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管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4-03-29 18:17: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垃圾管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建筑垃圾管理方案

篇1

關鍵詞: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術;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術實施背景

1建筑廢棄物的危害及利用價值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建筑廢棄物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露天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資源,使得土壤質量降低,造成地表沉降;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費、垃圾清運費等建設經費;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影響空氣質量;對水域造成污染;破壞市容,惡化城市環境衛生。

建筑廢棄物的主要成分有:土、渣土、廢鋼筋、廢鐵絲和各種廢鋼配件、金屬管線廢料、廢竹木、木屑、刨花、各種裝飾材料的包裝箱、包裝袋、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碎磚和碎混凝土塊、搬運過程中散落的黃砂、石子和塊石等,這些材料約占建筑施工垃圾總量的80%。但經過分撿、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如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可再加工制造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材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代砂用于砌筑砂漿、打混凝土墊層等,也可用于制作砌塊、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制品;磚、瓦經清理可重復使用;廢磚、瓦、混凝土經破碎、篩分分級、清洗后,可作為再生骨料配制低標號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墊層、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塊、混凝土空心隔墻板等。因此,建筑廢棄物是一種重要的可利用資源。

2國外建筑廢棄物的處理及利用

自上世紀9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已把城市建筑廢棄物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作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在綜合利用建筑廢棄物方面,日本、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在政策、技術和設備等方面均比較成熟。國外建筑廢棄物的處理及利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綜合利用

據有關資料顯示,新加坡2006年建筑廢棄物產生量約為60萬噸,日均產生量約為1600噸,98%的建筑廢棄物都得到了處理,50-60%的建筑廢棄物實現了循環利用。目前很多地區建筑廢棄物利用率已達100%,并實現了永久循環、優先使用的目標。

2.2分級處理

美國的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大致分為三個級別:一是低級利用,如現場分揀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占建筑廢棄物總量的50-60%;二是中級利用,如用于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礎材料,經處理廠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種建筑用磚等,約占建筑廢棄物總量的40%。三是高級利用。

2.3“四化”管理

所謂“四化”即建筑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化”。美國等發達國家從標準規范到政策法規,從政府的控制措施到企業的自律行為,從建筑設計到現場施工,從優勝劣汰建材到現場使用規程,無一不是限制建筑廢棄物的產生,盡量避免產生垃圾,鼓勵和獎勵建筑廢棄物“零”排放。這種源頭控制方式可減少資源開采、減少制造成本、減少運輸、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比長期實施的各種末端治理更為有效。

2.4法律規范

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實踐中,美國在建筑廢棄物處理法律規范方面,已經演變了“三代”,制訂了《固體廢棄物處理法》、《混凝土骨料標準》等一系列完整、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規。同時也建立了建筑廢棄物運輸準入制度、《建筑廢棄物填埋場設計規范》等一系列制度和規范。

2.5政策優惠

新加坡對建筑廢棄物處理實行特許經營制度,有5家政府發放牌照的建筑廢棄物處置公司,專責承擔全國建筑廢棄物的收集、清運、處理及綜合利用工作。并設有循環工業園,采用低租金、長租期策略對園內企業進行扶持。

3國內建筑廢棄物處理及利用的研究和應用現狀

近年來,我國在建筑廢棄物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上進行了探索及嘗試,雖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建筑廢棄物綜合產業化發展開啟了良好的開端。其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在以下方面:利用建筑廢棄物造景;利用建筑廢棄物生產環保型砌塊;利用建筑廢棄物生產再生骨料;利用建筑廢棄物進行地基加固處理。

二 關鍵技術方案

1技術方案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通常采用國內建設單位自主創新研發并獲得專利的整套工藝技術,對建筑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根據不同建筑廢棄物特點,分門別類利用,其主要包括建筑廢棄物破碎分選和塊類建筑再生制品制作。

1.1建筑廢棄物破碎分選

(1)建筑廢棄物塊體破碎預處理及分揀。這是進入下一個處理工序之前需進行的預備工序,采用人工或機械破碎處理少量較大塊狀廢棄物,將建筑廢棄物主體的尺寸控制在0.3米內。并通過人工分揀出明顯的大塊雜物,分類存放,做其他處理和利用,以加快建筑廢棄物消化處理的速度,提高建筑廢棄物加工處理廠內部再生轉化生產的效率。

(2)一級破碎處理。通過機械破碎的方式將建筑廢棄物主體的塊體進行破碎處理,調整建筑廢棄物主體的尺寸大小,最大粒徑不超過40mm。

(3)磁性分選。利用鋼鐵金屬自身具備磁性的特性,將殘留在建筑廢棄物主體內的鋼筋類物質去除。

(4)人工分揀。利用人工將混雜在建筑廢棄物主體中最后的小部分金屬塊體及其他明顯的雜物盡可能的分揀出來。

(5)水洗分選。利用水的浮力,分選出建筑廢棄物中尺寸較小的木屑等其它輕質物質并對建筑廢棄物進行了清潔處理。主要有間斷式水洗分選和連續式水洗分選兩種工藝。

(6)一級篩分。這是建筑廢棄物轉化再生產品的開始環節,以25mm和5mm進行尺寸分界控制,對待處理的建筑廢棄物進行篩分處理,粒徑尺寸小于25mm的作為第一類建筑廢棄物再生轉化產品,即連續級配再生粗骨料(粒勁范圍為5-25mm);粒徑尺寸小于5mm的作為第四類建筑廢棄物再生轉化產品,即再生細骨料;粒徑尺寸大于25mm的進入后續相關環節進行加工處理。

(7)二級破碎處理。利用機械破碎方式將已經過處理的粒徑在25-40mm的建筑廢棄物主體的塊體進行破碎,以最終獲得合理分布粒徑,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建筑廢棄物再生轉化產品。

(8)二級篩分。對經過二級破碎處理后的建筑廢棄物進行篩分處理。在20mm、10和5mm進行尺寸分界控制,粒徑尺寸大于20mm的返回二次破碎處理;粒徑尺寸在10-20mm、5-10mm的作為單一粒徑的再生粗骨料;粒徑尺寸小于5mm的作為再生細骨料。

1.2塊類建筑再生制品制作

塊類建筑再生制品制作工藝,主要是將經過破碎與分選加工后粒徑合適的建筑廢棄物骨料進行配比,再配以適量水泥、外加劑等,經過攪拌,利用成型機設備加工和切割成各種形狀的塊類制品,經干燥養護后成最終產品。

2設備方案

通常采用建設單位自主創新獲得多項專利技術的建筑廢棄物處理生產系統,包括大型封閉式立體布局處理系統、地倉全封閉式自動儲運系統和全自動再生料制品生產線等,生產全過程可實現“粉塵、噪音、污水”零排放。主要設備包括破碎系統設備、分選系統設備、篩分系統設備、皮帶輸送系統、配料系統、成型切割設備、碼垛系統、控制系統等。

三 國家政策引導與支撐

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固體垃圾處理法》,與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國家計委、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于2002年的“關于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的意見”,確立了建筑垃圾的收費制度;2005年建設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提出建筑垃圾處置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對垃圾的傾倒、分類與運輸等作出了規定,并鼓勵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鼓勵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優先采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

此外,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十一五”期間,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要達到60%。《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可燃廢棄物在水泥生產過程中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技術及設備等研究項目列為國家專項重點研究攻關課題,加大科研及開發投入力度,建設示范線,力爭在技術開發和應用方面有所突破,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007年《我國當前優先發展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明確把“廢棄混凝土及各種建筑廢渣循環再利用技術與裝備”列為先進制造業技術,并強調“積極發展廢渣用于建材生產的資源化技術”,“發展適用面廣、能處理處置量大或多種固體廢物,技術先進,處理成本低,并可作為再生資源的產業化技術和設備勢在必行”。

上述法律法規構成了我國有關建筑拆除、垃圾處理和產業發展的法規體系,雖然操作性還不強,但使建筑垃圾的管理與資源化、產業化發展進入了法制化軌道。此外,還頒布了相關的標準及規范,這都將會為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秋義.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技術[M].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1.

[2]劉浪.循環經濟理論在建筑垃圾管理中的應用[C].重慶大學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鄭澤根.2007.

