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規則制度范文
時間:2024-03-04 18:06: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司財務規則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軌道交通公司 財務制度 方法
一、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會計科目
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為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國有企業、大、中型非上市公司在條件具備時實行。
會計制度是對商業交易和財務往來在賬簿中進行分類、登錄、歸總,并進行分析、核實和上報結果的制度,是進行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規則、方法、程序的總稱。我國現行會計體系按行業劃分可分為企業會計和非企業會計。
會計科目是按照會計對象的經濟內容性質的不同而進行的分類標志,是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名稱。
通過設置會計科目,可以在賬戶中分門別類地核算各項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的增減變化,能夠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和外部有關各方面提供一系列具體的分類指標。對于企業的資產,通過設置會計科目,還可以把價值形式的綜合核算和財產物資的實物核算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控制財產物資的實物形態。
會計科目的設置,要遵循以下六條原則:
1.結合會計對象特點,全面反映會計對象內容。
2.同時滿足會計報表和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3.促進經濟業務發展,科目設置保持相對穩定。
4.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5.應具有可操作性。
6.應簡明、適用,并要分類、編號。
二、會計賬套設置方法
目前各城市軌道公司的賬套設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建設單位設置一個會計賬套,在“在建工程”下面按線路設置二級會計科目,并在二級科目下分別設置成本核算科目;二是按線路設置賬套,有幾條線路設置幾個會計賬套,最后再用財務軟件中的賬套匯總功能將幾個賬套的內容匯總生成一個會計報表。
在賬套設置中,筆者認同第一種做法。因為如果采用第二種方法,需要將各條線路發生的成本費用支出按線路分別簽批入賬,工作量將會十分巨大,但此種方法有利于最后的財務竣工決算。但對于共同的費用支出,需要先統一計入某一賬套,或者計入一單獨設置的賬套,然后再通過合理方法進行分配計入各線路建設成本,這就造成需要將一賬憑證的金額分拆計入兩個以上的賬套,核算比較麻煩。
三、會計科目設置方法
綜合目前大陸地區和港臺地區的會計核算體系,對軌道建設的會計科目有二種方法:一是按照會計準則設置會計科目,在“在建設工程”科目下設置“建筑安裝投資”、“設備投資”、“其他投資”、“待攤投資”四個成本核算科目;二是按照《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設置會計科目,即設置 “建筑安裝投資”、“設備投資”、“其他投資”、“待攤投資” 四個一級核算科目。
筆者認同第一種做法,原因在于一是行業會計制度將逐步被會計準則所取代,二是按會計準則設置會計科目,有利于同國際接軌,同時也方便軌道交通企業在籌集資金時,按照金融機構的盡職調查要求提供符合條件的財務報表。
具體在設置會計科目時,考慮到項目建成后的財務決算的因素,需要按工程概預算的相關項目設置會計科目。下面筆者提供兩種科目設置思路,供大家探討:
第一種:
一級科目:在建工程(1604)
二級科目:線路名稱(如:1604-01(XX線))
三級科目:建筑安裝投資、設備投資、其他投資、待攤投資科目等(1604-01-01)
四級科目:建筑安裝投資——建筑工程、建筑安裝投資-安裝工程(1604-01-01-01)
設備投資-XX設備(1604-01-02-01)
其他投資-房屋、其他投資-無形資產(160-01-03-01)
待攤投資-建設單位管理費、土地征用及拆遷補償費、勘察設計費、臨時設施費、招投標費、項目評估費、借款利息、企業債券發行費用等(1604-01-0-01)
五級科目:建筑安裝投資-建筑工程-車站、區間等(1604-01-01-01-01)
建筑安裝投資-安裝工程-信號、通迅、供電、給排水、通風空調與采暖、安防與門禁、綜合監控、自動售檢票、車輛段與綜合基地等(1604-01-01-02-01)
待攤投資-建設單位管理費-工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辦公費、業務招待費、施工現場津貼等(1604-01-04-01-01)
六級科目:根據單位需要設置(1604-01-04-01-01-XX)
需要說明的是,在按上述方法設置會計科目時,需要將“建筑安裝投資”、“設備投資”、“其他投資”、“待攤投資”按合同和客商設置輔助往來核算,因為建設方和施工方簽訂的合同的依據是公開招標的標段,這樣設計既可以根據標段查詢相關標段的付款情況,也可以根據客商查詢各施工、設計單位的付款情況。
第二種:
一級科目:在建工程(1604)
二級科目:建筑安裝投資、設備投資、其他投資、待攤投資科目等(1604-01)
三級科目:待攤投資-建設單位管理費(1604-04-01)
篇2
[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國際會計趨同;IFRS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5 ― 0084 ― 02
在關于原則基礎還是規則基礎的會計準則更有助于提高財務報表中的財務信息質量問題上,學術界各方意見莫衷一是,也成為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論題。作為大洋洲的兩大主要國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雖然在經濟總量及金融市場發展上遠不及歐盟和美國,但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方面卻遙遙領先。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先后于2005年和2007年采用IFRS,進而對兩國的公司財務報告中各項目的會計信息披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對費用支出的財務信息披露可成為研究會計準則制定模式一項重要佐證。本文將以兩國的公司財務報告中費用信息披露上的變化為例,比較規則基礎與原則基礎的會計準則對會計實務,特別是對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
一、原則基礎與規則基礎模式
目前國際上會計準則的制定基礎主要分為兩類,原則基礎和規則基礎。規則基礎的會計準則側重于操作性,內容一般較為詳盡且盡可能覆蓋實務中可能發生的所有問題,其代表為US GAAP(US 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美國一般公認會計準則。原則基礎型的會計準則則更注重原則性指導,一般規定的是會計人員對各類經濟活動的處理原則,而不規定具體處理方法,突出代表就是IASB(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所制定的IFRS。2000年美國“安然”事件之后,規則基礎下的會計準則所帶來的準則漏洞問題引起人們的注意,學者們開始推崇以IFRS為代表的原則導向型的會計準則。
然而單純提倡原則性的會計準則也不可行,因為無論是作為國家公權力產物的法律法規的一支或是民間行業機構的擬定準則,會計準則都應該是原則與準則的結合物,進而能夠既充分發揮職業判斷的優勢,又通過規則確保會計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雖然原則性的會計準則可避免規則基礎的會計準則下形式重于實質的問題,減少準則外情形發生,但也有其內在弊端,例如“報告期間的折舊費用應該反映固定資產在該時間段經濟價值的減少”這樣的準則,在實務中必然要求會計師和審計師運用大量的職業判斷,很可能由于解釋方式不同而使企業會計政策、財務信息缺乏一致性,甚至會導致會計準則濫用的情形。此外,學者們又發現與規則基礎的會計準則相比,原則性會計準則下財務主管對財務信息的披露更不積極,其中采用IFRS前的新西蘭會計制度就是范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理論界一般將IFRS界定為原則基礎的會計準則時的比較對象是US GAAP,但IFRS卻比另一些國家的國內會計準則(如新西蘭國內會計準則)更偏于規則基礎。
二、規則基礎的會計準則對公司費用披露的影響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對公司費用支出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外部投資者將通過該項目內容了解公司商業運作的有效性,進而預測未來的凈現金流。另外,詳盡的費用披露可以為公司內部管理決策提供會計依據。然而在2008年NZSC(the New Zealand Securities Commission,新西蘭證券委員會)的報告中提出新西蘭公司財務報表中費用披露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NZSC,2008,2009a),此后在2009年的報告中NZSC將財務報表中大量未在附注中說明的費用存在(NZSC,2009b,p5)。ASIC(the 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也將公司年度財務報告中費用披露不足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可見,費用披露不單關系到投資者利益,也成為審計人員以及會計準則制定者所關注的問題。但上述報告中均沒有提及費用披露與會計準則模式之間的關系。
一般來說,在費用信息披露方面所有會計準則中都有一個潛在的原則,即公司必須對費用上的重大差異在性質和數量上予以披露。例如,2001年的NZ FRS 9中對營業支出的分項披露作出的“應根據財務報告的總體目標決定是否分項披露”的規定,以及在2009年NZ IFRS 1(新西蘭國際會計標準公告一)中規定“重要收入和支出項目,其性質和數目應予以分別披露”。但在該原則基礎是否對具體費用支出項目作出強制性披露則在各國會計準則中情況不一。
新西蘭在采用IFRS前使用的NZ FRS(New Zealand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新西蘭財務報告準則公告)鼓勵公司在財務報表中自愿披露費用項,在費用披露方面的財務報告準則更偏向于原則性準則。多數公司對銷售成本、管理層薪酬等方面費用披露不足,而由于企業銷售成本在費用中占極大比重,因此造成財務報告中存在大量未列明費用項。而自由披露制度下,財務報告主體可以根據“最有利標準”來決定具體列明的費用項,這也為公司管理層進行利潤操縱提供了空間。
