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4-04-08 18:06: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觀經濟學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雙主模式,任務驅動,微觀經濟學,實踐研究
一、基于“雙主模式”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提出
“主導―主體”教學系統設計模式,簡稱 “雙主”模式,是在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理論”、“動機理論”、“先行組織者” 教學策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系統設計模式。
這種模式不同于國內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國家單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雙主模式”是在彌補了以上兩種教學模式方式的不足基礎上,又吸取了兩種方式的長處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此模式將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模式有機結合,避免了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單純使用一種教學設計模式而產生的教學時單方面(教師或學生)主宰教學而出現的“滿堂灌”或“盲目學”的現象,使學生能夠采用更合理的學習策略掌握學習內容和提高自學能力,優化了教學過程。
“雙主模式”即在講授為中心的課堂上采取了“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學生的主體性。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新型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從淺顯的實例入手,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技能操作,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教師首先把教學內容巧妙設計隱含在單個的具體任務中,讓學生以分組或獨立完成任務的方式領會學習的核心內容。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體現了“主導――主體結合”的“雙主模式”的教學設計原則,它避免了在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的相互矛盾,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在高職院校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實施基于“雙主模式”的任務驅動教學法
微觀經濟學是人類市場經濟知識積累的結果,是多代經濟學家對市場經濟運作規律不斷深化認識的總結和概括。微觀經濟學課程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基礎課程,其特點主要表現為“四多多”:第一,理論比較抽象,教學內容中名詞、概念及術語多。在課程中因為經濟規律屬于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可以在實驗室內再現,學生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于理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第二,曲線圖形較多且復雜。微觀經濟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其理論的得出與變化,可以通過坐標圖來形象直觀的再現,便于說明理論的存在與發展。因此,在各個模塊中涵蓋了大量的較為復雜的曲線圖形,再加上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每一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因素繁多,因此,對學生來說有些問題理解起來不太容易,這就使學生望而生畏;第三,數學知識運用多。在微觀經濟理論中,許多經濟理論的得出,都是通過數學推導得來的,這對數學知識掌握一般且缺乏應用能力的學生來說,掌握這些知識也有一定的難度。第四,記憶性的內容和規律多,這就使學生在學習時感到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進而失去學習的信心。
三、在高職院校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實施基于“雙主模式”的任務驅動教學法
基于微觀經濟學課程自身的特點,綜合基于“雙主模式”的任務驅動型教學法的優點,從2006年開始筆者嘗試在學院不同經濟專業的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型教學法,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收效良好。
首先,根據各個專業的教學目標和課程地位的不同,整合《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設置教學情境。《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需求供給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理論、市場類型與廠商行為、分配理論。根據這六個理論部分之間的內在關聯,結合經濟生活和社會實際中的熱點焦點問題,以及各個專業的特色,設計出了諸如“豆你玩、蒜你狠”;“如何理性消費”等一系列的教學情境,并且結合各個模塊的重點難點知識,設計了教學任務供學生完成。在任務的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以下七個方面。(1)任務能否與生活和社會實際中的熱點焦點問題相結合;(2)任務能否讓學生感興趣,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3)任務能否很好地應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并引導和幫助學生完成新知識的自主學習;(4)任務在完成過程中能否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協作;(5)任務能否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學以致用。
其次,在創設好的各個不同的教學情境中,將設計好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教學任務其交給學生自己完成,例如學習需求供給模塊時,讓學生查詢“豆你玩”、“蒜你狠”、“鹽王爺”等一系列網絡熱詞及其背景資料,要求學生分析產生這些熱詞的原因,并找到需求供給之間的矛盾,得出結論。然后由教師對“任務”進行介紹,并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由學生展開課堂討論,要求學生明確自己的基本思路。引導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學生通過對“任務”的分析和探索,尋求完成“任務”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篇2
1.實驗經濟學的定義
所謂實驗經濟學,是指將某一特定經濟現象置于可控的實驗環境下,通過觀察實驗者行為和分析實驗結果,來檢驗和完善相關經濟理論,并為決策提供依據的一門學科。
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經濟學理論難以像工程科學那樣,可以通過實驗來予以驗證。然而,20世紀40年代末,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張伯倫首次嘗試了經濟學的課堂實驗,這是經濟學誕生后的第一個經濟學實驗,其實驗的內容是為了驗證市場的不完全性。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弗農?史密斯教授當時作為課堂上的學生之一,受到很大的啟發,敏銳覺察到實驗經濟理論的作用,從此他對經濟學的實驗方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開始進行市場實驗的研究,他非常關注經濟學研究的實驗方法。之后,為了對市場競爭的均衡理論進行驗證,他用了6年時間在亞利桑那大學對這一理論進行了經濟學實驗。1962年弗農?史密斯教授“競爭市場行為的實驗研究”一文在《政治經濟學》雜志公開發表,這篇文章對市場競爭均衡理論的實驗過程進行了總結,也是對經濟學研究實驗方法的總結,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實驗經濟學的誕生。
2.實驗經濟學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學理論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行為主義、合理預期等新的經濟學流派的誕生,為經濟學實驗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和科學的技術支持。特別是計算機的廣泛運用使得經濟學實驗成為可能,通過計算機操作可以把復雜的經濟學問題模擬化、簡單化。隨后,美國很多大學把實驗經濟學引入經濟學教學,實驗經濟學逐漸發展起來。當然,早期的實驗經濟學研究主要是關注市場理論和博弈理論,研究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進行經濟學實驗也主要是對這兩種理論進行驗證。如今,實驗方法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微觀經濟學的諸多經濟領域,許多經濟學研究要通過經濟學實驗來完成,實驗經濟學創始人弗農?史密斯教授于2002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標志著實驗經濟學已經成為經濟學的一個獨立的學科,且已經成為主流經濟學之一。
與國外相比,國內經濟學實驗教育、教學的研究起步較晚。中國第一家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名字命名的經濟管理實驗研究基地--南開大學澤爾滕實驗室于2003年11月成立;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于2004年進行經濟學實驗教學探索,并創建了經濟學實驗室,實驗室的建立為經濟學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參與人通過聯網的計算機來完成所有的決策行為,其實驗研究的內容包括市場實驗、博弈論實驗和個人選擇三種類型,尤其在證券市場實驗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擬對實驗經濟學的理念與微觀經濟學的模塊式教學相結合的問題作一些初步探討,以求教于大方。
二、微觀經濟學實驗模塊的構建
1.模塊式教學的定義
“模塊”,一般是指具有標準尺寸的家具部件、建筑部件,或是指計算機的硬件或程序的組件。在我國,模塊式教學一般稱之為“模塊式教學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培訓模式。這里“模塊”指的是由教學內容所組成的各個不同的知識單元,它反映了教學內容、學習內容,既不相同而又彼此相互關聯的知識內涵。模塊教學是指圍繞特定主題或內容的教學活動的組合,即由若干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教學單元(模塊)組成的動態的教學過程,模塊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通過模塊式教學把不同或相同學科的具有同類知識點的內容組合成能力模塊與知識模塊,使其整體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模塊教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它以提高學生具體能力和素質為目標,在教學方法上強調知識能力的統一,在學習方法上強調知識和行為的統一。因此,合理的、有目的、有計劃、有內容、有程序地安排多種模塊進行模塊教學至關重要。
2.微觀經濟學實驗模塊的構建
