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范文

時間:2023-04-10 20:16: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犯罪心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犯罪心理

篇1

何為犯罪心理畫像?對于這個問題,學界首先對“犯罪心理畫像”的稱謂產生了質疑,作為翻譯而來的舶來品,國外對“犯罪心理畫像”也存在多種稱謂[1]:有犯罪人畫像(offender profiling)、心理的畫像(psychological profiling)、犯罪人格畫像(criminal final personality profile)和犯罪現場畫像(crime scene profiling)等多種表達。

道格拉斯(Douglas)等人將犯罪心理畫像定義為“建立在所實施的犯罪分析基礎之上的個人主要人格和行為特征”的辨認[2]。TREVI歐洲發起的成員國警察代表討論警務合作的組織則將犯罪心理畫像描述為“建立在案件特征分析基礎之上的描繪刑事案件的犯罪人的企圖”[3],這一定義強調了犯罪心理畫像的基礎是案件特征分析。除此之外,考普森、坎特等人都從不同角度解讀了自己對犯罪心理畫像的理解。

總而言之,從這些定義中,我們發現無論是側重于個人人格和行為特征的描述,還是著重與對案件細節的評估推測,對于犯罪心理畫像的內涵,都體現出了其在刑事案件偵查過程中,依靠對犯罪現場某些行為證據以及犯罪心理痕跡的體現,進行心理分析、刻畫犯罪人的性狀與特征。從而為毫無頭緒的偵查工作指明方向,縮小了對犯罪嫌疑人的排查范圍,提高了案件偵查的效率和水平。

2 犯罪心理畫像的分析依據

在進行犯罪心理畫像時,需要依賴于一定的基礎:一是犯罪行為,它包括完整的犯罪過程,以及某些具有明顯心理傾向的犯罪動作情節;二是犯罪心理痕跡,廣義的犯罪心理痕跡包括在整個偵查活動過程中一切可以用于進行犯罪心理分析的物證、現場場景和相關信息。

(一)依據犯罪行為進行心理畫像

個體的心理通過個體的行為表現出來,有什么樣的犯罪心理,就會形成相應的犯罪行為,犯罪心理與犯罪行為存在密切的聯系。因此,要進行犯罪心理畫像,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在對犯罪行為的分析中探索犯罪人的心理,從而根據犯罪人心理來判斷“什么人作案的問題”。[4]而對犯罪行為的獲取主要來源于對犯罪現場的重建。因此,犯罪現場重建是犯罪心理畫像的重要依據。

(二)依據犯罪心理痕跡進行心理畫像

犯罪心理痕跡是犯罪人在犯罪過程中,有意、無意地通過其異常言行及狀態暴露山來,作用于周圍環境,所留下的犯罪心理印跡的總和。因為犯罪心理痕跡是無形的、抽象的、間接的,對犯罪心理痕跡的分析,又必須依賴于犯罪行為所留下的物質痕跡,因此物質痕跡是犯罪心理痕跡的基礎。

每一個犯罪現場都是作案人的“作品”,作案人遺留在現場的痕跡物品、現場狀態,是其犯罪心理的外在表現,體現了作案人的人風格和特性。偵查人員正是通過物質痕跡,推斷出作案人對作案時間、作案地點、作案手段和被侵害對象的選擇,以及書寫習慣、行兇方式、口音特點、工具使用、偽裝伎倆、現場處理方式等犯罪特點,并最終分析和刻畫作案人的大致形象,為鎖定犯罪嫌疑人提供方向。因此,犯罪心理痕跡是進行犯罪心理畫像的客觀依據,是犯罪心理畫像的信息基礎。

3 犯罪心理畫像的未來發展

(一)犯罪心理畫像的局限性

犯罪心理畫像實質就是在根據案件事實以及相關的經驗進行案件的推理,“推理”只是一種邏輯思維的過程,并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其既沒有證據資格,也不具有證明能力。第二,就是犯罪心理畫像并不能適用于所有的案件,弗農?J?格伯思[5]和霍姆斯等人認為,下列八類案件適合進行犯罪心理畫像:有虐待、折磨的性攻擊行為的案件;摘除內臟的兇殺案件;有深砍與肢解尸體行為的案件;缺乏動機的縱火案件;及切斷手足的謀殺案件;存在儀式主義的案件;案件;戀童癖案件。從以上案件的列舉中,我們可以發現,以上案件都是具有明顯而強烈的心理印記,心理與行為的關聯特殊而明顯,在這種案件中,犯罪心理畫像才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第三,犯罪心理畫像對專業人員的依賴性。英美等國的經驗表明,成功的犯罪心理畫像人員往往是具有多年臨床經驗的臨床心理學家或犯罪心理學家,以及了解犯罪心理畫像技術、具有多年偵查經驗的刑事偵查人員[6]。

鑒于以上犯罪心理畫像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議,希望能為我國犯罪心理畫像技術的進步提供幫助。

(二)改善犯罪心理畫像的專業性、準確性

由于犯罪心理畫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以往犯罪案件的統計分析,因此,案件之間的分享和積累,對建立犯罪心理畫像數據庫,提高對各種犯罪案件的規律性認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犯罪心理畫像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畫像人員的經驗和素質,一位辦案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偵查人員自然比剛入門的偵查人員在這方面具有優勢,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公安機關可以通過加強對偵查人員的培訓,促進新老偵查人員之間的經驗交流等來提高偵查人員的專業素質。

總之,犯罪心理畫像的運用為我國案件的偵破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方向,而且與事后犯罪人有關特征相比較,往往具有很高的契合性。這說明犯罪心理畫像不是毫無邏輯的猜想,而是一種依據具體的案件行為特征和心里痕跡所得出的科學根據。犯罪心理畫像在理論和實踐研究中都具有很高的探索價值

參考文獻

[1]Brent Tuivey. Criminal Profiling――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evidence analysis[M].Academic press P599-600

[2]Douglas,J. E.,Ressler, R. K.,Burgess,A. W.&CR. Hartman. Criminal profiling from crime scene[Z].Behavioral Sciences and the Law,1995,4.analysis,401-421

[3]Janet L. Jackson&Debra A.Bekerian. Does offender profiling have a role to play?[M] In Janet L .Jackson&Debra A. Bekerian(eds.),Offender profiling;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Chichester:John Wiley&Sons,1997,1-8

[4]壽遠景. 利用實物痕跡進行犯罪心理畫像[J]. 南警察學院學報,2012,(3)

[5]弗農?J?格伯思是美國紐約市警察局刑警隊長,著有《實用兇殺偵查》一書,在書中作者對美國現代偵破兇殺案的偵查策略、程序和法醫技術作了系統全面詳盡的介紹。書中的許多方法與數據資料美國的執法部門仍在運用,對刑事偵查領域的工作頗有參考價值。

[6]付有志. 解碼犯罪心理畫像[J].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篇2

1、若為奇跡一切證據皆可為之;若為事實則必證明之。

2、請原諒我忽視你!那我就要你轉起你那完美的意大利引擎來了。

3、遺傷難愈。

4、我們一個人來,一個人活,一個人死。只有我們的愛人和朋友讓我們暫時覺得我們不是一個人。

5、復仇最能激發寬恕。

6、死亡的時刻如同故事的結尾,給予前面的人生一個不同的意義。

7、死亡時辛酸的痛苦,但是還未真正生存即尋死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8、唯一我知道能完成這項任務的人剛剛都走出去了。他們以正直的心做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們恪守自己的誓言。“我決心維護和捍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防止被國內外一切敵人侵犯。我將忠于憲法-恪守不渝。我自愿承擔這項義務毫無保留之意也決無推諉之心。我必忠勤盡責為執行我即將承擔的職務鞠躬盡瘁。愿上帝助我。

9、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10、童年時起,我便與別的孩子不同,我看不到他們看到額世界。

11、跟你說點事哦!寶貝!我乃跑車中的蘭博,跑我才彰顯實力,你不能鎖我在車庫里吃灰塵,否則我會枯萎。

12、佩佩為您服務,別受我美名的欺騙

13、就算你離開了學校,也永遠不會忘懷。

14、人不是命運的囚徒而是受心靈的禁錮。

15、我們的做法并不符合原始規定,但小組除掉了四個跨國犯罪分子并拯救了一個男孩的生命。

16、沒人能長生不老。()

17、身心若是平靜安然,就無謂天氣好壞。每天都是美好,只會使脈搏跳動得更強烈。

18、蘭博基尼只有沖刺的速度。金牌極品怪客通話完畢。滴滴

篇3

2010年5月的一天,有人發現河面上漂浮著類似人的殘肢的東西,立即打電話給警察局。警察局對此很重視,自1992年以來,過去的18年里,該市至少發生了6起女子失蹤或被害案。這些案件一直困擾著警方辦案人員。收到這個電話,警方立即行動,組織人員打撈。經化驗證明:這的確是人的殘肢。死者被推斷為5月21日失蹤的36歲的蘇珊娜?布拉邁爾斯。

更讓人恐怖的是,從河里打撈上來的只是蘇珊娜的一部分尸體。警方認為,除了這些,以及5月26日在河邊另外一地發現的裝在背包的頭顱外,蘇珊娜的部分尸體被人吃掉了。那么,這兇殘的食人者是誰?

弩弓手食人者

在這之前,5月22日上午,布拉德福德市一座公寓的保安人員在檢查錄像時發現,凌晨時分,一名在公寓外奔跑的女子被一名男子攻擊。女子立即倒地不省人事,男子立即從畫面中消失。讓保安人員更為吃驚的是,不一會兒,這名男子又出現了,他手持一把羅賓漢式的弩弓,朝女子頭部射了一箭,然后迅速將她拖走。

保安人員隨即通知警方,一起繼續研究公寓攝像頭所記錄的情況。這名男子幾次提著沉沉的垃圾袋從公寓進出,最壞的估計是,他已經肢解了被害人的尸體。

警方立即逮捕了這名男子,他就是公寓住戶史蒂芬?格里菲斯(Stephen Griffiths)。格里菲斯今年40歲,是一名卡車司機,他有心理學學位,還在英國名校布拉德福德大學攻讀犯罪學博士學位。與一般犯罪嫌疑人不同,當警察給他戴上手銬時,他神情鎮定,面無懼色,好像早有準備似的。

警方還懷疑,除了蘇珊娜?布拉邁爾斯,格里菲斯還殺害了蘇珊娜的兩位朋友,31歲的德雪莉?阿米蒂奇(今年4月26日失蹤)和42歲的蘇珊?拉什沃思(去年6月22日失蹤),她們都是性工作者。

格里菲斯現在所居住的公寓,這里離布拉德福德大學不遠,附近半英里還有個紅燈區。除了埋頭讀書,他經常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光顧紅燈區。據他認識的一位女子說,從搬來的第二年開始,格里菲斯就經常光顧這里的妓院,但他從來不跟她們發生性關系,他來這里只是聊天,抽煙,喜歡點著一支香煙,抽兩口,然后遞給對方抽。她們的一位還問過格里菲斯,他為什么這樣;格里菲斯回答說,自己是同性戀,對女人沒興趣。在一些人眼里,格里菲斯光顧這里,是為了研究自己專業的需要。

現在看來,大家都看錯了。懷疑被格里菲斯殺害的三名受害人,都是生活中的失敗者,社會上的弱者。蘇珊娜從小被父母遺棄,自26歲開始,已經有十年業經歷。不僅如此,她染有毒癮,曾下決心戒掉過一段時間,不久又復吸。幾年來,蘇珊娜與多名男子分分合合,生活十分不幸。雪莉被認為是一位友善的女人,雖然她有同居男友,但仍然繼續從事皮肉交易。42歲的蘇珊是一位當了奶奶的女士,有兩個子女,兩個孫子。她患有癲癇,因為家庭暴力而離婚,后來染上了毒癮。為了滿足毒癮,被迫成為。五周前剛戒掉了毒癮,準備重新開始生活,哪知遭到毒手。

