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運營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4-03-04 17:55: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地運營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校內實訓基地――火車票營銷實訓中心概述
(一)火車票營銷實訓中心簡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本著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發展理念,聯合沈陽鐵路局、沈陽鐵道國旅集團于2014年11月建成旅游管理專業群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火車票營銷實訓中心,該實訓中心由專業教師指導、學生負責具體運營操作,主要提供鐵路乘車咨詢、火車票銷售、網絡訂票、取票、網絡訂票、身份信息核驗等服務,為校內及周邊院校師生出行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鍛煉學生的火車售票、票點營銷、票點運營管理等一系列實踐操作技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習、創業平臺和機會,進而提升了學生的就業能力。以本實訓中心為藍本孵化校園客運旅游集散中心項目在2015年榮獲遼寧省第三屆創業大賽三等獎、最佳人氣獎雙重獎項的好成績。
(二)經營理念與組織機構設置
實訓基地致力于為高校師生提供熱情、周到、安全、圓滿的出行服務。樹立以人為本,以顧客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的經營理念,將旅客快捷方便地送到四面八方。兩個紅、藍圓環標識象征學生實習和就業的無縫對接,提供熱情、周到、安全的服務,為師生出行保駕護航。
實訓基地設置運營部、宣傳部、市場部、客戶服務部四個部門,均有旅游管理專業群學生擔任崗位角色。運營部主要負責日常售票工作、系統升級、管理票款,空白票據, 廢票處理及售票數據記錄與統計等工作。宣傳部主要負責開拓火車票售票市場,提高知名度,促使更多的師生和企事業單位前來購票。市場部主要負責產品研發,開發潛在顧客,市場調研,廣告宣傳等工作。客戶服務部則主要是對現有客戶的整合,包括網絡咨詢,網絡推廣,以及客戶反饋以及會員的辦理,會員資料統計分析與代辦退票業務等,四個部門相輔相成,通力合作,保證中心的規范運營。
二、火車票營銷實訓中心日常運營管理制度
(一)售票作業標準化業務操作流程
為實現標準化管理,并按照鐵路局及合作企業的運營管理要求,提高日常運
營效率與服務質量,特制訂如下火車票售票作業標準化業務流程。一是列隊上崗。每日早七點四十分,準時著職業裝列隊上崗。二是儀表檢查與班前提問。 運營部長每天對上崗員工進行儀容、儀表檢查并對最新鐵路售票即時信息進行提問。三是傳達電報命令及重要事項。四是備品零錢定位擺放。提前換好零錢至少每天三百元零錢,各類型票款分別按類擺放。五是輸入工號密碼進入系統,注意保密性。六是售票作業――問。即問清旅客乘車日期、車次、發到站、席別、票種、張數等事項;七是售票作業――輸。輸入乘車日期、車次、選擇發到站、票種、數量及席別;八是售票作業――收。收取足夠購票款,當面認真清點,并輸入售票系統內;九是售票作業――做。即打印車票;十是售票作業――核。核對票面上下票號是否一致、票價、站點是否正確、票面記載事項是否齊全、規范,否則,禁止出售,并按廢票處理;十一是售票作業――交。將車票、身份證及余款一同交付給旅客。十二是填寫日登記表,按規范標準整齊填寫售票日登記表。十三是整理錢款入箱,票款分類放入對應的箱內制定位置,營業接收后統一放入保險柜內亂碼保存。售票時嚴格按照上述十三條標準化業務流程進行售票。
(二)表格規范式日常運營紀錄與統計
實訓基地建立表格規范式日常運營紀錄與統計,先后建立了火車票實訓室日
常運營員工考核表.、差旅費用報銷登記表、日常費用支出表、營銷中心銀行卡收支管理表、日售票統計表、火車票分成款月轉賬記錄單、售票員業務培訓內容要素表、沈北新區火車票運營方案等表單,以保證實訓基地規范有序運營。
(三)其他運營管理制度
為了進一步規范實訓室日常運營管理,制定了嚴格遵守考勤制度,強化時效觀念,實訓時必須按照機器設備正確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不準更改機器設備的參數設置、營業期間,實訓室必須保持封閉狀態等十條實訓室管理制度和日常運營管理制度,編寫火車售票作業注意事項順口溜,以規范業務。即微笑服務最高尚,復述要求切莫忘;旅客購票無票時,多站選票是良方;票款手續分開放,記錄準確字正方;出現廢票莫慌張,及時處理得補償;偶發特殊事件時,切莫擅自作主張。并提出經營管理的《五化方針》,即服務親情化、功能齊全化、作業標準化、數據信息化、管理規范化。簡化、易化、規范化售票員的售票服務。
三、火車票營銷實訓中心經營管理對策
(一)嚴格監管是規范化經營的基礎
1、嚴格考核、獎懲分明
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嚴格按照沈陽鐵路局售票相關要求和政策來執行同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售票的積極性,保證服務質量,每日由運營部長對售票員的表現作出評價,包括崗位技能、服務態度、服務禮儀、登記填寫情況、出錯率、溝通應變能力等等方面,每半月進行匯總評比,評出最佳售票明星,貼在文化墻的光榮榜上,并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考核不合格的售票員要接受業務再培訓,培訓考核合格后再上崗,否則淘汰。通過嚴格的考核和獎懲制度,保證了服務質量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每日自檢,專人負責監督檢查
營業前監管專員要對售票員進行第一次檢查,包括零錢置換,票款回送情況,機臺票號確認與實際是否相符,下班前在進行二次檢查,核對交接班簿、財收22、票款的存放和實訓中心室內外的衛生進行全方位檢查,發現任何問題,在第二天早會時將處理結果和建議反饋售票員,避免低級錯誤的發生。同時沈鐵國旅票務群及時的下發鐵路相關的檢查通報,給我們的工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對不符合規定的問題隨時整改,保證對售票工作的順利完成。
(二)加強業務培訓是提高服務質量與業務水平的保障
火車票營銷實訓中心學生負責日常售票與管理,制定排班、輪班制。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得到實習和鍛煉,每位新入職的售票員學徒到崗都要進行職業道德、業務知識等方面為其15天的培訓,師傅親自指點學徒售票員對鍵盤的操作,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進行售票基礎知識問答,在售票員通過資格考試獲取售票上崗證后,學徒售票員對現場售票業務進行整體觀摩,深入領會與掌握十三條標準化業務流程,最后在售票師傅的監督下售票員進行售票服務,師傅隨時提供指導,直至學徒售票員獨立售票。崗前的培訓是重中之重,除了崗前培訓,也注重在崗中培訓與指導。實訓基地擁有先進實時監控設備,能夠隨時監控售票員的工作情況。發現售票員業務上的紕漏和差錯,及時給予糾錯和指導。通過一系列培訓與操練,提高售票的服務質量,提升業務水平。
(三)主動熱情、微笑親情服務是靈魂
秉承旅客至上的原則,為旅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旅程服務,不允許冷落任何購票學生和教師,絕不允許和顧客爭吵,學生假期放假著急回家心情亟不可待,語言難免莽撞,售票員要用真誠的態度、暖心的話語來安慰他們,做到“四心”即接待旅客熱心,解答問事耐心,接受意見虛心,工作認真細心;同時采用網上訂票、電話訂票、多站選票等方式為顧客提供售票服務,確保客人能買到理想的車票、使客人滿意而歸。即使特殊情況沒有幫到客人買到其所需要的票,客人也會感受到我們優質的服務和熱情。
(四)多渠道、多方式選票售票服務為良方
同列車多站選票是良方。在寒暑假和節日期間,學生出行較集中,票源匱乏學生急于乘車,有時站票都很難買到,對此火車票實訓中心為學生提供同列車多站選票,或者多車次聯程選票服務,實在無票可選擇就近一站式選票,保證客人能上車。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回家的出行需要。
網絡、電話訂票業務。鑒于互聯網提前20天售票,我們利用售票空閑幫助客人用網上訂票和電話訂票,針對一些大一學生不會使用互聯網買票,我們提供免費的互聯網查票、訂票服務,并教授學生網絡訂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為學生師生的出行保駕護航,贏得了師生的一致好評。
篇2
關鍵詞:創業;創業孵化;管理機制
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是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平臺及相關資源,學院提供場所及相關設施,采用真實電子商務企業運營模式,以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創業能力為目標的企業化實訓基地。
一、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基本功能
1.孵化功能
大學生創業基地的首要功能是可以利用高校教師的充實理論經驗為企業提供多方面的企業管理、技術、服務等咨詢,也可以為企業提供必要的營銷策劃、法律援助等,從而為企業提供創業的孵化必要條件,同時創業孵化基地還可以借助自身的種種資源優勢為高校或者是社會創業者提供較好的創業和實踐平臺,提高企業和學生的創業成功幾率。
2.創業實踐功能
通過創業導師和企業人員為的輔導和出謀劃策,創業者在基地中可以進行互通有無,并進行相互的幫助。學生可以通過真實的創業活動,組建項目團隊,以企業化運作,服務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該基地能夠使學生能夠在校內感受企業的工作氛圍,實現在校“頂崗實習”,零距離的體驗電子商務,掌握跨入電子商務產業所需的各項技能,成為“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
3.創業人才培養功能
在創業孵化基地中,高校可以借助社會和高校資源開展相關的創業培訓,來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知識儲備,主要形式可以包括專題講座、開展各層次的創業大賽,或參與企業的創業項目等等。
二、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運營管理機制
1.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運營管理方法
創業孵化基地建立過程中需要學生自愿報名和學校選拔相結合,首先由學生遞交加入申請,學校通過設置一些相關的創業考試,考核學生的成績,并從中選拔出適當的成員加入。第二環節就是孵化基地的運營和管理。在基地中應實行運營總監負責制,并設置管理層和不同的業務部門,并均由學生組成進行自主管理,并在運行中會為學生配備一定的指導教師,幫助成員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公司業務的開展。后期的孵化基地運營包括網上網下,進行全方位、多媒體宣傳推廣;對頂崗實習的學生實行崗位考核和管理;并形成老學員帶新學員的實習機制。同時實習學員在基地各崗位之間轉換,全面學習和掌握電子商務技能,并對學院進行各崗位技能的全面考核,使人才的培養由專才往全才的方向發展,更好的滿足招聘崗位的需求。
2.項目的資源管理方法
在孵化基地中實時的項目可以是學生們自己的創意和想法,也可以通過校園創業大賽來征集相應好的創意,同時還可以和企業合作進行相關項目的開發。同時也可以通過承辦一下創業大賽,從中獲取相關創業項目。而對于高校來說,需要投入相關資源和人力的付出。
3.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文化建設
主要包含兩方面,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創業基地的精神文化建設至關重要,因為他可以凝聚人心,規范員工的工作行為,統領員工的理想信念,提高員工的精神追求,是整個孵化基地建立的靈魂。所以在基地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規范項目流程,提高設備使用率,在保證基地工作的有序開展時,通過基地文化的建設,提供基地運營的成功率。
4.創業孵化團隊建設
