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建設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4-01-30 17:44: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交通運輸建設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交通運輸建設的意義

篇1

1、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聯系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環節的紐帶,交通運輸線路建設是溝通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地區之間,以及國家之間進行社會、經濟、文化等聯系的重要橋梁。

2、交通運輸線路建設是實現農業社會勞動地域分工和生產區域化、專業化、商品化的基礎,是現代化工業進行生產布局和發展的制約因素,是工農業生產全過程順利進行和最終實現消費的可靠保證,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交通運輸單位 會計內部控制制度 意義 完善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交通運輸單位無論是財務管理的內容,資金來源的渠道,還有會計核算的方式等方面都會發生深層次的變化,這樣,原來的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上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已經無法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不但難以滿足進行內部控制的需要,而且還會阻礙交通運輸單位會計業務的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大力加強交通運輸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對于提高交通運輸單位財務管理水平,保護國家財產安全,避免發生、等現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交通運輸單位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

(一)對交通運輸單位適應社會制度變革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全球一體化的不斷推進,使得我國的社會體制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為適應社會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我國正在進行財政體制改革與事業單位改革,而財政體制改革與事業單位改革,必將使交通事業單位進行會計核算的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國外先進的會計思想、會計制度也不斷地進入我國,推動著我國的會計思想、會計制度的不斷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交通運輸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已經無法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只有這樣,交通運輸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滿足時展的需要,適應社會制度的變革。

(二)對適應我國會計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我國預算體制改革已經全面開展,但是,我國的經濟體制尚沒有完成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華麗轉身,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會計制度也尚未完全退出,這就為交通運輸單位改革制造了障礙,為全新的會計制度建設制造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努力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不斷促進預算會計體制向著政府會計體制逐漸轉變,促進交通運輸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三)對規范和統一交通運輸單位會計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交通運輸單位具有自身的特點,并且不同地區的交通運輸單位其特點也不盡相同,這樣就導致在會計制度不明朗,標準不統一,不相協調的現象,這樣就導致了會計管理上的各自為政,甚至出現了某些不法分子渾水摸魚,現象,嚴重危害了國家財產安全。而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大力加強交通運輸單位的財務管理,可以不斷規范規范和統一交通運輸單位會計制度,加強交通運輸單位財務管理,避免危害國家財產安全。

二、努力完善交通運輸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

(一)建立健全交通運輸單位財會管理體制

財政管理部門首先要對交通運輸單位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分析交通運輸單位的實際發展狀況以及對于預算管理的要求,不斷完善和發展建立在公共財政框架基礎之上的財會管理制度。同時,財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交通運輸單位財會管理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全程監督,確保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能夠完全按照程序進行,爭取做到事前進行論證,事中加強控制,事后過問效果。為了更好地完成財會管理機制建設,交通運輸單位領導必須努力轉變思想,盡最大能力協助管理人員完成本單位的財會管理工作,認真落實交通運輸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二)大力加強交通運輸單位會計工作的規范化建設

大力加強會計工作的規范化建設,首先必須明確會計工作的責任和范圍,并且確保會計工作能夠獨立進行,避免人為干擾對會計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對于干擾或者影響會計工作的科室或者個人要嚴格按照法律或者規章制度進行嚴肅處理;同時,通過明確會計工作的責任和范圍,可以有效規范會計管理人員的行為,避免發生因為職責不清而導致的違法亂紀現象。其次,要明確會計處理程序,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規范交通運輸單位內部各部門、各科室的責任和范圍,確保各部門、各科室依照規定享有自己的權利,避免發生各部門、各科室管理人員利用自己手中的職權,超越規范行使職權的現象。第三,要努力完善崗位互相制約制度,避免個別部門獨占權利,超越規范現象的發生。

(三)交通運輸單位必須認真執行預算編制制度

認真執行預算編制制度,首先必須嚴格執行預算編制制度,在確保綜合財政預算能夠完全實現的基礎上,倡導實施精細化預算,并將精細化預算管理理念滲透到整個預算編制之中。例如,編制支出預算過程中,編制人員要在上級主管部門設置預算控制數的基礎上,認真分析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各部門、各科室的實際工作任務,并針對工作任務分配其支出額度,并明確其支出額度的公開透明。其次,還要嚴格進行預算執行的控制,在預算編制的基礎上,嚴格控制支付環節,避免出現隨意提高預算支出,隨意擴大預算支出范圍的事情發生。再次,要大力加強預算執行的制度建設,通過嚴格的制度以及制度的落實確保整個預算編制的順利執行。

(四)交通運輸單位必須認真執行內部審計制度

要想保證交通運輸單位會計控制制度順利執行,必須認真執行內部審計制度。通過內部審計嚴格審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嚴格審核會計賬目,并對交通運輸單位的所有經濟活動進行稽查與評價,及時發現并糾正存在的問題,避免發生違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行為。

參考文獻:

[1]陳領章.論如何加強企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J].交通財會,2006

篇3

關鍵詞:交通運輸;管理;措施;完善

前言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事業中起著紐帶的作用,目前我國交通運輸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網絡構架,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人們對交通運輸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緊缺以及建設成本的不斷增加,傳統的以大規模建設道路、橋梁等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合我國的國情,當下交通運輸行業正在朝著提高交通運輸管理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得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研究如何加強交通運輸管理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1 當前我國交通運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公路運輸具有機動性強、靈活性好、中途停靠時間短、直達性好等優點,因此成為當前最為常用的交通運輸方式,然而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交通運輸管理工作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下。

1.1 交通運輸生產力水平較低

當前在我國以營利為目的的客運和貨運車輛數量不足以滿足運輸的要求,同時大型客運和大噸位貨運車輛數量較少,一旦遇到有較大運載要求的情況就可能出現兩種不利情況,一是可能出現超載現象,二是滿足不了客戶的運力要求。較低的生產力水平已經嚴重影響交通運輸行業向前發展。

1.2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公路交通運輸效率高低除了與運輸工具有關之外,還與客運、貨運的站場等的基礎設施的配置情況有關。當前在我國由于長期以來對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夠重視,導致在很多地區的站場設施較為陳舊、落后,不足以滿通運輸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在一些距離大中城市較遠的地區,設施短缺的情況極為常見,這些對交通運輸工作效率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1.3 規劃全局性和整體性缺失