5月28日,身著黑色襯衫和深藍色牛仔褲的格里菲斯,在布拉德福德出庭接受訊問,當法庭要求他確認自己的姓名時,他說自己是“Crossbow Cannibal”(弩弓手食人者)。這引起了一陣騷動,因為這與警方關于他吃掉受害者部分肢體的懷疑相吻合。

奇怪的習性

15年前,當格里菲斯剛搬進現在這座公寓時,他立即引起了鄰居們的注意。他的裝束很像是剛從一部電影里走出來的。這位看起來長得還算英俊的年輕人,始終留著長發,發蠟打得油光發亮;他顯著的標志是,身上一直穿著黑色的半長皮夾克;無論晴天,還是陰雨天,始終都戴著墨鏡。有人稱他是“怪人”,還有人叫他Penfold――兒童動畫《Danger Mouse》中的古怪人物,無論天氣如何都戴著圓圓的墨鏡。

對這樣一個行為怪癖的人,鄰居們一半是好心、一半是揶揄地說:“或許,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攻讀學位上了。”

格里菲斯學習的布拉德福德大學是一所具有140多年悠久歷史的英國老牌綜合性公立大學,學校設施一流,一些指標超過了著名的利茲大學。格里菲斯癡迷于研究犯罪學,他的個性在同學中間也是格格不入的,同學們對他敬而遠之。他看起來特立獨行,沉默寡言,同學們覺得格里菲斯和他們有“代溝”。

據說,同學們很驚訝地發現,格里菲斯居然喜歡皇后樂隊及烏克蘭當紅性感美女樂隊“熱巧克力”。更讓人驚訝的是,格里菲斯對各種形式的音樂都有興趣,如瑞格舞曲(西印度群島的一種舞曲)、朋克、說唱、重金屬……他還經常參加當地的音樂活動。

他的一位鄰居說:“很奇怪,他幾乎每天都在網上,這對一個40歲的男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备鶕纳暇W記錄看,他的大部分音樂和書籍都是通過網上欣賞和閱讀的。他的個人網頁上有一張自拍照,照片的說明是:“正義的人,所有道路被包圍?!边@句話來自美國電影《危險人物》(A Dangerous Man),這部電影由老牌硬漢斯蒂文?西格爾主演,主人公每次殺人前都會說這句話。在自我介紹中,格里菲斯稱自己喜歡讀關于謀殺和死刑的書。他在社交網站MySpace上自稱是“把仇恨帶入天堂的厭世者”,年齡注冊為99歲,所在地是布拉德福,最后一次登錄的日期是4月23日。

去年12月,他在網上看了《女人與絞索》這本書,書的主要內容是女性犯罪的歷史。他看后給了該書一個“五星”的評價,并稱贊該書作者理查德?克拉克“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格里菲斯很迷戀網絡。平日在家里,格里菲斯則跟自己的寵物――一只蜥蜴在一起。另外,他還在一個棺材板的盒子里養了上百只老鼠,作為心愛的蜥蜴的口糧。一位鄰居給《太陽報》記者講述了他跟格里菲斯的一次“難忘的交往”。有一天,他到格里菲斯家去,發現他正在箱子邊擺弄那堆老鼠。格里菲斯拿起一只粉嫩的、剛出生不久的鼠仔,當著鄰居的面吃了下去,邊吃邊說:“其實它們是干凈的!”看得那位鄰居頭皮直發麻,胃里一陣發緊,幾乎要吐出來。

變態的心理

格里菲斯1969年底出生于西約克郡的迪斯伯里地區,他母親是一名話務員,父親是冷凍食品公司的推銷員。在格里菲斯很小時父母便離婚了,格里菲斯和哥哥、姐姐被判給母親莫伊拉。后來,母親帶著他們搬到利茲市的維克菲爾德。

格里菲斯案發后,英國《每日郵報》記者到他童年生活過的地方,追溯他的童年早期經歷,這些資料很能說明“格里菲斯為什么是這樣一個人”的問題。因為這家人太有“特點”了,時至今日,維克菲爾德的鄰居還對這個怪異的家庭記憶猶新。一名昔日鄰居告訴《每日郵報》記者:“他們全家人都很怪。”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鄰居透露,格里菲斯的母親莫伊拉其實沒有正式的工作,表面上看,她靠政府提供的福利生活,但人們都普遍認為她有一份秘密的夜間工作,因為“她經常在晚間11點半到12點之間出門。而且,經常會有不同的男子從她家進進出出”。一天晚上,這名鄰居還看到過莫伊拉和一名男子摟在一起親吻,看起來并不是什么朋友。

而幾個孩子,在鄰居看來都是“書呆子”,格里菲斯和他的哥哥菲利普“幾乎從不出門,更別說在街上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了”。格里菲斯從小學習成績很好,后來進入維克菲爾德有名的私立學校――伊麗莎白女王語法學校。這所學校的學費如今高達每年9000英鎊,以培養受人尊重、有責任感和成績優異的學生為宗旨。

但現在看來,真是應驗了那句老話――“學校教育很重要,但比這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離異的家庭,母親不光彩的職業,很少有朋友,這幾點足以讓一個孩子形成人格障礙。具體到格里菲斯,他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對性、異性的憎恨。因為母親的一舉一動并不能瞞過敏感的孩子,母親和很多男人廝混,作為孩子,他有一個最低底線:他不能恨自己的母親,但經過心理轉移,他恨。他恨的方式不是遠離,而是接近,然后用殺害的方式發泄。

他母親莫伊拉現年61歲,居住在迪斯伯里地區的一棟老舊住宅里。格里菲斯經常去看望母親,當時鄰居們認為他是一個不錯的人。一位鄰居說:“雖然他看上去有些怪,總是不說話,獨來獨往,但我認為他不會傷害別人?!?/p>

二是他在社會上很少有朋友,從小時候到成熟的各個階段,久而久之,養成了孤僻、獨處的習慣,只跟書本、網絡和寵物做伴。加上家庭溫暖的缺失,更讓他走上另類的道路。格里菲斯跟母親的關系表面上看還不錯,但和父親自18歲以后就沒見過面。這次他的照片出現在電視和照片上時,他父親說“幾乎認不出來”。與社會的不適應,反過來轉化成對社會的憎惡。癡迷于犯罪學研究,只是他人格的投射。

三是人格。奇裝異服、獨立特性,一般來說不會傷害別人,但一旦具有人格,就會用極端的方式表達。他曾公開宣稱:、納粹、殺人犯、不法之徒都是英雄。他還在網上詳細列出了英國最為臭名昭著的50多個連環殺手的資料。此外,一些恐怖、血腥的犯罪電影也被他津津樂道。

值得一提的是,五年間殺死13名婦女的“約克郡開膛手”蘇特克利夫,就“誕生”在格里菲斯的家鄉(見本文“相關鏈接”部分)。這位一定是格里菲斯心目中的“大英雄”,這些對他的影響都不能低估。

英國皇家檢察機構的檢察官曼恩說:“我們有足夠的證據對斯蒂芬?格里菲思的謀殺罪行提出指控,這也是民眾的期望。”懲罰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但反思更為重要?!?/p>

相關鏈接

英國的攝像監視系統

英國被認為是安裝監視器最多的國家,全球有百分之十的閉路電視攝影機設置在英國。2007年時,英國閉路攝影機的數量已達到2500萬臺,平均每兩名成人即有一臺攝影機在監視他們。首都倫敦是世界上監控攝像頭最多的城市之一,有全球聞名的鋼環(ring of steel)系統,一套監視倫敦市中心的閉路監控系統。

市民權利組織“自由”認為“老大哥正在看著你”(源自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象征著極權統治下對公民無處不在的監控)的情況,在英國非常嚴重,無論火車、公交車、大街、體育場皆有監視器盯著。不久后,可能連衣服中也會有監視器。

但支持者認為,監視器可以有效地遏制犯罪。購物中心設置監視器可能讓購物者與老板均感安心。1993年,兩歲小男孩博格遭人殺害,警方即是靠監視器找出加害他的未成年兇手。博格之死,至今仍深烙英國人心中,如果監視器可協助父母找出小孩行蹤,父母并不反對它們的存在。

不過,英國人可能不知道路旁的快速攝影機,新式的道路收費站,衛星系統監視他們行動的密度已達到何種程度。為限制車輛進入倫敦擁擠街道而設置電子收費站時,當局至少加裝了800臺監視器,以偵查是否有駕駛員未繳一天5英鎊(約合7歐元或9美元)的“塞車費”。

全英國另有5000個交通雷達,專逮超速的駕駛人。照此速度發展下去,10年內全英國將有兩萬個交通雷達。

相關鏈接

史上最惡的專殺之變態殺手

“開膛手杰克”:殺害多達11人

在1888年至1891年間,“開膛手杰克”殺死了11人,大多數受害者都是。案件至今未破,成為英國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懸案之一,并被演繹成多個版本的小說及影視作品。

史蒂夫?賴特:殺害5人

51歲的英國男子賴特在2008年2月份被裁定謀殺薩???名罪名成立,被稱為“薩??藲⑹帧?。

彼得?蘇特克利夫:殺害至少13人

英國人蘇特克利夫被稱為“約克郡開膛手”,在5年間共殺害至少13名婦女,主要是。蘇特克利夫現年63歲,被關在高度戒備的布羅德摩爾精神病院。

懷特:殺害5人

2006年下半年,這起連環謀殺案震驚英國。懷特是卡車司機,連環謀殺從事的5名女子。懷特本人否認自己曾殺害這些女子,并稱他只是和被害人中的4人發生過性關系。但英國警方在3名受害者身上都發現了懷特的DNA,此外5名受害者身上都帶有懷特身上的纖維。在一周多時間內,這些女子連續被害,她們的尸體被拋棄在英格蘭東部城市伊普斯威奇周圍的鄉村。懷特被判終身監禁,不得假釋。被害人家屬要求當局恢復死刑。

加福爾:殺害1人,15年后伏法

2003年7月5日,38歲的保安員加福爾在英國威爾士卡迪夫刑事犯罪法庭承認,他在1988年情人節那一天殺害了20歲的懷特。懷特身中50多刀。先進的DNA技術現在終于把這名逍遙法外15年的罪犯繩之以法。

警察在重新勘察犯罪現場時,終于在房間墻裙板幾層油漆的后面提取到了血跡中所含的一個DNA樣品,并且把這個樣品同犯罪數據庫進行了比較,但并沒有獲得吻合的發現。令警察感到意外的是,犯罪現場的DNA樣品同數據庫中南威爾士一個年輕偷車賊的DNA非常類似。但在1988年案發時,這個偷車賊還沒有出生。警察立即把目光投向了他的直系親屬,而加福爾就是他的堂兄。加福爾DNA同犯罪現場DNA的極度吻合使得他無法做任何抵賴。

“頂替”他坐牢的是被稱為“卡迪夫三人幫”的米勒、阿卜杜拉希和帕里斯,他們在案發兩年之后被錯誤定罪,并遭到監禁。兩年后,英國上訴法庭以證據不足為由了原判,使他們重獲自由。

篇4

多年來,李玫瑾憑借犯罪心理畫像技術,在眾多案件中協助警方,對偵查人員迅速破案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即將召開的十黨代會中,著名犯罪心理學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系心理學教研室教授李玫瑾以學者身份當選為十代表。這樣的榮譽對她而言是個驚喜。在她看來,能夠以一名大學普通教師的身份當選為代表也正體現了黨在代表隊伍中充實學者型代表的一個趨勢。

30年前,李玫瑾首次與犯罪心理畫像工作結下不解之緣,根據一起兇殺案現場遺留的蛛絲馬跡,她成功推測了案犯的性別、年齡和職業,從此開啟了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研究工作的先河。

多年來,李玫瑾憑借犯罪心理畫像技術,在眾多案件中協助警方縮小了偵查范圍,對偵查人員迅速破案起到了關鍵作用。于是,在民警眼中,李玫瑾成了不折不扣的探案專家。與此同時,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生眼中,她也是一位堅守在平凡教師崗位上的好老師——今年6月,李玫瑾又送走了一屆畢業生,學生們為她奉上了一本名為《采芝集》的畫冊,紀念她從教30周年。