創業團隊的建設對對創業的成功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創建一支精英團隊,使該基地能夠高效率的運轉首選需要從組建團隊開始。團隊的組建需要團隊成員不僅需要再能力和背景上互補,同樣需要職責劃分清楚。(1)能力或背景上的互補在招募創業團隊成員時不應該僅僅注重成員間是否能夠良好互動,團隊合作,成員之間的知識面、能力、背景是否互補,能夠完全滿足項目的運營要求,應該是重中之重。(2)職責劃分和“權益”分配創業團隊中每個成員加入團隊的動機是不同的,有的成員是就業趨勢使然,有的是趨于興趣參加基地,當然也有很多成員希望實現人生的創業價值,但無論是那種動機,權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所以權益分配問題也是一個敏感但必須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所以每個創業團隊要明確確定一個清晰合理的利潤分配方案,分配方案的內容應包括股權、期權和分紅權,同時也應該包括增資、融資、擴股、撤資等與項目成員利益緊密相關的事宜。
5.創業孵化團隊的激勵
隨著創業孵化團隊規模和業務范圍的擴大,創業團隊在后期管理上容易出現矛盾,所以需要進行有效的激勵來保證團隊的“戰斗力”。獎勵方式應包括物質和精神方面兩種。物質激勵方面,應該根據創業基地內成員的表現,按照“按勞分配”的原則,并結合績效評價的結果給出相應的激勵,對于表現尤為突出具有突出才能的團隊成員可以給予期權物質激勵。職位的獎勵、環境的提升、文化的建設都應該應該包括在精神激勵內容中,這樣既可以調動成員的積極性,又可以提升團隊成員的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運行在當下對大學生就業、創業以及社會的整體進行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后孵化基地的建設中,在保證基地運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創新工作模式,擴大企業規模和產業鏈,完善培養要求,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不斷增加經濟效益,從而提高整體社會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水平。
參考文獻:
[1]林朝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的幾點思考[J].寧德師專學報,2011(4):119.
[2]張慶祝.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理論初探[J].遼寧教育研究,2007(8):102.
篇3
【關鍵詞】 職業能力;校企合作;構建;運行機制
為了深入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達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的目的,創新高等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利用吉林鐵道職業教育集團搭建的校企合作平臺,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走“依托鐵路行業,校企深度合作”之路,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為原則,以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為紐帶,構建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實現合作雙贏。
一、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
鐵道運輸系聯合吉林車務段、長春車務段、長春客運段、沈陽客運段等沈陽鐵路局管內運輸站段,由校內專任教師、兼職教師、校企雙方管理人員和企業技術人員組成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負責校企合作項目的組織領導、規劃制定、計劃實施和效果評價;參與專業建設規劃、培養方案優化、教學改革促進與教學過程管理等工作。
專業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下設校企合作工作管理辦公室、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
由專業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牽頭,在吉林鐵道職業教育集團《校企合作開發專業課程實施辦法》、《校企合作開發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學院為企業培訓服務實施辦法》、《校企合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管理辦法》、《學院接受企業捐贈實施辦法》等十二個辦法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學生頂崗實踐為重點的《校內外實習安全責任制度》、《校內外實習校企雙方教師職責》、《校內外實習運行制度》、《校方師資與企業方專業技術人員互兼、互派制度》、《校內外實習考核與評價方案》、《校內外實習保障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長期有效的合作辦學、合作育人運行機制,并在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監督下,由校企合作工作管理辦公室組織實施,做到辦事有章可循,管理有法可依。
三、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模式
為了有序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在校內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訓的基礎上,重點是要搭建好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踐三個階段梯次培養平臺。
1.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程(鐵路線路及站場、鐵路信號、機車車輛及牽引計算、鐵路新技術)期間,在完成課內實訓的基礎上,要進行為期1周的集中認識實習。依托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指導。使學生對鐵路運輸企業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突出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鐵路運輸行業及將來要從事的職業、崗位的興趣。
2.在結束專業核心課程(鐵路行車組織、鐵路貨運組織、鐵路客運組織、行車規章)理論學習和校內實訓之后,讓學生深入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為期2周的生產實習。嚴格執行鐵路現場技術作業標準,突出培養崗位能力。由學校和企業共同負責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教育、實習指導、成績考核。
3.在職業拓展課程(崗位綜合實訓、職業技能鑒定)學習結束后,學生將在合作企業進行為期26周的頂崗實踐。學生在企業的一線崗位工作,強化職業能力,規范職業行為,塑造職業道德。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對接,技能訓練和企業崗位實際要求對接。
四、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的實現途徑
校企合作開發專業課程、開發科研項目、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學院為企業培訓服務、學院接受企業捐贈等方面的合作,可在雙方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為了使專業建設和學生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踐等環節取得實效,必須得到企業的強有力支持。構建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具體實現途徑如下:
1.企業在技術開發與科研立項、職工培訓與技能鑒定等方面,需要學校提供場地設備和智力支持而進行合作,這是實現校企合作的根本動力源;
2.企業有人才招聘計劃,學生來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這也相當于企業員工的崗前實習,企業發給學生實習工資,這是實現校企合作的基本動力源;
3.按照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課程設置并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在不影響完成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機動靈活地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習,這是實現校企合作的重要動力源;
4.企業提供場地、設備、食宿條件,學院投入資金或支付實習相關費用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雙方按協議共同負責管理,這是實現校企合作的主要動力源。
五、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的保障
1.完善校企雙方的溝通協調機制,探討雙方在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商議解決辦法,保障校企雙方在合作辦學、人才培養、社會服務、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產品研發、成果共享等方面的權益。
2.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機制,對校企雙方提供的場地、設備和實訓師資均實行成本核算,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3.校企合作中,對于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兼職教師或雙方管理人員將得到一定的經濟獎勵,并優先作為學院或企業評優推薦人選。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2006,11
[2] 方叢蕙.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校企合作問題與對策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5,7
[3] 俞建偉.教育集團的發展模式與運行機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4] 楊印山.優化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機制的對策.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8)
[5] 沈霞.校企合作創新機制的研究.商業經濟,2010,1
[6] 吉林鐵道職業教育集團校企合作文件匯編,2010,12
[7] 吉林鐵道職業教育集團章程,2011,3
作者簡介:
篇4
專業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行業發展培養專門人才,要實現這一目標,主要通過科學的專業定位加以體現。同時,科學的專業定位也是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條件,需要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和人才需求分析。自2013年4月以來,地鐵1、2號線南段開通,昆明正式進入了軌道交通時代,軌道交通的蓬勃發展急需大批的城市軌道交通專門人才,同時,軌道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通過廣泛調查與深入研究,我院緊密結合昆明軌道交通發展的情況,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專業建設依據地區軌道交通發展的需要,從培養本土化人才入手,主動出擊尋求與昆明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的合作途徑,共同探索專業定位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密切關注地區軌道交通的發展現狀和動態,適時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形成了鮮明的專業特色。
