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范文
時間:2023-04-04 01:42: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缺乏持續有效籌資機制。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強調“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農民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但實際運行中由于種種原因,籌資難度相當大,特別是一些貧困鎮區,農民支付能力不高,籌資能力明顯不足。鎮村干部和鄉村醫生籌集個人負擔的部分成本較大,效率較低,甚至出現了個別村干部、衛生室人員墊付農民個人負擔資金的現象。
(二)重復參合參?,F象突出。
究其原因,一是制度設計因素,比如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允許在城鎮就讀的學生和在城鎮打工的農民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但這部分人員有的已參加了新農合,造成重復參合參保。二是信息不能共享,由于現行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分別由兩個不同的機構承辦,兩種基金的籌資時間不一致,新農合信息平臺與醫療保險信息平臺沒有實現對接,對參保人員信息核實的難度較大,造成重復參合參保現象的發生。
(三)基本藥物品種價格不夠合理。
一是基本藥物目錄過窄,鄉鎮衛生院(衛生室)基本藥物數599種,遠遠低于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894種。目前,群眾較常用的品牌藥、小兒適宜劑型藥品、眼科等小科用藥藥物品種缺失。而且常用品種配送不及時,有時不定期缺貨,有的甚至長期缺貨,如三七片、丹參片、甘草片等,加之少部分慢性病人常用藥品以及群眾已經接受并且習慣了的常用藥品不在目錄之內。二是部分藥品價格不盡合理,部分基本藥物中標價不僅高于制度實施前自主采購價,甚至還高于制度實施前的藥品零售價。
(四)基層醫療服務行為不規范。
部分鄉鎮衛生院執業水平低,服務不規范,不合理用藥、不合理檢查問題較突出。據了解,醫改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60%以上用于縣級以上醫院報銷,40%以下用于鄉鎮衛生院報銷,這與醫改的目標“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背道而馳。況且鄉村醫生素質參差不齊,少數村級衛生室執行基本藥物價格和診療服務標準不到位,有的沒有按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規定報銷相關費用。
(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監管力度不夠。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縣級統籌,資金在縣級完全做到了封閉管理、??顚S茫_保資金安全運行。但是在資金使用的終端,各個醫療衛生機構亂檢查、亂用藥、亂收費情況屢禁不止,尤其是一些鄉鎮衛生院,醫患聯手造假開處方套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資金監管存在漏洞。
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建議
(一)強化制度宣傳,優化醫療服務。
要對村組干部進行專業的系統化培訓,廣泛、深入地開展政策制度宣傳,把參合辦法、權利、義務以及審核結算流程等宣傳到千家萬戶,使廣大群眾真正了解、熟悉這一制度。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具體、形象、生動的典型事例宣傳,通過現身說法,增強制度的吸引力。要按期公布住院補償報賬費用,增加透明度,提高農民對新農合的信任度。要加強對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改變服務態度,向參加新農合的農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務。
(二)整合醫療制度,避免重復參保。
按照國家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三項制度之間的平穩有序銜接工作,將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統一合并實施,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機構合并歸一個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利于降低管理成本,防止財政資金的重復投入。
(三)加強藥品管理,降低藥品成本。
建議在符合國家醫改政策的前提下,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或增補藥物目錄品種,特別是兒童、老人、婦女等重點人群常見病防治藥品,以滿足群眾合理的基本用藥需求。繼續推行藥品招標采購制度,采取藥品集中采購、公開詢價、競標和區域配送等辦法,減少購銷環節,降低藥品購銷成本。同時,組織藥監部門加大對農村藥品市場的整治力度,嚴格農村藥品批零企業的經營準入,打擊非法經營,凈化農村醫藥市場。
(四)規范醫療行為,加強定點機構監管。
要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堅持定期考核和動態管理制度,嚴格規范診療程序和用藥行為,控制目錄外用藥,對藥效相同或相近而不同藥名的藥品,醫療機構必須采用目錄內用藥。要加大對“濫用藥”、“濫檢查”、“濫用高值耗材”、“炒賣病人”、“濫收住院病人”等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建立定點醫療機構、病區執業醫師的退出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對嚴重違反規定的,要取消定點資格。
(五)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根據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因素,重新調整鎮衛生院的數量、規模和分布。各級政府應逐步加大對基層鎮醫療機構的投入,加強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配備所需人員和設備,積極發展村級衛生室,提供初級診療服務。要鼓勵縣、鄉、村衛生機構間的縱向合作,使縣級醫療機構的技術服務向鎮延伸,鎮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服務向村延伸。要開展鄉村醫療隊伍全科醫生培訓工作,改善知識結構,提高人員素質,轉變服務觀念,提高管理水平,為農民看病就醫提供價廉、質優、便捷、高效的服務。
(六)加強資金監管,保障資金安全有效。
篇2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和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事關農民群眾健康利益,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將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繼續擺上重要工作位置,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和工作推進力度。各級政府要把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列入下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年度工作目標責任范圍,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努力推動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加大投入,建立穩定增長的籌資機制
(一)堅持多方籌資、合理負擔、穩定增長的原則,建立健全農民個人出資和政府補助相結合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機制。繼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農民(含失地農民)個人繳費水平。2008年全市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102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不低于62元,農民個人承擔不超過40元),以后按每年20%以上的比例遞增(各級財政補助比例不低于50%),努力保持我市人均籌資在全省的中等以上水平。
(二)各級政府要將本級財政承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并按時足額撥付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專用帳戶。農民個人出資委托鄉鎮、村統一收繳的,要按財務規定及時足額上繳經辦機構存入專戶。合作醫療基金和利息必須全部用于參合農民的醫療補助。積極倡導和逐步推行農民憑卡到社區衛生服務站主動繳費。
(三)農村五保戶、低保家庭和特困殘疾人等困難群眾,其合作醫療個人出資部分仍由縣區財政統籌解決。對困難群眾各地應努力做到應保盡保、沒有遺漏。繼續鼓勵企業、團體和個人捐資,支持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三、完善方案,穩步擴大受益面,逐步提高補償率
(一)各縣區要全面推行“鄉鎮小額報銷、縣區大病統籌、困難群眾大病補助”三條醫療保障線,合理分配資金使用比例和額度。2008年全市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102元后,兩區按鄉鎮小額報銷35元、縣區大病統籌60元、困難群眾大病補助7元安排,三縣參照以上標準,自行確定。2009年起,鄉鎮小額報銷、縣區大病統籌和困難群眾大病補助原則上按籌資總額40%、50%和10%的比例安排。
(二)著力提高合作醫療受益率和補償率。各縣區要科學測算鄉鎮小額報銷比例,既要積極擴大參合農民受益率,又要努力實現以鄉鎮為單位的收支平衡。切實降低縣區大病統籌的起報線,有條件的縣區實行零起報,提高封頂線;科學制定分段報銷方案,補償比例的設置要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引導農民和醫療機構避免“小病大看”。逐步擴大困難群眾大病補助范圍,積極探索特殊病種(癌癥、慢性腎功能衰竭、器官移植等)優惠報銷和補助辦法。合作醫療基金年結余率應嚴格控制在10%以內,防止過多結余。
(三)合作醫療補償方案在大穩定的前提下,可以視情調整和完善。方案的調整應從新的年度開始,以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市衛生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縣區的工作指導,做到統籌兼顧,防止相鄰縣區補償方案差異過大。
四、強化監管,控制費用支出,確保資金安全
(一)建立定點醫療機構準入和退出機制。全面實行“報銷款由定點醫療機構墊付,管理部門審核后撥付”的支付方式,積極探索和推行“總量控制、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次均費用限額”等費用控制辦法,進一步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實行動態管理。建立定點醫療機構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把醫療費用上漲幅度、醫療服務質量以及合作醫療制度執行情況等納入對定點醫療機構的考核范圍,考核結果與定點資格和費用撥付掛鉤。
(二)加強合作醫療費用支出的分析和監控。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合作醫療費用支出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及時掌握各類醫療機構費用變化情況,提高監管能力??h及縣以下定點醫療機構參合農民的年門診、住院次均費用增長幅度應低于當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增長幅度。目錄外的自費醫藥費用占總醫藥費用的比例原則上不得超過15%。確因疾病需要使用自費藥品、進行自費檢查的,事先須征得患者或其家屬同意。防止定點醫院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違規施治和濫開報銷憑據,對違反規定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查處。