在交通運輸行業發展過程中,由于決策層在規劃上缺乏一定的全局性和整體性意識,因此使得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在整體上不能相互補充,不能相互協調發展,因此降低了整體的工作效率。另外,在投資的角度上來說,依靠公共投資還將在很長的時間內占據主導地位,多元化的投資渠道開發較為滯后,使得行業發展動力不足。

2 加強交通運輸管理的相關措施

2.1 提倡管理創新

傳統的管理觀念和方法不利于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當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倡思想和方法上的創新。首先,建立公平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淘汰或整合不適應市場發展的企業,同時通過科學的管理減少資源的浪費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以促進交通運輸市場健康快速的發展。其次,將交通運輸管理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有機結合起來,使現代化的科技手段為交通運輸管理服務,不斷完善管理方法,從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實際工作中,現代化信息技術可為交通運輸的組織協調以及調節客運、貨運車輛的實載率等,使交通運輸的服務質量大幅提高。

2.2 重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

要充分重視各樣基礎設施在交通運輸中的作用,根據交通網絡的分布情況,對客運、貨運站場進行合理布局,統籌兼顧,加快對遠離城市的邊遠地區進行客貨運站場的建設,使之形成一個科學、高效的交通網絡,同時要加快站場內部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工作,將落后的設施及時淘汰,用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設施取而代之,從而為交通運輸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根據對運載數據的統計結果,對于一些對客貨運需求較高的應當適當增加大容量、大噸位車輛的數量,防止超載和運力不足的現象。

2.3 建立健全協同的交通運輸管理機制

建立具有協同功能的交通運輸管理機制是為適應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影響,充分利用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從而滿通運輸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在交通運輸管理中,協同具有兩個方面的涵義:其一是交通運輸系統內部各子系統的協同,由于各子系統相互配合組成了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統,因此只有各子系統之間可以相互協調、配合,圍繞統一目標運行時才會產生協同效應,從而發揮出系統的整體優勢,使系統處于有序的工作狀態中。其二是交通運輸系統與資源、政策、市場等各種外在因素之間的協調發展,這些外在因素如果與系統不協調就會使系統孤立起來,沒有外在的支撐,因此不利于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只有內外部因素相互協調,才能使交通運輸管理工作效率不斷提高。

2.4 強化交通運輸監督管理

加強交通運輸管理離不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實際工作中應當建立交通運輸安全監管網絡體系,建立專職安全監督管理隊伍以及健全安全責任制度等,為達到這樣的目的,首先應當努力提高安全監督管理人員的思想覺悟和業務水平,使之能夠勝任并履行好應有的職責;其次,對于運輸車輛要貫徹安全檢查制度,對于經技術檢測不合格的車輛嚴禁運輸,同時對旅客的托運和隨身行李要嚴格例行安檢制度,嚴格杜絕易燃易爆、危險品上車,對于危險品運輸要求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企業承攬業務,并在危險品運輸車輛上安裝行車記錄儀等設備,對于違法違規載客運貨等經營行為要加大查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最后,強化交通運輸監管還應當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建立高效靈敏、可靠性強、反應迅速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對路況或車輛等大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可掌握第一手動態資料,對于提高交通運輸安全監督管理水平作用重大。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交通運輸管理對于提高交通運輸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發生率、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交通運輸管理雖然已經處在改革的過程中,然而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為加強交通運輸管理就必須從思路、制度、方法等多個方面入手,不斷探索,開拓創新,打造現代化的交通運輸管理系統,從而提高交通運輸行業服務水平,為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宏偉.加強交通運輸管理的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0):45.

篇4

一、信息化工作思路、重點和措施

(一)工作思路

__年,市交通運輸局的信息化工作將根據市“十二五”發展規劃總體要求,緊密圍繞市交通運輸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這一主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完善行業監管、提高行政效能,服務百姓需要,堅持“整合、應用、服務、效益”的發展理念,建立政企互動、聯合推進、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建設模式,以政務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共享為先導,以行業監管業務應用系統建設[!]為重點,提高公共信息服務能力,增強交通行業管理的科學性和協調性,發揮交通運輸信息化在帶動交通產業升級、構建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牽動作用,促進交通運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重點

1.做好__公路運輸樞紐組織管理中心信息系統(二期)、市公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一期、市智能交通出行數據建模、公交電子站牌信息后臺信息系統等項目規劃設計及建設工作。

2.加強交通運輸科研力度,加快智能交通技術的推廣應用。

3.完善市交通運輸局網絡系統,采用安全經濟的方案來實現系統網絡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進一步加快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建立有效的網絡管理機制,全面解決流量監控、行為管理、病毒防控等方面的網絡管理難題。

4.做好信息安全建設,進一步健全市交通運輸局信息安全的組織、資金、人員、制度、等級保護、技術、應急等保障體系。

5.加大南寧市交通運輸局政務信息網站的建設力度,重點突出宣傳政策、法規、行業、政務公開等信息,進一步充實網站服務職能的實質性內容,同時加強信息的收集、加工、交換、反饋和管理,進一步完善信息工作網絡,形成上下貫通、密切協作的工作體系,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加快信息流轉。

6.積極爭取并籌措資金,更換老化報廢的相關設施并添置相應的先進設備,對原有的網絡結構和交通運輸綜合業務信息系統平臺進行全面調整、優化、改造及升級,努力提升南寧市交通運輸局的網絡平臺運行效率與安全管理水平。

7.努力推進信息化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以計算機專業人才為骨干、以復合型人才為基礎的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

8.繼續加大對運輸企業的技術指導,積極推動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化的建設步伐。

(三)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協調和統籌規劃。

2.大力推進交通運輸信息資源共享。

3.加強管理,整體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

4.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

5.積極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的市場化運作。

二、計劃建設的信息化項目

(一)市智能交通出行數據建模

1.項目建設目標。根據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深入整合、挖掘,對南寧市交通出行調查數據與GIS地理信息數據進行建模、分析,構建決策原始數據庫、開發“南寧市城市公交管理與規劃決策支持系統”。

2.項目建設必要性和意義。項目的建設能有效提高行政機關對行業數據的收集、整合、挖掘、分析的深度及應用面,為行政機關提供的輔助決策工具為市城市總體規劃、片區控制性詳細路網規劃、客貨運通道規劃、道路系統規劃、__市城市干道與橋梁等大型市政設施建設交通需求分析、大型基礎建設設施交通管理、交通組織、交通影響評價、城市規劃道路網方案、用地開發強度方案比選的交通模型等政府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3.項目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