篇2

一、工作

整治活動,對違章車輛的打擊查處,遏止工程運輸車輛違章,城市道路干凈整潔。,強化工地源頭管理,監管、嚴把審批關,督促工地強化內部管理,市容環衛責任,工程運輸行業規范發展。

二、工作措施

1、聯合整治行動。各區以塊為主,設卡布控的,查處一批違章車輛,遏止工程運輸車輛無證運輸、無密閉運輸、擅自傾倒建筑垃圾、拋灑滴漏、車胎帶泥上路等違章,城市道路整潔美觀,揚塵。

2、審批發放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嚴把材料審核和現場勘察關,凡未合法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和車輛行駛證的,不予辦理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凡未規定道路運輸安全責任和市容環衛責任的,不予辦理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凡未按規定安裝密閉運輸機械裝置和gps裝置的,不予辦理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

3、審批發放建筑垃圾運輸處置許可證。嚴把資格審核和現場核查關,凡將建筑垃圾運輸處置發包給不具備建筑垃圾運輸處置資質的或者個人的,不予辦理建筑垃圾運輸處置許可證。

4、年內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運輸的記分公示制度。對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和運輸違反工程運輸安全規定、違反市容環衛責任等法律法規的扣分,對扣分規定分值的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運輸,社會公示、一限內不予辦理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和建筑垃圾輸處置許可證等措施。

5、建筑垃圾安全運輸管理聯動工作。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或者運輸,在安全隱患整改期內,暫緩發放該整改車輛的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暫緩發放該整改新增車輛的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暫緩批準該整改的建筑垃圾運輸處置許可證。

6、健全在建工地市容環衛責任制度。與全市在建工地簽訂市容環衛責任書,簽約率100%,并督促工地方好市容環衛責任。

三、工作

1、摸底檢查階段(3月底前)。對轄區內的在建工地逐一統計,臺帳。在摸底過程中下列標準檢查:

(1)工地出入口硬化,有的清洗設施,簽訂《市容環衛責任書》并在位置公示。

(2)車輛外形完好整潔,離開工地大門時清理及輪胎沖洗工作,細顆粒散體材料的運輸、存儲遮蓋密封。

(3)建設或者施工在開工前辦理建筑垃圾處置許可,將建筑垃圾交給不具備條件的建筑垃圾運輸運輸,將建筑垃圾交給未建筑垃圾消納處置許可的處置。

(4)用于運輸建筑垃圾的車輛,應當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建筑垃圾運輸使用未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的車輛運輸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應貼在車輛擋風玻璃右上角位置,出租、出借、倒賣、轉讓、涂改、偽造建筑垃圾車輛準運證。運輸建筑垃圾的車輛,隨車攜帶建筑垃圾運輸處置證明。:

篇3

關鍵詞:綠色施工、工程技術的創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 TU7 文獻標識碼: A

一、 綠色施工的概念、原則

1、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生產活動,全面實現四節一環保(建筑企業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

2、綠色施工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的標準規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實施綠色施工,應依據因地制宜的原則,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和地方相關的技術經濟政策。 運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體系,將綠色施工有關內容分解到管理體系目標中去,使綠色施工規范化、標準化。 鼓勵各地區開展綠色施工的政策與技術研究,發展綠色施工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與新工藝,推行應用示范工程。

綠色施工是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實施綠色施工,應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 實施綠色施工,應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

二、 綠色施工工程管理

綠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組織管理、規劃管理、實施管理、評價管理和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五個方面。

1、 組織管理

1.1 建立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與目標。

1.2 項目經理為綠色施工第一責任人,負責綠色施工的組織實施及目標實現,并指定綠色施工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

2、 規劃管理

2.1 編制綠色施工方案。該方案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獨立成章,并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批。

2.2 綠色施工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環境保護措施,制定環境管理計劃及應急救援預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環境負荷,保護地下設施和文物等資源。

(2)節材措施,在保證工程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制定節材措施。如進行施工方案的節材優化,建筑垃圾減量化,盡量利用可循環材料等。

(3)節水措施,根據工程所在地的水資源狀況,制定節水措施。(例如基坑降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現場生產廢水回收利用等)

(4)節能措施,進行施工節能策劃,確定目標,制定節能措施。

(5)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措施,制定臨時用地指標、施工總平面布置規劃及臨時用地節地措施等。

3、 實施管理

3.1 綠色施工應對整個施工過程實施動態管理,加強對施工策劃、施工準備、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的管理和監督。

3.2 應結合工程項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綠色施工作相應的宣傳,通過宣傳營造綠色施工的氛圍。

3.3 定期對職工進行綠色施工知識培訓,增強職工綠色施工意識。

4、 評價管理

4.1 對照確定的指標體系,結合工程特點,對綠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與新工藝,進行自評估。

4.2 成立專家評估小組,對綠色施工方案、實施過程至項目竣工,進行綜合評估。

5、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

5.1 制訂施工防塵、防毒、防輻射等職業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員的長期職業健康。

5.2 合理布置施工場地,保護生活及辦公區不受施工活動的有害影響。施工現場建立衛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現時提供及時救助。

5.3 提供衛生、健康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加強對施工人員的住宿、膳食、飲用水等生活與環境衛生等管理,明顯改善施工人員的生活條件。

三、綠色施工要點

1、 環境保護技術要點

主要包括揚塵控制、噪聲與振動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護、建筑垃圾控制、文物和資源保護。

1.1 運送土方、垃圾、設備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損場內外道路。運輸容易散落、飛揚、流漏的物料車輛,必須采取措施封閉嚴密,保證車輛清潔。施工現場道路要做硬化處理,出口應設置洗車槽對出場車輛進行沖洗,現場的土方應采取措施固化(綠化、覆蓋等)。土方工程施工階段,采取灑水、覆蓋等措施,達到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小于1.5m,不擴散到場區外。

1.2 結構施工、安裝裝飾裝修階段,對易產生揚塵的堆放材料應采取覆蓋措施;對粉末狀材料應封閉存放;場區內可能引起揚塵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運應有降塵措施,如覆蓋、灑水等;高層或多層建筑清理垃圾應搭設封閉性臨時專用道或采用容器吊運。

1.3 現場噪音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的規定。使用低噪音、低振動的機具,采取隔音與隔振措施,避免或減少施工噪音和振動。

1.4 盡量避免或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光污染。夜間室外照明燈加設燈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圍。電焊作業采取遮擋措施,避免電焊弧光外泄。

1.5 在施工現場應針對不同的污水,設置相應的處理設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不發生堵塞、滲漏、溢出等現象。及時清掏各類池內沉淀物,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清運。對于有毒有害廢棄物如電池、墨盒、油漆、涂料等應回收后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理,不能作為建筑垃圾外運,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1.6 加強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對于碎石類、土石方類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鋪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施工現場生活區設置封閉式垃圾容器,施工場地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及時清運。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并收集到現場封閉式垃圾站,集中運出。

1.7 施工前應調查清楚地下各種設施,做好保護計劃,保證施工場地周邊的各類管道、管線、建筑物、構筑物的安全運行。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現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護現場并通報文保部門并協助做好保護工作。

2、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技術要點

主要包括節材措施、結構材料、圍護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周轉材料。

2.1 圖紙會審時,應審核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相關內容,達到材料損耗率比定額損耗率降低。根據施工進度、庫存情況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庫存。

2.2 現場材料堆放有序。儲存環境適宜,措施得當。保管制度健全,責任落實。材料運輸工具適宜,裝卸方法得當,防止損壞和遺灑。根據現場平面布置情況就近卸載,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

2.3 采取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腳手架等的周轉次數。

使用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準確計算采購數量、供應頻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過程中動態控制。推廣使用高強鋼筋和高性能混凝土,減少資源消耗。優化鋼筋配料和鋼構件下料方案。鋼筋及鋼結構制作前應對下料單及樣品進行復核,無誤后方可批量下料。

2.4 選用耐用、維護與拆卸方便的周轉材料和機具。模板應以節約自然資源為原則,使用定型鋼模、鋼框竹模、竹膠板、塑料模板等。施工前應對模板工程的方案進行優化。多層、高層建筑使用可重復利用的模板體系,模板支撐采用工具式支撐。優化高層建筑的外腳手架方案,采用整體提升、分段懸挑等方案。

2.5 現場辦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轉式活動房。現場圍擋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圍墻,或采用裝配式可重復使用圍擋封閉。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的技術要點

主要包括提高用水效率、非傳統水源利用、用水安全。

3.1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噴灑路面、綠化澆灌等用水,優先采用非傳統水源,盡量不使用市政自來水。現場攪拌用水、養護用水應采取有效的節水措施,嚴禁無措施澆水養護混凝土。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應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