二、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建立系統化的崗位課程體系
“服務需求、就業導向”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基本原則。我院堅持“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辦學理念,對典型專業工作崗位的社會性、穩定性、規范性、群體性和目的性進行職責分析,同時對職業能力的工作范圍、工作程序進行職業分析,從而確定該專業的工作崗位定位,以及相應的職業能力。課程體系的構建始終圍繞學生的職業崗位定位和職業崗位能力進行,使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與職業崗位定位實現了“無縫結合”。首先,學院成立了以來自行業、企業的專家及學院專業教師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討論確定專業定位,共同開發課程,遵循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原則。其次,規范課程體系的開發流程。學院教學團隊按順序分別進行專業論證、職業崗位分析、崗位職責分析、崗位能力分析、知識技能分析、知識技能模塊重組等工作,根據專業定位、典型崗位、崗位職責、崗位能力構建知識技能模塊和課程體系。在課程開發、研究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等專家優勢資源,全面分析專業領域的職業崗位,深入研究涉及的各種崗位和各項崗位能力,突出崗位能力所要求的實際技能,以確定學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最終形成“以崗位工作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并非恒定不變的,而是按企業需求來設置,隨企業變化而調整。一方面,以充分的市場調研為基礎,加強培養核心技能的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主要從企業入手,并以崗位設置為依據,聘請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經驗豐富的企業骨干,擔任專業教學委員會的委員或實習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并邀請其參與審議專業教學設計和研究課程設置等工作。另一方面,以就業為導向,不斷完善綜合素質培養的課程,構建“德、技、力”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目前,公共必修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任選課程等課程模塊已基本構建成型。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多次調查、研究和論證,與相關企業專家共同研究社會、企業的人才規格需求,從而調整和精簡了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內容,增設了兼顧學生多方向就業渠道、拓展職業能力的課程,如創業指導、基礎會計、物流管理、公共關系等,這一舉措既拓展了學生的職業能力結構,又提高了學生的就業靈活性和就業競爭力。
三、強化校內實訓基地內涵建設,完善工學結合的實訓體系
強化校內實訓基地內涵建設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完成崗位技能訓練,從而實現專業理論知識的“理性認識──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級”。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突出高職育人特點,注重崗位技能培養,強化實訓基地內涵建設,模擬真實的職場氛圍、真實的崗位訓練和企業文化,在實習實訓教學課程設計與實施、指導教師安排、實習實訓管理、實習實訓安全保障等方面與企業密切合作,提高實習實訓效果。通過強化實踐教學建設,為學生提供功能完善、高度仿真、符合課程改革方向和職業認知規律的實訓環境,充分保障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的專業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在這種職業環境氛圍下的訓練和熏陶,在學習能力、專業能力、安全意識、環保意識、團隊意識、組織與紀律觀念等多方面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并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素養,加快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轉換,為其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提供實質有效的幫助。
四、以校企深度融合為基礎,建設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
改變以往企業投入設備在學校建實訓室的模式,學院與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是將實訓基地建在企業,校企雙方共建、共管、共用,該合作項目的意義在于實現了企業與學校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廠中校”開創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提高了職業院校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縮短其成長周期;學校培養與當地企業需求直接掛鉤,避免人才培養的盲從性;加強校企合作,利用企業現有設備設施,破解了學校“硬件”滯后于生產應用的“瓶頸”。總之,“廠中校”實訓基地的建設,實現了企業與學校的深度融合,能使實訓基地發揮更好的社會效益。為了確保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能夠充分發揮“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功能,校企雙方經過協商后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書,規定了雙方合作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實施規范的管理機制。另外,校企共同制定了實訓基地管理辦法、實習指導教師手冊、學生實習手冊等實習實訓管理制度,按照企業相應崗位能力要求的標準共同考核學生。在實習實訓的過程中強化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嚴格考勤和考核,要求學生自覺遵守實訓基地的安全、保密等規章制度及員工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在實訓期間即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五、以崗位能力培養為出發點,建設雙師結構的師資團隊
篇5
會上,雅樂思公司董事長夏云彪首先強調了知變致勝是雅樂思公司的核心理念。他認為,雅樂思從行業極低起,發展到中型規模的企業,進入行業前三甲,在行業整體進入下降階段,仍能保持良性和健康的增長,并開始多元化產品運作,品牌也步步地穩步成長。許多人說:雅樂思運氣好。然而運氣固然重要,但雅樂思“知變致勝”的核心思想才是成功的關鍵。
雅樂思創立之初就確立三步發展之路,即以做好產品(品質及成本)得到市場認同:到做好企業(健康、快速成為消三規模以上的企業)打好基礎:穩步打造品牌(企業永續經營之需),讓企業持續發展。所以,雅樂思能做到今天的規模,“知變致勝”貫穿了雅樂思整個成長歷程。未來的雅樂思,仍將繼續堅持“知變致勝”為品牌發展、企業發展的核心思想。
為了適應渠道的變化,要實現雅樂思的目標和共同致富、共同發展的愿景,雅樂思未來將與經銷商共同推進連鎖專賣店的經營和服務系統。雅樂思目前具備相對齊備的開店產品線,并有幾個有優勢的拳頭產品,包括小家電、水家電、廚電以及一些區域特色產品。公司在未來三年將連續投入1000萬元/年,支持專賣店的開拓,并設立強大的營銷指導服務平臺和網絡平臺,設立網上商城,協助客戶銷售。
雅樂思營銷公司總經理傅英杰在回顧、展望與解析雅樂思營銷戰略的時候分析,今年是雅樂思創業十二周年。雅樂思擁有浙江雅樂思基地、中山雅樂思電磁爐基地、佛山雅樂思基地和即將落成的中山雅樂思電壓力鍋基地,年銷售額6億元,電磁爐以450萬臺的產能實現了行業第二名的做人業績,真正的體現了十年巨變的發展軌跡。
對于雅樂思未來的發展,如何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新的跨越,如何讓更多的員工、供應商、商以及他們的員工共同享受發展的成果,是擺在所有雅樂思人面前的新戰略。但是也要看到,如果要實現這個戰略,依賴于過去的成績、基礎和能力,在現有的外部競爭環境下,困難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須與時俱進,尋求變革,創造新的增長模式,促使企業和品牌茁壯成長。即“守常必敗、知變則勝”。但是僅僅靠雅樂思內部的變革,是不可能推動企業長遠發展的,只有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資源,一起推動變革,才能讓商、供應商、員工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
在分析了行業的大環境之后,傅英杰也強調了未來專賣店將成為雅樂思內銷生存和成長的重要途徑。雅樂思企業內部從管理層到一線業務人員已經達成了共識,現在需要做的是與商達成共識。因為依賴于現有的業務模式和網絡,雅樂思還可以勉強生存。未來只有廠商合力,通過建設屬于自己的專賣店渠道,才能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否則未來的市場環境將會把企業和商邊緣化甚至被淘汰。
從定位上,雅樂思現階段專賣店建設區域目標將主要集中在全國的縣級市場,專賣店將集零售、鎮級市場批發、縣級市場生活超市入駐等多種職能于身。從軟實力方面,雅樂思聘請了守正咨詢公司進行專賣店標準化運營方案的規劃和全程輔導工作。守正咨詢公司是國內著名的連鎖零售業管理和培訓專家,曾經作為蘇寧等眾多連鎖零售企業顧問,也曾成功協助某內衣品牌在全國建設了1000多家專賣店,完成企業從直銷模式到商業連鎖模式的轉型。守正咨詢公司將在未來幾年中直對雅樂思專賣店的店面經營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而在具體的運作步驟上,雅樂思國內市場專賣店推進將分階段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第一階段將在西南地區的貴州和華北地區的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內蒙古進行試。其中貴州以生活電器產品為龍頭,華北市場以凈水設備產品為龍頭,通過不同區域不同的運作模式來打造樣板市場,根據樣板市場的實際成果再向第二階段的市場推進。雅樂思專賣店的開發與推進不會搞“”,成熟一個市場開發一個,成熟一個客戶開發一個,采取漸進式步驟推進的方式。
為此,雅樂思銷售公司將設立連鎖專賣店運營管理中心,運營管理中心將下設企劃部、招商部、商品管理部、售后服務部、培訓部。同時在專賣店試區域專設獨立的專賣店項目經理,把專賣店運營管理中心的團隊打造成專業化的零售型團隊,為專賣店提供專業化的系統性支持。把傳統業務和零售業務在銷售公司內部進行業務拆分。未來三年雅樂思銷售公司主要聚焦在三四級市場的專賣店和店中店的建設上,力爭三年內建設500家以上品牌專賣店,專賣店實現銷售額1億元以上,銷售公司保持每年30%的市場增長率,總規模實現35億以上。三年后雅樂思再進軍家電連鎖賣場和國際化的超市,并開始建設二級級市場的社區店,真正的把雅樂思品牌網絡結構建設成專賣店、終端賣場、店中店為支撐的網絡格局。
雅樂思在會上對深圳紅紫金等2011年的優秀經銷商做了表彰。
篇6
1.1道路運輸業的生產規律分析
道路運輸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之一。道路運輸業的迅猛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促進了對外貿易、綜合運輸和現代物流的發展。廣東毗鄰香港和澳門,與港澳地區之間產業互補性強,據統計,粵港澳之間現有的公路跨境通道,交通流量年均增長率達5%,每天客流往來超過40萬人,沙頭角、文錦渡、皇崗和拱北等公路口岸的過境交通量日均超過6萬輛,相互間產生了大量的客流和貨流,同時珠三角地區又是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地區,道路運輸生產呈高峰周期變化的規律非常明顯。每到運輸繁忙季節,公路客貨運輸量比平時成倍增長,汽車運輸班線急劇增加,運輸企業需要增加大量的臨時汽車客運服務員、站務管理人員,道路運政管理部門需要增加運輸稽查管理人員加強對道路運輸市場的行業監管。調查數據顯示,旅客對春運工作最關注的是交通安全管理占50%,其次是市場秩序監管占20%、運力組織協調占17%和運輸服務規范占13%。因此,運輸企業的用人需求呈高峰周期變化的規律非常明顯。
