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學理念范文

時間:2024-01-24 17:49: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統的教學理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傳統的教學理念

篇1

一、優化快樂體育的意義

(1)有利于全面實現學校體育的目標

學校體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使其個性、心理、適應等全面發展,為終生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優化的快樂體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講求學生的心理體驗并引發良好的情境,做到快樂與刻苦及質量三者的統一,更注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及思想品德的滲透,講求內外因及主客體的統一,在教學目標上、內容上、組織方法上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得到發揮和發展,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2)有利于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一種只注重教法而忽視學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以教師為主導往往被演繹為以教師為主體,剝奪了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而優化的快樂體育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使學生由被動向主動轉化,在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這對與解決體育教學中誰為主體的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3)有利于實現教學方向的雙向性

體育教學必須有師生雙方的密切配合,而快樂體育使這種“教學”轉向有教有學、以學為主,即要研究教師的教法,更要探索學生的學法。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創造性地參與教學,體驗運動的快樂感,從而有利于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目標。

(4)有利于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要是多層次的,過多的強調統一就無法滿足學生的多種需要,最終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優化的快樂的體育強調讓學生通過體驗快樂感來引發良好情境的心理體驗,選擇豐富而新穎的教材內容,使體育教學內容統一性、規定性向靈活性、多樣性轉變,實現教學的科學化。

篇2

關鍵詞:大學生 倫理學 感恩教育 實踐模式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規律,通過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引導教育者形成感恩意識,在個人和社會許可的范圍內報恩于行的系統活動。感恩教育已經成為學校道德教育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一、感恩教育的含義及其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生命教育。[1]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感恩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一)加強感恩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方法

“立志”對一個人很重要,尤其對大學生來說極為重要,它猶如人生的指路燈,驅散前進途中的迷霧,照亮人生的路標。人生只有立志,才能產生積極進取的奮斗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而有些大學生,對社會、對學校的認同感不強,缺乏信心與奮斗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沒有宏大的志向。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培養大學生“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責任意識,有利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確立宏偉的目標。

(二)加強感恩教育是培養大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手段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但現實生活中,有些學生,不孝敬父母、唯我獨尊、封閉自卑、嫉妒猜疑、偏執極端、虛幻情感交往、暴力傾向、重競爭、輕合作等等違背道德的事件屢屢發生,當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但有些學生不知榮恥,不會感恩,沒有正確的思想道德觀不能不說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讓青年學子們知恩感恩,知榮明恥,這樣才能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加強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途徑

一個人綜和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適應社會的能力,感恩是傳統美德,是真善美的行為,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講道德、講誠信的人,他們在為人處事方面肯定會贏得人們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為受社會歡迎的人,容易獲得承擔一定責任的工作和崗位,從而得到相應的鍛煉從而迅速成長起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大大增強。

二、當代青年大學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分析

當代青年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與其生長的家庭背景、學校教育和社會大環境密切相關。感恩教育并非一個新事物,它曾經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如果只一味地探討那些教條式的條條框框,而不去深挖感恩教育缺失的根源,我們的教育在青年學生面前仍然會陷入事倍功半的尷尬境地。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現在:

(一)我國傳統倫理道德在歷史繼承上出現脫節,使青年感恩教育失去文化土壤

百余年來中國思想文化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是:在借鑒西方先進文化時忘記了自身民族文化的繼承性。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所特有的文明采取了片面誤讀和否定的態度,讓傳統倫理道德失去了生長的土壤。加上市場經濟中對物質利益的片面向往和追求,人性的欲望不再受到道德倫理規范等軟性制約體系的約束,從而導致整個社會道德狀況的滑坡。中國傳統美德的感恩思想和感恩教育在這大環境中也勢必受到影響,對青年來說更是如此。

(二)家庭中愛的錯位和感恩教育的不作為,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潛意識中阻礙了其感恩意識的形成

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發展。自1980年代以來,因眾多因素的相互影響,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感恩意識等道德品質的培養逐漸被淡化,基本上只追求孩子物質上的滿足。這必然使子女對父母為其所做的一切當成天經地義的事情而淡化了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學校教育手段和評價體系單一,道德教育錯位與不足,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和責任教育

