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術作品設計要求范文

時間:2024-02-20 17:42: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通用技術作品設計要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通用技術作品設計要求

篇1

關鍵詞:通用技術;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策略

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于實踐、高度綜合、注重創造、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其獨特的課程性質要求實踐活動在這門課程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實踐動手制作是技術設計轉化為實際成果的重要途徑。學生空有理論,沒有實踐,就猶如“趙括紙上談兵”,因而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通用技術。

一、通用技術開展實踐活動的意義

(一)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

現代教學觀強調技術課程要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情景、親身體驗為基礎,讓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學生在參與時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和結論,我們要允許討論、爭論,注意正確導引,這樣才能營造活躍、寬松、向上的探究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從自己的設計方案和作品中,體會到設計的樂趣、制作的艱辛、創造的成就。我們在驚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無窮的創造力同時,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三)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聆聽、觀察、閱讀、質疑、記錄、分析結論,有利于培養認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整理分析能力。

(四)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通用技術實踐活動中,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設想,把學生在學習、生活、勞動中隨時隨地發現的一些自己認為是不順心、不順手的物品想辦法加以改進,使之順心順手而形成的物品,從不順手到順手的思維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能力提升的過程。

二、通用技術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理論課堂中創設實踐活動

1.創設實踐活動情境,使學生樂于實踐

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善于創設實踐性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全方位、立體式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合理設計實踐活動,使學生善于實踐

教師一定要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與教材知識點貼近、吻合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學得輕松、學有興趣、學得有效。

3.精心選擇實踐活動材料,讓學生易于實踐

(二)實踐課上有針對性地開設實踐活動

掌握技術操作,增強動手能力,通過技術活動,實現知識內化,提高綜合能力,同時也給學生提供較多自主探究、創新應用、發明創造等空間。有利于激發、提升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課外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進行技術設計、制作,親歷技術設計過程,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技術的興趣,激發創造欲望,強化手腦并用,發展實踐能力,改善學習方式。

三、通用技術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一)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愿望

教師要激勵學生在通用技術實踐活動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只有當學生有了完成通用技術實踐活動的愿望與興趣,通用技術實踐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到底。

(二)提供豐富易得的實踐活動所需材料

如何提供豐富易得的制作材料呢?一是課前教師要給學生布置好帶材料的任務,告訴學生與實踐活動有關的材料、工具及替代品。另一方面需要教師盡力準備齊全。

(三)讓學生明確理解實踐活動的要求

實踐活動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了解實踐活動的具體任務,要達到的目標,完成一個怎樣的作品。讓學生明確理解實踐活動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把實踐活動的作品完成得更加成功。

(四)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

通用技術實踐活動中,教師更應關注學生完成作品制作的過程。要重視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碰到的困難、需求等,方能使學生對制作活動保持滿腔熱情并持之以恒。

(五)讓學生解釋制作中運用到的知識原理

通用技術實踐活動的最后,教師應讓學生對制作的作品所用到的科學知識、科學原理進行解釋,一方面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促進他們的思維得以升華。

(六)組織好展示、評價、激勵活動

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勞動成果,通過課堂展示、班級展示、學校(班級)陳列、競賽展示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學生在通用技術活動中的作品,讓他們產生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制作興趣。

(七)讓制作活動向課外延伸

篇2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崧廈中學,312367)

摘要:通用技術的學科評價不能完全依賴紙筆測試,需要結合學生的作品評價,才能更有效、準確地評價學生掌握的操作技能及運用的技術思想和方法。準確評價通用技術實物模型類作品可以從明確評價的目的和內容、制定評價的標準及采用不同的評價手段三個維度進行。

關鍵詞 :三維評價 實物模型 建立 應用

現階段,在通用技術作品評價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約, 存在以下誤區:(1)教師對作品評價不重視, 表現在評價作品時目的不明確,僅僅是為了評價而評價。(2)教師評價語言隨意, 表現為作品評價的內容與評價目的不一致, 作品評價的內容與教學內容不一致等。(3)教師評價不得法,表現為作品評價時完全由教師代勞, 或是教師沒有評價標準, 完全憑經驗和直覺隨意點評,缺乏依據。

一、實物模型類作品三維評價體系的構建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用技術實物模型類作品的評價可以從明確評價目的和內容、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和細則、采用多種評價手段等三個維度進行,如圖1 所示的三維評價體系。

準確評價實物模型類作品,首先應明確評價目的和評價內容,保證評價的維度。實物模型類作品評價的目的有: 推進教學進度, 促進學生發展; 評價學生已學會的知識;判定學生某一技能的水平層次。其中,第一個目的是作品宏觀評價的共同目的,準確評價學生作品需要明確第二個、第三個目的, 這樣教師就可以依據評價內容作出相應的決定。學生作品是一定教學內容的產物, 所以評價目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準確評價實物模型類作品,還需要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和細則,保證不同評價者對同一作品、同一評價者能一致地作出相同的或相近的評價結果。

評價學生實物模型類作品時,由于所附的評價內容都是多項的,評價的時間住往很長。對不同的作品,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不同方式進行評價,可以提高準確評價的效率。

二、三維評價體系在實物模型類作品評價中的應用

(一)學生互評與教師評相結合

如果單純地對學生呈現的實物模型進行評價, 雖然可以了解學生對設計方案的物化能力,了解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等,但這種評價側重于結果評價, 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發現的問題、制定的設計方案、使用工具的能力等。對實物模型類作品進行三維評價, 能從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整個設計過程。

【案例1】制作多功能粉筆盒的評價。

師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設計的評價”。通過前幾節課的努力,同學們完成了紙質多功能粉筆盒的設計、制作和測試。今天我們將對同學們的設計作品進行評價。

(教師出示學生作品。)

生 我們組做得最好。

師 設計的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原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對設計所涉及的過程及結果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認定的活動。我們現在對多功能粉筆盒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屬于哪一類?

生 (齊聲)是他評。

師 為了評價大家是否掌握了設計的一般過程,還要看每個小組的設計報告。

(教師給每一小組下發“多功能粉筆盒”的設計報告。學生根據設計一般過程中的幾個環節對作品進行評價,教師也對各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

師 下面請獲獎的小組和沒有獲獎的小組代表介紹各自的制作過程。

(學生紛紛上講臺介紹作品。)

本案例是設計評價的一節新課,教師把學生作品———多功能粉筆盒的評價作為其中一個環節,并且組織全體學生參與了作品評價, 教師在作品評價這一環節的處理中,明確了評價的目的, 正確地界定了評價內容, 并且及時解釋了學生自評過程中的疑問,圓滿地完成了評價任務。

(二)學生自評與教師評相結合

為了引導學生明確評價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確定相應的評價內容。先讓學生對自已的作品進行自評,然后讓學生互評,教師適當點評。

【案例2】簡易紅酒架的制作評價。

簡易紅酒架的制作是筆者教學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2》“結構與設計”中的一個項目。其設計要求是:可放一定量的紅酒;結構合理,有一定的強度和穩定性。本案例中,大部分學生已完成簡易紅酒架的制作,下面是我在課堂上的教學過程:

師 許多同學已經完成了簡易紅酒架的設計、制作與簡單的測試,這節課我們要進行評價。每位同學以書面的形式先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并提出優化設計方案;然后,我根據同學的設計方案、自評報告和作品進行總評。

生 (迷茫)自己還要評啊,怎么評呢?

師想一想,評價的目的明確了,接下去應該確定什么? 不是怎么評,而是要先確定評什么。

生 恩,那我們是按設計要求評價還是按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還是都可以?