(三)充分發揮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作用。參合農民在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的報銷比例應高于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逐步建立完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制度,積極試行農村“社區首診制”,引導參合農民“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大力推進“中醫藥進社區”活動,各地要將適宜的中醫藥服務項目納入合作醫療報銷范圍,并適當提高中藥和中成藥的報銷比例。
(四)大力推行常用藥品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各地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加快推行農村常用藥品的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進一步規范進藥渠道,降低藥品價格。嚴格執行診療規范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用藥規定,進一步減輕農民醫藥費用負擔。
(五)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各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要切實加強對合作醫療經費使用的監督和管理,定期聽取有關情況匯報。各級衛生、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定期對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收支和管理情況進行監督和審計。各地要結合實際,不斷改進和完善合作醫療報銷、補助公示制度,積極創新監督管理機制和辦法,確保資金使用的公開、公平和公正,確保資金運行安全。
五、優化服務,切實加強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建設
(一)加強經辦機構能力建設。按照《實施意見》的要求,參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人員配備標準,抓緊落實縣區合管辦全額事業編制經辦人員,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結合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配齊配好基層報銷窗口服務人員。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合作醫療經辦機構的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不斷提升經辦人員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
(二)加快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到今年底,各縣區要全面完成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應全部實行聯網,實現當場即時報銷,方便農民群眾。積極推行合作醫療監管信息網上傳輸,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
(三)進一步重視合作醫療資料臺帳的積累、整理和歸檔,建立健全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制度。
六、完善措施,認真組織開展農民健康體檢
篇3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一、義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
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為農村居民提供適度的醫療和衛生保障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義縣是從2005年開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的,在試點工作中表現優良,主要表現在:
(一)參合率穩步提高,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義縣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參合人口不斷增加,參合率逐年提高。實際參合人口數由啟動初期的255872人,增加到2010年的300838人。參合率由啟動初期的69.228%提高到2010年的81.39%,其中,常住人口和貧困人口參合率達到100%。各級財政補貼逐年增高,隨著籌資標準的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參合農民在統籌區域內、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比從2007年的27.89%提高到2010年的60.47%。
(二)受益面逐年擴大,參合農民得到實惠
2010年全縣籌集新農合資金4512.57萬元。其中省級財政補助資金2316.45萬元,市級財政補助512萬元,縣級配套782.18萬元,農民自籌資金902.51萬元。 2010年新農合基金支出總額為2728.4萬元,在基金比例調整的第一年,保證了新農合資金的平穩、安全運轉,為下一年度基金安全運轉打下良好基礎。廣大農村群眾“大病拖、小病扛”的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就醫后能及時得到醫藥費用補償,有效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三)管理逐步步入規范,運行機制不斷健全完善
在組織機構建設上,全縣基本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縣、鄉、村三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組織領導體系和監督體系。在資金籌集和管理上,通過不斷規范籌資程序、嚴格資金管理,初步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合作醫療籌資機制。在衛生服務監管上,逐步形成了衛生部門主管與多部門監督、群眾反映與主動調查、現場明補與按期公示相結合的服務監管機制。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證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收到了參合農民得實惠、衛生事業得發展、政府工作得民心的“三贏”效果,同時也應該看到,新農合制度在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社會滿意度低。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考慮。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辦理報銷的程序繁瑣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二是宣傳不夠到位?,F有的宣傳多集中在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上,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使得宣傳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宣傳也沒有把具體的理賠標準發給農民,使得他們在理賠時,看到那么多藥費不能理賠,使一些農民產生錯覺。
三是程序過于繁瑣。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登記程序繁瑣。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程序也很繁瑣。有的村莊離報帳中心和信用社很遠,來回的車費都比較貴。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從而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對策研究
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關系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件為民、便民、利民的大事,也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良好載體,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全力推進合作醫療工作健康發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新農合工作的組織領導,切實把合作醫療工作真正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的工作機制。二是強化協調配合。衛生部門是主要職能部門,要完善相關制度,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民政、財政、廣電、農業、審計等部門要根據職能職責積極參與、支持新農合工作,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三是強化宣傳動員。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宣傳方案和宣傳措施,認真執行好相關制度,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
(二)完善方案,強化監管,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合理正確使用
一是強化資金籌措,確保按時完成籌資任務。要規范籌資程序、嚴肅籌資紀律。禁止為片面追求農民參合率,強迫農民繳費,強迫鄉鎮衛生院、村干部代繳,或其他錯誤行為和作法。
二是完善補償方案,確保農民真正從中受益。要繼續堅持“以收定支、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保障適度”的基本原則,嚴格執行調整后的報銷補償方案,堅決防止合作醫療基金透支現象發生。嚴格執行門診費用“一卡通”,參合農民在戶口所在地的鄉鎮衛生院就診時,先由定點醫療機構墊付門診補償費用,衛生院每月統計、匯總上報一次,縣合管辦審核無誤后將門診補償費用及時撥付各衛生院。三是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農合資金專款專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嚴格執行收支分離,管用分離,合作醫療基金必須堅持專款專用,專戶儲存,任何單位和各人不得擠占挪用或截留。
(三)完善功能,優化服務,切實加強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
篇4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合作醫療制度成為一項重要的衛生體制改革措施不斷深入,醫療檔案的數量和種類也在不斷增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工作的難度不斷提升,也暴露出不少工作中的問題。
1.檔案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關于檔案管理的制度和規定,但是這些制度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問題。比如在檔案收集制度上,缺少對于完整性的約束,很容易出現遺失記錄或信息丟失的問題,這對于檔案管理來說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2.信息化水平較低。
新型合作醫療檔案不論是從數量還是種類上都有所增加,難免為檔案管理工作帶來新的困難。為了更好的管理大量的檔案,記錄載體和管理手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并不理想,管理軟件的使用程度比較低,還是處于手工管理的階段,大大降低了檔案管理的效率。