由于應試教育的強大慣性和高考制度改革的滯后,即使在高唱“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進入大學最終仍然只有靠標準單一的考試成績決定。這種單一性的評價模式讓學校在教育中只注重知識灌輸而忽視道德培養。使學生不知情感和責任為何物,加上青年在成長過程中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惡化了教育效果,從而加劇了青年感恩意識的缺失。[2]

(四)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文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和年輕一代人文思想欠缺造成人際關系的功利化和物質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東西方文化在轉型時期的社會中相互碰撞與融合,讓社會文化氛圍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多元社會價值觀也隨之相伴產生。青年在這種環境下,不免受到社會的消極影響,在其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唯利益思維模式,而不懂得感激父母,也不知如何去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對當代青年大學生感恩教育幾種實踐模式的探討

我們針對青年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現象,在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從多種實踐模式加強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力求形成一種新的、充滿活力的、符合時代特征和要求的教育精神。

(一)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感恩教育實踐模式

感恩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重要內容之一,把對學生的感恩教育融入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中,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能把感恩這一品質內化為他們自身的道德,也就相應的提高了職業素質,使大學生愛崗敬業,在工作中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

(二)與社會實踐相融合的感恩教育實踐模式

在實踐的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加以適當的引導,不僅是言語上的教育,更要親身示范,通過身教來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只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我們教育者才能在感恩教育中發揮示范作用。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擺脫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體驗做為社會人的人際親密感和責任意識,從而激發他們的感恩意識。

(三)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融合的感恩教育實踐模式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樹立起正確的感恩教育觀念,在關注子女物質需要和學業成績的同時,更要注重對他們精神人格的培養,要教導他們在向家庭、社會索求的同時,也要有知恩圖報的思想,并且鼓勵他們付諸于行動。同時,父母更要明白言傳身教的道理,要以身作則、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為子女樹立感恩的好榜樣。

只有學校感恩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融合,形成協調一致的教育網絡,讓感恩意識缺失的當代青年大學生在專業實踐、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激發知恥心,喚醒感恩心,激發責任感,從而具備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素質、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并樹立起知恩圖報的社會風范,實現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教學改革 培養能力 提高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社會已經進入追求人的素質的年代。面對科技的日新月異,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不再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知識型人才,而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創新型人才。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教育教學的變化,教育教學要為社會發展服務,這是教育教學的與生俱來的歷史使命決定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處于不同的層次,社會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也隨之改變,進而促進教育教學的巨大變革。

人類教育發展史就是教育教學與社會協同發展的歷史。教育教學的改革往往會出現在社會發展比較快的時期,這是由于社會的高度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導致社會對教育教學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進而教育教學改革也要有相應地跟進。現在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社會的飛速發展,必然對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社會對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需要與當下教育教學不能夠滿足這種需要的矛盾,促使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施行。這是因為,傳統的教育教學環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傳統教學理念中,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要圍繞教師的教學展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只是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只能夠緊隨教師的步伐開展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注重教師的教,不注重學生的學,導致學生的學習沒有興趣,學習不具有積極性,學生在被動地接受學習中只是獲得了一定的知識,不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尤其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是得不到有效培養。顯然,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和教育教學環境下,教師的包辦代替和學生的被動接受是不可能改變的,學生的能力培養只能是水中花、鏡中月,是不能夠實現的。

現在的教育教學必須淡化對知識的傳授,強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考慮和研究的課題。我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一直處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而且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更關心教育教學改革的動向。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的是所有一線教師的積極參與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只有通過一線教師的親身實踐才能實現。下面我結合自己這幾年來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談談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新課程教學理念。

一、不辱使命,積極參與

社會的發展帶來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更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和教育教學培養目標的矛盾逐漸加大,國家對教育教學改革越來越重視。我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多次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培訓,也多次走出去觀摩了其他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成就,深刻地感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決心,也感受到了作為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所面臨的壓力和歷史使命。可以說,新課程教學改革對于一線的廣大教師是一種機遇優勢,也是一種挑戰,如何化挑戰為機遇,就要考驗我們所有教師的智慧。一線教師不能采取消極的態度對待新課程改革,應該采取積極的心態直面挑戰,把新課程改革作為自己分內的任務去完成,特別是高中數學教師,在推進教學改革方面更是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不辱使命,積極參與到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進新課程改革在學校、班級、學生中生根發芽。

