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范文
時間:2024-01-24 17:46: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2年12月17日至19日,由南京師范大學重點研究機構——學前教育研究所會同南京市教科所田野課程項目研究所、《早期教育》編輯部聯合舉辦的“幼兒同課程建設與教育質量提升研討會”在南京隆重舉行。本次研討會旨在交流幼兒園課程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新進展,為全國各地積極參與課程建設的園所搭建與專家學者及姐妹園所進行廣泛交流課程建設經驗、深入研討課程建設問題的平臺。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300多名代表參加了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共邀請了六位知名專家作了六場專題報告。香港教育學院藍美容教授以“香港如何開展設計活動(方案教學)的研究和實踐”為題,通過案例錄像等形式,與大家分享了香港幼稚園開展方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同家督學成尚榮研究員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核心命題“課程即幼兒研究”。北京師范大學霍力巖教授以“高寬課程模式與‘辦好學前教育’”為題,全面詳細地介紹了高寬課程的理念、目標、實施過程及評價方式等,并通過與我國幼兒同課程一般結構相比較,突出了高寬課程模式的特色。華東師范大學華愛華教授作了題為“活動區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的報告,她認為幼兒在活動區的活動是通過游戲進行的自主學習,并結合案例精準到位地分析了游戲與發展的關系、游戲對幼兒發展的效應、材料投放與幼兒行為的關系等問題。臺灣政治大學簡楚瑛教授對臺灣幼兒園校本課程建設進行了省思,她追蹤溯源地闡述了校本課程提出的背景和理念,結合校本課程在美國、澳洲、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狀況,闡述了幼兒園校本課程建設遇到的諸多挑戰。這啟示我們,園本課程建設的過程會涉及幼兒園甚至幼兒教育系統的文化特征與權力結構的整體變革。最后,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虞永平教授作了“教育質量,在過程中……”的報告,他從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等文件出發,闡述了他對有質量的幼兒園課程的理解。他認為,幼兒教育質量在幼兒實際的操作、交往及表達等行為之中,在不斷提升教師的觀察能力、談話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課程設計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及評價能力等專業能力的過程之中。
除了六場精彩的專題報告外,本次研討會還邀請與會專家和代表來到南京師范大學學前課程研究實踐基地之一——南京市太平巷幼兒園進行了現場觀摩和區域活動研討。太平巷幼兒園汪麗同長以“走進幼兒心靈的田野——田野課程發展”為題,向大家全面介紹了田野課程的內涵及發展,并重點介紹了田野課程近年來在區域活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太平巷幼兒園兩位教師邱梅蓉和陸曉民分別就“區域活動中的材料”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和支持”兩個專題詳細介紹了她們的研究成果。之后與會專家和代表到太平巷幼兒園各班級觀摩了區域活動現場。觀摩活動結束后,與會代表就各自對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區域活動的困惑,與專家及太平巷幼兒園的教師們進行了深入研討。
此外,在本次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積極參與課程建設的16家園所代表將各自園所進行課程建設的成果與大家進行了交流和分享。浙江師大王春燕、山東師大丁海東、山東省教研室方明、華東師大錢雨、江蘇省教科院張暉及南京師范大學劉晶波、邱學青、張俊、原晉霞等專家進行了現場點評,他們充分肯定了各園在課程建設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優秀經驗,幫助各園提升了課程建設的理念,并精準分析了各園課程建設仍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各園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通過本次研討會,各與會代表在貫徹落實國家發展學前教育各項政策精神、提升幼兒同教育質量的行動中將更加明晰方向。
篇2
一、園長眼中的“高質量”
1.上好的硬件是“高質量”的直觀體現
園長選送的照片中有相當比例的是關于幼兒園新建的園舍、新裝修的活動室、新添置的大型體育設施以及種類繁多的玩教具等硬件方面內容的。
近年來,省內新建的幼兒園大多占地面積大,規劃設計較合理,各種設施設備也較齊全。許多老幼兒園也通過改擴建提升了硬件品質。從照片中我們看到了嶄新的樓房,寬闊的塑膠操場,綠油油的人工草坪,還有高檔的大型玩具等。很多幼兒園還購買了較多用于班級裝飾的材料和供兒童使用的游戲材料。看到這些,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幼兒園在硬件方面的巨大變化。
隨著政府和社會對學前教育關注度的提升,幼兒園硬件條件得到改善是必然的。事實上,在經費到位的前提下,硬件條件的改善是最容易辦到的,也是最能直觀體現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的,因此往往最受重視,落實也最快。
2.自上而下的積極評價是“高質量”的重要印證
園長選送的照片中關于行政部門領導來園視察、專家蒞臨指導的也為數不少。照片中,領導、專家往往正在參觀幼兒園環境,觀摩幼兒園活動,或在發表演講,與教職工座談。與之相關的是關于幼兒園受到表彰和獲得榮譽的照片。有的拍了園長接受頒獎的情景,有的則直接拍了掛在幼兒園入口處墻面上的榮譽獎牌,還有的拍了教師參加活動設計或玩教具制作比賽所獲得的各類獎項以及幼兒參加各種比賽所獲得的榮譽證書。
這些照片反映的是自上而下的對幼兒園的肯定。領導、專家來園意味著對幼兒園工作的重視和認可,各種榮譽稱號和獲獎證書則是上級對幼兒園工作的肯定和嘉獎。一些園長認為,擁有這些積極評價,自然是“高質量”幼兒園的“應有之義”。
3.豐富的大型活動是“高質量”的集中體現
有相當一部分照片記錄的是幼兒園大型活動熱鬧的場面。出鏡頻率最高的要數各種文藝匯演,其中又以“六一”節活動居多,也有畢業慶典、新年、萬圣節活動或具有當地特色的節慶活動。在精心布置的舞臺上,孩子們穿著漂亮的演出服,化著喜慶的妝容,整齊劃一地在表演著各種動作。有時,鏡頭對準了臺下的家長,他們專注地欣賞著表演,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也有一些照片的內容是反映幼兒外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或各種趣味競賽的。
家長開放日活動現場也是出鏡頻率較高的。這些活動看上去都經過精心準備。活動中,教師格外投入,家長們也參與了親子互動。與之相關的還有幼兒園教職工到社區或附近鄉鎮提供教育咨詢的照片以及幼兒園保健醫生面向家長進行兒童疾病防治宣傳的照片。
另有一些照片呈現的是教師參加紅歌比賽、手工技能大賽、舞蹈比賽、演講比賽等的場景。園長們認為,這應該能說明本園教師具有良好的素質和能力。
4.教師的專業發展是“高質量”的內在支撐
有一部分幼兒園已經開始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例如,一些園長選送的照片就反映了教師參加各種培訓的情景。另外,有關幼兒園教科研活動的照片也是令人欣喜的。我們發現,不少農村幼兒園也開始把教科研納入日常工作中。教師們會在一起研討如何讓幼兒在“六一”節過得快樂而有意義,如何改變晚接環節的混亂狀況,如何更好地利用當地資源進行環境創設,如何賦予園里的某些設施(如一株大樹)以教育意義,等等。這些都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真實問題,隨著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和討論,教師的專業素質得到了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自然也有所提升。
也有小部分照片反映了諸如幼兒園對農村鄉土資源的利用,班級主題活動、幼兒游戲或一日生活環節中的某個情景以及幼兒作品等。這些照片真實展現了幼兒園日?;顒拥谋菊婷婷?,質樸中蘊含著打動人心的力量。
二、對園長質量觀的反思
1.看重硬件,更要看重軟件
幼兒園的物質環境是幼兒園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各種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設備與空間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硬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與教育質量相關聯。但正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學習——內在的財富》一書中所提到的,經費的提高并不是提高教育效益和質量的唯一或關鍵的因素。也就是說,當硬件達到了基本要求時,軟件水平成了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單純重視硬件是有失偏頗的。
根據新近的調研數據,過分重視幼兒園硬件甚至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一來,上好的硬件可能會遮蔽大家發現問題的眼睛:家長因為幼兒園硬件條件的極大改善而“不好意思對幼兒園再提其他要求”,人員可能僅憑“幼兒園漂亮”就對幼兒園感到滿意,最終會使很多幼兒園教師乃至園長沉浸在對幼兒園質量的盲目自信中,而不再去深究在非硬件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二來,一味重視硬件可能引起幼兒園之間對硬件的攀比以及整個社會尤其是幼兒家長對幼兒園硬件要求的不斷攀升,從而迫使幼兒園花更多精力、財力在硬件條件的升級上。
有鑒于此,在政府著力改善幼兒園硬件條件的今天,園長和教師們更應該在加強幼兒園管理、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研究幼兒特點上多下功夫。因為在以前說幼兒園教育質量低,尚可以往硬件上找理由,而現今真的到了要拷問幼兒園軟件水平的時候了。