相比之下,IFRS對費用披露的規定更偏向于規則基礎,對多類費用項目規定了強制性披露和解釋說明,規定財務報告主體可以按性質或作用對費用進行分項列報。要求報告主體根據功能進行分項披露時必須對銷售成本進行單項列報,以性質為基礎進行分項披露則應對特殊性質的費用(如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和員工福利等)進行專門列報。澳大利亞在采用IFRS前使用的AASB(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所的國內會計準則在費用信息披露上的規定也與IFRS相似。
根據新西蘭采用IFRS前后的公司報告數據統計顯示,前十位披露度最高的費用均為強制性披露的費用,包括采用IFRS前的審計費用、董事薪酬和固定資產折舊費,以及在2007年新西蘭正式施行NZ IFRS后在原先基礎上又增加了銷售成本、員工福利和管理費用。因此,審計費用、董事薪酬和固定資產折舊費這三項費用的披露度在采用IFRS前后并沒有大的變化,而銷售成本、員工福利及管理費用的披露度則分別提升為44.43%、18.3%和11.13%。正是由于銷售成本等費用支出的占總費用支出比重極大,因此新西蘭采用IFRS后未列明費用比例由原來的64.32%下降到7%。另外數據也顯示,新西蘭公司在2007年后自愿費用披露比例顯著下降,表現為公司財務報告對壞賬、非流動資產出售損失和捐贈等非強制性費用項目幾乎不再進行分列說明。
而澳大利亞在2005年全面采用IFRS后公司財務報告中費用披露情況變化并不大,主要是由于AASB在2005年之前已在會計準則中要求對特定費用項目的強制性分列披露,且大致與IFRS一致,因此采用IFRS前后澳大利亞公司在費用披露上幾乎沒有重大變化,未列明項目比例均遠低于同期的新西蘭公司。
三、影響公司費用披露的其他因素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采用IFRS后,兩國證券市場對此均反應積極。這主要是因為采納IFRS后的兩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的信息透明度明顯增加,這對增加市場資本流動性及降低融資成本均有助益。同時法定費用披露規則也意味著上市公司更難進行利潤操縱,且需要更及時的對經營和投資損失進行披露,財務信息上的價值相關性也大大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均采用IFRS之后,澳大利亞公司的費用披露情況仍然優于新西蘭,表現在澳大利亞公司在自愿披露項目的披露程度高于同時期的新西蘭公司。這可能源于澳大利亞的股票市場(ASX)交易規模遠大于新西蘭(NZX),由于機構投資人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更高,因此澳大利亞的上市公司費用披露情況也強于新西蘭。
另外采用規則基礎的會計準則還會使公司特征與費用披露程度之間的聯系產生變化。在采用IFRS前,同時期同樣規模的公司由于行業不同,在財務報告的費用的披露程度上有較大差異。如費用中專利權費用占比較高的公司在進行財務報告時由于無形資產攤銷屬于自愿披露項目而未進行披露,可能會造成該類公司的費用披露程度較其他公司低的情況發生。數據表明,新西蘭采用IFRS前,虧損公司的費用披露情況優于其他類型公司,主要是由于虧損公司一般傾向于披露虧損項目,并伴隨著大量解釋說明。此外跨國公司以及投資類和房地產類公司的費用披露情況較其他行業好,主要表現在未列明費用在總費用中所占比例較低,且費用信息的比較度較高。在采用IFRS后,公司間由于行業特點帶來的費用披露差異性降低,但大股東集中持股的公司的費用披露程度高于其他公司,這說明在規則基礎的會計準則下公司管理特征在公司費用披露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公司的外部審計服務提供者也對費用披露有所影響,表現在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審計服務的公司在采用IFRS準則前進行的費用披露程度高于采用IFRS后,而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服務下的公司則在采用IFRS后的費用披露度明顯高于采用前。這主要是因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IFRS標準下提供審計服務時對自愿性費用披露的關注程度下降,且更有把握以較低的披露度來滿足采用IFRS后的強制性要求。相比于四大會計師事務,其他較小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則會鼓勵他們的客戶極可能多地進行披露,進而降低違反IFRS新標準的風險。
四、結論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公司財務報告中的費用項目披露在采用IFRS前后的變化已表明規則基礎的會計準則對提高公司費用披露水平有積極影響,主要是源于規則性會計準則明確規定了公司財務報告中的法定費用項目,促使財務報告主體對重要費用分項詳細披露,進而降低未列明項目比例。但法定披露也使得財務人員通過職業判斷形成的公司財務報告的“適宜標準”發生變化,在降低職業判斷在財務報告中的作用的同時也降低了公司自愿性披露的比例,消除了原來由于公司行業特征帶來的多樣化從而促進了各類公司費用披露程度的統一。此外,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由于其機構投資人比例高,對公司財務報告的規范性較強,因此這類國家的公司費用披露的透明度也較高。
〔參 考 文 獻〕
〔1〕Agoglia, C., T. Doupnik, and G. Tsakumis. Princi
ples-based versus rules-based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influence of standard precision and audit committee strength on financial reporting decision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1,(86):747C767.
〔2〕ASIC. Accounting surveillance results stage two〔EB/OL〕. http://asic. gov.au/asic/asic.nsf/byheadline/03-125+ASIC+releases+stage+two+results+of+account ing+surveillance+? Open Document, 2003.
〔3〕Lisa Crawford, David Lont, Tom Scott. The effect of
篇3
一、利益相關者財務管理模式的特征
利益相關者財務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公司財務管理模式,利益相關者財務在運作中的基本特征是強調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共同治理的財務運作體制,以保證利益相關者能夠實現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一)理財目標的兼容性 在利益相關者財務模式中,其目標定位是多元化的和具有兼容性的。經營者必須平衡不同股東之間以及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并要權衡公司當前利益與未來利益的關系。這個問題主要涉及公司董事及董事會的立場。在委托理論下,一般認為公司董事及董事會是股東的人,應當維護股東的利益。但還有學者認為,現代公司是獨立于股東的具有公司個性特點的社會模式而不是股份制模式。公司的個性特點決定了公司有其獨立的有別于股東利益的目標和利益。在托管制模式中,公司董事及董事會是公司的有形和無形資產的受托管理人,而不是股東的人,受托管理人的責任是使他控制之下的公司資產保值增值,有效平衡已實現的資產收益所代表的不同利益。因此,實現目標兼容性需要從根本上調整公司董事及董事會的立場。
(二)追求對泛資源的有效配置 財務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有效配置公司的財務資源。一般的泛資源可以定義為:對企業有用或有價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結合泛資源的概念,財務所配置的資源應是“泛資源”。它可以分為硬財務資源和軟財務資源。硬財務資源是指客觀存在的,在一定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條件下能被企業利用的資源,其構成主體是自然資源和傳統的財務資源即資金。軟資源是以智力和知識為基礎的或無形的資源,包括知識資源和時間資源等。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硬財務資源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和相對價值趨于下降,而軟財務資源的作用和相對價值趨于上升。因此,財務經理在企業理財時應在尊重硬財務資源在整個泛資源系統中發揮作用的同時,還要重視軟財務資源的戰略作用,及其對硬資源的調控作用。
(三)強調以合作為基礎的財務共同治理 利益相關者財務倡導共同治理。利益相關者的核心是公司的理財行為對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和利益產生影響,因此在公司作出財務決策的過程中,利益相關者應該具有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力。他們準備同分享共同活動和共同利益的其他人協同參與。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權力的實現,需要借助很多的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是設計一個共同的公司治理結構。關鍵部分就是利益相關者代表組成的共同董事會結構。讓員工、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進入企業財務治理結構,實際上主要是進入財務決策機構和財務監督機構。
(四)員工參與財務治理與管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現代社會的日趨復雜,現代企業制度正在由“以資為本”逐漸向“以人為本”的方向演變。特別是近年來興起的對“利益相關者”重視的潮流,都大大擴展了公司所有權人的定義范圍,除了資本所有權人(即股東)以外,企業賴以生存的資源投資者(即利益相關者)也被逐漸認可為公司的所有權人。而企業員工正是利益相關者中的主要成員。
從歷史上看,中國國有企業具有較好的理財參與制度或民主理財的經驗基礎。在公司財務運作層面上,國內外行之有效的經驗模式是責任管理制度;在個人水平上,員工參與理財的主要方式是員工意見制度。總的來說,不管哪個層面的參與,也不論采取哪種參與形式,只要員工參與公司理財,都要求公司財務信息對全體員工公開,這是員工參與的重要條件。
二、利益相關者財務管理模式下理財目標的調整