近年來,實驗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為經濟學教學和研究引入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微觀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又比較抽象的課程,通過實驗教學將枯燥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打破了以講授為主的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賦予微觀經濟學教學以全新的方式,使微觀經濟學理論生動化、具體化和形象化。但在教學中如何發揮微觀經濟學實驗的效能,在實驗中激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是經濟學實驗教學應當面對和實現的目標。
微觀經濟學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微觀經濟政策等內容。在實驗中,具體的實施步驟是依據微觀經濟學實驗教學體系,將整個課程體系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分割成不同的模塊,模塊之間是相對獨立的。具體可以將實驗的內容分為三個模塊:基礎模塊、研究模塊和綜合模塊,三者各不相同而又緊密相連。通過這些模塊的學習,夯實了學生的經濟學基礎,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微觀經濟學實驗更全面和系統。
(1)基礎型實驗模塊。基礎型實驗模塊是為了對所探討的理論進行檢驗所設置的實驗。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書中的要求進行操作,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或學生間角色扮演,詳細觀察、認真記錄實驗數據,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實驗結果的各項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寫出實驗報告。如微觀經濟學的消費者行為、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等理論適合驗證性的實驗方式。實驗完成后,學生主要有三個直接收獲:驗證所學習的經濟理論知識;掌握與微觀經濟學實驗有關的計算機軟件的使用方法;學會如何觀察、記錄實驗數據,掌握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撰寫合格、高水平的經濟學實驗報告。學生通過基礎性實驗模塊對基本理論進行驗證,體驗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也能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訓練了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2)研究型實驗模塊。研究型實驗又稱設計型實驗、探索型實驗。由學生在一定的實驗條件下,按照實驗大綱、實驗目的的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依照設計的方案自主開展的實驗。相比較其他兩種模塊,研究型實驗是一種高層次的實驗,更注重創新性,旨在發現實驗對象的本質特征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研究型實驗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實驗設計,利用經濟學實驗平臺,可發現人才,在對少數拔尖學生夯實基礎的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創新能力。這個模塊的實驗可以與大學生各種創新、創意大賽結合,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如對微觀經濟學有些不完善或有爭議的理論,可考慮讓少數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
(3)綜合型實驗模塊。一般而言,綜合型實驗是建立在基礎型實驗的基礎上,由多個實驗組成,其內容涉及與本課程內容相關的或與本學科的綜合理論知識相關的實驗。綜合型實驗通常是由有一定內在聯系的實驗組成,實驗的重點在于進一步了解和理解經濟學理論的內在聯系。綜合型實驗比較適合有一定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經濟學基礎實驗之后的學生。綜合型實驗模塊的重點放在展示經濟學知識的內在聯系上,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找出經濟學的規律,使其對經濟學理論的認識得以提升。如微觀經濟學中市場結構這部分內容涉及市場的供給需求、生產者的成本收益等相關內容,因此,這部分內容選擇綜合型實驗更好,有利于升華學生所學的知識和理論。
3.微觀經濟學實驗模塊的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實驗模塊的構建使得微觀經濟學實驗更加系統化、全面化和多樣化。但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1)實驗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但又不能脫離理論教學,它是以理論教學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微觀經濟學實驗模塊的運用同樣如此。經濟學實驗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或教學手段,與課堂教學是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的關系。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會使教學內容立體化、形象化,教學內容的充實、豐富也會使教學手段進一步更新和拓展,因此經濟學實驗教學必須與教學內容相互補充、相互協調。例如,學生在了解供給需求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基礎型實驗模塊對市場機制的調節過程進行模擬驗證,可以進一步加深其對這一理論的認識。(2)實驗模塊之間并非孤立,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從內容上由淺漸深,從實驗的形式上由簡單到復雜。基礎型模塊是基礎,綜合型模塊是驗證型模塊的提升,設計型模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可以根據學生年級、個性、能力等選擇不同的模塊。(3)不同的微觀經濟學實驗模塊,其要求和要達到的目標不同,實驗結果的考核也不同,因此必須編寫、制定實驗模塊大綱,實驗中嚴格按照實驗大綱的要求實施,按照相應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實驗考核。
三、微觀經濟學實驗模塊教學的意義
1.豐富了教學方法,改革了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是以實現教學任務為目的、由教師與學生通過互動共同學習、認識和實踐的方法體系。教學方法可分為三類:1)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語言表達向學生直接傳授理論知識,如講授法、案例法、問答法、討論法等;2)教師借助于外部環境指導學生通過感性認識獲得知識和技能,如實驗法、實習法、參觀法、演示法等;3)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如練習法、自學法等。目前,微觀經濟學類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第一類。通過“以微觀經濟學基本知識為基礎內容,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中心內容”實驗模塊的構建與實施,將有力地促進第二、第三類教學方法的高效運行。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
這種模塊式教學要求教學對象只有掌握比較系統、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才能很好地完成各個模塊的實驗。在理解和掌握了基礎理論后,學生往往會通過實驗去探索、驗證其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過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觀經濟學實驗模塊的構建與實施,特別是研究型實驗模塊,實際是開發了課程的研究性教學內容,一改傳統的灌輸教學長于培養學生知識儲備能力的模式,重點在于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由于微觀經濟學實驗是從實驗參與人的行為模式入手,通過對實驗中經濟人行為過程的觀察和總結,構造微觀市場理論的動態部分。因此,無論選擇哪個實驗模塊,實驗經濟學的方法如模擬和仿真、比較與評估等都要有選擇地運用,才能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
3.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篇3
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其是理論教學的補充,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夠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實踐意識。在實踐教學中學生能夠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習慣,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夠得到顯著提高,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更透徹的理解理論知識。微觀經濟學與當前社會的經濟現象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它是建立在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上的,它里面提到的很多理論實際上與我國的當前的國情和經濟發展情況等都有許多不同之處。這使得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會面臨一些障礙。而實踐教學,與傳統的讓學生硬著頭皮去背理論不同,它強調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對理論獲得感性認知,在此基礎上去重新認識抽象的理論。對學生來說,實踐教學能夠讓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能夠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學生通過實踐中的觀看和操作,能夠更深刻的了解微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他們可以透過一定的經濟現象去理解和參悟知識,能夠通過操作實踐驗證知識,這對于提高他們對理論知識的領悟力作用重大。
(二)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微觀經濟學開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經濟理論和知識,但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利用這些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現象,去分析當前的經濟問題。如果不注重實踐教學,學生看似死記硬背記住了很多生澀的理論,但是卻不具備利用這些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紙上談兵式的教學勢必會削弱學生的實踐能力,會影響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而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利用各種分析模型分析經濟現象,例如可以讓他們利用邊際分析和各種動態模型完成對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分析。學生將來必定是走向工作崗位的,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他們的職業前景是非常有益的,符合新時期社會和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一直受困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一)師資隊伍因素。很多學校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上配備的都是經濟學相關專業畢業的教師,這些教師本身對微觀經濟學缺乏深入的了解,這使得他們專業素質不夠硬,不能夠駕輕就熟的完成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在課堂上更多的選擇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影響了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的開展。此外,學校實踐設施配備問題,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的開展需要先進的教學軟件的輔助,需要實訓場所,但是很多高校由于受辦學資金、教學觀念和場地條件的制約,沒有為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的開展創造硬件條件。