3.2 施工現場分別對生活用水與工程用水確定用水定額指標,并分別計量管理。大型工程的不同單項工程、不同標段、不同分包生活區,凡具備條件的應分別計量用水量。在簽訂不同標段分包或勞務合同時,將節水定額指標納入合同條款,進行計量考核。

4、節能與能源利用的技術要點

主要包括節能措施、機械設備與機具、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施工用電及照明。

4.1 制訂合理施工能耗指標,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優先使用國家、行業推薦的節能、高效、環保的施工設備和機具,如選用變頻技術的節能施工設備等。

4.2 施工現場分別設定生產、生活、辦公和施工設備的用電控制指標,定期進行計量、核算、對比分析,并有預防與糾正措施。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應優先考慮耗用電能或其它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額定功率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

4.3 建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制度,開展用電、用油計量,完善設備檔案,及時做好維修保養工作,使機械設備保持低耗、高效的狀態。選擇功率與負載相匹配的施工機械設備,避免大功率施工機械設備低負載長時間運行。

4.4 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的體形、朝向、間距和窗墻面積比,使其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臨時設施采用節能材料,墻體、屋面使用隔熱性能好的的材料,減少夏天空調、冬天取暖設備的使用時間及耗能量。臨時用電優先選用節能電線和節能燈具,臨電線路合理設計、布置。

5、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的技術要點

主要包括臨時用地指標、臨時用地保護、施工總平面布置。

5.1 根據施工規模及現場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臨時設施。平面布置合理、緊湊,在滿足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廢棄地和死角。

5.2 施工總平面布置應做到科學、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為施工服務。施工現場攪拌站、倉庫、加工廠、作業棚、材料堆場等布置應盡量靠近已有交通線路或即將修建的正式或臨時交通線路,縮短運輸距離。

5.3 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應采用經濟、美觀、占地面積小、對周邊地貌環境影響較小,且適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動態調整的多層輕鋼活動板房等標準化裝配式結構。生活區與生產區應分開布置,并設置標準的分隔設施。施工現場圍墻可采用連續封閉的輕鋼結構預制裝配式活動圍擋,減少建筑垃圾。

篇4

關鍵詞:項目壽命周期;建筑垃圾;產生原因

中圖分類號: TU976+.41文獻標識碼: A

1建設前期階段

建設前期造成建筑垃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頻繁的設計變更。設計變更在建筑物新建的過程中是正常的,但是頻繁的設計變更,不僅會導致項目工期的拖延和資金的浪費,也會導致大量建筑垃圾的產生。由于設計變更,已施工完畢的部分工程必須拆除重建,形成額外的建筑垃圾。

②選用了特殊工藝。為滿足建筑外觀及功能性要求,設計方常常會引入新型的施工工藝。如果承建商對制定的特殊工藝不熟悉,就會非常容易地造成材料浪費。例如某公司承建的某大樓外飾面磚,選用的是從意大利進口的深海沉積巖,由于安裝時對工藝不熟悉,造成裝飾磚大量碎裂,形成額外的建筑垃圾。

③低效的材料采購。項目材料的采購非常重要,如果采購時把關不嚴,采購到的是質量低下的產品,則廢品率高,建筑垃圾的產量也會增多。而如果采購到的材料與設計尺寸差別很大,在施工過程中便會出現大量的材料切割,形成數量眾多的邊角料,這也是建筑垃圾產生的重要原因。

④設計與施工脫節。設計師往往缺乏具體施工經驗,對施工技術了解不深入這往往導致設與施工不匹配,施工工序難以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從而引起效率降低,材料浪費,產生建筑垃圾。

2施工階段

建筑施工是直接產出建筑垃圾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產生建筑垃圾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方面:

①施工管理不到位。在進行施工時,由于施工管理的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返工的現象,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同時,施工現場工人不合理的現場操作,也是造成建筑垃圾產生的重要原因。

②材料采購效率低下。在實際工程中,施工企業對于招標文件的理解是否到位對于材料損耗至關重要。如果施工企業對材料使用的理解出現偏差,造成采購的產品不符合項目實際需要,就會導致大量建筑垃圾的產生。

③不健全的材料管理。這主要體現在材料的運輸和材料的現場存儲兩方面。在運輸過程中,由于材料管理不善,容易造成建筑材料的灑落或損壞,形成建筑垃圾。材料施工現場的存儲時,如果儲存條件不當,容易引起建筑材料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造成受潮,發生霉變等,失去使用功能。同時,建筑垃圾的外包裝,也是施工現場建筑垃圾的主要來源之一。

3拆除階段

在建筑物拆除工程中,幾乎整個建筑結構,包括地下結構,上層建筑和外部景觀都將成為拆除垃圾。不同的拆除方法對于建筑垃圾的產生影響巨大。目前應用較廣的拆除方法主要以下三種:

①錘擊。由拆除機械或手持式撞擊破碎機將建筑構件自上而下進行反復錘擊,達到拆除建筑物的目的。采用這種方法所產生的建筑垃圾容易進行現場分類,方便回收利用。

②擊打。用履帶式起重機將擊打物延伸至所要拆除的位置并使其反復敲打。采用此法會產生許多噪音、灰塵和振動,多種建筑垃圾成分混合堆積在一起,后續分類較為困難。

③爆破。通過精密的計算,在建筑物結構底部鉆孔并密閉安放炸藥,在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內使用爆破對建筑物進行拆除。使用這種方法產生的拆除垃圾全部混為一體,主要應用于時間緊迫且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區。拆除方式的選擇,應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不同的拆除方法產生的拆除垃圾量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應當慎重選擇。

4 全壽命周期理論對建筑垃圾減量化的啟示

項目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從整個項目周期的各階段出發,在各階段采取相應的措施,有利于減少建筑垃圾的產出量,降低建筑垃圾的危害。

① 規劃階段

為減少建筑垃圾的危害,在規劃階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盡量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先進的施工技術可以降低產品對原材料的需求量,從源頭上降低產生大量建筑垃圾的可能性。

2)合理設置施工平面圖。包括各倉庫之間的布置,加工廠和混凝土攪拌站的布置,內部運輸道路的布置等,都需要經過精心設計,以減少建筑垃圾在運輸過程的掉落。

3)利用價值計劃對方案進行評價。應用于項目規劃階段的價值工程稱為價值計劃。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對方案的經濟性進行評價,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信息研究分析,選擇較優的方案,能夠更好地控制目標成本,降低建筑垃圾的產出量。

4)在設計階段選擇預制構配件。預制構配件是在工廠中預先制備好的構配件,其使用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現場的帶水作業和模板工程,因而可以從源頭控制建筑垃圾的產生。5)其他可在設計階段考慮的措施包括:盡量執行模數設計,方便后續的施工,減少建筑材料的余料產生;對建筑物進行彈性設計,考慮建筑物的可改造性,延長建筑物的功能壽命;對結構設計進行優化,減少建筑材料的使用。

②實施階段

在實施階段進行建筑垃圾的管理將節約大量耗材,減少建筑垃圾。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選用先進的生產機械。先進的生產機械可以降低原材料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損耗率,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

2)盡量選擇環保型材料。環保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物對環境的一次性污染,降低建筑垃圾產生的可能性。

3)實行建筑垃圾分類管理制度。當建筑垃圾產生后,馬上根據其組成材料進行分類,防止活性垃圾污染惰性垃圾,有利于進行循環利用。

4)采用非現場施工技術。非現場施工可以有效地把現場施工活動轉移到另外某一個特定的地點,設在這個地點的生產線可以使生產過程按照高質量標準、高生產率的方式進行,甚至有可能將建筑垃圾較少 90%。

③收尾階段

在收尾階段可以采取的減少建筑垃圾的措施有:

1)充分利用剩余資源。收尾階段要組織一定的人力進行剩余資源的收集工作,既可以確保節約材料,又可以避免剩余資源變為建筑垃圾。

2)測評小組要嚴格把關。確保建筑物符合設計要求、符合環境要求、滿足質量和安全要求等。

3)推行 ISO14000 環境管理體系。該標準體系的目的是指導各類組織(企業、公司)實施正確的環境行為,從而節省資源,減少環境污染。

④運行與維護階段

運行與維護階段是項目建成后供客戶使用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可以用于減少建筑垃圾的措施包括:

1)保證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很多建筑物在還沒有達到使用年限時就被拆除,造成了環境破壞及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應當保證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2)適當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加強建筑物的維護保養,采取合理的方案,將建筑物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程度,可以降低建筑垃圾的產生量。

3)提供高效的技術支持。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如果為滿足需要對建筑物進行裝修、改建等,需要選擇綠色建材,保護環境。 建設工程項目既是一件產品,又是一個過程,具有生命周期。它需要經歷概念階段、規劃階段、實施階段、收尾階段和運行與維護階段,關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也應該貫穿于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單純的強調工程項目壽命周期中的某一階段或某一方面的重要性可能會使工程項目目標的整體性受到損害,不能使項目全壽命周期建筑垃圾產量實現最小化。

參考文獻:

[1]張志紅.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的調查與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 2006.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提高市民居住質量、縮小貧富差距、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構建和諧社會為宗旨,以鞏固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成果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目標,以建立老居民小區長效管理新機制為根本,全面提高老居民小區整治成效與管理水平。

二、整治原則

老居民小區綜合整治與城市拆遷改造相結合,老居民小區的內部整治與外部小街巷整治相結合,老居民小區綜合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預算、統一評審、統一招投標、統一實施、統一驗收。

三、整治目標

通過整治,老居民小區要達到功能基本配套、設施設備基本完好、環境美化綠化、區容區貌整潔、管理規范有序、社區服務到位。

四、整治范圍和步驟

(一)整治范圍:1996年以前建成、建筑面積2萬㎡以上(含2萬㎡)的尚未實行物業管理的小區;暫不拆遷的2萬㎡以下的零星住宅,并入相毗鄰的小區,實施統一整治。經統計,我市市區原有成規模的老居民小區192個,除已完成整治的47個小區、17個因列入近期動遷、土地收儲計劃和城市拆遷改造計劃不再整治小區外,重點對128個老居民小區進行整治。

(二)實施步驟:從市區核心區向外拓展,從街道、道路邊沿向內拓展,按先主后次的順序實施。對審核界定后需整治的128個老居民小區,*年整治60%(77個小區),2009年計劃整治40%(51個小區)。

五、整治內容及標準

(一)拆除違章建筑

市規劃部門負責界定各小區內的違章建筑,各區政府組織行政執法部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實施拆除。所有違章建筑必須在基礎設施改造前全部拆除完畢。

(二)基礎設施配套

1、道路(含人行道板、地面硬化):按照城市居住區道路建設規范標準,質量好,路面平,無積水。

2、地下排水管網:規劃布局合理,內外排水高程一致,保證在正常情況下排水暢通。

3、照明設施:完善小區內主干道路燈、樓道聲控燈。

4、車棚:滿足小區內居民自行車停車需要。

5、休閑娛樂場所:具備條件的小區新建或維修休閑娛樂場所,添置健身器材,體育設施由整治辦公室統一向市體育局申請配備。

6、安全設施:凡沒有封閉的小區,積極創造條件,實施圍墻封閉;已封閉的小區安裝電子監控設備,增強安全防范功能。

7、社區服務中心及物服用房、門衛設施:由規劃部門統一規劃,利用拆違的空閑地,每個小區建設100㎡左右的社區服務中心、物業服務和門衛用房。

8、外墻粉刷:小區沿街和主次干道以及部分破舊建筑的外墻粉刷,統一規劃設計,在一個區域內色彩協調一致,保質期5年以上。

9、樓道公共部位維修:欄桿、扶手及門窗完好無損。

10、更新、維修落水管:整齊劃一,無破損。

11、供水、供氣、供熱工程:由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與小區整治同步進行。

(三)小區環境整治

1、樓道堆積物清理:全部、干凈、徹底。

2、化糞池:設置位置應便于5t及以上抽糞車的進出,受條件限制,至少應滿足2t抽糞車進出的要求。化糞池與其他建筑物外墻的距離不小于5m,受條件限制,可酌情縮短距離,但不得影響環境衛生和建筑物基礎。化糞池的進出口應做污水窨井,并采取措施保證室內外管道正常連接和使用,不得泛水。化糞池頂蓋應高于室外地面標高0.05m。頂部通車的化糞池蓋板強度應滿足汽-10級載重車負載要求。化糞池要定時清掏,不外溢,破損的要新建、改建,無窨井蓋缺失。

3、環衛設施:具備建造垃圾容器間的較大老居民小區,每4棟樓設置一個垃圾收集點,垃圾容器間為磚混結構表面貼瓷磚或活動板房結構,建筑面積6-12㎡,垃圾間有效高度不低于2m,并安置活動垃圾箱(桶),每座垃圾間不少于6個垃圾箱(桶);無法建造大中型垃圾容器間的老居民小區,每2棟樓設置1個小型垃圾收集房,面積2-3㎡,材質為磚混結構表面貼瓷磚或活動板房結構,有效高度不低于2m,并安置活動垃圾箱(桶),每座垃圾收集房不少于2-3個垃圾箱(桶);無法建造垃圾容器間和垃圾收集房的小區,每棟樓設置一個垃圾收集箱或2個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箱應為密閉式、混凝土地坪、磚混結構、表面貼瓷磚;垃圾箱外設2個垃圾投放口,內部分為兩部分,分別投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無垃圾箱的可設置活動式垃圾收集桶。以上三種設置方式,服務半徑均不得超過70m,有垃圾分類投放標志,垃圾房、箱、桶外表清潔,周圍干凈,垃圾不得外溢。

4、管線入地工程:廣電、供電、電信、郵政的各種管線,有條件的小區統一下線入地;沒有條件的要統一高度、整齊劃一,無亂拉亂扯現象。管線入地工程由各職能部門與小區整治同步組織實施。

5、統一小區內宣傳欄、公示欄:其中衛生、健康宣傳欄不低于3㎡,獨立設置。

6、小區內公廁改造:小區內有公廁的要全部改建為水沖廁所,達到建設部三類或三類以上標準,有專人管理保潔,通風照明良好,廁所內清潔衛生,無蠅無蛆,基本無異味。公廁改造統一納入整治計劃,由市市容與城管執法局負責指導和資金保障,改造后統一由社區納入準物業管理。7、綠化補植:未硬化的地面應盡可能綠化,花壇外表完好,無瓷磚脫落等損壞現象;花草樹木無枯死、缺株等現象;小區內的綠化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原則上不種植草坪。花壇、綠地不得堆放雜物,嚴禁種植蔬菜或糧食作物。

六、整治資金籌措

根據徐政發〔*〕1號文件精神,市城建重點工程辦公室對老居民小區綜合整治工程實施方案進行了審查,市財政評審中心進行了評審,*年77個整治小區,共有1377棟樓房、建筑面積488.13萬㎡,共需投入資金17185萬元。

(一)資金來源(具體見附表)

1、省、部、市屬企事業單位獨立完整的小區5個,50棟樓,建筑面積42.25萬㎡,計需投資513.28萬元。

2、省、部屬企業及條線部門混居在居民小區內的共涉及到43個單位、168棟樓,建筑面積76.34萬㎡,計需投資2419.37萬元。

3、由市、區兩級財政投入資金整治的涉及到72個小區,1159棟樓房,建筑面積369.05萬㎡,計需投資14252.35萬元。以區為單位按照年度投資總額為基數,投資3000萬元以內的,市區兩級財政各承擔50%;3000萬元以上的部分市財政負擔70%,區財政負擔30%,市財政需投入資金8256.77萬元,各區財政需投入資金5995.58萬元。具體為:

云龍區:整治15個小區、285棟樓房、建筑面積107.7萬㎡,需整治資金3504萬元。其中原產權單位整治8棟樓、建筑面積3.6萬㎡,需投入資金123萬元;市區財政投資整治272棟樓、建筑面積104.1萬㎡,共需投入資金3381萬元,其中:市投1766.7萬元,區投1614.3萬元。

泉山區:整治35個小區、679棟樓房、建筑面積223.82萬㎡,需整治資金8005.46萬元。其中原產權單位整治145.5棟樓、建筑面積68.34萬㎡,需投入資金2116.8萬元;市區財政投資整治533.5棟樓、建筑面積155.48萬㎡,共需投入資金5888.66萬元,其中:市投3522.06萬元,區投2366.6萬元。