企業的理財目標是指企業財務活動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應達到的根本目的,是評價企業財務活動是否合理的標準,它決定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結合前述分析的利益相關者財務管理模式的特征,從利益相關者財務管理模式的角度分析,利益相關者結構的復雜性和其利益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利益相關者財務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協調和權衡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實現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因此,利益相關者財務管理模式下的基本財務目標可以簡要的概括為“財務效率和財務公平并重”。
(一)財務效率 傳統財務學是單純“經濟效益”的財務學。傳統財務學所追求的“效率”和“財富”,是一種“經濟效率”和“經濟財富”。當財務資源的配置有利于經濟效率和財富增長時,就被認為是優化,否則就認為是非優化。這樣不論利用何種資源,采取什么樣的資源組合,只要能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經濟財富,都將受到鼓勵,然而這恰恰是導致資源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
泛資源配置規則的基本思想應當突破狹隘的經濟效率標準,體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實行一種“廣義的帕累托最優”,即財務資源配置的改變不會在任何一個資源分享主體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況下,使其他資源分享主體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實行廣義的帕累托最優,除了市場機制外,還必須配合一個泛資源配置規則體系,包括社會規則、人的規則、經濟規則、資源規則和經濟規則等方面,后者又可以統稱為生態規則;狹義的帕累托最優屬于基本的生態規則。財務資源配置的缺失必然會發生利益相關者過度“擁擠”和“摩擦”,最終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公司的個性特點決定了公司有其獨立的有別于股東利益的目標和利益,因此應當把公司利益與股東利益區別開。公司利益在內涵上應被理解為公司作為法人組織所享有的利益,這種利益在外涵上包括各種利害相關者的利益,既有短期利益又有長期利益。
在“最大化假設”條件下,出資者或股東期望資本增值最大化,經營者期望其人力資本回報最大化, 員工期望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公司的社會貢獻或財政收入最大化,公眾期望公司的社會責任和績效最大化(如降低環境污染等)。從財務角度看,利益相關者的這些有差別的財務目標, 實際上都內含于公司利益中。因此利益相關者財務模式下的財務效率目標追求的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二)財務公平 按通常的理解,公平的內涵主要是針對收益分配的。利益相關者結構的復雜性和其利益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利益相關者財務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協調和權衡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實現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但實際上,公平的內容相應包括權力分配,在財務學上就是財權的安排。因為權力也是一種報酬, 即學者們提出的“控制權回報”的概念。這種現象在我們的國有企業經營者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因為在國有企業發展中的很長一段時間, 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只有很少的貨幣收益。從現實看,財權安排不公平,往往是導致利益相關者爭奪財權的重要原因之一。
追求財務效率和收益分配的協調化體現了公司財務的經濟性目標和責任,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但如果只認可和關注公司財務的這一屬性,經濟學和會計學所關注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成本”問題也將被隔離在公司財務之外,所謂的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發展實際上就毫無意義了。我們認為,應當以保證現代人和后代人以及當代不同資源分享主體對泛資源具有相同的接近程度為原則。這樣財務學便能順應時展的要求,將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納入其“理論內核”,可以解決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而產生的諸多問題。所以財務公平性目標具體包括:收益分配協調化與社會責任的具體化。
三、利益相關者財務公平性目標的確定
(一)收益分配的協調化 收益分配與利益關系的平衡是公司董事及董事會的重要職責。但是董事會履行這個職責時會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因為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結構是十分復雜的,有時甚至是完全對立的:一方面相關者利益需求結構復雜性決定了利益協調的困難性。公司及董事會所面臨的既有股東的利益又有非股東的利益,既有老股東的利益又有新股東的利益等。各種利益需求方向、內容、數量等方面都有可能存在差異,有的甚至是立場對立的。另一方面利益相關者對公司財務和盈利政策可能有不同的認識和態度。有的希望董事會一味的追求公司利潤尤其是短期利潤以及股東財富最大化;有的認為應追求公司的長遠利益;有的則認為公司應當把股東創造利潤及承擔社會責任視為自己同等重要的雙重目的等。這也會導致董事會的協調難度。
(1)股東內部的財務沖突與協調。股東內部的財務沖突存在于大股東之間、國有股東與其他股東之間、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尤其是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股東之間的財務沖突主要表現在財務控制權的配置和利益分配上。無論是大股東或中小股東,其分享公司財務控制權的重要方式是參加公司股東大會。但股東大會通常是按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進行表決的,貫徹的是“一股一票、股權平等”的原則。如果法律沒有保護中小股東的特別條款,持股51%以上的大股東可以在任何條件下絕對控制公司,實現自身利益。要從根本上解決小股東的權益保護問題,必須通過小股東“聯盟”的方式發揮“團隊”優勢。從各國情況看,小股東聯盟的最佳形式是委托機構投資。因此發展機構投資者是強化中小股東財務監督權、維護中小股東利益的有效途徑。另外,根據大股東作為公司管理者的權利與作為財產所有者的權利分開的思路,主張大股東作為經營管理者在公司業務中決策權必須與其他股東分享。以限制大股東的表決權,如我國公司法中引入的累積投票制度等。
(2)債權人與企業的財務沖突與協調。債務融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沖突協調機制,債務融資能夠對公司經營者形成有效約束。如能夠控制公司經營者的投資擴張沖動,有助于提升經營者的信用觀念。但債務融資在緩解股東與經理沖突的同時,卻又導致了債權人與股東的沖突。當公司存在債務時,公司有機會將財富從債權人手中轉移到股東手中。為了追求高收益,股東具有增加投資風險的動機,風險的增加會引起公司債務價值的下降,股票價值的上升。為解決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財務沖突,在債務協調中規定保護性條款很有必要。
由于企業契約中的利益相關者各方的收益保障的優先權的差異性,決定了企業的財務控制權會隨著企業效益和財務狀況的不同而在契約中的利益相關者各方轉換。為降低貸款風險并維護銀行作為企業債權人的財務利益,通過財務控制權的相機配置――所有權狀態依存,讓銀行部分地分享企業的財務控制權也是一種重要的財務沖突協調途徑。但對債權人而言,狀態依存只是一種利益的事后保障機制,如果等到企業出現償債危機時再取得企業的財務控制權,其成本太高,較為理想的選擇不是單純的“狀態依存”,而應再加上“持續參與”。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銀行是企業最大的債權人,所以應確立銀行有限介入企業財務治理的機制,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允許銀行派代表進入企業監事會和董事會,或鼓勵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人事結合,互派兼職董事。
(二)社會責任的具體化 從利益相關者角度考慮,公司社會責任可以解釋為:公司及其董事會作為公司利害相關人的受托管理人,而積極實施利他主義的行為,以履行公司在社會中應有的角色。為實現社會責任的具體化包括兩項基本原則:利他主義原則和受托管理原則。利他主義原則指公司及其董事會在履行其社會服務角色時,為社會公眾解決了某些基本問題,但自己并不從中獲得經濟上的好處。所謂受托管理原則:指公司及其董事會所扮演角色是公司股東、員工、債權人等利害相關人的受托管理人。
要確定公司社會責任的對象,就必須借助于利益相關者理論(或者說是利害關系人理論)。公司社會責任的責任對象概括為:對雇員的責任;對消費者的責任;對債權人的責任;對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的責任;對所在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對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等共計六項具體責任。
在公司財務體系的社會責任,實現公司財務的經濟性與社會性和微觀性與宏觀性并舉。這里有四條對策:一是將社會責任納入財務目標體系;二是將利益相關者納入財務控制權配置體系;三是將社會成本納入成本控制體系;四是將生態與社會規則納入財務規則體系。通過這些措施,實現企業財務控制的“社會責任最大化”和“社會成本最小化”。
參考文獻:
[1]李心合:《利益相關者財務控制論》,《財會通訊》2001年第6期。
篇4
2、公司監事會第三次會議于2009年*月××日在公司辦會議室召開。公司五名監事會成員全部參加會議,符合《公司章程》規定人數,會議有效。會議由監事會主席××*同志來主持。經過表決,會議審議通過了《××××*》及《××××*》的議案。
3、公司監事會第四次會議于2009年*月*日在公司會議室召開。公司五名監事會成員全部參加會議,符合《公司章程》規定人數,會議有效。會議由監事會主席××*同志主持。經過表決,會議審議通過了《公司2009年第一季度審計報告及其他專項報告》的議案。
