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00:2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施工管理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字: 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隨著建筑施工項目規模的不斷增大以及工期和成本投入提高,建筑施工項目管理的難度和管理的內容都相應有了提升,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融合先進的模式化規范化管理理念,讓建筑施工項目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讓管理的成本下降,成為建筑施工企業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2 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相關概念
2.1 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概念
信息化建筑施工體系是一種全新概念和運行模式下的建筑施工組織、管理與運行項目生產的管理體系,該體系主要依托計算機硬軟件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綜合運用現代工程管理技術、施工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等管理理念,對建筑施工過程中涉及的人、技術、組織、設備、材料、工期等因素進行綜合集成的管理,通過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模型模擬、過程驗證等過程,實現物流、信息流和價值流的集成和優化運行,以達到加強建筑施工過程時間、質量、成本、服務、環境等方面的控制和各要素的管理目的,最終滿足建筑施工管理的要求,提高施工產品質量,加快施工速度和改善工作環境,創造優質產品,提高建筑業的產業水平。
2.2 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體系優勢分析
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的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信息的管理。傳統的管理模式以人工管理方式為主,信息的記錄、匯總、統計、分析的模式單一,效率低下,信息無法長期存儲和快速檢索,有時甚至出現遺漏和錯誤記錄的情況發生。同時無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對項目施工全流程的過程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信息化的建筑施工管理體系綜合運用數據庫技術、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建立建筑施工項目數據庫,對項目涉及到的人力資源、施工設備、安全管理、施工生產中的各種信息以數字流的方式在各要素之間進行傳遞,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實現建筑施工過程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決策的科學化,從而獲得高效率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最終使施工生產效益得到顯著增加。
2.3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體系核心技術分析
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體系的核心技術是在各領域目前都應用較為成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虛擬仿真系統(VR)、自動控制技術、人工智能、信息管理系統、傳感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及在管理學中常用的流程控制、過程管理、規范化標準化施工等管理理念,通過建立基于管理學概念的各類信息技術的集成,形成一個能適應生產環境和滿足施工產品各方需求的高質量、高效益、可控性的智能施工生產系統。
3、典型信息化技術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3.1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建筑施工安全繩佩戴技術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高空墜落是一類危害嚴重且發生概率較高的安全生產事故。為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傳統的安全施工管理的方式是通過施工人員佩戴安全繩、施工現場安裝防墜網等方式,加強項目安全施工管理,但由于安全管理的技術手段單一,同時受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在建筑施工中高空墜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谖锫摼W技術的建筑施工安全繩佩戴技術就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對安全繩鎖扣的改造,利用傳感器將施工人員高空安全繩佩戴的狀態信息通過3G無線網絡傳輸到數據中心,管理人員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就能夠對高空施工人員的安全繩佩戴情況進行全面掌握,即能夠提升高空施工人員安全系統,同時又節約的管理成本,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率。
3.2 建筑施工物資管理系統研究
建筑施工企業物資管理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大型建筑施工項目涉及到的原材料種類繁雜、施工設備多樣,傳統的設備管理通過建立設備臺賬表來記錄物資的進出和消耗,統計、分析、預測等很困難。建筑施工物資管理系統建設避免了傳統物資管理速度慢,數據不能及時性更新,易出錯誤,數據準確性低,查找數據困難,臺帳、報表不統一、不規范、不美觀等缺點,利用數據庫技術,輔助以相關的數學模型,能夠實現材料的用量實時控制和預警,對材料的采購價格進行分析和預測,通過系統管理、基礎管理、采購管理、庫存管理、消耗管理等功能模塊,為建筑施工企業提供物資設備從合同簽訂、設備采購入庫、人員簽收、出庫消耗、移庫、盤點、庫存核算等業務的信息化管理和分析,有效提升物資管理的效率和規范性,同時降低物資管理的疏漏和設備損耗。