師 自我評價只要是圍繞完善設計方案,提高設計水平就可以,但我的評價將緊緊圍繞這幾點:是否與設計要求相符? 是否有設計方案? 是否有自評報告? 是否有完整的作品?

生 我的作品與設計方案不一致怎么辦?師 為了評價的公平,我們可以一起制定一個評價標準。想一想,可以從哪些方面來確定?

生 對設計要求的把握、設計方案的制定、自我評估的報告權重低一點,文具架的結構、工藝權重高一些。

師 好,我們一起來確定評價標準的細則。教師視頻展示上一屆學生獲3、4、5 分的作品,比較這些作品在功能、工藝方面的差異。對5 分作品的點評是:功能合理,有較強的強度和穩定性,表面處理光滑,有完整的設計報告。經過討論,確定以紅酒架的功能實現、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外觀及制作工藝三者為主要評價依據,同時兼顧設計過程的評價。師生共同制定了簡易紅酒架的評價細則(如表1)。

在此表基礎上,符合設計要求、有完整的設計方案、紅酒架作品與設計方案相符、有自我評價報告的不加分也不減分。其中任意一項不符降一個等級,兩項不符降兩個等級,依此類推。例如,某學生的紅酒架根據評價標準細則得5-, 若所用材料超過設計要求,其他都符合,則最終評定是4+。

此外, 在評定學生作品時還需從材料、功能、結構、穩定性、牢固性、人機關系等方面進行評定。

制定評價標準細則,可以避免教師完全憑經驗和直覺隨意評價,但是制定的評價標準細則過于詳細,不突出重點,會占據教師很長的評價時間, 失去評價的操作性。所以,制定評價標準時要突出主要內容,在評價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上找到平衡點。

篇3

(遼寧省撫順市第二中學,113006)

摘要:通用技術實踐室資源包括六大類,即材料、工具、儀器、設備、文化、軟件等,為學生提供了認識技術、使用技術的平臺,彌補了教育的缺失。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這就需要教師結合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創意思考能夠在通用技術實踐室得到物化,從而發展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 :通用技術 實踐室 資源利用

一、利用現代化設備,讓學生認識現代技術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是技術的使用者,學校應該成為培養適應未來技術社會生活的合格公民。所以,隨著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越來越多的現代化工具和設備進入到學校課堂,如激光切割機、數控車床、3D打印機等,如何讓這些設備發揮其教育功能,成為擺在通用技術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利用激光雕刻機制作教室窗花、航模、建模的零件,或者拼裝模型,制作賀卡、木簡、竹簡、名片、印章以及為班級展覽制作裝飾文字和圖形等。

在每個學年末,我們都會布置一個主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制作,要求學生盡量圍繞主題設計一個有創意、有技術含量的作品,并依托學校電視臺、通用技術實踐社團舉辦學年末作品展。學生的作品展每次都吸引了全校師生的參觀,使通用技術教學有了生命力和延續性,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系統。

例如,一位學生利用激光雕刻機制作了十二生肖臺燈。他首先在網上找到十二生肖的矢量圖形,并對圖形進行了尺寸和角度處理,使之適合呈現在臺燈燈罩上,然后利用激光雕刻機在薄木板上切割。在拼合燈罩時,選擇使用榫卯和膠接的方式來連接。為了增加顯示效果和科技含量,他又查找資料,采用Led光源和Pwm電路,使燈光呈多級可調控。

另一位學生借鑒了奧運會體育場館水立方的造型,使用Coreldraw繪制矢量圖,利用激光雕刻機切割,并將開關巧妙地嵌入到作品中,設計制作了光立方臺燈。

二、挖掘傳統工具和設備的教育點,提高學生的制作能力

實踐室的小型機床一般包括車床、銑床、數控車床、鉆床、砂輪機、砂帶機、曲線鋸、帶鋸等,這些大部分都是工業社會中使用的傳統工具和設備??梢杂密嚧?、砂紙等工具制作陀螺、葫蘆等,可以用銑床、磨床、鋸、銼、木工鑿子等工具制作魯班鎖,還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制造軟件和數控車床制作螺紋模型等。

由于數控車床、銑床等設備學校一般只有一臺,在模型制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有些學生在操作,有些學生在等待的現象??紤]到這點,我設計了一堂傳統玩具模型制作課,安排不同的主題任務,讓學生分組完成不同的作品。一個組以車床為主要工具制作陀螺,一個組以銑床為主要工具制作魯班鎖,一個組以鋸床為主要工具制作華容道,一個組使用膠接工具制作孔明燈??雌饋碇谱鞯淖髌犯髯詻]有聯系,但都體現出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制作陀螺,既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車床的使用,又能掌握控制重心的工藝;制作華容道,既能讓學生提高畫線制圖的能力,又能掌握鋸床的使用方法;制作魯班鎖,既能考查學生的看圖能力,又能練習鋸、鑿、銼等工具的使用,更能體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潛能。

這節課主要用到了通用技術實踐室丁具資源,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將制作較好的作品作為新的教學用具,留給以后的學生使用,做到了以教養教。

三、巧妙使用簡單工具,制作個性化作品

現今,技術設備和生產工藝不斷改進。有了計算機輔助制圖,學生是否還需要學習尺規作圖;有了先進的鋸割雕刻設備,學生是否還需要使用木工鋸。答案是肯定的。小型工具,更能讓學生手腦并用,體驗技術過程,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實踐室的小型工具和設備種類很多,可分為金工、木工、電工工具。對于工具的使用,可以結合產品制作講解,也可以將一些有聯系的工具放在一起對比講解,并充分運用工具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思維由點及面。

例如,講解“鉆孔技術”時,我給每個組分配了手搖鉆、木工鉆、電鉆、電錘等,從人們對鉆孔的需求,介紹了鉆孔技術的發展史,從鉆孔擴展到樣沖,再擴展到繪圖工具木工尺、輔助工具墨斗……

再如,講解“連接方式”時,將榫卯連接、鉚接、焊接、螺絲連接、膠接等結合起來,從榫卯連接引出木工鑿、從鉚接引出雙把拉鉚槍的使用,從焊接引出電烙鐵、吸錫器、焊錫、松香的使用,從螺絲連接引出絲錐、板牙、鉸杠的使用。每講解完一類工具,都請學生上講臺實際操作,教師指正學生的不足,然后布置相關練習任務,盡量做到邊學邊實踐。

還有,講解“切割”時,可以根據切割材料的不同,引出不同的切割工具,如木頭竹片用木工鋸、帶鋸、線鋸,金屬用金工鋸,泡沫用電熱絲切割器;也可以根據切割形狀引出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切割直線用滑動方法、切割網用定點旋轉方法等。

學習是所學為所用,只有這樣,人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夸美紐斯指出,當學生看到“他所學的不是烏托邦,也不是屬于柏拉圖理想的什么東西,而是真正在我們周圍的、徹底認識了就會給生活帶來真正益處的物體,在這樣的條件,智慧將會比較積極地用在學習方面,并且會更仔細地認出一切”。

四、綜合利用實踐室資源制作模型

模型制作是一個系統的活動,不只是簡單的動手操作,在經歷對技術問題的發現與確認,制訂設計方案,制作模型與原型,優化設計方案以及撰寫作品說明書等具體環節中,學生的想象力、質疑和批判能力,學生將理念轉化為方法、將思路轉化操作方案的能力,學生的比較、權衡和交流的能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技術的探究與創新能力等都將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有效的開發。