4、公司監事會第五次會議于2009年*月*日在公司會議室召開。公司五名監事會成員全部參加會議,符合《公司章程》規定人數,會議有效。會議由監事會主席××同志主持。經過表決,會議審議通過了《公司監事會××××工作報告》的議案。
二、監事會獨立意見
(一)公司依法運作情況
報告期內,通過對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督,監事會認為:公司董事會能夠嚴格按照《公司法》、《證券法》、《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公司章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要求,依法經營。公司重大經營決策合理,其程序合法有效,為進一步規范運作,公司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機制;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執行公司職務時,均能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公司章程》和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忠于職守、兢兢業業、開拓進取。未發現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公司章程或損害公司股東、公司利益的行為。
(二)檢查公司財務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監事會認真細致地檢查和審核了本公司的會計報表及財務資料,監事會認為:公司財務報表的編制符合《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等有關規定,公司2009年年度財務報告能夠真實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北京京都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出具的“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其審計意見是客觀公正的。
(三)檢查公司募集資金實際投向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監事會對本公司使用募集資金的情況進行監督,監事會認為:本公司認真按照《募集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的要求管理和使用募集資金,募集資金實際投入項目與承諾投入項目一致。報告期內,公司未發生實際投資項目變更的情況。
(四)檢查公司重大收購、出售資產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監事會對本公司重大收購情況進行監督,監事會認為:公司向××*集團收購其擁有的××××有限責任公司60%的股權及其擁有的仿膳飯莊、豐澤園飯店、四川飯店之100%國有產權,程序合法,沒有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較大影響。
(五)檢查公司關聯交易情況
報告期內,監事會對公司發生的關聯交易進行監督,監事會認為,關聯交易符合《公司章程》、《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業績,其公平性依據等價有償、公允市價的原則定價,沒有違反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的利益的行為。
(六)股東大會決議執行情況的獨立意見
篇5
目前,自來水公司都被要求按照“部門管事,財務管錢,政府管權”的原則,實行“單位組織征收,資金直交財政專戶,用款實行報批,收支統一核算,結余留用”的管理辦法,做到資金征收與部門事權相結合,資金管理和資金使用兩分離,并按照獨立法人責任單獨設賬,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嚴格執行財務會計制度。但由于自來水公司既有公益性,又有生產經營性,會計核算復雜,財務管理困難,實際運行起來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自來水公司財務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
(1)基礎管理關系尚未理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供水企業的公益性使其基礎設施管理、服務收費、利潤分配等制度的改革明顯滯后于形勢的發展,從而導致多數自來水公司的基礎管理關系不明確,政府對企業的管理過多過細;公司內部冗員過多,大部分經費只限于人員開支,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2)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是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徑,雖然大部分自來水公司都有自身的財務管理辦法,但辦法本身內容過于簡單,側重于經費支出審批程序等會計基礎工作,忽視了預算管理、收入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在財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預算編制工作只是被動地接受財政擬定的指標,不能全面考慮單位發展要求,財務部門只是簡單地對各專業部門提出的專項經費的專項經費進行匯總,缺乏深入研究,只是一味求多、求大,不能準確地反映實際工作和事業單位發展的必需。同時,缺乏對預算執行的有效監督,擠占挪用的問題普遍存在。會計憑證的編制與憑證的審核、總帳的編制與明細財的編制,以及支票、印鑒的保存等不相容的工作尚未完全分開,沒有內部的相互牽制、制約,發生錯誤與舞弊的風險較大,內部監督、審計工作不力,只靠領導的行政監督,沒有業務上的監督指導,很難全面規范財務人員的財務行為。
(3)收費工作落后,征收體制不順。近年來,水費征收工作雖有進步,但仍不盡如人意。由于征收機構過于分散,摧收、勸收工作的能力較差,缺乏強制性的執行措施,對拒交、滯交行為沒有有效的制約辦法,這點在中小城市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其次,水資源費的征收標準過低,一面是水資源緊缺,一面是浪費現象大面積存在,同時卻是自來水公司效益普遍不景氣。
(4)繼續教育工作滯后,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體系不能得到及時更新。事業單位對財務會計工作的新法規、新制度宣傳、培訓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不能結合自來水公司財務工作的具體情況對財務人員進行指導、培訓。財務人員對新的法規、制度理解掌握不深,不能結合本職工作很好貫徹相關法規、制度,僅靠日常工作的摸索,難免會出現不應有的錯誤。
二、加強和規范自來水公司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1)深化改革,理順基礎管理關系。明確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政府主要是從宏觀層面上對企業進行管理,不能過多過細地干涉企業內部的管理工作,目前最突出的現象就是政府出面說情要求自來水公司減免某些企業應該繳納的水費。公司內部要嚴格定編定員,把過多的人員減下去,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強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建設。按照《會計法》、《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的規定,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工作特點,制定詳盡、具體、操作性強的財務管理制度。注重預算管理、收入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制度,使財務管理制度能真正反映、指導實際財務工作中的財務行為。要高度重視單位預算編制工作,組織單位內各部門人員尤其是工程技術人員參與預算的編制工作,使預算編制更加趨于合理、符合實際。要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督,對收費任務的完成、資金的申請與撥付等方面重點把關,對專項資金的使用進行追蹤問效,建立健全一個規范、高效的預算管理的內部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從機構、崗位設置到工作程序都要考慮相互制約、相互牽制,防止一人負責兩項不相容的工作,如支票的保存、印鑒的保存、憑證的編制與審核、總帳的編制與明細帳的編制等最基本的不相容工作分由兩人負責,以降低發生錯誤與舞弊的風險。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內部審計的內部控制是不健全的內部控制。要配備高水平的內審人員,建立內部審計規則;要協調各種利益沖突,變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和參謀作用;要注意內部審計工作意義、作用的宣傳,提高人們對內審工作的認識,以利于內審工作的順利開展。
(3)抓好收費工作,擴大資金來源。要明確職能,明確分工,增強征收機構深入實際組織征收的能力,積極爭取執行強制性措施的行政權限,加大征收力度,提高各項費用的收取率。逐步提高水資源費的標準,促進節約用水,為水源工程建設籌集資金,早日實現水資源費征收管理體制、管理權限的理順和明確,建立統一協調的水資源費的征收管理體系。
篇6
摘 要 企業集團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方法來保證整體戰略目標和使命的實現,也就是說需要對集團進行管理控制,管理控制與組織結構同樣重要。企業集團中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是管理控制的組成部分,由于企業經營實質上是圍繞“錢”來展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地位突出,因此研究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很有必要,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方式影響企業經營結果。
關鍵詞 母公司 子公司 財務控制
企業集團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方法來保證整體戰略目標和使命的實現,也就是說需要對集團進行管理控制,管理控制與組織結構同樣重要。管理控制其實是處理好集權與分權的關系,使下級組織的權利和權限得到平衡從而做出符合集團總體目標的反應。企業集團中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是管理控制的組成部分,由于企業經營實質上是圍繞“錢”來展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地位突出,因此研究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很有必要,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方式影響企業經營結果。