填補國內“犯罪心理學”空白

說到犯罪心理畫像,看過美劇《Criminal Minds》(犯罪心理)的人們對這個職業一定有所了解,劇中智商超高的天才博士瑞德在每次案發后“喋喋不休”地分析犯罪嫌疑人可能具備的特征。現實中,李玫瑾的工作便是如此。

“這個人動輒殺害全家,不留活口,一定與家庭生活隔絕已久;下手那么兇殘,一定有犯罪前科……”這是李玫瑾對2003年流竄四省瘋狂作案26起、殺死67人的犯罪嫌疑人楊新海的一次犯罪心理畫像,一步步將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范圍縮小,最終警方將嫌疑人排查出來。經證實,嫌疑人的真實情況與她的分析基本一致。

李玫瑾對案件縝密而精確的分析讓很多人為之嘆服,也正是由于她的出色表現,犯罪心理畫像這一專業化的行當開始為人們所熟知,而李玫瑾也被大家冠以“中國心理畫像第一人”的稱號。

而事實上,在此之前,中國的警察序列里,并沒有獨立的部門從事這項工作,甚至學院里從事這項研究的人也很少。

1982年1月,李玫瑾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她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屆大學生。在那個人才短缺的年代,李玫瑾的優異成績引起了學校的注意,希望她能夠留校任教,但是她拒絕了。“學校里到處都是自己的老師,留在這兒,自己很難放開手腳做點想做的事,還不如到外面闖一闖更好?!睕]想到,這一闖,倒真闖出了名堂。

同年,李玫瑾來到當時的中央人民公安學院(今公安大學)。新的環境雖然令她擺脫了當初心理上的束縛,但新的問題又迎面而來?!爱敃r學校的哲學專業老師已有十幾個,領導讓我去刑偵教研室?!边@樣的安排讓李玫瑾感到有些慌張,“刑偵對我來說太陌生了!”不久,領導又告訴她,學校準備開設“犯罪心理學”課程,而哲學系畢業的李玫瑾曾學過心理學,這一點上她是不二人選。

那時,“犯罪心理學”這個學科在我國幾乎是個空白,只有中國政法大學的羅大華教授和華東政法學院、北京市公安局的一些同志較早地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從此,李玫瑾便走上了犯罪心理學的“創業”之路。為了能對刑事偵查的各門課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她在刑偵教研室幫助其他老師抄講稿、校對講義。與此同時,她還一邊到中國政法大學、人民大學等院校去學習有關專業知識,一邊到基層公安機關實習。

直至1986年年初,公安大學的第一個犯罪心理學班開課了。前來學習的大多是有5年以上公安工作經歷的民警和警校的老師,他們的年齡幾乎都比李玫瑾大,但這些學員對待學習的刻苦精神讓講課的她頗為感動和震撼。而這些“大”學生們對臺上年輕老師的理解、尊重和鼓勵更為她從事犯罪心理學教學與研究增添了自信心。

其中,令李玫瑾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實習的經歷。李玫瑾跟著老刑警去商場抓扒手,老刑警一邊帶著她在商場里抓賊,一邊告訴她,扒手是什么心理,有何種表情、眼神、走路姿勢……李玫瑾忽然覺得研究犯罪心理學真是很有意思,從此便下定決心要好好研究這門學術。

是職業也是社會責任

李玫瑾的辦公桌上放著一些信件,它們有的來自刑警隊,有的來自她的警官學生,“我的研究離不開案子”。李玫瑾第一次涉獵犯罪人的心理“畫像”是在1992年。

那年,她來到山東省青島市公安局掛職鍛煉。當時聽同事講,青島海灘邊連續發生搶劫殺人案,作案手法十分殘忍。警方認為,作案者可能是兩個人。而李玫瑾聽了案情介紹后,根據自己對犯罪心理的了解,認為“這應是一人所為,且此人有變態心理,是個有文化的人……”后來,民警們在一次海邊清查時將此人抓獲,其人員特征與李玫瑾的判斷非常吻合。

就是這次心理分析,給了李玫瑾一個啟示,犯罪心理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案件的偵破。“給嫌疑人的心理畫像僅僅是犯罪心理學的作用之一?!崩蠲佃f,犯罪心理學研究包括三個方面:偵查時,通過各種信息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心理畫像”,幫助偵查員確定偵查方向;預審時,通過問卷等方式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以便確定其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對已決犯的心理進行研究,可以探究犯罪的社會原因,最終從犯罪預防方面提出警示。

談到犯罪心理研究這一龐大的工作,李玫瑾在一次采訪中發出感慨,在一些國家,有些死刑犯即使判決死刑,其行刑仍會擱置一段時間,允許犯罪心理學家去接觸他、研究他。上世紀50年代,全美國有許多懸而未破的命案,為了提高偵破率,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些警官認為,需首先研究一下這類殺人案件的心理。于是他們申請了一個項目:有計劃地、系統地對在押系列殺人犯進行調查,有時案子從審到執行要拖十幾年。后來,聯邦調查局在這個調研的基礎上,成立了行為科學部,專門研究犯罪人的行為規律。但是在中國,犯罪心理學研究最缺乏的就是可供研究的案例。破案單位在破案之后很快將罪犯處決了,使研究人員失去了最好的“臨床”研究機會。因此,至今我們在這方面還要借鑒國外的經驗?!捌鋵?,犯罪人到了最后時刻自己也在總結,這個時候他會無話不談,他談出的東西,會比我們忙忙碌碌的人悟出的東西要真!”

“我認為,我們的社會有必要對他們進行更客觀、更全面的心理分析,并建立相關的研究檔案?!崩蠲佃f,“我有個建議,凡是轟動全國的大案要案,在判決的時候都應該附上一份犯罪心理分析報告。這樣做,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有益于社會、有益于教育、有益于法律的啟示!”

隨著與犯罪人員接觸機會的增多,李玫瑾對這項工作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這個過程也讓她有了強烈的感受:如果一些人能夠早些得到社會的某種干預,他們或許可以遠離犯罪的深淵。比如馬加爵的案件,如果我們能夠對長時間脫離家庭、居住在學校卻又將面臨種種人生問題,諸如戀愛、就業、人際沖突等問題的大學生予以更多的關心和指導,這類案件可能就能夠避免;而罪犯邱興華,如果能夠在經濟上獲得幫助,也就不會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去道觀“挪碑”,更不會因與道長發生沖突導致殺人犯罪了。

“孩子們缺少死亡教育,所以他們對生命沒有敬畏。”李玫瑾說,馬加爵在給他姐姐的錄音中說“其實人生的意義在于人間有真情”,正是在逃亡中他產生了對生命的敬畏?!罢沁@句話驚醒了我,原來孩子們不明白生命的意義,對人生更沒有過質問?!?/p>

篇5

商鞅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李悝學說的基礎上改法為律 ,創立了《秦律 》 。商鞅死后 ,后人將其遺說連綴成篇 ,或托名于他而闡發自己的思想 ,編成了一部《商君書 》 [ 1 ]。

因此 ,《商君書 》 不是一人一力所成 ,它是商鞅學派思想的匯編 ,基本上代表了商鞅及其學派思想的學術觀點。商鞅學派主張重刑治罪 ,“以刑去刑 ” [ 2 ] ( 《賞刑》 ),強調“明主察法 ,境內之民無辟之心 ” [ 2 ] ( 《弱民 》 )。

他們的最高理想是建立一個“ 自律 ” 、 “ 自治 ” 的法治社會。他們從心理認識層面分析了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犯罪預防的基本途徑 ,把對犯罪學的認識 ,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任何犯罪 ,都是在一定的主觀心理態度支配下發生的觸犯刑律的行為 ,也就是說 ,犯罪行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現。犯罪在心理支配下發生 ,并隨著犯罪心理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 3 ] ( P314)。

根據《商君書 》 各篇的論述 ,商鞅學派把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歸結為人“巧以偽 ” 、 “計利 ” 、 “刑輕 ” 、 “刑人復漏 ” 、 官吏“ 利合而惡同 ” 等幾種情況。商鞅學派的人性論可以歸結為人類的自然生理欲望 ,這一點與荀子的人性論非常接近。他們認為 ,“ 今之民巧以偽 ” [ 2 ] ( 《開塞 》 )。 “ 巧以偽 ” 是孕育犯罪心理的溫床 ,那些所謂的善人善行 ,都是偽裝出來的 ,即“ 人之性惡 ,其善者偽也 ” [ 4 ] ( 《性惡 》 )。

如果對人性的惡不加限制 ,就會滋生各種犯罪。顯然 ,人類的自然生理欲望是犯罪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人類自然生理欲望的直接表現為“ 計利 ” ,即對利益的計較和追求。 商鞅學派對此曾做過許多經典的論述。

他們說:“ 民生則計利 ” ,“民之生 (性 ) :度而取長 ,稱而取重 ,權而索利 ” [ 2 ] ( 《算地 》 ),“ 民之性 ,饑而求食 ,勞而求佚 ,苦則索樂 ,辱則求榮 ,此民之情也。

民之求利 ,失禮之法;求名 ,失性之常。奚以論其然也 ? 今夫盜賊上犯君上之所禁 ,而下失臣民之禮 ,故名辱而身危 ,猶不止者 ,利也 ” [ 2 ] ( 《算地》 )。

“計利 ” 是人的心理需要的反映 ,當人的需要不能以一種合理、 合法的形式得到滿足時 ,就會在心理上產生某種缺失感 ,進而進入到一種不平衡狀態 ,即“ 失性之常 ” 。隨著心理需要欲望的不斷擴張和這種不平衡狀態的加劇 ,人們往往不惜鋌而走險 ,不顧“ 名辱而身危 ” ,用違法的方式滿足心理需求。

除“巧以偽 ” 、 “計利 ” 外 ,商鞅學派認為 ,“刑輕 ” 和“ 刑人復漏 ” 也是犯罪心理形成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事實上 ,人有了犯罪動機 ,并不一定就會實施犯罪活動 ,他們往往還會考慮犯罪的成本問題 ,即犯罪之后“ 得 ” 與“ 失 ” 的對比問題。刑罰過輕 ,就會使“民不畏刑 ” [ 2 ] ( 《君臣 》 )。

“罪重刑輕 ,刑至事生 ” [ 2 ] ( 《靳令》 ),輕刑不但不能制裁犯罪 ,反倒還會刺激犯罪心理的進一步擴張。重罪輕罰 ,看似仁慈,實際上卻是縱容犯罪。

“刑人復漏 ,則小人辟而不苦刑 ,則徼倖于民、 上;徼于民、 上以利 ”[ 2 ] ( 《算地》 ),如果該受刑罰的人能夠被赦免或漏網 ,那么品質低劣的小人就會肆意犯罪而不以刑罪為苦 ,就會產生犯了罪也不一定受刑罰的僥幸心理。這種僥幸心理很容易使人鋌而走險 ,以身試法。

最后 ,商鞅學派還對官吏犯罪的心理原因給予了特別的關注。

官吏犯罪的特殊性在于他們身份特殊、 手中有權 ,官吏犯罪大多與濫用職權和缺乏有效的監督有關。自古刑不上大夫 ,官吏犯了罪也有可能被赦免 ,或者被“利合而惡同 ” [ 2 ] ( 《禁使 》 )的同僚掩蓋。心理上的優越感和現實的法律漏洞會激發他們產生犯罪心理 ,使他們走向犯罪。

犯罪心理預防 ,是使人在特定的社會背景和具體場合下能夠做出符合社會法律規范的行為選擇。根據對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分析 ,商鞅學派提出了犯罪心理預防的基本途徑。商鞅學派認為 ,預防民眾產生犯罪心理 ,首先就要“ 弱民 ” 、 “ 去強 ” 。他認為 ,只有“ 弱民 ” 、 “ 去強 ” ,才能從根本上防止犯罪 ,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 弱則軌 ,則越志。弱則有用 ,越志則強 ” ,所以“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 [ 2 ] ( 《弱民》 )。