二、研究教育教學理念,確定突破的方向

篇4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創新教學理念 教學成效

引言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教學成效較低,這成為亟待廣大教學工作者認真研討創新的第一要務。在歷史課堂上采用最多的教學方法就是應試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存在相當大的弊端,針對這些問題,要對初中歷史教學進行深入徹底的改革。考慮到要改變以往學生對歷史毫無興趣的境況,以及教學手段和方式,當前最需要做的便是創新教學理念,進而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成效。

1.創新教學理念的意義

理念屬于人的思想,指導著人的具體行為,同時也指導著創新,教學理念對于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導和主宰。從現在實際狀況來看,初中歷史教學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在此基礎上對歷史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和創新,進而達到素質教學的程度。目前,對學生開展歷史教學的目的就是大力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這就需要歷史教學工作者從改變教學理念開始改革。教學工作者在開展歷史教學時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多關心學生的情緒變化,提倡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大力開展素質教育。以往的歷史教學所涉及的教學理念,往往過于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而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創新教學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師要樹立學生是主體的觀念。

2.創新教學理念的主要方面

由于歷史教學活動一直受應試教學的影響,許多教學工作者對于工作缺乏創新和研究,最重要的是對于工作的態度并不十分積極。鑒于存在的諸多問題,對于有效通過創新教學理念開展歷史教學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思想教育的強化

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對于思想教育的強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由于歷史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在大部分學生眼中,歷史與地理、體育等學科被視為較不重要學科。考慮到這樣的現狀,教學工作者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強化,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第一,是要使學生清楚,對于學生生活學習的這個社會有一定的認識,這是最為基本的要求,同時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之一。第二,以具體事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透徹掌握歷史發展中存在的必然趨勢,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確切地對未來做出合理的預測,并且在歷史發展中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增強思維能力和對事物的鑒賞判別能力。這樣的思想教育在學生中的有效開展,對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有很大幫助。

2.2優化教學手段

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課堂教學的優化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歷史教學工作者可以透過這一過程不斷充實和表現自身。近年來,隨著教育部門對于教學設備的大量投入,多媒體已經發展成為主要的教學輔助設備,多媒體教學的有效利用為初中歷史教學做了硬件上的充足準備。但是,一些學校雖然為教師和學生準備了多媒體,但是多媒體對于他們來說形同虛設,一些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純屬浪費時間和經歷,其實不然,多媒體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難點和抓住重點,以及打造生動形象的歷史課堂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所以,歷史教學工作者在開展歷史教學時一定要注意盡可能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

2.3加強模式創新

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多半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記憶的機械化模式,毫無趣味,使歷史課堂變得枯燥不堪,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很難活躍起來,對于知識的掌握效果不佳。針對這種情況,歷史教學工作者要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擺脫呆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營造一種積極生動的歷史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例如,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打破傳統的教師授課的方式,用學生講解來取代,這樣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的辦法主要有:第一,注重課前的預習,教師安排學生在課前先預習上課所講的新課程,收集相關資料,對疑點難點進行標記,等待課上教師的講解。第二,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自主研究,改變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或者采取分組討論的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三,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檢驗,讓學生查漏補缺,更好地掌握知識。

2.4強化主題活動

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在強化學生思想方面歷史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一方面歷史教學承擔著向學生傳授相關歷史知識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是關鍵所在,是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意義重大。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教學載體的創新,對于優質的教育資源進行高效合理的應用。可以應用于的教學主題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小組討論、競賽和演講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對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對學生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到引導作用。

篇5

一、對歷史教學原則進行創新

歷史是一門綜合的涉及面很廣的學科,其學科內容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歷史事件,反而更多的涉及到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知識,其中不乏有社會生活百態。所以能夠看得出歷史教學的原則主要是多層次性和多方聯系性。這兩個特征構成了歷史教學的基礎,在縱向和橫向之上表現的最為明顯,在歷史發展中政治、經濟、文化的縱向和橫向聯系;在歷史的因果之中也是有所表現,在中外之間也有所聯系,各時代的發展也有所聯系。這些特征能夠將所涉及到的地理、政治、語文等學科知識進行穿插的了解。在對于學生教學方面,要能夠將所有的知識進行多方面的講述,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和分析歷史,這對于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都有極大的開拓和拓展優勢,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在教學改革的大潮下,只有對教學原則方面進行創新,采用多層次和多方位的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視野角度,從而為學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歷史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對歷史教學理念進行創新