3.3 建筑施工現場視頻監控系統研究
傳統的建筑施工現場巡視和夜場管理以人工為主,既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投入,同時又在管理的時效性上存在缺陷,為規范建筑業施工現場管理,目前,借助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手段實現建筑業監督管理的信息化,強化監督執法部門的監管手段成為一種很好的選擇。建筑施工現場視頻監控系統充分運用無線傳輸系統的優勢,結合最先進的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傳輸施工現場的視頻監控信息,通過建設施工現場應急指揮中心,可將現場視屏監控信息的數據傳輸到監控中心。視屏監控既可以強化施工現場的規范化管理,從全局角度對施工現場進行管控,同時,又能夠及時的發現施工過程中的一些潛在的安全事故風險,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最有效的是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和周界紅外報警系統相結合,可有效提升施工現場的保衛安全管理,不僅能夠便利工程項目管理,提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同時要為工程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提供了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4影響我國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因素分析
我國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建筑施工管理技術起步較晚,目前在國內大型的建筑施工企業中開始逐步嘗試和推廣應用,但受各方面的影響,發展緩慢:首先,國家對信息化建筑施工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缺乏必要的宏觀政策引導和基礎技術的研究,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受投資回報比和顯而易見的利潤影響,投資信息化管理的積極性不高;其次,行業壁壘和過度競爭導致不同企業間的信息不能夠共享,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第三是來自管理階層內部的壓力,由于缺乏公開、透明的企業管理氛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對相關管理階層的灰色利益是明顯的沖擊和約束,使得管理人員從心理上抵觸信息化系統的運用和推廣;最后是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基礎薄弱,軟硬件設備的投入嚴重滯后,阻礙了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
5 結論
信息化建設施工管理體系的建立,對改善建筑施工企業施工現場的管理水平,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降低施工管理成本和人員投入,提高施工的質量意義重大。本文在分析信息化建設施工管理的概念、核心技術和優勢的基礎上,從實際應用系統出發,通過對典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為建筑施工企業利用信息化技術改善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對相關建筑施工企業開展基于信息化技術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吳煒煜、任愛珠,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技術在土木工程領域的新進展[J],土木工程學報,2000.No.1,Vol.(33),1-4
[2]石毅,我國建筑行業的虛擬化探索[D],重慶大學碩士畢業論文,重慶,2001
篇2
當前我國體育場館建設飛速發展,社會對體育建筑管理人才的需求不僅表現在數量上,而且更加注重質量的提高,不僅要求他們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更要具備體育場館管理相關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的實際應用能力。如何培養通曉體育建筑工藝知識、具有較強體育建筑工程實踐能力和體育場館運營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已成為當前體育建筑領域面臨的重要課題。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自2000年創辦了國內第一個旨在培養體育建筑管理人才的社會體育專業。但如何定位設計專業方向培養目標,如何構建與新的專業方向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是社會體育專業體育建筑管理方向迫切需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二、課程體系構建原則與特點
(一)構建原則
課程體系是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計劃和實施方案,根據體育建筑管理方向“培養具有社會體育和體育場館建筑與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組織管理、咨詢指導、教學科研、體育場館建筑運行管理以及經營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在構建課程體系時,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緊密結合市場需求。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不同的需求和變化,結合建筑類院校自身特點,設計出獨具特色的體育建筑管理方向人才的課程體系。