(二)實踐教學方法單一問題。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將會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由于微觀經濟學涉及到諸多理論,部分教師在教學時習慣于沿襲其他教師的實踐教學方法,不能夠靈活運用各種實踐方法,使得實踐教學陷入和理論教學一樣的困境。學生感受不到實踐教學的氛圍,在實踐教學中不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實踐教學形同虛設。
(三)實踐教學模式僵化問題。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模式必須要進一步完善。但是當前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存在模式僵化問題,實踐教學依賴于課內實踐教學或者校內實訓或者頂崗實習來實現,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實踐教學模式,也就不能夠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不能夠系統的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微觀經濟學實踐教學的有效策略
為了進一步提高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必須要著力解決微觀經濟學這門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要構建一個完善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多種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一)立足課堂,多種實踐教學方法并用。微觀經濟學課程所涉及到的內容較多、較復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上。課堂是實踐教學實施的最佳平臺之一,在課堂上,教師要適當減少理論教學的比重,增加實踐教學,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結合。適用于課堂上的實踐教學方法也有很多種,以下介紹幾種適用的具有較好成效的實踐教學方法:
1、討論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針對經濟學理論或者某一經濟現象各抒己見。通過思想交鋒式的討論,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微觀經濟學中的相關理論,能夠讓他們運用這些知識去分析和認識當前我國經濟建設中的問題。討論教學法符合學生在這門課程學習中渴望交流的學習特點,能夠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時,可以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協調能力等,進而能夠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建立在討論教學法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微觀經濟學教材中的內容都是偏理論的,學生要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難度較大,但如果能夠讓學生結合實際的經濟活動去理解這些理論知識,將會容易許多。采用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展示與補充實踐資料或者實例來達到輔助理論教學的目的。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形式應用案例教學法:
1)案例討論教學法。這種討論又可分為專題討論和實際應用討論兩種。首先,專題案例討論教學。所謂專題案例討論式教學主要是在學生學習過微觀經濟學某一系統的知識之后,組織學習結合當前社會領域內的熱點或者焦點問題進行學習和討論。這種討論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夠幫助學生解放思想。但是這種專題案例討論教學對案例的要求是極高的,要求案例具有代表性和爭論性,這樣才具備專題討論的價值。教師可以選取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案例,也可以選取我國頒布的某項經濟政策作為案例,例如,在學習完微觀經濟學中關于收入分配的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我國當前的分配制度進行討論人,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我國現階段在收入分配時應該堅持效率優先還是應該堅持公平優先。學生為了得到觀點,必須要去尋找理論證明自己的觀點,必要時還要查詢資料,這種討論能夠避免學生討論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當然。這種討論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較高,需要精心的組織和設計。其次,應用式的討論教學方法。這種案例教學就是通過讓學生對某一案例的分析,提高他們應用知識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微觀經濟學中生產要素市場理論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前學生普遍關注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讓學生就勞動力要素進行討論。通過這種應用式討論,既能讓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問題,又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生產要素理論。
2)穿插式案例講解法。上文提到的討論教學法,主要是在學生完成某個知識點的學習之后,讓他們利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在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時,海域一種教學方法就是在微觀經濟學知識講解時穿插一些案例,通過案例來解釋這些理論知識,從而讓學生消化知識。例如在講解需求彈性這一理論的時候,教師可以選用超市促銷和特價活動的案例,讓學生知道超市的促銷和特價活動就是用需求彈性理論來刺激消費者的需求,達到吸引消費者購買的目的,這樣學生就能夠利用需求彈性理論來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經濟現象,就能夠更好的理解需求彈性知識。例如在講解邊際概念時,為了讓學生知道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數量可能產生的效應,教師可以選取饑餓時吃包子的案例,當人們感到饑餓的時候,他們吃第一個包子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滿足感,第二個包子會覺得非常香,等到他們吃第十個包子的時候,他們的滿足感將會消失殆盡,甚至會產生嘔吐反應。這說明了效應的遞減作用。讓他們通過案例中效應的變化,更深刻的理解邊際理論知識。
(二)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采用項目教學。為了提高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要組織他們進行各種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是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的。
1、利用校內實訓室,模擬項目實踐。學校可以成立校內實訓室,可以開發配套的經管專業實踐教學軟件,讓學生進入到模擬的項目情境中,讓他們更清晰的理解經濟學現象。例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囚徒困境這一經典的經濟學案例。教師可以利用校內實訓室,將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作為兩個公司來競爭同一個國外項目。而教師可以挑選學生組成國外項目負責小組,兩個公司要想爭取到這個項目,就必須要和外國項目負責小組進行交流和溝通,他們在辦事的時候有兩個選擇,一是不行賄采用正常的方法爭取項目,另一種則是通過行賄來完成對項目小組人員的收買。通過賄賂或不賄賂的選擇,讓學生更清晰的理解囚徒困境。這種實踐教學需要學校為學生提供操作項目的平臺。
2、鼓勵學生走出校外,做項目調研。微觀經濟學包含了諸多經濟學理論,如供求理論、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等等。這些理論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即經濟活動。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這些理論,就必須要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經濟活動中。因此,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經濟活動項目調研。在校外項目調研中,要做好如下工作:
1)選擇適合的項目。校外項目調研活動要求項目是現實的、真實的,因此,在選擇項目時要選擇附近的,這樣可以便于學生到實地進行走訪、考察和研究。另外,要選取可行的項目,例如有些企業是全封閉管理的,學生根本無法進入其中搞調研,對這類企業經濟活動的項目調研必然很難實行。
2)明確項目設置。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到企業做項目調研,就是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了解微觀經濟學中的相關理論知識,因此,教師一定要在項目調研活動開始前,讓學生明確調研任務,要設置好調研項目。可以將微觀經濟學中幾大重要理論設立為分項目,讓學生依次完成分項目的調研。如以某某企業微觀經濟學分析為總的項目,讓學生進行如下子任務研究:一是對企業的供給與需求進行分析,在這個分析中,學生需要完成對該企業需求、供給、均衡價格和需求價格彈性等任務的調研和分析。二是對企業的消費者行為進行分析,在這個分析中,學生需要完成對企業消費者行為的初步調查,并給企業提建議,為其如何做到讓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提供寶貴意見。三是對企業的生產者行為進行分析,分析企業的生產投入要素,考察企業短期生產函數,考察企業生產的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通過這些項目設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消化相關的微觀經濟學知識。