2.重視從幼兒的角度來評價質量
政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是學前教育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幼兒園的工作唯有對得起領導的重托,才能爭取到更多的關注與投入。此外,獲得相關專家的認可也的確很重要。但這遠不是我們在評價教育質量時所應關注的全部。
麗蓮·凱茲在《與幼兒教師對話》一書中提到幼兒園質量評價有五個視角,其中由上而下的評價是我們當前較為重視的,而由下而上的評價是我們常常忽視的。幼兒作為教育的對象,對幼兒園教育質量有著最直觀深刻的體驗,因此從幼兒的角度來評價幼兒園質量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可以通過幼兒在活動中的情緒變化、與教師的互動情況、與同伴的相處情況等間接了解幼兒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的評價等,其中所揭示的教育質量問題更為質樸,也更為真實。
3.看到尋常時刻的價值
幼兒園的大型活動大多經過精心策劃與準備,活動形式往往豐富多樣,常發動幼兒、家長、社區居民等共同參與,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興奮程度和參與積極性一般都很高。然而轟轟烈烈的大型活動在幼兒園畢竟不是常態,用以體現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是不全面的。而且,大型活動中幼兒的高度亢奮、教職工的緊張疲憊和大量的經費支出也遠非教育的本意,教師應更看重尋常時刻對幼兒發展的價值。正如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中所提到的,我們要“從一年做一次法國大餐的教師,變成每日三餐過問柴米油鹽,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教師。把那種期待學生會發生戲劇性變化的教學轉變為不間斷的可持續培育學生的教學”。所以,幼兒園千萬不能只關注把幼兒放在聚光燈下的那一刻,而應把提高日?;顒拥钠焚|作為提升教育質量的根本,回歸教育的本真,把握好每一個活動、每一個環節的設計與組織,著眼于每一個幼兒在尋常時刻的發展需要和發展潛能。
4.師資水平的提高亦要落實到幼兒的發展上
在我們所關注的幼兒園的軟件條件中,師資水平無疑是最重要的。除了傳統的外出學習、參與培訓外,園本教研活動也已受到很多幼兒園的重視,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梢哉f,用教師參與培訓及園本教研活動的照片來反映園所教育質量是恰當的。
篇3
【關鍵詞】民辦幼兒園;保障機制;運行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7)03-0018-04
有調查顯示,我國中部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以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體(66.67%),以公辦幼兒園(11.83%)和公辦性質幼兒園(12.9%)為補充。〔1〕河南省是我國中部地區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的典型代表,為此,本研究對河南省民辦幼兒園的運行保障機制進行了調查,以期為我國其他地區民辦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依照經濟發展水平面向河南省各地區的民辦幼兒園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4份,回收有效率為91.3%,所調查的民辦幼兒園基本情況見表1。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政府保障機制:制度體系的不夠完善導致政策絳械牟恍同
研究者將河南省有關鼓勵和支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政策進行了梳理,從中抽取出12條主要的扶持舉措。在這些扶持舉措中,獎勵經費、教職工培訓補助、教師培訓、業務指導的力度較大,而對幼兒園的減免租金、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派駐公辦教師等的力度較小。將其與已落實到位的政策進行對比發現,教師培訓這一舉措執行力度最大,其他方面的扶持舉措沒有完全落實到位,詳見圖1。
研究者認為,雖然政府關于民辦幼兒園的扶持政策以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要對象,但現有制度的保障性并不強,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責也不清晰,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因此民辦幼兒園的扶持政策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加之學前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之間客觀存在的壁壘以及經費投入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很多地方政府在執行相關民辦幼兒園扶持政策過程中出現“乏力”現象。
(二)經費保障機制:經費支持的不足導致資源分配結構的失衡
本調查顯示,83%的民辦幼兒園并沒有得到政府的經費支持。從園所等級來看,政府對優質園的經費支持大于對合格園的經費支持。從城鄉園所來看,政府對城市民辦幼兒園的經費支持大于對農村民辦幼兒園的經費支持。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發達地區民辦幼兒園得到政府的經費支持最多,中等地區民辦幼兒園次之,欠發達地區民辦幼兒園最少,詳見表2。
目前,河南省各地市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但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經濟欠發達地區無法拿出較多的教育經費來支持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更不用說支持民辦幼兒園的發展了。而且,在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中,區縣采取傾斜式的教育經費分配體制,即對公辦幼兒園、示范幼兒園作重點資助,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提供一般性支持,對于辦學條件較差的農村幼兒園給予補償性支持,對一般民辦幼兒園幾乎沒有支持。久而久之,導致了不同等級民辦幼兒園形成“馬太效應”:優質民辦幼兒園借助政府提供的幫助與扶持,提供了更高質量的保教服務,在幼教市場中獲得長足發展;合格民辦幼兒園尤其是小規模的民辦幼兒園只能迎合家長需求,提供相應的保教服務,易偏離學前教育的價值取向。
(三)教師質量保障機制:存在教師準入機制的“無為管理”“無能為力”以及教師權益保障的“有為不足”問題
1.教師準入機制的“無為管理”與“無能為力”
如圖2所示,55.1%的城市民辦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持有率達80%以上, 26.2%的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持有率達80%以上。方差分析發現,城鄉民辦幼兒園在教師資格證持有率上存在顯著差異(p
“無為管理”體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部門不參與民辦幼兒園教師聘用的任何環節,也不會對民辦幼兒園聘用的教師進行資格審查。盡管《河南省幼兒園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民辦幼兒園的舉辦者遞交教師資格的相關證明,但政府部門重在審查教師的資格證,并未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素養、師德修養等進行審核。
很多地方政府部門對民辦幼兒園降低教師準入資格的做法表現出“無能為力”。很多民辦幼兒園迫于生存壓力,不得不降低教師入職標準。若政府部門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準入制度進行嚴格審查,多數民辦幼兒園將面臨更加艱難的生存處境,甚至面臨“倒閉”風險,由此可能導致“入園難”的問題更加嚴重。由于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的限制,很多地方政府部門難以在短期內解決民辦幼兒園的師資問題,不得不屈從民辦幼兒園,降低教師入職標準。
2.教師權益保障機制的“有為不足”
幼兒園教師的合法權益是指法律規定的教師的權利和利益?!?〕在本研究所調查的274所民辦幼兒園中,38.5%的民辦幼兒園表示在園教師可以參加職稱評定,61.5%的民辦幼兒園表示在園教師不能申請職稱評定。在可以參加教師職稱評定的105所民辦幼兒園中,有74所民辦幼兒園認為教齡是幼兒園教師參與職稱評定時要予以考慮的主要條件,其次為教師的學歷和教研成果。22所民辦幼兒園將職務作為幼兒園教師參與職稱評定的主要條件。這種“論資排輩”的職稱評定制度一方面會阻礙新教師和優秀教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會加大優秀教師的流失。
(四)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存在治理結構不平衡問題
在本研究所調查的274所民辦幼兒園中,87.1%的幼兒園表示幼兒園有質量督導與評估工作要求。其中,3.3%的民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評估參與人員由幼教行政管理人員、教研人員、幼教專家組成,2.5%的民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評估參與人員由幼教行政管理人員、幼教教研人員、幼兒園管理者組成,39.4%的民辦幼兒園完全由幼兒園管理者自我進行教育質量評估。
由此可知,目前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保障治理中呈現出“一強一弱一邊緣”態勢?!耙粡姟笔侵冈诮逃|量保障中,市場的力量發揮著主導作用,“一弱”是指政府在民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保障中作用較弱,“一邊緣”是指民辦幼兒園在教育質量保障中的作用出現邊緣化傾向。這使得市場的作用被放大,民辦幼兒園逐漸將專業自讓位于市場選擇,從而導致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的低下。