為了將模型制作與教學資源更好地融合起來,使學生的興趣更濃,動力更足,我設計了一堂制作班級用品的系列課。比如制作鞋架、衣帽架、相框、筆筒、時鐘等。這樣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作熱情。當一件件作品擺在班級里,成為班級文化的一部分時,通用技術課的理念也深入到學生的心中。

篇4

(江蘇省連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222006)

摘要: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評價與課例研究網絡平臺可以包括:課例研訓、集體備課、學生作品評價、問卷調查等模塊,平臺的開發與應用促進了連云港市通用技術教師的成長,使教師教學充滿個性,教學研究更加積極主動。

關鍵詞 :教學評價 教師研修 課例研究 網絡平臺

一、通用技術教學評價與教師研修網絡平臺的開發概述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通用技術教學實踐領域的一些問題也愈發引起廣大教師對課程實施與教師專業成長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業務水平的高低、教師對課程價值和目標的領悟與理解深度以及對專業知識的駕馭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影響。對此,我們進行了研究,搭建了連云港市通用技術教師課例開發與應用平臺,拓展了學生作品評價功能,開發出通用技術教學評價與教師研修網絡平臺(下文簡稱“評研平臺”),包括:課例研訓、集體備課、學生作品評價、問卷調查等幾個主要模塊。

借助評研平臺進行教學評價和教師研修可以縮短地域距離,實現遠程交流,將全市優秀教學資源、師資力量整合起來,讓教師在辦公室、家里、旅途中等開放的環境下都可以觀課、評課、集體研討等,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教師將零散時間利用起來,可以大大提高教研活動效率,增加教研活動的頻率。

借助評研平臺還可以實現教研活動的多主體參與。如傳統課堂中的學生作品評價,只是教師與學生兩類主體參與,而借助網絡平臺,除了本課教師與學生參與外,還可以吸引其他班級、其他學校的教師參與,也可以將評價人員擴大到校外,邀請學生家長、專家學者等參與評價。在交互活動中,教師、學生、家長、專家學者之間可以形成多向的信息交互。

以“共享資源、共享智慧、協同合作、和諧發展”為目標,以網絡評研平臺為載體,交流展示課程實施中的困惑與成功之處,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相互學習,共享經驗,反思、探討與教育教學實踐有關的問題,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教學實踐智慧,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我市開發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評價與教師研修網絡平臺實質上是一種交互式教研平臺,即運用即時通信技術開展在線和離線的教研支持服務,教研平臺集成視頻會議系統、虛擬教室系統、聊天工具、BSS討論系統、內部電子郵件系統等,給師生提供教學導航、在線離線課程、答疑輔導、討論、在線測評等服務,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其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加強了教學平臺的交互功能,強調為師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二、通用技術課程教學評價與教師研修網絡平臺的基本模塊

(一)教學評價問卷調查模塊

為方便快捷地收集廣大師生、家長、專家的意見,研究組研究開發了一個網絡問卷調查軟件系統。其主要功能有:(1)根據不同要求動態管理問卷內容。問卷可以設計為單選、多選、判斷、填空四種形式,或者兼備。(2)調查結果統計多樣化(如圖1),基本采用百分比和圖表的方式呈現。

(二)學生作品評價模塊

教學評價包括學生的學業水平評價和教師專業水平評價兩個方面。學生的作品是學生學業評價的內容之一,之所以將學生作品評價作為教學評價平臺開發的首選,是因為:一是通用技術的實踐性決定了通用技術課堂學生作業的呈現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作業本、試卷等,它是以學生實踐操作的對象和結果呈現的。如何準確客觀地對這種特殊形式的作業進行評價,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二是以往的教學研究總是將教師、教師的課堂活動及表現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忽視了學生這一學習活動的主體,以學生作品作為評研平臺開發的內容,就是希望由此實現教學研究方向的轉變。學生作品評價平臺的基本功能包括:

1.學生電子作品提交功能。

學生登錄評價網絡注冊賬號,并填寫賬號、密碼、姓名、學校、班級、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便于了解作品作者的個人信息。隨后上傳個人作品。在上交作品時間段內,學生自己可以刪除或修改作品。

2.學生互評功能。

突出評價主體多元化,增加學生互評功能,為學生相互學習提供機會。為貼近現代學生的網絡學習情況,評價方式采用網絡投票和網絡留言兩種形式。學生閱讀作品后,可以選擇不同的表達意見方式進行互評。網絡投票采用常見的網絡語言(精彩、支持、一般、不解、憤怒)同時配有五種表情動畫代表不同的意見,也可通過留言板界面發表個人意見。

3.量化評價功能。

評價界面人性化,在評價系統初版中,評價操作過程繁瑣不人性化,如評價一個作品,往往要重復打開、關閉窗口,當作品量很大時,就非常繁瑣。在評價系統修訂版中,作品的瀏覽、量化考核以及作品切換操作都集中在一個窗口中,評價過程始終在這個窗口完成,評價操作變得更加簡單方便,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評價界面人性化還體現在,增加了學生作品的管理功能,設置了多種多樣的作品查找方式,在評價之前,可以先對作品進行必要的搜索過濾,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工作。搜索的方式有:全部、待評、已評、置頂、推薦,還可以按照標題、內容、類別輸入具體的

關鍵詞 進行搜索,這樣的評價更加便捷。

此外,量化評價設立單人獨立評價、多人求平均評價、多人分項評價三種方式,每種評價方式均采用分值量化考核,根據不同的評價指標,進行定量評價。評價指標動態化,根據每次作品設計要求的不同,制訂相應的量化評價指標,量化評價指標采用可編寫的動態方式進行管理。

4.作品成績功能。

評價結果采用在線形式,評價管理員可以對用戶信息、學生作品成績進行管理。用戶信息和學生作品成績信息都采用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形式呈現,信息時,根據需要選擇附加信息。基本信息包括用戶賬號、姓名、班級、學校,附加信息包括性別、出生年月、郵箱、用戶類型、作品點擊率、游客評價信息。

(三)教師集體備課模塊

在交互式網絡媒體中的集體備課,教師不是簡單地利用網絡尋找資料、制作課件,而是教師在同一交流平臺下,一位主備教師將其備課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同組成員可以在線或延時看到其備課內容,可以通過跟帖的方式參與討論,主備教師及時地完善自己的備課內容,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本校教師之間、本地區各校教師之間、不同地區各校教師之間立體備課,讓教師輕松備課(如圖4)。

集體備課模塊的主要功能有:

1.教師注冊功能。

備課組內每位成員都需要注冊一個用戶名,登記教師的真實信息,包括真實姓名、任教年級、任教學科、任教班級、郵箱等。主要用于準確定位每份教案的編寫者,便于跟蹤管理。

2.教學案編寫功能。

每位主備人撰寫教案或者導學案,主要有四個方面的信息:(1)錄入者。系統自動填寫。(2)分類。用于標識書寫的是教案還是導學案,采用選擇的方式填寫。(3)文章標題,包括教案、導學案的主標題。(4)主要內容,是教案或導學案書寫的區域,教師可以直接在這里書寫所有文本內容,也可使用圖片插件添加外部圖片,可以進行正常的排版工作。教師也可以將編寫好的Word文檔中的內容直接復制過來。

3.教學案審核與功能。

給予備課組長審核權限,在審核窗口中,可以瀏覽主備人提交的教案,并通過“開通”功能,將教案審核通過,審核通過的教案,組內所用成員都能夠看到,這時主備人不可修改教案;也可通過“關閉”功能,不通過審核,沒有通過審核的教案,組內其他成員是看不到的,但主備人可以修改自己的教案。