3)做好項目展示和評價。要將學生項目調研實踐成果展示出來,讓學生將自己的調研成果做成PPT或者調研報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要建立針對學生實踐的考核方法,要將實踐部分的成績納入到微觀經濟學考核中,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三)校企聯合,讓實踐教學現場化。經管類專業人才將來多數是要走上企業的經管崗位的,因此,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必須要密切聯系崗位實際,學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開展微觀經濟學的實踐教學。例如在實踐教學環節,可以聘請企業的優秀經管人才到學校進行現場講解,讓他們結合工作實際談一談對微觀經濟學相關理論的理解,讓他們說一說在實際的工作中哪些微觀經濟學理論是常用到的,哪些現象是能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解釋的。通過他們的現場解說,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微觀經濟學的實用性,能夠讓他們重視實踐教學。也可以利用企業發展中相關經濟活動的完整案例,讓學生去分析如何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問題,并讓學生了解企業經管人才這些經濟活動中是如何去做,如何克服危機的。還可以讓學生走到企業經管崗位上,讓學生近距離的了解經管類崗位工作的要求,讓他們樹立崗位意識,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高標準的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四、結語
篇4
上個世紀 80 年代以后,國際高教界對實踐教學和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為了與國際接軌,中國的多數高校也紛紛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中對實踐教學越發重視,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師也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應用型本科教育成為各高校普遍的辦學定位,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因此,要改革以往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注重地方特色,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微觀經濟學作為研究微觀經濟主體的決策行為以及其對經濟資源配置影響的一門科學,日益發揮著對社會經濟現象和活動的解釋和預測的功能,所以說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但仍有很強的應用性,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突出應用二字,提出了教學方法的改革思路。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分析
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分析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微觀經濟領域內的問題,研究對象為單個經濟,其核心問題是價格問題,研究的重點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微觀經濟主體的決策行為及其對經濟資源配置的影響。從理論上講,微觀經濟學既是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經濟學其他研究領域的基礎。所以,它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從實踐上講,微觀經濟學理論既可以用于指導企業或消費者的決策行為,又可以用于指導政府的決策行為。因此,它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2、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分析
(1)章節多,內容抽象難懂。從目前使用較好的幾本微觀經濟學本科教材來看,章節都比較多,如曼昆編著的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有 22 章,黃亞鈞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 16章,岳賢平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 15章等。從內容上看,以曼昆編著的教材為例,主要內容有:經濟學十大原理、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供求均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賦稅的代價、國際貿易、公共部門經濟學、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和微觀經濟學前沿等內容。大部分內容是對西方國家微觀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理論成果的總結,而且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采用公式、圖形和數學模型來闡述經濟發展規律的,比較抽象,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所以,大多數學生反映學起來費勁難懂。
(2)研究方法多,數學知識是基礎。隨著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不斷成熟,其研究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如規范分析法、實證分析法、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非均衡分析法、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但總體來看,還是以實證分析法為主,主要是大量運用數學模型及推理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自數學進入經濟學以來,它提高了經濟分析的水平,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而言,一是借用了微積分,尤其是偏導數和全微分等武器,提出了一般經濟均衡問題,創立了當今的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壟斷競爭理論等;二是借用了集合論與線性模型分析了相關的經濟學問題。可見,數學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學習微觀經濟學的過程中,必須得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
(3)圖形多、曲線易錯亂。為了便于理解,微觀經濟學課程把經濟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通過理論假設,用圖形來直觀闡述。但該課程涉及圖形分析的章節比較多,而且曲線太多且有相似之處,學生在記憶時往往會產生錯亂的現象,要么記錯了曲線移動的方向,要么記錯了曲線的種類,導致在分析實際經濟問題時出現差錯。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強化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形成一種理念十八屆三種全會以來,很多高校為了響應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這一精神,紛紛喊出了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響亮口號,高校微觀經濟學課程也隨之改革。但從實際情況看,真正落實到位的高校很少,絕大多數高校只停留在口頭上,老師上課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沒有調動起來。可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對于多數高校來說還沒有形成一種理念。
2、老師缺乏實踐經驗,沒有形成良好的實踐型教學團隊從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高校擔任教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從高校畢業之后直接走進高校,缺乏對經濟學知識的實踐鍛煉,基本上沒有嘗試過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更談不上科學合理地培養應用型人才了。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或到相關高校進行實踐培訓的也屈指可數,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實踐教學、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至于說組建實踐型教學團隊更是紙上談兵。
3、教學手段和方法仍顯短缺和落后,沒有形成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一是高校多媒體教學設施短缺,不能滿足教師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境的需要,并限制了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二是目前的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其方式主要局限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而且學生早就厭煩了這種被動式學習的方式,根本不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因而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再者,因章節多,課時偏少,老師需要趕進度,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案例教學或課堂討論。另外,據學生反映,有些老師準備的案例太長或太老,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興趣,即使參與其中進行課堂討論也是被逼無奈,應付了事。可見,教師從本質上沒有真正把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
四、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
1、加大宣傳,讓師生認識到微觀經濟學實踐的重要性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政府的許多決策如果能夠科學地運用微觀經濟學知識,就會減少決策的盲目性;對于企業而言,微觀經濟學中的均衡價格理論、彈性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與收益分析、市場結構理論等等對于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決策更具有指導意義;對于消費者來說,微觀經濟學中的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可以指導他們的選擇行為。因此,要通過大力宣傳,讓師生都認識到該課程實踐教學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和行動。
篇5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教改;教學內容
1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及研究方法是財經管理類諸多專業課的基礎。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可以啟發學生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并指導他們如何做出理性的經濟決策。微觀經濟學不僅是規范學生學習和運用現代經濟學理論的基礎課程,也是致力于培養學生具有現代經濟思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專業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主考課,關系到學生考研的成敗。
2二本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中面臨的困難