3.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不高。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工作普遍缺少專業的管理人才,由于發展程度不高,在人員任用上還是以兼職為主,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同時,在崗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缺少專門的檔案管理技術,在工作中缺少對檔案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積極性較低,工作狀態缺乏積極性。除此之外,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應用,很多檔案管理人員在檔案管理軟件的操作上比較欠缺,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檔案管理工作要求。
二、如何做好新型農作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工作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投資建設也進入重要階段,新農村建設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建設非常重要。為了更好的適應時展的需要,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亟待提高,檔案管理工作應當得到充分的重視,更新相關工作理念,不斷完善優化管理制度和工作章程,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全面落實建設工作。
1.完善檔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章程。
首先要充分重視檔案管理工作,檔案管理工作對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認識到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從管理制度入手實現規范化的檔案管理工作。根據《檔案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從工作實際需要出發,在檔案管理幾個重要的工作環節,從收集、歸檔、保密等幾個方面進行強化,制定全面而實際的管理制度。其次檔案管理工作還可以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引用專門的檔案管理軟件,按照電子檔案管理的要求進行分類,逐漸實現自動化管理,將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進行統一化的管理。制定明確的檔案分類標準,利用歸檔技術進行高效的檔案管理,完善整個檔案管理的工作機制,推動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
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未來檔案管理發展的必然,應用層次非常廣泛,以高效安全的特點,作為現代化管理技術的主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檔案管理,也應當順應時展的要求,檔案載體和管理手段都作出一定的改變,從紙質存儲介質轉變為磁盤和光盤存儲,提高檔案存儲的可靠性,減少檔案存儲的消耗。同時利用掃描技術和索引技術,將大量紙質文檔進行信息化儲存,既能保證檔案的直觀性,也更便于檔案管理軟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部分檔案取用和修改的效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種類很多,檔案載體也體現出很強的多元性,檔案采集和歸檔也適當的采取新的途徑。網絡傳輸技術能夠涵蓋醫療機構的各個部門,檔案管理工作也可以借助網絡化途徑優化收集和歸檔工作。除此之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還要提高相關的服務工作,也可以借助網絡技術進行建設,只需要通過網絡訪問就可以在授權的情況下取用相關的檔案,大大提高了檔案取用的效率。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還降低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難度,通過管理軟件的輔助工作,減少手工操作,檔案管理工作也更加可靠,更加高效,所以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提升管理人員專業素質。
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到檔案管理的質量,所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工作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檔案管理的難度越來越高,很多管理人員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工作,而且隨著信息化檔案管理的深化,更需要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專門的技能培訓。要提高檔案管理工作水平,首先要組織一支具有專業技能的管理團隊,通過聘用制選擇具有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的人員上崗,另外還要對在崗工作人員進行強化培訓,從職業素質、管理技能和信息化操作水平等方面進行提升,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綜合水平。其次就是要提高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意識,讓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認識到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工作責任性,認真完成各項工作。
三、結語
篇5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一種制度創新,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制約因素多。長沙縣2003年8月1日正式啟動合作醫療試點,運行一年多來,由于政策兌現,誠信有序,農民親身體驗制度的可靠性和優越性。
農村醫療制度有待改革
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結束以后,農民的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己來解決,遇上重大疾病,整個家庭往往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改革開放20多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治病的成本也相應增加,加之中國目前醫療保障的受益對象主要是城市居民,而農村醫療保障不健全,農民經濟收入低,發達的醫療技術和環境條件,在大幅度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和生命保障的同時,也造成了農民就醫的高門檻。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現行醫療模式的不足,加大了貧困農民的經濟負擔,成為農民就醫難的癥結之一。
長沙縣是中國中西部地區農村經濟實力相對較強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已連續四屆列入全國百強。全縣衛生事業取得了明顯的成就,農民缺醫少藥的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但從整體上說,長沙縣農村衛生工作依然相當薄弱,投入不足,醫療設備落后,技術人才匱乏,廣大農民的基本衛生需求得不到滿足,因缺錢“醫院難進,有病難醫,藥費難付”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在農民自身缺乏抵御大病風險能力的情況下,嘗試通過“政府資助、集體扶助、農民補助”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并輔之以大病救助制度和困難補助制度,對于化解農民弱勢群體,尤其是貧困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和實現全縣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良好
長沙縣是湖南省首批實行農村合作醫療的5個試點縣之一。自啟動以來,運行良好。2003年是長沙縣農村合作醫療第一運行年度,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達44.7萬人,占全縣農民總數的67.1%,其中包括下崗職工1310人,非農人口1696人。到第一運行年度末,全縣兌付門診補償9.5萬人次,補償農民372.9萬元;兌付住院補償1.3萬人次,補償農民869.4萬元。由于第一運行年度運行良好、兌付到位,第二運行年度(2004年8月1日起)農民參與合作醫療熱情高漲,全縣參與農民達59.9萬人,占全縣農民總數的90.09%,比第一運行年度上升了23個百分點。第二運行年度人平收取統籌基金10元,加上中央、省、市、縣配套基金人平31元,全縣用于大病統籌基金為1856萬元,月平可支配155萬元。根據第二運行年度開始的8至9月共支付統籌基金190萬元的標準推算,加上第一運行年度結余的382萬元,第二運行年度基金預險能力明顯增強。
成功運行取決四個機制
長沙縣成功運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取決于四個機制的保障:
多方位的資金籌措機制和嚴格的基金管理機制。國家、省、市作出了專項資金安排,但要達到一定的保障水平,還需要縣財政作出配套安排和農民參與自助??h級財政第一年度配套基金和運行工作經費480萬元,第二年度預算安排基金和專項運行經費500萬元,第三運行年度起縣財政將逐步增加投入。
科學而又符合民意的兌付機制。為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良性運轉,第一運行年度,制訂了合理的合作醫療補償方案,對合作醫療參與人的住院費用實行一人一年累計補助上限1萬元的規定;500元以下的補助比例為10%,由就診醫院“即生即補”;500元以上的起補線為25%,并分段提高到55%。為簡化程序,全縣統一規定每周星期三在鄉鎮經辦機構通過電腦程序統一兌付,一人只需10分鐘就能領取補償基金。制度運行一年后,部分群眾反映新型合作醫療受益面比較小,據此,長沙縣適度調整補償比例,調整補助標準和補償面。在原基礎上提高縣屬和鄉鎮醫院的5%補償比例,申請起補“門檻線”由上年500元向下調整為300元,取消小病住院500元以下由醫院補償的規定,統一由鄉鎮醫管辦審核兌付。降低縣外定點醫院5%的補償比例,引導農民就近治療,減輕醫藥和旅途費用負擔。同時,建立重癥疾病門診補償制度,在統籌總額中提取120萬元作為專項基金,實行“定病種、定疾病程度、定起補標準、定補償封頂線、定補償總額”的“五定”原則,補償政策向貧困鄉鎮和補償比例偏低的鄉鎮適度傾斜。為方便群眾,還增加補償兌付的時間,隨時兌付。
以人為本的重點傾斜機制。為擴大農民受益面,使全縣農民都能享受新型合作醫療帶來的好處,使制度更具人性化和群眾基礎,扶持弱勢群體,長沙縣還制定和推行了以下優惠扶持政策。一是對全縣五保戶、發證殘疾人、特困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全部由鄉鎮和縣財政解決。二是對自愿參加合作醫療的下崗職工,其上級資助部分全部由縣財政解決。三是允許新生兒、復退軍人、婚嫁人員在年度中參加合作醫療。四是對參加合作醫療分娩的順產產婦,實行定額補助。五是對參加合作醫療的外出打工人員,如在異地就診,可持有效憑證按定點醫院標準補助。
篇6
——編 者
問: 為什么要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答: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牧民參加,個人、集體、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又使農牧民能夠享有最基本醫療保障的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農牧民參加合作醫療,首先是個人得益,同時還能幫助他人,農牧民只有參加新農合才能享受政府的醫療補助,是一件利己利民的好事。外出務工人員更應該參加新農合,出門在外一旦生病,不可能及時回家治療,在外治療費用又大,參加新農合可以得到政府的醫藥費用補償,減輕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問: 如何辦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手續?