2.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知識學習必須結合實際工程項目,培養學生體育建筑策劃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知識體系的完備性。立足于體育建筑建設全過程及整體系統,以掌握體育建筑的客觀規律為宗旨,以現行的建設法規、體育規則為依據,力求使學生通過學習對體育建筑管理領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和技術。
4.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的原則。采用模塊化課程的組合方式,合理安排體育建筑管理方向各個課程群之間的比例,拓寬基礎學科的范圍,體現學科的交叉融合。
(二)課程體系特點
1.以體育場地建筑為切入點,確立培養目標。針對體育建筑管理社會需求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現狀,提出培養目標是具有大學本科水平的應用型、技術型,從事體育建筑管理的專門人才。學生在專業上應具有體育建筑管理能力,具有參與項目決策分析能力。
2.以教材編寫為支撐,滿足專業的建設需求。由于課程體系內的課程涉及多個學科的交叉,開設前沒有適用于本專業的較好的教學大綱或教材,因此根據專業的發展,以教材編寫為重場戲,編寫了主干課程急需的教材已滿足專業的建設需求。
3.以課程整合為改革面,促進專業的與時倶進。在理論教學體系上突破傳統教學和課程界限,突出專業的特色,實施模塊教學。在專業方向課中提出以體育建筑識圖為基礎,以體育建筑環境與設備和體育建筑策劃與施工管理為重點,以體育建筑管理主線,強調體育和建筑的結合。
三、課程體系設置
(一)課程體系內容和學時比例
依據現代課程理論,按照培養目標要求,以“拓寬基礎,強化能力,提高素質”為主線以“目標設計,構建框架,重組模塊,整體優化”為過程構建了以學科與術科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分為必修和選修2大類6個平臺,總課時為3056學時,總學分為195.5學分;其中通修課程846學時,545學分占總學分的2788%學科基礎課656學時,41學分,占總學分的21.00%學科方向課608學時,38學分,占總學分的19.44%通識課程144學時9學分,占總學分的460%選修課352學時,22學分,占總學分的11.25%實踐教學28學分,占總學分的6個平臺分別為通修課、學科基礎課、學科方向課、通識課、選修課、設計、實習。通修課注重綜合性、多層次;學科基礎課突出基礎性、技能型;學科方向課體現先進性、擴展性、專題性的特點。設計包括課程設計(體育信息管理系統設計、體育場地設計、管理設計)、畢業論文等。實習包括認識實習(規則裁判法學習)、生產實習(比賽的組織編排)和畢業實習。根據課程內容劃分體育建筑管理類、體育傳媒類、體育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類、基礎理論類、技術技能類等5個專業模塊。如體育建筑模塊包括體育建筑概論、體育場地建筑工藝、體育建筑策劃與施工管理、體育建筑環境與設備。體育管理模塊包括社會體育管理學、體育人力資源管理。體育領域計算機應用模塊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場館智能化控制。體育傳媒模塊包括體育新聞寫作、體育攝影與攝像。
(二)課程體系實施的主要途徑
針對體育建筑管理人才培養上的應用性特色,課程體系將人才培養劃分為兩個階段——“基礎階段”和“方向階段”兩個培養階段。學科基礎階段進行通識課和學科基礎課的講授,主要設置“通修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兩個模塊,用于解決“厚基礎”的問題,教學時間約用4年的前1/2時間。方向階段進行學科方向課的講授和畢業設計實習,主要設置體育建筑管理類、體育傳媒類、體育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類模塊,以實踐和實習課教學為主線,進行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社會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用于解決“針對性、適應性”問題,教學時間約用4年的后1/2時間。
學科方向課程在培養計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學生在學校理論學習較多,接觸實際工程較少,對實際的體育場館施工過程比較陌生,對于體育場館結構、設備等也缺乏認識。我們在教學形式上采取課堂教學(含案例分析)+多媒體錄像教學+課程設計+現場參觀的模式,聯系實際項目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或是拍攝工程照片通過多媒體方式向學生演示等教學方法來增強學生理解。
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環節中,注重將設計(論文)與工程實際問題相結合,選題緊扣實際。通過來自實際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的設計和科礬強調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綜合運甩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實施,極大地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學生動手能力、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設計和創新的能力明顯提高。
四、結語
經過幾年探索和研究,結合建筑類工科院校的學科優勢,我們認為夯實基礎知識、區分教學重點,如何把建筑與體育有機地結合是辦好體育建筑管理方向的關鍵。建議在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上,把“體育建筑管理”作為該專業的內涵和主題思想。在體育學科方面,重點放在場地規格和布局等方面;在建筑學科方面應著重突出識圖、體育建筑施工管理、體育場館環境與設備管理、體育場館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從而使學生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和動手能力。
篇3
【關鍵詞】甲方;建筑工程;項目管理
引言