在對學生的教學活動之中,要在掌握學生的基本素質的情況下,對于自身教學理念進行初步的解讀和深化了解。在教學理念方面,能夠對教學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為教學理念是教學的重要引導力,只有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才能夠對教學活動產生作用。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已經深深地在學生和老師心中打下了烙印,如何讓能夠將應試教育理念轉化為積極的素質教育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新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對于教學活動中的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和歷史素養進行特別的規定,所以,對于教學理念的創新迫在眉睫。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要努力將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拋開,主要提倡以“自由、協作、研究”的教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2],開拓思想和學習能力,努力打造出一片和諧美好的教學氛圍。對于傳統的教學中,只傳授知識而不教授道理做法摒棄,要形成既教書又育人的氛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

三、對教學方法與模式創新

在教學的創新方面,其實主要是針對兩個方面進行創新,這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這樣能夠將教學創新推上一個新的臺階。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之中,教學的手段和方法都比較單一,局限性特別大。不利于教學活動的良好發展。在新的歷史形式下,主要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來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改善和創新。針對課堂教學的手段單一性問題,采用多媒體的教學設備和先進的講解方法,對于歷史之中出現的圖片音像和視頻等資料,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直觀且形象的展示在學生的眼前,使他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出歷史的氛圍和歲月的積淀感,有利于激發他們對歷史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學習歷史。在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方面,還能夠采用立體的、形象的和全面的表現,將教材中的內容和引申出來的內容更加形象直觀地表現在學生的面前,有利于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老師的教學活動更加容易開展,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學習水平的提高有很強的作用。在新的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對于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必須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為新型的教學模式,要能夠大膽地在教學課堂中實施情境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是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設定出歷史情境,給學生們分配不同的角色,學生們參與其中,通過做游戲的方式將歷史的知識表現出來,這有利于學生們對歷史知識地理解和對歷史史實表現出來的情感更加深刻地體會,這樣可以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有所培養,將歷史的教學創新推到一個新的階段。

四、師生關系進行改善和優化

篇6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國部分發達地區學校開始在借鑒西方籃球分層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逐漸推行以籃球技術或者身體素質為主要因素的分層籃球教學模式。由于該教學模式契合了學生的自身能力、個人喜好,逐漸得到了教學領域和社會的認可,籃球層次化教學模式逐漸在體育教學領域推廣開來。

一、籃球分層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培養籃球學習興趣。籃球分層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籃球技術和身體素質為主導因素。這種教學模式給了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并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他們最大的成就感,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斷加強使得教學過程中教學氛圍良好。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合作意識。籃球運動不僅僅講求的個體能力,更注重的是團隊合作意識。實施分層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在集體運動中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并通過合作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

(三)改善學生技術水平,挖掘個體運動潛力。籃球分層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體能力和身體素質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學生個體學習需求,從而達到充分挖掘個體運動潛力,并提升學生籃球技術水平。

(四)敦促教師改進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水平。引導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籃球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理念的優劣和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籃球分層教學的成功與否。

二、我國高中籃球分層教學模式現狀

我國大部分地區高中籃球層次化教學模式起步較晚,在借鑒國外籃球分層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也開展了形式多樣、名目繁多的籃球分層教學模式。但是由于我國的教學理念核心仍然是傳道授業,即是灌輸知識和傳授技能,而忽略了學生個體能力和基礎的差異,在籃球教學模式中也是這樣。整體教學理念認為學生只要接受了知識的灌輸,剩下的就是個人的領悟和鍛煉了,在教師看來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故而,我國的高中籃球層次教學模式呈現出:

(一)針對性差。在整體教學理念的束縛下,分層教學模式多流于形式,很難在實際教學應用中發揮出其實在功用。很多高中學校體育教學中,籃球分層教學并沒有真正依據學生的個人素質或技術水平來建立相對應的教學方案。

(二)實際操作性差。我國關于體育分層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學術探討已經相當完備,并也取得了相當豐碩的學術成果和研究成果。但是也須認識到,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與實際想結合,也很難運用到實際中。

(三)功能單一。傳統教學理念下,傳道授業成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學生的體育能力和特質的培養則時常被忽視。傳統觀念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分層教學模式就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三、高中籃球分層教學模式的建議