民眾懦弱 ,有欲望需求也不敢輕易用非法手段取得 ,沒有了犯罪動機 ,也就沒有了犯罪心理形成的必要條件。即使民眾心理上有某種犯罪動機 ,根據人好利惡害 ,好爵祿惡刑罰的本性 ,統治者如果用民眾厭惡的刑罰來約束他們的行為 ,民眾也會打消犯罪的念頭 ,“ 政作民之所惡 ,民弱 ” ,“ 以弱政強 ,王也 ” [ 2 ] ( 《弱民》 )。商鞅學派指出 ,“ 刑人復漏 ” 容易使人產生僥幸心理 ,滋生犯罪 ,“ 小人不避其禁 ” [ 2 ] ( 《算地 》 )。

情況嚴重會使民眾無視法律的存在 ,如果用犯罪者必然會受到法律制裁的“ 必得” 之法 ,就會打消這種僥幸心理。

為了“ 必得 ” ,即人犯了罪就一定要受到懲處 ,商鞅建立了嚴格的什伍連坐和獎勵告奸制度。五家為一伍 ,十家為什 ,互相監視 ,“ 不告奸者腰斬 ,告奸者與斬敵首同獎 ,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 [ 5 ] ( 《商君列傳 》 )。連坐、 告奸使每一個人既是監督者又是被監督者 ,從而達到“ 必得 ” ,消除人們的僥幸心理。

商鞅學派進一步指出 ,“ 必得 ” 可以消除人們的僥幸心理 ,但并不能杜絕犯罪 ,為什么呢 ?“ 必得而尚有奸邪、 盜賊者 ,刑輕也 ” [ 2 ] ( 《畫策》 )。“ 刑輕 ” ,使犯罪動機理性化 ,犯罪人權衡利弊得失之后認為即使受到刑罰也值得 ,因此“民不畏刑 ” [ 2 ] ( 《君臣 》 )。商鞅學派認為必須采取“重刑 ” 才能防止這種犯罪心理的產生。

民眾畏懼“ 重刑 ” ,就不敢再以身試法。為了加強重刑的威懾力 ,商鞅“增加肉刑、 大辟 ,有鑿顛、 抽肋、 鑊亨之刑 ” [ 6 ] ( 《刑法志》 )。

使用重刑不是目的 ,“ 非求傷民也 ” ,而是通過重刑的威懾功能 ,抑制犯罪 ,“ 以禁奸止過也 ” [ 2 ] ( 《賞刑 》 )。

商鞅學派分析了犯罪心理形成的過程 ,認為一般情況下犯罪都是從輕罪開始的。如果輕罪輕罰,罪犯就會因為犯罪成本的低廉而輕視犯罪,進而在這種心理的誘發下再次犯罪 ,而且犯罪的強度會不斷升級。“罪重刑輕 ,刑至事生 ” [ 2 ] ( 《靳令 》 )。

商鞅學派認為預防犯罪一定要輕罪重罰 ,“ 故行刑 ,重其輕者 ,輕者不生 ,則重者無從至矣 ” [ 2 ] ( 《說民 》 )。

為了減少犯罪現象 ,“以殺去殺 ,雖殺可也。以刑去刑 ,雖重刑可也 ” [ 2 ] ( 《賞刑 》 )。 “ 重刑 ” 和“必得 ” 二者相得益彰:一方面 ,“ 重刑 ” 的威懾作用會削弱“不必得 ” 的僥幸心理;另一方面 ,“必得 ” 消除了僥幸心理進而強化“ 重刑 ” 的威懾作用 ,這就是“ 刑重而必得 ,則民不敢試 ,故國無刑民 ” 的道理[ 2 ] ( 《賞刑 》 )。

輕罪重罰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民眾內心欲望的無節制擴張。但人生而有欲 ,欲望的滿足、 對功名利祿的渴求 ,終究是一座潛伏在人內心深處的活火山 ,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商鞅學派認為 ,要消除人們的犯罪動機 ,除了“ 重罰 ” ,還應利用民眾的功利心理來誘導他們依法行 事。

“塞 私 道 以 窮 其 志 , 啟 一 門 以 致 其” [ 2 ] ( 《說民 》 ),民眾要想得到“爵祿 ” ,只有農戰這一條門路。

通過合法途徑滿足心理需求成了唯一的途徑 ,民眾自然也就打消了犯罪的念頭。

針對官吏犯罪的特殊心理 ,商鞅學派提出了官吏犯罪心理預防的措施。首先是“ 壹刑 ” ?!?所謂壹刑者 ,刑無等級 ,自卿相、 將軍以至大夫、 庶人 ,有不從王令、 犯國禁、 亂上制者 ,罪死不赦 ” [ 2 ] ( 《賞刑 》 ),對官吏同樣實行重刑治罪。其次是建立有效的官吏監督機制。

商鞅學派認為 ,官吏之間為了共同的利益很容 易 相 互 勾 奸 ,“吏 之 與 吏 , 利 合 而 惡 同也 ” [ 2 ] ( 《禁使 》 )。官吏即使犯了罪也會官官相護 ,如果讓他們“ 利異而害不同 ” ,“ 事合而利異 ” [ 2 ] ( 《禁使 》 ),他們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主動地監督其他官吏的違法犯罪行為。

國家再給揭發他人犯罪行為的人一定的獎勵 ,官吏就會擔心被別人揭發而不敢犯罪。再次是明確官吏的職權范圍 ,建立透明的法治體系。

嚴格區分官吏的權限 ,使他們難以找到謀私的門路,一旦發現越權或濫用職權就給予最嚴厲的懲罰。此外 ,讓民眾知法 ,官吏知道民眾都了解法令條文 ,就不敢用非法的手段來對付民眾 ,“吏明知民知法令也 ,故吏不敢以非法愚民 ” [ 2 ] ( 《定分 》 )。沒有了犯罪動機 ,也就從根本上遏制了犯罪。

三對商鞅的重刑主義 ,許多人提出了這樣那樣的批評。

司馬遷批評說:“ 商鞅少恩矣 ” ,“ 其天資刻薄人也 ” [ 5 ] ( 《商君列傳 》 );《鹽鐵論 ·非鞅篇 》 :“商鞅峭法長利 ,秦人不聊生 ,相與哭孝公。 ” [ 7 ]。

商鞅卻認為這些看似殘忍的做法有他的合理性。商鞅說:“治民能使大邪不生 ,細過不失 ,則國治。國治必強。一國行之 ,壕內獨治。二國行之 ,兵則少寢。天下行之 ,至德復立。此吾以殺刑之反于德 ,而義合于暴也。 ”

[ 2 ] ( 《開塞 》 )殺戮、 刑罰能夠歸于道德 ,而道義反倒合乎殘暴。不僅如此 ,統治者的恩德也是從刑罰中產生的 ,“ 刑生力 ,力生強 ,強生威 ,威生德 ,德生于刑 ” [ 2 ] ( 《說民》 )。

“ 刑 ” 和道德相反相成 ,都具有對民的教化功能。重刑不是以傷害民眾為目的 ,而是通過這種手段對民眾施行教化 ,引導他們守法。統治者如果堅持以刑去刑 ,最終達到無刑的理想境界 ,那么民眾不但不會身受重刑之苦 ,而且還會成為重刑最終 的 受 益 者 , 即“立 民 之 所 惡 , 則 民 安 其樂 ” [ 2 ] ( 《開塞》 )。

如果“ 罪重刑輕 ” ,則“刑至事生 ” ,這實際上是“以刑致刑 ” [ 2 ] ( 《靳令》 ),刑罰永遠作為懲治犯罪的手段而不能達到制止犯罪的目的。商鞅學派用“ 重刑 ” 治理犯罪的終極目的是要建立一個“ 自律 ” 、 “ 自治 ” 的法治社會 ,但是他們建立在“ 性惡 ” 基礎上的先驗理論卻是錯誤的。

我們知道 ,人性是無法簡單地用“ 善 ” 或“ 惡 ” 來界定的。商鞅學派期望用一種絕對命令式的嚴刑峻法對人的行為和內心作出不能抗拒的規定性和規范作用 ,實際上是超驗或先驗的理性命令 ,卻要求經驗性的畏懼來實現和支持 ,其結果必然是主觀臆斷犯罪動機 ,主觀 推 定 預 防 犯 罪 措 施。如 “刑 用 于 將過 ” [ 2 ] ( 《開塞》 ),將已遂犯和未遂犯同等治罪 ,最后必然造成司法混亂 ,濫施刑罰。他們的重刑主義“殘傷民以駿刑 ,是積怨、 畜禍也 ” [ 5 ] ( 《商君列傳》 ),很容易激起社會矛盾 ,引起社會更大的不安定。他們強調法律公平、 公正的“壹刑 ” ,并沒有真正體現法律的公平。

太子犯法 ,商鞅“黥其傅公子虔 ,劓其師公孫賈 ” [ 5 ] ( 《商君列傳 》 ),讓最多只承擔一定連帶責任的人代他受過 ,他自己卻逍遙法外。官吏犯罪 ,“爵自二級以上 ,有刑罰則貶。爵自一級以下 ,有刑罪則己 ” [ 2 ] ( 《境內》 ),有爵位的人犯罪僅被降爵或取消爵位 ,并沒有其他的懲罰。

商鞅學派以暴易暴、 用“ 重刑 ” 治理犯罪的思想固然存在著一定的缺失,然而,認真分析形成這種治理和預防犯罪思想的原因,我們就能對其作出客觀、公允的評價,并認識到商鞅學派治理和預防犯罪思想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對后世的深遠影響。首先,春秋戰國時期是古代法制從刑到法的轉型期,商鞅學派對法制的認識不足在所難免。周代法制是在夏商神權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雖然在周初就被加入了“ 保民” 、 “ 明德 ” 等內容,但是并沒有明顯減少的各種酷刑仍然是統治者鎮壓民眾的主要工具。在從刑到法的轉型中,想讓統治者一下子拋棄重刑治罪的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次,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要想富國強兵、 稱霸諸侯必須有一套使民眾畏服的法律作保障。

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爭奪更加激烈,如果沒有嚴明的法律作保障,富國強兵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最后,在王權高于一切,封建法制剛剛確立的戰國時期,我們也不應該苛求商鞅的“ 壹刑” 能完全實現法律的公正與公平。商鞅變法是為了維護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當時的法制服務于當時的統治者,而統治者的特權是不容冒犯的。

我們應該看到,商鞅的預防犯罪思想有效地制止了犯罪,大大降低了犯罪率,經過他的治理,秦國“ 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 [ 5 ] ( 《商君列傳》 )。

商鞅的這些措施為秦國的強盛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社會保障,也為日后秦朝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 1 ]姜建設.周秦時想國探索 [M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

[ 2 ]高亨.商君書注譯 [M ].北京:中華書局. 1974 .

[ 3 ]梅傳強.犯罪心理學 [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

[ 4 ]章詩同. 荀子簡注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

[ 5 ]司馬遷. 史記 [M ].北京:中華書局. 1959 .