4.組員互動交流功能。

組員查看通過審核的教學案信息,看完信息后,通過評論窗口發表個人見解,也可直接進入評論區域,瀏覽相關評論后再發表見解。組員編寫個案,依據主備人的教案,集合互動交流信息,再集合個人教學風格以及所帶班級的學生學情,撰寫個人教案。

(四)教師課例研修模塊

課例研修模塊是借助網絡技術進行課例研究的互動平臺,包括課例展示和課例研討兩大區域。通過研修主題把文本和視頻課例兩種形式結合起來,其中視頻記錄的是教師解決教學問題的課堂教學過程,而文本包括解決教學問題的課堂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課后教師以敘事的形式寫的教學反思、對視頻錄像片段的數據分析、其他教師的討論、專家的點評等等。課例研修平臺的主要功能有:(1)課例內容提交功能,主要包括課例內容簡介;課例素材,即課例配套的教學視頻、教學設計、教學ppt;課例主題討論,每個課例都設立了核心、一般、拓展三個主題;教學反思,包括對教學活動的及時反思或整改方案及教學理論提升。(2)課例主題討論功能。這是網絡化境下通用技術課例研究的主題特點,進入主題討論區,可以看到討論信息,并可及時發表自己的看法。發表言論必須是注冊用戶才可以進行,一般游客只能瀏覽主題討論信息。1個課例主題一般設置3個討論主題,即核心主題、一般主題、拓展主題。(3)用戶注冊認證功能。采用實名制方式注冊用戶名,只有獲得管理員的認證同意,注冊才能成功。成功后,可以自己的課例,參與主題討論。

三、通用技術教學評價與課例研究網絡平臺的應用成果

(一)教學模式個性化

通用技術教學評研平臺的開發與應用,促進了連云港市教師教學觀念的徹底轉變,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堂駕馭能力,實現了課堂教學模式從模仿到個性化的轉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種教學風格。其中“自主探究”、“建構式生態課堂”、“德育引領”等模式最具典型。

“自主探究”模式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為核心,以“自主探究”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以“創設情景、提供支架、試驗探究、遷移運用”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意氣奮發地投入到技術試驗、技術活動中,課堂教學的過程既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 “建構式生態課堂”模式是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教育思想,將構建生態化學習環境為目標形成的教學模式。在通用技術課堂上運用“建構式生態課堂”模式,師生關系民主、和諧,課堂各要素相互促進,協調統一,學生在基于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互教互學、質疑釋疑、共同建構、遷移應用,課堂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探究中生成,實現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

“德育引領”模式是在研究探討通用技術學科滲透德育的教學熱點問題中形成的教學模式,它從德育與技術教育的“同一性原則”出發,積極開發通用技術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將通用技術課堂的德育目標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統一起來,并具體細化到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技術素養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評價過程化

通用技術教學評研平臺的開發與應用使連云港市課堂教學評價從“終結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轉變。

1.課堂教學評價動態化。

評研平臺的開發和應用,實現了連云港市課堂教學評價從以往的觀課評課的終結性評價方式向教學過程動態化管理的邁進。通過集體備課和課例研修平臺達成了對教師從備課的教材、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過程的動態管理,在平臺上及時展示教師備課、上課、評課的各個環節的活動情況,及時發現、糾正其中存在的問題,使教學活動沿著正確的軌跡推進,大大提高了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學生作品評價評語化。

借助平臺對學生作品的制作過程進行動態管理,從發現問題、形成方案、設計模型到作品制作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評價監控。在評價方式上,摒棄了以往的量規式評價,代之以評語式評價。如在學生發現問題環節,借助評語,可以對學生發現的問題的研究價值進行點評,也可以對問題進行分析,還可以對問題研究的步驟加以指導。評語可以是激勵性的,也可以直接指出學生作品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幫助學生用最佳方案完成每一步的制作工作。

(三)教學研究主動化

借助評研平臺,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教學思想在碰撞中得到升華,教研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

1.主動發現并提出問題。

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也帶動了一些教師發現問題能力的提升。如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即使采用自主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于是提出了“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的問題;有的教師在積極參與教學熱點問題的討論中,發現“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提法不盡恰當,提出了“通用技術課程德育資源從何處來”的問題;有的教師還善于從已有課題中發現新思路,如有教師發現以往的課例研究只關注教師而忽視了學生這一真正的教學主體,從而找到了課例研究的新思路。

2.積極探究解決困惑的對策。

面對教學中的種種困惑,教師不再輕易放過,而是知難而上,積極探索解決困惑的方法,有的教師從教育教學的先進理論中尋找啟迪,提出提高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的引領問題;有些教師用行為目標的表述方式表述學習目標,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目標的指引,采取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效地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整、自我測評,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有的教師勇于將新的教學理論用于實踐,如有一位教師將自主探究學習理論與技術試驗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反復實踐,不斷完善,形成了“自主探究試驗”教學模式,解決了學生進行技術試驗缺乏主動性、淺嘗輒止、動手不動腦的諸多問題;有的教師善于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將其應用到通用技術教學之中,如有位教師從語文學科與德育之間具有同一性的研究成果中獲得啟示,將同一性原則用于通用技術課程德育中,解決了一直被人誤解的通用技術德育必須在課外進行的問題。

當然,通用技術教學評價與教師課例研修網絡平臺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如對“人機交互”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平臺界面功能開發不足;有些窗口的人機對話功能不盡如人意;各模塊之間缺乏橫向聯系,導致整個平臺被人為分割;各模塊的內容還須進一步充實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在今后的平臺建設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顧建軍,通用技術課程有獨特的教育價值[N].中國教育報,2009-3-13

[2]鐘志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J].電化教學研究,2006(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一中學,366200)

摘要: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息息相關。教師教的不當,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枯燥乏味;教師教的得法,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學習。所以有效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保障,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的法寶。

關鍵詞 :通用技術 有效教學 方法 實踐

通用技術課程旨在提高學生思考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手腦結合,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新領域,已經在高中學校普遍開設。但如何開展有效教學以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仍然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利用首因效應,精心設計第一堂課

“首因效應”在高中生的學習生活中體現得很明顯。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第一堂課,力圖留給學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我是這樣教學的:(1)看視頻。由于學生在初中沒有接觸過通用技術課,所以不知道什么是通用技術課,也不知道如何學習這門課程。為此,我讓學生觀看視頻,介紹時代賦予技術的新內涵以及人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技術之中,讓學生認識到通用技術學科的價值。(2)規范課堂紀律。為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在第一節課上給學生建立一個行為準則很重要。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必須遵守“三三規定”,即點名三次曠課的學生不給學分(請假除外),三次遲到相當于一次曠課,三次良好表現可以酌情彌補一次過失。(3)欣賞往屆學生作品。具體形象的作品能直接激發學生的實踐意愿,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形成。我在第一節課上,讓學生欣賞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學生一邊觀賞,一邊相互探討,提出自己對通用技術課的看法。(4)參加實踐活動。高中生喜歡實踐、渴望實踐,讓學生動手設計與制作,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我在第一節課上就給學生提出了較有難度的設計任務,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成功完成任務,但這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教學形式,豐富學生的體驗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要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習活動,有意識地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

(一)研究性學習,引領學生走進技術世界

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借助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1》第二章“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之一——高效”時,我結合學生學習生活時喜愛轉筆這一現象,安排學生完成探究“轉筆”的活動。得到任務后,學生呈現了多種探究方法,有的學習小組準備了重、中、輕三種筆,讓小組成員試驗看哪種筆轉得快;有的小組把重點放在對筆身長與短的研究上;有的小組則側重調查和收集周圍人的建議等。在這個簡單的探究活動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很好地理解了高效這一人機關系的目標。