鼓樓區:整治24個小區、331棟樓房、建筑面積130.2萬㎡,需整治資金4343.9萬元。其中原產權單位整治64棟樓、建筑面積20.1萬㎡,需投入資金692.87萬元;市區財政投資整治267棟樓、建筑面積110.01萬㎡,共需投入資金3651萬元,其中:市投1955.7萬元,區投1695.3萬元。

九里區:整治1個小區、25棟樓房、建筑面積4.3萬㎡,需整治資金167.26萬元。市、區(包括企業)各承擔50%,即市投83.63萬元,區(包括企業)投83.63萬元。

經濟開發區:整治2個小區、57棟樓房、建筑面積22.21萬㎡,需整治資金471.5萬元。原產權單位為開發公司。市投235.75萬元,區(包括開發企業)投235.75萬元。

(二)資金運作方案

小區整治辦公室設立老小區整治資金專戶,整治小區的資金:

1、市投部分,5月上旬,市財政局先行撥付4000萬元,余下部分分別在7、8、9三個月份分期撥付到位。

2、區財政配套資金在五月上旬撥付50%,其余在7、8、9三個月份分別到位,對各區配套資金不到位的,缺口部分由市財政局從各區年度返還資金中扣回。

3、條線部門小區整治所需資金,在市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由各區政府負責組織籌措,在6月底前完成,全額繳到市設專戶,籌措到位的從市財政資金中按10%返回各區,作為獎勵。

4、省、部屬企業具有完整獨立的老居民小區*年整治5個,需投入資金513.2萬元。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預算,統一實施標準的原則,由原產權單位出資,交屬地區政府統一組織實施,或由原產權單位出資按照統一標準自行組織實施,接受老居民小區整治辦公室的監督、檢查和驗收。

七、實施長效管理

為進一步鞏固老小區整治成果,各區要按照《市政府關于在全市老居民小區推行社區準物業管理的通知》(徐政發〔*〕115號)要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實施長效管理。對少數具備市場化運作的小區,采取公開招投標,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對絕大多數不具備市場化運作的小區要全部推行準物業管理;對個別不具備推行準物業管理的小區交社區統一管理。

考慮到居住在老居民小區的居民經濟基礎薄弱,收入水平較低,物業服務費最低平均收費標準定為0.15元/㎡•月,并實行補助和分級負擔相結合的辦法,即市補0.05元/㎡•月、區補0.05元/㎡•月、居民負擔0.05元/㎡•月,連續補助三年。服務中心人員由街道辦事處從下崗再就業人員中公開招聘。

對推行“三位一體”準物業管理的小區,在*年老居民小區整治的基礎上,對每個整治后的具備實施準物業管理的小區,由財政安排5萬元作為長效管理設備購置啟動資金,鼓樓、云龍、泉山區各選擇2個小區,九里區、經濟開發區各選擇1個小區開展長效管理試點。*年對已整治過的124個(包括*年)老小區進行全面調查,分類排隊,分區制定方案并實施,充分發揮長效管理作用。

八、加強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老居民小區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市長任組長,各區及市有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房管局。各區政府和市相關部門要明確職責,加強工作調度與檢查,促進老居民小區整治工作的全面開展。

1、各區政府:各區政府作為老居民小區整治的實施主體,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組織實施工作。小區整治前,各區政府要組織街道辦事處、區相關部門深入每個小區進行座談,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找準小區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整治方案,統一進行規劃設計、預算編制,公開組織施工、監理隊伍的招投標。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組織區相關部門拆除違章建筑、取締馬路市場、整頓小區秩序,清理亂搭亂建、亂擺亂放、亂堆亂倒、亂貼亂畫;要落實配套資金;協調處理整治過程中的各種矛盾;督促檢查施工質量和標準;組織各辦事處籌備選舉小區業主委員會,組建小區物管服務中心,建立“三位一體”長效管理機制。

2、市房管局:負責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按照“六統一分”原則,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協助各區制定老居民小區整治實施方案、整治內容、整治標準。負責勘察、設計、預算編制、上報評審、公開招投標等前期工作,負責施工中的監督管理,資金的歸集管理和監督使用。在市重點辦的統一組織下進行竣工驗收,指導實施長效管理。工程竣工驗收后接受市審計局的審計。3、市財政局:負責老小區整治工程項目的評審,按計劃撥付市投資金,監督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4、市建設局:負責整治項目招投標的監管,工程質量的監督,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5、市規劃局:負責提供整治小區現狀圖,制定小區社區及物業服務用房的規劃;指導各區規劃部門界定違章建筑;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6、市市容與行政執法局:負責指導各區行政執法局對小區內的違章建筑進行拆除;指導小區內垃圾房整修、補建工作;指導整治小區沿街樓宇的美化工作;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7、市市政公用事業局:負責指導供水、排水、排污管道的鋪設、路燈安裝及移交,小區內公交站(場)的增建與修整工作;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8、供電、郵政、電信、廣電、燃氣、供熱等部門:分別負責對老居民小區內的供電設備、郵政設施、電話線、寬帶網絡、有線電視、燃氣管道、供熱管道等設施設備的鋪設、更新、調整及維護。

9、徐州工商局:負責指導各區制定整治小區內馬路市場、亂設攤點、出店經營的整治方案,在實施中加強檢查。負責對整治后的老小區推行準物業管理的工商登記工作。參與工程竣工驗收。10、市衛生局:負責指導整治小區內創衛達標工作方案,在實施中加強檢查督促,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11、市園林局:負責指導小區內的綠化補植和日常養護工作,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篇6

關鍵詞:建筑垃圾;定義;特點;全過程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R124.3文獻標識碼: A

1建筑垃圾的定義

建筑垃圾是指在對建筑物、構筑物的建設、維修、拆除和裝修的活動中產生的對建筑物本身無用或不需要的排出物料。主要來源于基坑開挖、道路開挖、建筑工地施工、舊建筑拆除和建材生產五類。對建筑物無用或不需要,是對物料是否垃圾的界定。對物料無用或不需要的界定最終來源于某種形式的主觀判斷。正如循環經濟理論中著名的“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一樣,建筑垃圾可能對建筑物本身已經是無用的,但可以作為其它材料的填充物或者解構之后重新使用,所以它仍是具有價值的一種資源。 考慮到基坑開挖、道路開挖、建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泥土、余料基本可以在回填、再利用過程中消耗掉,不會產生附加的、難以降解的廢物,且回收價值不大,因此本文在討論時不考慮這部分建筑垃圾的影響,即狹義的認為建筑垃圾是在建筑施工、建筑拆除、建筑裝修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

2.建筑垃圾的特點

建筑垃圾主要以渣土、碎石塊、廢砂漿、磚瓦碎塊、混凝土塊、瀝青塊、廢塑料、廢金屬料、廢竹木等的廢棄混合物組成,如按照當前常用的填埋堆放的處理方法,其一般需要經過很長時間其物理、化學特性才可趨于穩定。在此期間,廢砂漿和混凝土塊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鈣和氫氧化鈣使滲濾水呈強堿性;廢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離子在厭氧條件下會轉化為硫化氫;廢紙板和廢木材在厭氧條件下可溶出木質素和單寧酸并分解生成揮發性有機酸;廢金屬料可使滲濾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從而污染周邊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氣,受污染的地域還可擴大至存放地之外的其它地方。而且,即使建筑垃圾已達到穩定化程度,堆放場所不再有有害氣體釋放,滲濾水不再污染環境,大量的無機物仍然會停留在堆放處,占用大量土地,并繼續導致持久的環境問題。

3建筑垃圾的環境危害性

3.1占用土地,破壞土壤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經處理而直接運往郊外堆放。堆放建筑垃圾對土壤的破壞是其嚴重的。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外力作用下進入附近的土壤,改變土壤的物質組成,破壞土壤的結構,降低土壤的生產力。建筑垃圾中重金屬的含量較高,在多種因素作用下會發生化學反應,使得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增加,引起附近農作物中重金屬含量提高。

3.2污染水體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于發酵和雨水的淋溶、沖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滲濾出污水——滲濾液或淋濾液,會造成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水體被污染后會直接影響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資源的利用。一旦飲用這種受污染的水,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3.3污染空氣

建筑垃圾在堆放過程中,在溫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機物質會發生分解,產生有害氣體。少量可燃性建筑垃圾在焚燒過程中又會產生有毒的致癌物質,造成對空氣的二次污染。

