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流轉方式方法范文

時間:2024-01-29 17:5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土地流轉方式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村土地流轉方式方法

篇1

關鍵詞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法律原則與方式;信托

作者簡介 廖榮興(1968-),男,江西公安??茖W校講師,法學碩士。(江西南昌 330103)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成為“三農”的焦點問題之一。本文將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的法律原則和方式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完善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制度。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內涵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根據法律規定和承包合同約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取得的物權性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不改變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權屬性質和主體種類與農業用途的基礎上將該物權性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全部或部分權能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讓渡給他人的行為。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流轉主體具有特定性。流轉主體的特定性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流轉主體的特定性;二是受讓主體的特定性?!掇r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奔戳鬓D的主體只能是承包方,包括發包人在內的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成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主體。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受讓主體也應具有特定性,即受讓主體須是具有農業經營能力的人,一般為農戶。筆者認為,要求土地承包經營權在農戶間進行轉讓,目的是尊重農村社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利益格局與社會結構,避免土地價值潛力凸現之后引致農民之間利益糾紛的發生。

(二)流轉的客體具有特定性、法定性。筆者認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客體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客體應分兩種情況界定:一是互換、轉讓等形式,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流轉的客體,它是整體發生了流轉;二是除互換和轉讓外的其他形式,占有權能及附著于其上的部分收益權能和處分權能不發生流轉,土地使用權是流轉的客體,或準確地說,使用權能及附著于其上的部分收益權能和處分權能是流轉的客體。對流轉客體作出這樣的劃分,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實踐意義。

(三)流轉的內容具有法定性。流轉的內容也就是流轉關系各主體間的權利、義務,及相應的法律責任。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一種支配權、對世權,其是否流轉、流轉的對象、流轉的金額以及采取何種方式流轉等問題都由承包方自主決定,享有自。在流轉過程中,受讓人所得到的只是用益物權,并且不得改變土地的用途。

二、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遵循的法律原則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原則是指貫穿于整個農地使用權流轉活動中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根本準則,它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流轉的法律原則貫穿于整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對整個流轉過程具有指導意義。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出發點和根本依據;其二,其本身具有規范作用,任何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和政府在進行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活動中,都必須以流轉的法律原則為根本依據,一旦違反要承擔法律責任。

(一)必須堅持農戶自愿有償流轉的原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雙方當事人是平等的民事主體,流轉必須由承包方完全自愿提出;流轉雙方依法自主協商流轉形式、流轉內容、流轉期限、流轉條件等;簽訂的流轉合同必須真實反映流轉雙方的意愿。由鄉村集體組織的流轉,必須有農戶書面委托書,不得采用行政手段強迫或阻礙農民參加流轉。

(二)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和土地農業用途原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對象是承包方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是土地的所有權,因此,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不得改變承包地屬于集體的所有權權屬關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必須以不改變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為前提;在穩定鄉村集體的土地所有權、農戶家庭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實行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流轉的土地不能轉為非農業用途。

(三)必須堅持登記的原則。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一種物權,要做到流轉的安全性必須借助于一定的公示手段。確定登記原則的理由是:其一。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效力。通過登記依法流轉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公信力,便于明確權利歸屬,使第三人知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存在及權利狀態,防止因所有權強大的排他性而遭受不測之損害,也使第三人能自動履行不侵權之義務。其二,維護交易安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屬于轉移物權合同,不經登記不生效力。堅持登記原則,不僅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利性質的需要,而且維護當事人權利的必然要求。

三、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

(一)完善我國現有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根據我國《物權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有轉包、出租、轉讓、互換、人股和抵押六種方式,外加一種模糊的規定,即“其他方式”。筆者認為有些方式必須加以完善。

1 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第一,《農村土地承包法》沒有明確嚴格禁止土地的二次轉包,為防止因多次轉包而弱化權利人對土地的支配力,立法上應明確嚴格禁止土地的二次轉包。第二,以轉包的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基于轉包的現實意義,應當還原其在現實中的功能,并在物權法中規定轉包時肯定受讓人的物權權利。并要求進行登記,對未登記的則認為是出租。嚴格禁止土地的二次轉包,是保證農村土地流轉秩序,防止農村土地投機的重要措施。

2 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出租?!掇r村土地承包法》應對出租的內容作進一步規定:第一,承租人不得再轉租農地,為防止土地承包經營權多次出租而影響對土地的利用,避免多次轉租而弱化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對出租土地的支配力,法律應禁止轉租;第二,租賃期內,土地承包經營權人轉讓該權利的,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受讓權;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出租賃合同對買受人繼續有效。

3 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第一、為保障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的財產權利和生產經營自,應當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轉讓。擔心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會導致土地兼并的現象并使農民失去基本的生產保障是沒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通過立法限制土地兼并,如限制最高的土地擁有量以及農民對土地的最低擁有量等來防止出現較大規模的土地兼并現象;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不是土地所有權本身的轉讓,不會因此導致土地所有權的兼并,土地所有權仍然在集體手中,即便在使用權轉讓之后,集體也可以對承包經營權的受讓人依據法律和合同的規定享有一定的權利。

并可以對受讓的承包經營權形成一定的制約。

第二、取消轉讓農地使用權必須要發包人同意的條件。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承包人將承包合同轉讓給第三者須經發包人同意,這符合雙務合同中債權債務概括轉讓或部分轉讓的特征,而不是物權轉讓的特征?;谕恋爻邪洜I權的物權屬性,農戶當然享有自主流轉其物權性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無須發包方的同意。物權性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設立之后,居于法律和承包合同被賦予發包方身份的組織只享有承包合同的權利。而不能干涉他物權享有人的處分行為,除非合同這一設立行為不得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

4 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入股。《土地承包法》第42條規定:承包方之間為發展農業經濟,可以自愿聯合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合作生產。此條規定用詞不太科學。按法理與實踐分析,為了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證在公司破產時,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至于流失,這里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股是指承包方(即入股者)在保留物權性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從物權性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中依法分離出來的部分權能(農地的使用權)轉移給股份合作社的行為。因此,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是物權性質土地承包經營權保留下來的流轉形式,股份合作社并不能取得物權性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只能取得農村承包地的使用權。

5 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部分可以作為抵押標的。誠然,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全部作為抵押標的。因為,無論何種抵押貸款都存在著債務人不能還本付息的可能。如果允許從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全部抵押。當土地承包經營人遭遇自然災害或市場風險,不能按時履行債務時,則會導致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全部移轉。在這種情況下,勢必危及到土地承包經營人的生存。

(二)創新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一構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制度。根據我國《信托法》對信托的定義,筆者認為,所謂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是指農村土地承包方(以下簡稱承包方)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承包方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承包方的利益進行管理或處分的行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必須在堅持集體所有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進行。

1 我國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我國農村土地資本市場的核心和關鍵在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盡管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已經獲得了政策上以及法律上的認可和支持,但是并沒有達到我們確立政策以及制定法律的初衷和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將信托制度引入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不僅符合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現實需要,而且對于農村土地資本市場建立和完善具有推動作用,還可以避免在傳統的諸如轉包、互換、轉讓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發包方的肆意介入,以及因此而損害承包方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制度的確立和推行,對于推動土地流轉,遏制土地拋荒,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保障農民權益以及提高土地投資效益都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因此,筆者認為,農村土地承包制度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成為信托財產。浙江紹興、河南安陽等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引入了信托制度,將信托制度在管理財產方面的天然優勢與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的發展結合起來。筆者認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信托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并且必將成為我國農村土地資本市場中流轉中的亮點。

篇2

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存在著面積少、規模小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從調查情況看,影響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部分干部思想守舊,不敢流轉。部分村組干部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把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與土地經營權的合理流轉對立起來,把家庭承包經營體制的穩定與狹隘的地塊穩定混為一談,怕突破政策界限,不敢大力宣傳,不敢因勢利導,不敢大膽創新,制約著土地流轉的進程。

(二)農民戀土情結太重,不愿流轉。土地具有社會保障和就業功能,而當前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尚未形成,這決定了農民不能輕易離開土地,絕大多數農民仍把土地視作命根子,認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保障;也有少數農民對土地私有化心存幻想,認為承包期延包30年以后,如果到那時政策變了,土地就是自己的了;在稅費改革之前自動放棄承包土地的農民,改革后也要承擔一定數量的鄉村公益事業金,放棄承包土地不劃算等。正因為存在這些想法,大多數的農民都把土地看得十分重要,有些農民在從事非農業產品經營后,仍然把承包地看成是“活命田”和就業“保險田”,寧可粗放經營,甚至不惜撂荒棄耕,也不愿將土地轉讓出去。

(三)土地調整過于頻繁,不能流轉。有些村(組)為解決矛盾問題,采取三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的土政策,使土地經營權難以流轉。甚至有的村(組)干部借調整土地之機抽出部分土地搞區域化規模種植,不尊重大多數群眾意見,不做細致工作,實行“先交錢、后種地”的做法,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使土地經營權得不到流轉。