三、促進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有關民辦幼兒園社會地位和社會保障機制的法制建設
目前,盡管河南省各級政府在促進民辦幼兒園發展方面做了諸多努力,然而本調查發現,民辦幼兒園的多項優惠政策并沒有真正落實。研究者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民辦幼兒園的社會地位沒有得到認同,社會保障機制不夠健全。因此,政府加強有關民辦幼兒園社會地位和社會保障機制的法制建設,建立督導檢查與問責機制,將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管與政策落實納入到各級政府及其管理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通過法規規章形式保障民辦幼兒園的權利與義務。
(二)對民辦幼兒園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
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應遵循適宜性與效益優化原則,以保持區域內學前教育生態系統的平衡,有效提升區域內學前教育質量。首先,應協調好民辦幼兒園各個辦學層次的比例。地方政府應以鼓勵中等規模民辦幼兒園發展為主,扶持小規模民辦幼兒園,限制高檔次、高收費民辦幼兒園。一般來說,中等規模的民辦幼兒園收費合理、生存與市場適應能力較強,是多數家長的選擇,理應成為民辦幼兒園發展的主流;高檔次、高收費的民辦幼兒園資金投入較多、經營風險較大,且家長及社會對這類民辦幼兒園的需求有限,政府應根據區域內的教育需求和居民消費能力進行適當調控。小規模民辦幼兒園是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和低收入家庭的首選,也是農村學前教育的主流形式,政府要加強對這類幼兒園的扶持,幫助其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質量。
其次,應協調好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的比例。在“加快發展公辦幼兒園”與“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國家政策背景下,各地方政府應采用漸進式方式,控制好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的比例及其發展速度與發展規模,避免采用方式過度發展公辦幼兒園,排擠民辦幼兒園。在幼兒園過于集中的地區,政府應控制民辦幼兒園數量的發展,以提升民辦幼兒園的質量為工作重心。在幼兒園較匱乏的地區,政府應努力協調好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的比例,給予民辦幼兒園一定的政策傾斜。
(三)減少行政干預,以師資管理為重
首先,省級政府應聯合地方政府建立幼兒園教師信息庫,對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實行分類管理。其次,地方政府應采用逐步推進方式將民辦幼兒園的師資招聘納入到事業單位招聘計劃。最后,地方政府應逐步打破原先按照幼兒園性質與等級分配教師職稱比例、評優評先的壁壘,嘗試建立以教師的教科研成果、專業發展水平等為標準的職稱比例分配、評優評先等評價體系,促進幼兒園教師整體專業水平的提高。
(四)加強民辦幼兒園自身建設
首先,民辦幼兒園應正確看待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在現實中,許多民辦幼兒園將發展寄希望于政府,希望政府能多扶持,少干預。但是,在市場競爭機制條件下,政府的權利與義務是有限的。因此,民辦幼兒園管理者應以政府宏觀層面的制度設計為幼兒園生存的依據,以市場為依托,加強“內功修煉”。
其次,民辦幼兒園應遵循教育規律,努力協調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盡管民辦幼兒園的投資者會將幼兒園作為一個投資項目加以經營,但學前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領域中,產品的公共性與公益性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馮婉楨,2015)。民辦幼兒園應重視自己在市場經營過程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最后,創新師資管理模式。民辦幼兒園可以借鑒優質幼兒園的師資管理模式,如需要管理模式、賞識管理模式、陽光管理模式、成功管理模式等(皮軍功,2008),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增強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參考文獻:
篇4
一、幼兒教育資源發展現狀的分析
本文中的幼兒教育資源主要指以幼兒園教師、兒童及其家長為使用對象,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平臺上運行且具有可重用性的教育、教學信息材料。
我國幼兒教育資源發展目前主要有四種實現途徑,分別為:(1)各級教育部門統一配置的教育資源。(2)幼教機構自行購置的商業性教育資源。(3)通過互聯網獲取的教育資源。(4)幼教機構自主開發建構的園本教育資源。前兩種以企業或教育部門為資源建設主體,通常通過搜集、整合、轉化或自行設計開發形成,具有普適性特點,以出售或免費配置的方式供幼兒園使用。這種發展模式可稱為自上而下的幼兒教育資源發展模式,它在當下幼兒教育資源建設中占較大比重。但這種發展模式在資源建設、資源組織以及資源應用等方面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資源建設方面
資源建設上往往追求普適性。難以滿足幼兒園的個性化需求:建設團隊通常以技術人員為主,幼兒教育的專業性相對較弱,缺少有關資源建設及其運用的理論支持(如為什么要用、如何用、何時用這些資源)。
(二)資源組織方面
目前,大多數幼兒教育資源是按照主題、單元、知識類別、資源形式等線索進行組織的,雖有一定的分類,但結構相當封閉,缺乏開放性、可塑性。各類資源之間缺少關聯性和層級性等系統化組織特征。
(三)資源應用方面
現有的幼兒教育資源大多供單向使用,資源的建設者與使用者之間很少對話。資源發展較少考慮使用者的需求與意愿,缺少對使用者反饋意見的消化利用。使用者難以通過對已有資源的刪除、添加或重構來滿足個性化的使用需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單向性特點也阻礙了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當前幼兒教育資源建設難以滿足幼兒園的個性化需求,也很難為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幼兒教育資源發展戰略的重構與契機
在面對上述幼兒教育資源發展所遇到的問題時,我們既要看到挑戰,也要看到機遇。既要充分認識幼兒教育資源發展戰略重構的必要性,也要善于發現并抓住發展契機。
(一)幼兒教育資源發展戰略重構的必要性
作為幼兒教育資源最主要的使用者,幼兒園真正需要的是符合本園需要,能為當下所用,并能支持其持續發展的資源。從這個角度看,幼兒園的幼兒教育資源不能僅依賴外在發展,幼兒園自身也要參與到資源發展的過程中來,通過資源建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育質量,并積淀園本文化。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當前幼兒教育資源發展應當將普適性追求讓位給個別化需求,幼兒教育資源的發展既來源于幼兒園。又服務于幼兒園,并伴隨幼兒園的發展而發展。總之,幼兒教育的資源建設應根植于幼兒園的園本需求。
幼兒教育資源的發展應以園本教育資源建設為起點,即由幼兒園園本需求推動,以幼兒園為主體進行組織和規劃,在專業研究人員和信息技術服務人員的參與下共同加以建設和維護。在園本教育資源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園際的群建共享、優勢互補,深化和完善幼兒教育資源建設,最終形成園際的資源共享平臺。這種自下而上的幼兒教育資源發展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體現了知識服務的理念,即資源的發展是為了滿足幼兒園的具體需求,為有效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自下而上的幼兒教育資源發展的契機
自下而上的幼兒教育資源建設將起點定位于滿足幼兒園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的個性化需求。本文以園本教研為切入點,分析自下而上的幼兒教育資源建設的問題?!?~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頒布之后,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是如何將《指南》制定的兒童學習與發展相關目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明的教育過程有機結合,并使之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常態,以促進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郭力平,周晶,俞芳,2012)。
《綱要》與《指南》的有機結合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要能夠準確理解幼兒各年齡段的發展目標,對幼兒的學習作有效的觀察、記錄與評價,并結合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家園互動;能夠根據《綱要》所提出的教育過程理念與《指南》所制定的各年齡段幼兒發展的具體目標來設計和實施課程;能夠結合對幼兒的評價以及對課程實施的反思,持續改善教育教學實踐。
園本教研是當前幼兒園在《綱要》和《指南》的指引下,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升教育質量,進而形成園本特色的重要途徑。在此過程中,如能借助信息技術來發展教與學的資源、記錄幼兒的學習、積淀教學經驗,并把園本教研成果提煉為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就能促使幼兒園有效利用資源、形成園本教研經驗、建設幼兒園文化。
三、自下而上的幼兒教育資源發展戰略實施要旨