1.2道路運輸生產規律對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征是以培養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道路運輸呈高峰周期變化的生產規律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根據道路運輸業的發展以及企業對公路運輸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具體要求,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必須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公路運輸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能適應道路運輸生產與管理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從事道路運政管理、汽車運輸企業經營管理、汽車運輸運站務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的主要業務崗位群包括:道路運政執法人員、汽車站務管理員、汽車客運服務員、汽車運輸調度員等以及其它與本專業相關的崗位。二是在運輸繁忙期間,道路運輸行業和企業需要大批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人員臨時頂崗,以保證道路運輸生產有序進行。根據道路運輸業的生產規律,學校必須充分考慮道路運輸行業和企業的用人需求,主動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實時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在運輸生產繁忙時期,安排學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2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運行
2.1“旺入淡出,工學交替”模式的構建
“工學交替”,顧名思義就是課堂學習和生產崗位做工交替進行。對于職業院校來說,通過工學交替模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學生頂崗工作獲得一定的報酬,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企業文化、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素質。“旺入淡出”,是指根據道路運輸高峰周期的生產規律特點,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運”等道路運輸繁忙階段,道路運輸行業和企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運輸管理人員,學校根據行業和企業的用人需求,實時調整教學計劃,安排學生到行業和企業參加生產性頂崗實習。而道路運輸生產非繁忙季節,安排學生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和校內實訓。同時,每年從1月初開始到6月底,學校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學生就業意向,將畢業生安排到各地有就業意向的單位進行為期6個月的就業頂崗見習,這一階段的實習與就業接軌,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學生針對實習單位的具體工作任務撰寫案例式畢業論文,并進行畢業論文答辯。根據公路運輸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學校安排學生到相關的道路運輸行業和企業進行能力進階式的生產性頂崗實習。頂崗實習計劃由學校和實習單位共同擬定,頂崗實習的崗位主要包括道路運政管理、汽車運輸站務管理、汽車客運服務、汽車運輸調度等職業崗位,按照“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認知規律,實行由“學校—企業—學校—企業”相結合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內容隨時間進程的不同而變換,確保全方位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旺入淡出、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安排如表1所示。
2.2“旺入淡出,工學交替”模式的運行
2.2.1依托交通行業,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實踐工學交替,必須與行業和企業深度合作,選擇和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確保“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與“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一一對應,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根據公路運輸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群的要求,我院先后與廣州天河汽車客運站、東莞市汽車客運總站、江門市汽車運輸集團、東莞市交通運輸局、中山市交通綜合行政執法局、深圳恒譽光明運輸集團公司等6家道路運輸行業與企業,簽訂了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協議。根據校外實習基地的選擇原則,這6家單位地處珠三角地區,區域經濟比較發達,具備如下優勢:一是道路運輸呈高峰周期的變化特征明顯,運輸業務量大,職業崗位需求量多,在運輸高峰周期,每家單位能同時吸納10名至40名學生參加頂崗實習。二是企業規模大,如廣州天河汽車客運站和東莞市汽車客運總站都是交通部核定的一級汽車客運站,站場設施和設備齊全,管理規范,學生能全面系統地學習先進的運營管理方法和崗位職業技能;三是合作基礎好,行業和企業都具備良好的頂崗實習設施、豐富的實習管理經驗和后勤保障措施。通過加強校企合作,選擇和建立校外生產性頂崗實習基地,確保學生在運輸高峰周期的頂崗實習得以順利開展,使學生能在真實的運輸生產環境中鍛煉和提高自己。
2.2.2實施精細化管理,保證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運行
為了保證“旺入淡出,工學交替”模式的長期有效運行,學校必須建立與工學交替相適應的配套管理制度。包括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頂崗實習指導教師管理制度、學生頂崗實習成績的評價標準、校外實習基地管理規定等,保證校外實習基地的正常運行。“旺入淡出,工學交替”模式的運行保障措施如下:
一是成立運行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代表、企業代表、運輸行業和企業專家、職業教育專家等參與的運行組織機構,制定管理規章制度和政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實習基地。
二是制定頂崗實習相關規程。與企業一起制定學生頂崗實習方案和學生實習指導手冊,制定實習生的考核標準及考核辦法,制定學校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的工作條例及管理辦法。
三是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培訓。每次頂崗實習之前,學生要接受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教育、崗位操作規程、企業文化與規章制度的學習。
四是聘請企業實踐指導教師。學校聘請了行業或企業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為頂崗實習學生的指導教師,通過在汽車運輸站場的調度、站務、咨詢、行包、售票、檢票、乘務、安檢及行業主管部門的道路運輸稽查等崗位上實習一段時間,掌握崗位技能的要求后正式頂崗。
五是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貫穿頂崗實習的始終,學院安排專職教師進入道路運輸行業或企業,管理學生的實習,與企業共同合作,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配合企業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引導學生不怕艱苦、克服困難、愛崗敬業,提高職業素質,樹立良好形象。
六是加強學生專項技能培訓。行業和企業定期安排道路運輸管理專家和一線運營管理人員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進行專題講座,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
七是撰寫案例式畢業論文。學生畢業實習與就業接軌,學校根據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和學生的就業意愿,實行雙向選擇,優先安排學生到有用人需求的單位進行畢業頂崗實習,學生針對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工作問題,撰寫案例式畢業論文,進行畢業論文答辯。
八是對實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學生頂崗實習結束后,企業指導教師和學校專業教師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測評,根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協作能力和實習報告等進行綜合評價,評定學生的實習成績,企業為學生發放薪酬。
九是對實習過程進行持續改進。根據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修改措施和意見,總結實習經驗,對頂崗實習運作方式進行持續改進。
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施效果
通過實施“旺入淡出,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運輸企業深度合作,共同確定培養目標、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考核標準和考核方法,在課程體系改革、“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采取在校內理論學習和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現場教學、結合生產實際問題撰寫畢業論文、技能考核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整體素質,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了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受益。
3.1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了有運輸行業和企業專業人員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學院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學生在校內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據專業教學的要求參與各種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活動,在校外根據道路運輸行業和企業的用人需求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與運輸管理相關聯的實際工作,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由以課堂為主向工學結合的轉變。如:我院與廣州天河汽車客運站、東莞汽車客運總站東莞市交通局等單位簽定了產學合作協議,共建公路運輸與管理專業,東莞汽車客運總站每年春運期間,接受我院公路運輸與管理專業學生進行頂崗實習達60人,到目前為止該企業已接受300名學生到站參加頂崗實習。同時學院聘請了10名來自道路運輸行業和企業的一線管理人員為該專業的兼職教師,擔任現場教學和實習輔導,實現了專業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近兩年,共有10名專業教師輪流到運輸行業和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提高了校內專職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和科技服務能力,專業教師與合作單位共同編寫教材3本。圍繞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對原有課程進行了重新整合,構建了以公路運輸管理實際工作任務為引領的課程體系。