(四)市場中介組織匱乏,不易流轉。當前,土地流轉的市場中介組織相當匱乏,具有一定規模的種植大戶為數甚少,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村委會)的服務功能也發揮得不夠,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農村土地流轉的速度、規模和效益,不利于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從流轉機制來看,絕大部分村(組)的土地流轉機制和土地投資補償制度尚不健全,流轉程序不夠規范,土地流轉的自發性、隨意性、盲目性比較大。

(五)流轉機制不健全,難以流轉。目前的土地流轉大多處于自發和無序狀態,相互之間的轉包、轉讓往往以口頭協議的形式進行,口頭合同穩定性差,雙方利益無法受到法律保護,造成接包方缺乏長期經營的打算,舍不得增加投入,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不高。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僅不利于土地經營權的正常流轉,也為以后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和不穩定因素留下隱患。

二、加快和規范土地流轉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引導流轉

加快土地流轉的關鍵是解決村(組)干部群眾的思想障礙,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明確土地流轉是對家庭承包經營體制的延續和完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推進農村城鎮化、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現行農村各項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要督促村(組)干部學習政策,調整工作思路,教育和指導農戶自覺進行土地流轉。各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總結基層和群眾的實踐創造,及時發現新情況,妥善處理新問題,總結推廣新經驗,推動全縣土地流轉工作健康發展。

(二)執行政策,規范流轉

1.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法》等法規政策,確保農地用途不被改變,限制土地拋荒,鼓勵提升地力,合理確定流轉補償制度和土地估價等。

2.鄉村要制定和落實鼓勵土地流轉的配套政策。在優惠的對象上實行雙向優惠,既要鼓勵土地轉出方,又要鼓勵土地轉入方;在優惠的內容上要實行綜合優惠,不但在經濟上優惠,而且在流轉戶享受集體公益事業服務等方面都給予適當的扶持;在優惠的取向上要實行重點優惠,對鹽堿澇洼地開發性經營項目,具有技術推廣價值和市場發展前景的特色種養項目,實行集約化、規?;洜I的項目進行重點扶持??h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工作制度,包括土地流轉申報、審批、登記,流轉合同簽訂、鑒證、兌現,流轉合同糾紛調解與仲裁以及日常監管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不斷規范土地流轉工作。

(三)培育市場,服務流轉

1.構建適應經營權市場化的土地管理體制。主要是加強對農村土地的宏觀調控,建立健全土地向規模經營發展的引導機制,嚴格控制農村土地“農轉非”,穩定農地數量,提高土地質量,實現農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2.培育和發展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中介服務組織。建立相應的土地流轉市場信息、咨詢、預測等服務體系,有條件的鄉鎮要盡快建立農村土地流轉的經營公司。

3.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要充分發揮服務職能。支持和關心土地承包大戶的成長,使土地流轉依靠大戶帶動、能人帶動、產業帶動、市場帶動等,為農村土地流轉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4.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物權化,加速土地流轉的進程。

(四)因地制宜,有序流轉。

既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又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在具體流轉工作中,必須尊重群眾意愿,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穩步推行,切不可操之過急,更不可定指標、定任務、定進度。對已經實行的各種方式方法,要不斷總結、修訂、完善,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力求實效,逐步推廣。

(五)把握原則,推動流轉

在具體的土地流轉運作中,主要把握好以下六點:

1.把握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原則。

2.堅持依法、自愿、有償、有序的原則。

3.把握土地流轉主體多元化的原則。一是土地向種養大戶流轉:二是土地向規?;N田能手集中,實行連片開發種植,既能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又能使土地效益倍增;三是土地向龍頭企業流轉;四是鼓勵縣、鄉科技人員創辦領辦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從農民手中轉包或租賃土地。

4.把握土地流轉形式多樣化原則。主要是轉包、轉讓、互換、出租等方式,要從本地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

5.把握依法簽訂書面合同原則。一是土地流轉的期限不超過承包期30年的剩余期限;二是土地流轉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并經鄉鎮經管站鑒證,確保合同的真實性、合法性;三是加強土地流轉合同資料的檔案管理工作。

篇3

今天全市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動員大會在我鎮召開,充分體現了市政府對花街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也充分肯定了各位書記村長一直來的辛勤勞動。過去幾年,部分村自發開展的土地流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有亮點。但總的看來,還是處于剛剛起步、破題階段,與一些發達地區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次會議既是對過去工作的總結也是對全面推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部署。

全鎮如何做好這次試點工作,這需要我們增強試點意識,更加積極、主動、自覺、堅定地開展好學習實踐活動,用心領會十七屆三中全會“三個不得”精神,切實堅持農戶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的個人意愿,引導土地規范、透明流轉,才能給農民吃下一顆“定心丸”再創農民增收的動力源。要拓展試點路子,結合本地特點,著力在深化學習、深入調研、開展討論、分析檢查、整改落實上探索創新,把突出問題解決好,把制度措施完善好。要總結試點經驗,及時把點上的經驗上升到面上的層次,把成功的措施上升到制度的高度,為全市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創造更多、更好的經驗,使“試點”成為學習實踐活動的“創新點”、“示范點”。同時各村一定要把握好土地流轉的政策界限和原則要求,在推進過程中要堅持以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為標準,不能下指標,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強迫,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既要積極,又要穩妥,確保土地流轉工作規范、有序、健康推進。各村在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特別是農民的意見。要強化試點成效,堅持把學習實踐活動作為推動各項工作的重要機遇和強大動力,使試點工作成效充分體現到各項工作之中。

在這之前我鎮已有13個村自發的進行了土地的流轉,其中連枝、梧澗、定橋、項宅、里塢等5個村流轉到本村村民。大屋、尚仁、黃園、副業場、尚裘、倪宅、下王、花街等8個村流轉到種養殖大戶、企業單位、成功實現流轉承包的有連枝村的永康市農業龍頭企業“花果山”種養殖基地。大屋的一凡農莊,尚裘速成林基地,尚仁、倪宅的蔬菜、糧食基地,黃園工業基地等等。其中黃園實現流轉后全村口糧以吃食堂的形式同一由村集體提供,而且每年每人發放一千元以上的補貼。村民又可以騰出時間實現了其他勞動收入,切實地感受到了土地流轉帶來的好處。

從過去的實踐經驗看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有序、規范流轉,對促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流轉突出體現在五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近幾年我鎮一些村通過轉包、轉讓、出租等土地流轉形式,促進了勞務輸出產業的發展,降低了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推動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形成了“你在外地忙掙錢,我來代你耕農田”的“田保姆”式的互助合作方式,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二是有利于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鼓勵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植能手和規模經營大戶流轉,向土地連片流轉,既可以減少耕地拋荒,又能盤活荒地或低效益的土地,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三是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近幾年來,部分村通過土地流轉,做大做強一凡農莊等優勢產業,規模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四是有利于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通過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農民至少可以增加三部分的財產性收入: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可以增加勞務現金收入;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增加土地租金收入;原承包戶還可以為土地流轉受讓方打工,增加傭金收入等。五是有利于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范流轉,既維護了法律所賦予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又滿足了農民的戀土情結,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生活、參與管理和監督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各村一定要把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作為當前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作為遏制耕地拋荒、確保糧食安全的發力點,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認真謀劃,扎實工作,確保我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流轉工作有新突破、新亮點、新發展,為全市土地流轉工作順利鋪開積累好的經驗。

為了更好的做好試點工作,我再強調幾點:

1、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宣傳引導。

鎮里抽調部分干部、大學生村官、農業、土地、司法等部門的人員成立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各村也要抓緊成立組織。為開展土地流轉提供具體指導。同時要到各村召開會議,介紹經驗,給群眾算賬、講道理、講法律、講政策、講好處,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做好群眾思想工作。

2、把握流轉原則、規范流轉手續。

要不折不扣地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確保承包經營責任制的貫徹落實。我們推行土地流轉,是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一定30年不變政策的基礎上,在農民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將土地經營權向經營能手和種植大戶流轉,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體還是農民,土地流轉是土地經營權的有償轉讓,而不是承包責任制主體的轉變。農民仍然享有承包土地收益的權力,責任主體并沒有發生變化。我們搞土地流轉改革,并不是改變黨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現行政策,并沒有改變農民對土地承包的權力。在永康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方案中也明確提出了“二十四字原則”即穩制、分權、放活的原則,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集中、規模、增效的原則,管理、規范、有序的原則。這些原則是我們必須切實遵守的。

在土地流轉中,我們有很多地方需要規范完善。要規范流轉的主體,要把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種養大戶等受讓方,作為重點進行規范。還要規范流轉的合同,要在雙方自愿的前提下,使用全市統一規范的合同樣本,簽定合同,明確流轉形式、數量、年限、條件和雙方的權利責任。并在鎮、村兩級登記備案

3、要切實保護農民的生產經營自。

土地必須要依法、規范、有序、合理地進行流轉,堅決不允許搞強迫命令,這是一項基本原則。因為農民是土地承包的責任主體,農民享有充分的經營自,我們只能通過加大宣傳教育、分析比較效益等方法,引導農民積極支持、參與和配合。在一些產業發展上,需要我們采取一定措施,決不是搞行政命令。在推進土地流轉工作中,要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堅持公開透明,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防止在土地流轉中出現、假公濟私等損害農民利益的現象。