以園本教研為切入口,實現自下而上的幼兒教育資源發展戰略,要重點明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信息技術在園本教研中的作用,園本教研資源發展的實現途徑,從園本資源到園際共享資源的實現途徑。
(一)信息技術在園本教研中的作用
首先,信息技術延伸了學習共同體的形式與功能。結合面對面研修與在線交流的混合式研修,已經逐漸成為園本教研的主要方式(Bonk&Graharn,2012)。信息技術的應用擴大了園本教研的時空范圍,提高了園本教研的效率。
其次,借助信息技術不僅能夠生成圖文并茂的動態化課件。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多媒體記錄方式還能夠生動記錄并保存幼兒的學習故事、教師的教學故事,能夠在傳統的文本方案中融入教學過程、師幼互動、幼兒作品等圖片或視頻片段。這些資源既可以成為園本教研的對象,也能成為園本教研的目的。這些資源的提煉與長期積淀,能夠幫助幼兒園形成各種類型的園本教育資源庫。比如,分享一個圖文并茂的幼兒學習故事,有助于提高教師研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并且通過教師的反思和進一步實踐,發現更富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故事。在園本教研過程中,針對《指南》特定領域的學習故事的積累與提煉,不僅可能形成特定領域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行為觀察資源庫,還可能形成有效師幼互動的資源庫、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資源庫等。園本教研的方向是具體的、有選擇的,任何一個方向都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園本教育資源庫。
(二)園本教育資源發展的實現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技術已經不是園本教育資源發展的瓶頸。確定園本教育資源發展的方向,把園本教育資源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有效結合起來,使園本教育資源發展成為教師發展的動力而不是負擔,確保資源發展的可持續性等,是當前園本教育資源發展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盡管園本教育資源的發展可以依托園所本身的力量來實現,但自下而上的幼兒教育資源發展同時強調幼教專業研究者和信息技術人員的支持。一方面,專業研究人員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有助于園本教研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有助于明確園本教育資源發展的方向。促進資源的有序發展與科學提煉。另一方面。信息技術人員的支持則能彌補幼兒園資源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短缺,并有助于優化園本教育資源庫的框架建設和資源的表現形式。
(三)從園本到園際再到云端
基于園本教研的資源發展是自下而上幼兒教育資源發展的起點,是第一步。接下來的一步是實現園本資源的園際共享。當然,幼兒園園本教育資源是否可共享,要尊重幼兒園的意愿。應當看到,優勢互補、群建共享是時展的潮流,是資源建設與發展的大勢所趨。幼兒園在分享資源的同時,往往也能從其他園所的經驗中汲取精華,發現價值,獲得啟示。幼兒園共享部分園本教育資源,有助于學習共同體的進一步擴大,對幼兒園自身以及幼兒教育整體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基于云服務平臺的資源共享是自下而上的幼兒教育資源發展的終點。云服務平臺的建設有賴于幼兒園園本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完善,強調以幼兒園為單位的生態式的良性發展。從幼兒園園本教育資源出發,通過園際共享層層向上發展,在資源共享的智能化、專業化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堅守資源可持續發展和實用性特點,有效服務于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是云資源建設的可行之道(郟一丁,2012)。
四、小結
篇5
一、田林縣幼兒園師資建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是重視多元化培訓,構建了基本符合發展需求的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二是遵循幼兒教育的科學規律,準確把握保育教育的質量內涵。
三是幼兒園課程改革初見成效,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了迅速成長,觀念層面和行為層面上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
二、田林縣學前教育師資狀況存在的問題
田林縣的學前教育近年來雖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學前教育的質量正在受到廣泛關注,老百姓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不斷高漲,學前師資不管是在數量和質量上,還是在層次和結構上,都還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田林縣學前教育師資現狀不容樂觀,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學前教育師資的數量不足,有待增多。
二是幼兒教師隊伍的不穩定。
三是學前教育師資的質量有待提高。
四是管理觀念亟待更新。
五是保育教育質量內涵尚待提高。
學前班和有些民辦園受到市場趨利性的影響存在著小學化傾向,如某些幼兒園熱衷于珠心算、還有一些名不符實的雙語教育,藝術教育,以商業利益為目的搞特色,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教育的科學規律,影響先進教育理念的貫徹與實施。難以實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要求。如何有效地提升學前教育的內涵品質,辦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田林縣學前教育課改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由此可見,田林縣學前教育師資的現狀,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滿足本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提高田林縣學前教育師資的數量和質量,造就一支專業化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任重而道遠。
三、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對策思考
為了提高田林縣學前教育師資的專業化水平,提升學前教育師資的的規格,必須實行相應的培養對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公辦園教師的編制,穩定教師隊伍
當前,政府十分關注中小學義務教育以及有重大影響的高中教育,但對學前教師編制問題重視不夠。許多公辦園教師只退不進,零時招聘教師待遇低,教師隊伍很不穩定,保育教育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必須從戰略層面上重視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力爭讓每鄉辦一所公立幼兒園變成現實。
(二)加強對民辦園、農村園的引領和管理,引導其健康、規范、科學發展
1.完善審批程序,適度提高辦園門檻
政府應加大管理力度,在民辦教育機構的審批程序上,對新申報的幼兒園,教育部門應按新標準嚴把審批關,確保民辦教育機構在師資力量達到標準。
2.確保民辦園教師數量,是幼兒園發展的前提
為此,田林縣應制定民辦園教師編制標準,嚴格控制師生比例,規定每班應最低配2名教師和一名保育員,確保保育教育工作規范進行。
3.幼兒園要落實自聘教師的合法權益
在培訓、獎懲、職稱評定、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方面保證民辦園教師享有與公辦園教師同等的待遇,以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
(三)為保證教師質量,田林縣應建立教師持證上崗制度
通過設置幼兒教師準入制度,以保證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加強民辦園教師培訓及其保教質量認定工作。應制定《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資格標準》和《保教能力評價標準》,并將之應用到民辦園的等級評估、教師評優評先、職稱評定之中。
(四)辦好田林縣職業技術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提高學前師范教育質量
學前師范生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前師范教育的改革,鼓勵支持縣職業技術學校通過明確培養目標、細化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重視現代教育理念的培養方式等多種途徑去培養學前教育師資。建議幼師在人才培養上,以就業為導向,重視與實踐相結合。
(五)建立和完善田林縣的學前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全面提升學前教師的質量
當今,在終身教育思想的引領下,學前教師隊伍的建設,既依靠職前學前師范教育的培養,又有賴于職后繼續教育的培訓。開展多層次的學前教師繼續教育;加大經費投入,落實保障措施,依法保障學前教師在進修培訓、評選先進、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合法權益,提高學前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穩定師資隊伍,全面提升學前教師的素質。做法如下:一方面,設立田林縣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經費,保證每年有穩定的經費投入,在保障全員培訓的同時實施分層培訓,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地對不同崗位的幼兒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與利用廣西區內地方高校和培訓機構的資源,建立優質幼兒教師培訓機構,鼓勵田林縣教師進修學校培訓部門通過聯合辦學,參與中師層次幼兒教師培養。