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促使工程建設行業不斷前進,建筑物的功能也日新月異,不斷增加。建筑工程項目是一個多主體參與的工程,參建單位的工作質量同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息息相關。主體責任單位就是在工程項目中參與的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單位。近年國際上通用,接近我國目前推行的工程管理模式:一是PM(Project Management),即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服務,這主要是指業主委托某一個工程咨詢或管理公司代表其對工程項目從招標開始到竣工驗收期間進行的質量、進度、費用、合同等全過程控制與管理服務;二是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是由業主直接對承包商進行工程建造階段的施工總承包的項目管理;三是DM(Development Management),是指業主或投資者、開發商從建設工程項目策劃、征地開始到包括籌集資金、建筑(方案)設計、采購、組織施工,直到進行竣工驗收和使用試運行的全過程項目管理;四是FM(Facility Management)即物業項目管理,是指物業公司從項目策劃設計到施工階段就要進行參與并考慮工程項目完成后的物業管理,包括開發、建設、使用和維修服務等管理;五是BOT項目管理模式(Build Operate Transfer),直譯為“建設-經營-轉讓”。BOT實質上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的一種方式[1]。建設工程項目的全壽命周期包括項目的決策階段、實施階段和使用階段(或運營階段)[2],從項目管理的整個動態過程來看,無論采用何種管理模式,甲方在項目管理中重要作用不可忽視,文章主要對甲方在甲方在建筑工程中的項目管理的問題進行探究,從控制、管理等方面提出有效的策略,確保甲方在項目管理工作中更好的發揮作用,確保建筑工程的順利實施和工程的質量。
1. 存在的問題研究
由于業主方是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過程的總集成者――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知識的集成,業主方也是建設工程項目生產過程的總組織者,因此對于一個建設工程項目而言,業主方的項目管理往往是該項目的項目管理的核心。業主方項目管理的任務主要有“三控、三管、一協調”:安全管理、投資管理、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組織和協調,從業主方利益出發,其項目管理的目標包括:投資目標、進度目標、質量目標, 三者互為一體卻又相互影響和制約,所以在管理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目前,甲方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在項目決策階段,編制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不符合客觀實際。可行性研究是指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后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綜合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財務的盈利性,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和適應性以及建設條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目前,我國普遍存在的情況是,項目初始,建設方委托設計院或專業咨詢單位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而設計院或咨詢單位出于自身利益及下一步工作,往往會人為摻“水”,例如:有的有意壓低設備價格和建筑安裝費用,降低投資估算;有的有意壓低成本,抬高產品售價,滿負荷生產,無庫存積壓,抬高經濟效益;有的對各種風險分析則輕描淡寫,有意降低項目風險等等;把“可行性”編制成“可批性”,甚至編制成“可騙性”,最終導致項目概算超標、項目虧損等。
第二,設計質量不能完全滿足用戶需求。工程項目設計是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對工程項目所需的技術、經濟、資源、環境進行綜合分析論證,設計在技術上是否可行、工藝是否先進、經濟是否合理、設備是否配套、結構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將決定工程項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價值,以及工程實體的質量。設計階段由于甲方自身專業技術管理人員能力等方面,未能有效的進行質量控制,進而出現很多問題。例如:工程設計質量差,許多設計問題是在施工過程中暴露出來,必須對設計進行補充變更,造成施工單位停工等設計圖,對工期以及項目造價帶來很大影響[3]。
第三,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對于其管理人員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目前甲方主要是從事生產的企業或者政府及事業單位,從事工程管理的人員缺乏綜合技術能力,這將對施工過程中的工期、安全、費用等方面帶來負面作用;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員素質與實際工作的需求之間還有距離,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術、又通曉管理業務、具有戰略眼光的復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從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損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為建筑企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4]。