4、建立五項機制、強化三大服務。

一是建立服務機制。根據市里統一部署,我鎮要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村里也要建立服務站,為土地經營權流轉雙方搭建起信息溝通的橋梁。二是建立監管機制。及時掌握農村土地流轉動態,加強流轉過程中的合同簽訂、鑒證、備案以及土地用途的管理,確保土地流轉規范有序健康進行。三是建立糾紛調處機制。要完善我鎮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組織的建設,及時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糾紛,為土地流轉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四是探索建立對接機制。要探索通過合作、入股、經營權置換等方式,將部分農戶的土地實行集中儲備,定期收集信息,建立農村土地供求信息數據庫,以便及時對接。五是規范支付制度。提倡以每年支付一次租金的方式加以規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轉雙方的責任風險。

同時要強化三大服務。加強市場信息服務,要指導經營者把握市場動向,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幫助開拓市場,解決銷售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生產技術服務,要研究和推廣規模經營條件下省工省時、節本增收的種養模式,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加強設施裝備服務,要優先在規模經營區域大力開展農田水利、田間道路、土地整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機械設備、設施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建立健全農業機械服務體系。

5、全面開展調查、統一流轉文本。

各村要抓緊完成意向摸底調查,逐一造冊登記,建立農村土地流轉登記制度。及時掌握已流轉情況和下一步流出、流入意向等詳細信息,為建立信息庫和信息打基礎。農辦的同志要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我鎮的實際,制訂一套土地流轉示范文本,包括出租、轉包、互換、轉讓、入股形式流轉的合同,流轉委托書,流轉意向信息簿、流轉情況登記簿等。各村要以范本為基礎,訂立正式書面合同。對已經簽訂書面合同,但不完善的,要引導流轉雙方當事人參照示范文本進行完善。對沒有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的,要引導流轉雙方當事人參照示范文本進行補簽。

6、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土地流轉價格

確定土地流轉價格,既要確保承包土地農民的利益,又要保證經營能手和種植大戶通過規模種植實現增收,使雙方都滿意、都接受。既要防止農民因為參與土地流轉的大戶多了就隨意抬高流轉費,也要防止種植大戶壓級壓價,損害農民的承包利益。對此,要加強引導,多為農民和種植大戶算經濟帳,酌情協調處理好他們的利益關系,土地流轉費不宜過高或過低,避免對今后的土地流轉帶來負面影響,原則上土地流轉費用與本村原來畝均純收入相當,要通過土地流轉使農民和種植大戶都能實現增收。各村在土地承包費用上不能攀比,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7、認真落實措施、嚴格考核督查。

農辦要想方設法去拓寬招商網絡渠道,建立招商機制,制定招商辦法,建立項目庫,整合一批、包裝一批、儲備一批,促進優勢產業開發。同時要深入摸底調研,把健全服務機構、明確服務職責、依法規范操作、調處化解糾紛,流轉實績好的村推薦報送到市農業部門,并把他們成功的經驗總結好,歸納好,報送好。

篇4

以黨的十七屆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為落腳點,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結合點,突出抓好全縣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農村財務審計,農經統計等工作,不斷加強農經隊伍建設,強化行政執法和監督管理職能,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機制,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努力實現富民強縣作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任務

(一)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確保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長期穩定。

1、繼續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各鄉鎮經管站要在做好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查漏補缺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土地承包發證掃尾工作,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并將所有資料錄入計算機實行信息化管理。同時要做到“三個一”:即“一組一卷”,“一村一柜”,“一鄉一室”。

2、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制度。各鄉鎮要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暫行辦法》(發[]12號)和《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試行辦法》(政辦發[]17號)文件精神,研究制訂切合實際的農村土地流轉實施方案和各項制度,強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上探索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辦法,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要建立全縣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網絡平臺,把我縣農村土地流轉信息推向市場,推向全國,加快我縣農村土地流轉步伐。

3、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法》已于年月日起正式實施,各鄉鎮應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組織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的干部職工認真學習??h、鄉兩級農村經營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機構,并加強業務培訓,切實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調解仲裁工作,確保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確保國家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

1、進一步深化對減負工作的認識。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減輕農民負擔精神,進一步深化對減負工作的認識,改變農民負擔監管的方式方法,將農民負擔監管的重點由過去單純向農民收費的監管轉移到公共財政履行職能的監督上來;由過去治重治亂轉移到防反彈和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上來。強化對涉農收費的監管和專項治理,加大對涉農案(事)件的查處力度,從源頭上治理和遏止向農民亂收費和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

2、認真抓好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按照辦()65號文件要求,認真抓好對農民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油菜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移民后扶補貼、能繁母豬補貼、退耕還林補貼、征地補償和村級財政轉移支付等各項補助補貼資金發放的監督檢查力度和專項審計力度,嚴禁截留、克扣、挪用、拖欠等違紀違規行為,確保農民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同時,鄉(鎮)經管站要突出抓好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即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實行??顚S茫⒔邮芸h負監辦、縣委組織部、縣財政局的監督檢查,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

3、加大對涉農收費和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專項治理和管理力度。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合作醫療、戶籍辦證、計劃生育、結婚登記等涉農收費部門的監管和專項治理,堅決遏制“三亂”行為;繼續開展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按規定程序對一事一議項目申報進行審核把關和檢查驗收,堅決杜絕不民主議事,議事不辦事或超范圍超標準籌資籌勞等行為。加強對“一事一議”項目資金的管理,確保資金不被截留、平調或挪用,確?!耙皇乱蛔h”獎補資金??顚S?。

4、加大對農民來信來訪案件的查處力度。要按照接待制度,實行首問責任制,對農民群眾來信來訪要認真接待,及時處理,并做到件件有回復,事事有著落,對加重農民負擔的人和事要進行嚴肅查處,嚴防涉農涉負惡性事件和的發生。

5、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管長效機制。繼續實行農民負擔公示制、農民負擔監督卡制、農民負擔監測制、農民負擔專項審計制、涉農文件會簽制、村級報刊限額制、接待制、涉農涉負案件責任追究制和重大涉農涉負案件“一票否決”等制度。并將農民負擔監管工作納入鄉鎮和涉農部門重點工作目標管理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農民負擔監管長效機制。

(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1、規范村帳鄉代管工作。根據農業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委托的意見》及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具體情況,在全面實行村帳鄉代管的基礎上,全縣建立健全統一的村帳鄉代管各項規章制度,各鄉鎮(辦事處)農村財務核算中心必須明確記帳員,復核員各自的工作職責,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辦事,按時結帳,記帳,報表。同時,全縣要統一會計帳簿,記帳憑證,現金收付憑證及收款收據的使用和管理,年內要開展一次全縣性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專用收款收據大檢查,以促進村帳鄉代管進一步規范化。要加強業務培訓,上半年縣局要舉辦一期全縣各鄉鎮(辦事處)農村財務核算中心記帳員財務電算化培訓班,全縣村帳鄉管都要實行電腦記帳和核算,并建立全縣村級財務電算化網絡管理,切實提高全縣村帳鄉管管理水平。

2、認真抓好村級財務清理審計工作。堅持村級財務常年審計制度不動搖,各鄉鎮經管站要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農業部令第6號)的要求,采取多種方式對年的村級財務進行全面清理審計,結合開展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審計內容主要包括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財務收支,生產經營和建設項目的發包管理,“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集體的債權債務以及群眾要求審計的其他事項,在清理審計的基礎上,及時抓好經濟兌現,處理好各種遺留問題,并出具審計報告和審計結論,搞好村級財務公開,做到全縣村級財務清理審計和財務公開面達到100%。

3、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各鄉鎮經管站要按照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指導的意見》(農經發[]4號)文件要求,切實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一是要健全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制度:財務收入管理制度、財務開支審批制度、財務預決算制度、資金管理崗位責任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二是要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資產清查制度,資產臺帳制度,資產評估制度,資產承包、租賃、出讓制度,資產經營制度等。三是要健全農村集體資源管理制度:資源登記簿制度,公開協商和招標制度,資源承包、租賃合同管理制度等。

(四)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現規范化管理。

1、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加深農民群眾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認識,增強他們參與合作的意識和理念,積極營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和寬松環境。

2、加大扶持發展力度,多形式,多主體地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宣傳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湖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辦法》的同時,各鄉鎮(辦事處)黨委、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相關部門人才、設施和名優產業的優勢,努力培育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各鄉鎮(辦事處)經管站要擔負起牽頭組織,正確引導,指導服務的職責。全縣年要確保發展30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力爭申報國家和省級立項2個以上,縣重點扶持4個。

3、加強對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指導和管理。今年,縣局要舉辦一期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法人代表和財務管理人員培訓班,幫助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健全內部運行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規范運作行為,全面提升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生產經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縣局要繼續搞好省級示范社建設,每個鄉鎮也要樹立一個典型示范社,不斷加大扶植力度,以點帶面,推進農業產業化和“一村一品”建設,努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向規范化、規?;缆愤~進,使其真正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橋梁和紐帶,為新農村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五)加強農經隊伍建設,確保完成全年目標管理任務。