2.1學生素質整體下降,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普及化背景下二本院校學生的平均素質降低。中學教育中高密度、被動式接受教育的過程使學生們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意識,課程學習完全依賴老師講解。過早地文理分科,使學生們沒有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理科生怕文字描述、懼怕記憶基本概念和理論,對經濟常識的了解較少;而多數文科生不具備簡單的數理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2高校對教學不夠重視,教師教學水平相對較弱
二本院校在人才引進方面也越來越看重學歷與科研,引進的幾乎都是來自研究型大學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博士研究生。這些教師理論知識比較扎實,科研能力較強,但實踐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明顯不足。雖然二本院校重視日常教學管理,但多數留于形式,教師只要完成教學的基本任務,嚴格考勤,保證不出教學事故即可,學校找不到合理的指標體系去衡量和監督教學效果。學校的教學獎勵與職稱評定等也與日常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掛鉤。在這種體制下,教師既沒有努力鉆研教學的動力也沒有提高教學能力的壓力。
2.3微觀經濟本身的特點
微觀經濟學具有理論性強、教學內容繁多的特點。教師要在短短的課堂時間內講清楚微觀經濟學基本概念、模型、圖形等理論已經很不容易。微觀經濟學中假設條件太強太多,很多原理只有在嚴格的假定才能存在的,這些條件的假定與現實的經濟世界相差甚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很懷疑理論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在理解消化模型上有一定難度。
2.4現有教學方法和教學條件
二本院校經濟學課堂中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授課,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基本上就是教師唱獨角戲,教與學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和溝通,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逐年擴招使得各高校師生匹配比例嚴重失調,生均教學資源數量在減少。教師通常一學期要上幾門理論課,每門課的人數又非常多(課堂人數一般在九十人以上),基本上只能采用大班上課,這種條件下不僅教師上課辛苦、課堂紀律很難控制,而且師生討論和互動時間少,教學效果差。
3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對策
3.1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有區別的選擇教學內容
為解決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專業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而不是不顧學生的專業需要一股腦的灌輸全部理論。比如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主要講解一些基本的理論、注重理論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使學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求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模型,并運用模型分析經濟現象;而對于經濟類的學生要求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模型分析和內容更全面,而且要配套各種類型的考題進行學習。對于考研的同學,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群,除基本理論之外還要補充一些經濟思想史,讓他們對不同流派的理論體系有個初步認識。
3.2多種教學方法配套使用以提高上課效率
在教學中對概念性的內容教師可舉一些生活中每天會接觸的商品進行解釋,而對于基本原理比如彈性、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等理論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高課堂學生的興趣和效率。
3.3改變單一的職稱評審模式,有效激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新時代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為了改變高校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的狀況,二本院校在職稱評定和教學獎勵的過程中要更多的體現教師日常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應轉變思想觀念,把教書育人作為根本,考慮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要對學生負責,對教育事業負責。
3.4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及其他網絡資源
微觀經濟學內容多,原理、圖形、理論模型復雜,加之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不好,教師要想在有限的課堂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要借助多媒體設備。此外教師也應利用網絡資源為教學服務,比如在網上尋找最新案例讓學生分析,利用網絡給學生布置作業,并在網上批改作業等都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對于難掌握的模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傳輸給學生推導過程,指導學生課外學習。
篇6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財經類專業學生重要的基礎課,學生、教師都對該門課程非常重視。國內外許多高校教師都在提高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方面做過許多研究。Johnston(2001)通過使用課程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關于經濟學教學改革的看法,并發現大多數學生并不喜歡復雜的經濟學習題。Meyer and Cleary (1998)認為,經濟學教學應該轉變觀念,學生學習經濟學的成果,主要是通過他們對現實世界中的經濟現象的認識,主張加強案例教學。趙紅梅(2002)認為教師在授課時應把微觀經濟學的框架結構融會貫通到整個教學過程。戴魁早(2011)加強課堂師生互動和案例教學時提高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好方法。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調與考試方法單一
目前,國內高校經濟學教學方法主要是單一的課本講授, 內容復陳舊, 并且由于微觀經濟學理論較為抽象,學生大都難以完全掌握,一知半解的學生比例不少。另一方面考試方法過于簡, 就是傳統幾種題型,只要學生考試前死記硬背老師的筆記,大多能順利通過測試,考試成績不能較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過度強調數學工具
數學方法的大量使用是目前經濟學教學的普遍現象,經濟學對問題的研究,首先是進行理論分析并提出假設條件,然后構造數學模型和圖形,最后進行數學推導。國內許多高校在經濟學教學時喜歡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卻忽略了對學生經濟學分析思想的培養,以至于學生很難從日常經濟現象中找到經濟規律,這也是造成我國經濟學研究遠遠落后于歐美國家的主要因素。
(三)案例教學缺乏互動性
在長期的經濟學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積累了許多教學案例,但案例的使用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且許多案例都遠離生活,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徐偉(2011)建議經濟教師應該構建一個小組,規范案例采集、創作和更新。另一方面,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許多教師在案例講授時缺乏與學生互動,失去了一個讓學生能深刻體會經濟學思想的機會。比如,在講授廠商停產的條件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為幾組,每組學生代表生產不同產品的廠商,但卻需要相同的生產要素。教師在一旁不斷變化生產要素價格和產品銷售價格,學生根據成本的變化來決定是否停止商品生產。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就能深刻理解為什么廠商會在產品價格低于平均可變成本的時候選擇停產的理由了。同樣,在講述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案例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設置臨時法庭,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占優策略。
三、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一些建議
(一)選擇合適的教材與合理的考試方式
鑒于國內經濟學教學的情況,對經濟類學生選用的課堂教材外,可以選一些國外經典教材作為輔助讀物,如曼昆《經濟學原理》、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等,并注意考察學生輔助教材的閱讀情況。在考試方面,并將小論文寫作體現在平時成績中。這樣,可以鍛煉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減輕期末考試的壓力,不再通過死記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試。同時對期末考試的內容進行調整,注重考評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邏輯計算能力,期末考試試題中,減少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加大案例分析的分值和計算題的分值。經過幾個學期的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行之有效,較好地發揮了考試的導向作用、教育作用和反饋作用。
(二)強調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想
實際上,大部分經濟現象即使不用數學也能講清楚它的因果關系,但是數學有它的好處,因為數學是最嚴謹的一種形式邏輯,尤其有不少人在運用語言時邏輯容易不嚴謹,但通常為了嚴謹性可能失去一些有用性。過度強調數學工具會使學生產生誤解,把經濟分析的方法誤認為目的,卻忽略了更重要的經濟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經濟學思想的培養,從日常生活中尋求經濟規律,使經濟學理論可以為日常生活決策提供參考。
(三)案例教學要體現互動性
針對微觀經濟學理論較多且較為抽象,老師在講授過程中,應理論聯系實踐,多運用生活中的案例來討論、解釋微觀經濟理論,活躍學生的思維。如果能讓學生參與案例討論、分析,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上,只要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興趣來提出問題,或者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場景,學生們的積極性還是非常高的。在案例選擇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合適的案例。比如,筆者在講授壟斷市場的價格歧視時,讓學生自己來舉例,學生舉出了電影票價在周一至周日價格不同,且每天不同時間段票價也不相同的案例,教師再通過引導,來分析壟斷市場進行實行歧視性價格的條件和利潤等,就可以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價格歧視理論。
四、小結