3.2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實施“旺入淡出,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行業和企業真實的工作崗位上頂崗實習一年,給學生帶來了如下方面的利益:一是使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看到了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理論與工作之間的關系,從而加深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提高他們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學生的專業學習具有良好的實踐條件,通過運輸高峰周期的企業頂崗實習,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在道路運輸行業和企業的工作中,完成從學校學生到運輸企業生產管理一線運營管理人員的角色轉變,掌握崗位職業能力。三是在實習過程中,校外實習輔導教師和企業員工用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企業的質量意識和競爭意識影響教育學生,用企業嚴格的管理和敬業精神,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的習慣,明顯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是學生頂崗實習期間,企業根據實習崗位和時間給每位學生發放酬薪,使學生通過勞動獲得收入,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五是有助于學生就業的選擇,為學生提供了通過參加實際工作來考察自己能力的機會,使他們有優先被企業錄取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就業率。2009年該專業畢業生的整體就業率為99.7%,2010年達到100%。
3.3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一是企業在運輸高峰周期有大批固定的高素質專業學生臨時頂崗,保證了道路運輸生產的有序進行,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二是用人單位通過對學生頂崗實習的考察與評價,可以遴選到合適的學生到本單位工作,節省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三是通過校企合作,企業能獲得來自學校提供的各種管理、技術咨詢和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服務。近兩年,學校為道路運輸行業和企業共培訓道路運輸管理干部、道路運輸安全管理人員、汽車客運站務管理人員、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人員達2850人次,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篇7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 實訓基地 開放性 建設要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182-03
一、廣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實訓基地建設現狀
伴隨著廣西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南寧地鐵的開工建設及南寧地鐵1號線的開通運營,廣西多所學校開始了城軌運營相關專業的招生與培養工作,截至2016年12月,廣西開辦城軌運營類專業的高職學校達到8所,中職學校3所。由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面向生產、管理、經營或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強調高職學生的“操作技能”與職業綜合素質,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水平,對于學生的培訓質量影響非常大。鑒于城軌運營類專業的特點,城軌運營類實訓基地一般投入都較高,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廣西城軌運營技術實訓基地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設備功能單一,難以實現各系統之間的聯動,不能仿真作業現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是一個大“聯動機”,涉及車輛、駕駛、供電、調度、車站、施工等多個工種,在實訓時,要求能實現各崗位的聯動及綜合技能的訓練。目前,各個學校在建設過程中,往往是分模塊建設,僅僅實現單一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很難實現多功能的綜合訓練。
第二,功能上落后于企業實際水平,難以與所在區域城軌運營企業的設備水平保持一致。城軌運營技術發展迅速,高技術設備需不斷進行更新。即使實訓基地建設時設備水平與企業一致,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在后續新線建設時往往又采用了更加先進的設備,若實訓設備更新不及時,功能上很難與企業保持同一水平。另外,地鐵設備制造企業有多家,不同的線路,設備系統不同,信號制式不同,操作功能不同,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設備功能很難與現場保持同步。
第三,院校間實訓設備重復設置,設備利用率較低。由于職業院校間實訓基地封閉管理,缺乏溝通與合作,一方面資金來源有限,另一方面還存在實訓設備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的浪費。
第四,符合實訓要求的實訓指導教師數量不足、質量達不到要求。由于軌道交通行業的暴發性發展,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往往優先選擇在企業就業,許多學校很難招到專業教師,而在企業發展良好的員工也多不愿到學校任教,同時本校教師由于教學任務負擔重,很難脫產到城軌運營企業深入學習,造成許多學校教師“招不進來,送不出去”。
第五,實訓基地建設資金不足,建設周期短,建設方案缺乏深入調研,校企合作不深入。當前城軌運營技g實訓基地建設資金大部分均來源政府財政投入,資金來源單一,校企缺乏深度合作,企業不愿將優質的軟硬件資源投入學校。分批次,分階段的有限的財政投入,多次招投標的限制,很難從總體上建設模擬現場綜合聯動作業的實訓基地。同時財政資金往往有著嚴格的工期限制,建設周期短,建設方案缺乏深入調研,致使實訓基地實訓功能與現場相距甚遠。
第六,實訓項目設計不合理,實訓項目的目的性不強。實訓項目多簡單停留在單項技能的訓練上,融實踐技能、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綜合技能訓練項目缺乏,未注重學生專業素質與企業文化的培養,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存在較大距離。
第七,社會服務能力弱。由于設備、實訓項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企業往往不愿意將員工的再培訓放在學校,造成所建城軌運營技術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能力普遍較弱。
第八,實訓基地封閉式管理,不利于學生學習與院校間的交流。區內各高職院校的城軌運營技術實訓基地大部分處于封閉使用狀態,均只用于專業教學及教學過程中的實訓項目,實訓基地即不對本專業學生開放,也不對本校其他專業學生開放,更不對外校學生開放,致使設備利用率偏低,優質資源難以共享,難以實現優質專業的示范性,也難以實現相關學校教學水平的提升與學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當前廣西職業院校城軌運營技術實訓基地建設亟須改變現狀,而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則是突破傳統實訓基地建設瓶頸的必然選擇。
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所謂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就是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企業及院校的全面開放,不僅全方位地為區域內各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提供實訓服務,還要積極開展在職人員培訓、師資培訓、就業與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各級各類培訓,同時還要為中小學職業普及教育、職業素質教育提供相關資源,還要為相關的科研活動開放,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政校企研的聯合驅動能力,切實提高實訓基地實訓設備的利用率,最大化挖掘資源流動的功能空間,促進區域教育實訓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區域內中高職全面協調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可以解決當前實訓基地建設中面臨的許多問題,其建設意義如下:
第一,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不僅有利于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同時也提高了學校服務社會的水平。實訓基地的開放性不僅有利于本校本專業學生技能提高,也有利于非本專業學生的專業拓展,區內中高職學校的專業實訓,城運企業員工培訓,各類運營人才的技能鑒定,技能競賽,企業與學校城軌運營技術科研以及面向小學,中學的專業普及服務。即開放實訓基地實現了中職與高職、學校與企業、職教與普教有深度合作。
第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有利于發揮示范特色專業在廣西的示范與引領作用,促進廣西中高職學校運營人才的培養質量。如前所述,在廣西多所開設城軌類專業的學校中,除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鐵路特色學校外,其他大部分學校均是從零開始建設,既缺少師資,也缺少設備,更缺少有效的實訓項目。因此,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有利于對高職院校進行開放性幫扶工作,從而提高廣西城軌運營人才培養的培養質量。
第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有利于實訓基地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政府資金可以根據各個學校的專業優勢,區域布局,培養目標,對建設資金進行系統化管理,優化布置實訓基地建設情況,減少各學校間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節約下來的資金用于跟蹤城軌技術的發展與城軌實訓設備的更新、實訓項目的開發,從而實現實訓基地的可持續高水平發展。
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要求
