策建議
2.1大學生加強自生素質的修養
扎實專業素質。打鐵還需自身硬。建筑類專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專業,大學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功,實現自我價值,在學校時就得打下堅固的基礎,要博采眾家之長。同時,建筑類專業更加強調專業實踐能力,通過在學校老師領導的實踐,汲取書本以外的營養,學會活學活用,在大學期間就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實的素質。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增強創業能力。大學生在畢業時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要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由于從事建筑類工作的人員具有高流動性,對于建筑類畢業生而言,如果就業形勢不樂觀,可以先就業,再擇業。也可以選擇自主創業。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一定要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生要提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者通過對大學生自身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幫助大學生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其實現目標的思路、途徑,使大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盡可能地少走彎路。在校期間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選擇就業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畢業生才能選擇合適自己的職務,而不要亂投一通,以致浪費人才資源。
2.2增強教育機構的創新能力
深化教學改革,高校應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對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同時深化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以市場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拓寬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知識面,使高校培養的學生具備各種綜合技能,并能夠適應社會對高等人才的需求。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有能力進行自主創業,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現,給自己創造就業機會。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高校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就業指導工作水平。從學生入學時起,高校就應在不同階段對學生進行相應職業課程的指導,逐步進行職業規劃,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導力度。
2.3加強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的扶持力度
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政府要加大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扶持政策。在高校密集的地區,對已經成立的高校創新產業園區,政府要加強監管,規范相關的創新機制,引導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民營公司聘用畢業生。到私營企業就業的畢業生,公安機關積極放寬建立集體戶口的審批條件。對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工商和稅務部門要精簡審批手續,予以積極支持。同時鼓勵畢業生到民營單位、基層單位及廣大農村就業。拓寬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渠道。鼓勵畢業生大基層,到中小公司,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改善就業環境,切實保護大學生就業時的切身利益。政府出臺措施平衡中小城市與北上廣等大城市的人才競爭環境。為鼓勵畢業生到農村等基層單位工作而創造有利條件,要切實關心這些高校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對到基層單位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使他們到基層單位工作,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在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切實維護女畢業生的合法權利,由于建筑類專業的工作特點,很多單位招聘員工時明確表示不招女生。這導致女生的就業難問題。政府部門應該通過立法制止這種違法行為,保證廣大女性同胞的合法權益。同時,政府應該借助行政執法,遏制這種行為的蔓延。
3結語
篇9
體育舞蹈作為一門技能應用型課程,具有很強的自主創業基礎。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自主創業成為體育舞蹈畢業生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然而,在國家大政策和社會需求的利好形勢下,體育舞蹈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卻不足五分之一,大多數畢業生畢業后改行從事其它行業,更值得深思的是許多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幾乎都是非體育舞蹈專業出生,而許多體育舞蹈畢業生想自主創業可能力不夠,這一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體育舞蹈人才培養高校的高度重視。因此,對體育院系體育舞蹈專修課程課外社會實踐內容進行重新審視,從學生自主創業的視域下優化課外社會實踐內容,對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有著實際的運用價值。
2體育舞蹈課程課外社會實踐的現狀
2.1學生對課外社會實踐的認識調查
對體育舞蹈專修班在校學生課外社會實踐重要性的認識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15.3%的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很重要,20%的學生認為社會實踐重要,50.7%的學生認為一般,14%的學生認為不太重要,選擇“很重要”和“重要”的人數比例僅有35.3%,兩者總和都沒有選擇“一般”的比例多,這說明學生對體育舞蹈課外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認識缺乏。
2.2體育舞蹈課程課外社會實踐的路徑及活動內容
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可以發現自身的問題,同時從實踐過程中獲得大量的有價值的知識,并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社會實際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比較、對照,逐漸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認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并在實踐中拓展運用。體育舞蹈課程課外社會實踐可分為校內實踐形式和校外實踐形式,校內實踐形式主要表現在學校代課,占到了74.7%,其它依次為參加院系團委組織活動62%,參加舞蹈協會或表演社團活動60%,畢業匯報演出53.3%和其它38%;校外社會實踐“比賽”、“俱樂部帶課”所占比重最大,分別為93.3%和81.3%,“商業演出”占比65.3%,“社會兼職”占比68%,“其他”占比41.3%。