一、企業母子公司間的關系與定位
母公司依據持有的股權對子公司行使出資人權利并承擔有限責任,依法對其投資的子公司經營者進行監督與考核,被投資的子公司有義務維護出資人的種種合法權益,為出資者收益最大化做貢獻。母公司、子公司都是依法設立的公司制企業法人,各自享有獨立行使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責任,離有獨立法人財產權。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經營活動堅持平等、競爭和效率原則下最大化發揮企業集團整體優勢。二者可訂立協議,具體明確彼此權利和義務。母子公司應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基本信念、基本企業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等企業文化精神,并使之成為企業集團的精神支柱。
企業集團母公司具有戰略決策功能、對外投資功能、資源配置功能、財務管理功能、服務與控制功能、集團人才建設與輸出功能、集團制度建設與輸出功能和企業文化建設與輸出功能。母公司財務管理控制具有綜合管理、會計、審計、信貸和稅務等事項。
二、母子公司財務控制方式
(一)官僚式控制。母公司利用財務規則、財務政策、財務書面文件、財務標準來組織財務工作并據此進行業績評估。通過職務專門化,制定非常正規的財務制度和規則;以財務類型劃分工作任務;實行財務集權式決策。母公司指揮子公司,公司內部上級指揮下級,下級服從上級。這種方式母子公司能高效地進行財務活動,專門化程度高,對尖端的專家型人才要求高,對底層的財務工作人員要求較低。但這種方式也會使底層財務工作人員安于接受指令,缺少快速響應能力和創新思維。
(二)團隊式控制。將母子公司財務部門當作一個具有相當高的合作精神的團隊,上級對下級充分授信授權調動下級主動能力性,通過領導魅力與企業文化精神來控制事個財務部門運行。這種控制方式下對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對企業的內在精神力量也有很高要求。
三、母子公司財務控制主要手段
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主要對子公司的投資規模、產品及經營成本、公司利潤分配三方面的管理控制。在管理實務中,母公司通過制定統一的財務管理辦法來實現對公司財務的集權管理,通過現金管理、預算管理和審計管理實現對子公司有效的財務控制。
(一)現金管理。現金管理是財務管理的中心,把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現金集中走來,既能降低現金的持有水平,同時又能保證企業集團重點項目資金充足,使資金杠桿發揮最大作用,不浪費資金。
(二)預算管理。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的集權管理,母公司最終決定各子公司預算。母公司根據集團發展規劃編制公司中長期規劃和各年度規劃,并將各項財務指標分解下達給子公司,子公司根據下達的各項財務指標結合子公司的具體情況編制年度預算,上報母公司審批。母公司的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查各子公司預算,進行有效平衡,最終編制出集團總預算。
(三)審計管理。集團內部審計機構對生產經營效率、生產經營效果、組織結構進行審計,對管理控制系統的有效性和完善性進行審計,定期或不定期向母公司經營者報告審計結果,提出改進、優化工作方法和意見建議。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審計,提醒投資完成率低的子公司及時跟進,對資金緊張的子公司提出警告。
篇7
【關鍵字】集團公司;財務核算中心;分散管理;集中管理
在很多集團公司內部,財務管理仍然沿用傳統的分散管理模式。這種財務的分散管理顯然不利于集團公司對成員企業的集中管控,給資金的流失帶來可能,從而給集團公司的發展帶來安全隱患。因此,有必要加強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將原來財務的分散管理改成集中管理模式。財務核算中心就是基于對集團內部成員公司的財務集中管理要求而建立的平臺。它要求構建統一的系統平臺、采用統一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操作流程。在此,本文就如何在集團公司搭建財務核算中心,實現集團財務的集中管理闡述自己的觀點,以期拋磚引玉。
一、集團公司財務核算中心平臺的構建背景
財務的分散管理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集團公司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建立集團公司財務核算中心,對成員企業財務進行集中管理。對于集團公司而言,一般都具有以下幾個有利于搭建財務核算中心平臺的條件。建立財務核算中心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實現統一的財務運營,提升核算質量、提高核算的標準化、一致性及信息的透明度。
一是集團下屬成員企業比較多,企業規模日益擴大,企業分布區域比較廣;二是聯合重組前各企業股權形式不一樣,有國企、民企、外資企業各種股權形式,管理模式也不一樣;三是企業財務人員核算水平也有高低懸殊;四是集團公司企業經營的產品比較單一;五是每個企業的財務核算都能夠按統一的規則和流程處理,將會計流程與業務流程有機結合,并借助信息化平臺,實現財務與業務一體化;六是可以通過信息管理系統的實時處理,將業務信息按照信息規則自動生成財務信息,從而保證財務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實時性、完整性、準確性和有用性,更好地為財務集中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七是集團公司總部都期望提升對成員企業的管控能力,追求“一體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數字化”的管理模式。
二、集團公司構建財務核算中心的基本條件
從原理上來看,財務核算中心是通過在一個或多個地點對人員、技術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實現公司內各流程標準化和精簡化的一種創新手段。構建財務核算中心,首先必需進行集團范圍內的財務制度統一和財務處理流程統一。
1.制度統一
對財務制度與政策統一,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制度政策,即使進行組織架構改革,仍然會出現問題。所以必須要有統一規范的財務操作標準與流程,通過有效整合后,把制度政策嵌入到系統中去,保證各業務部門按照制度和政策去運營,并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的要求進行不斷完善與改進。
制訂統一的財務管理辦法、規章制度和操作手冊,對財務核算中心的工作職責、報賬流程、審批權限、財務會計檔案管理等進行了明確規定,確保有章可循,規范操作。實行三統一,一是使用統一的財務核算軟件;二是采用統一的會計科目和核算方法。三是實行規范的檔案管理制度,統一印刷了相關報銷憑證,規定了票據的粘貼要求,規范的會計憑證的整理和裝訂。
2.流程統一
核算中心平臺的本質,是流程的共享。核算中心平臺流程管理的主要思路是建立流程管理機制,進而規劃、優化這個機制,使之真正實現穩定高效。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財務業務審批流程,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在OA系統中設置財務事由審批的模版,設計電子化和手工審批相結合的流程。
三、集團公司財務核算中心平臺構建的具體操作
1.信息平臺的建設
建立核算中心平臺的前提就是以信息化為載體,只有通過信息技術平臺來強化內部控制、降低風險、提高效率,才能實現“財務協同、集中管理”。所以,必須建立一個財務共享服務的信息平臺,讓成員企業把數據準確及時錄入系統,做到事前提示、事中控制、事后評價;可以在平臺上建立財務模板,盡可能減少人工操作,讓業務數據自動生成有用的財務信息;可以運用系統標準執行減少偏差,降低各種風險;可以通過設置讓系統自動提示和預警;可以利用系統的開放性建立各數據共享服務,滿足各方不同需求;可以通過系統定期生成不同管理要求的各類報表。
企業的財務信息平臺是實現財務集中核算的基礎和保障, 只有在信息系統支持下,財務集中核算才可以跨越地理距離的障礙,向其服務對象提供內容廣泛的、持續的、反應迅速的服務。因此,系統平臺的統一搭建和整合是實現財務集中核算關鍵環節。
2.搭建核算中心平臺,提高成員企業會計核算集中度
一方面在核算中心的平臺統一支撐下,可以優化財務運營流程,將財務信息集中處理,能夠促使財務管理工作的標準化、流程化,對所有的核算單位采用相同的標準作業流程,對納入核算中心的單位的財務數據匯總、分析不再費時費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單位整合數據獲得準確的財務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建立核算中心可以把各單位共有的、重復的會計職能分離出來,合并到核算中心,可以減少人員的數量從而降低人工成本。納入核算中心的企業地域涵蓋浙江、安徽、江蘇、上海4個省市,最遠的距離超過400多公里,在總部財務審計部的指導下,不斷總結經驗,陸續完善了涉及集中核算各方面具體業務操作實施細則,包括會計單據審核制單權限的分配、原始單據傳遞整理流程、會計憑證稽核、裝訂流程、資金審核,總賬月末結賬的核對、報表的填報、上報等等,這些業務實施細則使會計集中核算趨于標準化、流程化。
3.集中核算人員的分工
集中核算人員不隸屬于各核算單位,直接受上級業務領導部門領導,能夠實現單位行政領導權與會計監督權的分離和制約。財務核算中心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做到責任明確、有章可循、互相牽制、強化考核、管理規范。分成本費用組和資金核算組,成本費用組財務人員定位在“會計核算”及履行“會計監督”職責兩個方面,包括本企業成本費用會計核算、交叉審核他單位資金業務并會計核算、月末各業務模塊、總賬結賬、財務報表、管理報表填報、原始憑證整理、會計憑證裝訂等。加強往來款項的管理,定期清理往來款項,避免長期掛賬,定期核對往來賬,督促業務部門進行對賬,避免壞賬的形成。資金核算組財務人員按總部下發的資金報表編制規范,審核上報月度資金收支計劃。依據審核批準的資金收支計劃,及時、準確地進行會計核算,同時認真履行資金會計監督職責,對不符合資金預算的事項不予核算。加強了預算管理,凡是沒有計劃或超預算計劃的支出一律不得支付,如有臨時性的資金支付的一定有追加計劃后才可以支付。真正做到沒有預算不得開支,明確各項支出的方向和用途,專項資金力求細化到具體項目。
4.成員企業財務職能發揮