(1)項目規模:項目總投資160萬元;資金來源:財政資金投資。

(2)主要建設內容:

①編制“市交通出行調查數據建模”與“市城市公交管理與規劃決策支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報告,構建數據建模實驗局。

②對市交通出行調查數據與GIS地理信息數據進行建模、分析,構建決策原始數據庫。

③開發“市城市公交管理與規劃決策支持系統”

(二)市客運站聯網售票和客運站場內外視頻監控系統集成項目一期

1.項目建設目標。統籌客運企業的票務數據資源,整合五個站點的售票廳、候車廳、發車庫、停車庫、正門廣場、進出站口等位置攝像頭的視頻資源,實現__公路運輸樞紐組織管理中心信息系統指揮控制中心平臺能接入與展示五個客運站站場的監控視頻信息、客運站聯網售票票務信息及客流數據。

2.項目建設必要性和意義。本項目能有效整合各公路客運企業的票務數 據,可實現全市范圍內的公路客運站聯網售票、多站點配客等,便于政府主管部門實時掌握我市范圍內的公路客運業務營運狀況,提高綜合交通的協同運行效率和均等化公共服務水平。

3.項目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

(1)項目規模:項目總投資__萬元;資金來源:財政資金投資。

(2)主要建設內容:①建立交通運輸局、運管處客運聯網售票行業監管信息數據庫;②研究制定市汽車客運聯網售票行業監管數據接口標準;③開發部署市汽車客運聯網售票行業監管接口。

(三)候車亭公交電子站牌信息后臺信息系統

1.項目建設目標。對100座候車亭公交電子站牌終端進行系統集成,并建設候車亭公交電子站牌信息系統,實現候車亭公交電子站牌信息的日常監管、政務信息及市民手機查詢公交信息服務等功能,確保監控點能實時通過無線或有線方式來監管與各項信息,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2.項目意義和必要性。本系統是__年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100座候車亭和增加公交站點候車凳的配套項目,能有效提升南寧窗口服務形象。

3.項目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

(1)項目規模:項目總投資__萬元;資金來源:財政資金投資。

(2)主要建設內容:①建設候車亭公交電子站牌信息系統;②建設市民手機查詢公交信息服務平臺;③對100座候車亭公交電子站牌終端進行系統集成;實現候車亭公交電子站牌信息的日常監管、政務信息及市民手機查詢公交信息服務等功能。

(四)市交通地理信息標準化研究與制定

1.項目建設目標。為研究現代城市交通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為交通規劃、設計、管理、運營、維修、出行服務及應急反應提供技術支持,為交通地理信息標準化研究提供理論數據。

2.項目的的意義和必要性。本項目能有效避免資源的浪費,實現各系統之間的信息實現互通和共享,為__的交通規劃、設計、管理、運營、維修和應急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執行本項目,預期四項廣西地方標準,填補了區內空白。

3.項目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

(1)項目規模:項目總投資85萬元;資金來源:財政資金投資。

(2)主要建設內容:①研究與制定《__地理信息分類與代碼》;②研究與制定《__交通地理信息屬性數據結構》;③研究與制定《__交通地理信息數據分層級命名規則》;④研究與制定《__交通地理信息數據組織及數據庫命名規則》;⑤建設“廣西交通地理信息數據庫”。

(五)“__公路運輸樞紐組織管理中心信息系統二期工程”項目

1.項目建設目標。實現市公路、水路及城市公共交通等各運輸方式間的協調發展,提高交通樞紐的運輸效率,促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展,有效地發揮南寧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組織管理中心的整體運營效應。

2.項目的意義和必要性。本項目能有效促市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化的發展,合理配置資源,提高運輸效率,提升市交通運輸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推動市綜合運輸體系的建設。

3.項目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

(1)項目規模:項目總投資__萬元;資金來源:財政資金投資。

篇5

摘要:“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現今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國家發展的重點。道路交通運輸是我國除鐵路運輸外陸上交通中一項極為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其是我國構建陸上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補充。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道路交通運輸體系日趨完善。道路交通運輸的良好發展離不開良好的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本文在分析現行的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現狀的基礎上對如何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進行了分析闡述。

關鍵詞: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現狀;改進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各地之間的人員和物資交流日趨緊密,道路交通運輸作為一種重要的陸上交通形式,其水平的高低對于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是促進道路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一環,近些年來,我國的道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各地針對道路交通運輸的運輸服務項目的種類及多樣化程度不斷增加。道路交通運輸業也從原先的野蠻式增長向著規范化和集約化的方向發展,為道路交通運輸業規模的擴大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為更好地促進道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應當積極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從提升道路交通運輸的規模和服務質量等多方面入手,促進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的健康穩定的發展。

1.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我國的道路交通運輸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隨著我國道路交通體系的不斷完善,使得道路交通運輸的觸角逐漸延伸到了我國各個城市,從而構建起了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道路交通運輸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道路交通運輸網絡仍存在著諸多的缺陷,如道路交通運輸網絡結構不合理、布局不完善等,這些因素的存在極大地影響著道路交通運輸業的進一步發展。近些年來,我國加大了對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并通過構建高速交通運輸網絡以便使得各地之間的道路交通運輸更為方便、快捷。隨著道路建設的逐步完善,道路交通運輸業也應當緊抓這一有利形勢,積極推進道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通過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提升道路交通運輸的結構和管理水平,確保道路運輸的質量及安全性,以確保道路交通運輸健康、穩定的發展。

2.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對于促進經濟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1)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對于制定道路運輸產業發展政策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道路交通運輸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對于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的分析。只有在做好各種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才能針對性的予以解決。現階段我國的道路交通運輸產業的發展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與道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所制定的政策相關,其中政策的好壞對于道路交通運輸產業發展有著巨大的導向作用。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合理化,是道路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是道路交通運輸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為做好道路交通運輸政策制定的合理化必須要要對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現狀進行正確的評定。通過對道路交通運輸經濟進行正確的評定可以對現階段所實行的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政策中的不足進行有效的分析及解決,并可以對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數據參考,此外,通過對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狀況進行分析能夠為調節市場運力及運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便于資源優化配置。