1、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農經干部隊伍素質。今年縣局要分期分批舉辦鄉鎮(辦事處)經管站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班,使全體農經干部職工更加熟悉黨的方針政策,熟練掌握農村會計核算,財務審計、電算化、信息化和專業合作組織管理等業務技能,同時,要加強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黨性、黨風廉潔從政教育,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全面提高農經干部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和綜合管理水平。

2、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創新農經管理模式。農經工作肩負著黨的農村政策貫徹落實的重任,農經工作人員要針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特別要對新形勢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建立、村級不良債務有效化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農業產業化,農村土地流轉等方面開展調查研究,形成具有指導性、前瞻性的材料,從而為縣、鄉兩級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可靠性依據。

篇5

[關鍵詞] 完善 農村集體 統一經營功能 思考

[中圖分類號] F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2-0032-03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自實行以來,農村通過家庭承包經營曾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民解決了溫飽并逐步向富裕發展;集體統一經營功能則因生產經營重心,向家庭承包經營層次轉移而一度削弱,且由于受到“村組干部為主的人的因素、集體資金和資產為主的財的因素以及農村土地為主的物的因素”限制而不能有效發揮。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對集體統一經營功能需要的急迫性,與集體統一經營功能發揮乏力滯后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本文以建水縣為例,對限制農村集體統一經營功能發揮的主要因素,以及改善的對策和措施進行分析探討。

一、基本狀況

1. 村組干部建設狀況及分析

村組干部的產生是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自2000年村改委以來,連續進行了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以建水縣第三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產生村組干部情況為例進行分析。

1.1 村黨總支換屆選舉情況

選舉產生村黨總支(支部)委員800名,其中書記133名。在黨總支(支部)書記中,按年齡分:35歲以下的21名、占15.8%,36至45歲的52名、 占39.1%,46至55歲的46名、占34.6%,56歲以上的14名、占10.5%;按學歷分:初中及以下學歷的85名、占63.9%;高中以上學歷48名、占36.1%。連選連任的101名、占75.9%。

1.2 村委會換屆選舉情況

選舉產生村委會成員807名,其中:村委會主任140名。在村委會主任中,按年齡分:35歲以下的28名、占20%,36歲至45歲的有66人、占47.1%,46歲至55歲的有39人,占27.9%,55歲以上的有7人,占5%;按學歷分:初中以下的91名、占65%,高中以上學歷的49名、占35%。連選連任83名、占59.3%。

1.3 村民小組換屆推選情況

全縣共推選產生村民小組長1539人,其中連選連任775名、占50%;推選產生村民小組副組長515人。連選連任203名、占39%。

村民委員會和村總支當選領導年齡多數為36歲至55歲之間,村黨總支連選連任比例較高,村委會換屆變動大,村民小組干部換屆變動現象突出,村組干部文化程度多數為初中以下,文化素質偏低。

2.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管理狀況及分析

2.1 基本概況。1980年實行時,農村普遍認為田地集體資產也分解到戶,農村集體資產面臨著瓦解分光的嚴重威脅,財務管理混亂。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并加強管理,1984年開始,建立村級農經服務站統一管理村組集體資金和賬目;2001年以來開展了村組財務鄉代管和電算化管理試點并在全縣推行。到2013年底,全縣14個鄉鎮142個村(居)民委員會1563個村(居)民小組,共有集體資產總額85474.45萬元,集體負債總額14626.22萬元,所有者權益總額達70848.23萬元,集體資源總量達417.35萬畝。

其中位于縣城所在地的臨安鎮共有280個村組、占全縣村組總數的16%,集體資產總額達58694.4萬元、占全縣的69%,集體負債總額達9074.7萬元、占全縣的62%,所有者權益總額達49619.7萬元、占全縣的70%。農村集體資金資產管理工作逐步改善和加強,但數量分布不均勻,村組集體間懸殊較大,管理工作任務艱巨。

2.2 集體經營收益。實行后,多數村組無收入來源,有收入來源的也基本是機動田地等資產資源的發包收入。據2013年農村經營管理情況統計年報顯示:全縣142個村(居)民委會中無經營收益的村共有72個、占總村數的51%,有經營收益但在5萬元以下的村20個、占總數14%,5-10萬元的村13個、占總數9%,10-50萬元的村22個、占總數的15%, 50萬元以上的村15個、占總數的11%(其中臨安鎮有8個、占總數的6%)。因此多數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缺乏統一經營的經濟實力和服務能力。

3.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狀況及分析

3.1農村土地承包及經營權管理完善情況

第一輪土地承包。建水縣于1980年5月到1984年底開展第一輪土地承包工作,歷時五年,全縣17個鄉鎮、140個行政村、1571個農業社、8.41萬戶農戶實行了,土地承包面積34.08萬畝。

第二輪土地承包。第一輪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于1998年11月到1999年4月開展土地延包工作,將土地承包期統一延長30年即到2030年。對全縣17個鄉鎮、140個村處、1564個農業社的10.92萬戶農戶簽發了《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證書》,續簽面積達32.7萬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補換發。由于第二輪土地承包未將承包合同書與經營權證分設,管理不規范。于2007年4月至6月按云南省統一部署補換發經營權證、重新簽訂承包合同書,簽發141個村委會、1548個村民小組、11.41萬戶農戶的承包合同書和經營權證。

3.2 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變化情況。隨著二三產業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以及為適應發展現代農業進行規模經營的需要,農村土地逐步由自發、分散流轉,向有序、規模集中流轉轉變,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截止2013年底,全縣流轉面積14.89萬畝,涉及農戶1.79萬戶,形成規模經營(50畝以上)的面積達10.78萬畝、占流轉面積72%,流轉期限在10年以上的面積達11.43萬畝、占流轉面積77%。

基層村組既是農村土地承包的發包方,農村土地通過村組發包給農戶形成的土地承包關系,涉及農村千家萬戶農民的切身利益,工作面寬、量大、持續時間長;基層村組又是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穩定以農村承包土地為核心的基本經營制度與村組管理行為密不可分。農村土地通過流轉,產生了面積規模較大、涉及農戶多和期限較長的農村土地流轉關系。

4. 集體統一經營功能的創新和發展

4.1 機制創新。2008年6月以來,部分村組開展了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社,實現了農村集體資產變股權、農民變股東、集體收益按股權分配的重大轉變,集體收益與農民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集體統一經營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延伸和擴展。截止2013年底,全縣共成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8個,量化集體資產8946.5萬元,股東總數達4417人。

4.2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了解決農戶小生產與市場經濟大市場的矛盾,農民按照生產發展需求,通過專業合作將更多農民團結起來,擴大生產規模、提供互助服務、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形成專業化的合作組織。建水縣于2005年8月開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到2013年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8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75個、農民專業協會12個),有組織成員19324人,帶動非成員農戶47854戶,農戶帶動面占全縣的36%。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有組織成員8825人,帶動非成員農戶達41969戶。2013年專業合作社統一組織銷售農產品總值29028.7萬元,比上年增12295.65萬元、增幅73%;統一組織購買農業生產投入品總值7128.9萬元,比上年增2336.03萬元、增幅49%。專業合作社統一購買農用物資和銷售農產品服務成效顯著,已經成為增強集體統一經營功能的重要力量。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基礎薄弱?;鶎哟褰M干部文化素質偏低,辦公設施不齊全,特別是賬據和經濟合同檔案管理普遍不完善;村民小組無辦公用房,相關資金資產資源資料完全由在職干部保存,保管不善,換屆移交遺漏現象突出。

2.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規范難

2.1 村組干部頻繁變換。村委會三年進行一次換屆,村組干部頻繁變換,管理部門永遠有培訓不完的業務新手,整體業務素質難提高。

2.2 財務管理不規范。有的對財務制度執行不力,有的村組干部長時間自收自支、自用自批,收支單據不交報賬員,又不到中心結報賬;有的村報銷憑證不規范、支出憑證手續不完整;財務公開欠規范,走過場,民主理財小組形同虛設。

2.3 集體利益缺乏保障。有的村組干部在集體山林、土地、果園、房屋設施等資產資源發包出租時,搞暗箱操作,個人撈取好處費,或進行長期承包,有的承包期達70年,甚至永久承包,一次性收取承包費;有的揮霍浪費,亂發福利;有的村換屆前“突擊用錢”現象突出等。但由于云南省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的法規和政策措施建設滯后,各種侵害集體合法權益的行為無法進行有效懲處,集體利益缺乏保障。

3. 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中存在的隱患多。無論是第一承包、第二輪延包,還是經營權證補換發,都涉及全縣各村各組各農戶,時間緊,任務重,在少數專業人員無法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下大量抽調其他人員。特別是基層村組,一方面村組干部素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抽調來的人員不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導致部分村組的基礎資料不齊全、不詳實,經營權證書填寫不規范、不詳細甚至有差錯等。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的基層村組干部隨意涂改農戶的經營權證書;發生承包糾紛時,調處方式方法簡單、依據不足,有的甚至為減少麻煩而不以事實為依據,按糾紛當事人的意愿出具虛假證明材料。