(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學生普遍喜歡動手操作,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以充分發揮這一學科優勢,讓學生在任務壓力適中的情況下動手實踐,在“學中做,做中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1》的核心內容是“設計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與明確問題、制訂設計方案、制作模型與原型、測試評估和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五個部分。其中,最具挑戰性的當屬方案的設計。筆者是這樣設計這一內容的:首先,各學習小組發現和明確問題,確定方案名稱,討論設計的結構形態、突出的創新點、可能用到的工具、制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形成方案設計圖和模型。然后,每個小組分別扮演主講、記錄員和后勤三個角色,介紹小組設計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小組成員認真聽講,思考方案優化建議。最后,小組之間交流,優化方案。整個過程安排3到5課時完成。

(三)項目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動手做出東西來”,這是筆者對學生說得最多的話。在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第三部分“簡單結構的設計”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給學生安排了“紅酒架”的設計項目,分2課時完成,第1課時構思方案,第2課時動手做出實物。筆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出的項目設計要求只有一個,就是為擺在學生面前的一瓶紅酒設計一個結實的紅酒架,紅酒架要設計成什么樣,完全由各學習小組自行完成,旨在通過“紅酒架”的設計項目,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主學習是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筆者在教學中,努力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知識。例如,為了讓學生徹底掌握三視圖的畫法,筆者在課堂上給出了三組三視圖,要求學生將三視圖轉化為立體圖,并用KT板做出實物來。在課堂上,筆者不參與學生制作,而是讓學習小組自行完成任務。結果,每個學習小組都成功地做出了作品,雖然尺寸上存在一些偏差,但學習小組總結出了避免尺寸偏差的KT板組裝方法,解決了尺寸偏差的問題,而且使實物更加美觀。

三、開發教學載體,引領學生多實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融合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內容,往往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游戲類

寓知識于游戲中,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力”時,利用炸橋小游戲,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結構與力的關系。“炸橋游戲”是一款要求以最少的炸彈最大程度地炸毀一座橋的游戲。游戲分為十二關,每過一關,橋的結構就越復雜。學生想要過關,必須找準橋結構的主要受力點去安裝炸彈。這樣,教師就可以把結構與力的知識融人進去。

(二)設計軟件類

筆者在教學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設計圖樣的繪制”時,讓學生徒手畫草圖、正等軸測圖、三視圖,在形體尺寸標注的基礎上融合了Sketch Up軟件和Auto CAD軟件。目的是,一方面讓學生豐富自己的基本設計技能與知識,一方面讓學生體驗現代化、正規化的設計氛圍,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軟件學習中,目標不要定得太高,學生掌握軟件的基本操作就可以了,如會創建和保存新文件、會設計基本的構圖、會輸出圖紙等。

(三)多媒體類

多媒體的直觀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效果顯著。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2》第二單元“生活和生產中的流程”時,引入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中把大象裝進冰箱分幾個步驟的視頻片段,學生在開懷大笑中,馬上理解了什么是“流程”。

(四)案例

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是案例教學的最大功效,它能加快學生理解、吸收知識的步伐。豐富的案例分析是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的一大亮點,可以很好地引領學生走入學習情境,使學生享受到由豐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的快樂。

四、搭建平臺,展示學生的創造力

青少年好勝心強,正是“氣可鼓而不可泄”之際,他們渴望得到表揚和認可。教師應該抓住機遇讓學生展示作品,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課堂展示

課堂是學生作品展示的最好平臺。在上課過程中,將學生作品作為教學案例,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勵作用,得到教師課堂的點評和表揚后,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獲得學習的自信心。

(二)校級創新小制作比賽

為了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熱情,一般來說,學校每年都要舉行創新小制作比賽。這是學生展現創新能力的大舞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舞臺,讓學生的優秀作品在全校一展風采,增強學生的設計熱情,為學生走上更高的平臺做好鋪墊。

篇6

一、通用技術會考增加實踐操作的必要性

目前的通用技術會考大多還是參照了傳統科目的會考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目前通用技術會考采用的紙筆測試的方式,讓學生在紙上完成各項實踐操作是不可能的,無法對實踐操作進行評價和監控,這是紙筆測試的局限性。

二是浙江省把通用技術實踐操作部分作為動手操作放入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中,而通用技術中的動手操作部分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只占小小的一部分,這顯示了通用技術實踐操作評價體系的薄弱性。

三是由于會考的紙筆化、實踐操作在綜合素質評價中的薄弱性,各校普遍不重視通用技術實踐操作課的開設,從而導致了實踐操作開課條件的嚴重不足,學生操作的工位不足和耗材的嚴重缺乏,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學科要求存在差距等,造成了通用技術實踐操作被弱化。

四是高考、會考的紙筆化,使通用技術實踐操作失去了高考、會考的保障、評價、選拔、監督功能,失去了國家意志的權威性。通用技術課程重要內容的實踐操作游離于會考的評價及考核以外,使得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不重視通用技術的實踐操作,不利于通用技術課程的長遠發展。

因此,通用技術會考應責無旁貸地把通用技術實踐操作納入會考之中。

二、通用技術會考增加實踐操作的基本框架

要在通用技術課會考中增加實踐操作,確實存在著很多困難,但只要我們經過深入的研究一定能找到一種適合通用技術實踐操作會考的評價方式。以往物理、化學、生物會考中的實驗操作考查,以及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通用技術勞動與技能項目測評方法,無疑為通用技術會考增加實踐操作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模式。但通用技術實踐操作內容、范圍比物、化、生要大,操作難度更大,在制定實踐操作測評方法時,還需要反復研究,找到一種既簡單又實用和快捷,體現通用技術特點的評價方法。筆者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以下探索,基本框架如下。

1.會考由紙筆考試和實踐操作兩部分組成,紙筆考試形式保持不變。實踐操作會考必須建立一套機制和實施方案,包括實踐操作會考的組織、實踐操作題題庫的建立、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的制定、紙筆考試和實踐操作成績等第的合成等。

2.實踐操作項目可由設計與制作、技能操作、技術試驗3個模塊組成,而每一個模塊還可由幾個項目組成,并建立相應的實踐操作題題庫,從而保證學校開出、開足實踐操作課的訓練。

3.各校在組織實踐操作會考時,抽取兩個項目為學校實踐操作題,學生從中抽取一個項目作為實踐操作題。為了便于實踐操作測評的組織,由市、縣教育機構組織學校抽簽,從多個備選項的項目中抽取兩個項目為學校的實踐操作項目,而學生在兩個項目中抽取一個項目為實踐操作項目。這樣做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簡化了實踐操作項目的測評。

4.要組織測評必須制定出各操作項目的評價內容和標準,這項工作應由省會考機構完成,全省統一評價內容和標準。

5.組織實踐操作要制定操作細則,由學校組織實施,上級教育機構派人監督。

6.學生實踐操作完成后,由各學校根據評價標準交叉評分。

7.最后根據紙筆考試成績和實踐操作成績按事先制定的規則合成會考的成績等第。

三、通用技術會考增加實踐操作的實施方案

在實施通用技術實踐操作會考時,由于考試人數多,每位學生都要參加操作,受到考試工位少、考試時間短的限制以及評價要快捷的要求,因此我們在建立評價體系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要進行通用技術實踐操作會考必須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應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

1.建立實踐操作題題庫,確定實踐操作項目

要進行實踐操作會考首先要建立實踐操作題題庫,確定實踐操作項目。這些操作項目既要簡單又要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相一致,和教材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相一致,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的培養目標,對各校開展實踐操作有指導意義。