2.3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原因調查
在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原因的調查中,“掙錢”和“提升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排在了前兩位,分別占88.7%和69.3%;其次是“檢驗自身的專業學習情況”和“積累社會經驗”分別占57.3%和54.7%,“打發時間”占61.3%。
2.4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困難的調查
調查顯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困難依次是:實踐活動和上課時間沖突82.7%、自己沒有經驗、單位不愿接納68.7%、專業相關的實踐單位太少61.3%、擔心影響學習50.7%、報酬不理想45.3%和其它38.7%。
3體育舞蹈課程課外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
3.1大學生對課外社會實踐的認識不足
在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原因的調查中,學生選擇“提升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掙錢”的人數占比很大,說明學生對參加社會實踐的動機與認識不是很明確。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選擇“很重要”和“重要”的人數比例才達到35.3%,這說明體育舞蹈課程課外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評價相對較低,學生對課外社會實踐的認識不足。
3.2課外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創新不夠
通過大學生參加課外社會實踐形式的調查可以看出,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總體上還不夠理想,缺少吸引力和凝聚力,專業特色不明顯,內容陳舊,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新時代要求的創新意識、競爭觀念、奉獻精神、團隊精神等培養內容;現有的實踐內容設置不夠科學,不能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年級的需要,總體上與學生的發展需求、時展上還遠不適應[2]。這些結果不理想的實踐形式和內容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實踐能力的鍛煉作用不大。
3.3專項知識基礎薄弱,專業技能水平低
學生認為他們掌握專項知識的關鍵性指標是對專項知識的識記,只要學生在專項知識考核中能夠對專項知識完成文本形式的再認或者機械重復,就認定學生已經完成對專項知識的掌握。實際上,掌握專項知識的標志遠不在于自身能否對其文字內容進行記憶和保持[3],而是在于自身能否在實踐活動中對其進行有效運用和提取。
4加強體育舞蹈課程課外社會實踐的對策
4.1進一步提高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認識
加強對課外社會實踐的宣傳,提高社會各方面對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對學校而言,課外社會實踐可以提高學校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對大學生而言,課外社會實踐具有鍛煉個人能力的功能;對用人單位而言,可以通過在社會實踐中建立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為用人單位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4]。所以,開展好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4.2豐富內容,創新模式
我們應把握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時代特征,不斷拓寬實踐內容的設置領域,與時俱進,重視高校與社會之間的資源優勢互補,強化資源意識。在社會實踐活動內容上,應往發揮科技文化智力優勢、結合專業的高層次發展。
4.3提高學生專項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
篇10
論文摘要:高職學校學生就業越來越難,開展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亦日顯重要。在高職學生就業指導_T-作方面應注重:一就業政策的指導;二、就業形勢的指導;三、擇業觀念的指導;四、就業心理的指導;五、擇業技巧的指導;六、適應社會的指導.并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在校學習的全過程。
二戰后世界經濟成兒何級數增長,但就業和社會財富公平占有兩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我國從1993年起出現失業,1997年開始變得突出,進人21世紀,失業問題已成為黨和國家急待解決的頭等大事。歸結起來就業現狀有如下特點。(1)人口新增十分迅速。全國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處于生育高峰期,人口增長十分迅速。(2)農轉非造成了城市性失業。全國每年有600萬人口農轉非,給城市人口就業增添了壓力。(3)體制改革帶來了眾多的失業。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經濟的轉變,使原來企業超過25%的冗員,面臨失業。(4)結構調整導致失業。產業結構調整如傳統產業衰落、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型轉變。(5)技術制度門檻的改變,戶籍、工作變動所造成的失業。
人世后全國就業形勢將有所變化,一方而勞動崗位減少,另一方而帶來新的就業機會。畢業人數增多,就業競爭日趨激烈,服務行業將會提供1 200多萬個就業機會;原有的勞動崗位將會大大減少。失業將成為自然的事情,是一種常態,所有勞動者都可能而臨失業。而擴大出口能新增就業機會;勞務輸出能新增就業機會;外企也將提供日益增多的就業機會。
學生就業是一項政策性強、影響面大的工作,它既要遵循社會現行的人事勞動制度,還要符合擇業雙方的需要和利益;同時也是學校調整培養目標和確立發展方向的重要參考。因此就業問題,對學生來講是頭等大事,對學校來講至關重要。北京大學校長就提出,不重視就業指導的校長就不是一個好校長。《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職業學校要加強職業指導工作,開展創業教育,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畢業生到中型企業、小城鎮、農村就業或自主創業。”
因此,學校就業指導是保障畢業生順利就業實現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發展功能的有效途徑。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應注重如下兒個方面的指導。
1就業政策的指導
這是開展指導工作的基礎,要向學生宣傳政府有關的政策和法規,就業相關制度。學校根據有關政策所制定的具體操作辦法.使學生充分了解有關的政策和制度,創造就業的良好環境,行使自已的權利和義務,按規定的程序辦理好就業手續,讓他們懂得自主擇業不等于自己擇業,更不等于自由擇業
2就業形勢指導
指導學生全而了解社會的齋求信息,對信息做出正確判斷和篩選、及時反饋合理的信息;同時掌握畢業生的情況,了解畢業生擇業的期望。
3擇業觀念的指導
指導學生一改過去陳舊的觀念,樹立新型的人才觀念、市場觀,鼓勵學生自求職業、自求發展、自求創業,積極到外位和條件艱苦的地區工作
4就業心理指導
指導學生排除自卑、怯懦,解除困惑和焦慮,樹立信心,勇往直前;對期望值較高的學生,要降低其心理標準,切合實際不攀比,符合理態要堅定,降低期望值腳踏實地,回到實際中,使其具備健全的心理。
5擇業技巧的指導
求職擇業是一種方法和藝術,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硬件,擇業技巧是軟件,軟件開發利用合理,硬件則更能發揮功效
6社會適應的指導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課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