土地流轉工作中,一些村組干部對土地承包政策和法規領會不夠,不能及時對土地流轉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引導,流轉土地以口頭協議代替合同,即使簽訂書面合同,也存在內容不規范等情況;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涉及農戶較多的土地流轉,在無農戶委托依據的情況下由村組干部與老板簽訂流轉合同,致使流轉主體錯位,使土地流轉糾紛隱患重重。

4. 基層村組履行統一經營能力弱。基層村組干部在選舉過程中因受家族、宗派勢力、自然村人口多少等因素的影響,在投票選舉時難以做到公正,使一些政治素質高、有能力的人難以當選;當選的村組干部往往在任職第一年需要熟悉情況、第二年履行職責辦事情、第三年準備換屆參競選,有效履職期短。村組干部屬半脫產干部,報酬低,客觀上不可能將全部精力用于集體統一經營的管理和服務方面,加之多數村組干部的素質較低、集體無開展統一經營服務的經濟基礎,不能及時為農戶開展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各種服務。

5. 履行集體統一經營功能的載體有待進一步發展

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還處于試點探索階段,相關的管理政策和措施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干部和農民群眾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還不能全面認識,管理人才缺乏、發展基金薄弱、群眾觀念落后缺乏合作意識的現象比較普遍;農業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品科技含量不高,農產品基本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少,在技術引進、產品加工、產銷對接、市場培育等方面還不能滿足農民增收致富的發展需要。

三、改善的對策和措施

1. 健全和完善基層村組干部管理機制。延長村組干部任期,從三年延長到五年,村干部的產生應在民主選舉的基礎上,增加對競選人員的審查把關環節,做到只有符合候選條件并經上一級審查通過,才能成為正式候選人參加競選;提高村干部的報酬和待遇,逐步將高校畢業生和農村各方面的能人引入村干部領導崗位,鼓勵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優秀年輕干部到村幫助工作,提高基層村組干部的素質,逐步解決集體統一經營中“人的限制因素”。

2. 加強和改善村組基礎設施建設。在新農村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中,應把基層村組辦公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使各村組都有較完善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施,為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和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創造良好的硬件條件;村組集體應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組織好人力物力并積極爭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為發揮集體統一經營創造硬件條件。

3. 加強和規范農村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快地方法規和管理制度建設,進一步明確紀檢、監察、財政、經管等部門在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中的職責范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強化監督檢查,嚴查違法案件,嚴格責任追究。全面推行農村集體財務委托制度,加強票據領用登記等管理工作,做到所有行政機關和企事業等單位撥付村組集體的資金資產都必須使用鄉鎮委托中心的票據;財務事項發生時必須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憑證,做到手續齊全,并經過民主理財和領導審批后方可入賬。資產資源建立健全臺賬登記管理,做到賬實相符;盤活集體資產資源,通過入股、承包等方式借助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個體老板等經營主體提高經營收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逐步解決集體統一經營中“無錢辦事”的問題。

4. 加強和規范土地承包管理。加強對村組干部的培訓和教育,提高村組干部對《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認識水平和依法辦事能力,堅持在承包期內不得隨意調整土地,搞好縣鄉村各級的協調配合,逐步解決和完善前期管理工作中資料不齊全、不詳實的問題,堅持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引導和規范土地流轉;在連片規模化的土地流轉中,村組集體作為基層管理者,因在流轉期間要協助流轉雙方協調各方面關系,應按流轉面積收取一定的管理協調費用,既能體現權利義務對等的關系,又能為集體創造一定的收入來源;及時調處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和流轉糾紛,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和流轉關系,解決和管理好集體統一經營功能發揮中“物的限制因素”,促進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發展。

5. 進一步發展和培育發揮集體統一經營功能的載體。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中,應重視管理人才培養,加大政策扶持和項目扶持,加強規范指導和管理監督,增強帶動能力,通過專業合作社創建農戶與市場連接鏈,為農戶提供生產和銷售的各種服務。加快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副產品加工能力,圍繞市場需求搞活流通,指導農民種、幫助農民賣,加強產前、產中、產后的配套服務,把生產、加工、流通緊密結合起來,拉長產業鏈,通過加工增值,打造品牌優勢,使龍頭企業成為市場、基地、農戶相銜接的樞紐。繼續搞好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資產量化的范圍,逐步從經營性資產的折股量化延伸到資源性資產的折股量化,將自然資源轉化為農村集體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充分利用各地自然資源優勢,鼓勵和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根據土地面積折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實行風險共擔,按股分紅,通過招商引資承包經營等多種經營形式,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搞好農村集體統一經營,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參考文獻

[1]張雨陽、徐國祥.對農村統一經營職能的外延和內涵的思考[J]中國農村經濟.1991.4.

[2]建水縣.2013年農村經營管理情況統計年報.

[3]武威志.我國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研究.浙江理工大學碩土學位論文[D/OL]20100501.

篇6

溫室大棚又稱太陽能溫室,設計之初就是期望利用太陽的能量,提高塑料大棚內或玻璃房內的空氣溫度,以滿足植物生長的溫度要求。那么你知道大棚承包合同應該怎么寫嗎?一般要注意些什么?不清楚的話,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棚承包合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溫室大棚承包合同書范文1甲方:東營五洲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乙方: 身份證:

甲乙雙方本著平等互利、自愿有償、誠實信用原則,經協商一致,就21號大棚承包事宜,達成如下協議。

第一條 承包位置及面積

位于東營區六戶鎮東營五洲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第二條 承包年限

自20_年11月01日起至20_年10月30日止。

第三條 承包費及支付

年承包費¥3000元,大寫叁仟元整。

先交費后利用。乙方于簽訂本協議之日支付第一年的承包費;以后每年的09月30日前一次交清次年的承包費用。

第四條 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1.乙方利用上述土地僅用作種植,且只種植當年生當年收的作物,不能種植樹苗等跨年度植物,更不允許在其上面建設永久性建筑物及設施。

乙方不得出賣、贈與或與他人交換該土地中的土壤,不得運出或許可他人運出土壤。乙方違反上述約定的,甲方有權終止協議,由此造成的一切損失由乙方負責。

2.乙方在承包期內,不得轉讓、出租或抵押該土地。

3.乙方在承包期內,不得損壞水庫大壩、四周渠道、房屋、大棚、豬圈等建筑物、構建物及樹木。

4.乙方在承包期內對土地平整、施肥和修建渠道等方面的投入,將被視為短期行為,若甲方依據本協議收回該土地使用權的,甲方對乙方上述方面的投入不予補償。

5.乙方在種植、生產、看護等過程中造成他人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或造成乙方本人或其工作人員財產或人身傷害的,均由乙方承擔責任。

6.乙方完全遵守甲方公司的統一管理。

所種植的作物不得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和產生農藥殘留的藥物。

第五條 協議的變更與解除

(一) 雙方協商一致,可變更本協議的約定。

(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權解除本協議,對因此造成的乙方損失不予賠償:

1.甲方或經甲方許可的第三人因清淤、拉土方、搞水利工程等工作需要的;

2.乙方未支付承包費逾期兩個月以上的;

3.因法律法規或國家土地政策調整,因東營市或區政府、勝利油田土地使用政策調整,或因勝大集團重大土地政策調整,以及上述單位開發或建設需要使用該土地的;

4.因油田勘察、鉆井、采油、鋪設管線等利用該土地或其部分土地的。

因該項所述土地利用。

5.因東營五洲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整體規劃和建設需要改土地的。

(三)乙方解除本協議的,應提前兩個月通知甲方。甲方同意乙方解除本協議的,不退還當年的土地承包費。

第六條 違約責任

乙方違反本協議約定的,向對方支付年承包費的10%,并賠償對方的損失。

第七條 爭議解決的方式

因履行本協議產生的一切糾紛,雙方友好協商解決之;協商不成的,一方可向協議簽訂地人民法院起訴。

第八條 其他約定

本協議自甲乙雙方簽字并交納承包款項后生效。

本協議一式二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簽章) 乙方:(簽章)

代表簽字: 代表簽字:

簽訂時間: 年 月 日

簽訂地點:東營五洲豐農業生態有限公司六戶生態園

溫室大棚承包合同書范文2甲方名稱: (承包方)

乙方名稱: (受讓方)

為了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維護流轉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本著自愿互利、公正平等的原則,經甲乙雙方協商,訂立如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溫室大棚轉讓合同:

一、甲方同意將自己承包的用于溫室大棚生產的承包土地流轉給乙方經營,同時將溫室及大棚一并轉讓給乙方。

二、乙方不得改變流轉土地農業用途,用于非農生產。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期限為 年,從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四、甲方流轉給乙方承包的土地 畝,該土地具置 (具體列表說明,并附土地現狀平面圖)。轉讓的溫室大棚的建筑面積平方米。

五、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時間:合同雙方約定,土地流轉費用以現金支付。乙方一次性向甲方支付元。(或約定分期支付)

六、甲方的權利和義務:

(一)權利:按照合同規定收取土地流轉費。

(二)義務:協助乙方按合同行使土地經營權,幫助調解乙方和其它承包戶之間發生的的糾紛,不得干預乙方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七、乙方的權利和義務:

(一)權利:在受讓的土地上,具有自主生產經營權。

(二)義務: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范圍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按照合同規定按時足額交納土地流轉費,對流轉土地不得擅自改變用途,不得使其荒蕪,對流轉的耕地進行有效保護。

八、合同的變更和解除:有下情況之一者,本合同可以變更或解除:

(一)經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又不損害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

(二)訂立合同所依據的國家政策發生重大調整和變化的;

(三)一方違約,使合同無法履行的;

(四)乙方喪失經營能力使合同不能履行的;

(五)因不可抗力使合同無法履行的。

九、違約責任:

(一)甲方非法干預乙方生產經營,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給乙方造成損失的,由甲方賠償乙方損失。

(二)乙方違背合同規定,給甲方造成損失的由乙方承擔賠償責任。

(三)乙方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土地發包方有權收回土地經營權:不按合同規定用途使用土地的;荒蕪土地、不按時依法交納有關部門收取相應的稅費的。

十、其他約定事項:

(一)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及原發包方各一份,鄉鎮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機構一份。自甲、乙雙方簽字或蓋章之日起生效。

(二)合同甲、乙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

(三)本合同未盡事宜,由甲乙雙方共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形成書面補充協議。補充協議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溫室大棚承包合同書范文3甲方:

乙方:

為提高有機蔬菜種植的技術水平,保障蔬菜產品安全生產,推行科學種植,經甲乙雙方協商一致,特簽訂本合作協議:

一、甲乙雙方與20_年10 月 1 日就種植百果壩鄉下家壩村蔬菜基地合作。經營范圍為蔬菜,瓜果種植等。

二、乙方自愿向甲方提供農業種植服務,甲方將白果壩觀音塘基地大棚40畝承包給乙方。承包費用為:租金為每年每畝1000元,租金租一年付一年.種植品種主要是瓜果葡萄種植。

三、合作期限為 3年 ,從 20_年___10__月___01__日至_20_年_10_____月___01___日止。

四、甲方為乙方開展服務工作提供方便,并已經前期聘請業技術專家在基地指導農業技術,乙方應認真學習并掌握技術要領,且應具備獨立完成種植任務及技藝的服務能力,精心完成甲方指定的各項種植工作。

五、乙方必須履行的義務:

1、提供詳細蔬菜瓜果種植方案;

2、負責棚室蔬菜生產種植工作,嚴格按照專家的標準方式方法進行全面指導工作;

3、負責有機蔬菜病蟲、草害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指導,病蟲、草害損失率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

4、負責蔬菜基地工人管理和日常的流程工作。

5、種植所有的產品達到綠色蔬菜標準。

六、甲方必須履行的義務:

1、負責種植產品所有的物資購買工作。

2、配合乙方的產品的銷售業務拓展工作。

3、配合品牌策劃推廣工作。

4、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乙方的達標的種植產品。

5、乙方可自行銷售所種植的蔬菜。

六、勞務報酬及分配方式:

甲乙雙方協商決定,乙方的收益為自負盈虧,獨立核算。

七、特別約定

1、如果乙方未能掌握專家授予的蔬菜種植技術、或怠于履行本合同義務,或嚴重損害甲方利益的,甲方有權隨時解除本合同并不承擔任何補償,且乙方不享受任何獎勵。

2、在合同期間,乙方應保守甲方的商業秘密及技術秘密,單獨從事與甲方相競爭、相類似的相關項目合作或提供同類勞務行為;

否則乙方應向甲方承擔違約金伍拾萬元并雙倍返還已經取得的利潤等。

3、如果因為特殊原因雙方終止、解除本合同的,在解除、終止合作關系后乙方五年內不得從事與甲方相競爭相類似的相關項目合作或提供同類勞務行為;

否則乙方應向甲方承擔違約金伍拾萬元并雙倍返還已經取得的勞務費及各項提成、獎勵等。

4、甲乙雙方僅為合作關系,不構成勞動用工關系,甲方無義務為乙方承擔社會保險等責任。

5、乙方如因自身原因發生的一切安全事故與甲方無關。

八、協議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任意變更或解除,如遇人力不可抗拒的災害造成協議無法履行或其他未盡事宜,由雙方協商解決。

九、本協議自雙方簽字之日起生效。

本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7

一、近年來我院審理各類涉農案件的基本情況

20**年至20**年,我院共受理各類涉農案件1629件,占全部案件(3984件)的40.9%,審結16**件,結案率98.6%。審結案件中,刑事案件113件,涉及搶劫、強***、盜竊、濫伐林木、故意傷害、詐騙、巧取豪奪、尋釁滋事、交通肇事等14種犯罪;民事案件1478件,主要涉及離婚、撫養、贍養、繼續、相鄰關系、人身財產損害賠償、民間借貸、農村承包合同、買賣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勞動合同等29種糾紛;行政案件16件,涉及治安治理行政處罰、土地行政治理行政確認、土地行政治理行政登記、房產治理行政登記、林木砍伐許可治理、工商治理處罰等4個行政機關的6種行政行為。通過對這些案件的調查發現,近年來,涉農案件主要呈現以下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農村婚姻、家庭糾紛案件逐年增多,且占民事案件比重較大。20**年至20**年,我院共審理各類農村婚姻、家庭糾紛案件913件,占民事案件結案數的61.8%。分別是20**年281件,20**年3**件,20**年325件,20**年比20**年增加了15.6%。

(二)涉農合同糾紛數目和種類增多,其中,民間借貸合同仍為主要糾紛,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農村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呈上升趨勢。20**年至20**年,我院共審理各類涉農合同糾紛案件351件,占民事案件結案數的23.7%,其中,民間借貸糾紛2**件,占58.7%。農村土地承包合同、農村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這兩種類型案件20**年我院共審理19件,20**年審理21件,20**年審理26件,20**年比20**年上升了36.8%。

(三)采取公告投遞的案件較多。近年來,由于農民外出打工人數逐年增多,而這些人又是涉農訴訟糾紛的多發人群,他們長期在外打工,與家中失往聯系,造成訴訟文書無法投遞,延長了訴訟周期,也增加了訴訟本錢。20**年至20**年,我院審結的各類涉農民事案件中,采取公告投遞的有228件,占15.4%。

(四)“民轉刑”案件時有發生,農村故意傷害案件頻發。近年來,隨著農村生產經營方式和利益格式的變化,我縣農村地區因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生活瑣事等引發的惡性傷害案件時有發生,我院審理的各種“民轉刑”案件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20**年至20**年,我院共審理農村故意傷害案件33件,其中“民轉刑”案件20件,占60.6%。

(五)因農村土地權屬爭議引發的行政案件增多,并呈迅速上升趨勢。20**年至20**年,我院共審理農村土地行政治理行政確認案和農村土地行政治理行政登記案6件,占行政案件收案總數的37.5%;分別是20**年1件,20**年2件,20**年4件,20**年比20**年增加了300%。

二、基層法院服務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題目

(一)審判資源的缺乏制約服務三農工作。隨著社會轉型,農村社會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這也使得涉農矛盾糾紛大量增加,而有限的審判資源無法服務到農村每個角落,一些矛盾糾紛無法得到及時化解,導致了一些“民轉刑’案件時有發生;同時,由于我院的辦案經費嚴重不足,難以為基層法庭配備優良的物質裝備,也無法經常性地深進農村開展各種法制宣傳,特別是人民法庭撤并后,財政未給付專項的巡回辦案經費,巡回辦案往往難以保證,導致農村地區訴訟難、尋求法律幫助難。

(二)農村法制不健全制約服務三農工作。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及各級政府對農村扶持政策的落實,大量的涉及農民親身利益的糾紛涌現,如土地承包、林權、集體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糾紛。固然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承包糾紛案件法律適用題目的解釋》,為審理土地承包、流轉、集體收益分配等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仍然存在有些題目是否屬于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明確規定,如農村房屋的拆遷、安置糾紛等。目前,這些案件只有參照適用針對國有土地拆遷、安置的《城市房屋拆遷治理條例》,而關于農村集體土地拆遷、安置的規范性文件尚無規定。

(三)農村村民法制意識不強制約服務三農工作。大多數地區的農村村民,由于法制意識不強等原因,當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時,要么怨天尤人,自認倒霉;要么搞家族主義,人多勢眾;要么一味蠻干,不惜鋌而走險,或者是采取“私了”的辦法,一般不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如農村經常碰到的農民工追討工資、種子題目、債務糾紛、征地拆遷等矛盾糾紛,不往尋找法律途徑,反而往上訪即屬此類情況。