篇6

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字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3億,占總人口的10.41%其中65歲以上人口達到8811萬,占總人口的6.96%。依照人口年齡結構的標準,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國家的行列,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老年人口還將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兩億,約占總人口的14%。隨著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社會家庭的環境對老年人的身心及自身諸因素的影響老年人犯罪在社會犯罪占有的比重和數量也有增長的趨勢。據統計,某地監獄在押犯常年1200人左右,而老年犯罪人員1998年占到在押犯總數的1.2%,1999年占到在押犯總數的1.4%,2000年以占到在押犯總數的2.1%。因此老年人的犯罪增長應當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本文就是從剖析老年人犯罪的特點、原因以及如何預防老年人犯罪即預防老年人犯罪的對策等問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老年人犯罪的概念

所謂老年人是指生物上的人體結構和生理上的衰老,受生物學規律和周圍環境的制約與機體生長成熟這一序列同步,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老化,具有不可逆轉性,但是由于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個人自身的生長條件和天生機體發育的差異,判斷老年人的標準也有所不同,根據人的生理機能心理狀態和角色作用,可分別從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社會年齡來衡量。1982年在聯合國“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上將老年年齡的界限定義為60歲。我國若以退休年齡為界限的話,則男性60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已基本步入老年人的行列。1996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把我國老年人的起點年齡定為60周歲以60周歲為標準便于正確的估量老年人口變動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更適合我國現有的國情。

因此老年人犯罪概括起來說,指60歲以上的人所實施的犯罪。這是一種以年齡為標準對老年人犯罪下的定義。老年人犯罪的概念可以區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廣義的老年人犯罪的概念即老年人實施的犯罪行為;狹義的老年人犯罪的概念即由于身體、心理、社會生活等方面處于老年化的過程中而引發的犯罪行為。前者著眼于行為主體,后者著眼于行為特征。狹義的老年人犯罪所包括的范圍較小,它把老年人實施的并非由于老年化過程而引發的犯罪行為排除在外。

二、老年人犯罪的特點

老年人犯罪與未成年人犯罪不同之處在于,老年人犯罪沒有因為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因為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然而,老年人犯罪也有自己特殊的犯罪現象、特點和犯罪原因,很值得我們注意。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老年人犯罪表現為不同的特點:

(一)從犯罪主體上看,老年人犯罪多為孤寡老人,文化層次偏低。隨著社會的發展,子女成家后大都與老人分居兩處,致使老年人晚年生活孤獨寂寞,單調乏味,易滋生不健康的心理,從而滋生犯罪。而且這些老年人多為文盲或半文盲,文化水平較低。

(二)從老年人犯罪的類型上看,男性多屬猥褻、、誘騙、放火、盜竊、侵占、窩贓、偽造、詐騙等,女性犯罪則以擾亂社會治安為主。

(三)從老年人犯罪的手段上看,暴力型犯罪較少。進入老年期后,由于不同程度的生理疾病的存在,使老年人存在著運動障礙,這些決定了老年人所實施的搶劫、殺人等暴力型犯罪較少,他們往往采取教唆、誘騙、包庇等具有智能性、隱蔽性和間接性的犯罪手段。

(四)從老年人犯罪的對象上看,多為弱勢群體。人進入老年以后,生理機能開始出現明顯的衰老變化。因此,一些老年人往往把犯罪對象直接指向沒有反抗能力或者反抗能力較弱的兒童、婦女、殘疾人等弱者。

除了以上幾個可以明顯歸類的特點,還有一些特點,一些老年人犯罪是低文化者較多,農村老年人犯罪較多。近年來還有一些退休老干部利用自己多年的人際關系網,為家人或他人謀求非法利益,這一點也值得我們注意。

三、老年人犯罪的特殊原因

老年人犯罪除與未成年人犯罪、中青年犯罪和其他的各類犯罪有共同的主客觀原因外,還有一定的特殊原因。以下從幾個方面闡述并具體分析老年人犯罪的具體原因:

(一)進入老年期以后人的身體機能和心理技能都面臨明顯下降趨勢。在身體機能上進入老年期以后人的許多器官和組織有相當程度的萎縮現象,如聽力下降,視力減退。控制自己的行為的能力減弱、反應變得遲鈍。因此老年人在特定情況下可能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從心理機能上來看,此時老年人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有些老年人變得敏感多疑。加上身體機能出現的衰退,自身抵抗能力的降低,使老年人對事物的認識出現了問題,從而引起了很深的猜疑心理和被害觀念,總懷疑他人是否侵犯自己,往往由于猜疑被害而發生防御性的犯罪行為。有些老年人情緒不穩定以自我為中心,老年期的人在情緒方面出現重要變化,產生情緒回歸現象,即老年人遇到挫折時不容易克制,常常失去理智,變得像兒童一樣任性固執沖動。有時變得自私起來,整天怨天尤人、固執己見、缺乏寬容。這些心理傾向是由于他們身心衰退而造成的。他們往往會感到自己身體衰弱精力不濟,不能恰當地解決遇到的糾紛,很容易因為小事而激起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出現攻擊性的言語和行為,造成人際關系緊張,有可能導致攻擊性的違法犯罪行為。

(二)老年人在步入老年期以后,由于身體和心理的特殊變化常常會出現對社會生活的不適應;

1.對離休,退休的不適應。對于大部分老年人來說,工作是他們生活的重心,工作收入是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在工作當中可以全面的展現自我,體現自我價值,并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從中得到快樂與幸福感。對于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從忙忙碌碌的工作中一下子松懈下來,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了重心,生活從此變得沒有意義,個人價值也無從體現,于是變得消極頹廢,此時最容易卷入違法犯罪的活動中。

2.對生活貧困的不適應,對一些老年人來說若有退休金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的話則出現有關財產犯罪的可能較小。但對于另外一些老年人來說,本身并沒有很多的積蓄,一旦退休經濟上的收入更少,不可能完全支付生活開支,加上老年人容易患病,更需要金錢來保證及時治病。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由于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有子女提供,而子女因經濟狀況和思想道德水平不同,很容易發生贍養糾紛,當無人贍養又無經濟收入時他們可能會進行多種財產犯罪活動,用來解決經濟問題。

(三)與家庭成員的相處情況也會影響老年人的犯罪行為

1.與子女的關系影響犯罪行為。當老年人退休離休后,老年人的工資收入不再像以前那樣豐厚,他們的地位權利也不如以前,給家庭帶來的種種好處也不復存在,這樣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漸動搖,以前家長形象逐漸減弱。對農村老年人由于年老身體機能的衰退,各種機能的下降,勞動能力不如以前,也不像年輕時撐起整個家,于是家庭中的地位也不如以前了。一些修養較差,缺乏道德觀念,尊老養老意識淡薄的子女,看到這些情況很有可能以惡劣的態度對待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同時老年人本身心理機能發生微妙變化,本身又會覺得自己為家辛苦操勞了一輩子做出了許多的努力,而當自己體弱多病身體不佳,正需要兒女照顧的時候卻遭到如此冷漠的態度,老年人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很容易產生絕望輕生無用等情緒,于是心理上便出現了報復心理,“我過不好你們也甭想過好”。尤其是那些老年喪偶身邊無人陪伴,當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沒有人可以安撫;當心中郁悶時沒有人來傾聽;當遇到生病時,沒有人來照顧。長期的內心壓抑情緒一旦爆發,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出現犯罪行為是很正常的。

2.與配偶的關系不睦造成犯罪

當老年人退休后沒有工作來充實生活,心中不免有失落感。對新生活也會出現不適應,使老年人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以自我為中心。這些心理上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大多老年人容易激動往往無緣無故大發脾氣,把夫妻間往年的爛事抖出,互相揭對方缺點,引起雙方的不滿,各不相讓往往會造成夫妻間的矛盾沖突演化為犯罪行為。

(四)由于惡習不改造成犯罪

少數老年人之所以造成犯罪是因為惡習很深,積重難返,不思悔改造成的。如三進宮的老年犯鄭某,利用封建迷信欺詐脅迫等手段奸女。老年慣犯王某采用利誘的手段,先后多次利用看電視,給錢等手段對鄰居家的小女孩進行猥褻。

(五)由于法制教育的不全面

在我國,尤其農村地區,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他們在為人處事是往往依照自己的經驗和當地的風俗習慣,對于法律知識非常陌生,法律意識淺薄,也就無從遵法守法了。當前我國正在加大普法宣傳,但往往會忽略對老年人的普法教育,尤其是農村老人。因此,他們的法律意識相對淡薄,很容易違法犯法走向犯罪道路。

(六)由于道德教育的不全面

人們往往認為老年人人生經驗豐富,辨別是非能力強,因此人們在關心老年人晚年生活中,往往認為老年人不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忽視了對老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當今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不免對包括老年人在內的成員的思想價值觀造成影響。加上一些老年人原本就存在一些不良思想意識,勢必使這些老年人由于是非,善惡,美丑觀念的混淆,比較容易主動或被動鼓勵參與或組織如封建迷信,黃賭毒等丑惡行為活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以上是從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和心理機能,對社會的不適應,與家庭成員的關系,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不同角度對老人犯罪原因進行的分析,但這些分析在理論發展中還不完善,還沒形成系統性和全面性。因此,當我們對老年人犯罪原因進行分析時要運用發展的觀點,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分析研究。

四、預防老年人犯罪的主要對策

(一)建立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的物質生活保障體系。目前,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加強社會養老制度建設,實行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公平負擔的原則。發展養老事業要學習借鑒外國成功的經驗,完善社區保障制度,解決老年人的社區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問題。加強老年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可以采取政府投資興建,社會各界捐助贊助等多種形式興建,如在社區加強老年醫護,生活服務,文化體育等硬件設施,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和服務軟件建設。形成完善的老服務體系,使老年人的物質生活,醫療保健,文化娛樂

切實得到保障。

(二)建立城鄉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制度。必須調整現有的醫療政策,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尤其要保證破產企業,困難企業的退休人員看病交得起費用。建立健全老年的醫療救助制度,對城鄉沒有被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以及雖納入但無法獲得必要保障的生活困難的老人給予醫療救濟,國家實力貧困救濟醫院,專門救濟生活貧困人口,特別是老人。各個地方要經常組織醫療隊伍下鄉送醫活動,

幫助貧困老人渡過難關。

(三)重點救助貧困,生活艱辛的特困老年群體。各級政府應當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貧困老人實行特別政策給予特別關愛。對貧困地區,國家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使貧困地區的貧困老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政府可以通過建立救助貧困老年專用基金,有個政府老年工作機構負責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各級政府應創建條件,逐漸把有子女卻無贍養能力的貧困老年人納入鄉鎮五保供養范圍。建立城鄉對口醫療支援制度,定期為貧困地區的老年人防病治病。發動社會力量實施有針對性的特別救助等等。

(四)依靠發展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身體,生活,精神質量。發展老年教育事業,針對老年的教育特點和規律,應從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入手,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教育和科學健身活動,使他們在學習,健身中得到快樂和知識。必須以滿足老年的實際需要為目標,解決老年人全體普遍關心的熱心和難點問題,爭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可以積極安排他們參加各種力所能及的活動,充實精神生活,讓有益的活動填補他們離開勞動崗位后產生的思想空虛,這樣可以避免發生違法犯法的現象。要加強對老年人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會加強普法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對老年人的教育,努力使老年人學法,知法,守法,不斷提高老年人的法制意識和道德水準,爭強老年人的法制和道德觀念。另外,不能忽視家庭是預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線,不能因為作子女的工作生活忙而忽略了對老年人生活上的照顧和情感上的慰藉,應當繼承和弘揚尊老的美德,尊重老人的人格,加強與老人的交流,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減輕他們的失落感,讓他們幸福安度晚年。

(五)把維護老年人的權益擺在司法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國1996年10月1日起實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我們要貫徹執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把老年人的工作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尤其要慎重對待,妥善處理老年人犯罪案件。對老年人犯罪的案件的審判,須根據老年人的犯罪特點,犯罪的原因,犯罪的情節和危害的結果綜合考慮,在法定量刑幅度內盡量從輕判處。刑種選擇,刑期裁量,必須堅持以下原則:對于依法可判刑可不判刑的,盡量以不判為主;對于判刑可輕可重的,盡量以輕判為主;對于可關押可不關押的,以不關押為主。在審判程序和審判策略上,盡量照顧老年人身心特點,注意說服教育;審理用語規范化,保護老年人的自尊。區分具體案情,正確使用緩刑和暫予監外執行。老年人犯罪,除難以改造的累犯和慣犯外,一般其社會危害性較小,加上老年體衰,再犯可能性也較小,除個別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等犯罪外可以使用緩刑。對于身體有嚴重疾病,符合法定保外就醫條件的,人民法院在判決時,可做出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對于確有悔改表現,不再危害社會的,在減刑、假釋條件上給予適當放寬,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基本條件就可減刑,假釋。我們以要從重從快嚴厲打擊嚴重危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保護被害老年人。另一面對老年人犯罪也要打擊,通過打擊使那些在犯罪邊緣的老人能懸崖勒馬起到教育和震懾作用,從而起到預防老年人犯罪的效果。