3.4影響市容

工程建設過程中未能及時轉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為城市的衛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進行適當的處理,一旦遇到雨天,臟水污物四溢,惡臭難聞,往往成為細菌的滋生地。而且建筑廢棄物運輸大多采用非封閉式運輸車,不可避免地引起運輸過程中的廢棄物遺撒、粉塵和灰砂飛揚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觀。可以說城市建筑垃圾已成為損害城市綠地的重要因素,是市容的直接或間接破壞者。

4建筑垃圾的全過程管理模式

所謂全過程管理,就是根據建筑垃圾的產生源產生過程回收利用整個階段來分,用不同的措施來管理建筑垃圾。改變傳統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單向流動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循環流動模式。將西方的源頭削減策略和我國的末端治理結合起來,形成綜合治理。在建筑過程中讓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地利用,并將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從而形成高利用、低排放的新興建筑模式,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取得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4.1 源頭產生階段的管理

建筑工程從立項、規劃、施工圖設計、建設施工、使用和拆除各個階段都可能會是建筑垃圾產生,特別是在建設過程中,施工圖一改再改,造成大量的混凝土被破碎,然后又重新澆注。而要限制這種設計變更的產生,必須在施工圖上下功夫。可以采取限制變更次數,對大范圍的變更采取審查的方式約束。在建筑的規劃階段,盡量考慮使用綠色建材,或者容易回收使用的材料。在建設施工招投標階段,可以將建筑垃圾處理的內容寫進招標文件,要求投標單位制定建筑垃圾的處理方案,將其納入評標中的一個因素。監理單位也應當監督建筑垃圾是否按投標方案執行。要大力開發和推廣節能降耗的建筑新技術和新工藝,從根本上降低建筑垃圾的產生。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該在建筑垃圾產生前向市渣土管理處申報,包括產生的建筑垃圾的大致種類數量和擬處置措施等,渣土管理部門應該根據建筑垃圾的處置方案進行不同收費,對直接填埋的采取高收費,對運往回收利用企業綜合利用的采取低收費。

4.2 收集運輸階段的管理

建筑垃圾是否被分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垃圾的利用價值和處理成本,建筑垃圾按源頭分類處理,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利用空間。拆除后可以分開堆放,施工過程中也可以在現場放置不同的垃圾桶以區分。渣土管理部門應該對混合排放建筑垃圾的企業采取高收費,對已分類處理的企業采取低收費,促使排放單位采取分類措施。渣土管理部門應委托專門的垃圾清運公司運輸建筑垃圾,以便統一管理,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不得私自安排車輛偷運偷倒,違者從重處罰。運輸過程中應按規定線路和時間行駛,車輛采取覆蓋措施,不得揚塵遺撒。 我國目前的建筑垃圾處理費用偏低,很難起到抑制建筑垃圾的產生的作用,可提高建筑垃圾填埋處理的費用,鼓勵排放單位盡量現場回收利用或者是運往回收處理企業處理。

4.3 回收利用階段的管理

回收利用企業在生產過程也應注意加強環保意識,控制工廠噪音、粉塵、煙塵等,可以對設備采取覆蓋或者室內生產的方式進行。盡量使用先進的工藝和設備,避免二次污染。

在經過分類后,回收利用企業必須對建筑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采取無害化處理,不得簡單填埋或是混雜在其它成分之中。對已經分選出來的建筑垃圾不考慮其是否經濟,一定要進行再生利用。回收利用企業可以與施工企業達成協議,經過分類的再生骨料和填料可以直接向工地供應,也可以向各商品混凝土攪拌站供應,使回收利用企業不僅是再生建材生產企業,還是建材原料供應基地,大大拓寬了銷路。

政府可以出臺政策限制天然原料建材的使用,比如采取強硬措施禁止粘土磚的使用,或者對這類產品提高征稅。鼓勵購買和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比如對采用再生建材的工程項目,在其報建審批驗收等階段給與優惠和方便措施;根據對使用再生建材的程度,對工程項目進行綠色星級認證。可以實施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教育推廣,定期舉辦推廣活動,將研發成果或考察資料告知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相關單位與從業者,促進彼此間的意見交流,增進回收再利用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敬帥,馬曉霞.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 年

[2]王羅春,趙由才.建筑垃圾處理與資源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

篇7

關鍵詞: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制度 安全資料 夏季安全施工現場安全

中圖分類號: TU714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國內經濟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城市建設不斷擴大,各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日新月異的更新換代,建筑工程在城市建設中占有很大比例,各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不斷的改善提高人們的辦公生活水平,隨之而來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全國各地不斷發生傷亡事故,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為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各工程管理部門不斷開展建筑施工安全大檢查,本文結合自己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體會、感受,談談建筑施工安全檢查的主要內容及檢查方法,以促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規范化,以期建設、監理、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上一新臺階。

一、安全制度及安全資料檢查

1、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體系是否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是否上墻,施工組織設計中有無安全技術措施及審批情況。檢查方法:審查施工組織設計及安全施工方案。

2、是否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責任人,主要工種應有相應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記錄,工人的三級安全教育記錄是否齊全,現場是否有應急救援預案及組織演練。檢查方法:審查有關安全技術資料

3、是否有專職安全員,并持證上崗,是否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安全檢查記錄是否完整,存在安全問題是否及時整改到位并組織復查。檢查方法:審查安全員上崗證及安全檢查記錄。

4、塔吊、物料提升機、施工升降機是否經專業部門檢驗合格或進行聯合驗收,各種合格證明是否齊全,特種作業工種(腳手架、焊工、電工、司機等)操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檢查方法:審查驗收資料及上崗證。

二、防臺、防汛、夏季安全施工及基坑防護工程安全檢查

1、施工單位是否制定切實可行的夏季安全施工生產措施,是否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夏季施工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夏季的安全文明施工。檢查方法:審查施工生產措施及夏季施工管理體系。

2、施工單位是否制定具體防臺、防汛及夏季安全施工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避免夏季高溫、惡劣天氣對工程質量影響的防范措施,異常天氣情況下的施工技術措施,暴雨洪澇情況下的防洪排澇措施,防雷擊及安全用電防護措施,高溫、雨季及雷電天氣情況下的人員安全防護知識的培訓教育要全面周到并落實到位等。檢查方法:審查夏季具體施工方案、施工措施及特殊天氣防護教育記錄是否齊全。

3、對不宜在雨季施工項目(如防水、保溫及土方工程等)的專項施工方案及措施,高溫及異常天氣情況下的混凝土構件澆筑及養護施工方案及具體措施,施工現場的材料儲存、防雨措施等。檢查方法:審查專項施工方案及措施,檢查現場措施落實情況。

4、檢查現場防暑、降溫、防雨、防風措施,主要包括各種臨時設施遮陽、防雨措施,預防洪澇沙袋、擋水設施,各種臨時設施的防風措施、固定情況有無安全隱患;有無山體不穩定、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地段及防范治理措施等。檢查方法:檢查現場措施落實情況。

5、基坑工程是否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基坑支護、降水、排水措施是否到位,是否按規定進行基坑監測,基坑(槽)的安全防護措施是否齊全,如防護欄桿、防護網、擋腳板等,是否設置專用梯道及扶手欄桿;基坑周邊設施的安全距離是否足夠,基坑周邊的荷載是否過大,有無隨意堆土、堆料、放置機具等。檢查方法:審查基坑施工方案及檢查現場措施落實情況。

三、施工現場安全檢查

1、樓梯、電梯口、落地窗、陽臺等部位是否設置安全圍擋。檢查方法:檢查現場安全設施。

2、工人是否按規定佩戴安全帽、安全帶(繩)。檢查方法:檢查設施配備情況。

3、安全通道搭設是否規范,搭板是否固定牢固并有防滑措施,扶手、護欄設置是否規范、齊全,周邊安全防護網是否齊全、規范。檢查方法:檢查安全通道。

4、腳手架、模板支架搭設是否規范,地面是否夯實,下部是否設置墊板,掃地桿、拉桿、剪刀撐設置是否符合要求。(鋼管外徑48毫米壁厚3.5、51毫米壁厚3.0,嚴禁混用;墊板長度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0毫米,掃地桿距地不大于200毫米)。檢查方法:檢查支架搭設情況。