在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對道路交通運輸行業的基礎性加以了解,并應積極加強對于道路交通運輸市場規模化管理的能力,通過加強對于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為市場提供一個有序、有效的管理機制,為道路交通運輸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還能積極促進道路運輸單位的經營管理模式。道路交通運輸市場管理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這一市場中,道路運輸單位是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主體,其經營管理的模式對其規模化、集約化以及網絡化管理的實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對道路交通運輸單位的經營方式進行動態的分析能夠為經營單位的管理方式提供有效的幫助,從而進一步促進道路交通運輸產業發展。此外,在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如何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優化改革一直是管理者所關注的重點。在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與道路交通運輸市場之間的關系,通過積極調整和優化道路交通運輸市場結構作為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結構調整和優化以實現道路交通運輸市場規模的擴大,從而提升道路交通運輸經濟效益。

3.提升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舉措分析

在加強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強對于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通過不斷地調整和完善用以構建起良好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絡。在實現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時,要構建更為完善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絡,并推進道路交通運輸服務的擴展,積極推進道路交通運輸組織經濟管理的優化,而這一切所實現的基礎則是要做好相應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隨著國家戰略的推進,我國的道路交通運輸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是從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管理方面來說,還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在骨干網絡的建設上,應當更加重視對于國道主干線的建設,構建起以主干國道和高速公路為基礎的縱貫東西、南北的運輸大動脈,完成對于道路交通運輸主干網的建設。在積極推進主干網絡建設的同時也需要做好支線網絡的改造,通過積極推進干線公路、支線公路的建設速度,提升道路交通運輸的整體服務水平。在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積極引入和應用高新技術。通過對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理論模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現代化的運輸技術對于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過程中積極引入高新技術的應用從而為道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保障。以計算機技術為例,將其應用于道路交通運輸中,將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將能極大地促進道路交通運輸的升級。

在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道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及相關企業為提升其對于道路交通運輸管理的水平需要通過使用計算機、電子數據交換以及GPS等的技術做好對于道路交通運輸的管理強化,通過構建自動購票和異地結算業務,提升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水平。在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在充分考慮旅客出行便捷、舒適和安全性的同時合理地對道路交通運輸車輛的運行班次進行安排,從而有效地提升相應的運輸效率,積極提升道路交通運輸產業的經濟效益。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關鍵是要做好相應的宏觀調控,在做好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結構優化的方式來提升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效率。結語道路交通運輸是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人員和物資之間的交通運輸的需求更為迫切。為實現道路交通運輸的發展需要做好對于道路交通運輸的經濟管理,通過不斷研究和改進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方式,優化道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結構,為道路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提供強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閆子華.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交通運輸經濟管理[J].時代金融旬刊,2014(6X):19-19.

篇6

關鍵詞:交通運輸業;經濟;影響分析

一、從產業拉動角度考察交通運輸業的經濟貢獻

提高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來源于對不同部門之間的資源進行科學配置,而資源分配主要依靠交通運輸來實現,因此分析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之間的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對區域經濟布局及產業結構的影響

區域經濟是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構,它是一種動態變化且層次豐富的框架體系。除了一個區域的地理條件和政策因素會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外,當地的運輸條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某區域的運輸網絡、交通樞紐站布局、客流量、貨運量等都會對該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帶來直接的作用。交通運輸已然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工業生產中,生產地越接近原料和能源供應地,則產品的成本就越低,所以這一類工業產品對于運輸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人們生產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石油、煤炭、糧食等物資的運輸主要依靠鐵路進行運輸,因此大多數工業部門都會將生產地設置在靠近火車站附近,從而來獲得良好的運輸條件。

交通運輸的健康發展除了能為區域經濟布局帶來推動作用外,更能夠對當前產業結構轉變有積極的調整作用。當交通運輸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必然會在地理位置相對較好地點產生相應的交通樞紐系統,當樞紐站的運輸量超過其自身運輸能力時,就需要該地周邊的產業結構為此作出調整,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交通運輸樞紐往往會發展成該地區的經濟增長中心,并且使得該地產業結構趨于規模化和集中化。產業集聚形成一定的規模后,將會引入大量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勞力。圍繞這些產業衍生出的產業鏈也會沿著上下游不斷發展,擴散成產業群。這種在交通作用影響下,隨著資本要素的集中,產業規模從點發展到線,再從線擴展到面,最終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區域經濟。這種模式在我國很多沿海城市很常見,它最終將會促進城市化進程,帶來產業結構的合理轉變,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二)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產業關聯作用

交通運輸業自古以來就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首先,交通運輸業本身就能夠創造出巨大的價值,它能夠有效減少生產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其次,交通運輸業能夠為其他產業的高效運作提供重要支撐。因此,交通運輸業為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的拉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對于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社會生產的分工將會越來越精細化,各個部門之間的依賴程度也會越來越緊密,這就需要高度發達的交通運輸業進行支撐。從交通運輸與其他產業的關聯來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從其與下游產業的關系來看,交通運輸主要為其他部門進行物資運輸和為民眾提供客旅服務;從其與上游產業,能夠消費重工業產生的生產資料以及催生先進的運輸技術。

二、從需求角度考察交通運輸業的經濟貢獻

(一)投資角度

“十一五”以來,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促進國內消費需求,保證經濟穩定增長,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其中,國家對于基礎交通運輸的投入占到了整個國民基礎設施建設的很大比例。因而,從投資角度來研究交通運輸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對于我國的投資規劃、產業布局等有著重要的意義。交通運輸投資主要用于道橋、隧道等的勘探建設,其首先會直接帶來社會經濟的增長,促進就業,拉動國內需求。其次,交通運輸的便捷性所帶來的經濟效應將會遠遠大于前者,其間接作用將會帶動沿線的產業發展,形成高效的物流體系,從而加快中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二)消費角度

我國交通運輸的發展既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得益于國民經濟。“要想富,先修路”的概念自古以來,就深入社會的各個層面。可以看到,任何地區在任何時期發展得繁榮與否都與該地區的交通條件密切相關。從上述的第一個關系來看,發達的經濟環境必然會催生出完善的交通系統,且為民眾的生活出行提供便利的條件,是關系到民生條件改善的重要舉措,也是任何一國政府工作的重點。從第二個關系來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能夠大大促進社會的消費能力提高,促進上下游產業之間消費規模的擴大,也為城鄉居民帶來更多的消費需求。因此,建立一個完備的交通運輸體系需要國家在經濟發展初期投入相當規模的資金、技術和管理人員、規范的制度等,在交通運輸體系形成規模后,需要投入后續的資金確保交通運輸系統的高效運行。綜上所述,交通系統能帶來消費水平的提高,但本身也需要投入資金來確保運行。