(一)轉變教學理念。如果不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再豐富多彩、功能多樣的籃球分層教學模式也是流于形式,故而,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勢在必行。但也須看到轉變傳統的整體教學理念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緩沖過程。

(二)注重對課堂的管理。在高中籃球分層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可能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投入極高的教學熱情,注重對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籃球技術的培養,并關注學生的個體思想動態和行為舉止。

篇7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構建分析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我們的國家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綜合性優秀人才,從而使得我們的國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水平,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需求。

一、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管理概念

小學教育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提升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是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也是對每個學生負責。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教育是囊括了教育改革信念,實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師生關系平等,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以此更好地推動創新教學理念的實施。在此過程中,汲取更好的教學管理經驗,通過深入的教學歷練,以此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需求進行深入的了解,實現學生素質的綜合性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型優秀人才。

二、傳統小學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小學教育模式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教學管理模式片面、教學管理理念落后、教學管理資源匱乏等。只有將教學環境中的教學理念改善,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學。

(一)教學管理模式片面

傳統的小學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授課為主,通常教師會將課本上的內容按部就班地灌輸給學生,以完成任務就萬事大吉的心態在授課,并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理念。教師的教學模式完全是規范化的,較為單一、片面,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學生必須全力完成學校的教學成績要求,并且必須按照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來完成。學校的管理教育模式具備一定的規模化,這些教學管理理念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及學生的自身特點,從而使得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管理理念落后

在新課改的實行下,還是有部分的教師無法適應,從而在教學的日常管理中,無法將素質教育和傳統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教育工作者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無法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教學,從而影響到了先進教學理念的廣泛運用。

(三)教學管理資源的匱乏

目前,我國的小學教育模式較為龐大,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了教學模式的資源發展有限,教育管理工作很難實現創新。隨著近年來教育模式的不斷擴大,招生數量越來越多,使得教學管理資源更加的匱乏,再加上區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同,生源導向也更偏向發展較好的地區,這種情況下更加重了教育管理模式的不平衡。并且,教育人員的水平各有不同,導致教育的專業培訓不完善,從而無法有效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模式分析

在新課改廣泛實行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理解新課改的教育背景,深入了解新課改的實質和內涵,明確小學教育理念。了解當前教育模式下,教學人員所存在的不足,根據新課改的核心教學理念,切實提高小學教育管理水平。

(一)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改善教育管理模式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應當充分注重學生的綜合性能力培養,根據新課改的核心教育思想,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延續或發展良好的傳統教學方法。并且,在此過程中,充分吸收創新的管理模式與教學模式。丟掉老舊教學思維方式,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在加強學生知識的培養之外,還應該多注重學生的綜合性、素質性培養。以此培養創新型優質人才,增加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交際能力等,從而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

(二)改善教學管理模式,吸收優質教學管理資源

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小學教育看得越來越重,從而促使人們對小學教育管理者的教學素質以及校方的教學設施、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因素使得教育管理者要具備多方面的才能,既要具備高質量的教學經驗,又要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改善原有的教學管理模式,以時代需求為目的,讓能力強、素質高的教育人員走上管理崗位,統一規劃教學管理模式。增加家長與學校的溝通頻率,有效綜合各方力量來加強小學教育管理水平。

(三)加強教學人員的素質水平,改善教育管理理念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組成,而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提高素質教育,如何將素質教育運用到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用一種怎樣的方式運用出來,是當下每位教師面臨的最大難題。要想充分完成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應當提升整個教育體系和整個體系中教育者的整體素質。優秀的師資隊伍能夠接受更前衛的教學思想,改變老舊的教學思路,提升教學熱情,主動對教育的創新進行探索,汲取先進的教學經驗,從而使得小學教學管理得到充分提高。

總之,多年以來,我國實行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這一理念的實行,在小學教育中得到了較大的成就。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創新,對于高質量的教學管理模式的要求較高,這就需要我們探索更加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來應對當下更高要求的教學管理工作。

作者:武晉挽 單位:山西省襄垣縣王村鎮中心校

參考文獻:

[1]劉昱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地理師范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楊家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探索[J].知識文庫,2016(10):102.