5、防護網、安全網設置是否規范,有無安全隱患。檢查方法:檢查、防護網安全網。

6、現場安全用電是否規范,外電防護、接地接零、配電線路、配電箱、開關箱設施是否齊全,配電箱是否有鎖及防雨設施,電纜有無隨意拉設現象。檢查方法:檢查施工用電設施。

7、有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消防措施,現場消防設施是否健全,滅火器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消防沙、消防鏟、消防桶是否配置,是否有消防應急預案。檢查方法:檢查消防設施。

8、施工現場是否按規定設置安全警示標志牌,是否繪制安全標志布置圖,施工入口處及施工區域、危險部位標志牌是否齊全。檢查方法:檢查標識牌設置。

9、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是否集中堆放并及時清理,生活垃圾應裝入密閉式容器,有無高空隨意拋擲建筑垃圾現象。檢查方法:檢查施工現場。

10、工人宿舍、食堂、廁所是否符合衛生標準及安全用電規定,是否有衛生責任制度并落實到人,食堂衛生許可證及炊事人員健康證,現場施工人員的飲食是否符合安全、衛生防疫要求,各種防暑降溫、預防疾病措施是否到位等;宿舍有無隨意使用大功率電器或隨意拉設電線、設置插座等情況。檢查方法:檢查宿舍、食堂等部位。

結束語

以上安全施工管理檢查內容是作者本人結合自身工作過程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些初步認識和總結,隨著國家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規、條例的不斷完善,各地也結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具體情況,不斷制定相應措施,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會上一個新水平,讓安全事故遠離建筑工程建設。

篇8

關鍵詞:城市;建筑垃圾;現狀;對策;可持續

引言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擴建、新建任務量也逐漸增加,在發展城市建設消耗大量資源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很多建筑垃圾,這些建筑垃圾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城市環境,影響了城市可持續發展。本文從城市建筑垃圾現狀入手,具體分析了有效解決城市建筑垃圾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對有效解決城市建筑垃圾具有一定的意義。

1 城市建筑垃圾現狀

1.1 城市建筑垃圾現狀

城市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在城市建設與施工過程中,由個人或者單位對建筑物進行建設、修繕、裝飾等過程中所產生的余渣及廢物。目前中國城市建筑規模較大,城市建筑垃圾數量也很大。據相關數字顯示,目前中國的城市建筑垃圾排放數量已經占據到城市垃圾總排放量的1/3左右。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很多建筑工人由于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加之部分建筑工人施工技術相對不高,因此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據統計,大概每萬平米的建筑工程大約會產生五六百噸的建筑垃圾。中國目前城市發展產生的這些建筑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環境質量,對土壤、水及空氣等造成危害性影響。

1.2 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理現狀

從上世紀末開始,中國城市出現規模化建設的狀況,城市建筑垃圾狀況也開始凸顯。進入本世紀以來很多大城市均頒布了針對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相關規定,有些城市還專門建立了城市建筑垃圾處理站及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處。但很多建筑垃圾事實上依然露天堆放,導致難以降解,對城市土壤、大氣、水等造成影響,還會造成灰沙、粉塵等環境性污染[1]。

目前,中國城市建筑垃圾處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如據上海市統計年鑒數字顯示,僅2003年到2005年間,就以工程回填、綠化用地等方式處理了年建筑垃圾產生量60%的建筑垃圾,以圍海造田的方式處理了30%的年建筑垃圾,棄置與堆放的垃圾僅占到10%,有效實現了建筑垃圾的合理回收利用與處理。但總體上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理還存在方式相對單一簡單,回收率低、分類狀況差,資源利用水平相對落后,相關法律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從根本上推動城市的持續深入發展。

2 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城市建筑垃圾的有效處理

2.1 降低城市建筑垃圾數量

目前城市建筑垃圾的危害性日益凸顯,因此要從根本上降低城市建筑垃圾的危害,就需要控制建筑垃圾的產生量。具體說來應該不斷開發高科技節能降耗建筑工藝,降低建筑垃圾的產生。另外在建筑物設計中,也需要將建筑物的持久性考慮進來,盡量采用環保建材,簡化建筑結構,尤其是那些容易產生建筑垃圾的建筑結構。在建筑物的建筑過程中還要加強內部管理與監督,杜絕對建筑材料的不合理利用甚至偷工減料等,保證建筑物的耐久性,降低對建筑物的加固與維修等工作。

2.2 促進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發展

有效推動城市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發展是實現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應不斷增強對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的科學與技術研究,推動合理技術方案的設計,實施符合中國建筑特色與實際建筑垃圾產生特點的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方案與戰略規劃,不斷增加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人員培訓力度,進而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發展。

首先,要推動環保型磚塊的生產,傳統的實心黏土磚需要毀壞田地來取土,以煤為基本原料進行加工,這樣一方面浪費了土地資源,同時還消耗大量的煤資源,且煤煙造成很大的環境污染。因此可利用渣土制成渣土磚,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廢棄水泥、石灰、玻璃等進行深加工,制成空心磚或者混凝土多孔磚等,提高其抗壓能力及保溫與隔音等效果,進而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2]。

其次,要注意對建筑垃圾,比如渣土、土塊、廢料等進行回收加工以生成再生資源。廢棄的混凝土等經過破碎及篩選等會成為粗集料與細集料,粗集料能夠加固地基或者用于道路墊層,而細集料則可代替水泥及沙子用于建筑生產,一方面節約建筑成本與資源,另一方面還有效降低了建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最后,還需要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對建筑垃圾混凝土等進行有效破碎與篩分,以實現再生集料的資源利用價值,提高廢舊混凝土的利用,降低污染與建筑成本,最大化的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2.3 加強政府產業扶持力度

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是一種循環性質的環境保護產業,因此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產業扶持,不斷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對建筑垃圾的有效處理方法,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建筑垃圾的回收與再利用。政府部門應該從財政與基本政策制定的角度充分鼓勵建筑垃圾二次利用與研發,積極支持建筑垃圾再利用工廠及技術科研處的建立,并制定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或減免等一系列具有幫扶性質的政策措施,來加強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2.4 推動相關法律制度建設

完善、系統的法律規章制度是有效降低建筑垃圾產生量的重要因素,通過法律規范的形式對建筑垃圾的分類與存放等進行相關規定,禁止對有資源利用潛力的建筑垃圾進行填埋。另外還需要加強對建筑垃圾的二次利用的監督與執法工作,頒布建筑垃圾資源化發展的相關法律文件,以嚴格執法來確保建筑垃圾的充分回收。

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可以說是一個復雜的發展過程,其有效處理對環保、土地、環衛、建設等均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應積極實施建筑垃圾有效處理措施。

3 結論

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是實現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對城市建筑垃圾進行無公害的資源化處理,推動建筑垃圾的二次利用。可以說資源化利用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成為城市建筑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對城市建筑垃圾處理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相關管理,推動技術進步,從根本上保證城市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推動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建筑垃圾 資源化 存在問題 處理方案

近幾年,建筑垃圾的年產量越來越多,而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卻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垃圾產生速度遠大于垃圾處理速度。雖然也有一些建筑垃圾處理方法,如:中德合資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建筑垃圾處理生產線,建筑垃圾移動破碎站等已投入使用,但并未得到廣泛應用。究其原因,我認為很大程度上還在于政府監管力度不夠與法律不完善。

我們可以將我國這方面的法律與國外的進行一下對比。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十六條: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不得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固體廢物。第二十三條:轉移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貯存、處置的,應當向固體廢物移出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美國政府有法律規定:任何生產有工業廢棄物的企業,必須自行妥善處理,不得擅自隨意傾卸。

對比可以看出,我國的法律規定強調的是對環境的影響,并未涉及關于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問題;而美國的法律可以起到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產量的作用,與之相比我國有關建筑垃圾處理方面的法律還很少,亟需制定與完善。比如,對于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產量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可以在剩余的垃圾處理過程中給予一定的補償;對于建筑垃圾產量較大的企業,需要提出技術方案,做出整改措施,并自行承擔所產生建筑垃圾的合理處理費用。那么問題出現了,這個標準如何制定呢?鋼筋,混凝土,磚,砂漿等材料在按規范規定的技術措施施工及正常運輸的情況下,應有一個各施工企業平均水平的合理損耗,同時還應結合企業自身能力及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建筑垃圾產生標準。一但有了類似法律法規,就可以激勵主體各方尋找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以降低垃圾處理成本。