總的來說,微觀經濟學理論抽象復雜、內容繁雜以及研究方法較多,學生在學習中理解起來相對較為吃力,教師教學也比較困難。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僅談了個人在微觀經濟學教學方面的一些心得,希望能拋磚引玉, 加強和老師們之間的交流, 共同提高經濟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Johnston C.Student perceptions of learning in first year in an economics and commerce faculty.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1,20(2):169-184.
[2] Meyer,Shanahan.On variations in conceptions of ''price'' in economics.Higher Education,2002(43):203-225.
[3]趙紅梅.關于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教學體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1):36-40.
[4]戴魁早.關于本科階段中級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向導,2011(18):84-85.
篇7
一、高職經濟學教學的現狀
由于高職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不符合高職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教師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學以講授法為主,忽視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教學學時安排不足,導致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對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低落。此外,由于高職學生在高中階段缺乏經濟學常識的積累,陌生的經濟學概念使大部分高職學生對這門課程望而生畏。(一)教材缺乏本土元素。經濟學教科書是普及和發展經濟學教育的基石。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經典著作《經濟學》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流傳甚廣。與其他國家多樣化的經濟學教材相比,我國高職經濟學教材大多是通過翻譯、壓縮國外原著來編寫,陳述晦澀的經濟學原理,缺少情景案例,不利于學生把現實經濟生活與經濟學原理進行直接的聯系、建構整合信息,學生對經濟學知識感到索然無味。(二)學時安排不合理。高職經濟學課程一般要求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學時為48~72不等。迫于在較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大量經濟學知識的教學任務,教師大多采用講授法,通過解釋概念、推導公式、描繪曲線來闡明經濟學概念和規律,讓學生進行被動性的接受學習。(三)高中、高職經濟學知識體系出現斷層。我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時代特征來培養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經濟學部分共有《經濟生活》和《經濟學常識》兩本教材。《經濟生活》講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消費、分配理論;《經濟學常識》概述了古典經濟學理論、政治經濟學理論、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立和發展史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理論。與高中經濟學知識不同的是,高職經濟學中微觀部分根據成本—收益分析的思維,分析市場各個部分是如何運行的,即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產品和資源市場的相互作用,政府決策對各個經濟部門的影響;宏觀部分解析整個經濟系統的運作,分析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各個經濟表現指標、經濟增長和對外經濟貿易,探討如何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機制來實現國民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經濟目標。不連貫的經濟學知識體系使高職學生缺少對基本經濟學概念的認識。
二、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發展歷程及特色
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PlacementCourses)是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Board)于1956年負責開發的,供學生在高中階段選修大學初級課程的課程體系。經過五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美國宏觀經濟學先修課和微觀經濟學先修課被廣泛認為是一套銜接美國中學到大學經濟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借鑒美國經濟學教育的成功經驗,我國自1996年開始積極探索打造本土大學先修課程體系,以解決我國長期以來高中和大學教育嚴重脫節的問題。2014年8月,以分層教學教育理念為指導,中國教育學會正式啟動面向普通高中生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遴選100所優質高中開展試點項目,規定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安排36學時的課堂教學。(一)本土特色教材的研發。我國經濟學者積極編寫適合本土學生的教材,從持續、平穩、健康、快速發展的本土經濟發展歷程中選取豐富的素材。李宏彬、周黎安編寫的《微觀經濟學———中國大學先修課》教材中附有大量生活化的拓展閱讀材料,如高三學生的最優學習時間表、快餐飲食文化、春運期間火車站購票長隊、潮汕商人的經營管理理念、我國戶籍制度的特征;文建東編寫的《西方經濟學》“精要與案例解析”收集了趣味性強的經濟現象,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經濟學理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經濟學思維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二)開放性考評系統的開發。為了考查學生積累的經濟學素養和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能力,避免學生使用題海戰術,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課程考試以開放性的題型為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索真知,激發學生的潛能。(三)自主性教學的實施。為了推廣和普及本土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2016年6月15日,中國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程MOOC課程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有38683人報名參加微觀經濟學第二期MOOC課程的學習,非試點學校的高中學生可以通過慕課等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經濟學知識,為高中和大學的經濟學教育搭建橋梁,為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提供平臺。(四)線上和線下教師培訓系統的互補。到目前為止,中國教育學會已經組織了四次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的教師培訓,通過積極的討論與深入的交流,加深了解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評方式的共識,推進本土經濟學教育的發展。2017年初,試點項目在愛課程網站開展第一次線上教師培訓,旨在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CAP微觀經濟學課程建設對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啟示
要使經濟學發揮作為高職經管類專業基礎課的作用,探索提高高職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路徑迫在眉睫。借鑒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建設經驗,高職經濟學課程改革可以從課程體系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取、師資隊伍建設五個方面探討教學改革的路徑。(一)將統計學原理納入高職經濟學的先修課程。基于高職學生數理基礎薄弱的情況,在統計學課程授課過程中相應地融入微觀經濟學概念,讓學生接觸生產函數、需求函數和邊際量;強調樣本數據和總體數據的區別,展示宏觀經濟數據的收集。統計學原理和經濟學應該分別作為先修和后續課程,避免把這兩門課程安排在同一個學期。(二)經濟學教材本土化建設。教材建設是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有效教學的前提。一套優秀的教材必須包含教學大綱規定的核心內容,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能力,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探索真知。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做到“以人為本”,經濟學教材也應該結合國情,以我國經濟實踐為基礎,解釋經濟現象,讓學生深入了解世界經濟發展的過程。貼近現實生活的經濟學案例能增強學生對經濟學原理的認識,將課堂新知識與頭腦中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貫通整個知識體系,讓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識變得有趣味。(三)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鑒于課程學時安排緊湊和知識點繁多的特點,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將最具有教育價值的經濟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高職經濟學教學內容可以設置為14個重點專題,包括供需法則和彈性應用、分工和貿易、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生產者利潤最大化、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市場失靈、宏觀經濟指標、長期宏觀經濟分析、短期經濟波動、貨幣市場和銀行體系、財政與貨幣政策、開放經濟。教師對每個專題安排2~4個學時進行授課。(四)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高職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他們不滿足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各樣的網絡媒介,高職學生能迅速地更新信息、接受新思維,把握時代的特征。在經濟學課程開始之前,安排學生每天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財經文章,積累財經資訊,跟上經濟發展的最新方向,了解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商品市場、證券市場、信貸市場的變動情況。及早接觸經濟學術語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的學習發生,產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而這種學習興趣很難在課程開始后一兩周內獲得。