由于通用技術實踐操作的內容十分豐富,單一的實踐操作項目不能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實踐操作項目可由設計與制作、技能操作、技術試驗3個模塊組成,而每一個模塊還可由幾個項目組成。如設計與制作模塊包含便攜式小凳、臺燈項目;技能操作模塊包含簡易小鐵錘、木制三角架項目;技術試驗模塊中包含不同截面形狀紙筒的強度試驗項目。隨著實踐操作教學的開展,管理部門還可以開發更多的實踐操作項目,以充實實踐操作題庫。

為了便于實踐操作的考核,還要設計出相應的實踐操作項目任務書。學生在考試中要完成的項目,除了書面完成的內容,如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操作規程、試驗準備等,還要加上實踐操作的作品,一起作為評價的內容。(見實踐操作項目任務書的樣書)

注:此表在學生現場技術試驗時發給學生,由學生獨立完成。

注:此表在學生現場制作前一天發給學生,由學生獨立完成。

注:此表在學生現場技術試驗時發給學生,由學生獨立完成。

2.建立評價標準,設計出評價表

確定了實踐操作項目,還必須針對不同模塊項目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設計出評價表,對實踐操作項目進行全面的評價。評價教師用“√”表示學會,“√” 表示基本學會,“×”表示需努力,一般獲9個“√”以上的總評為A等,獲5個“×”以上的總評為E等,其余為P等。這種評價方法簡單、快捷、便于操作,不但能對設計與制作進行全面的評價,而且能同時對一組學生進行評價,便于監考教師的安排。(見設計與制作、技能操作、技術試驗不同模塊項目評價標準)

臺燈設計與制作項目的評價標準

一、設計分析

1.設計分析基本思路正確,能考慮人、物、環境三方面的因素。

2.能對臺燈各組成部分進行分析,以達到設計要求。

二、方案構思和呈現

1.能用草圖呈現1~3個設計方案,并進行篩選。

2.草圖繪制規范、美觀。

3.設計草圖能體現設計分析,并達到設計要求。

4.草圖尺寸標注正確、完整。

三、制作

1.加工工藝及裝配流程合理,能安全、正確、合理地使用各種工具。

2.具有一定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燈座、燈罩及燈架連接牢固。

3.臺燈的尺寸符合設計要求,高度能升降或能調節燈罩照明角度,適合高中學生使用。

4.具有一定的裝飾造型,美觀、實用。

5.發光器件、開關、導線、絕緣材料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安全性好。

6.材料選用合理,能廢物利用,成本低。

木制三角架加工制作項目的評價標準

一、工藝流程

學會選擇三角架的加工工藝,制作時加工工藝流程正確。

二、操作要領

1.能根據材料正確選擇工具。

2.掌握畫線的操作要領。

3.掌握鋸割的操作要領。

4.掌握刨削的操作要領。

5.掌握釘接的操作要領。

三、安全操作規程

1.正確掌握鋸割的安全操作規程。

2.正確掌握刨削的安全操作規程。

3.正確掌握釘接的安全操作規程。

四、尺寸和精度

1.外形尺寸符合圖紙要求。

2.三角架連接處縫隙小且連接牢固。

3.表面刨削平整、光滑。

五、創新和美觀

外形整齊,美觀度好。

不同截面形狀紙筒強度試驗的評價標準

一、試驗準備

1.制作紙筒方法及工藝流程正確。

2.紙筒形狀正確、外形平整。

3.能正確地選擇試驗用的器材。

二、試驗準備過程

1.紙筒的架設符合試驗要求。

2.砝碼或重物放置由輕到重,逐漸增加并保持輕拿輕放。

3.隨時記錄試驗的結果。

三、試驗報告

1.試驗的名稱書寫正確。

2.試驗的目的明確。

3.試驗的準備記錄完整、真實。

4.試驗的過程記錄完整、真實。

5.試驗的總結和試驗的結果一致、具有科學性和真實性。

3.實踐操作會考實施細則

(1)實踐操作會考的組織。省會考部門負責實踐操作題題庫的建設,制定實踐操作項目的評價標準和辦法,并適時修改和增加新的項目,使通用技術實踐操作會考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

會考前由市會考部門組織各縣從省里確定的實踐操作題題庫中抽簽,各縣從中抽取兩個項目為本縣會考的實踐操作題,同一縣內各校的實踐操作題相同。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題庫在教學內容上有一定的覆蓋面,保證了教學計劃的實施;另一方面,同一縣各校的實踐操作題相同便于組織實施,便于評價。

各縣組織各校實施,實踐操作會考要確定統一的時間。考前組織學生抽簽,由任課教師主持,每個學生在兩個項目中抽取任意一項,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

(2)實踐操作測試與評價。教師提前兩周讓學生準備設計操作題中的設計內容,熟悉相應的制作材料和工具,學校準備材料和工具。設計操作題中的操作部分、技能操作和技術試驗,由各縣統一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現場操作,各校交叉監考。

實踐操作要分類組織,時間統一為45分鐘。根據通用技術操作室的規模,每間每次操作人數以24人為宜,每組6人,每一教師監考一組。學生操作結束,將作品和操作答題紙一同交給監考教師。

許多內容要求教師在學生操作時進行評價,待學生交上作品和操作答題紙后,教師立即完成評價,做到場場清,批批清。

篇7

關鍵詞:相框制作 通用技術 教學意義 綜合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11-0117-01

前言

設計《相框制作》一課,立足于學生親身體驗和實踐,著眼于創新設計課堂環節,注重課堂鼓勵機制。既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購買精美相框昂貴的苦惱,又激發了同學們動手動腦的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創新和自我表達的能力。在評價作品環節,教師首先設置科學,合理,完善的評價目標,這樣學生的設計才更能體現通用技術課堂的特色。

通用技術立足實踐,所以課堂的重心應該設置在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中?!断嗫蛑谱鳌凡粌H提供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對通用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有一定幫助。下面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淺談相框制作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一、在《相框制作》實踐中,有助于同學們技術素養的提升

為了讓學生參與到技術活動全過程的實踐當中來,促使學生動手操作和動腦設計相結合,讓學生“做中學”和“學中做”,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技術活動《相框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熟練了木工工具的使用,加強了創新意識的提高。幾節課下來,各組同學都完成了預期的任務,做出了精美的相框。在動手實踐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一些實踐技術,而且相應地塑造和提升了他們對待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比如設計中的責任感,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堅持不懈等等。從而有效加強了學生的技術素養和能力提高。

二、在《相框制作》的實踐平臺中,可以促使同學們提高實踐能力

在相框制作過程中,我們的重心是鼓勵學生創新的設計一些實用價值比較大的精美相框。但在制作過程中,學會各種木工工具的正確使用也是必須的。學生開始使用工具時有種好奇,所以都有試試手的想法,自然而然在團隊制作過程中就學會了各種工具如何正確使用。作品完工時,我們不僅收獲了一件精美的相框,而且在制作過程中實踐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相框制作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合作意識,而且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素質教育遭到應試教育“圍攻”的大環境下,《通用技術》這門課程卻像一個圣斗士一樣,努力的保護著素質教育的陣地。在設計制作中,有效的加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技術能力,也很好的塑造了他們的科學精神。在通用技術教學中設計《相框制作》實踐課,同學們不僅在動手制作中鍛煉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在團隊合作中加強了自身的合作意識,而且在實踐探索中,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作為教師,需要在每次的實踐中,找到不足,不斷改進,力爭以后的實踐課更加完善地培養學生的素養。