納入核算中心的各單位仍是獨立的經濟主體,這一原則有利于調動和保護各成員單位當家理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單位負責人對各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負責。實行集中核算并不是對單位的財務管理收權,也并不意味著對單位財務管理職能就可以削弱,而是各單位企業財務部門不再履行會計核算職責,其部門職責要從目前的“核算型”逐步向“管理型”轉變,將財務部門“有效管控、高效服務”的職責切實落實,“有效管控”主要體現在預算、資金、審核、協調等方面的管控,“高效服務”重點體現在定額管理、成本分析、成本節約等方面,成員企業財務部門要從以往對數字的計量與紀錄,轉向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再加工、深加工,要深度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深度服務于企業經營管理。
成員企業下設材料核算會計,材料核算會計主要職能,一是負責督促本企業其他業務部門崗位角色人員完成業務數據及時錄入及審核,并完成發票審核維護工作,材料出庫核對、檢查,檢查收發類別、出庫部門等是否正確,以保證月未能及時、準確對材料出庫進行成本計算。二是單據整理,各單位傳遞至核算中心的原始單據必須整理好,保證原始單據的規范性、及時性傳遞。報銷憑證必須使用核算中心統一單據。三是每月編制資金計劃表,合理安排各項成本費用支出。
5.檢查與輔導兩手抓,持續夯實財務基礎
按照規范、統一的原則,以國家財經法規、集團各項規章制度為依據,核算中心每月按財務檢查規范自查,范圍覆蓋全部納入集中核算的全部成員企業,這些問題小到會計單據粘貼的規范性、會計科目的運用,大到業務風險的管控。針對部分財務人員業務技能“跟不上、不會做、做不好”的現象,核算中心建立了“輔導員幫扶”制度,以核算中心業務骨干為主,實行“傳幫帶”形式輔導、指導,“以人盯人、師傅帶徒弟、一帶二、二帶四”,時時跟蹤、月月檢查的模式。制定崗位說明書,采用科學、標準的作業規范、流程,按照崗位要求、作業規范來培養財務核算人員,并進行評價。
6.加強學習,搞好隊伍建設,促進財務團隊可持續發展
人員的管理,先從態度管理開始,態度管理的目標就是雇傭軍向志愿變,從被動工作向積極主動工作轉變。企業要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對符合態度的員工予以表彰及獎勵。一個核算中心就相當于一個大團隊,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心要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核算中心財務人員除積極參加集團內部舉辦的業務培訓外,還爭先參加各種后續教育、職稱考試,財務理論知識、實踐知識都得到了提升。財務人員不僅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要加強職業化的培養,向盡心、盡智、盡職、盡責方向陪養。核算中心團隊的每位人員都勇于奉獻,輔導指導從不叫苦喊累,有非常強的執行力。
會計核算逐步走向規范、預算編制日趨合理、資金管理準確率逐步提高。財務管理工作重在落實、執行,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措施如果不在實際工作中去落實執行,一切等于零,因此各成員企業財務負責人要把總部財務管理各項制度、區域公司財務部關于會計核算、資金、預算、稅務等方面日常檢查、審核出來的問題一一落實、改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水平。
綜上所述,財務的分散管理削弱了集團公司對成員公司的管控力,給集團公司的發展帶來隱患。在確保集團公司制度、和管理流程統一的基礎上,集團公司可以以網絡財務信息平臺為載體,集中核算人員,搭建核算中心平臺。同時,組建一支專業精湛的財務管理團隊,明確核算中心人員和成員企業財務人員的職責,采用檢查與輔導兩手抓的方法,促進集團公司財務的集中管理。
參考文獻:
[1]胡瑜.淺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J].現代商業.2013(05).
[2]郝鳳英.財務會計核算中心建設之我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07).
篇8
名不副實,財務功能未得到有效發揮。
關鍵詞:公司財務,會計,管理
企業的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企業的財務、資金活動,處理企業各種財務關系的經濟管理工作,是企業資金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是目前中國企業的財
務管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經過多年的實踐工作以及理論研究,我認為公司財務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混淆會計與財務
會計是國際通用商業語言。會計機構的主要工作是會計憑證的整理和會計信息確認、基本會計賬戶核算、成本計算、利潤和稅收的結算與解繳,以及資產賬務登記和管理等,
主要是這五個方面。會計機構的主要職能或功能,則是財務信息的反映、監督和制度控制,隨著企業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會計工作電子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計算機工作方式越來
越替代會計人員手工工作方式,會計機構規模和人員趨向縮減和外包。但是,當前很多企業依然是計算機核算和人工手工核算雙軌制,這就極大地浪費了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資本。
財務機構的主要工作是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具體說,就是籌集資本與資本結構設計管理、投放資本和資產定價管理、資本耗費和成本控制的管理,銷售收入和現金
流量的組織與管理,利潤分配和股利政策設計,以及公司股權治理結構規劃管理,主要是這六個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人們對財務管理和資本時代認識的加深,公
司財務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很多公司還是把財務部門跟會計部門混淆,設置的財務部門沒有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企業的資源,這一問題需要引起
企業的重視。
二、對財務功能不了解
有些企業雖然可以弄清楚財務與會計是不同的管理工作,但是對會計組織之外的財務機構的功能是什么卻不是很了解。那么,財務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呢?通過對公司財務的功
能描述,以及我在實質工作中對企業經營系統里的大量財務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獲取了大量有關財務活動變化而使企業經營系統發生改變、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發生變化的信息。因
而我得出結論,公司財務系統主要有三個功能:1維護企業經營過程持續運行。財務機構向采購人員提供資本購買原材料和設備、對投資項目進行成本和效益評價、向銀行借款,以
及回購股票阻止股價下跌等,都是財務系統的作業為實現企業目標而改變企業經營現狀的功能表達,這些都屬于財務維護企業經營過程持續運行的功能。該功能是任何企業的財務
系統固有的客觀存在的,它不依財務經理的意圖而改變。當然,財務功能的體現,需要財務機構及其業務即財務系統的形成、受作用的企業活動,以及財務經理的操作等多方面的
配合。財務跨時間配置資源,主要是對該功能的描述。2發現有價值的資源。財務機構對市場經濟里的資產定價,對資產組合的收益和風險進行計量、評估,財務機構參與行業價值
鏈活動,建立財務戰略聯盟,以及市場訂單的開發投資等,都是財務機構及其業務發現有價值資源的功能體現。3通過組織和實現現金流量,創造經濟價值。財務機構從資本市場上
購買股票、債券和基金,吸收新的股東改變公司治理結構,財務機構發明技術資本、信息資本和知識資本等新的財務要素,開發期權工資、定向股票和可轉換戰略債券等新的財務
產品,修改和制定新的財務制度,以及制訂新的稅收籌劃,改進財務機構組織設計等,都可以為公司創造新的現金流量和和資源價值。
三、公司財務系統設置不合理
公司財務系統是企業系統的組成部分,而公司財務系統又可以分為若干子系統,子系統還可以繼續分解,直到再不必分解的組成要素為止。系統、子系統和單個要素,都有自
己的功能。財務功能的表達應該能夠描述財務系統各個層次的功能。因此,財務功能表達的準確程度,與公司財務系統建立的科學化有關。顯然,財務系統的存在和財務機構的設
置是財務功能得到發揮的基礎。
財務機構設計的依據是財務結構和企業系統的實際情況。財務結構是財務系統內諸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方式。財務系統包括財務理論規則、財務機構、財務人員、
財務作業和財務媒介等要素,這些要素的總合即為財務系統。由于財務系統的先進程度和復雜性決定財務結構的質量,所以,財務系統的設計和改進是財務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我
國目前對財務結構的作用和地位非常淡漠,因而,我們的公司財務機構設計極其落后。財務結構是財務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和秩序,其內含要素成分的多少和排列次序不同,
財務結構的性質就不同。財務結構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和影響企業內部組織的設計、競爭效率、所有權與公司經營控制權的分離等問題,依據財務結構建立的財務機構,又以財
務合同的簽約為運行保證。而且目前公司設立財務部門往往忽略財務預算,財務預算是企業未來發展重點與方向的表現。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投資,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整體的財務預算體系,導致了企業財務預算的混亂狀態,不能科學、整體的規劃企業的未來資金使用分配方案,起不到預算應有的價值與作用。另外,企
業內部仍沒有建立專門的財務預算部門,不能確保財務預算的專門化進行,使財務預算得不到很好的重視與發展。
篇9
優化現有標準流程,細化部分管理流程。由于三集五大改革需要,檢修分公司由原變電、輸電、電纜、帶電四家單位重新組合,擴大了專業覆蓋范圍,過去流程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檢修分公司自合并以來,對四個專業的業務流程進行重新梳理,全體財務人員深入各專業工區調研,并通過職能處室發揮其歸口部門作用,捋順各項業務流程,將業務人員提出新增業務需求和功能需求變化仔細斟酌,將切實可行的需求更新部分業務流程,優化部分運轉低效的流程。同時,將銜接緊密的業務環節逐步融合進財務標準流程,更新財務管控標準流程手冊,明確與標準流程相關的系統操作細節,將財務管控流程與公司標準化建設工作銜接。建立標準流程監控機制,強化財務管控能力。開展財務管控標準流程監控,按照“監控能力逐步提升,監控流程逐批部署”的策略,對步驟合規性、崗位合規性、流程效能和流程狀態開展監控,綜合考慮檢修分公司實際情況,對標準流程實用化結果進行綜合評價。針對業務流程的變化,為防止財務控制功能弱化,不斷優化內部工作標準化流程,加強財務集成系統的管理和應用,通過理順各個運行環節的管理,實現對各項經濟業務前端部門的控制和監督,保障財務賬目往來渠道暢通和各環節的規范性。以辦公用品出入庫為例,在出入庫時,需要辦公室行管中心專責審核、主任把關,只有審核通過的辦公用品才能出入庫,月末還要由專責和庫管員對賬,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庫存辦公用品數量和規格存在誤差,確保財務數據準確。