答: 凡戶口在本轄區內的農牧民,以戶為單位,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到政府指定收費點,每人每年繳納個人參合資金20元即可參加下一年度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牧民繳費截止后,家庭新增成員繳費參加新農合的納入下一年度參合人員。由于合作醫療具有互助共濟性質,所以必須以戶為單位參加。
問: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是多少?
答: 目前,政府對新農合補助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個人繳費水平相應提高,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00元,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到年底有望達到75%,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達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
問: 參合農牧民在門診看病如何補償?
答:農牧民自由選擇到任何定點村衛生站、鄉鎮衛生院或旗縣級醫療單位門診就診報賬。門診不限制任何藥品種類和化驗檢查等服務項目,以不低于50%的比例給予補償。家庭內參合人員門診費用可相互使用,當年有效,未用完的不結轉下一年。
問: 參合農牧民住院如何補償?
答: 按照自治區衛生廳的規定,原則上參合農牧民在自治區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出院時必須實行即時結報。未經患者戶籍所在地新農合經辦機構出具轉院證明的不實行即時結報,但在呼和浩特市長期居住,有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賽罕區居住證明,或因急診入院治療的參合農牧民可不辦理轉院證明,出院時醫療機構應即時結報。凡未辦理轉院手續,且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參合農牧民在自治區級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住院期間醫藥費用全部由個人支付,出院后持相關材料到參合所在地合管辦辦理報銷手續。報銷比例應執行當地政策。
問:為什么參加新農合不是所有醫藥費用都能報銷?
答: 新農合是為了滿足基本醫療需要,有低水平、廣覆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特點,所以按比例銷報。有的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和自費藥品不能報銷,是為了避免“小病大養”,限制醫院過度檢查、過度治療,降低參合農牧民的住院總費用,從而保護大多數參合農牧民的利益。
問: 重病患者參合后有哪些優惠政策?
答: 一是慢性病補償有保證,慢性病基本都涵蓋了重病。二是住院補償比門診高很多,方案設計對重病有利。三是參加新農合后城鄉醫療救助對象還能享受民政部門的特殊救助政策。目前,醫療救助已取消起付線,今年起還將逐步提高封頂線。
問:外出參合人員在旗縣外門診醫藥費能報銷嗎?應選擇哪些醫院?有哪些補償程序?
答:參合人員在旗縣外門診醫藥費用不納入報銷范圍,只對住院治療進行補償。外出參合人員在旗縣外患病需住院者,可在當地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住院。參合農牧民在旗縣外務工(包括隨父、母等直系親屬外出的未成年人)、經商、讀書、探親期間,因患疾病確實需要在旗縣外住院治療的,住院期間必須向戶籍所在地鄉鎮合管辦報告,鄉鎮合管辦核實備案并及時向旗縣合管辦報告。費用由自己墊支,出院(死亡)后由參合農牧民本人或者近親屬在當年內(12月31日以前)直接到戶籍所在地鄉鎮合管辦申請醫藥費用補償。領取補償金時必須帶本人的身份證原件。其住院補償標準與當地旗縣同級別醫療機構補償標準一致。
申請醫藥費用補償要提供務工單位或經商地管理部門或就讀學校的證明原件;合作醫療證原件;身份證或戶口簿原件;住院醫藥費用收據原件;住院醫藥費用總清單原件;加蓋醫院公章的出院記錄原件。
問: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參合孕婦如何得到補償?
答: 參合人員符合計劃生育政策,有生育服務證的,在各定點醫療機構享受規定項目的免費產前檢查,住院正常分娩的每人在400元以下的按實際發生額補償,超過400元的最高補償400元。
問: 怎樣辦理慢性病補償?
答:慢性病補償是在門診補償基礎上針對慢性病患者的又一舉措。慢性病患者需到旗縣合管辦憑手續到旗縣醫院、中醫院辦理《慢性病門診藥品費用補償卡》,按照就近原則到定點醫療機構治療,補償標準根據當地經濟狀況及新農合基金情況而定。
問:參合農牧民又參加商業保險如何補償?
篇7
(一)新農合醫療總費用增長過快
從近七年呼倫貝爾市新農合醫療費用支出情況可以看出,由于參合農牧民不能理性利用定點醫療機構有效提供服務,過度追求醫療服務質量,定點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開大處方、濫檢查等原因,造成醫療費用增長過快。呼倫貝爾市新農合患者醫療總費用逐年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將增加新農合基金運行的風險系數。
(二)籌資水平增長幅度不能滿足農牧民對醫療的服務需求
我國實行的新農合制度的指導思想是“低水平、廣覆蓋”。從2006年開始,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加大了投入,但總體水平并不高,2006年呼倫貝爾市新農合市級籌集到的資金為3355.56萬元,醫療總費用為5120萬元;2014年,籌資總額雖然增加到28727.88萬元,但醫療總費用卻高達47937.65萬元,籌資水平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醫療總費用的增長幅度,各級政府和參合農牧民共同籌集的新農合基金被過快增長的醫療費用所抵消,嚴重影響了參合農牧民的受益水平。
(三)醫療費用負擔增長過快
隨著新農合的進一步發展,參合農牧民住院需求在大量釋放,患者在各級定點醫院住院人數逐年增多,目前仍有上升的趨勢。在公立醫院財政補償體制改革路徑不明確的情況下,現行財政補償政策促使公立醫院不得不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定點醫療機構利用醫療服務信息的不對稱性,出現誘導患者服務需求,過度提供不必要的醫療服務的現象。主要是醫療機構過多使用高檔檢查儀器和設備,開大處方藥品,在效益分配機制的誘惑下,臨床醫生多開檢查項目、反復檢查及大處方的問題不可避免,不合理檢查的直接表現是檢查結果陰性率居高不下。另外不合理收費或亂收費、特殊材料費用等也是次均住院費用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抵消了政府每年提高籌資水平增加的資金,次均住院費用越高,住院費用的平均補償率越低。補償后農牧民實際支付的醫療費用并沒有明顯減少,新農合的最大受益者不是農牧民,變成了定點醫療機構。
(四)住院基金支出比例上升
住院基金支出是新農合基金支出的重要部分,控制住院基金支出對確保新農合基金安全運行具有關鍵性作用。通過對2007-2014年新農合住院基金支出情況進行分析,呼倫貝爾市新農合近八年住院基金總支出共增長近14倍,平均年遞增1.7倍。住院費用的增長造成合作醫療基金的過度支出,不僅增加了農牧民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而且降低了合作醫療基金的社會效益。
二、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費用上漲的原因分析
(一)客觀原因
一是由于人口控制政策長期效應的顯現,老齡人口迅速增長,人口老齡化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老年人口常發的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消耗的醫療費用占醫療總費用的比重增大。二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加上呼倫貝爾市特有的牧區、林區產業結構特點和氣候寒冷因素,使布魯氏菌病、結核病、肝炎、腫瘤、精神疾病等發病上升,導致醫療服務需求急劇增長,醫療費用上升。三是由于科技進步所帶來的高精尖儀器設備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一次性衛生材料的普及,以及其他消費品價格的上揚,拉動醫療費用總量的增長。
(二)主觀原因
隨著醫療成本的升高和醫療服務的補償機制不完善,醫院產生不規范的醫療行為:一是醫院從自身生存、發展出發,走入大處方、不合理濫用高檔抗生素和貴重藥品、大量使用基本藥物目錄外藥品、重復檢查、不合理使用高新技術設備、延長患者住院時間的誤區,造成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這種不合理提供醫療服務的現象導致合作醫療基金的低效使用,造成資源浪費。二是醫院的入不敷出,促使醫院內部層層包干經濟指標,實行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把醫院的經濟收入與醫務人員個人利益掛鉤,在利益的驅動下,醫務人員會利用醫療服務信息的不對稱性,誘導需求、過度提供醫療服務,從而推動醫療費用大幅度上升。三是由于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價值取向錯誤,重“業務收入”,輕患者治愈水平,出現了分解收費、重復收費、巧立名目亂收費、利用職權開“搭車”藥、收藥品回扣及串換藥品等,造成醫療費用的不正常上升。此外,由于監管稽核不到位,加上醫務人員工作責任心和職業道德缺失,造成對參合農牧民補償不合理,損害了新農合基金的公共利益。主要體現在:參合患者住院后醫生順從其不合理需求,如改寫病例、虛掛住院病人、造假病歷;醫務人員不認真檢驗參合證、隨意登記診治或為冒名就醫者提供方便;把《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外的藥品、不予報銷的醫用耗材及治療項目等納入補助范圍;串換藥品報銷,把《目錄》外的用藥在清單中改成可報藥品;將不屬于新農合補償范圍內的診治項目通過弄虛作假后報銷等等。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取私造假病歷、假發票、虛開發票等手段騙取新農合基金。這些問題導致新農合基金的流失,損害了其他參合農牧民的合法權益,損害了政府監管部門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三、定點醫療機構費用控制的原則