田林縣幼兒園的規模在今后的幾年里將繼續擴大,但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來源已經發生了變化,如何使優質的師資隊伍向民辦園和農村園輻射,如何在擴大幼兒園規模的同時保持住現有的教育質量,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挑戰。
總之,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通過實施教師整體素質提升計劃,構建現代學前教師培訓體系,重視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加大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提高教師的生活待遇和社會地位,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相結合等具體的措施,通過提高學前教育師資的質量和數量,才有可能真正地提升田林縣學前教育的整體水平。
篇6
對學前教育質量的判斷應該是既關注自然屬性也關注社會屬性、既關注合規律性也關注合目的性、既關注事實判斷也關注價值判斷。學前教育質量應該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有機統一。學前教育質量主要體現在對現實的學前教育物品分配之中。其中包含三個問題:分配什么樣的學前教育物品、怎樣分配學前教育物品以及這種物品分配是否達到學前教育物品受惠者的目的。第一個問題屬于事實判斷,稱之為學前教育質量的耐用性或自然屬性問題,后兩個問題屬于價值判斷,稱之為學前教育質量的優劣性或社會屬性問題。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公共政策學的政策分析基本框架和政策評估框架,[1]269~271,371~374提出本文三個省的示范幼兒園評估標準的政策評估框架如下:1.學前教育質量的耐用性政策取向評估。基于學前教育質量表現為學前教育物品分配的觀念,學前教育質量的耐用性指標有:①師資的充足性,②設施設備的充足性,③經費投入的充足性。2.學前教育質量的優劣性政策取向評估。優劣性指標有:④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⑤課程資源、課程實施與兒童發展水平的匹配性,⑥學前教育價值的體現程度。3.耐用性與優劣性政策取向比較性評估。⑦比較性指標反映政府在評估時更傾向于哪一個方面,可以更加直觀地反映政府對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時的政策取向,如效率主義、管理主義政策取向等。
二、對三個省的示范幼兒園評估標準的政策評估
(一)樣本抽樣方法
按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將我國23個?。壳爸袊?4個省級行政區,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劃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本研究在東中西三個地區分別隨機抽取一個省作為樣本。經分類隨機抽樣,分別選取福建省(東部地區)、江西省(中部地區)、甘肅?。ㄎ鞑康貐^)。三個省的省級示范幼兒園評估標準均來自該省教育廳網站正式公布的文件。福建、江西、甘肅三省的省級示范幼兒園評估標準在政策文件表述方式(依據教育評估學制定表格化的評估指標體系)、主要一級指標(主要有園舍條件、師資隊伍、教育教學、保育與安全、兒童發展等)、指標體系的運用等方面有許多共同性。因而其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二)對樣本的政策評估
1.耐用性評估
①師資的充足性。三省都將師資作為重要指標進行規定,包括師幼比(以及保育員、保健員、廚師等其他人員)、學歷、專業技術職務、教師資格證、培訓、教師素質等關鍵指標。從以上關鍵指標歸類分析可以看出,師資充足性方面,三個省在量的6個指標上(師幼比、其他工作人員、班額、學歷、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幾乎驚人的一致,具有充足性導向。除學歷、專業技術職務兩項指標外,均執行國家標準或高于國家標準。仔細分析三省對學歷、專業技術職務兩項指標要求,發現高學歷、高職稱是示范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即教師學歷要達到國家標準,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80%以上(江西省對本科畢業學歷要求占20%以上);甘肅省要求在園高級教師占40%以上,一級以上職稱教師占80%以上。三個省在質的指標上只有2個(教師素質與培訓)存在質的差別。三省在質的指標上的共同性“教師素質”表現為教育觀、兒童觀以及不得有違法行為。只有福建省提到了幼兒教師的五個教育教學能力。在如何提升教師素質方面,三省都強調了培訓的重要性,僅有福建省規定通過課題研究、園本教研等手段提升教師素質??梢钥闯觯趲熧Y充足性方面,三省基本都呈現為量化指標清晰、操作性強(特別是甘肅省教師學歷與職稱的規定尤其顯著),質性指標模糊、操作性不強。這種對師資充足性量化指標的具體要求會導致兩個不利后果:一是教師的縱向流動不合理,優質教師向示范幼兒園流動集中,損害了其他幼兒園和兒童發展的利益;二是學歷主義與職稱主義泛濫,忽視了能力與素質建設。從三省的師資充足性指標分析,除福建省外,另外兩省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政策導向不夠重視。
②設施設備的充足性。根據對文本的指標分析,三省在設施設備充足性方面全部執行教育部的最低標準規定,主要涉及到幼兒園環境(綠化、美化、兒化、教育化、安全化)、戶外活動場地、各類教室活動室等構成、教育設備、保教書籍等,全部表現為量化指標。在設施設備充足性方面沒有考慮地方的特殊性,如福建、江西兩省空調設施、甘肅省的取暖設施等。③經費投入的充足性。三省在經費投入充足性上均采用“穩定增長“”加大投入”等模糊表達方式處理,沒有明確的公用經費、基本建設經費、人員經費等規定。如福建省“:有穩定的經費來源,通過主辦單位撥款、家長合理繳費、社會及個人捐助等多種渠道,能滿足幼兒園教育教學、師資培訓、設施設備、環境創設等方面的需要”;江西省“:地方政府和主辦單位加大對省級示范幼兒園的經費投入,做到逐年增長,保障公辦幼兒園正常的運轉;社會力量辦園收入的30%須用于幼兒園基本建設”。另外甘肅省僅規定舉辦者在創建省級示范幼兒園期間要投入50萬元以上。因此,可以說經費投入充足性的政策導向不明確,弱化了舉辦者的經費投入責任以及學前教育的公益性。
2.優劣性政策取向評估
④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在三個省的政策文本中,只有福建省專門設立一個一級指標“幼兒發展”,用以評估兒童身心發展水平。江西省僅在一級指標“教育與教學工作”中列有一個二級指標,談到兒童身心發展,分值僅為12分(該一級指標總分為140分)。甘肅省在二級指標中也沒有提到兒童發展問題,僅在辦園理念一級指標中散見。福建省按照五大領域以及小、中、大班三個層次分別評估兒童身心發展水平,指標內容清晰,具有可操作性。⑤課程資源、課程實施與兒童發展水平的匹配性。按照課程設置、教育活動目標、教育活動內容、教育活動實施、教育活動評價等五個要素對三省的課程資源、課程實施與兒童發展水平的匹配性進行政策取向分析。福建省基本以兒童發展為本位進行課程設置與實施的評價,江西省與甘肅省兩省基本上是從幼兒園管理和政府評價角度進行指標設定。這體現了兒童發展本位主義與管理本位主義兩種不同的政策取向。前者具有較好的匹配性,后者缺乏匹配性。⑥學前教育價值的體現程度。發展學前教育的核心價值,必須關注這種價值的源起是3~6歲兒童的興趣和需要。福建省的評價指標更多地關注兒童的興趣、需要和發展價值,努力回歸學前教育的本體價值。江西省和甘肅省的評價指標更多地關注學前教育的管理價值和幼兒園發展價值。
3.耐用性與優劣性政策取向比較性評估
⑦比較性指標。比較性指標直接反映政府在評價學前教育質量時的政策取向,即耐用性政策取向,或優劣性政策取向,還是二者取得某種程度的平衡。因為三個省均采用賦分法進行評價,只需要計算這兩類指標的權重比值就可得出政策取向。既關注省級示范幼兒園評估中的耐用性指標(權重占全部指標的0.3),更關注優劣性指標或者說兒童發展(權重占全部指標的0.41),二者的權重比為0.73:1。江西省和甘肅省兩省關注耐用性指標甚于優劣性指標。特別是甘肅省,其耐用性指標的權重與優劣性指標權重之比是2:1。三省在學前教育質量的政策取向差異性一目了然。三省的學前教育質量的政策取向自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呈現為由關注優劣性為主向關注耐用性為主發展。這種現象可能與三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教育發展水平、教育觀念等有關。
三、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政策取向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政策取向?毫無疑問,學前教育質量即學前兒童的發展質量!這個觀點必須予以明確?,F代學前教育的兩大使命是“發現兒童”和“發展兒童”,而學前教育就是從“發現兒童”出發,唯有“發現兒童”才能“認識兒童”,缺少了對學前兒童的發現、研究和認識,就無法稱其為學前教育,也便無從談及學前教育的質量、質量評估及政策取向。
(一)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政策取向必須尊重學前教育的本質
3~6歲兒童的天性是“玩”,是游戲,其本質是主體參與的自主的模擬活動,具有自主性和假想性的屬性,其目的是獲得生理和心理的。游戲對于3~6歲兒童來說,是他們快樂和幸福的存在方式,作為人的本質在他們的游戲活動中生成,并完成此階段的社會化和個性化過程;同時游戲也是他們進行交往與表達的重要形式和方式。幼兒園游戲活動是根據3~6歲兒童身心與年齡發展特點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設計,具有連續性、階段性、遞進性、全面性的特點,是在教師指導下3~6歲兒童主體參與的過程。學前教育本質上是在教師指導下3~6歲兒童主體參與的游戲活動過程。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政策取向應該在了解和認可3~6歲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呈現,應依據3~6歲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為3~6歲兒童自發的活動提供適合的、適當的指導,以促進3~6歲兒童的行為、情感和認知的全面發展。