篇8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3―0063―01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素質教育要求被體現在教材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應當對新課改的要求以及概念具有全面的了解,提高對新課改的認識。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已經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已經成為引導學生正確學習的啟發者和引導者。所以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尤其是課堂教學,這是改革教學模式的關鍵。本文探討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應當如何改變自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一、更新教學觀念

在教學中,教師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身在教學第一線,如果要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那么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至關重要,應當予以重視。傳統教學中,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一味死記硬背,教師一味灌輸課本知識,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從而取得理想的成績。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要求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把學生的發展作為實施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自身的職責,不能單純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進行教學,要做到“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新課改的環境下,應當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教師為教學的輔助,在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指導作用,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使其能夠獨當一面。所以在新課改的條件下,教師應當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充分適應新的需求,這有這樣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二、改變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主要原因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注重黑板以及粉筆,老師的言行缺乏形象、幽默、生動,不能夠打動學生,使其產生聽課的興趣。并且傳統的教師評價標準也不允許教師的言行過多幽默,這樣會影響對教師評價。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新課改的條件下,應當提倡教師授課時的形象、幽默、生動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這也是新課改與傳統教學模式最明顯的區別。在新課改的條件下,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課堂上應用了計算機多媒體,這樣能夠形象、具體地呈現授課內容,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便于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同時在新教材中應用了大量的圖片、材料等元素,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能力,使得教材更加生動化、形象化。

三、轉變備課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備課通常情況在是各自為戰,互不影響,而新課改的條件下,應當使教師團結起來,這樣才符合新課改下新教材的需要。為了滿足新課改的需求,教師集體備課是備課模式發展的必然方向。所謂團隊力量就是指教職工應當分工合作,每位成員負責一個模塊或者一個專題,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最后共同討論方案的可行性,最終提出最佳的方案,這就是團隊作用的結果。這樣的合作形式能夠避免在教學中出現不必要的錯誤,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事半功倍,達到預期的效果。

篇9

關鍵詞:中學英語;多模態教學;問題;實施方法

一、多模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多模態英語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來源于語言學界對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相關理論研究。主要是近年來從Halliday的社會符號學出發,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對多模態語篇的大量的研究。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視頻語篇已經成為人們交流和傳遞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當今的互聯網的時代,文字、圖像和視頻等媒介經過網絡的整合可以迅速的傳遞,人們的交流方式變得前所未有的多模態化,外語教學也隨之進入了多模態教學時代。傳統的粉筆黑板錄音機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要求。多模態英語教學正是為了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將網絡、圖畫與語言資源相互整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學方式。在我國教育的現行階段,越來越多的地區及學校引進了這種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模式打破,并將它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多模態英語教學方法的使用,是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而發展而來的,它較傳統教學方式更加人性化、豐富化,使得英語教學的展開更為順利,也讓學生更樂于接受。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多模態英語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1.教師的教育理念,沒能與多模態教學同步。

多模態英語教學,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來的,但是在我國現行的中學英語教師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原來九十年代左右入職的教師,他們在英語教學領域已經有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驗,讓他們一下子將教學理念更新,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很多學校的老師雖然主張多模態英語教學,他們卻不能將現代化的教學思想貫徹到實際教學中,從而老師們不能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只是新瓶裝舊酒。他們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仍舊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學生被動的聽老師講解,而老師才是學生學習的中心。因而,在具體的教學理念中,老師們并沒有真正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從而其新課改的效果并不明顯。

2.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沒有真正利用起來。

由于我國對于英語教育的重視,國家大力提倡學校要開展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真正的減輕課業負擔,很多學校都配置了多媒體教育、電腦等現代的教學設備。但是由于課改之后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行,老師們不能靈活自如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因而,這些教學器械很多地方都成了擺設,沒有真正運用到教學中去。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是學生與老師進行現代化教學的工具,但是由于教學理念的不明確,這些設備并不能真正得到利用,這了是導致多模態教學不能步入正軌的一個因素之一。

二、多模態英語教學的具體實施辦法

多模態英語教學方法的實行,是我國教育的一大進步。更是針對我國近些年來素質教育缺失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應得到大力的推廣。針對我國多模態英語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以下將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希望能對多模態英語教學能有所幫助。

1.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讓素質教育成為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