(一)新農合政策管理與醫療行為管理相結合
通過貫徹國家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的方針政策,加強定點醫療機構規范化管理。在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上,重點是監管合作醫療基金的合理使用,確保參合農牧民的合法利益,保障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陀^上要求新農合管理機構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從各個環節介入,采取與定點醫療機構簽署合同約束的辦法,促進定點醫療機構規范服務行為。新農合政策管理與加強定點醫療機構行政管理相結合是規范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的有效舉措。
(二)制度管理、機制激勵和法律約束相結合
在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的費用控制中采用制度管理、機制激勵和法律約束相結合來統籌實施。在制度管理方面,主要的手段是從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為入手,加大基本用藥目錄、診療規范及日常的檢查、監督及管理力度;機制激勵是引進競爭機制,采取考核擇優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允許病人在確定的定點醫療機構中自由選擇,形成定點醫療機構之間互相競爭的態勢,提高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法律約束是嚴格依照新農合管理辦法的規定,通過合同的方式使醫療服務機構、患者的行為得以規范。
(三)日常信息化管理與現場稽查相結合
建立完善的新農合醫療管理信息系統,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對新農合醫療服務進行及時的監管。但由于新農合對定點醫療機構有效管理的復雜性,在對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時,還要加強現場稽查,對合作醫療服務進行有效監督,確保新農合政策得以全面貫徹落實,合作醫療服務行為不斷規范。
(四)專門管理、行政管理和社會監督相結合
新農合經辦機構作為新農合的專門管理機構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作用,但是不能完全代替政府的行政管理。因此衛生、財政、審計等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定期不定期對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進行監督檢查。通過監管,促進定點醫療機構增強費用控制意識,加強機構內部管理,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
四、定點醫療機構費用控制的建議
(一)對醫療機構實行嚴格的定點制度
新農合管理機構要派出專門人員,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實行資格認定和審查制度。對已經取得服務資格認定的定點醫療機構,如在檢查中一經發現違規行為,要堅決取消其定點資格。通過建立健全定點醫療機構進出機制,促進醫療機構間的合理競爭,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控制費用水平。
(二)加快支付方式改革
支付方式是指醫療服務的付費方對醫療服務提供方所提供服務進行費用補償的方式。一方面加快支付方式改革,已經成為目前控制醫療費用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做好定點醫療機構引導、監管工作,通過建立醫療機構信用等級制度,引導定點醫療機構自我約束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第三也可以建立醫療費用監督系統,可以及時查詢、了解各定點醫療機構分項醫療費用、藥費比例、平均住院日等有關指標,對于不合理的醫療費用,通過提醒、警示以及拒付的方式,達到有效控制過快增長的醫療費用的目的。
(三)探索適合地區實際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式
目前,對醫療機構費用的支付方式正從后付式向預付制、從按服務項目付費向按病種定額支付方式的方向發展。各種支付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沒有一種支付方式是完美的。因此不宜采取“一刀切”的辦法,應結合實際綜合采取幾種不同的基本支付方式,最大可能地消除其負面效應,發揮其優點。目前,各地比較廣泛實行的是按服務項目付費,即后付費制度。這種制度難以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因此,要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綜合支付方式,這樣可以有效控制醫療保險費用。從2014年開始,呼倫貝爾市積極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實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和平均住院費制度等混合支付方式,次均醫療費用同期相比下降了4%,對控制醫療機構醫療費用,起到了較明顯的效果。
(四)加強審核監督,對醫療行為實行考評制度
對定點醫療機構的審核監督是控制費用的重要環節。2013年,呼倫貝爾市出臺了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系統地規范了新農合管理部門、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和參合人員的行為。如對定點醫療機構采取病例醫囑的抽查核對、大額費用重點稽查、網上審核、現場審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費用審核力度。同時結合對醫療機構服務質量的審核,很好地促進了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有效控制了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五)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生的技術勞務價值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制定和修訂必須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提高技術勞務價值在醫療服務價格中所占比重,將技術培養費納入成本核算。要注重提高手術費、診療費、護理費、普通掛號費、專家費等能夠反映醫務人員勞動量和技術水平的醫療服務價格,通過提高醫療技術的勞務價格,使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得以體現,從而扭轉在當前醫療機構財政補償機制不合理情況下的醫務人員價值觀取向。
(六)規范診療行為,促進合理用藥、合理診療
篇8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總結分析20__年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經驗,安排部署20__年以籌資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工作,動員全鎮各級各有關部門,廣泛宣傳,扎實工作,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抓好新農合各項任務的落實。下面,我講兩個方面的意見:
一、客觀分析20__年工作,切實增強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20__年以來,全鎮各級各有關部門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來抓,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保障能力逐步增強,對加快推進我鎮城鄉統籌發展,緩解農民因病返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__年柯街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業戶6353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業人口為26047人,戶參合率為97.33%,人口參合率98.39%。 全鎮參合農民1—8月共得到新農合基金補償1122160.8元,補償人次為41053人,受益率為157.61%(受益人次占參合人口的比例)。
全鎮新農合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醫療基金運行基本平穩,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為我鎮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偨Y今年的工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狠抓資金籌集,實現了新農合制度的廣泛覆蓋。各級各部門積極開展新農合政策宣傳,發放到每戶農民家庭的新農合宣傳資料6600份,各村也利用廣播、板報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新農合的有關政策,動員引導農民主動參合。為讓農村特困戶、五保戶、殘疾人和獨生子女等特殊人群享受到合作醫療的保障,縣級相關部門幫助這些人交納了資金27000元(共有2700人)。通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11個村的參合率都達到了95%以上,全面完成了參合率達98%的預期目標。
二是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監管,確保了基金運行安全。今年,縣合管辦把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稽查作為新農合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格控制門診、住院醫藥費用不合理支出,堅持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進一步規范醫務人員醫療行為,杜絕自立項目收費、分解收費、超標準收費等違規行為發生。加大全體醫務人員培訓力度, 為參合農民就醫營造一個良好的醫療氛圍,讓廣大參合群眾真正得到優質、高效、便捷、價廉的醫療服務。