與此同時,法律還應強制規定任何單位不得將建筑垃圾隨意堆放或任意填埋。一些正規的大型企業會投入一定的資金做好垃圾處理工作,以響應國家號召,維護企業聲譽。但是一些中小企業,卻只顧眼前利益,將建筑垃圾亂堆亂放。雖然我國已實行在運輸車上安裝GPS的做法,但收效甚微。對這些企業必須嚴懲,同時勒令其將產生的建筑垃圾自行妥善處理。

說到自行處理,那么問題又出現了,如此少的垃圾處理企業,如此昂貴的垃圾處理費用,若自行處理,購置處理設備的成本又將用多長時間來回收其投資。我國每年有大概15億噸的建筑垃圾產生,而被回收處理的建筑垃圾卻不到5%,資源化利用率很低,這與國外一些國家差距甚遠。據上海一項資料顯示,若將這些建筑垃圾全部回收再處理,那么每年將創造一億元的價值。因此有人提出,我國的長遠目標就是讓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然而目前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盡管垃圾處理企業很少,但是就是這么少的垃圾處理企業竟會面臨生存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建筑垃圾原材料供應不足。

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原材料供應不足,首先在于建筑商的整體環保意識差,責任感不強,他們只考慮自身利益,而缺少對國民經濟效果評價的意識。最主要的還是資金,也就是對成本與利潤的衡量。企業的生存之道就在于利潤,面對如此高額的垃圾處理成本,自然不會有很多企業愿意去做處理工作。同時,這方面還沒有系統的較為完備的法律,不處理也不會導致企業的損失。德國明確了地方政府為建筑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建筑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不明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垃圾處理工作的開展。不光法律需要規定其責任主體,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在簽訂合同時也應明確雙方關于建筑垃圾處理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必須明確約定垃圾處理的費用由誰來承擔及發生糾紛時的處理方法。有些國家有關建筑垃圾處理方面有一些成型的條款規范,我國在制定這方面法律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國外的某些規范,并結合本國具體情況,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接下來具體分析一下專門的建筑垃圾處理企業。目前我國專門處理建筑垃圾的企業僅有二十多家,同時要成立一家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審批程序復雜,審批難度很大,審批機構不明確,最重要的是,創辦的資金來源是個大問題。過分的依賴于政府的扶持必然會造成嚴重的財政負擔。要結合外商投資,國有企業投資,和民營企業共同努力。國家可以指定某些企業,在起步時期擔當重任,創辦一些大型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同時也應大力培養這方面人才,與企業的成立速度相適應,著重研究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使企業成立之后能夠正常運轉。此外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可以分地點成立,在建筑行業發達的地區重點創辦,但不能嚴重偏向某個地區,每個地區至少應有一個建筑垃圾集中處理地點,形成有側重又分散的格局。

以上提到的法律條款及相應措施必須落實到位,這就需要政府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監督規范建設主體各方的行為,同時也要從人情角度出發,靈活處理人與法的關系,給予企業一定的扶持與補助政策,給企業足夠的生存空間,以使法律更好的被執行與遵守。

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興起會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推動國名經濟的增長,增強產業活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不過我國的建筑垃圾處理行業才剛剛起步,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穩中求精,不能急于求成。走好每一步,未來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將是一個朝陽行業。

【參考文獻】

1、 張秋月,車東進.淺談目前建筑垃圾處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建筑,2010,(8):345-346

2、 王瑞敏,王林秀.中國建筑垃圾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04期

篇10

一、主要工作任務和目標

加快推進運輸車輛密閉改裝,提高改裝質量,滿足建筑垃圾運輸需要;有效治理超高、超載和撒落等違法運輸建筑垃圾問題,規范運輸行為;逐步擴大密閉運輸范圍,全面實現散裝物密閉運輸,最大限度地減少撒落和揚塵污染,降低環境維護成本,提高城市環境質量。

二、工作重點和責任分工

(一)加快推進敞口運輸車輛密閉改裝。對我市現有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的大噸位車輛進行詳細調查摸底,引導和組織運輸單位和個體運輸車主盡快實施車輛改裝,確保基建工地施工殘土及散裝物料拉運的需要。加強車輛改裝質量監督,依據車輛改裝技術標準,組織專家和有關人員充分論證,選擇改裝質量可靠和售后服務優良的企業進行改裝,保證改裝車輛經濟實用、安裝方便和使用安全。督促車輛改裝廠對已改裝的車輛搞好售后服務,對存在質量問題的,要進行及時維修,達到標準后方可使用(此項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

(二)加強建筑和拆遷企業管理。規范建筑和拆遷工程發包行為,禁止將施工土方和拆遷棄土運輸項目層層轉包,隨意壓低價格,損害運輸單位和車主利益,保證運價公平合理。在建筑拆遷工程發包合同中,必須明確規定施工方使用密閉車輛拉運建筑垃圾,并嚴格要求車主不得超高、超載。對違反規定的,要追究責任,并依法本文來源:文秘站 予以處罰。實行建設施工土方和拆遷棄土運輸備案制度,所有建設和拆遷單位都要在土方施工和拆遷施工開工前,將運輸時間、期限和運量等報主管部門備案,簽訂“文明運輸承諾書”,從源頭上遏制野蠻拉運行為發生(此項工作由市建委和市房產住宅局負責)。

(三)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道路交通、交通運輸和市容環衛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建筑垃圾運輸的監管,依法嚴厲查處無牌照無許可證等違章運輸建筑垃圾及其他散裝物車輛,嚴格查處不具備車輛運輸手續的非法營運行為,集中整頓不使用密閉車輛及超高、超載、沿街撒落等問題,保證建筑垃圾運輸達到平廂裝載、蓋嚴運輸和遵章行駛,杜絕超高、超載及密閉裝置關閉不嚴造成撒落的問題(此項工作由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隊和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負責)。

(四)對建筑垃圾運輸進行跟蹤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建設部下發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對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的單位和個人嚴格實行建筑垃圾運輸許可證管理,并嚴格要求拉運車輛按指定運輸路線和場地傾卸(此項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局負責)。

(五)逐步擴大密閉運輸散裝物體范圍。制定和完善我市建筑垃圾等散裝物運輸管理辦法,將砂石、煤炭、煤灰、泥漿、散裝水泥、白灰和生活垃圾等散體、流體物料納入密閉運輸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散裝物運輸沿街撒落問題,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此項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局和市政府法制辦負責)。

三、實施步驟

(一)起動階段(200*年2月底前)。完成運輸車輛調查摸底、推進敞口車輛密閉改裝、對現有密閉改裝車輛進行維修和審定改裝廠家工作。起草散裝物密閉運輸管理辦法和制定工程發包合同管理辦法。有關部門聯合通告,召開市、區有關部門及建設開發單位、施工單位、拆遷單位、運輸單位參加的動員大會,廣泛開展宣傳發動,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二)實施階段(200*年6月)。加強對建筑和拆遷企業管理,查處不使用密閉車輛運輸和超高、超載、沿街撒落以及無牌照、建筑垃圾運輸許可證等違章行為,加強建筑垃圾運輸跟蹤管理,全面推進建筑垃圾密閉運輸。

(三)鞏固提高階段(200*年11月)。加強執法監管,治理非法營運行為,鞏固整治工作成果,不斷提高治理水平,實現長效管理;在建筑垃圾全部達到密閉運輸的基礎上,逐步將密閉運輸范圍擴大到其他散裝物。

(四)總結收尾階段(200*年12月)。認真總結此項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經驗,評比、表彰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研究制定下年度工作計劃。

四、保證措施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成立市政府散裝物密閉運輸推進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馬彬擔任,常務副主任由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馬柏成擔任,副主任由市建委副主任華文潤、市 交通局副局長郭冀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劉俊生、市房產住宅局副局長張同海、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戰偉、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馮巖擔任,工作人員從各部門抽調,負責建筑垃圾等散裝物密閉運輸工作的組織協調、情況綜合、督辦檢查和行政執法工作,保證建筑垃圾密閉運輸工作有效開展。

(二)密切配合,合力推進。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建筑垃圾密閉運輸工作,樹立全局觀念,齊心協力,互相配合,扎實推進,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扯皮,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三)廣泛宣傳,深入動員。各部門要從各自職責出發,加強法規和政策宣傳,督促建設開發、施工、拆遷和運輸等單位自覺遵守有關規定,規范自身行為。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門要積極與各新聞媒體溝通,對違法、違章行為予以曝光,取得社會的廣泛支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