在我國未來的發展中,具有綜合素質的全方位的人才,才能在社會中立足,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的學生,由于老師與學校所給予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根本沒有時間與精力去為素質發展而努力。這是由于老師與學校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矯正,進而帶給學生的一種不良的學習的目標,雖然學生在考試的重壓之下,能夠取得一個好的成績,但是他們的綜合素質卻不能得到提高,這是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這就要求老師與學校要改變教學理念,將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與思想注入到課堂之中,把課堂搞活,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性,讓他們在自主的學習中找到快樂。

2.教師應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掌握多模態教學方式的精髓。

多模態教學方式是一種全新教學理念,這就要要求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真正的理解多模態英語教學的理念,從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滲透素質教育。比如,老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多運用情景教學、互動教學等全新的教學模式,而改變以往的以老師為主導的輸入式教學,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他們才會更加主動的去進行學習與研究。此外,老師還應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將圖片、網絡等信息資源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去,使得英語的學習真正與社會接軌,擺脫“死學英語”的現象。

3.盡可能的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以保C課堂教學的豐富多彩。

篇10

關鍵詞:人性化視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教學問題分析;發展展望

伴隨著新課改的發展,教學改革對高校的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基礎性的體育知識,同時還要求站在學生的角度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開展人性化的教學[1]。本文主要對人性化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展望進行探析,希望對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起到經濟的促進作用。

一、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雖然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活動已經倡導人性化的教學模式,但是教師的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成為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當前我國很多的高校體育教師在入職之前接受的教育是傳統教育模式,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喜歡創新,對新的知識以及新的教學方法缺乏學習的動力。教師的這種狀態對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人性化的發展是不利的。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作為主導者如果不能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是不會取得有效的教學改革成果的[2]。

2、未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高效統一

雖然人性化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改革中已經盛行,但是受傳統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很多的高校體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依舊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對于實踐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實踐教學能夠充分的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意義重大。

二、當前人性化體育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果分析

從整體來看雖然我國體育教學人性化改革效果不夠明顯,但是畢竟教學改革起步的時間比較晚,經驗有限,教學成果不太明顯也是情有可原的。即使這樣,但是不能否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人性化的改革還是取得一定的成效的。下面就當前我國體育教學活動人性化改革取得的成果進行具體的闡述:

1、在教學思想中滲透人性化理念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體育教學的新時代,再加上個人自身鍛煉意識的不斷提升,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發展。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也注意從學生角度出發,切實的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考慮。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滲透人性化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生實現個性全面化的發展[3]。

2、注重科學的教學方式

當前我國高校會根據自身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科學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選擇在本質上是以人為理念的體現,科學的教學方式不僅有效的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于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課程設置更加科學

基于人性化的教學理念下,我國高校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也更加體現人性化與科學化。很多高校課程的設置都是立足于自身的發展。不管是課程的數量還是課程的質量都比較豐富。比如在教學中會出現傳統的體育方式如羽毛球、體操等,甚至還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方式比如武術、散打等,當然在智力方面也不會缺失,比如國際象棋以及圍棋等。為了更好的與時俱進,我國很多的高校甚至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加入比較流行的元素,比如街舞以及瑜伽等。這種時尚流行元素的加入使得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4]。

三、人性化體育教學改革的展望

1、人性化教學理念的發展

當前,我國的經濟文明以及社會文明都在很大程度上的獲得了發展。在此背景下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這對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是大有裨益的,主要體現在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人性化教學理念的滲透,就我國的體育教學的改革現狀來看,人性化的教學理念將會是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2、教學方法得到不斷的改進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改革不管是在教學方法還是在教學模式上都日益豐富,并且這些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不斷的優化。在高校課程資源日益豐富的前提下,我國高校體育課程項目開設的數量也日益增多,人性化的教學理念也得到了的鞏固。基于人性化的教學氛圍中,體育教學的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學習方式也更加豐富。

3、教學氛圍更加和諧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體育課程的教學氛圍比較壓抑,進而導致更多的學生不愿意學習體育知識[5]。但是基于人性化的教學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氛圍更加和諧。這與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吻合的。只有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當前我國高校體育人性化的教學改革效果不太明顯,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并且人性化的教學發展模式將會成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為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程婷婷 羅錚子 單位:揚州職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沈承勛,韓永紅,樊申元.終身體育視域下高校武術教學改革談[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2:42-43.

[2]陳勇,王滿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分析與展望[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08:87-89.

[3]蘇煥龍,劉莉,李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人性化視角分析[J].運動,2013,0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