二、重視內外部審計監控
有效發揮會計監督作用。公司財會人員嚴格履行會計監督職責,充分發揮會計控制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加強財務管理,將會計內控機制延伸到公司的各個經營領域,保障整個公司的經營活動安全運行。會計人員在充分掌握和研究政策的基礎上,為企業把好成本控制關、風險收益關和經濟行為關,盡力規避經營風險,確保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對單位各項財務收支進行有效監督,狠抓經濟業務的審核,保證各項業務合規合法。檢修分公司通過結合公司協同監督工作,制定常態化的自查工作方案,明確職責與分工,分別從會計憑證管理、賬務處理、成本費用管理等方面有序開展,并以此為契機全面評估分公司成本管理風險,及時修訂《檢修分公司資金審批的規定》《檢修分公司財務報銷管理實施細則》,在細化費用支出標準的同時,強調了內部審批手續及佐證材料的提供,提升成本列支的規范性。高度重視內外部審計,實行財務部門審計問題“三制度”,即:“匯報制度”“隨改制度”“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匯報制度”,就是將內外審計遇到的財務相關問題,特別是基礎工作反應出來的問題如實向單位負責人匯報具體情況,讓單位負責人充分了解、重視財務基礎工作。“隨改制度”,就是將審計發現的問題認真分析并查找原因,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實時整改,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例如將依法治企專項檢查反映的問題,將財務基礎工作薄弱環節進行梳理,及時制定整改方案,逐項落實。“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就是對審計中發現的共性問題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進行細致分析,分類整理,形成案例,借鑒經驗、吸取教訓、消除隱患,提高會計核算的整體質量,推進規范化管理,將財務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提升管理效益。
三、提高會計工作效率
持續深化財務與業務的集成應用。加強源頭信息質量控制,實現業務信息一次錄入、憑證自動生成;應用協同、對賬功能,實現合并抵銷憑證自動生成;開展財務日報編制,報表編審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推廣財務日報在各單位的常態化應用。推動將會計核算規則嵌入業務系統,簡化會計記賬過程,進一步提升核算的規范化、自動化水平。推動套裝軟件工程、物資、資產等信息集成,實現相關報表信息的“一鍵式”生成。
四、全方位開展決策分析
夯實財務分析基礎。加強業務部門集成數據治理,優化數據集成方式,縮短業務數據交換時間,提高數據處理效率。確保公司財務信息系統向上傳的及時性、準確性。創新財務分析手段。深化應用國網輔助決策分析系統的建設成果,以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指標為重點,建立分析評價體系。充分利用與財務信息關聯密切的各種數據,研究建立包括現金流量趨勢、企業償債能力等重點業務、重點環節、重點指標分析模型,通過模型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增強輔助決策支持能力。
五、注重綜合型人才的培養
篇10
關鍵詞:財務管理;財務規則;隊伍建設
近年來,財務人員違法事件時有發生,反思事件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個不到位,即事前選人用人不到位、事中制度落實不到位、事后工作結果監督不到位。舉一反三,我們要認真篩查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還有哪些漏洞和不足,還有哪些制度不完善,還有哪些工作亟待我們去整改,以做到未雨綢繆,真正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做到用制度管好人,依規則做好事。
一、抓好財務人員的隊伍建設
財務人員按照管理、核算、服務、監督等職責,要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性,確保資產、資金的安全和完整,確保控制好財務風險,確保公司經營的效果和效率。通過財務職能的完成,不斷提高決策支持能力、預算引領能力、風險防范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要做好以上工作,就要不斷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水平、職業道德素質,抓好財務人員的隊伍建設,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助力公司達成經營發展目標。
(一)提高財務人員入職門檻
財務管理的職能是管理、核算、服務、監督、溝通、分析和匯報。財務人員是從事這些工作的主體,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決定著公司財務管理的水平,同時也決定著公司財務工作質量的優劣。在目前的財務工作中,財務人員需要具備更高的素質和更廣的知識面,財務人員的業務素養、職業道德是決定以上工作內容質量的重要因素,而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出來的,也不是僅僅通過學習一個會計證就能滿足的。財務人員在工作中要面臨各種經濟業務,在業務處理中要運用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經濟法、稅法等多種知識,所有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會計證是必要條件,而專業背景是充分條件,所以必須提高財務人員的入職門檻,專業學習的過程是培養財務人員專業素養、職業道德的過程,必不可少。所以建議財務人員的任用應該從有專業教育背景的人員中選聘,專業背景是作為財務人員入職的一個最低門檻。那些認為財務工作誰都能做而忽視財務專業學習背景的想法是不對的,是對財務工作健康、有序開展的傷害。誠然,提高財務人員入職門檻不一定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但從用人制度上來說,它提供了一個基礎保障。
(二)依據公司發展戰略,做好財務人才戰略儲備
公司的發展受市場行情、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等方面影響,從發展的角度而言,公司應該根據自己的戰略目標和發展前景,配備與戰略實施相匹配的財務人員隊伍。財務人員隊伍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必須要提前安排;絕不能等到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了,需要完整成熟的財務人員隊伍時才去著手建設,這樣會造成企業發展的滯后。所以,做好財務人員梯隊建設、做好人才儲備、做好人才規劃十分重要。公司可以通過內部培養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引進外部資源的方式,只有做好這些準備,也才可以避免任用財務人員時手忙腳亂,從沒有專業背景的人員中選擇。
(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倡原則性和責任感
公司財務部門作為核算、監督和資金管理部門,數據的準確性、資金的安全性都至關重要。因此,財務人員既要確保財務資金安全、財務數據的準確可靠,同時又要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因此,從一個公司健康發展的角度,需要嚴謹的、認真的、敬業的財務人員去保駕護航。良好的財務職業道德是一個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優良素質,一個稱職、合格的財務人員必須要做好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所以,財務人員更要不斷提高個人素質,為公司把好財務關,堅持原則性,體現責任感。《會計法》第三十九條、《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二章第二節第17條至第24條都對會計職業道德進行了明確要求,主要內容如下:1.愛崗敬業。財務人員要樹立職業榮譽感,熱愛會計工作,敬重會計職業,安心工作,任勞任怨,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忠于職守,盡職盡責。2.誠實守信。財務人員不弄虛作假、不欺上瞞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講信用、重信用、信守諾言、保守秘密,實事求是,如實反映。3.廉潔自律。財務人員要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清醒頭腦,正確對待名利,把住關鍵環節,筑嚴思想防線,帶頭遵守紀律,不貪不占、清正廉潔。4.客觀公正。財務人員辦理會計事務應當實事求是,保持形式和實質上的獨立,客觀公正,依法設置會計賬簿,嚴守職業操守,保持公信力。5.堅持準則。財務人員要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公司的各項制度,結合財務工作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并廣泛進行宣傳。6.提高技能。財務人員要熟悉本單位的業務活動和業務管理情況,運用掌握的會計信息和會計方法,改善公司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7.參與管理。財務人員要努力鉆研業務,具備必要的學識及業務能力,熟悉公司的業務活動和內部控制要點,持續改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工作的要求。8.強化服務。財務人員要運用掌握的財務信息和財會分析方法,為本單位領導的決策提供服務,并妥善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與矛盾。
(四)做好員工培訓工作,提升財務人員隊伍質量