三、基層法院進步服務新農村建設水平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涉農案件的審理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司法保障。一是加強農村土地承包、轉包、征用、租賃農副產品購銷等案件的審理,穩定農業生產關系和生產條件,保護各種形式的規?;洜I,保障農業補貼政策的實施,切實保護農民的正當權益。二是積極慎重地化解農村各類民間糾紛,尤其是房屋、宅基地使用,以及婚姻家庭、繼續、贍養糾紛等案件,維護農民之間和諧、和睦的社會關系和家庭關系。三是妥善處理涉及農民工權益糾紛,促進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依法快審、快結、快執拖欠農民工工資糾紛、勞務糾紛和工傷賠償糾紛等案件,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

(二)進一步創新審判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建設。一是突出重點,防止“民轉刑”案件的發生,加大力度審理和執行好農村借貸糾紛,農田通路、排水等相鄰糾紛案件,盡快排除農村生產耕種中的障礙。二是加強農村地區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堅持對失足青少年進行回訪和幫教,依法妥善處理涉及農村地區未成年人權益的撫養費、婚姻家庭糾紛等案件,進一步優化青少年的成長環境,依法維護青少年的正當權益,特別是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享受教育的權利。三是樹立“法律優先、參考政策”意識,在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時,以黨的農業農村工作政策精神為指導,結合民法基本原則公正、高效地裁決、解決各類涉農矛盾糾紛。

篇8

一、發展理念上:著力做到“三個堅持”。深化改革開放首先必須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路。具體要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科學發展。按照既要重視發展“量”的問題、又要重視發展“質”的問題:既要追求科技程度高、又要強調就業崗位多;既要重視經濟發展、又要重視社會民生的思路,突破傳統觀念和常規思維,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牢固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方式方法、體制機制,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道路。二是堅持轉型升級。大力推進思想觀念、發展模式、經營方式、產權制度、產業結構等方面的轉型,促進裝備、產品、技術、品牌、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輪驅動”和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的思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適度發展新型重化工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由“蕭山制造”向“蕭山創造”轉變。三是堅持“一化帶四化”。大力實施城市化戰略,以城市化帶動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加速融入大杭州、接軌長三角,壯大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質、發展城市經濟、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有效聚集各類要素,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推動蕭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保增長上:著力強化“三個支撐”。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深化改革開放。面對金融危機影響和經濟下滑趨勢,單靠老辦法、老思路、老制度肯定不行。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做到不為過去的成績所自滿、不為過去的做法所束縛、不為傳統的模式所約束,以改革創新精神,克難攻堅,抓項目、抓投入、抓引進,努力形成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的新格局。一是強化大項目支撐。堅持“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就要抓項目”的理念,健全重點項目領導聯系,推進協調和督查獎勵制度,完善重大項目要素保障機制,以推進技術裝備創新、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為重點,實施新一輪100個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和100個規模型工業技改項目建設,爭取今年工業投入達到180億元,服務業投資達到100億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二是強化金融支撐。深化政銀企協作機制,加強融資支持。改善融資環境,健全創業投資機制,研究扶持初創期中小企業、加強創業培育、提升創業者能力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中小企業債權基金,爭取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促進交通發展有限公司等政府性投資公司健康發展,引導民間資本組建金融擔保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創業投資公司。鼓勵企業上市和發行公司債券。積極探索無抵押貸款等金融創新模式。三是強化開放支撐。轉變對外經濟貿易發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水平。大力推進大通關建設,積極爭取海關、檢驗檢疫等功能升級和制度創新。搶抓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二期擴建的機遇,加快空港保稅監管倉庫與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爭取建立空港綜合保稅區。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優化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促進民營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機制,鼓勵大企業大集團強強聯合、合作發展。

三、轉型升級上:著力推進“三個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是保持蕭山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的必由之路,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深化經濟領域改革,率先建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推進自主創新。加強政府對創新資源的統籌協調和優化配置,建立完善協同配置創新資源、合力推進自主創新的新機制、與國家部委的自主創新聯動機制、與科研院校的合作機制。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充分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效用,建設一批高水平開放式的公共實驗室和區域性行業性產業集群創新平臺。完善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政策。不斷增加科技投入,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二是推進資源要素配置創新。堅持市場化取向,創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激勵制度,加快形成用地、用水、用電競爭機制和節能減排約束機制。推進用地空間拓展、耕地占補平衡和建設用地安排機制創新。積極爭取農保地空間置換等土地利用規劃管理改革試點,大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完善城區土地“退二進三”和城中村改造政策,鼓勵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空閑地和廢棄工礦用地復耕整理,完善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制度,探索建立工業用地儲備制度,適時建立工業用地儲備庫,促進資源要素向重大發展平臺集中、向重點項目集中。積極探索環境容量有償使用機制和區域生態保護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建立落后生產能力退出機制。三是推進人才工作創新。堅持引才與引智并舉,創新人才引進、激勵、評價、配置機制,積極規劃建設江東高教園區,完善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實現形式,疏通黨政人才、企業經營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流動渠道,以一流的環境和政策著力引進一批高端創新人才、經營管理人才。

四、城鄉統籌上:著力推進“三個改革”。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以城帶鄉、以工促農”長效機制和城鄉規劃共繪、交通共聯、產業共興、環境共建、社會共享的體制機制,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一是統籌農村經營制度改革。積極發展股份合作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社,構建新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運營機制。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擴大農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試點,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探索建立多種模式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制度。二是統籌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城鄉空間規劃協調機制,加強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之間的銜接,研究建立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集鎮集中的政策機制。實施最嚴格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規范、促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逐步實現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地同價。創新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安置機制,推行異地安置、貨幣安置等多種征地安置模式。三是統籌農村戶籍制度改革。創新人口服務和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逐步放寬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積

極穩妥地開展農戶宅基地置換和流轉的試點。積極探索農民宅基地退讓后有關戶籍、住房、社會保障等問題的解決辦法,鼓勵和引導農民宅基地轉換和流轉進城鎮落戶,轉變為城鎮居民,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人口二元化的問題。

篇9

一、統籌城鄉發展要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根本,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廣大農民就業創業渠道逐步拓展,大多數農民不愿種地,老一輩農民無力種地和新生代農民不會種地等新問題日益顯現。以泗洪為例,目前泗洪大多數青壯年農民跳出農門務工經商,農村家庭主要依靠留守婦女和老人維持耕作,一些外出務工農民私下轉租甚至拋荒土地,農業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多年沒有大幅度提高。這充分說明,以“一家一戶”為特征的土地經營模式,已遠遠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要提高農業產出率,必須要提高農業經營的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水平,通過創新機制,積極引導和推進土地經營權向種植大戶、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流轉,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使更多的農民盡快從人均“兩畝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一方面,通過規?;I化經營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另一方面,也進一步解放了農村勞動力,使得更多的勞動力務工經商,提高農民收入。2011年底以來,泗洪縣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和推進土地經營權向種植大戶、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集中,以全面實行土地確權發證為前提,以促進農民收入不降低、持續增長有保障為核心,以發展規?;?、產業化、現代化農業為方向,以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為保障,在全縣范圍扎實穩妥地推進土地集中工作。2012年,泗洪縣新增規模流轉土地36.3萬畝,累計達58.3萬畝,有2個鄉鎮整鄉推進,有58個村整村流轉,在石集鄉建成了全省面積最大的6萬畝集中連片的有機稻米基地。泗洪通過土地集中流轉,初步實現了“三方得利”的多贏目標:一方面是農戶得利。農民既得到土地租金,每畝每年租金600~850元,留守農民返聘到流轉土地務工,每天還能得到50~80元的薪金。二是土地經營主體得利。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采用新模式,發展規模高效設施農業、品牌農業,增加了效益。三是村居集體得利。通過復墾土地,小田塊變大田塊,可增加5%~8%的耕地,每年可提高村居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左右。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根本,需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切實解決“土地分散經營、效益低下”問題,提高土地經營規模和產出效益,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泗洪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創新思路,在深化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改革方面進行了先試先行,在全縣推行的土地集中工作,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二、統籌城鄉發展要堅持以加快農村人口進城入鎮、提高農村人口集中度為導向,不斷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普遍存在村莊布局散、人口規模小、占地面積多、居住環境差的現象,農村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公共服務設施不配套問題則更為突出,人民群眾要求改變居住現狀、改善居住環境的愿望非常迫切。面對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城市和農村的差距越來越大,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通過順應群眾需要,不斷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泗洪縣通過引導農民進入縣城、集鎮區和集中居住區生活居住,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土地集中后,人往哪里去的問題。

解決農民“住得進”的問題。隨著泗洪縣土地集中工作的推進,大量農民從土地當中解放出來,更多的農民愿意離開環境差、生活水平低的農村,選擇到城鎮居住務工,這就需要提供大量不同層次的住房。泗洪縣大力規劃建設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和藍領公寓等保障性住房,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住房需求,保障有條件進城的群眾有房居住。同時,加快集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承載集聚能力。并對全縣所有自然村莊進行整合,在逐步搬遷的過程中,按照靠近集鎮區、靠近工業園區、靠近商貿市場“三靠近”原則,在全縣重點規劃建設125個具有徽派特色和建筑風格的農民集中居住區。2012年,全縣新增住宅面積235萬平方米,新增集中居住人口10.3萬人,滿足了農民的入住需求。