學生帶著求知欲和好奇心進入課程學習,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圍繞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采用分組研討教學方能提高學生對高職經濟學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數據的能力。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不同的經濟指標,利用互聯網搜索數據資料、制定統計圖表,將小組的調研結果制作成PPT并進行課堂陳述,在陳述過程中,學生必須獨立地思考和回答問題。通過收集國民經濟核算、人民生活、固定資產投資、財政、對外經濟貿易、就業人員和工資等狀況,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最新概況。課堂陳述結束之后,每位小組成員撰寫一份有關我國經濟現狀的調研報告,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五)建立教學共同體。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與教學經驗的增長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建立教師群體互動性的教學發展模式,形成教學共同體,是促進高職經濟學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校、同行經濟學教師之間應加強互動,地方院校的教師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會,探討課堂教學的難點,共同開發高職經濟學教材及教師用書;定期邀請教學專家分享制作微課、慕課的經驗,使不同年齡和水平的教師得以獲得共同的教學發展。鑒于新教師缺少經濟學教育教學經驗,高職院校應該為新教師選擇一個優秀教師作為導師,通過觀摩教學和老教師對新教師的“一對一”“傳、幫、帶”的方式培養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
作者:陳曉紅 單位: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自私假設;無關性命題;教學困境;研究式教學法
一、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結構
微觀經濟學常被定義為研究人的行為選擇的學科,或研究如何將稀缺的資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競爭的用途的學科。這兩種定義只是視角的不同。在A.馬歇爾所奠定的新古典主義框架中,自私假設、穩定性偏好、需求定律、理性選擇模型、邊際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共同構成了微觀理論的內核。從效率或社會福利的角度看,當約束條件變化時,自私個體通過行為選擇調整,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微觀分析模式,可以被精煉為完全競爭市場模型。該模型旨在闡釋,在理想的市場條件下,以價格機制來引導個人的行為選擇,可以實現資源配置的最佳效率狀態,即帕累托效率狀態。傳統框架中的理想條件通常包括:任何參與者都沒有市場勢力,而只是市場交易條件的接受者;市場中同種交易對象在品質方面沒有任何差異,從而交易對象可以簡單地以一個數量來指代;市場參與者可以自由進出退出市場,或者說不存在市場進入與退出的壁壘;以及參與交易的各方不存在信息方面的差異,并且知道所有會影響收益的重要信息等。當交易滿足這些理想條件時,市場交易行為將在某個特定價格決定的交易數量下達到均衡,亦即參與交易的個體都在這一價格和數量下,達到約束條件下的利益最優化。對于偏離理想狀態的現實世界,則需要以完全競爭市場模型為藍本,通過實施政策干預等使其向理想狀態靠攏,典型的操作是對市場失靈的干預,如反壟斷、外部性干預和公共產品的提供等。概言之,通過構建完全競爭市場模型,以新古典主義為代表的微觀理論為經濟分析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參照系統,并以之服務于經濟政策的提供和評價。
二、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難點剖析
以完全競爭市場模型為統率的微觀經濟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具有封閉特征的演繹邏輯。從理論的實踐功用看,如何將這種封閉的演繹邏輯運用于對真實經濟世界的分析,會遭遇很多的困難。倘若不能妥善克服這些困難,微觀經濟學將只能是R.科斯所說的黑板經濟學,只是一套基于自私假設的重義反復式的演繹推導,而缺乏對現實世界的解釋力。
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完全競爭市場模型是自私假設在微觀經濟理論中的工具化,以其作為闡釋工具,揭示自私假設這一經濟學本體在變化不居的約束條件下所體現的不變本體特征。馬歇爾說,一寓于多,多寓于一;中國儒家哲學說,理一分殊,體用不二;道德經云,道可道,非常道等。這些哲論可以被認為是對理論的邏輯體系及其與應用之間關系的認知途徑或法門。隨著觀察的角度不同,或對考察經濟活動的假設條件處理不同,自私假設可以表現為一套無關性命題或相關性命題,它們是同一本體在某些前提條件存在與否時的兩種不同表現。從無關性命題的角度看,有表現為經濟效率與產權制度無關論的阿羅-德布魯范式,資源使用效率與產權初始配置無關的科斯定理、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無關的MM定理、金融理論中的有效市場假說和格拉欣法則、國際貿易中的一價定律、契約理論中的契約形式與效率無關論;稅收與公債的巴羅-李嘉圖等價、費雪效應、貨幣中性乃至宏觀經濟政策無效等。而從相關性命題的角度看,這些無關性的判斷都不能成立。其間的關鍵點在于對于約束條件的假設處理不同。例如,如果交易費用為零,那么經濟效率與產權制度無關,但現實世界的交易費用不可能為零。因此,需要將無關性命題限定為一套觀察經濟現實的參照系統,通過測量現實約束條件的變化來解釋經濟現象,回到相關性命題上來。
問題是,因缺乏交易費用等分析理念和技術的支持,傳統框架中表現為一價一量的完全競爭市場模型分析結論遭遇著重大的挑戰。一方面,傳統框架很難將諸多的重要經濟現象納入經濟分析,譬如,在分配理論中分析勞動動報酬的決定時,因局限于交易對象同質化假設,導致勞動市場上復雜多變的勞動契約形式和簽約行為大多被經濟分析漠視。顯然,基于傳統框架的分析結論和政策措施必將因忽視了約束條件的差異而缺乏針對性和說服力。另一方面,對于如何將其邏輯體系運用于分析經濟現實,傳統框架缺乏一套有效的關于測量與假說驗證的操作體系,至少是在這方面缺乏系統清晰的闡釋。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困境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難點決定了在課程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困難。首先,課程時序設置導致了一定程度的困難。將微觀經濟學這樣一門具有很強方法論意義的課程大安排在大一第二學期或大二第一學期,由于生活閱歷不夠豐富,也缺乏基本的科學方法論、邏輯和哲學素養,新入學的大學生們大都很難對該課程形成相對準確而清晰的理解。其次,課程在邏輯體系和方法論意義上的復雜多變導致了一定程度的教學內容設計與安排的困難。如何在課程的講授中,以不斷變換地處理約束條件變化與行為選擇調整之間的聯系為載體,展示無關性命題與相關性命題之間區別和聯系,使同學們得以認識和體悟到兩種看似矛盾的命題是自私假設本體的不同表現,如何巧妙引入形式多變卻又源自一體的無關性和相關性命題,如何選擇詳略并突出重點等,都需要相對深厚的教學技能和經濟理論素養的支撐。再次,如何通過引入交易費用的理念,以考察完全競爭市場模型假設條件的理想化,并處理好有關假設條件是否應該具有現實性特征的爭議等,通常都超出了授課對象的理解意愿,問題是,這些內容大致上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所在,不對其進行闡述將無以明晰學科的中心理據。最后,如何以交易費用理念為支持,通過考察約束產權界定競爭的多樣化契約,對以完全競爭市場模型為核心的傳統分析框架進行拓展和完善,以彌補其對經濟現實解釋能力低下和解釋范圍狹小的局限,并最終回到對經濟理論或命題判斷與經濟學本體之間關系的闡述和體認上來,似乎更加超出了對理論缺乏足夠好奇心的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關于測量體系的特征、假設處理與假說檢驗的關系等問題該如何處理,雖屬必要,但往往因為內容太難而只能稍作介紹,從教學內容設計的層次遞進角度看,通常只能以具體的內容構成進行暗示而不明言。
四、以研究式教學作為困境的對策
鑒于微觀經濟學在教學中可能的困難及其性質特征,本文認為,應該在教學內容設計和形式安排上積極運用研究式教學方法,以強化學生對該課程的認知和應用體悟。研究式教學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制定研究計劃書,計劃書的具體構成包括:以對認識學科理論和建構假說提供幫助為指導,確定切實可行而有價值的研究議題和研究目標;進行相關文獻回顧,以考察其他人使用了哪些基本的理論和分析技術,對該議題進行了怎樣的描述,是否存在缺點或可改進的地方;選擇研究對象和基本方法,確定可資利用的資源或資料來源,以及收集處理方法;根據理論指導確定并妥善定義研究議題的主要變量,同時確定測量變量的方法體系等。作為體悟微觀經濟學體系及其本體和變化關系的支持手段,研究式教學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種基本形式:文獻研讀、圍繞專題的實地調研分析和案例教學。這三種形式在不同程度和范圍內闡釋著微觀經濟理論體系的邏輯結構,自私本體在不同約束條件或應用領域內有著怎樣的變化表現或具體理論形式,如何處理與約束條件密切相關的假設條件,如何圍繞經濟理論來構建假說判斷,并如何遵循科學方法論的準則對相關假說進行驗證或否證等重要內容。雖然一寓于多,多寓于一,但認識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初始階段更多地需要通過聚焦于“多”的具體含義來暗示“一”的恒定性及其內涵。通過將問題界定在一個相對狹小的范圍內,問題的重點和相關處理方法得以特別強調和烘托,這些形式為經濟學入門者提供一個體認經濟學體系,模仿假說構建和約束條件測量等學習理論和經由模仿轉入理論的運用實踐的良好小生境,它使得入門者得以將注意力集中在研究議題的局部性重點上。再通過研究議題的變換和教學控制者強調暗示各研究議題重點之間的聯系等操作,將能夠較好地實現微觀經濟學預定的教學目標。
五、研究式教學的條件支持
以研究式教學這種手段來應對微觀經濟學在教學中的困境,需要一些列條件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簡要地刻畫并強調微觀經濟理論的基本體系,摒棄一些缺乏現實解釋力的理論構成,并重點強調關鍵性經濟學概念在體系中的邏輯聯系和方法論意義,以期為學生形成一個指導認識現實的理論框架和不斷體認反省的理論體系標的。其次,需要放松常見的嚴格課時考核管理,為研究式教學提供富有彈性的教學時序安排和課時設計等支持。再次,需要科學合理地組織一個具有多種專業知識背景的教學師資團隊,以便對學生提供多個方面的指導,為有效開展研究式教學提供多方面多層次的支持。這包括提供基本的科學方法論指導,文獻搜集與研讀方法指導、研究選題方法和研究計劃書的編寫指導、相關調查研究方案設計與相關方法指導等服務內容。最后是設計科學有效的研究式教學效果的檢測、控制和反饋方法。總之,研究式教學方法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推廣,本身就需要一套理論方法的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當然,對于研究式教學法的研究是另外的課題。
六、結論
微觀經濟學在經濟管理學科中具有強烈的方法論意義,甚至可以將其視為社會科學的哲學基礎。其中心內容是,自私假設這一經濟學本體在不同的約束條件下會表現為不同的具體理論。隨著對約束條件進行不同的假設處理,源自自私假設本體的理論可以表現為看似矛盾的無關性命題和相關性命題。更為困難的是,由于缺乏交易費用理念的支持,傳統框架對于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于分析交易主體和對象復雜多變的經濟現實,缺乏清晰而系統的交代。相關的內容要么表現為經典文獻,要么需要借助相關理論指導,才能夠從一些特殊經濟現象或前人提煉的案例中解讀出來。這些都是研究式教學方法的具體表現形式。當然,研究式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一些列條件的支持,包括方法論的指導、課程教學設計調整、師資團隊的構建和具體的研究調查分析方法指導等。
參考文獻:
[1]許成鋼,經濟學、經濟學家與經濟學教育[J].比較2002(1).
[2]謝作詩,李平.《實證經濟學方法論》:緣起、內容及再解讀[J].世界經濟,2007(12).