建設高水平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是一項系統工程,除時間、空間及相關設備的開放外,還涉及師資觀念、人員參與、資金保障、設備管理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校政企三方的通力合作,且以學校為主體,抓好各個方面的建設。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為例,分析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求。
(一)加強開放性實訓基地制度建設。建設開放性實訓基地,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設備及資金等,同時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也必須經過一定的遴選與認定,因此,如何提高學校建設開放性實訓基地的積極性、開放性實訓基地如何認定、如何運行管理等,都需要由相關制度進行保證。從上海市的建設經驗可知,開放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建設。如關于開放性實訓基地認定問題,上海市專門頒發《上海市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行為識別手冊》,關于開放性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上海市制定《上海市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管理辦法(試行)》《上海市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運行指導意見》等制度,對開放實訓進行監控、激勵與評價。
由于廣西目前尚未進行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因此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可分為二步走。第一步,“基地”可首先試行對校內學生與教師的開放,其次學校可根據實訓基地的使用情況對外校學生、企業員工培訓,技能鑒定,科研驗證等進行開放,并制定實訓基地的使用管理制度。第二步,當廣西建設開放性實訓基地時,根據廣西的管理制度,對校級實訓管理制度進行修改。
(二)加強開放性實訓基地管理云平臺建設。開放性實訓基地的服務對象分散,基地使用頻率較高,實訓項目及需求多樣,因此管理云平臺應能根據需要對申請者的申請及時作出安排與審批。除了上述功能,云平臺還應明確實訓項目清單,清單項目作業指導書,設備維護管理要求,實訓師資配備,實訓過程要求等一系列規定。管理平臺應由實訓人員專人管理,根據實訓基地使用情況及時對相關申請作出批復。
(三)加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硬件建設。開放性實訓基地應功能先進,代表當前運營企業的實際水平,能夠反映現場作業情況。即“理念上超前于企業、標準上接軌于企業、設施上同步于企業、技能上適應于企業”。基地建設應體現本專業主要崗位群的典型作業技能、主要崗位的職業資格鑒定、企業人員的培訓需求等要求。
就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而言,需建設站務員、客運值班員、行車值班員、值班站長、調車員、車輛段派班員、行車調度員、電客車司機等主要運營崗位實訓需要的車站綜合實訓室,調度實訓室,行車值班員實訓室,安全技能實訓室、模擬駕駛集群等實訓室,各實訓室應成系列化,聯動化,能模擬整個城市軌道交通作I過程。如客運系統實訓,應能實現車站計算機(SC)與現場客運設備,線網控制中心與全線各站SC的聯動綜合實訓。票廳應能模擬各種類型的票務故障綜合訓練。行車系統應實現車站(LATS)、調度(CATS),司機三者之間各種故障類型的聯動綜合訓練。除聯動外,還可實現信號系統故障單機演練,包括LATS與CATS單機演練。列車模擬駕駛單機演練等,即實現基礎實訓與綜合實訓的結合。安全實訓室除實現應急急救等單項技能的訓練外,還應實現火災報警系統(FAS)、環控系統(BAS)的中心級與車站級的聯動綜合操作,特別是車站就地級設備操作,應與現場設備保持一致。另外,應及時跟進城軌技術的發展,及時更新城軌運營新設備,從而實現實訓基地的可持續性發展。
(四)加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師資建設。由于開放基地的同時伴隨著師資的開放,因此開放性實訓基地師資一般要求具有“雙師”素質且理論知識豐富、具有企業基層經歷、具備實訓與培訓指導能力。加強師資建設由此也成為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加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師資建設,應做到“培”“引”“兼”并重,(下轉第188頁)(上接第183頁)注重制度建設,按“教師名師、技術能手”的要求,進行師資培養與引進。首先,應加強對校內實訓教師的培養力度,無論新入職教師還是老教師,學校應從制度設計上為教師提供專業學習,職業實踐的機會,經現場考核,達到現場技術能手以上水平后,方可進行相關的實訓指導工作。其次,對于“引”進教師的管理,同樣必須進行嚴格的考核。確保引進的人才專業技能突出。對于特別優秀但是引不到教師隊伍里的人才,可考慮聘用為學校的兼職教師。
(五)加強實訓項目開發。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必須與設備發展與企業作業標準更新保持同步,加強實訓項目的開發,才能滿足現場培訓與鑒定的需要。
總之,在廣西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開放性實訓基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但是由于其在優質資源共享,社會服務,可持續發展,示范與引領等方面的巨大優勢,必將成為下一步實訓室建設的發展趨勢。建設過程中應系統考慮開放性基地建設項目對制度建設、平臺建設,硬件建設,師資建設、實訓項目開發等各個方面的要求,努力克服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依托“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技術實訓基地建設為開放性實訓基地,從而充分發揮示范特色專業的示范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唐文艷.高職院校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研究[J].亞太教育,2015(4)
[2]沈利劍.服務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校內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策略[J].亞太教育,2016(37)
[3]成忠慧.職教為公能力為本 開放實訓開放辦學―― 上海職業教育開放性實訓中心建設實踐意義淺析[J].交通職業教育,2009(5)
[4]馬成正.高職院校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教育,2013(10)
【基金項目】2014年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桂教高教〔2014〕52號);2016高等職業院校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桂教辦〔2016〕316號)
篇8
1.1建立理論教學-基地實訓-商場經營三位一體的專業建設模式。加強專業與校外企業合作關系,把實訓基地建設成為連鎖專業市場,使專業建設成為生產行為和市場行為,實訓超市以市場經營為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超市里有效實施生產經營性實訓課程,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崗位,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經營管理能力。
1.2建立學習與工作、理論與實踐以及理論與實訓場所相互促進的專業建設模式。改革傳統學科教育體系,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構建經營性實訓體系和專業課程體系,建立工學結合、學習與工作、理論與實踐、理論與實訓場所互促進的專業建設模式。
1.3建立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教學團隊。加大專任教師培養力度,優化教師理論教學,加大企業兼職教師的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訓指導,促進理論教師與實訓教師之間的相互融合,建立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教學團隊,達到工學交替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
二、連鎖專業建設的主要措施
2.1建立產學一體的經營性實訓基地,把實訓基地建設成為企業法人實體。根據專業建設需要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設產學一體的實訓基地,把實訓基地建設成為企業法人實體。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從2010年開始,結合廣西區域經濟發展趨勢,依托系部實訓基地,我們建立了生產經營性學生實訓基地。我們把基地建設成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企業法人,由學校提供場地和設備,學生組建投資經營團隊進行投資并開展經營活動,系部提供運營管理技術和師資支持,構建具有生產經營和教學實訓功能的校內產學一體實訓基地。實訓基地不僅能夠培育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及經營意識,還可以提高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實際經營操作管理能力,打造好這個教學經營實訓基地,更是在為全院師生提供了便捷服務的同時,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體店的實習實訓場所,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實體店為平臺,以實體經營為驅動,建立“課堂理論教學———企業實操訓練”相結合的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實訓基地投資經營團隊的學生,在實訓基地里通過在自己經營的實體店里進行一系列經營運作實踐,不但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還把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訓超市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績效評價制度,以此評價學生實踐效果。學生通過實訓達到了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培養綜合職業素質,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的目的,為以后的就業和自主創業打下良好基礎。形成校企互融、學訓交替、產學互動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新模式。
2.2建立工學交替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和操作技能實訓一體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我們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以“讀工交替”的形式開展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和基礎單項操作技能實訓環節,在專業核心課程“連鎖企業經營管理”教學時間安排中,三分之二時間學習連鎖企業經營管理理論知識,三分之一時間在校內產學一體實訓超市參加以學習基礎單項操作技能為主的理貨作業、收銀作業、防損作業、采購作業、商品管理等作業為主的生產經營性實訓;第二學年,以“工作坊教學”和“聯合課程項目作業”的形式交替開展專業課程教學和以學習為主的工作環節。例如,在實施專業核心課程“門店開發與設計”和“商品學基礎”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校內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實際工作項目,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交替進行具有完整生產經營過程的生產經營性實訓,生產經營性項目實訓貫穿人才培養過程,學生于期末把個人實訓成果匯報展示接受檢閱;第三學年,開展以工作為主的學習環節,在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實施有酬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校企共同管理和指導學生。