三是堅持便民利民的原則,努力為參合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努力提高經辦機構服務管理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把“便民、高效、廉潔、規范”的服務宗旨作為行為準則,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統一政策,嚴格把關,當場兌現醫療補償費用。
總之,一年來,全鎮各級各部門圍繞農民得實惠、醫療機構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工作目標,克服困難、開拓創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鎮各定點醫療機構顧全大局,積極配合,努力適應農村合作醫療的新機制、高要求,認真做好各項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立足長遠,讓利于民,在服務中求效益、謀發展??梢哉f,我鎮新農合制度的推行,得民心,順民意,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認同,同時,我鎮新農合工作也得到了省、市、縣相關領導及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客觀總結一年來我鎮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一是個別村組宣傳發動不夠到位,基礎工作不夠扎實,農民群眾對新農合政策和規定了解較少,參合率較低。二是一些地方的工作不夠細致,證件填寫不規范,出現合作醫療證與身份證或者戶口簿不一致的問題,給農民補償工作帶來不便。三是部分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行為不規范。四是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鄉村醫生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尚不能滿足農民群眾就醫需求。這些問題的出現,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明確任務,強化措施,扎實做好20__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工作
20__年是我鎮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第三年,是這項制度真正取信于民,并長期堅持下去的關鍵一年。按照省、市、縣要求,結合我鎮工作實際,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習貫徹“十七大”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民得實惠、政府得民心、醫療機構有發展”為工作目標,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宣傳,完善政策,不斷提高農民參合率;進一步規范管理,強化監督,創優服務,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確保我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康持續發展。為此,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切實做好農民個人資金的收繳工作,努力擴大新農合制度的覆蓋面。現在離11月10日還有一月左右的時間,收繳農民個人參合資金是當務之急,縣委、政府研究決定今年新農合的參合率定為98%,籌資工作的截止日期定為11月10日。10日前各鄉鎮收繳的參合基金要全部上繳財政專戶,要完成參合農民的資金收繳、開具云南省社會保險繳款收據、醫療證審驗、參合信息填寫修訂等工作,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要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籌措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來抓,各村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迅速行動起來,扎實組織好籌資工作,確保任務目標的完成。收繳個人參合資金時間緊、任務重,大家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二要加強宣傳引導。農民的擁護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持續發展的基礎,宣傳教育必須貫穿于新農合工作的全過程。各村、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采取進村入戶等方式,廣泛深入地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要重點宣傳新農合給農民帶來的好處,積極宣傳參合農民受益的典型事例,我們每個村都有受益的農民,要善于利用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宣傳,要使農民消除不必要的擔心和疑慮,調動農民參合的積極性。要建立宣傳工作的長效機制,努力強化農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互助共濟意識
。三要嚴格把握政策。要將行政推動與群眾自覺自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廣泛宣傳、深入動員的基礎上,一邊深入細致地做好農民思想工作,一邊組織資金收繳,引導群眾自愿參合、主動繳費。四要繼續實行醫療救助制度。民政、殘聯、計生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積極籌措資金,資助農村貧困人口、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人群和農村獨生子女參合。五要認真做好參合農民信息采集錄入工作,準確的數據信息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 (二)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優質、高效、便捷、安全、價格公道的醫療衛生服務,不僅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重要內容,也是新農合制度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各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切實從制度上規范醫務人員使用藥品的行為,嚴格控制藥品的使用范圍,嚴格執行國家物價政策。通過規范醫療行為、控制目錄外用藥,逐步降低醫療費用,切實讓農民群眾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得到好處。目前我鎮衛生院和衛生室改造已經完成,各定點醫療機構要充分利用現代化醫療技術為參合農民服務,提高診療設備的利用率,引導參合農民就近就醫。要探索建立穩定的人才培養機制和適應農村合作醫療的新機制,(文秘站:)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和三級診療制度,使農民群眾方便就醫。要繼續開展創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工作,加強各種診療設備等硬件的建設,進一步改善住院條件,加強基層醫務人員的在職培訓和進修學習,提高醫護人員素質,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使農民群眾安全就醫。
篇9
一、指導思想、任務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加強領導,增加投入,周密部署;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尊重農民的意愿;因勢利導,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公平,解決農區缺醫少藥和看病難的問題;積極探索,認真總結經驗,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步伐;把農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改善服務,提高質量,確保農民受益。
(二)任務和目標
積極研究和探索適應我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農民經濟承受能力、醫療服務供需狀況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措施、運行機制、服務體系和監管方式,為在我區全面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減輕農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提高農民健康水平,促進我區農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和要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和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供濟制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遵循“自愿、互助、公開、服務”的原則。要由政府負責建立組織協調機構、經辦機構和監管機構,加強領導、管理和監督。要建立醫療救助制度,通過民政和扶貧、計生部門資助貧困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并解決因病致貧的再補助。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精心組織,精心運作,注重工作質量,務求扎實推進。
三、主要容
(一)組織管理