[3]張五常,科學說需求[J].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篇9
一、人居環境學發展原則
依據吳良鏞院士所著的《人居環境科學導論》,我們可以得知人居環境的概念及其構成。引用其書中觀點,人居環境,是人類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是人類在大自然中賴以生存的基地,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而人居環境科學就是圍繞地區的開發、城鄉發展及諸多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科群,它是聯貫一切與人類居住環境的形成與發展有關的,包括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新的學科體系,研究對象即是人居環境。
1、人居環境的框架及原則
人居環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環境研究以滿足“人類居住”的需要為目的。就內容而言,人居環境包括五大系統:自然系統、人類系統、社會系統、居住系統、支撐系統。其中,“人類系統”與“自然系統”是兩個基本系統,“居住系統”與“支撐系統”則是人工創造與建設的結果。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和諧與矛盾共生,人類必須面對現實,與自然和平共處,保護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決矛盾就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
對于人居環境的建設大概有幾個方面的要求:提高生態的意識;與經濟良性互動;發展科技;重視發展整體利益;與藝術的創造相結合等。
2、人居環境學的系統性
人居環境學是涉及人居環境的有關科學。與“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學”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總的來說,它們都以環境為研究對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圍、內容、與側重點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涉及的是具體的科學技術問題,全球變暖、臭氧空洞的產生等,而人居環境科學關心的則不僅是如何把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引入人類聚居形態,對五大系統的各個層次的人工與自然環境的相關內容均應引入到規劃中去,用以提高環境質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圍。
人居環境科學是一個學科群,人居環境科學是發展的,永遠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中,其融合與發展離不開運用多種相關學科的成果,特別要借各自相鄰學科的滲透和展擴,來創造性的解決繁雜的實踐中的問題
二、景觀設計原則
景觀設計雖然是建立在環境藝術設計概念之上的設計門類,但它所蘊涵的內容卻涉及到美、建筑、園林和城市規劃四個方面。景觀設計最通俗的解釋就是美化環境景色,可以說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間的視覺形象為主要內容的藝術設計。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環境系統設計,它的環境系統是以園林設計所涵蓋的內容為基礎,設計概念是以城市規劃設計總攬全局的思維方法為主導,其設計系統是以美術與建筑專業的構成要素為主體。
1、景觀設計的人性化原則
景觀設計要做到“以人為本”的人性化原則,就要求設計者必須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齡結構、職業、生活、工作習慣、生理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設計。目前我國許多居住區內園林綠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這一點。比如:有的樓盤用綠地做隔離帶,卻忽視了人們生活的方便,兩分鐘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幾分鐘,導致許多人直接從綠化帶穿過,破壞了綠化;有的居住區綠化設計沒有把殘疾人的行為考慮進去,給殘疾人的出行帶來不便;有的居住區沒有為老人和幼兒開辟專用活動場地;有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粗糙,沒能真正、準確地創造人們所需環境。
根據奧斯卡紐曼所作的人們行為活動與城市形體環境關系的研究,認為人的各種行為活動要有相應的領域,他提出了由私密性空間、半私密性空間、半公共空間及公共空間構成的空間體系設想。運用在居住區園林環境設計中,就是要按照人們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活動內容,適當地進行區域的劃分,以適應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群和不同文化層的人們開展社交和活動的需要,既要有綜合的集中空間,又要有適合集體和個人的分散性活動空間,空間類型盡可能豐富,以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
2、景觀設計的生態持續性原則
篇10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3544(2007)06-0051-02
西方經濟學在我國高校經濟類專業課程設置中一直作為核心課程,管理類專業也視其為專業基礎課。如何教授好這門課程,使學生對西方經濟理論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運用有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是所有經濟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探討與西方經濟學體系及原理相適應、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在西方經濟學授課中遇到的問題,聯系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理論體系龐大,授課內容多且抽象,學生普遍感覺不易理解。西方經濟學是研究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稀缺資源配置與利用的學科。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上的西方經濟學理論隨著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發展,理論體系日益龐大,授課內容覆蓋面廣,涉及知識多,加大了課程的難度。不僅如此,西方經濟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媒體中雖然頻繁體現,但要真正理解其理論體系或實質問題卻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于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西方經濟學更加抽象和難以理解。
2、學生對數學工具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普遍感到困難。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由各種經濟變量關系聯結在一起的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它的數學模型與定量分析較多。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大多對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不習慣接受,尤其不容易把這些圖形和公式的經濟學涵義同文字描述統一起來,從而很難真正理解經濟理論的含義。學生很容易對西方經濟學產生乏味、枯燥、難學的印象,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3、教學手段、方法單一,教學中理論講授過多,理論與實踐脫節。由于高校教學設施建設滯后,導致很多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一支筆一張嘴,進行“填鴨式”灌輸,從課程開始到結束,老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理論、畫圖表、講模型、推公式。因為內容多而課時有限,教師只能注重理論的講授,沒有時間聯系實際和補充理論以外的信息,致使教學內容更枯燥乏味。這種以教師“教”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缺乏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習慣于通過被動的死記硬背來了解基本的知識點,掌握一些結論性的原理,而對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卻不甚了解,不能也不會主動去學習和研究原理背后的原因。同時,西方經濟學理論分析背景與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有較大差異,客觀上也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錯位,另外開課年級較低,學生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度,特別是對西方經濟發展的認識、理解較為膚淺,都影響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4、教材內容老套、陳舊,重技術而輕經濟思想,導致教學質量偏低。西方國家的初級經濟學教材注重基礎和經濟學普及,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書中幾乎沒有數學,內容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會了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并能在生活中運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適合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作為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理論研究、總結和指導,伴隨著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快速發展而發展,其內容已不再局限于新古典綜合派的體系和內容,而目前我國各高校所用的教材盡管版本不同,但都仍以新古典綜合派理論體系為主,內容老套、陳舊,無法為學生理解某些經濟現象提供理論上的指導。不僅如此,由于學時的限制迫使我們的教材在技術和思想之間選擇了側重技術,即數學表達居主導地位,教師在介紹數學表達方式后再介紹經濟學思想,結果使許多學生掌握的經濟學似是而非。此外,高校教材市場的壟斷導致教材抄襲現象嚴重,習題質量偏低。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注重課程鋪墊,講授好導論。其實,經濟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往往在學的過程中感覺經濟學抽象、枯燥、晦澀難懂,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缺乏必要的“經濟學”鋪墊。因此,講授好課程導論,對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尤為重要,在導論的講解上多花點時間是必要的。首先,簡要講解經濟學的發展史,從19世紀90年代馬歇爾現代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學的出現,再到20世紀70年代“滯脹”現象的形成,讓學生樹立一個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其次,明確微觀經濟學的主體是消費者和廠商,宏觀經濟學的主體是政府部門,在此基礎上將宏觀、微觀經濟學進行聯系和區別。再次,構建課程學習框架,引導學生順著“框架”去學習。最后,明確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均衡分析,為學生以后把握微觀供求模型和宏觀AD-AS模型打下基礎。
2、講授好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現代經濟學越來越多地使用數學作為分析工具。雖然數學表述比文字性表述更具有確定性和精確性,但是經濟學畢竟不能等同于數學,西方經濟學理論對于初學者本來就比較抽象,如果再在課堂上大量使用數學工具,學生會覺得這門課遠離生活實際,挫傷其學習積極性,所以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理解經濟模型背后的經濟涵義上。基本概念是決定該課程內容分析正確與否的關鍵,沒有基本概念作為思維的根據和手段,就不可能找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基本原理是對各種經濟問題的分析,力圖尋找出經濟現象本身的客觀規律,包括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乘數原理等等,這些基本規律在理論上得到了證明,在西方國家的經濟實踐中也得到了證實。這些概念和原理是我們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分析經濟問題的基本工具。只有掌握了這些概念、原理,才能提高學生邏輯分析問題的能力,深入掌握西方經濟學的精髓。
3、通過對比學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西方經濟學的很多理論是通過圖形推導出來的,弄懂圖形才能徹底掌握理論的實質,但學生普遍認為圖形太復雜了,寧可死記硬背文字,也不愿意仔細研讀圖形。事實上學好這門課的訣竅之一就在于利用圖形。對于圖形,筆者在教學中提出了三方面要求:(1)要求看懂圖形,了解圖形說明了什么原理;(2)要能借助于圖形來解題,不僅會看圖,還要會用圖;(3)對相似的圖形會對比。西方經濟學中很多圖形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和對比性。例如,AD曲線的形狀和微觀經濟學中市場需求曲線形狀相似,它們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短期的AS線和市場供給線的關系又如何?通過對比,同學們不但溫習了微觀經濟學的知識,還加深了對新內容的理解。又如,MEI曲線為何比MEC曲線更陡峭?這是教學難點,可以讓同學們回憶壟斷競爭市場中的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這兩個知識點在圖形上很相似,從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長期的總供給線、長期的Pc曲線和微觀經濟學中土地的總供給線形狀也極其相似,同樣可以進行對比,等等。
- 上一篇:耕地勞動實踐報告
- 下一篇:公司財務內部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