(二)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政策取向必須體現學前教育的價值
學前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3~6歲兒童發展的價值,且這種價值的源起是3~6歲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對此,龐麗娟等人總結最新腦生理、心理研究成果對學前教育的核心價值進行了科學證明。7~10、3~6歲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以游戲活動為載體和表現方式。因此,在提高和評價學前教育中忽視以自主性和假想性為本質屬性的游戲活動設計與實施,而以課程、教學、識字、算術等代而替之,以耐用性指標代替優劣性指標,必然導致學前教育本真價值的迷失,必然導致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成為辦園質量評估、教師質量評估而不是兒童發展質量評估,必然導致管理主義和效率主義至上以及工具理性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政策取向而不是兒童發展為本和價值理性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政策取向。
(三)學前教育質量評估的政策取向必須轉向兒童發展
在一定意義上,學前教育質量是學前教育物品(園舍、經費、師資、課程、環境、機會、對弱勢兒童的關愛、營養、衛生、安全、健康、學前教育過程、保教方法、評價等都屬于學前教育物品)分配的結果,包括分配什么樣的物品、怎樣分配學前教育物品、分配的效果如何,即由資源配置、實施過程、終極關懷構成的統一體。分配什么樣的學前教育物品由現實的社會發展水平決定,分配的效果如何屬于未來的期待,由現實的分配什么樣的物品和怎樣分配學前教育物品決定。當一個社會能夠分配什么樣的學前教育物品一定時,怎樣分配學前教育物品就成為分配的效果如何的決定性因素。怎樣分配學前教育物品由社會、幼兒園、家長的學前教育觀念以及政府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政策取向等多種因素決定。其中政府的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政策取向對于是否合理分配學前教育質量起主導性作用。
四、總結
篇7
關鍵詞:新課改;幼兒園教學;評價體系;人才成長
隨著人才競爭的加劇,家長們越來越注重孩子的學前教育,讓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便對幼兒園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應當盡快建立一套能夠促進孩子發展且與新課改目標相一致的幼兒園教學評價體系,加強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和啟蒙教育,這對幼兒園提高教育質量和學前教育水平的提升均有重要意義。
一、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教學評價體系理念
(1)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的日常教學要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相關規定有序進行,完成各項教學目標,并且幼兒的基礎教學務必要達標。除此以外,幼兒的發展性目標也不能忽視,同樣要制定相應的目標。作為幼師,要認真研究教學中目標,制定出高效的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把他們的思想從玩中適當轉變過來,展現幼兒在學前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開發幼兒的探索能力,同時在評價教學效果時要達到“以學論教”的要求。
(2)促進教師成長。新課程的評價目標提出了嶄新的要求,構建的幼兒園教學評價體系還必須能夠有效促進幼兒教師的發展,促進教師成長,這也體現了新課改幼兒教學評價體系面向未來的特點。評價體系中指出,對教師發展的重點不是在教學結果上,而是更加看重教師的教學過程,幼兒教師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盡可能地滿足個人發展的迫切要求。
(3)以學論教?!耙詫W論教”就是教師的“教”要通過孩子們的“學”來體現,在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時參照幼兒的學習狀況,真正把幼兒發展是根本這一思想彰顯在幼兒園教學評價中。這樣能有效地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中的以教論教的思想,把教學評價的中心由教師轉換成幼兒。新課改背景下的幼兒教學評價標準中涵蓋了所有的教學全新理念,從幼兒的各個方面的發展好壞程度來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作出評價,具體包括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交往、情緒、目標完成度,還有思維四個方面的狀況。要想準確地評價教學效果,就必須確保以上四種狀態的協調統一。
(4)體現發展的教學評價觀。有關的教育文件指出,要對教學評價中出現的過分強調和選拔的功能予以改變,真正發揮出評價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教學的實踐能力。關于幼兒發展和促進教師成長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要一點一點在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來,才能更好地確保教學評價體系的可實施性,大力推廣發展性教育評價觀。若要真正體現出發展性的教育評價觀,則需實現以下幾個方面:“質化評價”要代替“量化評價”“多方評價”代替“單方評價”“形成性評價”要代替“終結性評價”。
二、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幼兒園教學評價體系的目的
(1)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參與。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娛樂的過程中,都要讓孩子生活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這是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在能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做到讓孩子自主成長,多開展一些鍛煉自主能力的活動,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的嘗試行為切勿輕易制約,這樣能有效地開拓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教師接受專業訓練。幼兒園教師關系到孩子學前教育的質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孩子年齡相對較小,需要教師給予特殊關心。這樣的關心不僅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有過專業技能培訓經驗的教師,知道怎樣做能夠真正促進幼兒的學習和成長,能夠為孩子提供科學的教育。
(3)教師要隨著幼兒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興趣愛好也會出現明顯變化。為了有效應對這種變化,新課程提出,應準備不同的材料和玩具等用品來充分地滿足幼兒的興趣變化,這樣更有助于幼兒智力的提升。同時,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孩子興趣愛好的不同,及時做出相應的對策變化。當然,教師的能力有限,不能完全適應每個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情況。所以,應切實根據幼兒的年齡增長,適當調換任課教師,這樣才能適時地滿足幼兒的需求,并且有效地促進孩子的學習及成長。
(4)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全方面發展。幼兒園教學中,教學課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一個好的教學課程,除了在幼兒對形狀和色彩等認知上有所幫助,還能提升幼兒的發散思維,教會孩子怎樣發現問題及提出問題,最后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最后的答案,同時能教會幼兒怎樣與其他的小朋友相處,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全面發展。
(5)經常邀請家長參加評價。幼兒生活及學習中最親近的,除了教師就是家長。家長從小就陪伴在孩子身邊,他們對自己孩子的發展情況也是最為了解的。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孩子的深入了解,幼兒園應該定期邀請家長參加孩子的教學評價,加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讓教師能夠及時了解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對有文化差異的家庭,教師應該充分地給予尊重。
結語:總而言之,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學前教育就顯得極其重要。因此,應當從小鍛煉孩子的各方面發展能力。幼兒園作為孩子參加學前教育的必備機構,要在各方面做好準備,迎接新時期所帶來的諸多新挑戰,并且完善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教學的評價體系,以便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打好學前教育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俊燕.新課程背景下幼兒園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育探
索,2010(10).