(三)凈流出角度

交通運輸業是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力量,這不僅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也是需要不斷完善的追求目標。交通運輸的保障作用主要反映為兩點:第一、交通運輸業具有帶動作用,交通運輸的良性發展能夠大大促進周邊產業的進步。在交通運輸業的成熟過程中,同樣需要其他行業,如建筑業、鋼鐵行業、服務行業等。在投資交通運輸行業的過程中,資金也會大量流入到上述行業中,為上述行業帶來發展的空間,這同樣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對于消費品的流通有著極為關鍵的意義。對于國內的商貿型企業來說,交通運輸業是其發展的血脈所在。這是因為交通運輸業的成熟與否直接關系到商貿企業的成本高低。

三、從技術進步角度考察交通運輸業的經濟貢獻

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也同樣息息相關,這是由于技術創新往往對于產業有著跨域式推動的作用。而隨著交通運輸要求的提高,交通運輸業也會對技術創新提出新的要求,從而促進技術的進步。這種相互作用于關系主要表現為:

(一)技術進步可以提高交通運輸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

交通運輸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進的技術裝備水平能夠加大交通運輸的能力,提高運輸的效率,從而從整體上提高社會的生產率水平。

(二)技術進步可以提高交通運輸業的組織、管理、決策水平

網絡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開始成為交通運輸的管理、組織水平提高的重要工具,令交通運輸業能夠應對更復雜的交通需求,及時獲取、處理各種突發的交通狀況,從而形成更為良好的運輸環境。

(三)技術進步可以優化交通運輸業內部組成結構

技術水平的突破必然會給生產部門帶來更高效率的生產能力。同樣,交通運輸業的技術進步會大大提高各個生產部門的生產率,隨后隨著成本的降低,各個生產部門也會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從而完善交通運輸業內部的組成結構,為交通運輸業塑造出更合理,更可持續的內部結構組成模式。

(四)技術進步可以節約能源,降低消耗實現交通運輸業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大量投資的發展模式對于交通運輸業來說是不可持續發展的,這是因為這種發展模式往往伴隨著資源浪費。然而,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資源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通過改善交通運輸業的技術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運輸成本,節約資源,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作者單位:長春市地方道路運輸管理局運管處)

參考文獻

[1]童瑋,許峰.推進交通投融資平臺改革轉型[J].宏觀經濟管理.2012(06)

[2]王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SWOT分析[J].現代商業.2012(06)

[3]劉徐方.現代服務業對第三產業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2(02)

[4]金益秀.試論交通運輸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企業導報.2011(08)

篇7

關鍵詞:軌道交通;交通運輸;組織管理

中圖分類號:U23 文獻標識碼:A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由于城市交通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導致路況復雜、擁擠堵塞,帶來出行時間被迫延長、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的頻繁發生的惡果,對城市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這樣的形勢下,發展軌道交通運輸則成為重中之重,不同城市的建筑構造及道路特征決定了其軌道交通具有不同的發展趨勢。

一、城市軌道交通的概況分析

作為一種運量大、速度快、時間精準、節能環保等優點集于一身的交通運輸方式,城市軌道交通已經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城市使用。由于軌道交通同時具備無污染、低能耗等特點,發展軌道交通對于城市自身實現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常規意義而言的軌道交通包括輕軌、地鐵、有軌電車等等,其中輕軌與地鐵因為更加合理化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積極誘導用地規劃、解決中長距離運輸難題而廣受歡迎。

從第一個標志著軌道交通發展開始的地鐵在倫敦建成,距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它至今仍擔負著承載一半以上的客流量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我國的軌道交通也已經實現從無到有的現狀,并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目前,我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深圳等,多為國內一線城市,依托于軌道交通的建設發展,上述城市基本進入網絡化運營,人們可通過多途徑選擇交通購票方式,無形中拉近了城市的空間距離,加速了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對促進城市建設發展具有不可忽略的重大意義。

二、軌道交通發展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由于軌道交通存在諸多優點,確實能為城市帶來便捷、安全的運輸,并且各大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人口持續增長、道路交通的不斷惡化,迫使軌道交通的發展成為能解決城市交通現狀的根本問題。然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初期、中期的客流量需求,面對社會飛速發展,依舊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1)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的投資存在風險

軌道交通事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例如廣州地鐵二號線中三元里站至琶州站,全地下線長度為18.25km,預算投資達106.08億元人民幣。所以,對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必須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避免在投入建設滯后發生不滿足原計劃的運輸能力從而改建或者擴建的情況。

(2)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的設計存在不合理因素

國內的許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存在不合理因素,例如早期的北京、廣州的地鐵軌道使用的是十字形換乘設計,這樣的設計方案是兩條地鐵交匯在一個站,而換乘則集中在同一個站,乘客可同時向4個方向發散。一旦乘客想換乘另外的線路,就必須經過長途跋涉才能尋找到各自的站臺,單一的運營線路無法滿足尤其是處在高峰期的交通運輸的需求。造成這樣的尷尬局面的原因,是在于對地鐵線路的規劃和設計。如果按照國外的平行換乘設計,將地鐵的平行線路從相反線路改成換乘線路,則能解決許多類似的問題。

(3)城市軌道交通存在安全隱患

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是一個為廣大群眾解決實際交通出行問題的服務行業,在服務質量中,最重要的是注重所有人的安全。在正常的營運狀態下,不僅要保證軌道交通所搭載的乘客、職工的安全,還要保證通道、設備的安全。乘客的安全意識薄弱、職工的大意失職、平時不注重設備的檢修保養,很可能會造成軌道交通的突發事故。因此,軌道交通對于職工、檢修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防微杜漸,杜絕一切隱患,才可能保證每一次交通運輸的平安順利。

二、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提出的意見

城市軌道交通之所以能在全世界的范圍內發展的如此廣泛,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具備的城市道路交通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發展軌道交通對于我國今后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城市軌道交通 的發展,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1)政府加大領導作用,媒體加大監督力度。

不同于道路交通,軌道交通建設是操作技術難、步驟繁瑣、涉及面廣泛的一個巨大的工程項目,只有完善政府的領導體系,出臺宏觀調控方案,加強領導作用,媒體加大監督力度,對于不負責任的設計、建造過程給予曝光,才能促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順利進行。

(2)建立應急處理管理機制。

各類不同的突發事件的發生,在處置方法和事后相關信息的處理上應該建立管理機制,以便對于在軌道交通運行中的突發事件實現統一與協調處理。對于應急處理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乘客疏散方案,避免發生不知情的乘客大量擁堵,導致事態進一步惡化的結果。建立良好的應急管理機制,可大大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3)提高規劃管理水平。

科學合理、實事求是地規劃城市軌道交通,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管理水平,進行實地考察評估,對于線路的建設規模、網絡布局、技術難題實現精準的評估分析,充分利用整體資源系統,實現對于日常維護、維修管理、材料設備的綜合化管理,同時確保維修昨夜對于交通運輸過程的影響降到最低。

城市軌道交通不僅與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節約土地資源,對于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要重視城市軌道交通的設計規劃布局,加大生產投入,加強施工質量監督管理,加大力度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和檢驗把關,提高規劃管理水平,促進現代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錢良輝,林航飛,陳小鴻.信息技術下的交通規劃流程再造研究的評述[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8,(6):92-94.