財務人員的新老更替是必然現象,這就要從兩個方面做好財務人員的梯隊建設與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第一,嚴格把控新進財務人員質量,即把好入職門檻。入職財務人員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公司未來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的水平。所以必須要明確人員標準,把公司需要的、可用的人才吸收進來,并對新員工進行有步驟、有規劃的培訓,使新員工快速融入;第二,對于老員工,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讓其提高業務技能。可以通過送培、請專家培訓、與其他單位交流等多種方式,有針對性地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技能結構。
(五)實行崗位輪換制,激活財務人員工作熱情
根據內部控制要求,基于崗位之間相關交流學習和財務人員業務技能培養的需要,要定期對財務人員崗位進行輪換,特別是像出納等一些比較敏感的崗位。盡可能使每一位財務人員都能全方位、全流程去掌握相應的知識,從而提升每個財務人員的素養和能力,這也有利于提升財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六)加強財務團隊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財務知識是一門持續更新的學科,每年都要從組織上、制度上嚴格學習要求。通過繼續教育,讓財務人員掌握最新的財務、稅務知識;也可以通過集體學習或其他方式營造彼此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鼓勵財務人員參加財務類職稱、職業資格考試,并通過現金獎勵、工資掛鉤、職位晉升等給予激勵。
(七)改變服務意識,參與企業管理
財務部門掌握著公司第一手的數據資料,能夠監測各方面運營情況。必須讓財務人員真正參與公司的管理。財務人員利用其自身的專業化優勢,可以給公司的發展提供合理的建議,幫助公司更好地發展。很多公司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其在資本市場上的成功運作,這就要求財務人員有更好的創造力。通過全面參與企業管理,提高公司決策支持能力,充分調動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管理能力。
(八)加大績效考核力度,營造平等公平的氛圍
評判財務人員工作質量的好壞,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一個好的績效考核制度可以在制度層面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我們要盡量通過定量、定性等指標考核,從而使財務人員崗位工作達到標準要求和目標要求。公司要建立以人才評估、培養、激勵、流動為主要內容的用人機制,做到因事擇人,任人唯賢,用人所長。對優秀人才提供職業發展和崗位晉升機會,為優秀的財務人員提供公平合理的發展和上升平臺,打造人才建設的良性機制。
二、履責過程中要以規則為指導
財務人員的職責概括為管理、核算、服務、監督、溝通、分析、匯報等,通過以上職責的完成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性、確保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確保控制好財務風險、確保公司經營的效果和效率,通過財務職能的完成,不斷提高決策支持能力、預算引領能力、風險防范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所有這些職責的履行和完成均應在規則的指導下進行。財務人員只有知道規則、尊重規則、執行規則、完善規則,才能做好財務工作;只有按照財務規則做事,在財務風險控制上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才能確保資產、資金的安全和完整,實現風險防范的目標要求。
(一)財務人員需要遵守的規則
1.核心規則。核心規則就是以《會計法》統領的從國家法律到一個部門甚至一個崗位的規范。包括《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公司制定的會計制度以及財務崗位的具體規定;這些規則是財務人員必須遵循的規則,會計工作就是在這些規則中做選擇。以會計主體原則為例,它從空間上規定了會計核算的范圍,非會計主體發生的業務不能作為核算內容;以會計分期和權責發生制原則為例,成本錄入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后;以內部控制不相容職責為例,財務人員不能同時作為復核、記賬和出納等職責,等等。2.關聯規則。關聯規則包括稅收法規、工商法規和其他法律,甚至包括刑法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這些規則對財務人員職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尤其是稅法和工商法規,無不是會計必須遵守的規則。3.核心規則和關聯規則的關系。無論是核心規則還是關聯規則,在標準適用上都分為三個層次:(1)法律層面:指國家頒布的法律,主要指《會計法》《公司法》《企業所得稅法》等,這個層次的規則居于最高位,尤其是《會計法》,是整個財務規則的核心,該層面的規則主要是概括性的規定。(2)法規和規章層面:指國務院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以及地方政府及部門頒發的一些法規和規章,如國務院頒發《增值稅暫行條例》,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增值稅實施細則》等,該層面的規則既有原則性的規定,也有具體的規定,以具體可操作性的規定居多。(3)公司及其部門制定的制度:該層面規則是對國家法律法規與公司業務范圍結合后指向更明確的規則,如施工企業管理制度是施工企業財務人員必須遵守的規則,金融企業管理制度是金融企業財務人員必須遵守的規則,這個層面的規則是對財務人員影響最大的規范體系。同時一個公司的財務管理水平怎么樣,也在于它能制定并執行什么樣的財務規則制度。會計法規體系是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財務人員的職業行為最終要接受國家法規體系的規范和制約。
(二)財務規則的執行和落實
1.改變財務理念,正確定位財務工作目標。目前,部分人員對財務概念的認識不足,有的甚至是理解錯誤,他們只有會計概念,沒有財務概念,如他們認為財務管理只是簡單的會計運算,把財務等同于了會計,而沒有將其作為一種企業資金和項目投資的管理手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業資金的浪費,并且加大了企業投資風險。因此,要認真落實執行好財務規則,推進公司財務管理,就必須充分認識財務管理的內涵、正確看待財務管理的作用,與此同時,還應該將其地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運用財務精細化管理制度診斷企業的經營狀況、控制它的資金調度等,切實落實好成本管控制度,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2.完善財務制度,細化崗位職責,加強財務基礎工作。(1)從梳理經濟循環的角度,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要覆蓋公司經濟運行全部領域和交易環節,所以必須要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按照管理、核算、服務、監督、溝通等職能要求,完善全覆蓋的財務制度,從預算、核算、決算、財務分析到財務報告,從賬戶開立、資金預算、資金支付到銀行對賬,從資產購置、管理、折舊到清理等,梳理出全部的業務循環和會計循環,并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費用管理、賬戶管理、印章管理、會計核算、預算管理、檔案管理、會計報告管理、納稅管理、資金管理、發票管理、會計人員管理、職業道德規范、對賬管理、資產管理等制度。通過以上制度的完善,從外部控制、內部要求兩個方面實現對財務價值管理“全覆蓋”要求。(2)從梳理會計循環的角度,完善會計崗位管理職責。財務會計崗位職責安排是財務工作分析中的一個環節,來源于財務流程和財務戰略的需要。崗位職責安排主要解決做什么,即工作任務;為什么做,即工作目標;誰來做,即工作主體;什么時候做,即任務時點;怎么做,即工作標準和方法;要留存什么資料,需要移交給誰等。通過明確崗位職責的設置,明確崗位邊界、實現任務傳遞、提高流程管理和效率、實現規范化、細化崗位責任和權利,又加強了會計循環的鏈條管理,為促進財務管理提升及財務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3)從精細化管理的角度,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是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之上對財務工作進行的細化,因而,要想實現精細化管理首先就得加強財務基礎工作,這個過程涵蓋從會計循環最開始的報銷審批到財務科目的設置、憑證報表的裝訂、記錄完整的數據信息、財務報告的形成、會計檔案的完成等,最后通過財務分析,充分挖掘公司發展潛力、改進經濟活動處理的方式。3.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首先,公司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對公司資產安全完整的重要作用,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防范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從而提高經營效率。公司領導應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切實解決內部控制執行不力的問題。其次,在公司內部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宣傳和培訓,提高管理層和制度執行相關人員對內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認識。使內部控制成為公司的自覺行動,為貫徹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最后,公司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應圍繞內部控制體系來制定。需要注意的是內部控制體系涵蓋多個方面,要合理設置重要節點與一般環節上的評分比例,另外要考慮考核方法是否具備足夠的激勵性和可執行性。
結語
要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只有從管理層面通過完善制度明確規則,才能在執行層面讓財務人有則可依、有紀可循;只有選擇了那些專業素質高、職業道德感強的人從事財務工作,才能確保規則的有效執行,財務管理工作也才能真正實現用制度管好人、依規則做好事。
參考文獻:
[1]許娟.關于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8(21):49-50.
- 上一篇:企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 下一篇:國防教育的原則和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