[2]王月嘉.幼兒園教學活動評價中的發展性評價研究[J].文教資料,
篇8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管理;精細化職責;規章制度;過程;教育質量
我國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由最初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逐漸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精細化管理直接影響著一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服務水平,有助于提升幼兒園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實現打造精品幼兒園的目標。精細化的幼兒園管理模式需要管理者把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考慮周全,精心設計每一個步驟,并讓全體教職工全面理解和貫徹執行精細化管理的相關理念,把這些理念滲透到幼兒園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此來實現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一、讓精細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規范各項管理規章制度
要實現幼兒園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我們需要深入幼兒園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為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護航。孩子們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我們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極致,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幼兒園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教師的關愛,并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一)要讓幼兒園全體教職工形成精細化管理的共識
精細化的管理需要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首先,管理者要讓每一位教職工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成為精細化管理的一份子,對幼兒園的各項工作做出明確的劃分,比如說班主任要負責自己班級的一切事物,誰組織校級活動誰負責活動的全部環節和內容等,使幼兒園全體教職工成為一個有凝聚力、團結奮進的進行精細化管理的團隊。這樣,每一個人都能在幼兒園管理工作中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激起強烈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成就感。其次,倡導各位教師把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當中,通過對精細化管理理念的不斷學習和研究,將這些理念知識大膽地在教學管理中進行實踐,并通過實踐過程不斷地反思、總結、積累更多的經驗,從而實現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目標,使教師的保教質量不斷提升。
(二)從小事入手,明確每一名教職工的具體職責
幼兒園管理無小事。無論幼兒園的規模大小,我們都要有長期的發展規劃、短期的教學目標以及幼兒園的辦學理念和思想等。作為一所幼兒園的管理者,進行精細化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從教學目標入手,細化每一個目標,把每一個教職工的工作職責明確到位,層層簽訂責任狀,使幼兒園的每一項工作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每一個教職工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各負其責,團結在一起,通過默契的配合,共同實現幼兒園的蓬勃發展。
(三)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
一個成功的管理模式需要有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來進行約束,所以管理者要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切實可行的各種規章制度。同時,還要制定出相關的考核方法來保證各項制度的順利實施,使整個幼兒園的管理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發展。比如我們可先通過崗位需求來進行考核,競聘上崗,然后在全園實施崗位自薦、班主任選擇教師等優化組合形式,使每個教師感受到工作的壓力和責任,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以為做好全園的保教服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還要制定獎懲制度。不管你在什么工作崗位,只要有工作就要有明確的考核獎懲辦法,用考核來保障制度和精細化管理的進一步落實。在考核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讓制度成為搞好幼兒園精細化管理的依據,而不是一紙空文。比如在每個學年的年度考核和評優活動中,我們都會秉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將每一個教職工的日常工作業績張貼出來,采取自評、互評和領導、家長推薦相結合的形式,推舉出真正優秀的教職工,從而讓干得好的教師體會到工作的成就感,激勵他們繼續努力,讓沒有獲得優秀的教師自覺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繼而不斷改進自己,提升自己。
二、重視精細化的過程管理
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除了制度上的責任到人之外,還要注重過程上的管理,只重視結果而忽略了過程,不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所以,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我們也要重視過程的精細化管理。
(一)對教職工工作過程的精細化管理
幼兒園的教學工作是繁瑣而細致的,教師對幼兒一整天的生活都要進行細致周密的安排,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到位,環環相扣,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同時管理者也要對教師的常規教學工作進行階段性的考核、公示和記錄。另外,管理者還要抓好教師開展的每一項教育教學活動。教師設計的教學過程、采用的教學方法、取得的教學效果以及課后的總結和反思,每一個環節都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力求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全面和諧發展。把教育教學的每一步都做扎實了,教育教學質量自然會提高。
(二)對幼兒常規生活學習過程的精細化管理
我們要加強對幼兒的養成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生活習慣。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對孩子們一天的生活和活動的開展進行精細化的管理,讓幼兒在學校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發展良好的衛生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比如對幼兒進行衛生教育: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和別人共用毛巾;教育孩子們講禮貌、學文化,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總之,要搞好幼兒教育工作,我們必須用精細化管理的先進理念武裝自己,把精細化管理作為幼兒園管理的要求、標準和目標,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投身到幼兒教育工作中,讓孩子們因為精細化的管理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讓幼兒園工作質量因為精細化的管理而不斷提升。
作者:高素環 單位:中國人民92676部隊幼兒園
參考文獻:
[1]王創業.淺談如何做好公辦農村幼兒園管理工作[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7).
[2]姜冬玲.加強幼兒園管理,提高教育質量[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3(20).