解決農民“住得好”的問題。泗洪縣在推進城鎮居民小區、集中居住區大規模建設的同時,成立一支隊伍對所有小區的建設規劃和單體設計把關監督,確保設計的美觀、實用,加強對各城鎮居民小區、集中居住區質量的檢查力度,保證房屋質量。同時,關注老百姓差異化住房需求,通過市場調研,建設不同價位、不同檔次、不同需求的比選戶型。同步建設學校、衛生所、文體超市、農貿市場等,水、電、路、電視、通訊、綠化、亮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打造有居、有教、有醫、有市、有樂、有景的宜居環境,全面提升居住環境,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

解決農民“住得起”的問題。泗洪縣采取“限房價、競地價”方式控制房價,鼓勵鄉鎮采取代建的方式建設集中居住區,降低群眾的購房成本和經濟壓力。同時,積極推進農村住宅置換城鎮住房、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社會保障的“雙置換”發展新模式。對自愿放棄宅基地在城區、集鎮區、集中居住區購房的,財政給予相應的補貼,并且都可以辦理按揭貸款。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對接城鄉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等政策,取消城鄉差別,確保農民無障礙地進城入鎮,解決農民后顧之憂,真正把農民變為市民。

推進人口集中,有利于提高農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質量,有利于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和節約利用土地。經計算,通過推進人口集中居住,農民住房每戶平均占地,由原來的1.2畝減少為0.4畝,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節約了土地資源。

三、統籌城鄉發展要以集約集聚、發展壯大鄉鎮經濟實力為目標,不斷提升鄉鎮經濟發展總量和質量,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工業項目少、企業規模小、項目集中度差,是鄉鎮經濟的一塊短板。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資源配置和產業發展,通過工業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促進鄉鎮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在推進鄉鎮工業發展的同時,也要避免重復一些地方村村冒煙、戶戶點火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強化集中集約集聚發展原則,通過鄉鎮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為集中居住農民開辟更為廣闊的就業創業空間。為此,泗洪縣把鄉鎮工業集約、集聚、集群發展作為主要抓手,構筑載體,打造特色,大力推進工業項目集中,切實解決土地集中、人口集中后,農民如何就業創業的問題。

構筑載體,打造工業項目集中平臺。泗洪縣通過科學規劃,在重點鄉鎮或工業基礎較好的鄉鎮,規劃建設鄉鎮工業集中區,工業基礎薄弱的鄉鎮或人口集中、盤活存量土地面積較大的村居,規劃建設農民創業園,條件比較好或有少量盤活存量土地的村莊,規劃建設數以百計的村居創業集中點。按照集中集聚集約的要求,在鄉鎮工業集中區等“三大載體”大力興建兩層以上標準化廠房,2012年,全縣建成標準化廠房300萬平方米,全面提升了鄉鎮工業承載能力。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建成廠房的使用率。廠房建好了,基礎設施配套了,就必須提高建成廠房的使用率。為此,泗洪縣在全縣范圍開展招商引資競賽活動,把提高鄉鎮廠房使用率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圍繞打造特色產業園,根據鄉鎮工業特點和發展規劃,明確招商引資重點,重點突破單體規模大、產業關聯度高、科技含量高、財政貢獻率高、環保節能的大項目。規定凡固定資產投資大、納稅額高的項目,向鄉鎮工業集中區集中,凡固定資產投資較少、納稅額較低,但有利于解決大量勞動力就業的“三來一加”(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定做和農副產品加工)項目,向農民創業園集中和村居創業集中點集中。強化培育規模企業的責任意識,通過實行縣領導和縣直部門掛鉤幫扶企業制度,重點解決企業資金、用工、用地等困難和問題,把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當作任務來明確,全縣范圍形成了濃厚的親商愛商氛圍。同時,制定工業發展扶持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培育企業加大投入,擴大產能。

發動全民創業,放大工業項目集中優勢。土地集中了,從土地上走出來的農民干什么?人口集中居住了,如何才能留得下?通過宣傳發動各類人員積極投身發展大局,鼓勵農民自強不息、艱苦創業,開闊眼界、勇創大業。泗洪縣財政設立全民創業基金,建立各類主體創業風險扶持資金管理辦法,通過給予貸款貼息、直接補貼、借款、融資擔保等方式,支持各類主體投身創業。在電費、稅收、融資、擔保等方面給予創業者大力扶植。同時,鄉鎮組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工業集中區開發公司,積極探索市場化、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推進標準化廠房建設與經營融資。

項目建設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推進工業項目集中,有利于提升鄉鎮工業經濟發展質態,打造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和增收,壯大鄉鎮綜合經濟實力。加快項目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關鍵所在。

泗洪縣堅持以土地、人口、工業項目“三個集中”為一體,統籌推進“三化”進程。通過土地集中,將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為土地的規模化、高效化種植提供了保障,提高了農業效益;通過人口集中,改善了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了人口的集中度;通過開展項目集中,提升了鄉鎮工業實力,為大量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勞動力提供了工作崗位,增加了老百姓的工資性收入,真正將農民變為市民。通過三個集中工作的推進,流轉土地的農民既可以從土地租金上獲得收入,又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城入鎮,通過務工創業獲得更多收入。同時,也提升了居住環境,解決了農村管理難題,三個集中互相依靠,互相促進。

篇10

一、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積極參加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專項行動,依法打擊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特別是金融、證券、房地產等領域的犯罪活動,促進資本市場和房地產等市場健康發展。積極參與治理商業賄賂,突出查辦發生在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政府采購、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商業賄賂犯罪案件,努力凈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積極發揮對民事審判的法律監督職能,促進依法調節民事經濟關系,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二、強化對重大項目建設安全的保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認真做好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重大項目建設關鍵部位和環節的預防性監督工作,積極開展重大項目建設中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依法嚴懲損害重大項目建設的各類刑事犯罪,嚴肅查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侵犯重大項目投資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職務犯罪案件,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健康規范進行。

三、注重保護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依法打擊造成重大環境污染、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等犯罪,繼續抓好查辦危害能源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瀆職犯罪專項活動,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文明建設。對于行政不作為造成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破壞的情形,積極探索運用公益訴訟的方式,依法保護社會公共利益。

四、切實改進辦案方式和方法,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從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秩序穩定的高度,規范執法,文明辦案。對受理的舉報線索,慎重初查、慎重立案。對涉及企業經營管理和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案件,慎重選擇辦案時機。對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的,嚴格區分工作失誤與瀆職犯罪,依法慎重處理。切實改進執法的方式方法,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凍結、拘留、逮捕等措施,特別是對企業法定代表人采取強制措施,做到慎之又慎,決不因為執法不當給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加強對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依法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認真傾聽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立足檢察職能,及時有效地提供法律支持和司法服務,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五、積極服務農村改革發展。依法打擊侵害農民利益、危害農業生產、影響農村穩定的犯罪,堅決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犯罪、嚴重影響農民群眾安全感的“兩搶一盜”、拐賣婦女兒童等犯罪,以及利用,,,組織破壞法律實施和利用宗教、宗族勢力破壞農村政權建設的犯罪活動;積極參與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活動,結合辦案加強法制宣傳,維護農村社會大局穩定。繼續深入開展查辦涉農職務犯罪工作,重點查辦發生在惠農支農資金發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土地征用等領域和環節侵害農民切身利益的案件,并及時將追繳的贓款全額返還給受損農民;認真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流轉、農產品生產經營、農村金融等領域和涉及農民工勞資等糾紛的民事行政申訴案件,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等權益。有針對性地加強涉農職務犯罪預防,保障中央各項支農強農惠農政策的有效落實。深入農村開展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加強農村檢察工作的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六、高度關注和保障民生。抓住關系民生的突出問題,加大法律監督力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嚴肅查辦發生在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征地拆遷、移民補償、搶險救災、醫療衛生、招生考試等領域的職務犯罪,以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權犯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依法享有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項權利。積極參加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以及“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藥品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犯罪,堅決查辦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受賄、、、等職務犯罪,切實保障生產安全和食品衛生安全。強化對涉及勞動爭議、保險糾紛、補貼救助等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堅決監督糾正侵害弱勢群體利益的現象。及時執行已復查糾正的案件和刑事賠償決定,探索實行對生活確有困難的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體現司法的人文關懷。

七、強化法律監督,確保司法公正。全面梳理有損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和法律監督的薄弱環節,加大對侵害企業利益、危害市場經濟發展等犯罪案件的立案監督、審判監督力度,特別是涉外民商事案件審判活動的監督力度,切實依法糾正因地方保護主義導致的司法不公,嚴肅查處其中的、枉法裁判等犯罪案件,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八、建立預防職務犯罪聯系制度,增強企業防護能力。結合辦案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堵塞漏洞,消除隱患,并認真搞好行業預防和重點預防,與重要行業、重點產業部門建立聯系制度,互通情況,密切配合,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共同做好預防犯罪工作。各業務科室分別與一個以上企業建立法律服務聯系點,加強與企業負責人和客商的聯系,主動無償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幫助排憂解難,支持合法經營,協助企業開展法律宣傳教育,增強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