(六)做好老年犯罪的教育改造和安置幫教工作。老年犯罪入獄人員比起其他年齡的罪犯相對較少,但隨著老年犯罪案件的逐年增加老年罪犯呈上升趨勢。由于老年人年老體弱獨立生活能力差,加上社會關系來往少,這種情況下老年罪犯會變得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了興趣,這會增加對他們改造的難度,介于老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改造機關應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盡量少分配繁重的勞動任務。在做好獄內老年犯罪教育改造的同時還要做好老年犯罪的出獄安置工作,防止刑滿釋放或者假釋后因生活無著,走投無路而再次犯罪。為此,家庭、居民委員會、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部門,應及時解決刑滿釋放或假釋后老年罪犯生活出路問題。各地老齡工作機構和民政部門應協調好工作,在安置上給予適當關注,落實生活保障措施,預防再次犯罪。

以上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預防老年犯罪的對策與措施的,但我們還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我們要在現實條件下來談論某種預防措施,不能一味的追求預防成效而忽略了現實的可能性。如:在建設各種老年服務基礎設施時,應考慮本地的經濟條件和承受能力。

2.對老年人犯罪應該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行政的、法律的、政策的、社會的多方面的積極作用。

3.我們應以發展的觀點去研究老年人犯罪的對策。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犯罪的原因,特點也會出現某些變化,我們的對策也應隨之變化。

我們要把老齡工作視為社會主義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社會都重視起來,努力創造一個適合人口老齡化的社會條件與環境,激發老年人為社會服務的意愿,引導老年人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充實他們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安度晚年。這樣老年人問題就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的。另外,筆者認為在全國人口高齡化已到來之際,和現代社會小家庭日益增多的沖擊下,對于老年人犯罪問題的加強研究,應列為犯罪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

賴文.老年人犯罪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的含義.

程東寧.老年人犯罪能不能網開一面[J].人民法院報,2003(4)

費平金進.當前老年人犯罪增長應以重視[J].

易明剛.老年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研究[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報,2002,3,1(57-58)

吳宗憲.老年男性的犯罪心理[J].政法論壇,1992(3)

陳麗平.關愛老人就是關愛自己[N].法制日報,2003(5)

郭金亮丁桂枝.論我國當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J].求索,2003(4)

趙秉志.犯罪主體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M].1989

侯玉波.人格與社會心理因素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2000,9,5(719-724)

趙俊康.中國大陸農村老年保障問題[J].

陳永革李纓.老年人犯罪的英法問題芻議[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報,2003,12(12)

篇7

型等。

關鍵詞:層面理論; 映射語句; 多維尺度法; 犯罪心理學; 犯罪心理畫像

一、引言

層面理論由美國心理測量學家路易斯?格特曼(Louis Guttman)提出。他借鑒數學當中的集合理論和映射概念,在發現相關系數并不總是呈等級排列,而是呈現出一種單項順序性排列[1]的基礎上,創立了層面理論及其分析技術――最小空間分析法(Smallest Space Analysis,SSA),后來通過計算機編程,形成多維尺度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層面理論最大的特點與貢獻是將建構、研究設計、變量選擇、數據分析及解釋系統地整合起來,相比較而言具有其他諸多研究方法不具備的優勢[2]。層面理論要求研究人員在研究之前進行充分的文獻分析,確立具體的研究范疇,建立詳細的研究假設,全面考察研究中的變量,使研究系統完整、有理有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的質量。

層面理論于2005年前后由趙守盈教授引入中國,目前在國內,層面理論尚未應用于犯罪心理學領域。國際上,尤其是在歐洲,層面理論和多維尺度法在犯罪心理學中的應用已較為廣泛,它不僅于用于描述犯罪者的人格,而且可以幫助理解犯罪行為,它可以解釋犯罪心理學領域中的各種問題,從確認大規模屠殺目擊者的應對策略到構建犯罪網絡結構,再到研究監獄、社區矯治中的積極與消極行為模式[3]。犯罪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具有特殊性的學科,更適合在理論提升和實踐應用方面引入層面理論。本文在參考國內外層面理論應用的基礎上,嘗試將這一理論引入我國的犯罪心理學領域。

二、層面理論簡介

層面理論和多維尺度法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形成,至今不過幾十年的時間,但是由于具有諸多優點,其已為國外研究者所重視,在全球范圍內得以普及。在歐洲,有專門的層面理論研究學會并定期舉行學術研討會,其應用領域不斷拓寬[2]。層面理論最早用于態度的研究,現在它被認為是提供了一套用于研究認知、精神運動、情感行為的通用方法,其本身可以任意確定研究內容,且適用于任何研究領域[4]。目前我國層面理論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越來越多的學者已經開始關注并使用這一理論方法,并在不同領域嘗試開展研究。

層面理論由三部分組成:層面元理論(facet meta-theory)、層面設計(facet design)和層面分析(facet analysis)。其中,層面設計為研究者感興趣的具體變量和確立的研究假設提供一種原則[5]。國內引入的層面理論介紹中,層面理論通常指層面設計理論,包括三個核心的概念:層面(facet)、元素(element)和映射語句(mapping sentence)。

層面屬于概念范疇,這些概念構成實證調查中的觀察范圍[5]。層面由三部分構成:(1)背景資料層面(background),也稱為目標人群層面(population),指人口學的參數,如性別、年齡、職業等(簡稱P層面),其所確立的是研究中的被試;(2)領域層面(domain)也稱意義層面(sense),指與研究內容有關的核心概念,可以分解為多個內容層面(content),是層面中的核心(簡稱N層面),例如研究犯罪的動機和作案手段,那么動機和作案手段即為內容層面;(3)反應層面(range)是對內容層面所有可能的作答,一般為連續的單向反應(簡稱R層面),例如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等反應。若以實驗心理學的術語類比,目標人群層面可以理解為研究中的被試,目標人群層面和意義層面共同構成了研究中的自變量,而反應層面則是研究中的因變量。

元素是構成每一個層面的要素。例如在背景資料的性別層面上,元素即為:男性、女性和變性者。元素除了可以按類型劃分外,也可以按照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將連續型數據分段劃分,如背景資料的年齡層面上,元素為30歲以下、30歲以上等。在元素的表示上,通常用大寫的字母表示層面,小寫的字母以及相應的數字代表組成層面的元素,如A用來表示性別層面,a1表示異性戀,a2表示同性戀,a3表示雙性戀。描述一個層面的性質,應該在其范圍內窮盡各個水平,并且這些元素之間必須相互排斥[6]。

映射語句是層面理論的核心技術。它包含兩種成分,一種是嚴格的、規范化的成分,就是所有的層面部分。另一種成分則比較靈活隨意,就是連接這些層面的連接語

詞[2]。實際上,映射語句是將層面設計中的各個層面連接成為一個整體。

映射語句之所以成為層面理論的關鍵所在,它的作用如下:首先,研究者在進行研究設計時,通過確定映射語句可以確定研究的范圍和范疇。這樣,一旦在研究初期確定了映射語句,便可以為整個研究圈定范圍,使研究者從始至終明確研究的內容。其次,映射語句用文字表述來識別各個層面,并提出一系列假設,它能簡潔地描述研究設計,且易于理解,同時可將之作為實證觀察的理論模型基礎[5]。再次,是映射語句最實際的用途是幫助研究者更容易地編制出與研究相關的調查問卷[7]。研究者只需從每個層面中抽取一個元素,即可構成調查問卷的條目。映射語句可以提高測驗的編制效率,明確清晰地測出研究者關注的內容,具體說來,它有以下優點:(1)可以方便地增加測驗的同質項目;(2)可以編制新的問卷來驗證以前的問卷是否合理;(3)編制項目較少的問卷;(4)保證問卷的內容效度[2]。

我們以研究“青少年犯和成年犯在動機和行為表現上的差別”[5]為例來說明上述概念。研究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犯的行為可能是經常發生的常見行為,也可能是一些罕見的標志,但行為的內容最終可歸類到三種動機類型中:憤怒、盜竊和性。對于這一假設的反應范圍是行為出現或不出現。這一理論也指出在動機層面上青少年犯和成年犯之間存在著質的差別,而在作案手段層面上二者存在量的差別?;谶@一理論,該研究將青少年犯和成年人犯作為背景資料層面的兩個元素,將作案手段和作案動機作為領域層面,具體包含通常行為、異常行為、憤怒、盜竊、性等元素,將出現的頻率作為反應層面,包含表現出來和未表現出來兩個元素。由此,從每一個層面上抽取一個元素,便可構成映射語句。如:青少年犯基于憤怒的動機在作案手段上表現出異常行為。具體如下圖所示:

映射語句清楚描述了各個層面,而且揭示了層面之間和層面內各元素之間的關系。它不僅提供了理論所包含的成分,而且表達了理論的結構[2]。從每個層面抽出一個元素進行聯合,便會形成一個組合,稱之為結構側面(structuple)[8]。包含相同元素越多的結構側面(代表刺激變量),它們之間的相關越高,這一特性被稱為鄰近性(contiguity)原理[8]。例如a1b1c1與a1b1c2之間的相關要高于a1b1c1與a1b3c3之間的相關,用此可以檢驗層面設計是否恰當,理論建構是否合理[2]。

在鄰近性原理中最主要的是層面中元素之間的關系。趙守盈等(2006)在介紹元素之間的關系時指出,元素之間的深層關系分為兩類:一是類別關系,即這些元素之間的相關呈環狀結構;二是單向順序性關系,這些元素間的相關呈現出單向的順序性。類別關系將空間切割成扇形或楔形區域,這種層面扮演了極化(polar)的角色。單向順序關系把空間分為環帶區域,這種層面扮演了模塊(modular)的角色,越靠近中心區域里面的元素相關越緊密,或表現為一種線性狀態,也可以看作把空間分成了條狀區域,這種層面扮演了一個軸線(axial)角色。

仍以“青少年犯和成年犯在動機和行為表現上的差別”[5]為例,若將作案手段與作案動機聯合,便描述了一種互動的關系,用作案手段去調節動機,最后便形成了一種放射結構,如圖2所示。

多維尺度法作為程序的一種,和層面理論方法特別相容[3]。這一技術是由國外學者特根森(Torgerson)在1952年最早提出的,它是用于探測數據背后潛在結構的多元分析方法,是基于研究現象之間的相似性或距離將研究對象在一個低維(一般為二至三維)的空間形象地表達出來,進行聚類或維度內含分析的一種圖示法[9]。這種方法在國內已有一定的普及率,在一些高級統計教程中都有提到。

具體而言,多維尺度法主要分為兩類:計量多維尺度法(metric MDS)和后期發展而來的非計量多維尺度法(non-metric MDS)。二者的區別在于處理數據類型的不同,計量多維尺度法用于處理等距和比率數據,而非計量多維尺度法用于處理順序數據。在心理學領域中,量表所測得等距或者比率數據的情況不多,非計量多維尺度法對于數據要求的放寬,使其在心理學研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且在用層面理論進行設計時,反應層面多要求被試作出程度上的選擇,獲得的數據為順序數據,所以在數據處理方面多采用非計量多維尺度法。在犯罪心理學領域,多維尺度法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格特曼1968年提出的“最小空間分析法”[3]。目前研究者可以采用如包含ALSCAL或PROSCAL過程的SPSS軟件進行最小空間分析法的運算。此外,層面理論還發展了研究多元變量在被試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包括多維量圖分析(MAS)和偏序量圖分析(POSA)[2]。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

[1]趙守盈, 曾薇. 路易斯? 格特曼――層面理論的奠基人[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4): 128-131.

[2]趙守盈, 江新會, 聶陪群. 行為科學研究設計與理論建構的一種重要策略[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6, 24(2):113-118.

[3]O’Neill D, Hammond S. Drawing out the meaning in dat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within forensic psychology research[M]// Brown J M, Campbell E A. .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forensic psych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4]Edmundson E W, Koch W R, Silverman S. A facet analysis approach to content and construct validity[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93, 53(2): 351-368.