四、對于設計與結構,設計與流程的理論知識,在《相框制作》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認識結構,分析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的主要因素,將使我們理性地觀察和對待世間奇妙的結構現象,進而學會簡單的結構設計。用科學合理的流程安排生活和生產,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生產將變得更有效率。然而科學合理的流程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它需要人們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設計,不斷改進的結果。在《相框制作》實踐課中,碰到相框選擇什么結構,構件之間如何連接,如何為《相框制作》規劃一個合理的流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等等此類的問題,同學們都一一解決了。作品完工時,我們發現同學們不僅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而且掌握了設計與結構,設計與流程的理論知識如何在實踐中合理應用。

五、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得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學生的技術學習過程應該是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更是學生的親密朋友。我們在《相框制作》設計過程中,首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技術學習特點,并指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在設計實踐中,學生不僅體驗到了“學以致用“的收獲,而且擁有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總結

新課改指導下的通用技術教學,不是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而是旨在通過學習相應理論知識,提高各種技能,實現三維目標的教學理念。所以在相框設計制作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指導學生在設計中考慮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克服傳統產品設計的不足,使所設計的相框既能滿足產品功能的要求,又能滿足適應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另外在制作過程中,也隨之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當我們把學校里學到的東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來的才是素質。”而什么又是對人終身有益的?即“求知的能力、與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在素質教育的引領下,這些都是當代中學生必備的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偉勝. 淺議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篇8

(合肥市第八中學,安徽 合肥 230071)

【摘 要】如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值得每個通用技術老師思考的問題。筆者以教育理論為基礎,結合自身教育實踐,對如何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做了一些探索性實踐工作。

關鍵詞 通用技術;自主學習;課堂模式

作者簡介:王鈺(1982—),女,碩士,研究方向為科學與技術教育。

蘇格拉底說: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輸知識而是點燃火焰。當今的通用技術課應當采取怎樣的教學模式才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是值得每個技術老師思考的問題。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于1946年提出“學習金字塔”理論,這套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學習方法達到的學習效果大不相同[1]。目前教學中最常用的講授法學習效果卻是最差的,而操作實踐、向別人講授、快速應用的學習方式效果是最好的[2,3]。這就要求教師在通用技術教學中要讓學生從被動的聽轉為主動的學,讓學生在參與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筆者以教育理論為基礎,結合自身教育實踐對如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做了一些探索性實踐工作。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1 自主學習課堂模式的構建

1.1 學案法學習理論知識

傳統的通用技術課以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灌輸,學習興致不高,不帶書、不聽課、講話現象十分常見,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則將通用技術的理論課上課場所都轉到計算機教室,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采用學案法組織教學[4,5]。教師在上課前先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將教學內容編寫成學案[6]。學案模擬探索發現的過程,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遞進性問題引導學生沿著問題的臺階,通過自主查閱課本、相互討論和利用互聯網資源完成探索真知的過程。學案上除了問題外還附有隨堂練習,用于檢測學生自學掌握的情況。課前教師將學案下發到學生機上,學生人手一份完成后再上傳到教師機。教師現場巡回指導、檢查學案完成情況并進行評講。每節課學生利用學案自學時間不少于30分鐘,教師評講時間不超過10分鐘。保證學生課前不用預習,課后不留作業,老師也不用滿堂灌。在減輕師生負擔的同時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通過自學掌握理論知識。具體模式結構如圖2所示。

1.2 項目教學法提升創新實踐能力

通用技術課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的學科。單純利用學案法讓學生自學理論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項目教學法卻可以有效彌補這個不足[7]。項目教學法不再以知識點作為線索,而是以完成一件制作,形成一樣產品,進行一個設計項目的形式把教學內容巧妙的隱含在項目之中,圍繞項目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增強創新實踐能力并形成自學的習慣。在項目教學中,學習是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性活動。通過直接參與,學生能真正掌握技術的知識和思想,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項目的選題由師生共同確定,要具備典型性和可行性。選定主題后,教師給學生4節課時間在計算機教室查閱相關資料,再給學生6節課時間完成制作,最后2課展評。某些學生如果需要更多時間可允許他們課下繼續完成。每個項目完成一般需要12課時。

在項目教學中,教師扮演引導者,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比如在學完通用技術結構設計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一個創意結構設計大賽,選定“橋梁結構模型設計”、“家具結構設計”、“自制結構方面的教具”、“建筑結構模型設計”四個主題,讓學生任選一個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一件作品的創作。在學完通用技術全書后,再開展一次綜合性的創意設計大賽,以結構設計和自動控制設計為兩個主要方向,確定“風箏”、“橋梁和建筑模型”、“人工鳥巢”、“自動控制的電器”、“智能汽車模型”等主題,由學生任選一項完成。項目教學模式的一般流程如圖3所示:

在完成一個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自學許多知識,充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并運用設計的原則對作品進行評價,使學生能真正感受到學習技術是一個提高創新實踐能力、體驗設計魅力的過程。而各種積極向上的主題則有效的發揮出正能量,讓學生在創作的同時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1.3 適當轉變評價方式

在自主學習課堂模式中評價更注重過程而不是分數。適當的可以采取以比賽結合考試的方式,給學生一個綜合能力的評價。學??梢酝ㄟ^舉辦各種通用技術類的設計大賽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具體措施是教師先將每位同學的作品都拍成照片和視頻,在計算機教室里向全班同學展示。然后再通過計算機向每位學生下發電子版的自評和互評表,引導學生按照設計的原則對作品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完成一個自我評定和對他人評定的過程。再由數位教師評委結合作品和學生自評互評的結果選出全年級的優秀學生作品由校長向獲獎學生頒發法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并把獲獎作品在學校櫥窗和校園技術節上展示,激勵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學生在創作展示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某些學生勇于挑戰自我,設計制作的作品難度較大,未能完全取得成功。只要過程認真投入,并有所收獲仍然要予以表揚。學生期中期末的成績可以用制作和考試兩項分數合成起來,做為對學生的評價。避免了只重分數而不重能力和過程的評價方式。

2 實施效果調查

筆者所在的學校在通用技術課程中嘗試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并進行教學已有一年多,通過綜合運用以上三種具體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獲得了全年級師生的一致好評。不斷涌現的優秀設計作品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不斷帶給老師們驚喜。筆者隨機抽取全年級四個班做了一次簡單的問卷調查,統計有效問卷全171份,內容和統計結果如下:

1)問卷內容

(1)你喜歡哪種課堂模式?

A 講授為主的模式

B 自主學習的模式

C 無所謂

(2)你認為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對促進你自主學習培養你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作用么?

A 較有作用

B有一點

C沒有

(3)你認為哪種評價方式更能有效的反應你的技術素養,促進你的學習熱情?

A 考試

B 評獎

2)統計結果

3 結果分析

(1)絕大多數學生更喜歡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

(2)所有學生均認為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對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果,其中四分之三的同學認為效果比較明顯;

(3)絕大多數同學認為新的評價方式更能有效的反應他們的技術素養,促進他們的學習熱情。

由統計結果可以說明這種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是一種可操作性強且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成堯.學習成效金字塔理論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

[2]張瑞梅. 基于問題的學習(PBL)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3]丁曉蔚.國外“基于問題的學習”的研究及其對“研究性學習”的啟示[D].首都師范大學,2009.

[4]閆奕瑋.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校大學生自主學習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2.

[5]楊鰻.基于自主學習的交互式教學模型建構[D].西南大學,2013.

[6]張領軍.學案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篇9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指出,通用技術是指除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和人文融合的課程。從《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中不難看出,通用技術的實踐教學對學生的設計思想、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等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那么通用技術的課堂實踐活動該如何實施呢?