[2]宗芳,雋志才,基于活動的出行方式選擇模型與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

篇8

[關鍵詞] 江西交通運輸 國民經濟 預測模型

江西緊鄰沿海,傍接中部,是沿海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三大經濟圈的共同腹地、東部向西部戰略轉移推進的過渡地帶,具有左右逢源的樞紐位置和區位優勢。憑借先天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低成本優勢等相關條件,隨著“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的發展思路,以及“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三個基地、一個后花園”、長江中游經濟區“武漢-長沙-南昌金三角一個新經濟增長極”等發展戰略的實施,江西正步入由工業化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轉變的時期,區域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近幾年全省經濟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2006年全省GDP達到46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3%,自2003年以來連續四年實現了12%以上的增長速度。

交通運輸作為一個特殊的物質生產部門,通過專門從事貨物和旅客運輸服務業務,使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環節得以正常進行,具有社會基礎結構、公益服務和物質生產等多重屬性。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它是社會經濟發展、文明傳播的前提條件;作為公益事業,它通過人員往來、貨物區際交流聯系千家萬戶,實現人和物的空間位移,支持各行各業的經濟建設和區際交往。在2006年,江西省交通運輸系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十一五”交通運輸建設目標,全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179.4億元,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36759萬噸,比上年增長10.5%,貨物周轉量947.8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5%;完成旅客運輸量43239萬人,比上年增長3.6%,旅客周轉量654.5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8.4%。

雖然江西省政府決策部門、學術理論界提出了“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先導性、基礎性產業,必須領先于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速度,率先發展”,但就國民經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交通運輸業的具體規模需求以及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所進行的研究依然嚴重滯后,對于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的認識還主要停留在感性而非理性的層面上,停留在定性而非定量的水平上,這必將嚴重影響江西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制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如果交通運輸業發展不能按照與國民經濟互動關系的架構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必需的支撐和保障,那么必將嚴重阻礙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定量研究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丁以中在《交通運輸業與經濟的關系研究》(1997)一文中建立了交通運輸――經濟模型,對交通運輸業與經濟之間的非線性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汪傳旭在《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分析模型及其應用》 (1998)一文中則運用灰色系統協調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交通運輸與經濟之間的協調關系;劉建強、何景華在《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2002)一文中主要從協整關系、Granger因果關系的檢驗入手,對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朱順應等人(2004)提出了客觀模糊評價方法,設定了評價指標的評語集、評語值域和模糊隸屬度函數,然后對我國1991~1999年公路交通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進行了評價,得出了不適應性結論;何滿喜(2005)運用灰色系統建模理論和數量經濟的方法對浙江省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研究了交通運輸業內各重要指標對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武旭(2005)將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看作是互為輸入輸出的投入產出系統,通過建立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模型,得出了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的有效性指數和狀態協調度的計算公式。

國際上對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的相關性關系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尤其是在對交通運輸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的研究方面論文、論著比較豐富,但很多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過了以大量投資進行大規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惡補交通基礎設施木桶短板的階段,其經濟環境早已進入了成熟優化的后增長階段,因此他們的研究雖然在很多方面特別是方法論方面對我們有較強的借鑒意義,但從總體來講,我們無法照搬。

以上研究成果從實證方面,對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分析。但由于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有所不同,因此對現階段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進行定量分析仍具有較強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趨勢分析

考慮到統計指標的代表性和統計數據處理的可行性,選擇了江西省“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旅客運輸量”、“旅客周轉量”、“全省GDP”五個指標在1998~2006年的數據如下: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這五個統計指標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51%、6.58%、3.87%、8.78%和12.12%,它們都呈現快速增長狀況,其中,GDP的年均增長率分別是貨物運輸量、貨物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旅客周轉量年均增長率的1.86、1.84、3.13和1.38倍。而它們的內在聯系如何呢?下面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相關性分析,并建立江西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年GDP的預測模型。

三、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SPSS軟件,對1998年~2006年間 “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旅客運輸量”、“旅客周轉量”、“全省GDP”這五個變量的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可以得到下表所示的結果:

表2Correlations(相關系數)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江西省GDP與“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r1:0.997、r2:0.838、r3:0.934、r4:0.893,由于相關系數在0.8~1之間時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相關性,由以上結果可以得出江西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存在高度依存的關系。

四、江西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年GDP的預測模型分析

選取Y--江西國民經濟年生產總值(單位:億元)作為因變量,以X1--貨物運輸量(單位:萬噸)、X2--貨物周轉量(單位:億噸公里))、X3--旅客運輸量(單位:萬人)、X4--旅客周轉量(單位:億人公里)為自變量建立如下形式的多元回歸模型:

其中為回歸常數,為回歸系數,為隨機誤差。

由上面分析可知,因變量Y與自變量高度線性相關,因此,選用逐步回歸法,通過SAPSS軟件運行結果如下:

表3 Variables Entered/ Removed(變量進入/移出)表

表4 Model Summary(b)(模型概述)表

表5 ANOVA(b)(方差分析)表

表6Coefficients(a)(回歸系數)表

表7 Excluded Variables(b)(被剔除的變量)信息表

aPredictors in the Model: (Constant), 貨運量

bDependent Variable: GDP

從表3和表7可以看出,只有變量“貨運量”進入了模型,所選擇的另外3個變量“貨運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與第一個變量之間有線性關系,它們的偏回歸系數都大于0.05,因此不能進入預測模型之中;從表5可知,模型的偏回歸系數為0小于0.05,因此Y與X1間有線性關系;從表4得到的模型的相關系數為0.997,說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有比較好的相關性,相關系數的平方值為0.995,表示該模型可以解釋因變量99.5%的變異性,且模型顯著,即:該模型有意義。從上面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江西交通運輸業的貨物運輸量對江西年GDP的變異量的解釋率可以達到99.5%,因此根據表6,可以得到如下回歸方程:

Y=-2686.047+0.195X1

Y(億元)--江西國民經濟年生產總值

X1--貨物運輸量(單位:萬噸)

五、結論

交通運輸是現代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在經濟增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以上分析可知,江西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高度相關,尤其江西省“GDP”與“貨運量”、“客運量”的相關系數分別達到了0.997和0.934;在所建立的模型中,變量X1(貨物運輸量)是江西國民經濟發展有效的表征,貨物運輸量每增加1萬噸,江西國民經濟年生產總值將增加0.195億元。因此,在當前階段,為了實現江西經濟的持續、快速的發展,各級政府和全社會應該積極實施扶持交通發展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建立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

參考文獻:

[1]孫湘海:中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實證研究[J].統計應用研究,2007,(3)

[2]萬華:江西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思考 [J].商場現代化,2007,(5)

[3]武旭: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4]江西統計年鑒1999―2007[M].中國統計出版,1999-2007

[5]何滿喜:浙江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J].2005,6

[6]唐進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交通運輸經濟[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

篇9

【關鍵詞】公路交通運輸,城市經濟,發展,影響

公路交通運輸具有很強的公共性,其不但履行了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也有效地刺激了經濟的發展。加強公路交通運輸建設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如今我國的公路網建設日趨完善,在城市經濟發展上,公路交通運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分析了公路交通運輸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

1.公路交通運輸的重要性

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經濟圈的形成和公路交通網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除了經濟地理、發展戰略、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外,空間運輸狀況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影響是巨大的,這不但表現在城市經濟圈資源的配置、運輸效率、運輸布局,還體現在工農業分布、運輸承載力等方面。在整個交通運輸系統中,公路運輸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在中短距離運輸,較長距離易腐產品運輸、鮮活產品運輸、高值產品運輸上有著明顯的優勢,此外,公路運輸還可以配合鐵路與水路運輸,構建一個完整的運輸體系,切實發揮整體的運輸效益,在如今的交通運輸體系中,公路運輸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城市經濟發展的運輸也要求其具有短途運輸快速、高效、靈活等特征,這和公路運輸的經濟技術特征正好相符,因此,公路交通這種運輸方式對城市經濟圈的擴展和穩固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高新技術產品的發展,市場中產品的數量越來越多,客貨運輸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公路運輸靈活、直達、到門服務等方面的特性也彰顯無疑,越來越多的運輸任務都轉移到公路交通運輸上,很多關聯產業也因為公路交通運輸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從社會效益、波及范圍上,公路交通運輸也有著明顯的優勢。

2.公路交通運輸運輸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

2.1優化配置城市間資源。城市的發展處于一個有機系統當中,城市與外界存在著客觀的聯系,這種聯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公路交通。為了使生產要素、產品得到更好地流通,就需要發達的交通條件作為保證,只有如此才能擺脫資源的局限性,實現城市經濟圈內市場的自由化。不同城市承擔的經濟功能往往存在差異,這主要和城市的產業結構、地理位置等方面因素有關,而便利的交通條件就能使這些各具特色的城市聯系成一個整體,形成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城市經濟圈經濟比較發達,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往往比較高,且該地區的公路交通系統也比較完善。

2.2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城市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我國當前城市經濟發展的關鍵,而要對城市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就需要產業結構升級作為支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產力布局,確保城市經濟的有效發展。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產業結構的一個重要的部門就是交通運輸業,在社會在生產過程中,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經濟發展的投入――產出關系受到其很大影響。完善的公路交通網使城市經濟圈內外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便于更好地錯位發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3改善城市投資環境。城市經濟發展的關鍵就在資本,為了確保城市經濟建設的生命線,實現資本的聚集,就需要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投資環境。城市公路交通網的改善直接的作用就是完善城市經濟交通運輸環境,進而對沿線地區的投資環境產生了積極影響,對城市經濟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有利于提高沿線地區引資、用資能力。通過改善公路交通運輸系統,外資和民間資本可以更好地涌入,民間資本、國有資本、外資等多元的融資體系將能體現出更加顯著的作用,刺激知識性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2.4提高城市外在形象

公路交通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關,公路交通運輸系統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城市的外在形象,這直接關系到居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公路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名片,公路交通就像是人的長相,給人直觀印象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城市的招商引資事業、旅游事業的發展,對城市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公路的形象與城市的發展密切相關,而改善公路交通的形象,將能夠有效地提高城市的外在形象,這對提高城市的軟實力意義非凡。

2.5保證城市開發建設。城市開發和建設涉及到物資、人員等資源的流動,而公路交通建設正是城市開發和建設的基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城市經濟的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不但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戰略,還包括經濟地理狀況、經濟政策等,某些城市或許在如上這些因素上存在劣勢,這種情況就可以通過完善的城市交通狀況來改善。公路交通運輸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拉近城市與外部的距離、節約經濟與時間成本作用顯著,能夠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經濟地理環境。

2.6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城市與鄉村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兩者之間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存在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在生產和生活性物資上,城市是重要的提供者,而鄉村也將一些城市無法生產的生活資源生產并運輸到城市。要實現這種經濟之間的互動,就需要完善的公路交通運輸系統,只有完善的交通才能增強城市對農村經濟輻射作用,才能在城市經濟發展的戰略中,充分引入鄉村經濟元素,發揮城市經濟對鄉村經濟的帶動作用。

2.7促進城市技術創新。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技術創新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方面是技術創新,另一個方面是技術擴散。相較于技術創新,新技術的擴散產生的經濟效益要更大,而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需要便捷的公路交通網絡。只有建設起完善的公路交通網絡,才能密切城市與外部之間的聯系,擴展城市與外部聯系的范圍,使城市的外部技術整合能力大幅提升,增強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建立起快捷的公路交通運輸網絡,能夠密切城市經濟圈內的經濟聯系,將高新區、大中型企業、高校整合在一起,提高城市的技術創新能力,推動產學研的發展,更好地引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資源向主導產業聚集,打造現代化的科技企業,建設一批具有規模的企業集團,推進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

2.8促進工農業產業化公路交通運輸建設不但可以有效地縮短區域內時空距離還能推動工農業產業化建設,將城市經濟圈聯結成整體,這樣以往比較分散的生產力要素,就可以依靠公路交通運輸方式得以重新組合。生產力布局的改變,可以使區域內的產業分工細化,協作程度更高,這樣就顯著提升了生產專業化水平,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規模擴大有著重要的意義。總而言之,公路交通網的建成,對生產要素的聚集有莫大的好處,可以將沿線地區農副產品的儲運時間大幅縮短,減少了運輸成本,促進了農副業產品產銷信息的傳遞,對工農業產業化有著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3.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公路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促進性因素,對城市經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參與外部市場分工和資源整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完善的公路交通運輸網絡。也正是因為這樣,城市管理者必須牢固樹立發展經濟先修路的理念,又快又好地建設高水平的公路,為城市經濟發展服務。本文闡述了公路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公路交通運輸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以期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公路交通運輸與城市經濟發展的關系,進一步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范玲麗.公路交通運輸系統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 科技資訊,2006(25).