2.3建立育人與創收、教學與經營互惠互利的專業教學與實訓相互促進課程模式。以校內實訓基地為中心,開展生產經營性工作,同時借助行業內的企業專家,開展具有高職連鎖經營管理教育特點的課程改革,專業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核心課程設置為連鎖企業經營管理、連鎖門店開發與設計、連鎖企業信息技術、店長實務等,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通常以校內實訓超市的真實生產經營項目為載體,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與校內生產性實訓相一致的任務驅動式項目模塊,通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校內實訓基地和一體化教室開展實境教學;門店運營管理、門店開發與設計、信息技術、店長崗位實訓等綜合實踐課程,以實訓基地的經營作業項目作為任務,使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為一體,按真實企業經營作業任務需要組建相關工作小組,按企業工作過程完成項目任務,按企業經營作業要求評價任務完成結果。由于實訓基地內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因此有效保證了教學組織與經營運行管理有序進行,從而實現了育人與創收有機結合,教學與經營互惠互利,實訓基地的經營目標與專業的教學要求相適應,在促進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專業教學質量水平。
2.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構建“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在實施工學結合的過程中,“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為其奠定了基礎和提供了保證,一方面通過聘用、引進和學習培訓等建設師資隊伍,另一方面憑借校內實訓基地,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生產經營與教學培養專兼職教師。通過掛職鍛煉和一體化教學,專任教師的實操能力得以大大的提升,兼職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的水平明顯提高。
三、連鎖專業建設實踐的對策研究
3.1建立以校內生產經營性實訓為主體的教學平臺。建立校內產學一體化實訓基地,在一定程度上為連鎖專業的生產性實訓奠定基礎,以校內生產經營性實訓為主體,建立工學結合的教學平臺,從而帶動課程體系、課程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學生入校即可進入生產經營環境,在總學時中,校內工學交替的生產經營性實訓占到30%,100%的專業核心課程和60%以上的專業主干課程教學與校內生產經營性實訓互動,創新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新模式。
3.2建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以校內生產性實訓為主體,在工學結合中,人才培養模式的工學交替、產學一體的瓶頸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在真實的生產經營現場布置教學場所,源于真實的生產經營項目設置教學內容,將教學與生產經營有機結合,建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篇9
關鍵字: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基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1-0059-02
共建校企合作基地,是廣大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的主流模式。但是從當今的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共建來看,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特別是雙方利益的分配和平衡問題,是導致很多校企合作基地流產或者中途終止合作的主要原因。筆者所了解的許多高職院校,都有經歷過校企合作建設基地中途流產的案例。如何更好地拓展雙方的合作、平衡好雙方的利益是校企合作的出路,也是很多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希望求解的一道難題。
一、校企合作基地介紹
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本身非常注重的學生實訓實踐技能的培養,單純的課堂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能滿足高職人才培養方面的需求。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成為很多職業院校職業教育的必然趨勢。這樣的實訓基地能夠為學生的實訓實踐提供有利的平臺。實訓基地是由多個實驗實訓室組成的,用于在校學生通過工學結合學習實踐技能的場所。實訓基地分為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是指其位置在學校內部的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是指通過校企合作建設成立的,位置在企業內部,用于在校學生學習實踐技能的場所。實訓基地建設,主要來源于三個途徑:學校自身的投入建設;國家財政撥款的投入建設;還有就是校企合作共建。隨著職業院校自身的發展,以及國家資源投入的局限性,拓展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成為許多高職院校開展實訓基地建設的主流。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一方面可以減少高職院校資源的占用;另一方面還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學校和企業培養合適的人才,達到校企共贏的局面。
校企合作,顧名思義,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大中專院校等職業教育院校為謀求自身發展,抓好教育質量,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
二、校企合作基地的功能與作用
1.對學校的功能與作用。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是實施專業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是涵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專業技能培養、專業技能考核、企業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型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實訓基地也是學校、企業共享的實踐教學資源;實訓基地是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實踐平臺。實訓基地是理論知識向專業技能轉化的理想場所,是各個院校完成專業實踐教學和科研任務、拓寬與豐富職教學生的專業知識面的理想場所。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建設具體的功能為:(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實訓基地為搞好實踐教學創造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學生可以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真正實現知識的轉換。通過在基地實踐還能夠拓展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2)有利于服務科研和提高教學質量。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建立,有利于推薦教學、教改和科研。真實企業的引進,可以讓教學結合企業的特點進行課程的改革和課程的設計。學生可以進入該基地頂崗實習,實現職業性需求與教學模塊化的充分融合。教師可以將課程系統設計成一種可以組合同一職業崗位群不同專業方向的標準平臺。(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學生通過在真實或者模擬的基地環境中進行實踐學習和鍛煉,能夠直觀地接觸到企業的運作和各種崗位,為今后能夠更好地步入社會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這樣實踐的培養,也拓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地理解了企業的整體運作,為今后的創業也提供了一個參考。(4)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以往的教學,更多的是單純的理論教學。而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運用,教師能夠借助這個真實的案例和基地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個鮮活、真實、直觀的環境,學生對知識也更易理解和掌握。
2.對企業的功能與作用。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人財物資源以更低的經營成本經營企業。另外,高職院校無論從什么行業來講,都是一個穩定和相對簡單的市場,比如人員相對單一,都是青少年和老師;職業也是很單一,都是學生或者教師等。可以讓企業以更少的成本入市,也能夠以更少的成本維護市場。
三、校企合作基地存在的問題
1.學校、二級學院(系部)兩方的利益沖突。在現實的情況下,一般是二級學院(系部)和企業進行溝通。二級學院(系部)根據自身專業的特點引進相應的企業,進行合作。但是這往往需要占用學校的資源,可能跟學校整體資源的分配和使用造成沖突。比如在教學資源方面,二級學院(系部)開創的實訓平臺,更多的是為自身所用。但是從學校的大環境下,卻使得公共的資源被“私有化”了,資源的使用率就下降了。企業的引進,也使得學校的管理更加復雜化和多樣化,加深了學校的管理成本。
2.學生實訓、專業建設和二級學院(系部)三方利益沖突。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設,是為了給二級學院(系部)的專業建設提供一個實踐平臺。專業建設更多的是突出專業的內涵建設,從教學、教研教改方面進行。是解決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的問題。而校企合作基地的使用,往往忽視了這些方面,更多地傾向于學生的實踐,甚至很多學生的實訓演變成真正的工作、勞動,而偏離了教學的初衷。這樣長久下去,學生會積累出一定的實訓厭倦,覺得學院就是給他們安排工作而不是學習,這對二級學院(系部)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企業和學校兩方利益的沖突。企業生來就是以利益為重的,很多企業跟高職院校合作,看中的也是高職院校的資源以及市場。學校有的資源是學生以及理論知識或者說一定的資產,還有就是高職院校師生們組成的廣大客戶市場。企業希望借助跟高職院校合作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或者說開發、占領這些市場。所以,企業在跟高職院校合作的過程中,會更加顯露企業的本性,使得學校的教學、學生的實訓等無法真正切入到企業中,無法達到學校引進企業的目的和作用。比如學校引進一個企業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本意的目的是希望能給學生展示一個真實企業的剖面,讓學生了解企業的真正運作,甚至通過學生參與到企業中讓學生感受企業的運營,以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但是企業往往忽視這些方面,甚至排斥教學、教研教改等這些方面的嵌入,覺得這些方面會干擾到企業的正常運轉。