1、領導機構。區人民政府及鎮人民政府應建立健全由主要領導牽頭,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代表組成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做好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工作;各行政村要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小組。
2、辦事機構。鎮政府必須設立合作醫療經辦機構,負責辦理合作醫療日常業務。鎮政府合作醫療經辦機構配備工作人員4人,工作人員由鎮人民政府部調劑解決。
3、工作經費。區人民政府要為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安排專項工作經費,區級按上年農業人口人均不低于1.5元的標準安排區合管辦工作經費(鎮級按上年農業人口人均不低于1.2元的標準安排鄉鎮合管辦工作經費),區鎮兩級經辦機構的人員工資和工作經費應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不得從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基金中提取。
(二)基金籌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補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
1、個人繳費。年農民個人每人繳費30元(2011年農民個人每年每人繳費不低于40元),經濟條件好的地區可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根據農民收入水平及實際需要相應提高繳費標準。持有證件的農村五保戶、特困戶參加當地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籌資部分可由民政部門從醫療救助基金中支出。鄉鎮企業職工和外出打工人員居住本行政村一年以上(不含以農民家庭為單位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人員)可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集體扶持。有條件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對本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給予適當扶持,集體出資部分不得向農民攤派。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資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3、政府補助。中央和財政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按每人每年分別補助為60元、30元,級財政每人每年補助15元,區財政每人每年補助15元。在經濟較好的情況下,地方財政可再增加補助資金。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全部劃入大病統籌基金。
(三)基金管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管理和使用。必須??顚S茫瑢舸鎯Γ坏脭D占挪用。
1、管理方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由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及其經辦機構進行綜合管理。合作醫療資金全部繳入財政部門在銀行開設的財政專戶。做到銀行見錢不見賬,經辦機構見賬不見錢,真正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收支分離,封閉運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統籌模式實行大病住院統籌加門診統籌一種模式。住院統籌加門診統籌是指通過設立統籌基金分別對住院和門診費用進行補償,特殊慢性病納入門診統籌管理。合作醫療基金主要用于建立住院統籌、門診統籌和風險基金。
2、收繳方式。農民個人繳費可在自愿參加并簽約承諾的前提下。由鄉鎮政府有關部門收繳,開具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專門收據;集體經濟的扶持收繳,由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及其委托經辦機構收繳。個人和集體繳費應及時轉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財政專戶。各級財政補助資金,由當地財政部門根據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際人數,按補助標準及時劃撥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財政專戶。要結合實際探索成本低、方便利民的收繳方式。
3、收繳期限。農民個人繳納的下一年度基金要在當年11月底前收繳完畢,規定期限,集中繳納。區合作醫療經辦機構要在12月底前匯總上報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人數,逐級核準后,下撥補助資金。
(四)調整補償方案
1、基本補償模式
住院統籌+門診統籌
住院統籌加門診統籌是指通過設立統籌基金分別對住院和門診費用進行補償,特殊慢性病納入門診統籌管理。
2、基金分配
(1)門診統籌基金
門診統籌基金供參合農民用于一般門診醫療費用補償。
門診統籌基金按當年參合資金總額的30%計入。
(2)住院統籌基金
住院統籌基金用當年籌資總額扣除門診統籌基金和風險基金后的部分建立。住院統籌基金用于參合農民住院補償、特殊慢性病門診補償和正常產住院分娩補助。
(3)風險基金
風險基金總體規模應保持在當年統籌基金總額的10%。
3、門診補償管理
門診補償按照“互助共濟,因病施治,有病多補,無病不補”的原則,以鄉鎮衛生院、合格村衛生室門診服務為主題,引導病人就近就醫,做到“小病不出村、不出鄉鎮”。實行“按比例補償、單次限額、全年封頂”的補償方式,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保證基金使用安全。門診補償不設起付線,單次門診費用補償比例為50%,個人年補償封頂線為30元。村衛生室按《鄉村醫生基本用藥目錄》的規定執行,門診統籌資金與大病統籌資金合為一個科目。
4、住院和部分特殊病種門診補償管理
住院費用實行按比例補償,一年累計補償金額最多達到封頂線。對參合農民在一年患同一種疾病連續轉院治療的只計算其中最高級別醫院的一次起付線。同一參合農民同年度再次住院的,應再次扣除起付線費用(惡性腫瘤需要多次住院化療的病人除外)。部分特殊病種門診費用一年累計金額沒有達到封頂線的應全額補償,超過封頂線的門診費用不予補償。慢性病補償應包括以下病種:惡性腫瘤(包括白血?。┓呕?、重癥尿毒癥透析治療、結核病規范治療、器官移植抗排異治療、腎病綜合癥、系統性紅白狼瘡、精神分裂癥、腦血管后遺癥、高血壓Ⅲ期、帕金森氏病、嚴重慢性肝硬化、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心功能Ⅱ級(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絞痛(三級以上)、糖尿病并發癥、類風濕性關節炎。
慢性病應由專家鑒定或先期病歷核查認定。不設起付線,費用累計計算,分病種定額補償。一年定期體檢、定期結報。
5、報銷比例
住院補償:住院補償封頂線4.5萬元。參合農民住院費用補償比例:一級醫院(鄉鎮衛生院)75%、二級醫院(旗縣區醫院)65%、三級醫院40%。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住院起付線分別為50元、100元、500元。
參合農民住院醫藥費報銷結算公式:醫藥費用總額—起付線—自費部分—【(特檢類﹢特治類﹢血液類)×60%﹢特材類×50%】=統籌醫療費。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不在實行保底補償。
6、住院分娩補償
住院分娩實行定額補償。正常分娩每次補償300元(超生除外)。如發生難產、剖腹產等特殊情況,按照住院標準報銷醫療費用。
7、白障手術補償
白障患者進行門診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每一側患眼一次性補助500元。
8、其他補償
(1)各級定點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品目錄》(以下簡稱《基本藥品目錄》)。《基本藥品目錄》的藥物,納入補償范圍。
定點醫療結構《基本藥品目錄》外用藥費用占藥費的比重,鄉鎮級定點醫療機構(一級醫院)不超過5%,縣級定點醫療機構(二級醫院)不超過10%,三級定點醫療機構不得超過15%。超過以上比例的,將予以通報批評,并視情節嚴重者處以3-5倍罰款,并對超過比例的目錄外藥費從其補償款中扣除,返還新農合基金專戶,調劑使用。
(2)各級定點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與醫療服務設施范圍(試行)》。
(3)積極開展單病種定額付費支付方式。選擇常見病種開展試點,逐步擴大病種。按照醫療成本確定病種收費價格,合理確定病人自付和基金支付的比例。要加強對病種確認和出入院標準審核和管理。禁止醫療機構采取“診斷升級”或“小病大治”等辦法,抬高單病種病例的費用。
(4)參合農民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發生的意外傷害,若無他方責任,則應納入相關補償范圍(不含不予支付的項目)。在醫藥費報銷前須填寫《參合人員意外受傷就醫報銷審批表》一式兩份,區合管辦和定點醫院各存檔一份(相關證人、村民委員會、交警事故科、轄區公安派出所、鎮政府(鎮合管辦)及區合管辦簽字蓋章生效)。對于能夠提供可靠證據證明無他方責任的意外傷害住院醫藥費用原則上比照疾病住院補償規定執行;對于不能提供可靠證據證明無他方責任的意外傷害住院治療的醫藥費用,比照疾病住院補償規定測算的擬補償額的70%執行;對于他方有責任但無法履行賠償責任的特大意外傷害(本不該新農合承擔補償責任,但出于人道考慮,酌情給予補償)建議對其住院費用超過5000元以上的部分,比照疾病住院補償規定測算的擬補償額的50%執行。意外傷害補償應在一定范圍公示一個月以上,無異議,無舉報,或調查確認后,方可兌付補償金。
(5)繼續實行合作醫療補償向中醫藥傾斜政策