[2]王鵬巖.公路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J]. 科技風,2010(04).

[3]王金波,孫正.交通運輸業對區域經濟活動的影響分析[J]. 科技和產業,2009(05).

篇10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科學發展觀;全局;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F127;F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2-0000-01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0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積極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和先決條件,現代社會的生存基礎和文明標志,社會經濟的基礎設施和重要紐帶,現代工業的先驅和國民經濟的先行部門,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國土開發、城市和經濟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對促進社會分工、大工業發展和規模經濟的形成,鞏固國家的政治統一和加強國防建設,擴大國際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發揮重要作用。總之,交通運輸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政治和國防意義,交通運輸發展對于協調區域發展意義深遠。

一、區域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之間的聯系

1.區域經濟發展是交通運輸發展的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發展了才有實力去發展交通運輸業,經濟的發展在極大程度上制約著交通運輸規模的擴大和方式的改革,交通運輸業的科技創新受經濟的影響很大,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官”,交通運輸產業的平穩發展依賴于經濟的發展。例如在近10多年里,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基礎設施加速改善,鐵路里程從1998年的6.64萬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1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從0.87萬公里增加到7.41萬公里,達到世界第二位。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能力顯著上升,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運輸成本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其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推動及保障功能日益顯著。因而在發展交通運輸業的同時要注重其和經濟整體環境的平衡和協調,深入研究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進步的關系和具體數量比例,遵循經濟發展和行業進步的客觀規律。只有社會經濟的發展,才能給交通運輸帶來更大的需求和市場基礎,同時也為其提供了更好的資金支撐,兩者是相互推進,共同發展的關系。

2.交通運輸發展加快區域經濟發展。便利的交通設施可以優化產業結構,開拓區域經濟圈,吸引大量投資。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直接影響產業布局的變化,進而影響區域產業結構的變化。為追求低成本優勢運費占較大比重的重型原材料工業大都集中在港口或鐵路交通樞紐附近;而航空所具有的優勢能滿足產品特征為輕、薄、短、小的新興工業的需要,從而形成了臨空型的新型工業區,一般來說,交通運輸條件優越的區域其產業結構的層次比較高。區域經濟系統的空間演化與交通運輸線的聯系不斷密切,逐步形成以交通干線或運輸通道為發展軸的產業和城市高度發達的經濟集聚帶,它是運輸通道與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其發展過程中人員、產業、技術等要素在空間上沿交通干線集聚和擴散,并且由于運輸可達性和經濟可達性的提高,改善了經濟地理區位,促使企業間、產業間、各極點間實現要素在以交通運輸干線為主體的線狀基礎設施束上進行空間運動。便利的交通方便人員、要素流動,降低運輸費用形成新的有利區位和優良投資環境,產業和勞動力會受到新的交通干線的吸引向交通軸線積聚,由此既吸引了外資又開拓了市場。

二、從交通運輸角度思考區域經濟發展

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內涵式交通運輸發展道路。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交通運輸的進一步發展必須走以提升系統協調能力為主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首先,要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需要,特別是滿足經濟社會向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知識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其次,要符合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交通運輸的總體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經濟、協調、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第三,交通對資源的占用、對環境的破壞及交通傷亡等要控制在國家允許范圍內,實現資源、環境、交通的和諧統一。

2.從區域發展全局出發,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在區域發展過程中,當地政府要從全局和長遠出發,結合各區域交通發展的實際,對交通設施、交通道路進行科學設定,在科學論證和反復研討的基礎上,制定有助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化的交通運輸發展戰略,使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能相互促進,達到經濟發展最優和交通設施布局最優的效果。具體就是要加快區域交通運輸市場一體化進程,強化整體發展觀念,實現區域內不同要素,不同運輸方式的互補,努力形成區域發展的統一大市場;不斷完善交通運輸制度規范一體化進程,從區域整體利益出發,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及標準規范,加強區域內各政府之間的溝通協調,健全區域發展的協調、磋商機制。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分析區域內的交通運輸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適應性問題,不斷提升交通的運輸量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要合理配置區域空間的交通資源配置,不斷加強交通運輸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規劃和建設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最終實現交通運輸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3.合理配置交通資源,改善區域經濟。道路建設項目能推動與之有關的各項生產的發展,道路建設項目資金的投放必然會在社會生產中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帶動一系列部門和行業的發展。道路建成通車后,因通行能力增加和行車條件改善帶來客貨在途時間節約,交通事故減少,運輸費用降低等由道路使用者直接獲得的經濟效益,以及因緩解交通瓶頸制約,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并對其他產業發展產生了巨大波及作用。為此通過實地考察,交通運輸部門可以充分的發揮主觀條件,靈活地做出調整,制定科學的區域道路交通建設策略,確保資源分配的最優化。隨著道路交通運輸的發展,使發達地區的資金、人才、技術、先進管理經驗等區域經濟發展必備因素向落后地區進行擴散,整合區域內原有資源,帶動落后地區的發展。

三、結語

綜合評估公路運輸各種運輸方式造成的土地占用、能源消耗、運輸費用、環境影響、運輸安全等成本效應,未來我國交通運輸應選擇“優先發展鐵路、促進鐵路公路協調發展”的戰略模式,既要擺脫對公路運輸過于依賴的發展束縛,也不能因強調鐵路發展而削弱其他運輸方式的發展。總之,區域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關系密切,相輔相成,為了協調區域經濟發展,需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建立政府促進交通運輸業的投入機制,以保障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全國人民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洪偉.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聯性研究[J].環渤海經濟t望,2011,0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