四、校企合作基地良性循環的管理方法
校企合作雙方必須在溝通了解、換位思考的基礎上,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簽署相應的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建設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內容、雙方權利與義務、合作機制、安全保障、違約處理等。以此規范雙方的行為,并且伴隨學校與企業的發展,不斷調整合作內容,避免短期行為。雙方應該本著友好協商的原則處理共同出現的問題。
1.加強前期項目認證。前期項目的引進,要結合學校、二級學院(系部)的發展目標,引進符合學校和二級學院(系部)發展相適應的企業項目,不能盲目因為利益引進企業。要充分進行企業調查和市場調研,以及教研室、二級學院(系部)、學校的認證考核。
2.合同約束。每個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設,前期都需要進行合同的相互認證和合同條款的各種審核。合同是今后約束和規范雙方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性文件。合同在整個合作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是雙方爭端解決的有利武器。因此,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作為高職院校,要積極爭取自己有利的條款。
3.強化管理。為了能夠促進校企雙方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防止因為雙方各種矛盾引發的合作終止,應強化對基地的管理,主要從如下方面進行:(1)制度建設。建立實訓基地日常管理制度,讓實訓基地的運行遵照制度進行,這樣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2)學生實訓管理。在實訓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實訓引導。注意實訓操作規范和操作要點。因為很多校企合作的基地,學生的實訓是一個真正工作的過程,需要學生認真對待。所以,加強學生的實訓管理,有利于基地的運轉。(3)教師教學管理。教師的教學,是實訓基地實訓運用的主要內容。教師的實訓教學要結合企業的經營,合理分配教學內容,達到實訓實踐的目的。(4)企業運營管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學校也要按照合同條款約束和規范企業的經營業務范圍。防止企業因為利益過分擴張業務或者更改經營范圍,給學校或者學生的實訓實習帶來不利的影響。
4.明確利益分配。在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中,學校最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結合自身無法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當中,首選確定的金額為利益分配方案。合作利益分配是校企合作博弈中的一個核心內容,它直接關系到合作的穩定性與長期性。實踐中合作博弈的解決方案主要有三種:一是合作模式或目標確定以后企業一次性支付一個定額給學校;二是按企業受益或者制造產品收入提成;三是校企各自以自己的資源要素作為投入股本,在以后的運營中按股分紅。前一種信息不對稱,對企業比較不利,學校可能在獲取報酬后怠惰行為;后兩種能將信息不對稱的危害減少,是在成功商品化將校企兩者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相對于第三種難以檢查和監督來說,第二種更好計算和執行。
五、小結
校企合作基地建設,本身是對企業、對學校、對學生來講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在高職教育中,更應該推崇校企合作,要共建共享共贏校內外實訓基地,要建立基于工學結合的教學管理體系。
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考慮到更好地為學生下場實踐和教師教學科研服務,通過建立不同的功能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達到生產、實驗實習兩不誤。這樣既有利于中國高職教育的長足發展,也有利于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篇10
一、引言
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實踐型旅游人才,因此,在進行旅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要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進行旅游實訓基地建設既能夠滿足教師進行實踐教學的需要,又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親身實踐的機會,對于旅游專業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從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旅游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來看,還面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學校不斷加強和改進旅游實訓基地的建設,為旅游專業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親身操作的機會,從而有效提高高職旅游專業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旅游專業實踐型人才,為我國的旅游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旅游專業教學實訓基地建設面臨的問題
(一)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促使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這就對學校教學設施和教學資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為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實踐改革帶來了挑戰和壓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學設施大多需要自己出資置辦,有限的資金難以滿足旅游實訓基地建設的需要求,導致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很多實踐類的課程還停留在理論講解或演示階段,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少,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缺乏高素質的實踐教學師資力量
高效的旅游專業實訓學了要具備必要的基礎設施之外,更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綜合素質較高、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是旅游專業實訓教學有效開展的必要保證。然而目前,由于缺乏資金以及學校領導的重視,旅游專業實訓指導教師嚴重缺乏,不能滿足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學習的需要,現有的旅游專業教師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不能很好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教學水平也有待提高,這都嚴重制約著高職旅游專業實訓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管理不到位導致實訓效果差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旅游專業的學生數量也在逐年攀升,這就給實訓教學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影響了實訓的效果。有些高職院校為了進行專業宣傳和吸引生源,和企業簽訂實訓合同,但是并不能切實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和實踐機會;部分學校合作的企業即使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但是缺乏穩定性,最終影響實訓的整體效果。另外,在學生實訓結束之后,教師沒有及時做好實訓內容和結果的評價工作,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沒能得到及時的解決,最終降低了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三、加強旅游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和發展的對策
(一)加大對實訓基地投資建設的力度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旅游實訓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現狀,需要高職院校拓寬渠道加大資金的引進力度,還要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從而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另外,高職院校也可以以學校的名義建立旅游專業實訓相關的旅游基地、校辦酒店等,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實訓學習的場所,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些校辦基地獲取一定的教學資金,從而為旅游專業實訓教學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加強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進行旅游專業實訓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加強校企合作,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實現旅游專業人才的聯合培養。建立一套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為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提供實訓基地,學校則負責培養滿足企業需要的旅游專業人才。首先高職院校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選定優秀的旅游企業作為旅游專業的教學實訓基地,在簽訂合作協議的基礎上, 企業為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實踐學習提供場所和設施,建立學生頂崗實習機制,優化機制的運作模式,最終實現校企雙贏。
(三)完善旅游專業學生實訓管理制度
為了保障高職院校旅游實訓基地切實發展作用,提高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學校必須完善相關的運營管理制度。學校在進行實訓基地建設以及對學生開展旅游實訓教學時要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與行業發展情況相接近的設備設施、經營環境等,為學生參與實訓教學建立真實的感受,了解具體的旅游崗位需求,為學生設置滿足崗位需求的實訓任務并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從而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在實訓結束之后,指導教師要求學生認知完成實訓報告,總結經驗教訓,并對學生的實訓效果給出合理的評價。
(四)加強旅游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 上一篇:媒體推廣優勢
- 下一篇:品牌宣傳推廣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