一是中醫藥服務門診補償:納入中醫藥服務門診補償的病種為上肢骨折和下肢骨折,補償條件是采用中醫藥治療的非手術病人。補償辦法及標準為:上述病人中醫藥服務門診補償不設起付線,補償比例為50%,補償金額年封頂線為200元。二是調整中醫藥服務住院費用優惠補償比例,參合患者住院中醫藥總費用占住院總費用70%(含70%)以上的,住院報銷不設起付線,補償比例同時提高10%。中藥飲片除單味使用不予報銷外,復方使用均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
(6)對參加新農合的獨生子女戶和雙女結扎戶在同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上提高10%(獨生子女戶和雙女結扎戶證明由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出具)。
(7)既參加新農合又參加了商業醫療保險的農民住院可以憑住院醫藥費用發票和醫院費用清單等復印件及保險公司結報單據等材料到新農合管理機構按規定辦理補償。補償待遇與未參加商業醫療保險的參合農民同等對待。對目前同時參加兩種由政府舉辦的醫療保險的農民和在校學生,可享受兩次補償。
(8)在住院期間因病情需要到院外進行檢查的費用計入當次住院醫藥費用,但檢查費用按檢查醫院級別對應的補償比例給予補償。
(9)不按規定轉診在定點醫療機構名單外的醫院就診的病人原則上不予補償,確定屬特殊情況補償標準降10%。
(10)當年新出生嬰兒,隨其父母親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待遇。
五、醫療服務管理
1、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區衛生局按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批準設置本行政區域的區級及區級以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醫療機構經審查批準后,發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資格證書”,并向社會公布。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可以在定點醫療機構自主選擇醫療機構就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應與定點醫療機構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定點醫療機構要通過建立各項管理制度,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要定期對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進行監督和管理。
篇10
基本情況
2006年芮城縣被省政府確定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縣。國家對參合農民給予財政補貼,中央財政每人補20元,省財政補10元,市、縣財政各補5元,農民個人年繳費10元。芮城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啟動暨動員大會后,他們在做好2006度“新合”各項工作的同時,還順利完成了2007年度的個人籌資工作。2006年度芮城縣共有293056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占全縣農業人口342556人的85.55%。2007年度芮城縣共有305300人(含優撫戶1391人、五保戶550人、特困戶1517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占全縣農業人口342556人的89.12%,籌集資金總額305.3萬元,其中縣民政局代繳34580元,較2006年參合農業人口增長了12240人,增長幅度達到4%。截止2006年12月20日,芮城縣共有116901人次接受了門診治療,補償196.59萬元;8485人次在各級各類定點醫療機構接受住院治療,補償660.66萬元。慢性病確診患者中有265人接受了門診治療,補償金額5.33萬元,其中達到補償封頂線3萬元的為1人,2萬元以上的為13人,大病統籌基金使用率為63.13%,門診基金使用率為67.08%。與此同時,芮城縣還是國家紅十字總會確定的全國29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紅十字醫療救助試點縣之一,他們通過紅十字會的渠道為全縣39人做了白內障復明手術,為6162人發放了價值118.2萬元的救助藥品,并為45名參合困難農民進行了二次補償,補償金額8.05萬元,最高補償金額達1萬元。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改善了患者的就醫條件,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緩解了因病返貧的現象,參合農民群眾得到了醫療實惠,普遍對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表示認同。運城市吳菊仙副市長在該縣檢查“新合”工作時,親自到古魏醫院與18位參合病人家屬進行了座談,參合患者的家屬對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醫療技術以及補償的結算都感到滿意。
問題和困難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在芮城縣開展以來,較大地促進了農村醫療水平的提高,受到農民群眾的普遍擁護和支持,但該項制度推行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和困難亟待解決。
參合面有待擴大。就試點縣芮城而言,各級各部門雖然運用各種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但全縣至今仍有10%以上的農民還沒有參與進來,致使這些人享受不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優越性。
鄉鎮衛生院醫療基礎仍較薄弱。表現在醫療器械簡單、設施落后,醫衛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醫護人員青黃不接,特別是學醫的年輕大中專學生在鄉衛生院就不多見,醫療條件差、技術低,農民群眾看病不放心,往往有大病才往城里跑,小病根本就不去看醫生,還有藥價虛高、以藥養醫的經營模式等,加重了農民群眾看病的負擔,不利于農民群眾就近就醫用藥。
報付比例低、范圍小。新合《基本藥物目錄》不能適應農民實際看病需要。縣級醫院使用《基本藥物目錄》以外的必須藥品,如搶救危重病人使用的一些新特藥品,當該部分醫療費占整個醫療費比重較大時,農民卻得不到實惠。如一個病人所需醫療費為5萬元,其中4.5萬元為必須的非《基本藥物目錄》藥品,也就是只有5000元能夠得到相應的補助。尤其是鄉鎮級用藥目錄范圍更是太小(特別是內科藥物),根本不利于參合群眾就近就醫用藥,新合《基本藥物目錄》急待盡快修訂。
保障不全面。目前新合只保生病住院,沒保傷殘。農民出現無賠償責任的交通事故、工傷事故,或意外傷殘不少,醫藥費負擔也不少,但不在農村醫療保險范圍內。
工作經費還沒完全落實到位。根據省衛生廳、財政廳等六廳委的文件精神(農衛轉[2006]1號),“各試點縣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工作經費原則上按每個農業人口不低于1元標準安排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到位”。這一精神對于“吃飯財政”的縣來說要完全落實到位確實有困難,經費不足,不利于新合工作的開展。
對策和建議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我國正在探索的新型農村保障體系,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視和關心。如何讓這一制度步入常規化、長期化,讓社會保障更為完善,是試點工作的一大重點。對目前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我提出幾點建議:
1、進一步強化宣傳教育工作。采取多種靈活的形式和方法,積極做好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宣傳工作,引導農民群眾逐步樹立互助共濟的觀念,讓他們真正了解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優越性,感受到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好處和實惠,自覺增強健康風險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籌資工作是各級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各級政府應該積極動員、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自愿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力爭在以后的年度里試點縣的農民群眾參合率能夠達到或接近100%。
適當擴大報付范圍,調整補償標準。農民的風險意識相對較差,更加關注眼前的利益,報付范圍較小,難以調動他們參合的熱情。應適當放寬使用質優價廉的常用藥品,鼓勵使用中草藥,增加報付范圍和比例,激發農民參合積極性。同時要根據資金運行情況適當調整補償標準,使基金既不沉淀過多,也不出現透支,以提高農民群眾的受益程度。
發揮民政和紅十字會功能。對特困難群體和高額醫療費用病人的救助辦法,通過政府投入和社會捐助等多種渠道籌集并建立民政和紅十字醫療救助基金,解決好農村五保戶、特困家庭交不起合作醫療基金的困難,加大對重大疾病患者醫療費用的救助力度,切實緩解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加快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調整鄉鎮衛生院的布局、功能和規模,有效整合農村衛生資源,加強醫療預防保健網絡和農村衛生隊伍建設,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學醫的大中專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去工作,同時還要加大對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農村醫療條件,健全農村的藥品供應渠道,整頓農村藥品流通秩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藥價,堅決打擊在農村販賣假藥和醫藥暴利現象,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