第四,監理工作不規范導致現場管理存在漏洞。工程監理單位是建筑市場的主體之一,他是一種高智能的有償技術服務,我國的工程監理屬于國際上業主方項目管理的范疇;從事工程監理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嚴格執行工程建設程序、國家工程建設強制標準,遵循守法、誠信、公平、科學的原則,認真履行監理職責。目前我國采用的兩種監理方式為“大業主、小監理”、“小業主、大監理”,“大業主、小監理”要求業主有較強的管理能力,需要業主投入較多的管理資源,業主為項目投入的人員規模較大,監理職責一般僅局限在對施工階段的質量、安全的檢查與控制,而對工程的進度管理和投資管理權限很少,且業主與監理權責交叉重疊;而在“小業主、大監理”模式下,通過業主充分授權,監理職能可以向前延伸,使監理在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提前介入,更好地了解業主的建設意圖和要求,有利于更好地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更好地實現項目的目標。并且,根據業主的需要和進一步授權,這種模式甚至可以進一步延伸,向“代建制”過渡,從而形成代建――監理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兩種模式都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大業主、小監理”模式下由于業主較為強勢,監理容易退縮,施工管理過程中會推卸責任,加大業主方工作量,不能充分發揮監理的專業作用;“小業主、大監理”模式下出現過監理方利用手里的職權,不能按照公平性,以法律和有關合同為準繩,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時,不損害承包商的合法權益,受社會風氣的影響,一些不合格監理人員,損害了業主與施工雙方的利益。
合同管理:合同是整個項目管理過程中最為重要及核心的一步,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合同展開,合同管理不止是針對施工方,更要加強對設計、監理等單位進行詳細的管理。合同中要寫清楚對施工隊伍的要求,,提出明確的獎罰條款,還要指派專人跟蹤、檢查,在監理管理上,合同中對其工作標準、服務承諾、工作的內容等要詳細的約定,規范其工作,合同中還要規定在項目監理的管理考核也應當納入到項目管理中,這樣通過加強合同的管理,從合同上約束監理單位的責任才能確保施工監理工作質量的根本。通過合同可以將進度、質量、費用安全等一系列工作納入合同考核范圍內,根據項目特效采取總價或者單價合同,也可以增加許多獎勵條款等,激發各單位參與的積極性,以主人翁的態度去進行項目管理。一份合同的簽署需要技術、管理等部門一起協作完成,如此才能發揮其真正作用。
資料管理:建筑工程的結算作為最后的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建筑工程竣工的時候要確保相關的技術資料準確而且完整。建筑工程的竣工圖和施工資料作為評定工程技術檔案的內容是后期進行維修的依據。資料管理工作不能只能留在項目結束后進行,而應穿插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通過資料來檢查規范過程施工管理,一份好的資料可以反映出施工的所有環境,所以過程中的資料檢查是必不可免的,這樣對監理的工作態度得以監督和提升,有助于項目建設。
2.3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
甲方在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重要做好技術協調工作,對一個建設工程而言,業主方往往是建設工程的總組織者和總集成者。作為一個項目信息的主持者,甲方的技術協調工作應當從項目管理的組織結構、制約機制等方面進行。做好技術協調工作就應當制定嚴格的協調程序,基于項目管理的實踐經驗,首先,做好法律和經濟制約機制的協調管理,這也是甲方做好技術協調工作的關鍵。另外,制定嚴格的協調管理程序,這是甲方做好技術協調工作條件,而好的技術和信息協調也應該依賴于科學嚴密的協調程序,對于各個環節都應該客觀的分析,多方面的控制[6]。
為了保障信息能夠準確而又順暢的在參與工程建設的系統間流動,甲方要能促使自己成為一個高效的信息中心。建立以甲方和監理為主的機構,通過專人的指揮解決施工中單位直接的協調問題。
對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要通過制定科學的管理體制,從技術和制度上使得每個部分的人員明確自身的責任,協調彼此間的關系,能及時的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解決。
3.結論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作為建筑工程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要求施工中的各項工作都得到足夠重視和關注。有效的項目管理也是保障建筑物質量、安全以及社會效益的一個關鍵,伴隨著中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在提高甲方項目管理水平的同時也應當提高施工單位的施工質量,監理設計單位的服務質量,為企業和社會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7]。
【參考文獻】
[1]逄振輝.我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研究.南開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2005.4。
[2]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5。
[3]劉繼鵬,建設工程質量控制(第一版),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4]郭蕾. 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相關問題的研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4:159.
[5]蘭華清. 探究甲方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策略[J]. 河南科技,2014,20:210-211.
-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論文
- 下一篇:碩士在職論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課程設計