[5]Brown J M. Designing research using facet theory[M]// Brown J M, Campbell E A.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forensic psych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6]Brown J, Barnett J. Facet theory: An approach to research[M]// Breakwell G, Hammond H, Fife-Schaw C.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London: Sage, 2000.

[7]呂紅云, 趙守盈, 張禹. 映射語句的設計及應用[J]. 聊城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0, 23(3):102-107.

[8]Guttman R, Greenbaum C W. Facet theory: Its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J]. European psychologist, 1998, 3(1):13- 36 .

篇8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犯罪心理問題;預防和矯治

我國的法律制度對青少年的犯罪問題歷來持寬容的態度,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處遇原則。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卻呈現出了明顯的增長趨勢,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受到國家、社會的關注。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作為青少年成長的監護群體都希望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遵紀守法,對青少年的輕微違反犯罪行為也是“寬容多于嚴厲”。但是,這種“博愛”不僅未達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效果,反而還成為青少年犯罪狀況的惡化的誘因。有效解決青少年犯罪問題的關鍵是重視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預防和矯治,因此,以青少年犯罪的特點為材料基礎,進而了解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狀況并據此予以矯治,才能夠實現有效防止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目標。

一、青少年犯罪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對青少年界定的年齡標準各個國家是不同的,例如,《日本少年法》規定青少年是指14歲以上20歲以下的少年;《德國青少年刑法》規定是指從“14歲到18歲”,《德國青少年法庭法》規定“18歲到21歲”的群體也可適用《青少年刑法》。青少年的范圍應該界定為13歲到25歲比較合適。

(二)我國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

1. 暴力犯罪突出。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在總體上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江西等省份由于采取有效應對措施,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下降),犯罪情節愈發惡劣,犯罪類型趨于復雜。暴力文化的傳播對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充滿了刺激性和吸引力,搶劫、盜竊、、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暴力型犯罪極為突出,造成的社會危害性日益嚴重,青少年暴力犯罪成為影響社會治安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 智能化的犯罪手段。青少年犯罪的手段日趨成人化、智能化,利用手機、電腦、網絡等現代化的通訊工具作案的情形也日益增多。青少年的年齡雖然小,但具有較強的認識能力、模仿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為突出,其犯罪手段的智能化比較明顯。

3. 團伙犯罪突出。人具有集群的意識,青少年表現的更為突出。青少年一般喜歡拉幫結派、組成小團伙,在這樣的小群體中,具有各種不良行為和心理傾向的人混跡一起,便會誘使成員之間互相模仿、交叉感染,強化共同犯罪案件的不斷發生。近幾年各地發現了不少在校生和社會不良青年組成的帶有封建行幫和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也是青少年犯罪的新動向。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

(一)內部成因:心理發育與生理發育、外界環境的矛盾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是不均衡的,生理發育迅速,而心理發育緩慢,由此產生了如下的矛盾:一是生理發育和心理水平發展不均衡。心理的發展要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礎,青少年的生理發育迅速,而緩慢的心理發育不能與之相適應,使他們缺乏調節和支配自己的能力,常表現為無法正確處理過于旺盛的精力,甚至在不良因素的影響下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二是青少年心理發育狀況與外界環境不相適應。容易誘發犯罪的青少年時期,青少年的自我心理不成熟,心理調節能力差,往往不能很好的承受外部環境帶來的壓力。特別在中學階段,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壓力不能依靠自身進行心理調節,也無法通過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來宣泄,青少年往往會選擇尋找刺激、欺負他人等外部行為來緩解,在不知不覺中去犯罪。

(二)外部成因:成長環境

1. 家庭環境。家庭是社會教化的起始場所,是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是社會的縮影。各種社會影響可以通過家庭這個中介反射到孩子身上而發生作用。從我國現階段來看,不良家庭環境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家庭結構存在缺陷。不完整的家庭結構是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劑”。夫妻關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礎,當夫妻雙方感情破裂,或者因為離婚、死亡、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雙方時,致使家庭結構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極易導致青少年放任自流,誤入歧途。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育方式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態度表現為兩個方面,要么過分寵溺、驕縱,要么過于嚴厲的管教、動輒打罵。在這兩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極易產生逃避和叛逆的心理,當壓力超過他們心理的承受能力時,就很可能受偏激心理的影響而誤入歧途。三是父母行為不良。家庭中的社會化很多都是在無形中進行的,父母的言談舉止、性格態度等對青少年產生著較大的影響,父母的不良行為會給子女的心理以某種消極的“暗示”。

2. 學校環境。良好的學校教育,可以對家庭不當教育的影響起到彌補和矯正的作用,幫助青少年抵制和消除不良因素的影響。但是,學校教育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的社會化的方面,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一是忽視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在教育觀念上片面強調智育的重要性,學校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養,即使有這方面的教育也往往是方法簡單、陳舊,并且內容空洞、脫離實際,對學生缺乏吸引力,這樣很容易使成長中的青少年排斥主流文化,而對不良亞文化產生認同。二是法制教育效果不好。學校法制教育效果不好,學生法制觀念淡薄也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的價值觀與法律規范的要求不相適應,不能使法律規范的要求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需要和行為進而形成守法的行為習慣,達不到預防犯罪的效果。三是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滯后。目前,學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而青少年的青春期基本都是在學校度過的,青少年對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由于未獲得正確性知識和性教育,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指導,使得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書籍等,加上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往往會出現越軌行為。

3. 人際交往環境。差異交往理論認為,一個人參與系統的犯罪行為的幾率,大致上是由他與犯罪行為模式進行接觸的頻率和持續性決定的。同齡人的相互交往在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并惡性發展,與其同同齡群體的不良交往息息相關。團伙犯罪一直在青少年犯罪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不良交往往往是青少年走上團伙犯罪道路的起點。一些被家庭和學校排斥和拋棄的“不良青少年”,在不良文化的“感召”下,基于相同的感受聚集起來,使錯誤的社會意識、不良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得到強化,而且還可能形成地域性的不良群體或犯罪團伙。

(三)個體成因:個性的偏傾

個性是個體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傾向的比較穩定而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總和。個性的形成主要受社會生活條件、教育以及個體的社會實踐和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不成熟,身心發展矛盾的復雜性以及外界的影響,使青少年容易形成錯誤的思想意識、造成心理畸形發展,甚至形成頹廢、腐敗的思想觀念。

三、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認知特征

青少年常表現出認知能力低下、認知結構畸形、認知標準模糊的特點,缺乏應有的社會生活經驗。犯罪青少年當中的大多數人具有顛倒的、錯誤的是非標準和道德觀念;缺乏正確的法制觀念,甚至藐視法律,缺乏對法律的敬畏和恐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極低的認知水平和消極的生活體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與犯罪行為有因果關系的腐朽沒落的人生觀:封建主義的“哥們義氣”、剝削階級吃喝玩樂的“享樂主義”、“亡命稱霸”的英雄觀和“無政府主義”的自由觀是引發犯罪的錯誤認知內容。

(二)動機特征

動機產生于需要。青少年的犯罪動機特征主要有以下三點:(1)情境性,青少年本身具有喜愛模仿、好奇心強等特點,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再加上自身意志的薄弱,易形成犯罪動機;(2)情緒性,犯罪青少年的動機與其情感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犯罪動機的產生、變化和轉移易受情緒的影響;(3)隱蔽性,青少年對犯罪動機本身很模糊或者不清楚,開始是屬于未被意識到的動機,后來才發展成為意識到的動機。

四、青少年犯罪心理預防和矯治

(一)犯罪心理預防

犯罪心理預防是運用犯罪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誘發犯罪心理的相關因素,防止犯罪心理的形成與犯罪行為的發生。對于青少年犯罪心理預防的基本途徑有:

1. 依靠外界力量。犯罪行為是犯罪心理形成之后在一定犯罪情境中產生的,所以需要改善外界環境以排除和減少外在環境中的消極因素:(1)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學校作為傳授知識的重要場所,應當完善教育內容,注重素質教育,加強學校管理,切實關心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發展起著極大的影響,父母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文化修養,為子女樹立良好榜樣;作為大眾傳播媒介,可以迅速而廣泛地反映社會的風氣和文化,所以應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和控制,消除不利于青少年身心成長的各種不良資訊。(2)重視開展心理衛生工作。開展心理衛生工作,是維護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如果能有效地消除犯罪心理,或者防止犯罪心理的形成,就可以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

2. 依靠自身力量。個體心理包括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如果消極因素占據主導地位,就有可能演變為犯罪心理。因此,加強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引導他們積極地進行自我完善,增強自我控制能力:(1)提高自我認識的水平。自我認識水平的高低決定著自我意識完善的程度,因此,培養青少年的自我意識,首先應提高自我認識的水平,增強其自我認識的主動性。(2)促進自我意向的發展。自我意向,即自我對待意向,它表現在對自己的期待、要求與控制的水平以及對自我意向的內容方面。促進青少年自我意向的進一步發展,引導其形成比較遠大的抱負和理想,根據實現自我理想的需要,合理安排社會生活。(3)發展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現在自覺性上,要促使青少年形成合理的需要和遠大的理想以及對自己選定的奮斗目標堅持不懈的精神,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二)犯罪心理矯治

1. 社區矯正。社區矯正在美國最先適用,采用非監禁刑(社區矯正)為主的模式,基于民主自由的理念和塑造守法公民的目標,把非監禁刑作為改造罪犯的主要形式。對青少年實行社區矯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治,與成年人罪犯隔離改造避免了交叉感染,讓其充分的意識到自己罪過的同時還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調整心理狀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避免誤入歧途。

2. 再犯心理評估預測。再犯心理評估預測在香港得以廣泛適用,方便了法定機關作出多項以資料為依據的決定,有助于降低再犯風險和實現暴力行為的矯治目標,對暴力罪犯的更生工作至為重要。對青少年采用再犯心理評估預測的方法,可以及時地掌握其犯罪心理意向,在其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之前予以有效預防。

參考文獻

[1] 梅傳強.犯罪心理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2] 曾赟,孔一,張崇脈.犯罪原因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李玫瑾.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

篇9

一、青少年犯罪當中的不良心理

對于犯罪心理學來說,環境、心理和行為活動作為三大變量,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很明確地向眾人揭示-——客觀世界是心理活動產生的源泉,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青少年犯罪現象就是社會上消極因素在一些人不良消極心理因素中能動的反映,從整個社會著眼加以預防和控制尤為必要。但青少年個體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如反常的人際關系,過高的物質需求,畸形的需要結構,輕浮的生活態度,錯誤的思想意識,憤世嫉俗,偏執傾向,精神空虛,心理失衡,承挫能力低等又決定了他們對不良刺激內容的選擇和消化,如不及時矯正和消除,其直接惡果必然導致各種違法犯罪的發生。犯罪是不良心理的結果及外化,青少年犯罪不是偶然的,哪怕是激情型犯罪也不例外。青少年犯罪往往始于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像毒瘤隨時可能惡化、擴散,侵蝕著青少年稚嫩的心靈,損害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也為違法犯罪埋下了伏機。據中國法制網統計:青少年中存在心理適應不良者為數不少。在初中生中的比例為15%——30%。高中生中為20%—25%。大學生中則為25%—30%。文章版權歸文秘站網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青少年群體龐大,僅在校學生就有二億四千萬,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校學生犯罪增多的重要原因。對這些特殊群體加以診治,提供“心理醫療”良方,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是當務之急。

二、必須關注和矯正的不良心理中的幾種現象和危害

1、家庭結構殘缺導致的孤僻、脆弱、自卑或過強的自尊心理。青少年在結構不整或畸形的家庭中,生活心理壓力過重,對家庭易產生離心力,極易受壞人引誘而誤入岐途。如四川成都12歲女孩小麗因幼時被親生父母送人,養父母待她很好,她也很活潑可愛,而隨著養母的病逝,養父再娶后,小麗產生了強烈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總認為自己是多余的,開始不服管教,常離家出走,浪跡社會并交往了一些不良青年,盜竊犯罪,而她自己卻不以為然。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直線上升,伴隨而來的是單親家庭少年成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概率增大。20__年廣東省少管所的少年犯中單親家庭占三分之一,20__年10月浙江破獲的一個少年盜竊團伙,13人中有12個來自單親家庭。夫妻關系不和,離婚等殘缺家庭子女違法犯罪較多與其不良心理是分不開的。