一、配置合理的通用技術專用教室

通用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不僅有技術原理和技術知識的學習,更需要有技術與設計的動手實踐。而技術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以設備、工具和原材料為基礎,所以,學校應配備通用技術課程專用教室。專用教室包括兩類,一是通用技術試驗室,需要配備若干工作臺,基本的金工和木工工具、簡單加工材料、簡單加工設備(如教學用微型車床)等,主要用于學生在校內各種設計作品的制作,如模型或原型的制作,進行各種技術試驗、技術操作、技術裝配等;二是技術設計室,需要配備制圖工具,若干臺能夠進行簡單繪圖或者輔助設計的電腦等,主要用于學生進行方案的構思與設計。當然,在浙江省通用技術作為高考科目之一,有條件的學校還應該配備電子控制室,讓學生能夠對簡單的數字控制電路進行設計和調試。

目前,對于通用技術專用教室并沒有統一裝配標準,各學校可本著合理投入、充分利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進行配備。比如,我校在開設通用技術課同時,配備了兩間實用的專用教室,工具材料有:金工工作臺16張、大型臺鉆1臺、金屬銼刀(平銼和三角銼)各50把、木銼50把、手鋸(鋸金屬用)50把、板鋸(鋸木料用)50把、手鋸鋸條100條、小錘40把、小手電鉆20個、什錦銼20套、粘膠槍40把、與粘膠槍相配套的固體膠若干條、工具柜2個、消耗材料若干。如果條件允許,還可配備少量的微型車床、微型鉆床、臺式砂輪機等。這只是滿足最一般的教學要求而配備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提高設備水準和增加設備數量。

二、技術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

技術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實踐準備階段、動手操作階段、評價總結階段。下面以“紙質小板凳的制作與承重能力試驗”的實踐活動為例,簡單闡述技術實踐活動實施的主要環節。

1.實踐準備階段

實踐準備階段是活動之前教師和學生思維活動的必須過程,是動手前必須做好的重要環節,決定著技術實踐教學的質量好壞。實踐活動準備先要確定下活動的目的,然后再準備實踐過程中所要用的材料和工具,具體如下:

(1)教師在實踐前的親身體驗

教師要事先做實驗,求證該實踐活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教師要事先考慮好制作模型的原材料、所需要的工具、需要測量的數據、完成實踐的時間、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以及對應的解決辦法等。

(2)學生收集、整理信息、制定設計方案

學生應在動手實踐前把收集好的信息整理出來,根據實踐的目的和要求,結合本組的實際情況討論出具體設計方案,畫出草圖和圖樣。然后準備好相關的原材料,如廢報紙、廢草稿紙、膠水、細繩等;準備好工具,如剪刀、小刀、直尺、彩色筆等。各小組應分工明確,并落實到具體成員。

(3)強調安全規范,做好防護措施

在模型制作時安全要放在第一位,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如使用小刀、剪刀等制作構件時的注意事項。教師還要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準備好創可貼、紗布等常備的防護用品。

2.動手操作階段

動手操作階段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階段,即實施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技術活動中,并按要求和操作規程完成設計與制作。在操作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

學生根據小組的設計方案,分工合作,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有的小組在制作過程中發現凳腳長短不一影響穩定性,馬上用直尺測量后加以調整,從而解決問題。隨著活動的深入,小組成員通過檢驗、改進、裝飾使板凳模型更加合理、美觀。

教師巡視指導。對于普遍問題,要突出強調。如怎樣才能使紙質的凳腳和凳面更加牢固,這時要提醒學生可以通過對紙張進行折疊等操作,改變紙張的結構造型。對于個性問題,可以個別指導。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及時給予指導,引導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指出努力改進的方向。

(2)學生做好活動事項與注意事項的記錄

在技術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做好步驟及事項的記錄,例如記錄下具體操作細節、小板凳各構件的尺寸等數據。學生記錄時要力求數據真實可靠。

(3)教師關注課堂細節,及時反饋鼓勵學生

教師要密切注意各種細節和意外情況的發生,掌控課堂實踐操作的步驟和環節。提醒學生注意課堂時間,保證在一定的課時內完成活動。及時反饋,鼓勵學生要有耐心、要嚴謹,及時肯定做得好的小組和小組成員。

3.評價總結階段

在評價總結階段教師協助學生總結經驗和教訓,進行數據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優化設計方案。此階段的主要環節就是總結和評價。

(1)各小組完成技術評價表

每個小組要各自完成技術評價表,然后選派一名成員到講臺上對作品進行簡單的表述。技術評價表應包括設計方案、結構制作、穩定性測試、承重測試、結構總得分、改進意見等。另外告訴學生技術實踐也有失敗的可能,當出現失敗時,要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

(2)教師及時評價反饋

篇10

關鍵詞:通用技術;培養;創新能力

普通高中階段的通用技術課程緊扣《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富有個性地發展為基本目標,以學生掌握技術的思想方法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課程的核心目標??梢哉f,通用技術在培養學生技術素養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作為高中通用技術的高層次追求。

人們的創新能力主要取決于人的主動性和思維方式的靈活運用,只要通過適當教育、培養,人的創造發明潛能是可以得到充分發掘的,創造發明是人人可為的事。那么,如何在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結合自身多年的通用技術教學經驗,就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談幾點思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質

心理學研究理論告訴我們,毫無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研究新問題的追求。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活動的穩定傾向,能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鉆研問題、開闊眼界?!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好”和“樂”所產生的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識本身的魅力,教學藝術的感染外,符合學生心理的活動也是激發興趣的關鍵。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還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質。學生學得主動、生動,自然會品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學生創新能力也會隨之得到培養和

提高。

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總會挑選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例子作為教學案例。如在課堂上講解、播放《走進科學,我愛發明》節目,讓學生看到發明創新的意義和力量,感受到人人都可以進行發明創新,并引導學生反思:是否自己也曾有過同樣的經歷,卻因自己沒有想到去解決,從而與發明擦肩而過。為學生揭開創造發明的神秘面紗,從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質。

二、引導學生求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創造力的實現來源于想象力的培養,而一個人的自主性、想象力、創造力要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和發揮,就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求異思維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求知識,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呢?我認為:(1)正確選擇思維的發散點,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發散性的思考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途徑;(2)采用多角度發散式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3)采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讓課堂氣氛頓時熱烈起來,借勢讓學生思考解決諸如“如何向和尚推銷木梳”等問題,以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把學生的思維推向。

三、善用多元化評價,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評價有很強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刺激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

教學評價往往會采用組內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善于運用好各種評價方式,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評價學生設計并制作的相框、木工等作品時,將作品展現在課堂上,由小組成員自述、自評,再由其他小組評價,最后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評價。通過這種多元化評價的方式,學生既可以從自評、他評中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又能從評價欣賞別人的作品中,開闊視野,汲取知識,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我們提倡“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同時,就意味著要求學生主動地參與自主學習,即把學習的自由還給了學生。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學生,或者要他按照老師的規定去做,我們的學生怎么可能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發現、發展的機會呢?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從何培養?當然,給學生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教師在努力為學生創造“自由”的同時,應正確把握教學的方向,給學生以恰當的“規范”。比如,在《設計方案的制訂》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在簡單地介紹了設計方案的撰寫格式后,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發現與明確問題》已確定的課題為題,從需求分析入手,以功能為導向,自覺地運用設計分析,撰寫一份完整的設計方案。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及手段,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潛能作為教學深層次的追求,引領學生快樂地走上創新之路;在設計問題、方案和評價的教學中,要特別注重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能力,啟發學生多角度看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技術課程標準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顧建軍.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通用技術[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