[3]陳紅江.淺論幼兒園科學化和規范化管理[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篇9
《課程教學研究》2012年第8期刊發嘉應學院教師專業發展中心主任杜德櫟教授的《我國當代教學名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元素與啟示——基于四位教學名師專業發展的分析》。摘要如下:魏書生、竇桂梅、李鎮西、崔其生等當代教學名師專業發展的特征分別是:以科研促教學,取得優異成績;以教學大賽為突破口,精于教學;以教學改革與學歷提升相結合;以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促進學校整體改革。而愛心是根、育人為首是發展的根本動力,科研是本、精于教研是發展的標志,教學是生命、成效顯著是名師發展實踐價值的體現,酷愛讀書、樂于反思是發展的基本方法。這說明名師專業發展以“提升專業性”為核心,以高尚的人格修養為基礎,發展模式具有多樣性。
提升品德課教師專業素質
《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4期刊發河北省教科所楊今寧的《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社會化教育功能強化的路徑探索》,提出要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任課教師的專業素質。摘編如下: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以其綜合的教學內容,德育、社會化多元的教育功能,對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課程觀念上,要求教師準確理解課程性質、把握課程標準,從綜合的角度對待其中從屬于不同學科的具體知識內容。在知識結構上,要求教師從原來只會處理單一學科局部知識,發展到會進行跨學科知識處理,真正發揮綜合課程的價值和作用。此外,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還在以下幾方面對任課教師的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是淳厚的個人修養。小學生正處于情緒感受性最敏感的時期,是道德情感形成的最佳期,他們對教師的態度表情、言談舉止,均有特殊的敏感性。對于德育教師來說更要求其自身具有較高的道德水準。二是廣博的知識。品德與社會(生活)是綜合課程,涉及的課程領域眾多。任課教師需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否則教學中容易出現駕馭不了教學內容或出現知識性錯誤之類的教學事故。三是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態度。品德與社會(生活)是小學課程體系中對社會生活反映最敏銳的課程。新聞、時事等社會事物需要及時體現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堂中,這就要求任課教師關心時事,關注社會動態。
創新整合性學前教育質量評估體系
《教育測量與評價》2012年第3期刊發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黃甫全教授的《聚焦與創新整合性學前教育質量評估》一文。文章指出:學前教育大發展的時代悄然來臨,但是,其質量評價的新問題也快速地凸顯出來。檢視國際兒童發展事業,2011年出版的兩份文獻格外引人注目。一份是兒童發展研究學會(SREC)出版的專題社會報告《全球幼兒教育質量》,另一份是國際兒童教育協會的《全球指導性評估量表》(第三版),這兩份文獻昭示我們,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已經成為新時代的強烈訴求,創新整合性幼兒園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已經成為有效推進學前教育大發展的新型方式。
國際兒童教育協會集合了許多國家的頂尖學前教育專家的智慧,經歷長達十多年的研究、驗證與修訂,開發出了全球適用的整合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系統工具——《全球指導性評估量表》。其整合性主要體現在內容領域的系統性、指標結構的層次性和實施策略的整體性三個方面。首先,它建立了一個系統的內容領域,包含并區分出“環境與空間”“課程內容與教育方法”“幼兒教師與保育人員”“家庭—園所—社區伙伴關系”和“關愛特殊需要兒童”五個維度。其次,它形成了清晰的評價指標體系結構,由從概括到具體的三個層次組成。一級指標按照前述五個維度建構了五大內容領域,二級指標包含且區分出了“激發兒童發展的環境”“課程內容”“個人與專業品格”“家庭與社區參與”以及“服務的便捷性和公平性”等20個子類內容,三級指標一共76個項目,并采用可感性詞語對幼兒園教育的優質標準進行了描述性規定,也就是76個具體的題目。最后,它研制出了整體性的實施策略。這些實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研制了簡單明了的評估操作手冊,讓學前教育者自主評估與專家外部評估有機結合;二是研制了等級選擇及其實例描述評估方法,讓量化評估與質量評估有機結合;三是建立了家庭—園所—社區伙伴關系機制,讓“家園互動評估”與“園社互動評估”有機結合;四是凸顯了特殊兒童關愛機制,讓評估有效促進全納學前教育。
篇10
一、開展集體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集體備課作為教研的一種重要形式,相對節省了教師的備課時間,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幼兒身上;集體備課還能有效避免教師個體研究勢單力薄的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學中的失誤。
1.活動之前有準備
在每次教研活動前一周以年段負責的老師為主設計活動第一稿教案,并讓其他老師了解教案的內容,根據內容尋找相關的文章、書籍等,使教師預先有準備,做到有話可說。
2.活動之中有主題
在教研活動中組長要注意調控整個活動的節奏,圍繞主題展開討論,不偏題,不離題。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自己的看法,形成爭論、辯解的氛圍,做到有話善于說。
3.活動之后有思考
經過激烈地辯解、討論后,組長要歸納總結,把教師中的零星觀點匯總、整理成本次活動的討論成果,在第一稿的基礎上進行整改,形成第二稿教案。
通過集體備課,集中集體教學智慧,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營造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資料共享,讓老師工作起來省時省力,工作效率提高了,整體教學水平也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園本教學研究,優化教育行為
園本教研的目標是找出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做法,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而且提高教育質量應該是通過教師的專業發展來實現。教師只有真正掌握并相信那些具體做法,才可能在以后的實踐中有意識地加以運用,提高教育質量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開展以區域活動為主的園本教學研究。
1.優化區域目標的制定
在學期初由園教研組主要成員結合五大領域幼兒發展目標分別制定各年齡段、各領域的區域核心目標,各班老師再根據目標制訂班級區域材料投放計劃,確保材料投放的目標性、系統性。
2.優化區域材料的投放
每月組織一次區域活動的集中研討,研討的內容是針對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讓每個老師介紹自己這一個月投放的材料中操作性比較強的,或由業務管理人員拿出幾份在檢查當中發現的操作性比較差的材料,讓老師們當場研討可以怎樣整改,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對材料的優化進行深層次探究。
3.優化區域環境的創設
以前開展區域活動我們大多在教室內,經過研討,我們充分利用教室內外的各個空間,走廊、轉角處、洗手池都成了孩子開展區域活動的空間,這樣做可以給孩子相對獨立的空間,也便于孩子的區域操作,如科學區設置到洗手池邊,需要用到水的材料就比較方便操作與收拾。
4.優化教師的教育行為
觀念影響著行為,教師對區域活動的認識直接影響其教育行為,我們首先通過園級培訓對“幼兒園區域活動是什么?教師是怎么理解的?”這個問題進行分析,通過文獻收集、資料整合等讓老師明白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內涵與性質,通過集中觀摩、研討、改進、優化等教研方法,全面提升教師在區域組織過程中的觀察、指導能力。
三、園本教師培養,提高師資素質
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實踐者,其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個園所的保教質量。作為管理者應該像教師對待幼兒那樣,要善于觀察、了解、研究每一位老師的實際經驗水平,努力尋求教師的需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建立相對應、有針對性、不同層次的園本教師培訓機制。
1.“新手教師”幫帶扶
新手教師是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是幼兒園建設發展的希望所在。新手教是教師成長過程中打基礎的階段,基礎堅實則成材迅速。我園從園骨干教師隊伍中精心選拔一批具有高度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教師,實施一名行政、一名骨干教師帶一名新手教師的“二合一”幫帶模式,帶教時間為一年。要求帶教老師與新教師每月觀摩對方的半日活動組織,新老師吸取帶教老師的優秀經驗和教學方法,帶教老師則通過觀摩,找出新教師各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并現場做出糾正和點評。學期末,新教師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公開課的展示,課后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2.“經驗教師”爭成長
處于不同階段的教師有著不同的發展需要,將在幼兒園園內工作超過五年且發展比較成熟,在教育教學某一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自身專業特長的教師確定為“經驗教師”。經驗教師是一個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十分重要的群體,對于這一個群體的老師,幼兒園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幼兒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渠道找出經驗教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把結果反饋給他們,與其一起制定改進方案。同時,鼓勵這部分老師多參加各級別的教師比武、對外觀摩活動等,為他們搭建進一步成長的平臺,促使其早日向骨干教師轉型。
3.“骨干教師”求發展
骨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是一所幼兒園教育事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是推動幼兒園持續發展的主力軍,幼兒園要以提高骨干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其可持續發展力、優化其專業為重點。我們通過“強化內需”“方法引路”等,鼓勵骨干教師把自己的經驗系統化、理論化,并為他們創設交流的平臺,讓他們通過為園內的老師講座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幫助骨干教師加快其專業成長的步伐,實現其向“專家型教師”轉變,引領骨干教師逐步走向終身發展。
園本教研是每個老師獲得知識、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徑,只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形式進行合理研討,一定能充分發揮園本教研的有效性,解決問題。讓我們從“園本教研”出發,走符合幼兒園的園本教研之路,開展符合教師實際的園本教研活動,讓每位教師在研究自己的過程中得到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