2、爭強好勝心理。青少年在刑法上是指年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這一時期被犯罪心理學家稱為“危險年齡”段,其危險性源于他們的情感具有極端不穩定性和強烈好勝,容易偏激,沖動起來不計后果。這也是青少年中激情犯罪較多的原因。逞強好勝心強是頭腦簡單,分辯是非能力差,稍被唆使便容易上當,偏離正道,被壞人利用,其犯罪動機盲目、模糊,只為顯示自己,證明自己,不考慮后果如何。

3、心理極為脆弱、偏執,逆反心理重。家庭結構健全而教育方法不當,導致青少年存在不良心理極為普遍已越來越為家長們所注意。如溺愛使子女容易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自私自利,以我為中心,專橫霸道,缺乏責任感,社交協調能力差等心理,有百弊而無一利。有的來自父母的高壓,專制和棍棒,造成少年的自卑、逆反、壓抑、焦慮、過分孤僻和對他人充滿敵意,具有較強的攻擊性。這樣的青少年一旦犯罪,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犯罪類型。對子女不加管教自由放任,包庇縱容,使他們產生孤僻、冷漠、放蕩不羈、狂傲自負等不良心理,常常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不滿,易和他人發生爭執沖突,被壞人教唆就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有的常常是為一點小事和幾句話就吵、打,完全無視他人的生命和痛苦。如大學生鄭某只因室友睡覺打呼嚕引起口角就持刀殺死兩名同學。熊武因心煩就砍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可謂“心病猛于虎”。

4、嫉妒心理?!凹刀适侨酥鞌场保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嫉妒心理,但關鍵在于人們怎樣去控制自己的嫉妒心,不加控制的嫉妒心,如脫僵的野馬,勢必帶來嚴重危害。青少年中由于嫉妒而殺人和故意傷人的犯罪,也為數不少。某市林運二車隊的張會東(男,23歲),因開歌舞廳不景氣,看著別人生意紅火產生嫉妒,而實施犯罪,連續三次用炸藥爆炸了三家歌舞廳,當第四次伺機作案時被民警當場抓獲,問其作案動機時,回答說:“看到別人家的生意比我好,我就非常氣憤,就想去炸掉這家人。”由此可見嫉妒心危害之大。

5、報復心理和心理。青少年涉世不深,世界觀尚未定型,是人格形式和發展的最關鍵的階段,也是最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易表面化、直觀化。在當今多元思維并存,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下,更加不能正確看待社會腐敗等問題,易對司法平等原則產生懷疑,對社會不滿,甚至仇視心理,對法律、社會信任度降低。書本教育、教師的教導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反差,使青少年覺得無所適從。青少年中思想不穩定、抵制力較弱、意志力差的人,可能成為違法犯罪的后備軍,有的明明知道法律是威嚴的,而故意去犯罪。

6、從眾心理。在群體壓力大,個人心理承受力小時,采取從眾行為而獲得安全感,是人的一種自然向往和能動適應群體生活的社會屬性——聚群性,也是人的一種社會性需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青少年糾合性犯罪的特點從眾心理就是基于青少年同齡群體內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如楚雄州1997—1998年所查獲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單獨作案的1257人中占429%,兩人以上共同作案的1675人占總數的571%,三人以上團伙犯罪的731人,占青少年犯罪總數的249%。青少年結伙犯罪影響大,連續作案多,危害廣,成員的共同心理是:要偷大家一起偷,要打大家一起打,你吸我也吸。從眾心理還加劇了團伙犯罪,某某市公安局破獲的以劉發輝(男,16歲),王超(男,15歲),李育武(男,17歲)三人為首的16名青少年組成的搶劫犯罪團伙就是在這種心理作用下,由起初的6人發展起來的。

上述六種表現是易引發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心理的,各種不良心理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多樣,既有家庭的,又有學校的,有社會環境的,還有個體主觀原因的。

三、對青少年不良心理的矯正措施

青少年犯罪是諸多方面的因素交織作用的綜合癥,也反映出矯正青少年不良心理的復雜性、艱難性、長遠性,是一個系統的動態的過程。應采取綜合治理的原則,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堅決狠抓落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學習宣傳教育,明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這一目標,堅持不懈地開展掃黃打非斗爭,發揮政法機關的主力軍作用,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各部門通力配合聯合行動,對學校周邊的各種娛樂場所,按有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徹底清理,歌舞廳、電子游藝室等公共場所,對青少年設立,加大消除視聽污染力度,減少污染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實行綜合治理,齊抓共管,克服單打一,背靠背,形成多維立體的預控網絡。

2、堅持強化家庭教育,營造良好氣氛。家庭是傳播和學習科學文化,傳統社會道德規范的重要場所和課堂。家長的素質如何,教育方法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對此,家長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學習和掌握基礎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以民主、平等、寬容取代專橫,權威、獨斷、惟命是從,承擔起為人父母的教養責任,和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煩惱,化解他們的憂慮,努力縮小代溝,以文明的談吐舉止,樂觀的態度,高尚的情操,進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3、持續注重收集信息,及時矯正不良心理。心理作為內在活動,往往通過言談舉止表現出來,以此為信號,家庭、小區片警、學校之間應常溝通,在信息上相互交換,杜絕家長管不了,學校管不著,社會沒法管的現象,及時了解掌握青少年個體的心理動向。一旦發現有不良心理的苗頭和癥候,及時教育挽救。決不能對已表現出來的不良心理癥狀掉以輕心,如學習不感興趣、成績下降、紀律松懈、厭惡學校生活、經常與行為不軌者交往、愛說假話、大話、空話、貪玩無度、無所事事、經常成群結伙逛商店、過分追求吃喝玩樂、迷戀黃色讀物、聚眾結伙、離家出走、賭博、打架斗毆、調戲婦女等。家長、教師和成年人都應有所警覺,因勢利導,及早矯正,把不良心理遏制在萌芽初期。

篇10

關鍵詞:犯罪心理學;案例式教學;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1-0197-02

案例式教學法(c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采用以問題為基礎,并借助這一原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更能夠對各種類型的實際犯罪案例進行思考、分析、討論、交流,最后分組進行匯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案例式教學的前提條件及意義

1.前提條件。案例式教學中,有針對性的經典案例將會大大提升教學質量。在選取案例時,根據不同犯罪類型挑選典型案例,引導運用所學知識從多角度多方位認識案例和分析案例,引出所要v授的知識點,使教學更加形象生動。

2.意義。應用案例式教學,課堂氣氛熱烈,對分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主動探究與討論,不但增強了主動性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及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法醫專業學生會覺得犯罪心理學知識晦澀難懂而且枯燥,而案例式教學可以展示給學生們生動形象的實際案例,通過對犯罪現場的仔細勘察,分析現場遺留的物質痕跡及傷者或者尸體的傷情分析犯罪嫌疑人遺留的心理痕跡并進行犯罪心理畫像,為最終破案提供線索及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往往很有興趣,為以后的工作做到很好的鋪墊。

二、案例式教學的實施

實施案例式教學比較適合小班教學,如果人數較多會影響教學效果,實施案例式教學時,應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案例的分析中來,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

在進行案例式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把案例以三種主要形式進行運用:

(一)講授型案例

1.講授型案例的適用條件。顧名思義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討論為輔,這種案例適用于理論知識點較為固定單一的章節,也就是犯罪心理學的基礎理論部分。這對我們準備的案例要求并不高,僅僅是有簡單案情描述的案例就可以。

2.講授型案例的使用方式。教師選用合適案例,并配以圖片,自然引出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及難點。在講授犯罪心理的形成與發展這一章節涉及到很多普通心理學理論,提到刺激-反應論中經典的條件反射論時如何讓同學們能把它與犯罪心理學聯系起來并容易理解,我們可以引用一個青少年犯罪的簡單案例,與經典條件反射理論聯系起來,吃食物時開燈或打鈴(多次)單獨開燈或打鈴引起唾液分泌反應,這說明,經過強化作用,燈光或鈴聲的刺激與唾液分泌的反應之間建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聯系,下面利用一個青少年實施的案例,在少年犯張某性成熟背景上(無條件反射),加上畫等不良刺激經多次強化行為(反應、條件反射),這就把青少年案件的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形成很清楚明白的跟同學們講授出來了。

3.講授型案例的作用。教師就把基礎理論知識穿插到了實際案例中,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把晦澀的基礎知識用常見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授出來,利于掌握。

(二)討論型案例

1.討論型案例的適用條件。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從旁進行引導與最終的點評和歸納,這種案例適用于綜合性的犯罪案件分析的章節,也就是犯罪心理學的各論部分部分。準備的案例必須全面,有詳細的案情資料,現場照片或者視頻資料等。

2.討論型案例的使用方式。案例式教學最關鍵的環節在于學生分組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不但可以檢驗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1]。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要準備好案例,以免出現課堂失控及混亂??商崆耙恢馨岩粋€真實的關于青少年犯罪案例相關的案情資料、走訪調查記錄、現場勘查照片、尸表檢驗照片、尸體解剖照片等資料提供給學生進行反復觀看并分組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點評,總結當前青少年犯罪呈現低齡化、暴力性、團伙性、情境性等特點,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青少年犯罪會呈現出如此突出的特點?從心理學角度該如何來解答這個問題[2]。

2.討論型案例的作用。真實案例分析,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貼近實戰,既鍛煉學生分析能力及表達能力,也是很好的檢驗學生的教學方式,可以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

(三)模擬型案例

1.模擬型案例的適用條件。這類案件主要以學生分角色模擬并還原犯罪現場,教師作為觀察者,以及最終的點評者。適用于綜合性的案件分析及最終的考核,可以與其他科目綜合,設置情境。準備案例不但要案情背景資料、現場照片、人員、環境等要素要齊全,還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綜合運用能力較好。

2.模擬型案例的適用方式。這類案例實施相較于前兩種,稍微有些難度。比如講到情緒性犯罪時,我們首先設置一個入室盜竊被主人發現的情境,然后讓同學進行情模擬,按照情境設定,情境一:主人發現后大聲呼救并報警。情景二:主人害怕,任由盜竊者實施犯罪行為。情境三:主人大膽與盜竊者發生搏斗。由學生在不同的情境條件下進行發揮,觀察不同情境下,不同犯罪分子的反應,最終產生不同的結果,再由盜竊者扮演人員講述心理過程,兩種心理分析相互印證。最終由教師進行一一點評。

3.模擬型案例的作用。模擬情境教學法,創造了學生之間的互動,特別是通過不同的同學演繹,得到不同結論,學生可體會到犯罪分子的心理,有些案例只在特定情境下才會激發,通過模擬不同情境訓練,使同學們對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而教師也可以通過模擬型案例,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進行考察。

三、完善案例式教W在犯罪心理學教學中應用的途徑

雖然這種教學方法非常適合犯罪心理學教學,但仍需完善和改進。尤其一些典型案例甚至是照片,收集過程中公檢法的顧慮,會導致收集到的案例質量參差不齊。其次理論課應用的教材是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的《犯罪心理學》,針對的并不是法醫學的本科生,針對性不夠。需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案例式教學法效果的評價主要是傳統的期末考試,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3],需嘗試進行調查問卷、教學反饋及用人單位的滿意度調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林杰,趙寧雨,陳彬科.以案例式教學提升教學質量[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1):68-69.

[2]段水蓮.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犯罪心理學課程改革初探[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146-147.

[3]韓旭,史金娜,孫宇輝,等.婦產科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2):387-388.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riminal Psychology

YANG Rui,HAN Xiao-hua,LI Li,NIE Sheng-jie,GAN Jian-jun*

(Forensic Medicine Institution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